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难与大学生质量是两码事。

职业规划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计划的过程,职业生涯规划的好坏可能将影响整个生命历程。感谢您阅读《大学生就业难与大学生质量是两码事》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业规划知识,欢迎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中国农大校长柯炳生在亚太国际教育协会2009年年会上说,大学生数量不是就业困难的主要因素,因为只有25%左右的新增劳动力来自大学毕业生,质量问题才是关键。

窃以为,大学生质量与大学生就业难是两码事。质量属于评价范畴,大学自己的评价往往是学习成绩优秀这样的校园标准,而社会的评价则可能是不选优生选差生、不问成绩问酒量这样的社会标准,成绩好的担心你高攀他枝,反而不要。一个人除了知识以外,还有为人处世能力、人际关系、机遇等。评价标准不一致,反映了大学教育产品与社会需要的脱节。

所以,与其说是大学生质量有问题,倒不如说是一个优秀人才没有找对优秀用人单位的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现在,一些制造、外贸出口、电子行业等,人才过剩,但一些典当之类的行业,人才却相当稀缺。如何在专业设置上更加灵活,与时俱进,这是大学教育须反思的问题。

而就业难,则反映出当前大学生是供大于求了。国际金融危机,企业裁员,大学毕业生数量又达到历史最高,这是明摆着的矛盾。前者无法改变,后者却可以通过转变观念来改变。大学教育绝不仅仅是为了就业,除了技术性知识以外,大学教育的很多方面是培养文明的人格素养,它包括社会责任感、道德法律意识、文明社会的种种行为意识。如果仅仅要找好职业,多赚钱,那只要学赚钱的学问就可以了,没必要去拿一纸大学文凭。社会多元化,观念转变了,明白了成功并非都要读大学不可,这样,大学生供应量自然就少了。 zc530.cOM

延伸阅读

定位不清 缺少规划 大学生就业难


定位不清缺少规划 大学生就业难两大症结待解

大学生当洗脚妹、应聘服务员岗位,甚至零工资就业专家认为,这不是大学生多了,而是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存在严重失衡

当大学毕业生在为找不到工作发愁的同时,用人单位也在为找不到人才而头疼

为大学生提供有效就业培训和快捷、适合的就业信息,解决就业匹配问题,应成为政府工作的题中之义

本有机会选择稳定的教师工作,但西南大学中文系2004级学生潘茜,却放弃了神圣的三尺讲台,端起洗脚盆,应聘普通洗脚妹;6月14日,武汉举办首场餐饮企业专场招聘会,签约的1800名应聘者中,大学生超过1000人,应聘的岗位不少是服务员以及与服务员待遇一样的销售员、基层文员等,这令招聘单位大呼意外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长久以来,上大学、成白领,依靠知识改变命运是诸多家长和莘莘学子的心愿,也是社会对大学生就业的一种普遍价值认同。但自2006年,有大学生首次提出零工资就业之后,每年的大学生就业都成为严峻、令人担忧、不容乐观的大问题,就业压力让学子们喘不过气来。

然而,对这种就业的严峻形式,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在新浪网6月18日举行的长安讲坛上却表示:总体上来看,我国已走出劳动力无限供给时代,最严峻的失业时期已经过去了。

最近有则消息,2008年高校毕业生总量继续攀升,仅江苏省就有42.7万学子要找工作。在辽宁,截至5月末,高校毕业生签约率仅为44.8%,其中研究生签约率下降了4.8个百分点;本科生签约率为38.9%。

一毕业就失业的冬天似乎依然在继续。

是不是大学生太多了?现在不是大学生太多了,而是我国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存在严重的失衡。华南师范大学谌新民教授曾表示,大学生就业情况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人才结构、产业结构配置不合理,并非简单的人才、知识贬值的问题。

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从地区分布看,东部省市吸纳了全国50%以上的高校毕业生,西部省区接收高校毕业生的比例不足20%,于是出现,东部需求旺盛、西部需求不足和孔雀东南飞的现象。从学历层次看,高职高专毕业生仍然是就业的难点和重点。从学科专业看,工科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专业就业形势较好,而一些时髦专业和文科专业就业出现困难。专业趋同现象和学校的知名度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当大学毕业生在高呼找不到工作的同时,用人单位也在为找不到人才而头疼,一些新兴行业和基层及艰苦边远地区人才严重不足,大量毕业生主要集中在经济较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

劳动力市场不是对大学生没有需求,而是这个需求得不到适合的渠道去满足。蔡昉认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关键是要匹配。

经济学家在分析失业率的时候,通常将失业划分成三类:周期性失业,与宏观经济形势的周期变化相关,根据不同时期经济增长的快慢来决定失业率的高低;摩擦性失业,一般指因为更换工作造成的空档期,即辞掉原先的工作,而新工作尚未落实;结构性失业,由不同产业发展状况,决定该产业就业人群的多少。结构性失业和摩擦性失业统称为自然失业率。

有统计显示,我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已经从本世纪初的7.6%下降到如今的不足5%。当一个城市的失业率已经降到5%,意味着这个失业率越来越接近于自然失业率,而这个失业率将是常规性的,在任何国家任何时期都存在。蔡昉认为,目前我国大学生和一部分还没有实现再就业的城市下岗工人,面临的问题就是自然性失业。

大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之后,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但其所学的专业和具备的工作能力,与市场提供的机遇和要求无法马上匹配,这就造成了大学生的自然失业。

接下来面临的问题是常规的就业服务问题和市场功能问题,需要政府负担起应有的责任,运用一些适合于政府促进就业的手段帮助解决这些问题。蔡昉认为,应坚持就业优先原则,即不管政府制定何种政策,包括五年战略规划、产业政策、宏观经济周期政策等,首先要用是不是有利于就业最大化的标准来衡量,如果不符合这个标准,就说明这个政策不完善,需要修改。

有许多专家认为,造成自然性失业,劳动力市场功能不完善是主因之一。在多年的调查研究中,蔡昉明显感到就业前培训是非常必要的。无论是大学毕业生还是失业人群,实际能力都会与新工作需要存在一定差距。因此需要去补课、培训,从而改变人力资本的构成,让求职者能够胜任新的工作,做好人员与岗位匹配的准备。之后,便是提供有效的就业信息,在求职者与用人单位间搭起沟通的鹊桥。

蔡昉认为,劳动保障部门的职能定位,不是把太多的职能揽于一身,而应当更多专注于解决自然失业的问题。调整劳动力市场的优化配置,提供好的就业培训、通过有效率的中介机构提供快捷、适合的就业信息,让解决就业匹配问题成为政府工作题中应有之义。

定位不清,缺少规划,大学毕业生毁约多,用人单位很无奈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但似乎与此相悖的是,签订就业协议就毁约的准就业大学生也越来越多。中国北方人才市场近期对200家用人单位的调查发现,有近40%的单位遭遇大学毕业生毁约。

有关人力资源专家表示,目前单纯因为诚信的原因导致违约的毕业生并不多,而八成左右的毕业生是由于缺乏对单位的了解和自己定位不清而违约,导致违约的主要原因还在于缺乏职业规划。

调查发现,许多签约的大学生都认为,今年就业形势严峻,先找一个工作保底,等找到了更好的工作再说。薪水不够理想、专业不对口也是大学生毁约的直接原因。虽然大学生对薪资的期望值已有所下降,但一旦有获得更高薪水的机会大都不会轻易放过。此外,为了捍卫爱情而违约在大学生中也占了一定的比例,我觉得,如果一份好工作和一个终身伴侣让我选,我一定会选择后者,而好工作可以再找。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同学坦言。

对此,人力资源专家指出,专业不对口、签约后迟迟不能工作、与恋人两地分居等等,都是导致大学生毁约的原因。此外,在一些招聘毕业生的企业中,混杂着个别不够诚信的黑心雇主,这些人抱着榨取廉价劳动力等目的招聘缺乏社会经验的大学生,致使公司招聘时所做承诺不能兑现,这也造成一些大学生毁约。

大学毕业生毁约率高发,导致用人单位招聘成本大大提高。随着违约现象的增多,全国各地的高校及用人单位都有各自用于惩戒失信行为的具体规定和做法。然而事实却是,这些措施并未使违约率有实质性的下降。人力资源专家认为,缺乏诚信并不是导致违约的主要因素,缺乏职业规划才是造成毕业生违约的主要因素。

为此,专家们提醒大学毕业生,制订职业规划要尽早入手。首先是自我定位。每个大学生对自身都要有一个客观、全面的了解,清楚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只有这样才能赢得竞争优势。其次是职业目标的确定。盲目攀高不仅会影响个人的就业,还会对以后的职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对于职业目标的确定,需要根据不同时期的特点和自身的专业特点、工作能力、兴趣爱好等分阶段制订。

纪宝成:大学生就业难与精英观念有关


我们那代大学生杀猪种田多的是

新京报:今年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作为一所大学的校长,你有怎样的看法?

纪宝成(以下简称纪):就业难是社会的问题,不能仅仅看成教育的问题吧。

今年大学生就业难,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金融危机,同时也是由于扩大招生,毕业生数量增多导致的。解决这个问题,要从宏观上采取措施,国家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发展,增强吸纳毕业生的能力。

而从教育战线来说,需要学生和家长就业观念的转变。1999年扩招时,我就说过,没有大众化的就业观念,就没有大众化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考试入学,按照精英化的观念就业,天底下哪有这样的事情?这是不可能的。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最重要的变革就是就业观念的变革。大学要引导我们的学生,要有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我站在社会立场上认为,基层、农村是广阔的天地,大有可为。大学生应该有这样的观念,到基层和农村去锻炼成长。

我不相信中国大学生多了。只要我们不要用精英教育的观念看待大学生就业,就不存在就业问题。农村的教育、卫生、农业现代化服务、城镇化的建设,都需要大学生。

我们这代人当时都接受精英教育,但我们当年都到基层去了。我本人当过两年茶叶工人,我们那代大学生杀猪的、卖肉的、种田的,多的是。过去没人说过什么,现在倒成问题了。

有个大学生杀猪,就炒作开了。大学生为什么就不能杀猪了?今天卖猪肉,明天一个好的食品公司就诞生了。我不是让大学生都去当杀猪的,但是,我觉得大学生去基层创业、开拓,锻炼成长,说不定成为各级领导人,完全可能。

最近这一二十年,大学生毕业都到大机关大城市,形成了一种不太健康的就业观念。好像大学生只能在大城市,到基层就是问题了。如果从这个观念解放出来,我觉得大学生就业根本没问题。

新京报:那在你看来,国家对于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相应配套设施做得如何?人大的毕业生就业情况很好吗?

纪:不能说什么条件创造好了你再去。社会发展就是这样,你不满意可以不去嘛。

当然了,我觉得公益单位,国家还是要有一定的保证。比如说,中小学生教师、县一级的医院、农村技术推广,国家要提供相应政策和条件。到民营单位,这些单位还是要遵守劳动法的。

到基层就是自愿,你愿意就去,不愿意就不去。

我觉得对高等学校提出过高的要求,是不对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更好地负起责任来。

当然像人大、北大等名牌大学毕业生就业,是没有什么大的问题。

大学生就业规划论文


一、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
目前,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这一方面来自于扩招带来的大学生毕业数量的绝对增长,一方面来自学校就业指导部门指导滞后,停留在只为毕业生提供单一的就业指导,缺乏全面的系统指导三是大学生对个人和职业了解不够,没有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据中国人民大学近年进行的一项调查,目前52.9%的高校在大四才进行就业指导,只有17.6%的高校从大一就开始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仅为就业准备的就业指导显然不能满足大学生就业的需要。由于大学生很少接受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也很难将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用于个人职业发展需求上。问卷调查显示,205位大学生中不知道、不了解职业规划理论的有125位,占61.3%。这种状况不利于大学生就业。
2.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
职业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西方国家的就业指导从学生上小学开始,其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完全意义上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应是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中心的全方位的就业指导,即与学生的个性相结合,与社会的发展需求相结合。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其对大学生树立职业理想,了解自我及职业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二、以职业生涯规划促进大学生就业指导
  (一)丰富就业指导形式
传统的就业指导限于就业服务,侧重就业政策、面试技巧等,强调就业观的重要性,属于被动的感知,很难体现学生的主动参与,远离职业生涯规划。因此,应建立职业生涯咨询室,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咨询服务。职业生涯咨询是学生心理辅导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解决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实际问题。同时,还应建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网站,提供求职、择业信息,论坛交流等,引导学生根据职业规划的需要,有选择地利用网络资源。
  (二)规范就业指导的内容
常规的就业指导内容局限在政策性的指导,缺乏深入的人力资源开发和职业生涯规划,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个性化发展教育理念, 也不可能实施科学的就业指导。因此,我们应该在充分认识职业生涯规划重要性的基础上, 积极创造条件开设专门的课程。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让学生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知识与策略。

 (三)完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
1.构建职业生涯教育体系
目前,大多数就业指导只针对毕业生,对非毕业生以及就业之外的环节缺乏指导与帮助。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针对不同年级明确目标,突出重点,逐步形成比较完善的职业指导体系。对于大一新生,应着重就业形势的认知及职业生涯的认识和规划,对于大二、大三学生,应着重基本技能的培养,让他们对涉及就业方向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特长和技能。同时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接触社会。对于毕业生,侧重就业形势、政策、方针的宣传和择业技巧的指导,做好就业前的心理调适,从容面对挑战。
2.建立科学的测评体系。
大学生只有对自我进行科学的测评、客观的评价,才能冷静地设计自己的职业,确立正确的职业定位和发展目标。因此,建立科学的测评体系是非常重要的。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可以借鉴国外通行的某些测评项目和方法,再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测评体系,教育和帮助学生实事求是地找出自己的优势,并正视自己的不足。
3.加强专业化队伍建设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随着社会的发展,对理论和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这需要学校培养一支专业化和专家化的队伍,为学生提供符合个性发展需要的职业规划。一方面,要加强对就业指导中心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使他们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和程序,使其向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要通过引进心理学或从事职业研究的专业人士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这些专业人士不仅能够对学生进行科学的生涯规划指导,而且还能帮助他们制定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
三、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就业指导不仅是指导大学生如何找工作,而是要指导学生如何根据个人特性进行职业选择,更注重帮助学生发现、培养自我潜能与创造力。因此,在当前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应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使大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职业发展方向进行学习,在顺利进入人力资源市场后,能持续稳定的发展自己,贡献社会。
参考文献:
[1]徐献红,加强职业生涯教育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经济师,2007.8
[2]赖新华,加强和改进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第,茂名学院学报,2007.5
[3]摘自中华英才网
[4]杜生民,论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作用,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

大学生就业规划范文


大学时期正是我们自己的世界观确立的重要时期,是人生的重要拐点。作为一名有理想、有抱负的大学生,对大学的学业生涯做一个规划是十分必要的。下面进行了详细的大学生就业规划范文,欢迎浏览。

一.×××大学毕业后的十年规划

(2005年-20xx年,20岁至30岁)

美好愿望:事业有成,家庭幸福

方向:企业高级管理人员

总体目标:完成硕士、博士的学习,进入××著名外资企业,成为高层管理者。

已进行情况:读完硕士,进入一家外资企业,想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二.社会环境规划和职业分析(十年规划)

1、社会一般环境:

中国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发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环境中的重要角色。经济发展有强劲的势头,加入WTO后,会有大批的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的企业也将走出国门。

2、管理职业特殊社会环境:

由于中国的管理科学发展较晚,管理知识大部分源于国外,中国的企业管理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中国急需管理人才,尤其是经过系统培训的高级管理人才。因此企业管理职业市场广阔。

要在中国发展企业,必须要适合中国的国情,这就要求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和环境动态适应相结合。因此,受中国市场吸引进入的大批外资企业都面临着本土化改造的任务。这就为准备去外企做管理工作的人员提供了很多机会。

三.行业环境分析和企业分析

1、行业分析:

本人所在××公司为跨国性会计事务所。属管理咨询类企业。由于中国加入WTO,商务运作逐渐全球化,国内企业经营也逐步与国际惯例接轨,因此这类企业在近年来引进中国后得到迅猛的发展。

2、企业分析:

××公司是全球四大会计事务所,属股份制企业,企业领导层风格稳健,公司以“诚信、稳健、服务、创新”为核心价值观,十年来稳步在全球推广业务,目前在全球10余个国家、地区设有分支机构。

公司2000年进入中国,同年在上海设立分支机构。经营中稳健拓展业务的同时重点推行公司运作理念,力求与发展中的共同进步。本人十分认同公司的企业文化和发展战略,但公司事务性工作太过繁忙,无暇进行个人自我培训,而且提升空间有限。但总体而言,作为第一份工作可以接触到行业顶尖企业的经营模式是十分幸运的,本人可能在本企业实现部分职业生涯目标。

四.个人分析与角色建议

1.个人分析:

(1)自身现状:

英语水平出众,能流利沟通;法律专业扎实,精通经贸知识;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思维敏捷,表达流畅;在大学期间长期担任学生干部,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有很强的学习愿望和能力。

(2)测评结果(略)

2.角色建议:

父亲:“要不断学习,能力要强”;“工作要努力,有发展,要在大城市,方便我们退休后搬来一起居住生活。”

母亲:工作要上进,婚姻不要误。

老师:“聪明、有上进心、单纯、乖巧”,缺乏社会经验”

同学:“有较强的工作能力”,“适合做白领”。

……

五.职业目标分解与组合

职业目标:著名外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

1.2005-2008年:

成果目标;通过实践学习,总结出适合当代中国国情的企业管理理论

学历目标:硕士研究生毕业,取得硕士学位;取得律师从业资格、通过GRE和英语高级口译考试

职务目标:外企企业商务助理

能力目标:具备在经济领域从事具体法律工作的理论基础,通过实习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接触了解涉外商务活动;英语应用能力具备权威资格认证;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发表5篇以上论文。

经济目标:在校期间兼职,年收入1万元;商务助理年薪5万

2.2005年-2010年:

学历目标: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

职务目标:外资企业部门经理

能力目标:熟练处理本职务工作,工作业绩在同级同事中居于突出地位;熟悉外资企业运作机制及企业文化,能与公司上层进行无阻碍地沟通。

经济目标:年薪10万

3.2005年-2010年:

学历目标:攻读并取得博士学位

职务目标:著名外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大学的外聘讲师

能力目标:科研能力突出,在国外权威刊物发表论文;形成自己的管理理念,有很高的演讲水平,具备组织、领导一个团队的能力;与公司决策层有直接流畅的沟通;具备应付突发事件的心理素质和能力;有广泛的社交范围,在业界有一定的知名度。

经济目标:年薪25万

六.成功标准

我的成功标准是个人事务、职业生涯、家庭生活的协调发展。

分析大学生就业心理 提高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


第三部分,未来职业生涯规划、家庭环境分析、例如经济状况,家人期望等。感谢您阅读《分析大学生就业心理 提高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业规划知识,欢迎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就业压力大越来越成为引起大学生心理困扰的主要原因。从心理学角度对大学生的就业心理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有助于化解相关危机,保持高校稳定,建设和谐校园。

认知是人最基本的心理活动过程。部分大学生对就业环境和自我意识存在不正确认知,把社会环境看得过于复杂或过于简单,或者高估自己、低估环境,或者低估自己、高估环境,突出表现在自卑、自负、从众三个方面。

自卑是指大学生认为自己的某些方面不如其他人的消极的主观体验。部分毕业生只看到社会的阴暗面和不良因素,面对激烈的竞争压力,悲观地认为自己不如其他同学,埋怨家庭和环境,在求职的时候一味地选择退缩性的自我防御,丧失了很多好的就业机会。在求职失败后,他们又以为找到了证明我不行的根据。当失败一次一次发生时,便加重了他们的沮丧感和不平衡感。自负指大学生对自己的评价高出自己的实际水平,具有不切实际的期望值。部分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相对滞后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现状,认为考上大学就是找到好工作的保证,对就业的期望值较高。在择业时,只选择条件较好的单位,不从自身实际条件出发。在面试时,提出过分要求;求职失败后,又缺乏自知之明。自负的大学生在碰壁后,要么趋于理智,要么转而陷入自卑的泥沼。从众是指在群体的影响下,个体放弃自己的意志而采取与多数人相一致的行为。由于中国应试教育的特点,大学生较少进行自我探索,不清楚自己的兴趣所在,不明晰自己适合做何种工作。在就业过程中,月亮走,我也走,便出现了从众现象。例如大学生不顾自身实际情况,只按照家庭的要求而选择到大城市、沿海开放城市或大企业、外资企业工作;或者在看到同学纷纷签约时,按耐不住躁动,仓促签约,最终不能做到人职匹配。

情绪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心理活动,对大学生就业影响最大的情绪是焦虑。焦虑是指机体对环境中某些即将来临或者需要做出努力去适应新情况时,在主观上引起紧张、不愉快乃至恐惧的期待情绪。对于寻找工作的大学生来说,适度的焦虑可以增加其就业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增加找到满意工作的成功率。但过度焦虑却会使人处于极度敏感的自我防卫状态,判断推理的能力下降,行为容易失控。毕业前,部分大学生由于对择业前景无法准确预期,对毕业后的前途感到失控和失助,往往产生焦虑情绪,具体表现为:情绪易激动,易产生过激行为;择业目标缺乏理性思考,行动上漫无目的;不能冷静、客观地分析问题,每日坐立不安、心神不宁。

能力是人顺利实现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它是符合活动要求、影响活动效果的个性特征的总和。就业能力一般涵盖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包括思维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自主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应聘能力等。目前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一个原因,在于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就业能力缺乏。首先,部分大学生在校期间得过且过,没有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缺乏就业的核心竞争力。其次,学校育人方式单调、呆板,只负责知识的传授,而不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使部分学生缺乏适应能力、沟通能力,不能将自己推销出去。最后,大学生就业能力缺乏与我国应试教育紧密联系,大学生从小即以考试为指挥棒,缺乏综合素质的锻炼,而能力的培养是与人幼年所受的教育密切相关的。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的心理素质呢?

首先,要改革教育模式结构,增强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应把就业指导课程列入大学教学计划,从低年级便开始相关能力的培养,灌输正确的就业意识,高年级学生则注重提高他们的职业成熟度。改变以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广开渠道,注意知行统一,全面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如通过模拟招聘活动提升学生的应聘能力、社交能力等。同时,要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成立相应的学生社团组织,鼓励他们开展各种就业心理教育活动。

其次,要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改变大学生的错误认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将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相联系,对影响职业生涯的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并确定实施方案。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激发大学生自身内部的动力,促使他们不断地完善自己。一个成功的职业生涯规划不仅需要大学生通过自我反省、社会比较、心理测评等方式对自己的性格特点、兴趣特长等有清楚的了解,还需要对社会现实及发展趋势有清晰的认识,这可以帮助大学生重新审视自己,结合社会实际,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

再次,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时调节大学生的情绪状态。针对毕业生普遍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可利用报纸、网络、广播等形式介绍一般知识,以缓解他们的负性情绪,提升其综合素质。针对个别因就业压力过大引起的严重心理问题,要及时开展个体心理咨询,对其进行系统的指导。同时心理健康机构还应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心理学的帮助,使他们正确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提高毕业生的职业成熟度和心理抗挫能力。

第四,要加强素质教育实践,养成良好的就业心理素质。大学生优秀心理素质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不能将所有的工作、目光都集中在高等教育阶段,应当从中学,甚至是小学就开展就业教育、心理教育,培养他们的优秀品质。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向学生灌输就业意识,加深他们对自己的认识程度,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探索。同时,改变应试教育的现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素质教育从小抓起,才是解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根本之路。

第五,要推进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大学生对国情社情民情的了解。大学生与社会的脱节会造成他们不清楚自身和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之间还有哪些差距,在校园内不能有针对性地锻炼培养自己。应积极在大学生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为他们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创造条件、提供舞台,使他们对国情、民情、社情有清晰的了解,从而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缩小他们的认识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大学生就业难在“实际操作能力”


58%的单位认为实际操作能力最重要,49%的看重道德品行,有33%的在意工作经验。一直最受重视的学历却仅有6%的用人单位看重。

重庆市人才中心对699家企事业单位参与的《用人单位调查报告》的这一结果显示:唯学历独尊的时代即将结束,实际操作能力阶段已经来临。

从校园到职场大学生亟须专业培训

中国高速发展的经济对高等教育人才始终保持了旺盛的需求,但是,市场对于人才的供需之间却出现了某种失衡。社科院社会学所所长李培林在2008年《社会蓝皮书》发布会上表示:2007年,全国近500万高校毕业生中,至今仍有100万高校毕业生没找到工作;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也曾透露,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超过550万人,比2007年增加50多万。

记者走访了京城几大招聘会,来自北京林业大学的毕业生刘宇对记者讲到:跑了7个招聘会了,都没找到合适的工作。企业都要有23年的工作经验,我没有。我跟他们讲我会非常努力的,人家只是一笑。我是学文的,我有个学计算机的同学,已经在一家IT公司上班三个月了。真的特别希望我也能有一技之长。

企业竞争是瞬息万变的,需要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专材。尽管随着国内企业实力的不断壮大、成熟,为员工提供了更多的培训机会,但是这种企业级培训,也不可能做到系统、全面,毕竟是在职培训,只能点到为止。

大学、非大学两类高等教育同时抓

如何解决人才供需失衡的问题,从欧美的高等教育发展模式来看,实行高等教育的双轨制已经是非常成熟并且普及的做法。

国外许多国家的高等教育已经扩展为相互补充又独立发展的两条道路,一条是传统的大学教育,培养高素质、具有研究能力的学科人才;一条是非大学教育,培养具备高等知识结构的专业人才,经过一个阶段的培训能够更容易地在企业找到工作。两条高等教育发展轨迹一个负责知识结构、研究型人才、爱好兴趣的培养,一个负责工作技能的培养,为学生创造就业机会,从而使得公民获取高等教育的完整需求都得到了满足。

国内非大学教育崛起于民间

中国经济的崛起是企业的崛起,真正创造就业机会的是无数的企业,同时企业的需求也迅速改变了市场的需求结构。与国立大学相比,一些非传统的高等教育机构较早嗅到了这股风潮,而且更重要的是,迅速地抓住了这种机会。

思远双N人才研究院院长、思远双N课程体系总设计师曾云就是国内非大学教育的积极倡导者。成立于04的思远双N,借鉴了国外非大学教育的成功模式,在中国开始探索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非大学教育之路。曾云提出适应中国社会需要的非大学教育特色:课程体系设计精密结合企业需要、职场模拟的实践教学及充分强调职业素质训练。

中国的非大学教育摸索了仅仅几年时间,远远没有形成成功的模式,但是已经让人看到迅速增长的趋势。与民间蓬勃的非大学浪潮相对的,是社会对这一模式还持怀疑和观望态度。欧美国家非大学教育与大学教育的共同成长,说明双轨制是完全兼容的,也是社会发展所需的。中国的社会也在向市场经济转化,民间的、企业的声音在日益壮大,社会需求必然会反应出这一趋势。非大学教育,是以创造高层次的就业机会为目的的,是更符合企业需求的,必将逐渐得到全社会的认可。

大学生就业规划书范文


在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今天,职业规划开始成为大学生争夺战中的另一重要利器。对企业而言,如何体现公司以人为本的人才理念,关注员工的人才理念,关注员工的持续成长,职业生涯规划是一种有效的手段;而对每个人而言,职业生命是有限的,如果不进行有效的规划,势必会造成时间和生命的浪费。

作为当代大学生,若是带着一脸茫然,踏入这个拥挤的社会怎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使自己占有一席之地?每当人类经过一次重大变革,总是新的机会在产生,有的机会在消失。只有那些先知先结的人才能抓住机会走向成功,而那些抱着旧观念不放的将会被社会所淘汰。在茫茫人海中,如何能先拔头筹,就看你是否准备充分了,所以,对自己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做个适当的规划是很有必要的。有了目标,才会有动力!

一、自我分析

1.价值观

我崇尚自由自在的生活,不喜欢被拘束。舒服安逸富裕的生活,是我的向往。从小就被教育要有团体合作精神,所以我一直认为,人最可贵的就是能团结合作,全力以赴。这样可以做到事半功倍。

我的职业价值观(进行过职业价值观测试):工作的目的和价值,在于不断创新,不断取得成就,不断得到领导与同事的赞扬或不断实现自己想要做的事.. 获得优厚的报酬,使自己有足够的财力去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使生活过得较为富足。希望一起工作的大多数同事和领导人品较好,相处在一起感到愉快,,是一种极大的满足。是一种极大的满足。

2.性格

比较外向,开朗,幽默,乐观的。也很率性。喜欢交朋友,擅长于与人沟通,人际关系佳,忠实可靠。

3.兴趣

平常喜欢打篮球,听音乐,逛街,交朋友。还喜欢上网,看些小说,喜欢看各种杂志类书籍。积极的培养各方面的兴趣,比如学吉他,对辩论方面的知识也很想去了解,想成为全方面人才。

4.能力

计算机应用,office软件应用,听从指挥,有计划有思考的去完成一件任务。有责任心,上进心,做事认真投入,擅长想象思维。可以充分发挥善于运用抽象思维、逻辑推理等能力来分析解决问题的优势,发扬独立钻研的学习精神。由于参加学生会和长期担任班干部,有丰富得管理经验,实践能力强。但缺乏耐心、毅力。

5.职业兴趣

我的职业兴趣很广泛,由于我是学管理的,对管理方面的知识比较了解,可以学以致用。希望能够在企业人事行政管理方面有所发展,自我表现和体现我的价值所在。

6.职业个性

喜欢独立地计划自己的活动和指导别人的活动,在独立的和负有职责情景中感到愉快,喜欢对将来发生的事情作出决定,想努力成位一位优秀的领导者。在工作中形成一定个人魅力,得到大家的肯定及尊重。软硬兼用,以身作则。对自己未来有信心。

7. 职业价值观

希望工作以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大多数同事和领导在工作中有融洽的人际关系,相处在一起感到愉快、自然,认为这就是很有价值的事。重视工作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希望能建立良好的同事关系。愉快、协调的团队协作是我这种类型的人所追求的。

二、自我分析小结

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虽然恒心不够,但可凭借那份积极向上的热情鞭策自己,久而久之,就会慢慢培养起来,充分利用一直关心支持我的庞大亲友团的优势,真心向同学、老师、朋友请教,及时指出自身存在的各种不同并制定出相应计划以针对改正,经常锻炼,增强体质,以弥补体质不够带来的负面影响。要有温情,有同情心,反应敏捷,有责任感。非常关注别人的情绪、需要和动机。善于发现他人的潜能,并希望能帮助他们实现。能够成为个人或群体成长和进步的催化剂。忠诚,对赞美和批评都能做出积极地回应。友善、好社交。在团体中能很好地帮助他人,并有鼓舞他人的领导能力。

三、未来人生

职业规划(未来5至15年规划)

1.基本目标(理想状况下):富裕水平,有房有车;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家庭幸福和睦。

2.具体规划

(一).即日起至大学毕业

a.认真修完大学所有学分,拿到学士学位及毕业证书;争取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

b.学好并掌握专业知识,多参加些社会实践,拓宽视野。

c.锻炼身体,以良好的体质迎接全新的挑战。

(二).大学毕业后5年内

目标:

a.找份较为理想的工作,不一定要与专业对口,能养活自己。最好能养活家人。

b.尽可能在这5年里考取MBA证书,提升管理能力。

c.往各方面了解。这期间要尽量多学习各方面的知识技能,多接触各行业的人,以建立更好的人脉。

d.不排除经商的可能。

(三).大学毕业后5/10年

目标:

a考取公务员,买套房子(不排除按揭)

b.如果对原来工作不满意,则重新找工作。往金融方面发展,要精通该行业的运作方式及发展前景,使自己在与别人竞争中有优势。

c.看准时机,抓住机遇,自主创业。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d.这是非常关键的几年一定要好好把握。

(四).大学毕业后10/15年

目标:

a.买车;过富裕生活。

b.在前十年的基础上,制定出正确的、适合自己的人生方向,从而更进一步

大学生就业难的深层次原因分析


一、就业形势严峻

2001年,114万;2002年,145万;2003年,212万;2004年,280万;2005年,338万;2006年,413万;2007年,495万;2008年,559万这是一组来自教育部且不断攀升的高校毕业生数字。

然而,与之相对的是,就业率连年持续下滑,2001年6月本科生一次就业率超过80%,2002年底就业率降到80%,2003年就业率降为75%,2004年73%,2005年72.6%,近几年就业率也维持在70.6%左右。一增一减,这两组数字非常直观地告诉人们:大学生就业形势目前很严峻,且在今后若干年内都不容乐观。

二、结构性矛盾,供求错位

就业难不是供给大于需求,而是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造成的一种阶段性社会现象。一是高校专业设置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错位。我国四年一个周期的高校专业设置决定着专业人才的产出量,大学生就业与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地区经济发展周期有较大的关联。二是人才结构失衡,供求矛盾加大。近年来的人才市场需求、供给情况反映,各技术等级的劳动力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而一些长线专业出现供过于求的现象。

在人才分布上,我国东部与西部、沿海地区与偏远山区、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大学生比例差距也很大,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

三、知识陈旧,转化率低

一份调查报告反映,60%企业认为,应届大学生到岗工作,学什么专业干什么工作,实际知识应用率不足40%,而且多数学生表现出所学过的知识转化不出来,不能变成自己在岗的实际能力。我国大学生一般适应周期在1~1.5年,而发达国家的大学生到岗适应期是在2~3个月。

衡量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指标之一就是学到了什么、掌握了什么、学会并转化成为自己生存发展的能力是什么。在对2000多名已毕业的大学生调查中,30%的学生反映,在校学习的知识离市场需求较远;30%的学生认为所学知识陈旧,要想在所学专业掌握更前沿的知识,还得自己通过上网、到书店、去企业、进图书馆、听讲座来补充新知识。

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学生反映,在校学习多数精力都用来应付考试,考试结束后,知识都忘得差不多了。上大学学什么,读大学读什么,多数大学生都没思考过这个较为深层的问题。

农业经济时代人们就业靠体力,工业经济时代就业靠技能,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就业靠知识的转化率。大学生在市场中与来自各个群体的人在一个平台上竞争岗位,核心竞争力是学得多、学得快并且转化率高。

四、准备不足,职业目标模糊

大学生就业不是到了大四才开始准备,而应在读大学的第一天就要考虑自己的生涯发展和职业前程问题。一年级了解自我,二年级确定感兴趣的职业,三年级有目的提升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四年级初步完成学生到职业者的角色转换。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60%的大学生没有生涯概念,不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对自己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不清楚,到了大学毕业才临时抱佛脚,有很多学生有就业恐慌表现。

生涯准备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市场配置成功率。据国内各大城市举办的大型人才交流会统计,多数学生参加人才交流会都有一种赶集的感觉,没目标、没准备,全凭碰运气。没有求职目标,难以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现在有很多大学生抱怨用人单位不给他们机会,可是,用人单位可能会反问:你自己没有求职目标,自己都不知道你想做什么,能做什么,我们花钱招你来做什么?不会让你到我们单位来再上一次大学吧!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大学生应该从入学前就应做生涯规划,在确定所学专业前,进行自我评估生涯评估职业选择职业生涯路线选择确定目标行动计划与目标执行评估与反馈,经过这样一个流程,并在在校期间进行不间断的完善和补充,按照自己的职业目标和社会需求做好准备。

五、理念滞后,能力危机

理念是核心价值观,正确的理念带来正确的行动,正确的行动才会有正确的结果。大学生就业理念受社会各种价值取向的影响,指导就业的理念也存在四大误区:

一是宁愿出国带光环,不在国内做职员。一些同学把留学作为首选,由于不考虑对留学专业是否有兴趣,专业的就业前景等问题,结果海归变成海待。

二是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我国就业市场反映,承受力最大、需求量最大的是中小企业。我国中小企业已超过 8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99%,工业新增产值76%是中小企业创造的,工业总产值和创税分别占全国的60%和40%。中小企业也有较大发展空间,在提供创造能力平台,个人职业发展机会,以及易于产生成就感等方面不亚于外企。

三是创业不如就业。近年来政府在鼓励大学生创业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为大学生创业创造环境,但是多数大学生感到创业艰难,多方面准备不够,缺少充足的勇气和决心,只有少数大学生认为就业找饭碗不如创业谋发展。

四是就业难不如再考研。在校大学生在就业难的压力下,选择了继续读书,虽不情愿,但别无选择。社会实践证明,有些专业本、硕、博连读不利于人才的成长,发达国家对一些专业限制连读,要求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方允许读研。人才市场反映,近年来研究生与本科生同时进入市场竞争,硕士生找工作成功率也开始下降。

能力是个人就业的核心支点,职业能力一直伴随着大学生就业和从业的职业生涯始终,提高就业率要从提高就业能力入手。我们在日常人才市场运行中发现,就业率高的毕业生,自身的职业能力都比较强,这些大学生平时很注重自己适应性的培养;按就业岗位说明书指标进行修炼;不断增强自己与目标企业需要的岗位能力;善于挖掘自己从事岗位工作的潜力,使找到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变得并不十分困难。

六、依赖性强,创造力弱

十八岁标志着人生进入了成人阶段,独立这一概念应是很强的,近年来我国也经常组织成人节、成人仪式,宣传鼓励青年人成为社会上有用之人。而在现实生活中,独立表现在青年人身上是小事自己做主,大事还得家长拿主意,我国部分大学生表现出五靠:考大学靠压(家长监督学习);报志愿靠拍(家长定);上大学靠供(家长投资);找工作靠关系(家长运作);选择职业靠感觉(没有科学的分析,家长凭经验)。

我们经常看到人才市场找工作的大学生后面大多有家长陪伴,与用人单位谈话,家长急于先介绍,这种长期以来养成的依赖性,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就业意向成交率。在发达国家,到十八岁生日时,家长就会主动提醒,孩子,从今天起,自己的事要自己拿主意,自己处理问题。我们的大学生自己做了一件独立完成的大事,家长反而说道:哦,小子长大了,告诉你,长出胡子也是我的儿子。这种反差,在深层次上影响着年轻人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

七、急功近利,就业心态浮躁

虽然就业形势严峻,可是大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仍然普遍存在相互攀比,追求名利的现象,就业心态浮躁。实际上,现在大学毕业生找到一份工作并不难,但找到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就有一定的难度了。而部分大学生自身对就业所持的浮躁心态更加大了自己的就业难度,毕竟理想和现实有很大的差距。很多学生求大轻小,希望进大城市、大机关、大公司,对小城市、小单位、小岗位不感兴趣。

前程无忧的调查显示:上海、北京和广东成为2006应届毕业生最愿意工作的地区(地区按省、直辖市、自治区分),其次为浙江省和江苏省。

大学生除了只愿意留在少数大城市就业外,还对公务员岗位异常热衷。2008年中央国家公务员考试竞争极为激烈,通过报名审核人数达80万,竞争比例平均为1∶60,远远超过2007年1∶50。

公务员考试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超过了高考和研究生招生考试,成为中国竞争最激烈的考试。大学生选择考公务员的理由很简单:有权力,名声好,待遇高,有保障,又可以留在大城市,是既风光、又体面的好职业。

一些大学生追求名利、贪图享受,渴望一夜致富,过上有房有车的日子,还没开始挣钱就奢望能享受生活。有的学生在面试的时候,经常与用人单位为了薪水讨价还价,许多用人单位抱怨招到踏实肯干的大学生可真不容易。

有一些商业性公司,冒称可以快速让学生找到工作,在职业生涯教育讲座中,忽视大学生内在素质的提高,过于强调求职技巧重要性。实际上,这是对大学生的误导,是一种投机取巧的方式,没有内在实力,仅仅通过包装可能会得到面试的机会,但要通过严格的笔试和复试关就没那么容易了。

八、就业效率不高,缺乏求职技巧

有许多大学生平时学习努力,各方面表现都很不错,但找工作的过程同样存在问题,开始找工作的时候,雄心勃勃,经过几个月的就业苦战后,逐渐心灰意冷,究其原因,很多学生是缺乏就业技巧和指导。有人可能会说,写简历、面试有什么难的,可是小小的简历里却藏着大学问。

西方国家的大学生对写简历、面试等求职技巧的重视程度大大超过中国的学生,他们花在写简历、准备面试的时间也大大多于中国学生,他们往往会针对求职的目标单位,撰写不同内容的求职简历和自荐信,充分地说明自己能够胜任招聘单位的岗位。我们的很多大学生发简历时,是一份简历满天飞,即写一份内容相同的简历,投给想投的所有单位。如果你是用人单位人事经理,你会把面试机会给那些对自己的单位和岗位一无所知的求职者吗?

前程无忧的调查也说明了大学生缺乏基本的求职技巧:企业认为,学生简历普遍内容冗长,无关联信息较多,套用时下流行的词汇。毕业生的简历先要经过海选,长篇幅的简历很难过得了这一关。此外,如果简历中出现拼写、语法错误和措辞不当,把企业、收件人和职位名写错,将直接导致应聘的学生失去下一轮面试的机会。

有一些同学错误地认为,自己的文笔不错,写的简历自己感觉不错,洋洋洒洒写了五六页,可总是接不到用人单位的面试通知,为什么?因为你写的简历不符合要求,并不是人事经理希望看到的简历,简历的写作是比较讲究的,你需要学习或向有人事经验的专业人士求教。

面试,同样也没有我们想象得那样简单,有许多同学,好不容易得到了面试机会,可是因为不懂面试流程和规则,面试前不做任何准备,面试时又不注重细节,同样是高兴而去扫兴而归。现在用人单位对人才的挑选越来越重视,面试的手段和方法也越来越专业,面试的种类也五花八门,有压力面试、结构化面试、小组面试和案例面试等等。如果同学们对此一无所知,面试时被淘汰的概率就可想而知了。

九、夸大就业压力,就业消极被动

目前,大学生就业是一个社会的热点问题,受到国家、社会、家庭的普遍关注,有些人过于夸大大学生的就业难度,这种思潮大大地影响了正在就业的大学生。尤其是一些大学生在经历了找工作的四处碰壁后,由积极变为消极,由主动变为被动,甚至开始抱怨自己生不逢时,抱怨自己的专业不好,抱怨自己家庭条件不好,抱怨自己长相不好等等,为自己找不到工作找借口,而最终放弃就业,成为后大学生,即一些毕业了仍然住在学校附近,不急着就业的大学生。他们通常以明年继续考研为目标,表面上是一批为了美好前景而奋斗的热血青年,实际上是意志品质薄弱,逃避就业的弱者。当然其中也有少数意志坚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真正考研坚持者。

我们不鼓励毕业后不就业,应该选择先就业积累实践经验,越不就业对社会就越不了解,也越没有实践经验。如果再花一年的时间准备,再考不上研究生又怎么办呢?那时,可能会使自己的心理负担加重,自信心下降,会加大找工作的难度。

十、大学生对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人才竞争法则认识不足

现在,有些老师和大学生都在质疑我国的扩招制度,我们以为这大可不必,为什么呢?我们每个人都要知道自己现在身处于市场经济时代,市场经济的特性是什么呢?是平等主体之间的竞争,竞争的法则是优胜劣汰。

过去,由于国家的经济所限,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相对缓慢,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自然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教育上,现在近四分之三的同学都能上大学,就是得益于扩招,否则多数人只能拿一个高中文凭。过去大学生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可现在,大学毕业生人数是过去的四、五倍,一些大学生一时找不到满意的工作,这不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吗?另外大学生多了,用人单位希望挑选一些综合素质好、学习好、能力强并且有实践经验的同学,不也很正常吗?抱怨用人单位也是没有用的。

那些平时在学校只会死读书的人,天天上网聊天、打游戏的人,贪图享受的人,懒惰的人,沉醉在爱情中而荒废学业的人,自理、自控能力差的人,自私自利的人,不知道关心别人的人,不会尊重别人的人,考试作弊的人,喜欢啃老的人,不能吃苦的人,做事不踏实的人,大事做不了小事不愿做的人,喜欢找借口的人,没有责任心的人,只知道索取不知奉献的人,喜欢呆在学校不愿意毕业的人,他们找不到自己满意的工作,一点也不会让人感觉到意外。

我们也并非说所有找不到满意工作的同学都是上面一类人,但确实有相当一部分人都是属于上面类型的人。有些同学会认为自己很努力,但你努力的方向正确吗?如果方向错了,你的努力不一定会换回好的结果,我们认为大学生应该知道自己的方向在哪儿,朝着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的方向努力,这才是你该做的事情。

职场中流行一句话,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在大学里是不是该流行今天在校园里享福,明天在校园外受罪?我们今天不为将来做好准备,明天也别指望工作从天下掉下来。

大学生就业生涯规划


职业规划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计划的过程,职业生涯规划的好坏可能将影响整个生命历程。感谢您阅读《大学生就业生涯规划》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业规划知识,欢迎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大学生就业生涯规划,一个关乎大学生的崭新的、终身发展的大事。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如何根据自身条件和理想,准确定位,重塑自我,让自己的人生得到最大化的发挥,值得我们大家探讨。
专业与职业
----所学专业是否需要与未来的职业对口?
大多数学生在选择报考大学时,到底报读什么专业,往往是选择时下热门的专业,或者为了能够上大学而报读一些偏门的专业。但在大学学习或者参加社会工作时,却发现自己对所学的专业并不感兴趣,是培养兴趣还是另寻专业呢?
其实,除了技术类学科和基础知识外,大学学习到的知识真正能用到实际工作中的非常之少,大学教育主要锻炼了我们的思维能力、拓展了知识的深度,所以,如果你对所学专业没有兴趣,建议你在步入社会时可以选择新的职业从头开始。
择业与就业
----是谨慎择业还是先就业再择业? 
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很多学生在选择第一份工作时非常谨慎,心想一定要选个跟自己的未来职业发展相同的企业才肯就业。
有两个刚毕业的女大学生来到深圳,她们俩都有着自己美好的理想和追求,个人阶段性规划也非常好,所以,她们在择业时有几个要求:一般的公司不去,跟自己的未来职业规划无关的公司不去,而且还要求要两个人同时进入一家公司。她们怀着招聘的公司多得很的想法,可是一个月后,盘缠差不多用完了,我发现她们还每天来往于人才市场的路上。
毕竟,我们只拥有理论知识,要去与那些已经拥有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甚至层次比我们还要高的求职者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无疑我们具有相当的劣势;加之大部分企业都偏重于实用而不愿投入时间栽培,一些大学生自我感觉良好、面试的印象也不错,结果却没有被录用,我想大部分原因在于此。所以,建议大部分学生选择先就业再择业。
就业与适业
----是卧薪尝胆累积自身竞争力,还是快鱼吃慢鱼寻求快速发展?
大多数学生的情绪控制能力(EQ)都欠佳,由于社会阅历和生活磨练少,所以,他们往往经不起失败和挫折,不能笑对生活;另一方面表现为急功近利,进入一家公司才工作三四个月,就以为自己已经学到了该学的东西,于是马上想着换新工作,去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也有的学生以为十年寒窗都在花钱,踏入社会就是赚钱的好时机,甚至用频繁转换工作来作为加薪的跳板。可是,频繁转换工作,一年下来,工资没有涨高,能力也没有增长,白白浪费光阴。

建议步入社会时先卧薪尝胆的沉淀下来,深入地实践学习和积累,即使想要去进修深造的,也要等三四年后再考虑,或者不脱产学习。既然就业了,就要学会适业、守业,适应现在的职业,锻炼自己的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为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而要完全学习到一个中层岗位的知识技能(达到独立操作能力),没有两年以上的沉淀是不可能的,最多也是表面功夫。
你已经具备了十年寒窗的知识积累,恐怕还需要十年寒苦的实践积累,企业是不欢迎半桶水的,说什么你都懂一点,但深入谈下去你就什么也不懂了,其实也就是你什么都可以做,但什么事情都不能交给你独立去做,那不成了打杂的?
最初就业,先选择一份不太重要的工作
谁都希望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既舒服又高薪,要是能够担任一些重要职务、甚至小组负责人,那更是梦寐以求的事了。
但是我建议大部分学生的第一份工作先选不太重要的岗位。重要的岗位需要承担更重要的职责,压力会非常大。你与公司是在比较耐力,岗位越重要、薪资越高,公司对你的期望就越大、越快;对于不太重要的岗位,你就赢得了更多的竞争机会,并且,找一份不太重要的工作,你才有精力和时间去深入学习,去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与人力资源经理合作
一般而言,管理完善的公司的人力资源经理都是一个最佳的职业生涯规划者,如果你认可这家公司,不妨多与人力资源经理沟通,让他为你做好中短期职业规划。
通常,人力资源经理会与部门经理一起,利用三个月的试用期对你进行观察和给一两个项目让你去试试,然后综合公司的发展和岗位需求的情况,考虑你的个人性向特质,为你制定一个中期的发展规划,根据规划岗位的任职资格要求,你目前的现实条件,建立一个差距模型,然后为你设计一个季度的、半年的、年度的职业发展目标,并列出哪些是需要你自身努力提升的、哪些是公司要帮助你的,最后还会定期进行评估和辅导,以确保你能够按照规划发展。
职业与职业生涯
每个人一生的职业规划往往要经过几次的变迁、几个阶段的跳跃,我们不妨先就业再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沉淀三五年后,待自身的人力竞争力增强,对社会认知更深,再向职业规划发展。一方面可以积累多一些丰富的实践经验,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工作中更理智、更客观的审视自己,并对之前的职业规划进行自我评估和调整。

以上《大学生就业难与大学生质量是两码事》一文,由编辑精心撰写而成,希望对您的职业规划有所帮助,更多精彩请访问“大学生职业规划”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