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领个人简历。

职场百态频道整理了各种职场技巧,各种职场故事。感谢阅读《白领抱怨遇地铁故障奔波半天仍被扣钱》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抱怨遭罚

“遇上像地铁一号线故障这种不可控事件,由此导致的迟到怎么能被扣钱呢!”近日,沪上某人气论坛上网友的抱怨引来了有同样遭遇的百余位网友顶帖。由于劳动法中对此类情况引起的迟到如何处理并无明确规定,有些单位不扣钱,有些单位则“一刀切”,不少“被迟到”的上班族深感冤枉。

半天奔波仍被扣钱

日前,在天目西路一家公司上班的白领苏小姐在论坛上发帖诉苦:“早上7:20到外环路地铁站听说地铁出故障了,只好改乘公交车,连等带堵了一个多小时,到上海南站换乘3号线到上海火车站再打车,到公司都11点了,好几个同事都因为这事迟到了。”

可老板称按公司规章制度,凡是迟到都要扣钱。“这种不可控因素导致的迟到怎么能被罚呢?!”她拨打12333劳动保障咨询热线后却被告知,老板的做法虽然不近人情,却并不违法。工作人员表示,由于目前劳动法对此尚无明确规定,一般参照各单位已有的规章执行或协商解决。

多数倾向“不扣钱”

近日,地铁一号线的故障正处上班高峰,波及乘客面广,“被迟到”引发的矛盾集中显现。“该不该扣钱、怎样协商”成了上班族热议的话题。

记者调查发现,大多数企事业单位倾向于“不扣钱”。“我自己就因为这事迟到了2小时,这种情况上班延误我们一般不处罚,但员工必须在一周内提供有效的证明。”浦东某大型国企人力资源经理张小姐表示,这也是目前大多数企业通行的做法。

上海地铁运营公司总经理办公室副主任尹炜提醒市民,遇到地铁故障导致的工作延误,登录,查询晚点信息,自行下载打印,可作为地铁出示的有效凭证。

“被迟到”遭罚可维权

在不少网友发帖中,记者发现,也有部分企业因规章制度并未明确列出“不可控因素”导致的迟到等工作延误如何处理,而进行“一刀切”,引发了员工的争议。

对此,资深劳动法专家、上海蓝白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陆胤认为,因地铁故障等突发性、不可控事件所导致的工作延误,非员工不愿履行劳动义务、严重违纪或者故意违反公司规章制度所导致,不能算作是员工的过错。企业若要因此而扣罚不太合适。虽然目前法律对此类“被迟到”现象如何处理并未明文规定,但若公司因此类事件而扣除员工工资,员工认为不满的,可通过向相关部门投诉等方式来维权。

恐惧地铁

“以后还要继续坐地铁,我真害怕那个铁皮车厢……”日前,轨交一号线跳闸和侧碰导致停运事件,成为沪上市民热议的话题,而一些经历了昨天的等待、拥挤,甚至被困的上班族,对地铁产生了恐惧心理,有网友称其为“地铁幽闭恐惧症”。

人一多就会想到踩踏画面

“我下午没有坐地铁,因为早上人山人海的情景挥之不去,我现在一看到室内人多拥挤的场景,脑子里就控制不住地出现摔倒踩踏的画面。”钟小姐说起昨天早上的情景仍惊魂未定。她说,那时候,觉得自己很无助,很渺小,没有安全感,公交车起火了还能跳窗逃生,地铁一出事就是大事。

“看到那张地铁被撞的照片了,那个位置我以前最喜欢站,以后再也不敢站那儿了”“今天早上,真的好害怕……一个闺蜜更惨,被困在地铁里三个多小时,出来就吐了”……各大网站上,网友们交流着昨天早上的恐怖经历。

受惊者近日恶梦多属正常

“我现在看到地铁站就心慌,你说我会不会得了传说中的地铁幽闭恐惧症啊? ”朋友戴小姐紧张地来请教。

记者咨询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叶斌,他表示,幽闭恐怖症在人群中数量很少,这些人一般本来就不敢坐地铁。像戴小姐这样的情况,更多的可能是遇到突发事件后的心理应激状态。赶路的疲劳、拥挤的环境、焦虑的气氛,对一些易感素质较高的人来说,出现对隧道地铁密闭空间、拥挤人群恐惧厌恶心理的可能性更大。

市心理咨询中心咨询部主任张海音表示,对大部分经历过此事的人来说,地铁事件是一次突发意外,任何人对意外在情感上有反应都是正常。在接下来几天里,如果出现做恶梦、不想乘地铁甚至恐惧挤公交都是正常的反应。但如果这种情绪超过一个月,最好还是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

要随时防范突发事件

这次地铁停运事件给运营部门、乘客都敲了一记警钟,大家要防范随时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张海音主任表示,发生突发事件时,被困在地铁里的乘客因为信息不明,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产生强烈的无助感和灾难性的想象,如果人数众多,这种情绪很容易传染。运营部门要及时提供透明准确的信息,有利于安抚被困人群的心理。(完)

精选阅读

从不抱怨


当年,京剧大师梅兰芳唱红了以后,和忘年交杨小楼自组了戏班。

杨小楼是清末民初最著名的京剧演员之一,被誉为武生泰斗,慈禧掌权时曾多次被邀至宫中演出,一时名声大噪。杨小楼的戏份儿比梅兰芳大。对这个问题杨小楼本人并不计较,倒是他的追随者提出,两人同拿头牌的戏份儿,但杨小楼应该再拿一份加钱,即每卖出一张票,杨小楼从中提成一角钱。这样一来,杨小楼的收入就大大超过梅兰芳了。

梅兰芳只是认真地对待每一次演出,暗暗地较劲儿。杨小楼则心安理得地享受着这种优待。

一个寒冷的傍晚,梅兰芳到一位友人家吃饭。窗外,凛冽的寒风吹得树枝摇摆不定。梅兰芳心情很差。原来,前一天杨小楼演《冀州城》,卖出去1000多张票,今天该梅兰芳演《嫦娥奔月》,偏偏天公不作美。梅兰芳忐忑不安,都想托病罢演了。在朋友的规劝下,他最终还是硬着头皮坐车前往剧场。

刚走到剧场那条街,老远就看到大街两边挤满了汽车、马车和人力车,显然都是来看戏的。梅兰芳没想到,在这么恶劣的天气里还有这么多人来看他的戏。于是,他振作精神,大步走进了戏院,只见里面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原来,这天共卖出去1800多张票,不但超过了前一天的杨小楼,还打破了这个剧场开办以来的最高上座纪录。

第二天,杨小楼照例领到180块的加钱,但他却笑不出来了,人家唱戏,咱拿钱,惭愧惭愧。杨小楼是个正直又明事理的人,于是提出从此不再拿加钱了,与梅兰芳平起平坐,不搞特殊待遇了。

所以,人若是想要改变处境,最好的办法是在隐忍的同时提高自身,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大家的肯定和承认。抱怨是最无用的。

职场遇奇葩,忍不忍?


龙应台在写给她儿子安德烈的信中曾说道:“你将来会碰到很多你不欣赏、不赞成的人,而且必须与他们共事。这人可能是你的上司、同事,或部属,这人可能是你的市长或国家领导。你必须每一次都做出决定:是与他决裂、抗争,还是妥协、接受。抗争,值不值得?妥协,安不安心?在信仰和现实之间,很艰难地找出一条路来。你要自己找出来。”这是一种激越但不乏成熟的心态,一种对自己负责的人生态度。

身在职场,就要学会面对各种人物和各种问题,处理问题时总不会一帆风顺,而各色人等也各有其性格特质,就算是自己的情绪都有高低起伏,很难把控。当造成了冲突和误会、引发了不快和委屈时,到底要不要忍?这其中并没有一个标准答案,需要结合情商和智商,开动“职商”,因人而异,因地制宜。

对于老板和顶头上司,要从企业文化和个人领导风格着手,摸清他们认同什么、不认同什么,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老板及上司的价值观趋同,契合度愈高,愈能避免直接冲突。即便会遇到难忍之事,也要分场合处理,公开场合还是要忍住,给老板和上司留面子,直接顶撞反而会让人觉得你“职商”不够,行为鲁莽,落下个“难搞”的名声。在职场上做事,不是跟着情怀情绪走,而是跟着事实理性走,如若想把事情和老板或上司解释清楚,也请正式和老板或上司约定时间,让老板或上司注意到这的确是个问题。不要暴躁也不要露怯,开诚布公是最好的沟通方式。

对于同事,忍还是不忍,则更要视亲疏关系、个人性格而采取不同的方式。和关系亲密、彼此了解各自的为人处世风格、个性不那么敏感的同事产生不快,忍过头反而会造成疏远和猜忌,不妨当面直说,“一笑泯恩仇”。和泛泛之交的同事有所分歧时,在人多的场合不要当面爆发,以免扩大“战火”。暂且忍一忍,等到双方心气都平和下来后,可以率先表示诚意,多一个朋友总比多一个敌人强。对于私交不怎么好又个性敏感的同事,则更要能忍。私交不甚好本就表明了双方立场,同时也说明很可能彼此在看待对方时就有失客观,因此“冷处理”是个不错的方法,“冷眼观人,冷耳听语,冷情当感,冷心思理”。静心的审时度势也是一种职场必备技能。

然而,每个人都是有自己的底线的。在非原则性问题上,要试图让自己做到不卑不亢,能屈能伸;当涉及到原则性问题时,还是要守住个人底线,否则底线会被越压越低,不是忍出个内伤,就是忍到丧失自我。只是忍无可忍时,不可图一时痛快,做不管不顾的简单爆发,而要锻炼心智、厚积薄发,即便是被逼到悬崖纵身一跃,都要跃得漂亮精彩不留遗憾。只要学会飞,天地之间,总会有去处。(完)

事假请得多要被扣双倍工资?


网友“十月光”的困惑:

用人单位是否可以在规章制度中规定,员工全年请事假超过多少天,超过的部分请一天事假要扣除两天的工资?这样的制度是否必须经过员工签字才有效?如果在制度发布时员工都签了名表示同意,那新进员工是否也要签字才有效?

专家答复:

用人单位规章制度,是指用人单位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并结合用人单位自身的特点制定的,明确劳动条件、调整、规范劳动关系以及当事人行为的各种规定和劳动纪律的总称,一般表现为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劳动纪律和奖惩办法等,也常被称为员工手册。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条第二款至第四款规定:"用人单位制定、修改、决定与职工切身利益直接有关的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健康、保险待遇、职工培训、劳动纪律、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应当与职工代表、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工会或者职工认为不适当的,在执行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的决定过程中,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协商修改完善。用人单位应当公布规章的决定和直接关系劳动者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或者将直接关系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通知劳动者。"

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为了使用人单位制定的规章制度具有法律效力,必须符合"三要素":

第一,用人单位制定的内部规章制度的内容必须符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规定,即内容是合法的;

第二,用人单位制定内部规章制度的程序必须符合法律规定,即程序是合法的;

第三,直接与职工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公布或者告知劳动者,也就是应当将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通知劳动者知晓。

年假超过一定天数后,必须扣除两天的工资,这与工人的劳动报酬密切相关。通过这些规章制度,我们必须遵守"劳动合同法"的要求。国家法律、法规没有规定如何支付公休假,但省市有地方规定:

根据《北京市工资支付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休假期间,用人单位不得支付工资。

根据《上海市企业工资支付办法》指出,本制度工作日内的病休日工资,按照本办法的原则确定,除以所发生月份的发薪日。

根据《浙江省企业工资支付管理办法》第十六条第三款规定:"劳动者休假的,企业在休假期间不得支付工资,但不得扣除休假以外的工资。”

此外,《江苏省工资支付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劳动者休假期间,用人单位不得支付工资。

综合来看,很多省市都不太支持用人单位在请事假当天工资以外再额外扣减工资,用人单位采取这样的制度存在违法致使无效的风险。

至于规章制度对于新员工是否有效,这需要考虑用人单位公示或告知的义务。新员工进公司时,对于公司已经制订完成的规章制度,已经不可能参与民主协商。但是新员工有权利知晓这些规章制度。只有在知晓的前提下,员工才能够去遵守这些制度。所以对于新员工,用人单位也需要给予公示或者告知。考虑到取证等便利性,推荐采取签收的方式操作。

为何企业抱怨招人难,求职者却抱怨面试少?


很多时候,我们看到,求职者在抱怨自己的机会廖廖,同时却也有不少企业在抱怨招个人非常难。为什么呢?作为一个HR工作者,仅以个人拙见,对此做一个简单的解读。

企业招不到人,求职者没面试,要从自身找原因,这都是老生常谈了。其实,答案很简单:供求不对称。

这里的供求是双方面的:企业供给岗位和薪水,索取劳动和能力;应聘者供给自身的实力,索取薪水和发展。

一般意义上来说,企业是强势的,应聘者是弱势的,因为中国劳动人口多,所以对于单个应聘者来说,任何岗位上的竞争都很激烈。因此很多企业提出了经理级别的要求,却只给一个主管甚至专员级别的薪酬;很多企业口号响亮,空手画饼,到兑现是往往打马虎眼。而结果,往往适得其反。毕竟招聘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

另外,从应聘者的角度来说,当企业一窝蜂地发offer,可能让个人感到不知所措,结果拈来想去,却把自己耽误了,陷入一个退无可退的地步,就像狗熊掰玉米,最后拿了个穗子。

在这个快餐时代,应聘者漫天开价,企业坐地还钱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大多数招聘者都喜欢找应聘者要个期望薪金,然后打开自己薪酬带宽去衡量,不符合?再见!就如我给一个在找工作的朋友的建议:你可以结合工作年限、经验、能力、公司水平、地区情况来给出一个市场价。即使高了,也别离谱,企业是有带宽的。

就我个人经历而言,近两年我觉得最难招的是招一线工人,其次是中层,反而招到基层管理的专员难度最小,因为有0-3年工作经验的本科毕业生一抓一大把,个个都身经百战能力超群。

以上是个人的一些看法,说到哪儿是哪儿,大家姑且一看,欢迎交流。

别抱怨了吃苦去吧


邹兆龙,一个很多人都不能把他的名字和荧屏形象对应起来的演员。

他出生在台湾高雄。6岁时,母亲生下第13个孩子,父亲就离开了这个家。家里主要的财源没了,可兄弟们总要吃饭。6岁的他。为了给其他兄弟省下口饭,让妈妈送他上雕刻店做学徒。学徒没有工钱,但师傅管饭,他满心欢喜地拿起刻刀,但还是不能吃饱饭,因为他太小了,没那么大劲儿,师傅早上安排的任务,到下午一看,一半都没完成,师傅就不给他足量的饭。

一天夜里。他实在饿得不行,哭着跑回来央求妈妈:让我去学做面包吧,吃不要的面包屑,能填饱肚子。母子俩哭成一团,第二天妈妈领着他到了一家面包店,哽咽着说完家里的遭遇。面包店老板。看着一老一少红肿的眼睛,点头同意收下他做学徒。此后,他每天都比其他学徒多干一个钟头。打扫店铺,把案板缝里夹着的面包屑用小手指抠出来吃,晚上就不饿肚子了。一个月后他回家告诉妈妈面包屑是甜的,妈妈想笑。但还是抽泣起来。他不知道为什么他不饿了妈妈还哭,可他知道生活这么苦他还能用自己养活自己,这是一件自豪的事。小小的他,就像大石头压着的小草。虽然纤细,但却非要顶着压力见到阳光!

生活的贫苦让他比同龄孩子要成熟许多。再大点,他也开始为自己的生计焦虑。做面包能不能养活得了自己?面包店旁有个武术社,学功夫不花钱,想着多个手艺,以后生活能容易些。每当面包店收工,他都到武术社打拳踢腿,开始学武术。

机会就因为他比别人多做了努力而向他招手。有一天,知道他会功夫的师傅问他:我认识一个拍电影的武师头,有个工作给你想不想试试?替女孩挨一刀,把她背上桌子。再滚下去。他也没练过滚桌子,但想到多干点活可能会多赚些钱就答应了。拍摄时导演喊一声开始,他就做最卖力的表演,快速准确,终于一次就听到后面喊了一声ok。导演说太不容易了,专业都没你做得好,让他休息。一转身又被叫住,原来他后背被刚才的一刀砍得留下一道血痕。他赶紧摇头,说这点痛不算什么。导演说,好样的。

这次拍戏他赚了1200台币,而在面包店做一个月才900台币。他紧紧攥住导演的手一个劲儿感谢,希望导演有活还想着他。

他回到面包店就辞职不干了,一棵新绿的芽在他心里破土,他想靠拍戏去生存。拍戏虽然比做面包累得多,但是他早就懂得了机会从来不和抱怨一起找他。

他想快点赚钱。跟了一个武头,成为武行中的一员。但日子并没有想象中的好过,武行有很多,只有接到武头电话的人才有工作,其他人就只能空等。以为自己多吃点苦就能让家人生活宽裕点儿。结果发现苦难并没有离开自己半步。而且这份工作实际上就是替人挨打,从业者什么人都有,和他一个铺的人就是吸毒者,毒瘾发作就狠狠地盯着他,他特别害怕。那段日子他只能晚回家,或者估计那个人睡熟了才进屋。一次开门。那人正好犯病,抓住他的衣领要钱,他啊的一声大叫,全宿舍的人都醒了。

12岁到18岁,他就是这样过来的。这段时间,他学会了如何看别人的脸色讨生活。磨炼中,终于活儿多了起来,需要他经常住在片场,衣服统统都放在片场,随时换洗。虽然生活还是很苦,但他暗自高兴,因为他赚的比做面包时多了,他就觉得值得。都说这孩子能吃苦,他却一笑,说不觉得,只感觉自己比别人的工作机会多,他这是珍惜。越苦,他的笑脸却越从容越淡定。

18岁那年他遇到了影响他一生的人,胖胖的洪金宝。洪金宝看着这个用心的孩子,想到了自己凄苦的童年,带他去了香港,进了洪家班。他总算有了靠山,不用做替身,而当了一名武打演员。

他抓住机会,更加拼命了。人生经历告诉他,一次机遇来了,如果他不让自己更加辛苦,机会就会跑掉。这次他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深入电影每个细节,成为一个电影人。他演好自己的角色,还要帮导演拍摄、帮编剧想剧情,他担任武术指导,设计的动作替身做不来,他只能亲自上。已是大男人的他,那次是给关之琳做替身。拍了两次,第二次。他一转身感到背断了一样痛。原来是后背的筋被撞断。在医院躺了三个月,出院还要替人家,带伤拍了好多次、结果那个镜头最后还是剪掉了。朋友都心疼他遭的罪,而他总是一笑:我已经是武行里受伤少的,这就已经是运气了。后来有人劝他,现在是帅哥的时代。再能打。再能拼,也不能像成龙、李连杰那样红了,省省力气少遭点罪,做生意得了。但这并没有改变他什么,每次在镜头前,都是他最兴奋的时刻。

一次他在美国拍戏手臂骨折,没想到朋友偷偷告诉了他在香港的太太。当时他没去医院住院,直接住在片场。家里打来电话时怕老婆听出来在片场,他只能躲进厕所去接电话,他刚说一句我已经恢复,老婆就哭了。他急忙劝老婆:别哭了,大不了我拍完这部就给自己放假一年话没说完,老婆焦急:你总是骗我在电话那边泣不成声。放下电话,他红着眼睛,又进入拍摄。

吃了这么多苦。他的电影开始卖座。他被好莱坞导演相中,扮演《黑客帝国2》中的先知的保护者。对,我想你知道他是谁了,他就是在《功夫之王》中和李连杰对打的天神,是《导火线》中和甄子丹格斗的汤尼。现在他为了《全城戒备》中的生化人而全身穿塑料装备,一天苦拍十几个小时,卸妆时筋疲力尽,全身被汗水浸透。

从吃不上饭的小孩,到国际动作巨星。邹兆龙对自己成功的秘密有了新的理解:今天抱怨这个,明天埋怨那个。不管怎么样,日子也得过。你如果不能享受那段拼搏的过程,你就不可能做好、做得久。人都是这样,你享受不了这份苦就没有了等待成功的定力。

职场分享:与其抱怨不如努力改变!


这个世界永远不会在意你的自尊!首先做出成绩,强调自己的感受吧!

故事1:是钻石,总是会发亮

一个年轻人无法找到一份好工作,不管如何努力,一切努力看起来似乎是徒劳的。

他深深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对社会感到非常失望。痛苦绝望之下,他来到了海边,打算就此结束自己的生命。

就在这时,一个老人走过。老人看出了他的心思,问他为什么要走绝路,他说自己不能被别人和社会所肯定,没有人欣赏和重用他,觉得自己不为社会所需要。

老人什么也没说,而是从脚下的沙滩上捡起一粒沙子,拿给年轻人看,然后随意地扔到地上,对年轻人说:“请你把我刚才扔在地上的那粒沙子捡起来。”

“这怎么可能!”这个年轻人说。

老人没有回答,然后他又从口袋里掏出一颗晶莹剔透的钻石扔在地上,然后又对年轻人说:“那你可以能把这颗钻石捡起来吗?”

“这当然可以!”年轻人说。

“你明白这两件事情中间的差异了吗?”老人紧接着说:“你应该知道,现在的你还不是一颗钻石,所以你不可能苛求别人看重你。如果要别人看重,那你就要想办法使自己成为一颗钻石才行。”年轻人听后,恍然大悟,谢过老人,便迅速离开了海边。

很多人抱怨运气不好,总是找不到到令人羡慕的工作,或是不被领导赏识。但是,如果你的履历没有“特色”,表现并不“出色”,又怎能怪别人没发现你?

如果你想得到别人的重用,你必须首先脱颖而出,让自己变得不可替代。

故事2:与其埋怨暗路,不如自己点灯

一位刚上班不久的年轻人对朋友大吐苦水:“老板对我有偏见,老是对我百般挑剔。说我电脑打得差,文案创意更是一团糟。总之做什么都不行。”

“你觉得你的老板说的对不对?”朋友问。

年轻人说:“我觉得自己完全可以胜任这份工作,是老板偏心。”

朋友建议说:“你现在先不用抱怨。既然老板这么坏,何不气气他。用他公司的电脑学习,利用在他公司的机会提高你的文案设计能力,然后再离职。要让他失去一位千里马而后悔。”

这位朋友回去后埋头苦学,终于很快进入状况,在同事中显得格外突出优秀。

半年后,朋友碰见那位年轻人。那位年轻人忍不住地说:“你怎么不问我是否被老板的炒鱿鱼,亦或炒了老板鱿鱼?”

“如果你照我的建议去做了的话,你现在应该是被老板委以重任,而不再满腹牢骚。”朋友说。

"你说得太对了!" 这位朋友感叹道,“我回去以后,加倍苦练,表现出色。我本想离职,但老板却生我当部门主管,而且非常尊重我的意见。”

“这是你不再抱怨而坚持努力的应有回报啊!”朋友道。

人活着不是要“斗气”,而是要“斗志”,不是要比“气盛”,而是要比“气长”;不是要“争一时”,而是要“争千秋”。

读完这两个故事,有没有给你受伤的心带来些许安慰,调整好心态,重新出发,相信自己一定会更好。

办公室里的“抱怨”之道


上次做头发的时候,我的发型师告诉我,他刚刚请了一位生活教练。他一边给我的头发上色,一边对我说,这位教练很有头脑,正在帮助他诚实地工作。

这条消息让我感到烦恼,原因有二:首先,我不希望我的发型师诚实地工作。他最令我喜欢的一点,就是他把诚实抛在脑后,对我说我看上去很棒。每次他取下染发用的锡纸时,都惊呼金色如何令银色变暖,却无视那个残酷的现实——黄色染料覆盖的灰白头发又多了一些。

另外一个让我烦恼的原因,就是这件事让我怀疑世界上是否还有人没请教练。一位在美国的同事告诉我,现在连学生们都有了职业方面的教练。在我熟识的商界人士中,似乎大多数都有高管教练。我的两位朋友最近则更加夸张——他们已经成了教练。

甚至我自己也有一位教练,尽管我不确定这是怎么回事,因为我没有交过学费,而且从未见过他。他叫肖恩•麦克皮特(Sean McPeat),每个月都主动通过电子邮件给我发送训练资料。

他最近发来的一条信息是有关抱怨的。我工作了几十年,对这个话题有很多了解。

肖恩所关心的是帮助我根除团队中的抱怨者,并把他们变成“积极的实干者”。他给我讲了一家德国企业的故事,在那里,抱怨是被禁止的。“露西——如果你规定‘抱怨3次就走人’,你的公司还能剩下多少人?也许不多了,对么?祝你成功。肖恩。”

肖恩是对的。如果规定抱怨是违规的,我的办公室里就剩不下几个人了。然而他忽略了一点:留下来的并不是我希望与之共事的人。我知道,只有3个人从不抱怨,而他们都有些神经质——我对他们一点也不信任。

抱怨是一种表达方式,表示抱怨者感到疼痛、苦恼,至少是感到极度厌倦。这是办公室中人类活动的一部分。总体来讲,抱怨是完全负面的,而且没有任何治疗建议。

但抱怨并不会因此而成为一件坏事。众所周知,如果没有消极面可供比照,那么,积极面就没有太多意义。而且,如果方法得当——我一会儿会解释怎样才算方法得当,简单的抱怨行为甚至能减少一些厌倦情绪。

虽然适度抱怨是有益的,但过度抱怨总是可怕的。抱怨起来喋喋不休的人,对他们自己而言是令人讨厌的,对别人而言则是致命的。事实上,我发现那些总是抱怨的同事甚至比那些懒惰、恶毒或者背后伤人者更为有害。抱怨有些像食物中的盐,你需要一些盐来调味,但过量则是致命的。

因此,肖恩应该问的不是如何消除抱怨,而是如何让抱怨发挥最大功效,对抱怨者和听抱怨的人都是如此。

第一步是设定限额。我认为,抱怨在一天中占的比例应该在2%至5%之间,因此在8小时的工作时间,应该花上10至24分钟好好抱怨一番。经常超过上限的人应该考虑减少抱怨时间。不过,如果哪天发生了非常糟糕的事,你也可以超过上限,只要你在其它日子少抱怨一点,把时间补上就行。

对抱怨者,我有3个小建议可以提高抱怨的质量。首先,努力使抱怨变得有趣。抱怨时带点揶揄的笑话是件令人愉悦的事。这会让你的抱怨不那么使人情绪低落,也会增加你在听众中的人气。

其次,抱怨的内容要有变化。有些人整天抱怨食堂里没有什么好吃的,要做的工作太多,或是感到自己多么不受赏识。这些人只会令人厌烦。我可以抱怨的事种类繁多,能够从一件事轻松地切换到另一件事。

第三,仔细挑选你的听众。只有在同级别的人之间,抱怨才能真正达到效果。向上级抱怨是件危险的事,只有在还能提出建设性意见的时候,这才是可取的。

向下级抱怨永远不是个主意。你拿的薪水高,对下属有控制权,因此他们不会被你的种种不幸所打动。最适合倾诉抱怨的,是那些自己也有抱怨要回报给你的人。互相抱怨可能会不错——但可能也有危险,它可能会让你们相互影响,陷入螺旋向下的抱怨怪圈。最好的抱怨伙伴应当在相互倾诉后就打住。你抱怨,另一个人也抱怨,你们都说:真是个噩梦啊!然后你说:是啊。之后,你们回去工作。

从听抱怨者的角度来看,有人向你倾诉抱怨可能不错。那些我以为生活和工作都很光鲜的人开始抱怨时,我就很喜欢。这会通过对比让我感觉更好。

不过,对听抱怨的人来说,最重要的武器是防守。聆听过多的抱怨会使你损耗精力,感染他们的不满情绪。考虑到这种风险,你可以比在其他情况下对抱怨者态度更粗鲁一些。要让他们沉默,你可以开始看表。或者站起来,或者开始打字。说一句“噢,天啊”,但不要下任何定论。

对筋疲力尽的听众来说,如果这种方法不能奏效,那么还有另外一招。告诉抱怨者去请一位教练。这会让他们叫一句“噢,天啊”,但或许能将你解脱出来。(完)

你被抱怨辐射了么?


核辐射泄露出来,大家急忙疏散。可探测到的辐射还能躲避,那么探测不到的辐射要如何是好呢?就在我们每天来回穿梭的办公室里,不知不觉中自己也许已经被“辐射”了。抱怨,就是办公室里随时可能泄露的“辐射”,不仅如此,它还会四处弥漫,传染给每个人。

据向阳生涯的研究发现,有近70%的职场人曾经或正在深受抱怨的危害,有的甚至因此而离开了公司。

案例:抱怨让我跳了两次槽

兢兢业业的Bert在一家意大利公司做技术销售,工作上的认真努力得到了上司的欣赏,私下两人就如朋友一般。他的上司是个很有能力的前辈,但对公司的管理有很多意见,说自己迟早辞职。时间长了,这种不认同转化成了抱怨。

抱怨如同灰尘,一点点在Bert心里堆积。很快,他工作时的心情变得灰蒙蒙起来。他感觉上司说的问题随时出现在工作的各个环节中,这让他对工作的抵触情绪越来越大,就在上司提交辞呈后,他也按耐不住要爆发的心情,随即辞职了。

一个月后,Bert进到一家日企,工作内容并没有太大变化。因为之前的经验,他对现在的工作上手也很快,自己和上司的交往也频繁起来。

半年后,公司在管理和业绩考评上做了重大调整,工作压力陡然上升。上到中层管理者,下到一般员工,个个神经绷紧。Bert的上司对新的业绩考评标准非常不认同,说是公司就是在压榨他们,时常表达出对公司的心灰意冷。Bert本以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好东家,可偏偏遇到这种事,他也开始觉得这个公司确实太压榨员工了。

这些痛苦纠结的回忆,在Bert心里积压了很久。Bert说第二个上司辞职后,他每天上班的心情跟“上坟”一样沉重,各种抱怨充斥在周围,自己也变得烦躁,最终忍受不了提出了辞职。

短短一年内他跳了两次槽,换了3家公司,而在现在的岗位上,他的心又开始晃荡起来,他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不适合销售工作?或者是不是公司的企业文化不适合自己?可到底去到什么公司,做什么工作才能让自己稳定下来呢?他无力面对当下的状况。

案例启示:职场上三类易被“辐射”人群

问问身边的老总,管理者或团队的领头人们,看看什么人让他们最头疼。答案不会是能力最次的那个,也不会是个性出挑的那个,而一定是抱怨最多的那个。抱怨会让我们失去工作动力,心态消极,应付工作,结果业绩出不来,更严重的是,它像一团挥之不去的烟雾,弥漫在整个工作场所中,让所有人都牢骚满腹,士气低下。

那么哪些人最易受到抱怨“辐射”呢?职场上有三大类人易被“辐射”:

一类是定位不清、目标不明的人。这类人的自我认知不足,不清楚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所在,对目前的工作也无规划可言。办公室里稍有“风吹草动”,自己就把握不了方向。

二是不得志的人。身边总会有一些人对自己期望颇高,但现实是自己能力不足,并不能担以重任。而他自己并没有发现这一点,却“责怪”公司、上司不重用他,没有发现他的才华。一旦办公室里有负面情绪出现,立即会加重他对公司的“怨恨”。

三是过于情绪化的人。这类人主要依赖情感来作出判断,通过情感来评估他人和事件对他们重要性。简单的说就是很感性,容易受到与自己接触频繁的人的情绪影响。

专家建议:做好定位增强“防辐射”免疫

爱抱怨的人,常常被压力或困难蒙住了双眼。对于人际关系紧张、工作疲劳、工作压力大、得不到信任等原因引起的报怨,可从先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看看是不是工作方法上出了问题,沟通是不是没有做好,寻找方法解决问题。

对于像看不到公司或个人发展前景,老板的承诺不能兑现,对当前的工作没有兴趣这类原因引起的报怨,可就得考虑得更多一些。目前这份工作是不是适合你?工作环境和企业文化是不是能融入?企业的发展规律、所在行业的及领域的前景如何?等等类似的问题都应是你决定去留的重要参考依据。把这些“症结”分析清楚后才可以多一些主动,少一些被动,也少一些失望。即使是周围有人抱怨,但你心中目标已定,步调也由自己掌控,面对“流言蜚语”,你便可以淡定的笑容回应!

是留在原来的公司奋斗,还是寻找新的平台?这关系职业发展方向的问题,你应该倍加慎重对待和处理。当自己迷惘到不能分析清楚,也不能做决定的时候,则很有必要请专业的职业咨询机构帮助解决,才能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更加有帮助。

不断学习提升自信

每个企业定期都会对业务考核和管理流程做一些调整,这是一个企业进步的需要。面对新的任务、新的挑战,你心里难免泛起一丝涟漪。这时候千万不要认为这是公司在压榨你,有了这种负面的想法,不仅会影响你的工作,还会使得之前的日常工作也无力面对。

当你感到压力和紧迫感正在四周蔓延是,请淡定,这正是你能力在提升的时候!不断优化目前的工作流程;对原有的工作习惯和作息安排做新的调整;不断学习,扩充和衍生与工作相关的信息与知识。坚持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与其抱怨工作任务的繁重,不如脚踏实地的做事,用不了多久,你会发现自己又重新回到游刃有余的轨道上来。恭喜你,这时候你的能力已经上了一个台阶,让“抱怨”见鬼去吧!

不盲目跟风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在Bert的案例中,他从未发现他的上司们其实早已进入职业发展稳定期,已拥有丰富的经验和人脉资源,他们的离去很有可能是被其他更好的公司“挖角”,或者是有了新的业务开展。而相比之下,他自己最多只能算“初出牛犊”,不管是工作经验、专业知识还是人脉资源都尚属于积累阶段。看不清楚自身状况,而凭一时之气辞职,只会让自己处于被动状态,更严重的是给自己的职业生涯道路平添障碍。

在办公室里,抱怨的人随时可能蹦出来。但使得他们抱怨的真正原因你并一定知道,也许他们只是因为生活里的不顺心,而把情绪带到工作中。如果仅仅是这样就影响到你的心态和工作状态,岂不是很冤么?不管周围的人怎么说,但自己一定要了解自己的处境和实际状况,做出符合自己实际状况的决定,切莫随波逐流。

抱怨是最消耗能量的无益举动。不仅是影响整个团队的士气,更危险的是它将大大削弱你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并给你的心理上造成强大抵触情绪,一不小心你很可能就跌入“抱怨轮回”中,永远对生活和工作都忿忿不平。专家提醒大家,千万别让自己变成抱怨的直接“受害者”,静下心来,认清自己的方向并坚持走下去,将积极的情绪传递到全身各处,跟一切“抱怨”说再见。(完)

专家介绍:

洪向阳,实战派生涯管理专家。向阳生涯管理咨询集团 首席职业规划师,中国职业规划师(CCDM)认证培训导师,专注于职业规划、职业定位、职业转型、求职就业辅导等咨询、培训领域,帮助求职者及职场人找准定位,高效求职,取得职场高速发展,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30岁仍迷茫,想跳槽转行还来得及吗?


转眼第一批90后也要奔三了,放眼周围有大把30岁或是30岁以上的人对于前途仍然一片迷茫。不久前有位网友向锦囊君发来求助,询问关于30岁想转行的问题。

网友求助:

我30岁了,广告行业工作5年,还没结婚,没房,月光族,有时还要家里补贴才能在这个城市维系生存,看着父母都老了,心酸得不是滋味,该怎么改变现状?要转行的话,该去哪一行呢?自己只会平面设计,前途一片迷茫。

专家解答:

虽然问的是关于30岁转行的问题,但实际上看,并不仅仅是转行的问题,而是个人不知道如何改变现状的问题,对自己前途一片迷茫的人来说,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盲目转行的话,最有可能的结局是越转越糟糕。

那么如何才能让自己不迷茫,知道自己要什么呢?接下来我们不得不强调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个人要想摆脱迷茫状态,一定要对自己进行职业规划。

没有规划的人生与一条咸鱼有什么区别?

迷茫的存在,代表着人生没有明确的目标与计划,所以自我规划是打破迷茫的必要手段。自我规划的进程也是一个不断向自我发问与自我反省的过程,每个问题都想到了答案,那么自己的规划也就完成了。

规划的第一步:全面认清自己

认清自己包括:自己的性格是什么样的,自己的兴趣什么,自己的优缺点是什么,从而推演出自己未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第二步:明确未来的职业目标

在想清楚自己未来想要变成什么样的人时,才能进一步确定做什么职业才能达成。有的人渴望能够分担和减轻他人的苦难,可以选择一些被需要感强的职业,如心理医生、护士。有的人渴望追求客观世界的真理,可以选择从事科学研究方面的工作。

通常我们会强调从自己的兴趣出发先确定人生目标(成为什么样的人),然后再确定职业目标,因为兴趣是一种重要的内在激励源。如果一个人选择某种工作是因为他喜欢这份工作的内容,喜欢这种工作方式,就不会因为外部的一些变化而轻易改变,也会降低频繁跳槽的可能性。

TIPS:如何判断是否喜欢

经常会有人觉得根本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这里有一个方法可以尝试:观察自己在做某件事情时的内心感受,如果能体会到一些积极的感受,比如开心、充实、激情、沉醉,那么毫无疑问,你是喜欢这件事情的。

第三步:剖析当下面临的问题,确定自己能做什么?

职业目标确定后,就要进入计划制定阶段。在做决定时,应充分考虑自己面对的问题,看到自己的选择范围,不被一时一事所困,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职业生涯的选择。这时应考虑的问题是:①我的计划是什么?②实施计划时会面临什么问题?③当下可以做些什么?

第四步:以时间为节点,把目标分解成几个小目标

比如短期(1年)目标是什么,中期(3年)目标是什么,长远(5年以上)目标是什么。做好这个“切割”工作的前提是个人对自己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在每个阶段小目标的达成中,要把小目标与具体的职位(工作)绑定,这样就可以知道自己到底该不该转行,要不要跳槽了。

TIPS:目标可以有修正,但一段时间内不能反复修改

需要注意的是,个人职业目标的达成是一个循序修正的过程,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及行业、职业的变化而做出一些修正,但修正的前提是自己清楚需要做哪些变化,而不是无目的或是只为当下利益而做的修改。如果自己定立的目标需要频繁改动,就需要回到源头检查自己目标设立是否有问题。

转行晚是痛苦的,但不转行却连痛苦的机会也没有

说完迷茫的问题再来说说关于年龄与转行的关系。记得2018年有媒体报道:“河北省唐山市取消了所有路和桥的收费站,而相关收费员就面临着下岗重新再就业的问题。有一位下岗收费员哭诉说:‘我今年36了,这么大年龄,让我去端盘子我也端不了啊,这么多年我就会收费!’”。的确,36岁再转行很难!所以转行要趁早!

众所周知,转行是有成本的,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转行的成本一定会增加。所以已经确认自己需要通过转行来改变自己的现状时,趁早转是上上策。

然而并不是每一位职场人都会有如此好运或是如此决断,很多人都是到了30岁后才幡然醒悟,难道这个时候因为年龄的关系,成本太大的关系就不转了吗?继续在一个完全没有前途的行业中死磕?显然这个时候主动转行及时止损非常有必要。不要像前面提到的道路收费员一样,到了下岗之时才发觉自己什么也干不了。

而立之年转行,该如何赢多输少

说了那么多关于转行的负能量信息,这里给已经是而立之年面临要转行的职场人打打气。举几个例子,任正非是43岁时创立华为公司;董明珠36岁从国企辞职,去深圳打工,现在是格力董事长;尹明善54岁创立重庆力帆,他原来的职业是老师……可能现在转行会负重前行,肩上的压力也更大,但是阵痛之后还是有迎来新生的机会。

所以30岁之后不是不能转行,而是该如何转行赢多输少的问题。这里专家给到一些建议:

1.明白自己为什么要转行。转行不是逃避,而是一种改变。

2.30岁之后的成本很高,所以需谨慎做好每一步的选择。

3.可能过去的经历不能带来行业专业的提升,但是对于做人,对于做事的成熟度,以及职业态度与素养应当是“高龄”转行者最大的优势之一。

4.从确定转行目标的那一刻开始,向你潜在的老板和上司展示你已经具备的、与新岗位相关的技能。

5.循序渐近的转行,能降低转行成本。(完)

不如大度——这样的老板不值得抱怨


老板之所以有的时候被员工吐槽,是因为他们一方面要跟员工一条心,另一方面又要让公司的利益最大化。所以在你苦思“为什么不给我加工资、为什么不给我假期、为什么不给我升职” 这类问题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那我还是劝你省点心别想了,大部分时候是自己的原因。老板偏心眼?老板太过严厉?老板出尔反尔?事实是:九成职场女性都会抱怨老板,而真正有问题的老板不到三成!与其抱怨老板,不如接受他的作为,这样你的职场生涯才能一帆风顺!
1、出尔反尔的老板不值得抱怨
老板早晨下了指令,你忙不迭去执行,到了傍晚,他突然改了口风,让你一天的工作化为泡影?抱怨连连的同时,可别忘了,你是工作执行人,他是工作策划人,他看到的是整体,你看到的是局部,他不断修改指令,也是为了让工作更完美。更重要的是,老板和你的关系是一对多,你和老板的关系是一对一,老板不可能亲力亲为地去适应每一位员工,只有员工去适应老板!要是老板的主意朝令夕改,你所能做的就是不断与他沟通,让自己的办事速度跟上他的思维,这样你还能给老板留下办事靠谱、性格沉稳的印象。要知道,在美国职场调查中,“出尔反尔的老板”被列为最不好解决的职场难题之一,如果你能从容面对这种情况,说不定下次升职的就是你!
2、疑神疑鬼的老板不值得抱怨
如果你是分公司主管,你经常会在非上班的时间接到老板电话;如果你是基层员工,老板会无时无刻对你表示上司式的关切;如果你是老板的左右手,那你的每一个工作细节都要向他详细汇报……这类事必躬亲的老板多为心理压力较大的职场人群,他也希望把事情做得最好,他生怕属下出了差错,过多注重细节,会让你眼中的老板变得疑神疑鬼,直接表现是不轻易相信别人,对下属的工作总有诸多不满。其实这样的老板最好对付!他们往往相信“人治”重于“法治”,再加上巨大的心理压力,他们的情感防线最易攻破!建议你除了按他的要求,事无巨细地汇报工作外,还可与他发展个人友谊!要知道,有压力的人往往孤独,而在你踏入他的人际空间时,等于为自己的职场生涯打开了一扇明亮的窗!
3、偏心眼的老板不值得抱怨
为什么老板总是一碗水端不平?为什么他更偏向那个和他私交甚好的同事?想想看,生活中,你不也对某些自己喜欢的人格外偏向?偏向是人类天性,老板偏心眼,说明他最少具有几分人情味,这可比那些冷若冰霜、不食人间烟火的上司好相处多了!碰到偏心眼的老板,你可千万别当众抱怨,这只会让他眼中的你更面目可憎!最好的办法是积极进攻,从侧面发展与老板的私人关系。他可能由于私人原因偏向别人,如果你主动示好,谁说他不会因此增加对你的好感度。
4、当众呵斥你的老板不值得抱怨
一点小错误,就被老板当众呵斥?颜面扫地的同时,你当然对他心怀怨恨!心理学家发现,无法原谅对方的小过失,是心理不成熟的表现,面对这种“幼童性格”的老板,你最好的办法就是装作视而不见!要知道,这事在你眼中有如天塌下来般重大,在老板眼里,不过是过眼烟云,发脾气是常事,他当然不会在意自己发脾气的次数!如果在暴风骤雨过后,他一样对你微笑相迎,反而说明他并不看重你的小过失!没必要为老板不成熟的行为生气,更没必要将他的怒火“移情”到自己头上!心理学家认为,在人把坏心情宣泄出来的3小时后,其内心容忍度会迅速升高,如果你能掌握好这个时间差,在老板发完脾气后向他提出不同看法,也许会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5、行为散漫的老板不值得抱怨
老板天生是个马大哈,比下属还丢三落四,对工作重视度看似不高?小心啦,别被表面现象所蒙蔽!除非他是含着金钥匙长大的纨绔子弟,来这里做你的上级,不过是按照老爸的指示行事,要不他不会对工作这样不上心,否则他又如何登上高管的职位?表面上的散漫只是天性使然,也许他正在以此探究你对工作的态度!千万别因此抱怨连连,甚至影响自己的工作情绪!老板越散漫,你就越要认真行事!想想看,当老板发现你反其道而行之,工作态度诚恳、勤奋时,自然会对你赏识有加!
6、不喜欢你的老板不值得抱怨
老板也是人,也会对周围人有喜恶和偏好。虽然主流的职场规则是不要将个人感情带入工作环境,但要限制某个人的情绪,可不是什么容易事!如果你不幸,天生与老板气场不和,或和他人生观相悖,也不要因此自暴自弃、抱怨连连!首先你要承认他不喜欢你的事实,然后要告诉自己,这样的情况必须诚实面对!千万不要把不满情绪带入工作中,这样只会让你在他心中的地位一降再降!每个人都喜欢对方乐观的态度,如果你明知道他对你心怀不满,还照旧阳光满面地工作、像平时一样与他打招呼,说不定他会对你的态度有所改变!
有句话说的好:不要为了他人的错误而惩罚自己。既然老板有那么多不被你喜欢的地方,你自己明白就好,为何非得时时刻刻给自己添堵。如果你的职业规划够全面,目标够清晰,在遇到上面的第六种情况时,可以选择跳槽。

社会缺乏环保观念 环保毕业生遇冰山


与水利、气象专业吃香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有“朝阳专业”之称的环保专业毕业生工作却不好找。

在“全民12·6”大型环保公益活动志愿者报名现场,南师大动力工程学院的一位老师告诉记者,学院里共有3个专业,其中环保工程专业考入大学的时候,分数最高。但毕业的时候却发现,工作也最难找。虽然这个专业现在号称“朝阳专业”,前景最被看好,但现实却让学生们觉得难过且无奈。明年将毕业的110名毕业生,目前有明确意向的寥寥无几。

据了解,为此,校方也认真地反思过是不是课程设置有问题,太脱离实际?但分析发现并非如此,教给学生的都是应用性很强的知识。“关键还在于我们这个社会的环保理念问题。”这名老师一针见血地说,环保局这样的机关编制有限,肯定进不了几个,毕业生瞄准的方向也是企业,但用人单位对能产生经济效益的人才很感兴趣,对这类花钱去治污的人才可没什么兴趣。很多企业该上环保设施的都拖着不上,又哪里需要这么多的环保专才呢。

原载《现代快报》

上海徐汇区“地铁公租房”今起接受申请


经过2年多的建设和准备,位于上海市徐汇区南站地区的馨逸公寓市筹公共租赁住房正式面向社会供应,2000余套备受市民关注的“地铁公租房”今天起启动申请受理。

记者在现场看到,整个小区环境十分宜人,一栋栋崭新洋气的住宅楼坐落在绿树中,一条条步行小道也在花草丛中蜿蜒。据介绍,该项目位于徐汇区,紧邻上海南站,共计有2000余套住房,其中一居室约占三分之一,每套建筑面积40—48平方米,二居室约占三分之二,每套建筑面积54—65平方米。小区地理位置优越,步行到轨道交通3号线上海南站站与轨道交通1号线漕宝路站均只需10分钟左右,周边还有近20条公交线路。

作为市筹公共租赁房,馨逸公寓的租赁价格按照略低于市场租金水平确定,项目平均租金约为48元/平方米·月。根据房源的位置、楼层、朝向、房型等确定一房一价,一居室月租金约为1800元至2400元,二居室月租金约为2400元至3100元。

馨逸公寓面向工作单位或户籍地在本市浦东地区、徐汇、长宁、普陀、闸北、虹口、杨浦、黄浦、静安、宝山、闵行、嘉定等12个区供应。这12个区符合市筹公共租赁住房准入资格条件的家庭及单身人士可向相关区公租房运营机构提出申请。

馨逸公寓公共租赁住房首批集中受理期为2013年9月5日至18日期间10个工作日。受理窗口的地址、接待时间和咨询电话可在市住房保障房屋管理局网站shfg.gov.cn上查询。首批承租对象预计11月可入住。

据透露,除馨逸公寓外,今年本市还将有一个市筹公共租赁住房项目投入供应,即市公积金管理中心的上海晶城·晶华坊项目。该项目位于闵行区梅陇镇,约1600套房源,计划在今年11月启动供应。

目前,市公积金管理中心正在抓紧做好供应前期各项准备工作。

企业急招员工,涨薪仍招不到人


为了能在短期内招到工人,有的企业以涨薪来增加吸引力。记者昨天从本市闵行、浦东、嘉定等主要外劳力市场获悉,由于企业订单增加或恢复生产等原因,导致本市部分行业外劳力用工出现报复性反弹,用工岗位从去年底的求大于供变成目前的供大于求。不过和企业的急需相比,本市外劳力市场一片冷清,即使涨薪也招不到人。

[现 场]

餐饮服务员缺口达3成

昨天下午1点30分左右,记者来到闵行区外来人员就业服务中心,只见约300平方米的服务大厅冷冷清清,只有5人在办理综合保险和就业登记等手续,查看就业信息的外来务工人员也只有两三个人。

据负责外来人员就业登记的工作人员张先生介绍,目前这里每天平均只有二三十名外来人员来找工作,但每天的岗位需求量却在200-300个。现在用人单位是“非常需要工人”,其中餐饮服务员的缺口最大,缺口在3成左右。

闵行外服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6至8月登记单位增加了10%左右,新登记求职的人数却从去年的1457人,跌至今年的636人,面试人数也从去年的1770人下降至1548人。显然,单位需求在增加,找工作的人在减少。

“同样是举办招聘会,去年通过短信通发出150条信息后,常常就有200多名求职者来参加,但如今发出了400条短信却只有120多人参加。”张先生回忆说,今年春节之后,他们那里平均每天有100至200人来找工作,当时这里天天是人满为患,与目前的冷清情况形成了强烈反差。

以汽车零部件配件生产加工作为支柱产业的浦东北蔡镇,也同样度过了一个“经济寒冬”。当记者来到北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这个镇上规模最大的外来劳务人员招工聚集点时,冷清的场面一度让记者以为走错了地方。

据上海餐饮行业协会秘书长段福根介绍,该协会旗下有2000多个成员单位,目前很多知名的餐饮企业,开出了1200元薪酬的服务员岗位,但前来应聘者寥寥。

记者在北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内的一家中介处看到,写字板上的用工报酬有明显改动的痕迹,机电技术工的底薪从 1000元涨到1200元,“虽然涨了薪水,但还是无人问津。”该中介的负责人介绍说。记者一圈走下来发现,除了市场内的家政服务介绍中心内有数十名应聘者外,其他六七家劳务中介里竟看不到一个求职者的身影。

[为何招工急]

企业订单增加,用工缺口爆发式增长

用工需求这么大,直接原因是由于不少企业订单有了明显回升。

据了解,北蔡地区部分企业之所以遭遇“用工难”,主要原因是部分原本停滞的订单重新恢复。“去年刚裁完人,现在又要赶工完成订单,企业也有点措手不及。”据嘉定外劳力管理所反映,该地区的汽车、电子、服装、家具等行业受金融危机影响相对较小,服装业、电子业的订单已经开始增加,岗位需求量也随之增加。

同样,来自温州、宁波、东莞、义乌等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的劳动部门统计显示,部分企业“回暖”明显,甚至出现了“用工荒”现象。进入8月以来,温州市的招工缺口从7月的25936人一下子猛增至35199人,工人月薪1500元也少人问津,服务员岗位排进了紧缺前三。“今年6月开始,有两家皮鞋生产厂就在职介中心设了一个长期摊位招人,招了2个月,也没几个人应聘。”昨天,温州市职业介绍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服装、皮鞋等行业的招工信息也从几十条猛增至几百条。

东莞市劳动局的数据也显示,今年8月上旬,309家用工企业上报的用工需求超过3万个岗位,主要涉及电子、制鞋、制衣、玩具等行业。进入8月,用工缺口猛增至35199人。发布用工信息的多是中小企业。据悉,东莞市企业发布的招聘岗位中70%为普工,工资最高约每月2200元,最低每月1100元,平均工资水平也达到了每月约1650元。此外,就连平时绝对不缺人的服务员岗位也排进了紧缺前三,且要求从“仅限女性”放宽至“男女不限”。

“订单从6月份开始突然增加。”东莞哈一代玩具厂董事长肖森林介绍说,在他的工厂里有三分之一的机器因为没有招到足够多的工人而无法运转。深圳英博桑皮具厂的彭新贵昨天告诉记者,该厂规模40-50人,订单明显回升后,人手一下子短缺了10-20人,几乎占到了原人数的一半左右,到现在他还没有招到足够的人手。

温州服装商会也透露,服装外贸订单有了20%的恢复性增长,上半年温州主要内销品牌也保持了30%以上的增长。

[为何难招人]

生活成本高,宁可回乡务工

虽然岗位需求增加,但很多外来人员却对薪酬不满。昨天,正在闵行外服中心了解就业信息的安徽籍外来务工人员小刘对记者说,他们那里来沪做餐饮服务员的老乡,包吃包住平均月薪只有1100元,上海的生活成本很高,这样的薪水太低了。“外来务工人员觉得企业提供的工资水平偏低,不愿意来上海打工。”嘉定区外劳力管理所所长朱华民介绍,目前,嘉定区外劳力每月最低工资为960元,如果有加班则可上升至1200元-1300元左右。但受金融危机影响,不少企业需要员工加班的量在减少,这也直接影响到了他们的工资水平。

北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内的联帮申保后勤服务社负责人郑浩明坦言:“除了工资,现在的外来务工人员特别看重工作的稳定性和企业后勤配套。”他此前也曾联系过安徽、江西等地的劳务工,但对方一提到企业是否“包吃包住”,他就被难倒了。“北蔡地区正在进行大规模改造,很多租金低廉的农民住宅因拆迁已夷为平地,用工单位若要提供职工宿舍,成本必然高企。但如果让工人自己找房,其生活成本可能比拿到的工资还高,因此很多外地人员不愿来沪打工。”

据悉,国家的林改政策也吸引了一大批农民在当地就业,而不是远赴外地打工,尤其是山林面积较大的安徽等传统的劳力输出地,也导致了外出应聘的劳动力资源人数正在减少。

[专家看法]

用工紧张是暂时的,整体仍是供大于求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表示,现在的中国经济实质上并没有恢复,经济在较短时间停止下滑并出现复苏的迹象是由于政府的投资政策、各种减免税政策等措施的实施,而不是真正由竞争性行业和企业带起的“经济复苏”。虽然现在出现了暂时性的人员稀缺,但中国劳动力市场实质上依然是劳动力资本过剩,并不是“用工荒”。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如果企业提高工资水平,还是会有大量劳动力涌入城市。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石磊则认为,部分地区和行业用工紧张是经济回暖的一个利好信号。如由于第三季度美国制造业开始复苏,带动了中国的出口贸易等行业出现回暖迹象的话,用工需求也会因订单变多而增加。不过他也认为,用工紧张是结构性的,劳动力市场整体依然是供大于求。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郑东亮告诉记者,眼下出现的招工难和前几年的情况类似,但根本原因不同。前几年的用工短缺,一般是因为经济快速发展,企业需求猛增引起的。此次的招工难,可能只是金融危机中的经济调整引起的。现在正是海外市场的消费热季,一些加工出口类企业用工需求会有所增加,导致企业人手短缺。不过,由此还不能判断经济已经复苏。因此,招工难只能反映出现阶段劳动力供给的变化,单纯对经济的影响,还无法全盘反映。

[职场风向标]

上海外劳力市场十大缺人岗位

●餐饮住宿●机械制造加工修理●土木建筑建材●交通运输物流●仓储●电气电子设备制造●社会居民生活服务●采购销售●检验测量标准●管理行政后勤

《白领抱怨遇地铁故障奔波半天仍被扣钱》由职场百态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在您职场百态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白领个人简历”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