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历一套。

职场,繁重的工作可能让你剪不断理还乱,效率也久久不见提高。其实,这都是因为你没有用对方法!小编来告诉你。感谢阅读《用30年换一套房值不值?》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在我的印象中,老北京是个悠闲的地方。胡同里的吆喝声,国槐间的蝉鸣声,树底下摇着蒲扇纳凉的大妈,光膀子侃大山的大爷,处处透着慢悠悠的惬意劲儿。但那终究是过去了,今天的北京胡同少了,吆喝听不见了,国槐没了,大爷大妈们的身影隐没在高楼大厦里,流水般的车子洒下没完没了的轰鸣,行色匆匆的路人眉头从来紧缩着。老北京变成了年轻都市,北京的人却都老态了,或者说,生活新了,人心却老了。

四年前从美国回来,去看望一个远房亲戚,到了那个地方才知道小时候曾经无数次奔跑在里面的那条熟悉的小胡同不见了,几座灰突突的大楼几乎遮挡了阳光,两棵老槐树在阴影里孤独地低着头,那个瞬间我差点热泪盈眶。几经周折,总算找到几个旧识,本想叙叙,谁知道聊了没几句,旧邻们的话题就转到了房子上面。小胡同拆了,原本蜗居在十几平米小屋里的邻居们住进了宽敞的高楼,心也跟着抬升了,张口闭口是房子,一说就是百十万,那种捧着大海碗吃炸酱面的简简单单生活成了过去。寻着根儿回来的我,忽然有点莫名的惆怅,望着比肩而立的高楼,心里念叨:房子房子

几年过去,看惯了人们说房子,买房子,为房子哭,为房子笑,慢慢也就习惯了新的北京生活。生活原本就如此,不可能永远活在回忆里。

最近各地房价出现小幅逆转,周围不少人又开始热议房价,也有不少人蠢蠢欲动准备购房再图获利。前几天和长期在北京定居的朋友说起房价,朋友既兴奋又无奈,感叹北京之高却又期望房价更高,因为他刚刚在京东新买了一套房子,目的就是为了投资。

朋友是口碑很好的外科医生,一年的固定收入大约三十多万,如果算上手术补贴等综合收入,全年有四五十万元进项,在北京算得上绝对的中产;即便如此,新买的这套房他也要不吃不喝七八年才能清偿贷款,难怪巴望着房子赶紧涨价,增值之后尽早出手就能早一点还清贷款:为了这一套房,我得干到退休,它要不涨价,后面这十年就搭进去了。

我对朋友的投资行为并没多大兴趣,但他那句这十年就搭进去了让我心里一震。对于已经年近五十的人来说,还有几个十年可以如此轻易预支出去呢?而且预支十年不是为了生存,不是为了理想,仅仅为了一套可有可无的房子,节衣缩食甚至不吃不喝辛苦十年才能换得一身轻松,这样做值得吗?

我说出心里的疑问,朋友的反应不太像个泽被患者的专家,也不像桃李满天下的教授,在生活的现实面前,他跟那些斤斤计较的大爷大妈没有太大分别:十年前一套房子七八万,很多人都像你这么想,十年后呢?如果现在还这么想,再过十年呢?

时代真的不一样了,中国人开始学习赚钱,却永远摆不脱家里有钱,盖房买田的传统观念,如果没有那么多人投机买房,也许今天的房价就不会是这样,那些苦苦打拼多年却买不起一间容身之所的人就不会那么艰难。当然,这只是如果,生活中只有结果,没有假设。现实就是太多中国人存在侥幸心理,曾经把股市看到一万点,也同样会把房价看到千百万。

在美国一个人用五六年的收入就可以买套房,而在地大物博的中国,尤其在大城市,一个普通人三十年不吃不喝穷其全部收入也买不起一套房。按照收入比来说,北京上海的房价已经冠绝全球,连寸土寸金的香港都望尘莫及:香港的房价是普通人收入的15倍左右,发达国家是6倍左右,而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里,房价已经是收入的三十倍还要多,也就是说,普通人三十年的收入买不来一套房。还要房子吗?买得起房子吗?

当然要房子,居者有其屋是再普通不过的基本要求。很多人会说,买不起就租嘛,为什么一定要买?一辈子租房是否适应中国人的观念习惯暂且不说,在北京四环外的很多地方租套两居室都要五六千,一年下来六七万元,有多少年轻人能够承受这样的租金?即便缝上嘴不食人间烟火,全部收入用来租房都可能不够。

还买房子吗?我的看法是不买。需要房子而又不去买房,看上去矛盾,但这样的矛盾也许更加理智,因为买就意味着要背上一辈子可能都无法还清的贷款,未来岁月就变成了房子的奴隶、银行的奴隶,赢了房子却输了全部,这样的人生好吗?人不能仅仅为了房子活着。

据说当下中国的存量房超过180亿平方米,加上正在建造和尚未动工的,估计未来还有100亿平方米要投入市场,在房价已经高度泡沫的今天,如此规模的存量房整装待发,按照全国人口平均下来,即使八亿农民全进了城,人均也有20平方米的房子,卖给谁?

也许仍然有很多人觉得房价会涨,就如同四年前所有人坚信股市能冲上万点一般。局部区域的房子可能还有上涨空间,但如果就整体环境而言,如果不是非常容易租出去的房子,如果没有足够的房租回报率,最好再挺挺,房地产高唱凯歌的时代一去不返的日子不会远,随着中国在2015年进入老龄化,人口下降必然导致房子富余,房价还会涨吗?

房子已经从太多年轻人手里抢走了他们的青春和后半生,也许远远不止二三十年的岁月,因为房子而丢掉的更加弥足珍贵的是人生后半段的轻松快乐和无忧无虑。为房子累,为房子哭,为房子笑,为房子吵,不值得。人生有很多需要追求的东西,有很多东西值得珍惜,奋斗的路上不必苦苦纠结于一套房子,只要有个容身之所,好好经营快乐生活,好好享受幸福,好好珍惜健康,好好疼爱亲人,别让房子把这些都毁了。

精选阅读

四成职场人 30岁后拥有一套自己的住房


拥有一套自己的住房,可能是大多数职场人士的梦想之一,好在这种梦想对大多数30岁以上的职场人士来说,并非遥不可及。

某网站特别推出的职场人居住方式调查结果显示,26至30岁职场人中仅仅15.8%有自己的住房,其中10.8%的人需要还贷,而30至35岁之间已过而立之年的职场人有41.5%已经有了自己的住房,其中24.4%的人需要还贷。

在为期两个月的调查中,共有13000余名职场人士参与了调查。

调查显示,20至25岁的职场人租房居住的比例最高,达到了77.4%,26至30岁的职场人租房比例为68.3%。

随着年龄的增长,职场人有所积蓄,拥有自己住房的比例逐渐升高,租房比例持续下降,36岁以上的职场人租房的比例为30.7%。

而从租房的地域倾向性来看,调查显示,近四成职场人选择居住在城郊,其中26.4%的人居住在近郊区县,9.2%的人居住在远郊区县,仅有14.0%的人选择居住在市中心。

80后MM毕业2年2套房 从负债7万到身家百万


一位家境贫寒从山里走出来的80后小MM,你能想象她大学毕业两年后,就能攒下百万身价吗?

估计绝大部分人都会说不,这样的青春励志故事或许只会发生在电视、电影里。

然而,大连某大学毕业的这位女大学生,却演绎了这样的奋斗故事。她把自己的亲历写成了一篇帖子,以80后靠自己毕业2年2套房为题发表在论坛里,叙说了一个丑小鸭靠自己艰苦奋斗,从欠债7万到身价百万的感人故事。

朝不保夕的日子

我和我老公都是偏远农村出来的孩子。我02年考入大连某知名大学,2岁多母亲就去世了,上大学从老家走出来,身上就只有100元钱。

进入大学后,我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赚钱。逛街的时候,别人看的是什么东西好,我看的是哪里有什么商机。我积极加入学校的社团,并成为社团的骨干,我的第一桶金就是这时赚的推广大学生奶,其中经历了N多的波折,但最后还是成功了,做为主要负责人我赚到了800元。

2003年,我的男友现在的老公,吉林大学毕业来了大连工作。他家里也是农村的,我们是老乡。那时,我们租住在一个10平米的房间里,经常吃完饭还要数数手里有多少硬币够不够下顿饭的,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2004年,我们幸福甜蜜但仍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还经常要给双方家里还债。

第一次创业的艰辛

2005年,我男朋友借调去大连开发区国土局工作,我们就一起搬到了开发区,我每天坐2个小时车来大连市内上课。此时已经不用数硬币过日子了。但是仍要给家里还债,生活一点积蓄都没有,好在我们过惯了苦日子。

在开发区我发现一个大型商场刚刚腾出了一个新卖场,因为是刚开发的卖场所以租金很便宜。我们商量决定租下一间来做生意。因为我比较年轻,卖的又是少女装,所以很多顾客都很爱来店里,还真的赚到了一点钱。

后来商场单方面毁约,不再给新卖场打广告,还收我们的租金。客流越来越少,没办法再经营下去了,我和男朋友就在周末把店里的货拿出来在人流多的街边摆摊甩货。白皙的我晒黑了不少。总算是把货底子处理了大部分,把店关了,算下来不赔不赚。

我男朋友第二年调回原单位。刚好碰上单位改制,由国企变为股份制,他有资格做股东,但是要现金入股,需要7万多。我们一直没有积蓄,更不要说一下子拿出那么多钱了,他曾想要放弃,我坚决不同意。我们到处打电话借钱,几经周折才算凑够。

其实,我心里也没底,万一改制之后效益不好这钱就打水漂了。但是我是学经济的,我知道这样的机会太少了!最终事实证明,我的决策是对的!以后的日子,这份投资为我们创造了超乎想象的财富!

终于买了小房子

2006年,我毕业了!为了能获得好的工作和锻炼机会,我去了北京,开始了另外一段艰苦的奋斗!我在一家网站找到一份工作,一个月2500元工资。我不但学习网编需要的内容,我还学习网站的管理经验和模式,因为我一直想自己创业做老板,所以我就像个干透的海绵,恨不得把一切对日后创业有利的东东都吸取进来。

2007年,我辞掉了北京的工作,回到男友身边准备买房结婚。当时我在北京攒的钱加上身边的钱能凑够3万,男朋友的公积金存了5年差不多4万。就这样我们开始去看房,起初想买个30万左右的,但看好了发现买不起。最后花了21万,买了个40平米的小房子。去年年初,我们为双方父母累计还债差不多7万,总算把债务全部还清。08年6月,我们正式结婚了!婚礼是我一手策划的,不算豪华,但是那天,我真的感觉好幸福好幸福!

我在大连找了份工作,居然是在我买房子的那家中介的总部,做企划主管,月薪3200元,还有五险一金。

拥有能看海的大房子

记得之前我和男朋友入的股吧。改制之后他单位的效益非常好,利润翻了好几番。因此我们的原始股分红也相当可观!第一年分了1万多,第二年2万多去年分了16万多!据说今年的分红要更多!在去年下半年爆发的经济危机中我们又小赚了一笔投资股票。顺便说一下,08年我辞去了工作,专职在淘宝开店,卖我超级喜欢的东巴木刻,不谦虚的说现在已经小有规模了。

去年年末,我们有了些积蓄,也就是十几万,我开始考虑换一套大房子。正值房价下降的时候,我觉得该出手了!我理想中的房子是100平米左右的,有落地窗,能看海,能荡秋千的。看了4个月的房子,在绝望时终于遇到了心仪的!位置在大连的高新园区,交通很便利。因为房主担心房价会继续下跌,而且又着急用钱所以开价63万,最终60万搞定!房子买到手后,房价又开始涨了,现在这套房子已值78万左右了!

写了这么多,网友都看累了吧,来个总结:我这个山里出来的80后通过努力和运气,已经在大都市里找到了自己的幸福和快乐!好多人回帖说我厉害,其实我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写这个帖子不是为了炫耀,我只是想鼓励那些和我一样在奋斗中的80后,只要有梦想、有想法就一定有个多彩的人生!

相信奋斗的真实

我只是想鼓励那些和我一样在奋斗中的80后如果说在此之前,我还在怀疑这篇帖子的真实性,但当看见文章中的这句话后,我宁愿相信它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这位1982年出生的山里娃,揣着100元来到都市。但从一开始就坚强直面现实,参加社团、为蒙牛做市场推广,并因之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这个女孩从一开始就比同龄人多一份对生活的阅历。其后,就在更多的女大学生担忧自己的工作,为明天而迷茫之时,她又和男朋友开起了小店,白天我尽量站着,因为我发现坐着给人懒散的感觉,顾客不爱进来。站得腿脚都疼得不行,睡觉做梦都在疼。当你看到这样的语言时,你会发现如果不是亲身经历,别人显然无法体味其中竟有如此之艰辛。

为了憧憬中的婚姻,他们执意买下了第一套小房;其后,因为在单位参股分红、股市抄底、开网店,这对小夫妻小有积蓄,并因此买下了第二套房子。这个帖子读起来很轻松,猛然看起来,或许还有些许假假的味道,但因为其中夹杂了为父母还债的往事、数着硬币过日子的心酸以及举债为男友在单位参股的尴尬,你便不会去怀疑这个故事的真实与否。

这样励志的故事告诉我们,或许两套房、百万身价之类的结局可能会有渲染,但贯穿其中的奋斗却相当真实,并令人足以心生敬意。

20万买一个银行工作,值不值?


就业,毫无疑问是为了赚钱。然而如今找工作,在赚钱之前先得花钱,这恐怕是“大学毕业生扩招”加“金融危机”催化下的新时代就业病。

直击:20万买银行工作

近日,一则新闻惹来众议纷纷。据《联合早报》的一则消息称,重庆某所大学金融专业的毕业生李峰明找工作毫不发愁,靠他的父亲花20万元“买”到当地一家银行“令人羡慕”的工作,拿到每个月2000多元的工资。报道说,他的父亲是重庆市一名官员,母亲是中学教师。在他毕业前一年多的时间里,家里人为了他的工作到处托人,最后花重金才让他进入银行工作。

其实,李同学花钱买工作并不是新闻。金融、医疗、事业单位、大学、研究机构等国企、垄断行业、事业单位,是成千上万大学毕业生拼命想进入的行业。近年来进入这些热门行业都有潜规则,那就是要用钱买工作。

此外,还有动辄四五万元的包就业IT培训,数万元的托人求职好处费,上万元的求职整容费,数千元的求职个人形象包装费,数百元的简历制作车马费……眨眼间我们发现,原本靠能力凭文凭找工作成了一项花大钱的工程。难怪有人惊呼:要赚钱,先得花钱,要赚大钱,先得花大血本!

分析:值与不值?

看到20万元买银行工作的故事后,很多精明人士冒出的第一句话就是:“20万元,这么贵,值吗?”的确,以追逐利益为目标的聪明人,已经无暇对社会道德、就业竞争压力、社会公平性方面发出质疑,他们直接关心一个现实的问题:20万元对于一名银行职员而言,这笔买卖赚了还是亏了?多长时间能“回本”?

支持派的网友说,20万元一次性投入,买今后二三十年的金饭碗,肯定值!就恨咱们没那有钱的老爸和银行的关系呀!

反对派的网友说,有20万元现金,自己什么事情不能做?就稀罕赚这2000多元的收入?到哪儿工作2000元总是有的。

专业理财师则给出了正确的答案:不同银行、不同地区、不同分行甚至不同部门情况都有所不同,但根据银行业收入的一般规律,如果在北京,这20万元差不多6年就可以回本。以工商银行北京分行的一名应届毕业生的收入为例:本科毕业进入工行第一年,试用期工资被告知在每月2100元左右。从第二年起,每月工资就上涨至4000元,加上每年2000元的过节费和一些现金福利,年薪约为6.6万元。同时,假设该毕业生没有进入银行工作,而拿到了北京市应届毕业生第一年平均月工资1600元,并于第二年之后拿到北京市年平均工资44715元,那么,该笔工资的机会成本为:1600×12+44715×(N-1)元(N为工作年限)。再加上社会长期通货膨胀率为3%,那么该笔投资基本在6年之后就可以实现总收入和总成本相等。也就是说,6年后赚回了这20万元的一次性投资。

而且,计算中毕业生在银行只是一个普通柜台员工的收入水平,如果是客户经理,普通情况下三四年即可回本。据悉一个支行客户经理可以拿到每年税前15万元左右的薪水。

反思:大投入才有大产出

经过以上一番探究,我们不得不佩服李某做官的父亲成交的这笔买卖。那么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又该从中得到些什么感悟呢?

首先,正视职场薪酬差距。与吃大锅饭的时代不同,伴随着外资的涌入,高利润行业的出现,,我们发现职场人的薪酬差距变得越来越大。同样一个应届毕业生,可以是月工资1000元,也可以是10万元年薪。我们看到底层工人可能工作一辈子依旧在贫困线上挣扎,而一家央企或垄断型企业的福利制度就可以高达数百项。那么你要成为怎样的一个职场人?你要获得怎样的成就?可以说,如今职场的薪酬标准,没有你想不到的,只有你看不懂的。

其次,重视投入。中国人是最注重教育的。但似乎更多人只重视起跑线的教育。比如从幼儿园到初中、高中、大学的投入,舍得大手笔。其实,我们更要重视职业后教育。举个MBA教育的例子,如今MBA一年的学费动辄十几万到二十几万元,脱产学习一年半,毕业后的平均薪水为18万元一年,一般来说比起深造前能有50%到200%的增长。这比起银行20万元的工作,似乎投资回报率更高。此外,职场后的人脉关系投入、客户维护投入、培训投入、形象包装投入等,也都是增值的。(完)

行情不好!想清楚因为这个离职,值不值!


离职原因:个人职业发展遭遇瓶颈

自我分析:

1.我的职业瓶颈是因为自身还是因为环境?

2.在本公司是否真的无法让自己突破瓶颈?

3.为了突破瓶颈,跳槽是否是当下最优的选择?

解析:

1.遭遇职业瓶颈,首先应该分析这个瓶颈是因为自身的问题还是因为周围环境所限。有时并不是公司不给机会,而是我们自身的能力并不足够驾驭更高一层的工作。这个时候,自我充电积蓄力量才能求得突破。

2.如果自身的能力已经明显高于现在所处职位,而你对所在公司并没有其他不满,那么在本公司内寻求突破可能是最保险的途径。当然,发现在本公司已经无法有更进一步的发展,跳槽就可以纳入考虑范围了。

3.要合理评估跳槽的风险,它是否真的能让你突破瓶颈。这个突破不止是指薪资上的,更多地是指职位的阶层性提升。如果跳槽后仍然还在原地踏步,甚至退步,无法在职业发展上取得跨越性的提升,那么你的跳槽时机或许还没到,“卧槽”更优于跳槽。 (完)

如何判断一个公司值不值得待下去?


虽说没有完美的工作,但有些公司的奇葩规定实在让人无法忍受,并不值得继续待下去,锦囊君整理了以下几点,看看你所在的公司有没有中招。

奇葩规定:不准佩戴隐形眼镜

网友“Mamihlapinatapai”评论:“我之前面试的一家单位,不允许戴隐形眼镜,说是不健康。我只能戴框镜。这种连戴什么样的眼镜都有要求的公司,入职以后会有多烦人,可想而知。反正我是不会去的。”

奇葩规定:无偿征用朋友圈

网友“无语侠”表示:“我朋友他们公司员工的朋友圈都是被无偿征用的,发布公司产品、宣传软文之类,而且必须是大号也不能分组可见。依我看这些公司都是抠的,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

奇葩规定:24小时在线,随时处理突发情况

网友“有能耐你打我啊”吐槽:“我公司规定没这个奇葩但是也蛮烦人。我们做新媒体的,要求24小时*7天时刻回复领导的微信或者邮件,应对突发事件随时发文。之前一个同事就是因为微信回复不及时而被开除的。这么严格,工资还那么少,真正是赚着打工的钱,操着当老板的心。”

奇葩规定:上交所有社交账号

网友“否否否否”评论:“我之前的单位要求上报所有的社交媒体账号,包括微信大小号、微信公众号、微博大小号、知乎账号、豆瓣等等。我觉得这样太侵犯个人隐私了,有一种处处受监控的感觉,都没办法愉快地上网了。”

奇葩规定:强迫表演节目,不参加的就扣工资

网友“低调低调很低调”吐槽:“不知道老板怎么想的,硬要把年会办成文艺晚会,节目还要员工自己表演。而且老板明确表示,不表演的就扣工资。我又不是艺术系毕业的,满脑子的代码,只会同手同脚地跳舞,唱歌又是五音不全,这不是强人所难嘛。”

奇葩规定:每季业绩完不成,必须进行自我体罚

网友“风吹来过”表示:“面试时说得好好的,就算完不成绩效也有保底工资。进去后才发现,保底工资是有的,但必须自我进行体罚,美其名曰——长记性。体罚的方式有:一边青蛙跳一边喊公司名字、下跪一个小时或是自己抽自己耳光50下。现在连小学生都不体罚了,怎么成年人还搞这些?这是长记性的事吗?真要这样,我铁定记你一辈子,屈辱啊!”

奇葩规定:不准在公司吃肉

网友“跳跳闹闹”表示:“公司抠门没饭贴,我们自认倒霉,为节约我自己带饭,但不准我吃肉是哪门子的规定?自从这条变态规定出现,我只能天天外出吃,午饭费用飞速上涨。”

奇葩规定:员工座位被监控

网友“神奇大侠”吐槽:“曾经面试时遇上过一家公司,员工座位边上都有摄像头。当时我记得是老板面,走进老板办公室,一面墙全是监控屏幕,有些关上了,有些是开着的,屏上显示的是员工座位。一看就知道,这位老板在监控员工的一举一动。这太吓人了,当下我就不想面了,草草结束对话就逃出来了。”

奇葩规定:每天上班前要在公司门口跳舞

网友“左左右木”吐槽:“公司早上一上班,必定要先喊口号,以显势气,然后门口排好队跳舞。以前跳骑马舞,现在跳‘卸膊’舞,除非生病,否则需跳完才能上班。我从小不爱跳,还要被周围群众围观,这算什么事啊。当初面试时真不知道有这种规定,否则我绝对不会来上班。”

即使没有遭遇以上这些奇葩案例,不少在职人士也会时不时地产生跳槽的念头,个人想要早日离开糟心的工作环境可以理解,但跳槽前还是要明白自己的职业目标是什么。如果仅仅是为了逃避问题盲目跳槽,不反思自己存在的问题,那么在新的岗位很可能还会遇到类似的事。

简而言之,跳槽是为了追求更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而不是逃避。如何权衡当下该不该跳槽?锦囊君以为可以做以下三件事:

1、对当前工作做一张收益分析表

相对跳槽的成本分析表,对当前的工作平台、工作环境做一个全面的评估分析,看看自己在这里可以得到什么机会,又有哪些方面对自己的发展有利。相比陌生的环境,熟悉的环境对自己总会有些益处,不能一票全部否决。

2、尽可能全面地了解目标公司或行业

跳槽不是万能药,不能动不动就用“跳”来解决,跳到新东家难道就不会再有问题了么?在选择新平台前,一定要耐心的收集资料,对目标公司或目标行业状况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结合自身状况分析清楚了再下决定。

3、从长远的职业规划角度进行决策

前两步都是在收集各种资料,为你的理性判断做铺垫。这一阶段可以根据自己的现实状况来制定职业规划方案,有了准则才能有行动的标准,最大限度减少跳槽引发的风险和成本。 

最后附上一份工作是否符合自己需求的判断要素参考:

(1)对工作的兴趣度;

(2)薪资待遇是否满意;

(3)企业知名度;

(4)行业前景;

(5)公司文化及工作氛围;

(6)公司梯队建设和培训机会;

(7)工作稳定度;

(8)工作压力值;

(9)通勤距离;

(10)人际关系融洽程度。(完)

500万换10年,换还是不换?


用500万来换你10年时间,你是换还是不换?不久前,论坛做了这样的投票调查:有42%的网友表示不愿意换取,有52%的人认为会拿现金(如图1所示)。论坛上,有人做了这样的计算:10年等于3650天,如果用500万换取,相当于每天赚取1370元左右,就算10年中有物价上涨等因素,从物质上看也是相当赚的买卖。但也有人提出疑问,10年的时间是否真可以如此加减乘除来换算成金钱?看过小说《第八号档铺》的人,一定会对以上问题有种熟悉感。今天我们不需要与魔鬼做交易,也不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仅仅需要你10年的人生时间,你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

图1 500万换10年,换不换?

数据来源: BBS

四成多的人不愿换

钱不是万能的,投票显示有32.85%的人表示用多少钱也不换。网友们认为,人的一生应该是喜怒哀乐的平衡,不能躲避本应该经历的事情。网友“hhaaii”表示:“我选择不换,多少钱也不换。因为10年的过程中有太多东西要自己亲自去经历,无论是甜酸苦辣都要自己去体会。这些一定是用钱买不到的。”的确,有些事情,当我们经历的时候会很痛苦,但多年后再去回想会发觉已成人生中不可缺少的财富。

不换的另外一个理由是,生命无法用金钱来等价交换。网友“彭黎”说:“金钱无法用时间来计算,同样时间也不能用金钱去购买,生命更是用金钱买不来的。”

不想错过与亲人的相聚的时光也是网友们不换的主要理由。网友“一棵草的梦”这样写道:“虽然我是二三线城市领着2000元月薪的小员工,但是我仍然不愿换这500万。我不想一觉醒来发觉,父母已经苍老,甚至是不在人世。我将会后悔没有更多的时间与他们在一起。人生可以不要大富大贵,但不能没有亲人的陪伴。”

调查显示,四成中有一成左右的网友直白地表示,不换的理由是500万太少。网友“哈十一”认为:“500万少了些,给我1000万会考虑。”按现在的房价指数,拥有500万,在一线城市只能解决一家三代人的住房问题。面对节节攀升的物价,全家人还是需要继续发挥勤俭的精神,才能保障日后生活的安定。虽然房子不能当饭吃,但大部分中国人的传统习惯仍然需要一间自己的房子。令人悲哀的是,500万只够摆脱房奴这个标签。

五成人愿意为500万折腰

有句话叫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有那么多网友愿意换取,说明他们内心对未来的不确定。在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社会里,大多的人被赶着不得不去关注结果,被功利,于是万事不如拿现钱来的实际。

虽然小时候的课本里经常会教育我们:做人要有骨气,人穷志不穷。但是当我们面临实际生存压力时,只能无奈低头。很多人换取500万的最直接最简单理由是,自己奋斗10年,也赚不出500万。网友“Alvin Yang”表示:“如果我在这10年中努力奋斗,计算上通货膨胀,10年后也许能赚到500万,但那样一定很累,而且肯定无暇估计家人朋友,还要付出劳动成本,自己身体被搞垮,如此想来我还是立刻要这500万安心。然后投资,从0到500万比500万到1000万要难的多。”

个人生存艰难或是亲人的病痛是让我们折腰的另一大理由。这个世界,虽然有人拥有别墅与宝马,但也有人在为生存而奋斗,在为亲人的病痛而烦恼,对于他们而言500万可能是救命钱。“如果需要这笔钱来换取亲人的健康,我想我是愿意的。”网友“jeani”这样表示。

用自己最不满意的人生阶段来换取

本次调查的另一个发现是,大家愿意换取的10年往往是自己人生中最不满意的一段时间。网友“小白”愿意拿3岁到13岁这10年来换取500万,因为她觉得自己这段时间过得混沌空闲,无多大的建树,不如不过。她认为如果努力,从13岁开始可以把以前的10年的“功课”全补上。

有网友表示用自己生命最后的10年来换取。该网友表示:“目前中国养老问题已经相当严重。截至2009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达到1.67亿,约占总人口的12.5%。其中,80岁以上的老人1899万,失能老人达940万,部分失能老人约为1894万。可以预想我生命中最后的十年其实过得很孤独很痛苦,还不如不要最后的十年,不用拖累社会也不用拖累家人。”

大学生找工作难已经成为年复一年难以解决的问题。所以有些刚毕业找工作的学子选择了换取毕业后的10年时间。“想想,马上有了500万,还可以避免找工作的辛苦,又有了创业的起步资金,还是划得来的交易。”一位毕业生在论坛上这么说。

其实大家内心最想抹去的是这10年的不快乐,而500万是给自己一个改变的机会。

500万——本性觉悟的催化剂

人活着为了什么,一位智者曾说过,活着真正的意义在于对本性的觉悟,而关于500万的命题思考是觉悟的催化剂。

也有人说,“人活着就是为了活下去!”看上去好像很悲观,但是却很实在。人生有无数的可能性,活着就是找到或是确认对自己最重要的人,与TA一起做最重要的事。有了他们的陪伴就有了快乐,而这种快乐可以持续一辈子。

500万换10年时间,只是一种假设,通过这个话题,我们可以看出每个人心目中对于10年时间,乃至生命的价值判定。诚如网友“羊羊A”所说:“我们在说出自己是否愿意的时候,都是根据自己的经历,所见所闻,来判断这10年对于个人的意义。”换与不换并不是对与错的选择,而是一种适合自己当下情况的选择,是个人在当下认为最有意义活着的理由。(完)

30岁娶妻购买两房一厅的理财规划


看到许多男同事都为没钱结婚发愁,并大喊口号说:没钱、没钱、老婆靠边!可是李先生今年26岁,参加工作3年时间,在某大型房地产公司从事销售策划工作,属于年轻白领一族。目前,李先生月工资5000元左右,另有部分销售提成,他计划在30岁时购买两房一厅住宅一套,并与相恋数年的女友结婚。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李先生希望寻找一条资金快速增长渠道。那么,他该如何制定理财计划?

需求分析

对李先生的财产状况进行初步分析:依照李先生目前的月工资5000元,如果将月消费控制在2500元以内,则李先生每月盈余约2500元。那么在4年后,当李先生30岁时,其工资总存款额应该是2500124=12万元。

根据对未来房价上涨趋势的分析,再加上通货膨胀的关系,4年后,两房一厅住房的价格大概为40万元左右,装修费大概3万元左右。假若进行按揭贷款购房,那么4年后,李先生预计将需要投入400.2+3=11万元左右支付购房款首期。

此外,根据目前的消费水平,预计4年后,当李先生30岁时,须支付3万元左右用于结婚大事。那么4年后,首期购房款11万元+结婚款3万元,李先生实际共需支付14万元用于购房和结婚。

资金打理分三步走

第一步:平衡支取积累原始财富

根据目前李先生的财务状况来看,他尚处于财富原始积累阶段。在这一阶段,最重要的就是实施节流,平衡个人费用支出,制定切实可行的个人理财投资规划。建议李先生将每月开支控制在2500元以内,以维持日常开支。另外,按照个人投资的基本原则,准备3---6个月的支出,约7500---18000元,作为紧急预备金,这部分资金可以储蓄和投资货币市场基金,如果申请了银行信用卡,预备金也可以通过信用卡来满足。

第二步:保守与激进型投资相结合

财富增长的重要方式就是投资开源。针对李先生目前的实际状况和风险承受能力,建议李先生采取保守与激进相结合的组合投资方式比较合适,开展多元化的综合投资,一方面可以降低与分散风险,另一方面可高额度地实现投资增值。

目前,定期定额业务算是比较保守的理财方式。每月将闲余的2500元资金投入到基金定期定额业务中,预期收益率为8%---10%,那么在4年后,李先生的投资金规模可达12.96万元。另外,李先生还有部分不计入工资的收入,假如年均有1.5万元,这部分资金可以购买债券型的基金或者保险,假如投资债券型基金,年收益3.5%。那么4年后,李先生的债券型基金就是6.3224万元。李先生可以在4年后有充裕的资金来完成自己的购房和结婚大事。

第三步:购买意外伤害和医疗保险

根据李先生的实际情况,建议他购买意外伤害和医疗保险,以避免意外事故所带来的风险。另外,李先生可以考虑自己进一步学习和深造的计划

数控技术发展趋势如何,值不值得学?


数控技术是指用数字信息对机械运动和工作过程进行控制的技术,它是集传统的机械制造技术、计算机技术、现代控制技术、传感检测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光机电技术等于一体的现代制造业的基础技术,具有高精度、高效率、柔性自动化等特点,对制造业实现柔性自动化、集成化和智能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当前科技不断发展的大前提下,数控技术发展趋势如何呢?

中国数控技术的现状

目前,我国在常规数控机床领域,如数控车床、立式加工中心、数控铣床、数控镗床、电加工机床、数控重型机床和数控成形机床等一大批产品的生产中,已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能基本满足国内需求。中国是机床生产大国,但不是机床制造强国,国产机床的发展仍然难以支撑国民经济和国防军工的需要,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仍然十分明显,未来还需要更多数控机床专业人才。

数控技术人员就业范围广阔

目前国外机械设备的数控化率已达到85%以上,而我国的机械设备的数控化率不足20%,随着我国机制行业新技术的应用,我国作为世界制造业加工中心的地位已然形成,数控机床的使用、维修、维护人员在全国各工业城市都非常紧缺。数控加工人员从业面非常广,上至人工智能,下至五金钟表,制造业离不开专业数控技术人员,但按照国内目前现有的数控技术人才数量来看,仍然无法满足制造业的需求,而且这类人才市场储备并不大,好的数控人员还是非找难招的,导致模具设计、CAD/CAM工程师、数控编程、数控加工等已成为我国各人才市场招聘频率最高的职位之一。

高级技工一人难求,应用型人才缺口大

目前,我国数控高级技工正面临青黄不接的尴尬局面,,经验丰富的技工年龄偏大,中年技工为数不多,青年技工学习人数锐减,因此,高级数控人才已成稀缺资源。在我国技术工人中,高级技工仅占3.5%,而发达国家技术工人中,高级工占35%,这表明,我们的高级技工在未来5—10年内仍会有大量的人才缺口。随着产业布局、产品结构的调整,就业结构也将发生变化。

中国是制造业大国,学习数控技术在我国可以有一个非常不错的就业前景,数控人才在就业选择上的范围也很广,而且随着年龄增长,经验也会更加丰富,既有学历又有很强操作能力的数控人才,更是会成为社会较紧缺、企业最急需的人才,未来,数控技术发展趋势应该相当不错,可谓前景广阔。

白领夫妇月入4500元 巧用结余1年买套房


张先生,28岁;月工资2500元,年终奖10000元;张太太,25岁,工资2000元,年终奖8000元。二人均有三险一金,无商业险。小夫妻新婚燕尔,有一笔11万元的礼金进账,是活期存款,外加部分价值不菲的黄金首饰。此外,夫妻俩和父母同住,每个月交给父母1000元生活费,其他支出1500元,无房贷压力。

【理财需求】打算1年后购房及每月节余投资理财方案。

【财务分析】

张先生家庭无负债,11万元活期存款是家庭的资产净值。黄金首饰虽价值不菲,但金额不详,留作备用资产,以应不时之需。因净资产全部是活期存款,生息能力较弱,建议进行合理配置,以获得较高收益;二人现与父母同住,添丁后存在自住规划;二人处于刚刚步入社会的工薪阶层,收入不高,与父母同住,生活费用也较节省。扣除生活费和其他支出开销外,每年净支配42000元,此收入可积极规划;二人保险规划仅有社保,须辅以商业保险加以完善。

【理财规划】

农业银行理财分析师周丽明分析建议

【工资规划】

两人可先留出一部分流动备用金,以二人2-3个月的支出,大约1万元为宜。建议活期存款5000元,三个月定期存款5000元。其余10万元的资产配置可按5:3:2的比例投资银行自主研发的理财产品以及代理发行的债券型基金、股票型基金。1年后将投资本息收益用作购房的首付,贷款可采用公积金贷款。

【薪金规划】

每月薪金除了正常支出、房贷月供,节余可适当选择表现较好的股票型基金做定投。

【保险规划】

完备的保险是对家庭成员的保障,也是对家庭负责任的体现。张先生家庭保险配置相当缺乏,小夫妻俩都只有有社保。社保是家庭的基础保障,保费低、保障全面,但保障水平较低,保险规划必须补充的是二人的重疾保险,添丁后二人作为家庭的经济支柱,须投保购买终身寿险和重大疾病保险,附加意外险。

职场圈子的“套”与“解”


企业是以人和利益为基础的,只要有人和利益,就一定会存在“圈子”,但小圈子多了,就难免会产生争斗,就会有人搬弄是非,这种消极的文化现象,起源不一样,应对之策也有所区别。

有人的地方就有圈子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这是王家卫电影《笑傲江湖》里的一句经典台词。企业里的人也是如此,无论哪里的企业,内部的派系之争都见怪不怪了。

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内部形成小圈子就成为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企业是以人和利益为基础的,只要有人和利益,就一定会存在圈子,但小圈子多了,就难免会产生争斗,就会有人搬弄是非,这种消极的文化现象,起源不一样,应对之策也有所区别。

不论哪一种,驱动性因素只有两个,一是员工主动型,二是领导纵容型。现任职于一家中国500强企业人力总监的刘岩,总结自己十多年人力管理经验,针对职场圈子有不同于别人的观点。她认为,以部门为单位的小圈子尚不可怕,存在于管理末端的小圈子也不可怕。怕就怕在跨部门的、流弊于管理层之间的小圈子。

掺杂这两个因素的圈子,最可能出现的有两种结果,一是形成自己的派系,通过挤压其他同事,获取更大的话语权或更多的圈子利益;其二是经营自己的势力范围,积聚更大的力量对抗更高的领导,形成舍我其谁之架势。

美国的谷歌公司,对外宣称的企业信条是不作恶,但是这个信条却不断受到质疑,英国一家媒体日前就转载谷歌的一名前员工爆料:谷歌公司政治斗争的钩心斗角程度,让人联想到《权力的游戏》这部著名的小说和电视剧中隐秘的斗争。

这位员工称,Google表面上看,是以工程师的创新文化(300336,股吧)闻名于世,但是位于加州的总部大楼里,却充斥着权谋。谷歌创始人拉里虽然曾经鼓励在内部开展激烈竞争,但由于内部的斗争和分化日益严重,今年2月,拉里在公司年度大会上不得不对帮派之争紧急叫停,拉里明确告诉公司高层,争斗必须全面停止,否则公司将对其严惩不贷。

据介绍,谷歌由于派系斗争严重,从去年开始,安卓之父安迪不再负责安卓部门,是因为两大业务之间的冲突和鸿沟。而更早前,坊间流传着前谷歌搜索及产品项目经理和首席执行官之间的争斗,随后那位产品项目经理出走谷歌,担任雅虎CEO.

谷歌的案例其实在绝大多数职场都能找到影子。刘岩结合谷歌案例分析认为,在目前的职场中,因同学、同僚、同乡等形成的小圈子,呈日益增多之势。但谷歌的案例证实了,不论哪一种,对组织决策的执行力,都形成源头性阻碍。

挖制度墙角

如果说,员工主动型的小圈子是一种自然的职场行为,那么,由高层换血而生成的圈子,则与制度文化形成看不见的对峙。

任何管理团队的负责人或主要成员交替更换,必然带来血液的流动和更新,原有的人际关系格局也因此生变,受远近亲疏影响,职场的新圈子必然渐次缔结。中国国际人才专业委员会会长王辉耀认为,这种圈子文化,对制度的侵蚀不可小视。

领导默认小圈子,是基于领导对人际关系的再细分、再集约。包括刘岩在内的许多一线管理人员都认为,企业的最高领导人有时为了避免高处不胜寒和孤家寡人的困境,通常会在自己周围营造一个氛围轻松的圈子。在这个圈子里又有两种规则:一是正式规则(企业制度),即在形式上必须保证领导与下级关系正规;二是非正式规则,即所谓的哥们儿规则,圈子内的成员多以这种规则调整彼此关系。

当企业制度与哥们儿规则同时发生作用,这给企业带来哪些结果?专家结合辉瑞制药近10年来内部高层之间的权利斗争。辉瑞的前CEO斯蒂尔自2001年隐退,但隐而不退,继续培植自己的权力重心,使出各种伎俩推出自己人金德勒继任,但当金德勒2006年当上CEO后,不仅有斯蒂尔继续恋栈,公司内部也出现了分裂,很多人都想离开。律师出身的金德勒本来就没有医药行业的经验,但他用人重点偏离辉瑞老员工,而是喜欢找自己的人,人事部经理玛丽在这个时候走进他的小圈子。

当然,玛丽的兴趣并不在本职工作上,而是想着怎样讨好金德勒。很快,她变成了金德勒的心腹、耳目,而金德勒也对她欣赏有加,特批玛丽享有的很多特权。仗着金德勒的宠信,她在公司内飞扬跋扈,并在管理团队中制造分裂。一个内部人士说,在辉瑞的管理团队里有两个派别,一派是金德勒和玛丽,一派是剩下的人。

辉瑞是一个以生产止疼片和治疗疾病闻名的公司,而它的管理者却把全部的时间用在策划政治阴谋和争夺权利上,在过去的十年,辉瑞的股价从49美元跌到17美元,在生产研发上也没有重大突破,这个曾经的华尔街的宠儿现在简直是一团糟。

辉瑞的案例证明,圈子文化对制度的侵蚀,首先发生在圈子之内。王辉耀解释,由于哥们儿规则的存在,这就要求圈子里的成员之间必须要讲义气,在圈子利益的牵引和鼓励之下,圈子成员完全可以结成一个坚强的战斗堡垒,如此一来,圈子内的认同就变成一种有效的力量,它足以对任何制度和企业目标实施对抗。

对症下药

职场的圈子与职场的沟通,在角度上基本上呈反向变动。

有人认为,杰克韦尔奇最成功的地方,是他在GE公司建立起非正式沟通的企业文化。杰克韦尔奇强调只有顺畅地沟通,企业才能不断成功。韦尔奇所倡导的顺畅地沟通就是治疗圈子圈套的良方。

我们研究的GE公司,所有员工通过完善的沟通渠道,易于形成共同的价值体系。刘岩分析,现实的案例中,许多企业出现派系之争,很大程度上是流程出了问题。如果管理层之间在管理目标、管理风格、管理手段等方面差异太大,分歧就不可避免,要想使公司获得可持续的健康发展,在人事管理的流程设计上,一要明确个人责任,二要畅通沟通渠道。这正如韦尔奇的希望:人们要勇于表达反对意见,呈现所有的事实面,并尊重不同的观点。韦尔奇说:这是我们化解矛盾成本最低、效果最佳的方法。

王辉耀也认同这个观点。他认为企业要有明确的权利责任划分,尤其在副总裁之间,应以白纸黑字,明确各自的管理权限和职责,尽量减少交叉,并要加强考核和控制审计。而对副总以下的中高管群体,应以岗位轮换的制度设计,培养相互理解和合作精神。

有关轮岗制度,现在很多大型的企业如摩托罗拉公司就形成惯例。刘岩所在的公司,也规定了三年一轮岗,并且,每次的轮岗率必须超过70%以上,这样既打破了部门横向合作的隔阂和界限,还有利于大家换位思考,体会别人的难处,拆解因利益背后的小圈子。

当然,要管住小圈子,除了上述硬策略,还要有软思维。刘福垣等专家研究后指出,小圈子产生的根源就在于同质化,比如相似的经历、学历、年龄,相似的背景、价值观,来自同一个地方等,是圈子文化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这些使员工在压力或者利益驱动下,能更快地取得一致,所以,保持员工多样化、差异化,也是不容忽视的方法之一。

还有,当小圈子的利益取向与企业利益大体相同时,比如对于一个项目,企业最关心的是营利状况,而小圈子成员可能更多的关注项目给个人带来的收入和成就感。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管理者对圈子的管控,既是一种手段,也是一门艺术。

《用30年换一套房值不值?》由职场百态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在您职场百态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个人简历一套”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