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旧迎新马上就要进入新的一年了,按照上级领导的要求我们要开始新的一年工作计划。是时候对自己岗位工作做个新一年的规划了,才能够使明年的工作更有目标性!写好岗位年度工作计划要怎么做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优质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篇三)”,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为丰富同学们的校园生活,充分参与阳光体育运动,体验运动的快乐,明集中学在阳光体育节期间开展以“参与运动,快乐提高”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一、活动主题

“参与运动,快乐提高”

二、活动时间

4月中旬~5月底

三、活动内容

此次活动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运动赛场”征文活动,二是“运动快乐”摄影活动。备注:(体育课、下课、校外都可行)

(一)一是“运动赛场”征文活动

为提高同学们参与运动的热情,抒发对运动的热爱,请同学们以“运动赛场”为主题,将阳光体育运动的所见、所思、所感、所悟,记录下来,字数在600字左右。

(二)“运动快乐”摄影活动

要求同学们深入运动会每个项目,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发现运动场上的“运动快乐”美,“精彩瞬间”美,“团结和谐”美,用相机记录下来,激发同学们班级向心力,增进班级团结。

四、活动要求

(一)要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班级要对每项活动都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以及安全应急处置预案,对学生加强安全教育工作,绝对保证活动安全。

(二)本次活动成果分文字类、摄影类两种形式。文字类稿件可以是打印稿和手写稿,打印稿用A4打印,版式按照正式格式排版,手写稿件请用学校统一稿纸;摄影类,请用A4纸打印出来,附上简短的文字说明(作品名称、摄影者、拍摄地点等),学校评选后集中洗印(可以自己洗印)。

(三)各班于5月30日之前将摄影照片和征文上交体育组。体育组汇总后,每项各评选16份活动成果参加学校评选。所有作品严禁抄袭,一经发现,取消所在班级所有作品参评资格,并全校通报。评选结果作为班级考核的依据。

精选阅读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精选7篇


一篇优秀的方案应包括哪些要素?为了确保工作有效开展。经常要根据具体情况预先制定方案。阅读“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或许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如果您喜欢本文请把它加入您的收藏夹中!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篇1

振华学校

2013.2

学校社会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本着“参与体验、接受教育、提高能力、增长才干”的活动宗旨,引导全体学生积极投身综合实践活动,通过体验性学习,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逐步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

二、活动内容及要求

研究性学习活动、信息技术、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非指定领域。研究性学习活动和信息技术、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课时数不仅要确保,而且要利用课余时间和假日时间,抓住学生年龄小,喜欢动,对新事物感兴趣的特点,因势利导,尽可能多安排活动,为以后的综合实践打好基础。

初三:信息技术、劳动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非指定领域。在一、二年级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提高内部素质和水平。

第四年: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非指定领域。结合物理、化学课程中的有关知识,实行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课内学习和课外知识运用的整合,开设学科活动课程和社区服务、社会实践活动。

主题活动:

1、进行一次志愿者公益活动。如为社区(村街)大型活动提供志愿服务,参与公共场所管理和服务,参与环境建设活动、环卫活动等。

2、进行一次爱心奉献活动。比如快乐助人为乐、爱心奉献、扶贫济困、敬老助残、拥军优抚等。

3、进行一次宣传教育活动。如法制、环保、维权、安全、健康促进等。

三、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学校专门成立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左恒明,副组长:李建堂,组员:各级部主任,领导小组明确分工,协调一致。

2、落实任课教师,明确责任。

综合一(信息技术):小学:徐培涛;初中:孙杰龙。综合二:小学3-5年级:左秀丽、杨秀欣;初中:孙建斌、唐学荣。

3.实实课程表并严格遵守课程表。

综合实践活动1:信息技术教育。

综合实践活动2: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非指定领域内容。

4、时间安排及活动形式。

充分利用节假日和周日,采取小组活动和集体活动的形式,确保每学年的活动不少于20天。

5建立档案,学校档案,班级档案。

6学科教师相互倾听,共同交流,共同提高。本学期每个教师出一节汇报课。

7.学校领导小组视察,监督,评估,评估优秀课程和优秀教师。

8制定安全计划,活动中注意安全,遵纪守法,文明礼貌,不出问题。

9对于每一项活动,各级部门、班、组要有过程、总结和活动记录。

10学生的评价结果由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小组评价和班级评价决定。

11在学校结束时,对优秀的部门、班级、团体和个人进行表彰。

12认真填写社会实践记录,独立完成作业。

13、学生个人活动结果记入《素质发展手册》。

4、 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区服务(集体活动)实践表

振华学校

2013.2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篇2

红梅新村小学

一、实验背景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从小学三年级开始的必修课。它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是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的,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价值。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軔。

上一学年,我校在三年级试行了这一课程,充分利用学校优美的环境、挖掘社区课程资源,确定“我与绿色同行”为主题,活动中重视**型组织建设,鼓励学生亲历实践、深度**。学生热情很高,从实践中获得了各自独特的收获与体会,其中有一位学生写的综合实践体验作文发表于《常州教育报》。本学期,在

三、四年级设置了这门课程,我们总结了去年的经验和教训,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决定围绕常州文化开展一系列活动,确定活动主题为“爱我常州、知我常州”。本学期重点学习常州旅游文化,下学期重点学习常州餐饮文化。我们把综合实践活动定位在:

面对每个学生个性发展的特殊性、独特性和具体性;面向学生的生活,面向社会实践,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焕发每一位学生的生命活力。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測。

二、实验的课程目标:

1让学生通过数据调查和参与活动的过程,在实践中获得个人参与的积极经验,积累丰富的经验。

2、初步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婭骒。

3、学习初步的信息资料的了解、搜集、分析、整理与处理的方法,学习使用语言、文字、图表、**、演示、操作等方式表达自己或小组成员的收获、成果、体会、疑惑、问题等。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顧荭。

4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知识的综合应用和创新能力;

5初步养成了勇于实践、沟通合作、共同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人格品质。

三、实验的课程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应以学生核心,围绕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等内容,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几大领域融合在一起实施,并形成学校的自身特点。在内容的选择上,我校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拍**照季、捧砖房诒尔。

1、研究性学习。我们将通过开展以课题研究为基本形式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着力研究如何帮助学生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點鉍。

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社会参与为基本形式的实践性学习有利于学生通过全科实践实现对他人和社会的价值感。本学期我校主要围绕“常州文化”开展社区服务项目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不断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道德意识和能力,使学生的人格日臻完善。

厦礴恳蹒骈時盡继價骚卺癩。

3、信息技术教育。帮助学生学习计算机浏览、处理、存储和提取信息的技术;学习从电视、广播、报纸、书籍和互联网上收集、分类、存储和提取信息的技术。培养学生对海量信息的反映和辨别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信息伦理。

茕桢广鳓鯡选块网羈泪镀齐。

4、劳动技术教育。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来进行操作性学习,强调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倡导以项目为基础的学习活动。鹅娅尽損鹌惨歷茏鴛賴縈诘。

5其它内容:班级小组活动、学校传统活动、学生间交流活动、学生个人或群体心理健康活动等。

四、课程的实施:

1学时:三年级每周3学时,可根据需要灵活安排,实现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拟将每周的时间集中在一个单位时间使用,或将几周的时间集中在一天使用,或将根据需要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间与某学科打通使用。

籟丛妈羥为贍偾蛏练淨槠挞。

2、模式:在“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的原则下,我们构建了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基本模式,包括以下步骤:預頌圣鉉儐歲龈讶骅籴買闥。

问卷调查确定联合研发主题,实施成果展示,评价交流总结

具体如图所示:

3、具体形式

a、互动合作式。

互动合作活动是建立在师生平等参与、合作互动的基础上的。学生在活动中,自主设计活动,自行组织实施,主动思考问题,通过**与实践,掌握学习过程与方法,在知识、能力、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都获得发展。渗釤呛俨匀谔鱉调硯錦鋇絨。

b、自主**式。即研究性学习,学生通过自主**、教师引导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铙誅卧泻噦圣骋贶頂廡缝勵。

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研究性学习,应突出实践**环节,着重培养学生的参与体验意识、探索发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擁締凤袜备訊顎轮烂蔷報赢。

4、具体课型:

(1) 方案设计类型——尊重学生自主选择、自主设计、民主沟通。

(2)知识普及型——先由教师对某一专题的实施意义、成果展示的形式、**撰写的方法,以及相关的知识,作出专题报告与学生交流,然后由学生自己建构和运用。贓熱俣阃歲匱阊邺镓騷鯛汉。

(3) 实践活动类型:注重学生对实践过程的体验、体验、感知和**。

(4) 研讨式: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提问,在独立或合作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讨论和研究。

(5) 成就交流型:通过**、素描、体验日记、小**等形式报告成功经验和失败感受。

(6)**答辩型——提倡学生组成“专家组”,对学生撰写的小**提问和答辩,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思辩能力和自信心理是让学生经历“答辩”过程的最终目的。坛摶乡囂忏蒌鍥铃氈淚跻馱。

五、课程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在新的评价理念下采用新的评价方式进行。

1理念:强调评价的整体性、多样性和过程性。

2、方式:(1)采用“自我反思性评价”和“协商研讨式评定”相结合的方法。(见评价表)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表

姓名:性别:年级:日期:

(2)档案袋评价

具体操作:① 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建立自己独特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袋,动手整理、完善档案袋。。

② 师生对档案袋的评价

六、实验的保障措施:

1、成立实验中心组:

组长:吴桂娣副组长:陈伟、法罗云娟

成员:三、四年级所有任课教师

2、成立导师团。学校知识面广的、有积极性的教师、有经验的家长、社区有识之士、有关专家成立导师团。

2、健全工作制度:

(1) 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更新观念。

⑵ 加强研究、分工合作。中心组成员要加强调查研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构想对策。力求每一项活动都能吸收一组信息,解决问题

1、 两个问题,形成一定的观点。每个成员都必须写一份相关的**或调查报告。蜡變黲癟報伥铉锚鈰赘籜葦。

(3) 听课,了解情况,分析情况,及时调整课堂教学。

3、分阶段组织实验:

(1) 准备阶段:2003年9月1日至9月15日(制定研究计划)

(2) 实施阶段:2003年9月至2003年12月

第三、四周收集常州旅游信息。

收集的数据在第6周和第7周进行分类整理。

在第8周和第9周,我们收集了常州旅游的标语。

要求每个学生写一篇,每堂课选出十篇印刷成册,以成级为单位进行评价。

第10、11、13周在学生中开展“假如我们经营旅行社“的活动。让学生设计旅行社名称、旅游景点、旅游线路、旅行社自身宣传等。買鲷鴯譖昙膚遙闫撷凄届嬌。

第14、15、16周学生整理档案袋

⑶ 总结阶段:2004年元月

① 总结、交流,编印成果集。

② 选拔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分子。

(4) 研究成果呈现形式:经验总结、案例、活动设计集、作品集、典型案例跟踪集。

2003年9月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篇3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

随着课改工作的深入,使我们越来越意识到培养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重要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其崭新的、指向性极强的面目,出现在我们面前。此项新课程,是国家规定的`九年义务教育必修课程,包括“信息技术”、“劳动与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等,旨在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关注社会生活和社会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创新与实践能力。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安排:

1、区安排:我区采取统一与自主相结合的原则,其中“信息技术”、“劳动与技术教育”统一安排,每周一课时;“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三至六年级共140课时,这给了学校极大的自主权。

2、学校自主安排:为更好的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落到实处,真正体现其综合型、实践性、校本性的特点,我校决定从本学期尝试打破每周固定课时的传统安排,充分利用我校地区优势,及现有教育教学资源,准备将综合实践课课程的实施,与EPD教育(环境人口与可持续发展)项目相结合,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在三至五年级,每学期开展6次综合实践活动,可涉及语文、数学、英语、品德与生活、社会、自然(科学)、音乐、美术等学科相融合,开展主题性综合实践活动,使之能真正为开发师生内在潜力服务。

我校因环境建设绩效突出,连续五年被评为通州区全面育人特色学校、北京市绿色学校等,于20xx年被批准为通州区EPD教育项目成员校。项现在正值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简称DESD)之际,其总体目标就是将可持续发展的内在价值观,全方位渗透到学习之中,促进公民的行为转变,以实现面向所有人的更加可持续发展、公正的社会。教育是提升与树立可持续发展潜在价值观与行为方式的最好途径。EPD教育项目涵盖面很广,综合性极强,这与综合实践课程的设置具有相通之处,二者结合,可谓相辅相成,为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再者,只有全学科均衡实施,师生全员参与,深入开展主题性教育实践活动,才能够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深植入师生脑海,才能逐步提高教师的EPD教育意识,继而使学生的公民责任意识、创新与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可持续发展教育涉及四个关键领域——社会、环境、经济和文化。它以尊重人为核心,尊重所有人,尊重未来一代人,尊重地球生态系统,尊重文化多样性。我校决定以关注环境为研究与实践的切入点,多学科参与,组织学生开展主题性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篇4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制作彩色绳贴

(三年级三班)

一、课题的提出

现代社会科技、艺术日新月异,装饰艺术与人们的生活日益贴近。彩绳贴画创作对于陶冶学生情操、提高美术文化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种各样的彩绳……这些都是学生们平时常见、容易找寻的材料,有的甚至是一些废弃物,但只要我们好好利用,就能化腐朽为神奇,把他们变成美的艺术品。

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在玩中学,在学中做,在做中想,在想中创,既是小学生乐于接受的一种学习方式,又能使学生在设计制作中创造美,在生活运用中感受美。

基于以上假设,我们提出了彩色绳贴创作活动主题。贴画材料和工具的多样性,活动形式的丰富性和趣味性,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和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进行教学活动,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亲自动手,熟悉各种材料的特性,掌握贴画制作的方法,增强材料和工具的运用能力,体验经过脑和手把普通材料变为一种艺术品的自豪和喜悦,同时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二、课题的界说

贴画是利用点、线、面等各种形状材料发挥想象,改变功能,进行创造,通过拼贴塑造成新形象的一种材料装饰画。它融合了现实与变化的元素,通过不同的材质和色彩创造出更丰富的视觉效果。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一)学生方面:

(1)知识和能力:训练学生利用多种材料和手段进行动脑动手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构成作品的元素的再认识、理解、运用能力。学生可以根据不同材料的特点和不同的材料形状,拓宽思维,创作艺术作品。

培养学生在概括物体外形的平面造型处理能力、作品的细节处理能力和形象的组合造型处理能力的发展,并发展学生的提炼能力为后期的意念性表达做好铺垫。

(2) 情感、态度、价值观: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艺术的兴趣,开阔视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3) 通过研究,探索基本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评价方法。

(二)教师方面:

形成新的色彩绳画创作指导策略。

(三)师生共同部分:

通过活动,帮助学生积累一些素材,为教师的提供一些感性的经验,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学会在实践中进行不断的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活动分四步进行:

1、实施准备阶段。首先,收集彩绳,展示已经完成的作品。二是通过分组,推荐组长,制定班组生产计划、计划、组员分工、职责等。

2、实验实施阶段。根据学生的实验情况,安排活动,结合各种教学活动,在课堂上进行广泛的教学尝试。

3、实验总结阶段。分小组完成本次研究主题“制作彩绳贴画”的报告填写,在全班交流。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操作策略

(一)感知积累

1通过各种方式欣赏贴纸,并存储丰富的图像

让学生通过电视、网络、书籍、商店等渠道寻找不同的拼贴,丰富图像存储;教师运用各种形象教学方法,如视听、模型画(教师和同行作品)等,引导学生增强直观的形象体验。通过比较和讨论,引导学生体验、思考、认同、判断,努力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2、在生活中寻找美,发现美。

鼓励学生寻找身边的美。积极动员学生从他们周围的角落中找到所有美丽的材料。这时教师拿出通过染色,粘贴等方法做成的漂亮的画,紧紧吸引学生的目光,原来那些零乱的、不起眼的、甚至是被我们丢弃的毛线也能变成美丽的画。

从而激发学生去发现他们通常忽视的美和美的体验。

三。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兴趣,截取生活片段和场景,通过巧妙的构思,建立相对完整的形象。

(2) 学习制作贴纸的基本方法。

1、“试”中增技。

贴纸的材料很丰富,所以我们需要更多的工具。什么材料适合做什么?自己去试一试,自己去比较,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且更容易记住。

2、“仿”中长知。

诱发他们创新的欲望,创造性的模仿,也就是根据范画或**资料,做基本形(体)的变化、替换而形成自己的新作品。帮助学生熟悉材料和工具,掌握拼贴制作的基本技能,了解拼贴制作的基本步骤

(1)收集材料;

(2)设计草稿,构思、构图;

(3)粘贴;

(4)修改、调整;

(5)装饰。

(三)指导学生进行创作

1、固定命题“生活中的美”,美无处不在,学生可以自由发挥。

2、引导学生进行想象。

①引导学生从材料的形状、颜色、质地等进行想象,或根据各种影像轮廓的造型,采用造型游戏、组合的方式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的想象,表现儿童的美术体验、联想和情趣,寻找最适合贴画表现的题材并创作出艺术作品。

② 生活片段鉴赏—感知—讨论、创作—合作演出—交流、展示与评价—传播与延伸。

(四)评价。

不仅可以通过彩绳贴纸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要更加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它包括对学习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全面性。在活动过程中我们主要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在学习中的客观行为,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操作技能、**能力、认知水平以及交流表达能力等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评价。

评估时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的,有时时在学习结束后进行的。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必将彻底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其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素质,落实素质教育,培养新时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篇5

苍溪县元坝镇张王小学校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课程计划规定的一门必修课程,是积极推进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改革创新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调整和突破,它是一种与学科课程领域有着本质区别的新的课程领域。我校长期坚持并认真开设了这门课程,已认识和体会到它的价值与优势:学生全面发展,个性突出,社会适应能力强,学校办学特色日益显露。

但是,由于师资水平和办学条件的限制,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根据我校实际情况,本学期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基本思路是:加强组织领导,系统学习培训,规范实施,局部突破,整体推进,加强指导,严格管理,考核评价,展示成果。

二、领导小组

组长:李玉豪

副组长:吴茂

成员:李玉忠冉宗海邓万森邹黎王兴国

三、主要措施

(一)精选活动内容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充分挖掘学校与地方优势,确定活动主题,科学设计活动内容,合理选择活动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优化实施策略

1.开放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要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自然情景和社会情景中开展调查、考察、参观、访问、实验、测量、劳动、服务等活动,要求教师不能把学生关在教室里进行综合实践活动,不能把综合实践活动当作一门具有系统的书本知识课程,一个单元一个单元、一课一课的来教,学生一定要有在开放的情景中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同时,能有效指导教师制定好活动计划,设计好活动计划,保证活动的正常开展和顺利进行。

2.整合活动的领域和内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书本,超越体系化的教材,超越封闭的课堂,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经验,在开放的时空中,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在实施中,我们要将综合实践活动指定的四大领域融合成一个整体,以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社会现实,设计活动主题与活动内容,突出体现其实践性、综合性、开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

3.提高教师的能力和待遇。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指导工作是相当复杂和琐碎的,指导的空间相当广泛,为了鼓励广大教师承担指导工作,学校把教师的指导工作记入工作量,纳入教师工作业绩加以考核和评价,实施奖励。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对指导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要分专项,有序列、有计划的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

4.多种形式的组织和安排。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小组活动、个人活动、班级活动和学校活动。

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基础、活动能力与活动项目,灵活的选择活动形式,并争取社会、学生家长的支持和参与,保障学生活动的安全,保证学生活动的质量。

(三)加强课程研究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过程,是当前课程改革的一个新的生长点,作为一种全新的课程形态,只有组织广大一线教师加强系统学习,强化专题研究,才能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

1.系统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基础:包括课程目标、课程评价、设计策略、活动领域、评价管理、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内容。

2现场观摩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的环节、框架和特点。

3.专题研究实施综合实践活动中需解决的几个问题:①**主题的选择与确定,如何贴近学生现实生活、贴近学科前沿,使学生乐于实践;②农村学校构建综合实践活动“导师群体”的研究;③《综合实践活动》教科书的有效使用问题;④ 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工作评价与管理研究。

(四)改革课程评价

1.学生评价:①评价内容要科学全面,一评学生参与态度,二评学生合作态度与行为表现,三评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②评价方式要多样化。

综合实践活动重视对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要避免将评价简化为等级或分数,要用一般人都能理解的语言来描述学生的表现,说明活动令人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评价方法选用“档案记录评定”和“自我评价”;评价方法包括报告、作品展示、表演、竞赛、评价、研究报告答辩、演示、成果交流等。③采用“学分考核”与“写实性评语”相结合的评价办法。

每学期,每个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为10学分(其中:参与态度3学分;合作态度和行为表现3个学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学分),8学分为合格。

2教师评价:综合实践活动坚持一个时期对教师进行三次评价,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1。选择项目并确定主题;②统筹规划、精心设计;③开发资源、认真实施;④教师成长、展示成果。

为了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还必须遵循四个原则:第一,处理好学生自主选择、主动**与教师有效指导的关系;二是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三是整合校内外课程资源,以整合的方式设计并实施四个指定领域;第四,要处理好总体规划与活动具体过程中生成性目标和主题的关系。

二○一一年三月八日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篇6

一、 指导思想

目前在我国实施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课程价值取向已由知识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上,强调学生多样化的发展与学生生活、社会实践的密切联系,强调加强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基于以上认识,再纵观我校学生的发展现状,我们发现学生对社会缺乏认识,对家乡缺少了解,对处理问题缺少责任感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本着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这一理念及扎实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信念,本学年我校积极投入到校本课程的开发、探索与实践中去,在全校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现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过渡,努力打破学校的封闭性,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动手动脑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活动,加强与现实社会的沟通和联系,让学生及时了解时代的最新信息,紧跟科技迅速发展的步伐;使他们在情感态度、综合知识、实践能力、学会学习等方面得到较大较快的发展,增强他们的探索与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培养目标

1通过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具备发现问题、独立学习、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在实践活动中,使学生能主动去探索和研究,激发好奇心和观察力,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逐步掌握**问题的方法,养成主动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习惯和态度,初步掌握观察、调查、实验等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成为好的学习者和创造者。

2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发展查询、分析、加工和应用新知识的能力,具有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学会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收集资料和信息,加工和处理各种资料和信息,养成主动积极地获取信息的学习习惯,发展处理信息的能力,能有效地利用先进的现代化信息工具,表达个人的思想和观念,善于与他人合作、沟通,并能与他人分享见解和信息,成为好的交流者。

3、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能积极主动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形成实际操作技能,培养动手能力。养成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具有参与基本的生产劳动的能力,掌握基本的劳动技术,体验劳动过程,发展创新能力、审美能力,在劳动中培养关爱他人、团结协作、尊重劳动成果等精神品质。

4、通过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养成关心自然、关心社会、关心他人的思想意识,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家庭、社会生活,密切与自然、社会和生活的联系,体验自我对自然、对他人和社会的意义,形成负责的生活态度和生活习惯,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

5、通过综合实践活动,促进教师教育观、课程观的更新,改善学校的课程结构,结合学校及地方资源,完善和丰富校本课程。

三、组织管理

1完善组织领导,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导小组,校长负责课程开发的统一协调;教研室、教导处负责培训、鉴定教师的工作、课程的组织与落实,负责课题组各成员、学校相关的各部门、各子课题组的协调工作和课题研究的资料积累和课题档案管理工作;电化教育集团负责信息技术教育,为课研提供技术保障;大队部负责开展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落实活动基地。

课程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

课程研究小组:

组长副组长

成员:各年级任课老师

2、组建课题研究中心小组。以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小组为主体,小组设立组长各一名(各年级组长)负责召集本年级各任课老师协商确定课程的具体实施详案。班主任负责全班各小组活动的统筹协调和管理,指导学生收集资料和处理信息,并进行排序、监督和提供条件。

课题研究中心组人员

一、二年级

三、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

四、课程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生合作开发、设计、实施互动的课程。它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课程组织形态,超越了传统单一学科的界限,将人类社会的综合性课题、学科性知识和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整合起来,通过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有机地将学问性知识和体验性知识、单一学科性知识与跨学科性知识、社会课题与学生问题、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有机地结合

起床,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基于研究的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以及劳动和技术教育。

我校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着眼于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能力、创新意识和合作**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和自我的责任感,创造性地提出以“走进中都”为主课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知识基础、心理发展特点以及课程标准,选择子课题,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具体如下:

1、 二年级:关注兴趣小组活动。三至六年级重点发展研究性学习。

子课题可从“中都文化之旅”、“中都产业之旅”入手。“中都文化之旅”着重从中都特色文化(仙村客家山歌、女子梅花拳、客家船灯、舞狮),中都名胜古迹(云宵阁、陈耕堂、仙村八景),中都文化名人、革命烈士,中都姓氏渊源,中都历史沿革,中都民间传说、谚语,中都特色小吃,中都风土人情等入手。“中都产业之旅” 着重从养殖业(猪、牛、羊、鸡、鸭、鱼等);发展种植业(烤烟、优质稻、速生林、沙田柚等)和乡镇企业(瑞香米业、木材加工厂、造纸厂等)。

五、课程实施

1、课程实施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在课程实施中始终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让学生自主选择,大胆实践,主动参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它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亲身体验和感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2)实践性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的重点是促进学生的个人体验、个人实践和自主活动。教师为学生开发各种课程资源,通过多种途径为学生提供具体的现实的情境,拓展学习空间,让学生走出课堂,置身于广阔的大自然和丰富的社会生活中去接触和感知各种人和事,使他们通过亲身经历、实际操作与活动实践来获得各种知识、与人交往的能力以及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同时,要正确处理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有效引导的关系。

(3) 综合性原则

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使学生在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全面而个性化地发展;其二,实施上,学校以社会实践为切入点,统整学科课程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整合并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原理于实践活动中,与其他各学科课程的教学处于协调共振状态;其三,实施中要整合各种教学力量,追求学校各科教师共同协作和师生的合作互动、学校教师与社会各方面人员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协同完成课程实施的任务。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篇7

美化校园―爱我家园

三沟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一.实验研究目标

在三年级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学期围绕“美化校园”主题,开展第一阶段综合研究实践——校园绿化。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从自己的周边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形成对学校、生活的责任感,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实验研究内容

(一)课程特征:

1.综合——目标的综合:通过校园绿化“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情意、能力和认知诸方面得到全面的和谐发展;内容的综合:

在校内外分别设绿化实践基地,做到校内外紧密结合,强调语文、数学、自然、美术、劳动等学科间的渗透与整合;方法综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形式,注重知识、经验、技能的综合运用。

2.实践——让学生在调查报告、实际栽种、规划设计等实践活动中获取亲身感受和直接经验,并养成实践意识,形成综合实践能力;要充分利用各种可供实践的教育资源,使学生有计划、有成效地开展实践活动。

3.活动——开展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努力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

(二)课程内容:

校园绿化“综合实践活动”分为三个阶段来开展:

第一阶段专题研究:1.学生用小组合作观察调查形式或个人观察调查形式并在教师指导下确定自己感兴趣的有关校园绿化的研究专题。

例如:了解植物和树木的名称和特性,校园内适宜的植物和树木,以及我校的校园绿化情况。

2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如何制定研究计划、撰写研究报告和鉴定研究成果。

三。上网或图书馆查阅文献资料:在校园花园进行实地调查和行动研究。

4在教师的指导下,分组作业,撰写专题研究报告。制作标本,建立“综合实践活动档案袋”。

第二阶段劳动实践:1。

2.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辅导老师的指导下,结合资料上的介绍栽种适合校园绿化的花草树木。做好栽种护理观察记录。

3.对校园花圃进行定期养护,在园林工匠指导下,为花草树木修剪造型,为裸露的土地进行花草补栽。

4.植树节前后,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我与绿色同行”植树活动。

5.在各合作小组之间或各班级之间进行培育花草比赛,评出“绿化小能手”、“护绿小队”、“绿色希望中队”。

6开展花卉栽培成果经验交流会。

绿色规划的第三阶段:1。请园艺师校对学生,做一个简单的园艺知识讲座。

2.参观园林。

三。在美术教师的指导下,小组合作,设计校园绿化规划。然后,选出一到两套较好的设计图纸。

4.三年级同学分为两大组,在“综合实践活动”老师带领下分别在校内、校外两块实践基地按选出的花圃设计方案进行实际操作,并作好栽种后的管理工作。

5展示校内外绿化实践基地成果。

6.每一位学生整理好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袋”,进行多种形式的评价

三)课程实施

1.课时:

三年级每周有三节课,安排在每周四下午。

2.课型:

(1)方案设计型——学生在学习了简单园艺知识及美术图案知识后,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花圃设计、校园绿化总体规划设计等,要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自主设计和民主交流。

(2) 知识普及型:鼓励学生上网,到图书馆学习相关知识,

教师也可以向学生介绍自己的经验,并应注意学生自身的建构和应用知识普及的意义。

(3) 实践活动类型:组织参观,实践花卉种植,开展

花圃养护等活动。注重学生对实践活动过程的体验、体验、感知和意识。

(4)专题研讨型——进行校内绿化情况的专题研讨,要引导并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在独立或合作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充分而民主的讨论。

(5) 结果交流型:既有理化成果的交流,也有成功过程经验和失败过程教训的交流。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来讲,成功过程的经验和失败过程的教训,是综合实践活动以后,学生取得的比物化成果更重要的“成果”。

(6)**答辩型——要提倡让学生组成“专家组”,对学生撰写的专题研究**提问和答辩,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思辩能力和自信心理是让学生经历“答辩”过程的最终目的。

3.师资

(1) 成立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心研究小组,校长为实验研究组负责人。

(2) 三年级各班班主任及自然、**、美术、电脑各一位专职教师组成“导师团”。每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必须经学校教育办公室批准后方可实施。

(四)课程评价:

1课程评价由学生、教师和课程本身三部分组成。

2注重评价学生的发展水平和水平。评价标准应是“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校园绿化”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

即以学生已有的发展基础为评价标准,并突出学习过程的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综合能力,不过分强调结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 评价方式多种多样,评价方式运用的先决条件是观察,通过观察、记录和描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并以此作为评价学生的基础。在具体操作中,可运用“档案袋评定”与“协商研讨式评定”等方法,教师运用这些方法时要注意用文字说明学生活动令人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

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以便学生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能与其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以及进步的喜悦,档案袋收集资料如下:

(1) 学生成果:标本、校园绿化规划设计方案、调研报告、专题研究**等。

(2)获奖证书:

(3) 各种评价:以学生的自我评价为主,允许学生重新学习不满意的其他评价,直到获得满意的其他评价为止。

4教师评价应包括学校管理和学生评价。

三.实验研究实施

(一) 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综合实践活动中心研究组,由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综合实践活动”任课老师组成。

(二) 实施过程:

1. 准备阶段:

2课题组研究、讨论并制定实验研究方案。

(1) 学校调整三年级课时,确定教师队伍。

(2) 进行上岗前学习培训。

3. 实施阶段

4. 二月 1.学生通过观察、调查,并在教师指导下确定自己感兴趣的有关校园绿化的研究专题。

2在教师的指导下,如何撰写研究报告和研究报告。

三。在网络上或图书馆里寻找资料进行文献研究;对校园进行实地调研和行动研究。了解校园内各种花卉的名称和特点。

4. 小组合作,并在老师指导下撰写专题研究报告,制作标本,建立“综合实践活动档案袋”。

3月5日。在校内外建立绿色实验基地。

6. 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辅导老师的指导下,结合资料上的介绍尝试栽种适合校园绿化的花草树木,并作好栽种护理观察记录。

7. 对校园花圃进行定期养护,在园林工匠指导下为花草树木修剪造型,为裸露的土地进行花草补栽。

四月 8. 植树节,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我与绿色同行”植树活动。

9合作组之间或班级之间种植花卉的竞争。

10开展花卉栽培成果经验交流会。

5月11日。让园丁给学生们做一个简单的园艺知识讲座。

12. 参观园林。

13在美术教师的指导下,小组合作,设计校园绿化规划。评选出两份优秀花圃设计图。

六月 14.全年级分两大组,在“综合实践活动”老师带领下分别在校内、外两块实践基地按选出的优秀花圃设计方案进行实际操作,作好栽种后管理工作。

15展示校内外绿化实践基地成果。

16. 每一位学生整理好自己的 “综合实践活动档案袋”,进行多种形式的评价。

5. 总结阶段:

6学校中心课题组进行总结。

(1) 选送“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方案。

四.实验研究成果

1. 编印**集。

2围绕六大类课程编写并印制优秀的教学计划。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心研究小组

幼儿综合活动方案精选


没有方案的计划是不可能成功的为了按照公司的工作要求,我们应针对自己的行动提前备好方案。一份有效的方案常常能够解决我们工作中的问题。方案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呢?编辑特别编辑了“幼儿综合活动方案 ”,欢迎阅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幼儿综合活动方案 篇1

计意图:

标志是生活中对人们行动的一种指示、是简单形象的图画语言,尤其是安全标志在生活中能对我们进行提示、警告。它们是幼儿常常见到但又不易引起注意的安全标志。通过活动的开展组织幼儿观察、探索,知道自己应该按照安全标志的要求行动,这样才能既保护自己又不造成危害 ,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体验设计安全标志的乐趣。

2.能结合自己的经验创造性的为班级设计安全标志。

3.通过活动使幼儿按照标志行动,形成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

相关安全标志,幼儿图画等

活动过程:

一、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常见的安全标志,让幼儿讨论、猜测标志的意思。

提问:1.这些标志有什么特征?

2.你在哪些地方见过这些标志?

3.知道这些标志的名称吗?表示什么意思?

二、情景导入,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三、幼儿绘画:为班级设计安全标志,教师指导。

四、我是小小设计师(展示评价)

说一说你设计的安全标志的含义。

五、活动延伸

幼儿找需要安全标志的地方悬挂上自己制作的安全标志,并继续探索相关的安全标志,尝试理解安全标志的含义。

活动反思:

在平日的教育实践中,对幼儿的安全教育往往停留在表面,或让幼儿被动的接受“你不能怎样,你不该怎样”,成人如此反复的强调只会让孩子的逆反心理更加突出,针对我班的实际情况,本期我们开展了一系列安全教育活动,如:谈话活动“我身边的危险”,看图讲述“谁对谁不对”,社会活动“有趣的标志”等。让幼儿主动获取一定的安全知识和求助方法,树立了安全意识。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我发现每天喝水时,小朋友能主动地先试一试是否太烫,开门、关门时也会看看手是否放在门框上了,通过设计标志小朋友也会自觉规则。

在活动开展的同时,活动的设计也呈现出一些问题,如课程领域的设置、幼儿在活动中的讨论、教师的引导提问不充分等都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所以在活动设计的初期,我应根据班级的各项情况制定相关的活动领域,课程的各个环节,多进行思考,以便开展更多优秀的教学活动。

幼儿综合活动方案 篇2

游戏名称:花儿朵朵。

游戏目的:熟练掌握4以内直加直减,提高心算能力。

游戏准备:花儿若干(上有35笔的4以内直加直减式题),花瓶若干(上插有数字14)。

游戏玩法:家长和孩子一起轮流插花,根据花上算题算出答案,然后把花粘贴到相应数字的花瓶上。

附:限时听心算和看打算。

243412

2-31-230

-12-32-22

-2-10-32-1

3-121-3-2

对家长的话:

1、孩子珠映象的建立过程中,家长可以分步提示孩子:如做2+1-3的算题时,家长报数2加1,问孩子脑子里的小算盘现在有几颗下珠?,当报到减3时,再问一问孩子还剩下几颗珠。

2、做天天练中的圈出正确的答案时,请家长鼓励孩子用实拨看拨空拨想拨的方法做巩固练习,帮助孩子初步形成珠映象,不要心急,您的孩子一定能行的。

回家练习:听一听、拨一拨(配套音带一)A面的一位数三笔练习48组。

幼儿综合活动方案 篇3

活动目标

1.知道中国是盛产茶叶的国家。

2.在观看茶叶制作和饮茶的过程中感受中国的茶文化。

3.尝试利用各种叶子和花泡制各种不同口味的茶饮料,并乐于品尝。

活动准备

1.各种茶叶若干,杯子、透明茶壶等。

2.幼儿用的配料:茉莉花、玫瑰花、金银花、茶叶、竹叶。

3.幼儿用品:茶壶5个、纸杯若干、记录单5张、托盘5个、手绢5块。

4.场景布置:茶水屋、各种茶水杯、音乐、暖壶、托盘。

5.视频两组:美丽的茶园、茶叶的加工。

6.示范记录单:“茶博士”茶饮料记录单。

活动过程

参观茶水屋:观察茶叶,小组交流

1.请幼儿观察茶叶展区,看一看,闻一闻,互相说说自己看到的茶叶的名称,是什么样子的,它的气味怎么样,猜测一下味道是什么样的。

2.教师给每组幼儿提供绿茶、红茶和花茶,请幼儿看一看、闻一闻,说一说三种茶叶的不同。

观看茶水屋微电影:介绍茶园和茶叶的制作工艺及过程

幼儿观看视频,对茶树的种植以及茶叶的采摘、加工有个大致的了解,知道茶叶在我国分布广泛,历史悠久,是深受国人喜爱的饮品。

(评析:幼儿对茶叶的认识由近及远,从对眼前茶叶的观察,到通过镜头一下子推及到茶园和加工厂。对茶叶的认识也不仅仅局限在成品茶叶上,而是有了较为系统的了解。)

茶水屋品茶:感知茶叶的种类和味道

教师冲泡茶水,并讲解冲泡的方法。请幼儿分别品尝绿茶、红茶和茉莉花茶,对比观察茶水的颜色,闻一闻茶水的清香,说一说三种茶水的不同味道。

(评析:教师对冲泡方法的讲解是对茶文化的一个小小展示,也为下一步幼儿自制茶饮料打下了基础。茶水颜色、气味的差异,会让幼儿对茶叶的认知进一步加深,看到茶叶泡水前后的变化,对后面的调制混合茶饮料有很好的启发作用。)

香飘茶水屋:幼儿自制茶饮料

1.品尝“茶博士”的自制茶饮料,激发幼儿自制茶饮料的愿望。

猜猜是用什么做出来的?幼儿交流之后,“茶博士”介绍自己的茶饮料的配方。

2.介绍泡茶饮料的原料,幼儿分组商量:打算泡制什么口味的茶饮料,用哪些叶子和花。

3.幼儿将小组商量好的用料情况填写在记录单上。

4.幼儿根据记录单的内容领取配料,泡制茶饮料。

(评析:“茶博士”出示的茶饮料配方,是对幼儿如何使用记录单的一个示范。在操作记录单的同时,幼儿知道茶水和茶饮料是不同的,凭借对常见的茶饮料的经验,开展自制活动,巩固对茶叶的认识,学着调配与混合,自制出与茶有关的茶饮料。)

茶水屋茶展:幼儿品尝交流自制茶饮料

1.幼儿品尝自制茶饮料,说一说茶饮料的颜色和味道。

2.向同伴介绍自己的茶饮料。

3.幼儿品尝其他小朋友制作的茶饮料,评出最好喝的茶饮料。

活动反思

中国的茶文化独具特色,我们这里不是茶乡,孩子们对茶的认识不多。在这次活动中,孩子们通过看、闻、品,对茶有了初步的认识:看——看茶叶在未泡水和泡了水以后状态、色泽的变化;闻——闻茶叶的香味;品——品尝几种茶叶的口味,全面感知和了解。活动过程中,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浓厚,也调动了他们的基础经验,因为他们大都看到过爸爸妈妈喝茶,与今天的学习联系后也有了一些自己的认识。这里将各种材料冲泡的茶饮料作为幼儿尝试操作和记录的主体,让幼儿对茶、茶饮料的认知更加具体形象,从而对我国历史悠久的茶文化有个初步的了解,仿佛为孩子们开启了一扇门,茶文化悠久的历史和富有韵味的形态会吸引孩子们继续去探究。

(作者单位:胜利油田胜东社区共建幼儿园)

幼儿综合活动方案 篇4

设计意图

幼儿喜欢音乐,但对幼儿来说,音乐又是抽象的,他们还不能自如地表达自己对音乐的具体感受。为此,我选择了小树的生长这一幼儿容易理解的内容作为切入点和兴趣点,引导幼儿随着音乐节奏的变化大胆表现小树生长过程中的各种姿态。同时结合游戏熊和树,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能按信号做出不同的身体动作,培养幼儿控制身体的能力。活动共有五个环节,本着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而设计。

活动目标

1.能随着背景音乐的变化用不同的肢体动作表现树的各种姿态,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2.大胆想象树和熊活动的动作,能按信号快走和保持身体姿态。

活动准备

1.在日常生活中仔细观察树的各种不同形态。

2.熊头饰一个,不同节奏的背景音乐。

3.布置好活动场地:场地两端相距15米,各画一条线,作为起点线和终点线。

活动过程

一、小树苗长大

引导幼儿跟随教师做模仿操。教师用语言引导:在一片茂密的森林里,有一些开心的小树苗。它们喝水(蹲下、抬头)伸个懒腰(伸臂)微风吹来(侧身摇摆)睡一觉(睡觉状)长高了一点(踮起脚尖)。

重复活动。

二、我是一棵小树

引导幼儿随着音乐变化自由想象,用肢体动作大胆表现小树的姿态,产生在逆境中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教师结合背景音乐的内容引导幼儿想象,并能大胆地用动作表现出来。如:

今天,阳光灿烂,小树苗真开心啊!

乌云来了,天空阴沉沉的。

听,什么声音?下雨了,虽然很冷,但是没什么,我们要好好地喝一顿呢。让我们多多喝水,吸收土壤里的营养,把身体养得壮壮的。

呀,这几天,很多的树长了小虫子了。

听啊,什么声音?狂风来了。我们一定要用我们的根紧紧地抓住泥土,站稳了。团结力量大,来让我们紧紧地抱在一起,我们会战胜狂风的。

慢慢地,小树长高了、长壮了,小树真自豪啊!

三、我是一棵大树

1.模仿大树。

呀!我们长成一棵大树了。

念儿歌带领幼儿做动作:我是一棵大树,向着天空伸展(双手向上伸展),那儿有明亮的星星在眨眼,那儿有雪白的云朵在漂浮(在头顶上摆动胳膊)。当风儿吹过的时候,我的枝条在颤动(快速摆手)。摇动着鸟儿入睡,是我最喜欢的时候(双手放在头侧,闭上眼睛)。

2.教师模仿一棵树的姿态,请幼儿猜猜哪是树的树干、树枝、树叶。与幼儿一起讨论怎样模仿树干、树枝、树叶。

3.请幼儿互相展示自己的树木雕塑(用肢体动作表现)。大家分别观察每棵树的特征,并讨论哪棵树很独特。

4.合作扮树。

先引导幼儿分组,商量如何合作扮树。

然后鼓励幼儿合作用动作表现一棵大树的不同姿态。如两人合抱变成一棵粗树干,部分幼儿站在旁边扮演树枝,部分幼儿踮脚靠近树枝扮树叶;或小组所有幼儿背靠背,手臂向上伸展、摆动,变成一棵粗壮的、枝叶繁茂的大树。

幼儿活动时,教师加入语音提示并启发幼儿做出相应的动作:小鸟飞来了,停在树枝上;毛毛虫爬到了树身上;下雨了森林里的每棵树幸福地过着每一天。

四、游戏熊和树

介绍游戏玩法:教师扮熊,背向大家站在终点线上,其余幼儿四散站立在起点线后。熊站在原地不动时,小树边做动作边向终点快走。熊回头时,小树停止不动,保持原来姿势,如熊发现树动了,则树被淘汰,游戏继续。以最先到达终点的小树为胜,胜者扮熊,游戏重新开始。

幼儿游戏2~3遍。

最后,在优美舒缓的音乐声中,启发幼儿把自己想象成一片树叶,随风自由地飘出活动室,结束活动。

幼儿综合活动方案 篇5

设计思路

故事《春天的电话》,选自省编教材中班下学期春天来了这个主题。

1.对作品教学价值的分析

(1)小动物在春天来临之际互相打电话,报告春的消息,能使幼儿感受到小动物间相互关心、团结友爱的美好心灵和欢快情绪。

(2)小动物相互转告对方最想知道的消息,幼儿可从中进一步了解动物的喜好与春天特征的联系。

(3)小动物们的电话号码最有趣,可引导幼儿发现小动物打电话的顺序及号码的规律。

2.对幼儿经验能力的分析

(1)幼儿对春天的喜爱自不必说,他们每天来园都会兴致勃勃地告诉我:老师,我看到小草绿了。老师,操场上的柳树发芽了!老师,公园里的迎春花开了!看来中班的孩子对春天已经积累了零散的认知经验。

(2)日常生活中我还发现,幼儿比较喜欢打电话,记忆电话号码。

活动目标

1.感受小动物间相互关心、团结友爱的美好心灵和欢快情绪。

2.学说故事中的对话,引发幼儿对动物的喜好与春天特征之间联系的关注。

3.理解故事内容,发现小动物间打电话的顺序及号码的规律。

活动准备

1.自制《春天的电话》故事书一本,包括小熊、松鼠、小兔、青蛙和小公鸡的插图各一张,电话号码卡片5张。

2.小熊、松鼠、小兔、青蛙和小公鸡的头饰若干。

1.音乐:《清晨》(班得瑞)

活动过程

一、出示神奇的故事书《春天的电话》,导入活动

预设问题:老师带来了一本神奇的故事书,请你仔细看书上有什么?(电话)

过渡语:我想这一定是个关于电话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评析:故事书是幼儿的最爱,教师直接出示这本神奇的故事书更能激发幼儿的兴趣。)

二、看看听听说说,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1.教师讲述故事第一、二段后预设以下问题:

(1)轰隆隆的雷声把睡了一个冬天的小黑熊惊醒了,它打开窗户发现了什么?

(2)它连忙给小松鼠打电话(请幼儿一起拨号码),怎么说的?

(3)小黑熊为什么要告诉小松鼠树上的雪融化了?

2.教师讲述故事第三段后预设以下问题:

(1)小松鼠给好朋友小白兔打电话说了什么?

(2)它为什么会这么说?

3.请幼儿大胆猜想小白兔与小青蛙间的对话,预设以下问题:

(重点提问)朋友的关心让小白兔心里很温暖,它也想到了好朋友小青蛙,你猜小白兔会对小青蛙说什么?为什么?

4.给幼儿更大的猜想空间,请幼儿大胆想象小青蛙的好朋友是谁,它会对好朋友说什么,并说给旁边的好朋友听。

预设以下问题:

(推进)小青蛙又会给谁打电话呢,它会对好朋友说什么呢?请你说给旁边的好朋友听!

(过渡性结语)小公鸡接了电话,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评析:教师边讲述故事边出示插图和电话号码卡片,通过听觉和视觉来刺激幼儿的各种感官,吸引幼儿的注意。借助插问让幼儿进行大胆的猜想和适度的对话练习,获得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完整欣赏故事,设问讨论,进一步理解作品内容

听完故事后,预设以下问题:

(1)你喜欢这些小动物吗?

(小结)小动物们相互告诉好朋友春天来了,它们你关心我,我关心你,可真幸福!我们应该像小动物那样,有了快乐的事情也告诉给别人,大家一起来分享,这样我们会更快乐。

(2)我发现故事中还有一个有趣的小秘密呢,你们发现了吗?

(与幼儿一起小结)它们的电话号码有相同的地方吗?对,都由数字12345组成,只不过它们的排列顺序是不一样的。小黑熊把电话打给了小松鼠,小松鼠是第一个接电话的,它的电话号码是12345,第二个接电话的是小白兔,它的电话号码是2345l,小青蛙是第三个接电话的,它的号码是34512,小公鸡的是45123,那小黑熊的电话号码应该是多少呢?对,是51234。原来小动物的电话号码是按它接电话的顺序开始循环排队的。

(评析:借助预设的故事悬念与故事的神奇,引导幼儿完整地欣赏故事,感受小动物间相互关心、团结友爱的美好心灵和欢快情绪。并引导幼儿发现小动物打电话的顺序及号码的规律。)

四、游戏:开火车

教师扮演火车头,拨小动物的电话号码,请小动物乘上小火车一起出来玩。

预设以下问题:

(1)小朋友想来表演这个故事吗?请你拿出小椅子下面的头饰(背面有电话号码提示),跟同伴一起说说你是谁,你的电话号码是多少。

(2)12345,喂,小松鼠吗?春天来了,树上的雪融化了,快出来玩吧!23451,喂,(引导幼儿一起说)

(评析:通过这个游戏既能复习小动物间的对话,又能通过拨电话号码来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帮助幼儿快速记住自己所扮演角色的电话号码。为了降低游戏难度,头饰背面写上了电话号码的第一个数字,以此来提示幼儿。)

五、结束:开火车到户外玩游戏

活动反思

有效的集体教学,不仅需要教师的精心预设,更需要教学中的灵活执行,还需要教学后的及时反思。本次活动带给我的体会是:

1.教具新颖,深受幼儿喜欢

为了这次活动,我制作了一本神奇的故事书,深受幼儿喜爱。这本书既可以随故事情节分页讲述,还可以拆开悬挂供幼儿整体欣赏,做到了有合有分;既能在分段讲述时单独出示以集中幼儿注意力,又能将故事发展线索以圆形图示的形式展现在幼儿面前,便于幼儿清晰地看到故事情节的重复和循环,以最快的速度掌握故事内容。

2.特殊卡片(电话号码),巧妙突破难点

小动物打电话的顺序及电话号码的记忆是本次活动的难点。针对这一情况,我制作了特殊的电话号码卡片(电话号码的第一个数字加粗加大),并在整体讲述环节将小动物和与其对应的电话号码以圆形图示的形式呈现,引导幼儿观察并发现每个小动物的电话号码都是从它接电话的顺序开始有序循环的,非常巧妙地突破了这一难点。

3.精心预设,意义重大

对教材进行充分解读后,我意识到小动物间的对话(动物的喜好与春天特征的联系)是该活动的重点,因此在活动中,让幼儿根据小动物的喜好充分猜想动物间的对话并大胆地把春天的美丽说出来,有效地激发了幼儿语言学习的主动性,并感受到了春天的美丽。

附:故事春天的电话

轰隆隆,打雷了

睡了一个冬天的小黑熊被惊醒了,揉揉眼睛,打开窗户,往外一看:呀,原来是春天来了!它连忙拿起电话,得儿得儿拨电话l2345,喂,小松鼠吗?春天来了,树上的雪融化了,快出来玩玩吧!

小松鼠听了电话,也得儿得儿拔电话2345l,喂,小白兔吗?春天来了,山坡上的草绿了,快出来吃草吧!

小白兔听了电话,也得儿得儿拨电话一-34512,喂,小青蛙吗?春天来了,河里的冰化了,快出来游泳吧!

小青蛙听了电话,也得儿得儿拔电话45123,喂,小公鸡吗?春天来了,地上的虫子爬出来了,快出来捉虫子吧!

小公鸡听了电话,也得儿得儿拨电话51234,喂,小黑熊吗?春天来了,山上的花都开了,快出来采花吧!

小黑熊听了电话,高高兴兴来到外边,看见大伙儿全出来了。它碰见了小公鸡,说:谢谢你,给我打电话,告诉我春天来了。小公鸡指指小青蛙,小青蛙指指小白兔,小白兔指指小松鼠,都说:是它打电话给我的,应该谢谢它。小松鼠指指小黑熊说:我们应该谢谢小黑熊,是它第一个给我打电话的!

小黑熊听了,连忙把两只大手捂住脸,连声说:不用谢,不用谢。

(作者单位:山东省章丘市实验幼儿园)

幼儿综合活动方案 篇6

设计意图

肥皂是孩子们每天都要用到的物品。有一天,我看见他们在用肥皂洗手时,一边洗一边大声地议论:你的肥皂大,我的肥皂小。幼儿园的肥皂是白色的,我家还有粉色的呢。我妈妈洗衣服用的肥皂比这个大多了。他们围绕着肥皂七嘴八舌地讨论着,刚进入洗手间的小朋友也不断加入进来,气氛越来越热烈。于是我预设了肥皂宝宝这一活动,希望能够借此活动提升幼儿对几种常见肥皂的认知经验,发展幼儿按特征分类及大胆交流、表现的能力,激发幼儿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兴趣。

活动目标

1.了解几种常见肥皂的不同特征,练习分类。

2.能够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并乐于和同伴、教师进行交流。

3.欣赏并感受艺术肥皂的美,并用自己的方式大胆表现。

活动准备

1、情境创设肥皂宝宝的家:将用肥皂宝宝卡通图案及几种肥皂宣传画布置的拱形门放置在活动场地一侧,场地中间的桌子上摆放着各种各样的肥皂,其中包括与幼儿人数相等的舒肤佳香皂、洗衣皂、旅游皂。

2.玩具:小熊、小猪、小狗。

3.艺术肥皂课件。

活动过程

一、入场

师:小朋友们,今天有个好朋友邀请咱们去他家做客,你们猜是谁?以变魔术的形式出示一块舒肤佳香皂:叽里咕噜变,叽里咕噜变,好朋友,好朋友快出现。

师:对了,原来是肥皂宝宝邀请咱们去他家做客。请你们做客时一定要注意礼貌,说话声音小一些。

二、观察感知

1.引导、鼓励幼儿运用不同的感官进行观察感知。

师:肥皂宝宝家的肥皂可真多,请你仔细看看这些肥皂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用手摸摸有什么感觉,再轻轻地拿起它放在小鼻子下面闻一闻有什么气味,注意要离小嘴巴远一点。

2.请幼儿将自己的发现告诉身边的小朋友,鼓励幼儿大胆地和同伴进行交流。

三、表述交流

请幼儿坐好,教师分别出示几种不同的肥皂,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然后将幼儿发言进行小结提升,重点讲述以下三种肥皂:

1.舒肤佳香皂

师:这种肥皂你们认识吗?对,这是舒肤佳香皂,我们经常用它洗手,这种一般用来洗手的肥皂叫香皂(请小朋友一起重复一遍)。肥皂有很多很多种,香皂只是其中的一种。

师:请小朋友看一看、说一说舒肤佳香皂的颜色(白、黄、绿、粉)、形状(肉骨头),闻一闻、说一说它的气味(花味、水果味、好闻的味)。

师:你们喜欢用它洗手吗?为什么?(它能把我们手上的脏东西、病菌洗掉,这样小朋友吃东西时就不会把病菌吃进肚子里,就不会经常生病了)

师:香皂真好,它能帮助我们保持身体健康。

2.洗衣皂

师:这种肥皂你们认识吗?对,这是洗衣皂,爸爸妈妈经常用它来洗衣服,这种一般用来洗衣服的肥皂叫洗衣皂(请小朋友一起重复一遍)。肥皂有很多很多种,洗衣皂也是其中的一种。

师:请小朋友看一看、说一说洗衣皂的颜色(白、黄、绿)、形状(门、砖头、冰箱),闻一闻、说一说它的气味(淡淡的香味)。

师:你们喜欢洗衣皂吗?为什么?(它能把我们的衣服洗得干干净净,穿在身上又舒服又漂亮)

3.旅游皂

师:这种肥皂你们认识吗?看来有的小朋友见过,你是在哪里看见的呢?真奇怪,它的个头怎么这么小?

师:老师有一次出差住在宾馆里,服务员就让我用这种小肥皂洗手。等我住了几天该回家的时候,正好这块小肥皂用完了,一点也不浪费。后来我就知道了,这种肥皂叫旅游皂(请小朋友一起重复一遍)。肥皂有很多很多种,旅游皂也是其中的一种。

师:请小朋友看一看、说一说旅游皂的颜色(白、黄)、形状(圆圆的、方方的),闻一闻、说一说它的气味(香香的)

师:你们喜欢旅游皂吗?为什么?(不但可以在宾馆、饭店里用,坐火车、汽车时用也很方便)

师:旅游皂真好,能给我们生活带来方便。

四、分类操作

1.请幼儿按物品的一个特征进行分类操作。

出示小熊、小猪、小狗玩具,分别放在三张小桌子上。

师:肥皂的好处可真不少,不但你们喜欢,小动物也很喜欢呢。你们看,还有谁来肥皂宝宝家做客了?我们向它们打个招呼吧。

师:原来小熊、小猪、小狗是来肥皂宝宝家选肥皂的,可是它们不知道该选什么样的肥皂,小朋友,你们能帮助它们吗?

请幼儿按以下要求选择肥皂,并放到小动物的桌子上:

小熊的衣服脏了,它想洗衣服,请你们送些能洗衣服的肥皂给它。

小猪的手脏了,它想洗手,请你们送些能洗手的肥皂给它。

小狗想出门旅游,请你们送些在宾馆、饭店里用起来很方便的肥皂给它。

检查评价:幼儿自我检查操作是否正确,如有错误,提醒幼儿自己改正。

2.请幼儿按物品的两个特征进行分类操作。

师:小动物们说,真没想到小朋友们这么聪明,它们还想请你们再帮助它们一次,行吗?

请幼儿按以下要求从肥皂宝宝家选择肥皂,并放到小动物的桌子上:

小熊想用绿色的像门一样形状的洗衣皂洗衣服,请你们帮帮忙。

小猪想用黄色的像肉骨头一样形状的香皂洗手,请你们帮帮忙。

小狗出门旅游,想带一些白白的、圆圆的旅游皂,请你们帮帮忙。

检查评价:幼儿自我检查操作是否正确,如有错误,提醒幼儿自己改正。

师(手拿小动物玩具,模仿小动物语气):小朋友们可真棒,帮我们解决了大难题,谢谢你们。我们给你们带来了一份礼物,它们是一些你们很少见到的肥皂,请你们和老师一起看吧!

五、艺术欣赏

1.出示艺术肥皂图片(多媒体画面),引导幼儿欣赏并感受艺术肥皂的美:

多么美丽的一朵肥皂花,每一片花瓣仿佛都在翩翩起舞。

多可爱的小鸡,黄黄的绒毛,尖尖的小嘴,让我看看,哪只小鸡最可爱。

给我们带来快乐的圣诞老爷爷也来了,他头戴红软帽、身穿红长袍,卷曲的白胡子一直垂到脚上。

温柔的月亮姐姐也来了,到了夜晚,月亮姐姐在天空放射着柔和的光芒,陪伴小朋友们进入甜蜜的梦乡。

2.启发幼儿用简单的肢体动作表现美。

师:小动物送的礼物你们喜欢吗?这些肥皂的造型美丽又可爱,我们把这种肥皂叫艺术肥皂。让我们也变成一块块美丽的艺术肥皂一起跳舞吧!

活动反思

《纲要》提出:引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和材料开展活动,发现物品和材料的多种特性和功能。肥皂是人们的生活必需品,幼儿虽然每天都使用它,但是他们对肥皂的认知经验是零碎的、模糊的。肥皂宝宝活动层层递进地引导幼儿将各自零碎的经验进行分享、互补、迁移,在操作游戏中愉快、主动地获得新的经验。

活动内容贴近幼儿生活,在活动形式安排上,考虑到小班幼儿认识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行动的特点,首先创设了特定情境肥皂宝宝的家,通过看、摸、闻、听等直观形式,让幼儿进行充分地观察感知,引发幼儿已有经验的相互交流、分享和传递,鼓励幼儿大胆表述、交流,不但提升了幼儿的已有经验,而且将新经验与幼儿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如肥皂能帮我们保持健康等,对培养小班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活动以给小动物帮忙的游戏为载体,将幼儿对肥皂的认知及按特征分类有机地渗透在游戏中。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分别进行了感知、比较、分类等多方面的思考,在此基础上主动建构的肥皂的多样性概念,与教师灌输的、机械背诵的概念是不相同的,它是幼儿自己主动理解、主动获取的有益经验。

(作者单位:胜利石油管理局第三实验幼儿园)

幼儿综合活动方案 篇7

设计意图

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在我们开展的秋天主题活动中,通过采摘、收获、品尝、造型,幼儿充分认识了秋天的各种蔬菜、水果。为了让幼儿更真切地感受秋天的美好,我们把秋天收获的果实巧妙地设计、制作成了美观又好玩的布制玩具,并借助BALABALA舞这种轻松欢乐的表现形式,引导幼儿探索与果实玩具一起玩的各种方法,让孩子在充满动感的活动中,更深切地体验丰收带来的喜悦,充分满足爱玩的天性。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玩布制玩具的兴趣,体验自由探索的乐趣。

2.培养幼儿主动创造、大胆表达的能力,发展幼儿身体协调运动的能力。

3.引导幼儿利用自制器械练习各种动作和简单的节奏,培养初步的创编能力。

活动准备

1.场景布置:用KT板制作的立体大果实6个(苹果、梨、柿子、茄子、菜椒等),置于活动场地的两侧。

2.布制果实同幼儿人数,零散地放置在活动室的不同位置。(布制果实如同手偶一样可套在手上。制作方法:用彩色布裁成蔬菜、水果的形状两片,边缘缝合,下端留出约2寸的口,便于伸进手去;再用透明丝布裁出一片同样形状,缝在其中一面的外面,配以拉链封口,像一个小布袋,可用来装入种子。)

3.农作物种子若干(黄豆、绿豆、玉米等),盛放在小篮内,放在场地一侧;塑料小勺若干。

4.音乐:《咚吧啦》《好朋友》《郊游》《小树叶》。

活动过程

一、寻找果实玩具

1.经验回顾,以谈话引入课题。

师: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你们知道哪些蔬菜、水果丰收了?(丰富的场景布置可引发幼儿进行思维想象)

2.引出布制的果实玩具并带领幼儿寻找。

师:有许多果实娃娃要和我们一起游戏呢,快把它们找出来吧!

3.放音乐《好朋友》,将果实玩具套在手上,互相问候,自由表演。

(评析:在与幼儿的谈话中,帮助幼儿梳理了知识经验:通过找一找的游戏增进了果实玩具的神秘性;造型可爱的果实玩具套在手上,和好朋友打打招呼,提高了幼儿活动的兴趣。)

二、探索果实玩具的玩法之

一:做运动器械

1.引导:这么漂亮的玩具你想怎样玩呢?一起来试一下。

2.探索:启发幼儿自由地利用玩具个人玩、合作玩,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玩法。教师及时给予引导、鼓励。

3.交流:教师根据幼儿活动情况,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练习、分组比赛,发展幼儿投掷、平衡、跳跃等运动技能。如:当飞盘(看谁抛得高又接得准)、夹在腿间跳、顶在头上走、以大果实板为目标练习投掷等。

(评析:这一环节中为幼儿创设了轻松、自由的心理氛围,鼓励幼儿形成自主、主动的行为倾向,从初步探索合作游戏竞赛游戏,给每位幼儿以充分展示的机会,并大胆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体验了游戏的快乐。)

三、探索果实玩具的玩法之二:装种子

1.与配班教师简单配合,以对话的形式引导幼儿发现各种农作物种子。

配班教师旁白,师:谁在叫我呀?带幼儿到种子位置,并说出各种种子的名称。

2.师:这些种子也想和我们一起玩,谁能想个好办法,能带着它们一起玩。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玩具有外层和拉链,可以把种子放到布袋里。

3.幼儿按照老师的要求,如放2勺绿豆、放1勺黄豆等,动手将种子装入玩具外层。

(评析:这一环节充分挖掘了果实玩具所蕴含的教育要素和价值,将果实与种子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认知、操作,提高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及主动探索的兴趣。)

四、探索果实玩具的玩法之三:开果实音乐会

1.请幼儿探索装上种子后果实玩具的玩法,如:拿在手里摇一摇可以当乐器。

2.引导幼儿带着果实种子开音乐会,并自编简单的节奏型。

师:我们一起开个果实音乐会怎么样?我的果实娃娃唱起歌来是这样的,沙,沙,沙沙沙,你的果实娃娃会怎样唱歌呢?

3.请小朋友欣赏两段不同风格的音乐《郊游》和《小树叶》,鼓励幼儿自编合适的节奏型为音乐伴奏。

五、探索果实玩具的玩法之四:当表演道具

1.播放音乐《咚吧啦》,将果实玩具当作道具套在手上,鼓励幼儿自由创编动作进行表演,庆祝丰收。

师:听,热闹的音乐响起来了,我们一起来跳个丰收舞吧!

2.引导幼儿自由表演、与同伴一起表演。

3.引导幼儿利用场景中的大果实板一起做游戏、表演节目,如分组躲在板子后面轮番出现、围着跳舞等。

4.师:小朋友们表演得真棒,咱们再一起到外面和果实娃娃做运动好蚂?在欢乐的音乐声中自然结束活动。

(评析:活动中教师进行了角色转换,与幼儿同娱同乐,并依据音乐的特点引导幼儿展开想象,利用果实玩具有效地进行了节奏练习和动作创编,培养了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反思与建议

1.富有创意的操作材料,吸引着幼儿的探索兴趣

丰收的果实在孩子的实际生活里,是能带来营养和美味的食物,但能成为和他们一起玩耍的玩具,确实是够新鲜、够有趣的。色彩鲜艳的布制玩具,设计新颖巧妙,不仅具备审美功能,而且可操作性强,玩法多样,提高了幼儿的活动兴趣,也同时成为了整节教学活动的主线。

2.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活动中的五个教学环节:寻找果实玩具、做运动器械、装种子、开果实音乐会、跳丰收舞等,都紧紧围绕活动目标展开,层次清楚,设计的问题能引导着幼儿去体验、思考并深入开展活动。而且设计时充分考虑孩子身心特点,做到动与静结合,运动和思维结合,起承转合,衔接自然。

3.主动探索、寓教于乐

整节活动以幼儿探索学习为主,充分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幼儿在自由探索中体验了学习的乐趣,在积极鼓励中大胆地展现了自己。同时在愉快的游戏中发展了幼儿的协调运动能力,提高了音乐创编能力,也自然而然地对秋季成熟的蔬菜、水果以及农作物种子的名称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

反思实际执教,也有不足之处,如:在探索果实玩具的玩法时,可提供一定的辅助道具,如套圈可做套圈游戏、篮筐可玩玩具投篮等,创设更多的游戏空间,以进一步提高幼儿主动探索、合作游戏的兴趣。

幼儿综合活动方案 篇8

设计思路

大班幼儿对环境保护和垃圾分类等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他们对分类垃圾筒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在我园保护我们的家园的主题下,我和孩子们在家长的帮助下通过各种渠道搜集了大量环保的相关资料,并通过亲子春游在公园进行环保和垃圾分类等知识宣传,还通过修改、添加等方法设计标牌,共同制作了我班特有的分类垃圾桶。接下来,我便尝试用英语来引导幼儿认识各种物品的材质和分类标准,鼓励他们用简单的英语进行表达。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在语言经验基础上使用英文大胆进行交流、当众表达。

2.引导幼儿根据生活经验,主动探索根据垃圾的材质进行分类,形成初步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猴子胸饰旅行卡每人一份,各种材质(纸制、塑料、金属、玻璃)的包装物、不可回收物,《MonkeyHoliday》(猴子假日)、《Thatwasmonkeysdo》(猴子是这样做的)歌曲伴奏音乐,自制分类垃圾筒5个。

2.经验准备:幼儿掌握个别物品材质的表述方法。

活动过程

1.幼儿扮演小猴子演唱歌曲进入情境。

(1)猴子演唱歌曲《MonkeyHoliday》,开始旅行。

(2)猴子朋友互相介绍引出谈话(用英语介绍自己)。

2.猴子野餐,分辨物品包装材质,讨论野外垃圾处理方法。

(1)猴子进行野餐,分享食物。

T:It'stimeforlunch.What'sforyourlunch?(午餐时间到了,你带了什么食物?)

C:IhaVemilkandhotdog.(我带了牛奶和热狗。)

幼儿介绍自己的午餐名称。

(2)讨论食物包装的名称和材质。

T:Whatisthebottle(can/box/bag)madeof?(这个瓶子是什么材料做成的)

C:Thebottleismade0fglass.(这个瓶子是玻璃做成的。)

幼儿根据教师的提问复习物品材质的表达方法。

教师带领幼儿学习几种新材质的表达方法:metal(金属),plastic(塑料),wood(木头)。

(3)寻找垃圾筒,讨论野外垃圾处理方法。

午餐后,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野外垃圾的处理地点。

T:Wherecanweputthegarbage?Canweputthemintogarbage?Canweputtnemint0theriver?Canweputthemonthegrass?(这些垃圾我们要扔到哪里去呀?能扔进小河或草地里吗?)

C:No,weCan't.puttheminthebin.(不可以,应该扔进垃圾桶。)

师:Ihaveapieceofcloth.Let'sputthegarbageonthecloth,thentakeitaway,OK?(我们找不到垃圾桶,那就先把这些垃圾先放到这块布上,然后带走吧。)

幼儿和教师一起演唱歌曲,选择不同材质的垃圾,分类运送到桌布上。

T:Whereispaper?Whereispaper?Whereshouldyougo?(纸质品应该送到哪里?)

幼儿从集中存放的垃圾中挑出与老师提问的材质相同的垃圾运送到桌布上。如果个别幼儿拿错,大家一起帮他改正。

3.餐后游戏,协助清洁员工作。

(1)带领周围游人一起进行音乐游戏《Thatwasmonkeysdo》。

(2)结识清洁员,协助其设置分类垃圾筒。

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熟悉分类垃圾筒的特点和位置。

4.分类投放垃圾。

(1)确认不同分类垃圾筒的位置、颜色,认识可回收标志。

T:Thisisthebinforpaper/g1ass/plastic/metal.Thepaper/glass/plastic/metalcanberecycled.(这是纸制品/玻璃制品/塑料制品/金属制品,可回收垃圾筒。)

重点:幼儿和教师一起巩固分类垃圾筒的特点和作用。

(2)猴子根据分类垃圾筒的位置和包装的材质,边演唱歌曲边进行垃圾分类。

T:Whereispaper?Whereispaper?Whereshouldyougo?(纸制品应该到哪里去?)

C:HereIam.Intothebin.

幼儿和教师一起边演唱歌曲,边从桌布上的垃圾中挑出与老师提问的材质相同的垃圾,运送到相应的垃圾筒内。

C:Iputthepaper/glass/plastic/metalinthebinforpaper/glass/plastic/metal.(我把纸制品/玻璃制品/塑料制品/金属制品放入可回收垃圾筒。)

(3)检查分类结果,幼儿判断分类正误。

教师带领幼儿根据垃圾桶的分类功能,一起检查幼儿分类的结果。

教师在检查不同的垃圾筒时,根据里面材料的不同,使用看、听、摸等感官帮助幼儿感受材质的不同。

重点:It'smadeofglass.putitintothebinforglass.幼儿将投放错误的垃圾送回正确的垃圾筒。

幼儿综合活动方案 篇9

设计意图

自我园创办小贝壳园报以来,孩子们拿到每期报纸后,对上面的内容都会仔细地看一遍,了解幼儿园里的新闻,找找自己及熟悉的老师、同伴、家长。孩子对图文并茂的报纸非常感兴趣,但看后就将报纸闲置在家中,没有充分发挥旧报纸的再利用价值。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各种各样的报纸,但人们阅读后随处乱扔的现象比较多。怎样让废旧报纸最大限度地发挥再利用价值呢?我通过《报纸的烦恼》这则富有思想性、情感性的童话故事,让孩子了解报纸与人们的关系,感知报纸的不同情绪,想方设法在游戏中让废旧报纸变得没有烦恼,体验与报纸游戏的快乐,激发孩子爱惜报纸、保护环境的情感。

活动目标

1.了解报纸与人们的关系,知道报纸有再次利用的价值。

2.想办法让报纸变废为宝,体验与报纸游戏的快乐,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旧报纸若干,剪刀人手一把,黑板,大玩具篓两只,课件。

活动过程

谈话导入,了解报纸与人们的关系

1.了解生活中的报纸

师:(出示报纸)这是什么?

幼:小贝壳园报。

师:你还知道哪些报纸呢?

幼:南通日报。

幼:新华日报。

小结:生活中还有健康报、体育报、电视报、学习报

2.了解报纸的作用

师:你家里谁喜欢看报纸?

幼:我爷爷喜欢看老年报。

师: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喜欢看报纸呢?

幼:报纸上有健康知识。

小结:报纸上有新闻、广告、故事、天气预报、健康知识等,我们可以从报纸上了解各种各样的信息,所以报纸的用处非常大。

(评析:由近及远活动开始,出示小贝壳园报,从幼儿园自己创办的报纸入手,让幼儿了解生活中的报纸。由表及里-一从讨论人们喜欢看报纸的原因着眼,让幼儿感知报纸上各种各样的信息,了解报纸的作用以及与人们的关系,拓展了幼儿的知识经验。)

倾听故事,感知报纸的再利用价值

1.幼儿猜想:报纸有什么烦恼

师:(出示一张画有愁眉苦脸、闷闷不乐表情的报纸)这张报纸怎么啦?

原来这张报纸有烦恼,你来猜猜它可能会遇到什么烦恼的事呢?

幼:没有人一起做游戏;孤单

2.教师讲述故事

师:报纸到底有什么烦恼呢,请你听听它是怎么说的。

教师讲述故事。

3.交流故事内容

师:报纸有什么烦恼呀?

幼:不知道谁来拿它。

师:报纸喜欢谁拿它呀?为什么?

幼:喜欢老奶奶来拿它,因为老奶奶仔仔细细看一遍,然后做成剪报簿。

幼:将废报纸卖到废品收购站,然后加工成白纸。

师:报纸不喜欢谁拿它?为什么?

幼:不喜欢老奶奶的孙子园园来拿它,因为他看了就丢到窗外,报纸孤单,没人理睬。

小结:看过的旧报纸我们可不能乱扔,它有很多的用处:可以做剪报、做剪贴画,可以送到废品收购站重新加工成一张张的自纸,这样既可以节约资源,又能保护环境。

(评析:教师以哭脸报纸为切入口,让幼儿猜测报纸的烦恼,倾听故事的内容,了解报纸的烦恼,激发了孩子让报纸变废为宝的愿望以及与报纸游戏的兴趣。)

讨论交流,体验游戏带来的愉悦

1.互相讨论、交流报纸变废为宝的方法

师:怎样才能让报纸开心起来,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请你想一想、说一说。

幼:我们可以用报纸画画、写字、折纸、剪纸,跟它一起做游戏。

2.尝试探索,体验游戏带来的愉悦

(1)自由玩报纸。幼儿用一分钟的时间尝试将报纸变成一个好玩的玩具,然后交流:怎么玩报纸的,把报纸变成了什么。(幼儿展示或玩一玩)

(2)玩报纸比赛。

①单独游戏。

卷纸棒:将报纸卷成纸棒,看谁的纸棒又长又结实。(提示语:有的报纸横着卷,有的竖着卷,还有的斜着卷,仔细想想怎样卷才最长呢?)

剪报纸:看谁用一张报纸剪的纸条最长。幼儿可将剪好的纸条贴在黑板上比较,从而选出冠军。

做纸球:幼儿将桌上、地上的碎报纸团起来,做成小纸球放入篓子里。

②合作游戏(两人一组):站报纸。

初级游戏:教师说开始,各组两名幼儿站在同一张报纸上,脚不能踩在地板上。

升级游戏:将报纸对折一下,两名幼儿再站上去,看哪组站得又好又稳,没站稳的被淘汰。

终极游戏:将报纸再对折一下,看看最后的冠军是哪一组。

冠军组介绍站报纸的方法:两个小朋友都用一只脚站在报纸上,互相抱紧;一个小朋友将另一个抱起站在报纸上。

(评析:教师以幼儿与报纸做游戏为兴趣点,让孩子体验了自主玩与合作玩的乐趣。培养了孩子的创造力与合作能力。设计的做纸球游戏,培养了孩子的动手制作能力及爱惜报纸、保护环境的意识。此环节也为下一环节做了准备,收到了一举两得的功效。站报纸游戏,从初级游戏到终极游戏,让孩子在游戏的升级中不断探索方法,尽情体验了游戏带来的愉悦。)

播放课件,分事报纸的快乐

师:报纸除了可以做成玩具,还可以做什么呢?(边播放课件边与幼儿共同欣赏报纸制作成品。)

人们让旧报纸又发挥了这么大的作用,那现在报纸还有烦恼吗?(打开笑脸报纸)瞧,报纸变得多开心啊,我们一起去和纸棒、纸球做游戏吧!

(评析:幼儿从课件中欣赏到人们将报纸变成了各种各样的玩具、装饰品,体验了人们想方设法让报纸变废为宝的愉悦。接着教师以悄悄地打开笑脸报纸为升华点,让孩子感受到报纸由烦恼到开心的情绪变化,情感得以升华,共同分享了报纸没有烦恼的快乐。)

活动延伸

幼儿与家长共同收集废旧报纸,制作成玩具及装饰品,开展让报纸变废为宝的竞赛评比与展示活动,使爱惜报纸、保护环境的行为延伸至家庭,拓展到社会。

附:故事

报纸的烦恼

我的名字叫报纸,每一天,邮递员叔叔都要把我的许许多多同伴送到千家万户。

今天,我又被邮递员叔叔投进了一栋楼房的302室信箱里,我静静地等着信箱的主人来把我取走。

今天是谁来拿我呢?要是那位老奶奶来拿我就好了,老奶奶可喜欢我了,总是把我的内容仔仔细细地都看过,然后再把其中一些重要的新闻剪下来,贴在一个本子上,那是她的剪报簿。有时老奶奶把漂亮的插图做成剪贴画,剩下的呢,就折得整整齐齐堆放在茶几下,最后卖到废品收购站,工人叔叔就把我们加工成一张张雪白的纸,这样我们就可以为大家做更多的事了。

我最不喜欢老奶奶的孙子园园来拿我了,他总是草草地看一遍就把我丢到窗外,让我一个人孤零零地躺在草地上,没人理睬。

今天到底谁来拿我呢?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实验幼儿园)

幼儿综合活动方案 篇10

设计意图

一切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环境,陈鹤琴先生指出:“大自然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大自然充满了活教材,大自然是我们的教科书。我们要张开眼睛去仔细看看,要伸出两手去缜密地研究。”他特别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活”,那就是让幼儿回归自然。幼儿亲自用手摸一摸,用眼看一看,用耳听一听,用嘴尝一尝,用脑想一想,这样求来的知识才是知识,这样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

活动目标

1.关心秋季农村自然现象的变化,了解农民的劳动。

2.通过仔细观察,认识水稻的特征。

3.产生喜欢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参观路线,安全教育等。

活动过程

1.引发幼儿参观时兴趣。

“小朋友你们瞧,着是什么?(出示米糕)“着米糕是用什么做的?”(米)“那你们知道米是从哪儿来的呢?让我们到田野里去找一找。”

2.组织幼儿参观秋天的农村。

?“小朋友请你们从近到远仔细看,并和小伙伴说说你看到的秋天是什么颜色的?”

?“请大家用小眼睛仔细找一找,金色的秋天,田野里有哪些东西收获了?”

金色的秋天,黄豆收获了,远处一片片金黄色的稻子也成熟了。”

3.仔细观察农民劳动。

?“小朋友,你们瞧,农民伯伯在田野里赶什么?用的是什么劳动工具?”

小结:用镰刀割稻;有的农民伯伯用在用收割机割稻;还有的农民伯伯在挑稻。

?“农民伯伯虽然干活很辛苦,但当看到亲手种的水稻收获了,他们心里是怎么想的?”

小结:“农民伯伯看到水稻丰收了,心里别提多高兴啦!”

4.组织幼儿到田里去拾稻穗。

?“大家快看,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的稻子有好多掉在田里了,那该怎么办呢?”(组织幼儿讨论)

?“让我们去为农民伯伯拾起掉在田里的稻穗吧!

活动反思

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幼儿教育活动由园内走向社区,走进大自然。幼儿活动空间和活动材料等随之发生了很大变革,因此,立足本土,回归自然,探索幼儿教育活动的多元化成为本课题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大自然为幼儿提供了一个优良的学习大环境,它添补了一些幼儿园内部教学条件不足。孩子们在与大自然的互动中,认识了自己存在的价值,拥有了自己的主导权。大自然的千姿百态刺激了幼儿的创新意识,丰富的自然物质给了幼儿动手操作的材料和机会。

我们农村自然资源丰富,具有可变性,幼儿喜欢操作并且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课程方案设计中我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自然物质达到对幼儿培养创新精神的教育目标。

幼儿综合活动方案 篇11

活动目标

1.感知自己的小脚,产生初步的探索兴趣。

2.尝试用图谱的形式来表现舞蹈动作。

3.体验用脚来舞蹈的快乐。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知道箭头能表示不同的方向。

物质准备:彩色、黑色水彩笔每人一支,黄色纸板人手一份,音乐磁带,五线谱。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引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我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非常有趣的谜语,你们来猜一猜:说有两个好朋友,会蹦会跳也会走。你有我有大家有,离它谁也不能走。

二、与小脚做游戏

1.动动小脚。

师:小脚都出来了,它好高兴哟!我们一起把小脚跷起来让大家看看,我们和它做个游戏:小脚小脚动一动,小脚小脚跺一跺,小脚小脚勾一勾,小脚小脚绷一绷,小脚小脚碰一碰,小脚小脚摸一摸,小脚小脚挠一挠,哈哈,小脚小脚真可爱。

2.说说小脚。

师:这么可爱的小脚,有什么用处呢?

3.画画小脚。

师:既然我们的小脚这么可爱,用处这么多,那我们把它画下来好吗?你觉得我们应该怎么画呢?(提醒幼儿将小脚放在纸板上画,观察并提醒幼儿用最舒服的姿势画脚印。)

三、听音乐自由跳舞

1.跟随音乐用小脚跳舞。

师:刚才有小朋友说小脚还可以跳舞.今天我带来一段好听的音乐,我们一起来跳一跳好吗?在哪里跳呢?(引导幼儿观察五线谱)这是五线谱,让我们的小脚做快乐的小音符,在线上和两线之间随着音乐跳起来!

(音乐停后)师:让我们的小脚休息一下吧!提问:你的小脚是怎么跳舞的?并请幼儿学学。

2.第二次跟随音乐用小脚跳舞。

师:请小朋友站在自己的脚印上,音乐开始时走到五线谱上。这一次,我要看看谁能动脑筋思考,想出新的跳法。

(音乐结束时幼儿回到自己的脚印上)提问:这次小脚丫又是怎样跳的呢?谁想出了新的跳法?

3.画出最喜欢的跳法。

师:小朋友不仅跳得美也说得好,能不能把好看的舞步用箭头图谱画下来呢?

师:画完的小朋友把你的笔送到旁边的篓子里,然后把图谱说给我听听,看你画的是什么好看的舞步。

4.幼儿展示图谱并讲述。

师:我们一起来欣赏你们制作的图谱,这张图谱是谁的?是什么样的舞步?请你跳给我们看看!

师:他是这样跳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好吗?

师:这么多图谱,你们都看得懂吗?如果有看不懂的,我们请图谱的设计者来讲解和示范一下!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那么多的箭头图谱。现在,我们一起听着音乐,看老师指图谱。我指的图谱是谁画的,就请这个小朋友到前面来,带着大家一起跳自己设计的动作,好吗?(幼儿随音乐看图谱跳舞)

教师逐一出示图谱,幼儿不断变换舞蹈动作。教师请小朋友看着图谱跳,手指着哪个图谱小朋友就及时变换舞步。

四、放松活动

师:小朋友的小脚跳得真棒,我们快让小脚放松放松吧!(幼儿坐下休息进行放松运动)小脚是我们的好朋友,今天我们和小脚做了这么多的游戏,开心吗?赶紧穿上袜子和鞋子,让小脚好好休息休息吧!

[优质方案] 拔河比赛活动方案精选


马上就要迎接新的一年了,随着公司的发展,那么我们就可以开始写年度工作计划了。可以开始准备新一年的年度岗位工作计划了,新一年的工作才会更顺利!我们是否真的清楚自己的岗位年度工作计划怎么写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优质方案] 拔河比赛活动方案精选》,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一、领导小组

组 长:徐 铸

副组长:张 帆

成 员:陈 晓 穆 彤 刘伯元 尹海洲

柳 伟 叶召红 郭堂清

二、比赛时间

20xx年9月9日15:30。

三、比赛地点

学校操场。

四、比赛规则

1、比赛分男女组,采用抽签分组淘汰,第一轮淘汰赛后依然抽签轮空队直接进决赛,另外2队进行半决赛,胜队进决赛;

2、比赛分为三局两胜制,如一方参赛队连胜两局直接判定为获胜;

3、比赛场次由赛况决定,中场休息1分钟,中场休息结束参赛队交换场地进行下局比赛;

4、比赛期间各参赛队不允许换人;

5、每队组织教师13人。(其中1人为队长兼监督员,不上场比赛)分别是:幼儿园三个队,小学部女教师三个队,男教师三个队,教干一个队。幼儿园由叶召红根据教师个人情况分队,小学由陈晓根据教师个人情况分队(食堂、宿舍和教辅人员归陈晓统一分队),教干由穆彤负责组织。各参赛队队员名单2月19日上午放学前报张帆,过期不报视为弃权。

6、比赛规则为地上画3条直线,间隔为1.5米。居中的线为中线,两边的线为河界,拔河绳中间系一红布条,布条上挂一小重物垂直于中线。比赛准备时间内,各队队员依次交错站在河界后,裁判员发出“预备”口令后,双方握绳但不能用力拉绳,此时红线在中线上,裁判员鸣哨后开始比赛,比赛结束以红布条与拔河绳的系点过河界为准。

五、工作人员(可参与比赛)

1、场地:邹宝

2、裁判员:王颖(负责男队),邹宝(负责女队)

3、摄像:康云峰 陆令

4、报道:吴可强、陆令

六、注意事项:

(1)每队派1名比赛监督员,负责检查对方人数是否正确,监督是否违例,如发现违例现象立即取消比赛资格;

(2)尊重裁判及工作人员,如有严重顶撞裁判及工作人员行为,取消比赛资格。

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系列


计划使我们做事有了方向,有助于更快地实现目标,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通常会被要求事先制定方案,方案可以减少在未来工作中出现纰漏,你知道什么样的方案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职场范文网的编辑对资料进行了深入的解析和阐述提出了这篇“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或许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篇1】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常刘小学

学生素质发展状况评价,在小学教育评价中处于核心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适应新课改要求,必须改革现有的评价体系。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方案(试行)》和《常刘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指导思想及目标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党决定》精神为指南,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及《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的教育方针,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诊断、导向功能,通过评价来达到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励和发展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基本原则

1、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也是整体性原则。是指小学生素质发展的评估,不仅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且要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和谐发展;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德智体美等多方面的发展潜能,关注终结性评价,而且关注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评价,关注学习态度、情感体验以及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发展。

2、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是指小学生素质发展评估在不同阶段呈现出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在同一阶段层面,不同个体的发展水平也有差别,评估要注意这些发展变化。评估目标在保持基础性、稳定性的同时,要体现素质发展的阶段性、梯度性、独特性,为不同的学生提供相对的鼓励性评价,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3、多元性原则

多元性原则,是指小学生评价主体与评价方法应该是多元的,既有形成性评价,又有终结性评价;既有定量评价,更注重定性评价;既有课内评价,又有课外评价。有教师、家长、学生多个评价主体共同参与评价活动,为学生提供多渠道获得反馈信息的机会,形成促进学生发展的合力。

4、过程性原则

过程性原则,是指评价不仅注重结果,更注重过程。在评价过程中通过自我认识、自我调节、自我反馈、自我教育,及时发现问题、反馈问题、解决问题,以便顺利达到预期目标。在操作过程中,坚持周评、月评、学期总评的连续评价方法,形成一个动态的评价过程。

5、科学性原则

建立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素质教育要求的评价内容与评价标准,探索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严格评价程序,开发简便易行的评价工具,科学客观地评价学生素质。

6、激励性原则

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使评价真正发挥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要注重评价过程中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调节、自我反馈、自我矫正,坚持月评、学期评、学年评的连续评价方法,达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的目的。

7、民主性原则

要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开展有效的自评、互评、教师评价;要及时沟通,增进了解,努力营造良好的民主氛围,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三、评价内容及依据

1、主要内容: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内容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方面。主要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见表一。

2、信息来源: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基于学校每学年对学生发展状况详实的记录与评价。包括日常表现、关键性材料、学生特长表现记录等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综合素质的材料。评价时,所依据的材料必须客观、原始、真实,能充分证实该学生在评价项目中所达到的程度与发展的状况。

3、关键材料:能够表明学生多方面发展状况的材料,具有高度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对于表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状况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主要包括:①关键考试的成绩:一般指期末考试或统考成绩,能表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质量;②关键的表现性作业:指学生在真实背景下所完成的任务,如探究报告、小论文写作、网页制作、实验操作、小科技发明等,主要表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探究能力及创新能力;③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社区服务):主要体现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合作交往能力以及为他人、为社区服务的精神品质,包括学生参与各类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描述、活动成果、学生的感悟反思等;④特长与获奖情况:包括学生在参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和组织的各类比赛中获得的奖励或能够证明自己特长与潜能的资料;⑤自我描述:即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包括个性描述、学习反思、感悟以及发展计划等;⑥他人的评语:指对学生有重要影响或对学生非常了解的人给学生的评价。

4、建立学生成长记录:成长记录要收集能够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表明学生发展状况的关键资料,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最佳作品(成绩记录及各种作品)、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记录、体育与文艺活动记录、教师和学生的观察与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考试和测验的信息等。

综合素质评价要以实证性材料和数据为依据,要在充分参考学生成长记录和关键性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自评、家长评价、同学互评和教师评价,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作到客观公正,避免以偏概全。

四、评价的方法与步骤

1、评价时间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每学年进行2次。

2、评价方法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采用综合评语加等级评价的方法进行。综合评语主要对品德、情感、态度、日常表现以及学习情况进行定性描述,尤其要突出学生的素质特长和发展潜能,评语应准确、精练。等级评价主要根据表一中一级指标的六个项目分设四个等级(A为优秀、B为良好、C为合格、D为待合格)。

3、组织与实施

(一)组织机构

(1)成立常刘学校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评价工作的组织领导。

(2)成立常刘学校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委员会,负责全校小学生的综合素

质评价工作。

评价委员会职责是根据《常刘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制定我校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实施细则与具体评定方案,认真落实上级教育部门的实施方案,确定评价程序,组织成立班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小组,监督班级评价工作,对班级评价结果进行确认、存档,接受学生、家长、社会的监督、咨询与申诉,及时解决处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的问题,对评价中出现的分歧予以澄清和仲裁,并对评价过程中的违规行为进行查处。

(3)建立班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小组。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工作,评价小组由班主任任组长,科任教师为成员,小组成员为3--5人。所确定的评价小组成员为学生授课的时间不能少于1学年,并对该班学生比较熟悉和了解,同时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和良好的诚信品质。评价小组名单要在评定工作开展前两周向评定班级所在的学生公布。对于该班三分之一以上学生有异议的小组成员,学校评价委员会要对其做出相应的调整。班级评价小组的主要职责是负责组织班级学生评价工作、结果的形成、为学生做出综合性评价、接受家长的咨询等。

(二)评价细则

(1)制定出小学生综合素质三级评价指标和明确的评价程序。

(2)对各项评价指标要确定明确的操作要点和各等级的评价标准。

(3)对评价涉及的参考依据要拟定可操作、富有特色的积累方式(如学生成长记录袋、学生平时的操行、学习记录等)。

(4)学校将拟定的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实施细则报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审核后实施。

(三)评价实施

(1)小学生综合素质等级评价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生自评、家长评价、同学互评、班级评价(教师评价)以及学校总评等级认定等。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本人平时表现,依据综合素质评价各个方面的要求,写出不超过200字的描述性评语,整理并提供相关证据,作为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的参考依据。

家长评价:由家长根据学生的表现按本方案评价标准逐项进行综合评定。同学互评:以班级为单为,每位学生根据同学平时表现、同学本人的陈述以及所提供的材料,依据评价标准对本班每一位同学(包括自己)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确定相应等级。

班级评价:在学生自评与互评的基础上,班级评价小组的教师以学生的日常表现为依据,通过观察、访谈和调阅学生的成长记录袋等实证材料,对本班学生的学业成绩、个人特长、获奖情况及成长记录等资料进行汇总、整理,参考学生自评、互评与家长评价结果,依据评价要素和评价标准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并确定相应等级。对学生本人和家长的评价结果,学校及其教师可根据平时的了解对其诚信度进行确认后方可参考。

对于评价小组成员之间的分歧,要通过集体研究,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作出评价结论。对于原则性的重大分歧,应提交学校评价委员会研究决定。

(2)学年综合素质评价等级认定办法:综合素质评价分为A(优秀)、B(良好)、C(合格)、D(待合格)四等。

等级评价的具体办法为:每学年由学生本人、家长、同学、教师对每一个学生对照“主要参考依据”及其关键表现入手,通过整体判断对各二级指标给出一个

等级,以A、B、C、D呈现,将各二级指标评出的等级A、B、C、D分别赋值为4、3、2、1,然后再计算出每个一级指标总分值,再还原成等级。每个一级指标或学年综合素质评价得到总分的90%(含)以上为“A”,70%(含)---90%(不含)为“B”,60%(含)---70%(不含)为“C”,0---60%(不含)为“D”。学校总评结果可按照学生自评占10%、家长评价占10%、学生互评占30%、班级评价占50%的比例确定,总评结果由班级评价小组负责确定,并报学校评价委员会认定。各班级可根据学生人数控制综合评价等级:其中A等占20%,B等占40%,C等占35%,D等占5%以下。各等级的比例可以在5%的范围内调整。将学生评定为D级应非常慎重,原则上不得超过该班学生总数的5%。其中被评为市、区级以上优秀班集体的班级,A、B等级的比例可适当提高。被确定为A、B等级的学生必须在学校公示,公示时间为一周。公示期满没有异议,学校方可将“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加盖学校公章后存入学生学籍档案。

有下列条件之一者,学年综合素质评价可直接为“D”:

①严重违反校级校规或违法犯罪者;

②本学年受学校处分者;

有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优先考虑评定为高一级等级:

①获得校级以上(含校级)综合奖励者;

②学年内获得校级以上(含校级)学科单项竞赛奖励者;

③被教育部门或其他团体授予某种荣誉称号者;

学校建立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记录档案,如实填写《常刘学校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

五、制度建设与保障措施

1、建立公示制度

公示评价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名单,公示各班评价小组的组成人员名单,以便学生、学生家长以及社会进行监督。评定过程要确保公平、公正、民主、透明。结果评出后,把等级评价为A、B级的学生名单及时在学校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一周),C、D等级的学生,由学校评价委员会和班级评价小组及时以通知单或其他形式告知学生本人和家长。

2、建立举报和申诉制度

学生、家长、教师和其他社会人士对评价过程中出现的不公平、不公正现象和行为,或者对评价结果存有异议,自公示之日起一周内,首先向学校评价委员会进行举报或申诉。学校评价委员会对反映的问题要认真对待,及时解决,有问题的要及时纠正,无问题的要耐心给予解释说明。

3、建立诚信制度

学校评价委员会要与所有评价委员会组成人员、评价小组组成人员签订诚信协议,建立诚信记录档案。

学校要对教师、学生、家长进行诚信教育。教师必须对学生一视同仁,以学生的实际表现为依据,客观公正评价学生。在同学之间的互评中,做到客观公正,在自评中做到实事求是。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与学生做好评价工作,不得为学生提供虚假证明,不影响学校的评价工作。

诚信记录不良的教师不能作为评价小组的成员,3年内不能评优评先,情节严重者给予严肃处理。

4、建立评价质量监控与完善机制

在评价工作中,学校评价委员会要对评价质量进行监控,充分了解有关信息,及时解决有关问题。

学校评价委员会对各班评价工作要及时进行抽查,对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核查,如有重大问题要重新组织评价,对弄虚作假、违规操作等严重影响评价工作的违纪行为,要在诚信记录中记载,并追究责任,严肃处理。

5、加强培训和宣传工作

学校要对参加评价的相关人员进行系统培训,深刻认识和理解综合素质评价的意义、内容、标准、方法、程序、制度等,确保评价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要避免教师或他人对评价工作的非正常干扰,避免造成同学之间的不和睦团结,使评价变成互相之间的“挑错”和“指责”,要关注和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及评价可能对同伴关系产生的消极影响。要加强舆论宣传,优化外部环境,争取广泛的理解和支持。

六、评价结果的使用

1、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一个学年或整个小学阶段各方面整体状况的书面评价,因此,应作为学生表现的主要依据装入学生学籍档案并向学生家长反馈。

2、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每学年进行一次,但是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班级评价可按学期进行。各班进行的周评比、月小结可作为学期或学年总评的依据。第一学期学生的学科学习发展性评价和班级工作小组对学生做出的综合素质评价,可在学期期末向家长进行反馈。

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篇2】

赤峰市红山区第二逸夫小学

第二逸夫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

2015年10月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课改进程,促进学生全面、和谐、持续发展和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按照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在参照外地评价办法的基础上,结合本学校自主发展教育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实施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全面反映小学生的发展状况和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重要举措。按照素质教育与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以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为基本内容。以学生的实际表现为依据,关注学生的均衡发展和潜能发展。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力求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状况,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学生、教师及学校进步与发展的过程。

我校自主发展教育包括老师的自主发展教育和学生的自主发展教育,其中学生的自主发展教育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自主学习包括:教会学生预习、教会学生确定学习目标、教会学生与他人进行交流、教会学生质疑解疑、教会学生概括知识、教会学生运用知识、教会学生自我评价等。在我们学校的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中,我们特别提到了学生的自我评价,我们要在自主发展教育的理论指导下教会学生学会自我评价。

二、基本原则

1.激励性原则。评价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并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使之强化,重视培养学生自信心,注意激励学生。

2.差异性原则。评价既要体现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又要关注学生个体间差异和个性特长的发展需求,充分体现评价对象的个体差异。、全面性原则:对评价内容进行全面考核,有根据地作出判断。学业考试的内容要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系,注重加强与社会实际、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赤峰市红山区第二逸夫小学、科学性原则:遵循教育规律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围绕评价目的,针对不同学科、不同学段的具体情况,建立简便易行、利于操作、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运用科学、多样、灵活的评价方法实施评价。、发展性原则:充分尊重人的发展性与特殊性需要,注重评价的内容多元、方法多样。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又要重视学生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参与性原则:要加强学生之间、学生、教师和家长的对话与交流,增进理解与沟通,营造良好氛围,开展有效的自评、互评,及时反馈,促进学生的自我完善和民主、平等、理解、和谐的学校文化的形成。

三、评价内容

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性发展目标两个方面的内容。

1、基础性发展目标

基础性发展目标是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依据。其基本内容主要包括道德品质(占15%)、公民素养(占10%)、学习能力(占40%)、交流与合作(15%)、运动与健康(占10%)、审美与表现(占10%)等六个方面。

2、学科性发展目标

学科性发展目标是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主要依据。其基本内容是各学科课程标准中列出的学习目标和各个学段学生应达到的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侧重于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评价、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评价,关注学生人文精神的提升。

四、工作程序

1.宣传培训。学校应就综合素质评价的意义、内容、标准、程序、方法、过程、制度等内容,组织教师、学生和家长进行学习并进行培训,做好宣传动员和培训工作。2.组织自评。学生依据《第二逸夫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所列的评价标准写出自评报告,整理并提供相关证据,确定六个维度的自评等级。所搜集整理的有关材料要求提供完整的原始记录,保证材料的真实性。自评报告应如实总结评价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字迹工整。要让学生明白自己既是被评价的对象,又是参与评价活动的重要主体,所提交关键性材料和自我鉴定过程本身就是学校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依据。

赤峰市红山区第二逸夫小学

3、班级评价小组负责审核学生的个人评价材料。

4.组织班级学生互评。各班分二至三组开展互评。先由学生自我介绍自评意见,出示相关表现材料,然后同学集体评议,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对每个学生的六个评价维度共十二个评价要素分别根据各要素的权重打出得分,得出互评等级建议。A等达6 0%以上的记为A等,A+B达6 O%以上的记为B等,A+B+c达60%以上的记为c等,否则记为D等,对每个学生的互评情况应单独形成评议记录材料,供班级评价小组参考。

5.家长评价学生。家长对学生每学期和每学年的发展情况进行评价,撰写描述性评语,并以等级形式呈现评价结果。

6.班级评价小组评审。根据本校制定的评价标准,结合学生自评、互评和家长评价意见,以及各项客观佐证材料,班级评价小组综合各方面的意见后,初步确定学生的各项评价等级,并将评价结果报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审议后,对被评定为A等的学生名单应及时在学校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3天)接受监督;B、c、D等级的学生,由班级评价小组及时以通知单或其他形式告知学生本人和家长。

7.收集反馈意见,对评价结果有异议的进行复评。再次公布复评结果。对有重大分歧的评议意见,应提交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集体审议裁定。

8.教师撰写综合性评语,填写《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书》,整理相关材料归档,待学生毕业时,一并归入《毕业生档案》。

9.总结上报。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每学年末将对毕业生的评价情况写出书面总结与《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等级名册》(文本和电子文稿各一份)一并报中心校评价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五、评价结果的呈现使用

1、评价结果的呈现

(1)、等级表达。分为A、B、C、D即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其中优秀比例不超过40%。对学生综合素质等级的确定应十分认真、慎重。

(2)、质性评语。以综合素质评定的内容为主要依据,对学生给予一个综合性的评语,其中还可以包括等级评定中没有包括的内容,尤其应突出学生的个性、特长和潜能。评语应采用激励性的语言,客观描述学生的进步、潜能及不足。同时要制定明确简要的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计划,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对低段学生的评

赤峰市红山区第二逸夫小学

价应浅显、生动。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是小学生毕业以及学校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2.评价结果的使用作为毕业依据,作为学校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

3.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课程培养目标要求、诊断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

六、实施要求

1.评定主体要多元化。要将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价、教师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充分重视学生自评、互评意见,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建立诚信协议书制度,教师和学生应签定诚信协议,要求教师必须对学生一视同仁,以学生的实际表现为依据,客观公正评价学生。

2.确定等级应反映学生综合素质实际水平,并与学生群体综合素质的实际分布状况基本相符。

3.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应注意以综合素质评价标准内容为抓手,教师、学生和家长都应及时将相关数据和评语做好记录,同时应充分参考学生和教师提供的关键表现记录和学生思想品德、学习能力的发展过程状况资料,从学生的整体表现入手把握所评价的等级。

4.班级评价小组要客观公正的对待学生自评、互评意见,参考自评、互评所提供的信息,在集体评议的基础上进行等级评定,撰写综合性评语并逐一签名。如果出现经过讨论后仍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情况,应根据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得出结论;如有重大的原则性分歧,应提交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裁定,并逐一在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报告上签名。建立诚信责任追究制度,对不讲诚信的教师和学生,实行责任追究。

5.评价结果应及时通知学生本人及其家长,如有异议,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应进行核实与裁定。公示制度要得到保障,对评价的结果,被评定为A级的学生名单应予公示,其他等级通知学生本人和家长,评价结果经公示后,校长应签名并加盖公章,存档备查。

七、实施保障

1、成立组织机构:

(1)、评定工作委员会

赤峰市红山区第二逸夫小学

校 长:李慧仁

主 任:王艳梅 张春雷

成 员:张雅丽 史晓杰 吴永刚 李若思 王宏艳 陈青克 龙玉秋

职 责:制定《第二逸夫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指导学校开展评定工作,监察调控评定过程,接受和处理各界人士的咨询与投诉,对评定过程中的违规行为进行调查和处理。

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篇3】

一、指导思想:

以《积极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和党的精神为指 针,认真执行教育法令法规,积极实施素质教育,真正做到把改革和竞争引进学校,把负担和责任留给教师,将兴趣和主动还给学生,用优质和高效回报社会 , 逐步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素质教育体系。

二、总体目标:

积极构建行之有效的保证素质教育深入实施的运行机制、制约机制、社会参与机制和评价激励机制,使素质教育目标在学校、在每一位学生身上得到落实, 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的健康发展。从本校实际出发,紧紧围绕素质教育体系的目标,逐步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素质教育体系。

三、工作任务及要求 :

l、加大宣传力度 , 切实转变教育观念。

“应试教育” 是中国延续上千年的教育模式,其影响根深蒂固。因此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解决思想问题,我们将组织全体教师继续认真学习《纲要》 , 学习市教委关于开展素质教育的一系列文件,开展“素质教育大家谈”的讨论 , 利用板报不断提供素质教育信息和教育理论,帮助大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由弄清“应试教育” 带来的种种弊端,自觉地用素质教育的理论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同时,我们还想通过广播、电视等宣传媒体及家长座谈会等形式,向宣传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宣传素质教育与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关系,促进社会形成共识,为开展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在全校掀起全员育人、全面育人的同时,剔除“差生” 概念, 人人平等地生活、学习,大家心情愉快,和衷共济。改变单纯的分数和升学率衡量教育质量的传统观念 , 树立以学生素质的提高和适应现代社会能力标准的新观念。

2、全国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抓好学校德育工作。

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要使学生成才, 首先必须成人。因此,强化德育工作,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和良好行为习惯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我们将继续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学校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等一系列文件精神,针对新时期学生的思想实际,不断挖掘和丰富德育内容,优化德育手段,增强德育实效。健全校长室、教导处、总务处、团队干部及班主任、科任教师参加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并富有成效地工作。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旋律,抓好常规德育教育包括(升旗、主题班会、校会、守则、规范、重大节目等 )的基础上,把艰苦奋斗教育、劳动养成教育、法纪教育和基础文明养成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点。继续做好李庄烈士墓、齿轮厂、敬老院等校外德育基地的管理, 聘请社会上有识之士当校外辅导员。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互沟通、相互补充的社区教育网络,通过家访、信访、电访、校访、家长会等形式,交流信息,达成共识,努力创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大环境,巩固和提高学校德育的成果。突出抓好后进学生的转化工作 , 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苦口婆心、持之以恒,对全体学生负责,使所有学生共同进步。

3、不折不扣贯彻 “十条基本要求”。

继续认真学习省教委调整颁布的《中小学课程计划》及制定的实施素质教育“十条基本要求”, 并从法规性、权威性的高度来认识和做好这方面的工作。严格执行课程计划,认真开全课程、上足课时,教好每一节课,严禁随意增减课程、课时, 不搞突出教学或提前结束新课。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活动时间 ( 不超过7小时),双休日、节假日不补课,让学生有足够的自由支配时间。积极采取强有力措施,控制学生作业量,资料订购,严格筛选。严禁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违者不得评优、评先。

4、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

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学科课程的教学任务主要依靠课堂来完成。在学校工作中,我们将始终围绕三个中心, 即: 学校以教学为中心,教学以课堂为中心,课堂以效益为中心,学校领导深入课堂、研究课堂教学。校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30节。各科室主任、副主任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5节,一般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通过听课及时发本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措施。教师必须严格按教学“六认真”的要求土好每一节课。坚持集体备课制度, 积极开设讲座、听课、评课、优质课评比等一系列活动,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和课堂教学艺术。切实加强活动课程的管理,在不增加总课时的情况下,确保选修课的时间。制定好教学计划,写好教案,从本校实际出发,建立艺术 (摄影、美术、音乐) 等兴趣小组,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活动,以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同时大兴教学科,积极探索教学方法,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学校继续实行教科研论文奖励制度。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①加强师德建设,实施“灵魂工程”, 塑造教师的良好师德形象。首先要

使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 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其次组织广大教师继续认真学习《教师法》以及国家教委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再次组织开展“铸师魂、练内功、当师表” 主题活动,并将这一活动与“学陶师陶” 结合起来。通过活动,培植和发现典型,树立榜样、弘扬正气。

②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实施“源头工程”。积极创造条件, 鼓励在职教师

通过多种形式进修,拓宽知识视野,提高学历层次。大力抓好青年教师的培养,使之成为教学、教改的主力军。经过努力,使绝大多数青年教师能在较 少的几年

内逐步成为骨干。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的作用 , 做到思想上开导、业务上传导、言行上指导、工作上引导。从而让教坛新秀脱颖而出。

素质教育是对国家教育方针的完整理解和具体实践,是对基础教育性质、目的、任务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是对高层次教育,成功教育的一种追求。我们坚信,只要始终高举教育现代化旗帜,坚定不移地,真心实意地、扎扎实实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一定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新世纪的接班人。

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篇4】

流涧小学

学生素质发展状况评价,在小学教育评价中处于核心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适应新课改要求,必须改革现有的评价体系。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方案(试行)》和《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结合我中心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指导思想及目标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党决定》精神为指南,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及《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的教育方针,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诊断、导向功能,通过评价来达到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励和发展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基本原则

1.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也是整体性原则。是指小学生素质发展的评估,不仅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且要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和谐发展;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德智体美等多方面的发展潜能,关注终结性评价。

2.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是指小学生素质发展评估在不同阶段呈现出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在同一阶段层面,不同个体的发展水平也有差别,评估要注意这些发展变化。评估目标在保持基础性、稳定性的同时,要体现素质发展的阶段性、梯度性、独特性,为不同的学生提供相对的鼓励性评价,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3.多元性原则

多元性原则,是指小学生评价主体与评价方法应该是多元的,既有形成性评价,又有终结性评价;既有定量评价,更注重定性评价;既有课内评价,又有课外评价。有教师、家长、学生多个评价主体共同参与评价活动,为学生提供多渠道获得反馈信息的机会,形成促进学生发展的合力。

4.过程性原则

过程性原则,是指评价不仅注重结果,更注重过程。在评价过程中通过自我认识、自我调节、自我反馈、自我教育,及时发现问题、反馈问题、解决问题,以便顺利达到预期目标。在操作过程中,坚持周评、月评、学期总评的连续评价方法,形成一个动态的评价过程。

5.科学性原则

建立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素质教育要求的评价内容与评价标准,探索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严格评价程序,开发简便易行的评价工具,科学客观地评价学生素质。

6.激励性原则

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使评价真正发挥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要注重评价过程中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调节、自我反馈、自我矫正,坚持月评、学期评、学年评的连续评价方法,达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的目的。

7.民主性原则

要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开展有效的自评、互评、教师评价;要及时沟通,增进了解,努力营造良好的民主氛围,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三、评价内容及依据

1.主要内容: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内容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方面。

2.信息来源: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基于学校每学年对学生发展状况详实的记录与评价。包括日常表现、关键性材料、学生特长表现记录等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综合素质的材料。评价时,所依据的材料必须客观、原始、真实,能充分证实该学生在评价项目中所达到的程度与发展的状况。

3.关键材料:能够表明学生多方面发展状况的材料,具有高度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对于表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状况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主要包括:

①关键测试的成绩:一般指期末测试或统考成绩,能表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质量; ②关键的表现性作业:指学生在真实背景下所完成的任务,主要表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探究能力及创新能力;

③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社区服务):主要体现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合作交往能力以及为他人、为社区服务的精神品质,包括学生参与各类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活动成果等;

④特长与获奖情况:包括学生在参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和组织的各类比赛中获得的奖励或能够证明自己特长与潜能的资料;

⑤自我描述:即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包括个性描述等;

⑥他人的评语:指对学生有重要影响或对学生非常了解的人给学生的评价。

4.建立学生成长记录:成长记录要收集能够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表明学生发展状况的关键资料,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最佳作品、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记录、体育与文艺活动记录、教师和学生的观察与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考试和测验的信息等。

综合素质评价要以实证性材料和数据为依据,要在充分参考学生成长记录和关键性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自评、家长评价、同学互评和教师评价,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作到客观公正,避免以偏概全。

四、评价的方法与步骤

1.评价时间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每学年进行一次,于6月底完成。

2.评价方法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采用综合评语加等级评价的方法进行。综合评语主要对品德、情感、态度、日常表现以及学习情况进行定性描述,尤其要突出学生的素质特长和发展潜能,评语应准确、精练。等级评价主要分设四个等级(A为优秀、B为良好、C为合格、D为待合格)。

3、组织与实施

(一)组织机构

(1)成立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评价工作的组织领导。

(2)成立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委员会,负责全校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

(3)建立班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小组。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工作,评价小组由班主任任组长,科任教师为成员,小组成员为3--5人。所确定的评价小组成员为学生授课的时间不能少于1学年,并对该班学生比较熟悉和了解,同时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和良好的诚信品质。评价小组名单要在评定工作开展前两周向评定班级所在的学生公布。对于该班三分之一以上学生有异议的小组成员,学校评价委员会要对其做出相应的调整。班级评价小组的主要职责是负责组织班级学生评价工作、结果的形成、为学生做出综合性评价、接受家长的咨询等。

(二)评价细则

(1)制定出小学生综合素质三级评价指标和明确的评价程序。

(2)对各项评价指标要确定明确的操作要点和各等级的评价标准。

(3)对评价涉及的参考依据要拟定可操作、富有特色的积累方式(如学生成长记录袋、学生平时的操行、学习记录等)。

(4)学校将拟定的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实施细则报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审核后实施。

(三)评价实施

(1)小学生综合素质等级评价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生自评、家长评价、同学互评、班级评价(教师评价)以及学校总评等级认定等。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本人平时表现,依据综合素质评价各个方面的要求,写出不超过100字的描述性评语,作为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的参考依据。

家长评价:由家长根据学生的表现按本方案评价标准逐项进行综合评定。

同学互评:以班级为单为,每位学生根据同学平时表现、同学本人的陈述以及所提供的材料,依据评价标准对本班每一位同学(包括自己)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确定相应等级。

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篇5】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教基〔2002〕26号)和《教育部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基〔2005〕2号)的精神,达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促进我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与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相配套的《香河六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

一、评价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教育理论和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体现新的教育评价观念,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强调评价指标的多元性,关注个体差异,突出发展、变化过程,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一)通过综合素质评价,改变一张试卷选拔人才的作法,突出评价内容的多元性、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和评价功能的激励性,关注和兼顾学生的差异和特长,扩大评价的涵盖面,分散评价的关注点。

(二)通过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形成性评价的研究和实施,积极探索运用学生成长记录、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记录、体育与文艺活动记录、实践活动记录等其他资料,构建一个能够促进学生不断发

展的评价机制,彻底改变以升学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

(三)通过综合素质的评价,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发展变化的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学生、教师成长和学校发展的过程。

三、评价的组织和方法

(一)成立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委员会。由学校领导、教师、家长和其他社会人士组成。其职责是落实评价方案,制定具体的评价程序及规则,认定评价小组成员,组织并监督评价工作,对评价结果进行认定,对评价中出现的分歧予以澄清和仲裁等。

(二)成立班级评价小组。由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组成,成员不得少于3人,小组成员给学生授课的时间不能少于1年,对学生应有充分的了解,同时具备责任心和良好的诚信意识。

(三)评价方法:由评价小组对每个初中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综合素质评价应以学生的日常表现为依据,通过观察、访谈和查阅学生的成长记录等方法,并结合学生自评、互评及家长评价的结果,给予学生客观和公正的评价。

在评价过程中,针对各项评价内容,每个评价小组成员应陈述对学生的评价结论及事实依据,对于小组成员之间的分歧,如果集体讨论后仍不能达成一致意见,应根据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做出评价结论。对于原则性的重大分歧,应提交学校评价委员会,经过更为广泛

和深入的调研和讨论后做出决定。

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包括两部分:(1)综合性评语。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予以整体描述,尤其突出学生的特点和发展潜能;(2)等级。由分项等级和总等级组成,均采用A、B、C、D来呈现。对被评为D等者,应极其慎重;取得A等的学生名单要在所在学校内公示一周;学生体质健康考核不及格者,总等级不得评为B等以上等级。

四、评价的内容及说明

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主要由《香河六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单》和《成长记录袋》组成,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必备材料,也是招生录取的依据之一。其具体内容和要求如下:

(一)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单

1、基础性发展目标

基础性发展目标是对学生三年来的所形成的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方面进行评价。评价者应从这六个评价维度所包含的要素及其关键表现入手,通过整体判断对各维度给予一个等级(评定等级为A、B、C、D)。同时评价者应以上述六个方面的基础性发展目标为主要依据,对学生给予一个综合性的评语,其中还可以包括等级评定中没有包含的内容,尤其应突出学生的特点、特长和潜能。

2、学科学习目标

学科学习目标是学生三年来各学科在每学期中的考试或考查的成绩、学生的基本技能水平的整体呈现。其材料应依据《初中学生综

合素质发展报告书》。

3、综合实践活动

根据学生三年来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的记录及考评情况,分别对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做出终结性等级评定。评定等级为A、B、C、D。

4、爱好特长

由学生自主填写,如有显性材料能证明其特长的,可将材料装入其成长记录袋。

5、获奖情况

由学生自主如实填写,并将有关获奖的证明材料复印件装入其成长记录袋。(由评定小组审核)

(二)成长记录袋

1、作品集。包括满意的研究性学习报告,发表的或自己满意的文章、书法、美术、音乐或电脑制作的作品,科技小发明的文字资料等能表现学生特长和才艺的作品或成果,也可收入部分代表作品的产生说明或入选说明,分析和评价自己作品的反思材料。

2、《初中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报告书》。每学期末由班主任填写,依据同学的反映以及教师的观察、评价、考试或考查成绩及各科教师对学生的描述性评价而得出的学生进步的系统性、持续性记录。

3、综合实践活动材料。三年来学生参加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劳动技术和信息技术等的记录与考评情况,并附有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的有关证明材料(学校或社区证明)。

4、获奖证书。三年来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和评比的获奖证书复印件。

五、评价结果的使用

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是初中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依据:

综合素质评定的等级达C等以上的才能准予毕业,才能被高一级学校录取。其中综合素质评定的等级达B等以上的才能被重点高中录取。

六、制度建设及要求

(一)学校要根据《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单》的项目要求,建立健全对学生的评价制度,完善学籍档案管理。每学期都要依据《初中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报告书》的要求对学生进行评价,学生的学籍档案材料要成为《初中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报告书》的依据之一。《初中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报告书》是对学生毕业时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依据。

(二)学校要对每个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由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决定装袋内容。成长记录袋要能反映学生成长的轨迹和发生的变化,每学期进行一次材料整理,保留能促进学生发展的、典型的或有代表性的材料。毕业时,成长记录袋中应只保留典型的有代表性和能体现学生特色的材料。

(三)学校要对学生三年来的基础性发展目标、学科学习目标、综合实践活动和个人特长等方面状况进行全面总结性评价,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要能反映学生的优势与不足、进步和潜能,并提出改进和

提高的建议。

(四)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将《香河六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的实施情况内容作为学校办学水平评估的内容之一,并定期进行督导检查。

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篇6】

曲龙小学教师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上级文件精神为指导,结合我校实际,探索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多元的评价机制,以此促进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从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评价对象

全体教师。

三、评价内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教师不仅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执行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研究者。课程实施的过程,也是教师研究和开发课程,进行富有创造性活动的过程。因此,对教师的评价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㈠ 政治思想素质(10分)

1、政治品格(2分)

教师应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高尚的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热爱教育事业,追求事业的发展。

2、工作态度(3分)

教师工作态度端正,工作量能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工作效率高。

3、遵章守纪(2分)

教师能遵守党纪、政纪、国法和职业道德规范,能按照我市规范办学行为的有关规定严格要求自己。

4、为人师表(3分)

教师要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对待同事、对待学生、对待家长都要做到为人师表。师生关系融洽,对学生充满爱心。

㈡ 教育理念(10分)

1、教育理论(2分)

教师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科教学特点,自觉地学习吸收现代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能根据需要正确表述和与别人交流现代教育理论。

2、教育观念(3分)

教师能树立“以人为本,促进发展”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课改意识(3分)

教师能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及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深刻钻研教材,把握其内涵,教学及管理能体现《纲要》、《课标》、新教材的基本要求。

4、教学定位(2分)

在教学方式上,教师要由“以教定学”向“以学定教”转变,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㈢ 基本素质与能力(20分)

1、学科知识(3分)

教师要熟识所教学科的有关概念、基本知识、基本体例,掌握本学科与生活实际的结合点,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态。

2、文化素养(2分)

教师应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懂得基本的百科、生活常识,了解相关学科与本学科的联系;教师应具有不断学习的良好习惯,同时能以自身文化素养感染学生、激励学生进步。

3、参与共事能力(2分)

教师能主动参与学校、教研组和同事的教育教学规划设计,并能提出合理建议。在工作生活中具有与领导、同事、学生、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的能力。

4、反省与计划性(2分)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能不断地进行自我诊断与分析,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建议,并能调整自己的学习、工作计划。

5、教学研究(3分)

教师能按常规教学的要求进行备课、讲课、批改作业、辅导与评价学生,能采用多种媒体手段实施教学,并能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

6、科研能力(3分)

教师有教学科研的意识,承担课程改革实验课题,养成规范、科学的研究习惯。

7、自我发展能力(2分)

教师能不断提高自身学历,接受继续教育,养成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方法的习惯,形成自我改善、自我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

8、课程开发能力(3分)

教师能树立新的课程观,有效地开发校本课程,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㈣ 课堂教学(35分)

课堂教学的评价以《实施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指导意见》中的课堂教学评价内容为依据。

㈤ 教学绩效(25分)

1、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6分)

教师所教班级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能体现自主学习、独立钻研,探究学习、质疑问难,合作学习、沟通交流的学习方式。

2、学生学习的发展(4分)

重点考查各类学生的发展变化,考查他们在学习上是否都有发展。

3、教学成绩(12分)

从教师所教学科的及格率和优秀率以及进步幅度等方面进行考查。

4、特长培养(3分)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使所教学生的个性特长能得到充分发挥。

㈥ 变量考核(加分最高10分封顶,减分最高不超20分,各项具体分值由学校自行确定。)

1、荣誉称号

教师本学年度获得学校及上级有关部门的表彰奖励要给予加分,具体包括先进教师、先进工作者、模范班主任、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论文论著获奖、科研成果等。

2、违法违纪

教师受到违法违纪处分或处罚时要给予扣分。

3、学生违纪

学生发生严重违法或重大违纪案件的要给予班主任、任课教师扣分。

4、责任事故

由本人直接原因造成严重事故的要给予扣分。

5、学生流失 本学年度班内流失学生要按流失人数给班主任和直接责任教师按比例扣分。

四、评价要求

1、在新的评价体系中,应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诊断、反思和改进,强化教师参与评价的主体意识,突出教师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2、要注重领导、同事、学生、家长的反馈信息,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改进教学行为的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3、要注意充分发扬民主,做到公平、公开、公正,增加评价过程的透明度。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评价方案的制定,在共同商讨中建立共识,使评价的目的、标准、方法、程序、要求等人人明确。

4、注意评价过程的全员参与,调动全体教师参与评价的积极性、主动性。

5、要注意单项评价和综合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纵向评价和横向评价相结合,提高评价结果的有效性,降低主观性和随意性。

五、评价实施

1、学校成立评价领导小组进行教师评价工作。

2、设计评价工具与方法。教师自评,可根据各学校教师评价方案及指标体系设计相关的评价表,如:学校教师评价表、周期性的工作计划总结和自我分析材料以及过程性资料等;学生、家长、同行对教师的评价,可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进行,也可以利用举办家长开放日和教师公开课的方式来收集学生、家长对教师的教育教学的评价意见;学校或管理者对教师的评价,可通过听汇报、座谈、检查教师的各种教学资料和文件、听课、查阅各类记录等方式进行。

3、收集和分析能反映教师素质发展和教育教学活动及成果的有关资料、信息,可采用观察、访谈、查资料等多种方法对教师进行评价。

4、建立和完善教师评价档案管理制度。各学校要建立教师评价专项档案,将教师评价的有关资料、信息收集起来,并注意完整保存。

六、评价结果

1、评价结果呈现

可采用分数、等级、定性评语等方式。

2、评价结果的分析

评价组织领导者要将收集的评价信息进行整合,找出每个教师的优势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教师在接受评价结果的前提下,写出改进计划。

3、评价结果的使用

评价结果应装入教师评价档案,作为评定教师教学业绩和评优、评模、晋升职称的依据。同时,评价结果应作为教师自我反思、自我改进、自我提高的依据。

二〇一〇年九月

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篇7】

各区县教育局,西咸新区教育卫体局,国际港务区社会事业局,市教科所: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XX年陕西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和普通高中招生工作的通知》(陕教基一〔20XX〕257号)和《西安市20XX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与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工作意见》(市教发〔20XX〕28号),为做好20XX年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现将《西安市20XX年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印发你们,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根据《西安市20XX年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实施。各区县教育局要按照要求,成立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组织机构,在总结去年此项工作的基础上,针对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一步完善评价办法和操作程序。

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各区县教育局要把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成效作为评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各学校要切实规范对学生日常综合、动态的成长资料收集、记录和管理,从新生入学开始按年度及时认真记录《陕西省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内容,责任到人,为每学年定期公正评价学生提供必要的翔实资料。

三、各区县教育局要对评价过程进行全方位监管,及时处理评价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宣传综合素质评价的目的、意义、内容、评价办法。组织区县、学校两级培训,使参与评价的每个人员明确职责,熟悉操作规程。

四、各初中学校承担综合素质评价的具体实施工作。按照全市的统一安排,认真组织实施评价工作,按时完成各阶段工作任务,及时反馈评价中的问题,上报评价结果。市教育局直属中学此项工作随所在区进行。

五、20XX年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于5月31日前结束,各区县务必按时将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报市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办公室。

六、建立和完善公示制度,自觉接受监督。市、区县教育局、学校要设立举报电话,及时处理评价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七、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影响深远,各区县教育局、各初中学校要精心组织,认真研究、及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务必把此项工作作为教育管理的重点工作切实抓紧抓好。对在此项工作中出现重大工作失误的,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西安市教育局

20XX年5月12日

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篇8】

实施中职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引导学校树立科学的人才观、质量观,既关注技术技能培养、又关注人文素养教育,为学生成长成才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企事业单位选人用人和高等学校招生录取提供真实可信的参考依据的重要举措,也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中职学生毕业标准和学生升学、就业的重要依据。依据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的通知》(鲁教职发[2017]1号)和《关于转发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的通知》(济职教字[2017]7号)的相关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素质教育与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以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为基本内容。坚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鼓励特长发展相结合的原则。综合评价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坚持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原则。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和变化过程,把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使综合素质评定成为激励学生发展的过程。

二、综合素质评价的组织

学校成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委员会及班级评价小组。评价委员会由学校领导、政教主任、教务主任、骨干教师、学生及家长代表共同组成,负责落实评价方案,制定实施细则,任免班级评价小组成员,组织并监督评价工作,认定评价结果,接受和处理投诉、举报。班级评价小组由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代表等方面人员组成,负责对班级中的每个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定。

三、评价内容与评价结果

(一)、评价内容

评价内容由学生学业考试成绩信息和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信息两大模块组成。学生学业考试成绩信息模块由学科日常学习成绩和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学科日常学习成绩由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表现、活动与参与以及期末考试测评等内容组成。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信息模块,以思想品德、艺体素养、职业素养、社会实践等四个方面为评价内容。

(二)、评价结果及使用

(1)平时考试成绩由教务人员填写,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审核,以分数、等级或合格/不合格呈现,学业水平考试由市教育局负责统一实施与安排。

(2)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结果包括成绩和综合性评语两部分。综合性评语要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予以整体描述,反映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发展特点,突出特长和潜能,指出不足,鼓励进步。评价结果必要时可附上相关佐证材料。

四、综合素质评价办法

(一)、评价的信息来源:学生日常思想品德、行为表现;平时学习情况和学习成绩,参加体育、艺术、学校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等方面情况;兴趣特长、荣誉表彰、竞赛获奖情况;家长和社会评价等。评价工作要与实行学生成长记录工作结合,注重对过程性资料的分析与概括。

(二)、评定程序:综合素质评价本着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内容科学化和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的原则,采用学生互评、任课教师评价、班主任评价等办法,每学期末对学生思想品德、学习能力、社会实践、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五个方面进行量化赋分,由班级评价小组根据所得分数及综合表现评出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等级(“优”、“良”、“合格”、“不合格”)。

五、注意事项

(一)、落实评价程序。综合素质评价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落实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班级评价小组总评的评价程序。学校评价委员会负责对评价工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和认定。评价过程中如有原则性的重大分歧应提交学校评价委员会裁定,力求评价结果的科学和公正。

(二)、建立公示制度。评价结果应在班级公布,并通知学生本人及其家长,听取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意见,接受监督。对评价结果有异议的,可向学校评价委员会反映或投诉。

(三)、建立诚信机制。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也是诚信品德的培养和实践过程,参与评价的人员都要本着育人为本、实事求是的精神,树立诚信品格,确保评价的真实性。评价结果不得随意更改。如确需更改,应由班级评价小组提出更改意见,报学校评价委员会审定,并对更改缘由和经办人作书面记载,同时保存原评价记录备查。

(四)申诉复议程序。如有学生对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与结果有异议,可以向学校申诉机构申请提出,由申诉复议机构审核后公示结果。

六、实施保障

(一)、成立组织机构:

(1)校评定工作委员会:

组长:xxx  

副组长:xx

成员:xxx、xxx、xx

职责:制定《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附属中等美术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细则》;认定评定小组成员;对校内各班级评定工作进行指导;认定评定结果;监控评定过程。接受和处理各界人士的咨询与投诉,对评定过程中的违规行为进行调查和处理。

(2)、班级评价小组:

组长:xx、xx、xxx

成员:各学科教师代表、家长代表(经公示后上报备案)

职责:对所教班级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定。

注:任教师给学生授课时间原则上不少于一年,评定小组成员不得少于五人。

(3)、监督小组:

由家长代表、学生代表组成。

(4)、申诉复议小组:

组长:xx、xx

成员:xx、xx、xx

(二)、健全相关制度

(1)、公示制度。评定的内容、方法、程序及结果的运用等,应向学生及其家长做出明确的解释并公示。学生综合素质评定获得“优”等级的名单应在学生所在班级公布,被评为其它等级的学生可向班主任查询。

(2)、申诉制度。对评定结果有异议者,可向校评定工作委员会提出申诉和举报,学校评定委员会要力争将问题化解于校内;对学校评定委员会的答复或处理不满意的,可向县评定工作委员会反映。学校评定委员会和县评定工作委员会应详细记录各项举报、申诉、查处过程及结果。

(3)、诚信制度。为工作人员建立诚信记录,如在评定过程中出现弄虚作假的行为,应予以记载,并在师德评价中给予适当扣分。

(4)、纪律处分制度。对违纪并受处分学生,对其批评教育的同时需要保留好相关证据或材料,并与其家长座谈告知学生受处分原因及处理结果,对结果无异议由家长在《违纪学生处理告知表》内签字。如有异议,家长或学生以书面形式向校评定工作委员会提出申诉。

(5)、监控制度。各级评定委员会要全面了解有关评定工作的信息,及时纠正评定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每年的终结性评定工作结束后各级评定委员会成员分析并撰写工作汇报。

本办法从2017年9月1日起开始试行。要广泛宣传评价制度改革工作,转变传统的评价观念,使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得到教师、学生、家长的积极参与,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确保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顺利进行。

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篇9】

珙县上罗中学校

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

为做好我校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工作, 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生评价与制度改革的通知》(教基[2002]26号)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对初中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反映初中学生的发展状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综合素质评价应按照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综合实践活动为基本内容,以学生的实际表现为依据,以学校评价为主体,以专业支撑与制度建设为保障,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体差异相结合,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力求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状况,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在综合素质评价中应坚持如下基本原则:

1、适应性原则。评价的制度、标准、内容、方法等要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有助于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2、差异性原则。评价中应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相结合,体现个体差异;

3、公平性原则。积极探索科学的方法,力求评价结果的客观、公平、公正,努力提高评价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二、评定的组织管理机构:

为了保证学校评定工作的有序实施,学校机构健全了评定工作组织机构

(1)学校成立“中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委员会”。成员组成广泛,具有代表性。校长郑会平任主任,副校长熊宗炳、李长军任副主任,成员有副校长2人、中层领导5人、年级主任3人、教师代表3人、家长代表和社会人士各1人,共16人。委员会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制定《珙县

第 1 页,共 6 页

上罗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实施方案》,任免评定小组成员,组织监督评定工作,认定仲裁评定结果。

(2)学校成立“中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的工作暨指导小组”。校长郑会平任组长,副校长熊宗炳、李长军任副组长,成员7人,负责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定日常工作的指导与开展。

(3)学校成立“中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监督小组”。组长由龚建春担任,李敏和贾庆东老师任成员,负责评定纪律监督。

(4)学校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班级评定小组。以班级为基本单位开展工作,班级评定小组由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组成,每班5人。评定小组成员根据学校制定的综合素质评定工作的实施方案和工作规程,完成综合素质评定工作。

三、队伍建设

(1)致力评定队伍的建设,加强评定人员的专业化培训,并把它列入教师继续教育和校本培训的内容,记入教师档案。未参加培训的管理者、教师不得作为学校评定委员会和班级评定小组的成员。

(2)学校评定委员会由校长、教师、家长和其他社会人士组成。坚持集体领导重大问题集体研究的原则,其主要职责是落实评定方案,制定具体的评定程序;认定评定小组成员;组织并监督评定工作;对评定结果进行认定和公示;对评定过程中出现的分歧予以澄清和仲裁等。学校评定委员会下设工作暨指导小组、监督小组,分别负责评定工作的指导、日常事务的处理和评定纪律监督。

(3)班级评定小组成员给学生授课的时间不能少于一学期,对学生应有充分的了解,具有责任心和良好的诚信意识。班主任是班级评定过程的第一责任人,要对评定工作的全过程负。其他成员要全面参与评定工作,评定结束后全体成员应在评定表上签名认定以示负责。学校评定委员会对各班的评定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核查。如果存在弄虚作假的情况,致使评定严重失真,将对相关责任人严肃查处并上报。

四、制度保障

(1)建立公示制度。评定委员会及下设机构成员向社会及全校公示,班级评定小组成员向班级的学生公布,一周之内如果超过1/3的学生不同

意某个教师作为评定者,将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替换。学生综合素质评定方案向社会及班级学生公示,广泛宣传学校综合素质评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评定结果的作用等,指导学生、家长配合学校进行综合评定。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的内容、方法、程序及评定结果在学生所在班级公示,并向学生及其家长做出明确的说明和解释,接受、记录学生的质询。应充分考虑并消除公布评定结果对部分学生所造成的消极影响。

(2)建立诚信制度。学校评定委员会对教师、学生、家长进行诚信教育,要求教师必须对学生一视同仁,为学生综合素质评定者、学生本人、学校、评定委员会成员签订诚信协议并建立信用记录,并将参与评定的有关教师的信用记录和表现与评选和年度考核挂钩。如果在综合素质评定过程中出现弄虚作假的行为,则在相应当事人的信用记录中予以记载并取消其三年作为评定者的资格。学校建立诚信奖励制度,鼓励教师、学生及家长提高诚信度。

(3)建立举报申诉制度。学生、家长、教师和其他社会人士对于评定过程中可能影响或危害评定结果公平、公正的现象和行为,或者对评定结果存在异议,可先向学校评定委员会提出举报和申诉,如果对学校评定委员会的答复或处理不满意,可向上级领导小组举报或申诉。

(4)完善档案管理制度。积极探索并尽快建立新的学生档案管理制度,为每个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和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结果电子档案,形成管理系统,以适应评价、考试制度改革及高中阶段招生制度改革。进一步规范学生成长记录袋的收集管理方法。学生成长记录是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定工作的主要依据。学校要积极摸索一套既可以充分体现学生成长过程和个性特长潜能,又能够为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的学生成长记录袋收集管理方法,这对于提高评定工作的客观公正性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建立监控评估机制。评定委员会将组织人员对评定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估,充分了解评定工作的有关信息,及时纠正评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对评定过程中的违规行为进行查处。评定工作结束后评定委员会应进行质量分析并撰写工作总结。

六、内容方法

1、评定内容

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把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内容整合为六个方面:

(1)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2)学习能力;(3)交流与合作;(4)运动与健康;(5)审美与表现;(6)综合实践活动。这六个方面内容及其细化表现作为我校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的依据。

2、评定程序

(1)学校成立评定委员会,每个班级成立班级互评小组。

(2)以班级为基本单位进行评定。由学校评定委员会确定班级评定小组,评定工作由评定小组组织开展。

(3)在评定工作正式开展的前一个月,由学校评定委员会提名成立评定小组,向评定班级所有学生公布,无记名投票征求意见,如果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不同意某教师作为评定者,则需要做相应的替换。

(4)评定工作之前通过各种途径向学生家长说明评定的内容、方法、步骤、纪律,接受学生及家长的咨询。

(5)评定的程序先由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在此基础上由班级评定小组给予综合的评定,把学生每学年综合评定结果以A、B、C、D四个等级记载,并在班内公示。

(6)评定结果经公示无异议后,提交校评定委员会备案。校评定委员会对评定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并负责。评定结果原则上不得更改,如果确实发现评定结果有误,应记载更改缘由及更改人,同时保存原评定纪录备查。评定结果一式叁份,学校存档、社会事务办、招生办各一份。

3、评定办法

(1)评定的依据:评定的信息来源于学生的成长记录和日常表现,学生的平时学业成绩,学生的个性特长的表现,学生的自我评价,同学互评,家长评价及教师评价等。对于不同的评价内容,评定小组应参考学生本人、学生同伴及相关人员提供的信息。必须有相关成长记录材料和书面理由为依据,以备接受学生及家长的质询。评定小组评价应从学生的整体表现入手,当将日常的事实记录作为评定依据时,应慎重,避免以偏概全。对于小组成员之间的分歧,如果集体讨论后仍不能达成一致意见,根据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做出评定结论。对于原则性的重大分

歧,应提交学校评定委员会,经过更为广泛和深入的调研和讨论后做出决定。

(2)评定的表达: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的结果包括两个部分:(1)等级表达。评定者应从6个评定项目所包含的要素及其关键表现入手,通过整体评定给出一个等级。等级分为“A”、“B”、“C”、“D”四个等级。

(2)评语表述。应以综合素质评定的内容为主要依据,给予学生一个综合性、鼓励性的评语,其中还可以包括等级评定中没有包含的内容,尤其应突出学生的特点、特长和潜能,指明努力的方向。

(3)评定的比例:原则上各班级评为A级的比例占班级人数25%,并且评为A的学生成绩必须是班级学业成绩(期中、期末成绩)前40%的学生,各班级要严格控制这个比例。对学生综合素质不合格等级的评定要非常慎重,原则上学生只有违反国家法律和严重违反学校纪律才能被评为D级,被评为D级的学生其材料必须提交学校评定委员会审核并清楚明白地说明理由。同时要注意做好学生本人及其家长的思想工作。

(4)评定结果:

① 根据“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的结果来确定学生的评定结果。

② 为能更好地衡量、评价学生的日常表现和成长过程,根据学生在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评定的成绩来确定该生初中阶段综合素质的总评成绩。

③ 依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学校中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委员会依据学生综合素质总评成绩为优秀的同学,严格按高分到低分的顺序,确定A级同学的名单,名额比例为25%。如若出现分值相同,同进A级又超过25%的情况,将参考这些同学提供的相关证据与材料裁定。25%以外的,总评成绩优秀的同学和总评成绩良的同学确定为B级。总评成绩为合格的定为C级,不合格的定为D级。

(5)评定的记载:期末学业成绩评定和学年末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定的结果一并汇入《珙县中学生综合素质报告册》。

七、其他

本方案本学年起执行,如与上级今后出台的评价方案有出入,以上级的方案为主,学校方案另行修订。

本方案的解释权属珙县上罗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委员会。

珙县上罗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委员会

2008年 9月18日

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篇10】

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要有利于引导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发展;要有利于引导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行为,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健康发展;要有利于引导家长、社会逐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教育质量观,从而进一步推进我校的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评价标准及要求(略)

三、评价组织

为加强对我校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领导,学校成立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

1、学校成立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丁耀军

副组长:王时奎 于亚范邹治田张伟刚姜黎明

成员:孙新艳殷 丽王善强迟敬东 班主任

主要职责:确定学校的评价方案,制定学校的评价程序;指导成立班级评价小组,组织并监督学校评价工作,处理评价过程中的纠纷,对评价结果进行认定;接受社会各方面的监督,对评价中出现的分歧予以仲裁;组织教师对全校的综合素质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形成反馈意见,指导改进教育教学;对全校初中部教师和初中学生家长进行培训,开展相关宣传和解释工作。

2、学校成立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委员会

(1)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测评机构:

人员组成: 组长:张伟刚 组员:孙竹君 班主任

职责:负责学生“道德品质于文双与公民素养”的定性评价及相关档案的收集整理。

(2)学习态度与能力测评机构:

人员组成:组长:于亚范 组员:孙新艳班主任

职责:负责学生“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的定性评价及相关档案的收集整理。

(3)合作交流与探索实践测评机构:

人员组成:组长:邹治田 组员:殷丽王善强 迟敬东 班主任

职责:

①负责学生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四个专项的测评工作,初步确定学生测试等第(A、B、C、D等)。

②及时提醒与督促学生及学生家长报名参加探究与实践类校级等级测评。③及时准确地向校测评领导小组提供探究与实践类A等申报名单。

(4)运动与健康测评机构:

人员组成: 组长:姜黎明 组员:王 凯吴蕾

职责:

①负责学生运动技能专项测评和健康素质专项测评,初步确定学生测试等第(A、B、C、D等)。

②及时提醒与督促学生及学生家长报名参加运动与健康类校级等级测评。③及时准确地向校测评领导小组提供运动与健康类A等申报名单。

(5)审美与表现测评机构:

人员组成:组长:于文双组员:李长河魏大为

职责:

①负责学生审美与艺术类中的音乐专项测评与美术专项测评工作,初步确定学生测试等第(A、B、C、D等)。

②及时提醒与督促学生及学生家长报名参加审美与艺术类校级等级测评。③及时准确地向校测评领导小组提供审美与艺术类A等申报名单。

四、评价工作原则

一是“三公”原则。坚持评价工作公平、公正和公开,保障对学生作出全面、客观、科学的评价。二是“三化”原则。评价主体多元化,学生、教师均参与评价工作;评价形式多样化,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评价操作信息化。学校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及时把相关评价信息电子化,在评价工作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评价工作的效率与客观性。三是“三结合”原则。坚持形式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共性评价与个性评价相结合,充分体现学生间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需求,促进学生的自我完善和民主、平等、合作、和谐的校园文化建设。

五、评价方法与程序

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贯穿整个初中阶段。每学年组织一次,第一、二学年在学期末进行,第三学年在5月底前结束,第三学年在评价时,既要参考第一、二学年的评价结果,更要重视学生在第三学年的发展情况。

1、资料建设。各班级要全面建设学生成长记录档案袋。

成长记录档案袋主要记录和收集学生日常主要行为表现材料,为综合素质评价提供实证材料。实证材料必须是原始、真实、完整、全面的。学校建议主要收集以下八类实证材料:1)各类课程学习的阶段性或终结性考试或考查成绩;2)考勤及日常突出表现的统计材料;3)关键性作品、作业;4)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的有关记录和证明;5)经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表彰、奖励证明、证件;6)关键性评语;7)经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认可的特长鉴定;8)自我描述。

2、评价程序: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先由学生本人作出自我评价,经家长签字同意后,上交班级评价小组。然后按评价内容标准和要求完成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等,最后评价结果如实汇报到学校。

1)学生自评:学生对照标准进行自我评价鉴定,并写出描述性评语,描述性评语不超过150字。

2)学生互评:每一位学生对照标准,对本班每一位同学(包括自己)进行评价量分。

3)教师评价:评价小组的教师,结合学生的日常表现,对照评价标准,对全班每一个学生客观、公正地作出评价量分。

4)结果合成:每个维度的评价,学生互评占20分,教师评价占30分,统一考试、考查等硬性评价结果占50分。学生自评不纳入结果合成,无统一考查的等级评价,学生互评占40分,教师评价占60分。

毕业生最终评价结果的合成:七年级评价结果占30%,八年级评价结果占30%,九年级评价结果占40%。

5)结果审定:学校评价工作领导组对评价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全面审查并负责解释。对学生某一基础性发展目标被评价为D等级或A等级的,学校评价工作领导组将上报县评价工作委员会进行审核。

6)反馈与公示:各班级要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个人及家长,评定等级为A等的要公示,接受学生的质询并由班级评价小组研究后给予答复。

7)监察与投诉:对评价过程中出现的违纪违规行为,可向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委员会举报和投诉,也可直接向县有关部门举报和投诉,学校负责调查与处理。学校在接到投诉后1周内作出答复。如对评价结果存在异议的,可向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提出申诉和请求复议;

8)对残疾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应降低标准,以体现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

六、呈现与使用

1、评价结果: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应包括两部分:综合性评语和评价等级

1)综合性评语:学生自我评语,教师综合性评语。

2)评价等级:每个维度的评价结果为A、B、C、D四个等级,分别代表优秀、良好、合格、待合格。对学生某一维度评价为D等级时应非常慎重,其材料必须的交学校评价工作领导组进行审核,对符合直接认定为A等级条件的,必须在学校张榜公示15日后报县评价工作委员会审核认定。

3)等级比例:学年度和毕业生最终评价均以学校为单位划分等级,其中公民道德素养维度A等级不受比例限制,其他四个维度A等级占实际参加测评人数30%,B等占35%,C等占30%,D等不高于5%。

2、评价结果的使用

1)用于指导改进日常教育教学实践。

2)作为学校评估和监控班级教育教学质量的依据。

3)作为学生初中毕业的主要依据之一。

4)作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主要依据之一。

七、评价制度的有关规定

1、全体师生在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要公平、公正、合理,要签订诚信责任状。

2、如学生在评价过程中被发现有弄虚作假行为的,综合素质评价一、二项等第均为“不合格”。

3、如老师在评价过程中被发现有弄虚作假行为的,经综合考核领导小组核实,将与年终考核、职称评定、工资晋升挂钩。

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篇11】

根据《上海市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的精神和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和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的精神,从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和水平,引导中小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既作为学生在该学段学业是否合格、准予毕业的依据,也可作为升入高一级学校时的参考。现就田兰中学对初三毕业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提出具体实施方案。

一、组织管理

切实加强对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领导,学校成立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管理及制订具体工作实施意见,并向学生、家长、教师公布。学校领导小组人员如下:

组长:x

副组长:x

具体负责:x

组员:x、各班家委会成员等。

二、评价细则

(一)评价指标

一级指标包括德、智、体、美四个方面。

“德”的二级指标包括思想品德、社会实践、德育学科学习三个方面。其中,思想品德包括热爱祖国、勤奋自强、诚信守法、文明礼貌、团结合作五个方面;社会实践包括学农学军、实践活动、劳动表现三个方面;德育学科学习包括学习表现、学习能力、学习成绩三个方面。

“智”的评价内容包括学习表现、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四个方面。其中,学习表现包括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两个方面;实践能力包括实验操作能力、技术操作能力、学科实践能力三个方面;学习能力包括阅读交流表达、科学探究两个方面;学习成绩指标主要是各学科成绩。

“体”的评价内容包括健身锻炼、身体健康、体育学科学习三个方面。其中,健身锻炼包括活动参与、健身能力两个方面;身体健康包括体质健康、卫生习惯两个方面;体育学科学习包括个体发展、学习能力两个方面。

“美”的评价内容包括艺术活动和美育学科学习两个方面。其中,艺术活动包括活动表现、审美欣赏两个方面;学科学习包括艺术学科的学习表现、学习能力两个方面。

(二)评价办法

学生自评:自我评定。学生要体现诚信意识,本着对自己负责的原则客观评价自己。

学生小组评:班主任组织9位学生(由班干部、普通成员组成)成立学生小组,学生小组成员本着对他人负责的原则对每位学生进行客观评价,之后选出班级中综合素质评价为优秀的学生,学生评定的优秀学生人数不超过班级人数的1/4。

教师及家长代表评:由现担任班级的班主任、任课教师、家长委员会成员联合评定。教师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履行职责,本着对学生负责的原则进行评价,教师小组评定的优秀学生人数不超过班级人数的1/4。

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篇12】

2013-2014年移民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实施方案

为做好我校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工作, 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生评价与制度改革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对初中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反映初中学生的发展状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综合素质评价应按照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思想道德、学习态度与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五个方面为基本内容,以学生的实际表现为依据,以学校评价为主体,以专业支撑与制度建设为保障,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体差异相结合,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力求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状况,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

(二)工作原则

1、适应性原则。评价的制度、标准、内容、方法等要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有助于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2、差异性原则。评价中应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相结合,体现个体差异;

3、公平性原则。积极探索科学的方法,力求评价结果的客观、公平、公正,努力提高评价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二、评定机构的组成与主要职责

1、学校评定工作委员会

(1)名单:

组长:李晨辉

副组长:席垣奎 闫刚民

成员:靳三涛 宋宇 余勇金曲爱平

全体班主任

(2)主要职责:

①委员会根据《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生评价与制度改革的通知》。根据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开展宣传工作。

②制订评定的具体时间、操作程序。

③对整体评定工作进行协调、调控。

④认定本校评定小组。

⑤对班级评定结果进行审核、认定仲裁及上报。

⑥对班级评定工作出现的问题进行反馈与指导。

⑦对评定工作进行纪律监督。

2、教师评定小组

(1)由以班级为单位,班主任任组长,由班主任和课任教师五人组成。

(2)主要职责:负责组织班级学生评价工作、结果的合成、为学生做出综合性评价、接受家长的咨询。

3、班委会评定小组:

(1)由班长负责,由五名学生组成,成员班级民主选举产生。

(2)职责:负责班级学生日常学习、表现、生活、纪律、表彰等情况记录及评价工作。

三、队伍建设

(1)致力评定队伍的建设,加强评定人员的专业化培训,未参加培训的管理者、教师不得作为学校评定委员会和班级评定小组的成员。

(2)学校评定委员会由校长、教师、家长组成。坚持集体领导重大问题集体研究的原则,其主要职责是落实评定方案,制定具体的评定程序;认定评定小组成员;组织并监督评定工作;对评定结果进行认定和公示;对评定过程中出现的分歧予以澄清和仲裁等。

(3)班级评定小组成员给学生授课的时间不能少于一学期,对学生应有充分的了解,具有责任心和良好的诚信意识。班主任是班级评定过程的第一责任人,要对

评定工作的全过程负。其他成员要全面参与评定工作,评定结束后全体成员应在评定表上签名认定以示负责。学校评定委员会对各班的评定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核查。如果存在弄虚作假的情况,致使评定严重失真,将对相关责任人严肃查处并上报。

四、制度保障

(1)建立公示制度。学生综合素质评定方案向社会及班级学生公示,广泛宣传学校综合素质评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评定结果的作用等,指导学生、家长配合学校进行综合评定。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的内容、方法、程序及评定结果在学生所在班级公示,并向学生及其家长做出明确的说明和解释,接受、记录学生的质询。应充分考虑并消除公布评定结果对部分学生所造成的消极影响。

(2)建立诚信制度。学校评定委员会对教师、学生、家长进行诚信教育,要求教师必须对学生一视同仁,如果在综合素质评定过程中出现弄虚作假的行为,取消其三年作为评定者的资格。学校建立诚信奖励制度,鼓励教师、学生及家长提高诚信度。

(3)建立举报申诉制度。学生、家长、教师和其他社会人士对于评定过程中可能影响或危害评定结果公平、公正的现象和行为,或者对评定结果存在异议,可先向学校评定委员会提出举报和申诉,如果对学校评定委员会的答复或处理不满意,可向上级领导小组举报或申诉。

(4)完善档案管理制度。积极探索并尽快建立新的学生档案管理制度,为每个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和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结果电子档案,形成管理系统,以适应评价、考试制度改革及高中阶段招生制度改革。进一步规范学生成长记录袋的收集管理方法。学生成长记录手册是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定工作的主要依据。学校要积极摸索一套既可以充分体现学生成长过程和个性特长潜能,又能够为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的学生成长记录袋收集管理方法,这对于提高评定工作的客观公正性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建立监控评估机制。评定委员会将组织人员对评定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估,充分了解评定工作的有关信息,及时纠正评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对评定过程中的违规行为进行查处。评定工作结束后评定委员会应进行质量分析并撰写工作总结。

五、评定内容、评价方法、等级分配以及操作流程

(一)评定内容。根据教育部《云南省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试行)中提出的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包含基本素质评价指标和个性发展评价指标两个部分。

基本素质评价指标是所有初中学生通过学习都应达到的目标,包括思想道德、学习态度与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五个方面。

个性发展评价指标是体现个人与众不同的个性发展目标,包括个性特长、个人成果及其他学生自主选择的内容等三个方面。

(二)评价方法:

1、从2011年秋季入学的学生开始严格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基本素质评价指标在七年级上学期到九年级上学期的五个学期中,以学期为单位,由学生本人与教师共同记录学生的成长事实,在九年级下学期,采取学生个人自评、同学互评、家长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

2、基本素质评价中的思想品德一级指标,按二、三级指标的评价要点进行写实性描述,其它四个一级指标按总评分值,以等地形式呈现评价结果。A:优秀(≥9分);B:良好(≥7分,<9分);C:基本达到要求(≥6分,<7分);D:尚需努力(<6分)。

3、个性发展评价指标在九年级下学期由学生提供相关证明资料,教师据实填写。

4、评定工作完成后即向参评的学生及家长发布评定结果。

5、如实填写综合素质评价表,每学期进行一次。学生毕业成绩以初中阶段三个学年评定的成绩之和来确定综合素质的评定结果。

(三)等级设立分配

我校等级名额比例:A级学生不超过25%,C级学生为10%左右,其余为B级。(对于严重违反校纪校规或受处分未撤消的学生,经学校领导小组审核,可定为:D级)。班级等级名额与学校相一致。

(四)评定的信息来源

1、学生的成长记录手册和日常表现。

2、学生的平时成绩(所有学科)。

3、学生的个性特长的表现。

4、学生自我评价、同学评价、家长评价及教师评价。

(五)操作流程

1、确定机构:由班主任推荐并选举产生班级教师评定小组和学生评定小组,并及时予以公布。

2、宣传动员:召开综合素质评定主题班会以及教师动员大会,宣传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的意义及其重要性,学习有关综合素质评定的相关知识,并分发“告家长书”,以便取得家长的支持。

3、学生自评:即学生根据自己平时表现,依据综合素质评定各个方面的要求,根据自己在初中阶段的发展情况,对照基础性发展目标的要素和关键表现进行自我评价,自评包括描述性评语(150字左右)和给各个要素打分。

4、家长评定:即家长根据子女在初中发展阶级的表现及依据综合素质评定各项要求,实事求是进行评价。

5、班委会评定:即以学生日常表现为依据,通过观察和查阅学生成长记录手册、班级周记等方式给予同学客观和公正的评价。先由学生评定小组每个成员对照基础性发展目标的要素和关键表现,给每个同学进行打分,再由副组长计算班委会评定的最后实际得分,评定者要签名。

6、教师评定:即班主任教师以学生日常表现为依据,通过观察、访问和查阅学生成长记录手册、班级周记等方式给予学生客观和公正评价,对予5个维度的评价内容,如实在学生成长记录手册中安每学期做出班主任评语,其他教师评定小组成员应该参考学生本人、家长及班委会成员评定所提供的信息综合考虑,依据基础性发展目标的要素和关键表现,实事求是给每位同学进行打分,评定者要签名。

7、综合实践活动评定:综合实践活动根据成绩和学生平时参与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的具体情况,由班主任实事求是进行填写。

8、其他事项记录: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运动会比赛中的成绩及在学校举行的各项活动中获奖后,按学期填写记入其他事项记录。

9、评定结果公示:班级评定结束后将评定结果呈报学校综合素质评定工作领导小组审核,经审核后将评定结果告诉学生本人。期间:(1)由学校设立投诉电话***评定监督小组应接受投诉与提出复议,专人负责做好记录。(2)在校内设立意见箱,每天开箱一次,对有异议评定结果,由校评价工作监督小组领导组织专人调查,决定是否复议,并做好解释及各项工作。

10、评价结果的审定与归档:学校评定工作领导小组对每一位学生评定结果进行评定,由校长签字并加盖学校公章,上报有关部门予以存档,供中招录取使用,其它原始资料及各种评比表等一并移入政教处存档,评价结果一旦归档、原则上不予以变动。

11、评语表述:班主任应根据学生的综合素质评定内容给予学生一个综合性的评语(要体现学生成长,突出特长和潜能,指出不足,鼓励进步,填入学生成长记录手册中,并签名)。

12、填写学生成长记录手册的相关内容:由班主任亲自填写报告册中各科期中、期末、总评成绩及相关栏目,并要求学生和家长认真填写报告册中相关栏目,并按要求签名或盖章。

13、每学期放假前,报告册分发给学生,在新学期学生注册时收回报告册,由班主任统一保管(九年级毕业班须在报考前收回)。

注:评定内容一律用钢笔或黑色水笔填写,字迹工整,不得涂改;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6篇


马上就要迎接新的一年了,在公司的领导下,我们可以将来年的工作做一份计划。我们要写好岗位年度计划就可以在下一年职场中有一个明确目标!怎样才能将岗位的年度工作计划写好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6篇”,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篇1

2016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课改进程,促进学生全面、和谐、持续发展和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和衡量学生是否达到综合素质标准的重要举措。按照素质教育与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以学校评价为主体,因校制宜,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以学生的实际表现为依据,关注学生的均衡发展和潜能发展。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力求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状况,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学生、教师及学校进步与发展的过程。

二、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

主要内容有:从情感与态度、行为与习惯、交流与合作、身心与健康和审美与表现等方面培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等综合素质,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主动发展、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三、学校成立领导班子

组 长:校长

副组长:初中教导、小学教导 成 员:各班班主任

职责: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指导学校开展评定工作,监察调控评定过程,接受和处理各界人士的咨询与投诉,对评定过程中的违规行为进行调查和处理;制定评定工作的实施细则与具体程序;认定评定小组成员;对校内各班级评定工作进行指导;认定评定结果;监控评定过程。(1)班级评定工作小组

组成人员: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组成,评定人员给学生授课时间原则上不少于一年,评定小组成员不得少于2人。职责:对所教班级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定。

2、健全相关制度

(1)公示制度。评定的内容、方法、程序及结果的运用等,应向学生及其家长做出明确的解释并公示。学生综合素质评定获得“优”等级的名单应在学生所在班级公布,被评为其它等级的学生可向班主任查询。

(2)申诉制度。对评定结果有异议者,可向学校评定小组提出申诉和举报,学校评定小组要力争将问题化解于校内。学校评定小组应详细记录各项举报、申诉、查处过程及结果。

(3)诚信制度。为工作人员建立诚信记录,如在评定过程中出现弄虚作假的行为,应予以记载,并在师德评价中给予适当扣分。

(4)监控制度。学校评定小组要全面了解有关评定工作的信息,及时纠正评定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每年的终结性评定工作结束后学校评定小组应认真进行质量分析并撰写工作汇报。

四、评价方法。

1.学生自评。自评是促进学生自我表现发展的有效方式之一,学生应是主动的自我表现评价者。学生在自我表现评价中学会反思,了解自我表现发展的状况,通过反观自己的学习过程,比较自我前后学习情况的变化,了解自己本阶段掌握的知识技能情况,改进学习策略,从而明确自我发展的目标。学生根据本人平时表现,依据综合素质评价各个方面的要求,写出一定的描述性评语,整理并提供相关证据,作为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的参考依据。

2.同学互评。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相互评议,以发展他们的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评完后统一交回给老师,再由老师检查核定。3.教师评价。在学生自评与互评基础上,参照综合素质手册对各项内容的细化,教师从学生的整体表现入手,将日常的片断事实和记录作为评价依据,通过观察、访谈和调阅学生的成长记录袋等实证材料,参考学生自评与互评结果,依据评价标准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并确定相应等级。

4、家长评价。以班为单位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相互了解学生的变化,以便参与对孩子做正确的评价。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篇2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全面考核我校学生的综合素质,转变教育教学质量评价观,建立有利于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评价体系,根据《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指导意见》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二、组织领导

(一)成立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

1.人员组成

组长:zz

副组长:zz

组员:zz zz zz zz zz zz

2、工作职责:组织、协调、指导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开展,负责审核学生综合素质的定性与定量评价,并确定学生的毕业综合评语和“审美与艺术”、“运动与健康”、“劳动与技能”、“探究与实践”等项目测评的最终等第。

(二)成立相关测评小组

1、综合评语实施小组

(1)人员组成

组长:zz

组员:高一高二各班主任

(2)工作职责:组织宣传学习;每学期组织学生自评与同伴互评,撰写、上报综合评语,并及时进行反馈;负责相关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

2、审美与艺术项目测评小组

(1)人员组成

组长:zz

组员:zz zz zz zz zz zz

(2)工作职责:负责本项目中的音乐专项测评与美术专项测评工作,初步确定学生测评等第;审核学生免测条件,确定免测学生名单;及时向校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提供本项目学生测评等第情况。

3、运动与健康项目测评小组

(1)人员组成

组长:zz

副组长:zz

组员:zz zz zz zz zz zz

(2)工作职责:负责本项目中的运动技能专项测评和体能测评,初步确定学生测评等第;审核学生免测条件,确定免测学生名单;及时向校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提供本项目学生测评等第情况。

4、劳动与技能测评机构:

(1)人员组成

组长:zz

组员:高一高二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通用技术任教师及有关实验员。

职责:负责学本项目中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技能,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等五个专项测评工作,初步确定学生测评等第;及时向校测评领导小组提供劳动与技术类A等申报名单。

5、探究与实践项目测评小组

(1)人员组成

组长:zz

副组长:zz

组员:参与组织开展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活动的相关教师。

(2)工作职责:负责学生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三个专项的测评工作,初步确定学生测评等第;及时向校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提供本项目学生测评等第情况。

三、评价内容、形式及办法

1.定性评价

(1)评价内容:学生道德品质、公民素养、情感态度、合作精神等方面的素质。

(2)评价形式:综合评语(包括分层概述、突出表现、纪实性材料等)。

(3)评价办法:在学生自评、互评、任课教师评价基础上,由班主任每学期撰写一次;毕业综合评语由毕业班班主任在各学期评语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发展变化情况进行撰写,并经学校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审核后确定,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

2.定量评价

(1)评价内容:审美与艺术(音乐、美术)、运动与健康(体育与健康)、劳动与技能(理化生实验技能、信息技术、通用技术)、探究与实践(研究性学习活动、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四大块。

(2)评价形式:确定“测评等第”,分A、P、E三等(或P、E二等)。

(3)评价办法:由学校各测评小组每学年组织测评一次,测评成绩分A、P、E三等(或P、E二等),其中A等不超过20%,E等不超过5%。学生测评最终等第由学校测评领导小组根据浙江省有关测评规定予以确定,其中A等不超过25%,E等不超过5%。对评定结果中获得A等的学生在校内张榜公示,对评定为E等的学生给予书面通知。

四、评价时间安排

1.综合评语(定性评价)每学期实施1次,要求在每学期结束前2周内完成;毕业综合评语在学生毕业当年的4月份完成。

2.审美与艺术、运动与健康、劳动与技能、探究与实践项目测评(定量评价)每学年实施1次,要求在每学年第二学期第15周前完成;学生测评最终等第在学生毕业当年的4月份确定。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篇3

一、评价目标

以激励和引导为目标,加强评价的导向性,调节性和激励性,让学生在评价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汲取奋进的动力。通过评价的导向作用,在学生中形成一种文化氛围,引导学生积极进步,促使其自我意识的觉醒,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建立“学习型班集体”,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培养较强的生活和学习能力,形成强烈的自立、自律意识和进去精神,发展鲜明的个性。

二、评价内容

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日常行为规范?》及社会和时代发展的要求,确定涵盖学生生活、学习及成长过程中各项习惯及素质各方面要求的“十星”,即“三爱星”、“礼仪星”、“安全星”、“自理星”、“诚信星”、“卫生星”、“健康星”、“乐学星”、“守纪星”、“才艺星”。

三、评价方法

1、发动宣传。学校班级要认真组织学习,使星级评价工作深入学生心中,成为全体学生人人向往的荣誉。

2、申报。班主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星名,提出申请。

3、授星。班级根据星级评价工作,确定授星日期并举行隆重的授星仪式。

4、公布。各班以全校公示的形式对评定结果进行公布,在学生中形成比学赶超的局面,促进学生各种良好行为习惯和优秀品质的养成。

5、归档。每个学生的评价表要装入学生的成长记录袋,作为学生的成长资料。

三、具体操作方案:

学校为了体现评价的时效性、科学性、呈递性以及影响力,采取以下几个环节和步骤:

1、班内日评价——日评星。每班按照课程表样式,每人发一张星卡。贴在相应位置,教师在课堂上根据学生具体表现奖励一颗星。视情况每节课最多奖给5名学生。本班根据德育处设计的星级方案,及时做好记录。以备周评价工作的开展。

2、班内周评价----周冠军评选。每周一下午班会课时间,班主任在总结一周学生表现时推选出本班的星级学生。除课堂评价外,班主任也要参考学生在日常行为规范或其他方面的表现(每班最多推出5名,每名学生最多得三项,注明“某某星”。填写在《班会报告单》的“表扬角”)上报。自己也留存档案。(把学生得星情况及时统计到《学生星级评价记录表》)每班每周的周冠军有资格晋升当月月冠军,有资格参加学期末的年度总冠军评选。德育处根据星级评价工作,于周五上午将星星发给班主任,由班主任在学生放学前隆重颁发。

3、校内月评---月冠军评选:德育处每月将结合班级量化考核结果和各班级上报的学生名单,按一定比例分配各班星级学生名额。(一年级每班一等奖5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2名;二、三年级每班一等奖5名,二等奖3名)共选出18名星级学生。德育处根据星级评价工作,在学校升旗仪式上颁发星级荣誉奖章。

4、校内学年评价----年度总冠军评选----星光大道。

每学期根据每月各班学生的星级学生评选结果和班级的最后量化考评结果,(一年级每班一等10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4名;、三年级每班一等奖

8名,二等奖4名)德育处根据星级评价工作,给获得年度总冠军的学生,颁发奖章及喜报。

年度总冠军评价步骤:

第一步:学生填写自我评价内容;

第二步:班主任根据学生的表现,汇总个人材料,给出评语;

第三步:由全班学生共评;

第四步:在班主任的指导下,由班干部全面综合,填写星级评价意见,确定是否合格。

年度总冠军照片及主要事迹公布在校园网上。

四、评价标准

(一)三爱星:

1、爱祖国、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2、爱学校、爱集体、爱护花草树木、爱护公共财物,不在墙壁上乱写乱画。

3、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

(二)礼仪星:

1、积极参加升国旗仪式,行队礼或注目礼。

2、着装得体,坐正立直,行走稳健,谈吐举止文明。

3、尊重长辈、老师、家长、友人,见到老师要问好。

4、参加集体活动保持安静,该鼓掌时要鼓掌。

(三)安全星:

1、自身安全意识强,并能及时劝说、制止其他同学的不安全行为。

2、不发生任何安全事故(摔伤、骨折、撞车等)

3、放学严格遵守交通规则靠右行,不在公路上玩耍。

4、不攀爬高物,不追逐打闹。

5、不准玩火,不准到河里洗澡。

(四)自理星:

1、穿戴整洁,经常洗澡,勤剪指甲勤洗头,早晚刷牙漱口,饭前便后洗手。

2、每周能主动帮助家长至少做一次以上家务活。

3、能自己叠被,打扫卫生,自己的衣物自己洗。

4、课桌内、桌面上物品摆放整齐。

(五)诚信星:

1、诚实,不说谎话,有错就改。

2、答应别人的事要努力做到。

3、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借别人的东西要还。

4、损坏公物要赔偿,拾到东西要归还失主或交公。

(六)卫生星:

1、讲究个人卫生,勤洗手脸,注意整洁。

2、在学校爱打扫卫生,爱护班级荣誉。

3、不随地乱扔杂物,不随地吐痰。

4、经常整理抽屉,勤换衣服。

(七)健康星:

1、坚持上早操,认真做课间操,坐、立、行姿势正确。

2、读书写字姿势要正确,做到“三个一”(眼距书一尺,胸离桌沿一拳,指距笔尖一寸)

3、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活泼大方。

4、与同学友好相处,团结协作。

(八)乐学星:

1、上课专心听讲,主动合作探究,大胆发言。

2、勤于动脑,不懂多问。

3、课后认真复习,独立完成作业。

4、书写工整,卷面洁净。

5、课外能大量阅读有益图书,报刊杂志等读物。

(九)守纪星:

1、准时到校,不无故迟到、旷课,有事请假。

2、出入教师轻步走,不拥挤,不推搡,不大声喧哗。

3、上课专心听讲。

4、课间不追逐打闹,不准在楼道内跳绳、拍篮球等。

5、自习课认真学习,做到老师在与不在一个样。

6、集合时队伍整齐,不交谈,不乱动等。

(十)才艺星:

1、具有基本的绘画能力,能画简单的画。

2、会唱一定的歌曲,并做到优美动听。

3、爱好体育活动,有一定的专长。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篇4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按照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

按照素质教育与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我校以品质与素养、学习与实践、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为基本内容,以学生的实际表现为依据,关注学生的均衡发展和潜能发展。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力求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状况,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学生、教师及学校进步与发展的过程。

1、方向性原则:评价体现新的人才观、教育观和质量观,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健壮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健康的审美情趣。

2、客观性原则:在评价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出合理的评价。评价坚持主体参与,以学生、家长、教师评价相结合。

3、全面性原则:评价体现全面性和综合性,从五个方面进行评价。关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对评价内容进行全面考核,有根据地作出判断。

4、科学性原则:遵循教育规律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围绕评价目的,建立简便易行、利于操作、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运用科学、多样、灵活的评价方法实施评价。

5、发展性原则:尊重人的发展性与特殊性,注重评价的内容多元、方法多样。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又要重视学生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6、参与性原则:要加强学生之间、学生、教师和家长的对话与交流,增进理解与沟通,开展有效的自评、互评,及时反馈,促进学生的自我完善,形成和谐的学校文化。

1、基础性发展目标

基础性发展目标是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依据。其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品德与素养、学习与实践、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五个方面。

2、学科性发展目标

学科性发展目标在关注学生各学科学业成绩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品质。包括主动学习、快乐学习、学会学习、合作学习、乐于实践。

评价方法包括日常性评价、阶段性评价、终结性评价。评价时应把握“日常性评价是阶段性评价的基础、阶段性评价是终结性评价的基础”的操作原则。

1、日常性评价

各学科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关注学生的表现,及时做出评价,并适时做好记录和资料收集工作。

(1)、即时评价。教师要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多样的、开放式的评价方法,及时评价每个学生的优点、不足以及发展潜能,满足每个学生的发展需要。

(2)、学业考试。根据考试的目的、性质、内容和对象,选择相应的考试方法,促进每个学生的进步。除传统的纸笔测试外,还可设展示性评价,允许学生进行二次考试。

(3)、实绩表现。通过演讲比赛、小制作、小发明、小竞赛及文体艺术等丰富多采的活动,展示学生的特长,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习兴趣,促进全面发展。

2、阶段性评价

(1)、学校成立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工作委员会,其成员应有广泛的代表性。评定工作委员会负责制定本校评定工作的实施细则,编印各种相关的评价子表,广泛宣传和培训。

(2)、综合素质评定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工作。由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组成评价小组,做好学生及家长的培训工作,统一思想,保证评价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3)、综合素质评定小组要以学生的日常表现为依据,每学期结束时要对每个学生进行阶段性评价,给予学生客观、公正的评价,将评价结果填入《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

3、终结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应由学校评定委员会组织进行,要在学生毕业离校前完成。评定时以学生阶段性的综合素质评定结果为依据,结合学科成绩确定学生的评价等级。

1、评价结果的呈现

(1)、等级表达。分为A、B、C、D即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

(2)、质性评语。以综合素质评定的内容为主要依据,对学生给予一个综合性的评语。

2、评价结果的运用

(1)、综合素质评定的内容、方法及程序等,应向学生及家长作出明确的解释并公示。评定结果只公示“优”等级,其余等级通知学生本人及其家长。

(2)、学校综合素质评定委员会对评定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并负责,评定结果原则上不得更改。

(3)、综合素质评定的结果为了激励和提醒学生及家长,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同时也作为学校诊断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篇5

炉桥一小学生综合素质 评 价 方 案

炉桥一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为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日常评价和学生的成长记录为基础,力求内容全面、客观,程序科学、规范,关注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关注学生的特长和潜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建立科学的小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通过评价,使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完善自我,实现教学预定目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二、基本原则

(一)发展性原则。评价坚持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发展过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二)过程性原则。评价要关注学生成长历程,把日常评价、成长记录与学科模块测试结合起来,把纸笔测试与平时作业、课堂表现、情景测验、行为观察、实验操作等结合起来,实现评价方式多样化。

(三)激励性原则。评价要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肯定成绩、表彰先进、树立榜样,使学生发扬优点、改正缺点,从而使评价成为一种激励学生不断发展的动力。

(四)科学性原则。评价要遵循教育规律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努力获取学生的全面信息,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及特长发展,扩大评价的涵盖面。

(五)互动性原则。评价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交流互动,实现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参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三、评价内容与评价标准

(一)评价内容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包括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两项内容。

1、基础性发展目标主要有: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学习愿望和能力、交流与合作、个性与情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

(1)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家乡、爱科学、爱社会主义,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维护公德、关心集体、保护环境等)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主动维护民族团结,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养成自信、自尊、自强、自律、勤奋行为习惯。

(2)学习愿望和能力:具有主动学习的愿望与兴趣,能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结合所学的知识,运用已有的经验和技能,独立分析并解决问题,具有初步的研究与创新能力。

(3)交流与合作:能够主动与他人交流与合作,积极参加各项文体及社会实践活动,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能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并学会尊重和理解对方。(4)个性与情感:能够注重情感体验,逐步形成自己的精神世界,对生活、学习有积极的情感体验,能积极乐观地对待困难,逐步养成勤奋、自律、宽容、自强的个性品质。

(5)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具有初步的创新能力(包括;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三个方面)和一定的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能主动参与教学环境,养成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具有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学会质疑、调查和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6)运动与健康:热爱体育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拥有健康的体魄。具有一定的安全、自我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7)审美与表现:拥有健康的审美世界,学会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积极参加各项艺术活动,能用适当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或有一项艺术特长。

2、学科学习目标

学科学习目标即各学科课程标准中列出的学习目标和各个学段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

(二)评价标准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主要指基础性发展评价标准。

1、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方面的评定,凡符合基本标准者,可评为合格。凡有突出问题,不符合教育部规定的基本标准,可暂不评定等级,但要将突出问题如实记载。

在关心集体、爱护国家和集体财产、保护环境、参加公益活动方面有突出表现并得到省、市、县(区)有关部门嘉奖的,将具体内容填写在相应评价项目的“突出表现”栏中。

2、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个性与情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方面的评定等级分A、B、C、D四级。

凡符合标准并有突出表现,且有详细、明确证据的(以附件形式提供),经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审定确认,可评定为A;凡符合基本标准者,可评定为B或C;不符合基本要求者,评定为D。

凡评定为A等级的学生,必须有突出表现的有效记载,否则,视为无效。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在学习能力方面评定为A:学习主动、积极,各科成绩一贯优秀;小创造、小发明经过专业评价机构认证或者在省、市组织的相关活动中获奖;在市级以上报刊杂志发表论文、文学艺术作品;在市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竞赛活动中获得等级奖等。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在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方面评定为A:在校内外大型体育、文艺活动中有突出表现;身体素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到优秀等级;省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或相关部门组织被认可的体育比赛的前十名获奖者,音乐、美术等比赛获三等奖以上(含集体项目);市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体育比赛的前六名获奖者和各项音乐、美术等比赛中获二等奖以上获得者(含集体项目)。

四、评价方式与方法

(一)评价采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两种方式

1、形成性评价,包括课堂教学即时评价和单元测试评价

(1)课堂教学即时评价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在学习目标或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情感态度和合作学习等方面的具体表现,给以及时的肯定、表扬、鼓励或纠正。(2)单元测试评价:以各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单元学习内容,采用书面、口试或实践活动等方式来检测学生对每单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情况。

2、终结性评价,是对学生一学期学习的综合性评价,包括形成性评价成绩、期末学科测试成绩、总结性评价成绩三者相加,最后形成终结性评价并以等级形式呈现。

(二)评价方法

1、重视日常评价。班主任、学科教师要在教育活动的全过程中,坚持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采用多样的、开放式的评价方法,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习惯、学习状况与发展、学习特点与潜能等情况,对学生达到的学科和学段目标进行随机评价,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建立学生成长记录。成长记录中要收集能够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最佳作品、社会实践记录、体育与文艺活动记录,教师、同学的观察和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期末考试和单元测试的信息等。成长记录要典型、客观、真实。

五、评价结果

(一)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给予客观、公正的整体描述。评语应在教师对搜集到的学生资料进行分析并与同学、家长、交流和沟通的基础上产生。评语应采用激励性的语言,注意积极鼓励,正面肯定成绩为主。

评价等级分为A、B、C、D、E五级,依次对应优秀、良好、中等、一般、不合格,描述小学生综合素质不同方面的发展状况。对学生某一方面表现评价为“不合格”时,应极其慎重。

(二)小学生毕业标准由小学生毕业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两部分组成。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及格以上和综合素质评价一般以上,准予毕业。

小学生升入初中时,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作为重要依据之一。小学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单和成长手册应一并装入学生个人档案带到初中。

六、评价的组织实施

(一)建立组织机构。学校成立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委员会,负责制定本校详细的评价工作方案,指导学校的评价工作,监控评价过程,查处违规行为。委员会由学校领导、教师代表和学生家长代表组成,一般为7-9人,在本校公示后报本地教育行政部门备案。每班都要成立班级评价小组,由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组成,每个小组成员3-5人,由班主任担任组长。

(二)建立公示制度。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方法、程序及评价结果的使用等,应向学生及家长做出明确的解释并公示。学校评价工作委员会对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并负责。

(三)建立申诉和举报制度。对评价的结论,如果班级评价小组成员之间存在分歧,根据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做出结论;对于原则性的重大分歧,应提交学校评价委员会,经过广泛和深入调查和讨论后做出决定。

(四)学生、家长和教师对评价过程中的违纪行为,可向学校评价工作委员会举报和投诉,学校评价工作委员会负责调查和处理。对评价工作委员会答复或处理不满意的,可向本地教育行政部门反映。学校评价工作委员会应详细记录各项举报、申诉、查处过程及结果。

(五)建立诚信制度。对参加评价工作的人员建立信用记录,如果在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出现弄虚作假的行为,应在相应当事人的信用记录中予以记载,取消其参与评价工作资格并给予相应的处罚。

(六)建立监控制度。学校评价工作委员会应组织人员对班级评价工作不定期进行过程监控和质量评估,全面了解评价工作的有关信息,及时纠正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革建议。评价工作结束后,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在各班级按照一定的比例抽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核实,尤其是对获得“优秀”等级学生的状况进行复核。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篇6

凌城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评价目标

通过实施新的评价方法,贯彻新课改的育人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评价原则 1.发展性原则。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注意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成长,正确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2.自主性原则。

要以学生为评价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调整的功能,使评价客观、全面,既得到同学、教师、家长和社会等的认同,又能促进学生不断完善自我。

3.综合性原则。评价的内容,既要重视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又要注重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学习能力、情感态度、行为习惯、身心健康、审美情趣等基本素质的评价。在学习能力方面,要特别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评价,关注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

4.多样化原则。评价的方式力求多样化,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课内评与课外评相结合。

5.多元化原则。评价的主体要做到多元化,建立学生、老师、家长、社会等共同参与、相互作用的评价主体,以多渠道的信息反馈促进学生发展,使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成为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6.激励性原则。评价的行为要以鼓励性为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享受成功的愉悦,促进学生树立学习、做人的信心,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三、评价内容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基础性发展目标包括“思想品德水平”、“知识能力水平和学科成绩“、”身体健康水平”、“劳动技能水平”、“个性发展水平”等五个维度,各维度的基础性发展目标又分为内容要素、等级评定等。(略)

四、评价方法和要求

(一)评价方法

1.改革评价方式,扩大参评主体。

(1)评价方式:①阶段评价,班级周评“小标兵”和学校德育处主题活动月的“星级学生”评价;②综合评价,期末在周评小标兵和月评“星级学生”的基础上实施总评;③“新三好学生” 的评选。

(2)扩大参与评价的主体,具体分为: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家长或社区参评、班主任和学校少先队总评等五个方面。

2.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自己平时表现,依据综合素质评价各维度要求,在提供相关实证材料的基础上,确定自评等级。

3.学生互评。周一班会或其它时间以班级为单位,由班主任组织学生,首先分小组评价,评价小组由组长负责,小组内首先是学生自评,然后互相评价,讨论确定互评等级,组内依据自评和互评结果推举出本组“小标兵”。评价时,学生可在综合素质的五个维度中的相关单项评价栏内,分别用优秀、良好、合格、需努力四个等级呈现。

4.班级评价。班会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的基础上,由小组组长汇报本组评价结果,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再汇聚学生互评意见,综合学生日常表现和家长评价,对学生进行客观公正的综合评价,和大家一起推出一周的班级“小标兵”。

5.家长参评或社区代表点评。班主任老师在周五将周评班级“小标兵”表下发给学生,由学生带回家,父母在表内“家长评价”一栏填上评价意见,周一学生将评价表带回学校反馈给班主任老师,做为总评积累,让学生获得激励。

6.月主题活动评价“星级学生”,由各班主任依据班级周评资料,组织本班学生讨论,充分征求学生意见,再向学校少先队推举出本班当月的校级“星级学生”,学校少先大队、德育处以及班主任共审核通过,周一学校升旗仪式上集中表彰,并由班主任将结果记入学生素质教育发展手册,做为期末总评和评价“新三好”的重要依据。

7.“新三好学生” 的评选必须由学生自己报名,其具体条件为:首先,在校学生每学期中学生各科成绩不低于优秀等级,参加公益活动每学期不少于3次;其次,参评学生必须有家庭对其表现行为的“良好”以上的评价;同时,参评学生在本学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的等级必须在“良好”以上。

(二)评价要求

1.评价次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如实填写,不得敷衍应付。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以终结评价为主,在学年末进行。周评班级“小标兵”,月评校级“星级学生”与期末综合评价相结合,周评班级“小标兵”和月评校级“星级学生”是期末评价的依据。

2.评价结果。从评价维度所包含的要素及其关键表现入手,通过整体判断对各维度给出恰当等级,以优秀、良好、合格、需努力等次呈现,每周班级评价“小标兵”时,自我评价和同学互评,分别对照各项评价标准,客观、公正地给出等次评价;期末在综合五项评价结果的基础上,得出总评等次;评价均以星级形式呈现,个人自评、班级小组互评、家长或社区参评、班主任点评等,均在相对应的项目栏内标出“★”,其中,家长参评与班主任评价除了用星星符号代替外,还要在最下面栏目内写上精当评语。

3.班主任或学校评价。有针对性的填写概括性与描述性评语,客观填写评定意见。

总之,要确实通过对学生综合素质的不同层面,不同时段,不同参与主体的评价,使学校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优质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篇三)》由工作计划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在您工作计划过程中能帮到您!使您的工作规划做的更好。我们把大量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