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割舍的一线情缘。

职场百态频道整理了各种职场技巧,各种职场故事。感谢阅读《无法割舍的一线情缘》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姓名:Olivia

职位:网络编辑

所在城市:上海

“逃离一线城市”,最近的媒体几乎都在说这件事,可在Olivia看来,它就像是一个极其无聊的冷笑话。当然,并不是说Olivia不认同这个论点的存在合理性,可站在一个相对理性的角度来看,Olivia认为“逃离”北、上、广、深这类一线城市,是不可能、也不实际的。

诚然,一线城市的压力很大,“时间就是金钱”这句话在这些地方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虽然不知道“北、广、深”的情况如何,但在上海——路上的行人大半都是行色匆匆的在为生计奔波,生存的压力让这座城市里的诸多白领们喘息艰难。即使如此,Olivia也不曾决定要离开这个地方。当然,这并不是说她没动过“离开”的念头,但那也仅仅只是一个瞬闪而逝的“奇思妙想”,仔细想想Olivia觉得是自己无法离开这座繁华的大都市——不,确切的说是她根本就不想离开!

因为在这座让人既爱又恨的城市里,Olivia拥有的不只是家人、朋友,还有更多能够可以让她实现自己理想的重要东西与契机——更多的工作机会、更多新的挑战;较为健全的信息资讯网络;一个开放性的国际化视野……Olivia说:“兴许是个人的偏见,我始终觉得二、三线城市所有的一切远不及一线城市!即使它们能让人‘自由呼吸’,可我还是相对喜欢这座由水泥森林构造出的一线城市多一些。自然,这里面或许还要附加上我心里那点儿不甚知足的对于“完美”地追求。”同时,Olivia还相信,那些选择背景离乡,怀揣美好梦想来到这座海纳百川的大城市的人们都拥有和她类似的想法——追求人生的至高目标,实现自我的最优价值。

于是,上海这座一线城市给予的沉重压力成为了他们这些人甘之如饴的莫大动力。

笔者曾笑称Olivia这种有些疯狂的阿Q精神是在自虐,但她表示自己完全对此不在乎!因为Olivia表示她非常清楚自己想要的根本就不是那种平凡的蜗居生活,尽管眼下的她只能如此,毕竟这里是一线城市,美好的理想与残酷的现实都存在于此。

“二、三线城市固然能让人有一个舒适怡然的惬意生活和更为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可在上海这座日新月异的一线城市里同样可以享有这一切——卸下生存的重压,暂缓前行的步伐,从容的欣赏沿途的风景,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找到工作与生活这两者之间的支点平衡。” Olivia如是说道。

再者,每座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地域特色与文化风俗,Olivia认为自己似乎更适合这个紧张忙碌的都市生活节奏,过于悠闲的慢节奏生活大有可能令她变得很“废柴”。这样的人生Olivia不想要,尽管她自己很羡慕过着这种日子的人,但那也仅仅只是羡慕而已。也正因为如此,Olivia时常觉得自己是个矛盾综合体——一边是对实现自我人生目标的“野心勃勃”,一边却又是遇事很没追求的“无为散漫”,但不管怎样,生存于一线城市中,Olivia觉得自己可以把一切想要得到的东西牢牢地抓在手中,并在未来的某一天将其变为现实!她说这种踏实感是其他任何一个地方都不能给她的,是无可取代的!

也正因为如此,Olivia感觉一线城市很美好,它让她开阔了眼界,领略到了互联网以外的世界风尚;同时,Olivia又觉得一线城市让人无比悲催,生活的压力、竞争的压力以及奇妙的人际关系总是让她对未知的事物充满了“惊喜”,可即使如此,Olivia还是割舍不下自己对它的依恋,因为她的家在这儿!她的根在这儿!而且最重要的是,它让她离成功很近!(完)

zc530.COm小编推荐

一线城市去二线,是福不是祸!


职场,繁重的工作可能让你剪不断理还乱,效率也久久不见提高。其实,这都是因为你没有用对方法!小编来告诉你。感谢阅读《一线城市去二线,是福不是祸!》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网友“Samuele”提问:

我现在在一家老板是日本人的公司里做了3年设计,公司各方面条件都不错,前两年都加薪1k,今年加了500。工作有时要加班在正常范围里。两个月前我接到公司通知,意思要调我去成都一年,一样的职位,不包吃住,就比现在的工资稍微高一点。公司一直有这样的“惯例”年轻的设计师要下放一两年,关键是这种外派回来之后几乎没什么实际收益,就工资比下放时多一点,升职之类几乎没有可能。公司给我两个月时间考虑,现在眼看着要给答复了,我很犹豫。

一方面我现在24岁,去一年也没什么,就当锻炼锻炼。另一方面却觉得这样锻炼有些没必要,一线城市去二线城市一年,一样的工作平台还不如现在大,回来也不升职,女朋友也会受影响。还有关键是上礼拜领导在提到这件事的时候,依稀表达了如果不去外派就走人的意思。本来这份工作我还挺满意的,这样一来就真的尴尬了。大家给点意见吧,谢谢了。

网友“ggdd123123”回复:

个人意见,仅供参考。如果我是楼主,我会选择“去”。有以下几个理由:

1. 如果去日本,会怎么样?

如果老板外派你去日本,你还会有这么多犹豫吗?你还会过多考虑工作、升职、感情、人脉种种问题吗?是否能学到真本事回来还得打问号。去日本,只是看起来很美好;去成都,只是看起来不太好。都是“看起来”的事情,谁都说不准。所以,升职、感情、人脉种种问题,对你来说都不是大问题,你只是说服不了自己,也太在意别人的眼光而已。

2. 升职问题

不去,意味着失去工作的几率较大,而你还没有做好跳槽的准备;去了,只要还在公司,将来未必没有机会。

3. 感情问题

去成都,还只是一年,考验真爱的大好机会。女朋友吹了也没啥大不了,找个成都妹子也不是不可以。

4. 人脉圈问题

现在通讯这么发达,这个根本就不是问题。在新的地方拓展新的人脉,想想就激动。

5. 一次绝好的锻炼机会

楼主趁着年轻,出去闯荡一番,好处多多。机遇不会找上门,而是你出去追寻的。

热门讨论:

从一线被流放到二线,我要不要去?

两点一线的上下班生活——街头随访


职场,繁重的工作可能让你剪不断理还乱,效率也久久不见提高。其实,这都是因为你没有用对方法!小编来告诉你。感谢阅读《两点一线的上下班生活——街头随访》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某网络公司美编Oli:

上下班交通:公交车+步行。每天必须花15分钟步行去车站,虽然我不想走,但花两块钱坐一站路有点奢侈。想过买“小棉羊”,但最近治安不太好,这念头也就放弃了。全当锻炼身体,为延年益寿吧。

上下班路上时间:没有意外,来回3小时。等车要花半个小时以上。只有人品爆发的时候,人到车也到,不过只有偶尔发生。路上要花1小时多些,如果是高峰时刻,可能会堵上30分钟。大桥上如果有车发生意外,那又是15分钟。

早饭问题:时间比较充裕的时候,会去新亚大包吃个包子和一碗咸浆。很多时候是妈妈买回来给我吃,很幸福。如果以上两种情况都没发生,我是怎么也要弄点食物充饥的,因为挤大桥五线要花不少能量,我怕我饿摊在车上,那就完了。

民企市场专员:Vivian

上下班交通:公交车+步行。公司在郊外,有大把大把的新鲜空气,所以早上散散步,有利身体健康,吹个晨风还能使大脑清醒。

上下班路上时间:除去不可抗拒因素,例如堵车/锚/顺风车等等,通常情况下是公交车25分钟,行25分钟,50分钟。每天来回一个半小时左右。

早饭问题:基本是在步行的时候解决,不在家吃是因为想早点出门可以避免公交车拥挤,另外就是公交站台那老大娘的煎饼实在太好吃了。

项目工程师:Jim

上下班交通:公交车。我们公司有班车制度,也可以自行坐车上班。我原先是坐班车上班,觉得坐班车比较省心。不过,后来发现有一输车直接能到公司,我就选择了这条路线。自行坐车时间上无法保证,但沿途比较有乐趣。如果固定了某一时间出门,会时常发现几张“老面孔”擦身而过,或者出现在车厢里的同一位置。然后,心里就会感叹一句,原来这就是生活!

上下班路上时间:从出门到公司,大概在1个半小时。来回3个小时。

早饭问题:早饭一般是家里吃的,一顿不吃饿的慌嘛。当然,为此是需要牺牲一点睡觉时间。

普通公司小职员:Jag

上下班交通:班车。听说上了班车,就算上班时间了,那无疑这段时间是整个上班过程中最无聊又最闲适的时刻了——除了听广播,就是睡觉,真是猪一般幸福的生活!人生的两大乐事不就是睡觉、晒太阳吗?晚上如果熬夜赶工,或者看美剧睡晚了,还可以趁班车时间补补眠。

再说道听广播,可供选择的频道实在不多,因为现在的音乐台,插播广告和主持人的自恋呓语要比实际内容多得多。幸好还有FM87.9和FM94.7,早上伴着真正有幽默sense的“飞鱼秀”开始美好的一天,晚上伴着古典音乐美美地睡一觉。

上下班路上时间:至少1小时。上了班车,一般就不在乎路上时间了,不用担心刮风下雨迟到早退。但既然公司提供班车,可以想象每日通勤的路程有多漫长,一般在不堵车一路飞驰的情况下需要1个小时的车程,有一次堵车严重,下班后足足堵了2小时还没到家。

早饭问题:早饭时间换睡眠。正如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班车稍稍痛苦的一点就是要早起。我基本都是能多赖5分钟就绝不浪费,所以把早饭时间牺牲换睡眠了。有的同事在班车上吃早饭,可我的肠胃会抗议,金龙大巴坐着很舒服,但我脆弱的肠胃无论是在班车上吃东西还是看书,都会翻江倒海。所以只能一路撑到公司后,在3分钟内饼干就果珍,解决早饭问题。

项目工程师:Jim

上下班交通:公交车。我们公司有班车制度,也可以自行坐车上班。我原先是坐班车上班,觉得坐班车比较省心。不过,后来发现有一输车直接能到公司,我就选择了这条路线。自行坐车时间上无法保证,但沿途比较有乐趣。如果固定了某一时间出门,会时常发现几张“老面孔”擦身而过,或者出现在车厢里的同一位置。然后,心里就会感叹一句,原来这就是生活!

上下班路上时间:从出门到公司,大概在1个半小时。来回3个小时。

早饭问题:早饭一般是家里吃的,一顿不吃饿的慌嘛。当然,为此是需要牺牲一点睡觉时间。

文案策划:Escada

上下班交通:地铁。在上海这样的交通情况下,地铁是最快的交通工具。我老公上班在外滩,从物理距离上讲远比我近,而我的公司远在张江。但是,他得坐完两站地铁再换坐公交车,上班路上所有时间就和我差不多了。

上下班路上时间:从出门到公司,大概在1个小时。来回2个小时。

早饭问题:早饭一般是在家吃的,我们大人能对付,孩子的早饭不能少的。当然,有时会在路边买个点心。

零售业店长:小艾

交通工具:电车+地铁+公司地铁站班车。虽然公司有固定班车,但停靠点离我家太远,每天一大早起床,坐电车换班车,时间也被限制死,太辛苦。不如自己去公司,还有交通补贴拿。

上下班路上时间:一个半小时左右。来回3小时。通常晚到晚走。可以避开交通高峰。

早饭解决方式:路上吃。我属于那种每天早上多睡一分钟也好的人,所以不指望能在家里喝一碗热腾腾的粥了。最经常的方式是在路上买包子大饼油条,有时不觉得饿就干脆省一顿早饭。(完)

在一线挣扎,却不放弃回家的想法


职场百态频道整理了各种职场技巧,各种职场故事。感谢阅读《在一线挣扎,却不放弃回家的想法》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姓名:王丰

职位:产品经理

所在城市:北京

王丰在北京已经待了五年,从2006年懵懂无知地踏上这座城市,到现在已经做到一家门户网站的产品经理,这一路走来有太多辛酸。谈及对北京这个城市的感觉,他只是淡淡一笑,然后说了一句:“其实我想走,其实不想留。”

既然想走的念头这么强烈,为何还要留在北京呢?这还要从当初王丰为何去北京说起。他说:“从小我就没有对大城市的向往,也未曾想到有一天自己会‘北漂’,但是当你开始在这里工作以后,回去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王丰来自古都洛阳,2006年他毕业于郑州的一所二本院校,所学的专业是新闻传播学。因为进入传统媒体十分困难,而洛阳、郑州的新媒体发展比较落后,毕业那会他还欠着助学贷款。迫于压力,他只好踏上开往北京的列车,去了那个自己没有一丝好感的城市。

其实,有些人在一线城市工作、生活稳定以后,就慢慢地适应了城市的节奏,离开的想法也会在脑海中褪去,他们终究有一天会变成新一代的城市居民。当我提到这一点时,王丰立即打断我的话,他说:“我一定会回去的!你觉得五年时间够长吗?可是我始终都不习惯这个城市喧嚣的氛围,行走在这个城市当中,我感觉心里十分压抑!”

一线城市的白领选择逃离,最主要的原因莫过于无力承受高房价、高消费、强压力。王丰对于自己目前的工作还很满意,去年刚升为产品经理。这一年的时间他都在经营公司的新产品,从前期的用户调研、需求分析,到最终产品上线、成型,他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一天天的成长。工作虽有压力,倒也欣慰。至于高房价、高消费,他坦言自己确实也没能力在北京买房,只要不买房,他和女友两人的日子就还算不错。然而此时,我却听到了王丰微微的叹息声,间隔大约10秒钟,他接着说:“我确实不想在北京买房,一方面这里的房价高得吓人,经济上我和女友两个人不能承受,另一方面,我也不想被房子套牢,勒紧腰带做房奴,我并不喜欢这样的生活!女友对我很好,我们打算明年结婚,没有房子始终是我的心病,虽然她一次也未曾跟我提起,但我心里还是有一丝愧疚。”王丰强调说,只要回到洛阳,房子的问题可以立即解决,两个人的生活也能够达到小康水平。

现在,他们两个人都在北京拥有自己喜欢的工作,回顾这两年的发展状况,也让王丰颇有成就。也许未来的发展之路会更好,买房也不无可能,但是他如此坚定地说要离开北京,只是因为自己对生活的理想化追求?对于这个即将走入而立之年的男人,我对他执着离开的想法还是有些怀疑。王丰告诉我:“在刚来北京的时候,我只想着多赚一些钱,能为父母分忧解难,那个时候想买一件像样的衣服都会让我犹豫不决。记得2007年夏天,有一次我看上了一件嫩绿色的衬衫,忍不住试穿,连旁边的顾客都在不停地夸我非常合适这件衣服。但我想想毕竟要300多块钱,还是舍不得,这都够妹妹一个月的伙食费了。可以说,那个时候为了能够赚到钱,我确实离不开这个城市!”如果以前是因为生活所迫,那现在呢?王丰在北京有了朋友,有了事业,还可以潇洒地离开这个给与他机会的城市吗?况且,他所在的互联网行业在洛阳可没有一点优势。他却坚持说:“在北京我赚的是钱,学的是经验。洛阳的互联网行业并没有北京发达,可是我现在已经走上管理路线,我相信回去可以找到合适自己的工作。”

于是,我们又回到了最初的那个问题,既然有种种离开的理由,现在为何还要勉强自己待在北京。王丰故作高深地跟我说:“时机还不成熟!”原来是因为他的女友。王丰的女友也是洛阳人,目前还不愿离开北京,而王丰所负责的产品现在也不能脱手。不过这些都只是暂时的,他们终究是要回家的。

后来,王丰跟我讲了许多他的“北漂”生活,言语中透露着对漂泊的厌倦,对家乡的思念。我也开始渐渐理解他的决定。虽然,他现在还不能回去,但是我知道这个时间不会太久。(完)

离开一线,另一种人生选择


77%的白领表示自己工作的一线城市没有归属感;

59%的白领有离开一线的打算;

30%的白领离开的原因是因为城市很难融入;

43%的白领暂时没有走的原因是没有更好的发展机会;

31%的白领表示离开一线将不再回头;

……

以上数据是关于“白领离开一线城市意向调查”的结果。此次网上调查共有984人参与,其中66%为男性;大专以上学历占91%;21%的受访者来自外资公司、9%来自合资公司、41%来自民营/私企公司;有2—5年(包含5年)工作经历的受访者为41%、5—8年(包含8年)工作经历的受访者为21%、8年以上的为17%。

关于白领离开一线城市这个话题从今年的年初就有了相关报道。然而环顾周围在一线城市打拼的人群,远非一句“离开一线”那样简单。有些人说离开只是口头上说说而已,因为一线城市工作机会多。但通过的调查,我们发现有11%的受访者已经离开了一线城市;也有人说离开是“混不下去”的人逃避的做法,我们却发现工作年限在8年或是10年的受访者也正在打算离开,这些人在别人眼里虽不是精英份子,但至少也算是中产阶级;更有人说,异地工作者更有理由离开,调查却告诉我们,就算是“土生土长”的一线“原住民”也在逃离……

三年之痛十年之变

到底是哪部分人想离开一线城市?根据的调查发现,59%的白领有离开的打算,另有11%的白领已经把离开的念头付之行动。从性别特征上来看,有离开打算的男性比例要高于女性。

是否离开这样的重大决定,与生活或是工作在这个城市的时间长短有着莫大的关系。当我们把在一个城市的工作时间与离开的意愿度做成二维图表后,我们将会发现蕴含在其中的一些特别的内容。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出,随着白领工作、生活在一线城市的时间变长,白领想要离开的愿望也会逐步增长。

一年是蜜月期。相对而言,一个刚来到城市的新人对于大都市的向往与期许要更强烈些,他们想给自己更多的打拼与奋斗的机会,因此我们看到在一线城市工作1年左右的人“不想离开”的比例要高得多。

图1 城市工作时间与离开意愿对比图

数据来源:

海莉老家在四川,来上海从事网编一年。她每天要坐公交换地铁上班,花在上下班路上的时间超过了3小时,公司又需要经常加班,有时她要到半夜才能回到租的屋子。尽管如此,海莉认为自己还年轻,有时间也有精力拼一下。“不努力总不会甘心,而且目前的情况只是暂时的,做一年如果职位晋升了的话,我觉得还是可以留下来继续做下去的。”说起离开的事,她的感慨是:“当初整个村子的人都知道我来上海工作了,如今就这么回去,我无颜见‘江东父老’。”

三年是个痛痒期。如果在一线城市工作了三年仍然看不到希望的话,很多人会离开。而三年过后,离开的人数比例在减少,直到10年这个坎。在一个城市能够工作与生活十年的人,若是选择离开,绝对不是单纯地混不下去。他们当中有更多人通过十年的体验与经历,越来越强烈地觉得从小向往的城市,如同美人迟暮,正在慢慢失去吸引力。

从图1中我们还可以发现,想要离开并非是异地打工者的“专利”,在北上广深的“原住民”也有离开的打算。从采访中我们发现,一线的原住民有因为买不起房子而不得不另寻出路的。Orense是上海原住民,她于去年结婚,房子却买在了老公的工作地——西安。“结婚前我曾想在上海买房,与我父母四处看了一圈,才发觉原来自己穷得只能买得起一间厕所——还是毛坯的厕所。”问起是否有离开的打算,Orense说走是必然的,只是现在还没找到好的工作机会。不放心日渐老去的父母,这是Orense不能下定走的决心另一潜在原因。

离开之后,想去哪里?

调查发现,有23%的受访者打算把中西部城市(如武汉、重庆、西安等)作为目标城市,有21%的受访者选择东部沿海的二线城市(如南京、杭州、苏州等);选择北方二线城市(如大连、青岛、哈尔滨、沈阳等)的占到了9%;有10%左右的受访者表示目前还没确定好选择哪些城市,但只要不是一线城市就好。

二线城市的哪些热门行业将被白领们看好?调查发现:计算机/互联网/通信/电子、快速消费品/耐用消费品、服装/纺织/皮革、房地产/建筑这四大类行业领域被关注程度排在前列。

值得一提的是,离开这件事想想容易做起来难。从调查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关于白领离开一线城市这个问题,大多受访者只是有想法,而真正付诸于行动的还是少数。在被问及为什么暂时还没离开的原因时,白领们表示没有好的工作机会是最大的阻碍。同时,调查还发现,一部分白领在衡量二线城市时,使用的却是对一线城市的标准。

二三线城市和一线城市的差距是不能忽略的,逃离了北上广,能否找到工作、顺利地生存下来,对很多人来说还是需要谨慎考量的。

当初为什么要选择这个城市?

调查发现,大家当初选择一线城市的理由有很多,就业机会与城市发达程度被认为是最重要因素。

表1 选择工作在一线的理由

数据来源:

Jenny,珠宝鉴定师,她大学一毕业就留在了上海工作,接着结婚生子,一晃十年过去了。“我的专业是珠宝鉴定,老家这边根本没有这方面的职位需求。总不能一毕业就失业吧?所以与其说我选择上海,不如说上海这个城市有这样的机会。”回想当初留下的理由,Jenny如是说。

就业机会多,代表着企业在一线城市的招聘需求要高于二线城市。据历年的才市指数显示,京上广深这四大一线城市的职位需求绝对数量高于其他二线城市。

城市发达程度高也是吸引人前往并留下的重要因素。有一位网友在叙述喜欢上海的理由时这么写道:“出门就能坐到地铁,商店里提供的不仅仅是满足生存需要的必备品,还有很多能满足我精神层面的东西。大城市信息丰富,每天我都能通过这里了解中国以外的世界。”

然而事异时移,想当年我们有很多理由要去一线城市,如今我们似乎有更多的理由要离开它——这个我们曾经热爱过的城市。

为什么要离开?

我们为什么要离开这个曾经让我们热切想要进入的城市呢?是哪些因素,让那颗本是赤诚的心变得冰凉呢?表2列出了白领离开一线的前五大原因。

表2 白领离开一线五大原因

数据来源:

天价房是一线城市的高门槛

曾经有好事者根据目前各地的房价及2009年当地人均可支配收入,列出了一位普通人在不同城市买套90平方米的房子,需要不吃不喝工作多少年的列表。北京(西四环附近)列位榜首,需要101年;上海(中环以外)需要78年;深圳需要90年。

房价如此之高,引无数白领竞折腰。于是有专家提出,老百姓为什么一定要买房子,为什么不可以租房子住呢?然而大多数中国人的传统习惯仍然是需要有一套自己住的房子,特别是当中国人组建新家庭后,有一套自己的房子是内心的渴望。论坛曾经做过一个小调查,有17%左右的白领选择有房才结婚,有62%的白领表示可以暂时租房结婚,但最终仍然想凑钱买房,仅有3%的白领选择了不买房、租房结婚就好。

“上海的房价高得离谱,我不想在这里安家,因为要负担高额房贷,这会让我的孩子过没有质量的生活。”有位网友写下了这样的字句。于是房价成了拦住我们留下的物质关卡。

重写人生成功的定义

对于离开的原因,更多的人提到了“无法融入”目前工作的一线城市。什么是无法融入呢?这似乎很难用一句话或是一件事来表述清楚。“无法融入”的感觉来自于平时生活的种种细节,比如在一天工作之后,迎接自己的是空荡荡的房间;比如生病的日子孤独地躺在床上少人关心;再比如,遭遇不顺心的事情,却连一个可以诉说的对象都没有……

一位在上海打工八年的网友表示:“对于在异地工作的人来说,陌生与没有归属感是无法融入城市的两大元素。上海很现代化,她具备了时尚、繁华、高科技等等诸多元素,但她却没有家的感觉,一切繁华都与我无关。”

一份名为《中产家庭幸福白皮书》于近日发布,根据调查结果,江苏、四川、福建、重庆四地幸福指数最高,而经济最为发达的深圳、北京、上海幸福指数最低,成为中产家庭心中“不够幸福”的城市。这份报告的数据正好间接反应了白领为何要离开一线的主观理由。

什么是成功的人生?成功就一定要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成为社会精英吗?相信有些人会认为成功只是自己心理上得到满足就可以了。有人如此定义成功人生:有一个相濡以沫的爱人、可爱的孩子、父母都健康长寿、有一群好朋友。这样的生活,如果在悠闲的二三线城市能够实现,又为什么一定要把自己强留在一线城市呢?留在一线城市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快节奏、工作压力对于有些人是奋斗的动力,但对于另一部分人来说反而是种折磨。在他们看来,一线城市的生活是:每月有巨额的房贷,上下班需要三个小时,天天晚上要挨到8点才能吃饭,生个孩子却负担不起养育孩子的种种费用。而二三线城市的生活是:可以马上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屋子,享受更多的阳光与新鲜空气,可以理直气壮地实施自己的“慢生活”……

成功与否更多在于是否满足了自己追求的目标。所以,离开只是一种选择,如同留下也只是一种选择。(完)

一线城市年薪不到20万是不是很失败?


钱多事少离家近是很多人找工作的终极目标,但这世界上有多少人能如愿以偿呢?更有一部分人干着别人以为的高大上工作,被高薪着,这又是何等无奈!

最近锦囊君的后台收到了这样一条留言:

锦囊君,我很委屈。在某个一线城市异地工作三年,小财务。家乡的父母一直以为我混得不错,月薪到手至少是过万,朋友们也一直说要我请客,工作三年了,怎么也要提携一下还在家乡的发小。他们的原话是:

“听说你们这边压力大,加班多,但好在工资高啊,月薪过万很容易的,我保证能吃苦。”

“你们这边工资好高啊,排在全国不是第一就是第二,给介绍一下吧!”

每到这个时候,我这种又要加班且月薪还没过万的可怜人真是有苦说不出,说了他们也不信。他们的反应都是“怎么可能?你骗人!”

时间长了我也很怀疑自己,是不是自己的真得很失败?现在一线城市年薪20万30万的工作到底有哪些?

单说薪资数据,锦囊君也很好奇,为什么每次媒体发布的薪酬都显示自己所在城市的薪资水平脱离了吃土,解决了温饱,甚至已经是奔向小康了呢?而拖后腿、做分母的总是自己,到底哪些工作那么有钱赚,拉高了我的薪资呢?

欢迎大家留言分享自己的薪资情况:是做了分母?还是领先了同行?还请写上自己的职业、所在行业、工作年限,及工作强度才具参考意义。欢迎打脸从事新媒体工作的穷小编!

一线城市女白领省钱纪录:给我9000元能存7000元


职场百态频道整理了各种职场技巧,各种职场故事。感谢阅读《一线城市女白领省钱纪录:给我9000元能存7000元》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多少钱在广州生活才不惶恐?日前一则调查备受广大读者和网友关注,该调查称上海、北京、广州等一线城市月收入需9000元左右才不惶恐,而成都、大连等二线城市则在5000元上下浮动。但实际上,一个人对生活的感觉是不是惶恐,月收入只是衡量的一个指标,而不是唯一的指标。日前,羊城晚报记者对在广州生活的一些市民作了调查,发现月收入和惶恐感的关联度,还不如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来得密切。

1、月入2500元职场新人:

买房这种事情太遥远

景小龙才工作一年,大学毕业后从老家湛江来到广州工作,目前月收入2500元左右。他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做助手,要熬到拿资格证、拿律师证,至少还要有两三年时间。不过他觉得年轻时从底层做起是应该的。他现在的薪水在广州生活只能当一个月光族。由于对住的要求比较高,他拿1000元租了个地铁沿线的单间,然后每天坐地铁上班。剩下的1500元在支付吃饭和日常必需的生活开支后,几乎没有剩余。

景小龙觉得租房挺好,还没有考虑买房。而造成他有这种想法的还有另一个深层次原因,就是几乎没有时间和金钱社交,也没什么机会接触女孩子谈恋爱,因此也没有买房的压力。不知道将来会怎样,这些事情可以以后再考虑。他说,如果将来收入增加了有能力了自然会考虑买房,但现在这一切都是未知数。

开支账单:

衣食住行:大学刚毕业,对穿没什么要求,开支也很少。吃饭相当费钱,由于住和工作都在商务区,早上只能吃麦当劳和7-11便利店昂贵的早餐;午饭和晚饭虽然都吃盒饭,但一天伙食也要40-50元。交通基本上靠公交和地铁,一月开支100元,从不打车。

主要开支:租房每月1000元,伙食每月1000元。

娱乐:下班后在家上上网、看视频、打游戏,周末和一群朋友打篮球,基本上不花钱。

金钱观:钱多有钱多的活法,钱少有钱少的活法。

对未来憧憬:在毕业出来工作之前,已经对工作状态有所了解。现在月入虽然2500元,但将来一定会达到甚至超过9000元,而这一天不会太远。

2、无收入辞职师奶:

心态决定生活满足程度

李梅,35岁,广州本地人,宝宝1岁多时辞职,目前在家已经休养半年,无任何收入来源。辞职前是月入4000元的工薪族,老公月收入将近1万元,房贷5000元。

李梅说:以前觉得工作非常重要,到处要用钱,尤其孩子出生后觉得要给孩子最好的教育,不得不努力挣钱,因此把自己搞得很累。此外,虽然父母不需要负担,但公婆没有基本医疗保障,一有点病痛就要支付医疗费,因此觉得压力几乎大到崩溃。但如今她已心态坦然,高强度的工作虽然可以带来高收入,但没有什么比多陪陪父母和孩子更重要。现在她只想找一份有正常双休日、节假日的工作,不要有太多加班即可。

开支账单:

衣食住行:辞职后平时生活围绕整个大家庭,主要是和父母一起带孩子,吃饭基本在父母家吃,不交家用,正式进入啃老一族。

主要开支:每月房贷5000元。

娱乐:一般都是大家庭出行,传统的广式家庭聚会娱乐和旅游,费用由各方均摊。

金钱观:支出和收入能够成比例。

对未来憧憬:最担心父母生大病,一旦出状况压力会非常大。另一方面又觉得我国的教育和医疗水平会逐步完善,未来并没有想象中可怕。船到桥头自然直。

一朝牵线 成就航空情缘


个人档案

姓名:刘荣柱

职位:阿联酋航空大中华区副总裁

从业时间:39年

“先就业再择业”,当下流行的话同样适合描述刘荣柱先生的求职经历。刘先生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在纺织业,从事的工作并不和所学专业对口。不过,正因为这第一份工作,刘先生与他毕生喜爱的航空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一见钟情 开启航空业从业旅程

可想而知,第一份工作是来之不易的,但刘先生表示这份工作对他来说还是得心应手的,“每天都有两个半小时休息,除去花费五到十分钟吃饭,在休息时间,适当的运动是我的首选。通常情况下,我会和同事去休息室打桌球。”

对于自己是如何进入航空业的,刘先生至今记忆犹新:“我上班的地方离飞机场很近,偶然的一次机会,我去飞机场附近看飞机升降,就迷上了飞行。当时,我就想如果哪天能在飞机上工作,那该是件多么有趣的事情。但那时找工作的信息来源可不像现在这么丰富,机会也不如现在这么多。不过后来我在报纸上看到航空公司的招聘广告,就去应征了。”刘先生的第一份工作尽管与航空业毫无关系,但谁又能否定它们之间微妙的联系呢?

救人帮人不图回报 相信好人有好报

刘先生自涉足航空界,至今已累积了三十多年的丰富经验。自1971年起,刘先生就开始在不同的航空公司从事各种各样的工种和岗位。刘先生在怡和航空公司(Jardines Airways)开始他的航空事业,并且先后在各家国际航空公司的不同岗位上充分显露了他的领导才能。刘先生坦诚:“在同一家航空公司很少有机会去不同的部门工作,只有靠自己去争取。在这样一个不断变换的过程中,我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学习。我在每一家航空公司做不同的工作,货运、客运、和政府部门沟通、建立与重要客户和承运人的关系,我什么都做过,从中可以学到不同的知识、积累不同的经验、锻炼不同的技能。”正是因为异常丰富坚实的业内从业经验,让刘先生在阿联酋航空公司工作得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在1976年至1993年间,刘先生更积极在业余时间中服务社会,他加入皇家香港辅助空军担任机组人员,负责搜救被困市民,飞行救援工作一做就是17年。“救援工作要求人的反应能力非常敏捷,在千钧一发之际,如果没有采取行动,那么很可能就丧失了救援机会。”回想起救援工作中的惊险时刻,刘先生感慨万千:“17年的飞行救援工作让我受益匪浅,现在我考虑每一件事情都会想得很长远很周全,从一个点可以发散出很多相关的内容;由于做飞行员需要极为敏锐的反应能力,因此我能在极短的时间里进行一项重要决策。在平时,因为我走路的步伐很快,我的同事都很难跟得上。”刘先生还表示,做飞行员,良好的身体素质非常重要,这对于爱好运动的他来说并非难事。

回首近四十年的航空业工作经历,刘先生在救援工作中救了无数的人,在职业道路上也帮助了很多工作伙伴,但他并不图他人回报,他相信好人会有好报。“我在工作中也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难题,如果自己很难解决,就会有来自朋友和同事的真诚相助,对于上天的眷顾和他人的帮助我都很感激。”现在,刘先生还在香港航空青年团中担任执行委员会委员,协助年轻人发展他们的飞行事业,并且训练他们成为飞行员或空中交通管制人员。

不怕失败 十年磨一剑

很多人会好奇,在航空业从基层上升到管理层需要多少年的历练?“至少十年。”刘先生言简意赅地表示,以他自身亲身经历为例,光有时间的积累是不够的,“不怕失败,乐于助人,不斤斤计较,我认为这些品质都是非常重要的。”

如今的航空业竞争激烈,作为管理者,刘先生深知如果不付出努力不花心思,是不会取得成功的。“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我都没有休息过,很多时间都在飞机上、在空中度过的。我昨天还在北京,今天却到了上海,明天要去广州,广州之后回香港,一个星期后飞往迪拜……我近三个月的行程都已经安排满当。”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高强度的工作离不开健康强壮的身体的支持。刘先生表示一直以来都喜欢运动,学生时代,他坚持每天跑步、游泳,现在热爱打高尔夫球。优秀的身体素质为他事业的成功打下了坚实基础。刘先生笑称自己年轻时的身材比香港明星郭富城的还要好,这不由得不让人十分信服。(完)

三线城市给了我更大的机会


姓名:Tony

职业:电视台记者、主播

所在城市:宁夏

最近,“白领逃离北上广”的话题在各类媒体上被炒得轰轰烈烈。当一线城市的房价狂飙不止时,当白领的生活成本一路高歌而收入原地踏地时,似乎越来越多的白领开始思考这样的问题:是继续在一线城市坚守,还是回归二、三线城市去寻找相对从容的生活?

那么,在二、三线城市生活就真的轻松吗?真的能满足想要回归的白领们的愿望吗?对此,在二、三线城市都生活过Tony并不认同。

Tony家乡是江苏省盐城市,一个不折不扣的三线小城市。在家乡生活了近20年后,经过自己的努力,他在高中毕业后考入了南京大学的新闻广播学院。回忆自己第一次到一个大城市生活的经历,Tony说:“在南京生活的开支当然要比盐城高很多。不过,只是一个大学生,省吃俭用的话其实也没什么开销。至于恋爱,就免了吧!”大学毕业后,Tony毅然选择了留在南京工作。“在大学里的时候,我就在南京一个报社实习了,所以毕业后自然而然在那个报社继续干下去。”Tony说,“我始终认为在南京一定要比回去好,毕竟机会多。当时我还一直梦想着能去江苏电视台。”但后来,Tony发现自己干了三年多始终没有大的进展,而每月的生活费开销还要用去不少,于是就心生变数。“报社你也应该知道的,要熬出头不容易的,所以当时有一个机会来临,我就去尝试了”。

Tony所说的机会,便是当时宁夏电视台在他母校的招聘启事。虽然早已不是应届生,但Tony凭借自己的经验和人脉,成功地跳槽到了宁夏电视台。去到宁夏电视台以后,Tony从底层记者干起,凭借自己的学历和能力,如今已经是电视台的资深记者兼新闻主播,并且在过去几年中报道过汶川地震、北京奥运等重大事件。而在今年,因为宁夏卫视和上海电视台第一财经频道的合作,他又有机会来到上海体验一下一线城市的生活。可以说,正是离开了江南下游的南京来到了黄河上游的银川,让Tony的职业生涯有了重大的发展和进步——从级别划分上来说,宁夏电视台是全国三十一家省级电视台之一,和江苏电视台是同级的。Tony的梦想也算是“曲线实现”了。

采访最后,身为媒体人的Tony也谈到了被媒体热炒的“白领逃离北上广”的话题。他觉得,即使媒体有炒作之嫌,事实上如今在南京、杭州这样的二线城市生活,消费开支和工作节奏给大家的压力一点也不比在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小。而像银川这样的城市虽然消费水平较低、生活节奏也不快、连新闻资讯量要比大城市少好多,但是现在不少房地产投资商已经看好类似的三线城市了,估计生活成本上升是指日可待的事情了。“其实所谓的一线、二线、三线,都是别人定的,自己能过好自己的日子才是最要紧”。

过年红包 无法承受之重


职场百态频道整理了各种职场技巧,各种职场故事。感谢阅读《过年红包 无法承受之重》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讲述人:Flier

职位:行政助理

又是一年春节时,每每此时,对一直在外漂泊的我来说,回家和家人团聚就是心中唯一的大事。可虽说内心是归心似箭,但一想到家里那些七大姑八大姨的亲戚们,我便不免有些心悸。

我家有个规矩,只要人踏上工作岗位,在家里就算是个长辈,过年的时候都要给红包。于是,去年刚找到一份工作的我也由此正式成为了过年时要掏钱给红包的一份子。起初我对此还颇感自豪,但经过去年的一番折腾,我算是彻底领教了。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攀比。由于当时我刚参加工作不久,年终奖没戏的我为了平衡生活开支,红包就意思意思地给了一点儿,想等有钱了再补上,结果父母知道这件事后足足念叨了我好几天,也是那会儿我才知道给红包也是一门相当深奥的学问。因为红包这东西代表的不仅是我的个人身份,还有我在整个家族中的地位。

据父母的意思,家里上上下下,所有的人都知道我在大城市里找到了一份工作,所以红包就不能比家里的其他人少,再不济也要一样多。可他们哪里知道,在大城市里“赚大钱”的我相对也要面对大城市的超高的物价。尤其是2010年下半年,CPI很是“给力”得不断上扬,而薪水却是很不“给力”得在原地踏步。虽说年终奖是有了,但也只是“十三薪”而已,远远解不了“饥渴”,再加上房东最近也在暗示我来年要涨房租,这日子过得真是……想当初我那些“意思意思”的红包就已经让我在年后的三个月里天天过着咸菜萝卜、清汤淡水的日子,真不敢想今后的日子会是什么样!

前程点评:送红包也许已经成为你回家过年的一种习俗,但是你也要量力而行,不要相互攀比,要把自己的心态放正。

从小公司跳到大公司,一直无法适复杂的流程怎么办?


朋友最近换了份工作,从工作3年的小公司跳到了一家大厂。本来以为性格外向、工作能力突出的他能很快适应新公司,结果他却抱怨连连。别的事情也就罢了,最让他感到头疼的是:大公司走个流程简直太慢了。以前公司三天能办好的事,大公司走流程都要走两周。怎么会这样?他百思不得其解。

新工作确实需要个适应的过程,每个人的不同可能在于适应时间长短的差异。但对于小公司换到大公司的这种情况,流程明显变长确实是个突出的问题。

为什么大公司流程长

在企业管理中,流程管理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不论大小公司,都有必要的流程管理和规范,这是保证工作效率和质量必不可少的。很多人说大公司流程复杂,其实更准确的情况是:大公司实行更规范的流程,小公司因为人员结构简单所以简化了流程。

人员少,汇报关系和合作关系就相对简单。

拿请假举例,小公司,你的领导可能也是公司老板,你的老板可能也管考勤,你请假跟这一个人请就好了。在部门繁多,人员构成复杂,动辄成百上千人的大公司,请假你得先跟领导报备,领导同意之后你要进入OA系统正式申请,之后至少要经过直属上级通过和人事通过两个流程。一层层报批下来,时间就这么悄然而逝。

规范流程的必要性

流程规范对规模大员工多的公司的意义在于,可以细分责任,同时也能有效规避风险。

公司人多,难免涉及到跨部门间的配合,那按照流程操作是再好不过的事了。不管是跟其他部门不熟,还是跟相关部门有过节,咱就照流程来,不多废话,不怕猫腻,光明正大,你好我好大家好。

一道道流程过下来,虽然看起来繁琐,但是权责分明。哪个部门的哪个人,参与了这个流程的哪个节点,做了什么样的工作或者有什么批注,都很明确。每个人对自己的这个节点负责,即使过后复盘也可以逻辑清晰,丝毫不乱。

换工作,也要适当转变工作方式

对于职场新人来说,一份新工作是吸纳新鲜事的过程;对于有过一定年限工作经验的人来说,一份新工作是转换和改变过去的自己的过程。

换一份新工作,不只是换一个办公地点换一个顶头上司,更重要的是换一种新的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这需要我们有勇气打破过去的自己,然后重塑一个新的。

面对新公司工作方式的不适应,我给了我朋友两个建议:1)有疑问多向上司或者同事请教,到了新环境要主动改变自己去适应;2)不要总把手头的任务留到deadline,保证自己尽快完成,留充足时间去走流程。

对于我朋友来说,他既然选择了新工作,就要接受新工作带来的挑战,并且让自己努力去适应自己的选择。好在新公司他向往已久,又薪资不菲,有前进的动力,相信他能很快适应并乐在其中。

大公司有大公司的繁琐和古板,小公司有小公司的小而美和轻松。我们做选择之前,往往做了很多思考,但也不一定能把所有利害优劣都想清楚。但那也无所谓。选择适合自己的,然后也去适应自己选择的。边界更宽,韧性更大,才能到达更广阔的天地。

无法融入团队就裸辞,你的想法很危险!


理由:无法融入团队,总是被孤立

案例:

网友“幸福花”:“我进公司已经三个月了,但办公室那些老员工都不怎么搭理我。中午吃饭也是成群结队的不带我去。有时我厚脸皮想要加入,她们总是推三阻四,“车坐不下了”,“定好位子了”这种理由,分明不想我去。这让我很无奈,所以独进独出一段时间后,我只能裸辞,还没挨过试用期。 ”

不被自己的假想敌打倒

网友“Hclqqt”分享:“裸辞肯定解决不了你无法融入的问题。有时候你认为的孤立,只是你的假想敌。个人认为有效的方法是:搞定团队中对你比较友善的那位。然后通过她打入整个团队,让大家渐渐了解你。呵呵,话不好听,但方法比较有效。新人不一定要去迎合他们什么,只要对方认可你就够了。当然做任何事都有一个前提,就是互相尊重。 ”

专家点评: 其实这是很多新人进入公司会遇到的问题。根本上说不是职业的问题,是人际交往能力有待提高。你现在是可以离职,但是你没法保证去下个公司不会遇到类似的问题,如果问题重现,你还要继续跳吗?

给新人几个建议吧:

1.新进入一家公司最先要做的就是调低人际感知的敏感度。在新的环境里,我们的确是很容易敏感,比如谁谁随便说了一句话可能就会让新人觉得是在针对他。过分的敏感很容易自己把自己推到人际关系的死胡同里。

2.脸皮厚一点,主动示好。团队融入要有个过程,既然是你要融入这个团队,肯定就得你主动。如果你在工作时间一直都是不声不响默默工作的,你怎么能指望在吃饭的时间大家还热情的招呼你一起。所以,积累在平时啊,接水的时候问问其他人顺便给别人带一杯,没事在楼下买点水果带来给办公室的人分一分,小动作,顶大用啊。

3.如果你发现在团队融入中有困难要尽快寻求帮助。比如,找公司招你进来的管理者或者HR聊一聊,他们既然招你进来肯定就不希望你来了又走,他们的工作不就白做了。所以他们一定会帮你。

无法准时下班,谁得错?


每天过着朝九晚N的生活,常常在华灯初上时才踏上回家的归途。“朝九晚五、准时下班”在各式各样不同的理由与原因的促使下终究成为了众人心中一个美好的愿望。据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有30%的受访者表示自己会经常延迟下班时间,而工作日天天加班的则达18%。

谁不想准时下班,可现实中总是有很多无奈。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城里的房价不断水涨船高。许多公司为了节约成本纷纷决定迁址城外,如此一来,每天挤公交和地铁还是成为了众多白领们每天上下班既头疼、害怕,但却又必须经历的例行折磨。

推迟下班:为了不做那一小根“沙丁鱼干”

夜月 法务

无法准时下班?其实这事很无奈。

公司在城西,家往城东,我每天早晚都要穿越整个城市,从东到西上班,从西到东下班。和众多的白领一样,在拥挤的上下班路上锻炼着自身的“金钟罩”、“铁布衫”神功。

早些年,地铁的终点站就在家门口,而公司所在的城郊也是人烟稀少,不管上班还是下班我都完全不担心自己需要在拥挤的空间里争取一席之地。于是,那会儿的我也非常规律地准时上班,准时下班。

可是,才短短半年的光景,地铁的终点站迁了,原本还人迹少见的城外一下子冒出了许多人。这么一来,此前还算得上空荡的车厢一下子演变成了那个极其著名的“沙丁鱼罐头”,而自己也自此悲剧地加入到了“沙丁鱼干”的行列中。刚开始,自己依然是雷打不动的准时上下班,心甘情愿的做那一小条可怜的 “鱼干”,和其他人一起分享着地铁车厢里那不甚良好的空气。可后来,不堪忍受为了能在车厢里站稳一席之地的“斗争”,我良好的准时下班纪录就此变成了昨日花黄。

于是,在第一次下定决心推迟了自己的下班时间后,面对着空空荡荡、几乎没什么人的车厢,我内心纠结的望天寻思:自己到底是该准时下班呢?还是晚下班?

准时下班,面对的是一场没有硝烟的地盘争夺战;晚下班,损失的则是自己窝在家里的美好时间。经过一段时间的思想斗争,为了不做那一小根可怜的“沙丁鱼干”,我惟有无奈地推迟了下班时间。

纵观诸多公司的严格考勤制度,白领们无法自由决定自己的上班时间,可在下班时间的选择上则要“自由”的多,避开下班高峰而推迟下班时间也是被逼无奈下的一种选择。不过,相对于这份无奈,还有一部分白领则沉浸在弹性工作制的“幸福米缸”里。自由的选择上下班时间,成为一名“虚假”加班者,自由地享受八小时的上班时间。

加班:工作时间依然是八小时

小童 网站编辑

如果我说我将每天长达2—3个小时的加班视为一种享受,你是不是会怀疑我的脑子出了问题?

我进入职场两年,先后经历了两份工作,每一份工作在下班后都需要加班。但是,相对于第一份工作的高额考核任务指标,现在的这份工作则要轻松许多,尤其是它的工作时间还是弹性的。

然而,因第一份“暗无天日”的职场氛围而锻炼出来的工作习惯使得我总是在晚上精神十足。于是,我受惠于现在的弹性制工作时间——晚上班、晚下班,至于加班……我到真的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尽管就某段时间点而言我确实属于加班大军,可认真算来我的工作时间与其他同事一样,依旧是八个小时。

不过,同样是加班,与现在冷清、寂寞相比,我更怀念第一份工作的那段加班时间。那会儿正规的上下班时间是“朝九晚六”,可普遍的情况是晚上十点才是我们真正动身回家的时间。因此,每天晚上只要一到六点,我隔壁的同事就会号召大家说:“快快快,music!”于是,从内地到港台,从摇滚到民谣,音乐会一起陪着我们加班加点。

“加班也要加的有情趣”是老同事们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无论是出于无奈,推迟下班的时间也好,还是为了不被上司认为自己是个“上班不积极、下班积极”的重点观察对象而自愿加班的也好,或者成为一名“虚假”加班者也好,其实,让自己拥有令人羡慕的准时下班的规律生活事实上并不是什么难事。据调查显示,在深受金融风暴影响的2009年里,仍有25%的职场白领们依旧坚持着自己准时下班的原则。因为规律的生活不但让他们善于使用时间,更能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与生活,成为一名兼顾生活与事业的“完美”达人。

到点就闪,我的时间我做主

叶子 行政专员

2009年因“金融风暴”影响,公司为了缩减成本将裁员大刀砍向了员工。为了“避风头”同事劝我加加班,但我觉得没必要!八小时内我高效地完成了自己份内的工作,完全可以按时下班,为什么还要浪费时间、浪费生命的去加班呢?

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时,我习惯将每天所需的时间进行量化,时间一长就形成了模式,尽管有时会存在一些不确定性的变数,可它一直很管用。比如,每天下班前我都会留意一下第二天的工作安排,根据工作的缓急情况进行排序,使其具有一定的连贯性,方便我翌日开展工作。而且,这种方法还能帮助我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让我更有时间去提升一些职场软实力,老板自然就不会把裁员的大刀挥向我了。

毛主席他老人家曾说过“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健康的体魄怎能在道路漫长的“职场长征”中取胜呢?最重要的是,没必要的加班对单位而言不但是耗时耗电,对我自身而言更是不利于健康。

现代职场的节奏越来越快,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拥有健康的体魄是每个人都梦寐以求的。准时上下班的规律生活不但让我能够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并且还让我能够以一个饱满的精神状态去迎接每一天的工作挑战。所以,我还有什么可以犹豫的呢?自然是到点就闪喽!

然而,像叶子这样既能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又能坦然准时下班的人并不多。据BBS日前的一张投票帖子显示,在临下班前,有44%的网友会选择“上厕所、洗手、整理仪表”;“发呆等下班”的则为6%;表示自己在临下班时仍忙碌于未完工作中的网友为30%,仅有12%的网友表示“会小结一天的工作,为明天的工作做安排”。与这些善于“惜时如金”的人相比,还有不少白领仍不会善加利用下班前的那一点点时间。

下班前,给自己留出5分钟

碧落 骨灰级打工者

生命中有无数个5分钟,可这短短的5分钟能干什么?不够我们坐车回家,不够与心爱之人吃一顿浪漫的晚餐,也不够与朋友尽兴的聊天,更不够决定什么人生大事……就因为它不算什么,于是便从我们的指间不知不觉地溜走了n个5分钟。

为了能有更好生活,我们才工作。所以,一个人不能成为工作的奴隶,不能让工作牵制了我们的生活。可是,真的到了下班时间,我们能像秒针划过节点那样,马上放下一切,提上手包向大门冲去?为了下班后能更安心地与家人团聚,与朋友尽兴,我每天下班前都会留给自己5分钟的时间做工作思考。小结一天的工作,重排工作任务的优先次序,这样不但会降低意外加班的机率,而且还会让自己第二天的工作更有效率,告别那种越是到下班时间越是下不了班的困境……

把下班前的5分钟当作一天工作的最后5分钟,为自己一天的工作完美的划上一个句号,这样做是不是更有意义?我花了四个五分钟来写这段文字,关键不在于这5分钟本身,而在于我们是否能把它变成一种坚持、一种积累、一种职业习惯,将这本来无所谓的五分钟,串连成生命中的重要篇章。(完)

新人学理财赢在起跑线


生活备用金不可或缺


初入职场,还未来得及享受自己养活自己的快乐,就已经被推到了生存的边界线。在随机采访的几人当中,除广东做软件工程师的张某月薪达到四五千元之外,大部分刚工作的人,月薪基本在两千元左右。


刚参加工作,薪水低,花销却大,尤其是你来我往,哪一部分都少不了钱的支撑,到月底能够自主支配的资金更是少得可怜。


公务员的韩某感慨,所以,能省则省,该用再用,发挥每一分钱的价值。


对于刚离开校园,阅历较浅的新鲜人类,


理财专家建议,节俭虽然创造不出富翁,但却是实现富翁之梦的量变过程。高瞻远瞩,未雨而绸缪是必须的。因此,好好计划支出,可为未来积攒一大部分资本。另外,手头留有部分备用资金,更能预防人生风险,以备不时之需。专家建议,理财初期,宜选择风险较小的理财产品,其中储蓄和国债是最佳选择。没有足够的把握,不宜进入风险较大的投资。


别把保险当小数点末位忽略掉


俗语云,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生是一条曲线,有高峰也会有低谷。这一刻还皆大欢喜,但谁也无法保证,下一刻等待的会是什么。因此,买一份保险,给自己和家人一份保证,是必不可少的。而在采访调查中,谈起保险,几位受访者均对其甚为疑惑。


理财专家提示,保险也是理财的一个重要手段,往往被初学理财的人给忽视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保险独特的保障功能还是值得一投的。因此,依据自身健康、工作等情况,综合分析各保险公司险种,选择一种保障险是必要的,而分红险则可视个人情况而定。


信用卡巧用免息期


平时消费基本刷卡,现金交易不方便,卡也容易携带。做现货交易的小罗在大学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尝试新鲜物信用卡。


信用卡具有高达近两个月的免息期,这对于持卡一族而言,并不陌生。当今,信用卡已经不再是稀罕物,早已走进了寻常百姓的钱包。而初涉职场,因为手头可供支配的资金少之甚少,因此办张信用卡,刷卡消费,将工资存入银行,利用其免息期赚取利差和积分,合法赚钱,何乐不为呢?


另外,央行开通了征信查询系统,只要与银行发生过信贷关系的人,都会在银行个人信用系统里留下其信用记录。信用记录良好的客户,银行在为其办理房贷等贷款时会提供优惠利率。而对于信用记录空白的客户,在进行大额贷款时,银行很有可能拒绝,因此,信用积累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教育投资回报高


走出校园,不代表结束学习,而是各个方面都需要学习。成为真正社会人的他们总结:学校里只需读好书就行了,而为了立足社会,则是有形知识和隐形知识一起学习,知识和做人齐头并进,才能迈向成功的阶梯。


因此,年轻人的第一桶金,不妨拿来投资自己,在未来的人生当中,能够获得更多无形的回报。例如,参加适合自己的培训班,进一步进修,以及如果条件允许,出国留学等。

聊聊18线小城市的国有银行工作现状


Part1写在前面

本人20xx年毕业于南京某财经大学,本科,金融学专业,毕业后进入某国有银行工作,应聘工作的时候运气比较好,找工作的过程比较顺利。当时觉得进银行就是最好的选择,所以拿到国有银行offer以后很开心,也没有继续参加其他单位的招聘包括公务员考试,现在想来实在后悔,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

工作就在老家,地点位于江苏省某18线小县城。行内规定新入行员工必须从柜员开始,以后根据情况转岗。工作网点两至三年一换,基本是从县区营业部到县区其他网点到乡镇网点再轮回的节奏。机关的话定期在机关内轮岗,也有从机关调离到基层的情况,很少。

Part2工作情况

首先,不知道大家对银行员工的工作是怎样的印象,是不是朝九晚五,轻松高薪?如果是这样,那你要有心理准备。以我为例,基层柜员一个。早上如果排班需要接送押款车7.20需要到单位,中午营业到12点,但往往业务并不能办完,办完业务后中午在网点吃饭,可以休息到1.50,2点开始营业,中间大概可以休息40分钟。晚上送完押款车大概6点。如果网点主任安排营销工作或其他工作,需要加班半小时至两三小时不等。

工作时候手机上交,我们银行网点人流量很大,每天几乎坐下就是一天,忙的时候没有时间喝水或者去洗手间都是常事。年轻人自然干的要比老同志更多,难办棘手的问题也会交给你。办业务经常遇到各种奇葩客户,刚上班的时候年轻气盛,经常和客户闹不愉快,直到现在仍然会被气到爆炸。因为银行的规章制度很多,往往不能任由客户意愿办事,这个时候客户就会都归结为一件事,你的服务态度不好。在银行被投诉是件很难办的事,给客户赔礼道歉,写报告,加上被扣钱。刚参加工作的时候特别不能适应,读书数十载,每天就是给客户存钱取钱,还要看客户的脸色,每天都有要辞职的心。然而时间是把杀猪刀,磨平了棱角,也消磨了意志。不要以为自己很特殊,我原来也是这样想的,我算是个很自律的人,依然如此。

银行的工作指标

不要以为给客户办办业务就可以了,银行的指标可谓是繁多复杂。存款,保险,基金,贷款,存管…少说二三十项指标也是有的。指标完成意味着可能拿到计价,完不成意味着要被处罚。而考核口径和任务量都是由领导一层层制定的,从省行至市行至县行到网点。每个层级都要制定考核的结果就是,你的工作量和你的计价永远不匹配。我们常看到披露各家银行人均年收入多少,除了领导,基层员工都是被平均的。整个行可能完成了上级的指标和任务,领导得到了表彰和奖励,而你却可能因为没有完成本级行制定的任务指标面临被罚款的命运。如果不完成任务赚计价,基本工资是非常低的。所以,如果你是一个善于沟通,营销能力强的人,你会在银行有更多的发展机会,薪资也会高一些,如果你只想着每天做好自己的事,不善沟通,不擅长推销,那你就不要指望可以有多高的薪水了。

我在江苏省十八线小县城,收入大概月均五千至一万,七千左右居多。我说的是加上了季度绩效之后平均下来的月均收入,不要天真的以后还有其他奖金绩效,没有的事。网点主任业绩好大概一月两三万。工资水平要看经济行情,也和岗位有关,还和网点效益有关。我们这边公务员工资水平在五六千+,大家自己可以掂量掂量。

基层员工的工作很忙,基本全年没有轻松的时候。旺季抢占存款,争各种指标会各种加班。淡季的时候,各种检查整改,抽查不断,年轻人更是考试和技能训练的主力军。

Part3发展空间

本人工作五年,工作认真负责勤勤恳恳,期间多次参加各种比赛,获得不少荣誉。现在是基层柜员一枚。家境平平,毫无关系,大概最是普通人的代表。

银行的部门和岗位非常多,清闲的岗位不是没有,高薪的岗位不是没有,只不过是一个普通人很难达到的。行内竞聘会根据岗位需要不定期举行,行内关系错综复杂,你知道的不知道的内部人员沾亲带故情况可以说非常多,家人全在行内工作的情况并不少见。这样的大环境下,其间公平公正大家可以自己仔细思量。倘若你背景很硬,可以直接跳过基层工作直接进机关,这都不是没有发生过的事。不过再言之,银行就是一个拼资源的地方,人家有背景有后台有钱有资源就已经赢了。你又能有多少比别人优秀的地方呢?这个法则我相信任何行业都是适用的。我不想打击刚参加工作的学弟学妹们,你们依然应该并且需要很努力的工作,因为只有这样,你才可能有一丝机会。如果没有机会也要好好的工作,因为这不是大学你想上课就上课,想逃课就逃课的日子了,你开心不开心没有人关心,你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完成自己的任务。否则你就会被全行人传出这个年轻人不上进的名声。如果你能有幸进入领导层或者进入机关或者上级行,那你的薪资水平和工作环境会有非常大的提升,所以发展空间不是没有,只是对于普通人来说有些难。

银行竞争压力是与日俱增,综合薪资也是逐年下降,任务指标却是日渐严苛。举个例子,信用卡指标,起初考核指标是办卡多少张,逐渐改为到店客户办卡率,即使办卡张数达到了,比率低也需要罚款。后来改为信用卡光办卡不领卡没有计价,现在改为领卡后没有消费没有计价。越来越多的指标被精细化,挣工资的难度越来越高。今年因为疫情,整体经济环境不景气,加之我行工资分配领导人为决策性大,我们行一季度好多员工的工资水平在人均月薪3500左右。这不是基本工资,而是加了季度绩效后的月均工资。这个工资水平大概是一个饭店服务员的基本工资水平,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Part4写在后面

也许有人会说既然这样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考银行呢,怎么不辞职呢,那还是说明工作有可取的地方。

我在没有进入银行工作前学姐曾告诉我,不要考银行。但是看着周围的同学都在拼命应聘银行,自己还是把工作的重头戏放在银行招聘上。即使现在,银行这个词听起来依然不失为一份好工作的象征。比如,稳定,体面,工资高,福利好,工作轻松。只不过大家不知道的是,这些词大概是二十年前的银行工作状态了。现如今的银行从业者只能说是一名金融服务人员,是众多服务行业的一员。当不知名的应届生们挤破了头要进来,发现了银行工作光环下的丑陋,而进来一年以后丧失了应届毕业生的身份加之每日工作精疲力尽,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学习提升自己,也没有持之以恒的决心去付出的时候,想要另谋一份好工作更加不容易。裸辞的风险是很大的,在更多时候也是不可能被家人接受的。这也是众多银行服务人员每日埋怨工作却又不得不还在银行工作的原因。其实近些年来,考银行的人越来越少了,不少银行年度招聘都没有招满,以前不招春招的某行也开始春招了。

不知道打算进入银行工作的你们,准备好了没有。只希望你们,永远都不要放弃努力,不管是想在银行做出一翻名堂,还是趁早准备换工作,都要努力!

“分数线之争”凸显招考职责错乱导致


职场百态频道整理了各种职场技巧,各种职场故事。感谢阅读《“分数线之争”凸显招考职责错乱导致》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据报道,清华大学公布江西理科录取分是685分,而江西考试院说清华录取分是686分,两者互不相让,导致一位正好考了685分的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高考理科状元王希濒临落榜,至今没有结果。

按理来说,作为大学录取的分数线,本该是唯一的,这一分数线的确定,也应当遵循明确的规则。具体而言,既然招生的主体是大学,在分数线如何定这事儿上,当然应由大学说了算,考试院作为高校录取信息的执行与信息公布机构,则理应守好自身角色与职责,不应在具体分数线的制定上过多插足才对。

于是,一个自然而然的分数线制定流程,本该是大学根据考生报考与分数分布情况,确定本校的录取分数线,然后由考试院发布并进行后续的投档录取工作。然而,现实的情形却是,考试院与其他行政机构类似也有着扩权的冲动。于是,本该由大学说了算,却被考试院越俎代庖。录取分数线成了大学招生权与考试院权力争夺的对象,不过是权力不清、角色模糊、职责混乱的招录流程的必然结果罢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学与考试院的分数线之争,亟待厘清其中原委,唯有明确各方角色与职责,招录过程透明公正了,神仙打架,考生遭殃的闹剧才不会重演。

《无法割舍的一线情缘》由职场百态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在您职场百态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一般的求职信”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