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新人职业发展的3L模式。

职业规划就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计划的过程。一个完整的职业规划由职业定位、目标设定和通道设计三个要素构成。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物质需要是人类较低层次的需要,而自我实现的需要才是最高层次的需要。职业发展属于满足自我实现需要的范畴,因而实现员工的职业发展才会起到更大的激励作用。

一个好的体系,循环是良性的,比如时钟秒针走了一圈分针走一格,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周而复始,不同的是在企业管理里面他的循环不是机械的,而是不断的提升和改进,也就是说,一个公司体系完整的和健康的,他的人才梯队是自动不断升级的。培训界流行一句话:优秀的职场达人要1年得其要领,3年有所小成,5年成为专家,10年成为权威,15年成为行业顶尖。

那么,职场新人如何才能实现快速成长,企业如何保持其良好的人才梯队呢?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提炼出职场新人职业发展的3L模式,供各位专家读者分享。

企业在建立和完善员工职业发展体系上应遵循以下3L模式:

Follow模式,即跟着学,1年内掌握其工作的基本要领。职业发展的第一阶段为探索阶段和尝试阶段,一般是刚步入职场的员工。处于尝试阶段的人会判断当前选择的职业是否适合自己,如果不适合,会采取相应的调整;对该阶段的员工,职业发展的重点在于给予职业发展规划的指导,对不适合岗位的员工给予工作轮换。企业对员工进行职业发展规划时,要结合经理职业化的MKASH原则(动机(Motivation)、知识(Knowledge)、技能(Skill)、行动(Action)、习惯(Habit))对员工进行FABE分析和综合评价,同时要适当的考虑员工的技能和职业道德水平。针对其适合的方向对其进行准确定位,是管理方向、业务方向、技术方向、生产方向等等;然后给其配备一位导师,即很多企业实行的师傅带徒弟,让职场新人在师傅的指导下快速融入环境,掌握基本的业务知识,熟悉公司的企业文化和各种软环境,避免角色错位或发展方向错误,如出现优秀的业务人员不适合管理职位要求,从而给公司造成损失,员工个人也会因不适应新的岗位而被淘汰。

Live模式,在企业内健康的存活下来。职业发展的第二阶段为职业的确立阶段,一般是入职25年的员工。对该阶段的员工,职业发展的重点是给予晋升,赋予更多的责任或给予特殊任职。即运用适当的节奏规划员工的职业发展,让其1年得其要领,3年有所小成,5年成为专家。很多企业在员工提升的速度上不够合理。一种情况是快节奏提升,快节奏提升的后果是员工到达职业顶端后,会因不再有发展空间而失去工作积极性甚至离开;另一种情况是慢节奏的提升,其缺点是员工得不到职业发展上的有效激励,也不能学习到其他岗位的知识。正确的做法是采取一种适中的提升,表现为对新进员工有计划地安排其走向上一级的岗位,合理安排每次晋升的时间段,因为适中的节奏能不断激励员工,提高其岗位的认知价值,使其有充分的时间学习下一个岗位的技能。岗位工作者都是由不胜任变为胜任,通过职业晋升再到不胜任的循环过程。

Lead模式,随着岗位技能的提升,职场岗位胜任力的提升,员工素质越来越高,对企业的贡献也会越来越大,此时,他们已步入了马斯洛需求理论的高层次阶段,也进入了第三阶段,即职场稳定阶段。此时的他们要么已成为权威,要么成为行业顶尖,要么走向了较高的领导岗位,此阶段一般是步入职场510的职场达人。

他们已度过了职场生涯的第一个十年,读完了职场大学的十年寒窗,开始走向了职涯的黄金阶段,开始拥有体现人生价值的硕大平台和更多的财富机会。

刚进入职场的年轻人不要拘泥于某一具体目标或细小规则之下,因为周围的环境每时每刻都在变化,你要把相当一部分时间放在关注这些变化中,主动去应变、调整、创新,让自己适应新的环境。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把握好自己的状态,根据职场发展的3L模式,给自己进行准确的职场发展定位,并依据PDCA原则,拟定清晰的计划,脚踏实地的付诸行动,对照目标检查纠偏,不断总结职场心得,使得人生职涯不断循环上升,使自己快速得到成长。

精选阅读

怎么构建个性化的职业发展模式


在人头汹涌的人才市场,很多人带着茫然、彷徨的心情,在频繁求职中不断碰壁,焦灼的等待心仪公司的面试结果,他们经常在脑海里闪现这样一个念头:什么时候才能由我来选择公司呢?其实,每个人从一开始踏入职场就应该思考这个问题:如何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提升职业竞争能力?市场环境在不断变化,作为一个职业人士,职业发展的机遇与平台也在变化,如何在不变与变化之间把握平衡点,走出具有自己特色的职业光明大道呢?

纵线不变:持续提升专业能力

如今社会已经发展为一个专业化的年代,专业人才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青睐,专业能力是职业人士不可或缺的能力,它构成了职业人士的核心竞争优势。保持专业发展路线的不动摇,才能由浅入深,厚积薄发,形成独特的专业知识、技能、经验与资源。人在三十岁之前就要确定好自己的发展路径,在既定发展路径上,一如既往的用数年时间去积累与磨练,终究会形成自身的专业优势,成为稀缺的专业化人才。稀缺性就代表了高价值,是一般人无法在短时间内模仿与超越的。

比如某候选人专门从事通信行业的手机研发工作,十多年从未离开过该领域,当某大型领先企业需要手机研发方面的高端人才时,发现具有深厚专业积累的人才屈指可数,该候选人对这个高端职位唾手可得。笔者的座右铭是一生只做一件事,并将招聘作为终身从事的事业,决心用十数年时间从事招聘工作,不断往高端化、纵深化的方向发展,相信在坚持专一发展路径的过程中能够一路同行的其他人才会越来越少,直至到达会当凌绝顶的境界,这时候个人的职业绝对优势与独特价值就会凸显。

那么,我们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应该在哪些维度保持不变呢?

1、行业层面

如果你喜欢某个行业,对某个行业比较有感觉,或者该行业有发展前景,最好尽可能在同一个行业发展。因为对一个行业的熟悉与了解都是需要时间的,对行业知识、资源的积累以及对行业发展规律的把握都是很有价值的,这是刚步入某个行业的新人所不能比拟的。当然,每一个行业都有其高低潮或兴衰变化,但这个过程中行业总会有新的发展机遇出现,把握住行业发展的主旋律,就能创造出不一样的成绩,比如传统农业与高新技术的应用相结合,传统餐饮业与品牌连锁经营相结合。

2、专业层面

这是最为核心的要素,就是你所适合从事的专业领域,认准你的专业领域,不要离开它。这个专业领域可能是与你在学校所学专业相关的,也可能是无关的,它可能比较精细化,比如财务、人力资源、销售或研发等。在职业发展过程中最忌讳的是贪多求全,遇到新的发展机会就跳出原来所在的专业领域,到一个从未接触的领域从零开始,这其实带有很大的风险性。尽早锁定一个专业领域,持久的发展下去,不要离开它,除非是已经确定该领域确实不适合自己。

3、技能层面

如果某些核心技能是你兴趣或者天赋所在,那么把它当作珍贵的树苗,用心培育它,逐渐就会成为根深叶茂的苍天大树,能为你遮风挡雨。比如有的人英语特别好,或者计算机技术强、写作能力强、策划创意强、人际交往能力强等等,尽量在能够发挥自身技能与特长的环境与平台上发展,你会发现自己比一般人做得更出色、更开心。

总的来说,职业发展过程中保持不变的东西就是专业能力层面的东西,如果可能的话以上三个维度尽可能多的保持不变,比如行业与专业不变,专业与技能特长不变,通过一定时间的积累就会形成独特的复合竞争优势。举个例子,某个女孩子一直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由于其英语水平比较高,于是她一直都在外企工作,这样她的职业优势就会得到累积,更容易获得好平台、高职位与高回报。相反,如果她跑到国企去做人力资源工作,英语可能就会荒废掉,其复合的竞争优势也变成了单一的竞争优势,发展前景必定会收到限制。

其实,专注是一种强大的力量,一个平凡的人,如果在某个领域数十年如一日的积累与磨练,就有可能在该领域做到世界最强,成为一个非凡的人,这其实跟像滚雪球的原理是一样的。当然,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你会发现具备同样条件的人越来越稀缺,甚至有种高度不胜寒的感觉,这正是竞争优势逐渐形成的体现。正如插在山峰上的旗帜,它是最孤独的,也许是独一无二的,但是,如果它不孤独就不可能成为旗帜。在职业发展过程中最害怕就是不能够坚持,半途而废,见异思迁,或者受别人影响进入非自己所适合与擅长的领域,导致很多人的职业发展不断从零开始,丧失了职业竞争优势,人到中年仍然没有形成职场竞争能力。因此,人要相信自己的直觉,要坚持自己的发展路径,这是成功的必然之道。

横线变化多方提升综合素质

当我们在专业纵线上发展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在横线上的发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深度与广博结合的T字型发展方式。如果我们长时间在单一的环境下从事一成不变的工作,得到的进步是很有限的,长远发展也会受到制约。相反,如果我们把接触面扩大,在不变的基础上利用变化的机会尽可能的锻炼自己,让自身综合能力不断得到提升,最后达到全面发展的目标。

那么,哪些因素是可以变化的呢?

1、历练的机会

如果你有机会去接受一个新的工作任务,比如让你代表部门领导去做月度工作汇报、独立去拜访客户、承担其他同事的额外工作、到外部参加培训等,这些都是具有挑战性的机会,让你有机会接触更广层面的东西,接受不同于常规工作的历练。

2、平台的转移

在现有工作上可能会不时出现一些新的平台发展机会,比如从总部到分公司挂职(或从分公司到总部挂职)、到同一部门其他职位轮岗、到异地去做项目等等,这些在时空平台的变化与转移,有利于扩大你的视野,从不同的角度去考验与发展自身综合能力,是实现职业发展的契机。

3、职责的扩大

如果你所负责的职责范围可以扩大的时候,这是最好不过的机会了,比如你的领导生病或出差时授权给你、几个相关岗位合并让你同时兼任、被委派去参加阶段性的项目团队等,这都是提升综合能力的好机会。

从以上可以看出,可以变化的层面都是跟综合素质提升有关的东西,比如逻辑思维能力、

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模式


职业规划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计划的过程,职业生涯规划的好坏可能将影响整个生命历程。感谢您阅读《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模式》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业规划知识,欢迎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正日益变成一个专业化的领域,现在很多专业的职业咨询机构和有关专家在进行职业咨询、指导时,通常采用5个What的思考模式,它构成了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

第一,What are you?要求一个人对自己做一个深刻反思与认识,对自身的优势与弱点都要加以深入细致的剖析。

第二,What do you want?要求一个人对自己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的目标和前景,做出一种愿望定位、心理预期和取向审视。

第三,What can you do?要求一个人对自己的素质、尤其是自身的潜能和实力进行全面的测试和把握。

第四,What can you support you?要求一个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状况和所拥有的各种资源状况有一个客观、准确的认识和把握。

第五,What can you beintheend?要求一个人对自己所提出的职业目标以及实现方案做出一个具体明确的说明。

一般而言,清晰、全面地回答了以上这样5个问题,就为能够系统地制定出一份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准备了一个重要前提。


欢迎大家继续欣赏更多的职业规划:
最有裨益建筑师的职业规划
制作职业生涯规划书的步骤
浅谈职业规划调整的必要性
最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15个阻碍你发展的心智模式,一定有你正在经历的!


职业规划就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计划的过程。一个完整的职业规划由职业定位、目标设定和通道设计三个要素构成。

主讲:古典

问题一我从事……不行,从事……不行。很想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擅长做什么?

信念剖析:

这个信念背后的信念是:“我现在的痛苦是完全是因为外界不适合我的原因所导致,只要找到自己适合做什么,就会完全没有痛苦地做好所有事情”。这种太过于关注外界是否匹配的人,常常拥有的一个信念是“我做不好是因为外界不合适(而不是自己做不好)。”这个信念怎么来的呢?有可能是因为看了太多的名人传记,里面每个名人都说我很感动自己年轻的时候遇到了热爱的或适合的工作……励志书常常强化某个人成功的某一个点,而弱化其他的点,让人很容易就建立起这样的信念:只要我能找到自己适合的工作就能成功。

现阶段的大学的职业规划也是这种理论导向,跟你讲兴趣、人格、能力、价值观和特质,然后就直接能够推断出来你适合做什么职业,但是这个推断出来的职业,往往你又无法进入。你就很容易就形成一个这样的信念,“我的需求是找到好工作,我的手段就是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所以如果有一个工作我做不好,那肯定是不适合自己的工作”。

应对思路:

“转念”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一种就是“区分”。

所以我会说,所谓的“适合”,是指这个职业方向在你众多的职业方向中,在每一个方向能力都相同的情况下,你最适合的方向。但是你自己觉得适合并不能构成一个职业,职业的另外一端还需要考虑到企业也觉得你适合。企业的适合是在众多应聘同一职位的人里面,你是最适合他设定的能力要求。这两者同时达成才有可能让你进入一个适合的职位。

也就是说即使你找到自己适合的方向,也需要跟众多同样适合这个方向的人PK能力,才能达到双方都满意的状态,这才是一个好的或者正常的职业发展状态。所以,如果你的职业不适来自你自己做这个事情的时候经常有内在的冲突,那么帮自己找到适合的定位的确能帮到你;但如果你的不适主要来自在外界的要求、竞争,那其实所有的职业都有这个部分。因为即使你有自己适合的职业方向也是需要让企业觉得你适合,所有的职业都有这个部分。

问题二A工作没有意思/B工作学不到东西/C工作感觉团队不和谐……所以我现在都不知道该做什么了。

信念剖析:

这背后更深层次的信念是“我希望工作能满足我所有的人生追寻。”如果这个人是超级富二代+官二代,这个信念绝对合理,因为他资源足够。但大部分人却没有同样足够的资源,那就会很痛苦。他的A工作满足A需求,B工作满足B需求,C工作满足C需求,但没有工作满足他所有的需求,他就不断地跳槽。就好像一个胖子坐小凳子,左屁股坐上了右屁股疼,右屁股坐上左屁股疼……他总以为是凳子问题,老换,其实是——屁股太大了。

应对思路:

生涯三阶段,就是用来解决这个问题的。我们可以跟他谈,我觉得在你这个年纪对工作有这么多系统的、复杂的、敏感的和整体的需求也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你有没有意识到你所困惑的问题是你希望同时满足所有的需求,但你又没有那么多的资源,所以你就比较痛苦。不如我们设定个目标,让自己分阶段的、有步骤的、有重点的、有主次的一个一个来满足。

我的建议是你应该为自己的这些需求做两件事情,首先排出一个先后的顺序,其次排出一个基本上满足的标准,比如你觉得生存最重要,其次是钱、其次是平衡、其次是发展,这个排序很好。你告诉我大概多少钱你就能生存,大概赚到多少钱你就觉得需要考虑平衡了。当你把这两者先后顺序和具体目标定下来,然后一个个来就能解决同时实现的那个话题。

这个案例中,我其实也用到了在需求转念里面的第二项比较重要的工具,前一项是区分,第二项就是“细化”。就是需求满足没问题,关键是如何去实现,解决路径的问题。

你会发现只要可以进一步细化信念,很多信念就会转为合适。举个例子,比如说这个社会全都是坏人,全都是坏人并不合理,但如果多数都是坏人呢?这个信念你不能说他是限制性的,如果这个哥们生活在比较贫瘠落后的地区,这说不定就是一个恰当的信念。你要尝试细化的是,大多数到底是多大多数?他脑子里面可能认为是99%,但是真实情况可能是60%。

再举个例子,“没学历就是找不到好工作”,这显然是一个非合理信念,但是没学历跟找不到好工作的确有关系,所以你也没法否定。但是你可以进一步的细化和区隔——学历不高的确在专业性要求很高,以及科研要求比较高的这个领域里面是找不到好工作的,但是不意味着在一些通用技能要求很高的,比如市场、销售、管理岗位上找不到好工作,反而可能会有优势。所以,细化和区分都是转念的好工具。

问题三单一元素择业观

信念剖析:

有的人可能会说“因为喜欢漫画所以想从事漫画工作”,“因为喜欢电影所以希望从事电影工作”,“只要我能找到自己的优势,我就能换职业”……

这些人都是对于生涯三叶草这个模型理解不透,他有个信念就是职业等于兴趣或者职业等于价值。很多限制性信念都是因为看事情不够全面而产生的。比如说相信“努力就会成功”的人就会一直努力,而看不到机会、眼光、学习、变化带来的成功要素。所以当你看不到系统的时候,你就很容易陷入非合理的信念。

应对思路:

转念的第三个方式就是看到整个系统。比如,兴趣的确对职业很重要,但了解能力和收益也很重要。比如你想做漫画家,但目前收益没那么好,建议把它当副业。先培养能力,等到能力能兑换成价值时再把它应用出来。即使最后兑换不了,这过程本身也很愉悦。如果你没有收益,又不愿意投入,那就当爱好吧。你还可以建议他做行业调查,重点了解入门的门槛和职业收益。

基本上了解完这两个以后,很多单一择业观的人就会打退堂鼓了。因为专业人士真是太不一样了!业余人士的能力只要能做到自娱就可以了,专业人士得用来换钱啊!另外,还可以展示整个系统给他看。比如说用生涯彩虹图或平衡轮,都是特别好的方式。当人们看到整个系统,他自然就会放弃一些跟资源不匹配的需求,或者跟需求不匹配的资源。

问题四我希望探索和了解自己,但是尽量不要付出太多代价。

信念剖析:

当我们帮别人做自我探索时,有人会说:老师,你就告诉我吧,我适合做什么?又或者说,当你尝试让他做一个职业访谈时,他会说,那要是不对该怎么办呢。他背后的信念是:我可以探索一下我自己,但不要付出太多代价,我就希望你直接将答案告诉我。这时有咨询师就要发飙了:你这种人既想探索自己,又不愿意付出代价。可你有没有想过,也许这个阶段他最需要的可能并不是自我探索,而给他一个标准的大路答案先做着?待他遇到个性化问题的时候,再来做自我探索可能会更符合他的需求。

应对思路:

对咨询师而言,头脑里不要有很多所谓的“合理性信念“,因为所有的信念都是相对的。如果头脑里有太多的“应该”和“合理性“的信念的话,本身就是非合理性的。因为人是在不断改变的,你的信念符合一部分人却并不一定符合“奇葩”。对一个“奇葩”来说,一个“奇葩”的信念才是合理的信念。

一般对于上述案例的情况,我的第一反应是他现在的阶段不太需要自我探索,他更需要的是你能提供一些基本方法,例如CD模型和一些基本的职业概念,先按着标准答案走。我一般会跟他讲,我先给你几个基本的原则性的建议,你先按这个走着,如果这个标准答案不能满足你时候,那你就需要一个自己的答案。自己的答案就需要自己的投入,你认同吗?

而当你探索自我的独特性的时候,你也在创造一种独特的生活,而创造就是比模仿累很多的事情。所以如果你希望用自己独立的判断和独特的天赋去拿到自己想拿的东西,那么,这就需要你真正的付出。但如果你希望用一些方式来让自己可以达到一个平均水平,那么可能一套标准答案就够了。所以,你愿意在“做自己“这件事上成为一个业余爱好者,还是成一个专业人士?这个取决于你自己投入,以及阶段性的需求。

问题5这个公司/职位/上司不好,所以我不想呆在这个行业/地区了……

信念剖析:

这是一个典型看不到系统的非合理性信念。他认为职业就等于公司,等于上司,等于职位,等于行业,等于城市。还以一个类似的信念是以偏盖全,即非黑即白“因为XXX,所以我辞职了”。比如,因为公司没发展,我辞职了;因为看不到机会,我辞职了;因为行业没前途,我辞职了;因为公司不交公积金,我辞职了……

应对思路:

其实,职位=行业+职业+企业,还应该有一个地域的参数。你可以转换其中一个,而没有必要全部都转换。在职业转换中,这三个要素转换得越少,你在新的职业发展的竞争力就会越强。而如果你同时转换了职业三要素,那你的竞争力就会大大削弱。比如说我是一个不错的老师,那如果我在生涯行业不去做讲师,做个产品经理,换个职位甚至换家公司,都是有可能做得很好的。但如果你让我现在去11楼的舞蹈中心从事肚皮舞的老师工作,我可能是竞争力是很差的。

而辞职则是一个最后的、不得不用的、双方都输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即害别人又害自己。最好的方式是主动的沟通。公司的所有制度都是可以调整的。如果你都决定辞职不干了,为什么你不去和公司主动沟通一下呢?你要知道,当你都看不到发展的时候,你的上司应该在一两年前就看到没什么发展了,而你的大Boss在三年前就能看到没什么发展了。那么,他们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如果你是真的很有实力的话,他们为什么不给你一个更有实力更有价值的领域呢?如果你是没那么有实力的话,你又为什么在继续干呢?所有这些原因你都不知道就辞职了,实在是太可惜了。

问题6我也想做好,但是没有人教我

信念剖析:

你遇到过这样的人吗,他们会说:“我也想做好,但是公司没有人教我。” 还有人会说“我在公司辛辛苦苦做了这么多年,现在他们要我怎么怎么样,我该怎么办呢”;“我想要……但是现在的公司不能给我,而这份工作我又走不开”;“公司要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现在他们却要放弃我!我该怎么办呢”

我遇到过持有这样信念的人,他们在公司里哪里缺人就在哪里上,永远都是后备队员,真的到了企业转型清盘时却发现这个人毫无竞争力。这些人都有个核心的非合理信念“公司、行业和老板都该为我的职业发展负责。”这个信念在我们父辈那个年代或许没错,因为那时企业的生命远远长于个人的职业生涯,所以企业为个人生涯负责。但现在企业的生命比个人的生涯还要短,这时个人就应该为自己负责了。

应对思路:

在现在这个年代,比较合理的信念应该是:公司为公司的发展负责,而公司的发展是通过人来实现的。只有一种方式公司会为你负责,那就是公司缺你不可,那么公司就必须对你负责。如果你自己的能力不足或者是没有在公司里占很重要的地位时,公司一定会权衡为一个人付出的成本高,还是把这个人替掉的成本高。一旦后者成本更低的时候,企业一定会采取对你不负责任的态度。所以,只有自己才能为自己的发展负责任!我经常对来询者讲:只有重要的人公司才会跟你沟通,只有掌握有议价权的人公司才能跟你议价。所以个人与企业的关系是一种互相支持同时又互相博弈的关系,所以在企业中最核心的理念就是让自己成为这个组织里面越来越重要的人!你越是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负责,你越是能看清楚行业的趋势,越是能看到企业发展的趋势,你就越是具备比自己高一等级的职业意识,你就越在企业里有议价权,而企业就越会为你的职业发展负责任,因为你好他也好。如果你总是等待企业为你负责,越是对自己不负责,企业就越倾向于越不负责于你。

问题7感觉自己性格内向,不适合媒体、销售工作/不愿意做沟通的工作

信念剖析:

这个背后相信的是性格决定能力。其实从生涯来说,性格并不会对你的工作优异程度有所影响,性格更多影响的是你优胜的方式——性格的确会部分程度地影响到你能不能以某个方式把事情做好,但性格本身对你的能力是没有直接关系的。这就好比你喜欢用左手还是用右手搬砖?其实你用左手还是右手企业是不会考量的,企业更加关注的是你有没有把砖搬够。的确一个左撇子和一群右撇子一起搬砖时,可能有时会碰到手,但是这并不会成为没把事情做好的决定性因素。

应对思路:

你可以跟持有这样信念的人讨论这么几个方向:

一是,观察一下身边把这个事情做得很好的人,是不是属于同一个性格的,有没有例外的人呢?那些人是如何用自己的性格做好的?比如性格内向是否就不适合做销售呢?其实如果销售方式是店销、面销的话,性格内向的人可能不如性格外向的人那么好。但是性格内向在面向大客户一对一顾问式销售中往往会取得特别好的成绩,因为内向性格的人更加沉稳和具有观察力,他们对于所卖的东西更加了解和清晰,而大客户销售的单价都比较高,大客户反而比较喜欢那种可以随时深入沟通的人。

二是,如果根据自己的性格找适合的工作,那你能不能先清楚的描述自己的性格?比如说你能否说我擅长以什么方式完成什么类型工作,因为如果你都不能够清楚地描述你的性格,那么你所说的性格适合或者不适合,是不是成为一个不是那么精准或者是比较推卸责任的说法呢?

三是,单一的性格并不一定能让你胜任某方面的工作,而你准备如何让自己的性格匹配什么样的知识和技能才能发挥你的优势。

总之,把性格单一影响能力的降到最少,性格决定的是能力的运用方式而并不是能力本身。

问题8很希望自己有所改变,但是总是缺乏动力

信念剖析:

有一类人会认为,人好像是有行动力这样的东西,就好像是肌肉一样。你看我一直都举不起100公斤的哑铃,是因为我力量不够,所以我一直行动不了就是因为我行动力不够。行动力其实并不是像肌肉一样,是一项人的天生特质要求,也并不像心理感受一样,只要感觉有就有。行动力是有很多因素在里面的:

第一,行动力是指向目标的,而成长是指向你的自我感受的。所以其实你希望自己有行动力让自己不断成长,本身就是一个莫名其妙的目标。要么你就以成长为目标,要么你就以行动力为目标。我的建议是你应该建立起一个清晰的关于成长的目标,因为没有目标就不可能有行动力。

第二,构成一个人行动力有三个因素DVF:

D是Dissatisfaction,“不满感”,也就说你要有不满的感受。

V是Value,“价值”,来自于这个事情对你来说到底有没有价值。

F是First step,也就是你有没有一个清晰的行动方向。

行动力=D х V х F

这三个方面是一个相乘的关系,任何一项等于零就整体等于零。也就是如果有一项接近零,就没有行动力了。

应对思路:

调整的方式也在乎于DVF这三个方面。

第一,找到自己心中真正珍视的价值观,比如我的价值观是智慧,我以前觉得跑步很枯燥,但是等到有一天我调整自己的信念,“跑马拉松也是一件很有智慧的事情“,我就会去寻找跑步中的智慧、想法、修炼等,这些价值就开始推动着我跑起来。

第二是不满,比如说减肥这个事情,你需要对自己有强烈的不满。比如你公开承诺,或者买一个小一码的衣服穿在自己身上,每天穿上就觉得自己有罪一样。

第三,你应该有一套科学的方法让自己去行动。总之从这三个方面着手,请确保每一个值都高到爆表,这个人就会行动了。

问题9我不适合做管理

信念剖析:

“我不适合做管理,但是又不知道做什么,真的好痛苦。”

“我不适合做这个,但我又不知道我适合做什么,真的好痛苦。”

凡是有这样信念的人你就会发现他们有一系列的工作经验,但每个都觉得自己不适合,他希望寻求一个自己一定适合的、特别好的工作。这就切入到一个咨询问题了,什么时候我们知道一个人是不适合,什么时候我们知道一个人是不适应呢?因为不适合是需要调换外界环境的,而不适应是需要调内界环境的。

应对思路:

区分不适应与不适合:

1、80分原则:这份工作你是否做到了80分(基本上所有的职业你经过努力都可以做到80分)。如果这份工作你做到了80分还是觉得达不到100分的水平,那也许是不适合。但你觉得如果连80分都做不到的话那其实是自己不适应。

2、有没有选择余地:如果你有三个可以进入的选项,你只是挑其中一个,这叫不适合。而如果你根本就没有别的选项,只是对现在的选择有抱怨,那就是不适应的问题。所以先让自己至少有2个能胜任的选择,然后再谈适合的问题。

3、做成了是否有你想要的价值。如果即使你做到职业顶峰也拿不到你想要的东西,这是不适合,需要做的是调整方向。而如果说因为这个东西太难,我做不到那个水平,这是不适应,需要做的是调整方式。

不适应

不适合

80分原则

连80分都做不到就想换职业

做到了80分还是觉得达不到100分,要换职业

有没有选择余地

只有一个选项

有多个选项

是否有想要的价值

做到最好能拿到想要的

做到最好还是拿不到想要的

最简单,我会问他说,如果今天能让你做领导的位置,你干不干?大部人可能说:我干!那其实是不适应,你能力达不到。但如果说问你让做领导的位置,你干不干,而你说领导的位置我也不干,在这个行业我已经看不到任何的东西了,那就是不适合了。

最后你可以跟他讲说。其实不管是不是适合,如果你没有别的选择的话,往往只有你真正把这个事情做好,才会知道是不是适合。即使最后面的结果是不适合,你也可以带一些技能离开,而人在逆境中成长更快。

问题10我希望有所改变,也愿意有一定付出,但是不希望有什么风险。

信念剖析:

持有这一非合理信念的来询者背后有两重非合理信念在支撑:

第一,他希望你是有一个100%正确的答案,这个答案应该是放之四海皆准。只要你告诉他,他就能做,做了以后就一定能拿到结果。比如,现在有很多人从国企里面跳槽出来。他会说我很希望能改变,也愿意付出,如果以前我肯定会听你讲的,但现在情况太紧急了,所以能不能就算了,你就直接告诉我该怎么办好吗?或者,以前我做了好多尝试,试过很多方法,但我现在实在忍受不了任何一次的失败了,请给我一个准确的答案吧。

第二,希望可以以现在的他自己,做一件同样的事情,却会有不同的回报。

应对思路:

一、你一定要清楚地告诉他,任何的投资、改变都是有风险的。

这个风险和你的投入是一样大的,你想搏一个大的收益,你的风险自然就大,你想搏一个小的收益,风险相对就变小。但是我们可以一起探讨一下,有哪些风险是你更愿意承担,哪些收益是你更加看重的。所以,不管你的来询者怎么样装可怜,怎么样说自己情况很紧急,那么你都应该跟他探讨的是,如何把风险控制在你可以承受的范围内,而不是如何规避风险。最后,如果他说那我实在是没有能力承担任何的风险,那你的建议应该是:我们不如来探讨一下,怎么样让自己变得有能力。也就是,改变并不是你这个阶段最重要的事情。最重要的事情是尽可能让自己不受这个东西的干扰。

二、明确告知来询者,以现在的他自己,做同样的事情,希望有不同的回报是不可能的。

比如,回到前面国企那个案例,我就会问他说,在此之前,有没有人离开了国企,其实过得还蛮好的,他说有,我问他说那个时候你为什么没走,他会跟我讲一大堆。我再问他说:你什么时候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他说前几年。那从前几年到现在,有没有人意识到这个问题,然后有改变的?他说也有啊。为什么你又没走呢?他又讲了一大堆。讲到最后,我说你有没有意识到,恰恰就是你这种想改变,但是又不想承担任何风险的心智模式让你陷入今天这个绝境。所以如果这个模式再持续发展下去的话,你一天会比一天更加地衰弱,一天比一天更没法走。因为,在当下的状态你是一天比一天下降的,你就像是一个站在沉船上面的游泳者一样,你总是希望不要跳到冰冷的海水里面,而是有一艘航空母舰把你接走。实际上时间越长,你所经历的痛苦就越长。

我有时还会鼓励他们去想像一下:你可不可以假装其实你不是一个纠结和完美主义的人,假装一分钟,想象一下,如果有一个跟你一模一样的人,他却没有这个完美主义信念的话,他会有什么可能性。你让他真的体验到那个可能性的时候,他可能就会开始跟自己的信念作斗争。请注意,并不是要求他马上放掉这个想法,而是开始跟自己的想法作斗争,尝试一些不同的小过渡的手段,慢慢用脱敏的方式做一些小的尝试。

问题11我应该生活工作平衡

信念剖析:

有的人可能很震惊,“我应该生活工作平衡”也算是非合理信念吗?这难道不对吗?

坦诚地说,它是不对的。各位请思考一下,你人生是平衡的时间多,还是不平衡的时间多?一定是不平衡的时间多。每次不平衡之后,就花时间让自己重新平衡,对吗?

所以好多人会说,唉呀,这个家庭生活呀,好像一块木头一样,按了左边它又从右边浮起来,按了右边它又从左边浮起来,一个手按着中间总算沉下去了,当你不注意它又浮起来,人生就是这么痛苦的吗?

应对思路:

如果你真的认为人生的目的就是为了按住那块木头,那的确挺痛苦的。想想看,杂技演员最需要平衡,但平衡其实不是他的目的,他的目的是从A塔楼走到B塔楼,B塔楼是你的愿景,而平衡只是一种手段。

那么平衡是什么呢?平衡就是一种用最小的能量达到最稳定的一种状态。当你可以用很小的能源来达到稳定的时候,你是不是可以用其他的能源,可以用来迈开腿往前走了?所以你要知道寻求生活工作的平衡,不是为了平衡本身,也不是为了平衡的一点短暂的快感和宁静感,我们更多的是为了寻求让自己的能量让自己走得远一点,去寻求更大的目标。

所以一个人,他本身没有人生目标的话,其实他平衡也是很痛苦的。因为平衡的价值是在乎于往前走,而不是停着不动。

问题12作为一个 XX,我应该……

信念剖析:

很多人会认为:老师,你看我知道怎样才能平衡,我知道怎么样才能让自己重新获得平衡。但是作为一个好妈妈/作为一个好爸爸/作为一个好的管理者/为一个好的同事/作为一个好的朋友/作为一个好的儿子,我应该……

这背面其实有这样的信念:①我做任何一个角色都是有一个标准的;②如果达不到这个标准,我就是有罪的。这两个信念首尾相连就构成了“作为一个XX,我应该……”的这个信念。而一旦一个人有这样的信念,他的生活就一定很凄凉。

应对思路:

一、弄清楚这个标准是谁定的?又到底是什么东西一次又一次地强化了这个标准?

比如说作为一个好儿子一定要听话,这个标准是谁定的?作为一个好的学生你要考高分,作为好小孩儿你的水平不能比别人差,这个标准到底是谁定的?可能是你的父母亲,也可能是学校,又或者是社会这个系统。还有一种可能是你自己,你能够那么自然地使用这个标准,一定是你曾经在某个时间段从这个标准中获得过某些好处。

二、避免平均数的谬误。

很多人会认为如果我与大家不一样,我就是有问题。这就是平均数的谬误。其实你可以放下“作为一个妻子我是不是就应该贤良淑德?作为一个男人我是不是就应该非常的强悍而不能哭呢?”这样的信念。比如我上大学的第一周,有个人大半夜坐在宿舍门口很郁闷的喝酒,我说怎么了?他说别人都好想家、好想父母,我为什么就不想父母亲?我是不是有点儿问题,不孝吗?其实他很可能不是不孝,而是他的思念并不是以那样的方式表达出来的。所以如果你跟这个平均数不一样,你就要跟自己说我一定是一个某方面特殊的天才,因为慢有慢的好处,快有快的特色,你没有必要活成和大家一模一样。

三、最后还有一种困惑的因素,是这个人他的确是能够达到某个角色的“标准”,他却也没有做到。那么可能是他并没有把这个角色作为人生最重要的角色。

譬如说前段时间,我一个叔叔很郑重的跟我说,你爸爸妈妈年龄大了,我希望你可以把公司开回到深圳,这样可以离你爸妈近一些。我回绝之后我叔叔很震惊,那显然他是把父子关系放到了他人生决策很重要的一条,但其实你知道每个人的人生决策标准是不同的。也许作为一个XX你能做到一个什么水平,但你生命中有更重要的一些决策要做,那在这个时候,也许你跟那些人就会有不同的选择。

所以,我希望所有人都可以理解到“作为一个XX,我应该……”这个信念可以调整。第一,标准不一定是对的;第二,即使是对的,我也并不一定就是那个平均数;第三,即使是平均数,我也是能做到的,但如果我生命中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我也可以选择放弃这个,去从事我真正认为重要的,因为那是你自己的未来。

问题13我应该满足 XX 的期待,否则我是……样的

信念剖析:

如果你可以把平衡这事儿跟别人讲得像上个话题这么深入的话,就会有另外一群人会跟你说,“老师,你讲得特别的对,但是呢,我看到他们的痛苦,我没办法!”。譬如我看见爸爸妈妈在哭,我看见同事的表情,我看见我老婆对我的那个样子,我就没办法,我没有办法不去应和他们。

这种信念我称为“我应该满足他们的期待,否则我就是个罪人”。你注意这种情况下这个人不能平衡的怨念,不是来自于自我的内在标准“我作为一个XX”,而是说“我应该满足XX的期待,否则我是……样的”。譬如“我应该满足父母的期待,否则我就是不孝的”,“我应该满足朋友借钱的期待,否则我是没义气的”。而这里面还有两个深层次信念:

一、既然我理解了他们的期待,我就应该满足他们的期待。这可能是一部分的信念,“我不知道还行,既然我已经知道了他们的期待,就应该满足他们”。譬如以前我年轻我不知道父母亲的期待,现在我自己当父母亲了,我理解了父母亲的期待,我就应该满足他们。

二、我可以、而且我应该满足所有人的信念,包括别人和我自己的期待。

应对思路:

这两条在我看来都是非合理信念,因为这两条信念其实根本上来说就是不可能。

他人的期待理论上来说是永远无法满足的,你满足了一点点,马上就会萌生出新的期待。不懂得管理别人的期待,一味满足别人期待的,最终一定会活成凄凉的人。举个例子,你们有没有注意到说在一些家庭里面,小儿子早早的就出国了,好多年都不回一趟家,老大因为供弟弟上学,所以书也没有念太多,老实巴交的,和父母住在一起。但是在这样的家庭里,父母亲往往对于小儿子交口称赞,逢人便夸。对这个大儿子反而是挑鼻子瞪眼,为什么?就是因为父母亲的期待没有被管理,这个大儿子在他身边,天天看着,对他的期待就非常非常多;而小儿子十年不回来一次,还能回来看我,还这么有出息,实在是太令人自豪了。所以说期待这东西不能永远被满足,只能恰当满足,恰当管理。所以你可以理解他人的期待,但不一定要满足他的期待。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你绝对不可能完全满足所有人的期待,而你对自己也有期待。所以最好的状态往往是你先满足自己的一部分期待,再让自己达到有力量的时候,去恰当的满足一部分人合理的期待,而不可能无限制的满足各种期待。

什么是合理的期待呢?就是一个可以让整个家庭、整个系统重新回到平衡的期待。你有没有想过,很多有这种非合理信念的人,最重要的原因是:他没有想清楚自己如果重新回到平衡状态,他要做点什么?所以他就会牺牲掉这样的平衡状态去帮别人。就好像你兜里有十万块钱,你没想好要干嘛,别人过来借钱你自然就借给他了。那是因为你觉得用在那个人身上比用在你自己身上有价值。因为你也没有想清楚,到底你的未来要有什么价值?

问题14平衡应该是很舒服的

信念剖析:

一个人说我不平衡,你给他做了平衡轮,指出他应该在什么地方做调整就可以平衡,他会说:哎呀这么难啊,或者他会说好累啊,我已经都这么累,没法再做了。

这里面大约有两个可能性,一是对于平衡之后的愿景解释不清,另一种重大的可能性是他会有一个幻觉,认为平衡应该是很舒服的,但大家请听好——从不平衡回到平衡的过程不应该是很舒服,反而应该是很痛苦的,或者短暂来说应该是痛苦的。

应对思路:

如果你今天出门看见你的前女友拽着她的新男友在大街走着,你心里一定是不平衡的。这时你要心里调到平衡,你可能会把她以前的照片拿出来,把她的脑袋全部抠掉;或者她的脑袋不抠掉,把你的脑袋换成金正恩的,这个过程你感觉一定是很爽的,但这个事情做完后会让你的心情变得更好吗?其实你一定要明白当你不平衡以后,所有让你短期快乐的方式基本都是失衡的方式。所以每当你不平衡以后,你感受一下自己,如果你做完这个事情获得了短暂的平静,却获得了更加长远的不宁静的话,你是基本上是用失衡的方式来处理的。而你在做了那件事情之后,如果获得了短暂的难受,但获得了长期平静的话,那你是会回到平衡状态的。

综上,如果你希望要整个系统达到更大的平衡,痛苦是一个必须经历的过程,你要能看到那个大的系统背后更大的好处,因此选择先经历痛苦,然后换来长期的平静是最佳之选。

问题15我一定要等到机会成熟才开始行动

信念剖析:

在愿景状态中,人已经开始做创造性的工作,而不是在做重复性的工作。因为如果重复性的工作能打造他的愿景,他就不会有愿景的困惑了。所以,愿景的困惑都来自于他以前的方式都没办法达到这个水平,而他想尝试一个新的玩意儿,所以对他来说是一种全新的道路,却指向一个全新的价值。

但是这种情况往往会导致一个新的信念就是:我一定要等到机会完全成熟才行动。比如说我一定要等到我的水平足够高,才当老师开始讲课。我一定要等到资金、团队、人脉、渠道、方式全都攒齐了,我才开始创业。我一定要等到一切的想法、概念、材料、素材都弄好了,我才开始写作。

其实,创造的思路和制作的思路是完全不同的。制作的思路是怎么样子的呢?它是先拥有再行动最后成为,英文叫做having doing being。比如我们要做一个凳子,我们会先拥有所有的材料、钉子,然后开始拼一个凳子,我们需要把所有的材料都准备好,接着我们开始拼,拼成一张凳子。但这并不是创造。所以当你希望创造自己生命的不同的时候,游戏规则是完全不同的,创造的思路应该是倒过来的,叫being doing having。

应对思路:

所以关于愿景这部分,我只有一个建议:先让自己成为你想成为的人,像那个人一样思考,像那个人一样行动,然后终有一天你会像那个人一样拥有。当你倒过来的时候,情况就会变得很糟糕,当你只有在拥有你希望的资源后才开始做行动,最后你能成为你想成为的人吗?那是不可能的,因为机会早就没有了。

大家有时间可以看一看这个短片,它很清晰地说明白了,什么叫做先成为——再行动——再拥有。

短片:青年励志短片-攀易岛的水上足球场

CIO职场: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



IT经理具有三个不同于传统行业经理的特点。这些特点把两条职业道路呈现在了他们面前。相比较传统行业,IT业的发展,比如技术和产品的更新速度,都数倍于前者。在一些传统行业一个人要到50岁才能担任公司总监的重任,而IT行业尤其是互联网、通信领域,则将这个年龄大大提前,30多岁担当重任的人也不在少数。

但是IT经理人的面前既充满着机遇,也面临着各种复杂的因素困扰,如何合理的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是他们日益关注的话题。

IT经理人的三个特点

在IT行业,许多经理人都不是单一的管理人员,他们常常掌握和熟悉一门或多门技术的发展趋势,IT公司是以技术为发展的根本,管理者要懂得IT技术,否则他很难做管理者,所以他们首先是技术型管理人员。

其次,他们是知识型管理人员。因为IT行业不断地有知识更新,原先的知识或技术被取代了,就意味着原先的经验不具有价值,在这里经验不是叠加型的,而是一种取代和颠覆型的方式进行的,所以IT业对经理人提出了快速学习,不断更新自我知识储备的职业发展要求。

最后,他们是产品型管理人员。IT行业要求管理人员对产品的生产、开发、销售非常了解,虽然产品在不断更新换代,但管理人员对产品的把握能力非常重要。

IT经理人,做职业规划,务必要定位好自己的起点,做技术还是做管理?在这个问题上许多人都困惑过。

在做出选择之前,不妨问问自己:我可以做什么?企业可以提供给我什么?我长远的目标是做技术吗?我真能做管理吗?

某著名互联网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监,曾谈到这家公司在高速发展时,对在技术上表现较好的员工做了火线提拔,让他承担管理的工作。结果就发现,有的人很快适应了新岗位,有的人却并不擅长管理。因为做管理与做技术的最大区别,就是除了管事之外要具备管人的能力,如何领导好自己的团队?如何激发团队的创造力?如何让每个员工高效率地完成业绩?这都需要具备与人很好沟通的技巧,领导艺术并非人人可为。

做管理还是管理咨询

选择做管理咨询也是时下许多IT经理人的职业选择之一,但究竟是在企业里做管理,还是做专业的管理咨询,抉择之前必须要了解两者的差异,并分析自己是否具备相应的条件。

管理专家陈其龙指出,虽然企业管理和管理咨询都属管理的范畴,但两者间无论是从人、地、时、空的任何一个界面来看,都有明显而实质的差异。企业管理工作是在一个基本稳定的组织框架下,依企业的决策、规范及流程,积极的完成每位工作者的应负职责,是属于内需式的管理模式;而管理咨询工作基本上同时处于几个浮动的组织框架下,依客户的需求/规范,独立的来满足不同客户的项目需求,属于外需式的管理模式。

管理咨询工作者应具备专业知识、技能和专业的执行能力。专业知识与具体从事的领域直接相关,而专业执行能力则包括项目整合能力、思考分析能力、个人影响能力、成就意识动机和自我管理能力。

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职业规划之路并非只有一条,它允许IT经理人不断地进行尝试,关键在于要明确自己的优劣势,了解所在行业的发展趋势,寻找将自己的经验值和优势能很好地叠加起来的新岗位,坚定地走下去,才能不断迎来新的职业发展高峰。

员工职业规划新模式


第三部分,未来职业生涯规划、家庭环境分析、例如经济状况,家人期望等。感谢您阅读《员工职业规划新模式》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业规划知识,欢迎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银监会的组建,是中国银行业监管理念的全面创新和发展。要实现这一重大转变,靠的是真正建立起一支稳定高效、素质过硬、专业化强的人才队伍。这就要求银监会系统组织人事部门必须适应银行业监管形势和任务的需要,充分运用现代管理和以人为本的理念,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积极推进人事制度的改革,建立起具有银监会特点的激励约束机制。因此,要实现这一目标,各级银监部门就需要研究解决在银行业监管组织内部如何培养和使用人才,如何吸引和留住人才等至关重要的问题。富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薪酬、福利、职位、待遇和荣誉固然重要,但这仅是一种单纯的激励方式,与之相比,切实针对员工深层次职业需求,结合组织发展方向和员工意愿,最大限度地为其提供成长空间和发展机会的职业生涯规划就具有更为现实的意义。



天津银监局在开展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首先要求员工应初步了解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理论知识,明确自身所处的职业生涯阶段和开发需求,从而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工作中的优势及不足。与此同时,该局的管理者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不同阶段,也承担起了教练、评估者、顾问和推荐人的角色。

开展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组织是策划者和监督者,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此,该局组织人事部门除了做好咨询帮助和信息支持外,还从组织和制度上给予了保证:承担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系统设计工作;授予人力资源部门岗位的权利,使其承担起相应的责任。这主要包括基础制度和监管制度。基础制度保证组织实现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中策划者的角色。监管制度主要是对各部门、各级管理人员以及员工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分配的权利、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进行相应的管理和监督。

加大员工岗位轮换,率先尝试与银行业金融机构双向交流。为进一步将银监会四四六新型监管理念贯彻落实到监管工作中来,该局针对机关员工队伍年纪轻、学历高、监管实践相对不足的特点,在进行内部岗位轮换的同时,将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培养人才、锻炼队伍的平台和充分体现高效、良好监管的窗口,与其开展双向交流。从去年2月起,该局18名派出员工和14名金融机构派入员工进行了为期一年的交流工作。组织人事部门对每一位被交流员工进行分析,根据本人的具体条件、所在岗位,结合监管工作需要进行规划设计。在18名派出员工中,6名业务骨干被安排在基层领导岗位上挂职锻炼;12名参加工作不满两年的青年员工在业务一线学习、工作。对金融机构派入天津银监局交流的员工,尽快使其融入团队,2名副处级干部被任命为同级领导职务,明确职责分工;12名处以下干部分别安排在相关室处,派任务、压担子,落实具体岗位。

这种双向互动交流不仅锻炼了天津银监局的员工,同时也缩短了监管者与被监管者之间的距离,实现了双赢。



为进一步了解每一位员工对个人发展目标的需求,充分发挥组织的资源优势,帮助他们在谋求职业成功的同时实现个性发展,2004年5至6月,天津银监局组织人事部门面向全体员工进行了《我的个人职涯规划》问卷调查。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61份,收回有效问卷142份,回收率达88.2%。员工都很珍视这个就职业生涯开发问题与组织沟通、交流的平台,许多部门问卷调查回收率达到100%。在收回的问卷中,几乎所有的被调查员工,针对个人的工作特点、知识结构和掌握技能等方面情况,都提出接受再教育或短期培训的方式提升自我、弥补不足的需求。

去年9月份,针对天津银监局本科学历的中青年业务骨干对掌握现代金融监管知识和技能、熟悉商业银行运作、熟练掌握外语和精通法律表现出的强烈求知欲望,天津银监局党委经过慎重考虑、反复研究,从提高员工监管能力的角度出发,本着工作、学习两不误的原则,与天津财经大学联合举办了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程进修班。经与校方多次交流协商,最终确定了符合行业特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学方案,30名具有学士学位的青年业务骨干成为首期进修班学员。这次办学是天津银监局实施针对性培训计划,实践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一次重要尝试。

经过近一年的实践,天津银监局开展的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取得了初步效果。去年7月以来,银监会提出了以职务岗位工资分配制度实施为契机,统筹考虑,积极推进银监会系统人事制度的整体配套改革,突出强调科学岗位(职位)划分和严格绩效考核两个关键环节,这为天津银监局下一步探索实践员工职业规划提出了新思路。



借鉴国际上通行的职业生涯规划原则中的一些先进管理经验,天津银监局又提出了今后的设想:积极推行职位分类管理的改革尝试。建立职业信息系统和数据库,及时提供组织内部空缺职位的信息及组织内部各职位的任职资格要求,为进行下一步职业生涯规划工作打基础。

运用柔性职位设计理论,建立多重职业生涯发展路径。多重职业生涯发展路线体系可以让员工自行决定职业发展的方向,为其提供一种选择的机遇。

建立360度全方位考核机制,实现职业生涯开发与绩效改进之间的互动发展。根据组织实际,将职业生涯规划执行程序中的目标设置、评估与反馈和行动计划等步骤与员工的绩效管理工作结合在一起,特别是将绩效信息充分加以运用,实现职业生涯开发和绩效改进之间的互动发展。

实施针对性的员工培训计划。教育培训工作是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手段,也是组织引人留人的重要一环。为了避免教育培训工作流于形式、走过场,必须建立有效的教育培训体系,对员工实施针对性的开发计划。

逐步实现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网络化、电子化。进一步加快局域网建设,充分利用科技手段,保证组织和个人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职业生涯发展的信息,实现员工的最佳能力。

网络工程师职场生存发展的12大困惑[3]


职业规划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计划的过程,职业生涯规划的好坏可能将影响整个生命历程。感谢您阅读《网络工程师职场生存发展的12大困惑[3]》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业规划知识,欢迎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六、公司已经有了完备的信息化系统,我的发展空间又在哪里?

这个情况也有,公司已经有了很完整的信息化系统了,其实这样来讲,你并不是没有发展的空间,公司不会不发展了,这些系统不是不升级了。你不要只关注现在的系统怎么样。我以前曾经说过,一个合格的网管工程师,100分之中只有60分是技术,另外20分是计划,还有20分是管理。在计划和管理上的能力,现在作为一个已经成型的信息化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你有没有很好的计划,来存储备份数据。你有没有很好的管理好你的部门,以及 你部门下的这些设备。我以前在给我的部门经理培训的时候,我就画过一个图,我下面是他,他下面是各个网管,网管下面是什么?是各个服务器。那也就是说我的最终管理对象是什么?是机器,是设备。那么这些设备,我们通过人来管理,怎么能够更有效,更合乎规定去管理他们,这是非常重要的信息。包括实际上来讲,没有公司的发展,只要公司发展了,你的信息化也会发展,你也会加入更多的信息设备。其实公司还是希望你能解决更多的问题,永远没有不可能发生的问题,只是看没看到的问题,所以我不相信任何一个公司就没有问题。可是你有没有心,能不能去看。是不是会发现而已。就是这么一个感觉。并不是说这个公司什么东西都好了,不需要我去建设了,没有这个现象。如果这个公司不是走下坡路的话,就会有新的问题产生。如果走下坡路的话,你要想因为你的能力,怎么去帮助公司。

其实我来讲,你作为一个在公司的一员,好比公司是一个国家,你去效忠一个国家,你是为整体的国家成长去考虑,公司也是一样。所以不应该说一家公司什么都不需要了,他不需要发展了?不需要挣更多的钱吗?不可能。随着新的发展,和新问题的产生,你一定会有用武之地。只是你有没有用心去看到这个问题。

七、没有落魄的行业,只有落魄的人?

很多学生就质疑,网络工程师是不是不行了?我说谁告诉你不行的?他说现在很多人都去学什么什么了。我说那是你在听,你看到过这个市场吗?你看到过现在很多的高层网络工程师工资是多少吗?你听说的是怎样的工程师?就是低端的工程师,就是很多网吧的网管,我不是贬低这个职位,而是说你想让你的职业发展,你就应该尽快走出这个环境。

其实行业本身是不可能落魄的,这个当时我从一本书里看到这样一个现象。他说的是没有落魄的行业,没有倒闭的行业,只有倒闭的企业,我转换一下到职业上,没有落魄的职业,在这个行业上有人能拿到现在几十万的年薪,那么就说明你现在不够成功,你拿的没有那么高,只能说明你没有成功,他们成功了。

八、怎样才能有效的把经验一天天的积累下来?

我们谈到网络工程师的技能培养,实际上只有两种方法,一种就是自学,自学之中又分两种,一个是有环境的自学,就是说你到了一家公司里面,你有这个学习环境,设备环境,服务器环境,你的学习可能更快。当时我在那家公司的时候,很多东西都是新建设起来的,我要去学习它,那时候有压力,学习肯定会快一点。另一种方面纯粹的自学,现在没有一个好的环境,就是在家,就是在一家环境不太好的公司,这个时候我们说你如果在家的话,可能你的学习比较累,因为你又没有环境,又没有钱,又没有经济收入。这样你的学习,第一时间可能会长,第二,效率不会太高。因为现在实际上网络学习不像软件方面的学习,拿个电脑就可以学了,网络方面需要你有设备,包括你学Cisco、华为,你必须有他们的设备,否则的话,你没有他们的OS,没有办法做这些操作,还有使用的环境,你不知道这个东西是干吗使的。所以在家学习,对于网络工程师来说不是太合适。找一家公司可能是最好的一个方法。哪怕你先去接触到一个小的环境,给自己先有一定的经济实力,经济支撑。有经济支撑之后,可能买很多资料,参加很多培训,充充电,这种方法是比较关键的。你今天在职不要去想,我在这个公司什么都不干,什么都不增长,怎么能更高的工资,你要考虑我怎么提高自己更多的技术,你拿到的工资,你可以买书,可以关注一下相关的技术网站,你也可以参加一些培训机构的培训,包括一些高端的培训,给自己充电。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纯粹的通过培训来成就一个网络工程师的路线。这种路线实际上来讲对于很多有投资欲望的人来说的。为什么叫投资欲望,今年你可能拿一部分投到股市上,控制不了股市的起伏,包括这两天股市大跌。这个时候很多投资的人,心里会比较失落。如果这个钱你投在自己身上,你能不能把握自己的成长,控制好自己,好好的去学,这个能做到。

这几种方法只是方法,真正怎么去学习这方面的路线,很简单。刚才我说过,现在在市场之中,单掌握一种技术,可能已经达不到企业的要求,你只会Cisco、只会华为,只会Windows,只会Linux,可能不太能达到企业要求,我是这么想。因为在很多公司我看到的一个部门,不可能再分你专门管公司的网络,你专门管公司的系统,你专门管公司的呼叫中心。这个不太可能。希望你能具备一个综合能力,你既要懂网络设备,你要懂系统,还要懂各种设备的搭建,包括数据库。这时候我推荐给大家一个主线,就是Cisco加Windows,加Linux,加Unix,加甲骨文,实际这是一个学习路线,这里面包含三大系统,这三大系统我们在家都可以装在电脑上学习,书也可以买到。对于Cisco来讲,可能学习起来稍微费点劲,但也不会太难,有很多模拟器也可以学习一下。Oracle可能稍微难度大一点,需要机器配置高一点,但也不是不能达到。我感觉你为什么这么去学习呢?你对每一个技术都要了解,因为你不可能一开始就把一项技术做的精通。所以说需要你掌握的范畴更广一点,特别是对于一些初学者。你掌握的范围广,你的就业范畴就会更广。这个时候你到一家公司,如果它只是用你的其中的几项技术,那就OK了,你就知道你的职业方向是哪样了。

新人刚进职场需要的3种能力,你都具备了吗?


职业规划怎么写,相信很多朋友们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第一部分,前言即总论;第二部分,自我分析,包括业余爱好、性格、价值观、专业技能等;

经常有网友问这样的问题:刚刚进入职场,应该在专业上面注意哪些东西,在哪些方向上面做精进?

新人刚进职场最需要的3种能力,你都具备了吗?

而其实大部分新人都搞错了方向,以为自己在大学里面学的专业分分钟就要有什么立竿见影的效果。在大部分的企业里,作为新人,你在专业上的精进前,首先要确定自己有没有具备3种重要的能力,这3种能力是基础,它决定了你一开始能否很好地在企业里立好足,并在以后的专业道路上走得更远。

那么让我们来看看是哪3种重要的能力吧。

1.写作的能力

大部分新人都会被告知应该多锻炼写作的能力,但是这句建议往往被绝大多数新人忽略了,他们认为写作的能力是那些文职工作者的专利,自己一个搞技术的,为什么要去学写作呢?

之所以说写作是重要的,是因为在职场的生涯中,随着你的职位越来越上升,写作这门课是你无论如何都绕不过去的,而且你会越来越觉得它重要。

从你刚进公司的新员工培训开始,就被要求要写培训心得了。别看这个小小的培训心得,写得突出的心得,会让你在培训阶段就被领导发现。这难道不是最好的一种展现自己的方式吗?不需要你去费尽心思地讨好上级,不需要你给同事端茶送水,不需要你拼命地早到晚归,只是把写作练好,就能获得赏识,为什么不?

而等你开始正式工作时,会经常面临着汇报与总结,也许是口头的,也许是书面的。如果你在平时养成了锻炼写作能力的习惯,那么,你会掌握系统而有条理的分析问题的方式,即使是口头的汇报,也会让人觉得你逻辑清晰、内容详实。

有多少人面临着在电梯遇到领导被问起工作情况的时候,因为没有准备而汇报得前言不搭后语。但如果平时就习惯性地练习写作,那么就能在电梯的30秒内,用一段完整通顺的总结征服领导,让他对你另眼相看。

2.沟通的能力

沟通的能力相比写作能力来说,大家都认为是更为重要的能力,但是多半对于这种能力的认识停留在表层。

大家觉得沟通的能力就是和大家搞好关系,然后在工作中能打好交道而已。

但是日常的工作交流谁不会呢?这没有什么难度可言。懂沟通仅仅只是做好日常的交流就够了吗?不,只有真的到了涉及敏感的内容的时候,沟通能力才真正的需要“上线”。

当平行管理部门发展需要进行工作人员协作的时候,你给对方企业部门加工作,对方一定会不愿意学习接受的。这时候你是如何去说服他接受我们这个时间安排呢?当你去请教对方一个问题,但是对于对方其实并没有义务回答你,而且教会了你可能产生影响他的利益的时候,你如何才能让自己别人愿意教你呢?当双方有明显的利益发生冲突,合作眼见就要开始面临破裂时,你如何用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去挽回这个世界关系呢?

这些才是沟通能力重要的地方,而日常的交流只是一些简单的铺垫而已。

3.闭环的能力

刚毕业的大学生,经常保持阅读习惯的单向交流,班主任是教你的东西,然后你就接受良好的,你不需要去老师的反馈,我已经明白了。

这种方式单向信息交流的习惯,带到了社会工作中,就会导致出现管理工作人员往往因为没有进行闭环的情况。上级给你布置了一个企业工作,你把工作完成了,也像原来的“老师教学生”那样,完成就完成了,并不去反馈。

如果你不把这种单向沟通变成闭环的工作模式,上级可能永远不想在交给你任务后再给你一个更重要的任务。

有时候,机会往往就是在一些很细微的地方被你错过了。别人可能就只是比你多了“向领导反馈”这么一个小步骤,可能就会在职业生涯中走得比你快得多得多。

可见,职场新人,不要一开始就觉得自己要在专业上面有一番大作为,先把这3种重要能力打好了,你会比别人更早一步地接受到进入专业领域的机会,然后逐步走向更广阔的平台。到时候,才是你在专业上面大显身手的时候。

给职场新人的3个建议,让老板对你刮目相看!


最近大学毕业不久的表妹,常跟我抱怨不知道老板要什么,总是无法符合老板的期待,相信很多大学毕业不久的年轻人,都会有同样的困惑。那么作为新人,刚工作不久,如何准确抓住老板的“胃口”,让老板对你刮目相看呢?在这里,小编总结了三个不错的建议给大家作为参考:

1、支持你的老板

你可以有很多种方式表达你对老板的忠诚,但这不是要你去拍马屁。

老李是国际市场副总裁的一位助理,接到了一项紧急任务。根据老板的笔记,准备好业务进展曲线图表。起草图表时,他注意到老板有个错误,正好与事实相反。于是,他便通报老板,告知已经纠正了这一错误。

老板感谢老李及时发觉了他的疏忽,对他的努力大加赞赏。

2、完成老板的目标

你的使命是帮助你的老板完成他或她的现实目标。然而,这些目标究竟是什么目标?有的时候,答案简洁明了。可有时,你不得不做一点更深层的挖掘。

杰是一家纺织公司的销售代表,对自己的销售纪录引为自豪。曾有几次,他向他的老板――莎罗解释说,他如何如何卖力工作,劝说一位服装制造商向公司订货。可是,莎罗只是点点头。

最后,杰鼓起勇气说,“我们的业务是销售纺织品,不是吗?”他问道,“难道您不喜欢我的客户?”

莎罗和他的态度一样,直视着他,答道:“杰,你把精力放在一个小小的制造商身上,可他耗费了我们太大的精力。请把注意力盯在一次可订3000码货物的大客户身上!”

杰得到信息后,他把手中较小的客户移交给一位经纪人。他开始帮助莎罗找到主要客户。

3、解决问题

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解决问题,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方式是帮助老板解决难题。

小孙是某学院的部门助理,他的老板罗格负责管理学生和教职员工。罗格经常承受着改进教学系统的压力,卡尔自告奋勇组织攻关,负责开发一个新的体系。老板非常高兴,之后的一次组织机构改组中,小孙升任了主任。对其开发并成功地完成的这系统,罗格给予了高度赞扬。

你看,让老板刮目相看,并不是要拍马屁。工作一定要出彩,要能为公司和老板带来效益,要能为老板解决问题。这样的员工,老板肯定愿意升职加薪。

职业发展:你的发展路径在哪里


职业规划怎么写,相信很多朋友们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第一部分,前言即总论;第二部分,自我分析,包括业余爱好、性格、价值观、专业技能等;

职业发展:你的发展路径在哪里

刚从校园走进社会,想过30岁是什么样的概念?也许那简直就是英雄末路,美人迟暮了吧。年少轻狂的时光就这么偷偷溜走,已经30岁的你,握着手里的一官半职,或者看着招聘广告上本科以上、三十五岁以下的硬指标,是否常常发呆?

30岁感悟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李四马上过30岁生日月收入1.2万元-1.5万元某房地产开发公司前期开发主管

在学校的时候,一直希望能从事一个自由的职业,比如作家之类的,所以就通过关系到了一家报社实习,做了半年多记者。结果却发现自己喜欢的还是本专业房地产,所以就很自然又进了这一行;因为实习期间对于社会关系把握的比较好,也因为1998年以后上海房地产市场一直发展很好,所以最初的事业都很顺利,几年时间,房子也买了,车子也买了。那个时候总觉得自己的人生大概就这样了吧。然而,不久之后因为一次重大的工作失误,工作也丢了,房子、车子也抵押了,整个人生立刻变得灰暗。很长一段时间,我无法振作。后来,在家人的鼓励下,我慢慢走出阴影,靠着良好的工作经验和能力,重回职场。挫折真的给人成长,自从那次后,我明白了分散风险的道理,目前除了房地产这个主业外,业余时间投投稿,写些自己喜欢的东西,也是增加收入的一个来源。马上30岁了,我更确切地明白一个道理: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30岁,我跳掉了自己的饭碗

helen原任私企人力资源经理月薪3000元左右

我看到公司的裁员名单上也有自己的名字的时候,离我30岁的生日还不到一个月。虽说惴惴不安地等了好久,但真的一纸通知下来,心里还是有说不出的酸甜苦辣。我的专业是行政管理,毕业以后,顺理成章地到了一家私营企业做起了总经理秘书,虽说工资不高,可活儿挺轻松,每天也就是打打字、处理处理杂事什么的,空下来看看英文,也没有人管自己。就这样忽忽地过了两年,转眼我英语六级也考出来了,这家小公司也呆腻了,凭着不错的英语功底我跳槽进了一家外企做前台,薪水也double了。

可就从进入那家外企开始,我渐渐地开始有了心理不平衡的感觉:看着公司同年龄的女孩子们,个个衣着光鲜,的来的去,又想想自己,就算再做个5年,也不过是一个一月两千多块的老前台。心有不甘,两年以后,我又跳到一家企业做了物流助理,薪水也不是很高,可想想未来的日子捧上了一个金饭碗,也还是值得的。

日子忽忽地过,又是一个两年,助理还是助理,主管也不见近期内有动我的意思。那时候我又熬不住了,冲动之下把工作辞掉我相信,自己完全有能力去做一个主管。

可真的到了才市我才发现现状并非如此,稍微好一点的工作,都要求相关工作经验五年以上,像我这样的,再去做个助理,都不是人人都要,因为我的经验也太单薄了。没有办法,已经辞掉工作的我开始做起了撒大网捞鱼的事情,终于,在我辞职两个多月的时候,有一家公司让我去做人力资源助理,我想也没想,就答应了。

新工作其实并不难,也就交交四金,算算工资什么的,可就这个,我却捅了一个大漏子在算工资时不小心多打了一个零,而这个员工恰恰已经办完离职手续了。多付的几万块钱要不回来,人力资源经理也被老板狠狠地训了一顿,并记一过。公司的经营状况本身不好,正好遇上裁员,裁员名单上也就顺利成章地有了我的名字,从新进公司到丢掉饭碗,总共还不到半年的时间。

继续我的恐龙职业?

eric某图书馆李超月薪2500元左右

大学一毕业,我就进了这家图书馆工作。虽然我也算是名牌大学毕业,但学的专业是历史,工作不好找,能到图书馆工作也算是不错的选择。坐在阅览室递递书牌这样的悠闲工作是轮不上的,我就在仓库里拆包、验书,事情不多,我也乐得清闲,更大的好处就是可以看到新出的书,精神生活不至于太过落后。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地过,我的工资也从一千多涨成两千多,在我满29岁的时候,我还当上了副主任。但是渐渐地,听说同学们一个个在外面都混得不错,出国的出国,升职的升职,而我,却没有什么上升的空间我们主任的工资和我也差不了多少。看到过恐龙职业这个概念:你做了一个无法使自己提升的职业,日子久了,你自己就会像恐龙一样,缺少适应变化的能力,最终逃不了灭绝的命运看着同学们打拼着自己的事业,再想想自己的这份恐龙职业,我还要再继续干下去吗?

听别人的故事想自己的前程

初生牛犊不怕虎,跳来跳去,反正我还年轻。30岁的你,还有这个勇气吗?转行害怕精力不够,维持现状又心有不甘。30岁的我,还有这个必要冒险吗?

职场新人如何应对职业迷茫的“干货”!


职业规划就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计划的过程。一个完整的职业规划由职业定位、目标设定和通道设计三个要素构成。

有很多刚入职的新人对自己的职业有很多的困惑,对自己工作前途不满倦怠,这就是初入职场的迷茫期,新人要怎样度过这个时期呢?今天小编分享的是新人渡过职场迷茫期的方法,希望能帮到大家。

职场新人、职业迷茫,二者似乎是一对天然的伴侣。何谓职场新人的“职业迷茫”?职场新人的“职业迷茫”一般表现在:工作时间短,但是很快没了热情;有了好工作,遭遇短板,不知怎么补救;专业不对口,找不到结合点,一直跳来跳去。

抱怨?除了工作之余的压抑,职场新人所做的更多的是好友相聚互相抱怨:抱怨公司待遇不好,抱怨领导太狠而且不够包容,抱怨同事之间关系太难相处,抱怨自己不该当时匆忙与公司签约。

忍耐?即便处于迷茫期,很多人还是选择艰难的忍耐:得过且过,每天痛苦地面对工作。

显然这样的情绪和行动对于职场新人来说,不利于自己长期的职业规划和职场生涯的推进。

面对这样的迷茫,大家该如何面对?对此,小编建议如下:

1. 寻找自己的职业偶像

别把那些与你经历、环境、路径都不相关的人当成你真正的职业偶像,你应该寻找一个踏实,努力、和你职业接近的人做你的偶像,这个人可以是你的领导,你的同事,这些能在你身边能时时刻刻影响到你的。

2. 识人扩大自己的视野

平时一定要多参加一些社交活动,认识更多的人,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了解自己的实际情况,从而制定合理的职业目标。这样子不但能够增长你的见识,还可以帮你扩大人脉圈。

3. 付诸于行动

很多人嘴巴上说得一套一套的,但真正行动起来的却寥寥无几。真正的行动需要耗费很多是时间和精力,需要付出更多的劳动和时间。其实在行动中的时候,是我们成长最快的时候,也是最能在行动中发现目标的时候,你会慢慢的在行动中走出你的迷茫期。

所以,如果你还处于职场迷茫期,相信从现在开始,你应该思索后立即行动,拨开乌云就会见到天日了。

职场新人职业规划的基本步骤


职业规划怎么写,相信很多朋友们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第一部分,前言即总论;第二部分,自我分析,包括业余爱好、性格、价值观、专业技能等;

职业的选择:通过自我评估、生涯机会的评估,认识自己、分析环境,此基础上对自己的职业做出选择。也就是职业选择时,要充分考虑到自身的特点,即自己的性格、兴趣和特长;要充分考虑到环境因素对自己的影响。分析自我解自己、分析环境、解职业世界,使自己的性格、兴趣、特长与职业相吻合。这一点对将步入社会初选职业的新人非常重要。

确定志向:俗话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综观古今中外,各行各业的佼佼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具有远大的志向。立志是人生的起跑点,反映着一个人的理想、胸怀、情趣和价值观,影响着一个人的奋斗目标及成就。所以,进行生涯设计时,首先要确立志向,这是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关键,也是生涯设计最重要的一点。

自我评估:自我评估就是对自己做全面分析,通过自我分析,认识自己、解自己。因为只有认识了自己,才干对自己的职业作出正确的选择,才干选定适合自己发展的生涯路线,才干对自己的生涯目标作出最佳抉择。自我评估是生涯设计的重要方法之一。

确定职业生涯路线:职业选择后,还须考虑向哪一路线发展。因发展路线不同,对其要求也就不同,这一点也不能忽视。因为,即使同一职业,也有不同的岗位,有的人适合搞行政,可在管理方面大显身手,成为一名卓越的管理人才;有的人适合搞研究,可在某一领域有所突破,成为一名著名的专家学者;有的人适合搞经营,可在商海大战中屡建功勋,成为一名经营人才。

设定职业生涯目标:生涯目标的设定,其抉择是以自己的最佳才干、最优性格、最大兴趣、最有利的环境等条件为依据。通常目标分短期目标、中期目标、临时目标和人生目标。

赵昂:职场人际关系的八种模式


人际关系是职场人绕不开的话题,一方面,在离职、跳槽、转行的诸多原因中,和同事、和上级关系处理不好是一个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又有很多人因为团队关系融洽,领导赏识,而甘愿忍受低薪、艰苦的工作。人际关系的奥秘在哪里呢?

我 们一般会认为职场中,不外乎是上下级、同事,或者客户关系。于是,就有人分析出了对上级要谦逊忠诚,对同事要友好,对下属要真诚,对竞争对手要大度的待人 处事态度。结合中国职场,在奉行中庸的文化背景下,也有人分析出了不争宠、不是非、不张扬、不牢骚、不过近的做法。这些都是有趣和有效的总结。但是与此同 时,不少职场人不禁也陷入困境:听上去非常有道理,但是到了实践,似乎总也实现不了,每个场景都有其特殊性。是我们的修为没达到吗?是我们的历练不够多 吗?是我们不够成熟吗?如果你觉察了下面的关系模式,或许,就会有新的理解了。

心理学大师荣格认为,我们总会以一些典型的模式应对人 生中的相似场景,并把这种典型模式称之为“原型”。人际关系虽然复杂,但总有那么几个原型模式,不仅出现在生活中,也隐了身出现在职场中,使得我们在面临 类似场景的时候调动出相关的应对方式。我们不妨看几种典型的关系模式:

一、家长与孩子。

这 种模式经常出现在国企类型的企业或家族企业中,是一种上级与下属的关系。这样的职场关系特点是,领导会对下属有很多的包容与照顾,也会把下属当做“自己的 人”,甚至是附庸,会指使,也会包办,而下属既需要无条件服从,同时也可以任性表现,而不担心丢自己的饭碗,只担心自己跟错了老子。

二、导师与学生。

这样的模式经常发生在专家型的领导身上。这样的领导会把下属当做学生来教导和培养,同时也会期待下属尊敬自己,并不断学习。这样的职场关系中,如果下属的执行不力,或者为了更好的发展而另谋出路,领导一定不要懊恼,因为导师关注的不应是考试结果,而是学生的成长。

三、战友。

如果职场关系是战友关系,那么一定会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动机或许不同:有人希望打胜仗升官发财,有人希望打胜仗卸甲归田,但都是为了打胜仗。这时候,会有相互的合作,会有资源的共享,但是,一旦目标不同了,即便是在一个战场上,也会变成敌人。

四、雇主与雇佣兵。

与 战友不同的是,雇佣兵与雇主之间的关系非常松散,是一种比较纯粹的金钱利益关系,雇主为雇佣兵支付佣金,雇佣兵需要拿出结果,与此同时雇佣兵还要持有一种 职业操守,比如不同时为两个对立的雇主工作。在多数外企中,这是一种很常见的职业关系,并且经常被认为是一种“职业化”,其实只是职业化关系中的一种。

五、偶像与粉丝。

当 建立起来这样的职场关系,那个扮演偶像的人会因为与下属距离比较远而显得能力超强,无所不能,为自己营造一种幻象。当粉丝崇拜偶像的同时,偶像也对粉丝的 崇拜产生了依赖,一旦粉丝看到更加真实而全面的偶像,或许就会离开,此时,失望的不是粉丝,而是把自己看做神圣的偶像。

六、保姆与被照顾者。

管 理者与下属之间,也总有这样的全程照顾关系出现。有的管理者生恐下属执行不力,于是,一旦稍有闪失,就立刻跳出来干涉,把工作接过去。久而久之,下属会产 生依赖,就像保姆照顾孩子走路,抱得太多了,短期看来是好事,保姆总会让孩子少受伤害,但是时间长了孩子就不会走路了。

七、同情者与乞丐。

在 职场上,并不只有能力弱者才会被人同情,没有人缘的,家庭不幸福的,都会让人心生怜悯。此时扮演了同情者角色的人,会把别人当做“乞丐”,不忍从他们身边 走过而不施舍。于是一方面,同情者会因为自己的怜悯而影响正常的职业关系,另一方面乞丐会更加依附同情者的施舍,看似亲密,实则很难独立。

八、买卖者。

买 卖者关系也是金钱利益关系,但是因为追求利益最大化,更多的是要讨价还价的。对于初入职场的人来说,这是最不该有,又是最常见的关系思维。我加班就该有加 班费,我多做一点,就该获得相应的表示。殊不知,买卖者模式对于职场新人来说之所以不适用是因为他们并没有什么筹码,先给后得才是该采取的策略。这样讨价 还价的思维模式如果用在自己身上,就会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目标,搞得自己痛苦,束缚了发展。

在职场中,我们总会发现这些模式的影子。需要说明的是,关系模式本身所谓好坏,在特定的环境和特定的人之间,一种模式的存在一定有它出现时的价值。但是,我们需要在职场中保持觉察,不要成为这些关系的被动接受者,而通过我们的觉察主动调整这些关系。

觉察的最大意义是:你是可以选择的。

职场新人职业规划书


第三部分,未来职业生涯规划、家庭环境分析、例如经济状况,家人期望等。感谢您阅读《职场新人职业规划书》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业规划知识,欢迎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职场新人如何玩转职场,职场新人如何搞定面试,成功进入大公司?专家将为那些职场新人们讲讲那些职场面试经,职场面试也有技巧,掌握秘诀职场面试再也不是难题。职场新人最怵的就是职场人际,职场人际如何处理,了解职场人际相处之道,请看下文。

初入职场难免忙乱、迷茫,作为职场新人的你,是否在为寻找不到职业目标而困惑?满腔热血却常常奋斗无门,你是否心生疑问:职场生活难道真是这样子吗?

方案一:立足本行业,谋求更高发展

第一步:短期目标?稳扎稳打,立足现有岗位求发展。

需抓紧时间,在现有岗位上充分学习、全面掌握相关专业技能。在此之后,转换工作环境。可计划离开目前家庭小作坊式的公司,在大中型企业谋求初级岗位。需要提醒的是,转到大企业的任职初期,薪水或许得不到较大提升,但只要企业的文化氛围对自身职业技能的发展有利,也就达到了转换职业环境,进一步谋求发展的目的。

第二步:中期目标三年内成为行家

中期目标是成为相关职业的专家。能熟练运用英文;广泛涉猎心理学、管理类书籍,拓宽知识和技能,为下一步实现进入管理层目标准备。

方案二:积累知识、财富及社会经验,寻找机会创业

在某行业中,你要有足够的兴趣,有意自己投资开业的愿望,职业规划师由此提出了方案二,即并给出了投资健身行业成为小老板需三步走的职业规划。

第一步:达到短期目标?应聘于一家较大的公司任相关岗位

初任时的工资可能低一点,无须太过介意,只求在公司站稳脚跟,争取在年内全盘熟悉公司的相关管理流程。

第二步:积累相关经验,积累行业信息

在搞好日常工作的前提下,注意积累健身行业信息,掌握公司运作细节。为达到这一目的,业余时间还可兼职当健身教炼,为日后经营管理企业打基础。

第三步:实现中长期目标完成经验积累自己当老板

结累知识、经验和财富,处处做有心人。在完成了上述两步职业规划之后,自己开业当老板,进入新的发展通道。

义乌人才网职业规划专家分析点评

新人如何走出职业困顿期

1、抓住入职前三年,理性规划职业生涯

职业规划师认为,职场新人要谋求职业生涯良性发展,必须抓住入职前三年,合理进行规划,提出了三点建议:

沉下心来打基础。三年是成长和成熟的重要阶段,是打基础的三年,也是培养良好心理素质、心理承受力的三年。要能够沉下心来,努力适应社会,适应公司环境,学会独立思考,独立行事,学会承受和忍耐,学会察言观色,少说多做。掌握一些自已喜欢的,社会需要的技能,为自已在未来的择业竞争中增加砝码,为实现自已的目标而打下坚实的基础,做好铺垫。

多思考理性规划。多思考,碰到难以解决的困惑不妨求助于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师,理性确立目标并付诸坚定而有效的行动,慢慢朝着目标迈进。

保持良好心态。成功是每个人追求的目标,但要避免急功近利。每个成功者的背后都有一番辛酸故事,都有着痛苦的经历。心态的调整在这个时候显得尤为必要。要不断调整自已,保持静心、细心、耐心,专心,乐观自信地对待工作生活。

2、避免走入两个误区

职场新人要实现合理定位和规划,特别要注意避免两个误区:

过于关注收入高低的误区。对于刚刚工作的新人来说,收入较少是个较普遍的问题。建议这一阶段不能太看重工资收入,而是要抓住机会提升自我。

兴趣至上的误区。兴趣不代表能力,你对某一特定职业有兴趣并不意味着你一定能干好这个职业,因此要处理好个人兴趣与工作的关系。只有在对某一职业感兴趣并具有该职业所要求技能时,才能做好工作取得成功。

总之,职场新人只有及时提高认识社会和认识自我的能力,尽快度过当代大学生步入社会开始阶段的状态,尽快适应职场环境,并找到合适自己的职业规划,才会不断成长和成熟,才能处变不惊,避免陷入职业困顿,从而迈出成功的步伐。所以说,职场新人,日子完全可以不用这样过!

如何改变(四)觉察模式


职业规划怎么写,相信很多朋友们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第一部分,前言即总论;第二部分,自我分析,包括业余爱好、性格、价值观、专业技能等;

为什么我们不愿意长大?

为什么我们会追求自由而逃避责任?

为什么我们总会在同一个地方反复跌倒?

为什么我们会在不同的关系中演绎相同的情节?

为什么我们做得不错,却一点都不开心?

在成长为新精英职业生涯规划师和舞动治疗师的过程中,我越来越看到一个人童年及原生家庭对他心智模式的深刻影响,不仅在职业中,更在生命中的每个方面。

当 我们很小的时候,我们通过跟父母的互动,开始形成对世界的假设(这个世界是安全的还是不安全的),发展我们的自我价值感(我是有价值的吗?我有资格获得生命中那些美好的东西吗?)和自信(我是有能力的吗?我可以独立完成一些事情吗?),选择应对负面事件的方式(逃避、背负、隔离,还是转化?),这就是我们 最早的心灵地图。在这个地图中,还有童年的创伤和未完成事件。

这种影响是习焉不察但影响深远的,如果缺少觉察,它将会让我们应对新的情境中遇到挑战。

改变是困难的,最困难的是改变心智模式;改变又是容易的,当我们能够开始觉察的时候,我们会对自己更加接纳,对过去更加释然。(我们常常能够原谅别人,却很难放过自己)从这个意义上说,改变已经发生了。

以下是我自己的例子。当我写出这些的时候,我发现许多以为无足轻重的童年经历,是那么鲜活生动、历历在目,象一条长河延伸至今。

我的关键词:内向、笨拙、逃避、助人与理想主义

“人生而孤独”

我在山西省临汾地区一个农村出生,出生在阴历10月,初冬时节。

我的父母都是民办教师,父亲教小学语文,母亲教小学数学。

刚 出生的时候,听母亲说,我是由大姨和一个保姆(母亲的一个学生)带大的。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样,让我后来对世界缺乏太多安全感。母亲说我小时候很安静,只要往脸上盖一块手帕就可以睡着。(现在回想起来,我不知道,那时候小小的、无力的我,是真的安静,还是对这个世界失望了呢?)

在我上三年级之前,因为父母职业转换的原因,我三次转学,每次总是跟小伙伴们刚熟悉就分开,当时觉得没什么。前段时间,看到一位国外心理学家所说的 “frequently mover”。我才醒悟,这对我也是有很大影响的。

三年级时我们家办了“农转非”,从农村户口转到城市户口。我记得是我跟母亲先搬回县城,然后才是父亲。那时候母亲没有时间照顾我,于是把我寄养在姑姑家。但是姑姑上班也很忙,没空管我,当时我记得天天吃泡面,那个时候还叫干吃面。

我7岁的时候,我妹妹出生了,当时一家四口挤在一间十几平米的房子里。后来搬了新家,是单位分的房子,我有了属于自己的房间,那时候我15岁。那时只要家里来了客人,我就会躲进自己的卧室看书,所以很长时间在人际交往方面一直很差。

当我把这些串连起来,我的感受是:小时候的“安静”以及被寄养的经历,包括经常转学,这些都形成了我性格中的孤独感。

“创造力”与“文字之美”

父亲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人,一位能工巧匠。他性格比较内向,但自学了电工、木工、摄影,还会理发,象棋、乒乓球也很厉害,字也写得漂亮。

他曾经是学校的兼职电工,我们家的家具是他指导小工打制的,他自己还做过一个冲洗胶卷的暗房。小时候我的头发都是父亲理的,但他没有教过我象棋和乒乓球,这两样是我跟表哥学的。

我觉得他在这方面象一个超人,现在知道这个叫做创造力。如果在文艺复兴时代,应该是达芬奇式的多才人物;如果放在今天,也算得上是才子了。可能因为这个,他对于我是否聪明特别关注。

3、4岁的时候,父亲教我唐诗,我几乎一遍就能记住,虽然不解其意。于是父亲会经常把我放在肩头,去朋友家炫耀。

小 学一二年级时,父亲教我练字,那时候是被称为“四线三格”的作业本,我写字很用力,所以一般的铅笔往往写两个字就会折断。于是父亲会赶集的时候给我带回来 比较坚硬的2H铅笔。当时为了练字,我右手中指被磨出了泡,然后又磨出了茧。因为努力,字写得还不错,后来父亲提起时,还深以为傲。

我对文学的兴趣,对文字之美的喜欢,似乎就是在那个时候种下的种子。

我感觉,将“创造力”作为自己的核心价值观之一,是在潜意识受到父亲影响的。

“害怕犯错”、“追求自由”与“逃避责任”

我 5、6岁的时候,父亲对我的管教开始严格起来。我记得一年级的时候,我不知道是因为记性差还是不上心,经常丢三落四,弄丢自己的笔,家里的钥匙,以及别人的东西。为此没少挨父亲骂。我直到今天还有一些纳闷,为什么我总丢三落四。(或许这跟我小时候没有养成“间接”的内驱力有关。)

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有一次同学来我们家让我赔东西。我怕父亲责骂,闷头装睡。我以为这样就可以不用直面父亲的训斥。当父亲在院子里骂我的时候,我始终不敢睁开眼睛。

这似乎是一个我后来面对人生方式的隐喻。

小学之前,我一直在父母身边,受到他们的管束,没有自由过。

而到初中,我觉得终于没人管我了,于是象出笼的小鸟,开始逃课,整天打乒乓球,租小说看,装病翘课,成绩一落千丈。

童年的经历,让我特别追求自由而逃避责任。或者说,而在自由未满之前,不愿意承担别人强加于我的责任。我想这会跟我小时候家庭的管教和约束有关。

那时候我学习不好,又不擅处理日常生活,笨手笨脚,经常遭到父亲责骂——小到身体的姿势、吃饭是发出的声音、擤鼻涕的方式、洗碗的顺序等等。反正就是看我不顺眼。

如果稍犯错,更是马上就会遭到各种责骂和批评。我害怕犯错,同时,要时刻提防突如其来的责骂,小心翼翼确保每件事不要做错,这也让我的身体总是处于紧张而非放松的状态——而这让我做事更加笨拙,不能轻松地尝试。

那时候我真的觉得自己是个笨拙的人,个子低,学习又不好,人际交往能力又差,简直一无是处。在那个时候,我觉得人生是一场苦役。

我觉得因为父亲对我一直是责骂的多而夸奖的少,所以我特别看重他人的认可,同时对他人的批评也很敏感。

除了看重他人认可外,我也形成了逃避挑战的模式。

我对自己说:“既然做什么都是错,犯了错就会被责骂,那我就不做好了。”于是我开始逃避那些我不擅长的领域,只呆在自己的安全区中。有时候我觉得,我的人生没有真正的青春期或者叛逆期。我一直在逃避我担心的,却没有勇敢追求我想要的。

“怕犯错于是不做”——这也影响到我对爱情、对人际关系的态度,让我很长时间陷入非常被动的局面。所以我会分别在高中的大学暗恋两个女孩,而且每个都长达三四年之久。

“不求人”与“助人”

从小学起,我的印象是,每当向父亲求助的时候,他也总要先训斥我一顿,很多时候也不提供具体的支持。这让我觉得“别对世界有太多要求,那是没用的,你只能靠自己”。

所以我一直很难请求别人帮助,也很少对别人说自己内心的感受,很多事情宁可闷在心里。因为你对别人不抱期望,你就不会那么失望。

而另外一面,我很喜欢帮助别人,因为我能感受到支持一个人对他是多么重要。另外,帮助别人也让我觉得自己“被需要”。

“江湖”与“童话”

小时候,父亲偶尔会买小人书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是清末民初“神鞭”的故事,那时候让我对武侠就产生了向往之情。

那时的村子叫做天马村,村里的学校叫做“天马小学”。学校里有位体育老师叫王为民,据说是少林寺俗家弟子。父亲说我那时跟他学过拳,但我的印象很模糊。现在我的相册中,还有一些我自己的“宗师style”的照片。

小时候虽然喜欢舞拳弄棒,但其实非常胆小(或许是从小缺少安全感的原因),是和平主义者,那时候我的口头禅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当时只是觉得做一个行侠仗义的大侠,而且可以帮助别人,是一件很酷的事情。

在姑姑家的那段时间,我第一次看《童话大王》,那个帮孩子们说话的郑渊洁叔叔。郑渊洁是对我影响非常大的一位作家,他不仅为孩子们创造了一个丰富的、多彩的、充满了乐趣和冒险的童话世界,更说出了很多孩子们的心里话。

上 了小学四年级,我越来越沉迷于书的世界中,《童话大王》是每月必看的,那时候是五毛钱一本,此外还有《故事大王》、《故事世界》、《故事家》,来者不拒。我看的第一本武侠小说是父亲从后来的单位——职业中学图书馆给我借的,名字叫《鸟尽弓藏》。回想起来,小时候父亲就鼓励我看书。然后我迷上了武侠的虚幻世界。然后又被父亲勒令要好好学习,不许看小说。我只好偷偷把小说藏起来看。

这些大概是我的理想主义的雏形。

“公平”与“平等”

父亲喜欢抽烟,所以我小时候经常咳嗽,他会斥责我说,不许咳嗽。我勒个去!我觉得特别委屈和愤怒,因为咳嗽是他造成的,反而来怪我。我觉得这特别的不公平,但又觉得自己的力量无法跟他对抗,就把话咽回肚子里。

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班里有一些调皮的同学,也有一些成绩差和被欺负的同学。

我特别喜欢我特别不希望有自己高高在上的感觉,也不希望去仰视别人。我希望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公平的。对于弱小的人,我愿意俯身,对于强大的人,我不喜欢仰视。

这大概也是为什么我更喜欢咨询而非培训的原因之一。

“好人”、“不爱钱”和“对亲密关系的恐惧”

在那段时间,父母经常会因为一些跟亲戚的经济纠纷吵架,妹妹在旁边哭,而我不知道做什么好,内心中充满了恐惧。当时我应对这种恐惧的方式是做一个冷漠的旁观者,把这种恐惧隔离掉。

这让我特别追求和谐而害怕冲突,并影响到未来我好几次的职业决策。我会为了感情而不敢追求自己应得的利益;我的潜意识中觉得,钱是引发冲突的重要来源。比如,我更喜欢有人情味的小公司,而没有主动追求进入大平台的机会。

在朋友交往中,我愿意支持弱小者而非强大者,我愿意雪中送炭而非锦上添花。在情感经历中,这也让我经常被喜欢的女生发“好人卡”。

我对于亲密关系有一种潜意识中的不确定感;我容易在恋爱的某个阶段止步,或者进一步退半步。

今天,改变在发生

虽然不愿承认,但是的确,我受父亲的影响很大,他是我关于这个世界上男人应该是什么的第一面镜子。我对他的很多缺点不以为然,然而今天看起来,我有很多象他的地方。最明显的是正直和内向。

可能是因为小时候的原因,我跟父母的关系一直是比较疏远的,礼貌但不亲密。我觉得在我的内心中,藏着很多委屈和对父亲的愤怒,这也让我内心中对他们的爱很难流露出来。

有人说,我们跟世界的关系本质上都是我们跟自己的关系。我特别认同,同时我想再补充一句,我们跟自己的关系,本质上都是我们跟父母的关系——他们是我们对于男人、女人、关系的第一面镜子——在这面镜子中,我们以为世界就应该是这样的。

这 面镜子也在改变,近几年,父母学会了上网。近几年,母亲跟我沟通的方式更加的柔和和接纳,她虽然不太了解我的想法,但总是愿意探询和尊重。父亲也在发生改变,他努力地改变跟我沟通的方式,甚至会晚上睡不着给我写一封长信,会因为思念我而哭。最让我感动的是,有一次他亲口对我说:“你小的时候我还很年轻,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对你做了很多错事。”

以上是我对自己人生的感受和反思,这篇文章写了很久,修改了很多遍,这个过程让我对自己越来越清晰,也越来越能够接纳自己。

推荐大家也来一起做这个练习——写下你过去曾经发生过的故事,并思考它对你的影响。在这个练习之后,下一篇我们会继续谈谈,如何改变模式。

如果你希望更加接纳自己,或者你希望有所改变,就请进入你的内心,你浩浩汤汤的人生故事中,去寻找为什么你成为今天的你的答案吧!

以上《职场新人职业发展的3L模式》一文,由编辑精心撰写而成,希望对您的职业规划有所帮助,更多精彩请访问“新人职业规划”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