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就业技巧。

职业规划就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计划的过程。一个完整的职业规划由职业定位、目标设定和通道设计三个要素构成。

目前,中国就业人数与岗位之间存在1200万的缺口,促进就业已成2009年政府面临的最大的民生考题。

这是北京市政协委员、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校长文魁近日在北京两会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透露的。

长期从事经济学研究的文魁结合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分析中国就业形势称,中国就业岗位从总量上不足,每年国家需要就业人数约二千四百万人,而年新增就业岗位八百万至九百万,加上自然退休岗位共计才一千二百万左右,形成了一千二百万的岗位缺口。

他表示,中国还存在就业结构失衡、信息不对称、且部分劳动者就业观念落后等问题,建议拓展就业岗位、提升就业能力(包括培训和教育专业设置)以及提供及时的就业服务信息。 zc530.COM

对于部分大学生选择考研逃避就业,他表示,大学生考研仅是推迟就业,某种程度上减轻了就业压力,但毕业出路的选择相当于人力资源的一种投资,应当理性、谨慎地从长远出发考虑。

据统计,今年中国将有六百一十万应届高校毕业生需安排就业,加上历年没有就业的人员,超过七百万毕业生需要解决就业。

今年北京两会上,还有委员建议借用博士后模式,在企业中建立学士后、硕士后制度,让毕业生见习两年,以在调动用人机构的积极性、提供更多选人机会的同时,让毕业生再有个过渡适应期,更缓解当下的毕业生就业压力。

zc530.com推荐

福建:2009年毕业生20万 就业岗位减30%


记者近日从多所高校了解到,受金融危机影响,今年福建省大学生就业岗位减少30%,是扩招以来就业形势最严峻的一年。

今年招聘岗位行业结构性变化非常明显,往年热门的电子类专业今年乏人问津,外贸类、金融类、制造类专业岗位需求锐减。但一些往年冷门的服务类专业,今年却逆市走俏,需求明显增多。

省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就业指导主管翁坤海表示,整体来看,今年需求岗位较往年整体减少了30%左右。这是1999年大学扩招后,就业形势最为严峻的一年。

尽管就业不容乐观,但我省毕业生起薪并未有明显的变化。据了解,今年本科毕业生的起薪大多集中在1300-1500元,与往年持平。

另据了解,2009年,我省高校毕业生将达20万人左右,人数创历史新高。

外贸、金融、制造类专业遇冷

闽江学院招生就业处郑老师告诉记者,从各场招聘会需求的专业来看,一些热门专业,比如电子类专业需求量今年明显减少了。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福建师范大学。该校就业处钟科长说,与以往相比,工科类岗位明显减少,尤其是电子信息工程类。往年江浙一带的电子材料加工企业早已蜂拥而至,今年,前来招聘的电子企业仅有一家。

翁坤海说,因金融危机影响,外贸类、金融类、制造类等行业直接遭受冲击,所以需求岗位减少。另外,因为企业运营紧张,行政后勤类辅助性岗位的需求也明显减少了,如文员、秘书等。

服务类专业毕业生逆市走俏

也不是所有的行业都受到了明显的冲击,服务类专业毕业生今年就逆市走俏。

福建师范大学就业处钟科长说,服务行业需求激增,是今年与往年最大的不同。他介绍,如批发零售业、国美苏宁等连锁卖场,这些年扩张较快,在管理人才方面非常缺乏,尤其是地市一级的区域主管,缺口较大。

另外,晋江、泉州以内销为主的品牌鞋帽企业,如安踏,他们的门店扩张较快,今年企业的招聘人数不减反增。今年一次性招收20名学生。

同样是服务类的旅游专业的岗位需求量,今年也较往年增幅较大。闽江学院郑老师说。

探寻考研抉择背后就业困局


11月15日,2011年研究生报名完成了现场确认。虽然目前尚未公布准确的报考人数,但有关考研(论坛) 逃兵的报道却让人们感受到考研一族复杂的心态:为什么考研?是为了追求学术梦想,拿个更高的文凭选个更好的单位,还是暂时逃避就业压力?

考研或就业,原本是大学本科毕业生所面临的一个简单选择,但在巨大的就业压力和复杂的社会背景下,却成了鱼与熊掌一样的两难选择。是否考研的背后是一个让诸多毕业生为难的就业困局。

好工作门槛高单位选人标准水涨船高

以往的就业统计数据显示,研究生的就业率总是赶不上本科生。因此,很多人感慨,就业压力促生了学历倒挂的怪现象。

其实,这是一个相对片面的结论。因为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但凡看上眼的好工作,其学历要求一般是研究生。在人才供不应求的今天,用人单位的选才标准也相应地水涨船高了。这一现象在各级公务员考试以及事业单位尤其是高校或研究机构招聘时,尤为明显。而这些单位是公认的就业优质资源。在这些单位面前,研究生学历是最起码的一块敲门砖。

山东大学应届毕业生小黄自考上大学的第一天起,就梦想着有一天能在高校工作,高校教师优越的社会地位和头顶上熠熠生辉的光环让小黄羡慕不已。在上大二时,在学兄的教导下他才意识到,要想到高校工作,必须考研,并且要顺利拿下博士学位。从大二开始,小黄开始为考研做准备。我的目的很明确,考研就是为了今后能在高校工作而提前镀金。小黄这样告诉记者。

还有国有或知名合资大中型企业,他们的用人标准也很高,毕竟他们所提供的薪酬待遇以及发展前景,足以打动所有求职者。研究生学历是这类单位的基本门槛,很多岗位因此也让众多本科毕业生望而却步。

人力资源分析师刘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择优录取是很多单位用人的一条基本原则,而在学历上设置高门槛是择优录取的一条标准。毕竟面对众多的求职者,无论从工作岗位需求的角度,还是从提高招聘效率的角度上说,这样一个门槛对于用人单位是一种必然选择。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讲,随着毕业生的逐年增加,就业的压力也与日俱增,但这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则意味着更多的选择。很自然地,用人单位的选人标准也随之水涨船高。正是在这样的就业要求下,那些为了追求更好工作岗位的本科毕业生,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考研,在进一步提高专业知识的前提下,博取一个得以跨入那些所谓好单位的机会。

基础学科就业难选择考研暂避就业压力

山东师范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小刘选择考研不是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而是被逼无奈。因为他所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与众多应用学科相比,就业的压力尤为巨大。

班里的学生,除了决定报考公务员以外,其余绝大部分已经下决心将汉语言的研究进行到底,先考硕士,将来再考博士。小刘的言辞无奈中带有些许悲壮色彩。

根据我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上半年的就业统计显示,基础学科毕业生的就业率远低于毕业生的总体就业率,尤其是师范类的基础学科。在去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所发表的《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业白皮书》中,专门就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提到,女性、基础性学科、非重点高校,是就业难的三个群体。

刘爽认为,基础性学科就业难由来已久且根深蒂固,这主要牵扯到当前高等教育的体制问题。中国的大学教育,从教育理念到课程设置上,缺少就业目的与职业中心意识。大量基础学科,比如数理化、文史哲,本来就不是实用性和技能专业,并不能直接让学生获得就业能力。这些课程的功能,主要就是为了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实用性科目提供教育基础。但我们依旧将这些基础课程当作最终学习目标来提供。所以很多学生认为上了四年大学,结果没用。

虽然很多基础性学科的毕业生选择了考研,但他们也非常明白,考研只是权宜之计,只能暂时逃避就业,三年硕士毕业以后,或者等到六年之后博士毕业,依旧还要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因此,很多考研的学生采取一不做二不休的做法,放弃已经学了四年的专业,转而投奔那些相比之下就业更容易一点的应用学科。

高不成低不就放弃考研优先就业

2009就业难:2400万人待就业 含700万毕业生


人保部就业促进司司长于法鸣:系统性促进就业政策正起草一系列关于保就业的重拳或将密集推出。金融危机对就业的不利影响,在地区和人群上正逐步扩大,同时明年将有2400万劳动力需要安排就业,整体看,明年的就业形势将十分严峻。12月23日,在由全国政协举办的中国首届人口资源环境发展态势分析会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下称人保部)就业促进司司长于法鸣表示。

如何保就业,这已是今明重任。于法鸣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透露,针对当前局势,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牵头,一份针对就业促进的系统政策正在起草之中,将对就业问题解决作出统一部署。

记者还获悉,时下正值毕业生寻找工作高峰期间,针对其就业难题,人保部和有关部门正联合学术机构进行研究,拟在明年初推出一系列促进措施,这些措施将在鼓励中小企业吸纳毕业生,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鼓励自主创业等方面,出台系统政策。

2400万待业盘子

当前总体就业形势如何,已经备受瞩目。首先是一连串的数据。

于法鸣表示,2009年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将进一步加剧,届时需要安排就业的人数达2400万人。这2400万各有来头,其中一增一失是就业两大难题来源。一增指的是,1300万全国城镇新增劳动力,一失即800万下岗失业人员,这两大群体构成了2009年就业工作的主要部分。此外还有其他人员300多万人需要等待就业安置。

这还没有充分考虑一个情况:如若经济增长拉动就业的能力降低,用人需求明显减少,供求缺口将进一步加大。

于法鸣带来了就业形势严峻的观察是,受世界经济金融危机影响,目前已有一批中小企业关停倒闭,就业岗位大量流失,用工需求急剧下降,并且这种不利影响正逐步扩大,出现由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由外向型生产企业向内向型各类企业,由劳动密集中小企业向规模以上大中型企业,由农民工向城镇劳动力特别是高校毕业生蔓延的趋势。

就业形势需要集中解决的突出难点首先集中在毕业生就业难和城镇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上。于法鸣表示,明年应届高校毕业生将达到610万,加上历年没有就业人员,超过700万毕业生需要解决就业问题。

从目前情况看,用人单位招聘意愿明显下降,使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更加尖锐,直接影响就业局势的稳定。同时,由于企业裁减人员的现象还在蔓延,就业转失业人员和零就业家庭将进一步增加,长期失业者、各类困难人员和残疾人就业将更加困难。于法鸣在会上表示。

农民工特别是失地农民工的就业问题也面临更大压力。最近我们对劳动力输出输入大省的调研也发现,目前返乡农民工的大体数量是10%,超过1000万。于法鸣告诉记者。

于法鸣分析,目前部分农民工提前返乡,但相当一部分农民工,特别是失地农民已无法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因此预计明年春节过后他们还将集中进城寻找新的就业机会。

由于企业用工需求下降、岗位不足以及部分农民工技能素质难以适应产业升级的要求,有可能出现大量农民工无业可就滞留城市的现象,这要特别引起重视。

我国就业领域目前存在四大一突出的基本国情,即我国是世界上人口和劳动力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基数大、劳动力资源数量大、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规模大、困难群体大,结构性矛盾突出。

当前,尽管各级政府已经出台了力度较大的刺激经济措施,但从上述趋势判断,不利影响难以在短期内消除,明年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于表示。

政策组合拳

严峻的形势,是危机亦是转机。政策篮子该出手的时候了。

针对当前就业形势,中央和地方政府都在行动。不久前国务院常委会议针对农民工就业问题作了专门安排。

人保部、财政部等部委12月22日联合发出通知,提出了降低社保费率、暂缓缴保费、失业保险基金用于社保补贴、对不裁员企业员工培训进行补贴等五项措施。

这份文件给出了一个信号,通过救企业稳住现有岗位将是很重要的稳定就业方式,通过政府的扶持和企业的努力,尽可能让员工留在企业内部,而不是流入社会。这也是从源头上控制失业的办法。于法鸣解释。

在地方,针对农民工群体陆续展开了统计调查、技能培训等措施;同时针对企业出台了系列的维稳政策。

在明年经济形势和就业形势都有许多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必须做最困难的思想准备,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提前制定对策措施和应急预案。于法鸣表示。

毕业生的彷徨:考研还是就业?


转眼又到了备战考研的季节,对那些还没给自己做出准确定位的大学生来说,考研还是就业,这是一个现实的两难问题。

早在年初就开始为2009年研究生考试做准备的北京科技大学三年级学生小姜说:我试着找过一些实习工作,但是实在不能适应外面的环境。还是学校好,又安静,又单纯。我不想面对社会,所以决定考研。当记者问及小姜考研以后有什么打算,她说:我也不知道,但是不想找工作。

首都师范大学古汉语方向研究生小宋接受采访时表示,大多数研究生最希望的是能进入有编制的单位,有稳定的饭碗。实在找不着体面的工作,才会签一些看起来过得去的单位。小宋说,研究生毕业一般都在25岁以上,马上就面临结婚、买房、生子等现实问题。小地方不愿意将就,大公司又觉得没有安全感,而且很多单位觉得研究生什么都做不了,能用本科生绝对不会要研究生,找工作越来越尴尬。

那么,还没有明确定位的大学生们又该如何规避人生风险,做出不后悔的决定呢?

教育专家表示,考研只是众多人生选择中的一种,如果没有强烈的、希望在所学领域有所建树的愿望,只是为了逃避眼前的就业压力,不妨先理性地分析考研是否适合自己。

考研需要买各种资料、上培训班,甚至到校外租房以图清静,这些费用需要家里支援。就算一次通过,两年的学费和生活费也不是小数目。等到毕业,研究生同样需要面临就业,刚进入社会的研究生在年龄上已经没有太大优势,如果再用两、三年时间积累工作经验,付出的代价就更大了。

相反的,不少大学毕业生提前做好规划,选择前景好、人才需求量大的朝阳行业,经过专业的职业培训提升自身竞争力,也能顺利就业。努力工作两到三年,把握机会,发展不会比研究生差。

已经在北大方正工作了一年半的吴岳表示,毕业前自己也彷徨过。我也想过考研,可研究生工作也不好找。吴岳说,我是学计算机,但现在做开发编程的太多了,别说本科生就连研究生都很难得到公司认可。吴岳告诉记者,在找工作的那段期间曾面试了几家企业,最终都是失败了。在冷静的分析和慎重的考虑后,她决定尝试从事软件测试工作。选择软件测试一方面考虑到它的职业特性,很适合我;另一方面则是因为IT企业对这类人才需求量巨大,薪水很高。吴岳告诉记者,现阶段我国软件测试行业人才供需处于严重失衡,国内120万软件从业人员里,能够从事专业软件测试工作的人不足5万,这意味着,只要掌握相关从业技能,就能获得不错的工作机会。 在经过几个月的专业培训后吴越成功收获方正的橄榄枝,而现在的她已晋升为方正的测试组长,月薪在8000元左右。

 2008年起,我国将有56所高校进入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试点范围,这些高校将取消公费制度,面向所有研究生收费。考研热也因此开始降温,报名人数较去年减少了8.2万人。而去年部分省份的研究生就业率不仅低于本科生,甚至还不如热门专业的高职生和中职生。智联招聘职业规划专家提醒广大毕业生,不管是选择考研还是就业,最重要的是要明确自己想走什么样的路。对那些仅仅希望靠考研逃避现实,又对找工作没有太大信心的学生而言,提前做好职业规划,参加适合的职业培训,努力工作两到三年,不会比研究生差。

毕业生为躲就业难“被考研”


近段时间,随着新一轮考研 大战的打响,考研又成为一年一度的热门话题。今年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不少学生将考研作为挡箭牌,以此躲避就业难,他们也成为考研大军中随大溜的被考族。面对考研热,是盲从还是理性选择,在社会上引起了讨论。

为躲就业难被考研

11月10日,是考研现场确认的第一天,记者在河南农业大学现场确认点看到,今年学校将现场确认点放在了室内,但来进行现场确认的考生排成了200多米的长龙,一直蜿蜒到室外。现在工作不好找,我们宿舍八个人有六名同学都考研了,我也跟着来报名了。河南农大食品科学技术学院学生程旭说,虽然前两年考研热度有点下降,可是这两年就业形势还很严峻,学生除了考研也没啥太好的选择,干脆先考着再说。如果能找到好工作,我肯定不会考研。学医的本科找工作太难了,我们很多人都是被考研。郑州大学医科学生张晨平说,医学类本科生想进好医院很难,现在医科学生考研比例逐年递增,班里差不多有七八成学生选择考研。据他了解,班里不考研直接找工作的同学,目前还没有一个找到工作的。

记者获悉,不少学生将考研作为挡箭牌,以此躲避就业难,成为被考族。

而被考族加入考研大军,也使考研人数居高不下。2008年,我省考研在多年升温后首次出现降温,考研人数与2007年相比下降了8%。而2009年就业遭遇寒冬,考研回暖,我省报名人数增加了2%。2010年,考研人数比上年增加11%。

有关人士分析,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今年就业形势依然严峻,考研人数还会居高不下。

考研、考公、找工作,考研族猛增

鸡蛋不能全放在一个篮子里,我准备考研、考公、找工作一个都不落下,谁知道哪个更好呢?河南农大大四学生孟鲲告诉记者,纯考研风险高,现在大学生多是一心多用。他们班考研的同学有六成左右,大部分都是考研、考公务员、找工作多手准备。

记者在现场采访了多名考生,其中既考研又准备考公务员,还准备找工作的三合一占到了四成左右,纯考研族比例比往年明显下降。而八成考研族都没放弃找工作,很多毕业生都准备在复习间隙参加招聘会。

一个手要抓仨鸡蛋,能拿得住吗?光考研就把人折腾得够呛,再加上考公务员、找工作,反正现在的毕业生是被动中负担越来越重。孟鲲说,被考族的增加,也让考试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就他准备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来说,总体竞争比例达到15∶1,竞争比例最高的系统是中央党群机关,竞争比例为40∶1,而考试竞争最激烈的职位可能达到4000∶1的惊人比例。

■ 声音

赞成派

莫东辉(学生)被考研是形势逼的

被高考、被考研、被待业、被就业我们好像一直都是被动地随波逐流。现在大学生考研,大部分都是被就业形势逼的,或者想镀镀金,就业时增加砝码。

曹可(学生)哥考的不是研,是无处安放的寂寞青春

现在毕业生出校门,还不如在校门里待着。

很多毕业生只在城市中找到了还算凑合的工作,虽然有份收入,可和飞涨的物价和城市生活成本相比,微薄的收入实在可怜。所以,就有了蚁族,有了漂一族。

朱霖(老师)被考研是扩招惹的祸

考研大军中,肯定有不少是被考研的。我觉得这还是扩招惹的祸。

反对派

就业惨淡扎堆考研的10大专业


会计:十年前就供大于求

就业难度:不可否认的是,会计行业正在走下坡路,会计人才市场已经饱和。早在2000年就有统计结果表明,会计人才已经呈现出供大于求的局面。加之这几年注册会计师认证深受从业人员的青睐,财会类人员的数量激增,这也直接导致了普通财务人员的工作越来越难找。

另一方面,企业对高级财务管理人员求贤若渴,在中国未来的5年里,高级财务管理人才会非常短缺,从现在的数据看,缺口达60%.而从地域来看,目前内地的高级财务管理人才大部分来自香港和海外,很少有内地培养的高级会计人才。

计算机:无业可就是假有业不就是真

就业难度:分析报告显示,几年前非常红火的计算机类相关专业,由于报考人数太多,如今出现了市场饱和的情况,各大招聘市场上,昔日人人争抢的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忽然变得无人问津,许多原本学计算机专业的人员干脆转行、另谋生路。那么计算机专业人才是短缺还是过剩?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是无业可就还是有业不就?这些与当前国内就业市场存在的问题紧密相关。

随着毕业生人数剧增,计算机与通信工程、自动化、电子技术等相近专业间挤占就业岗位现象更加突出。我国人才和劳动力配置的市场化程度低,高校与用人单位间也缺少便捷、高效的供需机制。

由于毕业生就业市场不规范、制约机制不健全等因素的存在,导致了不公平竞争、虚假招聘、随意毁约等现象在各地普遍存在。尤其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对外地大学生落户设置的种种政策限制,致使众多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成为临时工,严重伤害了他们的个人利益。于是,计算机行业的就业意愿开始遭受严峻考验。

国际经济与贸易

都说经济热门,其实是经济类,尤其是金融热门。经济学很难找工作,当然很好学校毕业的除外。经济类对数学要求很严格,有些金融实验班招生并不是从经济院招,而是从数学系!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系统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了解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具有从事对外经济贸易工作的基本技能。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和科研院所从事国际经济与贸易业务、管理、调研与教学科研等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的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培养较系统地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中国对外贸易和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惯例与WTO规则,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了解主要国家与地区的对外贸易状况。

语言类专业

选择小语种肯定要比英语好就业这是肯定的,但小语种的就业也没传说中的那么吃香,一切取决于你学得怎么样以及学校所在城市外企多不多。学语言需要天赋,而且不可能蒙混过关,因为有各种等级考试,所以要慎重。唯一确定的是,选外语不会错,绝对符合未来就业趋势。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比较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在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工作的英语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英语语言、文学、历史、政治、经济、外交、社会文化等方面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良好的技巧训练,掌握-定的科研方法,具有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工作的业务水平及较好的素质和较强能力。

物流:企业用人存在偏差

就业难度:受国际金融危机的波及,国内物流企业不得不降低人力资源成本,裁员、降薪的消息时有传出,同时企业招募人才的步伐也大大放缓。

很多公司现在招聘物流部门的人员,都要求新员工从搬运工、快递员等基层工作开始做起,这让很多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又胸怀大志的物流人才感到不满;而一些企业在招聘物流经理时要求既要物流专业毕业,而年龄又要不超过30岁。

事实上,物流工作涉及的部门很多,涉及的业务也很广,比如物资管理、财务管理、设备设施管理、运输管理、员工队伍的管理考核等,而这些管理经验都需要物流人员在管理实践中去体会总结提高,这并不是在短时期内能够完成的,所以目前企业对物流管理工作的实质性认识存在偏差。

美术:想要改行都挺困难

就业难度:对于多数美术专业的毕业生而言,留校任教是最好不过的选择。然而,这种机会毕竟少之又少,大多数学生为了解决生存问题,还是被迫改行到与艺术毫不相关的行业。

不过,设计类学生除了选择改行到与设计相关的专业或找工作普遍容易外,绘画、创作类的学生,要想改行都不容易。

对于美术人才遭遇的尴尬境遇,一些业内人士认为根本原因在于美术专业的扩招,大肆扩招的后果是使得生源质量远不如以前,而每年能够脱颖而出的只有那么几个,其余的相当一部分并不是热爱艺术,而是仅仅为了取得一张大学文凭。

教育:高校招聘条件异常苛刻

就业难度:教育行业的就业难主要体现在高校进人难这一方面。一些高校在招聘非教师职位时明确提出:要求应聘者本科和硕士生阶段必须就读于重点大学。

与往年相比,高校辅导员招聘的条件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应聘高校辅导员不仅要是硕士生,而且还要看出身,如本科、硕士生阶段必须是名校或者国(境)外知名高校、必须是中共党员、原则上要求在大学期间担任过主要学生干部等。

教师一直是高校所有职位的招聘中要求最严格的,今年一些知名高校在引进青年教师时,甚至要求是博士后,并规定博士毕业生选聘后原则上进入博士后流动站工作,中期或出站考核达到师资博士后优秀条件,才能转为固定编制教师。

新闻:找个实习机会也不容易

就业难度:受到媒体发展变革的影响,不少单位严格控制新闻采编人员的数量;与此同时,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也整顿新闻出版秩序,削减停办了一批报刊。

然而,与此同时,新闻专业的开设规模空前庞大,从以往的新闻类专业开始只有老牌院校的中文系办,到现在的综合性院校、行业性院校等也在抢着办。这样一来新闻人才的供求失衡就显而易见了,事实上如今就连进一些好的新闻单位实习都要通过打通人脉获得宝贵的机会,而那些过五关、斩六将杀入最后面试环节的应聘者事后回想起来也许还会心有余悸。

法律:法官律师并不好当

就业难度:目前从社会需求来看真正能够从事法律行业的专业人才,相对于每年法律专业的毕业人数,其实是少之又少。为什么法学出路较窄导致法律行业这么难进?造成这种就业困难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当前的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冲突,绝大部分的法学学士甚至法学硕士,不能立刻从事与法律专业关系密切的法官、检察官、律师、法律顾问等工作,而必须得通过司法考试,要知道极低的通过率成为了摆在他们面前的最大的拦路虎。

其二,从事法律行业的公务员由于职位极其有限而且热度很高,一个岗位就有成百上千个报考者争抢。

其三,法律人才要想转行发展的话也较为困难,每年都会有其他专业的毕业生试图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法律行业就业,导致了就业的竞争更为惨烈。

就业意识比就业更重要


毕业生又要开始找工作了,这时候,不光是毕业生,许多已经就业的人也预备换个地方,换个活法了。 四处打探,投个好胎固然重要,其实,就业意识比就业更重要。 什么是就业意识?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生存环境,这种企业在市场中形成的生存环境,会在企业中生成非常深刻的企业文化,要求每一个企业中人都必须加以遵循。临近毕业的学生,或是预备找一份工作的人必须清楚地熟悉到这一点,自己是否可以与企业文化相融合,这种意识上的预备就是就业意识。   可能很多人,也许更多的是学生,往往对自己的就业前景布满了自信。其实,对此应该泼点儿冷水,因为这是含糊不得的问题。 学生的生活环境,甚至包括国有企业的存在环境,都与市场化程度很高的企业,比如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等,有极大的不同。首先,学生已经适应的是学校环境,国有企业职工适应的是国有体制下的环境,这些环境的共同特点是市场竞争度不高。市场竞争,很多人说是残酷的,其实也就是如此;市场竞争,优胜劣汰,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没有退路可言,学生和国有企业的职工往往不能习惯这一点。其次,学生在学习之际,讲求的是个性化发展,而企业追求的,更多却是服从,其中的差异相当不小,能否顺利过渡,是个很大的疑问。   就业意识,实际是个心态问题。只是这个心态问题关系到自己的未来,关系到自己的才华是否可以在现实世界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在实际中,有许多学生可以顺利过渡,但也有很多的失败者。很多优秀的学生,不能适应在企业中的生活,逐渐消沉下去;相反的是,一些在学校表现一般的学生却可能在企业界出人头地,这些都不是偶然的现象,与他们个人在开始时的就业意识有关。在这方面还有更极端的例子,比如有的人甚至根本就不敢接触实际的社会,只能不断的学习,从大学,读到硕士,再读到博士,然后出国,一个博士读完了,再读一个博士。这种人也不是一个、两个,实际上他们除了读书之外,已经不知道自己究竟还可以做些什么了。   讲老实话,就业意识比就业本身更重要。因为找不到好工作,将来还可以调换工作;而缺乏就业意识,就很糟糕了, 因为这意味着生存的困难,而且失败似乎总是围绕着你。

现岗位缺口大的是金融销售管理


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各个行业都会发生一场革命,金融行业也不例外,连高大上的金融分析师都有被AI替代的风险。其实,金融行业最不容易被替代的岗位之一就是销售,但销售这份工作往往被许多金融人排斥

国内最大的人力资源服务商网络数据近日发布春节后国内人才市场供需走势:无忧2月9日-2月19日期间日均招聘职位达到171万个,比2018年同期增长22%,“用工荒”由短期集中爆发发展为长期缺口,用人需求从节前短期急用转变为长期储备。

目前,人才招聘最旺的五大行业分别为:房地产开发、计算机软件、互联网/电子商务、机械/设备/重工和快速消费品;上海、北京、广州和深圳仍为人才需求最多的城市;民营企业用人需求占60%以上。

★点评:相较于金融危机过后的才市状况,2019年人才市场的回暖迹象十分明显。

调查指应届大学生平均每周加班8小时

第三方教育调查机构麦可思日前发布新一期2018届大学毕业生“职场新人”月度跟踪调查结果称,受访2018届大学毕业生在此期间每周平均加班时间为8小时。

据调查发现,加班时间与应届毕业生的收入成正比,但对工作的满意度则成反比。加班较多的被调查2018届大学毕业生对工作的满意度较低。每周加班15小时以上的被调查者工作满意度(17%)比每周加班5小时以下的被调查者(32%)低15%。加班较多的被调查2018届大学毕业生的平均月收入略高。

★点评:基于等价交换原则,“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完美工作基本上是不存在的。

企校“联姻”留人才

日前,在湖北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武汉团审议中,湖北省人大代表、武汉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刘华才提出建议,政府应出台政策,让企业、高校“联姻”。

刘华才建议政府应安排部门专门协调产学研工作,为高校和企业搭建平台,为高校与企业联姻。同时,他还鼓励学校聘请企业高新科技人才到高校做兼职教授;鼓励教授去企业,从事兼职、创业,这样才能使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率有所突破。

★点评:只有当高校的教育与企业的需求有效的结合起来,毕业生的职业技能与素养才能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真正的得到挂钩。

高技能人才难招更难留

随着一二线城市生活成本的增长以及劳务输出地劳动保障体制的逐渐健全,劳动力对就业地的选择产生变化,部分传统劳务输入城市出现季节性“用工荒”,而高技能人才更是缺乏。据报道,制造业发达的广东部分地区,高技能人才缺口高达九成,我国香港,以及韩国,还有东南亚等地一些企业也开始通过劳务输出方式高价寻觅高技能人才。

★点评:随着传统劳动力就业取向的调整以及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的需求,以及“用工荒”长期化趋势的明朗,高技能人才这一群体也成为企业竞相追求的对象。

金融销售管理岗位缺口大

日前,在深圳节后首场大规模中高级人才招聘会- -第49届“群英会”上,金融机构招聘摊位前出现供需两旺的情景。据悉,不少机构在销售管理岗位上的缺口较大,如销售经理、客户经理、新建部门经理等成为热门职位。另外,金融机构普遍反映管理岗位难以招到合用的人才。

★点评:金融业是个高薪行业,其入行门槛也不低,需要具备相应的金融知识及工作经验。

冷门专业就业“爆冷门” 专家建议选专业需理性


30年河东30年河西,现在用不了30年,三五年就是一拨行情。天津大学机械学院的陈树安与北京一家企业签约后,不由得暗自庆幸。他的高考成绩是537分,只高出天大当年录取最低分数线10分。当年之所以报机械类专业,就是因为我的分数不高,没想到4年后这个冷门专业的就业形势如此乐观。我们班的大部分同学都签约了,而且都签得不错,目前仍有不少单位到学校招机械专业的学生。

记者了解到,目前天津大学签约率最高的10个热门专业中,7个专业都是当年招生录取分排名靠后的冷门专业。

冷门变热门学子很庆幸

记者了解到,在2005年的高考录取中,陈树安所学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在津录取平均分,在天大40多个理工科专业中排名第30位。然而,在今年天大各专业签约率排名中,该专业高居第9位,属于就业形势看好的热门专业之一。

记者将目前天大签约率最高的10个热门专业和2005年在津录取平均分最高的10个专业进行对照,发现只有3个专业是名副其实的热门,其他7个专业都是录取平均分排名靠后的冷门专业,如热能与动力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电子商务等,这几个专业的在津录取平均分都排在倒数几名,但今年的就业形势却非常看好。其中,船舶与海洋工程更是仅次于工程管理的第二大热门专业。

我们报志愿时的热门专业都是生物、建筑、计算机类,没想到从大三开始,我这个专业就变成热门了,工作特别好找。陈树安说。机械学院负责学生工作的两位团委老师赵剑和敦立明对此现象更是感触颇深:这两年机械行业发展比较快,又是国家重点支持行业,人才紧缺,因此机械类相关专业的同学找的工作都还不错。

生物法学专业盛极而衰

与此相反,一些当年盛极一时的热门专业却转眼变成了冷门。日前有机构公布了一份2008年十大最难就业的热门专业榜单,榜单显示,这十大热门专业依次是生物工程、信息和计算科学、法学、经济学、信息工程、电子政务、物理专业、数学专业、环境工程、食品科学。采访中,本市某高校一名法学院的大四毕业生告诉记者,法学专业现在就业情况很不理想,本科毕业生想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更难,所以很多同学都选择了考研。本市某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一位老师也告诉记者,尽管生物类专业是近年来各高校招生的大热门,但从这两年的就业形势来看,凡带生物两字的专业就业形势都不乐观。老师们反映,这些当年的招生热门专业之所以现在不易就业,有的是因为行业发展未形成规模,如生物工程;有的是因为家长和学生在选专业时望文生义,未了解专业的真实内涵;有的则是因为报考人数过多,导致用人单位提高就业门槛,如法学。专家建议,冷热门专业的变化受国家政策、发展需要、经济形势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学生选专业时不要只盯着现时的冷热程度跟风,而应多考虑所报专业是否具有实质性用途、是否真正适合自己。

以上《专家:就业岗位缺口1200万 考研仅是推迟就业》一文,由编辑精心撰写而成,希望对您的职业规划有所帮助,更多精彩请访问“求职就业技巧”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