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活得不再纠结?。

职业规划就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计划的过程。一个完整的职业规划由职业定位、目标设定和通道设计三个要素构成。

如果来询者愿意的话,我就会选择在咖啡馆做咨询。我喜欢咖啡馆的环境,有音乐,有绿植,有饮品。重要的是,在北京,很多咖啡馆都是门可罗雀,特别是选择在一个工作日的上午,往往是偌大一个咖啡馆经常就两三个人。

一个周三的上午,我坐在了咖啡馆靠窗的位置,看着窗外川流不息的汽车,匆匆赶路的人们,等着我的来询者。我不仅忆起了自己的生涯变化,想起了每一个促发变化的事件,时光如梭,我的成长带给了我什么呢?是坚定?是自信?亦或是谦卑?作为一个咨询师,我早已不把咨询仅仅看做工作,我给咨询赋予了自我实现的价值。我的成长会让我更好地帮助到来询者,也会让我更加幸福。

我在等的这个来询者叫徐玲,一个知名培训机构的英语老师。医学专业硕士毕业,本来是硕博连读的,读着读着就读不下去了,不愿意做实验,不愿意写病历,不愿意分析数据,所有医生要做的事情似乎都不喜欢。于是,本来的博士学位也不要了,直接硕士出关。开始还找了一个医药相关的工作,在医药公司做研发,后来直接辞职,靠着自己英语不错,上学的时候考过托福,考过雅思,于是就应聘转行做起了英语培训。

我猜测,这是一个自我探索的勇士,同时,探索尚未定向,纠结不能解脱。

比预约的时间晚了五分钟,徐玲满头大汗地坐在我面前,“抱歉,赵老师,有个学生给我打电话,请我帮她解决问题,来晚了。”我打量了下徐玲,穿着朴素,有些微胖,眉头似乎皱着,语速快,说话的时候,眼珠转动的也很快。

缓了缓,“我们做英语培训的,看上去很自由,可是忙起来,能把人忙死,有时候好几个月没有休息,一直讲课。”徐玲已经开始讲自己的工作了,我就接过去:培训讲师确实是忙,也让很多人羡慕,那么你目前的困惑是什么呢?

“忙得没有意义或许是来找您做咨询的主要原因吧。”徐玲讲起了她的职业困惑:讲师做了两年,已经没有太多新奇感了,重复,大量而有压力的重复是让徐玲不想再做老师的主要原因。好在工作中,“做老师有时候确实能改变人,那是应试培训之外的事情,也会收到学生们的认可。”

徐玲说的是很多培训师都会遇到的状况,但是一百个培训师,又会有一百个想法。生涯规划毕竟是一件个性化的事情,那些大众化的可能路径只能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思路,个性化的起点就源于每个人对自己生涯安排中的期待。我很好奇徐玲对自己有什么打算:“你对自己的发展,有什么期待吗?”

“我特别喜欢人文社科领域。”徐玲开始讲起了自己的兴趣。她讲自己喜欢哲学,喜欢历史,喜欢心理学,喜欢社会学,偏偏大学的专业选了一个理工类的医学,现在有很多对于梦想的憧憬,然后用了几个特别特别想,“我特别特别想在国外做严谨的科学研究,特别特别想通过研究社会科学来提升自己认知社会的能力,特别特别想在自己能力提升之后会做一些对社会有益的事情。”

这些“特别想”的背后是什么呢?我问她:是助人?是自我实现?是智慧?还就只是兴趣?是智慧!徐玲很坚定。那么,还有什么可能来实现智慧呢?我总用这样的思路希望带给来询者更多的可能:人们总容易看到目标,但是会忽略目标背后自己追求的价值,于是,可能性变少,路径就会变窄。

我们从兴趣和资源角度一起分析了实现智慧的可能性,但是徐玲依旧坚持自己就是喜欢做社会科学研究的工作,与智慧相比,其他的价值都会退后。徐玲甚至给自己勾画了一副理想的场景:致力于某个社会问题的研究,和一群智慧的人有着思想的碰撞,自己的研究推动着社会的发展,给人们带来更多的价值。

看上去似乎很清晰了,我知道,真正的问题就要出现了:“这样一个美好的愿景,你会为它做些什么吗?”如果来询者还能顺利地讲出接下来的计划,咨询基本上就可以结束了,但往往这时候纠结和困难也要出现了:不可能,不确定,不容易,是愿景的三个杀手。果然,徐玲说:赵老师,我这样的想法可以实现吗?我怎么觉得自己在做梦呢?我的专业不对口,想做研究还得继续读书,我又看不上国内的研究氛围,出国需要很大一笔费用,我现在三十了,刚刚结婚,家庭也需要钱。而且,我之前的职业变换让我没什么积蓄。有没有一个能整合我所有需要的职业呢?能满足兴趣,又能不让我纠结的?

我明白了,来询者是处于两类需求的撕扯之中,一方面是谋生,另一方面是自我实现。如果简单地说先实现哪一方面需求,其实是没有意义的,既然被撕扯,对于来询者来说,两个方面都很重要。而且,我们也不一定要完美地实现了所有的需要,阶段性或许是平衡资源,摆平纠结的一个角度。

我想,愿景展望够了,还是直接拉到地面上来:看来你的主要问题是经济问题,那么说说看,你的收入情况,还有你的支出情况,以及你自我实现需要的经济储备。

这居然是徐玲没算过的账!很多时候,我们的恐惧都是源于内心那个看不见的小鬼,一直在说话,总也不见面。

一张白纸,分为两半,一边是收入,一边是支出。算下来,收入并不少,但好像支出都是看着收入做的,有多少花多少。支出项目里,都给了父母、兄弟姐妹,即便他们似乎并不缺钱。

“这些支出对你的价值是什么?”我的这个问题让徐玲沉默了很久。

“我只是想让他们都过的好一些,但是他们似乎又不领情,一点都不体谅我,我这么辛苦地讲课,挣的钱给他们,如果有件事没满足他们了,就会落下埋怨。”徐玲似乎很委曲。

“你充满了怨气,这又怪谁呢?你在做着讨好别人的事情,这种讨好模式是把自己的价值绑定在了别人身上,一旦从别人那里拿不到自己想要的,就会有失落,就会觉得自己不值得。所以,你在谋生上的付出会让你更加失去自我,更加不独立,内心的挣扎就会更加剧烈。”徐玲显然被击中了,开始落泪,为着那个不值得的自己。

算算看,如果不为讨好,你的支出又会怎样?

徐玲认真地浏览那份支出账单,慢慢地划掉一些项目,很偶然地,添加了一项,那是和家人一起旅游,她说,那是她希望享受的时光。

这样算下来,经济问题似乎不是问题了。“不可能”的问题解决了。

徐玲又有些沉吟:我做事情比较拖延,以往一些看上去不错的计划都总完不成,我担心这次又……。

“不容易”的问题出现了。关于拖延,也是一千个人有一千种拖延的理由。你分析过拖延的原因吗?徐玲说:我觉得这些愿景不一定能够实现,太陌生了,我感觉这些梦想似乎不是自己的。如果我觉得自己可以胜任的事情,不管别人认为有多难,我都会去做,而一旦我自己有担心,我就不敢有任何行为。

这是一种随时启动的安全保护了,意愿度不必质疑,能力不必分析,所谓的拖延,其实就是恐惧,对待恐惧的方法,就是先看到这种恐惧,然后就是一种“保证安全的”突破,哪怕一点点。

接下来的咨询中,我和徐玲就做了一件事:如何开始第一步?越具体越好。当一张写满计划白纸呈现在面前的时候,徐玲如释重负地叹了口气:我踏实了。

我在白纸的空白处写下一句话:你是愿意死在追求梦想的路上,还是愿意死在遗憾梦想没有实现的床上?我告诉徐玲,如果再有拖延,你就问问自己。

咨询做完,我独自一人在咖啡馆发呆。抬头看屋顶的吊灯,在空调风的吹拂下,微微摇摆,似乎在随着音乐跳舞。咖啡桌还是空的居多,桌上的台灯像一个个卫士笔直地站立着。墙角的绿植透着一种生机,被阳光照的发亮。看向窗外,依旧是人来人往。

我忽然有一副画面:每个来咨询的人都挑着一副担子,气喘吁吁地奔过来,向我求一件神器,可以举重若轻,健步如飞的神器。咨询结束,要么是放下了担子,要么是调整了平衡,要么是恢复了体力,要么是换了换路程,担子还是那副担子,挑夫还是那个挑夫,不分裂,不纠结,力量自然就产生了。

我自己何尝不是如此?

zc530.cOm编辑推荐

应届生求职不再失败


职业规划怎么写,相信很多朋友们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第一部分,前言即总论;第二部分,自我分析,包括业余爱好、性格、价值观、专业技能等;

应届生求职不再失败

如何求职成功呢?综合很多求职成功的案例,应届生求职准备需要注意以下四点:

写求职信,要做到细心。用人单位对你的简历看重的还是真正的内容,你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用最简洁的语言,详细而丰满地展现给他们看,让他们能在你的介绍中对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千万不要把个人介绍写成长篇报告,没人会有这个闲工夫看你拉家常。

对目标工作,要做到热心。不要为了有份工作而盲目地做选择,把简历递给用人单位前,先问问自己,我若被录取,我会对这份工作充满热情吗?

对就业单位,要做到真心。不要把工作当成仅是换钱的工具,这样不仅失去很多的乐趣,干起来也会挺没劲的。而融入到工作中,快乐享受工作带来的满足感,不仅让自己心情愉快,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对自己,要充满信心。我们不能抬高自己,也不能贬低自己,要做到正确评估自己,如果你选择的工作是你不能胜任或是不喜欢的,那你就趁早放弃。若干着一份工作,那就不要怀疑自己能不能干好,要相信自己干得很好,只是还可以干得更好。

博士想做服务生的就业思路纠结


职业规划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计划的过程,职业生涯规划的好坏可能将影响整个生命历程。感谢您阅读《博士想做服务生的就业思路纠结》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业规划知识,欢迎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她就读于中科院一个很热门的所,五六年直博下来马上就要毕业,但是她特别不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立志不在自己专业的领域就业。她希望马上投入火热的现实生活,从事与人打交道的活计,而不是在实验室里守着瓶瓶罐罐终老一生,但是她自己觉得这个觉悟来得有些迟了,半年之内就要毕业,她才刚刚开始注意到社会上去 结识一些人,为自己将来寻找工作机会铺路。

“现在我就有一个机会。我在一次校友会上认识了一个又年轻又有钱的老板,他打算开一家茶馆,不是普通的茶馆,而是非常高档的会所,定位在高端人群,尤其是以外国人为主。茶馆会有很多中国元素,服务员都打扮得像唐朝仕女,而且有古筝演奏等等,总之给人一种回到中国古代宫廷生活的感觉……”

“我就做一个服务员开始,可能还会有表演的任务,比如一些集体歌舞,我们要经过一些培训,然后就在仙乐飘飘里舞蹈,我感觉那是非常有意思的生活。”

“一个月挣多少钱呢?”

“一开始会比较低吧,但是我觉得这里面空间是蛮大的,你跟老外打交道,还可能锻炼外语能力,但是即便什么也没有,这里的生活体验也是蛮好的,我就想过一种非常有意思的生活。”

“但是,到底一个月的起薪是多少呢?”

“大概八百块左右吧……”她眼中开始有闪烁,仿佛讲到痛处,不像先前那么有底气了。

“假如你半年后从中科院顺利毕业了,你不觉得博士毕业拿八百块钱说不过去吗?你不觉得这都可以作为一条教育新闻上报纸了吗?”

“但是,我觉得我不可能永远这样,我觉得做这个是我自己所喜好的,我做这个会有比较大的上升空间,现在大家都批评大学生浮躁,不肯从低做起,难道我这么做也有什么错吗?”

“你不觉得接受八百块钱的起薪,去干一个自己根本不了解的行当,是另外一种浮躁吗?

“第一,你作为中科院博士生,觉得拿八百不少,一定是对未来有超乎寻常信心的。那么这种信心建立在哪儿呢?你是没有茶馆工作经验的,所以你肯定希望这个茶馆给你最好的培训,给你事业上升的通道,但这个茶馆是还并不存在的!

“第二,这个茶馆不存在你为什么还有信心呢,这种信心一定是建立在他给你的描绘上,你是因为相信了他这么个人,所以才相信有关这个茶馆的一切的。

“第三,你既然相信这个人,相信他能给你足够的空间,他是否相信你呢?给一个服务员八百块钱月薪的offer,是不需要任何特殊的信任基础的,这就是一个最普通的价钱!

“我能够理解你在就业问题的焦虑,你希望在就业上更有安全感,你希望尽早把自己预定出去,但是你这八百块钱安全感是虚幻的,你说自己喜欢茶馆工作的意愿也是虚幻的。我能够理解你希望从事与人打交道的工作,希望穿得漂亮光鲜,过上充满惊喜、多姿多彩的生活,你的这些愿望都被学术生涯给压制了,都被学术环境给 桎梏住了,你渴望有一个突破。

“但我要告诉你的就是,你所研究的领域,它放在商业市场上是一个巨大的行业,在这个行业中,多数人可能都是从你这个专业出身的,你跟他们有共同语言,更容易理解他们,跟他们打交道。所以,你可以不离开这个行业,然后在这里面做一些实际跟人打交道的工作,比如几乎所有行业里都有的HR(人力资源)、PR(公 关)、Marketing(市场)、Sales(销售)等等工作,这些工作的核心,都是与人打交道的艺术。你为什么不能从这里面找一份哪怕两三千块钱起薪 的工作呢?……”

职场小白如何度过新手期?记住这5招,让你不再迷茫


第三部分,未来职业生涯规划、家庭环境分析、例如经济状况,家人期望等。感谢您阅读《职场小白如何度过新手期?记住这5招,让你不再迷茫》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业规划知识,欢迎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初入职场的人,都要经历融入社会的过渡阶段,这是决定他们慎重选择从事自己未来职场方向的关键期。在这期间,公司在各种工作任务安排中,只会让他们承担较为简单的工作,有时还无法享受到职场老人相同的待遇,还有各种职场中的规则制度,对他们职场成长产生着潜在影响。

职场小白如何度过新手期?记住这5招,让你不再迷茫

在这职场过渡期内,如果能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熟练掌握专业技能、明确职场进阶方向,不但对自己未来的职场发展有巨大的帮助,还能激发个人积极主动性融入职场中去,从而甩掉职场小白的帽子。想要做到这些,你最好做到下面五点:

要懂得用时间换经验

初入职场的人, 不要想着九到五的工作规则,要懂得多在单位投入时间.. 因为熟悉职场环境,流程,工作内容需要时间,与同事的理解建立默契需要时间,获得领导信任需要时间..

职场小白将更多时间放在职场中,就可以完整学习更多工作技巧,和领导、同事有更多机会接触,使得很快建立对自身职场环境整体的认识。

落实工作前要思考下

职场新人对老板安排的工作,都会条件反射的去执行落实,认为按照要求做好就可以了。

忘记从老板的角度去思考,真正想要的结果是什么,而不是按照表面的指示去问,去想象老板可能需要的结果。 否则,工作和努力,老板不满意,自己白忙了,还打了水漂..

要有主动担责的使命感

面对工作的问题,年轻的专业人士无法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寻求他人的帮助是很正常的。但不依赖于心理的存在,有人能解决这件事情,一切都会好起来。

要有责任感,工作交到自己手里,就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这项任务负责,要学会对学生工作人员完成学习情况进行反思总结。

要学会主动出击

职场新人最常见问题,就是在陌生环境中,不好意思多问几个为什么。在职场社会中,不但自己的思路还停留在学生时代,也让自己的状态拘谨着。面对职场中的上级、同事,总觉得自己不合群,不敢去寻求支持,把自己定义在狭小的空间里。

这就造成对领导安排的工作,虽然知道个人承担责任,但有时对工作中难题,不敢去问,不敢去找帮助。出现工作失误时,因为怕批评或慵懒而草草处理了事,这样会让工作结果更糟糕。

要有自己的职场发展方向

很多职场新人,面对稳定工作环境,回忆辛辛苦苦投简历找工作的过去,都会有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想法,都想为自己好好放一个假了。

其实进入职场后,才是个人社会漫漫人生路的开始。如果不对目前职场工作性质充分了解,探索反思自己职场整体发展规划,很快你就会丧失对职场的热情,只会按部就班的做好本职工作,也会很快就会成为职场边缘人。

亲爱的纠结癌病友,你人生遇到的纠结事,这4个方法都有解


职业规划就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计划的过程。一个完整的职业规划由职业定位、目标设定和通道设计三个要素构成。

纠是个象形字,描绘的两根绳子缠绕在一起,编辫子一样。辫子的顶端,看上去走哪边都随时可行——两个选择同属一类,又各自不同。

纠结

这个词看着就挺难受的。>>>

纠是个象形字,描绘的两根绳子缠绕在一起,编辫子一样。辫子的顶端,看上去走哪边都随时可行——两个选择同属一类,又各自不同。

就如两个你都喜欢口味的雪糕、几个听上去都不错的方向、看上去各有各好的衣服、一个温暖一个酷坏的追求者、大家都喜欢和你独自中意却又要一起出发的行程。

如果你完全够不着,也就不纠结。正是2个都貌似触手可得,所以你才纠结得要死——没有人会嫉妒国王,除了他的弟弟。

问题是还有结——纠的东西在某一个地方各自缠绕,你心急起来还猛拽一把,成了一坨,这就是结。

试试看左手拉右手,10指紧扣,两边用力,拉扯个10秒,感觉一下两臂酸累的感觉。

有次我在讲课的时候,提议大家体验下这个游戏(你也试试看)。

累不累?

累不累?

我说——有些人在心里已经拉扯10年了,你说累不累?

有人坐在角落,眼泪一下子就流下来了。

她纠结的是让不让父亲做化疗,

——你们每天说的什么不知道吃哪家盒饭早上起来不想上班真的都不是事。

这才是真纠结的。

那,纠结怎么破?

纠结是怎么回事?

人人都有贪婪,追求完美;偏偏还有恐惧,不想损失;你给选择这么高标准,结果没法理想。

果然没达到预期,你又想 “早知道当初选那个就好了,我真蠢”。

这句话就是纠结之源。

下次选择时,更要求完美(不能再输啊),但又更没信心(上次失败证明我的确蠢啊)。

恶性循环之下,你成了一个对自己判断力毫无信心的纠结癌患者。

不怪你,怪社会

做不好选择,然后纠结——这不是你的病,主要怪社会。

先看一个社会学实验。在超市门口分别陈列了AB两组果酱的试吃推广平台,所不同的是数量——A组有6种,B组有24种,选择更多。结果一天下来,B组的试吃人数比A组多20%,但是A组尝后购买的人数达到30% ,是B组的6倍。

不管你做营销,管理还是要活得更好,要记得这个实验背后的洞察——人们认为自己喜欢更多选择,但是其实大部分人并不需要太多。我们的人类老祖宗从来没有面对过24种果酱,他们只选择吃还是不吃。选择过多,我们会害怕选错而不选。

对于我们的大脑来说,选择本身就是个负担,能少选少选。

日本银座的一家书店洞悉这个原则——“小事简单最好”,他们每周只卖一本——你走入一家有5000本书的书店,可能翻翻看看,这个好这个也不好,然后离开。而你走入这家书店,从地板到墙头,就只有一本书,大部分人如果觉得还可以,就买一本回家。

每周只卖1本书的森冈书店

当宝洁公司把海飞丝的品种从26种减低到15种,销量提升了10%。回想下——当你打开优酷看到无数视频随时可以选择的时候,你的乐趣也许并不比盯着一个选择有限的电视机高,因为这不用你选。

就在四十年前,大部分中国人还穿着类似的衣服、看着同样的报纸和同一个频道,用着同一个牌子的牙膏。但四十年后的今天,有近十万种服装品牌、几十万媒体和自媒体以及无数的频道可以给你选——是社会信息量爆炸,也炸瘫痪我们糟糕的选择功能——表现出来的就是反复纠结。

那么,该怎么办?

还是有药的

(严肃脸)

首先,模式化小事

什么是小事——那些选错了也不会影响你生活的事,都是小事。

比如中午吃饭还是吃面,衣服买沉稳紫还是亮骚橙,躺在床上才想起来没有卸妆要不要起来,早上铃响要不要按掉再睡10分钟。你仔细想——其实都是小事,随便选错都不会死。

在小事上求完美是最耗费精力的,因为大部分时候,你花的时间成本和浪费的好心情都比选择带来的好处多。

最简单的方式,就是自动化,或者随机化。

比如对我这种味蕾瘫的人来说,吃饭是小事,很少纠结——在我熟悉的楼下餐厅,我就点自己吃习惯的套餐——小炒肉、土豆丝;

而对于不确定的小事,比如说在外地开车旅行,我就用彩票法——从这家开始第三个餐厅,走进去从他们家主菜单上第三个开始。这样吃的好中了大奖,吃不好就当彩票没中。

模式化,或者随机化。

所以乔布斯永远穿黑色高领毛衣;顶级商务人士总用最稳定的电脑最大众的手机;效率人士定期去同一个品牌选衬衣和鞋子。去楼下小饭馆点一个鱼香肉丝、选择固定的品牌、唯一的剪发师……凡是自己不在意、但是能控制的小事,最好的方式是找到一个模式,然后迅速习惯化、大众化、标配化——你的独特性,在你在意的领域展现就好。

而看什么电影,去哪里逛一圈,突然想起要干点什么,给哥们打个电话——这都是小事而且也不可预测结果,适合用彩票模式——不管你是摸奖,抛硬币、丢飞镖还是扔骰子,让随机帮你决定。

选择本来就是个负担,生活的小事能不选,尽量少选。把精力留给大事。

那么大事呢?

初级纠结做调查

大事是真正能改变你命运的选择——要不要去一个城市,选择张还是李结婚,去这个或那个公司。

大事中,你遇到的第一步纠结,一般都是客观问题——比如哪个技术会更发展得更快、哪一个房子会更值钱、什么方案更有效率? 这些问题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答案,世界上肯定有人知道,有正确答案,只不过你要去找。

人丑都要多百度,人笨就要多知乎——只要你事前多做调查,多问人,你能消除很多选择。

比如说健身爱好者常问的:

“我该如何才能避免跑步把小腿练得很粗?”

其实你没有每周跑30公里,还负重深蹲,基本很难变粗。这问题类似一个小学生问:

“如果我认真学习了不小心去了清华不喜欢的系怎么办?”

某日站在大街上,你突然决定要在这个深爱的城市奋斗扎根,你于是问自己——我该卖哪里的房?中关村还是CBD ,好纠结?经过地产中介看了看人家小牌子,消停了。

所以遇到纠结的大事,你该尽快开始做调查。很多时候,你会删除一些明显不靠谱的选项,意识到,其实你没有什么选择。

但是更多时候,你会变得……

更。加。纠。结。

高级纠结做实验

恭喜你,进入高级纠结了。

因为一个人真正面对重大的选择,也做了足够思考调查的人,最后都能得到这么几条结论:

√ “我知道所有的选择都是有好有坏的”

√ “我知道有些人适合这个,而有些人适合那个”

√ “我知道再给我一个月,我也不会获得新的信息量”

√ “我知道我现在最需要的,就是当机立断的勇气,选一个”

问题是,我他妈的还是不知道怎么选。

恐惧来自对未来迷茫、对失去恐惧、对别人讨好、对自己不确定。而后面的三个,完全是关于“我”的不确定——

我能搞定吗?我受得了这个损失吗?我确定要这个吗?别人会怎么看我?

所以纠结了。

比如说:有人来问我,我产假休完了,该不该继续在家带孩子?

不上班吧,觉得天天窝在家里,人生实在是太痛苦,和老公越来越没话说,人傻得鄙视自己;上班吧,总有忙的时候,一看到什么《妈妈能给孩子最好的就是陪伴》《宝宝,妈妈一直陪着你》这样的文章就内疚——工作真的那么重要吗?我这么拼会不会未来后悔?觉得人家妈怎么那么妈,我这个妈就非这么矫情不可吗?

你上网去调查一下标准说法——家庭教育贵圈真是百花齐放,众说纷纭,两派都有名人高手一伙。

纠结死了。

我们受着同一种教育,刷同一个潮剧,转同一个爆点……但是当我们需要独立面对自己的生活,我们却惊恐的发现,我们完全没有关于自我的标准和原始数据。这种缺乏在没有选择、随大流的事情上还能混过去,但当你独立面对自己的生活,你会发现你并无标准,事事纠结。

我建议她做些“人生小实验”。和真正的试验一样——先连续三天出门试试看,记录下自己的感受;然后也连续三天在家里陪陪孩子,记录下感受。目标是了解,不管别人怎么说,自己到底能有多少时间,多么愿意陪孩子?孩子的反应怎么样?平衡点是什么?

人生当然要找平衡点,但如果你没有在跷跷板上走一遍,鬼才知道哪是中点。

她最后决定还是要出来上班,但要选择一个半天的工作。因为她意识到,自己希望接触更多人——否则即使在孩子身边,状态也不好;对于孩子来说,高质量的陪伴比长时间的陪伴更有效。她慢慢找到了一个让自己平衡的上班时间和长度,不再纠结。

所以,听完这个故事,看完这篇文章,这也丝毫没法缓解你的纠结——除非你也做些人生小实验。

要不要去创业?其实你跟创业团队义务混几天,体验下变化的刺激和。要不要去那个城市?背个包请个假去找同学呆上4天,感受下大城市的魅力与压力,你就懂了。

罗素说:

“整个社会的知识和单独个人知识相比起来,一方面可以说多,一方面也可以说少。就整个社会所搜集的知识总量来说,社会的知识包括百科全书的全部内容和学术团队的所有文献。但是关于构成生活特殊的色调和纹理的那些温暖而亲切的事情,他们一无所知。

我们能用维基百科上找到任何一个术语,能在网上找到火星表面每一公里的地貌,却对于自己眼睛正下方三十厘米处的内心——我们开心、满意、平衡的标准知之甚少,我们没有注意过那些罗素所说的“构成生活特殊的色调和纹理的那些温暖而亲切的事”,我们缺乏对于自己的真理,所以信息越多,越难做决定。

做实验,就是让你成为自己生活的科学家。

职业规划专业不再是职场牢笼


小刚走进我们编辑部的时候,手里拿着一本《职场指南》,杂志正翻到珠珠热线这一页,并且整齐地从中间一折为二。他很诚恳地说,希望为他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其实说为他将来的职业生涯规划可能更恰当,因为这个1983年出生的小伙子还是个在读二年级的大学生。

一个20岁的年轻人突然之间把自己的未来交给我们设计,这么突如其来的压力让我们有点不敢接受他的请求。每个人的道路都是通过自己的脚印一步步踩出,前进的方向从来都由自己决定;因此我们在每一期刊出的职业生涯规划时,都只希望他是一个小小的指南针;虽然不能百分之百地告诉朋友们职场中的前进方向,但却可以让每一个朋友清晰地判断自己于人生、社会、职场中所处的准确坐标。

小刚:我有三个不满意

小刚,温州人,上海大学在读二年级学生,喜欢阅读招聘信息和职业生涯规划类报刊。激烈的社会竞争已经让这些尚未迈出校门的大学生关注职场动态,留意人才市场需求,并认真地思考自己未来的道路应该如何前进了。

小刚自觉深陷混沌,未来毫无方向。他口中流露出的只字片语可以很容易让别人体会到他的感受。

我一点儿都不喜欢自己的专业。

现在什么行业比较好啊?

我看不到毕业以后能做什么,我觉得很对不起父母

在小刚眼中自己有三个已无法改变的缺点,使他缺乏自信,这就是:性格内向,不喜欢自己的专业,没有兴趣和特长。

小刚是一个性格内向的人。他不习惯与陌生人相处参加聚会,事先一定要了解见面都将是熟识的朋友。而即使是这种聚会,时间一长,他也会不适应。在他眼里,自己的这种性格简直糟透了。内向的人做什么都吃亏,我又偏偏是内向的人。

读中专的时候,小刚和几个同学曾经在一家广告公司实习,公司安排他们学着跑市场、拉业务。实习结束后,他的同学都拉到了一两笔生意,可他却一笔也没有。他这样评价这次实习:我的性格不适合做市场,当客户问价格的时候我都会感觉很不自然。

现在他主修的专业是计算机信息管理,这个专业是家里人为他决定的,而他本来的选择是电子商务。可是父母觉得电子商务是虚的,不如电脑来得实。他对计算机原本不感冒,可是父母认为读了自然就感兴趣了。结果读了一年多,小刚仍然提不起兴趣。没兴趣,成绩自然不好;成绩不好,觉得对不起父母,前途黯淡;心里有了阴影,自然就产生了包袱;而背着包袱成绩更无法提高。

小刚想换专业,却突然发现麻烦的是,他无法找到自己究竟对什么感兴趣,也找不到自己的特长。想改变,却没有改变的方向。于是他把目光转向人才市场,希望向着最紧缺的人才方向发展;但公司招聘广告中的一条条Requirement、一条条Responsibility又让他望而却步,感觉自己和他们简直相隔着一个太平洋;于是越发迷茫,越发没有自信。

挑雇主不再只盯钱看重培训机会


大学生选雇主不再只盯着钱

此次最佳雇主调查显示,大学生的择业观念在逐渐趋向现实,例如在三年前,大学生心目中最理想的雇主是那种能为员工提供更高薪酬的企业和行业。而此次的调查结果却发生了细微的变化,相对于薪酬来说,大学生认为最佳雇主是那些能慷慨地提供员工培训机会的企业,当然他们都希望这种培训最好是企业掏钱的培训。

和以往的评比结果比较来看,今年国美电器在此次最佳雇主最后的名单上提前了8位,而上海国美电器有限公司行政总监王正直表示,正是因为他们更加关注职员的职业生涯规划,给员工提供各种各样的培训机会,国美才得以快速发展。王正直表示:国美目前处在一个发展期,作为一个民族企业来说,特别是一个做家电零售业的连锁企业,我们要对员工负责,必须让每个员工都要有一个很好的对职业生涯的规划,而并非只用薪酬吸引人才。

记者对一些正在读书的大学生进行了采访,在中国人民大学学经济的小李表示,用薪酬吸引人才只是一个企业的短期行为,因为总有人比你愿意出更多的钱去挖一个对他们公司来说最有用的人才。享受带薪的假期,享受免费的业务知识培训,对于年轻人来说吸引力要更大一些。

声音

肯学习的人都有公平的机会

前一段时间,有新闻报道说,一个残疾的女博士因为找不到工作而悲痛万分。上周,在IBM举办的对话智者,IBM大师走进校园活动上,IBM杰出工程师、IBM东京研究实验室无障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盲人科学家浅川智惠子用自己的经历为大学生点亮了前进的路。

因为14岁时的意外受伤,本来不爱学习的浅川智惠子开始正视人生,通过自己的摸索和努力,最后成长为一名计算机领域的科学家。在IBM她致力于非视觉计算机界面的研究、网络无障碍和可用性技术解决方案的改善。在过去的20年中,浅川在无障碍研发领域硕果累累。她参与的IBM主页浏览器开发项目,通过数字键盘把文字图像转换成盲人能听到的语音模式,还开发了数字盲文系统,使用户轻松通过鼠标和显示器来输入编辑盲文。同时,她发明的盲文词典系统以及IBM盲文论坛,已成为日本盲文书籍的标准系统。截至目前,浅川已获得13项发明专利,并发表了大量的技术论文和著作。

另外,记者从新西兰况得实仪器有限公司了解到,作为一家致力于设计和生产一流的振动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产品,并因其创新和价值得到世界范围的广泛认可的新西兰高科技公司,他们的中国代表处目前开创了以各知名高校在校研究生为基础的新型见习职员团队,使高校学生有机会直接从工作中获取经验,为企业在中国建立长期发展提供人才准备。而这种做法在新西兰在华公司中还是首例。该公司负责人力资源的老总表示,人才价值成为企业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成功的又一核心要素。创新是公司的经营理念,包括人才聘用和培养机制的创新。

提醒

规划职业就是就业力

中华英才网人力资源专家张廷文认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高校就业指导中心、高校教师和专业机构承担的责任日益重要,他们应该承担帮助大学生了解自我、确定职业目标的责任,制定相应的计划,从而减少求职的盲目性。同时,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讲,通过职业规划培养成熟、理性的求职心态,在求职过程中关注长期职业规划,先就业再发展也至关重要。对于中国大学生,面对未来激烈的求职竞争,进行有效职业规划显得尤为迫切。从某种意义上说,规划职业也是提高就业力的方式之一。

2008届毕业生求职在即,即将揭晓的雇主调查活动能够帮助他们深入了解企业雇主,明确择业目标,让求职有的放矢。张廷文说。而作为目前将雇主品牌引入国内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大学生雇主调查活动?熏也为大学生职业规划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从历届调查结果来看,这个调查对于促进大学生、企业双向沟通,推动企业充分了解和认识大学生、调整自己的人力资源政策,提高以招聘为中心环节的人力资源配置效率起到积极的作用,这也让大学生更加了解未来雇主,明确择业目标,确立职业方向。(记者郑江)


让你的升职加薪不再是难事!


算起来,90后最大的已经29岁了,在职场上打拼几年之后,也已经小有所成。但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运气和能力。 有很多人只是一个小螺丝钉,然后看到95进了职场,自己却没有升职加薪。 有些人没有加薪或升职,这也不排除老板是瞎子的可能性。 但他们中的大多数还是不称职。 说到底,你还不够强壮,没有雄心壮志。 此时此刻,抱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你得采取行动。 引起老板的注意是最重要的。

让你的升职加薪不再是难事!

不再很难得到你的晋升和提高!

1,永远排在倒数第二的位置

很欣慰的是,在我之后,还有一位同事排在最后,要为所有的错误和遗漏负责。只要那个人不是你。

这不是现在时尚界的最后一句话吗? 你要做的就是保持在倒数两名中。 如果你处于最底层,请求紧急救助,然后离开。 如果你已经在外面了,请小心别再进来了。

2.该闭嘴时就闭嘴

你必须克服你的欲望,打断和紧闭你的嘴。基本上,无论你说什么都会是错误的,不是因为你缺乏解决方案或社交技能,而是因为此时没有人会喜欢裁判。事实上,当裁判挡道时,它仍然会走到一起。在这个流体人际“化学世界”中,等到酸碱完全中和,酸碱水平恢复正常,然后有一个“运动”。

3.不要抢别人的话

我们理解这种冲动,你想向他人展示你是如何配合他们的想法。但是,如果你真的与他们的想法适合,那么你应该知道比他们更喜欢听自己说话。如果你需要让别人知道你仍然醒着,只要不时简单地在上面发出“啊”或“右”。你将会被称赞是不是只是听人说话,也了解别人的人,即使你根本不会。

4.发明一个容易解决的问题

你生来就有满足自我价值的冲动。 所以你最好的办法就是发明一个简单的问题然后解决它,而不是去找一个真正的,无法解决的问题。 你做过什么事,或者无意中做过什么? 也许它只是对你已有的电脑文件做了一个小小的改动,或者只是为某个特定的市场找到现成的人口普查数据。 首先向你的老板寻求帮助,但在他有机会回应之前”解决”问题。 通过这种方式,你可以建立一个足智多谋,自我意识和自发性的名声,而不需要付出太多努力。

5.别兴风作浪

除非你在海滩上或在游戏中,否则你必须忘记制造波浪。在海边,你可以冲浪;在比赛中,你可以加入啦啦队;但在办公室,你会被淹没在里面。虽然总是有意外,但没有必要冒险呛水游泳。

6.让别人觉得有等着你更好的工作机会

在上级和同事眼中,没有比主动辞职更可贵的业绩了。你必须总是看起来像要离开,或者至少你在考虑离开。你成为一名前雇员的可能性将为你提供更多的加薪、晋升和尊重的机会,而这些机会永远比不上努力工作。

在闲聊中,暗示你正在找工作。 作为一个看起来正朝着更大、更好(任何事情)的目标前进的人,你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受同事们的钦佩。

职业生涯规划不再是职场牢笼


小刚走进我们编辑部的时候,手里拿着一本《职场指南》,杂志正翻到珠珠热线这一页,并且整齐地从中间一折为二。他很诚恳地说,希望为他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其实说为他将来的职业生涯规划可能更恰当,因为这个1983年出生的小伙子还是个在读二年级的大学生。

一个20岁的年轻人突然之间把自己的未来交给我们设计,这么突如其来的压力让我们有点不敢接受他的请求。每个人的道路都是通过自己的脚印一步步踩出,前进的方向从来都由自己决定;因此我们在每一期刊出的职业生涯规划时,都只希望他是一个小小的指南针;虽然不能百分之百地告诉朋友们职场中的前进方向,但却可以让每一个朋友清晰地判断自己于人生、社会、职场中所处的准确坐标。

小刚:我有三个不满意

小刚,温州人,上海大学在读二年级学生,喜欢阅读招聘信息和职业生涯规划类报刊。激烈的社会竞争已经让这些尚未迈出校门的大学生关注职场动态,留意人才市场需求,并认真地思考自己未来的道路应该如何前进了。

小刚自觉深陷混沌,未来毫无方向。他口中流露出的只字片语可以很容易让别人体会到他的感受。

我一点儿都不喜欢自己的专业。

现在什么行业比较好啊?

我看不到毕业以后能做什么,我觉得很对不起父母

在小刚眼中自己有三个已无法改变的缺点,使他缺乏自信,这就是:性格内向,不喜欢自己的专业,没有兴趣和特长。

小刚是一个性格内向的人。他不习惯与陌生人相处参加聚会,事先一定要了解见面都将是熟识的朋友。而即使是这种聚会,时间一长,他也会不适应。在他眼里,自己的这种性格简直糟透了。内向的人做什么都吃亏,我又偏偏是内向的人。

读中专的时候,小刚和几个同学曾经在一家广告公司实习,公司安排他们学着跑市场、拉业务。实习结束后,他的同学都拉到了一两笔生意,可他却一笔也没有。他这样评价这次实习:我的性格不适合做市场,当客户问价格的时候我都会感觉很不自然。

现在他主修的专业是计算机信息管理,这个专业是家里人为他决定的,而他本来的选择是电子商务。可是父母觉得电子商务是虚的,不如电脑来得实。他对计算机原本不感冒,可是父母认为读了自然就感兴趣了。结果读了一年多,小刚仍然提不起兴趣。没兴趣,成绩自然不好;成绩不好,觉得对不起父母,前途黯淡;心里有了阴影,自然就产生了包袱;而背着包袱成绩更无法提高。

小刚想换专业,却突然发现麻烦的是,他无法找到自己究竟对什么感兴趣,也找不到自己的特长。想改变,却没有改变的方向。于是他把目光转向人才市场,希望向着最紧缺的人才方向发展;但公司招聘广告中的一条条Requirement、一条条Responsibility又让他望而却步,感觉自己和他们简直相隔着一个太平洋;于是越发迷茫,越发没有自信。

珠珠女士:我看到了两个优点

珠珠女士却看到了小刚身上的优点。她用一个不等式这样描述小刚的情况:

真实的自我认知的自我

显然,小刚小看了自己,并且夸大了性格等因素在前途方面的作用。实际上我看到了他身上具有的优点和潜在优势,而这些恰恰是他自己所一直忽略的。

首先小刚具有确定目标后立刻行动的特点。我们经常会接到一些读者的电话,他们和小刚一样希望得到本栏目的帮助,但往往一个电话之后便很少再有回音;而像小刚这样拿着一份我们的杂志找上门来寻求帮助的读者就更少了。正是他的直接和坦率完成了自己的目标。

其次小刚的性格中还有细心、活络的一面。他曾经为一家网络公司进行企业主页的市场推广,为了能说服一位客户公司的经理,他来到这家公司通过与警卫、员工和一般管理人员交谈,获得了许多有用的信息,最终成功说服了这位客户。

性格内向和外向并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和某项工作是否适合之分。内向的人虽然不容易灵活圆滑地和他人打交道,但性格中的不张扬和思多说少却很容易给人信赖感。

咨询师:重新树立自信心

根据测评结果和交谈表现,Joanna得到以下的结论:

小刚是一个处事严谨、传统的人,对未接触事务具有质疑的特点。同时他又富有责任感,做事果断,表现出了相当的责任心,适合向着财务、信息和法律方向发展。

针对小刚目前的情况,Joanna为他未来的职业发展提出了三点具体操作:第一,通过对现有专业的重新审视,树立应有的自信心。其实如果我们能够把眼光放得更远一些,比如十年、二十年以后,就会发现大学里所学的专业和未来从事的行业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而在这个专业学习过程中积累起来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可能对未来的职业生涯有更大的影响。

第二,通过实习尽可能地积累一定的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了解社会,从中发掘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对社会、对工作、对自身都有一个相应的了解,积累发掘身边的资源。

第三,有目的地训练自我,包括选修适当的课程,参与一些讲座,或寻找职业顾问,听听他们的建议。

以上《如何活得不再纠结?》一文,由编辑精心撰写而成,希望对您的职业规划有所帮助,更多精彩请访问“如何职业规划”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