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规划。

职业规划怎么写,相信很多朋友们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第一部分,前言即总论;第二部分,自我分析,包括业余爱好、性格、价值观、专业技能等;

我们在学习计算机编程时,其实大家没有明说,但是都清楚,有个门槛,这个门槛就是程序思维,我个人的理解,就是综合运用自己的知识,特别是数学知识,对某种事物的行为特性,做出抽象化,提取其可重复的共性,进而进行清晰的描述的能力,这个能力,没有写过程序的人理解不了,如果不迈过这个门槛,也写不好程序。

这好比大家小学是认字一样,字可以认识很多,但是,写作文,始终有道门槛,如果不迈过去,写出来的东西别人就看不懂。小学其实做的很好,先学字,再学词,再造句,慢慢的把几句话连起来,写短文,最后写指定字数的作文,这样循序渐进地学习,效果比较好。

但显然目前计算机编程教育,没有做到这一步,基本上是字词教完,最多教到造句,也就是写一些简单的实验程序,然后学生就毕业了,到了企业中,大家才发现,每一句话都正确,连在一起却不知道讲什么意思,我个人认为,这就是中国计算机教育缺失之处,学生在学校里面,很难有机会,针对一个可以卖钱的商用工程,站在系统的角度,连贯起来分析,以锻炼大规模的抽象能力,这个是现状,也很难改变。

针对你的课程,我建议你不妨把第二学期的内容变一下,第一学期可以理解为学到造句,30行以内的小程序,应该有设计能力,再大估计就不行了。

那么,我建议你从第二学期直接就开一门试验课程,嗯,这个实验内容可以具体定,比如说做个自动控制的灯光,门铃,注意,这可不是过家家,我举个例子,如果是灯光,你观察一下十字路口的信号灯,出个课题,咱们来做一个信号灯系统,你是嵌入式课程,一定能做出来的,解决方案可以由学生自己定,但最终,利用一个学期完成。做个电铃,那就要求可以满足一个中学每周的定时打铃需要,需要做计划任务,任务队列排定。

你注意到差异没有?实战类课题,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个切实可用的东西出来,甚至,做出来的东西,要请用户来点评,是否好用。

这样当然有难度,因为这实际上是一种憋的方法,逼着大家强行跳过这个门槛,前期肯定是学生也累,老师也累,我当初过这个程序设计门槛的时候,嗯,87年吧,愣是用了三个月才真正理解,但是过去了就好了,就会用程序写作文了。我想,如果你希望做个好老师,不妨这么累累看。

当然,商用开发也有一些必要的流程,可以考虑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是一个项目组,互相构成竞争关系,大家都遵循先做系统分析讨论,然后写设计文档,最终实现的目的,甚至,可以考虑各个组互为QA,测试对方的作品。每个阶段完成,都要有里程碑评审会,全班开会,讨论各个设计方案的合理性,以及互相学习。我觉得这样一个学期联系下来,你的学生出去,应该有初步的动手能力了。

延伸阅读

大学生初入职场要具备的12种能力


大学生们在念了十几年书后,终于毕业了,步入社会,是不是很期待呢?与此同时是不是也有许多担心和害怕呢,小编为大家带来一些初入职场涉世未深的学生们带来一些在职场上必备的能力,为大家助攻,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学习下吧~

1、解决问题时的逆向思维能力

面对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一时又找不到解决方法。而且,上司可能也没有什么锦囊妙计时,他们擅长用逆向思维办法去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他们清楚具体业务执行者比上司更容易找出问题的节点,是人为的,还是客观的;是技术问题,还是管理漏洞。采用逆向思维找寻问题的解决方法,会更容易从问题中解脱出来。

2、考虑问题时的换位思考能力

在考虑解决问题的方案时,常人通常站在自己职责范围立场上尽快妥善处理。而他们却总会自觉地站在公司或老板的立场去考虑解决问题的方案。

作为公司或老板,解决问题的出发点首先考虑的是如何避免类似问题的重复出现,而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就事论事方案。面对人的惰性和部门之间的扯皮,只有站在公司的角度去考虑解决方案,才是一个比较彻底的解决方案。能始终站在公司或老板的立场上去酝酿解决问题的方案,逐渐地他们便成为可以信赖的人。

3、强于他人的总结能力

他们具备的对问题的分析、归纳、总结能力比常人强。总能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并驾驭事物,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人们常说苦干不如巧干。但是如何巧干,不是人人都知道的。否则就不会干同样的事情,常人一天忙到晚都来不及;而他们,却整天很潇洒。

4、简洁的文书编写能力

老板通常都没时间阅读冗长的文书。因此,学会编写简洁的文字报告和编制赏心悦目的表格就显得尤为重要。即便是再复杂的问题,他们也能将其浓缩阐述在一页A4纸上。有必要详细说明的问题,再用附件形式附在报告或表格后面。让老板仅仅浏览一页纸或一张表格便可知道事情的概况。如其对此事感兴趣或认为重要,可以通过阅读附件里的资料来了解详情。

5、信息资料收集能力

他们很在意收集各类信息资料,包括各种政策、报告、计划、方案、统计报表、业务流程、管理制度、考核方法等。尤其重视竞争对手的信息。因为任何成熟的业务流程本身就是很多经验和教训的积累,遇到用时,就可以信手拈来。这在任何教科书上是无法找到的,也不是那个老师能够传授的。

6、解决问题的方案制定能力

遇到问题,他们不会让领导做“问答题”而是做“选择题”。常人遇到问题,首先是向领导汇报、请示解决办法。带着耳朵听领导告知具体操作步骤。这就叫让领导做“问答题”。而他们常带着自己拟定好的多个解决问题方案供领导选择、定夺,这就是常说的给领导出“选择题”。领导显然更喜欢做的是“选择题”。

(大学生初入职场要具备的12种能力)

7、目标调整能力

当个人目标在一个组织里无法实现,且又暂时不能摆脱这一环境时,他们往往会调整短期目标,并且将该目标与公司的发展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大家的观点就容易接近,或取得一致,就会有共同语言,就会干的欢快。反过来,别人也就会乐于接受他们。

8、超强的自我安慰能力

遇到失败、挫折和打击,他们常能自我安慰和解脱。还会迅速总结经验教训,而且坚信情况会发生变化。他们信条是:塞翁失马,安知非福,或上帝在为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一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

9、书面沟通能力

当发现与老板面对面的沟通效果不佳时,他们会采用迂回的办法,如电子邮件,或书面信函、报告的形式尝试沟通一番。因为,书面沟通有时可以达到面对面语言沟通所无法达到的效果。可以较为全面地阐述想要表达的观点、建议和方法。达到让老板听你把话讲完,而不是打断你的讲话,或被其台上的电话打断你的思路。也可方便地让老板选择一个其认为空闲的时候来“聆听”你的“唠叨”。

10、企业文化的适应能力

他们对新组织的企业文化都会有很强的适应能力。换个新企业犹如换个办公地点,照样能如鱼得水般地干得欢畅并被委以重用。

11、岗位变化的承受能力

竞争的加剧,经营风险的加大,企业的成败可在一朝一夕之间发生。对他们来讲,岗位的变化,甚至于饭碗的丢失都无所畏惧。因此,他们承受岗位变化的能力也是常人所无法比拟的。在他们看来,这不仅是个人发展的问题,更是一种生存能力的问题。

12、职业精神

他们身上有一种高效、敬业和忠诚的职业精神。主要表现为:思维方式现代化,拥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并能将其运用于经营实践中。言行举止无私心,在公司的业务活动中从不搀杂个人私心。这样,就敢于直言不讳,敢于纠正其他员工的错误行为,敢于吹毛求疵般地挑剔供应商的质量缺陷。因为,只有无私才能无畏。待人接物规范化,这也是行为职业化的一种要求。有了这种职业精神的人,到任何组织都是受欢迎的,而且,迟早会取得成功。

总而言之,大家要好好培养这12种能力哦,肯定会为你在职场上的工作加分的。

大学生的职业发展如何规划


国内学生职业意识仍不容乐观

笔者在某网络上查到一则信息:国内某所着名高校曾在大一新生中抽出了1400人作为调查样本,数据显示,考生对所报学校和专业的了解程度不容乐观:仅2.1%表示“非常了解”,35.5%则“不太了解”,甚至有10%左右的学生表示“完全不了解”。

48.6%的学生表示,如果有机会考虑换专业。

此外66.1%的学生将“学校的知名度”作为填报志愿时的第一考虑因素。

同时,某调查机构披露的一项针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查显示,仅有29.5%的人表示满意自己当年的高考专业志愿,41.0%的人表示一般,还有29.5%的人表示不满意。

如果不满意自己的专业怎么办?在调查中,73.2%的人选择接受现实,9.9%的人选择跨专业考研,另有8.4%的人则试图转换专业。

这些数据表明,我国很多大学生是在自己并不了解、不满意的学校和专业里学习,这样的学习状态堪忧。

而出现这种局面,与他们中学学习期间,没有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和相应的能力培养有关。

很多学生由于没有社会经验阅历,在选择满意的学校和专业之前,没有经历过深入认真的思考。

往往是听从家长或者老师的建议,或者根据职业的热门程度和收入高低来选择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这都为今后的职业发展预埋了发展不稳定的种子,直到进入职场后才发现问题后悔莫及当初轻易草率的选择。

职业导师制或可借鉴

美国的大学里目前很流行一个词汇:Mentoring,这是一个职业导师的意思,是指由那些年长而富有经验的人去指导、关照那些没有太多社会经验的年轻人。

每个学生在大学期间,可以自由选择几位自己喜欢的老师作为自己的职业导师,和他们探讨个人对将来的职业选择、人生追求理想、成长中的烦恼,从每个老师身上学到对自己有益的思路。

而大学里规定这些老师也有义务和责任去为学生提供相关的指导,并以指导学生的数量作为工作考核的一个重要部分,所以这些老师都会积极主动地去找机会和学生沟通,介绍自己的能力专长和对人生事物的看法,建立一对一辅导的关系。

笔者觉得这种良性互动的一对一的指导,对于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清醒地看到自身的差距、树立人生的目标都是非常好的职业指导的尝试。

目前,国内各大学都有职业规划的课程设置,但由于开展时间不长,错过了前期的职业意识导入期,加上社会的整体职业意识淡薄,大学里也没有类似美国大学这样的职业导师制度,造成很多大学生选择专业上出现各种误差,也并不十分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想过一种什么样的人生,自己到底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一旦进入职场后一般都要经历一段不算短的时间调整才可能回到正常的轨道,有的甚至终其一生也无法展示真实的能力和潜力。

这对于有限的教育资源、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浪费,实在是让笔者感到心疼焦虑。

分割线

曾经有一些大学生在网上向笔者求教,学校有职业规划的课程学分,要每个学生写一篇自己的职业规划计划书,这对于未涉职场的大学生朋友真是有点勉为其难,这种形式主义的成分要远大于实效的作用。

甚至有好几位大学生得意地拿出自己参加大学里办的职业规划大赛的获奖作品向笔者炫耀,这些作品在笔者看来只能心里暗暗苦笑,精美的修饰、华丽的辞藻、热情的誓言仍然掩饰不了内容的空洞,没有多少实际的操作可能。

笔者也曾经拿来几份国内著名大学的职业规划课程讲义,想了解目前中国大学的职业教育深入程度。

但结果是比较失望的,除了满篇到处摘抄的职业规划理论和心理测评介绍,加上激动人心的信念和口号之外,确实没有更多实质意义上的参考作用。

如果拿这些思路去引导学生的职业规划,笔者担心误导的成分要比教育的成分更多一些。

有一次,有一位国内著名大学的职业指导机构的职业指导老师来找笔者做职业规划的咨询,因为目前她也遇到了很严重的职业发展问题,实在看不清楚自己今后的职业发展道路该往哪个方向走。

经过几轮的咨询之后,这位职业指导老师最后给笔者留下一句话:“原来职业生涯规划是这么做的。”

笔者听到这句话,其实内心没有任何的得意之情,只是感到了一种深深的无奈和茫然。

这其实说明我们国内的职业规划教育领域自身存在着严重的学术理论、师资培养、职业意识、资源投入的不足,而且这种不理想的现实情况可能要延续相当长的一个时期。

据笔者所知,很多大学里的职业指导中心,其具体的工作重心不在于帮助大学生了解自身的能力和潜力,寻找到适合个性发展的职业方向。

更多的工作重心是放在就业指导上,课程设置是内容主要以求职技能为导向,比如教学生如何写简历、如何掌握面试技巧、提供就业信息等,以推荐帮助学生顺利就业为目的,这样做的原因是大学里的高就业率有利于学校的招生。

虽然这些非常初级的内容也是职业规划的一个过程环节,但这并不能代表职业规划的全部内涵。

如果我们的大学在职业指导这方面不能做出一些切实的改进,减少一些功利心,用发展的眼光对待每个学生的职业前途,那这种职业指导也只能沦落为学校推荐学生工作就业的工具。

从就业角度来提高大学生的职业能力


随着大学生就业难度增加,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已经成为高校的主要任务。但就目前来看,就业指导的定位不准确,相关措施缺乏针对性,指导效率不高。很多高校缺乏就业指导体系,并且就业指导课程只针对应届毕业生开设,缺乏针对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分析了如何进行职业规划以及大学生就业指导的认知定位,并且就如何在高校中开展就业指导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作用。但现今高校的就业指导实效性不高,指导具有片面性。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策略如下。

一、提高职业测评的积极作用大学生作为职业规划的主角,其兴趣、能力以及价值观问题是影响职业测评的关键。也是大学生就业指导中主要了解和解决的问题。因此,应进行正确的职业测评才能使其发挥积极作用。就目前形势看,多数大学生具有正确的就业意识,能够对自身的能力进行正确的分析,并且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但是一部分学生存在认识不全面以及信心不足等问题,职业规划不合理,且对自身的工作能力缺乏正确的认识。要使学生真正了解自己,进行正确的职业规划,对其进行职业测评十分必要。这就要求高校建立系统的职业规划系统,提高职业测评的专业性和科学性,提高其有效性。其中包括使用正确的职业测评方法,合理规划职业测评的范围,并建立合理的测评结果评估,避免评估的单一性,以提高大学生的积极性。并且使学生了解最新的就业形势,改变大学生的就业状态。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也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丰富自身的职业测评能力和职业测评手段,并编制多种适合学生的就业指导书籍,为学生就业指导提供理论基础,利用不同形式的职业测量表,为学生分析职业能力与职业要求之间的关系。同时,使学生学会就业面试中的基本常识,如简历的填写和制作,面试中的仪容仪表以及面试技巧等。并且学校应为学生提供实习,采用基于就业指导的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实践证明,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作用。但现今高校的就业指导实效性不高,指导具有片面性。

教你如何训练和提高自己的情商


1,对每个人来说,学会划定适当的心理界限是有好处的。

教你如何训练和提高自己的情商

你可能会认为别人不知道这是一件好事,这样人们就可以随心所欲地相处,而且你不必与对方激烈讨价还价。这听起来可能是合理的,但它的缺点是,别人经常伤害你的感情,你不知道他们。

其实仔细观察周遭你不难发现,界限能力差的人易于患上病态恐惧症,他们不会与侵犯者对抗,而更愿意向第三者倾诉。如果我们是那个侵犯了别人心理界限的人,发现事实的真相后,我们会感觉自己是个冷血的大笨蛋。同时我们也会感到受伤害,因为我们既为自己的过错而自责,又对一个第三者卷进来对我们评头论足而感到愤慨。

清晰的界限对每个人都有好处。你必须明白别人能对你做什么,不能对你做什么。当有人违反了你的精神界限,告诉他们要改正。如果你不能总是划出精神界限,那么你需要提高你的认知水平。

2.找到一种方法,让自己冷静下来,当你感觉自己失去理智,把你的血液留在你的大脑里,理性地行动。

美国人开玩笑说:如果有事情发生,懂事儿让血液进入大脑,明智地思考;野蛮的孩子让血液进入四肢,大脑空虚,疯狂冲动。

是的,当血液充满大脑时,你有一个清晰的头脑和正确的行为。相反,当鲜血流进你的四肢和舌头时,你会做一些愚蠢的事情,冲动和愤怒,胡言乱语。

事实上,科学证据表明,当我们在压力下变得过于紧张,血液的确会离开大脑皮层,于是我们就会举止失常。在这种情况下,动物的大脑的本质发挥了主导作用,使我们像最原始的动物。要知道,在文明社会中,表现得像个原始动物会带来大麻烦。

有许多策略来控制情绪过于激动,一种方法是看你的心脏速率,这是情感准确的尺子的度量。当你的心脏跳动更快地超过每分钟100次,整顿情绪是至关重要的。在这样的速率,人体会分泌肾上腺素比平时更多。我们会失去理智,成为积极的板球。

当血液开始再次流向四肢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平静情绪:

1,深呼吸直到你平静下来。慢慢地,深深地吸气,让空气充满整个肺。把一只手放在腹部,确保呼吸正确。

2,对自己说。例如,你对自己说:“我很平静。”或者说:。 “一切都会过去的。”

3,有些人用水疗。洗个热水澡可能会让你的愤怒和焦虑随着沐浴泡沫而消失。

4,你还可以试试美国心理学家唐纳德吗?艾丹的方法:思考不愉快的事情,把你的指尖放在眉毛上方,拇指按太阳穴,深深吸气。根据艾丹的说法,几分钟后,血液会回到大脑皮层,你可以更冷静地思考。

构建大学生职业规划核心能力推荐


职场上,当很多人还在盲目追求高学历时,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高就业率让本科、研究生艳羡不已。职业规划专家指出,职场之中要求学历固然合理,提高自己的学历、学识水平也固然不错,但在职业规划中,准确的职业定位、合乎就业环境的定位则更为重要。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案例:

小张是一所职业技术学校的毕业生,在临近毕业的阶段里,他们这些高职生将要和比他们学历高的本科生、研究生们一起走向求职场。今年的就业形势也很不乐观,就连户口政策也将高职生排除在外。

在选择就业单位时,小张尽量避开大公司、好企业,因为在那些岗位上,本科生、研究生的竞争已经非常激烈了,可能连竞争的资格都没有。

仔细思索之后,小张觉得高职生的动手能力很强,因为在学习期间,都把实践看得很重要,一件事情能够很快将其变为现实,所欠缺的就是学术能力。

在小张遇到要和本科生一起面试的时候,头总是抬不起来,没有一点自信。在面临就业的现在,小张不知该怎样摆平自己的心态,平和地去工作。

职业规划师分析:

首先,学生在就业时,准确的定位是非常重要的。不怕你在某方面能力有着欠缺,关键的是,您要学会如何扬长避短,找到和自己能力相匹配的职位,这样职业才会有发展。

最近几年的就业数据显示:上海大学毕业生就职有一个明显迹象,动手能力强的高职毕业生非常抢手。某高等专科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已达到95%,超过了本市高校的平均就业率,与一些名牌大学的就业率相当。该校2004届的机电一体化、电气、机械等专业的毕业生也很“笃定”,上海大众、上海通用、宝钢等名牌企业现在就向他们发出了“邀请函”,提前预定了毕业生,因为这些公司根据经验判断,若是来晚了,将会空手而归。

“吃苦耐劳、安心工作、上岗适应能力强”,这是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的总体评价。近几年来,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每年都招收一定数量的高职生,其人力资源部的有关人员反映,高职毕业生比本科生动手能力强,比中专生知识结构优,对现场的整套技术要求、工艺流程熟悉,上手快。

应用性人才,进入企业后能较快地适应生产需要。所以高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大可不必因为自己的学历低,而缺乏自信,应该在认真分析自己之后,准确定位职业。

就业定位:当个“灰领”也不错

企业的人才梯队由不同学历、年龄的人员互相搭配而成。研究生、本科生从事电路设计等技术开发工作,中专、技校学生担当流水线上的操作工人,而介于两者之间的技术管理工作如设备维修、参数调整、车间管理等则是高职生的责任。如同样是计算机专业,高职毕业生不是去做复杂的程序设计,而是偏向硬件维护或简单的程序编写。

介于蓝领和白领之间的“灰领”正在大行其道。他们正是具有相当实践操作能力,并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的应用型人才。事实正是如此,以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院校,大多有较高的就业率,以及由此带来的较高的新生报考率、招生报到率。据悉,目前,高职生在沪招生已占到上海高校招收上海生源的半壁江山。上海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含高专)共设点70个,其中普通本科院校的二级学院21所,高等专科学校8所,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学校24所,成人高校17所。

现实优势:“双证”在手

近两年,上海市教委和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制订政策,在大学生特别是高职生中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双证制,培养既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同时掌握职业操作的基本技能,熟悉本行业管理和运行过程,并具有一定解决现场问题、综合能力的高层次人才。不少高职院校已开始介入职业资格鉴定领域。上海大学生职业资格鉴定的一个根本特点是:将过去单工种的技能鉴定改革为面向行业或职业岗位群的综合职业能力考核,这就将行业准入标准同高职高专教育有机地结合了起来。

2001年已有5个职业资格证书鉴定机构(机械类、自动控制类、国际贸易类、汽车类、城市建设和管理类)在本市高校挂牌,2002年又有15个职业资格证书鉴定机构在高校挂牌,到2003年底共将有30个职业资格证书鉴定机构在高校挂牌。今后,还将扩展到金融、保险、服务、计算机类等专业领域。所有单元鉴定合格的高职高专生均获得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部长签发的《上海高等学校职业资格证书》,有力地推动了上海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也提高了高职生的就业率。2002年第一次发证,获证学生全数被大企业(浦发银行、人民银行、大众汽车、永达汽车、3M、上海动力等)录用。

高职生:“扬长补短”,前景将会更好

据企业反映,高职毕业生具有四个特点:一是具有吃苦耐劳精神,二是专业思想比较稳固,三是上岗适应能力强,四是能较快跟上新技术发展的步伐。但这些企业也“挑”出不少“刺”:“高职生需要加强人际交往、沟通能力的培养。”许多企业的人事主管指出,不少高职毕业生在技术上是把好手,但不善于与人交流,比较腼腆。现在,前几届的高职毕业生中有不少要担当起企业技术主管的职责,他们中一些人遇到具体问题,面对不同对象,却不能做到因人而异地进行沟通,结果往往事与愿违。现在企业比较看重员工的“情商”,与人沟通的要求也更高。

职业规划专家建议:外语能力要加强。高职毕业生的外语能力不够强,是令众多用人单位头痛的事。尤其是在三资企业,技术员工的英语水平至关重要,但一些毕业生的英语难以达到与外籍员工进行业务沟通的水平。一些企业现在引进了大型的进口机器,为了能熟练地操作并对机器进行日常维修,技术员工的英语水平至关重要。英特尔科技有限公司的有关负责人还认为,员工的英语能力直接关系到他们在企业的发展,技术人员若能熟练地用英语表达,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职业规划师提醒:沟通能力不强,也有可能是由于高职生的自信不够,以此带来的心理回避。高职生在择业和工作的过程中不应总是在学位上与人比较,更要清楚的知道自己的长处以及高职生的长处。在工作中不断利用自己虚心学习的优势,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在不断地学习中提升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也不会逊色本科生、研究生。职业发展如同人生,正是那些对前途充满信念,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通过有准备的努力,最终获得成功的人士。

“涉世未深”大学生职场必备的能力,都在这里!


很多大学生念了十几年书后,终于毕业了,初入社会对自己的将来表现的非常的迷茫,尤其是在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更加的缺少一些对自己应有的规划,现在由小编为大家带来一些初入职场涉世未深的学生们带来一些在职场上必备的能力,为大家助攻,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学习下吧~

1、解决问题时的逆向思维能力

面对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不能及时找到解决方案。而且,当老板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的时候,他们擅长用逆向思维办法去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他们清楚具体业务执行者比上司更容易找出问题的节点,是人为的,还是客观的;是技术问题,还是管理漏洞。采用逆向思维找寻问题的解决方法,会更容易从问题中解脱出来。

2、考虑问题时的换位思考能力

在考虑解决问题的方案时,常人通常站在自己职责范围立场上尽快妥善处理。而他们却总会自觉地站在公司或老板的立场去考虑解决问题的方案。

作为公司或老板,解决问题的出发点首先考虑的是如何避免类似问题的重复出现,而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就事论事方案。针对人的惰性和部门之间的纠纷,只有站在公司的角度去考虑解决方案,才是一个比较彻底的解决方案。能始终站在公司或老板的立场上去酝酿解决问题的方案,逐渐地他们便成为可以信赖的人。

3、强于他人的总结能力

他们比普通人有更好的分析、归纳和总结问题的能力。总能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并驾驭事务,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人们常说苦干不如巧干。但是如何巧干,不是人人都知道的。否则就不会干同样的事情,常人一天忙到晚都来不及;而他们,却整天很潇洒。

4、简洁的文书编写能力

老板通常都没时间阅读冗长的文书。因此,学会编写简洁的文字报告和编制赏心悦目的表格就显得尤为重要。即便是再复杂的问题,他们也能将其浓缩阐述在一页A4纸上。有必要详细说明的问题,再用附件形式附在报告或表格后面。让老板仅仅浏览一页纸或一张表格便可知道事情的概况。如其对此事感兴趣或认为重要,可以通过阅读附件里的资料来了解详情。

5、信息资料收集能力

他们很在意收集各类信息资料,包括各种政策、报告、计划、方案、统计报表、业务流程、管理制度、考核方法等。尤其重视竞争对手的信息。因为任何成熟的业务流程本身就是很多经验和教训的积累,遇到用时,就可以信手拈来。这在任何教科书上是无法找到的,也不是那个老师能够传授的。

6、解决问题的方案制定能力

遇到问题,他们不会让领导做“问答题”而是做“选择题”。常人遇到问题,首先是向领导汇报、请示解决办法。带着耳朵听领导告知具体操作步骤。这就叫让领导做“问答题”。而他们常带着自己拟定好的多个解决问题方案供领导选择、定夺,这就是常说的给领导出“选择题”。领导显然更喜欢做的是“选择题”。

7、目标调整能力

当个人目标在一个组织里无法实现,且又暂时不能摆脱这一环境时,他们往往会调整短期目标,并且将该目标与公司的发展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大家的观点就容易接近,或取得一致,就会有共同语言,就会干的欢快。反过来,别人也就会乐于接受他们。

8、超强的自我安慰能力

遇到失败、挫折和打击,他们常能自我安慰和解脱。还会迅速总结经验教训,而且坚信情况会发生变化。他们信条是:塞翁失马,安知非福,或上帝在为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一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

9、书面沟通能力

当发现与老板面对面的沟通效果不佳时,他们会采用迂回的办法,如电子邮件,或书面信函、报告的形式尝试沟通一番。因为,书面沟通有时可以达到面对面语言沟通所无法达到的效果。可以较为全面地阐述想要表达的观点、建议和方法。达到让老板听你把话讲完,而不是打断你的讲话,或被其台上的电话打断你的思路。也可方便地让老板选择一个其认为空闲的时候来“聆听”你的“唠叨”。

10、企业文化的适应能力

他们对新组织的企业文化具有很强的适应性。换个新企业犹如换个办公地点,照样能如鱼得水般地干得欢畅并被委以重用。

11、岗位变化的承受能力

随着竞争的加剧和经营风险的增加,企业的成败可能一蹴而就。对他们来说,职位的变化,甚至失业,都不用担心。因此,他们承受工作变动的能力是普通人无法比拟的。在他们看来,这不仅是个人发展的问题,也是生存能力的问题。

12、职业精神

他们具有高效、敬业和忠诚的专业精神。主要表现为:现代思维方式、拥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并能将其运用于经营实践中。言行举止无私心,在公司的业务活动中从不搀杂个人私心。这样,就敢于直言不讳,敢于纠正其他员工的错误行为,敢于吹毛求疵般地挑剔供应商的质量缺陷。因为,只有无私才能无畏。待人接物规范化,这也是行为职业化的一种要求。有了这种职业精神的人,到任何组织都是受欢迎的,而且,迟早会取得成功。

结语:只要你能好好培养这12种能力,一定是对你的未来事业发展是有帮助的。

准大学生,如何规划上大学前的生涯


在这个酷暑难耐的夏日,对于职场人来说,是个难熬的一段日子,但是对于20xx届高考生来说,这个暑期将是一个期待已久的假期。不管考得好与坏,录取的院校理想与否,总归是期盼了许久的一段假日。

随着录取进程,如今考生都已查询到了录取结果,我今年所指导咨询的考生,也都有了圆满的录取反馈。报考志愿告一段落,但是不少考生和家长又在咨询,上大学前这段日子,该如何去规划呢?在这里,我结合往年学生和今年学生实际中的情况,给考生和家长们一些建议,不妨做个参考。

1、放松旅行

从7月上旬开始,我指导的学生中,陆续就反馈了高校录取情况,最快的是提前批次,然后是一本、二本、三本。当然越早知道录取结果,考生和家长都能越早放下心来。其实,高考不仅是在考学生,更是在考家长。我跟随的这些家长,眼睁睁地看着他们在孩子高三这一年所经历的折磨。所以,知道高考录取结果,尘埃落定,无论喜与悲,都想来个心情大放松。这也是绝大多数考生和家长都会做的事情。于是乎,有的是学生与同学结伴,外出旅行。有的是家长请年假,陪伴孩子一起出行。不管哪种方式,是出国报团,还是自助旅行,只要是达到放松目的,都是一个好的方式。

2、出国游学

面对漫长假期,有的学生还在问,有没有必要报团参加出国游学。这类团线,目前各大旅行社和教育公司都有开设,路线也很多,主流以英美国家为主。各家打出的噱头也不同,实际能学到东西也很难衡量,但是,我还是建议学生,如果家里有经济条件,还是值得去看看,哪怕是走马观花。

我今年指导的一名学生被心仪的暨南大学国际新闻专业录取,院校和专业都非常满意,但是需要四年全英文教学。她想去马尔代夫旅行,其实我到是建议她如有机会不妨去参加国际游学营。在之前的规划中,这名孩子未来的志向是去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读国际传媒硕士。如果这样,不放在假期中去考察下这些名校。也许那些在校园草坪上,静静读书的某个倩影就能打动你,是你未来成为其中一员的梦想种子。

3、打工积累

高考刚结束后,我的一位女学生就跟我说,“老师,我已经在打工赚钱了。”我听了很为她感动。这是一位学习成绩并不出众的女孩,今年只能考取三本院校,来自于单亲家庭,很能为母亲分担压力。所以,她不想让母亲太为自己操心,早点赚点零花钱,也早点体验社会。

其实,我面对的大多数学生家庭都比较殷实,孩子相对来说,也就娇生惯养比较严重。我倒是建议,如今的95后准大学生们,不妨也在这个难得的长假期,给自己找个“活”干,赚不赚钱不重要,关键是多体验下劳动的不易,积累些社会职业经验,更珍惜未来四年大学的求学机会。

4、英语培训

一天早上,我的一位被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录取的学生,给我发来了一个链接。我点开一看,是北京一家著名教育培训机构开办的“大学英语预科精品住宿班”信息。这个孩子英语基础还可以,但是要学的专业对英语要求较高,未来也有出国的打算,我还是建议他考虑参加。不过,也建议他不要太有压力,毕竟这是额外的“补充”,未来四年还有更多努力的机会。

因此,对于录取专业为财经类、尤其是带有“国际”字头的专业,以及未来有计划出国读书的考生,如果有机会可以参加下类似的班级培训。如果不方便,也没关系,假期不要把英语放下就可以了。

5、技能拓展

随着小汽车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如今的高考后学生大多都有学习驾照的计划。只要够法定条件,我都是鼓励这些学生去学习,毕竟这已经是未来的一项必备技能。要知道,中国的驾照学习和考试的繁琐,耽误时间较多,趁着这个长假期,一次性解决,倒也是一个明智之举。

在我所接触的家长中,尤其家是女孩的家长,大多都对孩子上大学忧心忡忡。总怕距离远了,孩子不在身边,照顾不到,不放心。孩子大了,总有一天要独自翱翔,上大学就是一个好的锻炼时期。假期不妨锻炼些技能,比如增强身体锻炼,学会游泳,增强自理能力,跟父母学烧几个拿手菜,都是不错的选择。

6职业访谈

在咨询中,面对大学和专业的选择,家长最关心的就是孩子未来好不好就业。但是基于目前高考志愿填报模式的规则,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录取到最理想的专业。如果是最想学的专业,当然最好。

如果不是,那建议趁着假期,从身边的资源入手,请父母和亲朋,介绍几位跟自己所录专业相同的,如今在职的职场人士,亲自去做下访谈。看看职场中,所需要哪些技能,将来在大学中要把哪些课程学扎实,未来如果再深造,是留在国内读研好,还是出国读硕士好,将来走向职场,都有哪些方向。通过职业访谈,可以了解一手真实信息,做个理性判断。

如果是自己能接受的职业范围,可以在大学期间好好学习,如果是自己不喜欢的职业方向,那在大学期间,可以通过转专业机会,转到自己更想学的专业,或者通过辅修更想读的专业核心课程。实在不行,那就在大学四年好好努力,学好本专业同时,想办法考研或出国再转换专业,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作者简介】

任卫军:资深教育媒体人、规划师、知名升学规划专家。曾长期任职北京教育考试院,历任记者、编辑、主编。著有《北大向左清华向右》、《感受北大》、《完美大学路》等书。

大学生就业难在“实际操作能力”


58%的单位认为实际操作能力最重要,49%的看重道德品行,有33%的在意工作经验。一直最受重视的学历却仅有6%的用人单位看重。

重庆市人才中心对699家企事业单位参与的《用人单位调查报告》的这一结果显示:唯学历独尊的时代即将结束,实际操作能力阶段已经来临。

从校园到职场大学生亟须专业培训

中国高速发展的经济对高等教育人才始终保持了旺盛的需求,但是,市场对于人才的供需之间却出现了某种失衡。社科院社会学所所长李培林在2008年《社会蓝皮书》发布会上表示:2007年,全国近500万高校毕业生中,至今仍有100万高校毕业生没找到工作;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也曾透露,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超过550万人,比2007年增加50多万。

记者走访了京城几大招聘会,来自北京林业大学的毕业生刘宇对记者讲到:跑了7个招聘会了,都没找到合适的工作。企业都要有23年的工作经验,我没有。我跟他们讲我会非常努力的,人家只是一笑。我是学文的,我有个学计算机的同学,已经在一家IT公司上班三个月了。真的特别希望我也能有一技之长。

企业竞争是瞬息万变的,需要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专材。尽管随着国内企业实力的不断壮大、成熟,为员工提供了更多的培训机会,但是这种企业级培训,也不可能做到系统、全面,毕竟是在职培训,只能点到为止。

大学、非大学两类高等教育同时抓

如何解决人才供需失衡的问题,从欧美的高等教育发展模式来看,实行高等教育的双轨制已经是非常成熟并且普及的做法。

国外许多国家的高等教育已经扩展为相互补充又独立发展的两条道路,一条是传统的大学教育,培养高素质、具有研究能力的学科人才;一条是非大学教育,培养具备高等知识结构的专业人才,经过一个阶段的培训能够更容易地在企业找到工作。两条高等教育发展轨迹一个负责知识结构、研究型人才、爱好兴趣的培养,一个负责工作技能的培养,为学生创造就业机会,从而使得公民获取高等教育的完整需求都得到了满足。

国内非大学教育崛起于民间

中国经济的崛起是企业的崛起,真正创造就业机会的是无数的企业,同时企业的需求也迅速改变了市场的需求结构。与国立大学相比,一些非传统的高等教育机构较早嗅到了这股风潮,而且更重要的是,迅速地抓住了这种机会。

思远双N人才研究院院长、思远双N课程体系总设计师曾云就是国内非大学教育的积极倡导者。成立于04的思远双N,借鉴了国外非大学教育的成功模式,在中国开始探索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非大学教育之路。曾云提出适应中国社会需要的非大学教育特色:课程体系设计精密结合企业需要、职场模拟的实践教学及充分强调职业素质训练。

中国的非大学教育摸索了仅仅几年时间,远远没有形成成功的模式,但是已经让人看到迅速增长的趋势。与民间蓬勃的非大学浪潮相对的,是社会对这一模式还持怀疑和观望态度。欧美国家非大学教育与大学教育的共同成长,说明双轨制是完全兼容的,也是社会发展所需的。中国的社会也在向市场经济转化,民间的、企业的声音在日益壮大,社会需求必然会反应出这一趋势。非大学教育,是以创造高层次的就业机会为目的的,是更符合企业需求的,必将逐渐得到全社会的认可。

以上《如何训练大学生的开发实战能力》一文,由编辑精心撰写而成,希望对您的职业规划有所帮助,更多精彩请访问“大学生职业规划”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