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每天都受气,忍还是走?。

职场百态频道整理了各种职场技巧,各种职场故事。感谢阅读《上班每天都受气,忍还是走?》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刚入职场那会,前辈们语重心长:初来乍到,吃亏是福,有气给你受那是你的荣幸。想想也是,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熬过头三年,等自己也成了前辈之时,还不扬眉吐气?!

可是,熬了三年又三年,始终没能盼到扬眉吐气的那天!职场不好混,人际关系、业务技能,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即便你做得再好,依然有各种不可控因素时刻在挑战你的情绪。猪队友、渣上司、叽歪客户,犹如杨戬的三叉戟,每一叉都刺在你的要害之处。既然如此,为何你还赖着不肯走?

职场温馨提醒:情绪千万种,开心最重要。如今,人们的情绪变得和环境一样越来越糟糕:无名的怒火到处发泄;焦虑的情绪在职场和家庭弥漫。前一分钟你是坏情绪的“受害者”,后一分钟你可能就是一个发泄脾气的“施暴者”。在此我们可以几个小方法,帮助大家在“受气”之后,还能继续保持一个好的状态。

方法一: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情绪垃圾桶。可以是写日记可以是看书,可以是健身房里怒揍沙包,也可以挥汗驰骋在球场上。切忌把负性情绪转嫁到别人身上,这样势必会发生不必要的矛盾、误会。

方法二:不要压抑自己的情绪天性。日本森田疗法创始人森田正马博士经过多年研究总结出了情感活动的规律,如果对于情感(情绪)听之任之,即顺从自然的变化,情感(情绪)便会形成山形曲线,最后消失。所以,对待情绪,不要刻意压抑和排斥,而是要接受并允许它的存在。但是,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接受不代表被情绪牵着走,而是在不否定的心态下做积极建设性的行动。

方法三:假装好心情。美国心理学家霍特曾经举过一个例子:有一天友人弗雷德感到意气消沉。他通常应付情绪低落的办法是避不见人。但碰巧这天他要参加一个重要会议,所以他决定装出一副快乐的表情。他在会议上笑容可掬、谈笑风生、装成心情愉快而又和蔼可亲。令他惊奇的是:郁闷的情绪竟然在不知不觉中烟消云散,而愉快的情绪不期而至。人的认知、行为、情绪三者之间是彼此联系,互为因果的。千万不要认为,只有情绪好的时候才能表现出快乐的样子,“装”出来的快乐也是一种积极的行为,从而把情绪也带动得积极起来。(完)

zC530.Com编辑推荐

每天带饭去上班丢人吗?


职场,繁重的工作可能让你剪不断理还乱,效率也久久不见提高。其实,这都是因为你没有用对方法!小编来告诉你。感谢阅读《每天带饭去上班丢人吗?》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锦囊君认为,如果各方面条件都能允许带饭去上班,终究是一件不错的事。而这里指的“各方面条件”则包含了上班路程的远近、交通方式、公司是否有冰箱、公司是否支持等等因素。

根据的调查数据显示,仅有17.5%的受访者会自己带饭,剩下的82.5%选择叫外卖、吃食堂、外出吃饭等方式解决午餐。如果说带饭的理由是省钱且卫生,不带饭的理由就有“千千万万”。

首先是天气因素,如果上下班路程超过1个小时,夏天的炎热天气可能会导致自带的午饭在路上就变质;其次是交通工具,在一线城市的上班高峰挤地铁绝对是技术活儿!穿着轻便的鞋子,背正常体积的包包,保持战斗的状态……如果下地铁还能面带微笑,那绝对是挤地铁的高手,而拎着饭盒还能成功挤地铁的就更是高手中的高手!这么说来,坐公交车带饭也许比地铁还方便一些;接下来是公司的条件,网友“丹丹1221”说:“公司老板不允许员工带饭,会影响办公室环境”;而网友“BABY是我”则说:“公司没有微波炉和冰箱,硬件不允许说什么都是白搭。”

所以说,都是打工人,哪有什么丢不丢人,能带饭的都是幸运人!

接下来,锦囊君再来给大家算笔账。的调查数据显示,超过八成受访者表示自己的一顿午饭花费在20元内,有60%的人表示15元可以搞定午餐,而有18%的人表示他们的午饭花费在16-20元之间。

如果我们讨论最普遍的人群,即午餐花费15元以内的人群,假设平均一顿午餐15元,每月22个工作日,则一个月的午餐花费在330元左右。330元用来充话费,每月100元连充3个月还能多30元!积少成多,每月330元,除去节假日,一年至少能节约3500元!

所以说,都是打工人,哪有什么丢不丢人,带饭省下的钱不会骗人!(完)

提了辞职却被加薪挽留,走还是不走?


职场百态频道整理了各种职场技巧,各种职场故事。感谢阅读《提了辞职却被加薪挽留,走还是不走?》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最近,论坛发起了投票调查,结果显示,88%的受访者有跳槽的打算,12%的受访者目前不想跳槽。

想跳槽的朋友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提了离职却被公司加薪挽留,这时候你怎么办?到底是走还是不走?

我们的专家是这么建议的:

遇到此类问题,你需要考虑两个问题:

1、促使你跳槽的问题已经解决了吗?当初你跳槽的原因是什么,如果只是因为薪水问题,现在老板承诺加薪,在达到你的期望薪资的情况时,促使你跳槽的问题已经解决了,那就可以考虑留下。倘若你是因为公司发展不佳、个人的职业发展受阻等原因跳槽,留下来等待加薪升职只能呈一时之快,根本问题没有解决,之后还会有跳槽的想法,既然如此折腾,还不如早走了干脆。

2、“高薪”是不是“空头支票”?当员工提出辞职时,老板都喜欢给员工“画大饼”,建立美好愿景。这时,我们自己心里要清楚,所谓的“高薪”是不是“镜花水月”。如果老板一向言而无信,那就果断地离开,如果老板已有所行动,在促使你跳槽的问题已解决的前提下,可以考虑留下。

网友们对这个问题的观点不一:

观点一:谁也拦不住我一颗想要离职的心,走!

微博网友“糖丶7Ye”:既然选择离开就果断离开吧,公司以加薪为条件来挽留员工,第一,公司还是认为你的工作能力,你能创造价值所以公司才会选择挽留,之所以要离开的原因:好景不长,日后未必能得到公司重用。第二,公司缺人才,在人员储备方面公司需要一个过程,公司以这种方式挽留也许只是为了缓解过渡期的疲乏,之所以要离开的原因:当公司确定你有离开的意向,你所在的岗位目前无人替代,缓兵之计——先稳住你,等招到合适的人再辞退你。因为公司永远希望员工忠诚。

论坛网友“miniminimo”:提了离职就一定要走,随便开什么条件留。如果是觉得工资低,可以直接申请涨工资。

论坛网友“海上女王”:既然提出离职了,不管加不加薪挽留,都是要走的,肯定是不想呆在当前的公司才会提出辞职的。

论坛网友“七步干戈”:不留,提离职了,才来谈加薪,早干嘛去了!

论坛网友“沉默程序员”:留下来也很难回到以前了,提出肯定走,不然以后会很尴尬,在我作为程序员来看,做程序员钱只是一部分,写东西成就感,心情舒适度很重要

观点二:加的钱到位了,一切都好说

论坛网友“茂茂01”:去年提离职加薪买保险留住,现在还是想走。一般加都加不了很多,你提辞职的时候对现在的公司岗位已经不满意了,这种不满意只会累加,很难消除。如果你能调节好,你可以考虑留下。

论坛网友“安然若素”:会看是因为什么原因离职的,如果是因为薪资问题,给的够心理预期可能会选择留下,如果不是,就不会考虑了。

论坛网友“喵酱SAMA”:看他加多少,如果暂时没找到更好的,加的多就留;如果已经找到更好的,加的钱也没有差多少,就不留。

观点三:取决于公司态度

论坛网友“都小白”:综合分析情况,看看企业是缓兵之计,等有人替代你了,再踹你,还是企业真心挽留。前者,坚决走人。

不做职场受气包,看我的!


作为一个新入职的职场小白,被同事和领导“欺负”,在所难免。总想着熬过实习期,努力工作,尽快升职,总有一天我也能在公司昂首挺胸!

然而,三年又三年之后,一直无法盼到那天的到来!职场混的不好,人际关系,业务能力,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即使你做得很好,也有各种各样的无法控制的因素总是在挑战你的情绪。猪队友,渣老板,难缠客户,仿佛杨戬的三叉戟,每一叉都刺在你的要害。既然如此,你为什么不走呢?

职场提醒:千万种情绪,快乐是最重要的。如今,环境和人的情绪变得越来越糟糕:未知的泄怒无处不在;焦虑弥漫在工作场所和家庭。前一分钟你是坏情绪的“受害者”,一分钟后,你可能是一个发泄脾气“肇事者”。所以这里提供几个小方法,帮助大家在“失望”之后,还能继续保持良好的状态。

方法一: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情绪垃圾桶。可以是写日记可以是看书,可以是健身房里怒揍沙包,也可以挥汗驰骋在球场上。切忌把负性情绪转嫁到别的事物上,这样势必会发生不必要的矛盾、误会。

方法二:不要压抑自己的情感。日本seda疗法的创始人,森田正马博士,多年来制定了情绪活动的规律。如果对于情感(情绪)听之任之,即遵循自然变化,情绪就会形成一条山形曲线,最终消失。因此,不要试图压抑和拒绝情绪,而是接受并允许它们存在。然而,需要提醒的是,接受并不意味着被情绪牵走,而是以令人不安的心态采取积极和建设性的行动。

方法三:假装好心情。美国生理学家霍特曾经举过一个例子:有一天友人弗雷德感到意气消沉。他处理抑郁症的方法通常是远离人群。但在某一天,他需要去参加一个重要的会议,所以他决定伪装自己的情绪。他面带微笑在会议上,假装快乐,显得和蔼可亲。令他惊讶的是,他没有意识到这种沮丧的情绪已经消失了,快乐的情绪出乎他的意料。人的认知,行为和情感是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的。千万不要认为,只有情绪好的时候才能表现出快乐的样子,“装”出来的幸福也是一种积极的行为,会带动积极的情绪。

初入职场,有负情绪很正常,但是如何自我调节这才是最重要的,希望以上的三点小方法能够帮到你,让我们一起做个快乐的职场人。

每天读写邮件,你累不累?


职场百态频道整理了各种职场技巧,各种职场故事。感谢阅读《每天读写邮件,你累不累?》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5月10日 早上9点

Lyn走进办公室,像往常一样脱下沉重的高跟鞋,穿上了轻便的拖鞋,泯了一口刚泡的茶,同时轻点了任务栏上的邮箱按钮。这是新一天的开始,Lyn做好了一切战斗准备,她告诉自己无论收到的是老板苛刻的任务邮件,还是同事刁难的滋事邮件或是客户无知的咨询邮件,她都会本着最高尚的职业精神一一回复,不带有任何私人情绪。突然,Lyn惨叫了一声……

Lyn难以置信,邮箱中的未读邮件数量已经超过了500封,并且还在以每分钟20封的速度递增。而这不是病毒,因为每封邮件的发件者一栏都有明确而不同的地址指向。是什么人疯了?哦,不,是哪些人疯了?Lyn很气愤,但却不知所措。最终,Lyn以在庞大邮件中寻找与自己真正关联的邮件作为了这一天的开始。

当你新进入职时,你可能会听到HR给你这样的忠告“请每个小时检查您的电子邮箱,您可能会收到您同事的重要信息”。以“小时”为标准,这对有一定工作年限的雇员来说是一份大恩惠。最新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英国三分之一以上的雇员正忍受着“电子邮件压力”(以下简称“邮压”),34%的雇员说他们每隔15分钟就会检查一次邮箱,64%的人说他们在1小时内检查邮箱的次数超过1次,但监测软件显示,他们看邮箱的次数要比他们所说的多,一些雇员甚至在1小时内对其邮箱查看了40次。

如果英国职场正在遭受电子邮件带来的压力,那比英国互联网使用率低53个百分点的中国职场是否会受到“邮压”的侵袭或正在遭受呢?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为此做了针对调查,短短一周采集到2136个有效样本。73.4%(1568人)的受访者承认自己每天上班第一件事是查阅电子邮件。他们说这是获悉信息的重要来源,以便能清晰的罗列出当天的事务安排。其中,82.8%(1298人)的人认为这是被动行为。“我不得不这么做,否则一个小时以后,老板就会来敲门”;“客户大多不分昼夜,如果我不赶紧,单子可能就黄了”;“有什么能比‘让下属更快知道他们今天必须要完成什么’重要呢”;“那个地方需要整理”……

在使用电子邮件系统的过程中,我们倒像是发热的磁头,不停的读写,不断的耗损,身不由己。76.3%(1630人)的受访者认为电子邮件带来了如头痛、烦躁、焦虑等负面影响。这些正是受压的表象,而最终,磁头的老损会导致工作效率骤降。

近四成人每天花1/8的工作时间处理邮件

每天需要被打扫的不仅是办公桌,还有邮箱,那里甚至比桌面还要脏乱。Lyn碰上的就是个烂摊子,她总共花了5个小时才“清扫”完毕。调查显示:37.2%(794人)的人平均每天花0.5-1小时查阅和处理邮件,有超过10%的人消耗了1/2的工作时间在处理邮件上。显然,大部分人花在邮件上时间比花在“谷歌+雅虎”上的还多得多。而邮件的数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作的性质和职位的高低。

Violet 财务总监

“粗略估算,我每天会收到超过300封的电子邮件,一些是必须及时回复的决策决定,一些是必要的沟通邮件,其中还夹杂着许多垃圾邮件,我得花一整天的时间把它们分门别类并通读和有选择的回复,而时间总是显得不够用。所以我特地请了个助理帮我做人工过滤,当然只是公开邮箱,非常有效。这样我就能把多下的时间花在出差开会、做报表和思考问题上。”

“生怕错过重要邮件” 成为讨厌电子邮件的首因

每天早上你会在心里点上一烛香,祈祷老板今天心情好。但是如果错过了他的重要邮件,那么烧掉一把香都挽回不了他对你的好感。超过4成的人有“生怕错过重要邮件”的担忧,总是提心吊胆。其次,讨厌电子邮件的原因依次为“需要从大量文字中甄别要点,感到疲惫不堪”(18.3%);“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处理邮件,时间不够用”(16.8%);“已累积的邮件数量,压力沉重”(13.7%);“需要及时回复,有被赶着走的感觉”(5.9%);“时常会影响原有的工作节奏,打算思路”(4.7%)。“如果思维这头大象正在起舞,突来的邮件就会让它群魔乱舞”;“我常觉得自己才是那头被赶着上集市的毛驴”……

Becky 市场经理

“我总是有开不完的会议要主持和参加,比如早上天津做汇报,那么下午可能是北京,晚上或许是24个地区同时电话会议,共谋项目计划。这是个很恼人的时间规划,但又不得不做。我担心在我离席时会接收到重要邮件,而我可能错过最佳的回复时机,为避免于此,每次开会时我总是疲于奔命于会议室与办公室之间。冲进办公室就为了点‘接受和发送’按钮,然后根据发件人信息,快速查阅可能存在的重要邮件。我甚至怀疑我有强迫症。别人给我的建议是:买个PDA试试。我想这比小天线装在自己脑袋上要强。”

Mason 人事主管

“你知道,同事之间请教问题其实是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我也很乐意帮助他们。可每次收到他们的邮件,总是让我很苦恼,一大落的文字,起眼都是嘘寒问暖的话,而问题在哪里,根本无法一眼看到。我必须要花时间通读,找到问题所在才能回复。我认为提出问题并没有错,甚至还应该表扬,嘘寒问暖也没有错,中国是礼仪之邦。可是,为什么不能把要问的问题弄的醒目一些呢?用红色或者蓝色都可以,我并不介意。”

“感谢邮件”被判定为垃圾邮件

在庞大的邮件系统中,收件箱永远是让我们最头痛的地方,即使现在大多企业都已装上垃圾邮件过滤软件,但从Lyn事件中看出这并不顶用。对职场而言,无信息的低价值邮件更多地被看作是垃圾邮件,比如新闻八卦邮件、Media格式附件邮件、甚至感谢邮件等等。调查显示:58%的人认为自己每天收到的这类邮件多过正常邮件,而让他们最为懊恼的是这类邮件需要花时间甄别。“当我收到一封娱乐邮件的时候,我看得很开心,可收到第二次、第三次相同邮件的时候,我觉得这一点也不好玩,甚至开始厌烦和抱怨”;“有些邮件根本不值得看,但却必须花时间来判断它是否值得一看”;“我知道他很感激我,但是我不想总是被感谢邮件打断思路,相比,我更乐意收到他的感谢电话”。

基于人际交往准则,我们不可能指责发垃圾邮件的同事或朋友,更不可能把他们列入黑名单。那么,我们要如何让垃圾邮件立竿见影的彻底消失?答案是“不可能”,我们唯一能做的是保证个人垃圾邮件的低产出,为他人造福。然后,等着“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这一天。

Madeline 编辑

“我工作的一部分职责是搜集、阅读并分享信息。为此,我会浏览很多的网站寻找资讯,有时候我总会发现些有趣的小文章,我希望可以和同事们分享,好让他们在闲暇的时候放松下心情。我考虑到他们可能会有正事在手,所以会在这些并不重要的邮件前面加上低级别标识。这样,他们可以轻松地分辨这些份邮件的重要等级,并根据情况选择是否要阅读。”

Larry 美术设计

“低价值邮件有让人轻松愉快的作用,但不是所有时候都能达到效果,也不是对所有人都有相同的效果。所以,我把邮箱的联系人按照兴趣组建群,以便有针对性的群发。虽然这样的归档会有些累,但我相信回报可观。”

假期催生电子邮件恐惧症

度假意味着撇下工作,放松心情。但其实度假的本质是工作积累,从一飞突起的邮件数量我们就可以看出。调查显示:仅有2.3%的人期盼邮箱的高饱满度;74.2%的人讨厌假期后浩浩荡荡的电子邮件扫荡工程;8.5%的人滋生出恐惧情绪,害怕不断刷新的邮件数量或出现不想看到的邮件内容;剩余的则表示没有太大感觉。

Lucy 作家

“来自管理专家、《Speed Lead》作者凯万·霍尔的建议是:度假回来后把所有的邮件都删掉。因为大多数事情都已自行解决了,如果有重要的事情,人们会再给你发邮件。但对我而言,度假回来后电子邮件带来的焦虑不仅仅是单纯的数量。我的焦虑来自对其中可能有讨厌内容的担心,同时期待着会有一些令人愉快的内容。把一切都删除于事无补:更讨厌的东西还会回来,而令人愉快的内容则可能一去不复返。”

Alison 数据分析员

“我做过一个试验,离开5天后,收到271封未读邮件。我花了19分钟删除所有垃圾邮件,保留下看上去有趣、重要或是幽默的邮件,这很容易。如果邮件来自老板,标题栏里会写着‘关于你的分析资料’,这种不吉利的邮件我必须保留。如果来自IT部,内容是‘服务器于XXX时维修’,这种邮件直接删除。我总共发现了32封值得留下来的邮件。通读和回复这些邮件,花了我1小时49分钟。这次没有什么真正让人讨厌的内容。假期后的电子邮件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就像潜入一池冷水中一样,会让人战栗,也会让人清醒。”

过分依赖是“邮压”源头

一些管理者认为,电子邮件的危害并不在于垃圾邮件或是饱满的收件箱,真正的危害在于对信息的错误理解,以及对电子邮件的过分依赖已使其取代了工作中必要的交谈。纽约大学教授贾斯丁·克拉格发现,只有50%的使用者能够完全明了一封电子邮件的意图,很多人高估了自己正确理解信息的能力。笑脸和惊叹号只会加深误解。美国雪城大学教授克里斯丁·拜伦发现,当电子邮件来自老板时造成的理解错误率更高。

2007年3月《美国商业周刊》刊登了《告别电子邮件,有事当面讲》,介绍了一家公司实施“周五无邮件”计划,它要求员工每周五都要拿起电话联系客户或与之面谈,并尽量减少在其他时间使用电子邮件的次数。《美国商业周刊》总结效果说:“解决问题的速度更快了,团队的合作更有效了,更令人高兴的是,顾客也更加满意了。” 但国际商业沟通协会主席朱莉·弗里曼所指出的,大多数公司的政策是“致力于保护电子邮件系统,而不是帮助员工成为有效的沟通者”。一些公司要求管理者在敏感的情况下禁止使用电子邮件,例如重要的声明、解雇通知、工作评估和任何形式的批评。

Lyn邮箱“爆炸”的导火索其实是一个联系人邮箱中毒所惹,中了毒的邮箱向本地邮箱中所有的联系人群发了一份带着编码的广告邮件。而真正使Lyn邮箱如同菜市场一般的,正是那些回复了邮件的人。当邮件被点击时,编码自动运行,在默认群组中便会增加本地邮箱的所有联系人。而他们每回复一次邮件,新群组会自动被列为抄送对象。表态、质问、求饶的邮件造成了事件的重复发生。“几百个人中只有三个人提出了建设性意见,这是个悲哀。”(完)

职场遇奇葩,忍不忍?


职场百态频道整理了各种职场技巧,各种职场故事。感谢阅读《职场遇奇葩,忍不忍?》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龙应台在写给她儿子安德烈的信中曾说道:“你将来会碰到很多你不欣赏、不赞成的人,而且必须与他们共事。这人可能是你的上司、同事,或部属,这人可能是你的市长或国家领导。你必须每一次都做出决定:是与他决裂、抗争,还是妥协、接受。抗争,值不值得?妥协,安不安心?在信仰和现实之间,很艰难地找出一条路来。你要自己找出来。”这是一种激越但不乏成熟的心态,一种对自己负责的人生态度。

身在职场,就要学会面对各种人物和各种问题,处理问题时总不会一帆风顺,而各色人等也各有其性格特质,就算是自己的情绪都有高低起伏,很难把控。当造成了冲突和误会、引发了不快和委屈时,到底要不要忍?这其中并没有一个标准答案,需要结合情商和智商,开动“职商”,因人而异,因地制宜。

对于老板和顶头上司,要从企业文化和个人领导风格着手,摸清他们认同什么、不认同什么,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老板及上司的价值观趋同,契合度愈高,愈能避免直接冲突。即便会遇到难忍之事,也要分场合处理,公开场合还是要忍住,给老板和上司留面子,直接顶撞反而会让人觉得你“职商”不够,行为鲁莽,落下个“难搞”的名声。在职场上做事,不是跟着情怀情绪走,而是跟着事实理性走,如若想把事情和老板或上司解释清楚,也请正式和老板或上司约定时间,让老板或上司注意到这的确是个问题。不要暴躁也不要露怯,开诚布公是最好的沟通方式。

对于同事,忍还是不忍,则更要视亲疏关系、个人性格而采取不同的方式。和关系亲密、彼此了解各自的为人处世风格、个性不那么敏感的同事产生不快,忍过头反而会造成疏远和猜忌,不妨当面直说,“一笑泯恩仇”。和泛泛之交的同事有所分歧时,在人多的场合不要当面爆发,以免扩大“战火”。暂且忍一忍,等到双方心气都平和下来后,可以率先表示诚意,多一个朋友总比多一个敌人强。对于私交不怎么好又个性敏感的同事,则更要能忍。私交不甚好本就表明了双方立场,同时也说明很可能彼此在看待对方时就有失客观,因此“冷处理”是个不错的方法,“冷眼观人,冷耳听语,冷情当感,冷心思理”。静心的审时度势也是一种职场必备技能。

然而,每个人都是有自己的底线的。在非原则性问题上,要试图让自己做到不卑不亢,能屈能伸;当涉及到原则性问题时,还是要守住个人底线,否则底线会被越压越低,不是忍出个内伤,就是忍到丧失自我。只是忍无可忍时,不可图一时痛快,做不管不顾的简单爆发,而要锻炼心智、厚积薄发,即便是被逼到悬崖纵身一跃,都要跃得漂亮精彩不留遗憾。只要学会飞,天地之间,总会有去处。(完)

上班这件事


职场,繁重的工作可能让你剪不断理还乱,效率也久久不见提高。其实,这都是因为你没有用对方法!小编来告诉你。感谢阅读《上班这件事》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导读】:《上班这件事》最早在2008年开始落笔,前前后后写了6篇,但距离结束还不知道有多远。一年一度的新鲜人报道就要开始了,这里首次把6篇集中放出,希望对刚刚走进社会的新鲜人有所帮助。

《上班这件事》最早在2008年开始落笔,前前后后写了6篇,但距离结束还不知道有多远。一年一度的新鲜人报道就要开始了,这里首次把6篇集中放出,希望对刚刚走进社会的新鲜人有所帮助。6年之后,重新翻检这些文章,觉得有些立论未必正确,有些话也说得太过绝对了。不过,胜在傻得真诚,换在了今天,我是决计不会写这种文章的。

我是在1997年7月19日报道上的班,十一年前的这个时候,我在大学里终日游荡。觉得自己是一颗闪亮的子弹,屁股马上要挨上一撞针,穿过黑洞洞的枪膛朝着广阔的光明直飞而去。生命是一场RPG游戏,当了十六年学生哥之后,现在可以按下Upgrade,成为一个打工仔。在所有属性清零的同时,金钱那一项终于出现了正值。

到如今我上了十一年的班,驻外三年,病假14天,是个够意思的员工。够意思就是说,我不欠公司,公司也不欠我,干多少活,拿多少钱。回想十一年前,当我穿着大短裤在校园里闲游浪荡时,应该对今天的境遇并没有任何概念。只是跃跃欲试地想走向社会,因为在学校里呆了十六年,实在是厌倦透了。工作对于我来说,是件完全不同的事情,值得体验一下。不过那时候我并不知道,对工作的厌倦比对学校的厌倦要快得多。

我想把这十一年上班的个人体验写出来。这世界上有各种个人体验,但是上班似乎算不上,因为太多人有一份工作,人们更愿意看一个在肯尼亚做联合国义工的人写的经历。不过,我觉得最普通的事情未必人人都能做好,我就在职场上走过很多弯路,不妨写下来。难说有什么人看了能避过一坑,少走一段,谁知道呢?

一、番外篇

一上来就写番外篇,并非是故弄玄虚。人生是连续的,按照佛教的说法,昨天就是你的前世,明天就是你的来生,昨天的事情决定了你的现在,你现在做的事情决定你的未来。所以,要谈工作这件事,至少应该有一段前情提要。每个人选择某份工,一定有什么因果在里面。否则,人生的际遇就变成了纯粹的莫名其妙,而莫名其妙的事情也就不用讨论了。

听说现在的小朋友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职业规划,我很羡慕这一点。为了念书而念书,这事总让人觉得有点别扭。我就是觉得念书是为了上大学,结果真的进去了,发现心愿得偿,却不知道接下去该干什么了。规划并不是说具体的决定,而是一个发展的大概框架。一个高中生在升入大学之前,会有三种选择。

1、念完大学回家乡

2、念完大学去中心城市谋发展

3、念完大学考研或者出国

第一种选择是过日子,家乡有自己家族广泛的人脉,工作容易找,房子不用买,这是最简单的一条道路。选择这条道路,就不应该出省念书。既然定了要回家乡生活,那么去外省读书就是纯粹的浪费。从经济上讲,在家乡念大学可以不用住校,不用吃食堂,能为父母减轻不少负担。从就业发展上讲,除了北京之外,中国任何一个行省在就业上会优先照顾本省的大学。每个省的劳动厅不会和教育厅过不去,本省自己造的学生本省居然都不要,那么省内的大学怎么开得下去?这样一来,结果就是本省大学的校友遍布各行各业,而且都是山大王。比如念医科,当然是协和、同济、中山、华西这些学校好。但是,等你回到家乡找工作的时候,会发现各大医院的各种大小头目全是省立或者市立医学院的毕业生。你的北协和的金字招牌好看,但是你会被别人强大的同学会完全摒除在游戏之外,进修、升职什么的,你就慢慢等吧。

第二种选择是求发展,目标地点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怀揣梦想,准备在超级城市里飘一段时间,然后努力扎下根来,做一代移民。这是最艰难的一个选择,做一代移民很艰苦,完全是造福自己的孩子。你和你老婆打一辈子工,终于有了一套房子,略微有点存款,然后你的孩子就可以以毕业就有车有房。很多人知道这个道理,但是还是义无反顾地向大城市进军,因为梦想可贵。想走这条路,专业一定要好,脑袋一定要好用,学校稍微差点没关系。目标设定就是空降,而且一旦降落就得开始自己养活自己。所以,在专业选择上就一定要投其所好,选择热门专业,确保就业成功率。当然,竞争也会很激烈,那么就要在大学开始练习扮一张可爱的脸。学校差点,分数低点无所谓,关键是长得有说服力,看起来比较灵活,但是心地又是那样的善良加白痴。

第三种选择自然是上名校,名校的签出率相对高得多,专业什么的不重要,反正出去了都得改行。这是最遥远的一跳,完全脱离了中国社会,在一个完全陌生的文化环境里求发展。不过,这也是赌博的一种。在海外的人有混得好的,也有很糟糕的,T和G不说明任何问题,全看自己和运气。值得一说的是研究生,从上班的角度看,研究生的本质是一种就业延缓。考上研究生,你等于是为自己赢得了两年到三年的选择时间,但是始终还是要面对就业问题。研究生有微薄的收入,但是进了研究生院就和参军一样,最后要面对二次就业。到了那个时候,未必情况就会变得有什么不同,还是只能在工作、出国、读博中选一样。

我那时候没有人和我说这些,所以我的路线图是出省念好大学的烂专业,然后又回家乡工作。所以,找工作难,转职难,晋升难,在工作头几年经济压力相当大。在所有的选择中,我挑选了最糟糕的一套组合。有时候回过头去想一想,觉得自己真是个天才儿童,能做出这种霉到杠上开花的选择来。

二、欢迎来到肖申克

作为新鲜人来到一个新单位,可能每个人内心里都充满了憧憬。不过,先不忙憧憬,真实的情况是你刚刚来到肖申克监狱。你小心翼翼地站在场地中央,周围是一群性高彩烈的老犯。无论是什么工作,时间长了都是一种重复。固定的人,固定的程序,固定的事情。所以,当有新鲜人出现的时候,这就意味着演出开始了。对于资深员工来说,他们兼任观众和表演者的双重身份。一方面,他们饶有兴趣地观察新人。另一方面他们又在新人面前表演自己,让新人承认他周围看不见的势力圈。这个道理就和遛狗的时候狗会在花坛、电线杆、街道转角撒尿一样,每个人都在标注自己的势力范围。

由于带有狂欢的表演色彩,所以新人初到,所目睹的一切都不需要太当真。冲上来热烈欢迎你的未必就真是喜欢你,他可能是寂寞太久了。抓你到一边耳语,告诉你要注意什么的,未必是真正的知情人,他只是想让你觉得他什么都知道。而对你不闻不问,带理不理的家伙未必是真的反感你,也许他只是不善表达,在日后可能会成为你信任的工作伙伴。在这个阶段,有一条真正的福利政策:允许犯错。因为你年轻,因为你新来,所以犯错是难免的。在不触及个人利益的情况下,每个资深员工乐意显示自己的宽容。不过,在具体的处理上,很多人把这种宽容当成是一种放债。很多年后,还有当年的同事提醒我当初我捅了多么大的一个篓子,他又是怎么为我遮掩的。

有一种错误的想法是在这个阶段当演员,目的是取悦所有人。相信我,这世上只有几少数的人能够完全掩盖自己的真实性格,这种人前程远大,所以是阴谋家和优秀演员的合体。而绝大多数人很难改变自己的性格,迟早要暴露出来。而这种时候,周围的同事由于觉得你前后反差太大,就会揪住这事不放。要知道,别人在单位里混了那么多年,见过那么多人,有多少优秀演员都穿帮了,为什么你不穿?所以,与其做个小可爱最后穿帮,不妨做个坦诚的混蛋。小可爱是一种界定不清,别人不知道你的界限在哪里。而混蛋很清晰,你的四界都清清楚楚,别人也知道如何和你打交道。取悦所有人是一个绝对不可能的任务,而且即便人人都喜欢你,对于你在工作单位的生存和发展也没有多少帮助。因为可爱是一种无害,而无害的另一层意思就是无能。

工作给予一个人金钱,相当于可以用来取暖的火。工作单位就是一个洞穴,那火在最里面燃烧。同事就是豪猪,按照级别决定大家靠近火堆的距离,每个人都尽力往前拱。当你来初来乍到,站在洞口,面前是一片长着长刺的屁股正对着你。作为一头新豪猪,你能做的就是慢慢地、不动声色地拱进去。如果在门口的豪猪想挤你出去,给他一下是个不错的选择。有原则有尊严的人,才有尊重。任何冲突都是在确立个人的边界,对于越界者一定要立即射杀,否则你的边界就会成为马路。如果真是在肖申克,用术语来说,就是你从此成为了他的Bitch。

缓慢而不动声色很重要,新人报道本来就是狂欢,安全的做法是保持低调,密切观察。千万不要上台表演,吸引注意力,那么你什么都不看不清楚了。我上班之初就把办公室变成了脱口秀现场,随时都会爆发出阵阵笑声。代价是我迅速被盯上了,当很多人都注意你的时候,挨一闷棍的时候也就不远了。老话说树大招风,意思是不要太鲜亮,不要站在舞台正中。

三、两种官僚

新人上班,挨闷棍是很正常的事情,因为权力和体制化需要如此。每个人从本性上来说都好逸恶劳,但是单位又需要把这么一帮懒鬼组织起来,完成某项工作。所以,人们就发明了所谓的管理,对权力进行分配,建立起一套体制。基本上,权力是一种仅靠想象就能维持的东西。一个人被赋予某种权限,这种权限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却行之有效。对于具体的个人来说,来自权力最严厉的惩罚无非是开除,但是这种权限却不是任何一级管理干部都有的。那么,畏惧之情从何而来?想象,人们相信如果服从指令,完成工作,那么会有一个好的前程。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想的不是最低标准---辞职,而是最高标准---升职。于是,权力就发挥它的效应,遵循体制者得到奖励,乖宝宝有糖吃,这就是示范效应。即便所有的宝宝都明白自己也听话但是绝对没有那么多糖分,但是他们还是愿意去做个乖宝宝。因为这么做会拥有一个概率较低的可能性,但是不那么做,就连一点可能都没有了。权力不需要用具体的威吓和强硬手段证明自己,当有第一个人开始服从,那么整个秩序就开始建立。违抗权力的后果,绝大多数都只存在于想象之中,就像是核武器,并没有人真的去用。不过,为了提醒大家权力的存在,用新人来敲一棍子也是好的。武松被劳改的时候,初到之日要挨一百杀威棍,也是基于相同的道理。

棍子无善无恶,打人的是拿棍子的手。因此,需要讨论的是拿棍子的官。从出身上看,他们可以分为传统型官僚和技术型官僚两类。传统型官僚没有任何专业背景,是纯粹的手腕高明,从站马步开始一级一级爬上来的。他们深谙权力的各种奥妙,喜爱权力超越世间的任何东西。技术官僚大体上指的是恢复高考以后,受过大学正规教育,在单位靠专业起家的官僚。他们大体上比较清廉正直,而且有文化和专业。再过十年,可能就没有那种纯粹的传统型官僚,而只有技术型官僚。但是,这种分类只是根据出身,而不涉及手法。事实上,技术官僚用起传统官僚的手段来一样得心应手,而且可能更为毒辣。传统官僚也许不知道你是在上网看新闻还是上网查资料,而在技术官僚面前打这种马虎眼那就是找死。有些公司的管理者会用手机定位查员工的岗,足见有技术背景的人为恶更为可怕。

站在挨棍子的角度看,还是技术型的手法好受一点。因为至少它的打法有规律可循,有章可依,而且不得不体现一点公平的原则。在技术型打法之下,别人迟到扣50块,不可能到了你这里变成100。而传统型打法根本不是这么一回事,因为在它那里权力是一种法术,法术不应该有任何规律可循,更不能容忍你能推断和预判。要的效果就是你完全头晕脑转,觉得随时随地都可能挨棍子,那么效果就出来了。要的就是绝对的畏惧,因而产生绝对的服从。

技术型官僚因为念过书,所以对知识有迷信,觉得按照哈佛的管理教程就能完成管理工作。喜欢建立体系,确定目标,诸如此类的名词游戏。在他们手下比较辛苦,因为会给予你一定的自由度,允许你做一些发挥。如果他们看过《把信送给加西亚》的话,那么会滑到另外一个极端---你负责把事情搞定,其它的话不用说。而传统型官僚喜欢绝对控制,要求没有任何事情在他的视野范围之外发生。所以,凡事要求频繁汇报请示,由他做出一系列决策。这种方式最终颠倒了彼此的位置,因为你在做事的时候,可以遇见任何一丁点障碍就返身汇报,而对方就会出面去解决。典型的例子就是雍正,这个人不单每天能看完所有的奏折,而且还要阅读臣下秘送来的各种小报告并且回帖。事无巨细,全部过问,完全掌控。最后就变成了皇上为所有臣子打工,你说一,大家就做到一。你不说,大家就乐得清闲。

四、白天不懂夜的黑

要总结上班有什么好,很多人都会抓着头想半天。但是,如果换成列举单位里最让自己讨厌的人,很多人可以立即脱口而出一个名字,甚至更多。是啊,那么多人为了一碗老米钱来到一个共同的地方,除了对老米的那份渴望完全一致之外,也许根本就没有任何相同之处。这样的一群人挤在同一片屋檐下,总是会起各种矛盾。工作本身就是制造矛盾的利器,因此,同事之间或者上下级之间的矛盾司空见惯。和同事有矛盾,对方会打你的小报告,用流言蜚语败坏你的名誉,又或者在工作中整蛊你,给你挖坑下药。和上级有矛盾,尤其是和直属上级有矛盾,会让个人处境变得很艰难,所谓县官不如现管,也是让人最头疼的。

上下级的关系从来都很难处理,这是因为对于下级来说,直属上级是自己一切劳累、辛苦、麻烦的源头。而对于上级来说,直属下级直接决定了更上一层对自己的评价。他们之间的利益诉求并不一致,方向完全相反。下级本质上是不想干活的,而上级的任务就是驱使下级工作。而对于所有的上级来说,直属下级都是自己职位的潜在竞争者。所以,一个合乎理性的判断是:我不希望他们能够帮助我升职,但是我要确保他们中没有任何一个会起来取代我。这种矛盾和紧张关系可以通过垂直领导这个词窥见,念着念着它就变成了锤子领导。这里的锤子是有明确含义的,那就是四川方言,含义是男性外生殖器。

为了解决这种矛盾,用的全都是法术和技巧。在单位里很常见一种大哥型的领导,使用人格魅力代替管理,用义气取代规章。实践中这种方法很好用,能够为一个人赢得大量人望,而且拥有一批死心塌跟随的小弟。经常可以在现实生活中看到,某个高管或者中层跳槽,单位里就立即产生连锁反应,一帮人跟着也跳槽走了,大哥到了哪里,他们就跟到哪里。这是一种现实的无奈,在中国这种社会环境下,一个大佬决定一片天空,制度、规章、模式完全靠不住,和大哥之间的义气相比之下要稳定得多。同一个部门,同一项职能,同一种外环境,在某甲手下做和某乙手下做,完全是两种概念和结果。大哥操作良好,整个部门会是整个单位里权限最高、油水最足、干活最愉快的地方。大哥很孬,那么已有的权限和利益都会丧失殆尽。很多职员选择跟人,虽然有押大小的嫌疑,但是在这种社会现实之下,未尝不是一种合理的选择。

另一种就是威权型的领导,他在某一专门领域内做了很长时间,本身就是专家,资历很深。他几乎不需要说什么,但是下属会坚决执行,因为他就是权威。你所想到的任何问题,他都想过了。你遇见的人和麻烦,他都经历过不止一次。他并不和属下称兄道弟,而是刻意保持一定的距离,但是人人畏惧他,把他当作神一样看待,甚至觉得能和他共事是一种莫大的荣耀。这当然是一种光环,但是,这个社会上又有几个人不是生活在光环之下呢?

还有就是所谓的现代管理,在我看来那是标准的法术。核心思想是让普通员工参与决策前的讨论和分析,用度让部分知情权的方法获得员工的支持,让他们误认为某项工作是自己的。又或者是用几套表格玩点数游戏,使得活人为了点数而奋斗,原理和拉磨的驴脑门前吊个萝卜是一个道理。管理就是铁手,现代管理无非是在这双铁手上套了一双天鹅绒手套,但是实质并没有任何变化,都是迫使人去干活,无非是被迫或者是被催眠到心甘情愿。

值得分析的类型有许多,但是以职员为着眼点,其他类型对于个人来说没有多少助益,所以不再花时间分析。在大哥型领导的手下干活,除开上面提到的实利,还有个人发展上的好处。大哥型领导本身处于上升期,如果他的发展很迅速,意味着你跟着一起分享胜利果实的机会也相应增加。而且,这种个人高速发展一定需要周围有强大的支援,因此你会跟着学到很多东西,他也会主动教你,努力让你跟得上他的步调。但是,这种人在上层的眼中并不让人喜欢,因为他经营私人实力,就像唐代的节度使,在中央权力之外豢养私人武装,拥兵自重。一切管理权限问题都是平衡问题,有一个大哥,那么就一定会有第二个来平衡他。对于上层来说,他们乐于看见相互竞争的大哥们,因为这是在促进单位的发展,只是要小心控制内部摩擦的伤害程度就好了。对于个人来说,这就意味着风险。一旦带头大哥败落,那么你作为小弟很难继续安身下去。大哥跳槽,小弟跟着跳,我说不好这里面究竟是义气的成分多一些还是不得已的成分多一点。

威权型领导本质上是一种发展至个人事业成熟期的资深职员。除去那些光环,面对他们的时候应该想一个问题:既然他那么厉害,为什么不见他提职?答案是很大可能他就到这一步了,这里就是他的极限。关于升职有一个极限理论,就是说应该一直提职,直到这个人显露出不适合目前的工作为止。当然,决定升职的因素并不全在个人能力。无论是什么,反正他到这个位置是不会再继续向前发展了,可以一直做神到退休。在这种人手下打工,优点是很明显的:你个人只要安分守己,日子会过得很安定,不用考虑太多变动的因素。而且,你也有提职的机会,只是时间相对较长,因为对于这种人来说,他需要很长时间的观察,确认你是否合适。缺点在于你可能完全要自学,威权型的领导经常出现在业务成熟的部门,各种工作流程早已确定,每个人只是流水线上的一个环节而已。你可能在一个职位上连续干上十年,但是对于整个部门的工作流程一无所知。所以,如果你是个拧螺丝的,那么就可能一辈子都在拧螺丝,不会变更工种。

对于个人来说,进入单位遇见什么同事或者什么上级,这完全是不可控的。别人喜欢或者厌恶你,这也是完全不可控的。有的人就是第一眼见了就烦,不为什么。有的人就是第一眼看了就觉得投缘,似乎也没有什么道理。一个很容易犯下的错误是试图改变别人对你的观感和态度,或者扭曲自己,强迫自己看到别人的优点,这几乎是完全不可能的,千万不要小看了人性中的顽固之处。即使你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证明了别人先入为主的看法是错误的,但别人是否接受,并且真的改变对你的态度,那是另外一回事,任何人都不倾向证明自己错了,而是维护自己任何一个判定。与其在这种事情上浪费时间,不如争取改换门庭。世界上有那么多人,有不喜欢你的,但也一准会和你投缘的。社会上有那么多上级,有厌恶你的,觉得你一无是处,也一定有人欣赏你,觉得你是难得的人才。不要试图改变别人,更不要试图扭曲自己的内心,但可以试图改变自己的环境。找有喜欢你的人,欣赏你的上级,去那里打工,这样一来,因为工作而得癌症的人也能少很多。
工作有一点点像恋爱和婚姻,你得找到合适的人,合适的地方。只有一种极端例外的情形:无论你换了几份工作,但是都和周围格格不入。那么这只能说明是你的问题,要么你改变自己,要么就是说你只适合自我雇佣,自己当自己的老板。

五、钱到用时方很少

十一年前我上班的时候,月薪是720元,加各种补贴奖金,总额是800元。所以,当我听说今天的有些小朋友拿1000元的起薪时,觉得非常吃惊。这是因为当时我上班的时候,单位提供免费宿舍,食堂有伙食补贴,这两项日常生活的必要开支节省下来是很大的一笔。现在的小朋友要自己租房,要自己开伙,起薪不过上涨了几百元,不知道怎么活得下去?也许,开头几年都还需要家里支持吧?中国的家长总是喜欢说:老子最多供你到18岁,然后你就滚蛋。或者:老子最多供你到大学毕业,然后你就滚蛋。现在看起来,中国人青春不老。父母一直青春,所以一直供养。子女青春期漫长,所以一直接受供养。佛经里说子女是来收债的,大抵不错。

新人上班,走入社会,开头的这个阶段非常痛苦。除了来自工作上的压力,和成人世界打交道的困扰,最大的痛苦来自经济。工作了,按理说就是独立了,但是未必经济上能完全独立。就像一只压满了扳机的枪,但是没有子弹。这时候有无数强烈的欲望,却没有丝毫实现的经济基础。在学校里也就罢了,学生的身份可以掩盖很多不平等。但是,上班之后看别人花钱,看别人生活,这种滋味非常难受。你有了准入证,但是由于没钱而被排斥在诸多成人生活之外,那种恼人的感觉到今天都挥之不去。

很不幸的是,十一年前中国就已经有了信用卡和ATM。而银行为了拉业务,和各个单位的财务部关系都很好。很快,我手头就有了一把信用卡,而且都允许透支。我长那么大,唯一感谢银行的就是当年他们把透支额度设置为1000元而不是1万。刚开始工作的那几年,我苦于钱不够用。结果就是透支提前消费,然后过着还款的日子。具体的操作流程是:发完工资,赶紧到银行存1000元,偿还透支的款项。然后忍耐一两天,再透支1000元出来花。要点在于,你得在银行开始计算利息之前把钱还上,然后再立即透支。如果当时银行把透支限额设置为1万,那么十年前我早就因为刷爆卡跑路,现在估计正在泰国普吉岛卖烧烤。

在现代社会生活,作为新鲜人来说,谈理财太早,但是平衡预算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功课。这种功课学校里不教,家长不会。我的父母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人,他们的经济学知识仅限于计算银行利率和国库券利率。到今天为止,他们都认为按揭买房是一种耻辱,一个人应该以不欠债务为荣。你想从他们那里得到关于财富的教授,那么最多有两个字:节约。如果一定要再多说点的话,他们会加上两个字:储蓄。所以我经常说70年代可怜,糟糕的童年,变换的时代。教科书都是旧的,而社会现实是新的。十年前,报纸上报道,家长培养孩子理财的观念,方法是给个小存折,或者每天给零花钱做账。今天看起来,觉得这种培养简直让人吐血,但是我当年连这种教育都没有。更别说学校里开设股票、地产课程了。

教会小孩子关于商业社会的观念,理解一个商业社会如何运转,让他们懂得如何在这种社会里生存下去,我觉这比什么课程都重要。我们的教育侧重于专业和道德的训练,培养出来的并非社会人,无法立即下水就开始游泳,这是非常糟糕的事情。

商品社会是滚滚金钱洪流的循环,它残酷,如同鲨鱼。但是它也生生不息,更是如同鲨鱼---鲨鱼没有鱼鳔,有生之日,必须不停游动。个人身处这种社会,也应该如鲨鱼一样,终生以赚钱为要务。一天不死,一天就要保持资产增值。所谓生活质量,所谓社会地位,在这种类型的社会里,永远是钱说了算。所以,应该对钱非常重视,视金钱为粪土这种话虽然豪迈,但是真相信了,未必活得下去。

对于个人来说,也有自己的金钱小循环。打工、挣钱然后消费,钱流出流进,构成一个微循环体系。前面讲到所谓平衡预算,就是要竭力保持这种微循环的收支平衡,而且尽量做到略有盈余。月光族我是根本不赞赏的,因为活得跟没有明天一样,所以今天必须极尽而欢。所谓把握现在这一刻,或者活在当下,这本身就是对这两句话的误读。任何人都有生活模式,模式一旦固定,就非常难以更改。养成了月光的习惯,那么中年还是月光,老年依然是月光。这样的人,在青年时代是父母的负担,中年时是配偶的负担,老年时成为社会和子女的负担,运气好的话,一世不操心,只是苦了周围的人。

生活模式一经确定,效果是惊人的。请看任何一个城市,每个月都有新的夜店开张,这就意味着总有人去消费。这种消费就是很多人的生活模式,吃完晚饭,坐到八点,然后就屁股上长针,再也坐不住了,觉得心里痒得慌,一定要出去坐坐。每晚八点出动,出街游玩,这就是一种生活模式,夜晚的生活是由夜店和酒精构成。我刚上班的时候,和一位同事经常对班,值班守夜。每次到了晚上八点半,他就面色潮红,呼吸急促,魂不守舍。然后就央我代值一会,他冲出去夜访洗头房。一小时后回来,神闲气定,心满意足,然后叫我休息,他替我守夜。

每一种生活模式背后,对应的就是消费习惯。新人上班,因为以前当穷学生当到恨,所以出来习惯性地恶狠狠消费,报复四年没钱的青春。这种纯消费的生活模式很容易建立,包括大肆购物、吃饭、赌博、游怡。放心,你在任何地方总能找到愿意参与的人。一旦一群人形成固定的圈子,生活模式也就固定下来了。即便你想退出,团体里也总有人要督促和鼓励你。今天有谁想不出去玩,但是总有另外的人出来催促一番,最后也就总能成行。总有一天,你要想脱离这种生活,那么就不得不告别一批朋友,难度可想而知。经常可以看到,一个人变换工作环境或者换了工作城市之后,整个人都变了。这是因为硬生生脱离了原有的那班本朋友,终于得到建立新生活的机会。

工作初期,工友比朋友更重要。事实上,同事对你的影响可能比朋友还大。朋友之间一周不过见一两面而已,而你的同事一周五天,每天八小时,总在你左右。他们如何生活,你就往往会萧规曹随,复制了他们的生活。要小心这里面的不平等,别人是资深员工,甚至可能有家有业。他们出来玩,无论下夜店还是上牌桌,那是用闲钱娱乐。而你赌博技术不精,躲酒技术不够,而且新人又得抢着埋单,是用吃饭穿衣的钱陪人玩,天下没有比这个更傻的事情了。结果就是当年我总结的一句话:经济搞垮,身体搞差。

所以,在赚钱之前,先想着怎么省钱。而省钱之道,在于建立合理的生活模式。习惯了发工资就冲进百货商场血拼,当然没钱血拼就觉得痛苦难过。但是,如果你根本就没有这种生活习惯呢?那么你就不大会因此而感觉不适,整天念念不忘新款上市的消息。人不可以纯消费和娱乐构筑生活的全部,总要有之外的某种小乐趣,小趣味。不要忽视它们,因为你乐在其中,所以会投入很多时间和精力,心无傍鹜。或许经过几年,转过头来,它们会成为你事业上或者生财上的重要助益或者关键转折。无心插柳,说的就是这样的事情。

靠节余而买车供楼明显不现实,谁都能看到这一点。不过,前文说过,金钱应该如同鲨鱼一样不停游动。起初的节余目的就在于此,无论是将来做什么,起初总要有一笔启动的资金。这笔小钱加上流动和时间两个因素,会产生惊人的变化。无论这笔钱多么小,你都得让它流动起来,渐渐多起来。每个月多一点点,但是几年下来,和每个月少一点点结果截然相反,这就是复利的威力。你可以随便拿一个计算器,在某个微小的基数上乘以一个微小的比率。经过一定次数的循环,这个数字会越来越大,而且越往后,增幅也就越大。简单的操作,乘以漫长的时间,就是惊人的结果。人往往陷入一种误区,觉得自己年轻,觉得自己聪明,所以一口就可以吃个胖子,然后就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种想法很美,但是毫无现实依据。哪怕是一个200斤的胖子,也是一顿饭多吃一小口而变来的。

当然,你肯定想到做小额的投资,实现个人财富的增长,但是我个人并不推荐这么做。以我个人的经历来看,我刚毕业就投资网吧,半年后网吧被政府封杀,直接经济损失是3万多元。想一想看,我当时月收入一千出头,一下亏损了3万块是什么概念?因为新人刚刚到社会,经验不足,所以做任何事情都要非常小心。等年纪大一点,经验多一点,投资的成功率才会高。我们常说做点什么,而到我现在的年纪,觉得这真的非常难。想做点什么,天地财法侣一样都不能少。

天,就是天时,也就是说你的气运,这是天定的。所谓成事七分在天,三分在人,就是这个道理。地,就是地利,你在什么地方做你的事也很重要。你就算是投资老虎机都没有问题,只要你别开在闹市中心。财,就是你的资本。无论你做什么,投资什么,你不可以是个穷人,做孤注一掷的事情。因为这样心理压力会很大,影响你的判断,让你变得顽固而愚蠢,不懂得松手,或者不懂得顺风连斩。法,就是正确的方法,有天时地利人和,如果方法不对,还是死路一条。我们常见好人走霉运,冯唐易老,李广难封,问题往往就是方法不对路,再怎么挣扎也只是一个败字。侣,就是同道,助力。有了前面所有的因素,你也会发现,很难找到一起奋斗的合适的人选。哪怕是你最好的朋友,不经过事,你不知道他能不能做事,合适不合适做事。有时候经常看着中国人口统计数据叹息,人虽然那么多,但是合适能用的人却那么少。

这里,就可以说今天这一篇的结语了:在你刚开始工作,没有任何经验,也没有任何赚钱门路的情况下,合适的办法是把你自己当成你的钱。你,就是你的钱。与其乱花钱,不如把钱花在自己身上。与其闭着眼投资,不如把钱投资在自己身上。参加培训也好,多念点书也好,甚至只是把身体锻炼好也罢,先投资你自己。等最艰难的头三五年过去,一切都会自然而然地发生。你会发现提高收入的办法,会发现很好的投资机会,会找到合适的同道。没有人可以不经过十月怀胎而来,所以即便你在大学再聪明,总要把一定的时间花在积攒经验值和自我培养上。属于你的日子总是会来的,但是,希望那时候你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能够翻身跳上机会,疾驰而去。

不过,这里还有一个补丁要打:如果今天的我能够坐时光机会去,和当年的我说这一番话,可能我的人生轨迹也不会有任何变化。因为一个人很年轻的时候,该吃的亏总得吃,该上的当还得上,该浪费的时间和金钱还得浪费,这就是年轻的代价。所以,如果事情已经发生了,或者已经那么过活,并不需要自责,这不是什么错误,而是必要的课程。而我这里说那么多话,目的只是提醒,而不是教导。人只能被生活打服,不可能被别人说服。最后,迄今为止所有的话,都是针对一般人。天才总有出路,而蠢材也无药可救,他们都不是这些口水话的对象。

六、作为人的员工

人的欲望哪里有餍足的时候呢?

一开始,你觉得只要能进某个单位或者某家公司就好了。等你经过一番苦战,终于挤了进去,起初的自豪和满足一周时间就消耗殆尽。随后,你扬起头,扬到脖酸,看见面前是一座高耸入云的人肉金字塔。顶端是肉眼不可见的领导,他偶尔会神降一次,溅起无数张笑得稀烂的脸。傻逼!楞在那儿干什么呢?一个声音把你的目光拉回现实---在人肉金子塔的底座上,一帮愤怒的兄弟正在奋力支撑,用下巴指了指一个黑洞洞的空位,意思是叫你赶紧过来填上,好分担一点他们的压力。

蹲上三五年,你的傲气,你的自得,早已经抛在三十三天之外。你又开始觉得不满足,又开始不快乐,觉得无论如何也应该爬上去一点,高一点,再高一点。从这时候起,你永远不会觉得自己的位置足够高。只有非常少的人会因为上升速度过快而怀疑自己,而绝大多数的人则认为自己的努力和所在位置不成比例。先把职场上的景象定格在这里吧,因为这个游戏就此开始,需要一直玩到退休。没有人能确知自己能到怎样的高度,但是所有人都时时刻刻感觉到欲求不满。满意永远是暂时的,而欲望长存。每一次,你都告诉自己:如果我能。。。那么我就满足了。事实绝非如此,许多人曾经经历过类似的事情,为一见钟情的对象所慑,觉得哪怕只要能呆在对方身边五分钟就好,什么都不做,只五分钟就好。很多人最终也得到了这样的机会,但没有人真的觉得就呆五分钟就好。会有许多事情次第发生,欲望驱动你产生一个个行动,一个个行动派生出新的欲望,一直指向最终的厌弃。在职场,只有退休才能吹响终场哨,而即便如此,许多人依然恋栈不去,造成悲剧。最新的例子就是安徽古井集团的老总。

如果能理解这个游戏的本质,那么就不应该保留不切实际的幻想。在逐级晋升和保留自我之间,你只能选择一样。你不可能不被评判、被处置、被安排、被委派,在这个过程中,你的自由意志所能决定的余地很小。员工不等同于人,它们是不同的两个概念。现代的自由社会宣布最大限度上保有个人自由,保证个性发展,不会受到粗暴的干涉和强力管辖。但是,即便是在真正的自由社会里,有两种社会组织是豁免于自由条款之外的。一个是军队,一个是公司。公司的组织方式决定了不需要任何自我,自由的意思是说你可以选择不同的公司,但是一旦你进入其中任何一家,你都必须上交你的自我,服从指令。所以,自由职业者和Boss患有心脏病和肠胃道溃疡的几率要远低于公司员工。

让我们把定格的录像带继续播放下去,再次看一下这个欲望驱动的小游戏。权限按照大小从上到下分布,部门根据距离权力中枢的远近形成大小不一的同心圆势力圈。一名员工会被按照这两个维度分配到一个点,游戏的规则只有两条:尽量往上爬,同时尽量往中心靠。很快你就会学到,向上爬的阻力太大,较为合理的可能是往中心靠。再以后,通过观察你也能领悟到一点:从边缘部门进入核心部门,从技术部门进入行政部门,是向上跃起的最佳途径。最后,你也会形成自己的权力分布体系图:围绕权力核心,直接进行服务和体现其权威的部门是所谓核心,它们包括但不局限于办公室、行政部、HR、财务部。然后是中间较为紧密的执行部门,和外围非常疏松的支持部门和技术部门。权力的意思是人事权和财务权,其他的一切无非是在这两项权力控制之下的延伸。

如果你决意要玩这个名叫工作的游戏,以上大概就是基本的个人发展路径。中国人很早就已经提出了观察结果: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这个结论过去被极为粗鄙地解释为对劳动人民的压榨,用体力劳动的量化指标作为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区分。但在我看来,沿着向上和向中心的路径前进,一个人持续不断地获得了整个系统的支持。也就是说,他不再依赖于个人力量,或者是部门力量,而是利用整个系统的协同力量完成工作。一个懂得如何去使用这种力量,他当然应该不应该继续去具体操作,而是变成管理者和决策人,最后上升至游戏规则设定者。任何系统最终都会成为这样的层级结构,最终也会确定这样的上升通道。

许多人身在这条路径上时,往往没有意识到这种权力上缓慢而微妙的变化。一开始,你获得关注和重视的原因是因为你足够努力,足够肯干,同时也显示了有智力活动的迹象。于是,你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可能因此而靠近权力中心一点。在这时候,经常出现一个理解上的偏差,会认为这是一个奖励游戏。之所以有现在的变化,是因为自己足够刻苦,足够努力。于是,就倍加刻苦,倍加努力,维持原有的工作方式。觉得这个模式可以继续维系下去,一直得到提升。结果,很多年过去了,你变成了传说中所谓的老黄牛,却一直原地踏步不前。根本原因是你太勤奋,太个人奋斗,而没有使用系统的力量。个人努力是一种奉献精神,它充其量是一张重要的入门券。获得进入游戏的许可之后,考察你的个人能力有两个维度。一个是你能在多大程度上贯彻权力的意志?指令从权力中枢被发布出来,你是否理解它的含义,明白需要进攻的真实方向?并且想出办法来完成?另一个则是你如何去完成的?是单打独斗,还是有办法尽可能多地把多人、多部门圈进来,协同完成任务?你是否可以划分好利益分配关系,维护脆弱而短暂联盟关系,策动一群人听从你的想法往一个方向前进?

如何实现这两个维度下的要求,有太多权谋法术的书籍和教训可以参考,这里无意做太多介绍。有些人的确因为能力问题而无法继续前进,也有的人是逐渐对这个游戏失去了兴趣,于是最早的那个命题又被提了出来:如何保留自我?答案是:不要去玩这个游戏,相信现在就是最好的一刻。前面已经说得非常清楚了,游戏的驱动力是无尽的个人欲望。所以,不是工作折磨了你,让你丧尽自我。而是你的欲望在折磨你,你的欲望让你用自我去做交换。熄灭了这种欲望,才会有对工作的真正乐趣升起,不再生活在忧愁和恐惧之中,在患得患失之间辗转到天明。至于说工作中真正的乐趣是什么,留待以后再讲。

每天每次锻炼多长时间最好?


每天每次锻炼多长时间最好?

编者指出,锻炼的时间30至50分钟为宜,少于30分钟的锻炼基本是无效锻炼,不能称之为锻炼。每天锻炼半小时,这半小时不包括我们的手臂活动和身体活动等准备运动的时间,这半小时我们的心跳要达到一定的强度才是有效的锻炼,那种一边慢走一边聊天的散步,不能称之为锻炼,起不到锻炼的效果。

为什么锻炼必须超过30分钟?

编者解释说,人一运动的时候,肌肉里的糖就开始分解,到了10分钟以后,糖分解的速度就大了,到了20分钟以后,我们体内的脂肪开始在分解。所以减肥运动一定要保持30分钟以上,没有30分钟也要到20分钟。而从30分钟到1个小时以后,脂肪分解的速度是不变的。所以在30分钟到50分钟的运动时间是可取的,运动时间也不宜太长。

每天出门“全副武装” 轻松工作成“美梦”


职场百态频道整理了各种职场技巧,各种职场故事。感谢阅读《每天出门“全副武装” 轻松工作成“美梦”》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如今的职场与十年前相比有什么不同,最明显的一点就是“被高科技”:

台式机、笔记本、上网本、智能手机、iPod、手持摄像机……

职场人用这些设备处理工作、联系业务、结交朋友,不知不觉间已经形影不离,同样这也让职场人爱恨交加。

“全副武装”成为家常便饭

就职于一家专业影视公司的黄新冉:“我的工作是负责影片植入、贴片,包括后期制作等。通常一个并不复杂的高清视频容量就要近百兆,平时经常需要向客户演示视频文件,还得准备演员、导演等剧组成员照片。因而每次去给客户讲计划,手提电脑不能少,移动硬盘不能忘,电源线最好也带着,有时还要拿着照相机、摄像机,每天到处奔波很累。”

而身为市场部主管的吴娟,主要职责是安排各类市场活动,随时处理活动中的突发状况。所以,一方面她必须携带笔记本电脑,同时还得随时CHECK自己的西门子手机,查看和回复各类邮件。她抱怨:“想想看,在拥挤的地铁上,挟着本本,捏着手机回邮件,这是多么高精尖的技术活呀!”

很多的职场精英,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都会面临类似的问题。

工作中的高负荷已不仅仅是心理压力上,负重能力的高低也是一大考验。对比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时出去办事一个笔记本、一支笔,最多再加点文件资料即可。而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有了打印机、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录音笔、MP3等等,每天出门都得全副武装,轻松工作便成了“黄粱美梦”。

“无处可逃”难谈工作效率

高科技被认为提高工作效率的法宝,但事实却未必如此。

吴娟说:“我现在感觉自己始终处于‘待命状态’,一有空闲就下意识掏出手机查邮件,然后一封封地认真回复,就像机器人似的。”上个月,吴娟与男朋友分了手,原因就是他们一起出去度假时,一有空闲她总是习惯性地拿出手机和上网本,不是联系工作就是回复邮件,男朋友无法忍受这种煞风景的事情。

有同样感受的绝不只吴娟一个。

喜来登酒店及度假村的一项调查显示,移动互联设备的普及正使工作与个人生活的界限变得模糊,有88%的人把他们的PDA带进卧室,在中国这一情形更为突出,有95%的受访者表示,入睡时会把PDA放到床边;78%的职场人在晚上入睡前和早上醒来后检查他们的PDA;75%的职场人承认即便是半夜里也要瞄一眼邮件。

虽然长时间处于工作状态,但却并非能够完成更多的工作。黄新冉的亲身经历就是如此:10年前做广告片创意,大家坐在一起聊天,一天内出基本架构,然后就是成文、润色,一般两天就能完成创意。现在不一样了,创意前大都先会搜集同业信息,即定制自己的RSS订阅。每天新增数千条信息,看都看不过来,仅收集信息就花了很多时间。如今的广告创意没一个礼拜完成不了,但出来的东西总有些似曾相识的味道。

影响工作效率的,不仅仅是网络资料“海选”这一桩。当你正襟危坐地工作着,可MSN、QQ上一会儿出来一人打招呼,手机上又出现了工作伙伴的微博更新、开心网状态更新,你还能保持多少的专注力?

当然,应该承认,对于大量事务性与数据性的工作来说,高科技数码设备的加盟无疑是“如虎添翼”。但从工作与生活平衡的角度看,一方面,数码设备让我们无法摆脱工作状态,从而不自觉地产生懈怠;另一方面,数码设备有时也会让工作变得不再纯粹,我们很难集中精力工作。(完)

“忍”字头上不止一把刀


职场百态频道整理了各种职场技巧,各种职场故事。感谢阅读《“忍”字头上不止一把刀》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职场就如人生,不会一帆风顺,事事如意。当遭遇忍无可忍的人或事时,职场人会怎么办呢?据的调查发现,33%的受访者选择“设法自我排解”,29%的人会“当面爆发”,21%的人会“事后找人倾诉”。忍还是不忍,看来是个问题。

难以容忍时,一味忍耐毫无意义,但也不要撕破脸皮弄僵局面,有时换种举措或许会“柳暗花明”。

单纯的忍耐是毫无意义的

Andy是某世界500强企业的一名中层管理者,每当他身边的朋友在工作中受了委屈时,他常会劝对方想开些、忍耐些,并凭借他丰富的经验告诉他的朋友们,职场便是如此。可是,当Andy自己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却往往被气得“七窍生烟”、“坐卧不宁”,当初苦心劝解朋友的“传统美德”统统消散不见了。所以说,忍耐真的很难。

Andy的前任老板脾气不好,经常对他和另外一个拍档大呼小叫,轻则讥讽,重则责骂,简直就是把他们当“出气筒”。Andy和他的同事渐渐萌生了去意。在后来的某次激烈冲突后,他的同事愤而辞职,拍拍屁股走人,给上司丢下一大堆没干完的活儿。而Andy当时也并不想继续留在一个“臭脾气”的老板手下工作,但Andy忍住了。相比那位当场翻脸的同事,Andy却按兵不动,一边积极协助上司处理手头的烂摊子,一边暗暗寻找下家。过了一段时间,愤而辞职的同事找到了新公司,按兵不动的Andy也联系到了合适的下家。

这本是一件两全其美的好事。但没想到,因为Andy和他的同事都属中高级人才,新公司人事部给原公司打电话要做背景调查,前上司对愤而辞职的同事本来就一肚子火,自然没什么好话,这份新工作也就因此泡汤了。而按兵不动的Andy则把工作处理得井井有条,然后把握机会向上司委婉提出辞职。上司挽留无果,只好送了些祝福的话外加一个装满奖金的信封,友好地同他握手告别。

在面对同一位不称心的上司时,Andy和他的同事都没有忍气吞声地留下去,虽然他们都选择了辞职,但Andy和他的同事的离开方式却截然不同。当你遇到忍不下去的时候并不一定就要弄僵局面,有时换种举措或许会“柳暗花明”。

职场上有太多的人和事需要我们去深思,试问,在一家效益平平的公司做最底层的职位,你会忍下去吗?同时进公司的人都陆续升职了,只有你原地不动,你会忍下去吗?在一家人际关系复杂的公司,每天都过着如履薄冰的日子,你会忍下去吗?Andy告诉笔者,“在我看来单纯的忍耐是没有意义的,如果我一味地忍耐现状,就无法作出从外地来上海打拼的决定,更不会一步一步跳槽直到找到如今令我满意的工作。”

“强忍”并非“勉强地忍耐”而是“强大到可以忍耐”。忍耐应当有原则有限度,没有原则的忍耐是懦弱,没有限度的忍耐则有害身心健康。

职场强忍达人,只忍耐不懦弱

小A是个好脾气的女孩子,和人发生了摩擦,她的做法总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管在哪里,她给人的印象总是温和、文静、善解人意。但是最近,小A在办公室里却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

最近部门来了一个新的主管,由于是个“空降选手”且不太懂得与人为善,部门的同事对她总有些看不顺眼。当一群人开始看同一个人不顺眼时,往往就会爆发排挤事件。处于排挤事件中的群体会变得不可思议得团结,被排挤的对象就会被越发地孤立。小A觉得新的主管只是有些一板一眼,人并不坏,而且和大家也没有原则问题上的分歧。虽她是个空降兵,但能力过硬,如果大家和她好好相处,她将会是个不错的领导。“这样的排挤实在没什么意义”,同事听她说这话,立马撇清,“人家是领导。我们哪敢排挤她啊,是领导不爱搭理咱。”

这样一来,小A处在了群体之外的位置,大家觉得小A这样做是想和领导拉关系,分明是在拆她们的台。原来要好的同事不再搭理她了,她也成了办公室里被找茬的对象。小A家离公司比较远,所以每天上下班她都要乘坐公司的班车,班车是不会等人的,所以小A必须准时下班。但是最近同事们经常在快要下班的时候,张罗着要开会,不然就是拖慢工作流程,让小A没法在下班前完成她的工作,不得不错过班车;中午吃饭时,同事们会“忘记”去上厕所的小A,于是小A只好一个人去吃饭;安排工作时,同事们故意避开小A,临近截止时间了才装腔作势地“提醒”小A。刚开始小A以为是自己记性不好,次数多了,她渐渐明白同事们这样做是故意的。即便如此,小A还是没有怨言,她总想着只要做好自己的本分,同事们的“小恶作剧”也无伤大雅。她坚信:“忍耐之草是苦的,但最终会结出甘甜而柔软的果实。”

小A追求成为一个水做的人。首先,水能够忍受所有的外在约束,适应所有的环境,可以随圆就方——放到圆形器皿中就具有圆的形状,放到方形的器皿中就具有方的形状;遇到高山的阻碍,水就会变成河川绕过高山;遇到低洼之处,就会汇聚成深潭。而大海的包容,更是让人感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做人,要做具有水一样品格的人,可以容忍一切,包括磨难,自然成就不平凡的事业。其次,水虽然表面看似柔弱,但是它的力量坚韧顽强,水滴石穿就是一例。做人,要做具有水一样品格的人,可以以柔克刚,创造不平凡的辉煌。并且她明白这个过程必定是充满了艰难险阻,绝不可能一蹴而就。

要成为强忍达人,并非一味地忍耐便足矣,忍耐考验人的毅力,但光有毅力是不够的。“强忍”并非“勉强地忍耐”而是“强大到可以忍耐”。忍耐应当有原则有限度,没有原则的忍耐是懦弱,没有限度的忍耐则有害身心健康。当抒不抒,强压硬抑,会造成一种郁结于内的心态,负面情绪长此以往地堆积,很容易形成“癌性格”。以健康为代价的忍耐,实在是得不偿失。

对人时,“忍”应该作“忍耐”、“包容”的意思来用,凡事要忍耐、包容;处事时,“忍”字可作“决断”用,做事要有忍劲,狠得下来。

忍字头上是把“双刃剑”

身在职场,难免会因为某些事某些人导致情绪上产生波澜,不是谁都能随时掌控好自己的情绪。什么时候该忍,什么时候不该忍,绝对是个很有讲究的学问。一旦情绪爆发,伤害到的不仅仅是当事人,严重的话更会影响自己的饭碗和前途。

从事人才服务顾问工作的Alex平时工作中需要和多方面的人打交道,既要和企业客户打交道,也要和找工作的候选人沟通。某日,Alex接到个人才外包项目,自觉无戏,但是按惯例需要向老板报告下。孰知老板听闻后却很有兴趣,觉得是个机会,坚持要和他一起去和客户商谈。Alex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和客户预约了时间。

客户公司很远,距离市区有2个小时左右的时间,于是早上6点多, Alex和老板连早饭都没吃,就饿着肚子去了客户公司。客户竟然安排在一个几百平的大仓库里接待他们,既没独立会议室也没空调。一边是老板饿着肚子但激情四溢地讲述着自己公司的项目和产品,一边是客户百无聊赖地翻着公司资料,当老板正说得口干舌燥之时,客户不咸不淡地来了句:“原来是这样啊,我们只想看看这个合作模式是否可行,但听你解释完觉得这个成本太高了,估计新的合作模式不行,看来还是要参照以前的模式来继续合作。”

客户这当头一棒将老板之前十多分钟的演示和讲解都抹杀了。Alex刹那间觉得相当尴尬,马上搭话转移话题,在尴尬的气氛中聊了20多分钟就散会了。自始至终,客户的公司都没有人来倒水或者寒暄下,整个商谈过程就像走过场一般。出了客户公司,老板开始狂躁了,对着Alex大骂客户公司,鉴于他是老板,Alex只能忍气吞声,默默地成为老板的出气筒。还好,最后老板意识到自己的失态,连忙对Alex道歉,说自己不是生他的气,而是对客户公司的商谈表现很不满意。

憋了一肚子气的Alex回到了公司,原本想平复下心情,但看完几封邮件后,火气立马从胸口燃烧到了头顶。原来邮件是某家客户公司的HR所发,Alex卖面子求爷爷告姥姥推荐的一个候选人去客户公司面试的时候不是迟到,就是和面试官有冲突。Alex觉得面试者这样的表现让他忍无可忍,于是一通电话打给面试者,把心里压不住的火气发泄了一通。Alex的语气是比较气愤,但关键内容还是让候选人认清自己的缺点和问题,端正求职心态,调整为人处事的方法。

一边是老板,一边是求工作的候选人,一个决定了自己的饭碗,一个决定了自己每个月的业绩,也就是“钱途”,两者都重要。但Alex对于他们采取了两种态度,一个是忍一个是不忍。对象不一样,面对的事情也不一样,这些都决定了职场人该不该忍。古人云“小不忍,则乱大谋”,姑且可以这样分开来运用:对人的时候,“忍”应该作“忍耐”、“包容”的意思来用。凡事要忍耐、包容一点,如果一点小事不能容忍,脾气一来,坏了大事。Alex对于老板的发泄就选择了包容和忍耐,这是明智的;处事的时候,“忍”字可作“决断”用,做事要有忍劲,狠得下来,有决断,有时候碰到一件事情,一下子就要决断,坚忍下来,才能成事,否则不当机立断,以后就会造成麻烦。对于候选人的糟糕的面试行为,Alex并没有纵容,而是本着专业负责的态度给予指导和建议。如果当时Alex选择忍了,那么很有可能因此导致候选人迟迟不能就业,而Alex的工作能力和业绩都将受到质疑和影响。

都说忍字头上一把刀,但更应该说忍字头上是一把“双刃剑”。忍与不忍都有利弊,既可能伤到别人,又可能伤到自己。该忍的时候不忍会伤了自己,不该忍的时候忍了也会伤了自己。职场上不一定处处要忍让,不要伤害他人,也不要让别人伤害到你,这才是职场人忍让的限度,这也是需要职场人在忍与不忍中不断进行博弈。

在非原则性问题上,要做到不卑不亢,能屈能伸;当涉及到原则性问题时,还是要守住个人底线,否则底线会被越压越低,不是忍出个内伤,就是忍到丧失自我。

到底要不要忍?这并不是个难解的问题

龙应台在写给她儿子安德烈的信中曾说道:“你将来会碰到很多你不欣赏、不赞成的人,而且必须与他们共事。这人可能是你的上司、同事,或部属,这人可能是你的市长或国家领导。你必须每一次都做出决定:是与他决裂、抗争,还是妥协、接受。抗争,值不值得?妥协,安不安心?在信仰和现实之间,很艰难地找出一条路来。你要自己找出来。”这是一种激越但不乏成熟的心态,一种对自己负责的人生态度。

身在职场,就要学会面对各种人物和各种问题,处理问题时总不会一帆风顺,而各色人等也各有其性格特质,就算是自己的情绪都有高低起伏,很难把控。当造成了冲突和误会、引发了不快和委屈时,到底要不要忍?这其中并没有一个标准答案,需要结合情商和智商,开动“职商”,因人而异,因地制宜。

对于老板和顶头上司,要从企业文化和个人领导风格着手,摸清他们认同什么、不认同什么,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老板及上司的价值观趋同,契合度愈高,愈能避免直接冲突。即便会遇到难忍之事,也要分场合处理,公开场合还是要忍住,给老板和上司留面子,直接顶撞反而会让人觉得你“职商”不够,行为鲁莽,落下个“难搞”的名声。在职场上做事,不是跟着情怀情绪走,而是跟着事实理性走,如若想把事情和老板或上司解释清楚,也请正式和老板或上司约定时间,让老板或上司注意到这的确是个问题。不要暴躁也不要露怯,开诚布公是最好的沟通方式。

对于同事,忍还是不忍,则更要视亲疏关系、个人性格而采取不同的方式。和关系亲密、彼此了解各自的为人处世风格、个性不那么敏感的同事产生不快,忍过头反而会造成疏远和猜忌,不妨当面直说,“一笑泯恩仇”。和泛泛之交的同事有所分歧时,在人多的场合不要当面爆发,以免扩大“战火”。暂且忍一忍,等到双方心气都平和下来后,可以率先表示诚意,多一个朋友总比多一个敌人强。对于私交不怎么好又个性敏感的同事,则更要能忍。私交不甚好本就表明了双方立场,同时也说明很可能彼此在看待对方时就有失客观,因此“冷处理”是个不错的方法,“冷眼观人,冷耳听语,冷情当感,冷心思理”。静心的审时度势也是一种职场必备技能。

然而,每个人都是有自己的底线的。在非原则性问题上,要试图让自己做到不卑不亢,能屈能伸;当涉及到原则性问题时,还是要守住个人底线,否则底线会被越压越低,不是忍出个内伤,就是忍到丧失自我。只是忍无可忍时,不可图一时痛快,做不管不顾的简单爆发,而要锻炼心智、厚积薄发,即便是被逼到悬崖纵身一跃,都要跃得漂亮精彩不留遗憾。只要学会飞,天地之间,总会有去处。

那个每天刷的朋友,又涨薪了


职场百态频道整理了各种职场技巧,各种职场故事。感谢阅读《那个每天刷的朋友,又涨薪了》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我有个朋友,堪称找工作小能手,每次跳槽,都能换到让大家羡慕不已的好工作。

某天和她吃饭,我看见她在手机上用,有点惊讶:

你不是刚入职吗,怎么还找工作?

她微微一笑:我一般正式入职后就去更改刷新了简历,把自己现在的公司,职位,工作内容都进行了优化。

我瞬间感觉被这操作秀到了。

大家通常觉得找工作是一个短期事件,只在需要找的时候,才开始进行。比如临到找工作,再打开我们app刷一刷。但其实,如果你想找到一份好工作,启动找工作的时间,要比你想象得早很多!即使你现在没有跳槽的打算,你也有必要让自己保持一个积极的求职状态。

1了解市场发展趋势,摸清自我水平

在一家公司待得不错,往往会失去了解外面世界的兴趣,也容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但其实,世界的变化是非常迅速的。

Jason是某技术团队小主管,告诉我以前他们的岗位只需要略懂python,甚至没这方面的直接要求,主要还是看C语言等技能,但今年收简历,必须精通python才行。

这也是企业在顺应市场的发展变化,市场在变科技在变,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自然也就有变化。如果不能尽快顺应市场变化,将大大丧失竞争力。一些求职者觉得自己资历不低,阅历丰富,但真的出去应聘了,才了解到自己的水平可能已经跟不上最新要求。

而要了解最新的行业发展需求,怎么办呢?最直观的方式就是在了解新岗位,研究最近岗位发展趋势和具体要求。

你可以不投递职位,但有必要经常查看你相关岗位的招聘JD。根据招聘JD,对照自己目前的技能水平,查漏补缺,取长补短,摸清自己岗位能力上的优势和不足,帮助你对自己在人才市场的位置做到心里有谱,既不盲目自大,也不过分自卑。如果确认了自己不足的方向,可以在目前的工作中尽量找机会提升,多自学!

而且,看到中意的岗位投递看看,从HR的反馈也可以侧面知道自己的水平。邀请你面试的多,说明你竞争力不错,一个邀约也没有,那你的简历就真的需要好好提高含金量了。

2做好随时可更换工作的准备

可能大部分人的求职历程是:工作不满-萌生去意-开始找工作(或者裸辞)-等待找到工作。

有部分人甚至是突然没了工作,才开始紧迫地寻找。

这样有一个比较大的问题:

找工作本身就是一个考验技巧的事,不管是优化简历的技巧,还是面试沟通的技巧。而企业考察求职者的手段日新月异,比如各类五花八门的测评和面试方式,久未接触,肯定不熟悉。如果你临阵磨枪,很有可能要经历技巧不熟练带来的碰壁,拉长你的求职周期。

在平时就多使用,可以帮助你更有实力准备跳槽。一次成功的跳槽,有时候耗费的不是一个月三个月,而是半年一年。只有充分做好前期准备,才能在你真正感觉目前的职位已经与你职业规划不匹配时,做到高效率地求职跳槽。

拿下优质企业的offer就像登一座高山,很难一步到位,更好的办法是先爬爬其他的小山练习,在个人实力和求职技巧都足够的时候,把握机会一鼓作气。

随时多做准备,能帮助你在顺境下,成功登顶,也能帮助你在逆境(比如突然被裁)时,抵抗风险。

3掌握市场行情,知道自己的价值

我们曾经在跟大家探讨过为什么企业的老员工薪资往往比不上新员工的现状和原因。

也许随着在公司工作,你的技能水平在提高,带给企业的收益在增加,但企业的薪资发展却没有跟上你的脚步,或者需要你主动去谈薪才能给到你合理的水平。如果你不了解市场行情,将很难确认自己的价值。

如果把每个员工当作是人才市场的商品,你付出了自己的辛劳,自然也要收获应得的报酬。时刻了解自己是否拿着合适的价钱,有没有让自己“亏”了,是很有必要的一件事。

app上有专门的薪酬查询功能,点开我-薪酬查询,输入你的行业,岗位,企业性质等,就可以直观清晰地了解你的薪水处在同行业什么水平,还有多大上升空间。

综上,即使你没有跳槽打算,也可以尽量多使用,时刻更新自己的简历,为可能到来的求职需求做好准备,既能帮助你掌握行情,了解自己的市场价值,又能帮助你了解人才市场发展,顺应行业趋势变化。

作为职场人,永远不要等到决定跳槽,才开始准备。时刻关注市场,了解市场,了解自己,紧跟市场潮流塑造自己的职业形态,你才能在职场上走得更高更远。

所以,现在!此刻!请打开,开始看看吧!

为什么说要让学习成为每天的习惯呢?


职场百态频道整理了各种职场技巧,各种职场故事。感谢阅读《为什么说要让学习成为每天的习惯呢?》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有一种品质使一个人在平庸中脱颖而出。这种素质不是天赋,不是教育,也不是智力,而是自律.有了自律,任何事情都是可能的,什么都不可能,甚至最简单的目标也是遥不可及的.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毕业后不再学习。有些人更好,但他们除了学习一些他们在工作中需要用到的知识或技能之外,什么也不学。因为很多人对学习有以下的态度:

为什么让学习成为一种日常习惯?.jpg

学习有什么用?

你已经学习十多年了。你现在怎么样了?

别傻了,那些有钱人读书吗?

学习不能改变命运。

我不知道该学什么?

我工作累了,还在学习吗?

吃不起,租不起房,还投资读书?

因此,许多人要么不相信学习是真正有用的,要么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不去学习;或者他们不愿意投资于自己的学习,毕竟,他们甚至发现买书很贵。

为什么让学习成为一种日常习惯?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一个人习惯一天读两个小时,这转化为阅读。即使他读30页,平均10天,一个月读三本书。听起来不多,他一年读36本书。

如果一个人在大学毕业后有这种习惯,三年后他至少会读108本书。

每天读100页并不难。每天我都对学习感到厌倦,阅读的效果很差。其他人每天只需要轻松地阅读2小时。

这是习惯的力量。

以上只是以阅读为例,阅读是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学习也包括听课,学习一些技能,有意识地练习你的一些能力,等等。

一个习惯每天学习的人注定会变得越来越好,但必须注意的是,它是时间的朋友,它需要持久的积累,但也需要用来延迟回报。

大沽人才网络的温馨提示:一旦头脑发热,几天学习是无用的。坚持半年,不看明显的进步,不怀疑自己,不放弃,不停止,这是正常的,继续有收获。

如果一个人把学习作为一种习惯,每天、五年、十年,在漫长的时间长河中,他都会一步步获胜。

上班赚钱下班理财


职场,繁重的工作可能让你剪不断理还乱,效率也久久不见提高。其实,这都是因为你没有用对方法!小编来告诉你。感谢阅读《上班赚钱下班理财》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理财的核心是管钱从财务的角度讲,人的生活(从开始工作到退休前)无非分成两部分:上班赚钱,下班理财。上班赚钱是你为钱工作,而下班理财是让你赚到的钱为你工作。如果你既能做到上班多赚钱,又能做到下班理好财,那你这辈子肯定衣食无忧了。但是要做到上述两点并不容易,有很多的学问在里面。

首先,上班赚钱。

上班有门道。主要是讲打工的人如何在职场中生存和发展,让自己的薪水步步高。在职场中生存和发展,除了努力工作之外,还需要很多技巧,比如如何跟同事打交道,如何为自己积累人脉关系,如何得到老板的赏识等。很好地掌握这些技巧,会使你的职业前景更为光明。

看懂你的公司。我从公司的战略、管理、财务、投资、公司文化、股东变化等诸多方面,告诉你如何判断一家公司的前景,从而决定自己是否要在这家公司长期工作下去。这一点对打工的人非常重要,因为它关系到你的职业前景。

自己当老板。很多人上班打工是为了积累资金、人脉和经验,在条件成熟时自己创业。我将讲述关于设立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的有关法律知识和技巧,希望你能当个赚钱的老板。

接下来,下班理财。

管好你家的钱。主要讲述理财的方法和理财工具的运用。理财的核心是管钱,管钱包括三个环节:攒钱、生钱和护钱。在理财的过程中要运用各种理财工具:储蓄、债券、基金、股票、房地产、保险、黄金和外汇等。正确使用这些理财工具,才能实现自己的理财目标。看完这一章,你一定会觉得理财并不神秘。

远离理财陷阱。在你理财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理财陷阱。理财陷阱包括两类:消费陷阱和投资陷阱。我将列举出现在社会上的典型的理财陷阱,并告诉你规避这些理财陷阱的方法,从而避免个人和家庭财产的流失。

做自己的理财师。主要讲述如何分析家庭的财务状况,明确家庭的理财目标,再看看家庭资产配置是否有利于实现家庭的理财目标。掌握了这些知识,你就能做自己的理财师了

上班常用电脑好多握拳


职场,繁重的工作可能让你剪不断理还乱,效率也久久不见提高。其实,这都是因为你没有用对方法!小编来告诉你。感谢阅读《上班常用电脑好多握拳》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经常使用电脑的人最先感到不适的部位应该是手,多数人会手指关节肿痛难耐,严重的还会患上滑囊炎。这个病的特点是:疼痛、肿胀、僵硬,手指伸展时偶尔会“咔吧”响一下。年纪越大则症状会出现得更早更明显。人体本来就有退行性改变,腱鞘内润滑程度较差,更不耐反复摩擦。有些老人学用电脑,打字多了,不仅手疼,因为持鼠标的位置不合适,也会疲劳酸痛。

怎样能预防滑囊炎呢?其实办法也很简单:像运动前暖身一样,打字前也要“暖暖手指”,上机前做一套保健操。先用力握拳,持续10秒后放开,然后活动肢体和全身,使上肢和手活动开,增加血液循环供应。这样,即使局部再反复运动,受损伤的机会也会减少。

指法和姿势正确也有益于减少手痛的机会。初学电脑时,多用两三个手指敲键盘,姿势又摆放不正,最易造成局部疲劳损伤。如能十指并用,劳动强度平均分配,损伤的机会必然会减少。不要持续工作时间过长,要间断休息,最好每打15~20分钟就停下来休息一下,做做手指关节的伸展活动。使用电脑两个小时后到户外做做保健操,对减少手病和眼病都有利。打完字后,还可以让手先泡个“热水澡”,再做重复握拳及放开的伸展动作,以增加肌腱的柔软度。

你是“上班奴”吗?“上班奴”的八大特征


职场百态频道整理了各种职场技巧,各种职场故事。感谢阅读《你是“上班奴”吗?“上班奴”的八大特征》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身在职场,你是游刃有余的先行者,还是被动听从的追随者?如果你经常加班到深夜,是办公室里的“便利签同事”,或是大小活动都被忽略的透明人,那就需要好好思考一下,努力改变现状了。下面列出的一些“上班奴”的特点你有吗?

上班奴特征之一:工作不会让你把握自己的命运,恰恰相反,去工作就是把命运交给别人掌控。

解决之道:职场是以权力为中心的,权力越大的人就越能掌握你的命运,所以要和拥有权力的人搞好关系,这才是立身之道。

特征之二:你一定会遇到有背景有来历的同事,不管你做什么都无法超越他们。

解决之道:有背景家世的人,通常前期都会发展的很好,但他们也许达到某一个平台就止步不前了。而对于普通人来说,起步虽然难,但能达到的高度却难以限制。所以,没有背景的人,将是后发先至的命运。撑过最早一段时间,不要认输。

特征之三:需要你时人人对你很好,不需要你时没人搭理。

解决之道:职场是一个交换利益的场所,所有人进入这个地方,都是为了获得利益和交换利益。所以最好的状态是让自己变得对所有人都有用,但却又不会很容易被人利用。

特征之四:不管你做得多辛苦,始终都不会有人认同你。

解决之道:做的辛苦不代表就会得到认同。因为上司有上司想要的结果,老板有老板想要的结果,他们中的一些人不会看下属是怎么做的,也不会看到别人多辛苦,只会看这个结果对自己有没有用。所以,要尽可能的把时间精力放在对企业发展有益的事情里,这样才能获得认同。

特征之五:上司答应你的事情,说变卦就变卦,完全没有信用。

解决之道:有的上司只会记得和他利益息息相关的事情,与他无关的事则忘到九霄云外。当初答应你,是因为当初你对他有用,现在变卦了,是因为你的价值用完了。所以,最好的方式是把上司的利益和自己挂钩,然后尽快兑现。

特征之六:每天为忙而忙,与当初的理想越来越远。

解决之道:老板花钱雇你,不是让你实现你的理想,而是让你实现老板的理想,你受雇佣的时间越长,与自己理想就会越远。解决方法也很简单,就是一方面做老板交待的事情,另一方面自己的理想也不要放下。把你的理想拆碎成很小的步骤,然后每天做一点,日积月累,就会越来越接近目标。

特征之七:好事都是别人做,出事却要你负责。

解决之道:职场里每个人都是自私的,所以大家都会趋利避害。如果你不这么做,那么好事情永远都会被人抢走,坏事情永远都落在你头上。所以,职场里一定要守住自己的底线,对你有好处的事多做,出了事无端要你负责的事情决不能碰。

特征之八:是不是你想事业有成却总怀才不遇?是不是想混日子却总有做不完的事情?

解决之道:职场是围绕着权力转而不是围绕着你转的,所以它不会因为你的想法产生什么改变。上司不会因为你想要事业有成而给你事情做,更不会因为你想偷懒不给你事情做。只有与上司有良好的互动,使关系融洽,才可以在善意的环境里锻炼自己。(完)

职场受排挤怎么办?教你三招免做“受气包”


职场新人在刚进公司时,遭遇老员工排挤的现象并不少见,同时这也很考验职场新人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不少老员工都有排外心理,一方面是认为新人能力不足,对新人视而不见,另一方面,也可能是老员工自信不足,担心被新员工抢了风头,所以对新员工施行排挤政策。无论哪种情况,被排挤都很委屈,那么,职场受排挤怎么办呢?

//调整心态,提高工作能力//

职场新人遭遇老员排挤,在心理上总会有一些不平衡,作为职场新人,首先要做的,就是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不软弱也不强硬,做好自身的工作,让同事们觉得你是个有原则的人,同时提高工作能力,在工作上多花心思,如果能做出一些成绩,也会让同事和领导对你刮目相看。

//忍耐也是一种美德//

人与人的相处都是由不熟悉到熟悉,从不了解到了解的,换位思考下,如果你是老员工,面对刚入职的新人也会有所忌惮和排斥。所以,身在职场还要学会适时的忍耐,不要因为一些小事与同事大吵大闹,甚至狠戳同事的“痛处”,这样会给你的修养大大扣分,也会让你在办公室圈子内更加孤立无援。刚开始入职的新人,都应该遵循“蘑菇定律”,慢慢养精蓄锐,慢慢成长起来。

//面带微笑,乐于助人//

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如果你每天面带微笑,为人和善,同事们自然喜欢和这样的人相处,慢慢对你放松戒备。刚开始进入职场,可以适当地帮助一些老员工,比如拿个快递、复印一份文件等等,不过帮助别人要注意分寸,什么时候该帮什么时候不该帮,避免变成办公室“工具人”。总之,对待老员工保持主动热情的态度,只要用心,一定会让周围的同事员工慢慢接受你的。

职场受排挤怎么办?总的来说最忌讳的就是一走了之,这并不会给你的职场生涯带来任何好处,正确的做法就是摆正心态,尽快融入公司环境,与老员工和平相处,同时学会处理同事人际关系,这样就可以从源头上避免被排挤啦!

《上班每天都受气,忍还是走?》由职场百态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在您职场百态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职场礼仪走姿”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