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节启动仪式主持词(精品二篇)。

植树节启动仪式主持词 篇1

甲:三月春风甜,三月百花香,三月景色秀,三月人欢畅。

乙:处处皆如新,处处有芬芳,处处喜相逢,处处笑声朗。

甲:今天,我们迎着春风,伴着新绿,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

乙:二(2)班《我们植树去》升旗仪式现在开始。

甲:担任本次仪式的旗手分别是:

乙:请旗手介绍事迹:

甲:请辅导员为旗手授勋带。

乙:全体立正,升旗,奏国歌。

乙:高唱国歌。

甲:同学们,你们知道刚刚过去的3月12日,是什么日子吗?

乙:这一天是一个属于春天的节日,是一个充满绿色气息的节日,那就是——植树节。

甲:初春是植树的最好季节,3月12日,是我国政府规定的植树节。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树木抽出了嫩芽,又是一年春草绿,正是绿化好时节。

乙:植树节,是一个营造绿色环境,期待绿水青山,呼唤人们爱护环境的特别日子。我们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爱树、育树"的传统:白杨的挺拔,垂柳的柔美,松树不屈的风骨。

甲:请听诗朗诵:《走,我们植树去》

甲:有了树,才会有和谐美丽的大自然。

乙:有了树,才有清爽、新鲜的空气;有了树,才会有高楼、房屋和广场。

甲:下面有请黄老师为大家作国旗下讲话。

乙:谢谢老师的教导,我们将谨记于心:“保护花草树木”从我做起,从你做起,从现在做起,做绿化、美化环境的有心人。

甲、乙:《我们植树去》升旗仪式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植树节启动仪式主持词 篇2

祝:敬爱的老师

蒋: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下午好!“保护环境热爱家园”——植树节的主题班队现在开始。

祝:早春三月,草长莺飞间,冬天的寒意还未褪尽,春天带着绿色的气息向我们走来。

蒋:春风吹绿了枝头上的嫩芽,吹绿了地上的小草,也吹动了我们205班全班同学的热情。

祝:同学们,你们知道植树节是几月几号吗?

同学们回答:3月12日

蒋:是啊,那植树节是怎么来的呢?

祝:我国的植树节,因时代的演变,先后作了三次改定。

蒋:第一次是xxxx后,在xxx的倡议下,以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

祝:第二次是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为了纪念这位伟人,1930年政府把植树节改为每年的3月12日。

蒋:第三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79年2月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决定以每年3月12日为我国植树节。

祝:下面请看大屏幕,植树节的宣传片。

(看宣传片一分钟)

蒋:我想那个小女孩的希望,就是我们大家的希望,希望各个地方都能生机勃勃,绿意盎然。

祝:那么在现实生活中,你看到了哪些破坏大自然,破坏植物的行为呢?我们有请xxx小朋友来举例说一下。

(请1名同学上台来说一下乱踩草坪,或者乱摘花草,或者破坏大自然的行为)

祝:听了那么多破坏花草树木的行为,我们大家的心情是沉重的。

蒋:地球是我们人类共同的家,是我们可以生存的星球,这颗行星为人类创造了充足的生存条件——陆地、海洋、森林和空气,地球的危机,就是人类自身的危机。

祝:如果我们对保护地球、保护环境不重视,自然灾害会不断袭来:气候变暖、土地沙化、森林锐减、物种灭绝、垃圾成山、水源污染、酸雨肆虐,臭氧层破坏……所以我们要植树造林,保护环境。

蒋:那么我们大家一起来看看,我们生活的校园里美丽的风景,有请xxx同学上台来给我们展示一下。

蒋:我们再请xxx同学来展示一下,他心目中的校园是怎样的。

祝:我们再请xxx同学来展示一下,他心目中的校园是怎样的。

蒋:植树节,植树节,顾名思义,我们需要一起动手来植一棵树,这是每个人的义务。

祝:植树节,给地球一点色彩,一起动起来。

蒋:植树节,你也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地球长出美丽的头发来!植树造林,绿化祖国!

祝:下面我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替教室的绿化带植一棵树,给教室添一份生气。

(四人小组组长领取树,盆,土的同时,领取每个小朋友一颗种子,带回家种,接下来是种树,约8分钟——时间希望老师控制一下,帮忙提醒小主持人)

蒋:大家手上都有了美丽的盆栽,让我们有请几个小组的组长,将要送给我们教室的作品一起上台来展示一下,并说说植树节的口号。

(请4-5个小组上台来展示,展示完之后,由组长直接将盆栽放到教室的绿化角,并回座位)

祝:再请几个小组的组长,将手上的树木上台来展示一下。

蒋:我们的小树已经种好了,那么我们这些小树苗,需要茁壮成长,是不是需要园丁的辛勤栽培啊。

全班同学:是的。

祝:那么辛勤栽培我们的.园丁是谁啊?

全班同学:孙老师。

合:请全班同学起立,一起和孙老师说一声“老师,您辛苦了!”预备,开始

全班同学:老师,您辛苦了(同时对着孙老师敬个礼)

蒋:时间过的真快,此次班队课已接近尾声,让我们一起在课后,在平时的生活中也能植树造林,这样才能保护好地球,也只有保护好地球,我们才拥有良好的生存环境。

祝:今天的植树节班队活动到此结束,请孙老师为我们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