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议话题】年底之后,你还会回到“北上广”吗?。

职场百态频道整理了各种职场技巧,各种职场故事。感谢阅读《【热议话题】年底之后,你还会回到“北上广”吗?》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年底了,“逃离北上广”,是近期的一个热门话题。逃离北上广折射出一种对于理想与现实的无奈与悲凉。有人说,回去吧,再光鲜亮丽,都并不属于你;也有人说,为什么要回去?这里才有我想要的。一线城市的繁华与便利,吸引着无数年轻人前往,有的人追求梦想,有的人渴望改变生活条件,有的人想开拓眼界,但一线城市的高昂生活成本依然让很多人犹豫,在梦想与现实之间徘徊。

为此,小编搜集整理了一些网友的看法,下面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他们是怎么想的,希望看完之后对您能有所启发帮助!

网友“Nina”

识时务者为俊杰 做一个宽广的人

到底要不要留在北上广深,我也有过这样的困惑。初入职场,高昂的生活开支让你入不敷出,别说在这里有个窝,但是内心有个声音告诉你,年轻就是资本,你一定要试一试。于是就坚持,坚持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而今,真的实现有个窝了,倍感欣慰。回头看以前走过的路。分享给困惑的你以下4点:

1、职场上清晰地定位自己,做好职业规划;

2、多和优秀的人在一起,保持正能量,时刻都能想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抱怨;

3、拓宽社交圈,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如爱跑马拉松,爱好能使人快乐;

4、学无止境,给自己制定阶段性的学习计划!

网友“赢的兄弟”

向往时尚和艺术的打印人

大家听过“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的故事吗?唐贞元三年,十六岁的白居易从江南来到京都长安,带着自己的诗稿去拜会名士顾况。顾况看到诗稿上“白居易”的名字,便开玩笑说:“长安米正贵,居住不容易啊!”等到翻看诗稿,读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句子时,马上连声叫好说:“好诗!文采如此,住下去又有什么难的!”

作为年轻人,在哪里发展都是可以的,大城市生活成本高,节奏快压力大,但营商环境好,做事讲规则,中小城市人情味浓,生活比较安逸,但资源和信息会少一些,因此你要根据自身的能力去设定自己的目标,看你自己追求的是什么。年轻人的优势就在于年轻,你们有试错和容错的时间。

从我的角度来看,大城市的机会和发展会更大一些,还是建议有能力和敢于有魄力的年轻人留下来,抓住属于自己的机会。拼搏过了,为这个伟大的时代发展付出了自己的价值,以后回首也会为自己精彩的青春感到骄傲。

网友“Lynn”

曾是乙方广告公司阿康,努力进化成甲方市场部爸爸ing

所谓的“逃离北上广”,很多人其实是因为经济原因,经济原因会造成生活质量的差异,从而导致心理上的失望。那么选择离开的时候,我觉得需要衡量两点:

1、 目的地城市中,你从事行业的发展前景如何,跟你自己要实现的职业诉求是否一致。

2、你的生活圈会怎样?一方面是你的社交朋友圈,另一方面是你的父母。这也是我很看重的一点,想清楚了,你就会有自己的选择。

网友“chenrf”

勤能补拙 每天进步一点点

北上广深,是离开还是留下?

看行业,看年龄,看条件。

北上广深,的确会比较前沿,特别是北京、上海和深圳。如果是金融行业,这几个城市从业人员集中,业务占比大,创新多,留在这几个城市积攒人脉、拓宽眼界、学习产品和技能,有利于个人成长。

如果是教育、文创,也可以留在这几个城市,需求大机会多,积累了经验后,如果觉得在这几个城市生活成本太高,可以回到人脉资源更加丰富生活成本更低的城市去创业或者从事类似工作,起点会更高些。

网友“Zoey”

斜杠青年,希望做个有趣的人

北上广固然是中国发展最好的城市,然而也伴随着高昂的房价和生活成本,甚至有些人子女的户口问题也无法解决。对于很多基本生活问题都无法妥善应对和解决的群体,我觉得没有一定要留在北上广的理由,回到家乡或新一线城市,其实也是一种好的选择。

1. 机会更多:在北上广人才密集的城市,竞争压力大,且相关人才政策/落户政策都相对要求比较高,然而在家乡或者新一线城市,工作机会和落户机会等等都会比较好选择一些。

2. 生活宜居:从房产成本,教育成本到生活成本,都会比较适中。

网友“瞌睡虫”

我发现我有让人瞌睡的独特天赋,每当我发微信给女神时,女神都告诉我:“我困了,先睡了哦。”

我们每个人对于生活的追求不一样,没有高低之分。有故事说农民会羡慕皇帝,因为认为皇帝会有吃不完的白馒头和耕地用的金锄头,但他们不知道皇帝想要的是什么。所以,我没法指导你什么,但我可以分享一下我自己的经历。

毕业后我曾在广州和上海工作过。广州的生活悠闲自得,压力也没上海这么大,在上海虽然更辛苦,但这里的文艺资源和教育资源也同样吸引我。一直以来,我对自己的生活追求是简单、体面的生活,上海可以给我,所以我愿意留下。

生活其实有很多种,人的追求也是。洱海边开一个小客栈,每天蓝天白云,咖啡清茶是一种生活;找一个山间小屋,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粗茶淡饭也是一种生活;谈古论今,陋室得名是一种生活;灯红酒绿,莺歌燕舞也是一种生活;觥筹交错的生意场是一种生活,尔虞我诈的职场也是一种生活。如此种种,每一种生活方式都有相对应的土壤,有适合他的城市。找到你喜欢的生活方式,选择相应的城市,走你自己的路是我能给你的答案。

网友“Tracy Gu”

外表温柔内心狂野的大龄文艺少女

大学毕业后离开老家,一个北方的二线城市,在上海开始了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转眼离开家乡已经第八个年头,期间也辗转过几个城市,最终还是回到了上海。也曾试图逃离北上广,回到家乡找一份轻松安逸的工作,但最后发现自己其实早已经习惯了一线城市快节奏的生活,习惯了上海的契约精神和规则意识,回到家乡后,自己反而变得“格格不入”。于是在短暂的尝试之后再一次义无反顾的回到上海。

如今定居在上海,有了自己的事业和家庭,生活安稳,心态也变得更加平和。虽然这里生活成本高、压力大,但我依然深爱着这座开放、包容、充满活力的城市。想对那些有着“脱离北上广”困扰的人们说:“心安之处是故乡,每一个人都有权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离开也好,留下也罢,都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网友“何小宁”

这是一只体制内的加班狗

要离开上海吗?离开这个高消费,有时显得人情冷漠的地方,离开这个买房得用父母积蓄,自己可能几十年都还不起的地方?我考虑过很多次。

但是我还是决定留下了。

我现在面临的困难,换了地方就不会遇到吗?灰溜溜跑到小县城太平度日,我甘心吗?困难是无法回避的。能力弱的人,到哪都会遇到困难。我现在遇到的困难,如果不解决,换了地方也会遇到。只有当我hold住了这些困难,我才有了离开的资本,有了离开的勇气,有了进步。what doesnt kill you makes you stronger。我一直相信,会熬出来的。大城市是最磨练人的地方,是会给你最多选择给你最多后路的地方,也是会在无论是学习机会,还是优秀人才榜样力量上提供给你最多提升机会和空间的地方。我想要留下来,经历这些残酷,从“凤尾”熬到“凤头”。

网友“史铭瑞”

置身其中,拥抱变化

北上广的优势在于各种资源的集聚,可谓“弱水三千”。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只取一瓢”足矣。所以,离开或是留下主要在于是否可以有效地使用这些资源,没有模式化的答案。

但是长远来看,未来国家着力发展的不再是北上广,而是广袤国土上星罗棋布的二线,三线城市。一望而知,那里的机会将会更多,当然也要时刻提醒自己,所有的机会当中都有风险。

zc530.COm小编推荐

小城市呆不住,白领重回北上广?


生活节奏逐渐加快,工作压力有增无减,幸福指数逐渐下滑,房价居高不下,北上广的白领们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2008年金融风暴过后,动荡的职场更削弱了白领们在大都市打拼的信心,很多人纷纷回老家发展,“逃离北上广”成为职场新动向。然而,没过多久,这些曾经高举“逃离北上广”旗帜的白领们又开始回到大城市,“重回北上广”渐成一股新潮流。

曾经想要逃离都市喧嚣的白领,缘何又纷纷回到北上广?在职业的地域选择中,如何才能做出理性的抉择?变化工作地点,会对职业生涯发展造成哪些影响?专家认为,三大原因导致了白领“回流”。

案例:为了发展,我要重返上海滩

金融风暴刚过,经济的衰退和动荡就像一团阴影笼罩四周,倒闭、裁员、减薪甚至无薪可领,让很多职场人陷入了失落和恐慌之中。D在的公司是一家规模较大的海运公司,做了3年的业务拓展。危机来临,海外贸易严重缩水,海运公司都受到了严重影响,很快,公司便陷入了危机。裁员的乌云笼罩,大家都忐忑不安。

D战战兢兢,每天等着被宣判,做着离开的准备。在上海打拼多年,日子过得不算很好,但也还能凑合,每个月5000块左右的薪水刚好能应付生活。不出所料,D很快收到了被裁的通知。

本来还想再努力努力,存点钱就可以买房结婚,这下好了,一个金融风暴把什么都刮没了。两个月后,D还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这种时候谁还招人呢?D开始动摇了,想到自己多年没有好好在家呆过几天,在上海也没安定下来,不如回老家发展,说不定能找到更好的机会。

抱着希望,D回到家乡的小城开始了新生活。靠家里亲戚介绍,进了家公司。大半年飞快就过去了,D却越来越郁闷,在这个小城里连一担大业务都做不了,更别说接触到大企业大客户了。工作虽然轻松,但每个月的薪水一直就在3000多块徘徊,加薪遥遥无期。以前,用英文和国外客户交流还是家常便饭,现在连英文都快荒废了。这一比较,前后环境差距太大,即便自己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但事业发展的平台不可同日而语。

这么想着,D越来越不能忍受,时不时开始联系过去在上海的朋友和同事,上网搜索上海的工作机会,做起了“杀回上海滩”的计划。

专家分析:三大原因促使白领回流北上广

社会的大环境时刻影响着职场人的从业心理。对于一线城市的白领来说,房价、生活成本、交通成本等各种开支常常把薪水瓜分殆尽,真正能自由支配的收入比在二三线城市工作的白领可能还少,加上竞争激烈,呆在大城市的意义变得越来越模糊,还不如回家发展。

然而,当初逃离北上广的部分人,很快又谋划着重新返回,如此“折腾”为什么?这其中主要有三大原因:

发展空间逼仄

这也许是所有选择重新回来的职场人的首要考虑原因。老家的小城市不用愁房子,也不用愁一日三餐,吃住都在父母那儿搞定了,但发展确实是个大问题。进事业单位吧,机会少,发展空间也小,不是自己的志向;进企业吧,小城市企业数量有限,尤其是内陆城市更是,岗位空间小,不少人回去后甚至连岗位都找不到。这些都大大影响、甚至阻碍了白领们的职业发展。

不适应“慢”节奏

小城市的职场竞争相对大城市来说要小,工作任务量、事情的紧急程度以及重要事务的出现频率都远低于大城市,生活节奏和工作节奏慢下来,会让曾经长期处于忙碌状态的人感到不充实。过惯了快节奏的生活,要慢下来也是短暂的休息而已,时间长了就会觉得在荒废和虚度光阴。已经被大城市的忙碌改变了价值观,回到家乡后落差很大,发现生活和期望的不一致,马上就会觉得失落和不踏实。

人际关系的疏离

很多人离家多年,老家的同学、朋友绝大多数很少联络,这些人际关系就变得不再那么有效,突然返回老家发展,要重新经营和搭建人际关系,困难较大。缺乏知心的朋友和交际圈,内心的寂寞也会让他们感觉失落,难以适应。

专家建议:做好规划,锁定目标重新开始

地域选择也是职业选择中的重要方面,对于初入职场、急需积累经验的年轻职场人来说,“折腾”在两个或多个城市之间,不断变换地域,造成职业生涯的不稳定,对个人发展不利。事实上,对于像D这样的职场人来说,问题的关键并非城市的选择,而在于要突破自身的生涯瓶颈。专家就此提出了三点建议:

第一、尽快做好职业定位

很多人之所以会动荡不定,根本原因是职业定位不清,到底想要做什么工作、目标是什么等都没有概念,所以个人的决策很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对D来说,眼前首先还是要做好职业定位,然而才能有目的地去评估所选择城市的资源是否与你的目标匹配,减少来回“摇摆”的可能。如果自己能力和资源有限,不妨请专业的职业规划机构吓住,尽可能减少决策失误产生的时间和机会成本。

第二、总结过往,梳理经历

对于过往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尤其是当初让你离开这个城市的原因,不要只归结在外部因素,更多的要从自身去找问题。到底是哪些因素对你的职业生涯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技能、心态、职业素养?每一方面都需要做出认真的反省。把过往经历梳理好了,认清自己的竞争力,再回来发展就不会重蹈覆辙。

第三、提升自我,规划未来

有了职业定位,也梳理了职业竞争力,接下来,围绕职业定位要做什么样的学习充电,补充哪些“短板”,通过什么样的发展通道达成目标等一系列问题都要一一做好计划。对于处于职业探索或发展期的职场人来说,随意更换城市的代价很大,会使得你在某个城市积累的人脉、职场资源随着地域的变动而失去价值,同时对新的文化、新的环境的适应也是不小的挑战。再回北上广,应有具体的发展计划和行动方案,这样“返回”才会风险最小,收益最大。

“逃离”也好,“重回”也好,前提是一定要做好清晰的职业定位和职业生涯规划。在选择城市、企业、职业时,务必慎重权衡得失,根据自己的现实状况、职业定位等做出理性的抉择,同时,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完)

专家介绍:

洪向阳,实战派生涯管理专家。向阳生涯管理咨询集团首席职业规划师,中国职业规划师(CCDM)认证培训导师,专注于职业规划、职业定位、职业转型、求职就业辅导等咨询、培训领域,帮助求职者及职场人找准定位,高效求职,取得职场高速发展,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毕业生理性选择就业城市 主动避开北上广


外企招聘需求增幅仅3%
数据显示,今年头10个月,某网站上发布的招聘职位较去年同期增加了26%。从行业来看,金融业与房地产行业的招聘需求增长迅猛。其中,金融行业是招聘职位增长最多的行业,招聘职位较去年同期增长91%;房地产行业的就业机会增幅达到53%。相比较而言,制造业新增招聘职位仅增长了9%。
从企业的性质来看,一枝独秀的是国企,招聘需求达到72%的增长,国进民退现象再次凸显。令人担忧的是,增长最弱的是外商投资企业,增幅仅为3%。同时,不同规模企业的招聘需求呈现两极分化。1万人以上的企业职位需求增幅达到了94%,20人以下的小微企业增长达到了61%。
 
更多人主动离开北上广
报告显示,从宏观经济对地区影响看,受国家政策和经济环境饱和的影响,东部地区企业遭遇“结构性减速”,特别是大学生比例再次下降,逃离“北上广”的趋势再次出现;而西部地区受益于“西部大开发”战略,增长速度明显,并且与之相连的中部地区也表现优异,均超越东部成为人才向往的热点地区。

大学生期望的就业城市分布显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愿意主动离开北上广进入二三线城市就业,这与70、80后的被动离开是不同的。2011年愿意到二三线城市的大学生占46%,现在达到61%,而愿意到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就业的比例从2011年的53.8%降低到2013年的38.7%。报告认为,人才流动佐证了中西部的崛起。另外中西部职位需求增长分别达26%和29%,高于东部25%的增幅。

专家表示,市场上对于劳动力的需求、人才的需求非常大,但大学生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原因,一是与高校的教育制度有关,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未必是企业需要的学生,他们的技能与企业需求有差距;第二,企业更愿意用社会上有经验的劳动力;第三,90后的思想意识发生变化,找不到好工作的他们不愿意屈就,企业和大学生双方都不愿意委曲求全是毕业生结构性失业的原因之一。

这份报告首次使用网络招聘大数据,解析了劳动力市场与宏观经济相互印证的关系。2013年是改革重启之年,也是人力资源市场、劳动力市场发生巨大变化的一年。

北上广期望热度下降 毕业生趋向理性选择


 
2014年应届生就业力调研报告称,应届生理想就业地“北上广”热度下降,深圳上升。
 
近水楼台不揽月。通过对华南地区近8000个有效样本的信息采集,昨日发布相关调研报告:2014年期望就业于北上广的应届生比例为57%,而这一数据在2013年是61.2%。2014年实际就业于北上广的应届生比例是66.7%,高于期望值。
 
到“北上广”就业意愿下降
 
2014年华南地区应届生期望就业地中,57%希望到北京、上海、广州就业,省会城市为37.4%,其他城市为5.5%。从本届应届生最终签约的城市 看,66.7%的签约工作地点在北京、上海、广州,高于期望值57%;实际签约省会城市的比例为17.8%,低于期望值37.4%。
 
从近两年华南地区大学毕业生对就业于“北上广”的期望情况来看,2013年希望到北上广就业的大学生比例为61.2%,今年这一比例下降至57%。分析发 现,2014年华南地区大学生希望到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就业的比例均有所下降,“逃离北上广”也是华南地区的一大趋势,与此同时,希望到深圳等地工作的 大学生比例则上升明显。
 
期望薪酬看低实际却高了
 
就薪酬而言,今年的应届毕业生获得意外之喜。调查显示,华南地区应届生的期望月薪平均值为4216元,而实际签约工作的月薪均值为4056元,期望月薪高于实际月薪160元。
 
有意思的是,与2013年相比,2014年应届毕业生的期望月薪有所下降,而最终获得的实际月薪则有所上升。这说明一方面在就业难的情势下,大学生适当降低了对工资的期望值。
 
三资企业是华南地区毕业生首选,其次是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民营企业。但从实际签约情况看,民营企业遥遥领先,其次是国有企业、三资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
 
销售回报好但不受欢迎
 
华南地区应届毕业生最不愿从事的岗位中,销售、客服、生产/加工位居前三。销售类职位一直不受学生欢迎,而从职场现状来看,销售类职位是供应量最大且回报颇丰的岗位;客服类职位劳动强度大,报酬较低,对从业人员的专业性要求也不高,因此难以获得毕业生青睐。
 
从实际就业的岗位来看,技术类岗位的应届毕业生占比遥遥领先,远高于其后的行政/后勤/文秘、设计。

北上广年薪12万和家乡年薪5万,我选前者


相信很多从中小城市出来的职场人都面临过一个问题:“留在家乡还是去大城市?”这个问题从来没有固定的答案,有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渴望安定,有人经历了岁月的磨练寻求突破。近两年,“逃离北上广”的呼声愈演愈烈,你有没有逃离大城市的念头呢?

根据的“2020年第一季度求职者跳槽意愿度调查”结果显示,有57.8%的人在异地工作,在家乡工作的比例与去年同期相比提升了4.1个百分点。结果表明,异地求职仍是主流,返回家乡的人群也在增多。这次疫情对很多人的职业产生了影响,你的就业规划被打乱了吗?会不会借此机会返乡工作?还是坚持要在大城市扎根?我们采访了四个人,一起来看看他们的感想吧。

人到中年养家养娃的X

家在此,总要归乡

以往的春节,我都是过年前几天赶回家,年后早早就踏上了返程列车。今年已经在家待一个多月了,随着复工时间的一推再推,心里反而暗自窃喜。要不要回来就业?以前多次和妻子商量后无果。总觉得时间还多,多攒点钱再说。孩子每天早起都会问我什么时候走?父母年龄大了身体也不如从前,妻子又要工作又要顾家,着实辛苦。我还能在外坚持几年呢?最近几天办公结束后,我已经开始搜索本地的招聘信息了。也许可以趁着这个机会做出改变,总要迈出“留”的这步,才能走好接下来的路,不是吗?

马上毕业步入职场的Y

“北上广深”具有一种吸引力

6月份,我的学生时代就要正式落幕了。最近在家忙着写毕业论文,开学后就能全心准备找工作了。从高中起就很想去 “北上广深”闯一闯,一步一步走进这个目标,很快就能得偿所愿了。从大学到研究生,从家乡到一线城市,还没有奋斗过怎么能甘心回来?“北上广深”就是有这种魔力,不仅仅意味着高薪,更有无限可能。年轻就要勇于体验未知!

毕业3年独自在外的Q

父母在,可归程

今年是我在外工作的第四年,但我已经买好了后天回家的车票。年前,其实我已经裸辞一个多月了,打算在老家过完年回来找工作。春节过后,我本不该早早返程,但是考虑到存款余额、房租费、找工作的时长等问题,我还是回到了工作地。

“今年工作不好找”真的不只是说说而已。部分中小型企业倒闭/降薪、众多企业缩招、面对“僧多粥少”的局面,你永远不知道面试有几轮……不知道自己还要在公寓内做多少顿饭才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思来想去后,我把实情告诉了父母,他们早就想让我回家了。曾经好多次想回家却没实现,这次也算是阴差阳错吧。幸好还有父母可依,偶尔失去自由也没关系。

在外漂泊9年的F

故乡即他乡,他乡亦然

这几年,总有人陆陆续续问我:“打算什么时候找个地方稳定下来啊?总在外漂着也不是办法。”在外时间越久,工作经验越多,才真正体会到不是我想不想回家,而是真的回不去了。我在职业上的发展理念和小城市的就业现状相斥。小城市没有行业领军企业,也缺乏很多职位。我在大城市积攒的资源和人脉都用不上,回去找什么工作呢?

我目前的目标就是尽早选个城市买房。这次疫情,我在网上看到某些小区只让业主进,不让租客进;还有一些人受够了室友,想早点搬进新的出租房却因为没有居住证迟迟没法搬迁;还有些房东趁机哄抬租金。还是有个属于自己的房子好,最起码有个安稳的住处。不用因为室友不打扫卫生吵架、不必天天催房东缴网费、无需担心下个月涨房租、不会因为搬家而发愁……买房!必须买房!

看完这些人的情况,你有什么想法吗?家乡和大城市该怎么选,从来都没有固定的答案。你随时都有更改的权利,不断试错才能找到最合适自己的生活。想要改变,你做好准备了吗?

如果你即将成为异地求职者,锦囊君提供以下建议:

1.选择哪个城市?选择一个城市,需要考量很多因素,比如城市政策、就业机会、行业前景、薪资水平、生活成本、离家远近、人脉圈等。先收集目标城市的基本情况,再依据个人现状做选择。

2.先租房还是先找工作?建议你先短租在交通便利的位置,方便参加面试。近期以网上面试为主,很多小区没有租赁合同/居住证暂时不让外来人员进入,建议咨询当地朋友,等小区可以正常入住再动身。同时,和公司商量好入职日期,为找房留出空余时间。等工作确定后再找近的长租房。

当然,如果有亲戚/朋友能暂时借住,也是不错的选择。(当下情况特殊,还需从长计议)

3.租房是独住还是合租?一个人住虽然自由但费用较高,合租节省但要共用厨房、卫生间等,能否和室友和平相处都是问题。

另外,建议你通过正规的房产中介租房,仔细阅读租赁合同的内容,记录屋内电器的使用状态,后期遇到问题还可以维权。如果当地可以办理居住证,可以等工作稳定后尽快申请一个。

4.去异地前,最好能集中约好一批面试机会,提高异地求职的效率。

5.异地求职也要做好“空白期”的准备,至少备好三个月的房租费和生活费。

如果作为异地求职者的你即将返乡,锦囊君建议:

1.做好离职交接手续,异地离职要办理社保转移手续。

2.提前在网上找工作,是否要转行?能否接受薪资差距?能否适应新的工作方式?回到家乡,可能意味着一切清零。你需要制定明确的职业规划,并且在实施中不断更改。

3.提前和房东沟通好退租日期,有条不紊地打包物品寄回家。

年底找工作,太难了!你觉得难吗?


年底是找工作最“尬”的一个时机——企业基本结束了招聘计划,职位空缺很少;一年的假期用光了,有面试通知请不出假,偏偏专家们还站着不腰疼地劝求职者们一定要“骑驴找马”,熬到发了年终奖再走。可好不容易争取到的面试机会就“时不我待”地飞走了,这还能不能让人相信专家、相信攻略了? 

年底找工作机会少,好难!

求职者的烦恼:今年过年偏晚,想换工作,但目前看来招聘机会非常少,有什么好的求职建议吗? 

攻略:这个问题要看你换工作的情况是否急迫,现在是处于失业期、裸辞期,还是“骑驴找马”?如果只是“骑驴找马”,建议等年终奖到手在再走不晚,但工作机会可以先行留意起来。如果是已经失业、裸辞在家,其实也并非求职无望,虽说年底招聘机会少,但人们的跳槽意愿在这个时期也不那么强烈,所以整体竞争相对会小一些,如果企业迫切招人的话,也会加紧在年前就力图办理好入职手续的。

到了年底,企业一年的招聘计划已进入收官阶段,企业放出的职位空缺一般有以下三种情况:一是难招到满意人选的职位;二是储备或补缺流动性较大的职位;三是有人离职了要补位。第一种情况企业不太会降低用人标准,而第二、第三种情况企业的需求会急迫些,好好把握这个机会。

年底没假可请,怎么去面试?

求职者的烦恼:好不容易赶完了一年的任务,做出了比较满意的成绩,可有风声今年公司效益不好,要裁人。偷偷摸摸地投了好几份简历,也总算来了面试邀约,可是年假请光了;撒谎请病假这种事情我做不出来--上个班还要演戏,太累;可请事假又被驳回了,怎么办?

攻略:年底假期少,还要面临冲业绩的压力,如果本身就有个一官半职,除了管好自己的业绩,还要管理激励团队的业绩、交出团队的考核。请假就成了一件比较敏感、特别头疼的事情--什么时候、用什么理由请假比较合适,才不会让领导怀疑?这其实是年底跳槽要考虑的一项时间成本。

的网友,有丰富管理经验的“ggdd123123”表示,事实上,领导并不会来深挖你的请假理由,领导关心的只是--你个人业绩完成了吗?你团队的业绩达标了吗?所以,主要消除以下几个顾虑就可以了:

1. 别耽误工作。请一天假带来的工作损失,要么在请假前就预先填补掉,要么在请假后填补掉,就算是加班加点、拿回家做,也要做完。

2. 别给团队和同事惹麻烦。自己的份内事,自己做完。如果遇到十分紧急的事情,可以拜托关系较好的同事代劳,但回来上班后要马上接回。事后请一顿饭、递上杯咖啡谢谢人家。

3. 给领导造成一个良好稳固的印象。让领导觉得你请假是因为家中有事,而不是去跳槽面试。有些准备跳槽的人对本职工作已经心不在焉了,或者言语上会对公司、工作有所抱怨,而这个员工工作一点没拉下,还主动加班加点,不像跳槽的样子,领导也就放心了。

面试机会特别多,请假太频繁怎么办?

求职者的烦恼:年底我还留着一点假,可面试邀约不会如我所愿排着队来的,今天来个通知,隔了三天又来个电话,就算想方设法请出了假,可零零散散的面试邀约怎么排得过来?各种各样请假的理由都快用光了,隔三岔五地请假会引起领导的疑心、同事的不满。

攻略:请假太频繁,就不能怪领导或者同事用异样的眼光看你。首先,你要先行筛选一下,是不是每个面试都有参加的必要?有些问题可以在电话面试的时候就提出来、谈清楚。比如,如果你对薪资特别看重,月薪低于多少的工作绝对不会去,那就干脆在“电面”时交个底,向对方说清楚,省得浪费双方的时间。其次,确定要去哪些面试了,如果在时间上许可的话,尽量把这些面试安排在同一天,或者紧凑密集地安排,可以试着和对方商量。同是职场打工者,相信HR也是懂的。总之,记住这个要点:选择最适合自己、最有希望的职位去面试。

至于请假的理由差不多都用完了,用什么请假理由比较合适。一般来说,自己或家人身体不好最为常用,家中有急事不得不请假也是人之常情,但必须牢记自己请假的理由以免被拆穿。实在找不出理由了就干脆说天气不好或者想要休息吧,年底了,天气也寒冷,这条理由也不算牵强。

遭遇背调,年底不妙!

求职者的烦恼:面试的假我留了、请了,偷偷摸摸地去面试了几次也通过了,可对方公司要求背调,在年底这个节骨眼很尴尬,我还想争取一下年终奖呢。而且这时候被上级说坏话怎么办?我也不想主动去求人家。 

攻略:究竟是怎样的离职交接、怎样的上下级关系导致上司在背调这么要紧的事情上说你坏话?如果是你自己处理不当,记住这个痛点,下一次离职时不要再犯;如果上司就是个小人,你做得再好他还是会说你坏话,那就证明给应聘公司看,除了这个人的话,其他方面你都完美符合他们的要求,你更可以主动提供更高层的领导或是数个同事给对方,大大方方接受对方的调查。(完)

为什么奔向北上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竞争激烈”、“生活成本高”、“买不起房”、“看不到希望”可能是很多人对大城市的印象。“毕业了我就回老家”——相信很多在北上广深读大学的年轻人可能都说过这句话。虽然这两年“逃离北上广”的口号喊得越来越响,父母亲戚“回家考公务员”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硬。然而事实上,临近毕业选择留在一线的年轻人还是有增无减。对于是否要继续留在北上广,你是否也动摇过呢?我们采访了几个依然奋斗在北上广的年轻人,来听听属于他们的奋斗故事。

网友小A

26岁 广告策划

小A是个广告策划,在一家很普通的小公司里当很普通的工薪族。每周和父母的通话时间简直就是她最大的折磨。父母的常用语录有:奔三的姑娘不考虑结婚,一天到晚忙事业一点用都没有。不如早点找个男的嫁了,趁着现在条件还不差。30岁前你挑别人,30岁之后别人挑你。类似的话翻来覆去。然而她偏偏不那么想。大学毕业放弃了父母提供的“铁饭碗”类工作,放弃了家里100多平米的商品房。情愿跑来上海,过着“996”的生活,吃着不知道是不是黑作坊里出来的外卖,住着40平米隔音奇差的小隔间。她说这不是我喜欢自己找罪受,就是想证明不按照父母帮我铺好的路,我一样可以活得很好,甚至可以活得更精彩。如果最终我可以证明这一点,那我现在吃的所有苦,受的所有委屈都是值得的。

网友小B

24岁 销售

小B是个知名地产公司的销售,我们问他为什么要来北上广,他的回答很简单:就是为了钱嘛。老家那里,经济太萧条了。社会平均工资也就每月3-4千。家里老人年纪大了。光靠那点养老金根本不可能生活。以后老人看病,自己结婚都要钱。老家工作机会少、行业少、薪资低,自己没什么特别的本事,大学四年也没好好读书,更没别的爱好,唯一擅长的就是和人打交道,所以就去做销售了。而大城市机会多,赚的钱多,也更能激发人的潜力,出来跑销售,没那么多乱七八糟的裙带关系,没那么多家族公司的空降兵,拿多少钱全看自己的能力,为什么还要回老家去受罪呢?

网友小C

27岁 课程推广

小C在上海一家知名的外语在线培训机构担任课程销售,工作地点离住的地方只有十多分钟的步行距离,虹口区虽不是上海最繁华的行政区,但房租已久高得令她心烦。与另一名女生同挤一张床,与其他室友共用房间里的设施,多多少少有些不方便。每到深夜,她都会辗转反侧,原因除了家常便饭的感冒和发烧,更多的是对于未来的迷茫和担忧,到底以后职业发展的前景在哪里?自己真正想做的行业是什么?什么时候才是自己的机遇与时代?在一眼望不到头的日常加班生活里,脱贫、脱单仿佛都很遥远。

出来打工都是为了生活,谁不是为了过上更好的日子,成就自己的价值呢?现实的生活固然是残酷的,但是不管处境如何,要相信面包会有的,牛奶也会有的。别被生活磨平了棱角。总有一天,你会感谢当初选择离开“舒适区”的自己。

毕业生人才政策——北上广深应届生落户、补贴政策


全国各地超过150个城市发布了不同的人才政策,只为在这场抢“人”大战中获胜。但“人才”们却迷茫了——哪座城市更适合我呢?

根据去年数据显示,毕业生首选就业城市分别集中在上海、深圳、北京、广州、杭州等地。

为了进一步帮助同学们更直观地比较每个城市的人才政策亮点,找到最适合自己发展的城市,学姐决定分期为大家全部盘点完榜单TOP10城市的人才政策。

今天首先要来说说的就是用丰富的就业资源和金融实力每年吸引无数毕业生的“大佬”一线城市——北上广深。

北京

“户口不够钱来凑,北京真的欢迎您!”

由于竞争激烈,北京与其他一线城市相比落户政策的限制较为严格。

落户政策:

1、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印发的《北京市引进非北京生源毕业生工作管理办法》中对于非京籍应届生落户提出了学历和年龄上的限制:

原则上引进的应届生人才至少应有硕士学历,硕士研究生一般不超过27周岁,博士研究生一般不超过35周岁。

2、《北京市引进人才管理办法(试行)》中提到:无产权房屋的引进人才可在聘用单位的集体户落户;聘用单位无集体户的,可在单位存档的人才公共服务机构集体户落户。

(对于毕业生来说,之前在学校的集体户口是不可以通过买房在北京落户的,但公司集体户口基本就等同于北京本地居民户口。)

3、《北京市引进非北京生源毕业生工作管理办法》中提到,符合以下任一要求的毕业生,可直接办理引进手续:

·父母为北京支边人员、在本市有直系亲属需要照顾的毕业生;

·父母为北京知青、在本市有直系亲属需要照顾的毕业生;

·上学期间,父母双方均已调京且具有本市常住户口的毕业生。

补贴政策:

1、为留京人才提供公租房或共有产权房。两者都不想要的可以直接领取租房补贴。

2、符合条件人才可以享受“市民待遇”和就医“绿色通道”。

3、加大人才的奖励制度,个人业绩贡献突出的人才可给予每年最高200万元的奖励。

上海

“虽然已经不必靠政策吸引你,

但还是要让你看到我的诚意!”

自2017年起,上海已经连续3年成为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是当之无愧的王者。

落户政策:

1、众所周知拥有一个上海户口有多难,比如一般来说想要在上海落户需要同时满足在上海居住时间达七年、持有《上海居住证》满七年并且在居住期间按规定缴纳社保和个人所得税。

但根据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发布的《2019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申请本市户籍评分办法》,应届毕业生只需积满72分就可以申请落户(普通情况下上海积分落户需要积满120分),落户难度大大降低。

2、在6月9日发布的《关于做好2020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工作的通知》中提到符合以下条件非上海生源毕业生可以由用人单位为其申请办理本市户籍:

·遵守法律法规及学校规章制度;

·列入普通高校国家统一招生计划,不属于定向和委托培养,完成学业并取得相应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在校期间未与任何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或人事聘用关系,未缴纳社会保险;

·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或聘用合同期为一年及以上的就业协议。中介机构的派遣人员不予受理。

补贴政策:

为了吸引人才,上海每个区都出台了不同的补贴政策,学姐这里为大家整理了几个有代表性的。

1、嘉定区:对国家级创业人才、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专业技术人才等提供了最高120万元的购房补贴。

2、青浦区:为国家级人才、取得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的毕业生人才,提供150平方米人才房或最少给予120万购房补贴的福利。

3、浦东新区:为符合标准人才提供150平公寓(免费居住5年),还有50万的生活补贴。

广州

“招揽人才,我们是认真的!”

自2019年起,广州人才引进政策采取了放宽条件、简化流程的改动,对应届生非常友善。

落户政策:

《广州市引进人才入户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中提到:

1、高校毕业生、技术工人、职业院校毕业生和留学归国人员等高层次人才、技能人才、创新创业人才、产业急需人才可以直接申请落户。

2、学士、硕士和博士毕业生申请落户的年龄上限全部上调5岁分别变为40、45、50周岁。

补贴政策:

1、新引进博士研究生或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人员、硕士、本科毕业生在本市工作满1年就能分别获得5万元、3万元、2万元住房补贴。

2、5年内将投63亿用于招揽拔尖人才,扶持博士博士后人才创新发展。

3、初次领取营业执照并稳定经营6个月以上的毕业生给予每个人1万元的一次性创业补助。

深圳

“来了就是深圳人,不是说说而已!”

深圳不仅有这四个城市中门槛最低的人才落户政策,而且补贴力度也非常大。

落户政策:

《2020年深圳入户新政策细则》中规定:全日制大专及以上应届毕业生可以直接引进,在专业、院校、指标、申办方式等方面没有任何限制。

具体办理条件为:

·具有全日制大专及以上学历

·身体健康,未参加国家禁止的组织及活动,无刑事犯罪记录

补贴政策:

1、本科、硕士、博士可以分别申请15000元、25000元、30000元的生活补贴,一次性发放。符合年龄要求的往届毕业生也能申请。

2、符合条件的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人才可以优先承租30万套人才专项住房。

3、符合条件的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人才可以申请购买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的人才住房。

4、对于国际顶尖人才和团队最高支持5000万元;高端人才20万—1000万元的配套资助和100万—300万元奖励。

在座的各位准“人才”们找到你的心选城市了吗?后续学姐还会为大家整理有关杭州、成都、南京等热门城市的高光人才政策,想了解的童鞋们请持续关注吧!

年底了,企业变相裁员的“9大套路”你遇到过吗?


春节快到了!新年的到来总是带着新气象。这种新的气象在公司也一样盛行,近年来各大行业受经济大气候影响,部分企业可能会采用比较隐晦的变相裁员方式,企业希望员工可以就此知难而退,主动离职,这样做的目的不言而喻,既能裁减人员又不必支付正常裁员的经济补偿金,套路五花八门,且不断翻新。

裁员其实是一门高深学问,我们能从很多热搜新闻中,窥探出各种花样的裁员套路。比如前不久一篇某互联网公司强制裁员的文章引发了广泛讨论。

接下来小编就来总结分享以下关于公司辞退员工的9种套路,希望你一件也不要遇到。

1、变相降薪

HR:薪酬大降价啦!欢迎选go!

这种做法在企业中是最常用的,毕竟对于员工来说,工作就是为了赚钱,到手工资变少,付出得不到应有的回报,自然会心生离职之意。

而企业一般不会直接降低工资,而是会通过一些其他手段,变相的降低员工工资。

常见的降薪套路

不发年终奖,取消年底双薪;

调固定工资和绩效工资的分配比例,降低固定工资

不发工资,只要你离职就立刻结算工资

调整任务结构,减少单人次接单,降低绩效工资

另立续约合同,重新签订新工资

2、调岗

HR:你在这个位置太屈才!换个岗位试试?

有些公司会以业务调整为理由,进行不合理的调岗。

例如,原来是做运营工作的,结果要调去销售岗,或者其他自己不熟悉的业务部门,同时还会改变工作时间、个人收入和工作环境,无法接受的员工就会选择辞职。

而针对一些管理层,公司还会采用降职的手段,比如优化部门、调整工作职级等等,随着岗位调整及变相降职,大概率会面临职权与职责不符的情形,干不下去,只能辞职。

不过关于调岗,并不是公司单方面说了算。

根据劳动法规定:调岗属于变更劳动合同的主要内容,用人单位必须先与劳动者协商一致,未经劳动者同意,用人单位单方面调整岗位,原则上是无效的。

这种情况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解决,或者继续要求施工单位履行合同,也可以终止合同,要求二倍的经济赔偿。

3、更换工作地点

人HR:公司调你过去是信任你,不要让公司失望(赶紧辞吧)

这种情况最常见的就是外调,比如说在外地要开展新的业务,或者设立了新的办事点,需要调你过去工作。

这种外调就当做出差也还能理解,但为了逼员工辞职的话就不会仅仅是外调这么简单。

例如,新的工作地点非常偏僻,又要求常驻,还会有很难完成的业绩目标,完不成就会扣工资。最终形成钱少事多离家远的局面,从而逼退员工。

4、冷落闲置

HR:看你太劳累,先好好休息一下(最好下岗休息)

不给任务,不给项目,不给工作。对于工作能力强,上进心强的员工而言,这一点往往很难容忍。

不但能够打击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成就感,随着工作任务的减少,还会影响到员工的绩效考核,让员工看不到任何发展空间,促使员工离职。

5、工作强度剧增

HR:年轻人,正是拼搏的时候!

冷落闲置会让人感到失落,进而产生离职想法。但工作任务繁多,强制加班,则会让人累到直接辞职。

原本的双休和朝九晚五,突然改成996模式,工资待遇还不变,不能接受的员工只能辞职。

6、放长假

HR:识相的话,走得还能体面点

公司给员工放长假,但只给基本生活费,并且约定不能另找工作,更狠的甚至连生活费也不给,直接就是无薪长假。

员工面对这种情况,迫于生活压力,不得不赶快辞职寻找下一份工作。

7、减少福利待遇

HR:福利打折了,全场0.1折

公司原有的加班餐、下午茶、交通补助之类的福利待遇通通减少,甚至直接取消。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在习惯了原有的待遇之后,突然没有了这些福利,心理上的落差会使部分员工产生不满情绪,促使员工离职。

8、严抓纪律考勤

HR:辞职从宽,抗拒从严!

公司突然开始设立严格的考勤打卡,要求每天打卡三次或是其他规定,未按规定打卡的,HR则会以考勤的理由辞退员工。

或者就是设定一些变态的纪律要求,员工一旦违反,则会以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为由辞退员工。

9、提高绩效考核

HR:完不成的目标,扣得完的绩效,你能忍算我输

工资本来就不高,绩效还占了很大一部分,完不成绩效就会扣除相应的工资。

企业只需要把绩效目标定到你完不成的高度,月月只拿基本工资,看你走不走。

马云曾说员工离职的原因不外乎两点:

①钱没到位

②心委屈了

确实如此,不少企业深谙此道,想方设法降低员工的到手工资,设定不人性化的规定,让员工难受。

双管齐下,没几个顶得住不辞职的,最终实现变相裁员。

而被迫“主动”离职的劳动者却因为取证困难、维权成本高,不得不放弃维权,有苦难言。

面对企业的这些变相裁员套路,员工确实难以招架,能做的只能是在必要的时候保留好证据,尽可能维护自己的权益。

同时,也需要对自己做个客观全面的评价,也许自己并不在被裁的范围内,那么就要去评估一些后续发展的可能。

如果看不到发展的前景,那还是果断离职的好,毕竟青春浪费不起。而且要是入职不久,就算最终会有赔偿,也没多少钱,还是赶紧离职找工作的好。

小语种就业热拉动报考热


北京市第五十中学的赵唯嘉是2008年的高考考生,多年来,报考北京电影学院的编剧专业是她梦寐以求的愿望,但高考报考时,她的专业志愿却悄然改变,她放弃了编剧专业,转而报考日语专业。据了解,2008年,西班牙语、韩语、日语等小语种专业成了不少高考考生报考的热选。

那么,小语种专业缘何受热捧?小语种专业的就业现状如何?日前,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小语种”就业热拉动报考热

小语种报考热持续升温 不少高校纷纷开始扩招

赵唯嘉的班主任、高三教研组组长张老师告诉记者,2008年该校报考小语种的考生数量上升到12人。以前,高三学生报考小语种的可谓寥寥无几,但近3年来,报考小语种的高三学生显著多起来。

记者从北京市日坛中学等多所学校了解到,为满足越来越多高三学生报考小语种的需要,这些中学还纷纷开设了小语种课。一位高三考生的家长在接受采访时说:“不少高校的小语种专业单独提前招生考试,小语种专业报名和高考志愿报名不冲突,能多给孩子争取一个机会。”

考生报考热激发了越来越多的高校加入小语种招生的行列中来。

2008年,小语种单独招生新增了6所试点高校,南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及华中师范大学等6所高校参加了小语种专业单独招生试点。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小语种专业继续试点在全国统考生源范围内进行本科提前批次录取。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都对提前批次小语种录取进行了扩招。北京外国语大学非小语种招生专业比较多,2008年达到了17个。北外在2008年总体招生计划与去年基本持平的情况下,新增了3个今秋首次招生的本科专业,一个是丹麦语、一个是冰岛语、还有一个是希伯来语,都是小语种专业。

此外,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语言大学等高校小语种专业招生人数均较往年有了不同程度的增加。

小语种专业出现报考热、招生热的状况,在谈及其背后的原因时,北外本科招生办主任胡晓莉认为,近年来,非通用语报考热大体有3个原因。

首先,可能是与人们普遍感觉“学非通用语的人少,而社会又有需求,无论是报考还是将来就业,竞争不会那么激烈”。

其次,非通用语报考热跟高校这几年的教学模式改革比较成功也有一定的关系。拿北外来说,在非通用语学生培养方面,以前是单一的非通用语语言教学,但近几年,学校加强了第二外语教学,北外非通用语专业学生的第二外语大都是英语,这无疑增强了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再其次,北外允许所有非通用语种学生进入主辅修——双学历机制,即在大学二年级的时候,主科全部达到4学分以上的学生可以选择另外一个专业进行学习,成绩合格者可以拿到另一个专业的毕业证,这也会增加他们将来就业的竞争力。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给考生选择小语种的家长不约而同地考虑到孩子的就业问题。人们对小语种专业人才的就业前景看好,带动了小语种专业报考持续升温。高考考生卢琳的家长说:“给孩子报考韩语专业前,我打听了很多人,都说这个专业就业不错。”据了解,目前小语种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较高,不少著名高校小语种毕业生的就业率甚至能达100%。

而从社会来看,小语种专业人才需求强劲,供不应求。

在2008年年初的浙江省公务员报考中,最热门的一个职位864人争报,而一些小语种职位却无人报考,如该省人事厅代招的“土耳其语”和“乌尔都语”职位,报考人数都是零。

导游是外语人才需求较多的一个行业。在全国导游资格考试中,武汉旅游局2006年的统计显示,小语种导游市场缺口较大,特别是俄语、韩语、法语等导游缺口较大。安徽省旅游局2007年的统计数据显示,随着黄山至首尔航线的开通,以及九华山受韩国游客热捧,皖南地区朝鲜语导游紧缺,为了缓解需求,黄山市不得不从吉林省引进了一批朝鲜族居民。

小语种人才需求升温是我国经济稳定以及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结果。近年来,我国与世界各国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往来日益密切,一些欧美之外的非英语国家,也正在与我国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入驻我国,其中有相当数量是来自非英语国家的。小语种的作用正日益凸显,许多行业对小语种的需求量都呈上升趋势。

小语种呈现出了“出口”和“入口”两头“火”的现状。那么,未来几年,社会对小语种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是否会一直持续增加呢?

有专家指出,与英语专业相比,小语种确实比较容易就业,但如果没有科学规划,招收小语种院校数量盲目增多,小语种就业的优势会逐渐减弱。

我国对小语种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政府部门、外资企业以及一些服务行业。这些行业对小语种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并非无限大,而且在短时间内,其需求量上升的速度也是有限的,当小语种专业人才供给量的增长速度超过需求量的增长速度时,就会产生供大于需的矛盾。

社会对小语种专业人才的需求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的,如果供给一味地增加,最终无疑会造成供大于求,如果小语种毕业生再没有其他专业特长的话,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专家提醒,今后如果考虑报考小语种,家长和考生要谨慎考虑,慎重评估风险,以免发生小语种报考热、就业难的状况。 

名词解释:小语种

按照《联合国宪章》规定,有6种语言是联合国目前的通用工作语,即英语、汉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除此之外,其他语言就当属非通用语了。然而,在我国由于绝大部分中学开设的外语都是英语,各高校招生的外语专业也绝大部分都是英语专业,所以,在每年的高考中,人们习惯性地把英语以外的语种统称为小语种。

原载《中国青年报》

复工之后,你更需要的是“报复性赚钱”!


职场,繁重的工作可能让你剪不断理还乱,效率也久久不见提高。其实,这都是因为你没有用对方法!小编来告诉你。感谢阅读《复工之后,你更需要的是“报复性赚钱”!》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在网上也有很多人表示,疫情结束后,买奶茶要买10杯,星巴克要点双份大杯,虽然喝不完,但是就是想买!“疫情结束后会出现报复性消费”,这样的观点,在很多行业内开始被频繁提及。

真的是这样吗?其实一切的事情,都有后遗症,何况这次举国事件。

必须要承认,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对人们的金钱观念、消费观念,都产生了不小的冲击。

这次疫情,更让人意识到现金流的重要性,比起“报复性消费”,更需要的是“报复性赚钱”。那么,复工之后,你会报复性工作吗?如何“报复性赚钱”?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年前面试 年后待业

“阿*社招,有年前面试完或即将面完在等offer的,进来聊聊呗。” 因为担心疫情影响招聘流程审批,求职者们已经在脉脉上开启了“抱团取暖”模式,希望和有同样命运的同伴互通有无。

体检延期,入职时间推后这类流程影响还算小事,跳槽的职场人们最忧心的是企业临时紧缩名额,offer拖着拖着就没了。

而那些年前裸辞,期盼着年后招聘高峰来求职的职场人,就更难了。

“年前辞职,老家湖北,被封印在老家,和父母住在一起,和家人不敢说自己失业了,每天都很焦虑。”类似小袁这样的情况,不在少数。

哪怕不在湖北,以“无业”的身份外出找工作,也会遭遇不少挑战。若还“无房”,那就难上加难了。如果错过了金二银三的招聘季,那么2020年的上半年基本上就要在求职中度过了。

对于他们来说,如果一份新的工作到位,报复性地加倍努力工作,把失去的时间夺回来,就成为必然选择。

“暗流”汹涌的求职者

当许多公司的招聘按下暂停键,大家真的就不换工作不跳槽了吗,答案是否定的。不论被动看机会,还是主动找工作,职场人们并不愿意让流动性冻结。

翻回脉脉数据研究院的《2020春季职场人求职方式调研》报告,在2020年2月中旬针对千名职场人进行了问卷调研的结果显示,有55%的受访者正在积极看机会,另有42%的受访者说会留意新机会,仅有4%的人表示不“我不看机会”。

为了顺利跳槽,很多求职者甚至考虑可以自降身价。当被问及在未来一年是否接受“跳槽不涨薪”时?64%的职场人选择“可以接受,从整体情况上来考虑”;明确表示“不接受”的,仅有25%。

“出发了太久,忘记了出发的目的。”在上海从事就教育科技相关工作的向先生,正和许多人一样,希望能寻回工作的“初心”。对于不涨薪跳槽,他们为的是追求更多样化的自我实现,而不仅仅是因为钱而工作。

一位人力资源专家曾提醒说:“对于职场人而言,我认为首先是三思后行,对于社会经济环境形势、对于不同行业市场变化、对于企业发展趋势需要深思熟虑,其次薪资与个人能力即使短期不匹配,长期不匹配的可能性极小,所以短期不加薪甚至减薪跳槽,在某些情况下,是可行的。”

那么,如果连降薪都愿意去的岗位,工作起来也应该是加倍努力吧。

保守下的积极 催生“待机青年”

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企业的各种情况还需要过一段时间才会显现。年轻人现在的态度只是阶段性的。下一阶段有可能会向更坏的方向发展,跳槽也会更保守。这一切都需要全面恢复生产之后才能知道。

面对不确定性,如何才能让机遇垂青?前述脉脉数据研究院的调研显示,广泛结交朋友,以及在社交平台上打造自己的职业形象,是职场人们求得机遇垂青最青睐的方式。可见,在形势不明朗的当下,职场人们更愿意把精力放在提升自己上。“待机不怠机”,成为当下职场人们既现实但也积极的选择。

过往说“待机”,大家会想到是被动等待,如今,经历过经济形势变化和疫情风云的“待机青年”,开始学会沉下心来,主动待机,积蓄实力,为机遇的到来做好充分准备。

蛰伏蓄力,伺机出击,完善和打造个人职业品牌,谋求多元化发展,强调消费与积累的平衡,都已经列入了当下待机青年们的“to-do list”

时代的一粒灰尘,落在每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沉沉地压在每个家庭、每个个体身上。但对于有头脑的人,有准备的人,很可能就是一种机会。

《【热议话题】年底之后,你还会回到“北上广”吗?》由职场百态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在您职场百态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热动求职信”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