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7成人感到找工作难,女性更愿用低薪换取工作。

职场,繁重的工作可能让你剪不断理还乱,效率也久久不见提高。其实,这都是因为你没有用对方法!小编来告诉你。感谢阅读《超7成人感到找工作难,女性更愿用低薪换取工作》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中国领先的人力资源服务商最近发布《2020中国优秀大学毕业生需求和求职报告》。报告显示,在教育程度上,女性高校毕业生不输于男性毕业生,在薪酬预期上普遍低于男性。面对艰难的就业市场,女大学毕业生比男性毕业生更焦虑。

来自国内65所重点院校的8,544位应届毕业生完成,为五年来最大的反馈量。选取了此中理、工、文、商、法和医6科的毕业生问卷,同时为均衡各校受访数量,综合类高校每校采样量不超过120份,理工类高校每校采样量不高于80份,采样总量为5697份。这一报告的毕业生数据来自于2020应届毕业生求职状况调查的5,697份问卷。WWW.zC530.com

受访的大学毕业生均来自中国最知名的大学院校,其中本科毕业生占78.1%,硕士毕业生20.9%。受访者中女性毕业生不仅在本科生略占多数,在硕士毕业生中甚至更多。工科毕业生在受访的毕业生中最多。

65所高校中985大学和理工类高校超过半数,男性毕业生的数量优势主要来自工科专业;在商科和文科中,女性毕业生占到了绝大多数,即使在以数学、物理、化学和计算机软件应用为主的理科专业,在中国最好的大学里,女性的比例也在逐年提高,并接近半数。

医科毕业生的求职感觉最好,觉得“求职难”的学生比例为68%,工科毕业生对于就业形势的感觉也相对较好,觉得找工作难的人为71%,文科和法科毕业生的求职体验最为悲观,觉得“今年求职很难”的比例达到79%和86%。

调查发现,不只是企业提供专业相适应的机会变少,而且很多文科和法科原打算出国留学转向求职,一部分打算在事业单位等找一份“安稳”工作的毕业生们也发现机会不多。

女性毕业生对于工作前途的压力一直高于男性,但是男女性之间近10个百分点之差还是令人吃惊:高学历就业人群中女性的比例越来越高,而且在职业之初女性的职业成熟度通常比男性高,企业中财务、行政、市场和HR部门中女性多于男性数量已经是常态,在销售、技术和研发部门,女性的比例也在快速上升。

从雇主端的用人需求来看,不少企业在人才选拔上都面临了性别平衡的问题。此外,面向毕业生的工作机会中支持和管理类岗位趋于减少,增加的岗位多数与数字化相关,普遍被认为男性更有优势,所以女大学生们说“找到一份理想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

领先雇主们提供的本科毕业生月薪主要集中在5,000~8,000元,硕士研究生月薪多在10,000~15,000元之间。由于这些雇主们选用的高校毕业生多数“师出名门”,企业内的薪酬差异主要来自于岗位职能,本科毕业生和硕士毕业生的平均年薪差异在3~4万元。女性大学毕业生的对薪酬预期明显低于男性毕业生。

女性本科毕业生期望月薪8,000元以上的占比30%,男性则占44%,硕士毕业生中希望月薪不低于万元的女性大学生比男性少了24个百分点,分别为25%和49%。

看起来,在企业内的核心岗位和重要管理岗位上,女性的数量低于男性,男性在理工类大学生中占多数,在技术引领的企业中更容易找到机会。但是很多高科技企业近两年制定了女性管理者和女性工程师更高的比例指标。

比如在SAP中国研究院,女性比例是达到了39%,其中的30%女性处于在领导岗位。康明斯Cummins组织的“车联网、动力链、新能源”校园竞赛项目要求每支报名队伍工程专业女生比例要达到一半,以鼓励更多工程技术女大学生通过这一平台积累行业知识、锻炼创新思维,并参与团队合作。

首席人力资源专家冯丽娟认为,越来越多领先的公司意识到企业内女性员工的力量不可或缺,不只是企业文化的要求,女性正在成为企业创新和多元化发展的主要资源。中国的女大学生们应该克服求职中的求稳求平心态,主动选择有竞争有挑战工作,争取更多的工作选择也有更长远的职业前途。

ZC530.com延伸阅读

意料之中,7成人与加薪无缘


天气已经进入春天,但由于疫情尚未解除,经济和市场却仍未走出寒冬。企业不好过,职场人士自然也不好过,根据市场调查数据显示,有不少职场人表示已经遭遇降薪,还有的职场人表示工资延迟发放,疫情之下职场人的薪资、奖金受到严重影响。

由于疫情,超4成受访者降薪/延迟拿薪

当公司熬过了倒闭,当你躲过了裁员,降薪成为了绝大多数公司的无奈之举。根据网络上的职场人薪资满意度调查显示,有57.1%的在职受访者因为疫情薪资受到了影响。有些公司选择延迟发放工资,还有些公司则发布了降薪、甚至是停薪这类公告。网友小A透露,他们公司虽然工资正常发放,但是2月工资只有基本工资的80%,岗位、绩效、奖金一律不发。如今复杂市场环境下,企业采取一些措施降低成本、防控风险无可非议,但也需要讲究方式方法。类似于变相裁员、强制扣薪这些灰色行为,即践踏了规则又失了声誉。

受疫情影响,近1/4的人降低期望薪资

自2020年春节以来,由于疫情的关系,交通业、餐饮业、旅游业、娱乐业等均受到了不小的影响,让原本年后打算跳槽的人打消了念头,也给正在找工作的人带去了压力。在当下环境求职,对薪资的期望和原来相比,有67%的受访者表示仍坚持提高期望薪资,期望薪资不变的受访者占9%,24%的受访者表示会降低期望薪资。

意料之中,7成人与加薪无缘

“你今年的加薪幅度是多少?”,提出这道问题时就预测它会“刺痛”很多人的神经。果不其然,与去年同期相对比,职场人今年的涨薪幅度可能不止用一个“惨”字来概括。来自我们最新的调查数据分析显示,超过7成受访网友未能争取到加薪机会,这一数据比去年高出了接近一倍。其中的缘由众所周知,疫情期间,不降薪已属不易,能加薪岂不是锦鲤在世?据我们调查发现,这一季度加薪的“锦鲤”仅为27.9%,其中大多数人的加薪比例在10%以下。

当然了,如果你在第一季度没能争取到涨工资,也不必因此感到失落绝望。大多公司只是发布了延迟加薪计划并没有明确取消年度调薪。相信待疫情好转、经济复苏、企业压力减缓之后,会有更多“有担当”的公司实现欠下的涨薪承诺。除此之外,我们发现就算是在如此艰难的大环境下,薪资、能力、涨薪幅度还是成正比的。调查显示,月薪过万人群的涨薪比例高出月薪1万以下人群近10个百分点,降薪比例低了近3个百分点。

眼下,裁员,减薪,正在愈演愈烈,波及范围也越来越广,有的人已经收到了降薪通知,而相对那些丢掉饭碗的人来说,只是降薪也算是幸运的了,所以,不管你现在处境如何,把握好当下,坚持住,一切都会过去的。

离职原因,6成人不说实话!


都说2020年是最难求职就业的一年,然而依然有不少职场人义无反顾地改换门庭。离职并不只是说一声“再见”那样简单;当你满怀期待地转投新东家时,也别忘了与过去的公司、过去的同事、甚至是过去的自己做一次“告别”。最新出炉的“2020年职场人离职状况调查”,看看大家在离职这件事上都是怎么做的:为什么离职?什么时候离职?离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与此同时,我们也给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够给到大家帮助。

接近年末,还有7成人想离职!

根据“2020年职场人离职状况调查”结果显示,7成受访者表示今年仍有离职意愿;明确表示没有跳槽意愿的受访者仅占到6%;而还有部分受访者正在犹豫纠结于是否要在年底离职,这一人群比例达到24%。

大环境不佳、年终奖近在眼前,为什么这么多职场人仍想在这个阶段离职呢?根据此次的网上离职调查显示,促使职场人下定决心离职最主要的原因是对薪资福利不满,排在第二、第三位的依次是工作陷入瓶颈以及公司在走下坡路。可见,薪资依然是影响员工去留的首要因素。而细看数据我们发现了一个差异:与其他人群不同,促使有3—5年(含5年)工作经验的职场人离职的首要原因并非是薪资,而是因为工作陷入了瓶颈,需要寻求突破。(见图1)

图1:促使职场人下决心离职的最主要原因

数据来源:

1成人工作1年就离职,能力不够就想飞

在一家公司做了多久会考虑离职?来自“2020年职场人离职状况调查”的结果显示,38%的求职者在工作1—3年(包括3年)后会考虑“挪一挪”;考虑3—5年(包括5年)换东家的求职者占到32%;有接近20%的求职者希望在一家公司做到5年以上(见图2)。在跳槽如此常见的求职环境下,仍有相当多的一批人期望“稳稳的幸福”。当然稳定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期望在一家公司、一个行业领域内深扎、积累与沉淀。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有11%的求职者在工作1年内(包括1年)就会考虑离职。这种跳槽观念其实并不可取,1年的工作经验只能称之为“经历”,你只是对自己手头的工作流程、公司的经营范围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你所触及的知识领域也仅是皮毛而已。一般来说,当你积累了3—5年的工作经验后才能较为完整地掌握工作流程、对公司及其产业运作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和参与。

图2:在一家公司做多久,你会考虑离职?

数据来源:

超7成人离职,提前一个月通知公司

下定决心离职了,你会提前多久通知公司?根据“2020年职场人离职状况调查”结果显示,75%的受访者表示会提前一个月及以上通知公司,22%的受访者不到一个月,表示“想走就走,不会提前通知”的受访者为3%(见图3)。好聚好散是职场人的跳槽宗旨,如果要留下良好的职业口碑、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在决定离职时就要估算一下自己手头的工作,提前通知公司,尽量留出足够的工作交接时间。

图3:离职,你通常提前多久通知公司?

数据来源:

决定了通知离职的时间后,职场人又会采用哪种方式宣布离职的消息呢?根据此次调查结果显示,57%的受访者选择“先私下告诉上司”,28%的受访者表示“一直不说,等到上司或HR告知”,“先私下告诉同事”的受访者占比13%,仅有2%的受访者会“在公开场合宣布”。

用加薪挽留,54%的职场人仍坚持说“不”!

提出离职后,老板加薪挽留,你会留下吗?根据“2020年职场人离职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明确表示会留下的受访者仅有3%。

54%的受访者表示不会,如果是因为公司发展不佳、个人的职业发展受阻等原因选择离职,即使因为加薪留下来,根本问题没有解决,之后还会有离职的想法,而且这个操作很有风险:你提出离职后,领导突然“良心”发现,用加薪升职等条件来挽留你。领导并不是舍不得你,而很可能是没人填补这个人力空缺,怕出现断档。挽留只是一时,转头就利用这个档期找人来替代你。。

43%的受访者则表示“看谈判情况”,当员工提出辞职时,老板都喜欢给员工“画大饼”,这时需要搞清楚,公司所谓的加薪是不是画饼?如果老板一向言而无信,那就果断地离开,如果老板已有所行动,在促使你跳槽的问题已解决的前提下,可以考虑留下。

9成人离职后仍会联系同事

都说“买卖不成交情在”,再不济,同事也是和你朝夕相处的人,可能面对面在一起的时间比家人还多。除非于公于私都和这位同事有仇,一眼都不想看到他,大多数职场人无论在职/离职,还是会和同事保持着比较良好紧密的关系。根据此次的网上离职调查显示,将近9成人离职后,都不会删除同事的联系方式,其中4成受访者表示“顺其自然”,更有46%的受访者会主动交换,留下关系好的同事的联系方式。(见图4)

图4:离职后,你还会和原来的同事联系吗?

数据来源:

客气和睦,是和同事相处的职场之道。但当离职了后,还被前同事追着问工作问题的话,你会回复吗?根据此次网上离职调查结果显示,65%的受访者表示离职后仍然愿意答复前同事关于工作的问题,28%的受访者坦率地表示会“偶尔答复”,仅有7%的受访者表示不会答复。

关于如何回应这个问题,并没有一个标准答案,但这问题关涉到离职时的交接工作。离职做交接时,还要以邮件形式告知领导和同事,包括交接的工作进度、工作文档、注意事项、联系人等等一并附上,这样一旦后续出现问题,也有据可依。

8成人饿死也不吃“回头草”!

离职,并不都是美好的开始,也有可能是另一段“孽缘”的开始,想转身逃离。后悔离职了,你会不会吃“回头草”?根据“2020年职场人离职状况调查”结果显示,逾8成受访者都斩钉截铁地表示不会!

可以尝试的“回头草”:和年少时青涩,摩擦很多的爱情很相像,“分手”未必就是不爱。当离开原公司超过1年后,发现还是原公司的企业文化、共事氛围更适合自己,并且当初的离职原因也得到了解决和改善,原公司也正好有这么个职位空缺,这时候的“回头草”其实等同于“跳槽”。你可以用跳槽的思维来评估是否要吃这个“回头草”,而不是一味倔强地拒绝,再次错过合适的拍档。

离职面谈,近6成人很谨慎

提离职,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就是被领导询问离职原因。根据“2020年职场人离职状况调查”结果表明,57%的受访者在离职面谈时“看情况,有些问题不说”。这也是最稳妥的方式,因为个人原因选择离职,说出来也无伤大雅;但是对公司/领导/同事的不满就烂在肚子里吧,说了也不一定有改变。

只要想在职场好好混,不该说的话、不确定能不能说的话,最好不说。有31%的受访者就是抱着这种心态,选择了“只说官方话,不提意见”。也有12%的受访者认为“走都走了,说大实话”。虽说离职就是一走了之,可谁也没法预料未来。所以那些想在离职前说大实话解解气的人,还是稍微冷静一下,有些不能摆在明面上的话,可以尽量避免。既然决定离开,何必徒增彼此的烦恼呢?

成熟的职场人,说话就要有所保留!

离职面谈,到底哪些问题会让你有所保留?根据“2020年职场人离职状况调查”结果显示,46%的受访者选择了“真实的离职原因”,排在第一位,这和前面的结果保持一致。紧随其后的选项是“关于上司的”,42%的受访者投了这一项。还有38%的受访者选择了“关于对公司的看法”,31%的受访者选择了“关于同事的”。(见图5)

图5:离职面谈,哪些问题会让你有所保留?

数据来源:

已经走到了离职面谈这一步,其实领导已经没那么在意你的离职原因了。工作难免使人与人之间产生矛盾、摩擦,而很多问题不可能是单方面的原因。上司直面你,让你为他提意见,提好了皆大欢喜、如果没提好反而戳了上司的痛处怎么办?平常和上司关系尚可,临走却得罪了上司,委屈不?同理,关于公司/同事的看法,可以适当有所保留。假如你拿不准说出来的后果,那就先独善其身。(完)

超8成职场人有压力,年薪越高越惨


——职场人精神压力调查报告

如今的职场人究竟压力有多大?有个网络流行词非常形象地表达了现状——“社畜”,指被公司当作牲畜一样压榨的员工。作为一种自嘲式的说法,这个词也许存在着些许夸张,但现实必然会有与之相呼应的部分,才会唤起广泛共鸣,成为口口相传的流行词。根据近期进行的“职场人精神压力调查”,结果显示:85%的受访者认为现在的职场给他们带来了压力,其中49%的受访者把压力等级划定为“有一点”,认为“有较大压力”的受访者占比29%,更有7%的受访者认为“压力很大”。可见,职场人被压力包围是常态。

压力值最高人群:年薪20万以上的“90后”女性

职场的压力等级究竟和什么有关呢?为此我们细分研究了样本人群的各项数据发现:压力会随着薪资的增长而逐步攀升;“90后”在职场中感受到压力的人群比例高于其他年龄层;职场女性的压力几乎在各个梯度都高于男性。

首先从薪资上来看,年薪20万以下的人群中,认为“压力很大”的仅占了7%左右,而这个选项的数据在年薪20万以上的人群中高达21%,呈现了跨越式的增长。事实证明,薪资越高,责任越重,压力越大。

其次,从年龄层来看,最大的“80前”和最小的“00后”在职场中感受到压力的人群比例相对较少,分别为78%和71%。“80后”该人群比例提升至86%,“90后”则成了最容易在职场感受到压力的人群,比例达到了87%。这个结果似乎也合情合理,“80后”和“90后”渐渐取代前辈们成为了职场的“先锋军”,又怎么会没有压力呢?

最后从性别上来看,职场男性感受到压力的比例为83%,而女性的比例则高出了6个百分点,达到了89%。在不同梯度的压力等级中,女性几乎都高出男性或基本持平(见图1)。也许让女性压力更大的不仅仅是职场工作本身,还有因生理限制从而产生的社会对“男女分工”的刻板印象,职场女性这条路并不好走。

图1:职场女性和男性不同压力等级比例分布

数据来源:

钱少让人忧愁,但人际关系令人忧郁

职场人的压力究竟来自哪里呢?根据近期进行的“职场人精神压力调查”,结果显示,排名前五的职场人压力来源依次为:人际关系、收入太少、绩效考核、年龄的焦虑、自身能力不够(见图2)。这和平常大众普遍提及的因素相差不大,但在排名上比较出人意料的部分在于“人际关系”打败了“收入太少”,位列榜首,成为职场人公认的第一压力释放源。可见这个世代的职场人虽讨厌物质上的亏待,但更在意人际关系带来的紧迫感。面对糟心的同事、领导和客户,“上班如上坟”的心情也许并不是一句玩笑。

现下的市场行情不算好,因此在绩效考核上,即使指标和往年相同,完成的难度可能也要高于往年,作为排位第三的压力源也并不奇怪。

而排名第四的“年龄的焦虑”除了自身的真实感受外,可能也离不开一次次新闻和舆论的推波助澜:某某公司裁员了,35岁以上员工率先出局;有些工作已经不招35岁以上的人了;30岁还没做到XX,你就已经落后了;28岁想转行已经很难了;刚毕业只有XXXX工资,你输在了起跑线上……似乎每个年龄层都逃不过“被焦虑”的命运,你很难分辨这个压力是被宣传出来的,还是真实的威胁,但不管怎样,只要大家都信了,它也就成了真切的压力,并会随着各类途径继续扩散,循环往复。

“自身能力不够”的上榜反映出当代职场人在观察外界和自省能力上的进步,也和之前几项压力源息息相关,互相影响。这一项是压力也是动力,更是所有上榜压力源中唯一能靠自身努力获得显著改善的因素。

图2:职场人压力来源TOP5

数据来源:

失眠、发胖、掉发,这届年轻人太“南”了!

工作或生活上有些压力是正常的,但当压力过大时身体就会出现一些不良信号。

现在的职场没有谁能轻轻松松,压力之下“80、90后”们“未老先衰”地被打上了过劳肥、掉发、失眠等等标签,至于情绪失控、暴躁易怒等等精神问题已是见怪不怪。

压力表现:失眠

压力下的失眠已不是一个小问题,失眠症状几乎覆盖了全年龄层。根据近期进行的“职场人精神压力调查”显示,超六成人因为工作压力大而失眠,另有三成以上的受访者有时会失眠,仅有4%左右的受访者表示没有睡眠问题。其中男性受访者的失眠情况比女性更严重;在一线城市工作的人,因为压力而失眠的比率达到了七成,远高于二三线城市。

压力表现:发胖

胖是工伤,这已被央视“盖章”确认了,而压力大是胖的元凶之一。本次调查显示67.4%的受访者表示因为压力大造成了体重增加,其中26.8%的受访者表示在压力之下变重很多。从城市看,在一线城市工作的受访者体重变重的比率有74%左右,比二三线城市高出了9个百分点。综合来看,城市竞争越激烈,越容易变胖。

压力表现:掉发

如果你以为只有中老年人会担心脱发、掉发,那么你已经与这个世界“脱节”了。2019年天猫“双十一”假发套成交人数中,“90后”成为假发套主力军。而在城市方面,上海市假发套成交量第一,成为全国最“秃”,北京、广州紧随其后,接着是深圳、成都、杭州、武汉、重庆、南京、苏州。

本次调查数据再次刷新了人们对于脱发问题的心理预期,掉发已是全年龄段的问题。数据显示“80前”、“80后”与“90后”因为压力而掉发的比率空前统一,都在85%~86%左右,令人惊讶的是“95后”的掉发比率竟然也有79.7%。

最强解压方式:运动以及找到精神出口

当压力大到一定程度,总要试着找寻一个出口让它排解出来,否则容易伤身也伤神。那么“买买买”和“吃吃吃”是否是职场人最常采取的排解方式呢?并非如此,职场人面对压力,还是更愿意用较为积极的方式去应对它。“运动”以较为显著优势领先于其他方式,排在最受职场人欢迎的排解压力方式的第一位。

“买买买”排在第二位,可能是因为这是个最容易实现的排解压力的方式,尤其是进入网购时代的今天,手指一动,喜欢的东西到家,压力也随之去了大半,但到了账单日、还款日的时候,压力又会回到身边……

“沉浸于个人爱好”超过“大吃大喝”排在了第三位,精神上的压力还需靠精神欢愉来纾解,因此大家更愿意任性地沉浸在自己的精神家园里。“发泄/倾诉”也是种精神放松方式,排在了解压方式的第五位。值得关注的是,“求助于专业人士”排在了最末位,一方面也许是不少人羞于或抗拒承认压力已经大到了需要求助专业人士的程度,另一方面对“专业人士”是否“专业”,大家也疑窦丛生。

图3:最有效解压方式排行榜

数据来源:

在“运动”解压和“买买买”解压上,男女差别并非大家的固有思维所想,仅有2—3个百分点的相差。

从年龄层来看,“80前”人群在解压方式的选择上更积极理性,“运动”解压的选择人群比例最高,而在“买买买”、“大吃大喝”解压方式上的选择人群比例皆最低。“80前”人群相对于情感也较为内敛,选择“沉浸于个人爱好”、“发泄/倾诉”和“求助于专业人士”的人群比例也最低。“90后”和“95后”人群更倾向于直接直观的解压方式,在选择“买买买”、“大吃大喝”上的人群比率均比其他年龄层次的人群高;但与此同时,他们也更愿意从精神出口宣泄压力,选择“沉浸于个人爱好”、“发泄/倾诉”和“求助于专业人士”的人群比例也最高。

而从薪资区分人群来看,年薪6万以下人群更愿意通过不需要高成本的“运动”来排解压力,而年薪20万以上的富有人群,则更愿意以“沉浸于个人爱好”和“发泄/倾诉”的渠道消解压力。

至于解压效果,43%的受访者均表示能排解掉一些压力,20%的受访者表示能排解掉大部分压力,更有2%的受访者表示能完全排解掉压力。也有19%的受访者表示排解后压力反而更重。看来还是得找到针对自己行之有效的解压方式,压力才不会反弹。(完)

七成人认为职场“灰色技能”很重要


职场百态频道整理了各种职场技巧,各种职场故事。感谢阅读《七成人认为职场“灰色技能”很重要》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为了在白纸黑字的应聘条件之外更显优秀,近年来,一些求职者开始有意识地培养“灰色技能”,也就是学习喝酒、打牌和如何处理人际关系。还有少数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要求应聘者具备一定的“灰色技能”。

真的要“灰溜溜”,才能在职场上“顺溜溜”吗?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新闻中心,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2298人参与),70.7%的人认为在职场竞争中具备“灰色技能”很重要,其中20.0%的人表示“非常重要”。受访者中,64.6%的人表示自己具备“灰色技能”。

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的刘文曾不认同“灰色技能”,她一直认为,只要学业够优秀就一定能赢到最后。但在一场应聘面试中,她彻底傻了眼。“通过笔试的8个姑娘要竞争一个区委办公室文员职位。面试地点是一家小饭馆,饭桌上放着几箱白酒,考题是看谁能喝到最后,谁就胜出。”

当晚,刘文咬牙喝了不少白酒后,瘫软在酒桌上。当同学把她送去医院时,她已严重酒精过敏。当然,面试也失败了。

另一名大四学生罗前彬,则对这类“灰色技能”表示不反感。今年夏天,他买了本《厚黑学》,读到了不少前所未闻的“道理”。“比如我看‘锯箭法’,说的是在别人求你时,你要给对方解决问题,但不能彻底解决,以吊足对方胃口,这可以让关系更长久。”

在罗前彬的学校门口,小贩们常常将此类“成功学书籍”放在显眼位置,兜售给大学生。“这些说法尽管看似功利,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很实在。”

调查显示,超九成人(91.5%)坦言,身边存在刻意培养“灰色技能”的人,其中49.4%的人表示身边这样的人“很多”。

为什么有那么多人重视“灰色技能”?调查中,72.4%的人认为这是“人情社会”的必然结果;65.4%的人认为原因是当下“酒桌上谈生意”现象普遍;41.8%的人表示,这是职场竞争激烈所致。

值得注意的是,41.2%的人认为,不少人重视“灰色技能”源于应试教育无法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36.8%的人表示,应聘者所获证书缺乏含金量,使得企业看重“灰色技能”。

有网友指出,如果学习“灰色技能”是将人情世故推向一个极端,那么另一个极端情况也十分常见:由于完全忽略对青年人的“人情教育”,导致一些人无从学习如何与人、与企业乃至与社会很好地相处。

“一家通信公司曾做过调查,他们招聘的人中,只有13%的人是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吉林大学通信学院党委副书记胡忠巍主管学生工作,她曾被学生们各种“不通世事”的举动弄得哑然失笑,“有个孩子粗心弄丢了钥匙,竟把学校宿管科当成宾馆前台,理直气壮地要求开门。有的孩子丝毫不通社会礼节,握手的礼仪一点都不会。”

据吉大就业指导中心主任赵刚敏介绍,该校几年前意识到这一问题后,在2003年专门开设了“就业指导课”,还编写了教材,着力培养大学生的交际能力。

胡忠巍就是该科的教师之一。在她看来,大学生从一进校门起,就应做好职业规划,重视培养情商和为人处世之道,从而使自己将来走上职场时不会无所适从。

吉大的“就业指导课”内容涉及敬酒和握手等礼仪,以及着装规范等。“我们有必要让大学生懂得这些内容,而学生们的反应也很热烈。”但胡忠巍认为,对“情商”和礼仪的学习,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技能,但并非“灰色技能”。

全球职业规划师认证首席培训师、心理学家钟谷兰表示,人的技能分为三种:第一种是知识技能,主要体现在学习上,也可以通过考试来验证;第二种是自我管理技能,主要体现在对事认真负责,对工作热情积极等方面;第三种是可迁移技能,比如情绪的管理和沟通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

“我们的学校和家庭教育历来只看重第一种技能。”钟谷兰说,后两种技能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不仅较少,而且长期呈现“隐性”状态,很多青年人非但不清楚,更不知道如何向别人展现自己在这方面的能力,“年轻人如果不对后两种技能予以认识和培养,反而看重一些‘灰色技能’,希望它能给职场表现加分,是非常肤浅的。”

“很多人会错误估计了别人对自己的期待。”钟谷兰说,一味迎合并认为对方需要自己做出“灰色”表现的人,更应该意识到,只有正面提出自己的需要,在应当拒绝时毫不犹豫地拒绝,才能真正赢得职场尊重。

有人说,修炼“灰色技能”的情况并非主流,而一些人面对求职和职场竞争时产生的“灰色心理”,更值得社会重视。对这一说法,调查中,超七成人(73.9%)表示认同,18.3%的人表示“非常认同”。

逾四成人遭遇过被公司少发或扣除工资


职场百态频道整理了各种职场技巧,各种职场故事。感谢阅读《逾四成人遭遇过被公司少发或扣除工资》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员工PK企业:关于钱这件事专题调查报告

自4月份以来,我国CPI一直呈上涨态势,7月更是飙升到上涨6.5%,达到37个月以来新高。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CPI小幅度回落至上涨6.2%。尽管CPI有所回落,但依然维持在较高的水平。根据人力资源调研中心发布的《20xx企业离职与调薪调研报告》显示,预计20xx年薪酬增速达到8.4%。对比CPI,这样的涨薪幅度并不让人兴奋。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的压力依然让职场人忧心忡忡。不少职场人士都表示物价太高,工资正在缩水。除了来自社会通货膨胀造成职场人的工资收入的实际支付能力在缩水,企业对于员工的实际工资收入也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你每月实际到手工资是否达到最低工资标准?公司是否强行少发或者扣过你的工资?请假过多是否会影响你的年终奖和涨薪幅度?离职后,你是否能拿到奖金……哪些钱是企业必须支付给员工且是员工应该拿得到的?哪些钱是员工不一定拿得到,企业可从员工手中拿走的?

为此,近日()针对职场人展开了一项名为“谁动了你的工资”的在线调查,吸引到900多名网友参与。其中,40%为女性,60%为男性。从参与调查者的学历来看,拥有大专学历的网友占38%,拥有本科学历的网友占47%。从年龄段来看,出生年份在1976年—1989年的人群,即年龄在22岁-35岁的网友占了总人数的91%。此外,在参与调查的人群中,工作年限在1年以上五年以下的占53%,工作年限在五年以上的网友占41%;45%的受访者来自民企,20%的受访者来自外资企业和外企代表处,15%的受访者来自国企、事业单位,12%的受访者来自合资企业。

员工PK企业:个人应该拿到的这些钱

作为员工,哪些钱是应该能拿到的?为了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国家和政府制定了不少法律法规。其中关于工资和社保的规定,作为职场人不得不了解,因为这是直接关系到个人的切身利益。

1. 最低工资

最低工资,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其所在用人单位必须按法定最低标准支付的劳动报酬。在本次调查中显示,有2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的月薪在扣除奖金后,没有达到其所在城市的最低工资标准。按规定,最低工资标准并未剔除每月发放的奖金,所以奖金可包含在最低工资中。

在论坛上,有网友提出这样的质疑:“如果员工的奖金是与绩效挂钩的,奖金不是每月都能拿的,当他第一个月拿了奖金是达到了最低工资标准,但到了下个月他没拿到奖金,月薪就低于最低工资标准了。以上海元最低工资标准1280元为例,比如该员工的奖金是400元,当他拿不到奖金时,月薪只有880元,那么他是否可以向企业要求拿最低工资1280元吗?”。对此,从事HR工作的热心网友解答道,不管工资奖金的比例如何规定,职工每月实际到手的钱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也就是说,当员工没有拿到奖金造成月薪不足最低工资标准时,企业需无条件补足员工工资与最低工资标准的差额部分。

2.试用期工资

曾就员工在“试用期期间,最关注公司哪些条件?”进行过调查,调查显示,“薪酬福利”成为第二大受关注的选项,仅次于“职业发展前景”。依照法律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内的工资要按照三个“不低于”来约定,即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并且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但在本次调查数据显示,有34%的受访者表示试用期工资占转正工资的80%以下。显然,还有不少职场人的试用期工资并没有达到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职场人可以提出劳动仲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 社保

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社会保险是国家强制保险,为职工办理社会保险是用人单位法定义务。和工资不同,社保是一种社会保险和保障机制,但当员工遇到风险的时候,提供的将会是经济方面的一定保障。比如按规定缴纳社保的员工,当他退休后按规定可以领取一定的养老金,当他失业了按规定可以领取失业保险金。这些钱对于员工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据本次调查显示,40%的受访者表示公司并不以员工实际月薪作为社保缴纳基数,而是按所在城市的社保缴纳基数的下限为员工缴纳,甚至有14%的受访者表示公司根本不缴纳社保、公积金。网友“叶儿丶熙兮”透露,女员工在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都是按照该员工的月缴纳基数来发放的,但是现在存在不少企业,每月社保缴纳的基数是低于实际收入的,这一问题的出现,就会导致很多女员工在申领生育津贴的时候面临补贴“缩水”的情况。

企业为何不按法律规定替员工缴纳社保、公积金?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企业为了减少用工成本。根据社会保险法的有关规定,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责令其限期缴纳或者补足。用人单位未按规定申报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数额的,按照该单位上月缴费额的百分之一百一十确定应当缴纳数额;缴费单位补办申报手续后,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按照规定结算。此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有权对违反社会保险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举报、投诉。所以对于个人来说,如果公司没有按规定缴纳社保,可以要求公司补足,如果公司拒绝,个人可以进行举报、投诉。

员工PK企业:个人不一定拿得到的钱

国家法律法规上规定的员工应该拿到的钱,作为个人来说是必须去争取的,绝不能放弃。但对于企业可从员工手中拿走、员工不一定能拿得到的钱,具体还要看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的规章制度。

1、罚钱

单位罚款出自于1982年实施的《企业职工奖惩条例》,2008年1月15日《国务院关于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废止了《企业职工奖惩条例》。随着这一《条例》的废止,用人单位不再有任何可以对员工罚款依据。虽然说罚款是不合法的,但是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六条规定:“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这是过错赔偿,与罚款性质不同。

据此次的调查数据显示,44%的受访者被公司罚过钱,其中主要因为迟到(20%)、工作上犯错(11%)被公司罚钱。论坛网友“痘痘娃娃”说她所在公司规定员工九点上班,九点十分以后上班就算迟到。迟到一次罚50元。另有网友“夏娓娓”讲述公司同事被罚钱的经历:由于手续不全就让员工代领工资,公司的现金出纳曾被罚过200元。此次调查数据还显示,有4%的受访者被公司罚钱的最大数额,占月薪的21%~50%。

特约劳动法专家阿克表示,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的,劳动者应该赔偿。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至于没有经济损失的迟到、早退等,也可以以扣工资的方式处分,至于扣款金额,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条的规定,根据单位内合法的规章制度确定(单位合法的规章制度应该是事先全公司公示,而非事后告知,且必须符合法律法规)。扣除经济处分后,劳动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工资不得低于最低工资标准。同时经济处分的金额不能超过当月工资的20%。

2、扣钱

扣工资的性质则与前文提到的罚款不同。扣工资是在未发放的工资中扣除部分作为处分,是否可以扣工资属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发放劳动报酬的问题。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工资发放规则的条款,用人单位也有权通过合法程序制订规章制度。劳动合同和规章制度中可以明确劳动者如果存在某些行为的,要扣除部分工资。

日前有新闻报道,湖南省长沙县一位教师向媒体反映称,从去年开始,“捐款”成了工资单上固定的一项,让他不解又不愿。这种直接按月从工资上扣去的捐款方式,会让人觉得是在“被捐款”。 捐也捐,不捐也得捐,不捐就从工资里扣。这种强扣强捐的行为不仅违背了慈善捐款的自愿自发的本义,也是违法行为,侵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据此次的调查数据显示,43%的受访者遭遇过公司强行少发或者扣过工资的情况。7%的受访者表示公司扣了工资用于捐款(社会捐款、公司捐款)。10%的受访者表示公司少发的这些工资用于发放奖金(绩效奖、年终奖)。特约劳动法专家阿克表示劳动合同中如果明确,双方约定的月工资中,有一部分的发放时间是年底,这是对工资发放时间的约定,并不违法。但是员工一旦离职,这些年底发放的工资,应当一次性发给员工,不得以离职为由,克扣员工工资。

3、少发或不发年终奖

据此次调查显示,63%的受访者表示请假过多会影响到年终奖。24%的受访者表示不会。对此,特约劳动法专家阿克表示,公司内部的年终绩效考核属于公司的规章制度,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四条的规定,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如果经过了前述程序,那可以将病假和事假的请假情形(其实就是考察出勤率)作为年度考核的指标。

据此次调查显示,75%的受访者表示离职后,拿不到奖金。19%的受访者表示离职后能拿到部分奖金,仅6%的能拿到全额奖金。离职后是否能拿到奖金要看双方劳动合同的约定、公司的规章制度。特约劳动法专家阿克表示,如果双方的劳动合同或公司的规章制度上明确有年终奖,而且明确了年终奖对应的年度,员工做满了这个年度,之后离职的,应当有年终奖。反之则没有。有些公司没有年终奖,但是会针对年度有其他奖励,比如根据绩效考核情况有一定的奖励,性质与年终奖有所差异,不能简单地认为是年终奖,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编后语:员工与企业之间关于金钱的纠葛远远不止以上所写的这些。如果说谈钱怕伤感情的话,那么亲兄弟还明算账呢,所以个人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更是无可厚非的。员工与企业更多是合作的关系,不应该是PK这种对立的关系。企业应尊重个人的劳动,给予必要的劳动报酬和保障,个人也应该体谅企业的合法管理行为和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双赢。(完)

蓝领待遇高 白领工作难



高技能人才告急

 “技能人才总量并不少,缺的是高技能人才。”长春市人社局职业能力建设处处长周大立介绍,截至2013年底,长春市持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技能人才达到50.19万人。其中,初级工18.79万人,占37.44%;中级工17.3万人,占34.47%;高技能人才合计14.1万人,占28%。

 “在一些发达的国家和城市,高级技能人才要占到技能人才总数的50%以上。”周大立说,目前,我们紧缺的是在一些高技术、高层次上能够解决问题的高技能人才,这是一个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汽车及零部件、农产品加工、轨道客车是长春市的三大支柱产业。据周大立介绍,目前,除了三大支柱产业以外,装备制造、医药健康等优势产业、光电信息、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及现代服务业等也出现了青黄不接、求贤若渴的局面。

 针对目前人才市场上技能人才总量大,高技能人才却严重缺少的情况,长春市计划用5年时间,培养1000名高技能领军人才。其中包括100名“技能大师”、300名“岗位技能带头人”和600名“技术能手”,通过以赛代评和推荐评审相结合的方式产生。

只要技艺精 蓝领也吃香

在长春工业技术学校,记者见到了25岁的该校教师刘洋,别看他岁数不大,却已经是吉林省千名首席技师中的一员。

 说起为何读技校,刘洋道出了几乎所有技校学生的心声,“当初学习不好,无奈之下就上了技校。”他告诉记者,如果学习成绩还算理想的话,他也会义无反顾地选择继续念高中。

上了技校之后,刘洋认识到,既然上不了大学,就不能再荒废了技校这条路。上学期间,他刻苦努力,每到假期,他都会毛遂自荐到工厂去实习,用实践来检验理论知识。只要抓住实习的机会,他都会“偷”学到一些技术。三年下来,他已经比同届的学生掌握了更多的实践经验。

2007年,刘洋从技校毕业后,他再次面临现实的选择:是和大多数同学一样,选择一汽这样的大企业当一名流水线上的数控操作工?还是为了学习更多技术,去民营企业的数控加工中心当学徒?

最终刘洋放弃了每月1800元工资的一汽,选择了每月只有600元的民企,因为他知道,与操作工只熟悉一个零件不同,当学徒要接触不同的零件,接受不同的挑战,只有在解决问题中技艺才会不断提升。

在民企干了半年多,杭州一家工厂出价年薪15万元,但刘洋没有心动。他得知母校招聘老师,便决定回校任教。他一边在教学和研究中积累经验,一边在学校的积极推荐下,参加各种职业技能大赛,不断突破自己。

目前,刘洋已经四次在长春市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第一名,三次在吉林省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第一名。2011年,他参加吉林省首席技师大赛,成为吉林省千名首席技师中最年轻的一个。一般人要20年才能完成从初级工到高级技师的转变,他却只用了6年。

“现在我经常带学生参加全国各种技能比赛,成绩一出,各大企业就马上开出优厚的聘用条件,非常吃香。”刘洋说。
 
多因素致使高技能人才稀缺

“高技能人才稀缺的关键在于人们的思想观念比较陈旧。” 长春工业技术学校副校长许跃伟说,人们总会将技术工人和苦伤累险联系在一起,认为当技工没前途。大学毕业后宁可当个月薪两三千元的“小白领”,也不愿去做年薪十万元的“大蓝领”。

刘洋认为,在社会大环境下,人们普遍对技校存在误解。对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孩子,家长宁可花钱上高中、考大学,也不选择技校。“有一些机械专业的大学生,虽然有理论基础,但实际操作能力属于认知层面。技校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这一点企业和工厂非常认可。”
 
大学门槛过低容易误导家长的教育心理。周大立表示,有些高考分数一二百分的学生仍然能考上二本或三本大学,这就误导了家长的教育心理,即使大学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也要比读技校体面。“现在高考要分技能型和学术型,这就是一种转变,让家长认识到上技校后也可以考硕士和博士。”周大立说。
 
舆论引导乏力也是致使高技能人才稀缺的原因所在。长春工业技术学校校长杨彬表示,应在社会上营造技术工人也是人才的舆论氛围,让孩子们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中解放出来。“目前我校95%左右的学生都来自农村,国家2012年出台政策,对到技校学习的农村孩子免学费,即便如此,招生仍很困难。”
 
周大立认为,在人才培养方面,政府是主导,技校是基础,企业是主体。政府要为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技校搭建有利于技能人才快速成长的平台,企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从制度设计上,要让技能人才和专业技术人员在同一起跑线上,在社会上营造尊重技能、崇尚知识的良好氛围。

裸辞后休息几天?不,6成人立刻找下家!


很多人都在离职前说出豪言壮语:“离职后,我一定要先去XX城市玩一周,再去XX城市玩一周”“离职了当然要休息一段时间,才不着急找工作”“上班这么久都没空歇歇,先给身体放个假”话虽如此,有几个人能做到呢?毕竟,裸辞后最担心的就是找不到合适的下家。

日前,对“假设你裸辞了,离职后会马上找下家吗?”进行了投票调查,结果显示:60%的受访者表示离职后会马上找下家,20%的受访者表示离职后不会马上找下家,还有20%的受访者表示视存款而定。

选择马上找下家的态度:工作难找,早点行动

“当然会立马找下家,现实和你想的不一样,你以为想找工作就能很快找到合适的工作吗?太天真了,还是早点准备着吧。”

“生活大于一切,在没有实现财务自由之前,还是要以工作为主,找工作的阶段就当休息了。”

“会的。社保3个月之内断缴没问题,3个月之后呢?一家老小不等着吃饭吗?”

“找不到工作,精神压力更大,这样的休息可能会起反作用,得不偿失啊。离职越久越担心找不到下一份工作,还会担心面试官质疑空白期。”

选择不会马上找下家的心声:调整心态,再出发!

“都裸辞了,个人觉得肯定是不差钱,那就是对公司有意见,迫不及待想走。再有可能就是自己在工作中,心态受到严重影响。这样的情况下,我不会马上找下家,调整好心态,再找下家会更好。”

“我不会,工作这么久了没有一天是轻松的,好不容易离职了,会给自己留一段时间思考职业方向,下次找工作更有明确的目标,少走弯路。”

视存款而定的想法:经济基础决定选择

“马上不马上取决于经济基础,条件好休息几个月也无所谓;条件不好的,裸辞的那一刻就开始找工作了。”

“我这个人想法不多,赚钱就是为了享受,有钱就可以多开心几天,没钱了就要好好赚钱,就这么简单。”

震惊:七成人对薪资不满,多劳并非能多得


2018年已经落下了帷幕,在众多盘点中,薪资满意度盘点不可缺席。网络编辑部发起了“2018年职场人薪资满意度调查”,调查结果令人震惊,职场人薪资满意度严重下滑,近七成人表示对于2018年的薪资情况并不满意,不满意比率比2017年高出50%(见图1)。

此次调查显示仅有1%的受访者对目前的薪资表示“非常满意”,表示“比较满意”也只有8%的比例,远远低于2017年的满意度。此外,22%的受访者对于薪资感觉“马马虎虎”,对薪资“不太满意”的受访者达到了47%,更有22%的受访者表示“非常不满”,相比2017年4%的比率,令人大跌眼镜。2018这一年,职场人究竟经历了什么?

数据来源:

超四成人没加到薪,高学历未必有高薪

没有加到薪可能是职场人对于2018年薪资极度不满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加薪之难难于上青天。本次调查显示,有42%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在2018年没有加到薪。而在加到薪的人群中,也是以加薪5%以下的人群为多。(见图2)

数据来源:

此外对比2017年数据,2018年没有加薪的人群比率远超2017年。2017年有44%的受访者表示加薪幅度在5%~10%,而到2018年只有16%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当年的加薪幅度在5%~10%,比2017年减少了28%。

近日人力资源调研中心发布的《2019离职与调薪调研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不确定性增加,企业调薪方面相对保守,调薪幅度为7%,与2017年持平。该报告还预测,在2019年企业将面对产业升级、业务转型、竞争态势变化、政策及经济大环境等多重影响,更多的企业未雨绸缪,对于核心人才会加大投入进行吸引和保留,而对于非核心的业务及员工,越来越多的企业则会考虑采取服务外包或谨慎调薪的应对策略,因此2019年整体调薪幅度预计为6.8%。企业预期下调,代表着个人2019年加薪之路将会更难走,当然对于优秀的人,从来不用担心加不到薪。

我们都知道,随着工作经验的丰富,学历对于薪资的影响会逐步减弱。这一规律同样适用于加薪上。从图3可见,能加薪20%以上的受访者,几乎没有受到学历太大的影响,硕士及以上学历的人并没有很大的优势。在加薪10%~20%这一档中,本科生的概率反而要高于硕士生。总之,从数据上看,并没有出现学历越高加薪幅度就越高的现象。

数据来源:

到底哪些人月薪过万了?

曾经有条新闻说的是:相亲角有个老大爷认为月薪一万是讨饭,这句话伤了好多人的心。月薪一万眼下也的确不算高薪标准,在一线大城市只能算挣扎在生死线以上的合格线,可仍然是不少人为之奋斗的目标。

根据个人端的“职场人薪资满意度调查”显示:工作在一线城市的人有28.7%的几率能月薪过万,比工作在二三线城市的人高出十个百分点;而男性月薪过万的几率要高出女性约11%;学历越高月薪过万的可能性也越大。

此外按行业来看,汽车行业、房地产行业和IT行为被列为月薪最容易过万行业前三位,而零售行业、快消行业和服务行业被列为月薪最难过万的行业(见图4)。

数据来源:

小小总结一下,从数据看一线城市、硕士以上学历,从事汽车、房地产、IT行业的人更容易月薪过万,这些人也应该更能得到相亲角大爷大妈们的青睐吧,毕竟天下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嫁娶得好一点。月薪过万也不是啥高要求,不过万凭啥结婚养娃?

薪资真相揭秘:你所不知道的8090薪资现状

真相一:8090质疑,多劳为什么没有多得?要涨薪还得靠跳槽!

根据2018年的调查,对于薪资不满意的主因,32.9%的受访者表示是“付出大于所得”,26.7%的人认为“我的能力远远高于现在的薪资价值”。相比2017年,能力被贬值,不能从薪资上体现自己的价值成为2018年职场人的痛。

当聚焦各个年龄段对薪资不满意的原因时,我们发现不同年龄段烦恼各不相同。此次调查分析了80前、80后、90后对薪资不满的原因,结果如图5所示。

数据来源:

如上图所示,于80前的人群而言, “能力远高于薪资价值”是对薪资不满的主要原因。对于90后来说,如何用挣来的钱保障自己的生活,也是其评价薪资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如今高物价、高房价,以及自身高标准的生活要求让90后们感觉薪资难以维持生活。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80后与90后对于薪资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多劳却没有多得,因此他们把“付出大于所得”排在了第一位。细想之后,我们可以看到隐藏在背后的矛盾点:

@员工:我付出那么多,为什么没有回报?

@老板:你付出的不是我要的,并没有对公司产生巨大的收益。

据人力资源调研中心发布《2019离职与调薪调研报告》显示,影响企业调薪首要原因是“企业效益”,其次是“行业整体薪酬或调薪水平”,“员工个人绩效情况”被排在了第三位。所以说在向老板提涨薪这件事上,还真不是干得多就拿得多。

既然在钱上员工与老板无法达成“妥协”,那么想涨薪还是得靠跳槽。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人跳槽都与钱有关,这种现象在80、90后人群中更加明显。在80前人群中,因为钱而跳槽的受访者占总数的45%,到了90后,一跃上升到62%。(见图6)

数据来源:

真相二: 年过四十入不敷出者大有人在,所谓财务自由遥遥无期

要说对薪资满意,月薪过万可能是一个起跑线。从年龄段来看,80前月薪过万的比例最高,达到42%;80后稍有下滑,31.4%的人月薪过万了。而在90后中,这个数据降到了10.9%。可见年资与月薪增长幅度确实存在一定的联系。

2019年,1980年以前出生的人都已到了不惑之年。大家常规的想法是,年过四十至少能混个温饱,但事实并非如此。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有21%的80前受访者表示自己的月薪不够花,另有21%的80前受访者表示自己的工资是月光,并未有结余。作为8090后年龄上的老大哥——80前,能够做到生活质量不错,每月有富余的人群仅占4%。

再来看90后年龄段,有33%的90后受访者选择月薪不够支出,仅有37.3%的90后表示自己每月略有节余(80前是54%,80后是43.4%)。 另有28%的90后受访者表示自己工资每月都花光。(见图7)

数据来源:

显然90后活得不容易,但80前与80后们也没有活得多滋润,每个年龄段都有各自需要花钱的地方。生活如此艰难,我们不得不继续前行,因为只有不停下才能不被落下,才有希望勉强活得像个人样,至于财务自由,应该是少数人可以实现的梦想吧。

注:参与本次在线调查的人数为2139人,其中男性占55.5%,女性占45.5%;“80后”占40.9%,“90后”占39.3%;本科学历占57.1%,大专学历占30.2%;20.2%有1—3年工作经验,18.2%有3—5年工作经验,29.4%有5—10年工作经验,10年以上工作经验者占28%,应届毕业生的比例占3.9%。

超九成新人择业看重钱


职场,繁重的工作可能让你剪不断理还乱,效率也久久不见提高。其实,这都是因为你没有用对方法!小编来告诉你。感谢阅读《超九成新人择业看重钱》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随着生活水平的上升,当衣食等基本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精神追求会放到首要位置。“90后”这一代人比前辈们生活的年代更显安逸,今年是他们首次出现在就业的大舞台上,相比前人,他们的就业观有什么改变吗?

钱,始终是求职第一要素

在论坛关于“工作,要闲还是要钱”的调查中,有超过95%的网友把关于自己工作的选择与钱紧紧捆绑在一起,而仅仅不到4%的网友认为找工作要闲就可以。这说明,钱始终是左右求职者的最重要原因。

就算生活水平上升,但生活压力依旧不减,对于刚毕业的求职者来说,将来结婚、买房、生子等都会是笔大支出,如网友“ysy_212”表示:“为了自身的追求,我要钱,我以前一份工作虽然有闲,但根本无法满足上海的生活需求,我做了5年依旧是3无。如果不要钱,就很难吸引自己的另一半,也很难享受更多的资源,因为这些都是要有一定经济基础才能获得的。”

选择一份有钱的工作,也许就等于是一份忙碌的工作,但对初出茅庐的新人来说,也是一种锻炼。网友“小榆”表示:“对于踏上社会的我来说,当然是选择钱,因为我认为工作的重要程度以及工作量和所得报酬是呈正比的。对于刚踏出校园的学生我们就是需要的更多的是经验,对将来发展也有益处。”

90后最爱“要钱更要闲”

虽然钱依旧放在求职找工作要素的首位,但比起“60后”、“70后”愿意通过辛劳的工作换取最大化的财富,“80后”、“90后”的毕业生在这方面超脱不少。既能拿到高工资,又有闲适的工作是他们再理想不过的选择了。在此次调查中,就有超过6成的网友选择“要钱更要闲”。

Ada是华东政法大学的一名应届生,他已经和移动签约,正式工资能达到4000,这在旁人看来已经是非常令人羡慕的一份工作了。但他最后还是毅然选择抛弃原有的工作,去区政府做一名简单的行政人员,因为他认为,“有事业编制的政府工作,工作轻松、福利不少,怎么都比现在忙碌的工作好。”

有钱有闲的工作当然好,只是好的机会可遇而不可求,没有一个闪亮的文凭,没有一个李刚式的爹,同时被鱼和熊掌砸中的概率实在太低,“90后”找工作在寄希望于“有钱又有闲”的同时,也应切合实际,找一份切实可行的工作。

“钱”和“闲”不是唯一选择

“钱”和“闲”当然是求职过程中求职者考量公司的两个重要因素,但其他因素也不容忽视。

自身喜好 网友“fancy_cc”:“我的前一份工作就是有钱又有闲,就是没发展,闲的人都发霉了,我现在想找一个喜欢的,毕竟做什么都要有一个好心情。”工作就如同恋爱,不管对方条件再好,合不来就是合不来,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最开心。

发展潜力 网友“爱缘分”:“刚毕业之初,找工作应该看重该公司或职位以后的发展前景、企业文化和工作环境等方面;从自身角度来讲,现在选择好了就是为以后的职业发展做铺垫。”在调查中获知,有不少网友为了将来的“闲”而选择趁年轻好好打拼,如果身在一个没有发展前景的公司,再努力的奋斗,向上没有机会、没有空间,又何谈为了将来呢!

用健康换取高薪?很多人都愿意!


职场,繁重的工作可能让你剪不断理还乱,效率也久久不见提高。其实,这都是因为你没有用对方法!小编来告诉你。感谢阅读《用健康换取高薪?很多人都愿意!》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做过一项调查:当高薪的工作和自由的生活发生了冲突,你会选择什么?79%的受访者选择了高薪。在我们身边拿健康和自由换取金钱、未来的人比比皆是,生命中的选择在很多时候被我们演绎成无数次的交换……

对于刚参加工作的我来说,真不知道可以拿什么来和其他同事一争高下,看着他们晋升的晋升,加薪的加薪,我心里确实很着急。我都工作快两年了,加薪就从来没轮到我头上过。我一不比同龄人聪明,二没有前辈们的丰厚资历,所以只能靠不懈的努力来换取上司的信任、期待公司的垂怜,希望公司在年底加薪时也能考虑到我的存在;至于晋升,那是我的梦想,现在还只能在梦里想想。

从参加工作开始,8小时工作制对于我而言就名存实亡,我每天的工作时间几乎都在10小时左右,公司的保安也会很习惯地为我留下最后一盏灯。国家法定节假日,我常常主动请缨去顶老员工的班;至于公司给的年休假,我总觉得自己是新人,为了将来的发展,还是多留些时间在工作上吧。过去的两年我都是这样默默地付出着,可是我所期待的并没有如期而至,也许到了第三年,我的付出就会有回报了。

温馨提醒:付出讲究效率,不做职场“过劳模”

如果你辛辛苦苦加班一天所得的结果,别人只需要在上班八小时内花上一小时就得到了,那你就不要指望上司的青睐、公司的垂怜了。没有功劳只有苦劳的人并不能得到更多的奖赏,除了同事和上司的几句客套性的夸赞“你很努力”“你很敬业”外,你的付出换不来你想要的加薪、晋升,反倒会让周围的同事在你身上贴上“过劳模”的标签。

年轻人可以拿出来拼的只有时间和健康,所以我们不能指责任何一个职场新人,说他们不懂得劳逸结合、不懂得珍惜健康;不过我们还是要提醒职场新人:在今后的职场生涯中,加薪、晋升你都有机会得到,但是健康却是不能回收的“易碎品”。拿命可以换钱,这是你的自由,但是拿钱却不能换命,这是自然界的法则。(完)

《超7成人感到找工作难,女性更愿用低薪换取工作》由职场百态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在您职场百态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找工作求职信”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