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的职业规划道路。

职业规划怎么写,相信很多朋友们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第一部分,前言即总论;第二部分,自我分析,包括业余爱好、性格、价值观、专业技能等;

一、产品经理的概念理解:

1.PD和PM:正常来说,PD指的是产品设计,PM指的是产品经理,但在有的公司,产品经理统称PD,PM指的是项目管理。

2.产品和运营:有些公司产品和运营是区分开的,团队里有专门负责产品的产品人员,有专门负责运营的运营人员;也有的公司产品和运营不分家,通常产品经理,所以投简历时一定要注意该公司环境、该职位的工作职责这份工作到底适不适合自己。

3. 产品设计、产品规划、产品经理:不同的公司对于职称有不同的定义,看过很多产品相关的文章,发现自己只是做了产品经理的一部分工作,于是拿产品经理作为目标来鞭策自己

4. 战略规划:菜鸟的终极目标是从需求的执行方,上升到产品战略规划,但现状产品的大方向都是老板规划好的,自己在小方面有全完的自主权,通过产品来实现老板的大产品生态圈。

5. 产品经理的定义:只要你能够发现问题并描述清楚,转化为一个需求,进而转化为一个任务,争取到支持,发动起一批人,将这个任务完成,并持续不断以主人翁的心态、维护这个产物,那么,你就是成品经理。

二、产品经理需要的能力

1.沟通是基础

很多人都会把沟通能力作为自己的亮点提出,其实沟通能力只是一个产品经理所必需的基础能力,可以说没这项能力,你就成为不了一个好的产品经理。包括:

(1)输入能力:作为产品需求的发起人、执行者,要具备良好的需求理解能力,从客户、老板、用户那边接到需求,正确理解用户需求;同时要把用户需求转化为产品需求。

(2) 输出能力:作为一个跨部门协助的人,产品人员需要有良好的表达能力,在项目初期你要拿你的概念去忽悠老板,让老板同意立项。在产品的中期,要组织UI、开发、测试产品相关人,把自己的想法输出给他们,这主要体现在产品的评审会上,产品评审、UI评审、测试评审等, PRD文档以及后续的开发、测试跟进,确保开发出来的效果符合产品初衷。

(3)演示能力:产品上线前的产品介绍、产品培训,作为立项和演示用的产品规划PPT

2.具备市场感觉

我见过的很多产品,其实根本没想好我们为什么要做,市场定位和产品核心价值都不明显,看别人都在做,于是跟风趋势。比如之前的SNS热和现在的微薄、团购门。

要做一个有天分的产品经理,其关键是必须要以市场为导向。要进行市场调查,做市场细分,这个市场大不大,有没有前景,做的人多不多,进入这个市场有没有堡垒,需不需要特定资源的优势。通盘考虑了这些,然后利用SWOT,做竞争对手分析,了解各自的强项和弱项,找到机会在哪里,威胁在哪里,并进行分析,我们来做合不合适,合适的话如何制订未来的战略。

3.用户意识

所谓用户意识,并不仅仅是把用户拿在口头上,把用户体验作为说服老板和研发人员的武器。

产品设计最重要的是意识,了解和尊重用户的意识;策划最重要的是感觉。所谓感觉,特指你对用户的了解程度,越了解用户,感觉也就越准。这种感觉尤其体现在对特定用户群,在特定应用情景下的了解。

4.文档能力

如果用时间刻度来衡量产品经理的工作,20%时间在思考,30%时间在沟通,50%时间在写文档。一般来说,产品人员所要求的专业技能,具体体现在产品所撰写的各类文档中。

说起文档,MRD市场需求文档我也没写过,听易趣的一个朋友说,MRD是市场部人员写的;PRD文档是写得最多的,一份PRD文档包括了项目背景、用户说明、业务流程和原型;竞品分析,狭义上的定义是理清好产品概念后,通常会去看看看市场上相对应的产品有哪些,有哪些功能和设计思路可以借鉴。广义上的竞品分析指的是针对竞争对手的情况做一个通盘的分析,包括市场、用户、团队、产品细节、运营手段等,然后形成一个报告,比如之前流传的《梦幻西游》;产品说明书指的是产品上线前、交付用的产品介绍说明书,用来做培训和销售卖点的特征。培训手册,用来给内部人员培训的,特别是给面对用户的客服人员,产品人员也是客服支持人员。

5.技术能力

很多人都在讨论产品人员需不需要了解技术,正常来说,产品经理部需要去了解技术的实现手段,但是对于基础的技术原理一定要了解,比如基本的HTML/CSS知识,AJAX的原理、PHP的基础、用户规模对数据库的要求。

6.团队的力量

一般来说,刚入社会,人与人的差别并不明显,学校里教的只是基础的东西。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这个时候需要借用团队的力量。产品经理很多时候都是在协调,协调资源和人员,这个时候更需要发挥团队的力量

三、产品经理个人核心技能

如果说产品经理的核心能力,那一定是产品规划能力。

个人的核心技能是什么?据我理解,个人核心技能一定是独立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里面可能涉及到已有实践工作的经验积累,工作方式和专业技能。时间管理、个人知识管理、等个人的方法和模式;以及学习能力,信息知识的获取和成长。

四、产品经理的激情、信仰职业规划

记得刚入门时,有个前辈跟我说过,我们是互联网的创造者,我们的工作,是在改变人类的生活。听之,并未记在心上。

有一年,在和我们产品总监的一次聊天中,他提到了他以前的一个很成功的产品,他的激情让我很震撼,他提出的口号,让人类的生活更美好,我知道,并不仅仅是一种号召语,而是融入灵魂的一种信仰。

做产品多以来,我也发现了自己早已把产品习惯融入了生活中的很多细节,比如写文章之前总是喜欢先用MM画好结构图、做个详细的学习、工作计划 LIST,隔一段时间会迭代更新、喜欢规范和模板利用,不仅在工作中会运用到,生活中的学习模式、文件管理也如此。

所以,首先,找到你最喜欢的事(产品和行业),做你喜欢的事,你才能充满激情,告诉自己这是一份伟大的工作,相信我们所做的产品是在改变生活、改变世界,让我们一起努力。

扩展阅读

一个产品经理的职业轨迹[2]


职业规划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计划的过程,职业生涯规划的好坏可能将影响整个生命历程。感谢您阅读《一个产品经理的职业轨迹[2]》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业规划知识,欢迎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4、调整市场,发挥产品优势,有所斩获。

短暂休息和调整以后,我进入房地产营销策划公司。和之前服务过的公司不同,这是一家有所积淀,规则明确,希望找到机会二次提升的企业。正因此,它需要一位对企业品牌建设有实践经验,同时能够具体操作的人才。毫不谦虚的说,我就是这个位置最适合的人选。但是因为规则明确,公司人力资源部对品牌建设部负责人的选择很严格,学历要求是大学以上,很明显,这一点我不符合要求。不过,我未来的顶头上司明白,制定规则不是为了限制发展,而是希望从客观上提高效率,所以,最终他们还是选择了我的能力和经验,放弃了对学历的要求。从此以后,我的履历表上学历一栏,都是填写社会大学。言归正传,我这次工作调整,区域方面从苏州到上海,行业从互联网转至房地产,似乎变化挺大。但我认为并非如此,我得到了最重要的价值体现:独立筹建部门,整合资源,分头出击,实践自己丰富的企业品牌运营思路。事实上,通过短短1年的操作,我把公司品牌提升所必备的各个环节都搭建起来了,而且在重要方向上明确了发展思路。虽说做的是品牌建设工作,实际上,我已经把用户分析和目标受众定位等产品设计思路融入进去:在策划公司网站时,我分析了网站访问群体的不同,提出了首页双入口的设计思路;通过运营客户俱乐部,我把从前资料全无的客户关系重新建立起来;最牛逼的是我策划主编杂志的过程:一份企业自办媒体,如何兼顾提升业内美誉度,展现企业品牌优势和服务理念,从而促进开发商关注,强化业主和准业主的归属感并挖掘购买需求,最后,还要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一堆目标摆在面前。我剑走偏锋,采取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策略,将杂志定位于人文类地产杂志,以差异化和文化品味取胜。最终,杂志问世,将上述目标逐一实现,叫好声一片,很有成就感啊。打住,打住。这已经超出职业轨迹分析的界限,开始自我陶醉了。好吧,接着谈我的下一份工作。

5、市场再调整,产品升级,锁住定位不放松。

2005年,我离开上海,回到昆明。说回到昆明其实并不准确,我是云南人没错,但对昆明没有任何印象,从前,它只是回家的一个中转站而已。现在,因为有爱人在昆明,一切都不同了。经过慎重考虑,我离开上海来到昆明,和爱人在一起幸福生活。不久,我进担任总裁助理,直到最近离开。在近3年的工作经历让我感慨很多,有努力,有困惑,有激动,有失落,有精彩,有无奈作为一名恪守职业道德的经理人,我现在并不适合对进行公开评论。(此处删去250字,针对公司某些项目的点评在这里和这里。)不过,从职业轨迹的角度来说,这段经历对我非常重要,正是在这个平台之上,我对互联网的理解提升到了相当的高度,从前我心中面目模糊的用户逐渐清晰起来,针对用户核心需求的产品设计理念已经深入我心正是这段经历,让我明确了以互联网产品设计、运营为主的职业定位和发展方向。

至此,我的职业轨迹基本梳理了一遍。总的来说,该同学走了不少弯路,也做了不少无用功,不过,人还是慢慢成长起来了嘛,如果仅仅以薪酬作为衡量标准的话,成本也许高了点,不过,凡事要高瞻远瞩,不能总盯着钱不放,为人民币服务是起码的嘛。昆明没有互联网不打紧,企业给不了高薪也不打紧,可以考虑自主创业噻,温家宝总理不是说了嘛,以创业带动就业,好思路,我这就下线,该干嘛干嘛去。

成功的定义来规划职业道路


职业规划怎么写,相信很多朋友们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第一部分,前言即总论;第二部分,自我分析,包括业余爱好、性格、价值观、专业技能等;

成功的定义来规划职业道路

作为一名成天与公司打交道的高管培训师,莫尼卡麦格拉斯一直在关注职场现状。她发现:大量中层管理人员越来越不愿在职业道路上更上层楼,因为公司的晋升阶梯已经不像从前那般富有吸引力,而且攀登这个阶梯的代价太过高昂。她说:这些人仍然雄心勃勃,他们也仍在奋斗。但是他们现在为之奋斗的东西却与15年前截然不同。

麦格拉斯和其他人表示,人们可能已经开始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对成功的定义来规划自己的职业道路。他们没有染上职业倦怠症,也没有放弃;他们没有继续求学,或是从事新的职业;他们也没有遭遇中年危机。他们只是在重新思考如何继续为公司做贡献,如何根据自己的意愿为公司做贡献。相较于步步高升的箴言,他们更为感兴趣的是稳定,抛开因遵循别人制定的晋升道路而背负的压力。

造成这种现象的是一些人们常常谈论的职场趋势:技术进步正打破工作时间和非工作时间的界限,增加了随时在岗、随叫随到的压力感。机构重组、人员精简和业务外包等战略决策加大了工作的不确定性,减少了中层和高层管理人员晋升的机会。。

纽约非营利性研究机构家庭和工作研究院的副总裁培根说:我们对全球经济中的领导者进行了专门研究。我们选取了全球10大跨国公司比如花旗和IBM,与前100名男性和前100名女性进行了深入对话。这些领导者中有34%的女性和21%的男性表示他们已经降低了自己的职业抱负。人们开始把重心从工作转移到家庭、及个人爱好等活动上。

培根说:我们把它称之为工作给家庭带来的负面溢出效应。加班、同时开展多项任务、不得不在工作日处理无数突发情况,这一切影响了员工的态度,不仅仅是他们对工作的态度,也包含他们对自己的自由时间的态度。我们经过研究发现,54%的员工对工作不甚满意,38%的员工可能在明年积极寻找新工作,而39%的员工感到自己没有投入到工作中。大多数员工希望自己投入到工作中。降低抱负这个词并不意味着他们无法胜任自己的工作。他们是有能力做好工作的。但是被调查小组的成员也说过我需要做这个选择,因为我的家庭是首要的。

沃顿商学院的管理学教授罗斯巴德表示,我们也可以这样看待这种现象,一些员工他们不再奋力争取提高工资,获得更显赫的职位;他们不再全身心投入到完成公司制定的目标中,而是把一部分精力花费在其他事情上。

更少的晋升机会、更少的养老金

沃顿商学院人力资源中心主任凯培利指出,各大公司不再保证工作的稳定性、优越的福利或养老金政策,而员工也不再忠于雇主,或认为自己有义务在一家公司长期任职。员工只能自己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负责。

凯培利同意各机构在改变员工的目标和期望方面不再拥有以往的影响力,部分原因是现在人们在更成熟的年龄就业,且跳槽的次数更多。这一定意味着人们已踏上自己设定的职业道路了吗?也不一定,这取决于你对它的理解。我不能肯定它是指人们避开了在企业中的成功,但是人们现在寻觅的成功已经超越了现任雇主们对成功的定义,而过去不是这样的。

但是凯培利警告说,如果员工开始对自己的职业道路进行控制,就不太可能继续受到雇主的青眯。过去你只要低调行事,获得养老金不成问题。但现在情况不同了。他说,虽然一些员工可能没有像公司希望的那样投入大量精力,但是他们仍继续努力工作,因为他们害怕被解雇公司会系统性地对员工进行评估,解雇那些不恪尽职守的人。公司这种通过惩罚来迫使员工循规蹈矩的能力是我们从上个世纪80年代获得的一个最不愉快和最大的教训。员工的士气低落,但生产率保持稳定,因为员工们害怕被炒鱿鱼。然而他补充说,在劳动力缺乏的市场中,这种情况会发生改变。

与工作满意度直接相关的是工作设计问题。沃顿商学院的管理学教授西格尔巴萨德说:管理学学者们已经研究了很长一段时间。公司在设计一个工作时,必须考虑员工对该工作的看法、他们的目标是否是获得进步、工作是否是他们生活的重心等等。如果员工不希望增加自己的工作内容,公司擅自行动就会犯下错误,特别是如果新工作要求员工更加努力的话,就会引发更大的问题。

巴萨德指出,关键在于工作与员工是否契合。员工是否完成了公司要求的工作?如果答案是是,这名员工就是能够胜任工作,只是不愿意更加努力,这实际上是一种好的情形,特别是对那些没有太多升职空间的工作来说尤其如此。这种情况最适合客户服务岗位,员工在提供服务时需要投入工作,但他不需要思考如何重新设计整个客户服务系统。所以公司所需要的东西应该和员工所想要的以及所重视的东西相吻合。否则,就会出现问题。

取舍之间

劳动力专家克里斯滕森表示,工作上的稳定期是职业生涯中的一个自然阶段,但是由于我们通常认为职业发展是一种陡峭的轨迹,因而忽略了这一点。

克里斯滕森补充说,无论人们如何定义自己的工作,他们仍必须拥有绩效目标,并根据他们实现这些目标的情况予以评估。但是我们也应该承认,在生命中的不同阶段,人们定义绩效目标的方法可能稍有不同。

克里斯滕森表示,停滞会出现在每个方面,有可能是生活中的某些事件引起的比如孩子出生或父母生病,这些事件使员工决定我将保持现有的工作,不再努力向上攀登。但是如果你认为导致不同发展速度的只是外在因素的话,你就错了。员工有可能内在地决定不再继续向上爬。这并不是说他们开始偷懒。克里斯滕森说:一个人可以努力工作,而仍然处于职业生涯的稳定期。

她强调雇主和员工必须沟通彼此的期望和目标。任何稳定期的决定,无论时间长短,都应该满足双方的需要。如果员工们认为他们可以我行我素,仅凭自己的意愿做决定的话,是非常危险的。如果公司全然不顾员工之所需,而强迫他们竭尽全力,也是非常危险的。这归根到底是善治的原则。

经理人的职业规划


我们正处于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管理导师Peter Drucker说过:很多人相信,技术上的创新能够引发变革。但是事实并非如此,成功的创新总是在变革已经发生之后才出现,并充分地发掘变革。他的论述可以用一个实际的例子来说明:并非因为有了英特网才出现了信息时代,而恰恰是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变革引导了信息技术的创新,而这种创新又反过来深化了人们对信息的需求。

经理人的职业生涯管理领域同样如此。过去的20年间,人们对职业生涯的理解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并非由任何一种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或技术所引起。变化来自于外界,来自于整个社会和经济环境。在这种背景下,人们需要做的是首先理解这种转变,其次,才是在理念和技术有所创新。

第一个转变

经理人职业生涯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对过去的经理人而言,职业生涯意味着升迁和线性发展;如今,职业生涯意味着选择和螺旋式的发展。

把时间推回到上世纪90年代初。在那时的中国大陆,绝大部分人对职业的观念还是保守的(至少在如今的人们看来是如此)。那时候,辞职被看作是一件天大的事情。下海这个词对所有人都意味着高风险。同样,经理人习惯于问自己的问题是:我该怎样努力,才能升得更高?

在21世纪的今天,经理人考虑的问题变成了:下一步我该往哪里去?什么样的行业和工作才真正适合我?跳巢不再是新闻;创业也不再是少数人的游戏。经理人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的途径不再是单一、线性的,而是在不断的选择中完成。觉得自己在现有环境中的发展到了头?没关系,去一个新的企业吧。那里有更好的待遇和更多的挑战等着你。

在过去,安于现状和埋头苦干的人往往受到大家的尊敬。如今,荣誉属于善于接受和利用变化的人。对变化的适应能力是职业经理人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所倚重的品质,也正是目前众多不那么成功的领导者普遍缺乏的品质。当你选择某一个行业时,你做好充分的准备了吗?你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吗?你对可能出现的困难想好应对策略了吗?要成为真正的成功者,你就不能被变化的潮流推着走,而是主动去寻求和迎接变化。

第二个转变

过去,学历和证书是职业生涯的通行证,如今,它们的地位正在或已经被个人品质和能力所取代。

说来也许有些不可思议,但知识和技能的地位在最近几年中的确在不断下降。如今,一个大学本科毕业生找工作的难度比几年前大了许多。以往,一个海归MBA可以轻松拿到几十万人民币的年薪,如今他们却必须做好准备迎接十万以下的年薪。如今的企业在录用人才时的要求比以往苛刻的多,一个普通的行政职位可能会要求大学本科以上、英语六级证书、各种计算机证书、GPA4.2以上等等。但即便如此,符合要求的人还是远远超出预期。

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造成了这种转变。这几年来,中国接受过高等教育和技能培训的人数激增。相对于经济发展,教育和培训体系的发展由原先的滞后变为如今的达到平衡甚至超前,学历和证书的作用下降是不可避免的事实。

需要申明的是,我并没有贬低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的意思。两者在很多情况下都是重要的、基础性的因素,但如今,一个人的知识和技能已经不再决定他在职业发展中达到的高度。真正决定一个人能否成功的,是比知识和技能更为内化,也更难于衡量的因素:个人品质和能力。

什么决定了你能否当好一个总经理?是否读过MBA?显然不是。你是否具备一些优秀管理者必备的品质和能力,决定了你能否胜任高级管理岗位。

这些品质是什么?人际理解:你能否站在下属和客户的角度想问题?成就动机:你是否具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决策果断:你是否能够在时间紧迫、信息不足的情况下当机立断、把握商机?

这些能力是什么?战略思维:你能否站在企业决策者的高度,界定企业发展的目标并得出实现目标的手段?人际影响力:你能不能说服和感染下属?分析能力:你能否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

同样的,决定你能否成为一个好的销售经理的关键,不是你是否听过某位大师讲课,而是你是否具备人际勇气、百折不挠这样的品质和关系维护、言语沟通这样的能力。

因此,对于经理人来说,在为自己做职业生涯规划时一定要问自己这样一些问题:我的理想是什么?要成就这样的理想,除了学历和证书以外,还需要我有怎样的品质和能力?我具备这些品质和能力了吗?我如何发展自己来适应这样的要求?

对于企业的董事会或是老板来说,为某个领导职位挑选候选人的时候也不妨问问自己:这个职位的意义是什么?需要什么样的人来完成?人力资源总监,除了知识和技能以外,这个职位上的人必须具备怎样的品质和能力?哪些品质和能力可以慢慢培养(例如沟通能力),哪些必须要候选人具备而无法培养的(例如诚信)?

我相信,在未来的10年里,人们对高级人才的定义将发生质的变化。这种变化我想用下面一段对话来说明(对话纯属虚构)。

老总:我让你找的分公司总经理有人选了吗?

人力资源经理:有了!那个人绝对是高级人才。沃顿商学院毕业的MBA,有保险准精算师证书。

老总:不错可是他这个人怎么样?责任心强不强?对自己是否有高标准?有没有创新的能力和勇气?能不能带领分公司的员工扭亏为盈?

人力资源部经理(汗):这个面试下来感觉是不错的不过

第三个转变

为个人或企业提供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的咨询机构的使命开始转变。过去,咨询公司告诉经理人,你是这么看自己的,如今,咨询公司告诉经理人,环境是这么看你的。

一个产品经理的职业轨迹[1]


辞职了,从忙乱的工作状态清净下来,终于有点时间梳理一下自己10年来的职业轨迹。既然我的职业方向是一名产品经理,那么,我就把职场中的自己当作产品来剖析一遍,供各位欣赏。

1、产品无定位,茫然入市,必遭挫败。

1998年,我从一所烂学校毕业,毕业证都没带,就从云南到了上海。为什么是上海?到上海做什么?说实话,我对此毫无概念。我的大学老师认为我应该到上海发展,他说服了我,所以我出发。至于做什么,我一无所知。正因为茫然、无知和缺乏职业规划,我第一份工作选择了进入门槛很低的销售行业,做一名俗称扫大街的直销员。阅历和经验有限,我理所当然遭遇白眼、误会,很委屈,但不沮丧,因为年轻啊。实际上,这种销售行为非常可疑,因为产品不具备使用价值,我所做的无非是无限增加工作强度(所谓客户拜访率)和不断提高忽悠能力(所谓沟通技巧)。客户在哪里?不知道。所以我和同样年轻的同事们只能满怀无知的心,计划踏遍上海,走街串巷去传播花粉,哦不对,是销售产品。这份短暂的工作经历很快结束,因为简单的数学计算告诉我,这样干下去会入不敷出,饿死街头。不过,以乐观主义武装全身的我学到一点常识:再烂的产品也会有人要(这貌似成功学大师的感言啊)。同时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既然烂产品我也能卖出去,为什么不去卖好产品呢?所以,半个月后,我开始了自己的第二份工作。

2、产品定位偏差,获利有限,调整发展方向。

第一份工作带来的教训也许不够深刻,我想当然认为只要换一家公司,肯定大有希望的,并没有意识到销售行业和自己职业定位的偏差,所以,我的第二份工作还是销售,不过环境大有改观,我进入的这家铁艺制造厂提供食宿,有些许底薪,收入基本靠销售提成,条件是2个月的试用期。铁艺是嘛?现在是烂到家的小作坊产品,98年时还是利润极高的奢侈装饰材料。刚入行,不懂嘛,什么市场定位,什么消费者分析,什么营销技巧,什么客户维护,一概不晓得,更要命的是,公司居然没有培训,我靠,这是什么玩法?乐观主义武装全身的蓝皮辛勤耕耘,一步两个脚印,踏遍了上海的大街小巷,徘徊于仙霞路、衡山路、沪青平公路和浦东新区的别墅区,最后硬是把产品卖出去了,而且建立了不少客户关系。前面说过当时铁艺是奢侈品,有多奢侈?以虹桥国贸对面的餐厅为例,我曾经卖给他们两盏吊灯,共计14000元(如果这家餐厅还在的话,其中一盏灯估计还吊着的),这两盏吊灯的成本是多少?千元而已。销售额的提升,意味着小日子过得越来越舒服,也意味着我有精力开始在生存之外考虑职业规划问题。2002年,我面临两种选择:一是和朋友一起开公司,继续铁艺生涯;二是换行业,挖掘我潜在的创意、策划能力。当时的状况是,如果继续卖铁为生,我有可能一辈子在建筑装饰行业打滚,这意味着我的发展空间和生活层面将局限于此;如果换个行业改走创意策划路线,也许有别样可能性在等着我,不过,肯定得从零开始。我选择了转行。

3、产品重新定位,艰难入市,用户积淀丧失,从头来过。

我进入商务网的职务是文案,最初薪酬1300元,和之前的销售提成相比低得惊人,不过当时我并不太在意自己即将进入的这家企业能够给我多少薪水,重要的是它能够提供我一个切入策划行业的机会,从这点看,我基本满意。公司总裁赵旭从保健品大腕红桃K出来,能够充分领会保健品深挖硬刨的营销思路,所以,公司的发展必然附着了强烈的营销为王理念,同时,严重缺乏自主研发的发展规划。因此,世纪辰光发展成江浙一带互联网产品的超级代理商并不奇怪,其间试图折腾自主产品无果也是理所当然,最终与其他公司整合成为一个营销代理巨无霸也是顺势之举。我无意花过多笔墨来点评这家企业,我想说的是,这家企业,在我的职业生涯中起到过重要的启发意义。首先,我的工作很快得到公司认可,极大提升了我的信心,这和个人努力有关,更契合了公司注重企业品牌宣传,渴望得到外界关注的实际情况。其次,因为工作关系,我积累了杭州、苏州不少媒体资源和人脉。最重要是我体会了互联网产品怎样营销,怎样培养市场,怎样深入到用户中去,这一点,至今还在影响我的策划观念。不过,在被任命为企划部经理后不久,我还是选择了离开。一家永远生活在上游企业阴影之下的企业,一家无法自主研发产品开辟发展空间的企业,并不足以让我为之逗留。

道路桥梁工程专业职业规划书


道路桥梁工程专业职业规划书

在全球金融风暴影响下,我国社会的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市场环境恶劣。职业的日益交替让现代大学生不得不在选择了留校学习的同时还现身职场,以便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前景。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我不得不考虑到将来的职业和就业。风暴袭来有危也有机,把危险化为机遇才是当前重点。不管就业形势如何,大学生们都应避免产生恐慌心理,不知所措和焦虑不安都无益于成功求职。走出象牙塔的职场新人们要调整好心态,积极面对,争取各种机会,用慎重、真诚和勇敢的态度面对职业中的第一次选择,成功走好职业生涯的第一步。在危机面前做到未雨绸谋、沉着应对,在安定的工作中寻求突破、获得更好的发展,这是每一位职场达人所追求的目标。而只有当一个人具有明确的职业定位和清晰的职业规划时,他才会怀揣愿景,浑身充满着动力,工作才会变得更加有意义,职业生涯发展才会越来越好。

自我认知

职业价值观

帮助 贡献 思考 成就 实现 自主 独立影响 支配 报酬 财富 安全 稳定 舒适安逸 团队 融洽 新奇 冒险 规则 秩序

择业时如果有针对性地考虑这些方面的因素,选择与自己职业价值观相近的最适合自己的工作环境和工作领域,将有助于激发今后的工作热情,获得事业的成功。比如您的职业价值观是安全 稳定型,那么竞争激烈或压力很大的工作环境,如民企、外企等,可能就不适合您;但如果您的职业价值观是新奇*冒险型,竞争激烈的环境可能反倒适合您的发展,而一些繁琐、机械重复的工作,可能会制约发展。

职业兴趣

通过职业兴趣测试运用Holland人格类型论得出我的职业兴趣为:

现实型(Realistic),又译技能型。具有这类倾向的个体,属于技术与运动取向。往往身体技能及机械协调能力较强,对机械与物体的关心比较强烈。稳健、务实,喜欢从事规则明确的活动及技术性工作,甚至热衷于亲自动手创造新事物。不善言谈,对于人际交往及人员管理、监督等活动不太感兴趣。这一领域的职业有:需熟练技能方面的职业、动植物管理方面的职业、机械管理方面的职业、生产技术方面的职业、手工艺技能方面的职业、机械装置与运转方面的职业等。

研究型(Investigative),又译调查型。具有这类倾向的个体,喜欢理论思维或偏爱数理统计工作,对于解决抽象性问题具有极大的热情。他们通常倾向于通过思考、分析解决难题,而不一定落实到具体操作。喜欢具有创造性、挑战性的工作,不太喜欢固定程式的任务。对于人员的领导及人际交往也非情所愿,独立倾向明显。

自身认知

我的优势能力

自信,诚实,魄力强

有追求成功的雄心和干劲

敢打敢拼,富有开拓精神,愿意接受挑战

学习新东西的接受能力强,擅长技术性工作

乐于助人,对人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忠诚度

我的弱势能力

易忽视细节,易于仓促做出决定

对人比较粗心、随便、直接,缺乏耐心

让人难以接受,或处事鲁莽,易冲动,不计后果

可能过于刻板

可能表现得不近人情

长辈们:

家人(伯 爹 奶):

优点:乖巧、懂事,独立,不用太操心,有爱心,孝顺,想象力丰富,动手能力强

缺点:有时光说不做,不能合理花钱,粗心,不肯及时承认错误

其他长辈如叔叔、姑妈:

优点:懂事、孝顺,关心他人

缺点:有时发点小脾气

我的职业性格

职业性格测试我得到:性格类型倾向是 INTJ (内向 直觉 思维 判断) 在实现自己的想法和达成自己的目标时有创新的想法和非凡的动力。能很快洞察到外界事物间的规律并形成长期的远景计划。一旦决定做一件事就会开始规划并直到完成为止。多疑、独立,对于自己和他人能力和表现的要求都非常高。 INTJ型的人是完美主义者。他们强烈地要求个人自由和能力,同时在他们独创的思想中,不可动摇的信仰促使他们达到目标。 INTJ型的人思维严谨、有逻辑性、足智多谋,他们能够看到新计划实行后的结果。他们并不十分受冷漠与批评的干扰,作为所有性格类型中最独立的,INTJ型的人更喜欢以自己的方式行事。面对相反意见,他们通常持怀疑态度,十分坚定和坚决。权威本身不能强制他们,只有他们认为这些规则对自己的更重要的目标有用时,才会去遵守。 INTJ型的人是天生的谋略家,具有独特的思想、伟大的远见和梦想。他们天生精于理论,对于复杂而综合的概念运转灵活。

符合该性格测试的职业有:

设计工程师 精神分析师各类科学家 研究所研究人员 系统分析员 计算机程序员 研究开发部经理 各类技术顾问 技术专家法律顾问 医学专家 建筑师艺术家

分析

优势: 1. 对所学专业有很浓厚的兴趣想象力 2. 自身性格适合深造该专业 3. 所处学校环境适合于自己所选发展方向劣势: 1.考虑问题不够全面, 2.不喜欢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 3.能用到的资源不丰富

机会: 1.国家对该类型人才的需求量大, 2.国家对道桥行业的支持, 3.学校所在市区需要大量建筑人才威胁: 1. 道桥方向发展的研究人才太多造成的竞争 2. 道桥市场的饱和

根据以上分析确定未来发展方向为: 道路桥梁专业方面的人才

综合评估

经过一番自我解析,我感觉自己更加有信心拥有美好的未来,我有踏实稳重的优点,又有交际缺乏的劣势,但我会加强现有优势,戒骄戒躁,勤奋学习,刻苦钻研!

环境评估

社会环境

中国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发展。越来越多地方被开发,2008的奥运选择了北京,2010的世博会花落上海,一时之间,以此为中心的公共建设项目和相关商业项目纷纷上马,巨型体育场馆、奥运村、购物中心、会展中心、豪华公寓、政府大楼拔地而起,一条条宽阔的马路铺设成功,一架架立交桥建设成功,中国的建筑设计因此而成为全世界瞩目的焦点!

追溯到人类诞生时,桥梁与人类是共同发展的,桥梁的历史就是人类存在的历史,在远古,原始人在追逐猎物时,经过小河流,原始人就会用树干搭在两岸,好过河,这就是桥梁的由来,所以说桥梁的历史就是人类的发展史

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桥梁的成就才使我们重新无愧于祖先地站到了世界前列,这是中国桥梁建设的伟大复兴时代.。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中,中国的桥梁建造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前十年为此做了经济上、技术上和人才上的准备,九十年代迎来了跨越式的发展。展望未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一批更大的越江跨海工程的建设,中国桥梁将会创造更辉煌的成就。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造就一代巨人去引领世界桥梁的未来。

客户经理职业规划


职业规划就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计划的过程。一个完整的职业规划由职业定位、目标设定和通道设计三个要素构成。

客户经理制度在中国烟草专卖体制下市场化取向改革的进程中将已经扮演并将继续和更加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客户经理大有可为、大有作为、大有前途,客户经理将是烟草商业的未来。

一、客户经理的职业化基础(一)客户经理的职业化和职业生涯对于客户经理的职业化,首先应该满足职业化的三大要求,即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

从标准化来说,客户经理主要有岗位职责标准化、工作流程标准化、管理考核标准化等几方面的要求;从规范化来说,客户经理主要有职业形象规范化、商务礼仪规范化、客户服务规范化、客户管理规范化等;从制度上来说,客户经理制度是烟草商业企业优质、高效、快捷、便利的服务创新制度,是企业的一种全新经营模式,其核心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

烟草商业企业客户经理的职业生涯包括从加入客户经理这支队伍直到离开的所有时间。它主要是指客户经理在担任该岗位期间,以工资作为主要收入来源,履行岗位工作职责和行使岗位权利的整个过程。

(二)客户经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客户经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是指通过客户经理的工作及职业发展的设计,协调客户经理个人需求和烟草商业企业组织需求,实现个人和企业的共同成长和发展。

它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客户经理个人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思考和规划,以理清个人发展的方向和轨迹;另一方面是烟草商业企业作为组织,对客户经理的这一岗位进行分析、规划,从而找到一条符合公司战略发展的途径。

很显然,成功的客户经理职业生涯规划要将个人需求和组织需求统筹考虑,既要有利于客户经理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又要有利于企业战略实现。两者的关系应该的辨证统一、相辅相成、互为前提的。

二、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途径在掌握了职业生涯规划特别是客户经理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后,我们再来探讨关于如何准确、合理的制订一套职业生涯规划。本书从两个层面对此进行分析,一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通用步骤,另一个是针对客户经理这一岗位,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分析。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七大有效途径成功的的职业生涯规划,必须要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步骤,开展循序渐进的阶段规划,然后再有条不紊、不折不扣的执行。这是职业生涯规划最重要的保证。下面就重点介绍一下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七大有效途径。

第一步:确定志向。对于广大的客户经理来说,我们都只是社会中普通一位公民,也只是企业普通的一位员工,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因为普通而失去志向。于公,作为客户经理应该牢固树立维护国家利益、维护消费者利益的行业共同价值观;于私,作为客户经理也应该为自己设立一个伟大而有现实的人生志向,成为一个有追求、有意义、有价值的企业公民。

第二步:自我评估。首先,是自我评估的内容。包括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智商、情商、思维方式、思维方法、道德水准以及社会中的自我等等。其次,是自我评估的方法。主要包括职业性向测试、智力测试、能力测试、面试法等。

第三步:职业生涯机会的评估。在制定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时,要分析环境条件的特点、环境的发展变化情况、自己与环境的关系、自己在这个环境中的地位、环境对自己提出的要求以及环境对自己有利的条件与不利的条件等等。环境因素评估主要包括:(1)组织环境。(2)政治环境。(3)社会环境。(4)经济环境。环境因素评估的主要方法是调查法、综合分析法等。

第四步:职业的选择。职业选择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人生事业的成功与失败。据统计,在选错职业的人当中,有80%的人在事业上是失败者。

第五步:职业生涯的路线选择。在职业确定后,向哪一路线发展,此时要作出选择。由于发展路线不同,对职业发展的要求也不相同。在职业生涯规划中,须作出抉择,以便使自己的学习、工作以及各种行动措施沿着你的职业生涯路线或预定的方向前进。

第六步:设定职业生涯目标。职业生涯目标的设定,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目标的设定,是在继职业选择、职业生涯路线选择后,对人生目标做出的抉择。其抉择是以自己的最佳才能、最优性格、最大兴趣、最有利的环境等信息为依据。通常目标分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和人生目标。

第七步:制订行动计划和措施。在确定了职业生涯目标后,行动便成了关键的环节。这里所指的行动,是指落实目标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工作、训练、教育、轮岗等方面的措施。例如,为达成目标,在工作方面,你计划采取什么措施,提高你的工作效率?在业务素质方面,你计划学习哪些知识,掌握哪些技能,提高你的业务能力?在潜能开发方面,采取什么措施开发你的潜能等等,都要有具体的计划与明确的措施。并且这些计划要特别具体,以便于定时检查。

(二)客户经理的职业生涯规划途径烟草行业作为较为特殊的行业,而客户经理又是烟草行业中相对特殊的岗位。面对这样一个群体,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商业企业和客户经理本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按照行业发展的要求和趋势,对客户经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一些新的思路。在充分学习和领会国家局相关精神的前提下,结合对全国上百家烟草商业企业实际情况的调研和分析,本着客观的分析评价问题、实用的原则解决问题、发展的眼光预见问题的指导思想,本文对客户经理的职业生涯作出了如下三种形式的规划。

第一种:客户经理的专业一体化发展途径专业一体化发展途径就是实行竞争择优、职级分类、动态管理和绩效考核原则。

竞争择优就是坚持以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选拔、评价、使用人才的主要标准,选拔优秀人才进入到客户经理队伍中来,保证客户经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职级分类指根据工作业绩、管理协调能力和社交公关能力等,将客户经理由低到高分为初级营销员、中级营销员、高级营销员、营销师、高级营销师五个级别,设置比例相对合理;动态管理就是对客户经理管理推行升降级制和末位淘汰制,等级评定原则上每年一次;绩效考核就是指目标任务考核和工作质量考核相结合,将考核结果与客户经理的切身利益相挂钩,考核到人,打破大锅饭分配制。

对于客户经理特别是年轻的客户经理来说,不但要注重属于外职业生涯的这五个级别职称,更要注重锻炼和提升内在职业生涯,包括个人的业务能力、综合素质、心理素质、职业修养等方面。只有当内在职业生涯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和水平,在机会来临的时候才能很好的把握,以使自身有更大的提升。

第二种:客户经理的专业分工化发展途径客户经理的专业分工化发展途径,即客户经理专业化配置,正在和已经行业改革的一个新思路和新趋势,并且在个别地市已经开展相关试点工作。客户经理的专业化配置,就是要打破原有的以区域作为划分标准,进行专业化分工,实现各工种、各专业协同作业、共同服务零售客户的工作模式。

客户经理的专业化配置,要紧紧围绕当地卷烟销售的实际情况,以提高卷烟营销的效率为目标,以探索新型服务模式和新型管理机制为重点,切实转变观念,合理安排,努力实现客户经理队伍建设的四个专业化目标职责专业化、能力专业化、培训专业化、发展专业化。

客户经理专业化分工,主要要实现客户经理的四个转变,即岗位职责由粗放向细化转变、素质要求由复合型向专业型转变,客户服务由独立作业向协同作业转变,服务内容由一般性服务向为客户提供综合解决方案转变。

目前已试点的客户经理专业化分工发展途径,主要有三种专业配置,分别为客户服务岗、客户培训与指导岗、品牌培育岗。

第三种:客户经理的专业管理化发展途径客户经理的专业管理化发展途径,主要是针对客户经理在行政岗位上的提升与发展。虽然这种途径的职业发展属于极少数,但仍然可以成为客户经理职业发展的一种重要途径。特别是可以为一些管理型职业性向的客户经理提供一个明确的目标,成为工作的巨大动力。

在目前行业体制下的客户经理专业化发展途径一般是客户经理、市场经理、营销主任、业务经理这样一条成长直线。

职业经理人的职业规划


30岁,这是许多人职业生涯的一个门槛。他们已经没有了工作初期的新鲜感,对职场充满了焦虑与倦怠,却不得不面对另一个问题:未来如何保障?

30岁,对企业文化或是企业愿景之类的华美说辞早已麻木。在他们看来,企业并不是员工的家,企业和员工说到底是一种交易的关系企业支付薪水,员工提供劳动力或是智力。

他们的倦怠和迷惘,不仅因为他们是企业人,更因为他们还是社会人。作为企业人,他们按照职位的标准来做事,从而得到相应的报酬。但作为社会人,这些报酬并不能保障他们的未来,员工在企业的任职结束,也意味着交易的结束,企业就不再对这个员工的未来负责了。但员工却需要为自己的未来负责,寻找新的工作机会或者创业机会。

在保障制度缺失的社会里,一个职业经理人是不可能不产生焦虑与倦怠的情绪的。在市场经济初期的很多企业中,甚至连为员工买个保险都舍不得,如何谈得上为员工进行职业规划?

职场的倦怠,是因为这些人实在看不清楚职业的未来。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今日的努力只是在为公司付出,充其量是锻炼了自己,但这种锻炼如果不能成为行业顶尖,事实上对未来的益处也是有限的。

选择创业,在很多职业人看来,也是为了摆脱这种焦虑和彷徨的一种途径。

他们选择创业,就是为了掌握自己的命运,也是为了获得保障。中国东部发达地区是创业人数很高的一个地区,这固然和机会多有关系,但深层次上,恐怕他们更需要的是要通过创业来为自己的未来做出主张。

大多数人的人生目标是为了生活得更好包括对财富、社会地位的渴求和实现自我。很可惜,大多数工作是很难满足这些人生目标的,工作至多能获得小康或者中产,实现自我的就更少了。大多数职业人过了40多岁就会走下坡路,能在职业上持续上升的只是少数。

广义上来说,无论是创业还是做职业经理人,都是一个生意。因此很多人会按照生意的成本、风险和收益来综合考量。

职业经理人选择创业,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在现阶段的中国,创业的机会很多,而且创业的风险未必比打工的风险高多少,而其收益却要高很多。

在中国,外企的职业经理人平均2到3年跳一次槽,中国民企的平均寿命为3.5年,企业并不能对你的职业前途做出什么保障,在中国做职业经理人,风险其实是很高的。很少有职业经理人能把握自己的职业命运,他们的命运总是被别人掌握或者左右。这是一种令人感到悲哀的现实。

在西方,由于市场经济长期的发展,市场比较规范,雇主和雇员之间也有一种长期的心理契约,因此大家都会选择长期博弈。但在现阶段的中国,企业和雇员之间的关系往往是短期博弈,当企业对员工没有什么承诺时,就不要指望员工对企业有什么忠诚。

在欧洲国家,从社会地位和收入上来讲,普通白领甚至也要好过小老板。但在中国却不是这样的状况,中国的普通白领收入远不及一个小老板。

在中国这个社会福利保障有待完备的社会,你的人生要过得好,就需要你今日所做的投资是能为你的人生带来长久收益的。可惜的是,在现阶段的中国职场中,职业规划通常是高度不确定的。

因此,如果当创业的收益远大于打工,但风险却不见得就比打工大很多时,付出也未必比打工多很多时,一个理性的选择似乎就是创业,三十而立的古训更推动了这种焦虑的现实转化。

这个出路不是职业的出路,而是人生的出路。大多数有能力和胆识的人做出的投资选择便是创业。

然而,一个纯粹职业人真的是不值得肯定的吗?这也未必。职业人生的肯定来自于对未来的保障,它需要社会福利保障的完善,也需要企业的成熟和长期稳健经营,当然也需要我们的市场经济越来越成熟。

经理人职业规划心得


职业规划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计划的过程,职业生涯规划的好坏可能将影响整个生命历程。感谢您阅读《经理人职业规划心得》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业规划知识,欢迎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新经理人的领导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一书从经理人如何学习和发展、选择正确的职位和形成职业发展的良性循环三个角度给经理人职业规划提出了值得借鉴的思路。

经理人需要将工作学习和个人学习结合起来

为了使自己的管理工作更加具有效率,经理人必须进行大量的工作学习,掌握多方面的专长,包括技术专长、战略规划能力和人事管理能力。如果说工作学习更多侧重技能,那么个人学习则是为了提高自我的认知能力,即充分地了解自己的个性、优点和局限性,并了解自己可以做出改变的弹性,提高处理压力和感情问题的能力。

认知自己,是经理人职业生涯时做出选择的第一步,而提高自己的各种技能、专长,包括应对变化的能力,是决定其职业发展的后劲与动力。

选择正确的职位

经理人在追求新的工作机会时,通常必须考虑两个因素:自己与这个职位(或组织)之间是否非常匹配?自己与这个职位(或组织)所需要的人是不是非常一致?

选择与自身价值观一致的组织非常必要,这样的组织氛围有利于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同时,合适的工作职位可以提供新的学习机会和新的挑战,有利于丰富自己的阅历和综合的管理能力,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而有些要求过高职位,虽然提供较高的报酬或者声望在外,但在自己未能充分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弱点时,避免选择这些职位,可以规避潜在的风险。

建立职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职业发展良性循环的描述是:在一个可以充分施展才能的岗位和组织里,经理人可以为组织绩效做出自己的贡献,那么人们对他的资历和信任度就开始不断上升,更多的人愿意和他一起工作,组织分配更重要的工作任务给他;通过锻炼,他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扩大自己在组织中的影响力,并能够在更高的职位上为组织的重要目标贡献。这样,他进入了一个不断强化的成功循环之中。

在职业发展的过程中,经理人希望进入这种良性循环,可以采取两个步骤:1、争取分配到重要的工作;2、构建起一个关系网络。经理在战略性思考自己的职业发展时,可以选择侧面移动而不是垂直移动,主动追求或创造一些职位,帮助自己获得更广泛的技能,使自己未来可以在更好的位置上为公司服务。关系网络可以帮助自己识别机会,更深入地了解公司未来动向,形成与上司和同事的良好互动关系,助力自己的职业发展。

银行客户经理的职业规划


银行客户经理可说是银行与客户交流的桥梁,以客户为中心,处理客户存贷款及其它中间业务;维护客户关系,及时解决突发问题。

首先我认为无论是哪个地方工作,都存在忙的忙死、闲的闲死这种苦乐不均的情况。并不是你忙收入就一定比不忙的人高,也不是你闲就表明你没有地位。我有在支行工作的经历,当时做的是信贷。主要工作就是每天拜访客户。由于行长比较喜欢我,基本上是行长开车带着我去跟他的老朋友、老客户聊天。中午跟客户吃饭,晚上就更不用说,自然是跟客户喝酒。每天如此,业务做起来也轻松,虽然实习期间没有考核指标,但是半年下来大概也有3000万贷款这样的业绩。说来惭愧,这业绩也主要是行长谈的,不过算在我名下而已。但是实际上银行内压力最大的就是基层的客户经理,不论是对公还是对私,都有一系列指标需要完成,这些都与你的收入密切挂钩。除了对业务要熟悉,还要能说会道,善于交际。另外运气和环境也很重要。我认识的一哥们,刚从内地银行跳槽过来,人生地不熟,有天在写字楼里等人,发现有家公司正在装修,哥们就跟人聊了几句,没想到一起聊的人就是那公司的财务总监,而且更没想到的是这是一家台湾前三名的IT厂商,这下就发大了,半年就搞到几个亿的存款,还做了无数贷款和贴现。一年后,这哥们就正式提拔为支行信贷经理,堪称我们那年的传奇。我还认识一个朋友,本来是一家支行的业务骨干,每年排名都靠前,因为调动到另一家支行,环境不适应,一连几个月都没有完成目标,工资奖金被扣了又扣,半年收入只有2万块。这些都是我亲眼见到的真实情况。

支行客户经理压力大,但相对来说激励也高,我知道最高的一年可以拿到20多万。而柜台人员包括会计和储蓄情况就另外一回事。会计岗位目前还比较稳定,因为需要相关的知识和学历,另外,一般银行的会计制度都比较完善。当然,中国的银行也发生过高山那样离谱的事情。不过在我所在的银行,支行的会计主管都不一定给行长足够的面子,一切按照制度办事,没有任何通融的余地。会计人员以前收入不差,大概也能7、8万的样子,不过目前降了很多,具体我也不知道了。

储蓄岗位相对比较简单,但更辛苦更劳累。银行的制度是如果长短款找不回来的话,肯定是自己掏钱赔的。我问过很多储蓄的同事,特别是刚开始工作的时候,赔上1、2千块是家常便饭。这也难怪,每天接待1、2百的客户,经手那么多钱,大厅里面空气污浊,声音吵杂,人总是难免犯错。储蓄的收入比会计人员还低。算是银行正式员工里面最少的一档了。

支行的其他岗位:

行长,我所在的支行规模不大,一共大概20多人,行长就是这20多人的领导。他一年收入大概34万左右,还不包括职务消费,比如吃饭、电话、汽油报销等等。但这是效益不错的情况,如果效益差,没有完成任务,那他就只能拿到10多万。总体来说是好差事。不过没有30多岁,是混不到这个地位的。

信贷主管、会计主管,支行最重要的干部,除了受行长领导还要受到其直属部门的管理。我们都知道中层干部最累,除了要完成自己的任务,还要负责手底下人的大小事务。手底下人出了问题他们也脱不了关系。因此过得战战兢兢。年收入大概10多万。

大堂经理,临时工、见习员工。一般都不算成银行的正式编制,不过听说这几年开始陆续转为长期合同工了。这些人收入最低,大概一个月1、2千不等,包括司机、文员等。

在银行基层,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完成各种指标任务。累不累看你怎么想了。我个人觉得最辛苦的是信贷人员,每天在外边跑,还没有保障。不过好歹比保险公司业务强,好多公司门口都贴推销保险勿入,至少还没有不允许银行客户经理进去的地步。

总部的情况

有人认为我是一步登天,基层讲完了就直接讲总部,呵呵,其实在我看来,分行这一层次根本上是不需要存在的。为什么?有空再说。

银行总部有很多部门,中国目前还不是以产品线来划分部门的,造成的情况是分类很乱。不过总体讲有几个部门很关键:

会计部,总行会计部很重要,负责全行会计核算和资金清算,也负责一些业务开发。

计划财务部,相当于总参,提出银行各种业务的指标,负责核算资产负债的成本或利润率,还要管理资金头寸、备付等等。

信息技术部,有很多人不了解银行的IT部门是干什么的,以为就是装电脑的。我告诉大家,除了基层的电脑人员是帮忙维护办公电脑以外,总部的IT人员和一般软件公司的没区别,甚至工作还要辛苦。银行的各种系统、程序开发、项目开发、功能模块都需要IT支持,你以为现在银行还用手工做帐啊?举个例子,客户到银行存款、转账,通过支行客户端到分行AS400主机,再到总行主机、返回信息、提供期限选择、经办复核密钥管理、传输信息加密等等,都属于IT范畴。我本人多次参与负责新业务的推出,和程序员多次打交道,开发一个新产品,就以为要开发多个新程序和新模块,开发前要写详细的需求、开发中不断修改、开发后静态测试、动态测试、UAT测试、上线测试、正式上线等等一系列工作。目前国际上IBM等大IT公司专门有负责金融IT咨询开发的业务,其实就是这些工作。而且目前银行各项业务的电子化正是趋势,这项工作也越来越重要

交易部,负责资金交易,人民币拆借、国债承销、回购,外汇买卖、外汇债券交易、衍生产品交易、新产品开发设计。这是银行的CPU。只有知道目前市场上利率、汇率的价格才能正确地定价。这是所有产品定价的地方。

投行或资产管理部,负责基金托管、客户债券发行等。目前尚不清晰,但混业经营后将大有前途。

风控部,负责风险管理。比如大额贷款审批、业务额度等。

其他部门,公司部和零售部:这是按照客户类型的两个部门,主要负责营销,国际上通行做法看作SALES部门

同业部,负责同业往来

离岸部,离岸客户。

法律或合规部,负责合同撰写,合规性审查什么的

稽核内控部,内部审计稽核

监察保卫部,行政部,人力资源部支持部门

情况如上,这么多部门,大家各司其职,分工也相对明确。不过中国的银行多少会有一些机制落后、观念保守的地方,这些就不赘述了。总行的日子当然和基层不一样,其实对于年轻人来说,总部起点高、舞台大,收入也相对稳定。实践上我也感觉要比基层锻炼人。可是前些年的情况是基层提拔地快。可能是因为基层一切以业绩论英雄,而在总部则不只是看能力吧。总部有总部的生存哲学,首先要少犯错,所谓做多错多,做得越多,反而犯错误的几率越大。其次也要看领导和环境,领导开明、环境健康当然再好不过了,自然可以大显身手,就算没有升职,自己也学到了本事。如果领导平庸、环境复杂就难说了,看运气吧。

浅谈职业经理人的职业规划


30岁,这是许多人职业生涯的一个门槛。他们已经没有了工作初期的新鲜感,对职场充满了焦虑与倦怠,却不得不面对另一个问题:未来如何保障?

30岁,对企业文化或是企业愿景之类的华美说辞早已麻木。在他们看来,企业并不是员工的家,企业和员工说到底是一种交易的关系企业支付薪水,员工提供劳动力或是智力。

他们的倦怠和迷惘,不仅因为他们是企业人,更因为他们还是社会人。作为企业人,他们按照职位的标准来做事,从而得到相应的报酬。但作为社会人,这些报酬并不能保障他们的未来,员工在企业的任职结束,也意味着交易的结束,企业就不再对这个员工的未来负责了。但员工却需要为自己的未来负责,寻找新的工作机会或者创业机会。

在保障制度缺失的社会里,一个职业经理人是不可能不产生焦虑与倦怠的情绪的。在市场经济初期的很多企业中,甚至连为员工买个保险都舍不得,如何谈得上为员工进行职业规划?

职场的倦怠,是因为这些人实在看不清楚职业的未来。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今日的努力只是在为公司付出,充其量是锻炼了自己,但这种锻炼如果不能成为行业顶尖,事实上对未来的益处也是有限的。

选择创业,在很多职业人看来,也是为了摆脱这种焦虑和彷徨的一种途径。

他们选择创业,就是为了掌握自己的命运,也是为了获得保障。中国东部发达地区是创业人数很高的一个地区,这固然和机会多有关系,但深层次上,恐怕他们更需要的是要通过创业来为自己的未来做出主张。

大多数人的人生目标是为了生活得更好包括对财富、社会地位的渴求和实现自我。很可惜,大多数工作是很难满足这些人生目标的,工作至多能获得小康或者中产,实现自我的就更少了。大多数职业人过了40多岁就会走下坡路,能在职业上持续上升的只是少数。

广义上来说,无论是创业还是做职业经理人,都是一个生意。因此很多人会按照生意的成本、风险和收益来综合考量。

职业经理人选择创业,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在现阶段的中国,创业的机会很多,而且创业的风险未必比打工的风险高多少,而其收益却要高很多。

在中国,外企的职业经理人平均2到3年跳一次槽,中国民企的平均寿命为3.5年,企业并不能对你的职业前途做出什么保障,在中国做职业经理人,风险其实是很高的。很少有职业经理人能把握自己的职业命运,他们的命运总是被别人掌握或者左右。这是一种令人感到悲哀的现实。

在西方,由于市场经济长期的发展,市场比较规范,雇主和雇员之间也有一种长期的心理契约,因此大家都会选择长期博弈。但在现阶段的中国,企业和雇员之间的关系往往是短期博弈,当企业对员工没有什么承诺时,就不要指望员工对企业有什么忠诚。

在欧洲国家,从社会地位和收入上来讲,普通白领甚至也要好过小老板。但在中国却不是这样的状况,中国的普通白领收入远不及一个小老板。

在中国这个社会福利保障有待完备的社会,你的人生要过得好,就需要你今日所做的投资是能为你的人生带来长久收益的。可惜的是,在现阶段的中国职场中,职业规划通常是高度不确定的。

因此,如果当创业的收益远大于打工,但风险却不见得就比打工大很多时,付出也未必比打工多很多时,一个理性的选择似乎就是创业,三十而立的古训更推动了这种焦虑的现实转化。

银行客户经理职业规划


首先我认为无论是哪个地方工作,都存在忙的忙死、闲的闲死这种苦乐不均的情况。并不是你忙收入就一定比不忙的人高,也不是你闲就表明你没有地位。我有在支行工作的经历,当时做的是信贷。主要工作就是每天拜访客户。由于行长比较喜欢我,基本上是行长开车带着我去跟他的老朋友、老客户聊天。中午跟客户吃饭,晚上就更不用说,自然是跟客户喝酒。每天如此,业务做起来也轻松,虽然实习期间没有考核指标,但是半年下来大概也有3000万贷款这样的业绩。说来惭愧,这业绩也主要是行长谈的,不过算在我名下而已。

但是实际上银行内压力最大的就是基层的客户经理,不论是对公还是对私,都有一系列指标需要完成,这些都与你的收入密切挂钩。除了对业务要熟悉,还要能说会道,善于交际。另外运气和环境也很重要。我认识的一哥们,刚从内地银行跳槽过来,人生地不熟,有天在写字楼里等人,发现有家公司正在装修,哥们就跟人聊了几句,没想到一起聊的人就是那公司的财务总监,而且更没想到的是这是一家台湾前三名的IT厂商,这下就发大了,半年就搞到几个亿的存款,还做了无数贷款和贴现。一年后,这哥们就正式提拔为支行信贷经理,堪称我们那年的传奇。我还认识一个朋友,本来是一家支行的业务骨干,每年排名都靠前,因为调动到另一家支行,环境不适应,一连几个月都没有完成目标,工资奖金被扣了又扣,半年收入只有2万块。这些都是我亲眼见到的真实情况。

支行客户经理压力大,但相对来说激励也高,我知道最高的一年可以拿到20多万。而柜台人员包括会计和储蓄情况就另外一回事。会计岗位目前还比较稳定,因为需要相关的知识和学历,另外,一般银行的会计制度都比较完善。当然,中国的银行也发生过高山那样离谱的事情。不过在我所在的银行,支行的会计主管都不一定给行长足够的面子,一切按照制度办事,没有任何通融的余地。会计人员以前收入不差,大概也能7、8万的样子,不过目前降了很多,具体我也不知道了。

储蓄岗位相对比较简单,但更辛苦更劳累。银行的制度是如果长短款找不回来的话,肯定是自己掏钱赔的。我问过很多储蓄的同事,特别是刚开始工作的时候,赔上1、2千块是家常便饭。这也难怪,每天接待1、2百的客户,经手那么多钱,大厅里面空气污浊,声音吵杂,人总是难免犯错。储蓄的收入比会计人员还低。算是银行正式员工里面最少的一档了。

支行的其他岗位:

行长,我所在的支行规模不大,一共大概20多人,行长就是这20多人的领导。他一年收入大概34万左右,还不包括职务消费,比如吃饭、电话、汽油报销等等。但这是效益不错的情况,如果效益差,没有完成任务,那他就只能拿到10多万。总体来说是好差事。不过没有30多岁,是混不到这个地位的。

信贷主管、会计主管,支行最重要的干部,除了受行长领导还要受到其直属部门的管理。我们都知道中层干部最累,除了要完成自己的任务,还要负责手底下人的大小事务。手底下人出了问题他们也脱不了关系。因此过得战战兢兢。年收入大概10多万。

大堂经理,临时工、见习员工。一般都不算成银行的正式编制,不过听说这几年开始陆续转为长期合同工了。这些人收入最低,大概一个月1、2千不等,包括司机、文员等。 在银行基层,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完成各种指标任务。累不累看你怎么想了。我个人觉得最辛苦的是信贷人员,每天在外边跑,还没有保障。不过好歹比保险公司业务强,好多公司门口都贴推销保险勿入,至少还没有不允许银行客户经理进去的地步。

总部的情况:

银行总部有很多部门,中国目前还不是以产品线来划分部门的,造成的情况是分类很乱。不过总体讲有几个部门很关键:

会计部,总行会计部很重要,负责全行会计核算和资金清算,也负责一些业务开发。 计划财务部,相当于总参,提出银行各种业务的指标,负责核算资产负债的成本或利润率,还要管理资金头寸、备付等等。

信息技术部,有很多人不了解银行的IT部门是干什么的,以为就是装电脑的。我告诉大家,除了基层的电脑人员是帮忙维护办公电脑以外,总部的IT人员和一般软件公司的没区别,甚至工作还要辛苦。银行的各种系统、程序开发、项目开发、功能模块都需要IT支持,你以为现在银行还用手工做帐啊?举个例子,客户到银行存款、转账,通过支行客户端到分行AS400主机,再到总行主机、返回信息、提供期限选择、经办复核密钥管理、传输信息加密等等,都属于IT范畴。我本人多次参与负责新业务的推出,和程序员多次打交道,开发一个新产品,就以为要开发多个新程序和新模块,开发前要写详细的需求、开发中不断修改、开发后静态测试、动态测试、UAT测试、上线测试、正式上线等等一系列工作。目前国际上IBM等大IT公司专门有负责金融IT咨询开发的业务,其实就是这些工作。而且目前银行各项业务的电子化正是趋势,这项工作也越来越重要

交易部,负责资金交易,人民币拆借、国债承销、回购,外汇买卖、外汇债券交易、衍生产品交易、新产品开发设计。这是银行的CPU。只有知道目前市场上利率、汇率的价格才能正确地定价。这是所有产品定价的地方。

投行或资产管理部,负责基金托管、客户债券发行等。目前尚不清晰,但混业经营后将大有前途。

风控部,负责风险管理。比如大额贷款审批、业务额度等。

其他部门,公司部和零售部:这是按照客户类型的两个部门,主要负责营销,国际上通行做法看作SALES部门

同业部,负责同业往来

离岸部,离岸客户。

法律或合规部,负责合同撰写,合规性审查

稽核内控部,内部审计稽核

监察保卫部,行政部,人力资源部等支持部门

情况如上,这么多部门,大家各司其职,分工也相对明确。不过中国的银行多少会有一些机制落后、观念保守的地方,这些就不赘述了。总行的日子当然和基层不一样,其实对于年轻人来说,总部起点高、舞台大,收入也相对稳定。实践上我也感觉要比基层锻炼人。可是前些年的情况是基层提拔地快。可能是因为基层一切以业绩论英雄,而在总部则不只是看能力吧。总部有总部的生存哲学,首先要少犯错,所谓做多错多,做得越多,反而犯错误的几率越大。其次也要看领导和环境,领导开明、环境健康当然再好不过了,自然可以大显身手,就算没有升职,自己也学到了本事。如果领导平庸、环境复杂就难说了,看运气吧。

以上《产品经理的职业规划道路》一文,由编辑精心撰写而成,希望对您的职业规划有所帮助,更多精彩请访问“产品经理的职业规划”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