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规划。

职业规划就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计划的过程。一个完整的职业规划由职业定位、目标设定和通道设计三个要素构成。

小夏是北京某知名大学新闻学专业研究生,今年顺利被一家企业录用。对于找工作的过程,小夏坦言自己确实有些优势:不少岗位所要求的诸多条件如党员、男性、硕士等他都满足。但小夏依旧觉得竞争很激烈,大学期间就开始为就业做准备。本科期间,小夏在两家报社实习、研究生期间积攒了在银行、外企部门的相关工作经验。小夏告诉记者,他每一次经验都有明确的目的,为就业做准备。

合理规划,做到人职匹配

高级职业顾问孟广表示,像小夏这样能合理、提早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学生并不多见。学会们在求职时,大多听从来自外界的建议,受到父母、师兄师姐、社会舆论的影响较多。有些同学很冲动,以直觉为导向,还有的学生听从家里的安排,缺少自己的计划,往往很难找到让自己踏实工作的岗位。孟广建议,求职的过程首先要摒弃感情要素,不要太顺从他人的安排。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阎芳老师认为,学生在校内接受一定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求职技巧等课程训练与指导,是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之后在人才培养方面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阎老师建议学生们在求职前要首先做好调研,一方面要了解整个就业市场的情况,另一方面要花时间和精力好好研究自己感兴趣的单位,然后再对自己的专业、兴趣、优势、劣势做好分析,力求在求职过程中做到人职匹配。需要注意的是,职业规划并非指找一份工作,需要与自己未来长期发展目标相结合,选择适合自己的行业和单位,才能得到更好的进步和发展。

孟广认为,职业规划的重点在于知己知彼,知己是指要知道自己具有的社会能力、学习能力等;知彼是指要了解所要从事行业的特点,岗位说明、薪酬福利。结合自己作选择是比较合理的方式。不少学校都开设就业指导课以及职业生涯规划讲座,让学生求职过程更加从容。

不对口现象文科生更明显

据小夏介绍,他的同学,工作与专业不对口的现象较为普遍,有的同学进了媒体,有的同学进了企业,也有的同学自主创业。阎芳老师指出,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确存在工作与专业不对口的现象。大学更多的是培养学生一种综合能力和思维方式,学生能够在很多领域驾驭好自己的工作也是一种能力和水平的体现。

在一项调查显示,应届生在求职时看重哪些因素?职业发展前景以41%的比例居于首位,薪酬福利占16%位居第二,办公地点、工作环境、行业前景、专业对口等位列其后。由此可见,专业是否对口并非应届生主要考虑的因素。一位毕业生坦言,自己在找工作的时候自己也不知道能做什么工作,对此,阎芳老师建议,学生在毕业后应该尽早进入职场和社会,去在实践中继续学习和锻炼自己,在工作中进一步体会和了解自己,这样可以为以后更好的发展积累经验,等待自己的实力增强后,再选择更好的工作也是可以的。在校内期间,学生首先要打牢自己的专业知识根底,另外要注重外语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听说等交流技能,同时不能忽视计算机应用知识,除本专业以外的其他跨学科领域知识也应该广泛涉猎,这些都有助于在求职中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多渠道了解企业

就业是求职者与单位的双向选择过程,业内人士建议求职者通过多渠道了解公司的情况,现在网络很发达,在校学生也可以通过家长、学长等渠道询问。小夏认为,对刚毕业尚没有工作经验的学生来说,求职时难免会出现对自己定位不准的情况。他建议大家可以多向学长取经,对于何时投简历、不同类型的企业招聘时间段、笔试面试的注意事项等,学长的经验能起到指导作用。另外,与薪资福利相比,一个企业的工作氛围、领导风格、企业文化等方面也是求职者需要考虑的因素,但这些往往要在工作或实习之后才能了解。

与众多工作单位,小夏得出结论工作没有十全十美的,深入了解之后总有些不尽如人意。孟广表示,找工作不能以理想为目的,为了生存也存在适度的妥协,关键要找到适合自己性格特点、能力的工作,也可以先就业再择业,在工作后不断修正自己职业规划的方向,日趋符合未来事业发展的需求。

扩展阅读

大学生如何进行合理的职业规划


大学生如何进行职业规划?对于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我想提些个人观点。没有别的意思,不同意的也请见谅,希望没人拍砖就好。我觉得对于大学生职业规划应该立足于一个课题,需要上升一下层次,而不是停留在具体的几项事情上。这和培训工作是很类似的。举个例子吧,培训如果就停留在课程内容上,而忽视了学员的需求,只是一味的强制挤压,最后结果并不一定会如我们所愿。所以职业规划,更是要任重道远,不是讲几个故事,说明几个道理,让他们从中感悟就完了。而是要有体系,有系统。把职涯规划开发成一套系统来切实帮助大学生解决职业选择和个人发展的问题。

其实看过一些国外的书,在国外,真正的职业规划从高中就会开始。从我国国情来看,上大学前跟学生们谈择业、或者简单的谈择校都是空话。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们大多还是处于家长的控制之下,进入大学则不然了,很多人离开家,面对新的世界新的生活。学知识的方式以及面对社会的方式也会产生很大的不同,这时候会产生很多的问题,而且随着阶段的不同,问题也在随之增加,在毕业前夕进入一个顶峰。就我们自己这代人来说,问题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大学入学期:1、我选择的专业有前途吗?2、我该如何规划大学4年的生活?3、我的理想究竟是什么?(呵呵,以前的理想就是考大学)4、我真的喜欢这个学校吗?5、除了上课,我还要学些什么、做些什么呢?大学毕业前的一年,择业期:1、我的理想改变了吗?2、什么职业和我的理想有关?3、考研还是择业?4、10年后的我?5、求职和理想的关系。6、失业意味着什么?7、金钱、地位、权利、和生存?8、去哪里找工作?大学毕业,发展期:1、什么是适合我的工作。2、永远的离开学校了吗?3、放弃原有的理想不等于失去一切!4、我该在第一份工作上学什么?这些问题在不同的时期产生,带来不同的影响,一一解决或者一一找到答案,都会对学生的职业生涯产生好的影响。因此我建议如果有志同道合的人,不如我们一起来开发一套职业生涯的课程体系,分阶段向学生们介绍解决他们迫切问题的方法和方式。其实国外的学生很多人在求职、择校时都会选择专业的机构。通过测评更好的了解自己,通过训练具备求职的技能,了解生存的环境。我没能力成立什么机构,我只想借助自己的平台,给更多的人提供了解自己的机会。积累大家的需求,最后有机会给更多的朋友去分享。我必须承认一点,以上的很多问题,是我当时的困惑,可能现在的学生增加了更多的内容。另外,我一个人是不可能完成一个课程体系的开发,如果完成也只是皮毛。借此机会,找一些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来探讨吧。希望有人愿意和我一起来研发这个课题。有人会说,已经很多老师在乐此不疲的这么做了。我想说,那是他们,很多人只是拿老师的思维去看问题。而我经历了学生时代,我抵触过,我更愿意接受那些用学生的思想去思考问题的人。其实在人生的旅途上,谁是学生谁是老师呢?

正确认识和合理规划大学生活


很多大学新生在高中时把高考作为具体的奋斗目标,一旦进入大学则感到非常迷茫,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学习生活,显得不知所措。教育专家提醒大学新生,考上大学只是人生马拉松的一个阶段性起点,从入学的第一天起,就要对大学生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合理的职业规划,才能在大学阶段最大限度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社会竞争力。

经过漫长而艰苦的学习,伴着辛勤的汗水,怀揣着多彩的梦想,终于跨进了大学的殿堂。然而,恰恰是在这个人生历程的新起点,很多大学新生却因为离开了家长和中学老师的保姆式指导,失去了学习的动力,迷失了前进的方向,大有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感觉,以为进了大学就是进了保险箱,从此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针对普遍存在于大学新生中的这种现象,有着多年大学生涯规划和职业发展指导经验的教育专家、武汉理工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赵北平指出,和马拉松比赛一样,人生也是由一个个阶段组成的,考上大学,仅仅是跑赢了人生马拉松中的一段。很多大学新生进校后没有目标和追求,放松自己,不思进取,或流连于花前月下,或沉湎于网络游戏,糊里糊涂,浑浑噩噩。几年下来,专业知识没有掌握几分,个人能力也没有提高多少,大学生涯结束,收获寥寥,甚至毕业就面临着失业。

赵北平认为,大学阶段是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中最重要的准备阶段,在这个阶段里,你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准备得如何,将直接影响到你的就业竞争力和未来的职业发展力。作为学生,虽然学习仍然是大学阶段的主要任务。但是,大学阶段的学习,无论内容还是目的都与中小学阶段的学习有着很大的差别。大学学习有着更加丰富的内涵,同时,也要求学生树立全新的学习观念,明确的学习目的,并且优化自己的学习行为。

如果在大学期间不做积极的、充分的准备,就等于放弃了自己把握命运的权利,把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交付给了他人和环境,其结果就是,你将被动地接受任何可能产生的结果,也就是说,你将在未来的生活和发展中缺乏充分运用自己主动选择的能力,多数时候只能被动地等待和接受社会对你的挑选。而那些对大学生涯有正确认识和合理规划的大学毕业生,则能够更加顺利地走向社会,取得更大的成功。

大学生职业规划要结合单位需求


现在校园里时兴做职业规划,一个时常困扰大学生的问题是:我要进入怎样的用人单位?但却鲜有人从对方的角度去考虑:用人单位为什么要聘用我?我怎样才能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

从营销学的角度看,大学生要找到工作,必须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用人单位需求何在?有一点是很明确的,它不是教育机构,旨在让你进去继续进修然后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它也不是慈善机构,因为悲怜你找不到工作而履行神圣的社会职责。它是什么呢?是劳动机构,是雇佣你进去干活的,因为你付出了它所需要的劳动从而以工资作为交换的形式。

遗憾的是,不少大学生却不明白这个道理,一厢情愿地把用人单位当作是配合自己实现个人职业生涯目标的工具,喜欢就进去呆着,不喜欢就一走了之。

我曾作为评委出席某省职业规划大赛总决赛,听到有位大学生选手高谈阔论,一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样子,便问了他一个问题:当你的雄伟蓝图不能在单位里顺利实现时你怎么办?他的回答很干脆:改造他们!我又追问了一句:如果他们不采纳呢?答:离开他们,继续寻找适合我的单位!

其实,与这位大学生持有相似看法的人还真不少。根据国家劳动部的第一次就业调查报告显示,三分之一以上的大学生把第一份工作当成职业的跳板,而16%的人没有太多考虑就选择了第一份工作,结果是大学生就业后一年内流失率高达50%,两年内的流失率接近四分之三!

应该说,大学生开始重视个人职业规划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因为毕竟懂得要对自己的生命和前途负责了。但同时我们也留意到一种新的苗头的滋长,那就是太过于关注个人发展而忽视了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以用人单位是否迎合或符合自己的职业规划来作为选择用人单位和继续服务用人单位的标准。这种以个人为中心、追求自我价值最大化的职业规划,不是社会发展所倡导的真正的职业规划!真正的职业规划,应是将个人职业目标和用人单位需求相结合的规划,是在满足用人单位需求的前提下实现个人职业目标的规划!

那么,大学生在做职业规划时应如何结合用人单位的需求呢?

首先,大学生要清楚用人单位的员工招聘需求。

在作出应聘选择前,大学生要认真分析一下:用人单位为什么要招聘员工,希望通过招聘这些员工达到什么目的,有哪些具体的招聘条件,用人单位的这些信息与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和战略是否吻合。千万不要抱着随便做一做、大不了再换的心态,那样受伤的是用人单位,浪费宝贵光阴的是你自己。

其次,大学生要了解用人单位的阶段发展需求。

用人单位在不同的发展时期有不同的重点需求,大学生要做的是思考并找出满足这些重点需求的方法,并努力身体力行。如果你能为满足这些重点需求而作出相应成果的话,你就有机会得到用人单位的赏识和重用。同时,在不同发展阶段,用人单位对员工的期望也是不同的,在创始期更多的是需要员工多干少说,在迅速发展期需要员工边干边思考,在成熟期需要员工思考了再干。

最后,大学生要研究用人单位的战略发展需求。

如果你希望在本单位有更好的发展,那就需要对用人单位的战略发展需求进行研究,对用人单位的未来业务重点和岗位要求作出预测,并据此制定自己的中长期规划。

总之,大学生要认识到用人单位绝非成就自我的工具,而是提供有价值劳动的重要平台,要踏踏实实地在满足用人单位发展需求的前提下考虑如何实现自己的职业规划目标。

大学生就业 要长远规划职业


各种光鲜新潮的时尚新职业,曾是不少年轻人择业时的新宠,而在最近一份职业调查中显示,一份职业能做多久,仍是人们进行职业规划时重点考虑的因素。近70%的职场人士做职业规划时,更加看重长寿职业。究竟该以什么标准择业入行,而时下职场人的择业心态又是如何?近日,记者就此探访了一些相关的职业人士。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与以往对高薪高职盲目推崇的狂热相比,不少职场人的态度开始转变得较为理性,他们认为,在如今的社会经济形势下,一份稳定而具备一定技术含量,有可持续发展的行业,显得尤为可贵。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毕业的周菁,进入一家外资企业公关部门,不菲的薪水、福利,入时的穿着,去北京上海等一些大城市乃至出国培训的机会,曾几何时,周菁是同龄人羡慕的对象,而如今,身为中层管理人员的周菁已三十有余,却开始遭遇职业倦怠的侵袭。

公司偶像派文化盛行,年轻靓丽就是资本,现在每年大批新人不仅年轻,且接受新事物快,我的危机感一年比一年强烈。周菁告诉记者,职业新鲜感消失,节奏快,压力大,发展空间狭小。我现在越来越渴望平淡稳定能兼顾生活的工作。周菁说。

专家指导大学生就业:要长远规划职业

曾任外企销售的庞俊如,现在是汉口一家知名外企物流技术部主管,在昨日的采访中,34岁的庞俊如告诉记者,令他下决心转行的,是考虑到销售这行缺乏技术含量,可替代性强,职业寿命短。

据介绍,6年前庞俊如从一家国企跳槽到前一家外企,起初新潮的职业环境和工作方式,令庞俊如着实兴奋了一阵,而不久后,庞俊如看到,这里的工作压力非常大,甚至影响到个人健康,业绩滞后或稍微有差错,随时都有失业的危险,尽管有高学历,但并不能发挥所长,应酬和技巧性的为人处事,令他难有安全感。

一年后,庞俊如开始关注到物流行业,从考证到跳槽,从门外汉到如今的技术主管,庞俊如越来越有信心。目前的职业虽然平淡,但利于长远的发展规划,这不是青春饭,绝对需要时间和技术能力去积累,我这个年龄,正好是中坚力量。庞介绍,工作中可发挥所长,加之自己外语水平突出,一直受到重用,成长很快,经常有到全国各地进行行业交流的机会,对行业信息抓得精准,渐渐成为炙手可热的行业人才,相比以前,有着很大的职业安全感。

对此,人力资源专家伍辉指出,职业寿命的长短只是个相对概念,初入社会的行业选择固然重要,但归根结底是个长远的职业规划问题。作为年轻人,往往对社会认知有限,较为浮躁,且容易被眼前利益吸引,难以忍受暂时的平淡,随波逐流,因此容易出现规划断层,而在职业生涯中,抓住每个契机,虚心学习,延长和创造职业寿命,才是个人所能采取的最现实的途径。

大学生求职规划书范文


大学生求职规划书范文

人类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不断细化,职业正是伴随着这种分工出现的。

职业的产生和发展既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体现,同时也反过来促进生产力的进步。职业是社会发展的客观产物。

当今社会处在变革的时代,到处充满着激烈的竞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选择职业对于每一个大学生的一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经过多年的学习,必须从第一个职业选择开始,经过现实尝试后,我们发现了适合自己的特点以及与自己能力相适应的职业,或坚持首选职业,或做出职业修正,直至寻找到合适职业,并且使自己的意识完全现实化,职业能力与职业要求、职业现实与职业理想才能获得平衡。

一就业环境分析

就业环境是指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就业环境对我们的择业有着多重的复杂的影响。

包装技术与设计专业是全国就业形势良好的专业,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的商

品走向全球,商品包装也迎来了发展的绝好机会,社会对其需求量很大,人才处于供不应求的紧缺状态。包装

企业急需拥有扎实专业技术的创造性人才。

二自我评价

1性格本人性格开朗活泼,乐观向上。

2兴趣爱好广泛,喜欢智力游戏。

3特长本人热爱学习,喜欢博弈,在数学方面很擅长。

4学识在校期间在学好本专业的同时,积极涉猎,充实自己,希望自己将来学有所用。

5价值观一个人的价值和人生观直接影响到他的世界观,一个人的世界观又决定了他能否与社会相适应,实现自我价值。我认为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我们应该积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与义务,努力实现自我价值。

三求职目标

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对大学毕业生来说确定正确的求职目标尤为重要,可以避免走弯路。确定求职目标。要首先端正心态,明白自己喜欢什么,哪种职业适合自己的专业,不能盲目的随大流,要知道只有自己喜欢的才会有兴趣做好。

四求职准备

首先要有充分得认识和心里准备。我们在求职过程中不免会出现一些不良的心态,例如城市心结,实用主义心里,从众心里,终身就业心里,我们应该正视社会,正视现实,正视自己,敢于竞争,勇于竞争,着眼未来。

其次职材料准备

处理就业信息通过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就业信息网、高校组织的校院双选招聘会、国家

主管部门和劳动人事部门、人才市场中介服务机构和职业介绍服务、网络、媒体、社会实践、亲朋好友

等获得良好正确的就业信息,整合后,根据自身特点对号入座,进行客观的分析评价。

准备求职信。1、书写格式:开头+正文+结尾+落款2、写作步骤第一步:(1)我是谁(2)

说明自己从何处得到招聘信息3)如何巧用第三者(4)阐明自己要应聘什么职位第二步:(1)描述自

己对招聘公司的认识与了解(2)综合介绍自身能力(3)强调自己能为公司作出哪些贡献第三步:表

明自己非常愿意接受公司的面试

注意问题1、对自己的优缺点进行艺术的处理2、恰如其分地进行文字处理3、应与个人简历、有

关证明材料、获奖证书复印件等一并寄出

再次,准备个人简历。简历主要包括:1、标题2、个人基本情况3求职意向4、教育背景5、社会经验6、所获奖励7、个人信息简历要求:1、文字简练2、文风朴实3、重点突出4、版面美观5、文笔通顺

最后,准备面试。面试前的准备

面试前的准备:(一)资料准备(1)学习成绩单。(2)荣誉证书。(3)成果证明:

研究成果报告、论文、专著、发明专利证书等。(4)证明具备某方面素质或能力的其他材料:歌舞大赛

获奖证书、技能鉴定证书、汽车驾照等。(5)个人简历、求职信、推荐书等。(二)对可能谈论的问题的准备(1)教育培训类的问题(2)求职动机类问题3)社会实践或社会活动经历表现(4)未来计划和目标类问题(5)面试者要提出的问题(三)形象准备:穿着打扮、外形仪态;行为举止和谈吐。

面试时的注意事项:应着装整洁,不必过分打扮。等候或面试时,要放松心情,不要显得焦虑不安。冷心等待面试结果;调整心态,振作精神,为下一个目标而集中精力

结语: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转眼间的大学生活就将结束,在大学这几年的

时光里,我更加坚信早点制定好自己的职业设计规划是非常重要的。即将迈入社会工作的我感谢各位老师

让我对我自己的将来有了清晰的认识,未来充满了机会而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大学生毕业前如何合理规划前三年职业生涯


毕业前合理规划你的职业生涯

有句话说得好:你的心有多宽,你的舞台就有多大;你的梦有多远,你的成就就有多高;做正确的事情远比正确地做事情重要。年轻的大学生们,到底是考研?是就业?还是出国?知道自己要什么,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对我们的人生来说实在太重要了。

凡事预则立

先看一个关于成功的寓言故事:森林学校里有小鸡、小鸭、小鸟、小兔、小山羊、小松鼠等,学校为它们开设了唱歌、跳舞、跑步、爬山和游泳5门课程。第一天上跑步课,小兔兴奋地在体育场地跑了一个来回,并自豪地说:我能做好我天生就喜欢做的事!而看看其他小动物,有噘着嘴的,有沉着脸的。放学后,小兔回到家对妈妈说,这个学校真棒!我太喜欢了。第二天一大早,小兔蹦蹦跳跳来到学校,上课时老师宣布,今天上游泳课。只见小鸭兴奋地一下跳进了水里,而天生恐水、不会游泳的小兔傻了眼,其他小动物更没了招。接下来,第三天是唱歌课,第四天是爬山课……学校里的每一天课程,小动物们都有喜欢的和不喜欢的。

显然,要成功,小兔子就应跑步,小鸭子就该游泳,小松鼠就得爬树。成功心理学的理论告诉我们,判断一个人是否成功,最主要看他是否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己的优势。

诺贝尔奖获得者无疑都是取得杰出成就的人士,总结其成功之道,除了超凡的智力与努力之外,其善于职业生涯设计不能不说是十分重要的一环。他们在职业生涯设计中把握住了关键的一条,就是根据自己的长处决定终身职业。当我们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思考,对自己的兴趣以及思维、知识结构等方面的长短处有所认识后,就应该扬长避短,按自身优势来进行职业生涯定位和人生道路的规划。

你今天站在哪里并不重要,但是你下一步迈向哪里却很重要!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人生成功的秘密在于机会来临时,你已经准备好了!2006年全国本科毕业生将超过500万人,就业形势更为严峻。迈入社会,走向职场的第一步前充分认识自我,做好人生的第一份职业设计显得非常必要。领先百步先领先半步,好的职业设计让你赢在起跑线上,避免“就业错位”,也只有学与用更加紧密结合,才能使人才效益、社会效益得以彰显。

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设计

作为大学生,你应该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设计。职业生涯的合理规划要求你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特点,将自己定位在一个最能发挥自己长处的位置,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一个职业目标与生活目标相一致的人是幸福的,制定了合理的职业规划,你才会更容易取得职业的最终成功。

确定志向,明确职业目标。遵循“择己所爱、择己所长、择世所需、择己所利”原则,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作出合理的规划。首先,写下10条未来5年你认为自己应做的事情。

做好自我评估。对自己的职业兴趣、气质、性格、能力、学识、技能、智商、情商以及组织管理、协调、活动能力等进行全面分析,认识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自我分析要客观、冷静,不能以点代面,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又要面对自己的缺点。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设计中的盲目性,才能对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作出正确的选择,达到设计高度适宜。还有一生中可能会有哪些机遇;职业生涯中可能的威胁在哪里等。

确定职业生涯路线。确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路线,即是走行政管理路线,向行政方面发展,还是走专业技术路线,向业务方面发展等等。发展路线不同,其要求也就不同。

设计职业方案。每一个目标都需要有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方案来支持。在设计职业方案时,要对职业目标进行有效的分解。一是按时间进行分解。把职业目标分成几个阶段性目标,不同的阶段实现不同的目标,最终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名人名言 )二是按性质进行分解。职业目标确定后,可以把这个目标分解成多种需要提高的能力:业务能力、沟通能力、管理能力、交际能力、协调能力等,然后在学习、工作实践中逐步实现。

分析可能存在的障碍并制定提升计划。写下可能阻碍你达到目标的自己的缺点,所处环境中的劣势。这些缺点和劣势应是和达成目标有关联的。接着写下你要克服这些不足所需的行动计划。要明确,要有期限。你可能会需要掌握某些新的技能,提高某些目前的技能,或学习新的知识。

寻求帮助。能分析出自己行为习惯中的缺点并不难,但要去改变它们却很难。相信你的父母、老师、朋友、上级主管、职业咨询顾问都可以帮助你。有外力的协助和监督会帮你更有效地完成这一步骤。

分析自身角色,制定明确的实施计划。反思一下相对应的职业对你的要求和期望与你自己对工作的要求与期望分别是什么,并通过具体工作认可你的价值和成绩。

评估与修正。影响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诸多,在规划的实施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考虑不周或不如意的方面,有的是目标定得过高而无法实现,有的是目标定得过低,起不到激励作用,有的是在实践过程中发现自己某些方面有很大的欠缺,需要补充等,在此状况下,要使职业生涯规划行之有效,就须不断地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评估与修正。修正的内容包括:职业的重新选择、职业生涯路线的选择、人生目标的修正、实施措施与计划的变更等等。

注意事项

值得注意的是,大学生在规划职业生涯时要避免走入误区:

一是急功近利。以片面的“功利”标准来进行职业规划。如为了暂时的功利,宁可抛弃自己所学的专业。这种心理可能会使你得到一些眼前的利益和满足,但从长远发展看并非明智的选择。

二是准备不足。实力准备不足:误认为看得见的准备(比如证书、成绩单)比看不见的素质重要,其实单位看重的是个人长期积累的素质;经验准备不足:误认为有一些社会实践的背景就可以帮助自己找工作。其实,经验的获取是需要一段时间反复进行的,个别时间的尝试不表示个人拥有有价值的经验。

三是期望值过高。有些学生由于对自己的水平、能力没有客观的认识,造成职业定位不准确,导致期望值过高。不少大学生自认为学识渊博,从政、经商、做学问不费吹灰之力,伸手就可以出成果,而没有确立从基层做起、从基础做起,逐步积累经验,循序渐进,谋求发展的思想理念。由于在职业规划时没有从实际出发,因此在执行规划时,会出现许多挫折。

要及早选择好职业方向


大学生就业难,日益成为全社会所关注的焦点话题。一方面,大学生抱怨就业难,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却在哀叹人才难求。近日,记者对我市汽车、电子、包装、石材、食品等多行业的多家公司高层、人力资源部经理以及大学就业办负责人进行了采访,希望能给仍然徘徊在求职路上的毕业生们一点启发。

不少大学生是撞钟和尚极少有人做过就业规划

面对就业压力,大学生们是否已经为自己的职业目标提前做好规划了呢?针对该问题,记者对我市多所高校的100多名大学生进行了随机调查。

调查发现,无论是刚刚踏进象牙塔的大学新生,还是即将走上就业之路的大学生,当记者询问是否想过就业问题时,他们一般都是一脸惘然。对于如何在学校提高自己的能力,如何规划自己的将来,他们都坦言未曾想过。面对压力,52%的学生都选择通过考研的方式来暂且缓解即将到来的就业压力。45%不准备考研的同学,面对压力竟然无所适从,没有任何打算和准备。只有3%的学生表示,他通过参加考各种证书、参加一些社会实践的方式,来应对即将到来的就业。

企业用人有时不看重专业知识他们更注重综合素质和职业精神

不少企业人力资源部经理表示,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专业课成绩基本上差不多,被录用后,经过后天的培训学习,基本上都能达到企业所需的员工素质。实际上,在招聘过程中,决定一个毕业生是否受招聘单位青睐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综合素质。

综合素质包括一个人道德素质、文明素质、文化素质以及价值观等。其中,几乎所有的企业都认为一个受企业欢迎的人,首先必须具备诚信,很强的自信心和执行力及良好的团队精神和交际能力。还有,一个大学生是否具有多方面的技能,比如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良好的表达和沟通能力,也都成为企业目前所关注的目标。是否有一定的工作经历,也都成为大学生就业时的一块敲门砖。

是否具有职业精神也很重要。如今,缺少职业精神成为不少企业对职场新人不满的重要一点,一些用人单位的负责人表示,企业用人其实就跟年轻人找对象一样,都希望能找到负责任的人,现在一些大学生缺少职业精神,做不到干一行爱一行,达不到事事以服务企业的利益为出发点的职业要求,这也是企业感慨良才难求的原因。

考研不是逃避就业的最佳方式避免就业难要从大一抓起

针对许多大学生用考研的方式来暂时逃避就业,许多企业高层认为,对于一些想继续研读学问的学生来说,考研是条正确的道路。然而对于那些暂时想逃避就业压力的同学来说,考研并不是明智的选择,因为迟早要走向社会,面对就业。学好知识,积极为就业做好准备,这才是正确的方式。

根据多年的就业情况来看,那些有素质有能力的大学生,就业机会明显多于一般学生。而这些容易就业的学生的素质、能力不是天生而来的,正是他们日月积累知识,逐渐锻炼出来的。这些优秀的大学生,在大学里,他们往往就树立了自己的理想、有了就业、前途规划,在现实中,他们不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将规划付诸于实际,最终使自己成为有才能的人。

鲁东大学体育学院2001级的学生小李在刚刚入学时便从老乡那里得知自己所学专业不好找工作,因而从一进大学校门开始他便给自己确立了明确的目标,积极为自己4年后就业做准备。从大一开始,他在学好专业课的基础上,又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开始专攻计算机。兴趣加努力,他的计算机知识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在2005年即将毕业之际,他从网站上搜索到某航天研究所要招聘具有计算机专业水平的应届毕业生。他参加了竞聘,令人想不到的是,作为一个非计算机专业的体育生小李,竟然打败了来自全国各地名校、学计算机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获得了这份工作。

求职过程也是自我选择的过程大学生要及早选择好职业方向

人事部门的工作人员认为,就业,不仅是企业对求职者的一个选择过程,更是求职者自我选择的过程。招聘过程中,很多大型企业的招聘岗位都有详细的工作岗位分析和说明。大学生平时应多参加一些招聘会,细细研读这些企业岗位要求,对照自身的条件,综合一些企业所需人才的要求,在立足学好自己专业课的基础上,对自己在大学里的生活进行一个系统规划,然后按照规划认真去落实,这样,等到了毕业时,就基本上具备了企业所需人才的素质,这样无疑增添了自己成功就业的砝码。

一位人力资源总监如此坦诚其纳贤标准:我们更喜欢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对客观事实的捕捉能力强,态度积极、工作严谨、思维活跃,具有较清晰的自我定位的人。而这些素质的背后,是要求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必须学会观察思考。对于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一定要养成负责的态度。某高校就业办的主任认为,现今的高校教育应该多在课程中引入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模式,通过进行项目调查与研究、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维、交流沟通能力、跨文化学习能力等人才所必备的综合素质。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要结合单位需求


现在校园里时兴做职业规划,一个时常困扰大学生的问题是:我要进入怎样的用人单位?但却鲜有人从对方的角度去考虑:用人单位为什么要聘用我?我怎样才能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

从营销学的角度看,大学生要找到工作,必须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用人单位需求何在?有一点是很明确的,它不是教育机构,旨在让你进去继续进修然后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它也不是慈善机构,因为悲怜你找不到工作而履行神圣的社会职责。它是什么呢?是劳动机构,是雇佣你进去干活的,因为你付出了它所需要的劳动从而以工资作为交换的形式。

遗憾的是,不少大学生却不明白这个道理,一厢情愿地把用人单位当作是配合自己实现个人职业生涯目标的工具,喜欢就进去呆着,不喜欢就一走了之。

我曾作为评委出席某省职业规划大赛总决赛,听到有位大学生选手高谈阔论,一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样子,便问了他一个问题:当你的雄伟蓝图不能在单位里顺利实现时你怎么办?他的回答很干脆:改造他们!我又追问了一句:如果他们不采纳呢?答:离开他们,继续寻找适合我的单位!

其实,与这位大学生持有相似看法的人还真不少。根据国家劳动部的第一次就业调查报告显示,三分之一以上的大学生把第一份工作当成职业的跳板,而16%的人没有太多考虑就选择了第一份工作,结果是大学生就业后一年内流失率高达50%,两年内的流失率接近四分之三!

应该说,大学生开始重视个人职业规划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因为毕竟懂得要对自己的生命和前途负责了。但同时我们也留意到一种新的苗头的滋长,那就是太过于关注个人发展而忽视了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以用人单位是否迎合或符合自己的职业规划来作为选择用人单位和继续服务用人单位的标准。这种以个人为中心、追求自我价值最大化的职业规划,不是社会发展所倡导的真正的职业规划!真正的职业规划,应是将个人职业目标和用人单位需求相结合的规划,是在满足用人单位需求的前提下实现个人职业目标的规划!

那么,大学生在做职业规划时应如何结合用人单位的需求呢?

首先,大学生要清楚用人单位的员工招聘需求。

在作出应聘选择前,大学生要认真分析一下:用人单位为什么要招聘员工,希望通过招聘这些员工达到什么目的,有哪些具体的招聘条件,用人单位的这些信息与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和战略是否吻合。千万不要抱着随便做一做、大不了再换的心态,那样受伤的是用人单位,浪费宝贵光阴的是你自己。

其次,大学生要了解用人单位的阶段发展需求。

用人单位在不同的发展时期有不同的重点需求,大学生要做的是思考并找出满足这些重点需求的方法,并努力身体力行。如果你能为满足这些重点需求而作出相应成果的话,你就有机会得到用人单位的赏识和重用。同时,在不同发展阶段,用人单位对员工的期望也是不同的,在创始期更多的是需要员工多干少说,在迅速发展期需要员工边干边思考,在成熟期需要员工思考了再干。

最后,大学生要研究用人单位的战略发展需求。

如果你希望在本单位有更好的发展,那就需要对用人单位的战略发展需求进行研究,对用人单位的未来业务重点和岗位要求作出预测,并据此制定自己的中长期规划。

总之,大学生要认识到用人单位绝非成就自我的工具,而是提供有价值劳动的重要平台,要踏踏实实地在满足用人单位发展需求的前提下考虑如何实现自己的职业规划目标。

大学生求职和职业规划


大学生求职和职业规划的过程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检验,大学生只有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拥有真才实学,才能获得理想的职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成功。  

大学生现在可以在国家的就业方针、政策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特长、目标和理想选择职业。这对于毕业生来说无疑是件好事,但大学生求职和职业规划并非是求职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选择与被选择的简单关系,也不仅仅是一纸推荐书和靠一些面试技巧所能完全左右的。因此,大学生如何才能获得理想的职业,进而被社会承认,被用人单位所接纳,是摆在毕业生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大学生就业引入了“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机制。

大学生求职和职业规划一、了解就业政策,把握就业形势

求职择业不同于学习期间的实践,它是要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并能在这个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实现自己的价值。毕业生就业前就要有职业生涯规划,求职前必须从宏观上了解国家的有关政策,从微观上了解自己所学专业就业的基本情况。中国社会飞速发展,经过四年学习的大学生在毕业时,社会需求和当年入学时的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些专业由热变冷,由“短线 ”变成了“长线 ”,比如经济管理、国际金融等专业在1994、1995年入学的时候是热门专业,录取分数也相当高,而等到这批学生毕业时,这些专业却冷了下来,社会需要量也相对减少,给就业造成了困难。还有些专业,虽在不断地调整和改造,却仍跟不上社会的变化和需要,大学生只有正确分析自己所处的求职地位,把握面临的就业形势,进而积极主动地适应社会的需要,才能开创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大学生求职和职业规划二、正确认识社会,寻找最佳位置

选择职业,就是选择未来。每个毕业生如果正确地选择职业,就是为未来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此,每一位毕业生都要把握好机遇,争取迈好这第一步。那么,如何迈好这第一步呢?首先需要对所处的社会环境进行比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弄清当前毕业面临的就业形势。

就总体而言,近几年来,工科类大部分专业仍供不应求,比如计算机、自动控制、通信工程、电子工程等专业的需求量仍较大,而文科类专业,如思想政治教育、经济法,甚至前几年非常热门的国际金融、企业管理等专业需求量较少。加之国有企业的改革,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压缩编制,下岗人员日益增多,而高校的毕业生却在逐年增多,从而使得就业形势更加紧张。因此毕业生不要把就业期望值定得太高,即使是热门专业的毕业生,也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期望值,使自己的职业理想更切合实际,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位于不败,并获得理想的职业。

大学生求职和职业规划三、客观评价自己,树立良好心态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也都有自己的缺点和短处。就象人们常讲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毕业生都应对自己的能力有个正确、客观的认识,只有这样,每个毕业生在择业中才能树立良好的心态,获得理想的职业。择业中的良好心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确定适当的择业目标。个人的择业目标应当和自身能力相符合,这样才有利于树立自己的信心,从而使自己在择业中处于优势地位。目标适当,取决于知已知彼,研究目标,扬长避短是择业成功的一把钥匙。

2、避免从众心理。毕业生处在择业的洪流中,择业目标的确立会受到其他择业者的影响。虚荣心、侥幸心理会使他们改变原有的择业目标而采取不切实际的从众行为。

学成从业、服务社会,实现自身价值,是每个大学毕业生的美好愿望。但有些大学生在择业中,不是从自身的特点、能力和社会的需要出发,而是盲目攀比,只求得一时心理平衡,孰不知这样往往不利于自身价值的实现和长远发展。

3、避免理想主义。期望值居高不下,已经影响到毕业生顺利就业。有些毕业生,尤其是一些条件较好的同学,在择业中,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刻意追求最美满的结果,而错过了其他许多好的机会,有的甚至造成了就业困难。

4、克服依赖心理。有些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缺乏自信心,把希望寄托在拉关系、走后门上,有的甚至由家长出面与用人单位洽谈。殊不知,这样做的结果恰恰让用人单位对这些毕业生产生缺乏开拓能力、独立生活能力和工作能力差的印象。当今社会,机遇与挑战并存,只有在择业中树立信心,敢于竞争,才能在众多的求职者中脱颖而出。

大学生求职和职业规划四、择业基本技能的准备

决定择业成功与否的因素有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大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近几年来,用人单位在挑选人才时,对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大学生要想选择理想的职业,并有所作为,就必须在一入学时就自觉地把学习同今后的工作紧密地联系起来,建立起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自己的实用技能,以适应将来在工作岗位上的要求。

(一)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

人才成长离不开教育,教育是成材的基础,也是建立现代知识结构的重要途径。合理的知识结构是担任现代社会职业岗位的必要条件,是人才成长的基础,现代社会的职业岗位,所需要的是知识结构合理、能根据当今社会发展和职业的具体要求,将自己所学到的各类知识科学地组合起来的,适应社会要求的人才。因此,大学生应充分认识知识结构在求职择业中的作用,根据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塑造自己,发展自己,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使之适应现代社会就业的要求。

(二)培养勤于动手的实践能力

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毕业,虽然了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但并不等于有了各类岗位所需要的应用能力。知识不能和适应能力完全划等号,所以大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下,应争取更多地培养一些适应社会需要的实际应用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能力比知识更重要,大学生只有将合理的知识结构和适应社会需要的各种能力统一起来,才能在求职择业中立于不败之地。在现代社会中,社会上各类职业岗位对从事本行业岗位的工作人员,除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以外,还主要应具备以下几种能力:

1、创造能力。创造力是人们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中所应具有的能力。只有那些思维敏锐、能在自然和社会发展中的新问题面前充分地发挥其创造才能,以新颖的创造去解决问题的人,才称得上创造性人才。创造能力是现在高校对大学生重点培养的一种能力,也是大学生必备的素质。

2、社交能力。所谓社交能力就是指与他人传递思想感情与信息的能力。在现代社会中,培训良好的社交能力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通过交往,可以使自己的设想和创造得到实践的检验和认可。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是提高社交能力的基本途径。

3、实际操作能力。操作能力是专业工作者必须具备的一种实践能力。在一切社会活动中,尤其是教学、科研、生产第一线,没有熟练的操作能力是很难胜任的。大学生为了提高自己的操作能力,应该多看、多想、多练。看的多,接触的多,才能提高自己动手操作的技巧和能力。

4、组织管理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是指成功地运用管理者的知识和能力影响机构的活动,并达到最佳的工作目标。现代科学技术已经综合化、社会化、科研规模日益扩大,协作趋势日益加强,这就有一个组织协调的问题。组织管理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一项工作、一个单位工作好坏的重要因素。

(三)增强适应变化的自我发展能力

适应能力就是善于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及时反馈、随机应变地进行调节的能力。现在社会复杂多变,要适应这种情况,保证自己从学校到社会的顺利过度,大学生应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大学生完成学业,走上具体工作岗位以后,有些知识用不上,有些知识不够用,有的要从头学起,这就需要刚走向社会的毕业生,根据工作的需要去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以及行为方式,尽快地培养自己适应社会的应变能力。

(四)做好特殊技能的准备

随着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毕业生的就业制度也发生了和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用人单位在对毕业生的挑选上也和以往有了明显的不同,对有一技之长的毕业生格外青睐。许多大学生在一入学时,就着重加强了这些方面素质的培养,比如很多大学生在毕业时都已取得了国家外语考试等级证书。这对毕业生择业起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拥有这些相关专业技术资格,也成为当今毕业生求职择业的有利条件之一。

合理规划求职之路


合理规划求职之路

小夏是某知名大学新闻学专业研究生,今年顺利被一家企业录用。对于找工作的过程,小夏坦言自己确实有些优势:不少岗位所要求的诸多条件如党员、男性、硕士等他都满足。但小夏依旧觉得竞争很激烈,大学期间就开始为就业做准备。本科期间,小夏在两家报社实习、研究生期间积攒了在银行、外企部门的相关工作经验。小夏告诉记者,他每一次经验都有明确的目的,为就业做准备。

合理规划,做到人职匹配

像小夏这样能合理、提早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学生并不多见。学生们在求职时,大多听从来自外界的建议,受到父母、师兄师姐、社会舆论的影响较多。有些同学很冲动,以直觉为导向,还有的学生听从家里的安排,缺少自己的计划,往往很难找到让自己踏实工作的岗位。在求职的过程中首先要摒弃感情要素,不要太顺从他人的安排。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阎芳老师认为,学生在校内接受一定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求职技巧等课程训练与指导,是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之后在人才培养方面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阎老师建议学生们在求职前要首先做好调研,一方面要了解整个就业市场的情况,另一方面要花时间和精力好好研究自己感兴趣的单位,然后再对自己的专业、兴趣、优势、劣势做好分析,力求在求职过程中做到人职匹配。需要注意的是,职业规划并非指找一份工作,需要与自己未来长期发展目标相结合,选择适合自己的行业和单位,才能得到更好的进步和发展。

职业规划的重点在于知己知彼,知己是指要知道自己具有的社会能力、学习能力等;知彼是指要了解所要从事行业的特点,岗位说明、薪酬福利。结合自己作选择是比较合理的方式。不少学校都开设就业指导课以及职业生涯规划讲座,让学生求职过程更加从容。

不对口现象文科生更明显

据小夏介绍,他的同学,工作与专业不对口的现象较为普遍,有的同学进了媒体,有的同学进了企业,也有的同学自主创业。阎芳老师指出,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确存在工作与专业不对口的现象。大学更多的是培养学生一种综合能力和思维方式,学生能够在很多领域驾驭好自己的工作也是一种能力和水平的体现。

调查显示:应届生在求职时看重哪些因素?职业发展前景以41%的比例居于首位,薪酬福利占16%位居第二,办公地点、工作环境、行业前景、专业对口等位列其后。由此可见,专业是否对口并非应届生主要考虑的因素。一位毕业生坦言,自己在找工作的时候自己也不知道能做什么工作,对此,阎芳老师建议,学生在毕业后应该尽早进入职场和社会,去在实践中继续学习和锻炼自己,在工作中进一步体会和了解自己,这样可以为以后更好的发展积累经验,等待自己的实力增强后,再选择更好的工作也是可以的。在校内期间,学生首先要打牢自己的专业知识根底,另外要注重外语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听说等交流技能,同时不能忽视计算机应用知识,除本专业以外的其他跨学科领域知识也应该广泛涉猎,这些都有助于在求职中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多渠道了解企业

就业是求职者与单位的双向选择过程,业内人士建议求职者通过多渠道了解公司的情况,现在网络很发达,在校学生也可以通过家长、学长等渠道询问。小夏认为,对刚毕业尚没有工作经验的学生来说,求职时难免会出现对自己定位不准的情况。他建议大家可以多向学长取经,对于何时投简历、不同类型的企业招聘时间段、笔试面试的注意事项等,学长的经验能起到指导作用。另外,与薪资福利相比,一个企业的工作氛围、领导风格、企业文化等方面也是求职者需要考虑的因素,但这些往往要在工作或实习之后才能了解。

与众多工作单位,小夏得出结论工作没有十全十美的,深入了解之后总有些不尽如人意。孟广表示,找工作不能以理想为目的,为了生存也存在适度的妥协,关键要找到适合自己性格特点、能力的工作,也可以先就业再择业,在工作后不断修正自己职业规划的方向,日趋符合未来事业发展的需求。

大学生求职: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要分清


小编希望,大学生在找工作时,首先要了解相关法律文件的概念和关系,知道"就业协议书"和"劳动合同"是两种不同的法律文件。

1、关于就业协议

这是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生司制定并由学校、毕业生和雇主共同签署的一份法律文件。它是学校制定用人单位就业计划和就业指标的主要依据,对签订合同的三方具有约束力。因此,大学生在签署协议前必须仔细阅读协议条款,并在确定可以接受该条款的基础上签署协议。相反,如果协议不受重视,在缺乏对协议内容的盲目理解的情况下,一旦不能履行协议中约定的义务,大学生就会承担违约责任。

2、关于劳动合同

建立劳资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之间的关系,是工人与雇主之间的一项协议。劳动合同是大学生就业、享受相应的工资福利待遇、维护其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也是一份具有核心地位的法律文件。作为劳动者,我们必须与用人单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尚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就业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劳动合同。"。

3、"就业协议书"和"劳动合同书"都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均属于合同,并遵循平等和自愿签署的原则。两者的区别是:

主要内容如下:(1)合同签约主体不同,"就业协议"的签署方涉及毕业生、学校和雇主,劳动合同只涉及工人和雇主,包括毕业生。

(2)协议的内容不同。“就业协议"是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最初订立的协议,通常是以一般方式达成的,基本上不涉及当事人之间的具体权利和义务。相反,"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建立法律关系的最终协议。合同应当具体规定:劳动合同的期限和试用期、劳动合同的内容和工作时间、劳动报酬和保险、福利待遇、生产条件或工作条件、劳动纪律和政治待遇、劳动合同的变更和解除、法律责任以及各方商定的其他事项。

(3)法律效力不同,"劳动合同"的内容详细具体,一旦双方商定的内容相互矛盾,在不违反公平自愿原则的基础上,一般以"劳动合同"中约定的内容为准,即"劳动合同"的法律效力高于"就业协议"的法律效力。

以上《大学生求职 合理规划要及早》一文,由编辑精心撰写而成,希望对您的职业规划有所帮助,更多精彩请访问“大学生职业规划”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