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有效的员工职业生涯管理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助力。

第三部分,未来职业生涯规划、家庭环境分析、例如经济状况,家人期望等。感谢您阅读《用有效的员工职业生涯管理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助力》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业规划知识,欢迎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企业在招聘录用、职位晋升、绩效评价等环节适当引入职业生涯理论,能够有效地整合资源,更好甄选出“适合自己的另一半,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和员工职业生涯的发展打下坚实的根基。

每个企业都希望得到忠诚、高附加值的“完美”员工,并赢得他们长久的献身精神。这种期待 使所有致力于长远发展的组织都倾向于为自己的员工制定职业生涯规划。良好的工作环境、优厚的福利待遇、张弛有度的工作关系和弹性发展空间,并且有机会尽己之力获得一个有成就感和自我实现感的职业,是大多数职场人激发工作潜力,自觉奉献忠诚内驱力的根本。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来看,有效的职业生涯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开发人力资源,是创造性地进行资源整合的理想方式,是员工在企业中发展的文化基因,影响重大而深远。

面对前瞻性的 HR,你将如何表现?

“适合”常常是招聘工作中的关键词汇,知识、技能、素质像把标尺,将求职者与岗位需求进行匹配与衡量。但更具有前瞻性的招聘企业会把职业生涯管理思想纳入面试,应聘者的个人特质、职业动机、可塑性、可拓展性及学习适应性都会作为可利用资源,进行更多维度的筛选和甄别,而非简单的能力考量,从而大大提高员工入职后的稳定性,有效降低人员更迭成本,促进高效能员工的产生。

其次,对大多数求职者来说,再没有哪个阶段能像初次面试时那样,更需要企业将自身的职业发展情况考虑在内。正是这段“蜜月期”前的反复沟通、试探、权衡与妥协,才能使个人与企业建立起最初的信任感、亲密感和连接感。更重要的是,这段时期可以帮助求职者对自己的才能、兴趣、需要及价值观是否吻合企业的现实情况进行审视和判断。一个真诚、坦率、基于现实的面试更有助于今后忠诚关系的形成。

资历与能力之外,晋升还需要考虑什么?

企业职位晋升的决策常常摇摆于资历与能力之间,对于成熟企业来说,在考虑能力与资历的同时会将职业生涯规划纳入晋升决策,从而使员工的注意力导向职业生涯发展的成长性。这样一方面使企业在人员空缺时能更好地找到后备人选,另一方面使员工形成日常工作绩效与职业晋升紧密相连的生涯概念,促进员工对当下工作绩效和未来职业生涯发展主动关注。

职业生涯理论的应用,能够更好兼顾“能力为先”和“资历为先”的优势,更好发挥出个人成长与企业晋升的紧密联系。同时将职业价值观契合度作为关键的晋升考察要素等,可以保证晋升人选更具稳定性、成长性和战略性。

阶段化、多元化的工作绩效评价以职业发展为导向的工作绩效评价,是将某个时段的工作绩效考核拓展为员工在企业职业生涯中的阶段性绩效评价,并最终形成动态的职业生涯过程记录。在工作绩效评价过程中,更注重初期职责的设定与快速调整,引导和甄别员工的需求偏好,同时提供未来职位发展的多样性。

在培养模式上由紧而松、循序渐进。在入职初期,员工往往会接受严格的履职要求,一旦顺利完成,将被迅速给予更多挑战性工作并进行绩效跟踪,最终开发并培养出员工的最大效能。同时,在绩效考核时利用工作绩效问卷或职业晋升意愿调查等方式,定期捕捉员工的职业偏好、兴趣或需求。同时设置专项工作小组,通过项目工作的绩效完成情况考察小组成员可拓展的能力,探索员工职业发展的多种可能性。

总之,利用生涯理论的绩效评价将采取更多元化的方式,注重过去、当下、未来可能性这三个维度的探索,发现潜在的人力资源,帮助员工自我实现。这种评价模式将使员工更具自我意识、责任意识、管控意识和发展意识,从而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丰富的战略性资源,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创造长远价值。

zc530.Com小编推荐

员工职业生涯管理


职业生涯管理是指在员工职业生命周期(从参加工作到退休)的全程中,对员工的职业培训、业绩评价、岗位变动、职务升降、事业发展等进行科学规划、设计、指导和动态管理的过程,旨在留住员工、开发员工潜能、促进员工实现自我价值,满足管理者、员工、企业三者需要。企业搞好员工职业生涯设计、规划和管理具有合理配置企业资源,调动人的内在积极性,确保企业长盛不衰的战略意义。

充分开发利用人才资源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探索人才职业生涯管理的有效途径势在必行。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应做好5个转变才能适应目前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需要。

一、平均化向差异化管理转变

人才有不同的类型和差别。以人为本,就是要充分尊重人才的个性差异,不能把人看做需求完全一样的平均人,应针对人才不同的个性化需要,采取相应的激励和管理措施。随着现代社会的多元化发展,人才的个性日趋显著,尊重员工的个体差异和群体成员的差异,可以引导人才百花齐放,各展才华,使不同个体给企业创造独特的业绩,并赢得多元化的人力资源。因此传统的一致性人事管理制度将受到挑战,一对一的差异化管理将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更好地激发人才潜能,为企业创造更大业绩。

二、整体化向阶段化管理转变

员工漫长的职业生涯可以分为有明显特征的若干阶段,国内权威学者将其分类为:起步期、发展期、创造期、成熟期、老年期。每个时期有不同的需要和特点,这就要求企业对人才的不同职业发展阶段,要采取不同的手段进行阶段性管理。起步期要突出引导,发展期应突出激励,创造期要突出创新培训和知识更新,成熟期应大胆选拔使用,让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老年期应发挥人才的经验和带动作用,使老有所为,发挥余热。

充分满足各类人才不同职业阶段的心理、精神和物质需求,从而激发出最大潜能,为企业的发展壮大发挥主导作用。从人力成本角度讲,通过阶段性的开发和管理,还可以大大提高人才的使用效益。

三、静态化向动态化管理转变

传统的人事管理是静态封闭的,已不适应企业的发展。一是由于人事部门对人才的专长、特点无法做到全面彻底的了解,最初的工作安排就不一定最适当,人才的专长发挥可能不好,造成人才浪费。二是从心理学角度来讲,人才有求新心理,渴望新的工作尝试,希望能变换工作岗位。三是企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在不同阶段是变化的,要引进短缺人才,又要输出闲置人才。改变工作岗位,为人才在内部提供调配机会,会大大提高人才的兴趣,激发工作热情,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将用人机制从封闭静态变为开放动态势在必行。

人才是资源,资源就应共享。动态化管理就是要建立内部人才市场,实现企业内部人才的有序流动,让人才在流动中找到最佳位置,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在流动中提高人才的竞争力,在流动中提高人才使用效率,避免人才浪费,促进企业人才资源效益最大化。

四、传统化向竞争化管理转变

传统的评估只是依据人事部门掌握的信息,作出独立的单向评估,有失偏颇,现代化的评估应该是有被评估者参与的双向互动的过程,要坦诚交流,双向沟通,做到全面、公正、透明。评估的目的不仅是要考核人才,还要发现和培养人才。这样才能做到人事相宜、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企业应给每个员工提供平等、公平、公正的机会和发展渠道,通过可量化的业绩考核,来决定员工的薪酬和职位升迁,这种竞争性的管理方式,既激发了员工的潜能,又促进了公司业绩的不断增长。

五、随意化向同步化管理转变

员工个人职业发展目标与企业的发展目标可能发生差异,如何做到两者的一致性、同步性,关系到两者的利益。一方面个体能力的提高推动企业整体人才智力水平的提升,增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企业引导人才职业目标同企业发展目标保持一致,使人才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赢得更大的回报。企业可以采取专题讲座、定期培训等方式,帮助人才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和开发,做好客观合理的自我评价,帮助人才规划好职业发展道路,使人才个人的成长与企业的发展相和谐。

通过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合作,使员工与企业目标相同,步调一致,成为融为一体的战略同盟。当人才与企业成为命运、利益和目标共同体时,才能从心理上认同可以托付自己一生的职业生涯,才能让人才觉得找到了发挥能力的舞台,真正与企业同舟共济,同步双赢。

企业员工职业生涯的规划问题


要形成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营造一个良好的劳资关系,不仅应当让员工获得一系列生理,心理满足,还应该关心员工的成长。关心员工的成长,让员工产生一个良好的认同感,也可以制造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关心员工的成长,让员工知道企业在关心他,对他是充满期待的,企业员工就会以企业为中心产生更好的向心力。员工在企业中的成长,应当做好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好其职业生涯指导,应当常常进行职业生涯的督促并进行及时的反馈。企业应在新进员工的培训中加强职业生涯的培训,树立员工具有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让员工具有持续学习的品质,员工关系管理营造一个学习的氛围,使员工积极奋发向上。

职业生涯是指从某一类工作或某一组织出发,把职业生涯看作其中一系列职位构成的总体。而职业生涯规划则看作是个人对职业生涯目标与战略的开发,实施以及监督的过程。一个企业要实行职业生涯规范化管理,笔者认为要应当有一个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有强烈的信念的人力资源主管或经理。制定一个完整的《职业生涯管理》条例作为行为行动的指导依据。另外,公司的人力资源部同样应该为培训专员,培训主管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知识的培训,让其在新入职员工中进行充分的,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培训,员工关系管理应当首先让员工在入职公司中感受到企业文化的影响,产生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同时企业也在无形中强化了企业文化。职业生涯分为职业生涯前期、职业生涯早期、职业生涯中期、职业生涯晚期。每个时期企业都应当做好培训,指导,监督及反馈工作。从传统意义上来讲,职业生涯的进步和提升是依时间来进行的。随着时间的向前推进,工作年限增长,工作经验的增加,职业生涯依期进入。作为一个制造性企业来说,在职业生涯早期中做好对员工的职业生涯教育是最为有利的、有效的,做好早期培训教育有助于员工在企业的成长,发展,让员工充分的为企业贡献,充分学习进步,不断获取新的知识,从而作出更大的贡献,因此,员工关系管理在对员工的早期培训中一定要培养员工持续学习的精神。一个持续学习的组织才是一个优秀的组织,向上的组织,一个持续学习的团队才是优秀进步的团队。职业生涯的发展尤其是职位上升的发展离不开学习的精神,而对一般员工,笔者认为要应当让员工产生对现场管理知识的学习,质量管理知识的学习如5S、ISO9001、ISO14001、制程知识的学习,良好的品德素养的学习,对于一般员工,这些基础知识的培养有助于他们职业生涯的成长,而伴随着职位的上升对许多由以前的一线员工成长起来的基层管理者乃至中高层管理者,公司应当积极鼓励其进一步深造如参加大学夜校的学习,成人自学考试,大学的短期培训,脱产或半脱产式的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班。笔者个人认为参加成人自考大学对大家的成长更为有利。员工的充分成长,为企业作出充分贡献,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产生新的目标和愿景,更让员工看到企业的未来,产生更大的斗志和以企业为中心,培训的作用,在员工关系管理中树立持续学习的作用不能小觑。

在职业生涯中,把成长快,有突出的工作成就者,优秀员工,具有一定领导能力的员工要提拔起来。企业的领导者要充分利用自己犀利的眼光发掘优秀员工,进行内部提升,授权,进行薪资激励或其他福利形式的奖励,让优秀员工充分发挥其特长,并在岗位之间进行竞争,让工作能力不足者换岗或进行降职,让优秀者充分施展才能。优秀雇员的提拔应当在整个公司公布出来,让其他雇员应该知道这样的提拔充分体现了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员工关系管理是靠雇员个人能力而得到的提升并非靠关系或走后门。这样可以激励其他雇员在其岗位上尽职尽责,努力学习,提升个人能力。在公司中或许许多中高层管理者已经处于其职业生涯中期或职业生涯晚期,他们的一些思维观念可能已经滞后于公司的发展,经济社会的发展,他们已经落伍了。此时组织可能不得不作出一些决策来改善这样的现状,其中一些老雇员可能是公司的开国元老,如果在他们身上实行较大的改革他们就可能认为,公司已经抛弃我们这些老顽固了,公司已经不再需要我们了,公司可能要解雇我们这些整天只知道占着位置白拿工资却无作为的老观念者了。也许这样的影响可能是局部的,但却很可能传染到年轻员工或新员工的观念之中,他们或许认为公司连这样为公司奉献多年的老员工都不给予珍视更何况我们这些新人,初出茅庐者,经验不足者,造成他们对公司文化认同的怀疑,他们就可能不再那么卖力的工作,不再处处为公司着乡,甚至可能离职。在社会上传播该公司如何不尊重奉献大的人,所以对于一个公司来说,如何解决如员工职业生涯中期的问题同样重要。这样才可以避免公司层与员工层之间的冲突,在职业生涯中期,企业应该做好员工关系管理如下职业规划方面的工作,来减少员工关系管理中变得激烈的可能:

(1)为老员工提供更广泛,更灵活的流动机会,可以让他们在各个部门,一个部门不同职位提高任务尤其是那种更需要他们积累了好多年经验之需求的职位,工作的轮岗,让他得到充分的工作满足,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也能让他们的观念得到改善;

(2)挖掘当前工作的潜力,尽管许多到职业中期的员工他们不再期望得到什么晋升,但他们却对成功和自主权的要求更强烈,公司可以让他们承担更重要的任务,充分的进行赋权,公司高层不应作更多的干涉而应提供更多各方面的支持,应当对他们提出明晰的工作职责和绩效目标;

(3)员工关系管理进行培训和持续教育,对进行职业中期的员工进行培训和再培训,让他们的技能和知识在已有经验上更成熟,同时应当传递出更多新知识,新技能给处于这一阶段的员工。而持续教育则起到催化剂的作用,能鼓励员工考虑在将来某一时期到另一不同的组织,从事另一种职业有多大的可能性,对于富裕的经理人员提前从本组织退休,另找一个职业生涯领域中去追求新的目标或激励他们自主创业;

(4)应当拓宽奖励方面,奖励不应只限于晋升和加薪,而其他的奖励应该同样有效,对处于职业中期的员工让他们从事令他们感兴趣而又富于挑战性的工作,更刺激的任务,领导的认可或表扬,或进行每年一个星期,半个月的有薪年假,或组织外出旅游等,同时在实施这些激励计划的同时,公司仍不能停止让他们制定长期的学习和接受培训的计划,参加持续教育的计划。

而对于处于职业生涯晚期的员工来说,组织则应当积极认真做好这部分员工的退休工作,不能忽视这类群体的员工,不要因为他们即将不再为组织作贡献而置于一旁不顾,其实老员工的退休所能产生的社会影响可能更大,同样组织在对待员工的职业生涯晚期应当做好如下工作:1.制定出针对该群体员工一个合理而科学的绩效考核标准并进行及时反馈;2.加强职业教育并进行适当的工作调整;3.制定落实对他们非歧视的政策,让他们深切感受到组织并没有抛弃他们;4.制定一个完善的退休计划;5.制定出一个弹的工作制度,如果让他们接受和年轻员工一样的工作他们可能将会无法适应。

总之,各类公司均应重视职业生涯对员工关系管理所产生的影响,组织不应只认金钱、物质的奖励来关心他们,心理的关心同样不可少,组织不应该只为职业生涯管理而去搞职业生涯的一系列行为,而应时刻关注每位员工,不同类型的员工属于不同团体的员工应采用不同类型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法或措施。

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的流程


职业规划怎么写,相信很多朋友们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第一部分,前言即总论;第二部分,自我分析,包括业余爱好、性格、价值观、专业技能等;

为什么有的企业实施的员工职业生涯管理是成功的?为什么有的企业所实施的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却是"虎头蛇尾"?其原因不仅与观念、心态和技能有关,而且也与流程是否正确密切相连。一个规范的员工职业生涯管理流程主要包括确定目的和计划、组建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小组、开展职业生涯管理学习和宣讲、组织员工面谈和员工自我认知、勾勒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路线图、构建职业生涯发展通道、实施人才培养和晋升、及时监控、反馈和评估这八个阶段,而且每一个阶段都是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确定目的和计划

确定目的是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的第一步,因为只有明确了该项工作的目的,整个后续工作的开展才能有据可依。而具体到如何确定目的上,企业需要做好两方面工作,第一清晰并分解企业的发展战略,从战略中提取企业未来的人力资源管理需求;第二,评估企业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状况,明了企业现有的实际情况。在做好了这两方面工作之后,企业就可以以此为依据为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确定一个合理的目的,如开展员工职业生涯管理是为了满足企业未来五年的人力资源管理需求或进行员工职业生涯管理是为了构建一种"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等,需要重点说明是确定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的目的一定要明确与切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毕竟只有明确并切合实际情况的目的,才具有指导性和可实现性。

当然,在确定了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的目的之后,我们还需要制定此项工作计划,计划是承载整个目的实现的宏观"导线".一般来讲,制定计划主要是对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的整个流程从任务上、时间上、方法上、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上进行总体规划,如在哪一具体时间段开展什么工作以及谁来做,做的具体效果要达到什么水平和层次等细节性问题。但与此同时,在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需要注意的是要力求切实可行和细化,切忌高谈阔论,华而不实。因为只有真正细化的、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才能有效指导实施过程的每一环节,而采用隐晦或过于宏观的字眼描述的计划不仅会影响执行力,甚至会误导整个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工作的实施。

组建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小组

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工作是一项跨部门、跨领域的工作,因此,在执行的过程中,我们就需要组建一个跨部门、跨领域的团队来负责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工作的有序推进,从而使其在人员和组织上得到根本保障。而至于如何构建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小组,笔者认为应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原则。首先,企业的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应当在这个小组中发挥主导和协调的作用,从功能性上来讲,亦即是这个小组的"中心",这是由人力资源部部门职能的定位和所属专业领域所决定。其次,各部门负责人应该发挥协调作用,亦即构成一个"基本点",因为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工作涉及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和各个领域,该项工作能否切实地得到执行还赖于各个部门、各个领域人员的配合,所以从这个角度分析,各部门负责人应该是这个小组中的重要成员。其三,员工代表要充当及时反馈信息的角色。企业的职业生涯管理制度、企业所运用的技术和方法是否符合员工的需求、员工的心理状况是怎样的、他们对职业生涯管理的认知达到了哪个层次等,这些信息都需要来来自一线的员工及时地向企业反映,因此就这个层面的意义来讲,员工代表也应是这个小组的一个重要"基本点".

职业生涯管理小组成员及其分工:

人力资源部负责人:主导、整体筹划和协调。

各部门负责人: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工作的具体执行、配合人力资源部的协调工作、开展部门内部员工评估和面谈等。

员工代表:向人力资源部负责人提供建议和意见,及时反馈员工一线信息。

浅谈员工职业生涯管理


浅谈员工职业生涯管理

职业生涯管理是指在员工职业生命周期(从参加工作到退休)的全程中,对员工的职业培训、业绩评价、岗位变动、职务升降、事业发展等进行科学规划、设计、指导和动态管理的过程,旨在留住员工、开发员工潜能、促进员工实现自我价值,满足管理者、员工、企业三者需要。企业搞好员工职业生涯设计、规划和管理具有合理配置企业资源,调动人的内在积极性,确保企业长盛不衰的战略意义。

充分开发利用人才资源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探索人才职业生涯管理的有效途径势在必行。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应做好5个转变才能适应目前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需要。

一 、 平均化向差异化管理转变

人才有不同的类型和差别。以人为本,就是要充分尊重人才的个性差异,不能把人看做需求完全一样的平均人,应针对人才不同的个性化需要,采取相应的激励和管理措施。随着现代社会的多元化发展,人才的个性日趋显著,尊重员工的个体差异和群体成员的差异,可以引导人才百花齐放,各展才华,使不同个体给企业创造独特的业绩,并赢得多元化的人力资源。因此传统的一致性人事管理制度将受到挑战,一对一的差异化管理将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更好地激发人才潜能,为企业创造更大业绩。

二 、 整体化向阶段化管理转变

员工漫长的职业生涯可以分为有明显特征的若干阶段,国内权威学者将其分类为:起步期、发展期、创造期、成熟期、老年期。每个时期有不同的需要和特点,这就要求企业对人才的不同职业发展阶段,要采取不同的手段进行阶段性管理。起步期要突出引导,发展期应突出激励,创造期要突出创新培训和知识更新,成熟期应大胆选拔使用,让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老年期应发挥人才的经验和带动作用,使老有所为,发挥余热。

充分满足各类人才不同职业阶段的心理、精神和物质需求,从而激发出最大潜能,为企业的发展壮大发挥主导作用。从人力成本角度讲,通过阶段性的开发和管理,还可以大大提高人才的使用效益。

三 、 静态化向动态化管理转变

传统的人事管理是静态封闭的,已不适应企业的发展。一是由于人事部门对人才的专长、特点无法做到全面彻底的了解,最初的工作安排就不一定最适当,人才的专长发挥可能不好,造成人才浪费。二是从心理学角度来讲,人才有求新心理,渴望新的工作尝试,希望能变换工作岗位。三是企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在不同阶段是变化的,要引进短缺人才,又要输出闲置人才。改变工作岗位,为人才在内部提供调配机会,会大大提高人才的兴趣,激发工作热情,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将用人机制从封闭静态变为开放动态势在必行。

人才是资源,资源就应共享。动态化管理就是要建立内部人才市场,实现企业内部人才的有序流动,让人才在流动中找到最佳位置,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在流动中提高人才的竞争力,在流动中提高人才使用效率,避免人才浪费,促进企业人才资源效益最大化。

四 、 传统化向竞争化管理转变

传统的评估只是依据人事部门掌握的信息,作出独立的单向评估,有失偏颇,现代化的评估应该是有被评估者参与的双向互动的过程,要坦诚交流,双向沟通,做到全面、公正、透明。评估的目的不仅是要考核人才,还要发现和培养人才。这样才能做到人事相宜、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企业应给每个员工提供平等、公平、公正的机会和发展渠道,通过可量化的业绩考核,来决定员工的薪酬和职位升迁,这种竞争性的管理方式,既激发了员工的潜能,又促进了公司业绩的不断增长。

五 、 随意化向同步化管理转变

员工个人职业发展目标与企业的发展目标可能发生差异,如何做到两者的一致性、同步性,关系到两者的利益。一方面个体能力的提高推动企业整体人才智力水平的提升,增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企业引导人才职业目标同企业发展目标保持一致,使人才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赢得更大的回报。企业可以采取专题讲座、定期培训等方式,帮助人才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和开发,做好客观合理的自我评价,帮助人才规划好职业发展道路,使人才个人的成长与企业的发展相和谐。

通过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合作,使员工与企业目标相同,步调一致,成为融为一体的战略同盟。当人才与企业成为命运、利益和目标共同体时,才能从心理上认同可以托付自己一生的职业生涯,才能让人才觉得找到了发挥能力的舞台,真正与企业同舟共济,同步双赢。

企业内员工职业发展通路设计


在 企业内作为管理者,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烦恼,为什么我的下属频频流失?为什么我的下属不理解我的指示?下属总是犯同样的错误怎么办?我的团队人心涣散,低 落怎么办?作为员工的的你是否也一样有苦恼,我的发展出现了瓶颈怎么办,要跳槽吗?为什么我要辞职了上级才来对我嘘寒问暖?为什么我的绩效一直得不到A? 我的上级很少找我谈话,是否对我有偏见?

这些困惑的背后是企业是否留住人才、发挥团队力量、 员工是否能升职加薪实现个人发展,是否能在企业内找到有兴趣且能最大发挥自己专长的岗位。企业要满足员工的这些期待更好保留住核心人才, 就需要提供发展的空间,为员工设计的职业发展通路。

企 业内的职业发展通路一般有两种,为基层管理干部提供的管理路线和专业发展路线双重的晋升发展通路。一般会分为5个级别, 一级是初做者学习阶段的员工、二级是有经验者自己能独立工作解决问题的员工,三级是核心骨干通过自己的技术专长而做出贡献,四级是专家能指导他人工作,第 五级是权威通过领导创新和战略远见为企业做出贡献。专业路径的三级、四级、五级的待遇在通路相当于管理路线的基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高层管理者。

职 业发展通路的设计可以通过任职资格标准来实现,首先划分企业内的岗位类别和等级,如管理类、市场类分、销售类等,对每专业等级的要求和员工晋升申报的条件 做界定,然后在企业内组织各专业类别的任职资格标准开发,澄清专业任职资格各等级要求的专业知识、工作和项目经验要求、 岗位胜任素质和能力要求、以及评审评估的标准等。 员工通过实际工作过程和工作结果的举证参与任职资格能力的评审,从而确定员工的专业发展的水平评审的结果可以与员工的薪酬挂钩,为员工加薪提供依据,提供 专业发展的路径。

企业内职业发展的落地不仅仅是设计通路和实现通路。 设计职业发展通路的目标是为了留住核心员工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大的价值,那么就需要结合人力资源绩效、薪酬、培训等模块,与业务部门的管理者密切合作,帮助 员工更好的在企业内发展。 那么HR如何具体的指导员工的职业发展呢?

员工能力发展是职业发展的关键环节,HR和员工的上级及业务管 理者则需要从员工职业发展的整个过程去考虑问题。首先通过任职资格标准对员工能力进行评估,把能力评估的结果与绩效考核的结果导入在一起, 通过上级与下属的绩效发展面谈,确定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汇总HR进行计划沟通和批准, 然后获取企业提供的资源和机会,按照规划执行和实施,定期的跟踪和评估反馈, 形成良性的循环。

清晰员工职业发展的流程后, HR指导员工撰写职业发展规划书。

第一步,确定员工半年或一年的职业发展目标,由员工自己提出,上级指导,同时澄清目前定位保持原职级职等、确定发展到的目标晋级、晋等或转通路。

第二步,主管与员工共同对员工的能力和绩效结果进行分析,针对未来绩效的要求和发展目标职位的职级/职等对能力的要求, 确定个人继续提升的3-5项能力,并是对能力提升项目的现状和期待达到的目标进行分析。

第三步,确定实现能力发展目标所需要采取的有效策略, 在了解公司提供的资源前提下,结合日常工作,主管指导员工完成策略的制定。比如知识的学习、导师的辅导、工作实践、轮岗锻炼的机会等方面的要采取的提升策略和方法。

第四步,针对每一项能力提升策略,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和实施时间,主管要给予充分的指导。

第五步,也是很关键的一步, HR要协助主管落实索需要的相关部门、人员等资源的支持。主管要给予支持上的承诺, 才能让员工得到真正的提升实现职业发展的目标。

对 于某一专业序列员工能力的提升, 也可以依据任职资格的标准和岗位胜任力要求, 规划相应的培训课程体系,并开发相应的课程纳入企业的培训体系, 结合员工个人的能力提升计划,提供相应的学习培训机会和资源支持,从而促进员工的职业发展, 最终促进员工绩效的提升和组织绩效的实现。

员工职业生涯设计与管理


职业生涯管理是美国近十几年来从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中发展起来的新学科。所谓生涯,根据美国组织行为专家道格拉斯霍尔的观念,是指一个人一生工作经历中所包括的一系列活动和行为。组织生涯管理是组织生涯发展计划和个人生涯发展计划活动相结合所产生的结果。通过组织生涯管理系统以达到组织人力资源需求与个人生涯需求之间的平衡,能创造一个高效率的工作环境和引人、育人、留人的企业氛围。

企业职业管理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帮助员工的职业发展,以求组织的持续发展,实现组织目标。因此,职业管理假定:只有组织员工的卓越发展,才有组织的目标实现。员工的卓越,有赖于组织实施的职业管理,在组织提供的有效职业管理中,员工迈向卓越,并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奉献给组织。

●职业生涯:引人、育人、留人的知识手段

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很多的情况下企业能否赢得员工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的一个关键在于其能否为自己的员工创造条件,使他们有机会获得一个有成就感和自我实现感的职业。筛选、培训以及绩效评价等工作在企业中实际上扮演着两种角色。一种是传统意义上的为企业寻求合适的工作人选并使人力资源充分发挥;另一种角色是确保员工能够长期受到企业的保护与培养,为每一名员工提供一个不断成长以及挖掘个人最大潜力和建立成功职业的机会,使他们能够争取发挥自己全部的潜力。

职业生涯管理分为个人的职业生涯管理和组织的职业生涯管理,个人的职业生涯管理是以实现个人发展的成就最大化为目的的,通过对个人兴趣、能力和个人发展目标的有效管理实现个人的发展愿望。组织职业生涯管理是以提高公司人力资源质量,发挥人力资源管理效率为目的的,通过个人发展愿望与组织发展需求的结合实现组织的发展。

★个人职业生涯的管理

*职业发展周期

每个人的职业发展都需要经过几个阶段,个人需要依据职业发展周期调整个人的知识水平和职业偏好。

个人的职业发展周期可以分为五个阶段:成长阶段、探索阶段、确立阶段、维持阶段和下降阶段。虽然从原则上可以把职业生涯发展周期分为以上五个阶段,但是并不是每个人的职业发展周期都是一样的,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特点。

*职业发展性向

职业咨询专家约翰霍兰得认为,人格(包括价值观、动机和需要等)是决定一个人选择何种职业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他提出了决定个人选择何种职业的六种基本的人格性向。

1、实际性向具有这种性向的人会被吸引从事那些包含着体力活动并且需要一定技巧、力量和协调的职业,如森林工人、运动员。

2、调研性向具有这种性向的人会被吸引从事那些包含着较多认知活动的职业,而不是主要以感知活动为主的职业,如生物学家和大学教授。

3、社会性向具有这种性向的人会被吸引从事那些包含着大量人际交往活动的职业,而不是那些有大量智力活动或体力活动的职业,如心理医生和外交人员。

4、常规性向具有这种性向的人会被吸引从事那些包含着大量结构性和规则性的职业,如会计和银行职员。

5、企业性向具有这种性向的人会被吸引从事那些包含着大量以影响他人为目的语言活动的职业,如管理人员、律师。

6、艺术性向具有这种性向的人会被吸引从事那些包含着大量自我表现、艺术创造、情感表达和个性化的职业,如艺术家、广告创意人员。

实际上每个人不是只包含有一种职业性向,而是可能几种职业性向的混合。霍兰得认为,这种性向越相似,则一个人在选择职业时面临的内在冲突和犹豫就越少。霍兰得用一个六角形来表示各性向的相似性。

*职业锚管理

埃德加施恩认为,职业规划实际上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探索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天资、能力、动机、需要、态度和价值观等慢慢的形成较为明晰的与职业有关的自我概念,逐渐形成一个占主导地位的职业锚。职业锚是自我意向的一个习得部分。个人进入早期工作情境后,由习得的实际工作经验所决定,与在经验中自省的动机、需要、价值观、才干相符合,达到自我满足和补偿的一种长期稳定的职业定位。

在实际工作中,新雇员重新审视自我动机、需要、价值观及能力,逐步明确个人需要与价值观,明确自己的擅长所在及其发展的重点,并且针对符合于个人需要和价值观的工作,以及适合于个人特质的工作,自觉地改善、增强和发展自身才干,达到自我满足和补偿。经过这种整合,新雇员寻找到自己长期稳定的职业定位。

施恩认为职业锚要有五大类型:技术职能能力型的职业锚、管理能力型的职业锚、安全型职业锚、自主型职业锚和创造型职业锚。

1、以技术职能能力为锚位的雇员,有特有的职业工作追求、需要和价值观,表现出如下特征:强调实际技术或某项职能业务工作。技术职能能力锚的雇员热爱自己的专业技术或职能工作,注重个人专业技能发展,一般多从事工程技术、营销、财务分析、系统分析、企业计划等工作。

2、管理能力型的职业锚呈现如下特点:愿意担负管理责任,且责任越大越好,这是管理能力型职业锚雇员的追逐目标。他们与不喜欢、甚至惧怕全面管理的技术职能锚的人不同,倾心于全面管理,掌握更大权力,肩负更大责任。具体的技术工作或职能工作仅仅被看作是通向更高、更全面管理层的必经之路;他们从事一个或几个技术职能区工作,只是为了更好地展现自己的能力,是握取专职管理权之必需。

3、创造型职业锚是定位很独特的一种职业锚,在某种程度上,创造型锚同其他类型职业锚有重叠。追求创造型错的人要求有自主权、管理能力,能施展自己的才干。但是,这些不是他们的主动机、主价值观,创造方是他们的主要动机和价值观。

4、安全型职业锚又称作稳定型职业锚,其特征如下:职业的稳定和安全,是这一类职业锚雇员的追求、驱动力和价值观。他们的安全取向主要为两类:一种是追求职业安全,稳定源和安全源主要是一个给定组织中的稳定的成员资格,例如大公司组织安全性高,做其成员稳定系数高;另一种注重情感的安全稳定,包括一种定居,使家庭稳定和使自己融入团队的感情。

5、自主型职业锚又称作独立型职业锚,这种职业锚的特点是:最大限度地摆脱组织约束,追求能施展个人职业能力的工作环境。以自主、独立为锚位的人认为,组织生活大限制人,是非理性的,甚至侵犯个人私生活。他们追求自由自在、不受约束或少受约束的工作生活环境。

施恩认为,从职业锚可以判断雇员达到职业成功的标准。通过职业锚,可以有针对性的为员工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达到最大程度的激励员工的效果。

企业与员工职业生涯规划


目前,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企业,为招聘和留住优秀员工,都会宣称自己如何考虑和保护员工的切身利益,尤其强调其如何为员工设计职业生涯规划,并为之提供相应的 培训 。但以下两个实例,使人们不得不对此予以反思。

实例一:一个大型的高档购物商城在其成立十周年之际,与很多员工解除了劳动关系,为了消除其行为可能造成的影响,在一些媒体上,公司大力宣传如何为不同员工提供职业生涯 培训 ,使得被终止劳动合同的员工提高了求职能力,而不会因本企业与其终止劳动关系长期处于失业状态。但从人力资本使用上分析,在该企业工作了十年的员工,其经验资本价值是比较高的,同时,降低价值的因素比较少,所以说,该企业的这一行为,对企业的损失是巨大的。那么该企业为什么还要与这么多员工不再续签劳动合同呢?只有一个理由,就是怕与这些员工签订无固定期劳动合同,再辞退员工时,将给更多的补偿。

实例二:一家跨国公司有着极其丰富的企业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经验,并以能为员工设计职业生涯规划,同时又提供相应的 培训 而自居。在这个企业的技术研发部门,有一位技术水平较高的工程师,是公司的技术骨干。从工作上来讲,他只是热衷于技术开发工作,没有丝毫想从事管理的意识。因此公司组织的有关提高管理技能的培训,对这位工程师来讲失去了意义。他自身没有参加的要求,公司也就没有考虑给他安排这类的培训。两年以后,这位工程师开始感觉不平衡了。其他工程技术人员,享受着公司为其提高管理及技术水平所要支付的培训费用,同时还占用上班时间。经过思考后,这位工程师向公司的培训部门提出了培训需求,因其喜欢绘画,要求公司在该方面为其提供相应的培训机会。公司负责培训的部门在拿到该员工的培训需求后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上述两个例子促使我们思考:企业与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呢?

前面介绍的第一个例子,企业为什么不再与大部分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只有一点,害怕员工签到无固定期的劳动合同,一个不惜放弃工经验资本的企业,又如何可能根据每个员工的不同特点而为其设计职业生涯规划,并为之实施培训呢?而从第二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企业对员工所实施的培训,首先是以企业需求为前提的,当员工的需求与企业的需求不相吻合时,企业就不愿意为员工的个性需求提供培训的机会。

那么,企业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到底该如何进行呢?

一、确认职业生涯规划

当人们进入社会初期,对职业的选择,有很大的成分是受周围的环境以及所学专业影响的,他缺乏左右周围环境的能力,所以在此期间,员工工作的选择不能算是 职业规划 的一部分。因为,职业生涯规划应该是由员工自己决定,或者是由员工的自身职业特质决定的(职业方向定位测评,帮你了解自身特质)。这段时间应该是为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积累素材阶段,即发现自身特质的阶段。职业生涯规划在这段时间内,还没有真正开始,也没有办法开始。因为在职业生涯规划中起决定作用的员工自身的爱好和特长,是他们正确的职业方向,这时的员工还不能确定或者根本不知道他的爱好与特长,还没有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

在员工发现了自己的爱好以及特长,明确了职业方向后,职业生涯规划才算真正开始。职业生涯规划,应该充分发挥体现员工自我优势,由员工的自身特质优势来保证,否则,职业生涯规划就失去了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是需要实践检验和不断完善的。随着人的不断成熟,其兴趣爱好也更加准确,同时也有可能出现变化,技能特长也得到更加完善而趋于精细,职业生涯目标也就由此可能发生转移和变化。

二、企业在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主动地位

企业的经营目的是利润最大化,而其实现的条件在于企业中每位员工工作效率的最大化,影响员工工作效率最大化的最主要因素,就是员工的职业爱好与身体特质,而这两个因素恰恰就是影响和决定员工职业生涯的两大因素。

企业应当积极地协助员工,与其共同发现他们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而不能简单地运用激励理论,一味地对员工进行物质、精神上的激励,因为在众多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兴趣爱好以及身体特质对员工的工作效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北京的某个酒店,为了使员工更好地工作,给每个员工都设计了职业发展方向,其中:员工的方向是领班;领班的方向是主管;主管的方向是部门经理等等。而酒店的管理者们没有考虑到员工的感受和需求,只是一味地凭借自己对员工的认识来为员工设计他们的职业生涯,忽略了员工的不同特点。企业为员工设计职业生涯规划的做法,很多企业都在使用,员工一入职,直接领导就直言不讳地告诉他,其岗位就是该员工在这个企业的发展方向。孤立的物质和精神激励,固然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企业还应当以发现员工的特质作为提高劳动效率的首要工作。

在发现和确定员工特质方面,可以采用与员工正式和非正式交流的形式,予以了解,同时也可以注意从员工在工作中处理不同工作内容的态度、工作结果中发现,最主要的还是要诱导员工积极主动地发现自己兴趣爱好和生理心理特长。

三、员工职业发展培训与任职发展方向培训

我们已充分认识到,企业培训的第一目的是为企业经营发展需要而实施的,所以,企业不会孤立地为员工的职业发展需要举办培训。企业为了使他所选定的员工在不远的将来担任更高或者更重要的工作岗位,就会针对员工现有能力水平与将来岗位的任职需求差异提供培训,即员工在企业中任职发展方向培训,简称任职发展培训。如果企业所实施的员工任职发展方向与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所需要的培训相吻合,企业就在客观上起到了实现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培训作用。

要想实施好员工的任职发展方向培训,前提就是建立一套客观的、科学的员工技能考评体系,同时要对企业内不同的岗位制定出一个较为详细科学的任职要求,这样才能通过比较发现员工现技能水平与某一工作岗位的任职要求上的差异,才有可能实施有针对性的技能提高性培训。但小型企业不宜搞得太细,只要选择出在满足企业文化和岗位任职要求较为重要的项目来,进行考评、比较、培训即可。

如何使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过程为企业服务,要从根本上认识员工的职业生涯的内在实质以及关键要素,由此在企业中找出符合员工职业生涯关键要素需求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使企业发展需求与员工职业生涯实施过程相吻合,才能使企业和员工达到共同发展。

“8个步骤”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的流程


为什么有的企业实施的员工职业生涯管理是成功的?为什么有的企业所实施的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却是虎头蛇尾?其原因不仅与观念、心态和技能有关,而且也与流程是否正确密切相连。一个规范的员工职业生涯流程主要包括确定目的和计划、组建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小组、开展职业生涯管理学习和宣讲、组织员工面谈和员工自我认知、勾勒职业生涯规划路线图、构建职业生涯发展通道、实施人才培养和晋升、及时监控、反馈和评估这八个阶段,而且每一个阶段都是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确定目的和计划

确定目的是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的第一步,因为只有明确了该项工作的目的,整个后续工作的开展才能有据可依。而具体到如何确定目的上,企业需要做好两方面工作,第一清晰并分解企业的发展战略,从战略中提取企业未来的人力资源管理需求;第二,评估企业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状况,明了企业现有的实际情况。在做好了这两方面工作之后,企业就可以以此为依据为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确定一个合理的目的,如开展员工职业生涯管理是为了满足企业未来五年的人力资源管理需求或进行员工职业生涯管理是为了构建一种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等,需要重点说明是确定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的目的一定要明确与切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毕竟只有明确并切合实际情况的目的,才具有指导性和可实现性。

当然,在确定了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的目的之后,我们还需要制定此项工作的计划,计划是承载整个目的实现的宏观导线.一般来讲,制定计划主要是对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的整个流程从任务上、时间上、方法上、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上进行总体规划,如在哪一具体时间段开展什么工作以及谁来做,做的具体效果要达到什么水平和层次等细节性问题。但与此同时,在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需要注意的是要力求切实可行和细化,切忌高谈阔论,华而不实。因为只有真正细化的、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才能有效指导实施过程的每一环节,而采用隐晦或过于宏观的字眼描述的计划不仅会影响执行力,甚至会误导整个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工作的实施。

组建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小组

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工作是一项跨部门、跨领域的工作,因此,在执行的过程中,我们就需要组建一个跨部门、跨领域的团队来负责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工作的有序推进,从而使其在人员和组织上得到根本保障。而至于如何构建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小组,笔者认为应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原则。首先,企业的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应当在这个小组中发挥主导和协调的作用,从功能性上来讲,亦即是这个小组的中心,这是由人力资源部部门职能的定位和所属专业领域所决定。其次,各部门负责人应该发挥协调作用,亦即构成一个基本点,因为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工作涉及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和各个领域,该项工作能否切实地得到执行还赖于各个部门、各个领域人员的配合,所以从这个角度分析,各部门负责人应该是这个小组中的重要成员。其三,员工代表要充当及时反馈信息的角色。企业的职业生涯管理制度、企业所运用的技术和方法是否符合员工的需求、员工的心理状况是怎样的、他们对职业生涯管理的认知达到了哪个层次等,这些信息都需要来来自一线的员工及时地向企业反映,因此就这个层面的意义来讲,员工代表也应是这个小组的一个重要基本点.

职业生涯管理小组成员及其分工:

人力资源部负责人:主导、整体筹划和协调。

各部门负责人: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工作的具体执行、配合人力资源部的协调工作、开展部门内部员工评估和面谈等。

员工代表:向人力资源部负责人提供建议和意见,及时反馈员工一线信息。

开展职业生涯管理学习和宣讲

开展职业生涯管理学习和宣讲主要是指向公司成员灌输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的理念、管理技术和方法,使他们对员工职业生涯管理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对于开展职业生涯管理学习和宣讲,我们需要分两层次来进行,第一层次是对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小组成员展开培训,因为他们是公司整个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的主导者和执行者,他们对职业生涯管理的认知程度、对相关技术和方法的掌握程度直接决定了整项工作的最终效果,所以对这一层次人员,我们应该重点展开培训。第二层次就是广大员工群体。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工作能否得到有效推进,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员工对职业生涯管理的认识以及他们的配合程度,因此在宣讲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集中重点地向他们说明开展职业生涯管理的目的、告知可以获取的益处、他们应当怎样配合此项工作,以便于获取他们的有效配合。

组织员工面谈和员工自我认知

成立了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小组和进行了相关的宣讲和学习后,我们就需要组织员工面谈和员工自我认知。员工面谈主要是由员工的上司根据过去一个阶段的绩效与员工展开沟通,明确该员工在过去所取得成就、其所具备的能力,同时也要指出他的不足和改善的方法,而员工自我认知则是对员工面谈的重要补充,因为有些潜藏的能力和信息,只有员工自身才知道,于是这时候就需要员工开展自我认知,全面评估自身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自身具备什么样的兴趣和爱好,自己对未来的职业有哪些规划等。与此同时,员工自我认知后应当主动与上司展开沟通,告知自我评估的真实信息,从而使企业能够综合这两方面信息设计一条与员工的职业倾向和企业的发展战略相吻合的职业生涯规划路线。

勾勒职业生涯规划路线图

在企业内部引入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的必要性


多项调查显示,员工个人发展因素成为继薪酬之后的最重要的离职原因。晋升是员工的需求,是员工的福利。生涯规划是企业爱员工的一种表现,生涯规划是让员工在企业内找到合适位置的办法。

所谓员工的“职业生涯管理”涉及三要素:企业、管理者、个人。其中企业是实施载体、管理者是实施导师、个人是实施对象。在企业载体之上、框架之内,管理者被授权对员工的职业培训、业绩评价、岗位变动、职务升降、事业发展等进行科学规划、设计、指导和动态管理,最终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可以说员工职业生涯管理更多是企业以主动姿态出发,竭力满足个人、管理者、企业三者需要的一个动态过程。

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双赢,员工因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对自我的优势、兴趣、能力以及职业前景有了较为全面和充分的认识,通过生涯规划技术与企业提供的发展通道实现对自我生涯的管理,提升职业竞争力。

企业则通过职业生涯管理了解员工发展愿望、动机与职业兴趣,在组织设计中结合员工特点,充分实现人岗的匹配,最大程度提高员工工作效能与忠诚度,降低因人员流失造成的企业成本。

企业如何开展员工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是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努力,来实现公司人力资源需求和员工个人职业生涯需求之间的平衡,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深化与发展,其核心是最大限度地发展本公司的人才。成功建立公司的职业生涯发展系统,前提是公司树立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的理念。

在此基础上,需要做到三点:

1、公司和员工之间要有顺畅的沟通渠道,以使员工了解公司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公司了解并帮助员工设计职业生涯计划;

2、公司为员工提供多条晋升通道,给员工在职业选择上更多的机会;

3、公司鼓励员工向与公司需要相符的方向发展,并辅以技术指导和政策支持。

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主体是员工和公司,分别承担个人职业生涯计划和公司职业生涯管理的功能,这两个主体彼此之间是互动、协调和整合的关系,最终推进职业生涯规划工作。

一、明确公司的远景、发展方向及价值观

明确公司的远景及发展方向不仅能明确公司未来发展阶段中哪些知识和技能对公司是最重要的,公司会为拥有哪些知识技能的人员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员工对公司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有较深刻的认知,并将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考虑职业发展方向,使自己的努力方向自觉与公司的方向与重点保持一致。

二、明确员工职业生涯规划

员工是职业生涯规划的主体,职业生涯规划是否成功取决于员工职业兴趣、资质和技能与员工所从事职业的匹配程度。对此员工未必有充分的认识和把握,这需要公司提供帮助和支持。公司应当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使员工对自己的兴趣、资质和技能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和现实的把握,从而理性地选择职业方向。

实行新员工与主管领导谈话制度。新员工入公司后三个月内,由主管领导负责与新员工谈话,主题是帮助新员工根据自己的情况如职业兴趣、资质、技能、个人背景分析考虑个人发展方向,大致明确职业发展意向;

三、建立员工发展三条通道

公司鼓励员工专精所长,不同的职务通道有相同和平等之晋升机会,给员工个人发展以充分的空间。

公司根据工作性质的不同,将职务分为管理、技术和业务三个系列,建立职务三条通道,使从事不同岗位工作的员工均有可持续发展的职业生涯途径。

管理通道:适用于公司正式任命的各职能、技术、生产、市场管理岗位者,即副部长/副主任级以上管理人员,有助于有管理才能的人员在管理岗位发挥作用,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

技术通道:适用于从事生产、研发、工程服务技术人员及公司各类职能人员。

业务通道:适用于市场部销售人员。

不同通道、不同级别的人员拥有各自的职权和必要的资源去实现分派的任务。如管理岗位与技术岗位的技术创新人员有明确的职责划分,管理人员是为技术创新做管理和服务工作;不同级别的专业技术人员解决公司技术创新过程中不同类型的技术问题。

每个员工通过努力工作和才干的增长,都可能获得职务和任职资格的晋升,以此鼓励员工专精所长,并对员工成绩予以充分的肯定尊重,从而吸引并留住人才,鼓励其安心在不同岗位上充分发挥个人能力及爱好。技术、管理及业务通道中的同一级别享受同等的基本待遇,薪酬随着职务的晋升而相应地提高,从物质上对员工价值肯定和激励。考虑公司需要、员工个人实际情况及职业兴趣,员工在不同通道之间有转换机会,但必须符合各通道相应职务任职条件,并经规定程序评审。

四、具体的制度保障

公司为帮助员工实现职业生涯规划,并引导员工向与公司需要相符的方向发展,做如下具体制度保障:

1、建立公司员工职业辅导制度,公司成立员工职业辅导委员会,各部门主要领导(正副职)为成员;人力资源部负责职业辅导委员会的运作,每年召开一至两次会议,跟踪督促新员工谈话制度及填写有关表格,建立职业发展档案,并负责保管与及时更新;部门主要领导为本部门员工职业发展辅导人,如果员工转换部门或工作岗位,则新部门的领导为辅导人;职业发展辅导人每年必须在本工作年度结束、考核结果确定后,与被辅导员工就个人工作表现与未来发展谈话,确定下一步目标与方向。

2、配合员工职业发展需求的培训制度

人力资源部每年制定培训计划及科目时,考虑从需求出发,参考员工《能力开发需求表》确定培训内容;

3、除了开展面向员工整体的通用培训及专业培训之外,还要充分考虑每个员工的个人发展;培训部门及各部门在确定员工参加培训种类及数量时,要结合员工个人需求,考虑能力开发表中的能力需求内容;

4、员工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要求适当参加涉及其他通道业务内容的培训科目,增加多种技能。建立完善合理的晋升制度,保证员工在各条通道上顺利发展,公平竞争。

以上《用有效的员工职业生涯管理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助力》一文,由编辑精心撰写而成,希望对您的职业规划有所帮助,更多精彩请访问“员工职业规划”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