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企业招聘时间长是为何?。

职场百态频道整理了各种职场技巧,各种职场故事。感谢阅读《揭秘:企业招聘时间长是为何?》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很多企业发布的职位在招聘网站上一挂就是三个月,甚至半年以上。求职者们往往心存疑惑,为什么这些岗位一直招不到人,还是因为其他的什么原因。根据论坛网友们的分享,整理出了以下几种可能。

一、求职者给HR或公司“放鸽子”

很多求职者在发现企业的某些客观方面不能满足自己的设想时候便会中途放弃进入该企业入职。公司的客观劣势是求职者放弃考虑其职位的主要原因。这些原因主要来自:

1、工作地点处于工业区,偏远

2、初级岗位,提供的薪资有限

3、工作内容较枯燥,主要负责应收应付账款核对

4、因为新办公大楼尚未建成,临时办公地点工作环境不佳

5、公司知名度不高,为候选人提供的增值空间有限

二、从企业本身来看,招不到人的原因可以总结为:

1、人员需求大,需长期招聘。如保险行业的业务员,业务员底薪比较低,只要收入是靠业务提成,所以保险公司招聘很多。

2、比较难招聘,需长期招聘。如中高层,这种职位需要很强的执行力和组织管理、沟通协调、资源整合能力、很高的经验等。

3、流动性较大,需长期招聘。如服务类行业,工作时间不定、薪资标准不定、工作职务不定,因而也造成了人员的心态无法不定,走的也快。

4、由于购买的网站服务时间长,如1年。那么长期刷新可以宣传公司的信息,起了打广告的作用。

5、企业在招到人之后出于对新人的考察,往往还要将职位保留一个月以上,以防新人不能适应公司的文化和环境离开。

6、还有一种是骗子公司了。骗子公司为了诈骗钱财,因此发布的职位需要在网站上长期吸引求职者的注意,求职者们要谨防被骗。

精选阅读

学历高为何却在企业呆不长 ?


职场百态频道整理了各种职场技巧,各种职场故事。感谢阅读《学历高为何却在企业呆不长 ?》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李明学历高、能力强,来到一家企业后业绩也较为突出,但却不被大家认可,只好匆匆离职

李明研究生毕业后来到一家大型的咨询公司工作,让所有的同学都狠狠嫉妒了一把,李明自然很是得意。

李明从上班的第一天,便自信满满,丝毫不理会同学告诫的要在老同事面前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话。

与李明坐对桌的是个40岁左右的女人,同事们都叫她赵姐。或许因为李明是新人的原因,她总爱找李明的茬儿提醒他几句,如说李明的办公桌上摆上饰物和明星照片,容易影响工作等等。李明听了想也没想便回道:"赵姐,您真不了解现在的年轻人,他们可是能边玩边把工作做好的一代,而且工作累了看看这些时尚的东西,也不错。"赵姐听了没再说什么,但脸色却明显地难看起来。

几天后李明在账目上出了点小差错,她就像抓住什么把柄似地、高声地指责李明。此后,他们两个人的摩擦便多起来。

因为学历高、业绩突出,李明的奖金很高。有同事便在休息的时候半开玩笑地说:小李,刚工作便做出这样出色的成绩,可要请客。李明听了一脸得意地道:这算什么啊,等我有了更大的成绩,一定请你们去大饭店大吃一顿!但随后却发现大家很奇怪地都不爱搭理李明了,有时候看大家谈得热火朝天,李明也很兴奋地跑过去加入,却是刚凑过去,同事便找理由散开了。

在李明还没有弄明白大家是怎么回事的时候,就到了一年一度评先进的时间。这个奖项,大家都希望得到,李明私下里算了算自己的业绩,觉得这个先进奖非李明莫属。最后的结果,却是被一个次李明一等,在人前一团和气的同事夺了去,有话便说的李明直接去找了领导。领导笑眯眯地听李明说完,然后说:正有一个消息要告诉你,因为工作关系,你暂时被借调到分公司去工作一年。李明一下子呆住了,这个所谓的借调,其实是不认可的代名词。

李明没有按照领导的吩咐,去“协助”分公司工作,而是直接辞职了。不久后,找到了不错的新工作。去转档案的时候,李明故意从正门进,以便让每一个同事都看到愈加辉煌的自己。本以为大家会向自己祝贺,拿羡慕的眼光看自己。但是,却只有几个同事和他打招呼,便低头忙自己的工作了。

突然他产生一阵很强烈的失落。半年后,李明在街上遇到那位得了先进的同事。简单寒暄过后,他说:小李,你很聪明,但还得好好地学习一下如何说话和处世。李明不明白,自己很优秀,但是,到底是什么在这家公司绊住了自己?

王建一心理分析:表面上看,李明似乎没有大错,但是,职场上,小错往往就是大错。他学历高、能力强,本来是好事,但是,他不懂得初到一家公司要“夹着尾巴做人”的道理,尤其对于老同事,需要礼貌和尊重。

赵姐的提示,其实某种意义上她不是对李明摆放东西有意见,而是表示一种态度:我是老同事,你要眼睛里面有我,是一种提醒。因为,直接的提醒显得太没水准和丢面子,间接的提醒更能显示自己的存在。而李明不懂得这一点,直接上来就顶撞,伤了赵姐不说,传出去还会伤到其他和赵姐一样的老同事。职场是个讲究“先来后到”的地方,新来者,一定懂得尊重老同事,是起码的道理。这种“小错”,如果犯在一个低学历者的身上,也不会引起太多关注,但是,在李明身上,大家就不会原谅。

业绩突出大家让请客,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顺坡下”,借此和大家聚会增进感情。而李明却扯到一年后,还说什么大饭店,显得不实在和夸口,给人虚伪和骄傲的印象,于是,大家从心里不愿意接受他,才有了距离感。

和大家有了距离感,大家评先进的时候自然不愿意选他,而他却幼稚地以为:只要业绩好就能当先进。其实,先进是人缘+业绩,缺一不可。没评上,其实也没必要找领导理论,但是,他偏偏不服气。为何领导马上做出调离他的决定,不是因为不能和领导理论,而是,他的所作所为,验证了领导听到的各种反映,也许过去领导半信半疑,但是这次,领导变得和大家一样不喜欢他了,因此,才有了调离的结局。

李明是有学历、有能力的人,因此,很快找到了更好的新工作。但李明的确如他遇到的同事提醒他的那样:应该学会对同事谦虚和感激。否则,再有学历和能力,到哪里,都不会有好人缘。(完)

为何企业会再次聘用前员工?


很多人觉得离职了就和“老东家”没有任何联系了,“老东家”不会欢迎自己再次回去工作,自己也不愿意“吃回头草”,想当初能离职就一定是这家公司呆不下去了,万万没有再回去的道理。

但是事实是很多公司很重视离职员工的价值,特别是大公司,对于离职员工“回流”也很欢迎。

很多员工也愿意回到“老东家”工作。

曾有调查显示,近5成员工表示如果有机会,愿意回到原公司。也有三成企业表示愿意接纳前员工再入职。

腾讯曾公布过一份内部调查,显示共有200多位前员工在20xx-20xx年期间被再次聘用,而在阿里巴巴,已有超过2000名老员工被返聘。

员工友好离职后又重新入职老东家,对双方来说,在用人成本、稳定性、适应性这3方面,其实都有好处。

1入职成本

对于公司来说,离职员工比其他员工的招聘成本、培训成本更低。

在这家公司已经有过良好背书的员工,更容易取得公司的信任,所以在简历筛选的过程中不用花费太多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来确定简历的可信性。

加快入职流程,提高人事部门的工作效率,对公司来说是好事。

其次,入职后的培训成本也相对低,离职员工对公司文化、相关制度流程、部门配合、员工关系等都较为熟悉,适应期相对较短,能更快投入工作。特别是有专门入职培训的公司,离职员工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跳过这个流程,直接上岗,何乐而不为呢!

对于员工来说,重回老东家也是一种低成本的求职路径。

基本每家公司大多数岗位的新员工入职都会有试用期,根据劳动法试用期的薪资福利允许和转正员工有所区别,试用期的薪资福利一般以转正后的80%计算。离职员工重回老东家在这个方面其实比其他员工更有谈判空间。

试用期就是看员工和公司以及岗位的适应性,你之前已经验证过这个问题了,虽然可能离职后工作内容会有细微的变化,但不影响大体。所以重回老东家谈判减少试用期,不减少相关薪资福利,休假等,会有更充分的理由。有些公司甚至可以直接免去你的试用期,皆大欢喜。

2稳定性

重回老东家的人,对公司来说是高稳定性的一类员工。

稳定性是公司考察员工的一项重要指标,离职员工在外面转了一圈又回来,说明他有想法在这家公司长久发展下去,对公司的文化比较认同,也接受公司目前的薪资水平,晋升制度等,不会因为“领导和我合不来、这个月绩效奖金不多、公司离地铁站太远了……”这类理由离职。只要不出差错,这类人极有可能在这家公司干到退休。这样的“优质”员工,企业当然希望越多越好。

对于个人来说,重回老东家除了薪资福利,生活等其他方面的稳定性更高。

离开了还想回去的公司,肯定有吸引人的地方,而这些吸引人的地方除了薪资福利,更多是对生活有极大利好。随着人生不同阶段的诉求不同,很多人希望拥有稳定的工作和生活,以此来保障面临的压力。

对于要顾家的人来说,工作轻松不加班可能是个很重要的指标;

在大城市,有些公司的落户名额也吸引一部分人回流;还有些公司的子女教育优待、买房优待等是实实在在的好处。

这些公司的共同点就是稳定,足够帮助员工抵抗一些生活上的风险,对于员工来说,在这样的公司会很安心。

3适应性

对于公司来说,重回老东家的员工对公司的适应度更快。

重回老东家的人更知道如何在这家公司更好地工作,对公司来说,很多新员工会犯的错,二进宫的人就可以避免。犯错误的风险更低,工作失误会更少,公司省去了很多需要包容新员工错误的成本。有些业务线持续时间很长,新员工可能需要很多时间了解,但是二进宫的员工因为有之前的工作经验作为背景,就很容易理解这条业务线的整体情况,工作上手更容易,和公司的“气场”更合。

对于个人来说,重回老东家适应成本较低。

回到熟悉的环境,不太需要特意调整心态适应,之前的经历可以帮助你像个老员工那样工作。

在一家公司时间越久,越了解公司的工作流程,越知道部门之间如何配合工作,也越知道每个同事的工作风格,这些都是宝贵的工作经验。

在推进任务的时候就更能知道如何安排时间,协调进度,以前积累的人脉关系也能很快用上,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推进工作。有时候,你会觉得二进宫后的职场生活比第一次更加惬意,和公司迎来难得的蜜月期。

所以,不要以为离职了就和老东家再无瓜葛了,其实离职的员工在很多公司都是很受欢迎的。

特别是大公司都有专门针对离职员工的组织,比如阿里有“前橙会”,新浪有“毕浪”,百度有“百老汇”。

这些企业非常重视核心离职员工,还建立了人才动态跟踪系统。这些人对公司来说是一种很高效的人力资源,公司很愿意再次聘用。

当然我们以上说的都是针对友好离职的员工,因为不友好的官司离职的员工,公司大概率不会再次聘用。希望大家看完这篇文章,或许可以在适当的时机把老东家也当做自己的目标企业,毕竟去哪里都是工作,去一个自己熟悉的地方,好处多多。

专家揭秘:忠心耿耿五年,为何与晋升无缘?


忠臣向来备受帝王信任和器重,但在今天的职场上就未必如此了。忠心耿耿当老黄牛,总有一天会等到晋升机会?答案是:NO!原因何在?请听专家为你详加解析。

案例:勤恳,忠心,还是难升职

Vitas的专业是会计学,大学时就是勤奋、本分的学生。毕业后,Vitas进入了X公司工作。刚进去时还是一家十几人的小公司,他在那里做出纳。因为公司规模小,人手有限,Vitas在做财务工作之余,也兼做行政等后勤方面的工作。有时公司招聘忙,他还主动帮忙做了一部分人事工作。

就这样勤勤恳恳、老老实实干了两年,此时X公司的规模扩大了,业务也多了起来,Vitas之前做出纳工作没出过错,人也踏实,公司考虑他是科班毕业,加上态度认真,就让他转到了会计岗位。Vitas也欣然接受了调动,并无异议。

时间飞快又过了三年,公司有好些人都得到了晋升,但这三次升职名单中都没有Vitas。虽然有加薪,但他心里还是有疙瘩,做了那么久也没有得个主管的位子,怎么想都想不通。去问老板,老板重重地拍着他的肩膀说:“公司知道你的贡献,不过你也知道我的难处,再多耐心,多加把油。”一番话把他说得无话可对,只能继续回去老实工作。

工作越忙碌,Vitas心里越是不平衡,抱怨越多:“我没少做一点事,怎么这么窝囊?事情都让我做了,官却让别人当。老板表面上对我是不错,但这样等下去到底还有没有机会?”Vitas心里一直纠结这个事。在他看来,跳出去未必有更好的地方,做财务工作有老板的信任是最好不过的事,在新的地方重新开始,光是积累信任也要花很多功夫。可现在没有晋升可怎么办呢?Vitas实在找不到解决方法,未来到底何去何从,一时也想不明白,于是,他寻求专家的帮助。

案例分析:职业定位左右着你的职业发展

到底是什么在左右一个人的职业发展?专家认为,一个人的职业发展与下面两个维度有关,一是生涯忠诚度,即是个人对自己的职业选择的确定程度,也可称作职业忠诚度;另一个则是组织忠诚度,即是对组织(公司、单位、团队等)的忠诚度。前者高于后者的人,常常会因嫌弃平台不好而跳槽;后者高于前者的人,不会轻易换公司,忠诚度很高,但做事能力有限,成绩平平,晋升机会也少。显然,Vitas就是属于这种状况。

出现这一状况的深层原因是什么?专家认为,没有清晰的职业定位是问题根源。“因为没有职业定位,就无法专注在某个职业目标上,且无法对其有所承诺,受到外界干扰可能就会跳到别的领域中。如此,自然难在某个领域中有进步和发展。”

由此可见,要解决Vitas的问题,重点在于职业定位。经过与专家的一对一沟通后,Vitas表示之所以选择财务这一工作是由于自己的专业,毕业找工作时求专业对口,但实际上自己对此并无兴趣。

在与Vitas的深入探讨中,专家仔细分析了他的实际情况,并结合他的能力特长和价值观等进行了综合考察和评估,发现他有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潜力。Vitas表示,自己之前也过这样的想法,但因为没有专业背景,也没有深入了解过,所以在他看来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最后,结合Vitas的专业技能,专家确定他的职业定位是薪酬经理,这样可以充分利用Vitas在数字和财务方面的能力,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整合在一起,综合发挥他的能力和优势。之前,Vitas也担任过一些人事方面的工作,但公司没有把他留用在人事部门,而是让他继续会计工作,结果成绩平平,晋升的机会也没有得到。如今有了新方向,Vitas决定先争取考虑在公司内部调剂,如果不能实现,再另找平台。

“Vitas想升职,但在会计方面的工作成绩平平,自然让部门中其他表现优异的人抢了晋升的先机。综合分析他的优势其实并不在财务工作上,做人事工作薪酬板块内容倒是一条适合他的路,能发挥他的特长。”专家称,Vitas的这种情况普遍出现在职场人身上,职业定位模糊成了他们晋升的绊脚石。

案例启示:升职难?职业规划师给你三点建议

个人职业发展要取得进步,需要在一个平台上持续积累,但更重要的是首先找对自己的职业定位,只有同时满足两个条件,才能保证职业发展稳步上升。专家提醒职场人,日常工作中需注意以下三点,避免无缘升职的现象出现:

1、在一个岗位超过两年成绩平平,需要思考职业定位

此条对于工作时间不足五年的职场人更需留意。跳槽3次、累计工作时间两年都成绩平平,没有发展,务必引起足够重视,很有可能是你的职业定位出现了问题。此时,要认真梳理过往,总结得失,结合自身的特长和价值观对职业定位进行综合评估,有偏差就需要及时调整,尽早转入合适的轨道上发展。如果自己无法完成,尽早听取职业规划师的意见。

2、积累专业技能,适时掌握管理技能

工作技能分通用技能和专业技能。通用技能是指不论从事哪个行业、岗位都需要的基本技能,专业技能是你从事的专业领域中需要具备的技能,这个技能甚至有一定的排他性。例如,财经记者要把工作做出色,会的不仅是才采编,还有对经济事件、现象有一定分析能力,要极其熟悉股票或金融等某一行业领域,并有专业的调查和分析能力。专家指出,在确定自己的职业定位和目标后,就要围绕这个“中心”,结合自身发展状况,及时补充、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这是组成个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部分。此外,如果想往管理岗位晋升,必定会涉及辅导下属和带领团队,那就需要寻找机会进行指导练习,积累管理上的技能和经验。

3、与上司保持良好的沟通

有的职场人对工作任劳任怨,默默付出,却也没有晋升,重要的原因就是自己不懂得和上司沟通,只知道做事,而忽略汇报工作,没能和上司建立起这样的沟通,也不把自己的工作进展让上司及时掌握,那么升职的事自然很难想到你。

在职场上打拼,努力很重要,但比努力更重要的是选择。选择就需要以准确的职业定位为准绳。专家提醒职场人,尽早树立职业规划意识,做好职业定位,选择正确的跑道,切勿把时间浪费在不能有正向积累的地方。(完)

专家介绍:

洪向阳,实战派生涯管理专家。向阳生涯管理咨询集团首席职业规划师,中国职业规划师(CCDM)认证培训导师,专注于职业规划、职业定位、职业转型、求职就业辅导等咨询、培训领域,帮助求职者及职场人找准定位,高效求职,取得职场高速发展,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揭秘:HR背景调查是这样操作的!


夸大其词

在一家全球知名企业担任HR的W女士透露,曾有个应聘者,学业背景、专业技能、工作经历与招聘职位都非常吻合,面试的结果也皆大欢喜。就在企业打算发offer作背景调查时发现,该应聘者虚构职级,明明只是部门经理却夸大成区域经理,最终这家企业把他回绝掉了。

应聘企业的一些重要技术职位和中高层职位时,背景调查是HR的职责,调查的内容包括是否在你简历中所填写的公司里工作过,离职原因、过往的工作表现等。一旦查出与简历有出入,失去面试的机会不说,几年内都将与该公司无缘。同时,不要小看HR的洞察能力,在面试中HR所提出的问题都带有明确目的。小心露马脚!

一份的注水简历更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撰写和去准备面试,以免被当场揭穿。有那个造假精力,还不如多用知识和技能武装自己。

企业高薪呼喊招工,学子为何心动未见行动?


春节过后,各地闹起“民工荒”,尤以珠三角、长三角为甚,用工缺口都超过百万。企业出招涨薪引人,前不久,媒体爆出杭州一家企业竟开价4000元招收抛光工,结果还是“空手而归”。

和来势汹汹的“民工荒”相比,大学生“就业难”同样引人注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表示:“2010年需要就业的应届生人数为630万,而2009年未就业的大学生约有80万,就业压力依然很大。”

一边是企业高薪招聘呼喊“民工荒”,另一边是学子期望薪资低却还倍感“就业难”,那么在这样的情势下,未就业的应届生是否愿意选择去做高薪民工呢?

6成学子心动愿作高薪民工

“别说4000元,现在谁要是给我1500元,只要包吃包住,我立马去!”一位应届毕业生在论坛上愤怒地说道。近日,论坛发起了关于“大学生无奈之下是否愿意做高薪民工”的调查,数据显示,有60%的同学表示“愿意接受”,21%的同学认为“可以考虑”,而仅有19%的同学因为转行难、受歧视等原因而选择“不干”。

图表1:2010届毕业生期望薪资所处区间占比

数据来源:

大学生一旦毕业就必须要面对残酷的生存现实,在“僧多粥少”的就业环境下,大学生们理智却也无奈地放低身价以求得企业的垂怜。根据薪酬调查部对2010届毕业生所作的薪资调查数据显示,有45%的同学对第一份工作的税前月薪期望低于2000元;而对第一份工作可接受的最低税前月薪调查中,更有59%的同学选择了1000—2000元这个区间,甚至还有5%的同学表示“有份工作就可以”。此时,所有的理想都向现实低头,无论是期望薪资还是可接受的最低薪资,都说明对于大学生而言,能找到一份工作是毕业后最为迫切的。

论坛上一位在职网友说:“我也是大学生,刚毕业时曾在工厂做过普工。当时也因为求职无门,觉得做民工的钱来得实在,大学毕业后自食其力才是王道”。高薪已然成为梦想,现在有企业能喊出4000元高价招工,大学生怎么会不心动呢?

做高薪民工,学子为何心动却不行动

因“民工荒”,企业高薪向市场发出需求,大学生也因势“识时务”而有所心动,但进工厂做民工,大学生虽然心动但却并未打算实践。

1、学子顾虑做民工转行难

在论坛上关于“大学生无奈之下是否愿意做高薪民工”的调查中显示,有17%的同学不愿做高薪民工是考虑到以后转行太难,只有2%的同学认为大学生做民工会 “降身价”、“受歧视”。

有专家、学者认为“大学生就业难是职业规划缺失的必然结果”,我们不否认职业规划对学子成长发展的意义,但是有同学因为“转行难”的理由拒绝高薪民工,从这一点上恰恰说明了大学生对自己的前途并非是毫无规划的。即使在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他们也不愿意草草了事,随意选择工作。在论坛上,网友“人生陌路客”感慨道:“我现在就是农民工,不过我决定离开了,这工作不太合适我们大学生做,做久了学的知识就荒废了。从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做民工不会有什么发展前途。”

2、大学生缺乏专业技能,无力做技工

时下的“用工荒”实质是“技工荒”,企业愿出高薪招聘的工人也多为蓝领技工。他们所掌握的专业技能都是在长年的实践中积累的,亦或是接受过专门的技术培训。而高等学校不可能教授大学生这些实用技术,企业这边又渴望招收的新人能够力立即上岗填补用工空缺,所以对于大学生而言,高薪民工的岗位也只能让他们望而却步。论坛上网友“jrdier”指出:“高薪蓝领技工不是大学生想做就可以做的。我以前做项目管理工作时,接触的农民工都有一定的专业技能,这是实打实的技能,哪有‘找不到工作就去做高薪民工’这样轻巧的说法。”

并非所有民工都能拿到高薪,所谓3000—5000元的高薪一般给熟练技工的薪酬,而高薪的蓝领技工大学生做不了;一线的操作工虽然企业也嚷着“高薪”招聘,不过这只是相对于往年普工的薪资水平而言略有上涨,一般也就处在1000—2000元之间。这样一来,对比大学里的投入与产生,学子们当然会放弃做民工的想法——即使自己目前找不到工作。

3、企业青睐熟练工,不愿培养应届生

现在很多企业更偏向于招聘熟练工,处在“用工荒”困境中的企业,并不愿花时间、花精力去培养初次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企业不愿招收大学毕业生最主要出于两种顾虑:一是怕大学生不能保证产出效率,二是怕大学生积累了经验就跳槽。假如企业能够为每一个招聘的员工,不管是熟练工还是应届生,描绘出明确的未来发展规划,那么即便是面对有些所谓民工工种,大学生也可以心中有底,不会因前途渺茫而整天想着快速逃离“苦海”了。

4、家长顾及面子不允许

即使学子能放下身段做民工,他们也会处于亲朋好友的舆论压力之中。虽然学子们早已意识到大学生的标签算不上光鲜,但是作为独生子女一代,他们在父母以及家人的心里依旧是“天之骄子”,是一家人的精神寄托。现在,自己引以为豪、辛苦培养数十年的孩子一出校门就去做民工,试想又有几个父母愿意呢?的调查数据显示,如果大学生无奈之下选择做民工,有25%的人表示“家里人不会允许,这样大学就白读了”,而有55%的人认为“父母不会接受,因为做民工有失体面”。一位网友留言说:“我刚毕业曾经做过电工,但是不想让其他人知道,所以父母一般都说我去学装潢了。”

做好规划,在职场中练就软实力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并不是所有的大学生都能在毕业后顺利接轨自己的职业理想。面对求职困境,大学生已经降低薪资期望先就业再择业,但在这个过程中绝对不能放弃规职业划,丢失方向,在被动择业中迷失自己。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大学生到基层、从低端工作做起将会越来越普遍。在普通岗位上,大学生所要思考的是让自己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优势体现出来,只有把一份普通的工作做得比别人好了,才能在这份工作中找到更多的机会和更长远的未来。同样是擦皮鞋,有人干的永远是又脏又累的体力活,有人却能细分客流量、客户群、成本、收益等等。

初入职场的大学生往往还缺乏职场软实力,主要包括沟通表达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应变处理能力等。不管是进写字楼做都市白领,还是选择下基层从事艰苦工作,只要在实践中沿着规划的方向不断学习,提高职业竞争的软实力,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上海现代管理研究中心跨国教育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杨寿林先生说:“大学生从进入基层工作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即使就业初期在餐厅做服务生实习工作,依然可以通过与客人沟通交流锻炼表达能力,处理客户的特殊要求锻炼应变能力,而服务工作本身就充满了压力,锻炼了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更重要的是这个过程使大学生积累了基层管理工作的经验,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许多著名企业家在职业发展生涯的初期都有下基层锻炼的类似经历。”

面对就业困境,大学生求职心态的转变最为关键。学子无奈选择基层做普工,有的人是一蹶不振的感叹命途多舛,有的人则是踏踏实实地准备蓄势待发。世界经济有其周期性发展规律,危机总会过去,当经济形势好转的时候,只有在当前就业困境中准确把握未来发展契机的大学生才能驰骋职场。(完)

相关论坛帖子推荐:(点击标题进入帖子)

1、【原创】应届生,考虑从民工开始发展吗?

2、【原创】应届生做民工消除八大顾虑!

12大要点揭秘企业HR如何筛选简历


对于人力资源而言,无论是在线招聘还是现场招聘,对于如何消除“日历”无疑会产生很多困惑。今天小编带大家来看看,丰富HR经验的人事部门人员是如何针对简历来了解应聘者的情况。

12大要点揭秘企业HR如何筛选简历

1.书写规范:手写潦草,涂改3处以上,一般表示此人比较粗心(如果是当场填写的简历)。

2.年龄、年级、待遇匹配:中层管理人员一般在25岁以上,高级管理人员一般在30岁以上,40岁以上或中层管理人员,应认真考虑其发展潜力。待遇水平可指当地的工资状况。如果不在合理范围内,有必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仔细确认或进行背景调查。

3.填写完整性:如果有超过2个未填写的地方,并且如果不需要保留机密内容,则认为该人的求职态度更随意。

4.工作经历的连续性:如果工作经历有缺陷,一般是个人创业、身体健康或找不到工作。我们需要详细了解原因和方向。

5.工作稳定性:在企业工作2年(普工1年)卫合格,3-5年可视为稳定,一年以上(或一年以下)换企业,可视为稳定性差或工作能力要求不合格。

6.公司背景:如果您拥有从知名公司到未命名公司的职位或收入水平,您的能力水平可能会有问题。如果您是从知名公司到知名公司,如果有一个很大的改进,可能会有水,需要仔细检查。如果您在一个小规模的非标准化企业工作超过5年,这个级别和水平不会太高。

7.行业经验:如果几个工作是跨行业跳槽,那么这个人的职业规划和自我定位是模糊不清的。

8.教育背景:不用说,管理职位应具备专业培训经验和证书。

9.家庭背景:可以结合教育背景,进一步确认这个人的总体水平。配偶职业和学术水平至关重要。

10.薪酬要求:可以判断此人的求职意向,如果薪资要求明显高于工作提供的范围,说明求职者有一定的投机心理。如果要求太低,可能是求职者对自己缺乏信心。

11.离开的原因:能判断这个人的价值取向,发展的欲望。

12.工作职责:如果服务能力存在重大偏差,则可能是虚假经历。

什么是内部招聘?如何做好内部招聘?


职场百态频道整理了各种职场技巧,各种职场故事。感谢阅读《什么是内部招聘?如何做好内部招聘?》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相信很多人都不太了解到底什么是内部招聘?顾名思义内部招聘是指在单位出现职务空缺后,从单位内部选择合适的人选来填补这个位置。随着外部招聘风险和招聘成本越来越大,现在很多企业已开始青睐于内部招聘,尤其是对那些身处经济欠发达地区,人才资源匮乏,知名度较低,招聘资金预算有限的企业更是如此。甚至有些著名的大公司也通过人才培养和储备的形式为高层次职位谋求合适人选。通过内部招聘一方面可以鼓舞员工士气,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能提高招聘工作的效率,降低企业的招聘风险,节约招聘成本。那么,可以试试以下几点来做好内部招聘。

建立企业内部的人才储备机制

做好内部招聘的前提,就是公司要建立完善的人才储备库,这样一来,当内部有职位空缺时,可以从人才库中迅速寻找到合适的人才替补,以解燃眉之急。建立人才储备库,可以防止人才流失给企业发展带来的不稳定,另一方面,也能树立企业优良人力资源品牌,推动企业招贤纳士。具体操作为:从企业内部人员的推荐中,挑选招募具有发展潜力的员工,培训政策往这个群体倾斜,基于激励和相应薪酬调整,应对企业发展需求。

制定完善的岗位分析说明书

有些HR认为内部招聘只要简单的口头通知即可,其实这起不到内部竞争和自荐的作用,需要制定一份详细的岗位分析说明书,只有企业重视起来,员工才能重视起来。即使是内部招聘,很多员工对新的工作内容、工作职业和工作技能等也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缺少了对应聘岗位的全面、正确认识,所以招聘质量大打折扣。所以,企业在内部招聘时也应认真对待,程序化、结构化地制定完备的岗位分析说明书,进而保证招聘效果和质量。

坚持人性化沟通

协调内部招聘可能引发的矛盾,如录用者与未录用者之间的矛盾,未录用者与企业的矛盾,录用者在新的岗位和组织融入中产生的矛盾。这就需要HR运用和谐、友善的沟通方式,对这些矛盾进行调和,避免矛盾激化后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同时,还要传递组织的人文关怀,使员工感受到组织的温情,增强组织的归属感,从而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

总的来说,什么是内部招聘呢?就是一种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招聘效率、节约培训成本、增强员工竞争意识的方式。同时,如果能制定完善的人才储备库和岗位说明书,在沟通时坚持人性化,和谐友善沟通,做到这些,内部招聘就水到渠成啦。

是招聘官?还是人肉测谎仪?


“真相同样可以拿来伤人,甚至使人痛不欲生。”

——专栏咨询作家Anne Landers

正如《牛津英语辞典》中的解说:“在现代用法中,谎言(lie)一词通常表示道德上的严重瑕疵。”这种解说足以让我们唾弃、谴责那些说谎者。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觉得世界并非非黑即白,很多事物都游离在两极之间。

“谎言之普及,涉及人类大部分的事务,我们不得不承认有些谎言是无害的,甚至是利他的。作为说谎者,你不能想当然的认为我们自愿被蒙在鼓里;作为抓谎者,你也不能轻率的认为你有权戳破所有谎言,因为揭穿某些谎言可能会造成受骗者或者第三方的羞辱。”

我同意上述的观点。

之所以开篇说这番话,是想表明一个立场和态度,在面试中我不会像个卫道士一样对所有的谎言及说谎的候选人给予极端的、不假思索的抨击。

收到这期约稿函看到“谎言”俩字时,顿时就兴奋了……

像个顽劣的精灵一样,“谎言”是招聘当中极为有趣的话题:

趣味来自它是和谐湖面难得的波澜;

趣味来自你来我往的斗智斗勇;

趣味来自尺寸拿捏的判断和讲究;

趣味来自眉毛轻挑和流露在嘴角的小狡黠;

趣味更来自没有屡试不爽,只有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虽然越来越多的工具方法为招聘甄选所使用,但不得不说它还是一个相对软性的模块。敢冒充医生的人寥寥无几,但随便谁都敢坐到候选人对面像模像样的开始面试。

招聘官们的尊严何在,招聘官们的地位何在,招聘官们的不可替代性为几何?

我时常焦虑,总觉得自己脚踩着棉花,作为招聘官的职业生命岌岌可危,随时会轻易的被取代…

还是踏踏实实的将自己面试中的感悟一点点总结提炼出来,这才是正道。

观察和判断是我辨别真实性的两个基本步骤。

我把广义的“观察”定为收集讯息的一切方法手段,得出结论的前提是手握足够多的材料。第二个步骤是“判断”,分析讯息的真实性,思考TA的动机,最后盖棺定论TA能不能通过。

1.文字提示

“诚信承诺”在应聘表格、录用表格里已经应用的非常普及,主要目的是未来若发现候选人造假,这份文件将可以作为合理解除劳动关系甚至追诉责任的证据之一。所以你经常能看到很多表格的最后有类似这种措辞的“诚信承诺”。

致使我后来把“诚信承诺”放到了表格的最前端是因为看到一篇国外的报告,实验研究显示人如果看到并签署诚信承诺,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说谎的比例。

更有意思的是,夫妻间经常互相说我会忠诚我们的婚姻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自己出轨的几率。这项研究背后有着复杂的生理基础和心理暗示。

所以我就把“诚信承诺”提到了表格的最前端,以起到在候选人提笔前就引起TA注意的作用。

Tips:“诚信承诺”放在最前面。

2.亦真亦假

每个公司(跨领域经营的集团除外)大都驻扎于某个行业,寻访人才时大都希望有同行经验,因为熟悉情况上手快,相对行外的候选人来说某些培训成本低。

因此,你不难遇到这种情况:一段时期内你前前后后面试的几位候选人均来自同一个公司,或者候选人和目前某位在职员工曾经师出同一家公司。

比如,我,平日里主要的“猎取”对象主要来自两部分:

1)快消行业内知名企业的市场(总监)经理、品牌(总监)经理、产品经理、运营类培训总监(经理)

2)营销咨询同行的事业部总监、咨询总监、咨询经理

久而久之,这些目标企业的人见过不少,当我对某位候选人的表述有所质疑或者我希望暗示对方要客观真实的表述时,我会:

1)“……嗯…..,近期是不是贵公司有什么重大的变动,我前后见了您的几位同事了,估计您是第4位了……其中有1、2位我们在考虑中,是比较有希望合作……贵公司的出来的人质素确实不错,未来很有可能您和您过往某位同事又来又是当同事了,哈哈……另外,抱歉候选人信息是保密的,我没法告诉您他们的姓名。”

2)(低头看简历)“您在***工作过?哦~~~我好像认识你们那人,让我想想哪个部门的,有段时间没见TA上线了,就在嘴边就是想不起来…咱们继续说,一会儿想起来我告诉您,没准儿您还真认识。”

3)“真巧诶,我们现在有个同事之前就在您公司,做平面设计的,叫***,您认识么?”

4)“您在***公司工作时不知道是否有听过我们公司?贵公司是我们常年的合作客户,至少得合作过几十场培训了,我们公司的销售总监跟您那边的人力部和培训部都熟的很,呵呵。”

亦真亦假绝对是我耍小聪明的小伎俩,目的不是为了“套”出什么(我一向不鼓励招聘官利用策略去套取信息,这会让我觉得有狡诈的感觉,当然也是因为自己实在没那个聪明才智),仅仅是从侧面提醒、警醒候选人表述自己的信息、工作内容和工作成绩时“留神”一点,别夸大别造假。

换位思考,如果你去应聘一个岗位,碰巧聊到面试官认识你公司的一个人,你还在胡说八道么?反正我是不敢。

Tips:不经意间提起跟候选人服务的公司有些许的“联系”,当然亦真亦假的底线是你真的认识、听说哪怕1个人。

3.表明立场

在我们公司的文化里,很厌恶欺骗和不守时,老总对此更是切齿痛恨。

面试沟通中,我会用一些实际发生的事例代替教条的文字去讲解公司的文化价值观,例如:

“公司很不能容忍欺骗和不守时的行为,我记得之前我们有个部门负责人对考勤进行造假,把迟到和请假都找理由弄成了出勤,被总经理发现了。您之前的公司有查出这种事么?后来怎么处理的?……………..我们总经理当即把那位部门负责人开了,即使他是业务重臣。”

讲述这些事例的初衷是让候选人了解公司鼓励什么、拒绝什么,而且要特别强调(哪怕说的程度过一点)如果闯了公司的雷区那会有什么样的下场。

婉转的向对方表明如果具备一些公司不鼓励的特质,那本着双方都“快乐工作”的目的就不要来了,因为公司不高兴,候选人入职后待的也不痛快。

Tips:利用活生生“血淋淋”的事例讲解公司的文化价值观。

4.卸掉防御

我常夸奖自己“我因不完美才可爱”,同样我也会把这样的讯号传导给候选人“与君共勉”,都是凡夫俗子弱质女流谁还能不犯个错,没必要刻意掩盖撒谎,只要不是品德问题,上帝都会原谅。即使是道德败坏,只要回头是岸,佛祖都会以宽容的心接纳。

“像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那样对待别人”,我作为面试官都严阵以待跟个机警的刺猬一样,怎么奢望让候选人轻松不设防?

当然,得体的正装在面试中还是必不可少。

只不过,在面试进行到中场或者双方正在就某个问题互相探讨看法时,我会把西装外套脱掉搭在旁边的椅背上,挽起我长袖衬衫的袖子,或者摘掉眼镜,没戴眼镜就摘掉手表。

“西装”是我面试官的身份;

“眼镜”是我洞穿你的工具;

“手表”是我在测算你。

我在用实际行动暗示候选人我已卸掉自己的武装,以让对方放松下来。

很多次,我看到候选人从正襟危坐换成了惬意的坐姿;说话没有那么谨慎拘谨,自己习惯的口头语也冒了出来。

甚至,有一次,前半场在夸自己上司的仁德,而中场放松后提起上司气愤的连tmd都冒出来了。

对......我们要看的是真实的你,具有丰满人格表现的你。

不过,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我不是故意脱掉和摘掉,确实是说热了脱外套,戴眼镜时间长了眼睛疼,手腕出汗戴表不舒服。

这些举动确实让我自己放松了,现在已经有非常扎实的证据表明人和人之间的感觉和情绪真的是会相互影响和传染的。

Tips:用你的感觉和情绪去传染对方。

5.当面示警

过去在面试中总尽量回避提到背景调查,好像我是在做什么偷鸡摸狗的勾当一样。

后来我端正了“态度”,在候选人面前大大方方的介绍公司背景调查的要求。

背景调查不仅被我用于信息核对,更多增加一条功效就是“示警”,当然这是对候选人。

你会怎么跟候选人说到背景调查?

“后续我们可能会做个背景调查…….“

“如果我们对您做个背景调查,您……“

即使你确实不是对每位候选人都做背景调查,也别使用“如果”、“可能”这些字眼。

用肯定的语气彻底打消候选人的侥幸心理,让TA知道我们就是会背调,您说话得掂量一下。

面试中我一般会用3种方式提到背景调查:

1)严肃问法

“不知道您现在是否跟公司提出想换个平台的打算,因为后期我们会去贵公司做背景核实。”

一般跟候选人沟通时,我不用“背景调查”而换言“背景核实”,虽然没太明显的差别,但“调查”总还是有点刺耳。

严肃问法就是表情要严肃或者索性木有表情。(很多人说HR官僚,估计是因为很多HR都很严肃)

2)柔性问法

“后期我们去做背景核实时,您觉得哪位会给予您一个相对客观的评价?”

每当我说这句话时,总是不忘搭配上我招牌的“慈祥”微笑。

3)统一战线问法

“实话讲,这个职位我已经寻了很久了,一直没合适的,今天碰到您我真是太高兴了,希望咱们可以往合作成功再进一步,对了,后期我会去做背景核实,你觉得,嗯...会不会出什么问题?”

区别于上面两种,这给候选人传达的是什么讯号呢?我和你是一国的,我在帮你扫平可能出现的障碍。

另外,请注意这里用的是“我”,而非“我们”,just you and me,你懂的。

当我跟某位候选人真的聊的欢畅投机时才会这么说,否则会给对方套近乎的感觉。

Tips:背调,我们真的做了。

6.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我们不断的在增加着方法:面试、笔试、心理测评、情境模拟、背景调查,看星座、看血型、看面相,为的就是通过多种技术的综合运用去提高甄别的准确性。

面试官是主观的,而候选人是可能会伪装的,增加面试官的数量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甄别的准确性,如果几个人都对一个候选人感觉不好,那一般就不予通过了,不是说TA能力不行,仅仅可能是风格不相容。

这里仅有2点心得特别提醒:

1)将自己在面试中问到的几个特别重要的问题和对方的回答记录下来,将问题传递给下一阶段的面试官,在问法上可以稍作修改,以求候选人前后回答的一致性;

2)面试好像接力赛:HR初试,用人部门复试,用人部门专业笔试,公司高管终面,大致如此。

大部分HR的习惯是面试后,会把对这个人的评价告知给下一轮面试的人。对于面试经验比较丰富的部门负责人或者高管,这点不存在问题。

如果下一轮面试官的面试经验还不成熟,我在交代候选人面试情况时,只做客观描述,不做评价。因为经验尚浅的面试官的主观判断能力还不够强,易受外界评论的影响,首因效应、晕轮效应都可能发生,这些都会影响面试官本人意志的发挥。

上述的理由我不会直白的告知下一轮的面试官,伤不起,我会婉转的说:“TA比较关键的经历是这几项,我主观的评价先别影响你,你先聊聊,回头咱俩再碰意见,看看有没有这个默契不谋而合。”

Tips:如果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你就真的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辨别真伪的思路和方法就跟底牌一样不能轻易透露,这次我是把自己这些”想当然”的小伎俩彻底交底了,不论你看过是“切!”还是“WOW!”,我还是交底了。

HR揭秘:你的简历是这样被筛选掉的


职场,繁重的工作可能让你剪不断理还乱,效率也久久不见提高。其实,这都是因为你没有用对方法!小编来告诉你。感谢阅读《HR揭秘:你的简历是这样被筛选掉的》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相信已有很多HR讲解过关于写简历的要点,但是好的论点不怕重提,在本文中我会讲解得更详细,并希望通过本文告诉大家HR是如何筛选简历的,他们在阅读简历时会着重于哪些内容,又会无视哪些内容,目的在于让个人求职者能把简历制作得更精更好,把重点突现出来,提高面试概率。

本文将以的简历模板作为范例讲解,读者可以打开自己在上制作的简历,对比结合来看本文。

1.求职信

重要指数:★

当求职者通过申请职位时,HR会看到个人的求职信出现在简历的最上方。但HR一般都直接跳过,尤其如果写得又冗长又自恋,反而会让HR产生有厌恶感。

建议写法:不建议写求职信。

2.基本信息

重要指数:★★★

求职信下面就是基本信息了(的模板是在一个蓝色框内)。在本栏中,HR着重会看年龄和照片。

年龄:根据职位以及公司年龄架构不同,每一个职位都会对求职者的年龄有一定范围限制。比如管理职位,一般企业不会聘用年轻人,因为资历不够的话难以服众,管理老员工时会有困难。而当企业整体年龄结构偏小的情况下,也不会招入一位可能与现有员工产生代沟的大叔。

照片:一能让HR加深对求职者的印象。视觉上的印象是最不容易忘记的;二是体现了求职者的心态。如果选用的照片随意模糊,就说明求职者可能比较草率。不过,除了个别对相貌有要求的工作,只要照片上的候选人着装整洁,相貌不过于猥琐,那么都能过关。

至于其它项目,HR会顺便看一下居住地址,如果候选人住得离公司非常远,可能不会考虑面试了。其它诸如结婚生育等问题,HR通常会在面试时详问,不会看看简历就下定论。

建议写法:年龄住所不能虚报,而照片必须用照相馆拍的求职照。

3.自我评价

重要指数:★

通常HR会直接无视它,理由同求职信。

建议写法:不同于求职信,自我评价不能完全不写,但略写两句也就可以了,并多突出客观能力。至于“性格开朗、学习能力强”等人人都能说的,就不必写了。

4.求职意向

重要指数:★★

这块内容中唯一被HR关注的就是期望薪资。通常用人部门都有薪酬预算,而HR了解职位的大致薪资范围。如果企业和候选人双方的期望相差太远,那么面试就是浪费双方的时间了。

建议写法:如果不想错过任何机会,建议薪资写面谈。

5.工作经验

重要指数:★★★★★

这是简历的重中之重。一般HR会详看候选人最近一段的工作经历,如果该份工作经验与应聘的职位吻合且工作时间较长的话,那么HR对之前的工作经历就一扫而过了。如果最近的一份工作的时间短且与应聘职位不太吻合的话(比如有些跳槽失败的人,想赶紧扭转方向),那么HR就会看之前一段工作经历。如果候选人的最近两段工作经历都不是很合HR的胃口,基本上面试就无望了。

建议写法:HR这种注重最近工作经验的做法,就要求求职者把最近的一份工作的工作内容放在简历最上面,且要写得详细一点(并不是指写很多字,列5—7条工作内容为佳)。而越是久远的工作内容越是可以写得相对简略一点。

6.教育经历

重要指数:★★★★

跟大多数人所想不同,HR最注重的不是学历,求职者的专业才是受关注的焦点。如设计研发职位通常需要理工科专业的人。如果候选人的专业不对,有时甚至简历其他部分HR不看,就被淘汰了。

至于学历,首先,传言中的大公司只要本科以上学历的人才的说法是没有依据的。大公司录用高学历的人多,主要原因是学历不高的人容易在面试过程中被强手“PK”掉。其实,只要工作经历很符合,学历略差一点的候选人也是有机会进大公司的(注:差距不大)。至于一般的公司,更不会对学历卡得那么死,不要太低就行。现在社会普遍认可的学历是大专及大专以上。

建议写法:学历不能编造,但可以有技巧地写。如果是高中升全日制大学,则从高中写起;其余情况下都从大学写起较好。至于对学科的描述,就完全不用写了,压根没有人看的。

7.其他

重要指数:★★

至于培训经历、证书、语言能力、IT技能、其他信息,以及前面出现的那些栏目里没有提及的内容,只有在招聘职位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HR才会看一下(比如招日语翻译,HR会看下日语证书情况及候选人对自己语言能力的描述等),否则这些信息也基本是不看的。

建议写法:在这些信息里,要重点写和应聘职位有关的内容,其他的则可一笔带过。

最后总结,通常HR只关注简历里的5个要点:照片、年龄、薪资、专业、最近工作经历。如果候选人把这些要点里的内容填写完整,那么获得面试的几率就会大大提高。(完)

年前跳还是年后跳,佳跳槽时间是?


网友提问:一年中求职的最佳时间是什么时候?

专家:这个问题的传统答案一般为“金三银四”、“金九银十”,即一年中的3月、4月、9月、10月,而如今是否依旧如此呢?从不同人群的不同视角来看看:

首先对应届生来说,根据和提供的数据显示,往年秋招主要集中在10至11月份,9月份就进入校园的企业,去年的占比只有38%,前年只有25%。但是,今年有46%的企业都选择了将秋招时间提前到9月。

再看管理类岗位,有着多年猎头经验的J女士表示,有些企业会在一年的9、10月就开始做企业来年的发展战略。根据战略规划,这类企业往往在10月就开始大量招聘高管,这类企业往往不在乎年关这两三个月的低效益期。因为只有在这时候把人才吸引过来,经过培训和文化的认同过程,才能在来年春天大干一场。

最后从求职者们普遍的反馈而言,尽管“金三银四”和“金九银十”的说法仍然存在,但近年来跳槽一族对跳槽时机的掌握明显已经灵活多了:超过一半(50.11%)的求职者认为何时跳槽并不重要,机会成熟了随时都可以行动,另有8.37%的人则选择在竞争较少的招聘淡季反其道而行之。

什么时间跳,这是因人而异的问题,总体上可以从以下5点考虑:1.选择行业的发展期或是公司的壮大期;2.选择自己职业生涯上升期;3.必须是在职业定位之后;4.做好各种准备之后;5.所在行业的人员跳槽独特性。(完)

为何企业抱怨招人难,求职者却抱怨面试少?


很多时候,我们看到,求职者在抱怨自己的机会廖廖,同时却也有不少企业在抱怨招个人非常难。为什么呢?作为一个HR工作者,仅以个人拙见,对此做一个简单的解读。

企业招不到人,求职者没面试,要从自身找原因,这都是老生常谈了。其实,答案很简单:供求不对称。

这里的供求是双方面的:企业供给岗位和薪水,索取劳动和能力;应聘者供给自身的实力,索取薪水和发展。

一般意义上来说,企业是强势的,应聘者是弱势的,因为中国劳动人口多,所以对于单个应聘者来说,任何岗位上的竞争都很激烈。因此很多企业提出了经理级别的要求,却只给一个主管甚至专员级别的薪酬;很多企业口号响亮,空手画饼,到兑现是往往打马虎眼。而结果,往往适得其反。毕竟招聘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

另外,从应聘者的角度来说,当企业一窝蜂地发offer,可能让个人感到不知所措,结果拈来想去,却把自己耽误了,陷入一个退无可退的地步,就像狗熊掰玉米,最后拿了个穗子。

在这个快餐时代,应聘者漫天开价,企业坐地还钱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大多数招聘者都喜欢找应聘者要个期望薪金,然后打开自己薪酬带宽去衡量,不符合?再见!就如我给一个在找工作的朋友的建议:你可以结合工作年限、经验、能力、公司水平、地区情况来给出一个市场价。即使高了,也别离谱,企业是有带宽的。

就我个人经历而言,近两年我觉得最难招的是招一线工人,其次是中层,反而招到基层管理的专员难度最小,因为有0-3年工作经验的本科毕业生一抓一大把,个个都身经百战能力超群。

以上是个人的一些看法,说到哪儿是哪儿,大家姑且一看,欢迎交流。

《揭秘:企业招聘时间长是为何?》由职场百态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在您职场百态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招聘个人简历”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