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发展:盘点那些视频面试中的尴尬事儿。

职场生存必须要学会一点职场生存的法则,这是不可避免的。您知道职场法则?感谢阅读《职场发展:盘点那些视频面试中的尴尬事儿》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心理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说到视频面试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了,视频面试的好处有:

①打破空间束缚,足不出户便可面试;

②缩减成本,一部通讯设备即可面试;

③提高效率,招人和求职时间得到提速。

俗话说,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变成了路。

职前菌想说,常在路边走,哪有不丢鞋?

以前有个热搜#上网课的尴尬瞬间#,职前菌强烈建议热搜榜再新增一个,#视频面试中的尴尬事儿#,因为有些尴尬事儿,细品下来会笑出猪叫。

废话不多说,职前菌今天就来盘点一下那些视频面试中的尴尬事儿~

01你永远不知道镜头打开的瞬间是惊喜还是惊吓

@行走在路上

我昨晚加班面试,遇到了一个不开灯的候选人,我心里发慌,只有手机灯光的那一张脸……

职前菌不禁想说:这个画面,为何诡异中又透着搞笑?

难道?

呦呦!淡青的脸蛋,蓬松的头发,在黑暗的房间里,参加着一场决定命运的面试。(职前菌临时改歌)

也不知道HR面对这张脸是怎么忍住不怕(笑)的?

您能看清求职者的表情吗?

真想知道,

这位求职者是忘开灯了?

还是家里没电了?

又或者恰巧灯坏了,还没来得及修?

不管哪种原因,职前菌想知道最后面试结果如何?

02面试中突然流鼻涕是种什么体验

@职场单身狗锅盔

我刚刚面试,一个女生画了淡妆,也不知道是家里空调开太冷了还是怎样,面到一半就流鼻涕了。两边流来妆都花了,好明显两条杠,感觉都要从下巴滴下去了,她好像是想擦又不好意思,可能是太紧张了。

额,这猝不及防的鼻涕,场面一度尴尬,职前菌隔着屏幕都能感到女生的尬尴……

也许正如这位面试官说的那样,女生太紧张不敢擦鼻涕,又或是因为家里空调太冷,她身边又恰巧没有纸巾。

如果职前菌遇见这种情况,我会跟面试官沟通,征得同意后,去别处把鼻涕处理掉,回来继续面试。

因为鼻涕不及时处理,在后面的面试过程中,我们很容易因为鼻涕问题分心。

我们一边回答面试官的问题,一边又得想鼻涕怎样能不掉下来,怎样不失态。

这样不仅自己难受,面试官看着也不舒服。

所以呀,直接跟面试官把情况说明,然后去别处处理鼻涕,是没有大问题的。

面试官也不会因为这个小状况而给你减分,但要注意处理时间不要太长。

如果像这个女生一直不停流鼻涕,又不敢擦。

虽然有些面试官理解,不去计较,但你这样确实会影响面试结果。

如果遇见严格些的面试官,TA会觉得求职者邋遢,很有可能在这个环节给求职者减分。

03简历照片美化严重,看见真人面试官傻了

@别叫我老师

这个面试者是艺术相关的专业,简历上的照片很好看,应该是自己修了下。今天面试的时候,我楞住了,差点以为自己点错面试间。看着她现实中的圆脸,再对比照片中的尖脸,我有种被骗的感觉。而且面试结束的时候她还卡住了,定格在了龇牙咧嘴的瞬间……

有被尴尬到。

这里有个知识点想跟大家分享一下:简历到底要不要放照片?

一般情况下,我们建议大家放照片,尤其是你将来的岗位会涉及到商务洽谈。

并且照片请尽量使用标准的简历照,千万不要放大头照和生活照。

如果要修图的话也不要修得太严重,圆脸变尖脸,小眼变大眼。

这样的美化也许可以帮你通过简历筛选,但你本人要是与照片差距太大,很容易让面试官产生被欺骗的感觉。

职前菌认为与其美化照片不如多丰富自己简历中的其他内容,比如工作、实习、获奖经历等。

还有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视频面试尴尬瞬间,职前菌就不一一举例了。

所以,在视频面试中我们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

①面试环境

在面试正式开始前,需要提前选好面试地点,建议最好选安静的面试环境,比如书房或卧室。

注意面试环境的整洁,如果在卧室面试,要注意脏乱的被子、袜子、衣物等不要入镜,这些生活小细节往往也是面试官的考察内容。

如果你的房间脏乱差,很容易给面试减分哦。

②面试设备

面试前一定要对面试设备进行检查,包括但不限于灯、网线、手机、电脑的检查。

尽量保证家里网络通畅,避免卡顿,要是卡在奇怪的地方,比如龇牙咧嘴的瞬间,不仅尴尬而且可能会被减分。

视频面试本来就不像现场面试那样可近距离观察求职者的表情神态,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面试,需要注意在明亮的地方进行,避免上面出现的不开灯,只有手机灯光的一张脸。

③面试状况

如果在视频面试遇见不可控的突发状况,比如突然想拉肚子、突然流鼻涕、突然打嗝。

不要不好意思,直接跟面试官把情况说明,尽快处理,然后再面试。

千万不要因为不好意思,别别扭捏,不仅自己难受,面试官看着也不舒服,甚至会留下坏印象。

最后,希望正在参加视频面试或即将参加视频面试的你们一切顺利,加油!奥力给!

扩展阅读

职场中,那些“隐性知识”从哪儿学?


职场生存必须要学会一点职场生存的法则,这是不可避免的。您知道职场法则?感谢阅读《职场中,那些“隐性知识”从哪儿学?》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心理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每个人都拥有经验,这些经验通常未经文字化表述,都是每个人身上的“隐性知识”,不说出来,别人无从知悉,也无法学习。跟人学,就是要学习这些独家理解的隐性知识。

学习一定要有老师,老师只有两种,一是书,一是人,两者互为表里,交互运用。一旦离开了体制学校,学习进入自学与偷学,人人都可能成为学习对象,只是没有老师之名,他们也没有教学的责任、义务,学习要靠每一个人自己想尽办法完成,学习的成果落差极大,也影响每一个人的成就。
每个人都拥有经验,这些经验通常未经文字化表述,都是每个人身上的隐性知识,不说出来,别人无从知悉,也无法学习。跟人学,就是要学习这些独家理解的隐性知识。

老板是最重要的老师

当记者时,主管召集人教我写新闻,采访主任教我策划处理新闻;刚毕业时卖保险,主管教我销售技巧,后来公司卖给李嘉诚,我从李嘉诚身上学到如何经营管理公司,也学会用人与气度。(尽管这些老板也都给我带来一些困扰,我也不尽全然喜欢他们。)
老板与我们长相左右,随时都有老板,我们一切都关乎老板,如果要找一位老师,老板是最合适的人选,也拥有最多工作相关的专业。我永远注意老板的一举一动,尽可能学习他的专业、能力、知识。如果他的为人处世值得尊敬,我也会学习。
不要只把老板当作发薪水的人,也不要把老板当作会找麻烦的讨厌鬼,从他身上学习才是聪明的思考。因为老板是老师,不要刻意躲着他,离老板近一点,才有机会多学一些本事。不要认为接近老板是逢迎,要学习迎合老师是应该的;也不要讨厌老板,就算他不讲理,可能也骂过你,但是谁没被老师骂过呢?我们不能因被骂而讨厌老师;更不能认为老板是敌人,也许他和你的立场不一样,利益也有冲突,但了解敌人的想法,学会敌人的本事,是打败敌人最好的方法。
不论老板做了什么,只要你没决定离开公司,就要看老板的优点,欣赏他的专业,努力学习,仔细观察,从老板身上学到本事。而主管是另一种老板,虽然他可能只是大工头,但是在专业上,他绝对有其能力,因此就工作上的专业,他也是最好的学习对象;从主管身上学专业天经地义。
主管本身就具有训练功能,他必须教会所有团队成员,才能顺利完成任务,但不可因主管有教导之责,我们就被动接受,而是应该主动的请教、提问,让主管留下深刻的印象,让自己成为组织中成长快速的人。
老板和主管都是职场学习的关键人物。

后记:

1.我的经验是,敢和我亲近的员工常是学习快速的人,也可能是未来最有潜力的主管。

2.老板的道德水平未必高尚,但工作能力一定很好。

向资深员工及杰出同事学习

服役时,什么都不懂的我,却是全连的二把手,连长不在时,我就是最高指挥官。不过,我经常在处理事情时,会面临不知所措的窘境。那时有两位老兵给我很大的帮助,一位是行政士官长,一位是汽车维修士官长,他们一生都在军中,对所有的状况都了如指掌。
在我短暂的保险工作生涯时,我特别喜欢接近那些杰出的销售人员,因为我很好奇他们如何完成不可思议的业绩。我只是多一些礼貌、多一些请教,他们就感到窝心,让我在短暂的时间中,就得窥销售工作者一些不为人知的奥秘。
资深工作者虽未必能力很强,但一定非常理解组织的生态,对老板、主管的个性了如指掌,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什么状况该说什么话,拿捏精准。他们也对组织中的潜规则十分清楚,什么事规定不可做,但其实做了无妨;什么事规定可做,但却千万别做,从资深工作者身上,可以找到聪明的行事之道。
至于杰出的工作者,则是组织中的天之骄子,他们会受到主管的重视,也有较大的自主空间,而有效的工作智慧,都隐藏在这些杰出的工作者身上。
和杰出工作者学习有效率的工作KnowHow,从资深员工身上则了解组织的生态,这两者都是最好的学习对象。这两种人的相处之道不太一样,对资深工作者要嘴甜、姿态要低、要尊重,必要时要施些小惠。资深工作者因年岁大,难免不积极,可是却有极佳的存活之道,新进人员只要态度好,并不难与其接近。
可杰出同事就不太一样,他们通常自视甚高,如果不能让他们感觉你潜力很大,他们不见得愿意交往。所以面对杰出同事,要表现出积极态度,也要展现适当的工作能力,再加上诚恳及尊重,他们会觉得你是同类人,而愿与你接近。杰出同事会有许多独门工作方法,他们不见得会公开,但接近就可以了解,就有机会偷学,透过观察、沟通、不经意的询问,就有可能拼凑出他们的私房诀窍。
资深员工及杰出同事,是职场中除了老板及主管之外,另一种可以学习的对象。

后记:

如果自己也是杰出工作者,其他杰出工作者可能是我们的竞争对手,要如何相处呢?最好的态度还是把他们当作交流学习的对象,对升迁抱着坦然的态度。

寻找专家及达人

每一个行业、每一种工作、每一种专业职能,都存在着专家与达人,这些人可能没有跟你在同一个工作的组织中,但却往往是最佳的学习对象。要和这些组织外的专家、达人学习,要有耐性,要有方法,要锁定长期追踪。
■学习的第一步是人肉搜寻,并仔细观察。先上网搜集,把他们公开的讯息彻底了解,仔细阅读已公开的KnowHow,并长期追踪、更新。同时也要透过实体世界的人际关系,了解谁认识他?他有什么朋友?以做为下一步接近时的介绍协力者。
■第二步则是接近,寻找专家可能公开出现的场合:酒吧、座谈会、演讲会,然后要像追星一样,场场必到。碰到面之后,一定要让他留下印象,提问发言是最好的方法,借用发言过程,彰显你的特殊性。如果能私下聊上几句最理想,这时不但可以换名片,还能直接请教问题,当然还要尝试留下日后联系的方法。
如果找不到公开接近的方法,就要设法安排私下的会面,最好的方法是找人帮忙介绍,先在自己的朋友圈中搜寻是否有人认识这位专家,如果没有,还要扩大搜寻范围。就像许多年轻人想请教我问题,辗转找了许多人介绍,他们的想象力及耐性,令我折服,也通常会与他们见面。
■第三步则是建立请教的管道,用电子邮件往来是最佳的方式。现代人名片上通常有电子邮件账号,而用电子邮件请教问题是最安全的打扰,因为接到陌生的邮件是常态,可回可不回。第一次发送电邮,最好礼貌而周到地表达仰慕之意,然后问一个容易简单回答的问题,这是重要关键,因为问题太复杂,又是陌生来信,通常不会有回音,但如果问题简单明了,对方可能就会回答。不论有无回音,要有耐性继续请教,通常皇天不负苦心人,不断敲门的结果,都会有好报。
可以这样学习请教的外部专家达人,最好不只一位,还要在各种不同领域,各有对象,让自己学习的范围扩大,如果能构成一个个人的顾问圈,最是理想。
与外部专家交往,要从陌生开始,因此方法要细腻,才有可成。

后记:

1.我常接到陌生的电邮,通常只是看看就算了,但有一种电邮我通常会回,就是年轻人的请教或询问,前提是问题不能复杂,而且要有趣。

2.观察名人、了解名人是非常好的学习方法,有时候只是一句话,但一生受用。

没有效果的学习菜篮族知识分子

每个人都重视学习,但真正得到好处的人并不多,知识丰富却不会活用,就像用茶壶装饺子,倒不出来,也吃不到。更多的人学到了,却不相信,留在嘴巴说说而不做,只是言行不一,自我欺骗。
一对朋友夫妇,两人都是台大经济系的高材生,都在知名企业工作,也都在做股票投资,但结果是亏损的多。社交场合中,他们最常谈的是股票,最常问的问题是:哪一支股票会涨?有什么内线消息?我看在眼中,感慨万千:为何两位高级知识分子,投资行为却像市井小民、菜篮族一般?大学教育让他们拥有一个不错的工作,但似乎没有在行为上留下痕迹。
事实上,社会中充斥着这种人:长期学习、努力学习,却没有改变、没有效果,行为依然故我,困境依旧存在!长春藤名校毕业的MBA,在实际经营公司时自以为是,独断独行且不肯授托,导致团队分崩离析、绩效不彰,过了蜜月期,只好黯然离职;一个虔诚的教徒,耶稣佛祖不离口,谢谢感恩不离嘴,奉献捐输不落人,只是回到红尘,依旧心狠手辣、奸诈狡猾、背信弃义,有钱我最大,得理不饶人。
菜篮族知识分子、名校经营白痴、虔诚的恶棍,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重视学习、努力学习,但是学习无用,行为没有因而改变。
人为何要学习?维基百科对学习的定义是:学习是透过教授或体验,获得知识、技术、态度或价值的过程,从而导致可量度的稳定的行为变化。很明显的,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改变行为。学习不只是要获得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把这些知识和技能,使用在相关的行为上。
学习不只在知识技术上,也在态度、心性、价值观上,虔诚的恶棍显然是说与做的巨大落差,在神前承诺要行善、在神前努力修养心性,这都是学习,可是学习之后的价值观改变、心性纯化及性灵的提升,就需要真实的改变行为,并且需要持续而稳定的改变。
这就是学习的盲点:重视外在的知识技能,忽略内在的态度、价值与心性;强调学习内容的获得,而忘记学习之后的应用与改变。我们应当重新认识学习要学习,也要实践;透过学习来提升自我、改变行为,也改变世界。

后记:

1.冷静观察生活周遭,一定不乏菜篮族知识分子,也不乏名校管理白痴,至于虔诚的恶棍,其中许多是勇于捐输的生意人,他们的行为反而较像是买赎罪券。

2.行为未改变的学习,可能并没有把知识、价值观和态度,内化为自己的信仰,虽眼到、口到、耳到、手到,但心未到,脑未到也。

职场发展:如何锻炼在职场中的临场应变能力?


职场生存必须要学会一点职场生存的法则,这是不可避免的。您知道职场法则?感谢阅读《职场发展:如何锻炼在职场中的临场应变能力?》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心理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所谓应变能力,是指在与人交谈的过程当中,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突然发生时,说话者对这些情况做出的现场应急反应。我们对于外界信息的反应,一般分为两种:被动应变和主动应变。在社交活动当中,一个人的临场应变能力,对于他是否能够主动地处理谈话期间遇到的障碍,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提高临场应变的能力,对于提高我们自身的口才和交际能力,会有非常大的帮助。在职场中,更应该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应变能力,具体可以参照以下3个方法。

不断积累应对经验

无论家庭、公司还是兴趣爱好小团体,都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在这些相对较小的范围内,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需要应变能力才能解决的问题。因此,只有首先学会应变各种各样的人,才能推而广之,应付各种复杂环境。很多人之所以害怕与别人打交道,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无法很好地应对与交际对象之间的“谈话障碍”,诸如冷场、尴尬、挑衅、反驳等。自己在各个范围的应变能力都有所提升,那么轻松应对职场岂不是易如反掌?

保持积极的思维状态

在职场活动中,如果你的情绪处于一种低落、烦躁、焦急的状态,当你遇到“交谈障碍”时,你就很难调动出灵动的思维去做出应变。但如果你的心理素质良好,就能主动克服这种消极的情绪,做出很好的应变。想象你在汇报工作,电脑却突然死机了,台下同事都在看你,你会如何处理这种情况呢?首次,你要保持镇定,然后再安抚大家:“大家放心,只不过是一些技术上的故障,很快就能处理好“。有了这些锻炼,相信你以后就能避免很多意外,也做好相应的准备去掌控场面了。

利用幽默自圆其说

幽默不仅能在平常生活中起到调剂的作用,还能在职场中巧妙化解一些口误和尴尬。比如同事邀请你喝酒,你明明想表达“跟你在一起喝酒真的很痛快”,却说成了“真的很痛苦”,这话说出口气氛肯定很尴尬,这时你可以顺着这个口误幽默一下,自圆其说,让这个错误看起来好像是你特意这样说似的:“哎呀,跟你怎么喝都喝不够,每次都喝到半夜,第二天还要上班,不痛苦吗?”既给自己圆了场又避免了同事尴尬,一举两得,有助于交流。

总之,临场应变涉及到我们自身的思维品质、知识涵养和心理素质等多方面的能力,有意识地去锻炼一些技巧,久而久之,以后你面对突发状况,反应也会表现得更加泰然自若,不慌不忙了。

国外职场招聘法则盘点


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种观念在中国延续了上千年,体现了中国人对于读书、学习的崇拜。古代人把考取功名、进入仕途视为读书成功的最好结果。而到了现代,没有了科举,却有中考、高考。于是,人们把学历高低作为一个人读书成功与否的标志。

这种思想不仅存在于普通大众之中,也是很多工作岗位聘任、评判的标准。学历高,就一定代表能力强吗?学历不高就不能胜任要职吗?所以学历这张纸,把很多真正有能力的人挡在了制度之外。

日前,张德江委员长提出了建议,尽快修改不适当的、唯学历要求的相关政策文件,清理对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晋升等方面的不合理规定。这一提议拉开了摒弃顽固思想的序幕。

其实我们也可以看看其他国家对待学历是什么态度。美国是世界上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拥有名校最多的国家。美国人找工作,学历是不是硬指标呢?《全球华语广播网》美国特约记者庞哲介绍:

庞哲:每个公司请人,以及政府公务员考试对教育程度有硬性要求。例如至少是高中或者是同等学历,或者是至少大学等同等学历的教育程度。但是没有硬性的要求一定是某个专业或某种学位。实际上暑期实习去找工作是最有效的途径,不管学位、学历是什么,只要能够找到一个跟自己工作有间接或者是直接关系的实习机会,暑期实习生往往就会跟未来的雇主直接接触而获得有限受聘机会。美国社会上普遍对知识、教育保持相当重视的看法,几乎所有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起码有大学学历。但是学业是否就能够改变命运?却不一定是一个普遍的观点。美国亿万富翁的技术公司创办人,往往很多人还是有中途辍学最后成为实业巨人的实例,可以看出很多年轻人还是发挥个人的天赋,追求理想是更重要。

在受教育程度已经普遍提高的今天,看重学历的国家不止满足于一个本科文凭,更开始比拼是不是名校毕业,是不是有硕士、博士等更高的文凭。然而,在澳大利亚,这些都没有那么重要。据澳大利亚特约记者胡方的观察,学历高低、是否名校毕业对于澳大利亚企业来说都不是最重要的,澳大利亚职场更看重专业对口和工作经验。

胡方:澳大利亚人对学历有一定的要求,但是要求并不会很高。招聘的时候,通常会希望对方有相关专业的学历。但是如果论起学历的高低,以及是什么学校毕业的,澳大利亚人就不是特别在意了。通常本科和研究生不会有太大的区别,很多用人单位对于是否是名校毕业更加不在考虑的范围之内了。相对应学历要求并不是那么重视,另一方面澳大利亚人对于工作经验的要求却看得很重。很多用人单位决定选择哪个人才最终的选择因素就是曾经的工作经验的差别。为此很多澳大利亚的毕业生在还没有毕业的时候,就纷纷出去寻找实习的机会,增加工作经验。

澳大利亚为什么不那么看重学历这张纸呢?胡方认为,这与澳大利人的民族个性有关。

胡方:之所以澳大利亚人对于学历或者是什么学校毕业的看的不是那么重,很大程度上可能和他们的民族性格有关。澳大利亚人天生就对一些头衔、甚至是一些虚名并不是特别的感兴趣,相反他们比较务实,正所谓英雄不论出处,是不是人才看你之前的工作经历就行了。而至于你的学历,至于你是否是名校毕业的这并不重要。对是否选择一个人,只关心你有没有能力去做这件事,你有能力你就上。

在西方YOU CAN YOU UP的影响下,俄罗斯的企业也逐渐学会了这种做法。俄罗斯历史悠久、科技领先、文化底蕴十分深厚,闻名于世的文人、艺术家比比皆是。然而,受西方丰厚物质条件的诱惑,现在人才流失是非常严重的。正在俄罗斯留学的张舜衡表示,为了能留住人才,俄罗斯企业也采取YOU CAN YOU UP的方式,管它什么学历。

张舜衡:俄罗斯在工作岗位上对学历的要求总体没有特别苛刻的标准,因为俄罗斯中高等教育比较发达,现有劳动力平均超过53%,接受过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虽然俄罗斯劳动力素质相对较高,但近年来,人才流失现象十分严重,使经济和发展面临着人才匮乏的局面。在这种条件下,俄罗斯精英社会对高端人才的抢夺异常激烈,早已不再把学历当做一个硬性指标。

但是在俄罗斯一些官僚作风严重的地方仍然把学历看成基础指标;而对于真正要优选人才的企业,他们更关注的是你的工作履历和以往的业绩,文凭很少被问及。

张舜衡: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作风严重的组织机构会把学历当作基础的门槛,他们自知特别有能力的应聘者是无法安心工作于自己的企业组织,因此更倾向于录取那些只能用文凭才可以证明自己能力的应聘者。而在真正不拘一格的企业家面前,学历不是用人单位用来炫耀自己的皇帝新衣,更不是员工在一个竞争制度内可以坐享其成的金饭碗。在俄罗斯,工作时间越久,文凭就越来越不重要。俄罗斯用人单位主要关心你原来的工作履历,到底做了什么,有过什么结果和成就,文凭很少被问及。

《职场发展:盘点那些视频面试中的尴尬事儿》由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在您职场心理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面试与职场中的礼仪”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