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求职陷阱的技巧。

大学生毕业后面临的第一件事情肯定就是面试求职了,那么相应的求职技巧就很重要。感谢阅读《提防“职位头衔”的陷阱!》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求职技巧知识,希望能够帮到您。

Kan在一个二线城市的大公司做客户主管,几年的工作积累让他在那个城市有很多朋友,日子还比较滋润。不过,Kan一直希望能摆脱“主管”的层级,在职位上能更上一层楼,这样在朋友和家人们面前更有面子。在春节的同学聚会上,同学给他推荐了一个职位。新职位是上海某电子商务公司的销售总监,如果表现好,日后可能升为副总。冲着“总监”、“副总”这些诱人的头衔,Kan很快就辞职就赶往上海。进去后才发现,这是一个家族企业,公司统共只有十来人,销售人员4个,除老板外还有他的亲戚掌握大权,根本不像当初谈的那样有足够的掌握平台和空间。巨大的落差让他十分失望,Kan觉得自己这步棋走错了……

专家点评:

我们正生活在一个“头衔通胀”的时代。冲着好听的高职头衔的跳槽,很可能令自己陷入“头衔通胀”的尴尬中。人往高处走,任高职挣高薪是人之常情,但也要掂量自己的实力,同时仔细评估“高职”所在的行业和公司,看是否确实适合自己。别开“头衔通胀”不说,高职通常意味着更大的压力、更多的付出,以及更高的要求,如果你都能轻松应付,高职才真正属于你。(完)

职场资讯网扩展阅读

跳槽千万别心大,这些陷阱要提防!


在原单位做得不爽了,许多人铆足了劲想跟老东家“决裂”,奔向新的蓝天。但有时候,心急找不了热豆腐,反而会烫了嘴。在你满心欢喜要进入一家新公司的时候,小心提防以下10种陷阱!

1、试用陷阱:以新招人员替代试用期满人员;

2、培训陷阱:以招聘为名为培训学校拉揽生源;

3、实习陷阱:利用“实习”名义使用廉价劳动力;

4、收费陷阱:招聘过程巧立名目收取各类费用;

5、侵权陷阱:以考察为名,无偿占用设计成果;

6、广告陷阱:招聘信息做广告,不是招人是卖货;

7、名称陷阱:招聘名称诱人,实际工作气人;

8、保险陷阱:录用先考保险代理执业证,进来全当保险代理;

9、劳务陷阱:说明招聘“合同制”,录用后变“劳务工”;

10、推销陷阱:招聘“销售人员”,实为推销、传销工作。(完)

跳槽心态剖析:金钱与头衔


通常情况下,头衔与钱有着一定的正比关系,高管职位带有高薪,当然也意味着承担更多责任。当一份薪水并不诱人的管理岗位和一份高薪岗位相遇时,又该如何选择呢?

从职业生涯发展角度看,选高薪还是选头衔并不是难事。在职业生涯发展处于成长期时,是个人静下心积累和学习的时候,在选择工作平台时不建议将重心放在钱上,当然头衔什么的更不用作过多考虑;待到职业发展进入稳定期,你的技能、经验和心态积累到一定程度,并且此时已有养家糊口的任务时,那么薪资就是着重考虑的问题;稳定一段时间后,个人有意从业务转为管理,此时可以考虑选择有管理职责的岗位,尝试一下自己是否能从技术大拿转成管理高手。

并不是所有的专业技术人员都需要转为管理岗位,也并不是所有的转换都会成功。当处于转换初期时,有从事管理岗位的机会,哪怕是“不计名份”的管理机会都是迈向管理方向的敲门砖。这个时候钱并不应是主要考虑的因素。

无论出于什么目的转换工作,跳槽前一定要对新的目标职位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要分析自己的能力能否胜任新工作,更需要衡量接受这份工作后会不会对自己未来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是否有上升空间等等。一旦决定跳槽,就要调整好心态,迎接新的挑战。(完)

录用职位与求职申请职位不符,去还是不去?


网友“布莱克”的困惑:

最近我在面试了一家大公司,申请了人力资源部的一个人事职位,通过了所有的面试流程,并得到了这家公司的录用。然而,我收到的offer上的职位并非人事,而是一个“业务支持职位”。我联系了这家公司的招聘人员,他们解释说,由于公司有太多的大职位,为了便于管理,因此所有的内部职位都被做分类了,现在发出的offer只能写的是职位大类,而不是具体的职位。我申请的这种为业务部门对口服务的人事归类在“业务支持岗”这一大类中。招聘人员还说,他自己也属于“业务支持岗”,所以请我不要担心。入职后工作内容肯定是人力资源内容的。但是我很担心,不知道这样的offer是否合法?也不知道未来签订的劳动合同上是否还是“业务支持岗”?

小编整理相关资料在此答复:

Offer是一种法律邀约,主要目的是提出一定的条件,邀请你与招工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所以Offer上所提出的条件也是非常重要的。应聘者在收到招工单位发出的offer后,如果考虑接受要约,就可以做好预备工作。招工单位发出要约后又反悔的,需要对应聘者所遭受的损失进行赔偿。

Offer上需要列明哪些内容国家法律没有规定,应聘者应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作出判断。考虑到offer的作用,应聘者应该拿offer上提出的条件作出衡量,是否能够帮助自己作出最终的决定。如果认为信息不够完善,不能作出决定的,应聘者最好及时和招工单位联系,要求他们补充信息。

布莱克的问题焦点在于offer的岗位信息。笔者多年参与大型企业的劳动人事管理,从经验上看,大多数大型企业的岗位都不会太细。以人力资源工作为例,一般企业内人力资源分为招聘、薪酬、福利、培训、绩效、员工关系、企业文化等多个种类。中小公司这些工作都可以兼任,比如做招聘的兼做员工关系,做绩效的可以兼做福利薪酬,甚至有些小公司就一个人事,样样事务一肩挑。如果设立一个岗位叫招聘专员,录用后觉得不适合,希望他改做薪酬专员,员工不一定乐意;如果强行调整,就会涉及未经员工同意,变更劳动合同的问题。据司法实践,调岗需要考察用人单位作此调整的充分合理性,不仅繁琐,还具有人事风险。

有些企业考虑到自身人员内部流动的需求,特别鼓励内部轮岗和人员轮换。如果严格得按照当前的工作内容设定岗位,无疑就对人员流动设立了很大的法律障碍。如果对上述人力资源工作的员工统一设立人事专员岗,配合完备的岗位说明书,那就不存在招聘的人不能做薪酬的尴尬。

同时,其实岗位并不能完全反映工作内容。《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规定,劳动合同应当具备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条款,而并没有说劳动合同应当具备工作岗位条款。主要考虑到工作岗位只是一个简单的名字描述,虽然可以反映一定的工作内容,但是不能完全体现出劳动者的所有职责。一旦在此问题上产生争议,就会制造矛盾。所以,完善的劳动合同,应当具备岗位说明书、岗位职责等体现工作内容的项目,而不能仅仅写上岗位了之。

回到“布莱克”的问题,虽然市面上有实际需求,但是这家招工单位在设立“业务支持岗”时,岗位名称基本不能体现出这个岗位的实际工作特点,表述未免太宽泛。为了保障你自己的权益,笔者建议招工单位可以在后面标记“(人事)”等能够体现工作特点的字样,化解双方的分歧。或者你也可以要求招工单位提供这个岗位的岗位说明书、岗位职责作为offer附件,将他们的要约意向补充完整。如果你对这家公司非常了解,确定“业务支持岗”属于业务后台支持岗位的统称,包括人事,接受offer未尝不可。但是在签订劳动合同时,仍然建议有确切的岗位说明书或岗位职责作为书面依据才好。

以上分享案例看完之后希望也能给正在求职的你也带来警醒与帮助哦。

应聘国企职位的面试特点


1、国企面试相当直接,许多问题都是直接切入主题,重点对面试者的专业能力进行考察,因此毕业生在面试前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特别是对所应聘企业所从事的业务应该有充分的认识,避免面试时给人专业知识不好的印象。

2、国企很少用英语来面试,虽然现在许多国企也很在意应聘者的英语水平,但他们大多数看重其是否拥有国家英语四级或六级证书。

3、面试人员往往由企业的人事主管参加,而由于国有企业体制的原因,人事主管往往就能决定应聘者的取舍。因此能够通过第一批简历的淘汰之后闯入面试阶段,说明人事主管已对应聘者的素质进行了肯定,面试只是去进一步证实他们的这种判断。

4、国有企业的面试往往是一对几的面试,采取一问一答式,问题也是程式化,但由于面试人员多,有时会让人应接不暇,因此集中注意力听每一位面试人员的问题非常必要,如果来不及回答,也应向提问者有所表示,以示尊重。

5、国企面试的问题常常会夹杂一些个人家庭背景等问题,比如是否是独生子女,父母工作情况等,应聘者只要如实回答就行。

新的求职陷阱


对于诸多的求职者来说,通常的求职门路主要有包括媒体、网络广告,各类人才市场、人力资源公司、职业介绍所等。一些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尽管广泛的求职市场上存在许多的机会,但也要、意识到其中也有可能存在许多骗局与陷阱,加之骗术手法的不断更新,求职者一定要提高警惕。


据有关人士介绍和记者在采访中所接触到的事件,一般在人才市场上遇到的常见的求职陷阱有以下几种情况。


1.以征求内勤、办事员为幌子,让求职者掉入拉业务的陷阱。这种类型的骗局很多,各种行业几乎都存在,但保险业尤其突出。以拉保险为例,公司开始可以是以招聘秘书、行政人员为名目,使一些应届大学毕业生等社会经验不足的求职者加入。求职者在面试时往往会被招聘人员的甜言蜜语所迷惑,当你交了押金或培训费后,在上班时,你在发现工作没有底薪、更没有员工福利,根本就是叫你去拉保险。


据涪陵师专99级的薛伟介绍,由于没有工作经验,再加上是专科毕业,在招聘会上没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前不久他在一家报纸上看到某大型公司急聘业务员招聘广告,便马上前去应聘。他找到了这家公司才发现,原来这是一个专门推销洗涤用品的销售点。招聘负责人称:虽然没有底薪,但提成10%,实行上不封顶。当他正在犹豫时,该负责人告诉他公司有不少人的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他虽然半信半疑,但由于苦于求职,决定试一试。一个月后,他实在吃不消每天都要提许多洗发水之类的东西走街穿巷,就决定辞职。当他向单位索取提成时,却被告之自愿辞职,工资扣发。


2.满足求职者的虚荣心。有些公司的招聘某某师,如美容师、电脑工程师、网络工程师等,对那些不具备条件的求职者,他们就宣称培养求职人员为某某师,而实际上让求职者先购买美容产品或是选修课程。公司往往会在求职者缴费后才讲出种种特殊情况或内部规定,以规避其当初的承诺,使求职者花了钱后,赚钱的希望却大大落空。


3.职位、公司和薪酬描述失实。招聘单位将原本很小的私营企业,说成拥有上亿元资产的大公司,将办公室内勤人员称为文员。以花言巧语说服求职者,利用马上签订合同和高额毁约金的方式套牢求职者。例如,市场上推销员等业务人员工作辛苦,报酬不高,但用人单位需求甚多,于是普通的推荐工作往往被极尽粉饰、包装之能事,求职者往往直到上班的第一天才知道实情。还有些公司不成规模,职位的工作内容也不明确,但为了吸引较高学历的应聘者,就对应聘者许以很高的薪水或职位,如年薪10万元、市场总监、财务总监等。有的单位既然打肿脸充胖子付高薪,但高薪的背后常常是超负荷付出,甚至会以金钱和暴力胁迫你做一些非法的事情。


4.一些单位到处贴一些招聘启事或在非主流媒体上登虚假广告后,临时在写字楼租一间(套)办公室,挂上经理室、财务室或人事部的招牌,进行虚假招聘,向应聘者收取报名费、押金、服装费、证件费等名目不同的费用后,告诉应聘者你已经被录用,月日来此处报到,正式上班。当受骗者按指定的时间来此处上班时,才发现人去房空,连呼上当。


5.利用过时或伪造的证照、合同进行虚假招聘,签订合同时,要收取高额的保证金,劳动合同协议书上的印章大多模糊不清,这样即使骗子公司不搬家,受骗上当的应聘者也无可奈何。


6.薪酬陷阱。一些招聘人员在求职者的询问下,给出一个含糊的月薪数字,然而在月底兑付时却多半会说你没完成工作量,或工作失误,以此来扣除你的部分薪酬。

面试官的陷阱


面试时,你一切表现良好,面试官似乎对你印象不错。就在面试要结束的时候,面试官突然像想起什么似的,对你说:“可否拜托你帮我们查一查这方面的资料,我希望下次面试的时候你告诉我们有关的情况。”此时你就要小心面试官提要求或是“陷阱”。而肯定的是这些面试官给你的面试陷阱是你的一个机遇。

千万别小看面试官这最后不经意的“拜托”。其实这是面试官在本论面试中给求职者出的最后一道考题,面试官的目的也不是请你帮忙收集资料那么简单,而是希望通过这个环节能够考查你的学习能力———在有限的时间内,你能了解到多少资讯,以及你对资讯进行分析、整理、归纳、总结的能力。所以,如果你对这个公司有意向的话,绝对不要怠慢这个“请求”。也许你也明白这个道理,于是你打算一口应承下来。停住!你千万别这么做。

首先,你要仔细看看面试官“拜托”你的内容,然后快速分析它的难度,在有限的时间里你能够完成多少,以及你愿意投入多少时间。如果“拜托”的内容难度不大,而你也恰好有时间完成,这时你就可以一口应承下来:“好的。”但话不能说得太满,不能打保票说一定可以了解到什么程度,只应谦逊地说:“我试试,下次面试的时候我把了解到的结果告诉你。”如果“拜托”的事情难度很大,了解起来颇费周折,而你本人也不愿意投入(或者没有条件投入,比如你还要正常上班)太多的时间和精力,那么你就可以这样对面试官说:“我愿意帮你了解这方面的资讯,不过因为还有其他的事情要我处理,所以我只能做其中的一部分(要说明具体是哪一部分,以及了解到什么程度),如果将来我能加入贵公司的话,那时我将乐意为公司做完全部的调查。”

有时候拜托你的内容有些敏感,比如是某个领域的专业信息,在国际惯例上,收集相关的资料需要公司的授权才可以进行。那么你就要提出来:“我很希望能帮你收集这个信息,不过根据有关法律(或国际上的惯例),我要有贵公司的授权才可以,而目前我还不是贵公司的一员,所以我认为由我来进行这项调查不是很方便。”

总之,在面对面试官的“请求”时,一要打起精神,高度重视,二要提高警惕,避免陷阱;三要答复得有理有据有节,不卑不亢。了解面试的基本模式,多同人家一起面试技巧分享。

小心求职路上的陷阱


现在是金三银四的招募季节。为了找到一份好工作,每天在网上张贴简历已经成为许多新生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电脑的另一面,等待简历的到来不只是求贤若渴的用人单位,还有可能是一个精细设计的陷阱。

最近,在新闻报道中经常看到一些年轻人接受采访后,不仅没有找到公司,反而被坑了一笔钱,到底是怎么回事?

小心求职路上的陷阱

“岗前培训费”

上个月初,在看到招聘单位的招聘广告后,小李令人心潮澎湃。结果并不意味着采访后,小李也花了1万元。招聘单位称小李因为您没有任何工作经验,您必须安排岗前培训,但这种岗前培训需要学费。你愿意参加吗?

然后小李接受了

结果呢?公司为所谓的职前培训付出了高昂的费用,而在培训完成后,公司并没有小李。当小李再次找到该公司时,该公司的员工并没有谈及招聘工作,也没有办法退还培训费。

“雇主”其实是一个培训机构。

许多所谓的雇主实际上都是由培训机构打包,“岗前培训”已成为“收费课程”。在短时间内,这种逆转,这个所谓的科技公司从事什么样的业务?求职者参加培训会有什么样的诱惑?

一位求职者告诉我们,在面试期间,公司声称能够在培训后为他们提供工作:直接向公司提供工作,或发送给其他公司。也愿意保证就业,月薪不低于1万元等细节纳入合同。当他们急于找工作时,就签了合同。

没有钱的训练怎么办?贷款!

一些IT公司一直在接受培训,求职者没有钱接受培训。是贷款。现在有很多提供贷款的移动应用程序,该公司将要求求职者在这些软件上提供培训费用。告诉他们“你可以从工资中扣除钱”。结果,很多人不用找工作,根本就没有“工资”,而这些求职者每个月都要支付自己的钱和偿还贷款。

该软件是非法的吗?事实上,该软件只是连接培训机构和受训人员的桥梁。它不承担任何责任。在使用服务协议时,记者看到了这样一个条款:课程培训的质量与公司无关,并且保证在任何情况下履行按时付款的义务。但与此同时,贷款机构和培训机构之间确实存在合作关系。

层出不穷的金融乱象可能需要多个部门的共同监督。作为一个普通的求职者,在放贷人面前显得非常渺小,而且在保障他们的权利方面充满了困难。所以请小心小心再小心!

小心常见的求职陷阱


陷阱1:收取保证金

手法:以帮大学生找工作为名,收取保证金、押金,收钱后却让其长期等待或介绍无法满意的单位,借此赚取一笔中介费。

提醒:合法的职介机构应当在醒目位置悬挂《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营业执照》,收费事项、服务承诺上墙公开。这些信息,求职的大学生在职介机构场所很容易识别出。

陷阱2:傍大牌发广告

手法:先通过网络、手机等途径,广泛发布虚假招工广告,而且大都选择较有名的品牌为幌子,要求应聘的求职者交报名费、资料费等或提供个人信息,牟取非法利益。

提醒:一定要找到可靠稳妥的网站,确定用人单位后,最好前往实地考察,防止上当受骗。

陷阱3:高薪小广告

手法:街头小广告标榜高薪、待遇优厚吸引大学生,招聘抄写员、宣传员、假期家教等,承诺报酬丰厚,但完成后却推三阻四,最终白干一场。

提醒:到正规的人力资源市场找工作,选择有工商营业执照的用人单位,不要听信街头高薪小广告。

陷阱4:岗位押金、服装押金

手法:黑职介以收取岗位押金、服装押金等名义骗取钱财。还有一些招聘单位向涉世不深的大学生收取所谓的服装费、资料费、培训费等费用。

提醒: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职介机构不得收取服装费、培训费、押金等费用,岗位介绍不成功的,也不能收取中介服务费。

陷阱5:口头承诺,事后不认

手法:刚毕业的大学生有的维权意识不强,有些企业在招聘时会对大学生许下各种口头承诺,入职后却不认账。

提醒:在求职过程中,保留一些与工作有关的凭证,如工作证、上下班打卡记录、劳动合同、工资条等。一旦遇到纠纷,这些凭证都可以作为证据。

陷阱6:无底薪无保障

招聘启事中经常见到有责底薪、无责底薪等说法,很多毕业生也认为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自己没做出成绩当然无权要求工资待遇。但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尤其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最低工资规定》第12条明确规定:在劳动者提供正常劳动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应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也就是说,即便劳动者没有做出任何业绩,但只要按照公司的要求在正常工作时间提供了劳动,单位每月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不能低于当地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北京地区目前执行的最低工资标准是1260元/月。

《提防“职位头衔”的陷阱!》由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在您求职技巧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识别求职陷阱的技巧”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