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狗的求职故事。

职场百态频道整理了各种职场技巧,各种职场故事。感谢阅读《小狗的求职故事》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小狗汤姆到处找工作,忙碌了好多天,却毫无所获。他垂头丧气地向妈妈诉苦说:我真是个一无是处的废物,没有一家公司肯要我。

妈妈奇怪地问:那么,蜜蜂、蜘蛛、百灵鸟和猫呢?

汤姆说:蜜蜂当了空姐,蜘蛛在搞网络,百灵鸟是音乐学院毕业的,所以当了歌星,猫是警官学校毕业的,所以当了保安。和他们不一样,我没有接受高等教育的经历和文凭。

妈妈继续问道:还有马、绵羊、母牛和母鸡呢?

汤姆说:马能拉车,绵羊的毛是纺织服装的原材料,母牛可以产奶,母鸡会下蛋。和他们不一样,我是什么能力也没有。

妈妈想了想,说:你的确不是一匹拉着战车飞奔的马,也不是一只会下蛋的鸡,可你不是废物,你是一只忠诚的狗。虽然你没有受过高等教育,本领也不大,可是,一颗诚挚的心就足以弥补你所有的缺陷。记住我的话,儿子,无论经历多少磨难,都要珍惜你那颗金子般的心,让它发出光来。

汤姆听了妈妈的话,使劲地点点头。

在历尽艰辛之后,汤姆不仅找到了工作,而且当上了行政部经理。鹦鹉不服气,去找老板理论,说:汤姆既不是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也不懂外语,凭什么给他那么高的职位呢?

老板冷静地回答说:很简单,因为他是一只忠诚的狗。

在一个企业组织中,往往会出现4种类型的员工,一种是高能力的野马,一种是高忠诚度的狗,一种是能力和忠诚度都很低的废物,一种是能力和忠诚度都很高的主人翁。其中,主人翁类型的人才几乎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作为老板,现实的做法是如何配置野马和狗的工作关系。

才华横溢的野马型人才,常常是推动公司进步的原动力。然而,如果没有忠诚的狗来维系日常的程序性工作,所有的变革到头来都只是一场闹剧。

人品和能力同样可贵,只是,能力可以用文凭、绩效来证明,人品用什么来证明呢?答案是忠诚。

精选阅读

求职者的经典故事


职场故事有很多,其中不乏经典的。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几篇求职者的经典故事,一起来看看这些求职者的职场故事吧。

求职者的经典故事

换个话题轻松一下

一位先生曾经去应聘。一切都进行的很顺利,就甚至商谈到什么时候开始正式工作时,面试的考官站起身来倒杯水,轻松的问张:你喜欢玩游戏吗?求职者误认为换个话题轻松一下,随口答道:通常在工作疲倦后玩游戏放松。招聘人员脸色马上沉下来说:工作时间玩游戏,这样的员工我们不能要。

求职者的经典故事

地上的小纸团

一家需招聘高级管理人才的公司,对一群应聘者进行复试。应聘者一个个满怀信心地回答了考官们甚为简单的提问,可当他们听到结果退出来时,无一例外都是满脸失望。轮到后来一个,他走进房门时,发现干净的地毯上很不协调地扔着一个纸团。一丝不苟的习惯使他弯腰捡起它。这时考官说:请看看您捡起的纸团。这位应聘者打开纸团,见上面写着:热忱欢迎您到我们公司任职。后来这位应聘者成了一家著名大公司的总裁。

求职者的经典故事

巧用气压计

有一家公司同样招聘管理人员,题目是:用发给你的一支气压计,测出这幢30层大楼的高度。一个个应聘者绞尽脑汁想出种种办法:有的楼上楼下量气压,利用物理知识繁琐地计算;有的爬上屋顶,将气压计系上长长的绳子,忙乱地量着;有的在资料堆中埋头翻阅,希望找一个更好的方法或公式但有一位应聘者却拿着气压计来到大楼管理处,对一位老者说:大爷,这支气压计送给您,请您告诉我这大楼的高度。这位聪明人入选了,因为他正是一个难得的管理人才。

求职者的经典故事

第26号

某人十分向往的岗位只招聘一人,但他在应聘者的长队中却排在第26位,完全可能连和招聘者打个照面的机会都没有。他急中生智马上写了封短信,托门卫带给了招聘者。信是这样写的:先生,在未见到第26名应聘者之前,请不要轻率作出决定。他入选了,但不能说他开了后门。

一炮打响的求职故事


文章一炮打响的求职故事讲述了一个特别的求职故事,值得一看!

他没有网上狂撒简历,没有面霸经历,也没有四处碰壁,他的求职可说是一炮打响,一锤定音。与正在为求职饱受煎熬的应届毕业大学生相比,他是个幸运儿。且看求职故事NO7号人物Jay的成功求职。

姓名:Jay专业:机械设计制造毕业院校:同济大学

求职不着急,班主任找谈话

父亲其实希望Jay大学毕业后出国留学,可Jay思来想去还是放弃出国。一来出国他还得念机械专业,对这个专业兴趣实在一般;二来他觉得如今工作这么难找还是先找个坑把自己这个萝卜埋了更重要。

决定毕业后工作,Jay却迟迟没有行动。大四下半学期,眼见求职高峰都快过去了,班主任都开始替他着急,班主任找我谈话,问我到底还打不打算找工作。Jay不是不想找,而是没发现合适的。同专业同学大部分都投技术类或者制图类的工作。而Jay对这样的工作没兴趣,每天就坐在办公室里画图,不适合我。

后来,偶然的机会,Jay在宿舍一楼公告栏里看到了某香港外贸公司招聘销售的广告,一下子就被吸引了。这家贸易公司代理的是美国企业的机床产品,需要一个销售和一个销售助理。要求中有两个点特别对Jay的胃口:一是能出差,二是肯干。我自己喜欢旅游,所以特别喜欢那种出差多的工作。他试着投简历,然后面试,最终被录用。果然是不找则已,一找就中。

简历寒碜,致电获得面试机会

有了目标的Jay开始制作简历。大学4年,因为喜欢玩,所以寒暑假都被拿来旅游了,没用来好好做实习,一到写简历方恨经历少。

和Jay一起投这家公司的,就他知道的还有同济同院其他班的一个女生。她很优秀,成绩是年级前10%,英语六级,高级口译,二外法语。她的简历我也看过,两页都放不下,我是一页都难凑满。相比之下,更显得Jay的简历没竞争力。虽然,最后公司放弃那个女生录用了我,单就简历而言她绝对更胜我一筹。

邮寄简历时,因为缺乏经验,Jay没有用大信封,而是将简历三折,塞进了普通信封。那个时候傻呀。简历已经很寒碜了,还用小信封。所以,Jay打算主动出击,以弥补他在寄简历时犯的错误。他按照招聘广告上的联系方法,打电话到对方公司,把自己的情况简单介绍了一番。我想还是有效果的。因为后来我的同事告诉我,他们真的抽时间找到了我的简历,看了之后便决定让我去面试。4天后,Jay接到了电话,通知他去面试。

英语没过6级,面试还挺顺

第一次面试,Jay很重视。我当时没有西装、白衬衣、领带和皮鞋,就挑了一套看起来比较正式的衣服穿着去面试。面试地点就在徐家汇太平洋百货大楼里,时间是早上9点,我8点45分到的。

因为还没到上班时间,前台让他先坐着等。我随手就翻看架子上的公司产品样本,是全英文的。老美的英文比较言简意赅,一看全能看懂,对面试就有信心了。

公司是港资企业,代理的产品又是美国的,对英文的要求很高。面试开场就是英语。对方问我怎么没有过CET6,我就回答,考试是标准的一种而已,过了CET6未必就代表英语很好,没过也不代表就不好。

好不好,其实一试就知道了。对方让Jay现场读一段英语样本上的产品介绍,并翻译成中文。虽然我没去考CET6,但是我很喜欢英语阅读,所以翻译毫无问题。接下去的口语对话,面官围绕他的大学生活提问,兴趣爱好,大学时代的实习经历,还问了他对销售的看法。

应聘销售助理,赢得好感

英语小测之后,转入中文面试。考官的第一个问题是,他应聘的职位是Sales(销售)还是SalesAssistant(销售助理)。Jay回答SalesAssistant。考官有点惊讶,继续问:别人来应聘都是应聘销售,没人愿意做销售助理,你为什么要应聘助理?

Jay很老实地告诉对方,现在工作很难找,所以我把自己放得很低。他认为就自己在学校学的东西,根本无法应付工作中真正的问题。他愿意从助理这样的职位做起,不断学习,积累经验。Jay的回答让对方很满意。我估计很多人都感觉销售助理工作比较琐碎、初级,收入也不如销售,所以不愿意干。但我当时真觉得一个大学刚毕业的学生,压根没能力承担销售。而Jay工作后的感受也确实如此。一上班我就被派去北京参加公司年会,那几天学到的东西,比我大学4年里学到的东西都多。而公司在他工作最初也没有给他任何销售指标,毕竟才开始做,不可能出什么成绩。说是说销售助理,其实我现在做的就是销售工作,独立承担。接受采访时,Jay刚刚从溧阳出差回来,签下了他的第一笔单子,距他进公司大约4个月。

现场模拟卖洗发水,随机应变

因为Jay的简历上有推销洗发水的兼职经历。考官现场进行考核,模拟上门推销的情景。第一步,Jay要让考官扮演的住户开门,听他推销产品。叔叔,你好。我是同济大学的学生,现在在打工Jay在自我介绍中,巧妙地利用了自己学生的身份,用勤工俭学博得同情和信任。

我为什么不用知名品牌洗发水而要用你这个本地产品?考官发问,正因为我们的产品是本地的,工厂在嘉定,所以质量有保证。

Jay又开始利用地缘优势,用上海情结打动人。不过,考官的刁难岂会到此结束?一番狂轰乱炸后,拿他的短发开始做文章。那时,我剃光的头刚刚开始长出非常短的头发。考官就问我自己是否使用过这个产品。Jay自然回答使用过。用过?那你觉得用得好不好?和那些国际知名品牌比,用起来感觉没什么区别。不料,考官就他的短发开始胡搅蛮缠:是吗?那为什么你的头发这么短?是不是用了产品以后才变短的?被洗坏了?

Jay只得如实告诉对方,头发短是因为刚剃过,绝对不是洗发水的问题。我头发短,其实产品的效果您可以看得更清楚。您看我没有头皮屑,头皮也很健康。说明我们的产品很安全,很实用。

再次被召回面试,微笑对难题

洗发水和头发风波结束后,面试告一段落。当时已经快11点半了,考官告诉我面试结束了,我可以走了。为了节约时间和留下好印象,Jay坚持没吃早饭,此时早已饿得饥肠辘辘。被批准走人后,他立马往回赶。不料,当他在火车站准备换轻轨时,公司又一个电话来了。对方说,机床销售的负责人刚刚从美国出差回来,希望见见我,让我回去继续面试。没来得及吃午饭的Jay掉头又往回赶。我都佩服自己,当时接电话还一直保持微笑,二话不说就回去再接受面试。

12点不到,我又赶回公司,接受新一轮面试。老板从专业问题开始为难Jay。第一题,给出一个零件的尺寸,让Jay推荐一款机床。根据机床的加工行程,Jay给出了正确答案。

你和客户约好了见面,等你去了,客户却告诉你他在工厂有事,你怎么办?Jay表示就一个字,等。但是还得有等的技巧,我会去他的工厂等。

假如你的客户是最大的老板,你致电给他,永远是他的秘书接的电话,你怎么办?这点挫折难不到Jay,好办,我会打电话到他企业的其他部门,要到他的直接联系方法。Jay认为耍点小手段不为过。秘书不肯说,可以用生意的借口从别的人口中获得。部门的人都害怕负责任,所以你以生意为借口,他们都很配合,大概怕让老板受损失,自己承担不起。

你对加班怎么看?对这个老问题,Jay的回答与众不同,他反问对方,销售有加班吗?Jay很明白这个职业的特殊性,太多功夫在8小时外,如何分得清加班。无所谓加班,自然无所谓加班费。我的回答,老板很满意,后来我才知道那个女生在加班费上很坚持,我想这可能是她落选的原因。那个女生对加班的理解是:正常工作时间外的工作都是加班,既然是正常工作时间外的工作了,自然要付加班费。我和她理解不同。如果多加10分钟班能多做成一张单子,那么我的提成肯定超过加班费,这班是为自己加的,何必还要纠缠加班费呢?

第二天Jay就接到电话,告诉他上海这边已经没问题了。只要去北京总公司见一下最大的老板就行了。于是,第一次求职面试Jay就闯关成功。

IBM求职故事:我的IBM“蓝色之路”


出场人物:

William,中山大学软件学院2002级软件工程本科生,参加了IBM2005年的蓝色之路暑期实习生计划,现已成为IBM的正式员工,任职全球服务部系统服务代表。

社会实践助我闯关成功

IBM的实习生挑选十分严格,要经过网上申请、简历筛选、笔试和面试的多轮考核。怎样才能通过层层关卡呢?知道它的需要,并依据自身特点来表现自己适合它的需要,这才是最重要的。在校期间,我年年都拿奖学金,还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特别是在《中大青年》担任社长的经历,对我顺利闯关起到了很大作用。

关键的第二轮面试是由实习经理亲自主持的,主要考察应聘者是否认同并理解IBM成就客户、创新为要、诚信负责的价值理念。我是报社的社长,所以会从客户即读者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满足他们的需要;而报纸在我接手的时候从8版扩到20版,这本身是个创新;同时,做新闻是不能歪曲事实的,这也体现了诚信。在这些经历的叙述中,面试官已经明白我所持的价值观与IBM的价值理念相符合。

此外,公司也很看重再学习能力。我是报社社长,却是理工科学生,文学素养也不能算很高,所以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学习排版、美工、采访、编辑等新闻业务,这样一来专业学习的时间很少,但我在很短的学习时间里也能取得很好的成绩,年年拿到奖学金,这也反映了我的快速学习能力。

实习过程丰富而充实

闯关成功,我终于成为IBM的实习生了。一进来,每个实习生都安排了一位专门的师傅。从他们身上,我们学习沟通交流的技能、处事风格、思考问题的方式,甚至就个人的职业规划与他们探讨。尽管他们很忙,但却很有耐心,乐于给我们指导。

实习期间,我们参加了暑期课堂,听HR讲解IBM文化理念、演讲技巧,安排我们进行技能培训。我们还参与到一些实际项目的操作中,大家被分成了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项目,从项目的设计、实施到总结都由我们自己来完成,有问题的话可以及时与HR交流。做完项目后还要演讲,对项目进行总结。每个星期,我们都会与不同的客户打交道,回来之后交流经验,实现资源共享。

那时候,我不仅感受到学习的充实,也体会到IBM的平等氛围。尽管会议室资源很紧张,但我们只要打电话到前台预定房间就好,不会因为我们是实习生而不借给我们。

实习的两个月里,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公司对实习生的关怀。可以说,如果不是我的实习经理的帮助,我可能进不了IBM。

在正式员工招聘时,我先去原来实习的技术部门参加面试。当时,我对自己的定位不是很明确,还在考虑要不要做销售。这时候,实习时的部门经理主动推荐我去销售部,但面试之后并不适合销售工作,当我再回到技术部时,正式员工的录取通知书已经发完了。在这种情况下,经理又推荐我去了另一个技术部门。最终,我成为了IBM的一员。

后来我才知道,招聘时经理不把我直接留下来,是因为他觉得也许有更适合我的部门。虽然很忙,他却不厌其烦的帮我推荐,这份关心,现在想起来我仍然非常感动。

励志故事:李四光的故事


职场,繁重的工作可能让你剪不断理还乱,效率也久久不见提高。其实,这都是因为你没有用对方法!小编来告诉你。感谢阅读《励志故事:李四光的故事》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李四光的故事

李四光(1889-1971),中国地质学家,地质力学的创始人。在20年代,他首先发现了我国存在的第四纪冰川遗迹,提出了地质力学的构造理论。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部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李四光是湖北黄冈人,原名李仲揆。14岁那年,因他学业优秀,被保送去日本学习。在填写出国护照时,他把年龄十四误填入姓名栏里。怎么办?李仲揆灵机一动,把十加几笔成了李字。一看,名叫李四,又太俗气了;又在后面加了一个光字。从此,他开始叫李四光。李四光小的时候,家里很穷,兄弟姐妹7人,爷爷又卧床不起。父亲是教书先生,收入微薄,妈妈一人种田,日子很艰难。李四光排行老二,年岁很小,但十分懂事。他平时看到妈妈一人干活,心里难过,就千方百计帮助妈妈干活。天刚亮,他就起床,把水缸装得满满的;上山砍柴,总要挑得满满的才回家。李四光从小爱动脑。他帮妈妈舂米,用脚踩踏板,人小踩不动,他动脑筋用绳子绑在石杵那一头的踏板上,当脚往下踩时,同时用手使劲拉绳子,这样石杵就动起来了。他和小朋友去荷塘采藕,小伙伴大多嘻嘻哈哈,打闹取乐,半天只能采几节断藕带回家。而李四光精明能干,他先顺叶踩到藕,再用脚小心地探出藕的方向,然后依着它生长的方向一点点把泥踩去,收获一根根完整的鲜藕。后来,李四光独自一人来到武昌,报考官办小学堂。考试发榜,李四光名列第一,在小学堂,他勤奋攻读,刻苦钻研,成为小学堂一位优等生。14岁那年,他被学校保送到日本深造。在日本上大学期间,他对地质学发生了兴趣,立志探索地质构造的奥秘。几十年来,他在地质构造上悉心研究,提出了地质力学的构造理论,并用这个理论去寻找石油天然气资源、矿产,预测地震,开发地热,在中国地质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关于女研究生的精彩求职故事


职场百态频道整理了各种职场技巧,各种职场故事。感谢阅读《关于女研究生的精彩求职故事》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作为新时代的一名女研究生,你知道如何求职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一篇关于女研究生的求职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是将要毕业的女烟酒僧(意为研究生),作为命途多舛的一届,高考遇上了非典,毕业遇到了就业危机。无奈何,家世平淡的我只好从2008年9月开始,孤身一人闯荡求职江湖,搞得面如土色,满脸痘痘,横冲直撞总算搞定了14个offer。我有一句大话,过了笔试,面试我是不怕的,理由如下,第一、我学历还算优秀,基础设施比较好;第二、我的实践经历相对同龄人较为丰富;第三、性格的多面性让我在各类面试官前都能找到契合点。掂量掂量自己有多重之后,我一般会衡量该单位和本人的切合度,制定相关方案,例如面试公关公司最好大卷发,面试时尚杂志必须自己先拾掇成潮人才行。

第一个故事是关于某大型时尚杂志的,该面试是我积累经验的棋子。初面,9厘米高跟鞋,zara紧身裤,加HM吸烟装,内搭藏蓝色T恤,2009款巴黎最新烟熏妆,加熏死九头牛的迪奥绿毒,是我的外在装备。这绝对不是搞笑,要做时尚人,你首先得有这么个意识。

面试等候时,眼观四方,我立刻判断面试的女生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品味不怎么着,但着力追求时尚型,业内名称为村姑,另外一类则是带着艺术气息的潮人。和我一起群面的是两个村姑和一个潮人。在这个时候,心理镇定,各个击破非常重要,不是有句话叫做聪明的没我漂亮,漂亮的没我聪明嘛。所以,只要发挥出相对优势就好。

穿了新款阿玛尼的面试官首先问了一些关于时尚的基本问题,我一一回答后,呈上本人在网络上的潮文,另外在自述时,讲了一摊研究张爱玲、杜拉斯的时尚见解。相对之下,村姑的时尚知识不算很全面,潮人的文化底蕴不够丰厚。

最后,面试官对着我频频点头,本姑娘心里偷笑,这个offer我拿到了。

第二个是南方某大型广播电视集团。当时处于找工作的焦头烂额中的我,趁着双休日,打飞的从北京到了杭州。由于今年就业形势不佳,此次面试主要以硕士为主,有来自复旦、南开的新闻硕士,也有中国传媒大学的电视专业硕士。在学历上,我还算拥有相对优势,但随之,我的劣势也在首轮面试中展露无疑。排在我前面的姑娘身高175cm,脸蛋长得像蒋勤勤般古典。由于本人身高不够,于是等她出来五分钟之后,我才慢腾腾进入面试场,这是为了缓解面试官的视觉差异。

但是由于身高对比,面试官的第一个问题还是让我不寒而栗:今年报名我们集团的女生达到3000多人,筛求职简历的时候,1米60以下的我们全部淘汰,只剩下你,你有什么看法呢?我很是受挫,深吸一口气后,高声说道,我有三点看法,第一,身高歧视、性别歧视本来就是应聘中常有的事情,对于如此劣势,还可以脱颖而出,我非常欣慰;第二点是,我很欣赏贵集团坦率直接的行事作风,集团的面试风格代表了工作风格;第三点,做出镜记者,只要够瘦,气质够好,身高不是问题,如果做幕后,有才能在,我什么都不怕。面试官脸上浮现出尴尬又满意的笑容,我心里稳定下来,这个Offer基本也到手了。

不过,虽然自封面霸,但事实上,我对越在意的面试会越紧张。在参加一家大型报业集团的面试时,走进考场我倒吸了一口凉气,该报六位党委成员加人事处负责人,坐满了一张会议桌。紧张之余,我还是很想主动缓解面试的严肃气氛,于是当主面试官问:你喜欢上海还是北京?时,我脱口而出:都很喜欢,但是北京的气候让我长痘,很郁闷。

如此雷人回答,使得诸位面试官哗然大笑,看着诸位大牛舒展的笑脸,我豁然开朗,误打误撞又得到了一个offer.因此说,关系融洽的氛围,容易让应聘者成功得到职位。

我得到其他几个offer的面试也大同小异。如果你面前坐着多位面试官,在回答问题时,眼神应对准提问的面试官,并兼顾其他面试官的反应,要一直保持微笑。面试言论相对激进的媒体,应该做到气宇轩昂,自信满满。面对时尚类媒体,则应该坚持自恋,妆化得倍儿浓,香水倍儿熏,拽到把面试官直接挂掉。但是,面对正统的媒体,则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表现得越紧张越好,因为你在意这份工作,这样反而让面试官对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因为该类面试官都喜欢谦虚谨慎的年轻人。

在找工作的过程中,我也有过一次失败的经历。国内一家知名行业报在面试开头,便声明收入不会特别高,但保障温饱,而我在面试时,因为和面试官聊天很开心,过于得意忘形,说了一句我非常注重生活品质,于是应该成了被拒的理由。因此,千万不要像当时没见过世面的我一样,给点阳光就灿烂。

总而言之,面试其实带着运气,同时体现了应聘者的人际交往能力。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还是行不通的,面试首要要素就是to be yourself,表现出自己就好。面对不同单位不同风格的面试,应聘者只要把自己个性里不同的方面自然展示出来就好,真实是行走职场面试的秘诀。当然,在面试之前,应聘者具有相关的基本素质十分重要,学历、实践经历各个方面都要契合,才能得到面试官的垂青,否则,误打误撞,是走不到最后的。

高校应届生求职故事


梦想遭遇现实

我并不喜欢翻译专业。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系翻译专业的王芸直言不讳,从开始找实习到现在,我才发现,之前的路走错了,我一直喜欢的是媒体行业。这个典型的文艺女青年从平时读读书、看看戏的生活突然转变成四处揾食,她明显有点找不着北。

王芸是四川人。高考填报志愿时,尽管自己不喜欢翻译,但由于这是一个热门学校的热门专业,她还是顺从了父母的意思。到了找实习的节骨眼儿,和她的同学不一样的是,王芸并未在自己的专业上大做文章,她的简历一封封都飞去了心仪的媒体,因为我喜欢。

王芸曾在三家媒体实习过,有网站有报纸有杂志。凭借过硬的英文功底和广博的知识储备,王芸在做深度访问时显得游刃有余。我喜欢看戏,无论传统的还是现代的。王芸说起这些眼睛亮了,我也喜欢看电影,因为专业的关系,我还读了很多外国原版小说。可在找工作的时候,这些并未给她带来任何优势。简历投到数不清了,可是有反馈的很少,大概只有两三家吧,面试之后只有一家看起来有些眉目。其实我投得还算少的,因为今年招工的媒体少了好多。

在王芸看来,自己的专业是个大问题。校园招聘都是些大企业,文广传媒什么的,可望而不可及。你知道的,上海传媒大企业都盯着复旦大学的毕业生。说到社会招聘,王芸指了指ipad上一则媒体招聘启事,叹了口气:你看,又是明确写只要新闻传播类的,像这样的,我连投的必要都没有,网上申请肯定没戏。

距离毕业的时间越来越短。王芸的媒体梦正在被现实一点点蚕食。虽然不甘心,但她已经开始考虑换方向了:4月要是还没有起色的话,我就只好看看对口专业了。她顿了一下,眼光停在了一则某日报的招聘启事上。还是想抓紧最后这一点时间。之前高考填志愿以为找个很牛逼的专业就能找个能挣钱的工作,但是过了这么几年反而变得很理想主义,觉得要做自己喜欢的。

和王芸类似的,还有南京大学的陈涛。陈涛是南京大学文学院的应届毕业生,求职的方向也是传媒。在同学眼里,陈涛是个注重性价比的人:只有两次实习经历,但每一次都是重量级的。我做过报社跟电视台。陈涛说,这是我未来求职的方向。

陈涛手上已经握了不少offer(录用通知),还被冠上了offerking的名号,但是因为各种原因,他还是不愿意交出三方协议,我想在京津一带工作,离家近。好多单位的待遇不够理想。我必须要谈待遇,因为我还要成家,不是说能糊口就可以了。所以我挑的都是好单位,心仪的工作加上合适的收入,难度相应也会变大。

曾是学校文学杂志主编的陈涛有着良好的文字功底。大家都说我是笔霸。笔试必进,无论什么单位。陈涛苦笑,可是每到最后一轮就没了消息。之前参加国考,从6000多人中突围,杀进了面试,陈涛当晚特别兴奋,请室友大撮了一顿,谁知道第一轮之后就没了消息。心仪的某国字头日报社也进到了最后九进三的终面,陈涛之前排名第三,离录取仅仅一步之遥,可他最终还是成了未被录取的大多数。

如今的陈涛依旧奔波在去面试的路上,尽管今年缩招很厉害,可我不愿意妥协。

小众专业的隐痛

迄今为止投出去近百份简历,只获得了不到10次笔试机会,面试机会更屈指可数,北京大学社会学硕士刘林最近越来越发愁,有的大型招聘会,投了不少简历但是根本就没有回应。她本科读的是法学专业,因为不喜欢法学,考研的时候便决然选择了社会学,本以为考上北大就有了高起点,没想到三年后还是一头扎进求职苦海至今仍没上岸。

因为自己的专业没有太多对口的工作,刘林投的简历基本是银行、公司人力资源、事业单位等不限专业的。银行不用说,投的人各色各样,自己根本没有优势;公司人力资源方面,学人力资源管理的还都排着队;事业单位比较稳定,基本都解决北京户口,竞争更是惨烈。刘林之前还考了公务员,但由于指定要社会学的岗位实在太少,她最终还是报了个专业不限的。那么一大张表格我看花了眼也只看到几个要社会学的,又不是特别好的单位。

这一天刘林刚参加了个面试,问她怎么样,她摇摇头,一脸疲惫:跟以前差不多。人家先一看是北大的,还挺热情,后来再一看是学社会学的,就有点冷淡,就问社会学是学什么的。像这样的问题我几乎每次面试都要回答一遍,到后来都有点烦了。有时候觉得挺悲哀的,就是那种不被了解的悲哀。有时候又觉得自己学的东西确实挺虚的,找起工作来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刘林面对的差异化对待还不止于此。有一次,她好不容易进了某事业单位的终面,在那里碰到了同班的一个男生。研究生两年多总共也没见他来上过几次课,成绩不太好。没想到最后录取的是那个男生。

半路出家的尴尬

在北京一家律所实习了一年,汤佳上周才得知自己实习的部门今年不留人。汤佳是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原本以为留下来是板上钉钉的事,没想到最终希望落了空。有点万念俱灰的感觉。身边的同学从上学期就开始找工作了,我一点都没找,把全部精力都放到实习上了。结果律所确定今年不能进人了,说是往年进多了,今年没额度了。

目前我国法律硕士毕业生人数多,竞争更为激烈,求职时限制也很大。汤佳感叹道:我本科是学中文系的,当初觉得法律很热,研究生就报了法学。身边同学跟我想法差不多,一窝蜂就都学了法。工作机会就那么一点,自然僧多粥少。

汤佳当初能进那家律所实习,着实费了工夫。不少律所都限定只要法学硕士,像汤佳这样的法律硕士很多都是直接被拦在门外的。我当时挺厚脸皮的,就赖在那儿拼命干活,说我也不图什么就想学点东西。律所的老师看我很勤快又真诚,就让我留下了。实习的日子里,汤佳铆足了劲。有天晚上九点了,汤佳还在加班奋战,带汤佳的老师临走前拍拍她的肩,说:以后有你帮我搭把手,我也能轻松点了。望着眼前成堆的文书,汤佳长舒了口气,觉得终于在北京有了安身之所。进了律所那么久,第一次觉得踏实。

尽管依然很郁闷,但汤佳还是振作起来加入了求职大军。倒也不后悔,至少我确实学到了很多东西,律所这一块算是有一定经验了。

最近,宿舍里的气氛一直很压抑,同宿舍的姐妹们没人拿到录用通知,汤佳说:像中石油、中石化、国家电网这种央企往年招的人都比今年多。班里有一个同学都已经招进去了最后还是给吐出来了,说是分公司招完了,总部又不给名额。

公务员、律所、公司法务,是法学求职三个主要方向。由于专业性强,法学的就业面其实很窄,法律硕士更是四处受限。找工作才短短一周,汤佳开始怀疑当初自己半路出家学法的决定。

北京求职故事与感悟


导读:这是一个人的真实面试经历,在北京,东直门、知春路、建外SOHO,但凡参加过工作的人都知道,这几个地点是面试常去的地方。经过N多次面试,作者终于找到了一份月薪15k,公积金特高的公司。

在北京找工作的一些经历与感悟

那一年,当我坐在东直门来福士第10层北京XX科技有限公司靠窗户的那个小小角落时,我喜欢时不时看看外面熙熙攘攘的车流和人群,没有任何的想法,只是喜欢看着,然后放空

我的薪水算是北京IT行业员工的一个中等稍微偏下的水平,但足够养活我的小家庭,因此会有那么一段时间,我的思想很安逸,生活很安逸,梦想也很安逸,说白了,就是不想有更大的追求。

但是,偶尔也会被现实刺激,特别是在东直门那样繁华的地段,你走到任何一个地方,你都会感觉自卑

不仅体现在穿着打扮、名牌包、豪车这些物质方面的自卑,更重要的是,你缺乏那种自信的气质。

与某些人擦肩而过的时候,我都会暗暗欣赏,甚至会刻意去多看几眼那些高大上、白富美的身姿和背影,这一刻,心情往往很奇怪,既有羡慕也有不屑。

进入这家公司,我的技术能力没有问题,但是唯一见不得人的是我的学历,以前上大学(大专)的时候,我很反感那些参加自考本科的室友,我认为,他们很傻,花钱去考一个根本没什么用的学历,只是欺骗自己。

但当我面临学历关卡的时候,我才发现自己的愚昧,并不是说学历有多重要,而是当你需要它,你却没有,那一张纸的重要性就可想而知了。

我是怎么进的这家公司呢?

大家应该能猜到,我用了一些渠道买了一张假文凭,因为技术没有问题,所以岗位工作胜任的很好。但每当同事们没事在一块聊天的时候,时不时都会谈到学生时代的话题,有的人是为了炫耀自己的学历背景是有多NB,有的人则是眉飞色舞地叙述自己在校园里的英雄事迹。

这个时候的我,往往都不敢主动去说过多关于学校的事情。

第一,我对毕业证书上盖章的那个院校并不是很熟悉,仅仅是在百度上搜了一下它的位置,以及那一年上任的校长;

第二,我不想说谎,因为编了一个,就的记住这个谎言里所说的每一句话,下次如果不相符,你就被人识破了,太累。

公司里没有说过任何关于查学历真伪的事情,但是我还是担心,我有想过大不了被开除,但没有底气的去工作,你会往往让自己很拘束。

出乎意料的事情发生了,公司由于领导人的关系处理问题,业绩每况日下,很多大单合作商都开始纷纷退出,薪水虽然没有降低,但是裁员开始了,福利也明显薄弱了。

同事们开始陆陆续续找工作,有时候趁着中午吃饭时间去面试,或干脆请病假,这样好歹两边同时不耽误。

好消息不断,有的去了百度,有的去了搜狐,有的去了联想而我,是不可能进入这些大公司的,学历是一个最大的问题,大公司第一道关卡刷的就是学历。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我觉得,我不能再这样消沉和逃避下去了,必须找到一条学历方面突破的出路。

我作出一个决定:公司没有正式让我走的话,我咬牙坚持下去,只要工资不降,我就先呆在这里(因为没有真实学历,往往不敢轻易跳槽)。

另外,趁着这段时间,我一定要考一个真文凭。

我研究了很久,北京的自考不像湖南,都有自考助学机构,北京只能去考试院报考,没有专人来负责和助学。

我有一个在北师大工作的高中同学,她说可以帮我弄一个网络教育的本科文凭,但是这种文凭只能在他们学校的网上查到,国家学信网查不到,我也就放弃了这条捷径。

之后,在网上看了又看,咨询了很久,最后选定了XXXXX,不想说选择的原因。三次考试,我迅速通过13门,最后一门考完的时候,我如释重负,只等着拿毕业证了。

2013年9月份,我顺利拿到了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软件工程(软件工程专业只能报考中南林科大)的自考本科毕业证书,考试用了一年半,拿到文凭最后差不多用了两年时间,我终于挺过来了,想想每次回去考试坐着火车的心情,再看看这张饱含心血的证明,突然间感觉自信满满了。

求职开始了,周末简历弄好,投递,等待周一电话不断,第一天我干脆请病假去面试,因为上午有一家,下午有两家。

上午的一家在知春路,是一个小公司,人员大概10来个,我回答完了所有面试问题,还做了一些简单的面试题。

面试的几个领导对我都很满意,但是当谈到薪资待遇的时候,我心里就明白了,这家公司我应该不会选择了,因为开的太高,我都觉得对不起他们了。

下午是两家大公司,一家是外企,另一家则是某著名的汽车论坛。

我其实比较偏向于去汽车这家,因为我本人对于车是一个狂热爱好者,但是经过对比,外企各项待遇以及福利、休假制度,都明显高于汽车,我心里也有点举棋不定了,但其实主动权完全不在我手上。

我不知道是自己幸运,还是有了文凭以后心情出奇的自信,晚上睡觉竟然还有点兴奋和紧张

第二天上午10点,当我正忙于各项代码之中的时候,邮件弹出来,哪家外企发来的,全英文,我百度翻译了下,算是看懂了。11点我接到了汽车的复式电话。还好时间是错开的,一个周四、一个周五。

周四进入外企复式,这一次的面试,我完全是懵懵懂懂在进行,因为在简单的自我介绍以后,就是全英文的面试环境。

两位面试的部门经理,要求从自我介绍到离职原因,工作内容全部用英语叙述。

我当时就傻了,虽然自己也准备了一些,但是对这样的全英文环境根本适应不了。磕磕碰碰的说到一半的时候,那个经理听不下去了。直接告诉我这份工作对英语的要求很高,如果英语不方便,可以用中文回答,但是明显能感到这已经是在敷衍了。

我勉强回答了几个问题,然后想问一些工作的内容的时候,直接被这个经理给拒绝了。

可想而知,我当时是怎样的心情离开这里的,又是怎样沮丧的心情回到公司的。

周五某汽车论坛的复式,这次复式有点搞笑,因为面试我的是一个IT技术部门的领导,在回答完技术问题之后,我们开始聊汽车,因为从小爱车,我对车的熟悉程度可想而知,任何一款车型的数据,我都能了如指掌。

所以面试到了中间和后面环节,几乎都是与技术无关的问题了,成了车友会的话题。这一次与昨天刚好相反,我是自信满满地离开面试公司。

最后可想而知,外企工作与我无缘,汽车直接向我伸出了橄榄枝,但我还是拒绝了,也许会有人说我傻,但如果跳槽后,工资待遇无明显提高,并且工作量还增大的时候,你肯定会犹豫或是拒绝。

另外,我整个人不知道是不是受了之前考自考本科的影响,心里的不服输和倔强劲又燃烧起来了。

我决定,必须练好口语,一定要进外企。我并不是排斥国企,只是在北京这样一个城市,优良的工作岗位是直接影响到你的生活质量,为了生活,我必须逼自己定下目标。

我开始拼命练习口语,我想着,至少面试的时候不能太寒碜了,结结巴巴地说,让我自己都觉得尴尬。

我再次找到北师大的那个同学,想让她给我介绍一个英语口语能力还不错的学生,最好是英国或美国的留学生。

很快,同学安排了我们见面,是一个英国留学生,一口纯正的伦敦英语。经过商定,每周二、四、六和周末见面,不刻意学什么,只是多用口语交流,在这过程指点我的发音和语法,平时我自己狂背单词,这样我至少也能听懂他在说什么。

大概过了一个月,我又开始疯投简历了。

很快接到一家公司的面试,地址在建外sohu。

第一面的时候很顺利,和营业部的经理没聊多久,因为我之前他已经面试了几个人了,所以到我的时候显得有点疲惫,我们没聊几句,他告诉我觉得我还比较合适,也告诉我以后工作的一些规划;但是因为只有一个名额,而符合条件的除了我,还有另一个人选;所以决定性的还有一轮面试,但是是和他的老板来面试。而且提醒我可能会用到日语。

我再次傻眼了,英语不够,还要学日语,我简直要崩溃了。

但是我又不想失去这次机会,于是我想起来以前认识的一个日本留学生(也是北师大同学介绍的),为了准备这次面试,特地让他教了我一些简单的口语对话,并写在纸上背了下来。

然后就去第二轮的面试。结果这次面试,让我真正领教的日本公司的企业文化,严谨和对人的要求。

面试我的是一个40多岁的经理,男性,第一眼感觉很严肃,手拿我的简历看的很仔细,然后告诉我,自我介绍,从高中开始!我当时有点愣了,可是这才是开头。

接下来,不停的关于我的简历和自我介绍开始发问,问我是怎样坚持完成自考本科的,工作抗压能力怎么样;为什么跳槽次数这么少,仅有两家公司的工作经验等等。

这样的面试持续了一个小时之久,然后,才问到一些日语的问题,我所准备的东西除了自我介绍之外,都没有用上。

面试终于结束了,出门的时候,正是4月底的天气,我发现自己的上衣都湿了,有史以来最痛苦的一次面试。

结果,当然又是没有结果。因为我自己都感觉到。不过他们的薪金还不错,之前曾在网上看到我,一年18个月薪金,后来也确实从相关人士那里得到了证实。只可惜,与我无缘。

再一轮的简历投递大战又开始了。

一天接到4个面试电话,我全部搜索一遍,最后还是选定了一家外企,想想,他们给我安排的面试时间竟然是周六(接到电话是周五),感觉外企这一点做的不错,都不用耽误正常上班时间,因此也不用请假。

进去后,负责面试的人员发给我一本精美的册子,我开始以为是公司企业宣传册,没想到竟然是面试试题,我有点感慨他们公司的大手笔从细节开始的企业文化。

做了差不多一个半小时,智力题最让我头疼,凭着自己的直觉和分析完成全部。

笔试完成后,他们立即直接带我进面试的地方,太快了,我自己都没反应过来,更没想到的是,面试一共有4个环节,当然,我当时是不知道的,只想着赶快完成这次就行。

第一轮,果然有英语面试环节,自己觉得自己的口语受了那位留学生的影响,有点地道英式味道,不带中国腔调。因此,我虽然说的比较简单,但是能看出面试官脸上的笑容带有满意的含义。

第二轮技术面试,都是口头问题,我回答的还算可以,至少没有哑口无言的时候。

第三轮上机操作,直接上机完成一个小程序的设计-登陆。这对于大多数程序员来说,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是实现功能不是重点,因为在完成任务后的交谈中,他们说看到了我对于登陆界面图片的选择以及图片的处理都用心设计了,说明我是一个很注重细节的人。

我这才想起,怪不得那台电脑上各种制图工具都有。我能想到去设计一下页面,完全是属于我自己个人性格原因,我有时候做事情要么选择干脆不做,要么就会朝着完美的方向去努力,可能有点极端。

完成三轮面试,我回到家中,感觉有点筋疲力尽,没一会儿就接到了明天最后一轮复式的通知,直接见BOSS谈薪资。

第二天去的时候,我心情还是有点忐忑不安,因为这是一次很重要的机会,我在去的路上跟自己说,一定要把握好,一定不能出任何差错。

进去后,跟我面谈的是一个大约40几岁的中年男士,带着眼镜,他没有问我任何技术问题,而是很真诚地聊天,比如,我住的地方来这里多远,现在感觉在北京生活怎么样,以及老家是哪里的等等诸如此类的生活问答。临走的时候,领导还非常客气地起身跟我握手,那一刻,我仿佛已经踏实了,走出去的步伐都是铿锵有力的。

周一我终于收到offer了:15k的月薪资,一年发13薪,有年终奖,公积金特别高,包括自己交的一半,一个月有差不多2900元左右,看病报销百分之九十,员工子女看病还能报销百分之五十

逆袭就是这样开始了,假如我没有逼着自己去前进,我想,这一天也不会这么快到来,或者说永远都不会到来,从奋斗文凭的那一刻起,我就得感谢自己作出的决定。

人生就是这样,有追求才有进步!

白岩松的职场故事


天卓人才网小编:几十年的职业生涯,一上来就定死了,上来就先把自己的故事结局写了,你觉得有意思吗?工作如此,人生也是如此。

我今年毕业整整25年,我是1989年毕业的,那是一个充满着历史感的年份,我们幸运或者不幸地赶上了那样一个特殊的年份。

那一年开始我很幸福。当进入到1989年时,我之前几个月的实习已经结出硕果。我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华侨部实习,1989年的第一个月,老师就告诉我,你没问题了,我们要你,留下吧。那时候看着其他还在找工作的同学,我觉得我的工作定了,感觉很幸福。

回家过了一个很圆满的年。回来后,3月突然接到国际台的通知,广电部出台政策,今年国际台不招中文编辑,我吹了。于是,一下子觉得很好的前途马上就吹了。没隔两天,我就买了去广州的硬座火车票,要去广州的珠江广播电台应聘,自己一个人。但是,头一天下午,系里接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电话,问你们还有没有没来我们这儿实习过的同学,我们想见一见。系里知道我已经在国际台吹了,就推荐了我。所以失败挫折孕育了我新的机会。

我没有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实习的原因是我评估了一下,我去国际台留下的可能性更高,而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可能性低,所以我选择了国际台,但是没有想到国际台这失败了,我得到了中国人民广播电台的召唤。

生活中不要相信永远都在拼爹

我一直在讲个笑话,我说我失去了拼爹的可能。别人拼爹,他首先得有爹,我父亲在我8岁的时候,1976年去世了,我母亲把我养大。我哥哥从中央民族大学毕业,当时叫民族学院,我们哥俩都买了原始股,现在这两所学院都叫大学。

我的大学第一志愿是北京广播学院,第二志愿是武汉大学,第三志愿是北京大学。那天在北京大学说完我填报的志愿后,他们都有一种受辱的感觉。考上北京广播学院以后,一个同事问我妈,孩子考哪了?北京广播学院,那个同事略微尴尬地说念电大也得去北京吗?生活中不要相信永远都在拼爹,要去相信更多的正向的东西,起码我是一个例子,一路走来,一分钱礼也没送,我不也走到这儿吗?

你凭什么在20多岁的时候就界定,一个工作的好坏?

谈到就业,它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必须要和人生挂靠在一起。刚才有人说,就业不难,就好业难,我想反问,什么叫好?你凭什么在20多岁的时候就界定,而且是拿别人现在的标准去定一个好?

我分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由于那年特别的情况,8月15号我报道的时候,上上下下告诉我,你被开除了。一年后,才给我工作证,我们去房山锻炼了一年。一年后回到中央台领了工作证,我一心一意想去的岗位是《新闻与报纸摘要》,那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品牌,每天早上6点半播出。

我是学新闻的,我熟悉这个位置,我一心一意要去做这个节目。但是,到了人事部,人家很尴尬地看着我,我猜了15个岗位都没猜到给我调的新岗位,给我放在一个老年人众多的相对比较边缘化的《中国广播报》,让我去排节目表去了。

沮丧至极!我觉得我的新闻理想从此烟消云散了!这不是我想要的就业岗位,我想离开,但是,在那个时候想离开是很难的,那是1990年。但是我此生庆幸并感谢我自己的一点就是第一天上班,我来到报社,坐在那一上午是在痛苦和绝望之中,这天中午我做了这一辈子最伟大的一件事之一,跑到对面书店买了一本报纸编辑的书,我一下子把它看完了。再不喜欢它,也要认真面对眼前将要到来的工作,这就像谈恋爱,你必须认真。这可能是个苦恋,但我也依然要认真面对它。

无论什么样的工作认真面对,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正是因为把我分到这份报纸,不是我原来喜欢的部门,我有大量的时间,百无聊赖,最奢侈的是时间,我不知道该如何消费它。

第二年,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招聘主持人,我闲着也是闲着,就去了,招上了。有大量的闲暇时间,百无聊赖,反正是自己工作的报纸,因为这报纸都是中老年编辑,我迅速成为主力。刚到那半年,我就被领导看中,可算来了一个小伙子,我成了最主要版面的编辑。请问你去大报可能吗?绝不可能。但正是因为我受到极大的重用,我就开始有大量的时间不断写文章登在这张报纸上,虽然没有稿费,但是有成就感。陆续就有周边的人看到。我们报纸的纸张特别好,包鱼包肉不渗水。陆续越来越多的人看到,就开始有了一定的小口碑,我两年以后就成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春节晚会的撰稿。

又过了一段时间,来了一个电话,崔永元问我最近有空吗?我要弄一个电视节目,你给我当策划去吧。行啊,反正也是闲着。过几天,《东方之子》的制片人时间来了。二话没说,拿了我在报纸上刚采访完的香港歌星的文章看,不是八卦的,很有味道,都是我提问的。反正是自己的报纸,一整版一整版地登。我把几篇我的采访文章给时间看,他看了两篇说,你就是我要的人,我就去《东方时空》当策划了。

由于我没想干时间太长,所以当策划的时候就敢于表达我的意见,后来我被迫推上了主持人的岗位。时间有一天对我说你去采访吧,我坚决拒绝。我说这不行,我单位的人一旦看见我在这儿打工时间一句话就把我说服了,你见过有早上看电视的中国人吗?我一想这事安全,靠谱,那我就干吧。结果因为我没想长干,因此我保持了初期没有任何杂念的想法,一切发自内心。三个月过后,接到一个电话,告诉我,小白,你是《东方时空》评出的最佳主持人。主持人的概念第一次进入我的脑海,这就是我的第一份工作和第一个岗位,一切都来自于无意。

现在回忆起来,如果第一份工作就像我想象的去了我要去的那个部门,每天凌晨3点半上班,下班之后只剩下睡觉,根本没有多余的精力去电台应聘主持人,不能不断写文章被人看上到《东方时空》。我现在可能熬成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副主编,但是一身病,时差倒不过来。我得感谢我无意的第一份工作。

我要对很多弟弟妹妹们说,什么才是最好的?这里很重要的是态度的转变。第一个,中国人要确立一种新的准则,你一生的职业有可能要多次改变,这样的人生才是丰富的。

《小狗的求职故事》由职场百态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在您职场百态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职场礼仪的故事”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