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礼仪的故事。

职场,繁重的工作可能让你剪不断理还乱,效率也久久不见提高。其实,这都是因为你没有用对方法!小编来告诉你。感谢阅读《职场故事 驴是怎么死的》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驴耕田回来,躺在栏里,疲惫不堪地喘着粗气,狗跑过来看它。


唉,老朋友,我实在太累了。驴诉着苦,明儿个我真想歇一天。


狗告别后,在墙角遇到了猫。狗说:伙计,我刚才去看了驴,这位大哥实在太累了,它说它想歇一天。也难怪,主人给它的活儿太多太重了。


猫转身对羊说:驴抱怨主人给它的活儿太多太重,它想歇一天,明天不干活儿了。


羊对鸡说:驴不想给主人干活儿了,它抱怨它的活儿太多太重。唉,也不知道别的主人对他的驴是不是好一点儿。


鸡对猪说:驴不准备给主人干活儿了,它想去别的主人家看看。也真是,主人对驴一点儿也不心疼,让它干那么多又重又脏的活儿,还用鞭子粗暴地抽打它。


晚饭前,主妇给猪喂食,猪向前一步,说:主妇,我向你反映一件事。驴的思想最近很有问题,你得好好教育它。它不愿再给主人干活儿了,它嫌主人给它的活儿太重太多太脏太累了。它还说它要离开主人,到别的主人那里去。


得到猪的报告,晚饭桌上,主妇对主人说,驴想背叛你,它想换一个主人。背叛是不可饶恕的,你准备怎么处置它?


对待背叛者,杀无赦!主人咬牙切齿地说道。


可怜,一头勤劳而实在的驴,就这样被传言杀死了。


莫跟旁人抱怨,免得怎么死的都不懂!


不要轻易相信隔耳的传言,除非你当面证实,否则你会做出错误的判断。观感:谨言慎行。


我觉得这段话太好了,也许平时我们就是那头任劳任怨的驴,身边传是非的人太多了,我们就有了可悲的下场!

ZC530.com延伸阅读

动物是商业的导师职场故事


美国生物学家克林莱斯是一个典型的动物学痴迷者。与一般的研究者不同,他不喜欢待在实验室里研究标本,而是喜欢扛着相机和摄像机到大自然中感受真实的动物力量。克林莱斯尤其喜欢到那些人迹罕至的地区探寻动物的踪迹,他知道越是环境恶劣的地方,动物生存法则体现得越淋漓尽致。

有一次,他和助手们来到非洲的撒哈拉大沙漠,他想近距离观察一下沙漠蛇的习性。沙漠里,在炙热的阳光下,他们发现了一条蛇正在以“之”字形前进。不一会儿,它钻到沙子下面没有了动静,俄而,又突然钻了出来,继续前行。对动物颇有研究的克林莱斯知道。蛇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减少皮肤长时间与太阳接触。

拍到这个可爱的家伙,助手们兴奋极了,都觉得这次冒险是值得的。他们以为这样就可以打道回府了。听着助手们的夸赞,克林莱斯只是微微一笑,在他心中,最完美的时刻还没有到来。克林莱斯告诉助手们,要获得第一手资料,不付出艰辛劳动是不行的。

半天过后,克林莱斯期待的完美时刻终于到来了。助手们都绷紧了神经,目不转睛地盯着摄像机屏幕。

在这个几乎能使所有生命枯竭的沙漠中,竟然还生存着一种类似麻雀的小鸟。因为小鸟要在沙漠里寻觅食物,不可避免地成了蛇的猎物。于是,一场蛇鸟大战开始了,潜伏在沙子里的蛇,猛然张开血盆大口蹿了出来。眼看小鸟就要成为蛇的美餐了,克林莱斯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就在此时,他们发现小鸟一边躲着蛇的大口,一边用爪子一下又一下地拍打蛇的头部.而且频率不断加快。在小鸟连续不断地拍打下,蛇终于有气无力地瘫软在地上,小鸟成功地从蛇口脱险。从容地吃到了食物。

拍摄完毕,克林莱斯沉思后问助手们:“你们谁能说出其中的奥秘?”大家面面相觑,无言以对。克林莱斯解释说:“小鸟经过代代相传。掌握了一套对付蛇的妙招,那就是瞄准蛇的头部给予打击,而且非常精准,尽管力量微小,但持之以恒。”

这时,一个助手突然叫道:“小鸟很聪明,它没有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地乱用力,就是找准蛇头这个点,真是美妙啊。社会中的商业竞争不也是如此吗?竞争就是要找准对手的弱点,坚持不懈地给予打击,让对手没有反击的机会。”

“是啊,”克林莱斯也慨叹。“其实,动物的生存法则和商业竞争策略如出一辙。”他脑海里冒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

克林莱斯回到实验室后,整理了以前拍摄的很多视频,将动物生存法则一一进行解读,剪辑成片子,起名为《动物是商业的导师》,售价20美元。没想到,《动物是商业的导师》出版后,在商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甚至成为了很多企业的培训教材。

有心人做有心事,很多知识都是相通的,只要善于思考,一定能找到促进社会发展的瑰宝。

礼貌是最简单的尊重职场故事


给予别人尊严的方式有很多种,礼貌就是最简单的一种。宝贝,与别人的每次相遇,都是我们学习的机会。

早餐的餐点端了上来,我客气地向服务生道谢,女儿小袋鼠立刻开心地享受她的美食。我看着她问:“宝贝,你刚才说谢谢了吗?”

9岁的小袋鼠顿了一下说:“哦,忘了。等下她来收拾的时候,我再说。”

我说:“好的,要记得,宝贝。昨天中午你看到宜昌老师时,向她问好,妈妈很开心,来抱一下吧。”

小袋鼠放下筷子,投进我怀里,我在她的脸颊上亲了一下,然后放手让她继续享受早餐。

我话题一转,问:“宝贝,你知道人在社会中生存需要什么?”

小袋鼠想了一下回答:“帮助、安慰……”

“哦,你讲得很好,你讲到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人无法独自生活在这个社会,必然要和他人产生连接。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妈妈觉得还需要一个很重要的就是—尊严。”我停了一下,看着她,然后继续说,“你知道什么是尊严吗?”

“尊严是尊重的意思。”小袋鼠思考着回答。

“嗯,很不错。妈妈打个比方,尊严就好像是一件外衣,给我们保护,让我们不会赤裸裸地站在人群中。但这个外衣是隐形的,它让我们感到自我存在社会中是具有特别意义的。每个人都需要有尊严地活着。而一个温暖的好人就要善于给别人尊严。”我慢慢地讲,并观察小袋鼠的表情,以便了解她是否能听得懂。

“宝贝,给别人尊严有很多方式,你猜猜看,哪种是最简单最容易做到的?”

小袋鼠一脸认真地回答:“礼貌。”

我很开心她都听懂了。“太棒了,你说得对极了。礼貌是我们给予别人尊严最简单的方式。你知道吗,给予别人尊严会改变我们自己和对方的人生。妈妈讲两个故事给你听吧。”

小袋鼠听到我要讲故事,立刻挪挪身体,说:“好啊。”

“台湾有个很有名的企业家叫严长寿。他虽然是一个很大的老板,可他对人非常尊重有礼貌,总称呼对方为‘您’。有一次,他发现秘书接电话时,都会先问清对方身份,然后才决定要不要给他接进去;找他的人太多了,他不可能每个电话都马上处理,所以秘书会帮他筛选一下。他发现问题之后,就跟秘书讲,每次问清对方的身份之后才决定是否接进电话,等于把人划分为三六九等,这会让人感到不舒服不被尊重。所以,他让秘书无论是谁都先说他不在,然后再问对方的身份,这样等于给每个人平等的尊严。严先生有个很能干的助手,很多企业都想把他挖走。有一次,一个企业老板请这位助手吃饭,开出非常优越的条件希望他跳槽。但这位助手看到那个企业老板在叫司机去拿文件时大呼小叫的样子,便决定,无论他开出多好的条件,都不打算为这样的老板工作。宝贝,你看,给予别人尊严的老板能留住人才,员工也会更努力地工作,发挥自己的潜能。所以给予别人尊严,是不是会同时改变自己和对方的人生?”

小袋鼠很认真地点了点头。

“妈妈再讲一个自己的故事。这两年,妈妈为了有更多写作的时间,请南西每周来为我们打扫一次房间。每次南西打扫完,家里都非常干净,地板都闪着光。她是来帮助我们的,所以妈妈对她心存感激。这次母亲节,我特意为她准备了小礼物并祝福她快乐,她作为母亲,靠给别人打扫卫生来养育4个孩子是非常辛苦又伟大的。前段时间,南西想把周四的打扫日换成周三,因为另外一家要更改时间,但妈妈刚好因为工作等原因没有办法调整。最终,南西选择辞掉了那家的工作,而维持了我们家固定的打扫时间。我给予南西应有的尊重,南西就感到来我们家是愉快的,在选择出现冲突的时候,她甚至不惜辞掉别家的工作。所以给予别人尊重,我们也会得到对方的尊重;给予别人尊重,也是一个温暖的好人应该做的。”

这时,服务生来收碗盘,我道谢后,看见小袋鼠略带羞怯地看着服务生说“谢谢”,我开心地与她击掌。我还跟小袋鼠说:“我们每个人都有害羞的时候,妈妈也会有,比如妈妈有时跟别人说谢谢时会低着头,不好意思看对方的眼睛,这样就容易把礼貌变成客套,让对方看不到真诚,所以妈妈也要改正。我们两个一起克服害羞好吗?我们一起努力做温暖的好人,给予别人尊严。给予别人尊严有很多方式,我们先从最简单的礼貌做起。与别人的每次相遇,都是我们学习的机会,不要放过,我们互相提醒,好吗?”我轻轻地跟小袋鼠说。

她看着我,再次认真地点点头。我知道,她已经听进去妈妈所说的这些话了。

职场是一把铁锹的哲学故事


一海归几年来,前前后后换了几十份工作,很是苦恼。

一日,他向大师请教,如何才能在职场站稳脚跟,有所建树。

大师听了他的话,拿出一把袖珍的铁锹和一把塑料的小梯子,让他选一样。

海归犹豫了一下,选择了梯子。

大师笑着说:年轻人,你的选择告诉了我一切。

他不明所以,大师意味深长地说道:你太急了,进入一家公司,最需要的是铁锹,而不是梯子。

听了大师的话,他很是茫然。

大师笑着说:爬高容易,但也会把自己置于危险的境地,说着大师把梯子立了起来,说道:此时,你高高在上,只要有人轻轻一推,你就会倒地;而铁锹就不同了,进入公司后,在众人争相往上爬的时候,你可以先用这把铁锹给自己挖一个大大的坑,这样你就把自己的身位降到了最低,自然不容易引起别人的注意和反感,自然也就最安全。

听了大师的话,他豁然开朗。

你以为你是谁职场故事


我原本高傲的心,一下子被击到了最低谷。因为不解和气愤,我的语气,明显有些激动,我说凭着我的成绩,难道我在这些应聘者里,还不算优秀吗?我的那本书,还不足以说明我的实力吗?老总放下手中的工作,等我说完了,才慢慢解释道:“我们当然需要很多出色的记者,但是也请你一定要记住,你所最引以为荣、最看重的东西,在别人的眼里,或许并不怎么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你没有理由要求别人,将你手心里的宝贝,也同样奉若明珠。我欣赏你的和才气,但我不喜你的骄傲和自满,在我的眼里,任何一个应聘者,不管能力大小,最重要的,是谦虚,有一颗可以放到最低处去的心。毕竟,在别人眼里,你只不过是一个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学生。”

我终于没有被那家报社录取,因为我的笔试成绩不足以参加最后的面试。说到此处,我想起一位也是做记者的师兄,在工作一年后,被问及有没有什么收获,他一扬头回道:“能和省长坐在一个桌上吃饭和交流,这足以成为可以骄傲的资本了吧。”他的想也没想便问:“那这位省长也像你记得他一样,清楚地记着你么?”他一愣,继而红了脸,他想起第二次与省长同桌进餐的时候,省长已经完全不记得他是谁了。他引以为傲的东西,在别人那里,原来只是过眼云烟,没有留下一丝的痕迹。

是的,别太把自己当回事儿,我们所有的成绩,我们所看重的那个自己,对于别人,可能是珠宝,也可能是没有丝毫的尘埃。我们越是期望别人眼里的自己会光芒四射,也许我们看到的,就越会是失望和无情。因此,只有低下我们高傲的头,我们才有可能认清那个最真实的自己。

好习惯是事业成功的基石职场故事


我有一个朋友,大学毕业后背井离乡去了深圳,他决定不闯荡出点名堂来就不回家乡。但激烈的竞争让他到达深圳后屡屡碰壁,终于有一天,他在层层筛选后和另外两人进入一家公司试用。

试用期中,他尽显自己的聪慧、勤奋、热情、友好,但他的另外两名竞争对手做的和他一样出色。一天夜里,我已经睡着了,突然被他的电话吵醒,能听得出来,他喝醉了,边哭边对我说,下班的时候老板告诉他进行工作交接,三天后他将结束试用期,被淘汰出局。他告诉我,那个职位虽然很一般,但他很喜欢,并且也尽到自己最大的努力了,他以为他会成为最后的留用者,看来他又要开始新一轮的漂泊了……我语塞,不知道什么样的安慰能够给他带去温暖。

接下来的两天,每天傍晚时我都会给他打一个电话,想给他一份安慰和鼓励。当我询问他一天来都做了什么的时候,他告诉我,除了对交接工作进行准备,还是像以前一样,认真地做好自己的事情,工作之余一如既往代替不是很尽职的清洁工打扫办公室,和同事们说笑话……我好奇地询问他,另外两名竞争对手谁可能留用,他告诉我,另外两名竞争对手也在做善后事宜,他们颓丧的表情和慵懒的态度感觉,似乎也都没有被留用。我不由得脱口说道:“都要走了,还这么认真做什么!”朋友却淡然:“习惯了,做事情总要善始善终吧。”

第三天傍晚,当我再次给朋友打电话时,他却兴奋地告诉我,他成为最后的留用者了!

原来,他和他的另外两名竞争对手同时接到了“被淘汰”的通知,这是公司对他们进行的最后一次测试。他留用的理由很简单:“一个能够一如既往、善始善终的人一定是一个对事情和自己都有很强责任心的人。”别忽视好习惯作用,也许它会成为你事业成功的基石。

面试以后该怎么办的职场故事


刚跨出大学的门槛,便有一家外资公司通知我去面试。那家公司总经理是个美国人,名叫劳根,和蔼可亲。在一番亲切交谈后,他很高兴地给了我一张他的名片,我恭敬地收下了。近半个小时的面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接下去的日子便是漫长的等待,天真的我日日守在电话机旁。但一个星期、两个星期过去了,杳无音信,而且我在等待中放弃了其他机会。

无奈中,我又翻阅招聘广告,都不太合我胃口,我才知道,我是很在乎那份工作的,于是我找到总经理的名片,按地址写一封信,感谢总经理劳根先生给我面试的机会,并期望得到进一步通知。当白色的信封投入绿色的邮筒时,心里一阵轻松。第三天,便接到劳根先生的电话。他用英语说:“Youareemployed,congratulation!”(祝贺你被录用了!)我禁不住雀跃欢呼。

上班后再次见到劳根先生,我问他,为什么会录用我?他笑着说,因为你的那封信让我觉得你是一个有礼貌的人,我们美国面试后有个惯例,要写一封感谢信给那家给予面试机会的公司,而在五十多个应聘者中,你是唯一的一个。

每个就业机会,都会遇到竞争对手,各人的能力素质是很难比较的,这时候,无论你使用什么方法,只要能引起公司对你的注意,在厚厚一摞应征信中找出你的履历,你便成功了。

病人的肚子是个百宝箱的职场故事


外科主任潘捷列耶夫走进了院长办公室。落座后,他长叹了一口气说:“您知道那个叫津金的年轻主治医师吗?三个月前我们让他去负责cT扫描。没想到从此后医院就麻烦不断了。他什么都能看见。不是看见患者的肠子里有一把剪刀,就是看见患者的膀胱里有一把钳子,要不就是在一个刚做完溃疡切除手术的病人胃里找到了玛利娅·伊万诺夫娜的私人印章。现在外科医生们对他都是一肚子怨气!”

“哪个津金?就是那个在患者脾下发现了一个棋子的津金吗?”

“就是他!”

“可棋子是谁落在患者腹内的?”“是博布罗夫,这个医生不错。当时那个手术也并不复杂,所以趁护士准备缝合材料的时候,博布罗夫就和麻醉师肖姆金下了一会儿棋。匆忙中博布罗夫就把一个被吃掉的卒塞进了病人的肚子里。”

“那现在又出什么事了?”

“又是这个津金,他在给病人复查的时候,发现了在病人的小肠和大肠的交界处有一封写给卫生部长的信。信中说您出租医院的病房,倒卖医院的运动场馆,收受病人的贿赂。您还在瑞士银行里开立了账户……”

“查清是谁写的吗?”“问题就在这儿,现在没法弄清是谁写的了。信上的签名被胆汁泡模糊了。”

院长挠了挠后脑勺:“信是怎么跑到那儿去的呢?”

“我觉得这都是厨师惹的祸。那封诬告信最有可能是患者吃煎白菜卷时吃下去的,有人把信藏在了白菜里。您知道医院的食堂是怎么洗菜的吗?他们根本就不洗!”

“这太不像话了!应该马上采取措施,禁止食堂再做煎白菜卷。难道他们连白纸和白菜叶都分不清了吗?”

“那这个津金现在怎么办啊?”潘捷列耶夫一脸媚相。讨好地问。

“他还太年轻啊。”院长略作沉吟,“让他负责那么复杂的仪器有点儿过早。所以我们要进行一次人事变动,把他调到急诊室去吧。那儿正好缺一个视力好的人去检查急救中心送来的危重病人,呃……”

经理是由市场顾客和股东认可的职场故事


我最早接触经济学,是听到有人说“人类最伟大的发明是火、车轮和中央银行”。当时心头一震,意识到经济学规律的力量和普遍性,可能并不亚于物理学规律。而后来学到的经济学知识,果然永久地了我观察世界的角度。

提起这段往事,是因为我多少参与了由郎咸平教授所引发的争议并有点感慨:有没有接受过经济学训练,对问题的理解在概率上有显著的分野。这印证了经济学教授科普兰(B.Caplan)最近的研究成果:经济学人的见解往往相似,而其他人则是各式各样的。当然,那只是概率上的分野,尽管很显著,仍然不能套用在具体的人身上。具体到某一个学者,不能一概而论。幸好,我们用不着在此讨论这个问题。我们关心的只是意见的本身,而不是提意见的人。

言归正传,我要分两期谈一个不容易说清的观点,就是为什么从公司的治理结构来看,国内试行的MBO模式产权改革,是一个比较公正的程序。我只是说“比较公正”,是因为经济学上没有什么可参照的理论,可以用来评判怎样才是“绝对公正”的。

最早是科斯(R.Coase)在本科时写的一篇论文,试图解答他自己的一个疑惑:为什么人们不在市场上根据供需的变化买卖他们的资产和劳动力,而非要成立公司,在公司内部不作讨价还价地工作?科斯的答案是:因为讨价还价的成本太高,而在公司里工作,可以降低交易成本。

科斯的这个见解,为他赢得了一个诺贝尔奖,因而大行其道。但另一位经济学家阿尔钦(A.Alchian),提出了完全不同的解释,我认为更深刻。阿尔钦认为,有一种神秘的作用,它所产生的效果,比每个成员分别产生的效果加起来还大。例如,一盆麻婆豆腐是一个,它的味道比先吃麻、后吃辣、再吃豆腐好。又例如,两个可以各搬五十斤石头的人,要是一起搬,就可以搬一百三十斤。阿尔钦认为,正是这种神秘的效果,使得人们了讨价还价的市场交易,以公司的形式结队作业。阿尔钦对科斯的潜在批评是:即使市场的交易费用大减,公司也仍然会生存和发展下去。

阿尔钦继续说,只要缺乏监督,人就会偷懒。自己搬自己的石头,没有人会偷懒,因为搬多少一目了然,但两个人一起搬,各出了多少力,谁都无法观察和衡量。互相推诿之下,本来可以搬一百三十斤的二人组合,结果就只能搬一百一十斤了(不会低于一百斤,否则还不如单干)。为了加强监督、提高产量,这两个人聘请一个经理来鞭策自己。透过现象看本质:到底是工人聘请经理还是经理聘请工人,这问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只有对这两个人有利,经理的角色才可能年复一年地保留下去。

但既然经理的角色是用来监督工人的,那么经理本身由谁来监督呢?妙计是由市场来监督。做法是:让工人先拿,经理后拿;工人先拿相对稳定的工资,而经理后拿企业结算后剩下的利润。术语上,这叫经理的“剩余索取权”。从另一个角度解释:容易衡量其工作业绩的工种,先拿相对稳定的工资;难以衡量和监督其工作业绩的工种,后拿市场后剩下的利润。游戏的规则是:经理的工作业绩,不是由企业内部的工人来认可,而是由市场上的顾客和买卖该公司股票的股东来认可。

经理人或企业家收入的升跌,与公司其他资产很不相同。得好,企业可以起死回生;不好,企业可能血本无归。同样一批电脑,不管谁购买,价格都不相上下,但若是盖茨购买,就可以生产出驰名世界的视窗系统;同样是企业的一员,企业倒闭后,秘书和清洁工在别处比较容易找到相近的工作,而的企业家就得面临更大的动荡。

这是企业最一般的理论。我们得从这个角度看,才能理解经理在企业中的特殊地位。这不是什么公平不公平的问题,也不是谁是主人谁是佣人的问题,而是人难免要偷懒,加上人们既要结队却又有监督和量度的困难,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企业需要设置一个“最后索取剩余”的经理位置。为了保障每个队员的利益,经理的支薪方式,不能与其他员工一样。

《职场故事 驴是怎么死的》由职场百态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在您职场百态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职场礼仪的故事”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