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职务晋升”调查报告。

职场,繁重的工作可能让你剪不断理还乱,效率也久久不见提高。其实,这都是因为你没有用对方法!小编来告诉你。感谢阅读《“非职务晋升”调查报告》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非职务晋升准绳——统一的考核制度

——“非职务晋升”调查报告

晋升,不仅是对员工过往工作业绩的肯定,更是对其未来工作的期许和激励。但是职务方面的晋升毕竟机会有限,会导致一些优秀的员工因为无法得到提升而使得积极性受到一定的抑制,甚至会离职,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如何才能避免这种情况?非职务晋升似乎是一个可以考虑的选择。非职务晋升不仅扩展了员工的晋升渠道,使员工能够根据自身特点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还帮助解决企业人才保留的问题。

2009年8月24日~9月4日,薪酬调查部针对“非职务晋升”这个话题,从企业HR和个人两方面进行了一次专项调查,此次调查共回收432份企业有效问卷及981份个人有效问卷。从参与调查的企业性质来看,432家企业中有42%是外商独资企业,其次为民营/私营企业占到32.8%。个人反馈方面,民营/私营企业为37.1%,外商独资企业次之,占24.5%(见图一)。

从反馈样本的行业来看,432家企业中有29.0%是非必需消费品行业,其次为工业行业企业占到19.5%。个人反馈方面,非必需消费品行业为24.5%,工业行业次之,占20.2%(见图二)。

432家企业中人员规模为150-500人有30.2%,其次为50-150人,为29.6%(见图三)。从个人反馈的学历来看,本科学历有44.8%,其次为大专学历,为30.5%(见图四)。

企业非职务晋升现状

我们对于非职务晋升的定义是指在不进行职务调整的前提下,即员工在现任岗位上工作内容、隶属关系不变的情况下,对其进行的职位名称上的提升,以此激励员工的一种方法。简单的说就是,职务不发生变化,但职级得到提升。

这种非职务的晋升不仅可以解决企业晋升渠道单一的问题,更能在实施的过程中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对于那些不善于担任管理岗位但是有业务特长的员工更是提供了更好的发展渠道,起到了保留企业核心员工的作用。那么针对于非职务晋升,企业的设置情况是怎样的呢?

根据我们的调查显示(图五),有78.7%的企业有非职务晋升的晋升渠道,另外21.3%的企业没有非职务晋升的晋升渠道。从数据中我们可以得知,绝大多数企业对于非职务晋升渠道设置的必要性给予了肯定,并且将这种肯定实践到了企业的晋升管理当中去。

从图六可以看出,在这些设置了非职务晋升渠道的企业中,销售市场类和技术研发类岗位是非职务晋升的主要对象,其比例分别占调查企业的54.1%和50.6%。这两类岗位的特性决定了在企业非职务晋升渠道设置时会将其作为重点考虑。我们在随后对一位合资公司的HR访谈时得知,该公司的非职务晋升渠道主要设置在销售类岗位上,仅“销售”这个职位就设置了多个层级。刚入职的销售一般为最低层级,每经过一段时间后就会按照每个销售的业绩和绩效对其进行考核,如果达到标准的就会进行级别提升,没有达到标准的仍停留在本层级上等待下次的考核,这种做法在很大程度上激励了销售人员更好的完成业绩,从而达到了公司的预定目标。

企业设置非职务晋升的渠道可以起到激励员工、丰富企业晋升渠道的作用。但是伴随而来的问题也值得我们注意。

有57.5%的HR认为“考评标准难以执行”是非职务晋升实际操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不论哪些员工将有可能获得晋升的机会,建立统一的考评标准是评定的基础。只有在这种基础确立后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考评过程的公正性和考评结果的可信度,最终达到对员工的激励作用。而近半数企业在非职务晋升方面同样遭遇了“没有良好的培训支持”这个的问题,从我们另一项关于企业对于非职务晋升培训开展程度的调查中可以得知,65.0%的企业虽然有针对非职务晋升的培训,但是并不完善;而有完善培训体系的企业仅占8.4%。这也反映出非职务晋升的培训在很大程度上来说都是存在难度的,HR在操作时可能需要注意的不仅是各部门之间的岗位特性,同时也需要考虑各级别间员工的培训重点或者更多因素。但是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在员工晋升的过程中的作用是有不容忽视的。

非职务晋升从现阶段的实施情况来看是比较好的,但是其中存在的问题也可能是短时间内无法解决的,但是通过HR的不断努力和一定时间的制度改进,非职务晋升体系必然会得到发展和进步。

统一的考核制度是非职务晋升的重要准绳

从考核标准来看(图八),46.5%的企业针对非职务晋升设置了统一的考核标准。另外36.4%的企业在设置非职务晋升的考核标准时参考了各部门岗位的实际情况单独设置了适合本部门的非职务晋升的考核标准。通过我们对部分企业的电话访谈中可以发现,会有部分企业将业绩和绩效作为非职务晋升的考核标准,而这种考核标准绝大多数情况下是针对销售市场类岗位制定的。

57.5%的被调查企业都认为“考评标准难以执行”是企业在执行非职务晋升时首先要面临的问题(图七)。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建立统一的考核制度是大多数HR在实际操作非职务晋升的难点与重点,同时也是HR首先希望改善的部分。从建立统一的考核制度的内容来讲,企业建立统一的考核制度可以摆脱部门或员工之间因考核制度的标准不统一而产生的矛盾,从很大程度上缓解员工的“不公平”心理(图九);从执行上来说,有了统一的考核制度,有利于HR对于非职务晋升管理的操作和执行,可以将原本由用人部门主管作为考核主导者转化为由HR部门统一管理;不管从那个方面来说,建立统一的考核制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消除考评过程中存在的不公平的因素,使企业能较为客观的考核员工的工作并给予其相应的晋升机会,使员工在良好的环境下进行竞争,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非职务晋升薪资增长,稳扎稳打

对于员工而言,非职务晋升一方面代表的是职位等级的提升,而另一方面也期望着薪资的增长。薪资奖金制度的设计,也应配合非职务晋升制度的设置。我们回收的调查数据显示(图十),93.8%有非职务晋升制度的企业在员工晋升后会为员工加薪,而仅有6.2%的企业表示虽然员工的职位名称提高了,但薪资暂时不变。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在这些有加薪计划的企业中,多数企业还是选择了5%-10%的薪资增长范围。其实我们不难理解,企业做出这种选择是有其理由在的,非职务晋升和职务晋升在本质上不同的,一个是不改变职务,只提升员工的职位名称,其工作性质等都不发生变化;而职务晋升则不论是职位名称上还是职能上都发生了变化。所以HR在针对员工非职务晋升时的薪资增长更为谨慎,采取的也是为扎稳打的方式,5%-10%的薪资增长,在现在看来都是比较合适的。

非职务晋升应与员工职业发展规划相配套

非职务晋升为企业在职务晋升之外又多提供了一种选择,而企业设置好了晋升通道后,又该怎样运用呢?首先应该要考虑帮助员工进行职业发展规划,使进入企业的每一位员工都有自己明确的职业发展方向。清晰的岗位编制和职务说明书的建立,明确了各职位的工作内容、职责及授权幅度,以及担任该职位所需的资格,例如学历、工作经验、能力等,使员工对于自身的发展有了更多的认识和定位。其后随着这种目标的清晰和员工要求的提高,非职务晋升的制度必将也会有所改善。那么在此基础上的非职务晋升才能发挥其作用。这点也可以从个人对非职务晋升制度的激励性程度判断的数据得到印证(图十一)。在我们与个人的访谈中了解到,他们最关心的不仅是我有没有被晋升,更是这个晋升机会对我未来职业发展的相关性。

我们可以从个人侧面的角度了解到目前企业在明确职业规划与非职务晋升方面的联系。从调查来看,为员工制定职业发展规划的企业仅占25.4%。对比图十三就可以看出,企业是否为员工制定了明确的职业发展规划与企业非职务晋升渠道的建立有着直接的联系。针对员工制定了职业发展规划的企业,63.9%的个人所任职的岗位有明确的非职务晋升的制度;而没有针对员工制定职业发展规划的企业,个人任职岗位有非职务晋升制度的仅占24.0%。这样的反差恰恰反映了已经有部分企业认识到职业规划与非职务晋升这两者之间的有机关联性,只是这一比例需要有待提高。

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指出,人的行为取决于人的需要,而人的需要又是有层次的。层次由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每个人都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不但有衣食住行等基本需要,也有思想、情感、追求进步的需要。在工作中,一旦自身发展受到限制,就会影响积极性的发挥,甚至导致人才流失。虽然职务晋升是员工事业发展或者个人价值实现的主要手段,但毕竟机会有限,为了更好的保留和激励员工,制定非职务晋升体系是趋势所趋。而这一体系的有效运转离不开考核选拔制度的公正性、具体操作细节的周全性和与员工职业规划的配套性等。

薪酬调查部

二零零九年九月

zc530.COm小编推荐

调查报告:金融风暴下求职更难


这个冬天有点冷,金融风暴对国内职场的影响究竟几何?针对眼下的状况,()与天涯经济社区联合进行了“金融风暴下的职场”在线调查,共有3907名职场白领参与,其中62%为男性,38%为女性;超过半数53%的被调查者年龄在23—29岁,列位第二的为30—39岁,占据了20%;北京市是参与调查人数最多的城市,为28%,其次是上海市和广东省,数据分别为16%和13%;51%的被调查者本科毕业,25%为专科毕业;外资(欧美)企业和民营/私营企业参与调查的人数各占1/3,行业方面,计算机软件行业人数最多,为22%。

裁员:没被裁的更恐慌

从世界知名的跨国巨头到名不见经传的中小企业,裁员的消息纷至沓来。全球金融危机已经不只是一则爆炸性的新闻,而是已经演变成为关乎生计的切身威胁。通过本次联合调查我们发现,参与调查者中21%所在的公司“影响很大,已经开始裁员”,另外,24%的职场人觉得所在公司“业绩下滑,有要裁员的流言”,12%的白领被缩减了福利,5%的白领所在公司采取了降薪的策略。而认为公司受金融危机影响不大的被调查者为31%,另有4%的被调查者觉得所在企业完全没有受到影响(如图1)。

图1:金融危机是否对你所在的公司造成影响?

数据来源:与天涯经济社区联合调查

不得不承认,21%这个数字大大超过我们的预期。更现实的是,现在几乎每天都会传来某某企业裁员的消息:视频网站六间房裁员规模达总人数的2/3,整体员工规模从200人减至60余人。联想集团全球裁员1400人,TCL电脑裁员至30余人……与此同时,一份列举了22家跨国企业、40家国内大中型企业、116家国内中小型企业的“大裁员第一波”名单在上海、北京、深圳等地的白领当中传播……

被裁的人员固然是失意绝望,但在采访中发现,没被裁的员工却表现出一种更为恐慌的情绪。“被裁的同事已经一了百了另寻他路了,我们这些还没被裁的,却好像头顶上悬着一把刀似的,谁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是下一个。”在互联网公司工作的Rain现在每天提心吊胆,“害怕电话响起来被叫到老板办公室,但有时候又希望它响起来,看着同事一个个抱着纸盒子走掉真不是滋味。”

Rain并不是唯一一个有这种感觉的职员,GE、诺基亚、DHL全球裁员,北电、联想裁员,这些跨国企业的“杀人”消息总是给目前还有工可做的人以危机和恐慌。

职场专家表示,不管是被裁的还是没被裁的,裁员都会造成人心浮动,给企业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而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有三:

1.企业信息不透明。

11月末,中国人力资源沙龙主办了名为“冬日里的暖阳”大型HR公益论坛,期间纪元微科电子有限公司HRD周钟杰表示:“在中国很少有企业实行真正法律意义上的裁员。”通常我们看到的都是“合同到期不续约”、“身边的人慢慢消失”等情况,企业员工被蒙在鼓里,不知道发生什么事情,自然会产生恐慌。

2.企业没有安抚性措施。

在和天涯经济社区的联合调查中显示,面对经济不景气职场裁员消息频传的状况,仅有13%的企业采取了一定的安抚人心的措施,高达70%的企业没有对员工进行任何安抚或动员工作(如图2)。这直接导致的结果是:只有7%的企业员工表现出要“团结一致,共度难关”的态度,而52%的职场白领都感觉“公司内人心惶惶”。

图2:公司是否有安抚人心的措施?

数据来源:与天涯经济社区联合调查

3.一边裁,一边招?

还有一些企业出现了“一边裁一边招”的现象,这种行为通常是大忌,会让员工感觉企业的诚信不够,员工也会因此降低对企业的忠诚度,甚至会损伤员工的自尊。但企业HR解释说:“通常被裁员的员工都是可替代性强的,而企业需要招聘的却是核心人才或是中高级人才。这些人才长期处于匮缺的状态,企业并不是因为裁了人后才去招人,这是两种不同的策略。”还有一些企业仅仅是因为招聘广告合同期未到,虽然已经取消了招聘计划,但已有的资源不可浪费,就把它当作宣传广告用。然而员工不辨其中真伪,难免会误解。

职场专家认为,在非常时期,更要体现出企业的人文关怀。企业通常知道裁员的积极面,却忽视了裁员的消极面。要使裁员获得其真正的正面效果,对留下来的员工要更为关注。即使没有裁员计划的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也会使企业和员工前景变得更难以预料,因此需要及时采取措施。引入EAP项目,帮助员工稳定情绪;召开员工会议,坦陈危机和解决方案;邀请职业心理顾问,帮助员工进行职业发展规划等方式都可以创造出企业和员工共度难关的氛围。

应聘:竞争日趋激烈

参与与天涯经济社区联合在线调查的一位HR留言说:“金融风暴给我工作造成的最大影响是正面的,应聘人多,人反而好招了。”天涯经济社区“职场天地”板块上,一位直接注册ID为“筛简历的”的HR表示:“我们公司没有任何裁员计划,招聘计划如常,近期还扩大了编制。9月后,我每天要筛选的简历比以前多了40%以上,从的数据分析来看,10月的简历投递比9月增长了70%。虽说大部分都是无效简历,但是多了40%的无效简历基本上就增加了这一模块30%的工作量,我每天花在筛简历上的时间要比以前多很多。”

HR工作量大幅增加,与此同时部分行业的就业行情变冷,11月指数显示职位大盘再度出现下滑,与10月相比,又减少了将近35 000个有效职位数。再从本月全国各大城市举行的招聘会反馈情况来看,供大于求的不平衡性骤然加剧,求职竞争进一步扩大。

天涯网友“筛简历的”还谈到:“从通知面试时应聘者的反应可以察觉得出现在工作offer比以前更难得到,而且应聘者的薪金期望值都比以前有一定程度的降低,打电话追问录取可能性的应聘者也多了很多。”

职场专家提醒各位求职者,非常时期更要注意个人的职业规划。如果是在职工作者,切忌随意跳槽,更不能在没有找好下家的时候轻率离职,因为竞争激烈,必须考虑到辞职后未必能找到比现在更好的工作,所以放弃熟悉的工作环境和稳定的收入是不明智的。这个时候卧槽是比较理想的选择,而且能够留下和企业同舟共济,经过金融危机考验的人才,必然能够在个人价值上获得质的飞跃。

当然,这并不是说跳槽一定是禁止的行为,关键是要找到一个好槽。“一个理性的跳槽,并不是不满现状而跳,而应是发现更好才跳。”这句至理名言在任何职场时期都适用。而在没有好槽的情况下,如何能够卧好槽也是一门学问。金融危机下,率先被裁员的都是卧槽能力不足的员工,曾经做过一次卧槽专题,我们可以发现卧槽也是一门长期课题,只有在岗位上卧好槽,当危机爆发时才能临危不乱。

另一方面,待业者求职也要避免盲目海投,这不仅浪费自己的时间精力,还会因为长期没有回应导致自信心下降。由于金融危机会造成一种集体性的恐慌感,加上生活负担的威胁,会使求职者心理压力沉重,从而犯下一系列求职行为上的错误,最终使自己与机会失之交臂。在这种情况下,求职者更应保持稳定的心态,要先梳理自己的职场经历,找出个人优势,然后针对适合自己的岗位,专门制作简历投递。金融危机并不会是求职者应聘的最大障碍,关键还是在于个人能力以及求职准备工作。

充电:危机时期最佳选择

根据与天涯经济社区联合在线调查显示:在面对金融危机时,48%的白领选择“参加培训课程,增强个人实力”作为自己的应对策略。从几家国内知名的英语培训机构了解到,近两个月主动前来咨询课程和报名的人数明显增多。职场专家分析,由于经济环境不稳定、前景不明朗,让很多白领放弃了轻易跳槽的念头,选择卧槽。而在这段非常时期为自己充电,一方面是以不变应万变,另一方面则是修养身息,期待在下一波经济复苏时,能够在职场上跨越新的高度。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EMBA项目推广部王京伟表示,商学院是反经济周期的,就是当经济周期出现问题的时候,学生报名反而多了,因为学生的机会成本下降了。心理专家王建一则认为,参与培训是白领心理危机中一种积极的心态。准确地说,是危机心态下的积极心理活动,而积极心理活动一定能够产生积极行为,从而积极应对有可能出现的职场危机。

由于企业业务减少,员工工作量下降,假期增多,反而为他们参与培训提供了条件。从事进出口贸易行业的Lee说:“以往想充电却总是没有时间,现在生意难做了,虽然我个人也担心前景,但毕竟担心也没有用,干脆乘此机会补充知识,也是做自我提升,相信会为我将来的工作带来帮助。”

最新指数显示:个人培训需求提高给教育培训行业带来新的机遇。有经验的市场推广人员、课程顾问、培训讲师纷纷成为培训机构的涉猎目标。随着一些大型培训机构加速向外布点,那些深谙培训市场、了解培训机构操作流程、熟悉人员组织构建的高级管理人才将炙手可热。

另外,金融风暴增强了企业的责任感和危机感,使企业在培训方面也表现出更积极的态度。“冬日里的暖阳”大型HR公益论坛上,某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监刘海忠先生提到公司明年会增加100%的培训费用,而联合利华公司2009年的重要工作就是建立内部培训和分享机制平台。“投资人才是不会亏本的生意”成为很多企业管理者的共识。

结语:虽然说明年的日子也许会更难过,但有能力有本事的人才总是抢手。想不被裁员?想在危机下也过好日子?这不是临时抱佛脚就能通过的考验,而需要日积月累的沉淀。这次危机最大的好处,也许是让职场人认清自己,学会怎么去走以后的路。

想要快乐真不容易——快乐调查报告


写此文时,我脑海中一直回响着这样的歌词:“你快乐吗/我很快乐/只要大家和我们一起唱/快乐其实也没有什么道理/告诉你/快乐就是这么容易的东西/don't worry be happy……”快乐是什么?快乐是大脑受一些正面刺激后的情绪反应,或许化学家们还能分析出类似“多巴胺”的成份在人们快乐时迸发得更多。快乐是主观的,相对于幸福,快乐是轻快的,也是短暂的。

面对刚刚过去的一年,你快乐吗?你有多久没有感受过快乐的情绪了?快乐到底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日前就“职场上,你还快乐吗?”这个话题在“职场资讯”频道和论坛进行了调查,得出一个不算是意外的结果——“超过一半的白领们并不快乐”。有56%的受访者表示,相比于2008年,在2009年里能让自己快乐的元素在减少。调查数据还显示,职业女性对于快乐的敏感度要高于职业男性。受危机影响,外企招聘需求缩水、开支节省、福利变少,这些因素都导致身在外企的员工快乐指数在降低。快乐因素在年龄上的体现,表现在越是年轻的职场人(尤以80后为主)对于快乐工作的追求越是强烈。

那些职场上纷纷扰扰的不快乐

最集中的不快乐:失业

在论坛上,一篇名为“年末,你还快乐吗?”的帖子引发了无数网友倒出苦水。从网友的倾诉中我们可以发现,当下白领最集中的不快乐就是没有工作。受危机影响,2009年企业招聘量变少,职位需求数变少,裁员事件屡见报端,白领失业频频显现;除此之外, 2009年610万的应届毕业生成为中国就业史上蔚为壮观的一道洪流,让职场上的不快乐披上了更强烈的悲剧色彩。“毕业以来几个月,我找工作一直无果;上学时我依靠父母给钱生活,现在毕业了还要靠父母继续养着,我真觉得无地自容。”一位学生在论坛上留下了以上话语。

怨气最重的不快乐:无偿加班

薪酬调查部曾针对加班问题做过调查,发现有96%的受访者称平时工作日一直会加班,而每周加班超过8小时的人群占到了35%。关于加班的抱怨由来已久,经历了金融危机的一年,矛盾在加剧。某著名审计事务所无薪休假期内还要让员工上班,并且不给加班费的事件被媒体爆料后引起了很大反响;某著名IT公司员工为了能保住饭碗不得不“自觉主动”地加班;某知名企业被员工讨要加班费……

论坛上的网友们只要讨论到加班事宜,气氛就难免悲愤心酸起来。比如,“培训时间为什么不算加班时间?”、“老板不走自己没事也得留着加班”、“加了班却拿不到加班费……”等等,白领们忍无可忍,可为了守住一份工作,终需要忍。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加班是有偿的,身负生存压力的人们还是愿意为“五斗米”折腰的。一项名为“如果老板给你5000元,让你春节加班七天,你干不干?”的投票数据显示,有75%的人会选择放弃过节而拿钱加班。网友“时间换空间”的观点很直接:“我缺钱,所以我会干。”当然也有部分人是理性的,网友“昵称不能缺”甚至做了细致数学公式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如果月薪少于6600元的人,在春节加班7天拿5000元是可以接受的,而月薪高于这个数字的人就放弃吧。

最闹心的不快乐:病不起

裁员、降薪、暗无天日的加班等等诸多职场压力让白领们苦不堪言。曾就白领健康问题做过调查,数据结果显示:68%的白领时不时会生病,而其中有近20%的人员健康状况很不乐观,一直“小毛小病”不断。有网友在论坛上发言:“每年的公司体检是最考验我的神经,体检表格上的‘异常’出现频率与年龄绝对成正比,脂肪肝、肾结石、颈椎扭曲变型、胃穿孔等一堆需要随访的毛病,让人有一下子老去了十年的感觉。”

眼下另一个普遍现象是“生病容易,看病难”,白领们纷纷表示这年头真的病不起——高昂的看病费用,请不出的病假,再加上因为病假而拖延的如山的工作,桩桩件件都让白领们闹心不已。网友“小白”请假做了个胃手术,带着瓶瓶罐罐的胃药回到公司后,面对她的是几百封待解决的邮件、堆积在办公桌上的高度惊人的文件纸张和贴满电脑屏的同事客户给她的黄帖留言,看到这些景象足以让她旧病复发。“小白”说:“我在请假前就已经有了这样的心理准备。为了补上进度,我已经连续加了三天班,感觉比术前更加劳累。”名为“杜丘”的网友一篇“工作5年,我把健康献给了老板”的帖子呐喊出了众多白领的健康惨状。

最现实的不快乐:什么都涨,薪水没涨

2009年,全国房价上涨明显,有媒体报道上海的房价在6个月内涨了50%,北京楼市无论是交易量还是房价也都疯狂飙升到了历史制高点。房价之高,白领们连成为“房奴”的资格都丧失了。此外,在过去的一年中,食品消费、交通费、上网费、教育费、水电气费、房租、物业费等生活必需品支出都在上涨,而这些支出常被称为“刚性支出”。虽然看起来每一项支出上涨幅度不大,但累加的效果却是次方级的增长。

在涨声一片中,唯独我们的薪水没有涨。近期就“新一年老板给你加了多少‘米’”的话题进行网上投票,有51%左右的受访者表示新一年里加薪无望,另有17%的网友哀叹自己的薪水不升反降了。网友“天蓝”表示:“由于公司业绩不好,来年全体员工的工资都将会打9折。”网友“时间换空间”在论坛上写下这样的文字:“目前我一个人干四个人的活,现在还不知道能不能涨薪,就算能涨也不会超过原来月薪的5%。”

那些还在坚持、舍不得放弃的小快乐

快乐是需要买的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公司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把公司搬往城市边缘。于是白领们每天不得不赶往遥远的“乡下”上班,时间被大块大块地用在上下班路途上。借用网友“晴天和尚”的话:“每天两点一线,不是上班,就是在上班的路上,我们被遗忘在了城乡交界处。”

抱怨归抱怨,生活仍然要继续,于是白领们通过网购来发泄这种与世隔绝的寂寞。小婴的公司在三年前搬到了城外,公司方圆5公里内别说购物街区,甚至连个问路的人都找不着。上“淘宝”挖宝成了小婴的每日必修课——鼠标在手,无奇不有。她最快乐的时候莫过于拆快递包裹的一刹那,在同事们纷纷围观比较、点评惊呼之时,让小婴感到生活原来还不是那么枯燥的两点一线,还是有些激动与心跳的,就算是用真金白银买来的也是值得。在搬到城外的一年时间里,小婴成为了淘宝上的一名钻石买家。

午休的幸福时光

白领们白天早早去公司上班,晚上又有数不清的加班,难得的中午午休时间变得尤为珍贵。“休息,是为了要走更长远的路”,适度的休息能调养身心、舒解压力、消除疲劳。据调查显示,有41%的白领会在午餐过后的午休时选择小睡一会儿;16%的白领则是选择其他的休闲娱乐方式,如上网阅读、看视频或是打游戏来放松自己。

Vivian是个书谜,家里的书可以装上几大箱子,但那都是她学生时代的战果。自从踏上工作岗位,Vivian就几乎没有多余的时间去逛书店,因此她对时下的网络文学抱以很高的热忱。利用午休时间,Vivian已经从网上阅读完了许多时下最热门的小说。“书还没有出版自己就已经看过了,很有成就感,同时既省钱又省时间,网络文学是伟大的!”这是Vivian的感叹。

美食的满足

“民以食为天”,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吃一顿好的,“打赏”一下自己的“五脏庙”,成为很多人“力所能及”的快乐方法。这也是为什么危机下与餐饮相关的产业依然欣欣向荣的原因之一。网友“灵灵”在论坛上留下这样的文字:“色香味俱佳的食物不仅让我的胃有饱足感,也给我的心灵带来满足,特别是在情绪不好的时候,美食的填充是我最大的安慰。如果能尝尽百味,体会个中不同,也不失为一种快乐的生活方式。”

快乐有时与钱无关

什么是扼杀我们快乐的元凶?是因为所赚的薪水难以满足自己需求,还是那位让你讨厌的同事天天与你纠缠?是日复一日重复的枯燥工作内容本身,抑或是周遭那些让你无法沉下心来的办公室是非?1974年,美国南加州大学的经济学家理查德伊斯特林教授在对发达国家人口与经济的研究中发现,体现为收入增加的财富积累并不必然导致快乐的增长;尽管在收入增加至某一门槛水平以前,比如后来被广泛认可的年收入8000美元,收入增加与快乐增长之间具有正相关性,但是在跨过这一门槛之后,收入对快乐增长的影响将变得微乎其微。

此次调查发现,让白领们在职场上不快乐的元凶有很多,46%的受访者表示造成工作不快乐的主要原因是“目前岗位不能体现自身价值”;21%的受访者表示高强度的工作或是高压力的工作使自己很不快乐;14.4%的受访者因为人际关系的原因而不快乐;仅有9%的受访者认为自己不快乐的主因是薪酬太低。由此可见,钱并不是影响我们快乐的主因,快乐更是精神层面上的体验与感受,更多的人在追求工作的价值感与自身的成就感。

不丹总理吉格梅•廷里说:“物质只是幸福和快乐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它不能保证你以平和的心态与自然及他人融洽相处。”能以平和的心态与自然及他人融洽相处无疑是幸福与快乐的。我们的职场快乐来源于我们对工作的成就感与融洽人际关系的体会,快乐无疑是主观的。

那些快乐与不快乐的节点

快乐星期五VS黑色星期一

星期五被白领们视为五天工作日中最快乐的一天,调查显示78%的人表示星期五是最快乐的工作日,因为漫长的工作终于可以暂告段落。周末将近,或是一个人“宅”在家里看电视睡个懒觉,放松一下心情;或是与家人一起共度温馨时光,家庭与亲情被视为快乐的最大来源。星期五是最有期待的工作日。

加菲猫讨厌星期一,因为星期一喻示着新一周的开始,它再也不能睡懒觉,也因为星期一它要上宠物医院,在加菲的眼中星期一是黑色的。同样,在白领们的眼中星期一也是黑色的。专家研究发现了“职场星期一综合症”,当疲倦、头晕、胸闷、腹胀、食欲不振、周身酸痛、注意力不集中等等一堆负面词汇出现在星期一时,你还会说这天是快乐的吗?于是调查数据显示,星期一“不负众望”地被白领们选为最不快乐的工作日。

上班一天最痛苦的是啥?

“上班这一天最痛苦的事儿是啥?就是下班了活还没干完;上班这一天最最痛苦的事儿是啥?就是还没下班活干完了,新活又要派来了;最最最痛苦的是上班时没有活,快下班了来活了。”这是网上流行的小沈阳版“上班”。上班一天最痛苦的是啥?当然是不能准时下班,不能正常回家休息。来自论坛上的投票数据显示,约有71%的网友表示不能准时下班。很多人下班时间被延后的原因是要处理手头还没有结束的工作,网友“紫月”表示:“手上的工作不可能像时钟分针一样,一到点就立马完成,所以我不得不延后至少半小时,做好结尾工作。如果下班前突然接到客户的电话,那么当天我下班就会更晚了。”

好老板、好上司能让员工“快乐工作”

曾经有一段时间,在我们的邮箱里或是一些热门论坛中总会出现Google员工在工作、休息或是吃饭的照片。当一家公司能让员工带着自己心爱的宠物上班,能在午休时做着SPA,还能在累的时候就钻进太空舱放松,没有束缚、没有限制,更多的是开放、自由与舒畅,这样的公司的吸引力不言而喻,她能让她的员工“快乐工作”。

调查显示,现在的白领更期待“快乐工作”,因为工作的目的是为了追求更大的快乐。于是那些能让员工有归属感、成就感、成长感的企业才是最受青睐的雇主,在这样的企业中工作,才能享有快乐的感觉。数据显示,公司是否具备公平合理的激励政策、是否鼓励创新、是否有透明公开的晋升制度被白领们列为重要的指标。

导致我们工作快乐指数不高的另一大原因就是我们的上司。别怀疑,这是事实。当的调查问起“上司或是老板哪些方面影响你的工作快乐指数”时,感同身受的职场人的苦水泛滥了:

“我的上司做决策总是变来变去,让我难以琢磨她的最终想法,这导致了她总是不满意我的工作。”

“上司太容易情绪化,他会把私人的坏情绪带入工作中,整个部门成天都要看他的脸色做事,连玩笑都不敢开。”

“我们老板总是怀疑员工会偷懒,于是她总是偷偷地站在员工后面,每隔5分钟便会问上一句‘工作进行的怎么样了’,令人防不胜防也不胜其烦。”

“上司经常让我干些私事,我想拒绝他,但又怕他以后给我小鞋穿;而我不拒绝他,又实在是占用了自己太多的私人时间,特别是节假日,就更别想好好休息了。”

…………

关于这样的“控诉”还有很多,根据统计的数据发现:上司的个人性格与做事方式,会成为影响下属工作快乐的重要方面。

尾声——

有一天,我们发现周围的空气是浑浊的、噪音是难以忍受的、交通是拥堵的、物价是昂贵的、信息是垃圾的、人际关系是冷漠的、生存竞争是残酷的……这样的生活与我们内心的理想相去甚远,突然我们意识到想要追寻的幸福已成奢侈,那么至少让我们不要放弃快乐吧,因为那是个体生命存在的基本意义,那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需求。(完)

前景和“钱”景,老员工激励两要素——“老员工激励”调查报告


他们是企业开疆扩土的功臣,他们是企业发展的推动者和见证者,也许他们已青春不再,也许他们还很年轻,只是资格老,他们都叫“老员工”。一个“老”字,是荣耀,是资历,有时也是激情不再和因循守旧的代名词。习惯助长惰性,平淡易磨精神。也许很少有老员工能逃离诸如爱抱怨、不思进取和工作缺乏激情之类的“老员工综合症”,但这并不意味着情况无法改变,老员工需要的,也许只是一点点关注,一点点变化,一点点激励。

2008年8月,薪酬调查部针对“老员工激励”这个话题,从个人和企业HR两方面进行了一次专项调查,此次调查共回收1866份个人问卷及388份企业问卷。388家企业中有39%是外商独资企业,其次为民营企业占到41%。个人反馈方面,民营企业为43%,外商独资企业次之,占25%(见图一)。

图一

调查发现一:老员工的经验:企业的财富

“老将出马,一个顶俩”,一句俗语道出了对经过岁月洗礼的经验和智慧的信任与期待,经验是多少次尝试后萃取的精华,智慧则是洞悉世事的沉稳与从容。老将如此,老员工亦然。就算是在这个知识爆炸、信息高度发达、新技术层出不穷的时代,仍有一些东西需要时间磨砺,需要大浪淘沙。

此次调查中,对于老员工带给企业的最大价值,有30%的HR和29%的个人认为是“有成熟的工作思路,对工作驾轻就熟”;紧随其后的是“了解公司架构与发展方向,容易开展工作”,有28%的HR和23%的个人选了此项;而“经验丰富,能指导和帮助新员工成长”在HR方面以27%的比例居第三位,个人反馈数据则显示为25%(见图二)。我们可以发现,选这三项的HR的比例相差很小,而且在HR和个人两方面的反馈比例都处于前三位。

图二

从这三个选项中我们可以提取一个核心的词汇——经验。对于工作,经验是效率和保障;对于企业,经验是无形的财富;对于新员工,经验则是鲜活的教科书。丰富的工作经验是一种稀缺资源。而经验与熟悉的环境结合起来,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不可替代资源,因为这意味着省却了招聘和培训新员工的成本,规避了与新环境磨合的不确定性的风险。经验的重要性在招聘中可见一斑,几乎所有的职位要求都有“××工作经验”,连未出校门的毕业生最好也有若干实习经验。近年来日本因为年轻的技术人才短缺而大量返聘“银发族”的现象也说明了经验的重要性。

调查发现二:老员工的期望:职业的发展

每家企业都有一定比例的老员工,根据行业、企业性质等因素的不同比例差异也很大。如果说在老员工(本企业工作3年以上)占全部员工6成以上可算作“稳定的”企业。我们的调查数据显示,房产建筑行业是最稳定,有35%的房产建筑企业是以“老员工”为主力的。其次依次为制造业、服务业和高科技行业。而就企业性质来看,国企/国内上市公司是最稳定的,以老员工为主的企业超过一半,而最活跃的则是外商独资企业,只有一成左右的外商独资企业是“稳定的”。(见图三)

图三

虽说企业“稳定”与否,与行业发展、技术特性、企业文化相关,我们不否认合理的人员流动对企业是有利的。但是,如何有效保留那些“辛苦培养起来的骨干”是所有HR都乐于探讨的问题。是什么理由让老员工们愿意一直留在一家企业中呢?我们同时向企业HR和个人询问了他们的留守原因。从数据中,我们不难看出两方阵营出现了较大的意见分歧:42%的HR认为老员工是因为“工作熟悉,得心应手”才留下的;而相同比例的参调个人则认为让老员工留下的是企业“有较好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HR与个人都认为“有丰厚的福利报酬”是次重要的原因。(见图四)

图四

了解老员工留在公司的理由是非常重要的,但在日常工作中却极易忽略。或许我们已经习惯了对存在事物的理所当然的态度,而很少去探寻现象背后的原因。大部分HR只有当员工离开时,才想到要做“离职面谈”,而此时我们已无力挽回了。当人们习惯以自己的立场去揣测他人的想法时,往往就会产生偏差。

在HR看来,熟悉的工作是老员工不愿意轻易割舍的,毕竟一份新工作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承担更多的风险。而在个人方面,更多的人还是注重职业发展空间,一眼望得见尽头的生活总会少了点期待,继而缺少了动力。当然,职业发展空间不单单是指晋升空间,管理的职位总是越往上越少的,而横向的增加、调整工作内容或者轮岗,让工作变得丰富多彩都是拓展职业空间的可行而有效的办法。“除了认同企业文化和发展方向等因素外,公司快速发展带来的充足的职业发展机会也是老员工留下来的重要原因”,在访谈中,有一家北京HR经理如是说。

职业发展的重要性在我们问卷的另一个问题“老员工最想从工作中得到什么”的反馈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见图五)。有超过一半的个人最想从工作中得到“更好的职业发展”,选择此项的HR占40%。“更高的薪资待遇”在HR反馈数据中是最高的,为42%,而个人仅为28%,这比我们预期的数字要小。从中可以看出,薪酬是留住人才的重要因素,可并不是决定因素,在多数人心中,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当我们知道了老员工留在公司的原因以及他们想要什么,就可以对症下药,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了。

图五

调查发现三:老员工的问题:消逝的激情

工作时间久了,地皮混熟了,各种问题也就容易出来了。有一些标签似乎很容易贴在老员工的身上,它们也许是不思进取,也许是思维固化,也许是拉帮结派,也许是居功自傲,我们可以称之为“老员工综合症”。不要以为这是什么天大的事情,这只是事物发展规律的一种必然表现。

世间的道理都是相通的,我们可以从爱情和婚姻中依稀看到企业与老员工的影子。恋人在初期接触时都会尽力把最美好的一面展现给对方,结婚后,油盐酱醋取代了花前月下,单纯浪漫的空间被家庭琐事充斥,激情归于平淡,缺点浮出水面,争吵日渐升级,严重的还会以离婚告终。企业与员工的关系何尝不是这样呢,从双向选择与两情相悦,到辞职与离婚,这个过程是多么相像。

此次调查结果,有超过一半的HR认为老员工容易“思维固化,缺乏新鲜创意”和“爱抱怨,工作没激情”,有47%的HR认为会“形成小团体,不利于员工协作”,而“倚老卖老,不愿配合他人”、“出现自满情绪”和“传播负面消息,影响新员工积极性”也都占到两三成的比例。在个人反馈方面,“思维固化”同样排在了首位,约为42%,而“倚老卖老,不愿配合别人”则以39%的比例位居第二位,其它选项的比例和HR反馈数据大致相同,只是绝对值稍低一些(见图六)。

图六

其实很多老员工的年纪并不大,但是当习惯了企业既有的环境,以前充满挑战性的工作变成了例行公事后,他们就容易形成固有思路,失去了进取心,不愿学习和改变,人为地为自己设置了职业发展的障碍。但是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必然要经历一些调整,有些员工能与企业一起调整,他们是相对“讨人喜欢的老员工”,而那些跟不上企业发展步伐的老员工则成了“难以解决的问题”。

更令人头痛的是,在一些企业中,当老员工感觉到青春、活力,甚至薪酬更高的新员工挑战时,老员工们很自然地形成一个联盟对新员工进行排挤。或者是老员工们对企业的方方面面如数家珍,肆意品评,很容易使得不明就里的新员工丧失了判断标准,积极性遭到严重打击。

是什么原因让曾经的中坚力量成为了现在的问题人群呢?有34%的个人和26%的HR认为主要原因是“发展空间有限”,27%的个人和38%的HR选择了“工作缺乏挑战”,而“薪资待遇较低”也是个人方面选择比较多的,约占五分之一。

图七

没有人能时刻保持热恋的感觉,也没有人能每天都处于工作的巅峰状态,生活终究要归于平淡,工作早晚会变得枯燥。但不同的是,一些有心人仍旧会把对方看作是当初愿意取悦的那位,愿意把点滴的浪漫带进平淡的每一天,一样的日子能过得多姿多彩。对于工作也是一样,就像访谈中一位HR所说:“一切都是心态的问题。”用婚姻和爱情来比喻企业与老员工也许不是那么严肃,但细细对比后,我们能感悟很多。某杂志策划了一期“会爱的人才会更好的工作”,我们可以发现爱情和工作有多么的相似,互为借鉴,互为明镜。

圆满的婚姻、和睦的家庭,不仅需要用心经营,细水长流。家庭成员统一的价值观也是必要且根本的原因。类似的,员工能不能认同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也其能否长期为企业服务的一个关键因素。我们很难想象目标、方向迥异的两个人能在同一条路上并肩走向远方。如果员工对企业文化不认同,那么离开无疑是最优化的选择。而企业此时面临的问题是,特别是那些高速发展的新兴企业面临的问题——企业的价值观究竟是怎样的?管理层是否已经达成了共识?企业文化是否已经有足够的沉淀?

调查发现四:老员工的引擎:前景和“钱”景

军无财,士不来;军无赏,士不往。有谋略的将军、首领们都会运用一些手段来收买人心,包括赏钱、资助家人等各种各样的手段。有一个著名的例子:吴起做将军时,与士兵同衣同食。士兵中有人生疮,吴起用嘴为他吸脓。士兵的母亲知此事后大哭。有人问:“你儿子是个士兵,而将军亲自为他吸脓,你为何要哭呢?”母亲说:“非也。往年吴公为他父亲吸过脓,他父亲作战时就一往无前地拼命,所以就战死了。现在吴公又为我儿子吸疮上的脓,我不知他又将死到那里了,所以我哭。”从中可见收买人心的厉害。

现在的企业不比以前的军队,情况要复杂得多,收买人心的种种朴素主义的方法经过华丽变身,成了更为全面系统的员工激励策略。有效地激励措施,是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和忠诚度、增强企业凝聚力的重要法宝,适当的激励也是使老员工摆脱“老员工综合症”的良药。

在此次对老员工激励策略的调查中,对于那种激励措施最有效,HR和个人给出了几乎一致的答案:发展激励和经济激励。从前面的分析中也可以看出职业发展的重要性,那么发展激励当之无愧是企业使用做多也最有效,员工也最想得到的激励措施。有62%的企业实施了发展激励,超过半数的企业会用加薪或股权配给的方法激励老员工;分别有49%和42%的企业对老员工实施了权力激励和知识激励(见图八)。参加HR伙伴沙龙的一位台资企业HR的话就很能说明问题——“招聘的毕业生,很多都是做了两三年就走了,并不是薪水低,而是因为企业架构的问题。管理层的位置不多,他们看不到晋升的空间。这是我们比较头疼的问题。”

图八

很多企业都采用了不止一种激励方法,而激励效果成败的关键则是有没有切实了解老员工的具体需求,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需求也不一样。有的员工知识结构已经落后,那么培训对他也许是最适合的激励方式,有的员工家庭负担重,那么经济激励或许就是他最渴望的。

老员工激励的方法其实远不止以上几种,而老员工要求的有时候也极其简单。一位外资企业的HR说:“其实员工就像孩子一样很好满足的,老员工更需要自我价值的认可,只要老板多用心,有时一句慰问的话,一次不经意的赞扬就可以燃起员工努力工作的雄心。”杰克•韦奇说过:“我的经营理论是要让每个人都能感觉到自己的贡献,这种贡献看得见,摸得着,还能数得清。”虽然“士为知己者死”用在这里有煽情的嫌疑,但实际上这样想这样做的大有人在。自我价值的认可最能唤起人们的荣誉感。“给他一顶高帽,让他去为之奋斗吧!”

调查发现五:老员工的保留:选择和淘汰

在沙龙中,当大家聊到是不是所有的老员工都需要保留这个问题时,一位来自某通讯企业的HR经理用了“淘沙者”这个词。她说:“HR就是帮老板淘沙的,筛选并留住有价值的人才,淘汰不能带来价值或带来负面影响的员工。”

在对待老员工的政策基调这个问题上,有56%的HR选择了“尽量保留老员工,发挥其潜力”,“鼓励人才流动,保持团队活力”的只有19%,持中庸态度的“没有任何倾向,全凭员工选择”约为23%。(见图九)

图九

其实不管是哪种政策倾向,去劣存优仍旧是日常工作中最基本的工作原则。优秀的骨干型老员工,不管是忠诚度还是工作能力都是可圈可点的,这样的老员工就需要优待、保留。那些居功自傲、拉帮结派、为公司带来负面影响的老员工是特别需要注意的,或对其旁敲侧击,或正面说教,实在不行就要淘汰掉。“有些员工坚决不能留!”HR伙伴沙龙中的一位HR讲述了他们公司的“血的教训”。“在公司的时候用公司资源为自己谋取利益,后来到了竞争对手那里,直到现在还在说我们公司的坏话!”还有一些老员工工作态度和忠诚度无可挑剔,只是知识结构老化,不能适应公司发展,对公司实际价值不大,这样的员工可以对其培训或者调任一些顾问之类的职位,但待遇方面最好不要亏待,不能寒了老员工的心。

另外,还有些形式主义的操作,虽然看起来有点“孩子气”,但效果却很好。这里列举一些,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某港资企业为老员工授予勋章,勋章上的主石的颜色因服务年限不同而异;某企业在厂区开辟的“企业发展小径”,服务到一定年限的大员工可在此小径上留下自己的足印;某网络公司为所有服务满5年的员工颁发水晶纪念座及镀金名片……

企业对待老员工的态度,会直接影响新员工对企业的看法,他们会从老员工的今天看到自己的明天,进而会影响到工作效率和忠诚度。所以如何对待老员工,如何激励老员工是值得每位HR去不断探索和实践的。

薪酬调查部

2008年8月

晋升会计主管的述职报告


职场,繁重的工作可能让你剪不断理还乱,效率也久久不见提高。其实,这都是因为你没有用对方法!小编来告诉你。感谢阅读《晋升会计主管的述职报告》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尊敬的公司财务部领导:

我是XXXX有限公司的主管会计XXX,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阅读我的述职报告。

首先,我非常感谢公司能为我们提供这次锻炼自我、提高素质、升华内涵的机会,同时也向一直以来关心、支持和帮助我的主管领导道一声真诚的感谢:感谢您在工作和生活上对我的无私关爱。现在我将借这个机会,对我自受聘以来的各项工作进行简要的小结和回顾,并向在座的各位领导进行具体的陈述和汇报,请予以评议:

我是在20XX年经招聘进入集团的,并受集团委派到XXXX有限公司担任任会计员一职。20XX年5月,承蒙公司认可,被提拔为公司主管会计至今。

回顾既紧张而又充实的五年受聘期,我深深感觉到这是我个人工作、学习和生活上收获最大的五年。五年来,我由一名初出茅庐没有任何经验的学生,到逐步担任公司主管会计岗位的重要职责,伴随着集团实力的不断发展壮大,自身能力也实现了真正的锻炼和提高。五年的履职生涯是紧张和忙碌的,但更是快乐和充实的!五年来,我逐渐明白了:作为一名优秀的企业财务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具备爱岗敬业的思想素质、具备系统的文化知识和高超的业务能力。

一、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中国共产党走过的90年伟大历程使我倍受鼓舞!而我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虽然现在我还不是一名党员,但我从思想上、行动上,时刻都努力与党保持一致,并积极参加党组织对积极分子的各种活动和教育,以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以一个会计人员的职责约束自已,并时时处处反思自己的工作,及时插漏补缺。在实际财务工作中认真贯彻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并运用科学理论指导自己的实际工作,努力做好公司的财务工作。

二、具备爱岗敬业的思想素质

财务工作象年轮,一个月工作的结束,意味着下一个月工作的重新开始。我热爱我的工作,虽然繁杂、琐碎,但是作为企业正常运转的命脉,我深深的感到自己岗位的价值,所以我一直努力严格要求自己,每天按时上下班,正确处理好公司与家庭的关系,不因个人原因耽误公司的正常工作;同时我努力做到严格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不搞特殊,不向公司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对公司的人员,不管经理还是工人,我都努力与他们搞好团结,不搞无原则的纠纷,不做不利于团结的事,不说不利于团结的话,尽职尽责履行好自己的工作职责。

三、具备系统的文化知识和过硬的业务能力

财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我从XXXX年至20XX在XX职业中专学习会计电算化专业,20XX年至20XX年考入XX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并于20XX年至20XX年利用业余时间在XX大学会计专业进行函授学习。在工作期间,我积极参加财政局、地税局、国税局、审计局以及公司组织的各种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坚持用新观念、新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通过十年来不断的学习和锻炼,我在财务会计管理方面逐步掌握了较丰富的知识。这些系统的专业知识,不仅提高了我在财务工作管理中的水平同时,也提高了个人的综合素质。

自从20XX年5月,承蒙公司认可,被提拔为公司主管会计以后,我充分运用所学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努力改进公司财务管理:

1、建立健全公司财务制度。我将财务人员的工作合理划分,在公司的财务方面按规定进行了要求,特别是发票管理方面,严格要求正确填开和索取,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在财务收支方面,严格执行公司的财经制度。

2、正确核算,按时结算,及时报送税务相关报表。在日常财务工作中,我严格按财务规定正确核算公司的经营情况,按时结算有关帐务,每月末及时将财务报表和纳税申报表报送税务机关,做到不因个人原因耽误报送时间。

3、按时将财务状况汇报于公司。每个月我都会将公司的财务情况给公司经理进行汇报,使经理能及时了解、掌握公司的经营状况,发挥财务在公司经营中的作用,为经理当好参谋和助手作用。

4、认真负责,积极配合税务部门的稽查工作。加强和稽查人员的配合,发挥自己的优势,多与他们沟通,对存在的问题与他们交流,争取他们的宽容,努力使公司的利益得到最大保护。

以上就是我认为一名优秀的企业财务人员必须具备的素质,也正是我时刻在努力奋斗的目标,也是我认为胜任更高级别岗位必须具备的素质!现阶段,集团准备选拔一名财务科长,如果领导认为我能胜任这份工作,那么,我将在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工作,真正做领导的好帮手、好参谋。

一、建立一套完整的财务会计核算体系。这需要根据公司具体的业态、规模以及核算形式来定。

二、建立一套会计人员岗职描述,将每个会计岗位的工作人员应该做什么、怎样做,干到什么程度都给予量化、做好规范。

三、为团体创造一个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环境,在干好工作的同时,努力提高每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大家互帮互助,团结协作,力争团队整体升级,因为我深深知道:学无止境!

回顾自己这五年多来的工作,虽然围绕自身职责做了一些工作,自身能力和素质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也取得了一定的业绩;但我认为,与公司的要求以及同事们的能力相比,我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尤其是业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我决心以这次述职评议为契机,虚心接受评议意见,以更加饱满的热情、端正的工作姿态,认真钻研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及业务素质,争取来年实现自己工作和生活中的美好理想!

最后我在这里郑重宣誓:为XX服务,无怨无悔!

特此述职,如有不当之处,请领导批评指正。

高薪高职务就是成功?


现在的职场中,职位与收入不成正比的情况比比皆是。这既与行业有关,又和公司规模和企业构架有关。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有的职位名头很高,却只有一般的收入,有的职位一般,却可以达到上万的月薪,这些都给找工作跳槽的人带来不少难以判断的因素。在个人职业发展中,追求一个高职位还是瞄准高收入,都不能以某种定势来判断,而是需要做足分析的功课。

赫敦职业案例

案例一:正确定位自己,一步一个脚印

小林是一家国有药品贸易公司的市场主管,虽然是市场主管,但是由于企业缺乏激励机制,他的工作鲜有人过问,公司也从不给他很好的支持,也由于没有指标压力,他一直过着得过且过的日子。因为前任离开他才得到这个位置,坐了不到半年,对公司的情况,他觉得无奈,也无力改变什么,他当时唯一的想法就是积累点经理的资本,为跳去外资企业做同级的主管做铺垫。然而最近他发现,自己投去外资大企业的求职信总是杳无音讯,才开始变得紧张起来。他知道,总在这里“混”,只有越来越差的可能,前景暗淡。

名分上的东西最来的不可靠,尤其在不能长久的情况下。对一个年轻人来说,获得实战经验比什么都重要,因为决定前途的是个人能力,而不是公司名声或者职位的大小。小林就是颠倒了这样一个主次关系,而浪费了不少宝贵时间,贻误了不少“战机”。

赫敦职业顾问认为,小林从经历上来说,还不够一个大公司市场主管的要求,所以他把求职目标定在这方面是很难得到实现的。一个大公司的市场主管,需要制定好几个区的市场目标,带领各个团队去完成,还要具有前瞻性,对市场脉搏有相当的中远期把握能力。而在这些方面,小林都不具备相应的经验和能力。

赫敦职业顾问给他的职业规划中,要求他抛开不切实际的目标,踏踏实实从实际业务做起。现在的企业已经不能带给他发展,更重要的是时间。由于小林还是有不少专业的经验,建议他还是从大公司的市场代表开始,先熟悉国际化药品公司的运作模式和企业文化,能融入这样的结构中去,再逐步去实现他的目标。根据他的性格特征,在努力2年后,基本上可以看到自己的成绩。

案例二: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Jim在房产中介行业工作三年,负责楼盘的销售和次新房的买卖中介。工作的前两年恰好是沪上房地产崛起的年代,压抑多年的购房需求一下子高涨,而同行竞争却远没有如今这样激烈。于是Jim做得顺风顺水,在低工资,高提成的收入结构中,Jim的收入远非普通大学毕业生可比,月入七千都算运气不好。但是好景总是消逝得很快,由于行业门槛低,各行各业转行来做房产中介的人越来越多,原本的客户很多都被分流,新的客户由于选择面变宽,也越来越挑剔,而且之Jim的公司没有及时跟上形势,运作方式还是泛于大流而不思改变,在近来的楼市危机中受到了严重的威胁。这直接体现在了Jim的收入上,月销售量一少,收入急剧下降。反观这几年,Jim满足于暂时的高收入,而没有在自身的职业发展上多动脑筋,现在一时陷入了困境。

Jim以前的安逸使得他付出了现在的代价。赫敦职业顾问通过调查发现,Jim的总公司已把发展策略转向了房地产咨询、物业管理、楼盘策划等方向,而中介部门作为一个低核心竞争力的部门,基本已不是企业的重点,所以难怪Jim会觉得自己的部门没有任何改变,竞争力流失。没有问过自己到底能做什么,也不知道想做什么,Jim对自己职业的认识其实很被动。刚踏上职涯时的安逸使得他失去了对危机的判断,而没有从长计议。

通过对Jim的职业潜能分析,我们认为他并不是很适合做销售,也解释了为什么Jim没有在销售的位置上自动找到出路。根据分析而做出Jim的职业规划中,建议他尝试策划方面的工作,因为他是个具有创造力和活动力的人。在公司内部试图转换部门,或者跳槽从头开始,都是可行而有持续性的选择。

赫敦职业顾问启示录

赫敦首席职业顾问徐莉琴女士指出,跳槽或求职,单一地盯着高收入或者高职位,都是不可取的,也缺乏长远的眼光。职务高未必能力出众,收入高也不代表会一直稳定,职业发展始终是应该站在可持续的角度来看。面对一项新的工作机会,或者制定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都应该通过对对方细致的考察,对自己充足的认识,而不是通过某一点来认定全局。只有适合个人特点与优势,能够带来职业提升的工作,才是真正适合你的工作。

对高收入高职位的追求无可厚非,但是要将这个考虑化在对整个工作发展的考虑之中,在职业生涯的起步阶段就考虑将这个因素放在第一位是不可取的,只有踏踏实实地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能力,才能有足够的资本挑战更高的目标。

捧了高薪,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可是第一步就中了“头彩”的人,往往很容易忽视以后持续性的发展。一方面自己已经对工作感到很满意,士气有所磨损,另一方面,有多长期从事低技术含量、重复性工作的人,但是由于他们的薪水比较高,所以尽管学不到什么东西,也难以舍弃。但是从整个职业发展生涯来说,这样是因小失大。因为把宝贵的时间消耗在这样的工作上,只会导致一个人核心竞争力的衰减,逐渐落后于人,最终职业生涯达到的高度也就很有限。所以能够保持职业能力的不断发展,是选择工作的关键因素。

非985 211,拿什么和名校比拼


职场百态频道整理了各种职场技巧,各种职场故事。感谢阅读《非985 211,拿什么和名校比拼》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问个问题:找工作的同学们,拿到offer了吗?

不知道有多少同学的本学期目标是找到实习、手握N个offer,不过要是始终没有成果,应该不会太开心。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今天想和大家聊聊拿offer这件事。

先跟大家分享一位应届生崔崔的经历。

崔崔是班上学霸,无论成绩、社团还是各种奖项,都样样突出。虽然放弃了考研,选择直接找工作,但她还是觉得,凭她的能力,offer什么的应该手到擒来。

结果从大三下学期就决定找工作,要么投简历石沉大海,要么进面试第一轮淘汰,目前的成果是——offer:0。

更扎心的是,朋友圈有位高中同学晓晓,在一所名气水平都远不如崔崔母校的学校,前两天,她刚刚晒出了自己的互联网大厂offer。

看到晓晓的offer,崔崔真实地酸了。

就业竞争力,不完全等于学校背景

崔崔很茫然:凭什么,明明学校背景不怎么样的晓晓,也能够拿到这么好的offer呢?

这也是大多数应届生存在的思维误区:学历背景=就业竞争力。

学历背景很重要吗?当然很重要。要不然为什么名企一般只会去名校开招聘会。

学历背景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生的整体资质,985、211出人才的概率,大于普通高校,在发放offer时有偏向性,是一种理性的策略。

但放到个体上来说,却未必如此。学历背景,体现的是一段时期内的学习成绩;就业竞争力,考验的是个人的综合水平。这两者不是完全等同的。

否则,也不会存在大量晓晓这样的“逆袭”案例了。

校招季,无论来自985还是普通高校,都是从0开始,经历投递简历→面试→offer→(实习)上班这条路径,打开通向职场的道路。

从一定程度上看,全国2000多所高校的应届生,都是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出发。

积极尝试,才能抓住机会

犹豫半天,崔崔还是在微信上私聊了晓晓,向她请教拿offer的诀窍。

晓晓的第一句回复是:“你想好要做什么工作了吗?”

崔崔这才知道,晓晓早就对职位生涯做出了完整的规划,并且决定进入互联网行业从事产品工作。

也因此,从大三开始,她就在自学相关的知识,同时,还找到了几位信工学院的同学,一起尝试制作APP,并且获得了大厂实习的机会。

既有知识储备,又有实践经验,也难怪晓晓能够拿到大厂的offer。

对于没有实习经历的同学来说,也大可不必慌张,在写简历之前,问自己三个问题:

过去我有哪方面做的比别人好?

这些能力最适合什么类型的岗位?

有什么事实案例能够证明我在这方面很突出?

认真思考过后,才能总结提炼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但晓晓的另一个做法让崔崔非常吃惊:到目前为止,她一共投递过100多份简历。

而崔崔精挑细选,小心谨慎,几个月了才投出20多份简历。

有一次,崔崔遇到了非常向往的公司来校招,是喜欢的职位、有不错的薪资,还有提前实习的机会。

可是就是因为对方提到了“理工科优先”,经管专业的崔崔还是没有投简历。直到同班同学进了面试,才知道其实“优先”代表的是专业要求没有那么严格。

还有一次,另一家看起来不错的公司开了招聘会,对于薪资,对方只是在不起眼的角落里标了个4k起。崔崔觉得4k太低了,于是也没有投,直到有认识的人拿到offer,才知道这只是底薪,真实待遇远远高于这个数字。

一次又一次机会,就是在这样的犹豫中错过了。

校招投简历是一件试错成本非常低的事情,多尝试一些机会,并不会损失什么,反而可能会在一轮又一轮的筛选中,更深入地了解不同的职业发展方向和自身的优缺点,每一次校招,都是一次免费的学习机会。

多投递,敢尝试,和拥有核心竞争力一样重要。

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毕业之际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找份好工作。无论是高校水平,还是个人能力,都能在校招季得到充分的检验。

那么就祝大家都能收获满意的offer,!

非工伤死亡赔偿标准,你了解多少?


职场,繁重的工作可能让你剪不断理还乱,效率也久久不见提高。其实,这都是因为你没有用对方法!小编来告诉你。感谢阅读《非工伤死亡赔偿标准,你了解多少?》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企业中职工死亡一般分为三类,分别是因工死亡、因病死亡和非因工死亡。我们都知道职工因工死亡是可以获得相应的赔偿的,不管是国家还是每个省,都对职工因工死亡的赔偿标准做了相关规定。那么职工非工伤死亡是否有赔偿呢?非工伤死亡赔偿标准是什么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看看最新非工伤死亡赔偿标准的相关内容。

非工伤死亡赔偿标准相关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第十四条指明:工人与职员因病或非因工负伤死亡时,由劳动保险基金项下付给丧葬补助费,其数额为该企业全部工人与职员平均工资二个月;另由劳动保险基金项下,按其供养直系亲属人数,付给供养直系亲属救济费其数额为死者本人工资六个月到十二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实施细则修正草案》第四十五条指明:工人职员的直系亲属,其主要生活来源,系依靠工人职员供给,并合于下列各款规定之一者,均得列为该工人职员的供养直系亲属,享受劳动保险待遇:

一、祖父、父、夫年满六十岁或完全丧失劳动力者;

二、祖母、母、妻未从事有报酬的工作者;

三、子女(包括养子女,前妻或前夫所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弟妹(包括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的弟妹)年未满十六岁;

四、孙子女年未满十六岁,其父死亡或完全丧失劳动力,母未从事有报酬的工作者。

非工伤死亡赔偿标准具体内容

1、丧葬费为本企业职工平均工资2个月。

2、非工伤死亡的供养直系亲属为1人者,一次性救济金为死者本人工资6个月;2人者,为死者本人工资9个月;3人或3人以上者,为死者本人工资12个月。

3、企业职工(含离退休人员)因病或非因工死亡,符合领取遗属生活困难补助条件的供养直系亲属,每人每月补助标准按企业所在地调整为5类:180元、170元、150元、140元、130元。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职工遗属的补助标准,在上述补助标准的基础上提高20%。职工遗属为孤寡一人者,在上述补助标准基础上提高10%。

目前我国对于非工伤死亡赔偿标准的规定是比较明确的,企业中如果真的有人出现了非工伤死亡,那么按照具体的规章制度进行赔偿即可。而我们也需要对非工伤死亡赔偿标准有一定的了解,这样万一身边的人遭遇不测,也能更准确地维护自己及身边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一定的赔偿。

都市白领“生态”大调查


十多年的经济高速发展,第一次放慢脚步。十多年职业拼搏,一山还有一山高,突然间调转方向,开始担心自己工作是否保得住。国内知名人力资源服务商开展《都市白领“生态”大调查》,为期14天的在线调查共有592名白领参与,调查内容涉及到工作、理财和生活各个方面。

Section 1:求职跳槽

这个节后有点不一般。往年节后跳槽喷发的职场,如今却是“欲走还留”。调查发现,或苦于没有跳槽良机,或认为稳才是硬道理, 48%的人士更倾向于“卧槽”。更有甚者至对薪水增加30%的OFFER还是心动但绝不行动,只为求个安稳。另有10%的人表示,不受职场波动影响,满足于目前的工作,安于现状、但求做好本分。不过尽管危机新闻满天飞,职场上也不乏乐观主义,持“危中有机”观点者比例达到42%。认为仍有不少好工作机会,关键在于目标要瞄准、执行要果断。而一年前的调查显示,有超过六成的受访者表示会利用春节后的招聘高峰换份新工作。

白领们的无奈“卧槽”和眼下的求职难度与日俱增有关,感觉如今找工作比以往都难的高达52%。刚刚换了新工作的张小姐对此深有体会:“如今,企业岗位少但要求高,尤其是在外企的工作更加不好找,以前投递简历后收到的反馈中一半以上都是外企,现在只剩一两成了,而且现在HR的回复速度相比以前慢多了,往10以上才给出答复。”但同时,仍有38%的人认为好工作向来都难找,毕竟样样都好也就人人馋涎了,因此危机也并非罪魁祸首。危机下还有不少幸运儿。3%的人表示最近刚刚被猎头光顾过,其实在任何情况下最有发言权的还是实力。

在企业裁员、降薪大行其道的“冬天”,好工作难寻,跳槽需要智勇双全的谋略。一年前的调查表明,78%白领选择跳槽的原因之一是获得更高的薪水,而如今,期望以跳槽来自提身价、借机大幅加薪的职场人士仅占19%,四成职场人则希望跳槽目标所在的行业、公司更加稳定,这也反映出人人自危的职场催生了白领更加需要工作的稳定感,因此生怕新公司“后进者先出”而选择卧槽的白领不占少数。此外,“职位有更多上升空间”“人际关系更加和谐”仍在跳槽理由中占有一席之地,分别占35%和6%。

通过什么途径求职成功率最高呢?半数以上的都市白领最青睐网络求职,与此同时人际关系也是白领求职时利用率较高的途径,40%被调查者认为通过亲友介绍找工作成功率更高。此外,选择传统的大型人才招聘会、招聘报纸杂志和人才中介机构比例逐渐萎缩,分别占23%、12%、14%。更有一成多人表示直接登门拜访更为有效。

首席人力资源专家冯丽娟说,如果不是急于找工作,这个时刻跳槽应该采取“宁可错过,不急于求成”的策略。求职时,选用多种渠道求职时明智之举,但是更重要是对用人企业的研究,由于竞争加剧,投其所好、扬长避短,脱颖而出是必要手段。

Section 2:力保饭碗

关于裁员的恐慌情绪,从2008年延续到了2009年。“裁员”究竟是隔壁同事的事,还是自己门前的事?根据此次调查,只有11%的人在这次危机中安稳无事:公司照常运作,甚至略有加薪。有60%的白领表示自己及周围人所在的公司,已经裁员,或已闻风即将采取裁员动作。76%的人表示感觉到了公司正在控制成本、紧缩预算。同时,有一半左右的白领,遭遇减薪。

于是“次裁员”的现象开始冒头。职场中关于“裁员减薪”的传言此起彼伏,当事人固然心情压抑,忧虑愤懑,不少事外之人工作没心思,消极怠工,缺乏进取。在此次调查中,有“被裁员”感受的职场人约占58%,而遭遇裁员只占到23%。具体表现为,工作拖沓,处事懒散,不肯加班,把重心转向私人爱好或者家庭生活。而与之矛盾是,白领们在茶水间的闲聊话题十之八九离不开“裁员”“降薪”。对保住工作的担心并没有体现在工作的表现上。他们一边洞悉着职场的风吹草动,一边坚持自己“不加班”、“不减薪”的工作境界。

只有29%的人表示,会跟随公司的转型,重新定位自身目标,或寻找自身潜能,寻求新的发展。

职场里的危机,“机”在哪里?有45%的人,表示有趁机充电的打算。这从事财务工作的朱杰(化名),通过这次的金融危机,更看好银行、投资公司内风险管理领域,他相信风险管理师在未来的受重视度与普及度将会大大提高。因此,正在努力学习,以期考出想关领域的证书,作为将来转行的敲门砖。此次受访者中,也有白领觉得,此时正是“创业”的好时机。近来,选择在网上开个小店,“兼职创业”的白领,也突然有所增加。

冯丽娟表示,公司裁员减薪首先取决公司业绩,其次根据个人对企业业绩的贡献。所以无论采取哪一种工作态度,先要了解自己的企业和行业经营状况。预见到公司或有所行动,要想保住饭碗,必要有更好表现,主动为公司分担,减少聊天,减少传播负面信息。而在此期间的自我进修,要注意知识和经验的连贯性。学以致用是学习培训的最好成效。

Section 3:省钱和理财

经济不景气,“省”字当头。不济之时,勒紧裤带,捂紧钱包,并营造出省钱的生活时尚。

调查显示,要做“省”长,衣物和饰品开支首当其冲。都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有超过1/3的白领们由此迈出“省钱大计”的第一步。还有接近30%的调查者选择愿意首先减少平日的应酬和聚会。毕竟与好友同事的联系还能建立在发达的网络世界——“停车位”、“朋友买卖”、“开心农场”等大型SNS社区网的虚拟世界中,照样嘻哈调侃,并且乐此不疲。如此,“三天一小聚,五天一大聚”的快乐时光或许要追忆一段时光了。

另有近两成的调查者选择会在日常开销上开源节流,比如“外卖闪开,带饭当道”;比如“能挤地铁就绝不上出租车,能站公交就绝不换地铁”,再比如BBS上随处可见的“百元周”大比拼等等;应景也好,无奈也罢,白领们似乎渐渐开始将“省”生活作为一种乐趣了。

有最舍得“省”的自然也有最不舍得“省”的。家庭装饰、学习培训和医疗保健是白领们最不愿省的,分别只占了8%、2%和0.6%。看来,即使再苦再累,白领们对生活环境、知识涵养及健康体魄的需求依然不会改变。

问到2009年最舍得花钱的地方时,数据显示,有将近一半的调查者把选票投给了美食和旅游两者。而卡拉OK、看演唱会、玩游戏、健身、美容美发项目的支出比例较小。可见,相对于更精神层面的享受,“吃喝玩乐”等物质生活的满足依然强劲。

惨不忍睹的股市;一路飙升的黄金市场;无法预知的房地产……金融危机,花钱不花钱都很难。调查发现,09年有接近三分之二的白领选择了不投资,把钱存起来,毕竟现金为王,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个人或家庭的应急备用金要准备充足,避免因家庭成员减薪、失业等而造成现金无法周转,对家庭造成的极大冲击。2009年对于有投资和创业意向的人们来说是艰难的一年,也是风险与机遇并存的一年。这期间,仍然有1/4的调查者依然把股票证券和房产作为投资的首选,毕竟“股市‘熊转牛’”、“房价见底”都可以让投资者获益不少。

冯丽娟建议,以近年的经济发展速度和物价增长速度,钱存银行并不是一个上上之策。理财之基首要在“保险”。为防范未来不可确定各种困难,买一些有投资功能的保险值得考虑。危机之下也是“抄底”时期,但是不熟不做,对于一直忙于职业,不善理财的白领来说,借助银行或者基金管理公司等专业人士,制定切实可行的理财投资规划甚于个人的盲目投入。

Section 4:“生”不“生”?

经济危机的到来,让职业女性再次审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关系。参加本次调查的白领男女各占一半,这在历次类似调查中非常少见。对于性别在职业中的优势这个“经典话题”,白领的态度日趋成熟。47%的人认为很难简单判断,三分之一的人认为女性更容易碰到“职业天花板”,另有20%的人觉得“女性更有职业优势”,而认同“女性职业优势”的男性超过了女性。

但是,今时不同往日,对于“女性职业优势”的定义,首先是女性的平常心。对工作稳定性的看重和对职业环境的隐忍,令不少女性更能接受工作中的不如意。其次是女性的收入低,以往饱受批评的男女收入差异现在却成为竞争优势。今年1月份对38家企业裁员状况调查发现,22家企业的裁员名单中男性多于女性。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收入低” 成了“职业优势”。第三位是容貌。

而认为女性更容易碰到“职业天花板”的理由,第一位是“年纪大”。以往一直列为首位的“缺乏进取心”在此次调查中列第三。“情绪化”为第二大原因。

经济危机下,保守消极的观念再次抬头。对女性生育态度的调查发现,赞成此刻借机怀孕生育和反对怀孕生育的非常接近。而对另一观点“工作难找,做得好不如嫁得好”,41%的人持反对观点,认为“工作更有安全感”。但是有27%的人认为精力花在家庭上更有价值。另有32%的人莫衷一是,认为“说不清,看情势变化而定。”远高于上一年14%的比例。一些人在调查中说“如果女性本身能赚不少钱,应该以工作为重;如果收入低,还是嫁得好更重要。”这一实用的观点为不少白领所接受。

冯丽娟分析认为,在发生危机的时候,女性容易对前途甚至自己存在的价值发生根本的质疑。由于经历了比男性更艰苦的个人价值实现过程,一些女性开始厌倦超负荷的工作,向往朝九晚五的平淡生活,另一些女性则转向相夫教子的家庭生活。但是这样的过程往往“不可逆”。在一个阶段的“平淡,低压力”后,女性重新回到职场,激发斗志,职业拼搏会非常艰难。

冯丽娟表示,怀孕生育的确提供了女性调整自己职业方向的好机会。对于那些希望在生育后仍能在职场上大有作为的女性来说,务必在相对清闲的生育期间,保持并发展自己的专业技能,保持与社会、行业和企业发展的不脱节,以使自己在重返职场后能更快、更好胜任工作。而借怀孕生育躲避裁员的女性也应努力胜任现有工作,以免生育后重返职场后再度面临就业危机。(完)

职位晋升不只靠业绩


职场百态频道整理了各种职场技巧,各种职场故事。感谢阅读《职位晋升不只靠业绩》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并不是所有的员工激励,都是通过职务晋升来完成,“学而优则仕”和完全凭业绩提升都是在低效制度下不得不为的无奈之举。

职位晋升对企业选择人才、激励员工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现在许多企业实行的职位晋升制度,即由领导根据员工业绩大小择优晋升高一级职位的选拔方式,存在着许多缺陷。

这种方式在设计思想上忽略管理工作的独特性,牺牲了组织效率。它是基于如下假设:一个人在目前岗位上成绩突出,就一定能在更高岗位上有所成就。

职位晋升意味着管理层次的提升,而管理工作不同于一般技术性工作,不同层次管理者处理问题重点不同,对其技能要求亦不同:

● 高层管理者主要任务是谋求对企业最有利的竞争地位以实现经营目标,要求其具有根据内外信息确定企业发展方向和发展战略等具有全局意义的大政方针的能力;

● 中层管理者是上下级之间信息联络的桥梁,工作重点是人际沟通,与上级沟通以明确其工作意图,与同级沟通以利协作,与下级沟通以提高其积极性,顺利完成任务;

● 基层管理者主要完成具体工作,对员工进行指导、控制并保证工作质量,因而须具备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

这种制度另一种假设是,根据可测成果选拔人才,对晋升者及其他员工都是公平的。其实,以表现的公平为代价,造成了事实上的不公平,牺牲了企业效率。从晋升者来讲,从熟知的、最能发挥特长的岗位,调到一个较陌生的、工作中会处处遇到障碍却可能无力解决的岗位,究竟是奖励还是惩罚?

奖励有多种形式,为优秀者提供良好工作条件,促使其有良好职业发展前景可能是最好的奖励。如果给科技专家一个大的科研项目,往往比给他一个脱离其本行的行政职位所产出的效益要大得多。

这一制度的直接后果是,在其他方面有能力的人被提拔到不能正常发挥其能力的岗位,而这方面的合格者却因为在与自己能力不匹配的工作中未取得好的成就而被排斥在外。每个人都未得到自己合适的位置,最终结果是使企业整体上处于管理混乱、效率低下状态。

实际操作效果看,这一制度还造成管理者为争夺稀缺职位,在工作中产生管理行为短期化和本位化的结果。如注重部门短期成果,忽视长远发展;部门之间缺乏相互沟通与配合的协作精神,只考虑部门内部利益而忽略整体效益。

当然,这只是一家之言,下面是其他经理人的跟贴。

贴子之一:针对性的激励

这个问题在实际工作中,一般都能得到很好的解决,谁也不可能只因为一个工人干活干得好,就把他升到管理层上来。但当一个人有业绩时,他必须得到一定的回报:提升,加薪,至少也是精神上的成就感。这个度的把握就得看决策者的水平了。

新时代的职位晋升不单靠业绩,而是强调其个人能力贡献大小和工作成果为公司创造的价值来衡量他的业绩指标。怎样保证业绩好的员工的积极性呢?单发奖金和加薪并不是所有人的期望。

不错!单凭奖金和加薪只是一种基本的手段,每个人的欲望要求都不尽相同,关键是对症下药,开出能保障其优质生活的前提下,最能使其具有成就感的条件,相信就能如愿!

其实,有些员工是为生计在奔波,而另一些人是在实现自己的自我价值。他们的需求是截然不同的。最好针对每类人,设计颇具吸引力的方案!

当然,对于老板来说,业绩(或者说利润)更能促使他们实现人生追求!

贴子之二:晋升之前要培养

高层管理者主要制定制度和负责企业战略;基层管理者主要完成具体工作,对员工进行指导、控制并保证工作质量,因而须具备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这些观点是无可质疑的。但是从一个职业经理人的角度,他除了以上的任务,还有一个一样重要的任务,那就是人才的培养。

当发现一个员工有潜力时,除了在业绩上给予肯定的同时,还应给予他领导能力上的培养,而不是让他永远在一个岗位做到老,这样的经理才称职。当然,也可以从外面聘请,但是这也会限制员工的积极性。因此,一个企业的长远发展,除了要在内部提拔人才,并且要善于发现人才,并最终培养人才。这也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说法。

凡事都有双面,眼下在一个注重结果为导向的企业环境下,人才的生存和发展必须面对这一事实。所以,当要提升一个主管时,还有一个从依靠自己完成任务到通过他人达到目标的过程,是为职员到主管的“断奶期”,教会他一些管理技能比换一个有管理才能但业绩不明显的人担纲主管管理职责,风险要小得多,且着眼于未来。

贴子之三:不要更换概念

将“是否职位晋升要以业绩为准”替换引申为“业绩优秀的员工一定会适应管理职位”,然后鞭挞后者,从而打倒前者。这不是白马非马的诡辩,就是有色眼镜的歧视。

众所周知,任何选拔都必须依靠一定的标准。“什么是标准?”是一个问题,而“这个标准是否科学?”又是一个问题。两者相关联,但又是两个体系的问题。

晋升员工以什么为标准?不同的公司,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上司,不同的一切等等,都会有不同的答案。但是勿庸置疑,业绩优秀、贡献突出的员工,在任何环境、任何团队,都是要考核的目标之一。至于此人是否胜任,这要有实践来检验。在此之前,说什么都是不合时宜,也没有效用。

贴子之四:事得其人,人尽其功

职位晋升是依人而言,每个人有不同的长处与短处,当人达到一定的素质与能力时,职位晋升就在于如何发挥人的长处与潜力。

所以并不是所有的员工激励,都是通过职务晋升来完成。职务晋升也不是对所有员工都适合,并最终形成有效的激励。过去的“学而优则仕”和这种完全凭业绩提升都是在低效制度下不得不为的无奈之举。

贴子之五:人人都是“通才专业化”

一个技术人才并不表示没有管理才能。如果在一个职位表现出色并业绩良好的人才,晋升则会使他工作更有激情,对公司有一定的归属感。带动公司的良性竟争并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专业化分工的思想的确有其好的一面,但不能不认识现在的事实,每个人都是“通才的专业化”,也即对企业全面了解的专业化。

在晋升中尊重个人意志是很重要,但是,你不能否认人的能力:人是这样的动物,在某方面强,并不是什么都强;也不是专长于某方面,另一方面就一定不行!应该相信人的能动性是很强的,而且对于晋升这样的激励手段的有效性还是应该肯定的!

当然不能只看业绩,我更看重的是一个人的品行!看透一个人真是太复杂了!(完)

“晋升,谁说了算?”——向老板谈晋升的技巧


职场,繁重的工作可能让你剪不断理还乱,效率也久久不见提高。其实,这都是因为你没有用对方法!小编来告诉你。感谢阅读《“晋升,谁说了算?”——向老板谈晋升的技巧》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其实,小李啊,说实话呢,你在公司的表现还是不错的,只是由于还有其他方面的一些原因呢,所以…”

谁都不想在接触了老板后,有关自己晋升的话题听到老板如此的答复。如何让升职的主角是自己呢?

职业晋升之向老板谈晋升的技巧

我们通常所说的职业晋升,主要指职等、职位的晋升。职等的晋升即工作岗位不变,只是提高的薪酬水平,重点在薪酬水平的提高上。而职位晋升,伴随的不光是薪酬的变化,相应的工作岗位、职责范围都会发生变化,重点在职责范围或者说是权利上的扩大。那么,希望得到两种重点不同的晋升时,怎么主动和老板有效地沟通呢?

扪心自问:符合晋升条件了吗?

在主动沟通前,应该先掂掂自己的份量才行,自己的内在条件是否达到了要求,如果所在单位的考核晋升制度较完善,所有晋升因素都已明了,且已达到公司晋升制度上的标准,那么可以很快地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如果不是呢?

独之秀职业顾问建议各位去各大人力资源管理咨询类或者职业规划咨询类网站、媒体上做个大概的了解,可以参照一下当前各行各业的人力管理现状,找到较符合自己的情况来比较分析即可,这里就不详说了。

细致周密地准备

准备工作,无外乎就是为了提高达到目标的成功率,切忌在没有仔细准备的情况下贸然去和老板沟通,这样多半得到的不是好脸色。在接触老板之前,先揣摩一下老板的想法,尽可能的做个换位思考。老板是什么样的人,脾气如何,你是否和老板接触的机会比较多,或者老板对你的印象好不好,等等这些都是后期沟通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最好的情况莫过于老板对你很熟,对你的工作业绩也很了解并认可,只是一时没有注意到或者还在考虑是否该提拔你了,这样沟通的成功率会非常大。

聪明的人会抓住机会,而高明的人会创造机会,如果现在的情况还达不到刚才最好的情况,那么,努力让这个情况出现,不失为一个好的对策。

让老板熟悉你,这是需要具备的最基础的外在条件。有些公司规模较小,工作中和老板抬头不见低头见,这样一来,此条件很好达成。除非自己疏忽于平时和老板的主动接触,当然不是故意没事找事的去和老板套近乎,不用说,这还会受到同事的议论或者老板不好的颜色。但是,工作之余,以一个普通的身份接触“普通”的老板,本着平常心坦然且自然的交流,让彼此都有个更好的认识,这又何尝不可呢?相信无论是什么样的老板,在这种接触历史的前提下,还不至于与其交谈时换来的是和你初次认识的寒暄。规模较大的公司,平时和老板难得一见,那么这时需要营造熟识情境的对象当然是对你晋升起很大决定作用的人了。

老板对你工作业绩的了解并认可,这是需要具备的关键性外在条件。相信大家都是本着对自己业绩自信的态度才来探讨这个话题的,其实很简单的一个道理,“怀才不遇”这个成语的出现就能说明,并不是自己没有才能,只是没有被人发现而重用而已,试想,你若是一个老板,对一个员工的业绩认可了,也熟悉这个员工,会在他主动提出晋升的情况下找出反驳理由吗?很难吧。

老板只是一时没有注意,或者还在考虑是否该提拔你了,不要疏忽这个环节,看似前两个外在条件的成立会使此条件水到渠成,却往往让众多英雄折腰于此。可能大家在很多媒体或者消息渠道了解到一些信息,诸如一个员工去和老板谈晋升自己的问题,结果是陪了夫人又折兵,老板的对外的说法是:“我本来还想升他的,这下好,反倒自己来要了…”,其实,这个条件达成后是很有危险性的。如果老板没有意识到该提拔你了,这样还稍微好点,只是自己确实没有引起老板注意,接下来就是让老板注意你。如果是老板已经在考虑你了,这时老板可就是拿着锤子的那双眼睛,开始到处找你的钉子了,稍有不慎,被老板逮个正着,结果自己知道。和老板谈晋升,也就是和老板做次有目的的交流沟通,这时,我们强调了技巧的核心问题,即沟通的技巧。

注意沟通技巧

用于铺垫的的外部条件准备成熟后,便是实质意义上和老板的谈晋升的环节了。

首先,端正自己心态尤其重要。本着平等、积极、想做出更多贡献的,更好实现自我价值的心态去和老板交流才是正确的,切忌抱有只为功为利,或认为自己被亏待的不平衡心理,此外,给自己一个后路,没有成功怎么办,这时不是打仗,不需要有破釜沉舟的气概,给自己多个选择,也是给老板多个选择,毕竟,主动权永远在老板那边。即使失败,也不能灰心,没有得到升职或加薪要么说明时机未到,要么说明相对于竞争对手,自己还有不足的地方。至少,你给自己这块金子一次可以发光的机会了,不再处于老板的盲点内。更不能放弃下次机会,真金是不怕火炼的。相信心态端正的你,在接下来的交流中,你的细节表露会给老板很好的感觉。

其次,挑准时机。一般来说,老板很忙,时间安排紧,受到的工作压力并非普通员工所能体会,找对时间和地点进行交流也很重要。比如在工作之余,或者工作闲暇时,老板谈及轻松的话题时都可以,找准一个轻松的交流情境以轻松的语态沟通是最好。但是找准这点可能很难做到,大也不必强求,工作中跟老板预约一下,直接问问什么时候合适也行。

然后,注意语言组织。用词简洁明了,直奔主题,无需过多地拐弯抹角,老板可没有多少时间来听你造一堆毫无逻辑、毫不达意的词组。另外,在介绍完自己的来意后,闭上嘴巴。应对老板的反问要很从容,并要有针对性的、具体的回答,不要语言搪塞,这样是在给自己丢脸,也是在浪费老板的时间。

再次,理性当中感性的谈话。就事论事,理性对待,这能体现出一个人的职业素养,但这时的话题背后多少含有感性的因素,此时不管老板的脾气如何,你的脾气绝不能受到老板的影响,各种感性的,容易使情绪偏激的话尽量少说,转而要用平和而又上进,诚心且谦虚,让人觉得心情舒坦的词语来交流。切忌不知天高的一味表现自己,自己的不足自己要心知肚明,最好不要主动提起但也不能回避,积极对应的心态才是重要。将自己端正的心态通过理性和感性的话语传达给老板即可。

最后,切忌急于求成。不要本着一次沟通就要结果的想法,和老板在此问题上的沟通,不是在和市场小贩讨价还价,谈好价钱马上成交走人。给自己,给老板一个考虑空间,才是正确的。相反,尽量要避免老板当场作决定,这里的决定,包括同意你的晋升或拒绝你的晋升。同意你晋升,除非你刚好撞到老板要提拔并通知你的情况,你在和老板的交流中绝对会发现些自己需要再考虑的因素,不同意你晋升,那就是你这次的交流失败了,注意下各种以上的细节之处是否出现了漏洞。有了第二次或者更多次的交流,相信双方考虑的更周全后所作的决定才是完美的。

世间事无定数,以上几点便是独枝秀职业顾问能交流给大家的东西,篇幅有限,至于其他成功的技巧,欢迎大家再一起探讨交流。大家共同进步,才为我们所愿。(完)

晋升,谁说了算?——女性职场晋升突破点


职场,繁重的工作可能让你剪不断理还乱,效率也久久不见提高。其实,这都是因为你没有用对方法!小编来告诉你。感谢阅读《晋升,谁说了算?——女性职场晋升突破点》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近期的一个调查显示,女性高管在企业中比例低于30%;国内大型集团公司女性高管的比例要低于10%。在职场竞争中,职业女性难敌男性。

男女自幼受到的教育以及成年后社会角色的分工,使女性偏重于家庭生活,男性追求事业成功。科学调查曾显示,女性在决断力、想像力、拓展能力和推进能力四个方面不及男性,导致了她们职场发展有限,而这四个方面正是男性特有的气质属性。就普遍性而言,女性在职场中的弱势地位是天生的。

那么职场女性如何在相对于男性处于先天性弱势的情况下得到提升呢?

选择是一切的开始

感知型、美感型、沟通型和智慧型,这是女性特有的气质属性,也是女性从业的几大优势特性,而带有这些特性的行业,比如咨询、行政、财务、人力资源管理等等,都是符合女性气质属性的。而近年来的关于女性行业选择情况一些调查显示,除了人力资源、法律工作和咨询业始终保持领先优势外,市场、品牌管理、市场调研分析、策划和公关管理等职位也成为职场女性的新选择。但是如何在这些不多的行业里更精准的找到自己职业的归宿呢?独之秀职业顾问认为可以借助一些专业的手段,对自己的内在个性、外在能力做一个详细的整理分析,综合行业状况再确定行业岗位的切入点。选择好适合个人的职业道路了,就把其作为职业生涯的开始。

“死于安逸”,需要有不安于现状的心态

中国传统思想里“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后遗症现在仍然存在,工作的相对稳定轻松是现在绝大部份女性的择业时的首要考虑,即使年轻时曾经雄心勃勃,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家庭格局的变化,这种思想仍然会回到主导位置。而这种思想在后期工作中,就很容易把在岗位上积极取得提升的心态削去一大半。独之秀职业顾问认为现在的职场中,往往对一个职位的竞争会很激烈,这其中会多少遇到要么上,要么走人的尴尬,基于工作稳定避免风险的考虑,女性自然在这个方面相较男性来说显得被动甚至退缩。此时对于希望得到晋升的女性来说,就要好好避免这种心态的出现,不安于现状,积极面对岗位提升时遇到的阻力很有必要。

黑马存在,当没有被伯乐发现时,它的存在就没有意义了

女性的内向性格较之男性更容易表现出来,这也与成长经历中的家庭教育相关,几乎谁都是被家长作为乖乖女来培养,不争不抢的乖乖女,到了如战场的职场上,显然是要吃亏的。多数女性朋友埋头干自己的本职工作,较男性更能任劳任怨,其心底都是多少带有一些“工作了、努力了,不信不提拔”的想法,而往往这时被上司忽略或者被同事抢了先机。独之秀职业顾问建议女性适时主动让上司或者同事们知道个人的努力与结果,而不是默默无闻继续努力才是取得晋升的又一突破点。

克服女人的敏感性,不要易受外界影响

我们接触过的,需要职场心理咨询的大部分朋友都是女性。女性天生情感细腻,对事物、感情比较敏感,较男性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往往一些女性被职场中的琐事困扰,对于一些人和事过于斤斤计较,对负面因素总是耿耿于怀,每每处事总要考虑东家墙、西家窗,即使表面看似平静,内心的抑郁总会挥之不去。过多考虑的结果是内心苦闷的不断积聚,若无法发泄得当,便会造就职场心理失衡,要么开始逃避,要么麻木不仁,很少有实际意义上积极对待的,而这些都是对自己职业生涯的有序发展非常不利。

注意协调生活和工作的冲突,需提前做好应对措施

在一次对职场女性晋升的主要阻挠因素调查显示,认为生育问题会导致职业生涯中断的因素为首选,占调查总样本的34%,另有32%的人认为和自己本人的行为风格有关,余下的是性别歧视和关注家庭,二者比例相当。从中可以看出,女性的职业生涯发展障碍,大多是自己生理和家庭因素所致,除非一直单身,这些问题自然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知道了问题所在,总好过于不知道问题将要出现,提前做好相应对策便可有效解决问题了。在此问题出现之前,独之秀职业顾问认为给自己一个合理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以缓解这些问题带来的冲击就显得很必要。

最后,女性职业者还要注意处理好职业生涯发展中相应知识技能的补充,切忌盲目杂乱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对知识的吸取也是需要有效规划的,避免浪费时间和精力,务必将力一起用到职业发展的路上来。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女性在职场中所占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在社会中的地位也较过去的旧社会有了大大的提高,女性不再处于社会、职场关注的冷区,在职业的发展上也许还有一些性别上的歧视存在,但是这样的情况正慢慢改善,现在的女性朋友就是需要对自己这一方面的深度挖掘与积极对待了。三八节将近,也在此祝各位女性读者节日快乐!希望你们的职业生涯发展一帆风顺。(完)

快速晋升六要素


职场百态频道整理了各种职场技巧,各种职场故事。感谢阅读《快速晋升六要素》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近年来,随着外企在中国业务的拓展,“人才本地化”成为外企发展的当务之急,越来越多的中方雇员进入了外企管理层。外企选择雇员主要从学历、实力等方面加以考虑。对于升职的要求更高、更挑剔。什么样的人才在外企容易得到晋升的机会呢?

有中外教育背景

外企不断对本土人才委以重任,这与他们对中国本土人才发展的肯定和认同有关。

一家猎头公司的负责人介绍,现在他们向外企推荐的本土高层管理人才中,大部分有着高学历,有留学和出国培训经历的占90%,美籍华人也有不少。

有出色的特长

做外企人,你要有价值,人力资源部门招聘称,就是因为你有价值。他们会依你所长,把你安排在合适的职位,在这个职位上,你应该能完全胜任工作,本职工作都胜任不了的人,是没有什么前途的,等待他的职有被自然淘汰。

有强烈的责任心

在办公室工作的员工不是以时间衡量其工作,而是以其负责度和其他工作完成量来衡量,完成本职工作是员工的责任,当员工工作在8小时内未完成时,加班便是分内的事儿。你要热爱自己的工作、自己的职业,也只有这样,公司才会给于你相应的报答。在外企,主动要求给于提升是受鼓励的,因为外企认为,你要求担当一定的职务,就意味着你愿意承担更大的责任,体现了你有信心和有向上追求的勇气。

有学习能力

外企认为,一个优秀的员工会利用一切机会学习,吸收新的思想和方法,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从错误中学习,不再犯相同的错误。一个不爱学习的人在当今社会是没有前途的,大学所学的知识在工作中只能占20%,80%以上的知识需要在实践中积累,一个人不善于学习,接受不了新知识、新技能、也就没有什么潜力可挖,更无发展可言。

有较强的应变能力

优秀的员工不满足于现有的成绩和现有的工作方式,而愿意尝试新的方法。因为在不断变革的今天,只有未雨绸缪,才能化被动为主动,才有能力迎接新的挑战,外企是外国公司在中国的分支机构或办事机构,由于世界经济的变化、中国经济的变化,公司管理层的调整和变化、人事变动等都是正常的。是公司为为了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而采取的必要措施,这些变化或多或少会影响你的工作和你的位置,如何保持正常的心态迎接变化,适应变化,是进外企工作的人要有的最起码的准备,随着你的工作责任增大,适应变化就变得更重要。

有团队协作精神

外企深知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发挥整个团队的作用,才能克服困难,获得更大的成功。管理的根本在于沟通,管理出现问题,一边是沟通出现故障,上级要与下级沟通,下级也应主动与上司沟通,不沟通易产生隔阂,在一走了之绝不是好办法,善于沟通的员工易于被大家了解,也容易被大家认可。(完)

揭秘:HR背景调查是这样操作的!


夸大其词

在一家全球知名企业担任HR的W女士透露,曾有个应聘者,学业背景、专业技能、工作经历与招聘职位都非常吻合,面试的结果也皆大欢喜。就在企业打算发offer作背景调查时发现,该应聘者虚构职级,明明只是部门经理却夸大成区域经理,最终这家企业把他回绝掉了。

应聘企业的一些重要技术职位和中高层职位时,背景调查是HR的职责,调查的内容包括是否在你简历中所填写的公司里工作过,离职原因、过往的工作表现等。一旦查出与简历有出入,失去面试的机会不说,几年内都将与该公司无缘。同时,不要小看HR的洞察能力,在面试中HR所提出的问题都带有明确目的。小心露马脚!

一份的注水简历更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撰写和去准备面试,以免被当场揭穿。有那个造假精力,还不如多用知识和技能武装自己。

《“非职务晋升”调查报告》由职场百态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在您职场百态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晋升个人简历”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