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规划。

职业规划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计划的过程,职业生涯规划的好坏可能将影响整个生命历程。感谢您阅读《探讨三个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业规划知识,欢迎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大学生时刻关注职业生涯规划,尤其是即将到来的毕业季,不少的大学生们可能会懊恼自己大学四年为什么没有做好职业规划。所以,职业规划一直都是女人关注的求职攻略话题。那么,我们该如何制定职业规划呢?女性朋友需要为职业规划付出什么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关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一些信息。

第一,大学职业生涯规划,这是大学生应该掌握的一些必备要求。很多女大学生可能在最初确立的目标不是最适合自己的,在重新调整之后,我们仍有成功的希望,只不过是机遇有点迟了。但是,如果你我根本就一直没有想要追求的目标,那么你未来成功的希望,就只能是遥不可及了。职业定位就是要为自己的职业目标与自己的潜能以以及主、客观条件谋求最佳匹配。良好的职业定位是靠自己的最佳才能、最大兴趣、最有利的环境等因素为依据的。

第二,我们要拥有正确的目标,因为目标就是力量,奋斗才会成功。从古至今,凡是有所建树的人,无不有着明确而坚定的目标。我们在生活中的实践是永恒的,如果我们永远只是在探讨而不去用实践检验的话,这种探讨将永远地持续下去,倘若我们遇不到好的机会将永远也找不到成功的职业发展之路。

第三,职业生涯规划本来就很重要。我们要根据现在所学的专业,来确定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你定了向之后,就可以考虑定位的问题了,定向的时候需要尽可能扩大自己的职业选择面,而定位则需要逐步缩小职业的选择范围,相对于定向而言,定位的选择也并不容易,因为定位,不仅需要了解职业的基本要求,而且需要通过提前参加招聘会、兼职和实习等方式进行社会实践和工作体验,感受意向职业是否适合你自己,这才是我们所需要做的。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关乎女大学生在大学里是否奋斗的一个标志。当然,如果你对自己的大学十分满意的话,那么这些也就是不在话下的事情了。只是针对一些在大学迷茫的孩子们,我们需要做好职业规划,这是我们在毕业的时候找工作必备的求职攻略哦。zC530.cOM

延伸阅读

职业生涯规划的三个层次


职业生涯规划是个重要的问题。从功利和实用的角度看,几乎是每个公司招聘必然会细问的面试题,面试官根据这个问题的回答来判断求职者和公司目标之间契合程度,因此求职者可以而且必须准备好答案。从漫漫人生来看,也必须给自己一个交代。古人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知止就是知道人生至善之所在(即人生的终极目标),人生有目标才能树立坚定的志向,有坚定的志向心才不会妄动,心不妄动才能不受外界环境干扰,不受外界环境干扰才能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到达至善的境界。

职业生涯规划同时也是个难题。它不是看几篇文章或者几本书,做一次心理测试或者和智者交谈一席就能找到答案。职业生涯是人生发展的影子,只要人生不停止,关于职业的认识、想法、机会等等经常会变化,职业规划说到底只不过是关于未来的一个计划,它自然也会跟着人生改变。

如此说来,职业规划岂不是没什么实际意义?相信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经验,你外出了较长时间,带的手机快没电了,你总担心它自动关机,担心关机后担心关机后是省略号,意思是每个人都会有一些可能会发生的担心,比如担心有重要的电话,担心错过什么,担心别人担心你等等。这些担心可能会发生,但根据生活的经验,大多数情况下任何重要的事都不会有。职业生涯的现实意义就好像是给人生的电池充电。一块充满的电池只能用三五天,一个深思熟虑的规划也只适用三五年,不充电和不规划的众多后果之一,就是越往后越多担心,越往后越多不确定性--担心和不确定性,构成了所谓迷惘的核心。

回归正题,职业生涯规划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一套说给面试官听的严密说辞;第二层次是自己真正相信的职业发展规划;第三层次是人生的目标和追求。

给面试官要有一套说辞,岂不是叫人使诈?这只是生存的需要。你怎样规划自己的职业你的职业发展目标是什么诸如此类的问题几乎是所有招聘必问的内容,应聘者总不能说我没有清晰的职业规划、我的规划是(与雇主期待不一致的),如果这样应聘十有八九会失败。在当下的现实环境里,不可能因为没有清晰的规划就不找工作,大部分人也缺乏只应聘自己目标的决心和勇气,因此应聘者只能投其所好。

严密的说辞应该包含三个方面:目标是什么、如何实现目标和证明你说的是真的。目标的设定有两对相对的选择,一对是行业-职业,另一对是准确-模糊,例如雇主问你的职业发展规划,你可以回答我想在金融行业发展(行业/模糊)或者我希望成为一个理财顾问(职业/准确)。设定的目标和雇主期待之间需要找到平衡点,并非应聘什么行业、岗位就说自己在希望在什么行业\岗位发展,目标全面迎合雇主期待就是好的,因为还存在真实性的考验,并不是你说什么面试官就会相信,他会验证你说的真实性。目标的实现计划重点是合理性,它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时间-目标的规划,例如第三年达到什么级别(水平)、第五年达到什么级别(水平),第二个方面是目标-行动的规划,为了实现这些目标,你需要做什么(主要是工作和学习方面)。

面试官会检验求职者生涯规划的可行性以及可信性。可行性是指规划是否符合实际情况,不符合实际情况的规划会被认为是随意做出的。可信性是指求职者回答面试官的的规划是否求职者真正的想法。面试官通常会从对目标职业/行业的认识,自我评估与目标是否匹配,为实现目标所作的努力等方面来检验求职者生涯规划的可行性和可信性。

对目标职业/行业的认识包括工作职责、工作特点、工作的价值和成绩感、胜任力要求等。面试官通常是有丰富经验的业内人士,他们很容易判断求职者的回答是否符合工作的实际情况,与实际情况相差很远的说明认识不够充分,并不是真正了解该行业/职业之后作出的决策。

自我评估与目标的匹配,它需要一个前提,即求职者对目标职业/行业的理解是正确的。如果你对目标的认知存在偏差,求职者关于自我评价和目标之间匹配的陈述就会存在错误,比方说某个职位其实不需要有很强创新精神,而求职者强调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为实现目标作了哪些努力是检验求职者回答的真实性,求职者如果说自己对某某行业/职业感兴趣,并以此为目标,但过往的经历中没有任何与此相关,甚至是矛盾的,则求职者的答案就很可疑。比方说求职者说自己很喜欢人力资源管理,但简历上显示他考了一个财务管理的证书,并且有三份实习都是和财务管理相关,这很容易被认为他在说谎。你的简历写得清清楚楚,而且一早就投寄给了雇主,面试时怎么和简历相呼应,是求职者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

在职业规划方面,需要多大程度讨好面试官,是非常有技术含量的问题。说得似乎生而为该职业/行业,会显得很假,说得与雇主的期待毫无瓜葛甚至相反,会显得很没诚意,寻找很假和很没诚意之间的平衡点,是求职者的任务。这方面并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个人的经历不同,表达能力的高低,对职业认知的差异,注定每个人应该有自己的平衡点。唯一可以提醒的是,这个问题在面试前需要重视,需要在纸上写下自己的答案反复推敲,需要找一些有经验的人给予指导。

最保险的方法,是你真的有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这是第二层次。第一个层次只不过是编给面试官听的,自己都不一定相信。第二个层次是自己相信的真正属于你的职业规划--你真正渴望从事的行业、职业。做真正的职业规划需要相当复杂的过程,不是一篇半篇文章可以讲清楚,需要自己做很多很多功课。推荐两本书和一个网站自己去学习:《选对池塘钓大鱼》,《我的生涯手册》,大醍醐网站。

第三个层次是人生终极的追求和目标。这个层次有点不可说的味道,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夫子也没有说天命是什么,而且孔夫子说的只是自己的状况。人生终极的追求和目标,每个人的理解不一样,如果有一天你觉得自己有些事一定要去做,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说明你已经找到了。第一层次人处在无知状态,第二层次人处在挣扎状态,第三层次人处在超脱状态。第一层次是为了生存,第二层次是为了发展,第三层次是为了价值,因此在第三层次的时候,发展已经不那么重要,追求的是它对于自己认同的价值的贡献。有意思的人生,不只是衣食茶饭、三室一厅、醇酒美人、环球旅行或功名利禄,是为了某些真理、信仰和价值孜孜不倦,不遗余力--我相信这是人和其他生物以及电脑的重要区别之一。

佛家中有一派叫禅宗,讲究顿悟,现在市面上很多写佛学的书,大多写的就是禅宗,各种各种看起来很有智慧的故事和道理。其中有一个故事是这样的:唐朝有个叫智闲和尚的,人很聪明也很勤奋,熟读佛家经典,他的师父考察他佛学的知识总是问一答十,看看而谈。有一天师父问他在未出娘胎前什么是他的本分事?一下把他问住了,他就问师父,师傅说我的见解只是我自己的,对你又有什么益处。智闲和尚回僧堂把所有的经卷都看了一遍,还是没有找到答案,他很失望。一把火把所有的藏书都烧了,发誓自己这一辈子都不研究佛学中的学问了,做个混吃混喝的粥饭僧。于是他辞别了师父四处云游。后来到了南阳慧忠国师住过的遗址,觉得很不错就想住下来。有一天他在院子里除草,无意一块瓦砾飞起来打中了竹子,竹子发出了悾、悾的声音,智闲和尚顿悟,立马说偈:一击忘所知,更不假修治;动容扬古路,不堕悄然机。处处无踪迹,声色外威仪;诸方达道者,咸言上上机。明白师父当初不给自己答案的原因,是要自己在修行中悟道。一般的佛经故事到了这里,作者就会发一堆感悟,然后完事。(写作手法很像心灵鸡汤)。其实从佛家修行来讲,顿悟只是入门,随之是漫漫的修行和传道之路。

职业人生不也如此,没有方向的时候很苦恼,有了方向就是漫漫修行路的开始,而且不是顿悟了之后就再无迷惘,在修行的道路上会不断有新的迷惘出现。

职业生涯规划的三个支点


在对自己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时,先要确立一个支点,这个支点就是:我为什么要工作?还有职业生涯规划的三个支点:生存支点、发展支点和兴趣支点。

当年比尔·盖次大学没读完就去闯荡江湖,结果以他独特的才智获得成功,显示了自身价值。比尔·盖茨的职业规划支点就是事业的发展。

邻居家的工程师老夏,退了休还整天去郊区合资厂发挥余热。每周五我见他回来就要劝他:“看穿一点,退休享享福,出去旅游旅游。”而老夏总是回答:“工作就是享受,不工作我就会生病。”老夏的工作支点是寻找快乐。

职业生涯规划有三个层次的支点:生存支点、发展支点和兴趣支点。

如果立足生存支点来规划职业生涯,会把薪酬作为主要导向。总是在想明天能不能找到薪酬更高的工作,一有获取高薪的机会就会跳槽,而常常忽略自身成长。待到遇上职业瓶颈,薪酬没了增长空间,而技能又没学到多少,身价便会每况愈下。在如今这个知识更新越来越快的时代,在为现在的高薪得意时,更要想想如何保持高薪。所以,如果一直以生存为支点来做职业规划,是一种只重现在不看将来的短视行为,不会感到工作的快乐,也不会获得事业上的成就感。

如果立足发展支点来规划职业生涯,会以自身的进步作为导向。即使所从事的职业并不特别喜欢,薪酬也并不特别高,也会努力做好。对你来说,从中获取的经验和技能最为重要。这些收获让你增值,帮助你实现未来事业上的成功。除了有物质上的收获外,还有精神上的收获,如荣誉、地位等,最终成为职场上的抢手货。不过,这种职业修炼过程需要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鞭策自己向前迈进,可能会承受工作压力的考验。

如果是立足兴趣支点来规划职业生涯,会以快乐作为导向。并不一定在乎眼前的薪酬多少,也不在乎将来能获得什么地位与荣誉,能找到喜欢的职业,能享受工作的过程,就会对工作投入极大热情,忘却疲倦,甚至感到生命变得灿烂多彩。就象邻居老夏那样,工作成为享受,成为娱乐,不知不觉中就出了成绩。

喜欢是做好一件事的前提,兴趣是成功的最大驱动力。

不过,现在职场竞争激烈,你有兴趣的工作常常别人也感兴趣,你要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采取合适的策略去获取。

结合内外部因素确定支点

职业规划既要考虑外部因素,诸如就业环境、家庭状况、自身发展情况等,又要考虑内部因素,诸如能力、专业知识、爱好、性格等。

根据外部因素来确定一个合适的支点。如果目前知识、经验及能力储备丰厚,可以以发展支点或快乐支点来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在职场选择有潜力的职业或感兴趣的职业。如果初出茅庐,经济拮据,不妨以生存支点来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从一些简单的职业做起,不要好高骛远,等待职场修炼到某种程度后,再重新规划职业生涯。

根据内部因素来确定一个合适的职业。职业选错会影响成功概率,美国专家曾做过统计,内向型的人从事销售职业,成功的概率低,且比外向型的人付出更多的代价。可通过专业的人才测评,实现对自身特质的系统了解。

我们在做职业规划时,还要根据自己的职场修炼程度适时改变职业规划支点。当解决了温饱问题后,就要将原来的生存支点转移到发展支点上来,重新调整自己的人生规划。即使目前的工作能获取高薪,但知识及技术含量不高,没有什么发展空间,也不该多留恋。或者以兴趣支点来重新规划,找一份原来梦寐以求的工作,也许薪酬并不一定比原来高,但只要足以维持体面的生活即可,这是职业的最高层次。这时,工作就成为生活中的一种享受。在这个人才、行业、知识快速更新的时代,只有根据实际情况快速转移职业规划的支点,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除了上述单一支点以外,在做职业规划时也可以采用多支点策略,如将生存支点与发展支点结合考虑,或者将发展支点与兴趣支点结合考虑等等。支点复合越多,职业规划的难度也就越大。一般说来,职业规划应该先从单一支点起步,随着知识、技能、经验等的积累,再逐步采用复合支点。职业规划应该一直伴随着职业生涯发展。即使是在一个你认为值得终身从事的职业上,也还存在着是继续努力,还是满足现状的选择——是将职业生涯放在生存的支点上呢,还是放在继续发展的支点上呢?

人生的目标在于追求生活的快乐。快乐地工作是我们的追求,而这种快乐并非贫穷的快乐,而是建立在无衣食之忧的基础之上。老夏还在工作,比尔·盖次的钱多得用不完也还在工作。工作对他们而言并不是为了生存,而是一种快乐,这是职业生涯规划的终极目标。愿大家都能从事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

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三个关键


一、定向

方向定错了,则南辕而北辙,距离目标会越来越远,还要重新走回头路,付出较大的代价。因此,职业生涯决策,决不能犯方向性错误。

通常情况下,职业方向由本人所学的专业确定。但现实的情况是,很多人毕业后,并不能完全按照自己所学的专业来选择工作,有的甚至与原专业风马牛不相及。学非所用、用非所学、专业不对口的情况比比皆是,已不足为怪。

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认真考虑,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岗位。有时为了就业,甚至要强制自己去适合并不喜欢的岗位,只要这种职业是社会紧缺的、急需的或有发展前景的。有些学子在学校里读了双学位,拿了几种职业等级证书,就业时就比别人多了几个机会,显得高人一筹。

二、定点

所谓定点就是定职业发展的地点。比如有些人毕业后选择去南方,有些选择到上海、沪宁线一带发展,有的则选择去边疆、大西北,选择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都无可非议。俗话说人各有志。

但应该综合多方面因素考虑,不可一时冲动,心血来潮,感情用事。比如有的毕业去了南方,认为那里是改革开放的前沿,经济发达,薪资水平较高。

但忽略了竞争强烈、观念差异、心理承受能力,甚至于气候、水土等因素,结果时间不长又跳槽离开。当然这也无所谓。但如果一开始就选准方向,就可以在一个地方,围绕一个职业长期稳定发展,对自己的资历和经验都会有助益和长进。

时间加努力,有望成为某一领域的资深人士,岂不更为有利。频繁更换地点,今天在这,明天到那,对职业生涯成长肯定弊多利少。

三、定位

择业前要对自己水平、能力、薪资期望、心理承受度等进行全面分析,做出较准确的定位。不可悲观,把自己定位过低。

更不要高估自己,导致期望值过高。一但不能如愿,失望也就越大。刚毕业就被知名大公司选中,而且薪资福利不菲,当然是你的运气。如果没有碰上这种好机遇,也无需气馁。

不要过分在意公司的名气,薪资的高低。只要这家公司、这项专业岗位适合我,是我所向往和追求的,就应该去试一试,争取被录用。确立从基层做起、从基础做起,逐步积累经验,循序渐进,谋求发展的思想理念。可能对你的一生都会有好处。

除了这三定,其实还有很重要的一定,就是定心。心神不定,朝三暮四,何能准确地定向、定点、定位!不过无论做什么,都需要定心。不然,老百姓怎么会说心不定,钱没命呢?

从哲学角度来看,三定实际上就是解决职业生涯设计中干什么、何处干、怎么干这三个最基本的问题。

这三个问题解决好了,职业生涯发展就会比较顺利确定志向。志向是事业成功的基本前提,没有志向,事业的成功也就无从谈起。

俗话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立志是人生的起跑点,反映着一个人的理想、胸怀、情趣和价值观,影响着一个人的奋斗目标及成就的大小。

所以,在制定生涯规划时,首先要确立志向,这是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也是你的职业生涯规划中最重要的一点。

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一个关乎大学生的崭新的、终身发展的大事。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如何根据自身条件和理想,准确定位,重塑自我,让自己的人生得到最大化的发挥,值得我们大家探讨。

专业与职业


----所学专业是否需要与未来的职业对口?

大多数学生在选择报考大学时,到底报读什么专业,往往是选择时下热门的专业,或者为了能够上大学而报读一些偏门的专业。但在大学学习或者参加社会工作时,却发现自己对所学的专业并不感兴趣,是培养兴趣还是另寻专业呢?

其实,除了技术类学科和基础知识外,大学学习到的知识真正能用到实际工作中的非常之少,大学教育主要锻炼了我们的思维能力、拓展了知识的深度,所以,如果你对所学专业没有兴趣,建议你在步入社会时可以选择新的职业从头开始。

择业与就业

----是谨慎择业还是先就业再择业?

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很多学生在选择第一份工作时非常谨慎,心想一定要选个跟自己的未来职业发展相同的企业才肯就业。

有两个刚毕业的女大学生来到深圳,她们俩都有着自己美好的理想和追求,个人阶段性规划也非常好,所以,她们在择业时有几个要求:一般的公司不去,跟自己的未来职业规划无关的公司不去,而且还要求要两个人同时进入一家公司。她们怀着招聘的公司多得很的想法,可是一个月后,盘缠差不多用完了,我发现她们还每天来往于人才市场的路上。

毕竟,我们只拥有理论知识,要去与那些已经拥有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甚至层次比我们还要高的求职者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无疑我们具有相当的劣势;加之大部分企业都偏重于实用而不愿投入时间栽培,一些大学生自我感觉良好、面试的印象也不错,结果却没有被录用,我想大部分原因在于此。所以,建议大部分学生选择先就业再择业。

就业与适业

----是卧薪尝胆累积自身竞争力,还是快鱼吃慢鱼寻求快速发展?

大多数学生的情绪控制能力(EQ)都欠佳,由于社会阅历和生活磨练少,所以,他们往往经不起失败和挫折,不能笑对生活;另一方面表现为急功近利,进入一家公司才工作三四个月,就以为自己已经学到了该学的东西,于是马上想着换新工作,去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也有的学生以为十年寒窗都在花钱,踏入社会就是赚钱的好时机,甚至用频繁转换工作来作为加薪的跳板。可是,频繁转换工作,一年下来,工资没有涨高,能力也没有增长,白白浪费光阴。

建议步入社会时先卧薪尝胆的沉淀下来,深入地实践学习和积累,即使想要去进修深造的,也要等三四年后再考虑,或者不脱产学习。既然就业了,就要学会适业、守业,适应现在的职业,锻炼自己的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为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而要完全学习到一个中层岗位的知识技能(达到独立操作能力),没有两年以上的沉淀是不可能的,最多也是表面功夫。

你已经具备了十年寒窗的知识积累,恐怕还需要十年寒苦的实践积累,企业是不欢迎半桶水的,说什么你都懂一点,但深入谈下去你就什么也不懂了,其实也就是你什么都可以做,但什么事情都不能交给你独立去做,那不成了打杂的?

最初就业,先选择一份不太重要的工作

谁都希望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既舒服又高薪,要是能够担任一些重要职务、甚至小组负责人,那更是梦寐以求的事了。

但是我建议大部分学生的第一份工作先选不太重要的岗位。重要的岗位需要承担更重要的职责,压力会非常大。你与公司是在比较耐力,岗位越重要、薪资越高,公司对你的期望就越大、越快;对于不太重要的岗位,你就赢得了更多的竞争机会,并且,找一份不太重要的工作,你才有精力和时间去深入学习,去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与人力资源经理合作

一般而言,管理完善的公司的人力资源经理都是一个最佳的职业生涯规划者,如果你认可这家公司,不妨多与人力资源经理沟通,让他为你做好中短期职业规划。

通常,人力资源经理会与部门经理一起,利用三个月的试用期对你进行观察和给一两个项目让你去试试,然后综合公司的发展和岗位需求的情况,考虑你的个人性向特质,为你制定一个中期的发展规划,根据规划岗位的任职资格要求,你目前的现实条件,建立一个差距模型,然后为你设计一个季度的、半年的、年度的职业发展目标,并列出哪些是需要你自身努力提升的、哪些是公司要帮助你的,最后还会定期进行评估和辅导,以确保你能够按照规划发展。

职业与职业生涯

每个人一生的职业规划往往要经过几次的变迁、几个阶段的跳跃,我们不妨先就业再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沉淀三五年后,待自身的人力竞争力增强,对社会认知更深,再向职业规划发展。一方面可以积累多一些丰富的实践经验,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工作中更理智、更客观的审视自己,并对之前的职业规划进行自我评估和调整。

一个大学生的职业规划


了解真正的自我,尽早找到目标,下面是一篇一个大学生的职业规划。

前言:

职业生涯是指个体职业发展的历程,一般是指一个人终生经历的所有职业生涯发展的整个历程。职业生涯是一个人一生中所有与职业相联系的行为与活动,以及相关的态度、价值观、愿望等的连续性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一生中职业、职位的变迁及工作理想的实现过程。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及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行动计划。

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何在?规划能让人生有目标,目标让人生富有意义。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帮助个人认识就业形势,居安思危,唤醒职业规划意识,激发成就动机。同时,也能够帮助个人做出正确的职业选择,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可以培养个人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增强自我效能感。最后,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抓住重点,增加成功的可能性。

一、自我分析;

我性格外向,喜欢结交新朋友。比起枯燥无味的文案工作,我更喜欢与人打交道。平时喜欢听听音乐来放松自己,喜欢周末与朋友去郊游。所以,我希望自己的工作是作息时间比较有规律的,而不是机动性很强,或是拼命加班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所追求的目标不同。我并不想去追求那些令人羡慕的工作,我觉得能做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才是最重要的。只有自己喜欢,才会对工作有热情,才能做得长久、做得好。

二、专业就业方向及前景分析

我现在所学的专业是金融。金融学是以融通货币和货币资金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学科。金融是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经济活动的总称。广义的金融泛指一切与信用货币的发行、保管、兑换、结算,融通有关的经济活动,甚至包括金银的买卖。狭义的金融专指信用货币的融通。

金融学专业毕业生总体上的就业方向有经济分析预测、对外贸易、市场营销、管理等,如果能获得一些资格认证,就业面会更广,就业层次也更高端,待遇也更好,比如特许金融分析师(CFA)、特许财富管理师(CWM)、基金经理、精算师、证券经纪人、股票分析师等。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承诺开放金融业,会让大量外资企业进驻,从而增加就业机会。但要注意的是,这种就业机会的增加仅仅是局限在高质量的金融人才上。例如:一是能够充当领军人物的高级管理人才;二是精通外语、法律及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三是法律、咨询、中介和会计等方面的高级专业人才,有国际金融经营理念和从业经验的金融人才和金融服务人才匮乏。另外,金融行业内部诸多中间业务的开展,也需要高级专业人才进入,比如个性化金融产品设计、对客户资金进行投资收益等。然而,与之相对的是他们对初级人才,也就是毕业生的需求并不多。

由于连续多年考生对金融学的趋之若鹜,近年来国内金融业对金融专业毕业(本科、研究)生的需求,已经呈下降趋势。这一趋势尤其表现在对金融专业本科生的需求上。由于金融研究生毕业生数量的增加,以及金融行业对金融本科生实用性的质疑,对于本科毕业生的需求有所下降,研究生的需求则有所上升。在与其他经济管理专业的比较中,对会计与财务专业的需求有所上升,自2000年始已经超过了对金融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此消彼涨,金融本科生的需求量日渐消退。

另外,近年来,法律、计算机信息专业毕业生的金融从业进入口径扩宽。法律对金融行业的重要性自不待言。由于现代社会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各行各业都在高度实现业务的信息化,所以大量计算机信息专业的毕业生被大量引入金融业。金融行业所需要的人才也越来越向综合性质发展。这在无形中也缩小了金融专业的毕业生进入金融业的门径,增加了金融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压力。

综上所述,金融专业的学生,尤其是身为本科生的我,就业前景并不十分乐观。不知道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对于四年后毕业的我,究竟是挑战还是机遇。

三、职业选择分析

(1)个人的职业选项:可以选择出三个职业目标

第一职业目标是进入银行或是证券公司,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第二目标是可以考公务员,找个相对稳定、安逸的工作。第三目标,只要是自己可以做得来的工作,并且愿意去做的就可以。

(2)选择理由:

专业因素:因为我的专业是金融,所以进入银行或是证券公司是我的第一选择。这样不但能学以致用,而且工作后也能够比较得心应手。相较于其他职业而言,银行或是证券公司的待遇和福利已经是很好的了,尤其是对于应届大学毕业生来说。而且如果我在工作后,继续深造的话,选择本专业的可能性也会更大。这样,就可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有利于我更好的工作,对于我更深层次的学习也是很有帮助的。

家庭因素:家里的亲戚已经有在银行工作的,或是在企业担任会计。这样在以后的工作中,遇到麻烦,可以有人指点。而且我的父母,也希望我能找到一份相较而言比较安稳的工作。能够准时上下班,不会面临很大的竞争压力。

能力因素:我的专业课还没有开始正是学习,所以专业知识方面的能力还不能确定。我想,只要接下来的三年中认真学习,多多参与相关的实践活动,应该可以掌握理论方面的知识。再把握好机会,争取到比较好的实习机会,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是通过大一一年在学生会的锻炼,我觉得自己在人际交往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

兴趣因素:我本人并不是十分喜欢与数字打交道,也考虑过是否要选择与专业无关的职业。但是在就业压力如此之大的今天,能得到一份工作已经很不容易了。寻找自己专业相关的,有时更具竞争力。所以在现实面前,我可以放弃自己的兴趣。

(3)第一职业目标选项的工作内容和胜任条件

对于应届大学毕业生来说,若是没有相关的工作经验,或是没有熟人推荐,进到银行或是证券公司,应该会是先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比如银行的前台柜员。做银行柜员,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耐心和细心。前台柜员是银行的窗口,应该时刻保持微笑。即使面对客人的无理要求,都要有足够的耐心,解决他们的问题。与钱打交道,一定要心细。

同时,需要具有较高水准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操作技术,以及相关的法律知识。作为道德方面的要求,需要从业人员拥有责任心。在遵守法律条款的前提下,为企业谋取更大的利益。

(4)与职业选择目标的差距

我现在只是一名大一的学生,专业课可以说基本上都没有开始学,所以说对于我自己设定的岗位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我还没有学习到专业的理论知识,也还没有处理银行、证券、投资与保险等方面业务的基本能力。对于国家有关的金融的方针、政策和法规还不是很了解。因为没有参与过实践,缺少相关的工作经验。许多银行从业人员面试时要求的上岗从业证书还未考取。

四、未来三学年的行动计划

当然,现在的我,也不是不能作准备的。即使没能决定好自己毕业后的方向。但因为我还是大一的学生,所以我有更多的时间去为未来做些什么。我想在我做好决定之前,我可以先用撒网式的方法去作准备。不论就业、考研、考公务员选择哪个,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都是很必要的。在针对它们各自不同的需求,我又有不同的计划。

直接就业,就需要积累社会经验。可以多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社会活动,锻炼自己。利用假期去做一些实习,增进自己对社会的了解。考研,英语是需要日积月累的,所以从现在开始去做,是有备无患的。还有专业课,在第一次学习是打好底子,可以使得以后的复习变得轻松些。至于考公务员,了解时事政治,记一些重要的内容。

当然,尽快选定自己的目标才是当务之急。因为只有选定了,只剩一条路,没有退路的时候,才会全力以赴全力冲刺。所以,希望可以从这门课中学到些知识,尽快找到哪一条路才是最适合我的。

针对我的职业规划,我需要在短暂的大学四年的生活中,学好专业基础知识,提高计算机技能和英语水平的同时,多进行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融会贯通。

大一的时光已经匆匆溜走,其中更多的时间是用来适应大学的生活,并没有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开始付诸行动。在接下来的三年里,我将针对我的第一职业目标来努力。首先,我将面临我自己的第一个资格证书的考试——全国计算机二级考试。所以,我将在假期的时间努力学习计算机,争取在九月的考试中顺利通过。计算机等级证书,是现在许多银行在招聘中的必要条件。然后,在接下来的一年里,当然是以学习英语为首要任务,顺利考过英语四级。这也是我努力提升英语水平的重要阶段。其实英语四级并不能代表什么,更重要的是你能否具有用英语与人沟通的能力,这才是在工作面试中,HR更看重的。所以,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希望自己可以报个培训班,专业的学习英语口语。再来,就是大三了。这将是尤为关键的一年。大量的专业课将在这一年的时间内学习,学好专业知识的重要性是无须多言的。同时,考研与就业的选择也正在于此。现在,对于究竟选择哪条路,我还没能决定。可能要参照三年后,整个社会的大环境来决定。

结语:

通过一个学期,上周老师的“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使我更全面的了解到现在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就业困难是众所周知的,但究竟有多难,又有多少人真的了解呢?周老师通过许多真实的案例,让我们了解到了现实的残酷,使我们这些象牙塔里的大学生,感受到了压力。有压力才会有动力,而且周老师也带给了我们希望。并不是名牌大学的学生就有多么优越的先决条件,现在的企业更注重学生个人本身,更注重能力而非一纸文凭。这些信息,给了我很大的希望。只要在接下来三年的学习时间里,按照自己的规划,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走好每一步。我相信,三年后总会有适合我的一条路。而现在,因为选到了周老师的课,让我可以提早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乃至人生,使我受益匪浅。老师上课时给我们做的测试,让我更好的了解自己,也有助于我更好的找寻到自己的目标。相信在大一就开始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我,一定会因此而把握住更多的机会!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3个阶段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阶段性任务有哪些?以下是相关的信息欢迎阅读!

职业生涯规划应从大学生一入学做起,贯穿整个大学四年。一般来讲:一年级为探索期,二、三年级为准备期,四年级为冲刺期。

(一) 探索期

大学一年级是从中学向大学的过渡期,迷茫是每一个大学生的必经阶段。此时需要做的是,逐渐走出迷茫的心态。一方面,从了解自己入手,分析自己的性格、兴趣、爱好,逐渐培养自己独立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多种渠道了解本专业的基本情况、能力要求和将来的就业方向,认真钻研专业知识;此外,还要拓宽专业知识面,掌握或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相近的若干专业知识和技术,为将来制定目标打下基础。

(二) 准备期

大学生经过一年的大学生活和学习,对大学生活和社会环境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对自我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各方面能力有了一定提高。此阶段大学生应考虑清楚未来是否升学或就业;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积极参加学校素质拓展、专业实践、社会实践等实践性活动,最好能在课余时间从事与自己未来职业或本专业有关的工作,提高责任感、主动性和受挫能力;了解搜集工作信息的渠道,向已经毕业的校友了解往年的求职情况;了解掌握国家有关劳动与就业方面的法律知识。

(三) 冲刺期

此阶段,学生即将面临毕业,如何应对职场招聘,如何应对考研与就业的关系是他们最关心也是较难决策的问题。这时应有针对性地进行求职前的培训,积极参加各种招聘活动,在实践中检验自己;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条件,了解就业指导办公室提供的用人资料信息,进行模拟面试等训练;在充分准备的前提下,更快适应社会,更好地实现由校园人到社会人的转变。

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三个重要阶段


职业生涯规划一般分为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小编下面就给大家详细介绍职业生涯规划这三个重要阶段,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三个阶段

职业生涯规划一:制定10年或以上的长期目标

在确定职业生涯目标上,比较理想的第一步就是要确认长期的目标。长期目标应该是自我考察和工工作环境、社会环境积极评价的结果。就是要充分考虑个人的需要、价值观、兴趣和才能等,包括考虑到个人的婚姻、家庭、生活方式等诸因素。这就需要对自己进行审视:

①你希望在未来长时期内从事何种类型的工作?

②从事哪些活动,获得什么样的回报:如收入多少、社会地位、声望,承担哪些责任,家庭状况、健康状况如何?

职业生涯规划二:制定5~7年的中期目标

职业生涯中期目标是在长期目标的规划和影响下制定出来的,也是对实现长期生涯目标行动的具体化。这期问的目标应该比长期目标更加具有可操作性。这就需要对如下的问题做进一步的思考:

①什么样的工作经历能够使你有条件去实现你的长期目标;

②你需要提高哪些才能;

③你需要经历哪些锻炼

④你需要得到哪些人或者哪类人的帮助;

⑤婚姻状况如何等等。

职业生涯规划三:制定1~3年的短期目标

职业生涯设计的短期目标应尽可能是具体化、详细化、操作性强的行动目标,这期间的目标实施可能处于大学到工作阶段的过渡期,或者处于工作的初期。短期目标的具体化并不意味着短期目标的非灵活性。目标制定的灵活性不仅体现在长期目标和中期目标,而且也应该体现在短期目标上。对于短期的职业生涯目标,需要对如下问题做出仔细的思考:

①你需要接受什么样的教育;

②掌握什么样的专业背景;

③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社会经历;

④选择什么样的职业和工作环境,培养何种情趣,养成何种生活方式;

⑤如何让你的父母、老师、恋人支持你的选择等等。

职业生涯规划的阶段

正确评估自我

自我评估的目的是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因为只有认识了自己,才能对自己的职业作出正确的选择。所以,自我评估是生涯规划的最重要步骤之一。一般来说,自我评估包括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智商以及组织管理、协调、活动能力等。

明确方向,确立志向

确立目标是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有效地生涯设计需要切实可行的目标,以便排除不必要的犹豫和干扰,全心致力于目标的实现。如今很多工作的人都会在问这样的问题;我应该去做什么样的工作呢?我真的不知道什么样的工作适合自己啊!其实,这类人之所以这样问,是因为他们还没有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

利用优势,扬长避短

个人都有自己最擅长的地方,在职业发展上,要做的就是最大化的扬长。要想在职场上有所作为、有所突研,首先就要找到自己的优势然后最大化地利用优势。特别是在选择创业时,如果没有分析自己的优劣势,就想当然的由着性子去做,在不了解创业要具备的个人优势时,那么你就会不可避免的用自己的短处来打拼,失利就成了必然。

计划分阶段实现目标

在确定了生涯目标后,行动变成了关键的环节。没有达成目标的行动,就不能达成目标,也就谈不上事业的成功。这里所指的行动是指落实目标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工作、训练、教育、轮岗等方面的措施。把明确的目标细分成具体的步骤,切实于日常生活工的实际之中,实事求是。

及时评估反馈

俗话说计划赶不上变化,影响生涯规划的因素诸多,有的变化因素是可以预测的,而有的变化因素难以预测。在此状况下,要使生涯规划行之有效,就须不断地对生涯规划进行评估与修订,及时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评估反馈,在不断地调整完善过程中进步。

确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树立主体意识,化压力为动力,主动迎接变化与挑战,你走的弯路也就越好,你的机会也就越多。

职业生涯规划的阶段

1、是二十四岁到二十九岁,工作试用期

在此期间要尽量去摸索、尝试各种工作,毕竟实际理论与理想总会有所差距,常听一些刚入社会的年轻人抱怨:这份工作没有前途、根本学不到东西。甚至一些年纪已不小的人,老在唱回想曲:当初如果怎样、怎样,现在就会如何、如何。其实,到了最后还在发牢骚,除了浪费自己的口水,还会吵到别人。

这段期间,在找到真正适才又适所的工作之前,宁愿不断的换工作!是的,不喜欢老板、工作环境不如想象的好都可以马上离开。海阔天空,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千万不要勉强自己,明知道工作不适合,却没有勇气站起来辞职,或顾于面子要证明自己也有工作,能胜任任何工作,再加上人类天性攫取厌动,所以对工作〈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情形屡见不鲜。工作不快乐,却一直耗着,拖过一天算一天,慢慢的就自然会掉进了工作只是糊口的陷阱。

对很多人而言,不换换工作,有时还真不知道自己最喜欢的会是什么。比方讲商科的人,能做的事太多了,可以拓展市场,可以做市场分析师,也可以做商务行政的事,如果不多尝试,老是在头一个工作上原地踏步,岂并成了井底之蛙?因此,要好好利用这五年去挖掘潜能,如能及早认清自己,便已在成功的路上迈出了一大步。

2、二十九岁到三十四岁,奠基期

孔子强调〈三十而立〉是很有道理的。到了这个时候还不知道在做什么,还在天天换工作,那可就要拉警报了,你在二十九岁以前找到了一个真正适合自己志趣的工作后,下面五年就必须静下心来,全力在工作上学习,奠定基础。我认为这是年轻人在创业阶段中最重要的一还环。

一个人到了三十四、五岁,如果还看不出一点点成功的倪端,潜力无法发挥,甚至还在摸索、彷徨的话,根据专家指出,他的〈前途〉大致已定。

3、三十四岁到三十九岁这五年,冲刺期

在此期间,无论体力、脑力都达到了最颠峰的状态,由于已经奠定了基础,可以在最擅长的工作岗位上,好好冲刺,充分发挥。据我观察,一个真正有实力的人,到这一阶段几乎可以独当一面,成为高级主管了。

4、三十九到四十四岁,发扬光大期

这时冲刺已经结束,正迈向成功之途,所以要顺势将奋斗的精神发扬光大,找寻全方位的磨练与挑战机会,将工作的局面增量扩大。

5、四十五岁以后则进入享受期

此时并不是什么都不用做了,而是要准备把工作经验传授给下一代,在〈施比受更快乐〉的人生最高境界中好好享受一下。这就是说,你一方面在工作岗位上仍要贡献智慧,另一方面则要多花时间去培育子女或训练员工。

职业生涯规划要找准三个支点


在对自己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先要确立一个支点,这个支点就是:我为什么工作。

当年比尔-盖次大学没读完就去闯荡江湖,结果以他独特的才智获得成功,显示了自身价值。比尔-盖茨的职业规划支点就是事业的发展。

邻居家的工程师老夏,退了休还整天去郊区合资厂发挥余热。每周五我见他回来就要劝他:看穿一点,退休享享福,出去旅游旅游。而老夏总是回答:工作就是享受,不工作我就会生病。老夏的工作支点是寻找快乐。

职业生涯规划有三个层次的支点:生存支点、发展支点和兴趣支点

如果立足生存支点来规划职业生涯,会把薪酬作为主要导向。总是在想明天能不能找到薪酬更高的工作,一有获取高薪的机会就会跳槽,而常常忽略自身成长。待到遇上职业瓶颈,薪酬没了增长空间,而技能又没学到多少,身价便会每况愈下。在如今这个知识更新越来越快的时代,在为现在的高薪得意时,更要想想如何保持高薪。所以,如果一直以生存为支点来做职业规划,是一种只重现在不看将来的短视行为,不会感到工作的快乐,也不会获得事业上的成就感。

如果立足发展支点来规划职业生涯,会以自身的进步作为导向。即使所从事的职业并不特别喜欢,薪酬也并不特别高,也会努力做好。对你来说,从中获取的经验和技能最为重要。这些收获让你增值,帮助你实现未来事业上的成功。除了有物质上的收获外,还有精神上的收获,如荣誉、地位等,最终成为职场上的抢手货。不过,这种职业修炼过程需要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鞭策自己向前迈进,可能会承受工作压力的考验。

如果是立足兴趣支点来规划职业生涯,会以快乐作为导向。并不一定在乎眼前的薪酬多少,也不在乎将来能获得什么地位与荣誉,能找到喜欢的职业,能享受工作的过程,就会对工作投入极大热情,忘却疲倦,甚至感到生命变得灿烂多彩。就像邻居老夏那样,工作成为享受,成为娱乐,不知不觉中就出了成绩。喜欢是做好一件事的前提,兴趣是成功的最大驱动力。

不过,现在职场竞争激烈,你有兴趣的工作常常别人也感兴趣,你要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采取合适的策略去获取。

结合内外部因素确定支点

职业规划既要考虑外部因素,诸如就业环境、家庭状况、自身发展情况等,又要考虑内部因素,诸如能力、专业知识、爱好、性格等。

根据外部因素来确定一个合适的支点。如果目前知识、经验及能力储备丰厚,可以以发展支点或快乐支点来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在职场选择有潜力的职业或感兴趣的职业。如果初出茅庐,经济拮据,不妨以生存支点来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从一些简单的职业做起,不要好高骛远,等待职场修炼到某种程度后,再重新规划职业生涯。

根据内部因素来确定一个合适的职业。职业选错会影响成功概率,美国专家曾做过统计,内向型的人从事销售职业,成功的概率低,且比外向型的人付出更多的代价。可通过专业的人才测评,实现对自身特质的系统了解。

我们在做职业规划时,还要根据自己的职场修炼程度适时改变职业规划支点。当解决了温饱问题后,就要将原来的生存支点转移到发展支点上来,重新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即使目前的工作能获取高薪,但知识及技术含量不高,没有什么发展空间,也不该多留恋。或者以兴趣支点来重新规划,找一份原来梦寐以求的工作,也许薪酬并不一定比原来高,但只要足以维持体面的生活即可,这是职业的最高层次。这时,工作就成为生活中的一种享受。在这个人才、行业、知识快速更新的时代,只有根据实际情况快速转移职业规划的支点,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除了上述单一支点以外,在做职业规划时也可以采用多支点策略,如将生存支点与发展支点结合考虑,或者将发展支点与兴趣支点结合考虑等等。支点复合越多,职业规划的难度也就越大。一般说来,职业规划应该先从单一支点起步,随着知识、技能、经验等的积累,再逐步采用复合支点。职业规划应该一直伴随着职业生涯的发展。即使是在一个你认为值得终身从事的职业上,也还存在着是继续努力,还是满足现状的选择是将职业生涯放在生存的支点上呢,还是放在继续发展的支点上呢?

人生的目标在于追求生活的快乐。快乐地工作是我们的追求,而这种快乐并非贫穷的快乐,而是建立在无衣食之忧的基础之上。老夏还在工作,比尔。盖茨的钱多得用不完也还在工作。工作对他们而言并不是为了生存,而是一种快乐,这是职业生涯规划的终极目标。

以上《探讨三个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一文,由编辑精心撰写而成,希望对您的职业规划有所帮助,更多精彩请访问“大学生职业规划”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