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一个公司值不值得待下去?。

职场百态频道整理了各种职场技巧,各种职场故事。感谢阅读《如何判断一个公司值不值得待下去?》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虽说没有完美的工作,但有些公司的奇葩规定实在让人无法忍受,并不值得继续待下去,锦囊君整理了以下几点,看看你所在的公司有没有中招。

奇葩规定:不准佩戴隐形眼镜

网友“Mamihlapinatapai”评论:“我之前面试的一家单位,不允许戴隐形眼镜,说是不健康。我只能戴框镜。这种连戴什么样的眼镜都有要求的公司,入职以后会有多烦人,可想而知。反正我是不会去的。”

奇葩规定:无偿征用朋友圈

网友“无语侠”表示:“我朋友他们公司员工的朋友圈都是被无偿征用的,发布公司产品、宣传软文之类,而且必须是大号也不能分组可见。依我看这些公司都是抠的,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

奇葩规定:24小时在线,随时处理突发情况

网友“有能耐你打我啊”吐槽:“我公司规定没这个奇葩但是也蛮烦人。我们做新媒体的,要求24小时*7天时刻回复领导的微信或者邮件,应对突发事件随时发文。之前一个同事就是因为微信回复不及时而被开除的。这么严格,工资还那么少,真正是赚着打工的钱,操着当老板的心。”

奇葩规定:上交所有社交账号

网友“否否否否”评论:“我之前的单位要求上报所有的社交媒体账号,包括微信大小号、微信公众号、微博大小号、知乎账号、豆瓣等等。我觉得这样太侵犯个人隐私了,有一种处处受监控的感觉,都没办法愉快地上网了。”

奇葩规定:强迫表演节目,不参加的就扣工资

网友“低调低调很低调”吐槽:“不知道老板怎么想的,硬要把年会办成文艺晚会,节目还要员工自己表演。而且老板明确表示,不表演的就扣工资。我又不是艺术系毕业的,满脑子的代码,只会同手同脚地跳舞,唱歌又是五音不全,这不是强人所难嘛。”

奇葩规定:每季业绩完不成,必须进行自我体罚

网友“风吹来过”表示:“面试时说得好好的,就算完不成绩效也有保底工资。进去后才发现,保底工资是有的,但必须自我进行体罚,美其名曰——长记性。体罚的方式有:一边青蛙跳一边喊公司名字、下跪一个小时或是自己抽自己耳光50下。现在连小学生都不体罚了,怎么成年人还搞这些?这是长记性的事吗?真要这样,我铁定记你一辈子,屈辱啊!”

奇葩规定:不准在公司吃肉

网友“跳跳闹闹”表示:“公司抠门没饭贴,我们自认倒霉,为节约我自己带饭,但不准我吃肉是哪门子的规定?自从这条变态规定出现,我只能天天外出吃,午饭费用飞速上涨。”

奇葩规定:员工座位被监控

网友“神奇大侠”吐槽:“曾经面试时遇上过一家公司,员工座位边上都有摄像头。当时我记得是老板面,走进老板办公室,一面墙全是监控屏幕,有些关上了,有些是开着的,屏上显示的是员工座位。一看就知道,这位老板在监控员工的一举一动。这太吓人了,当下我就不想面了,草草结束对话就逃出来了。”

奇葩规定:每天上班前要在公司门口跳舞

网友“左左右木”吐槽:“公司早上一上班,必定要先喊口号,以显势气,然后门口排好队跳舞。以前跳骑马舞,现在跳‘卸膊’舞,除非生病,否则需跳完才能上班。我从小不爱跳,还要被周围群众围观,这算什么事啊。当初面试时真不知道有这种规定,否则我绝对不会来上班。”

即使没有遭遇以上这些奇葩案例,不少在职人士也会时不时地产生跳槽的念头,个人想要早日离开糟心的工作环境可以理解,但跳槽前还是要明白自己的职业目标是什么。如果仅仅是为了逃避问题盲目跳槽,不反思自己存在的问题,那么在新的岗位很可能还会遇到类似的事。

简而言之,跳槽是为了追求更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而不是逃避。如何权衡当下该不该跳槽?锦囊君以为可以做以下三件事:

1、对当前工作做一张收益分析表

相对跳槽的成本分析表,对当前的工作平台、工作环境做一个全面的评估分析,看看自己在这里可以得到什么机会,又有哪些方面对自己的发展有利。相比陌生的环境,熟悉的环境对自己总会有些益处,不能一票全部否决。

2、尽可能全面地了解目标公司或行业

跳槽不是万能药,不能动不动就用“跳”来解决,跳到新东家难道就不会再有问题了么?在选择新平台前,一定要耐心的收集资料,对目标公司或目标行业状况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结合自身状况分析清楚了再下决定。

3、从长远的职业规划角度进行决策

前两步都是在收集各种资料,为你的理性判断做铺垫。这一阶段可以根据自己的现实状况来制定职业规划方案,有了准则才能有行动的标准,最大限度减少跳槽引发的风险和成本。 

最后附上一份工作是否符合自己需求的判断要素参考:

(1)对工作的兴趣度;

(2)薪资待遇是否满意;

(3)企业知名度;

(4)行业前景;

(5)公司文化及工作氛围;

(6)公司梯队建设和培训机会;

(7)工作稳定度;

(8)工作压力值;

(9)通勤距离;

(10)人际关系融洽程度。(完)

zc530.COm小编推荐

20万买一个银行工作,值不值?


就业,毫无疑问是为了赚钱。然而如今找工作,在赚钱之前先得花钱,这恐怕是“大学毕业生扩招”加“金融危机”催化下的新时代就业病。

直击:20万买银行工作

近日,一则新闻惹来众议纷纷。据《联合早报》的一则消息称,重庆某所大学金融专业的毕业生李峰明找工作毫不发愁,靠他的父亲花20万元“买”到当地一家银行“令人羡慕”的工作,拿到每个月2000多元的工资。报道说,他的父亲是重庆市一名官员,母亲是中学教师。在他毕业前一年多的时间里,家里人为了他的工作到处托人,最后花重金才让他进入银行工作。

其实,李同学花钱买工作并不是新闻。金融、医疗、事业单位、大学、研究机构等国企、垄断行业、事业单位,是成千上万大学毕业生拼命想进入的行业。近年来进入这些热门行业都有潜规则,那就是要用钱买工作。

此外,还有动辄四五万元的包就业IT培训,数万元的托人求职好处费,上万元的求职整容费,数千元的求职个人形象包装费,数百元的简历制作车马费……眨眼间我们发现,原本靠能力凭文凭找工作成了一项花大钱的工程。难怪有人惊呼:要赚钱,先得花钱,要赚大钱,先得花大血本!

分析:值与不值?

看到20万元买银行工作的故事后,很多精明人士冒出的第一句话就是:“20万元,这么贵,值吗?”的确,以追逐利益为目标的聪明人,已经无暇对社会道德、就业竞争压力、社会公平性方面发出质疑,他们直接关心一个现实的问题:20万元对于一名银行职员而言,这笔买卖赚了还是亏了?多长时间能“回本”?

支持派的网友说,20万元一次性投入,买今后二三十年的金饭碗,肯定值!就恨咱们没那有钱的老爸和银行的关系呀!

反对派的网友说,有20万元现金,自己什么事情不能做?就稀罕赚这2000多元的收入?到哪儿工作2000元总是有的。

专业理财师则给出了正确的答案:不同银行、不同地区、不同分行甚至不同部门情况都有所不同,但根据银行业收入的一般规律,如果在北京,这20万元差不多6年就可以回本。以工商银行北京分行的一名应届毕业生的收入为例:本科毕业进入工行第一年,试用期工资被告知在每月2100元左右。从第二年起,每月工资就上涨至4000元,加上每年2000元的过节费和一些现金福利,年薪约为6.6万元。同时,假设该毕业生没有进入银行工作,而拿到了北京市应届毕业生第一年平均月工资1600元,并于第二年之后拿到北京市年平均工资44715元,那么,该笔工资的机会成本为:1600×12+44715×(N-1)元(N为工作年限)。再加上社会长期通货膨胀率为3%,那么该笔投资基本在6年之后就可以实现总收入和总成本相等。也就是说,6年后赚回了这20万元的一次性投资。

而且,计算中毕业生在银行只是一个普通柜台员工的收入水平,如果是客户经理,普通情况下三四年即可回本。据悉一个支行客户经理可以拿到每年税前15万元左右的薪水。

反思:大投入才有大产出

经过以上一番探究,我们不得不佩服李某做官的父亲成交的这笔买卖。那么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又该从中得到些什么感悟呢?

首先,正视职场薪酬差距。与吃大锅饭的时代不同,伴随着外资的涌入,高利润行业的出现,,我们发现职场人的薪酬差距变得越来越大。同样一个应届毕业生,可以是月工资1000元,也可以是10万元年薪。我们看到底层工人可能工作一辈子依旧在贫困线上挣扎,而一家央企或垄断型企业的福利制度就可以高达数百项。那么你要成为怎样的一个职场人?你要获得怎样的成就?可以说,如今职场的薪酬标准,没有你想不到的,只有你看不懂的。

其次,重视投入。中国人是最注重教育的。但似乎更多人只重视起跑线的教育。比如从幼儿园到初中、高中、大学的投入,舍得大手笔。其实,我们更要重视职业后教育。举个MBA教育的例子,如今MBA一年的学费动辄十几万到二十几万元,脱产学习一年半,毕业后的平均薪水为18万元一年,一般来说比起深造前能有50%到200%的增长。这比起银行20万元的工作,似乎投资回报率更高。此外,职场后的人脉关系投入、客户维护投入、培训投入、形象包装投入等,也都是增值的。(完)

不值得定律


职场,繁重的工作可能让你剪不断理还乱,效率也久久不见提高。其实,这都是因为你没有用对方法!小编来告诉你。感谢阅读《不值得定律》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一个人如果从事的是一份自认为不值得做的事情,往往会保持半冷半热、敷衍了事的态度。不仅成功率小,就算成功了,往往成就感也不大。

不值得做的,一定不要做。

这个定律再简单不过了,可重要性却时时被人们忽视。不值得定律反映人们的一种心理:一个人如果从事的是一份自认为不值得做的事情,往往会保持半冷半热、敷衍了事的态度。不仅成功率小,就算成功了,往往成就感也不大。

每天我们都在做很多事情,有些事情做了老半天,却发现其实根本就没有必要去做。做了再后悔就很没有必要了,事情有轻重缓急,价值有大有小,内心把握一把尺,衡量一下哪些事情值得去做,哪些事情做了让你觉得有意义。选择你所爱的,爱你所选择的,这样才可能激发我们的奋斗毅力,心里才不空虚,才能够心安理得。

不值得去做的事情,我们不会想付出我们的全部努力去做,马虎的敷衍其实是一种时间,资源的浪费。还不如去做我们觉得值得做的事情。

有时候,不值得做的事情犹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让人犹豫不决,不放手又不好好做,就这样随便过,得过且过,对待这样的事情就要好好地考虑了,坚决不做不值得做的事情。

有些人忙碌了一辈子,回过头来却发现自己就没有做过什么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一辈子都在瞎忙,所以一生都没有成就感,没有思想,眼睛也失去了灵气。

不同的价值观决定了每个人看事情的价值不一样。政治家愿意花时间和金钱在做政治文章上,可是喜欢经商的人就觉得这是一种浪费。

约翰戈达德,20世纪著名的探险家,他的传奇经历仅仅源于一幅世界地图8岁生日那年,慈爱的祖父送给了他这辈子最宝贵的财富:一幅被翻得卷了边儿的世界地图。5岁时,少年约翰戈达德就写了本励志的自勉书《一生的志愿》。其宏大的愿望让人叹为观止。要到尼罗河、亚马逊和刚果河探险;驾驭大象、骆驼、鸵鸟和野马;读完莎士比亚、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谱一部乐曲;拥有一项专利发明

在书中,他列了127项目标。随着《一生的志愿》的写著,他开始了将梦想变成现实的漫漫旅途。尼罗河、乞力马扎罗山这些梦想一次一次地被他用脚踩出来,梦想真的照进了现实!

44年后,年老的约翰戈达德完成了《一生的志愿》的106个愿望。《一生的志愿》成为了一生的成就。

虽然对很多人来说,这样的历险是不值得去做的,有些人觉得根本就没有必要去冒那样子的险,何苦呢,但对约翰来说很值得。这就是他和我们的不同,他找到了值得去做的事情,并把这值得做的事情坚持做了下去,这就是胜利,这就是成功。

千万不要认为随便做点什么,不让自己闲着,总比什么都不做的好,这是没有明确价值观的人说的,这种人感受不到时间的流逝,是在浪费我们珍贵的时间。把一件事情做得乱七八糟还不如不做,因为外界各种各样的原因而随便找份事情做的人,一定要清醒过来,在努力整理好这些阻碍之后重新上路。本来我们仅剩的一点宝贵的时间,是可以用来认真考虑你的人生,并为之而付出行动的,可是却被用来浪费在一些不值得的小事上,那就实在是太浪费生命了。

不要你做第一富豪,不要你成为世界之最,想做做得了那也可以去做。只是人生意义在哪儿,个人一生的价值体现在哪儿,临了临了,不要遗憾悔不当初就好。

摆好心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你的梦想就是最值得去做的事,找到梦想,就全力以赴去实现梦想,将值得做的事情做得更好。

如何判断一个公司愿意付你多少钱?


尝试迈出第一步。如果可能的话,你可以通过指定薪酬范围来阻止雇主向你提供比你所寻求的更低的薪水。"这个数字应该是自己的理想报酬,"《对你的工资进行谈判,如何一分钟挣到1000美元(Negotiating Your Salary, How To Make 00 A Minute)》的作者杰克·查普曼(Jack Chapman)说,"所以,比如说,如果我所寻求的报酬是年薪在6万美元的范围内,那我应该从提出自己的报酬应该在8万至9万美元的范围内开始。"问题的关键?提供行业数据,以及像往常一样地突出你的工作技能和经验,以支持你的薪酬要求,这样它看起来就并不奇怪了。

用第一次的薪酬报价作为起点。永远不要接受公司的第一次薪酬报价。"他们总是会留下一点回旋的余地。因此,原则上来说,你可以认为你有这10%的上涨幅度,"查普曼说。你所做的最糟糕的事情就是羞于讨价还价。如果你以尊重的态度这样做的话,它会表现为自信,而非骄傲自大。

考虑拒绝指出你的薪酬范围。职业专家及《推回:聪明的女性如何要求--以及坚持--她们所想要的(Pushback: How Smart Women Ask -- And Stand Up -- For What They Want)》的作者赛琳娜·瑞兹瓦尼(Selena Rezvani)说,详细说明你的薪酬范围过多地显示出了你这一方的信息。取而代之的是,她建议指定一个数字:"相比于给出一个 [传达出了] 你愿意接受的最低的薪酬的范围,不如要求一个可以用客观标准来合理地维护的最高要求的数字。"

做到审慎调查。对公司和行业进行详细的研究帮助你申请到了该工作职位,那么,对预期薪酬也进行同样的工作。"你可以查看一些网上的薪酬调查或是试着找一些收集了在你所在地区的类似组织里的你的特定工作职位的数据的调查,"《基础绩效评估手册(The Essential Performance Review Handbook)》的作者莎伦·阿姆斯特朗(Sharon Armstrong)说,"或者,你可以看看是否能找到一位愿意分享这反面的信息的人力资源从业人员。"

获取内部信息。"如果某人在公司内部有一位值得信赖的朋友或导师,那他或她可以就薪酬水平的问题寻求内部人士的看法,"印步咨询公司(InStep Consulting)创始人科莱特·埃利斯(Colette Ellis)说。诸如SimplyHired.com和Salary.com之类的在线网站都是能有所帮助的,但公司现任员工会给你更准确的信息。

要求获得前期奖金。如果你对薪水报价并不满意,你也可以要求获得更多的休假时间、报销学费和其它的福利。不过,你也可以看看雇主是否会用另外的方式让薪酬报价变得更让人高兴。"要求获得签约奖金(signing bonus),特别是如果这符合你的行业规范的时候,"瑞兹瓦尼建议。奖金可能来自于公司财务预算的另一个部分--并且提出这个要求也不会让你有什么损失。

在一个公司待久了,是不是就不敢跳槽了?


职场,繁重的工作可能让你剪不断理还乱,效率也久久不见提高。其实,这都是因为你没有用对方法!小编来告诉你。感谢阅读《在一个公司待久了,是不是就不敢跳槽了?》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观察身边朋友的职业轨迹,泾渭分明的分为经常跳槽的和几乎没换过工作的。而且,常跳槽的永远在看更好的工作机会,不跳槽的提起跳槽都很犹豫。

联系网上关于跳槽的争论,不免让我思考一个问题:在一家公司待久了,是不是就不敢跳槽了呢?

我把我的疑问抛给从没换过工作的朋友们,他们所处的行业并不相同,但没换过工作的原因不外乎有以下几个:

1)对现在的工作状态还算满意;

2)在这家公司成长很多,很有感情;

3)不是没想过换工作,只是一直没有合适的契机。

在一家公司待久了,对于换一个工作环境,确实会有很多方面的考量。而且相比于工作经验不太久的人来说,对现实的考量所占的比重更加大了。

无法忽视的沉没成本

不愿意轻易改变现状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不愿意放弃沉没成本。沉没成本,是管理会计中的一个术语,是指已发生或承诺、无法回收的成本支出。比如,为工作付出的时间、精力、金钱,这些都是沉没成本。

为工作掉的每一根头发,每一次绞尽脑汁写的计划书,每一个加班赶工的夜晚,都是已经付出的沉没成本。付出与想要的回报不一定成正比,但是付出的心血不容忽视。

既然已经付出了,是不是再多付出一点就会有翻盘的可能?就好比,虽然在同一家公司熬了五年都没有升职,是不是再坚持一下,就有向上的希望呢?

既得利益和习惯的力量

当然,不愿意离开老东家,是因为对现状还算满意。在一家公司工作久了,薪资福利、平台背景、行业经验、内部资源、人脉积累,总有一项还过得去。

跟熟悉合拍的人一起工作,领导信任,同事默契,有什么需求要找哪些人,过往类似的经验是怎样的,怎么操作能够快捷有效,这些都是需要时间培养的技巧和默契。在一家公司待久了,就是有这样的轻松和畅快。

不要忽视习惯的力量,这是大多数人的舒适区。我们都知道职场的一万小时定律,说的是不管你做什么事,只要坚持一万小时,都可以成为该领域的专家。日复一日重复同样的操作,把它培养成习惯,并能把这种习惯坚持下去,你可能会成为专家,也可能会陷进舒适区里不愿意出来。

个人发展的职业规划

说到跳槽,我们总是号召大家以自己的职业规划为目标,不要逞一时之快、图一时之爽。所以在一家公司待多久,绝对没有客观正确的时间。要不要跳槽,多久跳一次槽,一切都尽量跟着职业规划走。

当然构想自己的职业规划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行业、工作年限、年龄、个人的资质和水平、婚育情况…这些可能都是要权衡的因素。

我的一个从未跳过槽的朋友Z,毕业之后就进了汽车行业,在一家有名的车企做市场。他告诉我,每次他想换工作的时候,盘算一下国内车企的现状,觉得还是自家公司好。这当然是因为他本身对公司有很大的认同,其实也有对行业和个人现状的理性考量。

在他的计划里,要在这家公司待多久,学到哪些经验,混到什么样的职级,都是有时间节点的,甚至十年之后要到哪发展,也是写在行程表上的。

他深知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也知道自己在这一行可能会遇到的机会和瓶颈,所以身在当下,也时刻计划着将来。

在一家公司待久了,可能会缺乏改变的动力,但最重要的可能还是没有合适的时机。改变需要外因和内因的共同作用力推动,个人意愿和外部工作环境的变化,都是关键。

当然,在职场保持鲜活的状态,不一定非要跳槽。如果对现状满意,又能在日常的工作中有所成就和收获,长时间效力一家公司,也是一件值得尊敬的事情。重要的是你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不如大度——这样的老板不值得抱怨


老板之所以有的时候被员工吐槽,是因为他们一方面要跟员工一条心,另一方面又要让公司的利益最大化。所以在你苦思“为什么不给我加工资、为什么不给我假期、为什么不给我升职” 这类问题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那我还是劝你省点心别想了,大部分时候是自己的原因。老板偏心眼?老板太过严厉?老板出尔反尔?事实是:九成职场女性都会抱怨老板,而真正有问题的老板不到三成!与其抱怨老板,不如接受他的作为,这样你的职场生涯才能一帆风顺!
1、出尔反尔的老板不值得抱怨
老板早晨下了指令,你忙不迭去执行,到了傍晚,他突然改了口风,让你一天的工作化为泡影?抱怨连连的同时,可别忘了,你是工作执行人,他是工作策划人,他看到的是整体,你看到的是局部,他不断修改指令,也是为了让工作更完美。更重要的是,老板和你的关系是一对多,你和老板的关系是一对一,老板不可能亲力亲为地去适应每一位员工,只有员工去适应老板!要是老板的主意朝令夕改,你所能做的就是不断与他沟通,让自己的办事速度跟上他的思维,这样你还能给老板留下办事靠谱、性格沉稳的印象。要知道,在美国职场调查中,“出尔反尔的老板”被列为最不好解决的职场难题之一,如果你能从容面对这种情况,说不定下次升职的就是你!
2、疑神疑鬼的老板不值得抱怨
如果你是分公司主管,你经常会在非上班的时间接到老板电话;如果你是基层员工,老板会无时无刻对你表示上司式的关切;如果你是老板的左右手,那你的每一个工作细节都要向他详细汇报……这类事必躬亲的老板多为心理压力较大的职场人群,他也希望把事情做得最好,他生怕属下出了差错,过多注重细节,会让你眼中的老板变得疑神疑鬼,直接表现是不轻易相信别人,对下属的工作总有诸多不满。其实这样的老板最好对付!他们往往相信“人治”重于“法治”,再加上巨大的心理压力,他们的情感防线最易攻破!建议你除了按他的要求,事无巨细地汇报工作外,还可与他发展个人友谊!要知道,有压力的人往往孤独,而在你踏入他的人际空间时,等于为自己的职场生涯打开了一扇明亮的窗!
3、偏心眼的老板不值得抱怨
为什么老板总是一碗水端不平?为什么他更偏向那个和他私交甚好的同事?想想看,生活中,你不也对某些自己喜欢的人格外偏向?偏向是人类天性,老板偏心眼,说明他最少具有几分人情味,这可比那些冷若冰霜、不食人间烟火的上司好相处多了!碰到偏心眼的老板,你可千万别当众抱怨,这只会让他眼中的你更面目可憎!最好的办法是积极进攻,从侧面发展与老板的私人关系。他可能由于私人原因偏向别人,如果你主动示好,谁说他不会因此增加对你的好感度。
4、当众呵斥你的老板不值得抱怨
一点小错误,就被老板当众呵斥?颜面扫地的同时,你当然对他心怀怨恨!心理学家发现,无法原谅对方的小过失,是心理不成熟的表现,面对这种“幼童性格”的老板,你最好的办法就是装作视而不见!要知道,这事在你眼中有如天塌下来般重大,在老板眼里,不过是过眼烟云,发脾气是常事,他当然不会在意自己发脾气的次数!如果在暴风骤雨过后,他一样对你微笑相迎,反而说明他并不看重你的小过失!没必要为老板不成熟的行为生气,更没必要将他的怒火“移情”到自己头上!心理学家认为,在人把坏心情宣泄出来的3小时后,其内心容忍度会迅速升高,如果你能掌握好这个时间差,在老板发完脾气后向他提出不同看法,也许会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5、行为散漫的老板不值得抱怨
老板天生是个马大哈,比下属还丢三落四,对工作重视度看似不高?小心啦,别被表面现象所蒙蔽!除非他是含着金钥匙长大的纨绔子弟,来这里做你的上级,不过是按照老爸的指示行事,要不他不会对工作这样不上心,否则他又如何登上高管的职位?表面上的散漫只是天性使然,也许他正在以此探究你对工作的态度!千万别因此抱怨连连,甚至影响自己的工作情绪!老板越散漫,你就越要认真行事!想想看,当老板发现你反其道而行之,工作态度诚恳、勤奋时,自然会对你赏识有加!
6、不喜欢你的老板不值得抱怨
老板也是人,也会对周围人有喜恶和偏好。虽然主流的职场规则是不要将个人感情带入工作环境,但要限制某个人的情绪,可不是什么容易事!如果你不幸,天生与老板气场不和,或和他人生观相悖,也不要因此自暴自弃、抱怨连连!首先你要承认他不喜欢你的事实,然后要告诉自己,这样的情况必须诚实面对!千万不要把不满情绪带入工作中,这样只会让你在他心中的地位一降再降!每个人都喜欢对方乐观的态度,如果你明知道他对你心怀不满,还照旧阳光满面地工作、像平时一样与他打招呼,说不定他会对你的态度有所改变!
有句话说的好:不要为了他人的错误而惩罚自己。既然老板有那么多不被你喜欢的地方,你自己明白就好,为何非得时时刻刻给自己添堵。如果你的职业规划够全面,目标够清晰,在遇到上面的第六种情况时,可以选择跳槽。

用“折寿”换高薪,值不值?


来自微博上的消息

潘洁的死让社会震惊,震惊之余更多的是反思和讨论。中国之声央广夜新闻栏目在4月14日晚就“事业愿景、高薪诱惑,身心将何去何从?”为题,和听众进行全程互动探讨。微博上该话题也在热议中。

一时间很多人都认为不能因太过于追求事业而牺牲健康,但也有人认为,在普华永道这样的公司工作起码还能得高薪,而很多其他行业的人是薪资低工作量又超负荷,这样的群体更应该得到关注。每个人的人生观和职业价值观不同,但以“折寿”未代价来换取高薪,显然不是奋斗的初衷。

观点:别让金钱拖累了幸福

就像不断膨胀的GDP一样,在急速发展的中国,面对巨大的生存压力,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很多职场人长期处在睡眠不足、身心疲乏、神经衰弱、免疫力下降的亚健康状态,可是,他们常常更为关心业绩好坏、地位高低,薪资多少,却无暇顾及自己的身心健康。

每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同,但以“折寿”为代价来换取高薪,显然不是奋斗的初衷。向阳生涯CCDM职业规划师富饶人为:“每个人的价值观是不同的,我们只有独立探索自己的价值观,树立自己的职业价值观,我们才有可能知道自己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而不仅仅是以社会上大多数人的成功标准为准则,那样我们只是在重复别人的人生。”

职业生涯之路如此漫长,生存压力与日俱增,各种诱惑接踵而至,有多少人会谨记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多少人会记得梦想的初衷?等生病倒坍在病床时,剩下的除了病怏怏的身体,那些功名利禄其实和浮云没有两样。

要想避免类似的悲剧发生,从职业规划师的角度,向阳生涯CCDM职业规划师方文怡和富饶都给出了各自的观点。

方文怡认为,以个人角度来看,要坚持“身心健康是王道,工作节奏张弛有度”的法则,时刻调整自己的工作状态和职场心态,一切以自己的身心健康为首要考虑;另一方面,从企业而言,合理安排员工的工作量和劳动强度,项目分配合理,减少加班,努力创造轻松愉快的工作环境,在关注业绩的同时,更多地关注员工的身心健康,这才是人性化管理的根本。

富饶则认为,年轻人的职业观、价值观和幸福观要从小开始探索并确立。“年轻的一代在确立自己的人生观之前,往往是以父母的价值观为重要参考,因此父母的引导和启发教育至关重要。”父母要注意营造积极向上的家庭生活,在价值观和幸福观方面给予孩子积极的引导,帮助他们发现并培养兴趣,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

自测:你正处于过劳状态么?

为你的身心健康,为了你更长久的职业生涯发展,向阳生涯的专家团队专门设计了一套测试题,快来测试一下,职场上的你过劳了么?

准备好了么,拿起笔,选择你的答案:

1、每天喝咖啡的杯数是?

A.1杯B.2-4杯C.5或5杯以上

2、每周工作时间的是

A.40个小时B.40-60个小时C.60小时以上

3、每周出差的次数是

A.每周0-1次B.每周2-3次C.每周3次以上

4、每周有几天加班到10点半以后才下班?

A.1天B.2-3天C.3天以上

5、每天上班单程占用时间?

A.1小时以内B.1.5-2小时C.2小时以上

6、肩痛/颈痛/头痛的毛病出现频率?

A.一周最多一两次,无明显印象B.经常发作,每周3-4次C.每天发作,身体疲乏

7、每个月有几个星期天上班?

A.一天也没有B.1-2次C.3次以上

8、每月休闲活动(运动、聚会、出游等)的次数?

A.3次以上B.1-2次C.一次也没有

以上各题,选A得5分,选B得3分,选C得1分

16分以下:你有重度过劳的倾向,如果长时间持续这样的状态,健康会严重受损。

专家建议:

首先和老板或上司沟通,主动如实反映身体不能负荷超量工作,健康已受到影响,不要被动或消极的推辞工作,以免让人产生误会,适得其反;其次,工作已经给你带来超负荷的负担,有必要审视现在的工作是否真正合适你,存在人职不匹配的可能性;再次,如已发觉有换工作的必要,那么请做好再就业的职业定位和职业规划,防止再出现过劳的现象。另外,工作过劳的人在心理方面也有沉重的负担和无法宣泄的情绪,如果内心压抑难耐,在解决职业定位和职业规划的同时,也要请专家帮你进行心理梳理和辅导。

17-27分:你已在中轻度过劳的范围内。目前你的身体已渐进疲劳状态,精神不佳,时常感觉困乏。

专家建议:

建议调整你目前的工作状态,看看平常工作安排是否合理,时间管理是否得当,是不是有可以有提高效率的地方,重在自我调节。俗话说,会工作的人一定会休息,在工作疲惫时起来走动走动,周末也不要宅在家中,积极参加一些运动,哪怕散步多呼吸新鲜空气,对放松身心有益。

28分以上,恭喜你!目前你是在轻松中工作,即使有压力也被你化作了动力。经常运动,劳逸结合,请继续保持!(完)

专家介绍:

洪向阳,实战派生涯管理专家。向阳生涯管理咨询集团 首席职业规划师,中国职业规划师(CCDM)认证培训导师,专注于职业规划、职业定位、职业转型、求职就业辅导等咨询、培训领域,帮助求职者及职场人找准定位,高效求职,取得职场高速发展,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职场上,如何判断一个人的格局大小?


职场,繁重的工作可能让你剪不断理还乱,效率也久久不见提高。其实,这都是因为你没有用对方法!小编来告诉你。感谢阅读《职场上,如何判断一个人的格局大小?》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一个人遇事的第一反应里,藏着他成长过程中所积累的学识、见识、品格和修养。在职场中想要判断一个人见识高低,格局大小,不妨看看他遇到事情的第一反应。

1、有章法

无论是职场上,还是生活里,许多人遇事的第一反应是不问青红皂白,着急为先。

简单说,就是沉不住气。无论是好事还是坏事,第一个反应永远是着急。好事急着昭告天下,坏事急着担忧焦虑。

所以往往会出现一种尴尬:心心念念的好事没发生所以很失望,担心半天的坏事也没发生,白白吓唬自己一场。

但也有些人懂得冷静地谋划自己的未来,尽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

面对难题,他们的第一个反应永远是发生了什么事以及我该怎么办,有节奏、有章法地制定计划,从而把握局势。

你能否迅速做出适当的反应,决定你过怎样的一生。即使未必能思虑周全,但至少不会让自己的一生,败在事发后的那几分钟里。

2、不要拒绝新事物

再好的千里良驹,也比不上汽车。珠算再快,也比不上计算机。

时代的进步,就像奔流不息的长河。如果你永远待在原地,就算没有退步,却已经被长河远远抛在身后。

一个人的格局越小,看不惯的事情就越多。

时代抛弃你时,连声招呼都不会打。

抱着好奇的眼光看世界,对待新事物你可以保持怀疑,但不要盲目的拒绝。

新事物的好与坏,有时不在于它本身,而在于我们如何利用。你拒绝新事物,看似屏蔽了垃圾,却也与机会、成长、希望失之交臂。

新事物也许会带来阵痛,可若是拒绝了新事物,则势必走进人生的死胡同。

人一旦对自己感到满意,就会停留在原处,不再自我前行去迎合变化,转而沉溺在幸福当下。

当人沉浸在虚幻自我意识中,拒绝接受痛苦伤害,也就拒绝去接受新的可能。

3、不惧将来

有人问农夫:“种了麦子吗?”

农夫:“没,我担心天不下雨。”

那人又问:“那你种棉花没?”

农夫:“没,我担心虫子吃了棉花。”

那人再问:“那你种了什么?”

农夫:“什么也没种,我要确保安全。”

我们常常因为害怕未知的风险,选择了裹足不前,那就只有饿死的份。

生活不会时时厚待我们,会有挫折,会经历失败。

生命最有趣的部分,正是它没有剧本、没有彩排、不能重来。

你无法决定下一段旅途遇见的是好还是坏,但是你看这个世界的角度,决定了这个世界给你的温度。

不管你现在多大年纪,生活都有无限可能;

选择自己要过的生活,是人生最重要的事,不必要渴求别人的理解和认同。

职场人活的就是一种心态:不念过往,不惧将来。

用30年换一套房值不值?


职场,繁重的工作可能让你剪不断理还乱,效率也久久不见提高。其实,这都是因为你没有用对方法!小编来告诉你。感谢阅读《用30年换一套房值不值?》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在我的印象中,老北京是个悠闲的地方。胡同里的吆喝声,国槐间的蝉鸣声,树底下摇着蒲扇纳凉的大妈,光膀子侃大山的大爷,处处透着慢悠悠的惬意劲儿。但那终究是过去了,今天的北京胡同少了,吆喝听不见了,国槐没了,大爷大妈们的身影隐没在高楼大厦里,流水般的车子洒下没完没了的轰鸣,行色匆匆的路人眉头从来紧缩着。老北京变成了年轻都市,北京的人却都老态了,或者说,生活新了,人心却老了。

四年前从美国回来,去看望一个远房亲戚,到了那个地方才知道小时候曾经无数次奔跑在里面的那条熟悉的小胡同不见了,几座灰突突的大楼几乎遮挡了阳光,两棵老槐树在阴影里孤独地低着头,那个瞬间我差点热泪盈眶。几经周折,总算找到几个旧识,本想叙叙,谁知道聊了没几句,旧邻们的话题就转到了房子上面。小胡同拆了,原本蜗居在十几平米小屋里的邻居们住进了宽敞的高楼,心也跟着抬升了,张口闭口是房子,一说就是百十万,那种捧着大海碗吃炸酱面的简简单单生活成了过去。寻着根儿回来的我,忽然有点莫名的惆怅,望着比肩而立的高楼,心里念叨:房子房子

几年过去,看惯了人们说房子,买房子,为房子哭,为房子笑,慢慢也就习惯了新的北京生活。生活原本就如此,不可能永远活在回忆里。

最近各地房价出现小幅逆转,周围不少人又开始热议房价,也有不少人蠢蠢欲动准备购房再图获利。前几天和长期在北京定居的朋友说起房价,朋友既兴奋又无奈,感叹北京之高却又期望房价更高,因为他刚刚在京东新买了一套房子,目的就是为了投资。

朋友是口碑很好的外科医生,一年的固定收入大约三十多万,如果算上手术补贴等综合收入,全年有四五十万元进项,在北京算得上绝对的中产;即便如此,新买的这套房他也要不吃不喝七八年才能清偿贷款,难怪巴望着房子赶紧涨价,增值之后尽早出手就能早一点还清贷款:为了这一套房,我得干到退休,它要不涨价,后面这十年就搭进去了。

我对朋友的投资行为并没多大兴趣,但他那句这十年就搭进去了让我心里一震。对于已经年近五十的人来说,还有几个十年可以如此轻易预支出去呢?而且预支十年不是为了生存,不是为了理想,仅仅为了一套可有可无的房子,节衣缩食甚至不吃不喝辛苦十年才能换得一身轻松,这样做值得吗?

我说出心里的疑问,朋友的反应不太像个泽被患者的专家,也不像桃李满天下的教授,在生活的现实面前,他跟那些斤斤计较的大爷大妈没有太大分别:十年前一套房子七八万,很多人都像你这么想,十年后呢?如果现在还这么想,再过十年呢?

时代真的不一样了,中国人开始学习赚钱,却永远摆不脱家里有钱,盖房买田的传统观念,如果没有那么多人投机买房,也许今天的房价就不会是这样,那些苦苦打拼多年却买不起一间容身之所的人就不会那么艰难。当然,这只是如果,生活中只有结果,没有假设。现实就是太多中国人存在侥幸心理,曾经把股市看到一万点,也同样会把房价看到千百万。

在美国一个人用五六年的收入就可以买套房,而在地大物博的中国,尤其在大城市,一个普通人三十年不吃不喝穷其全部收入也买不起一套房。按照收入比来说,北京上海的房价已经冠绝全球,连寸土寸金的香港都望尘莫及:香港的房价是普通人收入的15倍左右,发达国家是6倍左右,而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里,房价已经是收入的三十倍还要多,也就是说,普通人三十年的收入买不来一套房。还要房子吗?买得起房子吗?

当然要房子,居者有其屋是再普通不过的基本要求。很多人会说,买不起就租嘛,为什么一定要买?一辈子租房是否适应中国人的观念习惯暂且不说,在北京四环外的很多地方租套两居室都要五六千,一年下来六七万元,有多少年轻人能够承受这样的租金?即便缝上嘴不食人间烟火,全部收入用来租房都可能不够。

还买房子吗?我的看法是不买。需要房子而又不去买房,看上去矛盾,但这样的矛盾也许更加理智,因为买就意味着要背上一辈子可能都无法还清的贷款,未来岁月就变成了房子的奴隶、银行的奴隶,赢了房子却输了全部,这样的人生好吗?人不能仅仅为了房子活着。

据说当下中国的存量房超过180亿平方米,加上正在建造和尚未动工的,估计未来还有100亿平方米要投入市场,在房价已经高度泡沫的今天,如此规模的存量房整装待发,按照全国人口平均下来,即使八亿农民全进了城,人均也有20平方米的房子,卖给谁?

也许仍然有很多人觉得房价会涨,就如同四年前所有人坚信股市能冲上万点一般。局部区域的房子可能还有上涨空间,但如果就整体环境而言,如果不是非常容易租出去的房子,如果没有足够的房租回报率,最好再挺挺,房地产高唱凯歌的时代一去不返的日子不会远,随着中国在2015年进入老龄化,人口下降必然导致房子富余,房价还会涨吗?

房子已经从太多年轻人手里抢走了他们的青春和后半生,也许远远不止二三十年的岁月,因为房子而丢掉的更加弥足珍贵的是人生后半段的轻松快乐和无忧无虑。为房子累,为房子哭,为房子笑,为房子吵,不值得。人生有很多需要追求的东西,有很多东西值得珍惜,奋斗的路上不必苦苦纠结于一套房子,只要有个容身之所,好好经营快乐生活,好好享受幸福,好好珍惜健康,好好疼爱亲人,别让房子把这些都毁了。

追随一个好老板,比进入一个好公司更重要


职场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人,有混迹职场多年的行业风云人物,也有职场后起之秀的黑马,还有初入职场的小白。他们每天都在做的事其实都是一样的,那就是提供价值和同行竞争。在这每日每夜竞争不断的职场上,随时会有一批批职场大咖倒下,会有一批批后来者居上。今天小编要谈的一个话题是,为什么说职场上跟对人很重要。

近日,一家北京媒体公司奇葩的罚款规定,上了微博热搜。这家公司的罚款规定细致到,稍微行差踏错都要罚钱,简直就是一个工资回收计划。

比如:

员工朋友圈不能屏蔽同事,违者罚100 元;

邮箱未按公司规定设置个性签名,罚50 元;

不接电话,不回微信、短信、邮件,罚 50~100元;

当日运营数据不达标,工作人员罚 50 元,负责人罚 100 元;

周报迟交,要罚款 50 元;

迟到,要扣 100元,请假,要扣半天工资;

还有很多奇葩的规定,比如强制员工加微信,比如老员工要主动加新员工,上级要主动加下级,工作群要置顶。做不到的人,要被通报批评,或者罚款……

奇葩的还不止这些,因为这家公司罚款的“坑”实在太多,有员工向公司索要员工手册,要了解相关条款,公司方面的回复是这样的:

以前公司是给员工手册的,但是有人曾以员工手册为证据,起诉过公司,所以不能给你们发员工手册,防止留下证据。

Excuse me?知道自己这样做不地道,还恶意消除证据?

小编进入职场多年以来,也见过许多奇葩规定:

例如,离职前必须亲手打扫工位、倒垃圾;

公司发的所有办公用品必须全部归还,否则会被罚款;

必须自带电脑、手机为公司工作……

我必须说,所有奇葩规定背后,都站着一个不值得跟随的老板,和一个不值得拼命的公司。

这样的老板要么是格局小、情商低,总盯着员工的那点小钱,而不是想办法带员工赚大钱;要么就是视野狭窄,又不爱学习,脑子里的管理手段非常单一,缺乏有效管理公司的手段。

简而言之,一个值得追随的老板,对你的帮助可能无穷无尽。跟对老板就是为你的长期收益寻找到合适杠杆,押上你的才干和时间,用杠杆大幅提高你的赢面。

一个不值得追随的老板,就像你鞋里的沙子,相处越久,你就越痛苦。

这就是为什么,马云在韩国KBS 电视台的访谈中说:

“一个人 30 岁之前,追随一个好老板,比进入一个好公司更重要。”

总出台奇葩规定

往往说明企业出现了大问题

员工对公司的不满大多来自两方面,要么是钱没给够,要么是心委屈了。

那些奇葩规定尽出的公司往往两边都占,既不能给够钱,也会让你的心受委屈。

想必大家都能明白,如果一家公司、单位的前途光明,盈利能力蒸蒸日上,往往就是它管理相对宽松的时候。

但是如果公司开始出台各种奇葩规定,大多数就是公司的经营、业务出现了问题,在开拓增量的方向上逐渐受阻,就只好想尽办法折腾存量。

但问题就在于,做不好增量的人,往往也做不好存量,但是又不能什么都不做,只好开始瞎折腾:

例如,突然严格的考勤制度,突然严格起来的会议制度,越来越繁琐的报销流程,各种各样的罚款制度……

大家可以看看最近几年,原来以弹性工作、福利优厚著称的互联网大厂,近两年经营压力比较大的,一个个都开始严格考勤、裁人、查贪污、报销越来越严……

人对自己往往有种天然的自信,如果不能够碰撞到更大、更强的东西上,就会喜滋滋的自满自足,拒绝承认这个世界上有比自己更好的存在。

真正的好老板,则会把这个现实扔到你的脸上,告诉你这个井底之蛙快省省吧!

他不仅会带你赚更多的钱,还能拓宽你的能力极限,教你什么叫精益求精,帮你挖掘潜力,从而实现你的个人价值。

例如,乔布斯就有一个出名的能力,就是以他急躁、粗暴的态度,推动下属去完成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有一次,乔布斯让人创作一款叫做《爆发》的游戏,得到的答复是需要几个月时间。乔布斯非常不满,他死死盯着对方说:四天就够了。

下属最初认为“不可能”,但最终还是做到了。

乔布斯总是想办法让员工们相信,自己可以创造出超越用户想象、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产品。

员工们总是在乔布斯的压力和鼓舞下,一次次去挑战极限,挖掘潜能,让自身的能力也随着“完成——受挫——绝望——鼓舞——完成更好”这样不断的迭代,一次次成长起来。

这就是为什么说,最快的成长,是逆着本能成长。

但人的本能就是容易懒惰、自满,想完全靠自己战胜本能,是很难走出这个人性泥潭的。

而好老板就是一个好的成长教练,他不会让你沾沾自喜和自满骄傲,他会不断地向你施压,挖掘你的潜能,带你走到极限,从而实现快速成长。

不是说日常管理不重要,而是说如果你的老板,总是把眼光放在这些奇葩规定上,关心的都是员工发朋友圈有没有屏蔽同事,邮箱的个性签名是不是符合标准,周报是不是晚交了一个小时……

那这种管理就是无效管理,不仅不能给公司和员工带来收益与成长,反而带来的都是麻烦和憋屈,正事儿反倒没什么人干。

看到这里,相信你也明白了,一份工作好不好,有没有前途,老板的因素要占到一大半。

在职场上跟对了人,你就会事半功倍,那你跟老板可以相互成就。

但是如果你跟错了人,你就会发现自己如同鞋里进了沙子,走的越远就越辛苦,何况你们可能根本走不远。

人生的逆袭必须靠贵人。但是这些贵人并不是远在九天云端,而可能就是一个好老板、好领导。

如果你有幸找到了这个好老板,那你就要不断的向他学习,变得更强、更靠谱,或者展示你的用心、努力、谦虚、好学、忠诚,让贵人愿意接纳你,信任你,给你机会。

如果你不幸遇到了一个坏老板,那你就赶紧抽身离去,擦亮眼睛,尽快寻找一个好老板,而不要停留在这里浪费时间。

《如何判断一个公司值不值得待下去?》由职场百态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在您职场百态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如何做一个懂礼仪的职场人”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