求职第二轮面试技巧。

职业规划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计划的过程,职业生涯规划的好坏可能将影响整个生命历程。感谢您阅读《大打扩招牌 微软中国欲造全球第二研发基地》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业规划知识,欢迎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微软将把所有在华的研发机构整合成为微软中国研究开发集团(下称微软中国研发集团),打造出美国之外最大的研发基地。《第一财经日报》第一时间从微软(中国)获得此消息。

微软全球副总裁张亚勤,此前被任命兼任微软(中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负责微软在中国科研及产品开发的整体布局,此次顺理成章成为该集团总裁。其他人事任命上,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沈向洋博士、微软亚洲工程院院长张宏江博士及微软互联网技术部(中国区)总经理宫力博士将担任集团副总裁。

微软承诺在该集团成立的同时,大幅度增加对中国研发的整体投入,但拒绝透露具体投入金额。

张亚勤对《第一财经日报》强调,目前微软在中国研发方面的总投入为每年1亿美元左右。但是张亚勤透露,未来中国研发人员的增长速度非常惊人,将从目前的800人左右迅速扩张到3000人。

今天,中国已是微软在美国本土以外机构设置最完备、业务布局最全面、研发投入最大的国家之一。微软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陈永正表示。张亚勤也透露,除了美国以外,微软(中国)研发的规模已经和印度差不多大。

此次整合到微软中国研发集团的各个机构是微软亚洲研究院、微软亚洲工程院、微软中国研发中心、微软中国技术中心、微软互联网技术部(中国区)、微软亚洲硬件技术中心及其他分布于北京、上海、深圳的各类产品研发机构。将这些机构整合起来之后,微软中国研发集团还特别成立了战略合作部,专注于与国内优秀的IT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如软件外包、技术转让及产品合作。

张亚勤还透露,在移动通信、互联网技术和服务、IPTV、xbox等数字娱乐产品方面,未来微软研发集团将成为重点,并将这些融合到微软各类产品中去。

扩展阅读

70后普遍遭遇第二次职业危机


进入新的一年,70后中有更多的人开始走上职场中坚层的位置,但与此同时,更多的80后也跃跃欲试想在更高的平台上一展拳脚,随着年龄的增长,年届四十的70后职场人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冲击和压力。知识结构老化、技能更新困难、体力精力下降向阳生涯在个人客户职业规划咨询中发现,七大危机正困扰着越来越多的70后职场人。70后的你,是不是也正在经历这些困难?

三十难立四十还惑

问题一:30难立,40还惑

Tom工作15年了,可一直就是个小人力资源主管,想往上升职看不到希望,薪水也不大气,现在想做个转型也拿不出勇气。他一直就不太喜欢做 HR,30岁时就想转型的,因为找不到好方向迟迟没敢动,当时没有放手搏一把,眼看40岁要来了,职业发展还是路漫漫,每天忧心忡忡。

问题二:知识、技能跟不上要求

相比年龄危机,知识老化和技能落后的危机更让人感到恐慌。Andy在IT公司工作了十六七年,他深知这个工作的辛苦,工作量的巨大压得人喘不过气,更可怕是新技术更新换代越来越快,简直是洪水猛兽,让人心有余而力不足。眼瞅着新人们掌握新知识的速度很快,Andy只能抓紧仅剩不多的业余时间来拼命学习。

问题三:体力、精力明显下降

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力、精力明显下降,加班、出差、赶项目越来越力不从心。Tina在一家规模超过300人的电子商务公司做了五六年的人事经理,她非常能干,工作出色,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发现自己越来越难以应付庞杂的工作和人际关系,每天下班回家都累得疲惫不堪。即使老板非常器重她,她还是忍不住想裸辞,卸下所有担子。

问题四:上有老、下有小,家庭重担重

年轻时,一个人带着梦想就能上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但有了家庭后,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Alex过去一直是销售业绩第一,现在当了主管,攒了点钱在北京买了房子,可每个月的月供、小孩的教育费和老人时不时小病小痛的钱,一下就把他拉到贫困线的边缘,想冒风险换个工作也不敢轻举妄动,只能妥协认命。

问题五:激情不足,职业倦怠

感情上,再爱也会有激情消退的一天,更何况是工作。Lily做了七年多的总助,在过去三家公司里,她工作表现突出,也有一份不错的薪水。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觉得这工作已经没有了当初的成就感,工作的积极性日益下降,老板多次找她谈话,也难改变局面,越来越不想在这条路上继续发展,却又找不到新方向,只好每天混日子。

问题六:亚健康状态,健康亮红灯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出了问题,再想前进也不得不就此打住。David打拼近20年,好容易爬上了副总的位子,正是意气风发之时,一次例行的健康检查中被检出肿瘤,需要马上住院手术。以前我从未停下过脚步,或许这是天意,让我停下来看一看、想一想。躺在病床上David感慨到。

问题七:与新一代观念冲突

人最不愿意服老,最不愿意承认自己的思想和观念已经过时,无形间这就成了最大的障碍。Tim做了多年的设计主管,经验丰富、技术娴熟,最近公司进了一批90后的新人,老板让他好好培养。但工作中新旧理念的冲突、理念的相差甚远,让工作难以继续,为此老板开始怀疑他的管理能力,弄得他狼狈不堪。

「职业规划师建议」

职业规划永远不会太晚

职场上惨烈的竞争,让70后中年受阻。七大危机让他们的发展举步维艰,与此同时这一阶段也是他们一生中扮演角色最多、负担最重的时候。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进却无路可寻。据中国职业规划师协会统计,参加CCDM中国职业规划师认证培训的学员中,超过60%的学员是希望通过学习解决自身职业发展问题的70后。他们的问题都很相似:工作没有成就感,自我价值难以实现,发展卡在瓶颈处一系列问题已经困扰他们很久。在CCDM课程的学习中,有人找到了全新的职业定位,成功转型成为了优秀的职业规划师,在助人自助的过程中他们实现了个人价值;也有人用新思路和新方法去化解原有的职业发展问题,成功突破了发展的局限。

对于70后面临的种种发展症结,职业规划师洪向阳提出三条建议:

第一,中年期的职业发展问题更需要及时解决

人到中年,不像二十几岁时那么有干劲、有激情,遇到问题都选择隐忍和妥协,但巨大的牺牲却没有换来现状的改变。任何时候做职业规划都不晚洪向阳说,碰到问题就要解决,同时在这个过程中积极争取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一起克服困难。如果只是回避和绕开问题,只会加重危机。洪向阳建议,与其被动等待拖延时间,不妨向专家求助,用专业的方法来有效解决问题。

第二,梳理现有职业资本找到新的起点

工作十几二十年,已经是职场上的资深人士,多少有些积累,比起挖空心思到新的领域中去冒险,不如重新梳理现有资源、技能和经验等,将它们重新规划和整合,找到更能施展实力的舞台,让个人资本发光发热。

第三,保持学习的状态,在学习中发现新价值

有家庭和工作的双重压力,很难保持学习的状态,但不管是经验还是技能,在这个经济和信息快速发展的环境中,知识和技能的生命周期在逐渐缩短,人至中年,更是需要为事业发展不断补给新鲜原料,适当安排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不仅可以提升技能,还能让自己的思路和视野更加开阔,以为解决发展问题提供保障和智力支持。

人生漫长的几十年中,职业生涯的所占的时间跨度最长。在人生走向更为成熟的阶段之时,70后普遍面临着职业生涯的第二次职业危机,包括晋升、巩固地位等。向阳生涯建议身陷危机中的70后,及时通过职业规划来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尽早使工作和生活平衡,进入人生完满的新阶段。

开创你的第二人生路?


世界上有太多事情要做,公务员,收银员,程序员,服务员,甚至飞行员。不管我们是谁,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从事着也许枯燥但有用的工作,不能摆脱官商的模范生活。但是想想看!如果一个人一辈子都在同一家公司的同一个职位上工作,那将是多么可恨的事情啊。因此,总有一些人无法忍受无聊生活的束缚,想要过第二次生活。

开创你的第二人生路?

第二人生是什么?兼职工作,一个部分只属于自己的网络空间,甚至是一个不知名的情感故事,简而言之,它与平时不同。

加拿大有一个年轻人花了一年时间尝试超过50个不同的工作。他曾在各种工作中尝试各种职业,如电视演员,媒体记者,电台主持人,餐厅工作人员,奶农,瑜伽教练等。住了一个星期,收获一小会后,去了下一个帖子。有人说他很乱,有人说这很有趣。而他本人,只希望通过这次经历,他将判断他最适合哪个行业,并为慈善组织筹集资金。在我看来,这可能只是他生命中的一次冒险,但它将成为他生命中的首都。

第二人生在哪里?每天我们都向公司的同事点头微笑。他们可能有自己的第二人生,不管他们的规则如何。我有个女大学生喜欢唱歌。她曾是校园里的一名获奖歌手。现在她是白骨精,月薪超过10000元。有一段时间,她跑到酒吧晚上唱歌,代替了一个度假的常驻歌手。她从未有过这样的经历,她担心自己是否能做到,但她怎么知道呢?

于是,她开始尝试在白天做白领工作,在晚上成为一名歌手,每天在她的家庭作业上写歌词和伴奏。我们没有闲着,在花使者的旗帜下,到酒吧听她唱歌,场面非常热情,音乐她比平时更漂亮。不久,当这位歌唱家从休假回来时,她就结束了她短暂而美丽的第二人生,回到了九到五的正常生活。她的结论是:站立和唱歌非常疲劳,但真的很有趣!

第二次生命并不意味着背叛第一次生命。相反,它通常是对第一人生的有益补充。只有通过尝试,你知道你想要什么。

最近,我的好朋友熊也有开始第二人生的想法。她的梦想是在业余时间开一家贝尼兔袋店。所有出售的袋子和衣服都涂上了一只可爱的粉红色兔子。当你想到她的想法是幼稚和荒谬的时候,她抛出了很多开店的理由。首先,与服装、珠宝店相比,面包店需要更小的店面,店面布局难度不太高,分销和记账相对简单,操作方便。这种省时省力的操作方式适合于全日制的业务。她工作很忙。第二,启动资金和商品成本能够持续。在经营不善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开设网店来弥补成本。第三,她爱贝尼兔没有其他原因。这是最大的原因。

是的,只有爱,你才能过第二人生。否则,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千家万户。

沪上白领视培训师为“第二职业”


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再做一份收入不错的兼职工作,成为很多职业白领的选择。如选择代理记账、兼职广告策划设计、培训授课、做咨询顾问等等,这其中最有吸引力的还是培训师。

随着2008年上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培训师国家资格认证的推出,很多职场白领考取该认证后,利用工作闲暇,给企业兼职培训授课,一天有三四千元的课酬收入,成为2010年职场白领圈内的一个热门话题。

培训师职业,究竟有何魅力,吸引如此众多的白领族追捧?

市场竞争激烈,企业急需实战的培训师

随着市场化的进一步加深,企业竞争愈发激烈,企业欲在市场中获胜,有两大决定因素,第一,企业高层能够根据市场,制定正确的战略规划;第二,要有高素质的员工确保战略的贯彻执行,这两个因素缺一不可;培训对提高员工素质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培训师就起到这个作用。

培训师又称为企业讲师,培训讲师,是指根据企业需求和自己专业胜任力开发相应课程,为企业内部员工进行授课,达到提高员工综合素质,从而提高工作绩效目的;属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一个范畴。

一提到培训师,一般人都会想到那些大学教授,培训大师,似乎高高在上,高不可攀,这个实际上是对培训师认识的一个误区。不否认这些这些教授、大师的专业度,但因为他们往往与企业脱离太久,只是传播一些理念,但现在的中国企业几乎不缺理念,而是缺乏真正能够分析企业问题,并能够针对问题提供解决之道的实战技能型培训师。

目前企业界对实战型的资深培训师的需求极为旺盛,因为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全国企业至少需要300-500万名培训师,上海培训师行业协会讲师课酬调查显示,目前市场上实战型培训师给企业做培训,一般每日(6小时)课酬不低于4000元(中国人力资源前沿网旗下负责企业内训的合拓培训。合拓咨询机构,付给合作讲师的课酬不低于5000元/日)。

白领阶层,最有可能成为实战技能型培训师

上海的白领阶层,多是这样一个群体,工作经历在五年以上,大多在本科以上学历,在企业中做到中高层管理或主管职位,在某一专业领域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多年的职场阅历,累积了较为丰富的实战经验,最明白在该领域内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这些多年积累的管理技能经验,正是企业所需要的,成为白领阶层走向培训师职业的资本。

掌握了成人培训技巧的白领阶层,一方面将培训技能应用于所服务公司,培训下属,提高了自己的管理水平和团队领导能力;另外一方面,根据培训市场的需要,结合自己胜任力,开发一些符合企业需求的课程,利用周末时间或节假日,去企业或培训公司兼职授课。

作为上海人力资源培训第一品牌机构中国人力资源前沿网,从以往的培训师学员看,多数选择了双栖型发展道路,即一方面做好所服务企业的公司,继续积累实战经验;同时利用业余时间开发课程,创造机会兼职给其他企业培训授课,这个实战模式也成为人力资源前沿网企业培训师项目的一个定位。

培训师无论从市场需要还是从收入前景,都比较诱人,那么如何成为企业需要的实战型培训师?王伟杰先生根据多年的培训经验,提出了四点看法:第一,做好课题选择的方向定位,做一定领域的专家

专业力很重要。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辈子能在一个领域内顶级成就,就很不容易了。培训师更要求专业度。理智的企业主,往往都选择真正懂行的培训师。

王伟杰先生建议,作为职场白领阶层,一方面要在企业内多经历一些事,增添一些阅历,同时更要形成自己的专业度,进而在专业度方面形成权威度和知名度,如,有的人选择人力资源作为主攻方向,有的选择销售,有的选择商务礼仪,有的选择财务,等等;

精通了一个领域,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就形成了自己的职场核心竞争力,就不用担心无用武之地。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

第二,分析该领域内令企业头痛的问题,能解决问题的培训师最受欢迎

课程开发专业方向的选择,有两个条件,一个是企业需求,再一个是自己的胜任力。不明确企业需求,课程开发出来也卖不掉,实现不了自我价值;符合企业需要,但自己又不擅长,也讲不好这个课;所以这两方面都要兼顾。

那么什么是企业需求呢?企业存在的问题和企业要实现的目标,就是培训需求的根源,所以,有志向兼职企业授课的职场白领,在实际工作中,要留心分析你所选择的课题方向,在企业中,往往存在什么问题,这些问题是什么原因,哪些原因是决定因素,问题解决的方法是什么,把这些想明白,离成功培训就比较近了。

第三,通过培训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做到师出有名

培训不同于演讲,也不同于教育,其服务对象是有自己主见的成年人,培训的本质是一种说服和引导,理念传播;因而,培训师需要更专业的知识和培训技巧。目前,国家为规范培训师职业,推出企业培训师国家资格认证(上海依据国家标准,制定了更高要求的培训师认证,,建议有志于从事培训工作的职场白领,通过培训师专业学习,获得相应的培训师资格认证,这样一方面自己的知识体系更系统,明确企业需求在哪里,另外一方面,在做培训时可以做到师出有名,更有底气。

第四,勇于展现自己,认识更多的朋友,积极开拓授课渠道

明确了企业的问题和需求,结合自己的专业胜任力开发课程,通过培训也具备了培训师专业讲演能力和技巧,国家资格认证,余下的就是积极创造机会去营销课程。

王伟杰先生认为,一个人在职场上要想获得晋升,在事业上出人头地,就要勇于去展现自己,讲出来,让别人知道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这一点对于培训师尤其重要。要有开放的、平和的、坦诚的、谦虚的心态,白领阶层兼职创收,追求的是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个人能力的升华,是值得肯定的。

因此,建议有志于更高层次发展的白领一族,多参加一些专业沙龙,一方面多向同仁学习,另外一方面,也要多认识一些真诚的朋友,多一个朋友就多一个发展的机会,像中国人力资源前沿网培训师班不遗余力的每周举办一次专业培训师沙龙,提出团队化学习和协同作战理论,就是这个理念的体现。

IT行业的职业细分 软件研发和硬件研发[2]


2、市场,这大约是最多的,往低里说,电脑城的谈单员,就是市场,往高里说,华为、Cisco的地区总裁,其实也是市场角色。市场根据个人经验,又分为Sales和Marketing,前者是简单的客户成交服务者,即客户准备购买,完成买卖手续,协助送货什么的,Dell那边的电话销售小姐,大约就是这个角色,由于Dell是定制,因此她们还需要下订单。后者就是属于较高层级的销售人员了,可以引导市场,引导客户,促成交易。

一般说来,市场其实也是个技术活,很少有朋友是天才,上来就可以做到Marketing的,都是从Sales先入手,慢慢练,这个过程,可能比一个程序员走到架构师还难,很多销售人员,做一辈子,都做不到Marketing的,不信,去商场看看售货员,公交车的售票员,都是Sales.

这里说说广告,广告我的理解,就是Marketing的一个分支,吸引眼球,吸引客户,促成交易。

我们经常说,每个行业都有英雄,其实市场中,Marketing就是英雄,一般说来,走到这一步,就可以站在这个行业的巅峰,出去讲课,拿最高的佣金,享受猎头挖角的快感等等。不过,很难的,有句话请大家注意,这个世界上,99%的销售人员,都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说的就是这个问题,那1%才是Marketing.

通常情况下,开发人员瞧不起市场人员,总觉得对方是耍嘴皮子的,但市场人员同样也瞧不起开发人员,总觉得这帮书呆子不创造价值。呵呵,大家别生气,大多数公司,把研发单位,看做最大的成本单位,只花钱,不创造价值的,虽然我们设计了产品,但公司的财务上,这部分是没有价值的,产品价值是在销售出去以后才体现出来,因此,财务上看,研发部门总是赤字一片。

其实,真正厉害的市场人员,我们研发人员还是要尊重的,要知道,一个研发人员要成名成家,其实很容易,随便什么东西,攻克一个难点,出几篇论文,出一个产品,这个研发人员就可以在公司里面牛起来了,一个研究院,至少20%~30%都是这种牛人。但是,市场要能做到Marketing,前面说过,1%,可能都不到,你说这帮人算不算精英?

IT行业的职业细分 软件研发和硬件研发[3]


3、技术,终于说到技术了,这是最奇怪的一个职业,本来没它的,但就是出现了这个职业。其实技术在国外,应该叫做Service,即技术支持。

技术,往低里说,电脑城的拼机器的,也是技术人员,通常由谈单员兼任,谈单员通常由大学生勤工俭学兼任,呵呵,一起练了。再往上,客户那边送货,把包装拆开,技术,联网,技术,调试网络,技术,再大了,这里说句话,希望大家不要见怪,网络管理员,其实也是技术。

以前有段时间,MCSE很流行,我也去考了一个的,但是,后来发现,研发单位招人,根本不看这个,因为这个学习的是如何操作机器,而研发是设计机器以及操作模式,让别人操作。CCIE也是啊,因此,当时很多说法其实是有点误导,说学了这些证书可以不上大学,成都还出现过一个娃娃,高三毕业考过了MCSE,就不上大学了的事情,现在不这么说了,因为毕竟上大学才是王道。光靠这个证书,是吃不了一辈子饭的。

在华为,迈普,技术是一个专门的职业,负责给客户送货,因为他们出路由器,安装配置有一大堆事情,电信局又是大牛,人家才不会去管这个事呢,厂家来人解决。顺便说一句,电信局守机房的,也是技术。

原来没这个职业,就要研发人员兼任,因为这毕竟是个技术活,不过,久了研发人员不干了,天天出差,还做什么研发,老板也不干了,因为研发人员工资高,在大家看来,连连线,配置几个IP地址,这不复杂,如果用研发人员干,成本太高了。

喏,就这样,一个独有的职业,技术,在IT企业被定义出来,这部分主要找一些较为低端的人才,二本啦,三本啦,自考啦,总之,我看见很多年轻的朋友,希望进入IT业,没有本钱,不会做老板,也进不去一些大型公司的门,一般选择,就是在电脑城做技术起步。

现在很多系统集成公司,他们定义的项目经理,和研发单位的项目经理不太一样,其实也是技术,这类公司一般都是经销商,不是制造商,自己没有产品,靠代理别人的产品再销售来获取利润,一般说来,渠道这个词,就是指这类公司。这些公司的技术人员,主要工作就是看,我代理了哪些产品,哪些产品利润高,我怎么给客户报方案,把利润高的产品设计进去,等等。

这里面其实也有设计工作,但是,显而易见,这部分设计工作和前面的研发架构师的设计,是两个层面。

当然,这里有两个特例,一个是目前很多中小型,做网络应用的架构师,他们也有这个设计部分,这些企业一般都是项目制,没有自己的产品,每一单都要定制开发,这类和前面的系统集成设计有一定类似,因为很多项目包括了设备采购什么的。

另外一个特例就是系统集成设计,通常就是Marketing的活,因为自从IBM提出卖服务的概念以后,给客户交钥匙工程成为主流,大家都说自己是解决方案提供商,因此,Marketing通常就是采集需求,利用本公司产品或者代理的产品,组成解决方案,一体化提供给客户。

因此,从职业发展途径,技术一般说来,也可以走到Marketing.通常Marketing有两个产生渠道,Servicer技术,或Sales销售。

当然,这里也看出技术这个职业的短板,因为Marketing毕竟是销售为主,因此,销售能力占主导,技术人员由于长期和机器打交道,因此,恐怕也是机器脸居多,卖东西能力很差,因此,技术能转成Marketing的,更少。

当然,也有技术人员转回来做研发的,不过,也很少,起码我没有看到什么成功的案例。

4、管理,这里就简单说啦,一般说来,管理本身是抽象的,并不是IT业的管理,一定只能从IT业产生,或者一定只能管IT业,IBM的总裁郭士纳,就不是IT业出生,管理的英雄们,例子就太多了,他们有个统一的称呼,职业经理人。

前面说的几种,总的来说,都可以最终成长为管理,不过,管理也是最难的,一来人是最复杂的,不像机器那么好打交道,二来,管理要看运气,单纯说水平不行,得老板看得上才行,你说是吧?

因此,研发,销售,技术,要想成为管理,这个成功率,一般不高于1%的,不信,数数你们公司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的比例,或者,学校里面老师和学生的比例,虽然这不准,但基本能说明一点问题。

5、生产,这个岗位其实各公司都有,不过大多数老板不承认,员工也不愿意承认,呵呵。

大型公司,如华为、Intel等,以生产硬件产品为主的,基本上都有生产部,记住啊,这个生产部很重要,生产,仓储,物流,基本都在这一块。

千万别小看生产,目前生产线上的工人,由于要开贴片机什么的,基本上都要大专学历,还要培训的,我不想明确建议,不过,有些目前找工作特别困难的同学,不妨考虑一下这类大型企业的生产岗位。

大型制造业,如美的,海尔等,他们很多管理层都是生产线上下来的,生产线上也不都是工人岗位,很多生产工艺师,工装设计师什么的,都需要设计这门工作,如果一个学历较高的人进入这个部门,只要自己肯努力,其实也很容易出头,毕竟周围的竞争对手太低了,呵呵,比起研究院来说,要容易得多。

6、其他,这就太多了,老板就属于其他了,呵呵,创业也属于其他,由于这部分不带普遍性,就不多说了。各级行政人员,如财务,秘书,都算其他吧。

上面是我的一点总结,大家可以参考一下,到招聘会时,也可以按照这个分类问问面试官,你们这个职务,是研发职务还是生产职务,呵呵,可能某些小公司的面试官会被你问住。

IT行业的职业细分 软件研发和硬件研发[1]


我在IT业很多年,也仔细分析过IT业的职业构成,就我的了解,其实IT业也在细分,大致分为如下几种:

1、研发,包括软件研发和硬件研发,就好比我们大多数朋友,在一个公司里面完成项目开发,或者定制产品,一般说来,软件研发基本上就算产品的设计者和制造者,硬件研发,只能算设计者。因为后面还有生产环节。

通常研发岗位,包括RD,QA,以及配置管理员,架构师,小组长,项目经理,研发助理等,就是研究部分所有的职位。部门经理一般我没有计算在内,感觉部门经理管人,应该算管理岗位。不过有些小公司,部门经理和项目经理,甚至架构师,都不分,因此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其中RD,就是我们说得最多的设计人员了,以后估计大多数都从这里起步,当然,做QA测试的也不少。

RD这个词有讲究,就是设计和实施,是两个意思,设计,是决定一个东西怎么做,实施是把它做出来,我们刚开始,可能都是先做实施,慢慢走到设计,模块设计,系统设计等等,如果做得好,以后慢慢专门做设计,就是架构师了。

软件人员一般RD不分,设计者通常就是实施者,因为基本上程序敲完,产品也就出来了。硬件人员则不同,一般就是设计者,以及第一轮白盒测试的QA,自己测,当产品测试稳定,定型,就可以交给中试部进行产品测试,最终上线贴片生产。

QA,这里面一般细分为软件测试和产品中试,像华为、迈普这类大中型企业,以生产硬件产品为主的公司,都有自己的中试部,中试部简单说,就是专门测试硬件的,比如各种静电测试,温度测试,跌落、震动测试等,为产品最终上线做准备。我想,大多数同学可能对软件测试熟悉,对产品中试可能不太熟悉,不过差不多就这么多东西。

软件研发通常还有个角色很重要,就是配置管理员,一般小公司没有这个角色,由负责的测试人员兼任,大公司会专门设置这个角色,并且这个角色还有商业秘密保全的功能。

我们软件人员开发的产品,在自己的机器上,一般叫测试版,只有提交到CVS或SVN等版本管理系统,才叫产品,测试部不是从我们手里拿软件去测,而是由配置管理员在中心服务器上,将软件产品从源代码编译成可执行文件,生成安装程序包,然后发给测试部,测试部测试完毕,返回测试报告,公司领导签字后,以后软件产品的发货,就是配置管理员负责发货。

大家明白了吧,这里面很严格的,在大公司,软件一旦投测,如果RD发现有个小bug,小公司可能打个招呼就改了,项目控制流程上看不出来,但在大公司,必须发文,说明上一版本作废,然后重新发测试申请,重新提交代码走流程,项目流程上就记录,废版一次,以后就是扣工资的依据。因此,大公司的程序员一般比较严谨,发版测试很谨慎,就是怕出现这类bug,这样的缺点是对市场的反应不够灵敏,可能客户提交一个bug,RD改只要几分钟,但是流程要走一两天,但是好处是产品质量有保证,每个人的工作结果都记录在案。便于管理。且程序外泄几乎不可能。

我以前有篇文章说,国外很多程序员,可能在一个公司工作一辈子,都没有见过自己服务的计算机,就是这样的,RD都在终端工作,自己本地测试好了,提交到中心服务器,由配置管理员负责最后的编译和提交。

职业规划之挖掘你的第二人生


这个世界上有太多可干的行当,公务员、收银员、程序员、服务员、甚至飞行员。无论哪个员,我们都是社会上的一员,从事着一份也许无趣但很有用的工作,摆脱不了公事公办的样板人生。可是,想想吧!如果一个人一辈子都在同一家公司的同一个座位上工作,这该是一件多么令人痛恨的事情啊。于是,总有人受不了枯燥生活的束缚,想要活出自己的第二人生。

第二人生是什么? 一份兼职的工作,一处只属于自己的网络空间,甚至一个不为人知的情感故事,总之,它就是一个和平时不一样的你。加拿大有个小伙子,花费一年时间来尝试50多种不同的工作,他尝试过电视演员、媒体记者、电台主持、餐厅员工、奶牛场工人、瑜伽教练等五花八门的职业,在每个工作岗位上停留一周,小有收获后又奔赴下一个岗位。有人说他是胡闹,有人说这样很好玩。而他自己,只是希望通过这种体验,判断自己到底最适合从事哪种行业,同时为慈善组织募捐资金。在我看来,这也许只是他人生中的一次冒险,但必将成为他回味一生的资本。

第二人生在哪里?我们每天在公司里点头微笑的同事,别看他们个个中规中矩,没准儿都有自己的第二人生。我有一个热爱唱歌的大学女同学,以前是经常拿奖的校园歌手,现在是月薪过万的白骨精。有一段时间,朝九晚五的她居然跑去顶替一位休假的驻场歌手在酒吧唱夜场。她从没有过这种经验,很担心自己能不能做得来,但不试怎么知道呢?

于是,她开始尝试白天做白领,晚上当歌手的双重生活,每天的功课是塞着耳机狂记歌词和伴奏进点。我们也没闲着,打着护花使者的旗号去酒吧听她唱歌,现场反响甚为热烈,音乐中的她比平时更美。不久,那位歌手休假归来,她也结束了这短暂而美好的第二人生,回归朝九晚五的规矩生活。她的总结是:站着唱歌挺累,可真有意思!第二人生,并不意味着对第一人生的背叛。相反,它往往是对第一人生的有益补充。只有尝试了,你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

最近,我的好朋友小熊也有了开创第二人生的想法。她的梦想是利用业余时间开一个贝尼兔包包专卖店,出售的所有包包和服饰上都画着一只粉红色的甜蜜小兔子。当你刚要觉得她的想法幼稚可笑时,她却抛出了开店的一大堆理由:首先,与服装或饰品店相比,开包包店所需店面较小,店面摆设的难度又不太高,配货和记账也相对简单容易操作,这种省时省力的经营方式正适合还有正职工作要忙的她。其次,开包包店的启动资金和进货成本可以承受,万一经营不善也可以通过开网店等方式尽量收回成本。第三,她热爱贝尼兔,不需要别的理由了,这就是最大的理由。

没错,只有热爱,你才能够活出第二人生。否则,什么样的人生都是千篇一面。

全球化下的职业趋势


Catch the opportunity of global这是一家著名的投资银行印在校园招聘宣传册的标题,它并不是一句空虚的口号,而是事实!大多数人认为全球化是很宏大的事,只和那些跨国公司巨头相关,自己根本就没有兴趣或者没有能力进这些大公司,全球化与我何干?你可以记录自己一天的生活,看看衣食住行中使用到多少来自不同国家的东西。现在我的身上穿的衣服有三分之一是外国品牌的,使用的电脑是dell,记事本是韩国的,上下班坐的地铁是德国设计,晚上用日本产的电视看美国的总统大选新闻。当然我指的是品牌,其实他们大多数都应该是made in china这就是全球化。我不崇洋媚外,但已经身不由己地被全球化的商品包围。而我们的工作同样身不由己嵌入全球化的产业链条中。
我有一个小学同学,初中毕业就开始混社会,现在也找了一份外企的工作。他的工作地点是网吧,工作内容是打游戏赚网游虚拟货币。网费可以向公司报销。每月只要赚到一定数额的虚拟货币有600元的保底工资,超额完成的部分还能提成。平均一个月能拿到八九百元,在当地这算是中等偏下的收入。聘请他的是一家韩国网络公司,公司找人在中国生产虚拟货币转卖到韩国,从中赚取差价。据说代练已经是一个发展势头迅猛的国际化产业,全球虚拟货币交易市场上大约90%的游戏币在中国被生产出来,每天有价值数百万元人民币的国际虚拟货币从中国出口。
谁能想到外企上班原来可以这样?这只是全球化下职业的一个缩影,但事实上大部分的外企员工,哪怕是世界500强的员工还不是一样?他们参与了全球化的分工,只是国际产业链中的一个小环节。
全球化对职业产生影响的第一波是产业转移。从1950年开始,发达国家在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时把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自己则致力于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和资本技术双密集型产业。首先是美国所淘汰的大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了日本,日本后来又转移到亚洲四小龙(台湾、香港、新加坡、韩国)。 1980年后期,全球再掀产业转移的高潮,发达国家在继续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在本国已失去竞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同时,开始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资本密集型和资本技术双密集型产业。钢铁、汽车、石化等重化工业日益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重点领域。此次国际产业转移浪潮中,中国成为主要目的国之一。数字显示,近几年全球重化工业,主要是汽车、化工50%以上的投资集中在中国。第二和第三波产业转移的浪潮正好和中国的改革开放邂逅,造就中国长达30年的经济腾飞。发展到今天,中国也同样面临产业结构升级的问题。
全球化对职业产生影响的第二波是服务外包。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和通讯技术的突飞猛进,许多服务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在全球范围得以实现。跨国公司为降低成本、优化产业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将信息服务、应用管理和商业流程等非核心业务以商业形式外包给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或地区去完成。所谓外包是指一个公司将自己的某项业务流程让一个第三方服务商来执行或者管理,公司或企业可以透过外包策略,可以降低劳动力成本和解决内部非核心工作,临时项目及短期需求。最近外包战略发展的动向是将业务流程的高端离岸外包到低工资国家,这个新的过程称为知识流程外包(KPO)。这个外包过程涉及到要求领域专业技能的知识密集型业务流程。比如生物医药的研究、数据分析和挖掘等等,如果美国公司把此类工作交由印度的专业人员来做,能够比在美国做节省50%的劳动力成本。

以上《大打扩招牌 微软中国欲造全球第二研发基地》一文,由编辑精心撰写而成,希望对您的职业规划有所帮助,更多精彩请访问“求职第二轮面试技巧”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