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选择中的自我分析。

职业规划就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计划的过程。一个完整的职业规划由职业定位、目标设定和通道设计三个要素构成。

一个人选择什么样的职业,常与他(她)本人的兴趣、爱好、性格、气质及能力等有密切关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兴趣、性格等是一个人在选择职业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所以,求职者在择业过程中,应对自己各方面的情况作出客观且全面的自我分析。

根据兴趣择业 在择业过程中,人的兴趣和爱好往往具有一种强大的推动作用。但是,个人的兴趣和爱好只能作为职业选择的重要依据,而不是全部依据。因为,只有把它们建立在一定能力的基础上,并与社会需要相结合,兴趣、爱好才会获得现实的基础,也才有实现的可能。因此,求职者应该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努力发展自己的专长,从而使自己的兴趣爱好有明确的针对性,确保在求职时拥有一个更为广泛的选择余地。

根据性格择业 心理学专家认为,根据性格选择职业,能使自己的行为方式与职业工作相吻合,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一技之长,从而得心应手地驾驭本职工作。例如:理智型性格喜欢周密思考,善于权衡利弊得失,故适合于选择管理性、研究性和教育性的职业;情绪型性格通常表现为情感反应比较强烈和丰富,行为方式带有浓厚的情绪色彩,故适宜于艺术性、服务性的职业;意志型性格通常表现为行为目标明确,行为方式积极主动,坚决果断,故多适应于经营性或决策性的职业。

根据气质择业 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现象:有人选择了教师的职业,可是性情暴烈缺乏耐心;有人选择了记者的职业,但生性沉稳、反应迟缓。于是,原先理想的职业失去了原有的色彩。究其原因,并不是这些人能力低下,而是因为他们的气质与所从事的职业不相适应。可见,气质不同不仅会影响一个人职业的选择,而且可能直接影响到具体工作的成败。所以,求职者应根据自己的气质类型,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

根据能力择业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日益提高,社会分工愈来愈精细,各种职业都对人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求职者在选择职业时,必须了解自己的优势所在,了解自己能力的大小、自己的能力在哪方面表现得更突出之后,再做出选择。这有助于我们择业的成功,并保证在今后的工作中做到扬长避短,取得较大的成就。

扩展阅读

影响你职业选择的要素


影响你职业选择的要素

一、能力特徵

能力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是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徵。社会上任何一种职业对工作者的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如对会计、出纳、统计等职业,工作者必须有较强的计算能力,对於工程、建筑及服装设计等职业的工作者要具备空间判断能力;对於飞行员、外科医生、运动员、舞蹈演员等职业的工作者则要具备眼与手的协调能力。在选择职业时不能好高骛远或单从兴趣爱好出发,要实事求是地检测一下自己的学识水平和职业能力,这样才能找到有用武之地的合适工作。

二、兴趣爱好

興趣是一個人力求認識、掌握某種事物,並經常參與該種活動的心理傾向。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人的發展有一種神奇的力量。人們對某種職業感興趣,就會對該種職業活動表現出肯定的態度,在工作中調動整個心理活動的積極性,開拓進取,努力工作,有助於事業的成功。反之,強迫做自己不願意做的工作,對精力、才能都是一種浪費。興趣引導愛因斯坦走進科學迷宮,成為一代科學巨匠。貝多芬迷戀神奇的音樂世界,終成永流芳名的音樂家。

人們的興趣是千差萬別的,這種大连新航道企业培训興趣上的差異是人們在選擇職業時的重要依據之一。不同的職業需要不同的興趣特徵。一個擅長技能操作的人,靠他靈巧的雙手,在技能領域得心應手,但如果硬把他的興趣移到思辨型的理論研究或與人交往的營銷和公關上來,他會感到無用武之地。

一個人的興趣愛好有很多,一般說來,兴趣爱好广泛的人,选择职业时的自由度就大一些,他们更能适应各种不同岗位的工作。廣泛的興趣可以促使人們注意和接觸多方面的事物,為自己選擇職業創造更多有利條件。

三、气质类型

心理學家把氣質分為多血質、膽汁質、粘液質、抑鬱質四種類型。不同氣質類型的人在生活和工作中會表現出不同的心理活動和行為方式。多血質的人活潑、好動,反映靈敏,喜歡與外人交往,兴趣和情趣容易变换。胆汁质的人精力旺盛、脾气急躁、容易冲动,心境变换剧烈。粘液质的人安静稳重、沈默寡言,显得庄重、情绪不易外露。抑郁质的人孤僻、行动迟缓,善於观察他人不易觉察的细节,具有內向性。氣質本身並無好壞之分,每種氣質都有積極和消極的一面,多血質和膽汁質的人比較適合一些要求做出迅速、靈活反應的工作,粘液質、抑鬱質的人比較適合做要求細緻的工作。

氣質是制約人們選擇職業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職業對人的氣質有特定的要求,如醫務人員要求耐心、細緻,飛行員要求機智靈敏、注意力集中等特點。氣質具有相對的穩定性,但後天也可以鍛煉改造,況且純粹屬於某一氣質類型的人很少,大多數人都是幾種氣質類型兼具的混合體。在選擇職業時要注意揚長避短。

四、个人性格

性格是由各種特徵所組成的有機統一體。性格與氣質不同,其社會評價有明顯的好壞之分。許多的工作對性格品質有著特定的要求,要選擇某一職業就必須具備這一職業所要求的性格特徵。如企業家,除了具備這一職業所要求的氣質、能力外,还应具有果断、勇於开拓创新的特徵;教师除了具备丰富的知识外,还应具备热爱学生、正直、有責任感等良好品質;醫生要求具有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精神和一絲不苟的工作態度。實踐證明,沒有良好的與職業要求相適應的性格品質,就不能很好地適應工作。

在選擇職業的過程中,除了應考慮上述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外,性別、年龄、身体状况、所学专业、其社会意义和发展前景如何,必要的工作環境和保障條件怎樣,這些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人們的擇業方向,是人們擇業時不可忽視的因素。

判断职业选择是否正确


职业规划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计划的过程,职业生涯规划的好坏可能将影响整个生命历程。感谢您阅读《判断职业选择是否正确》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业规划知识,欢迎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一个人如何判断自己的职业选择是否正确呢?这是一个令很多人困惑的问题。不少人不知道怎样选择职业,也有很多人为选错了职业进错了行困惑不已,认为自己当初选择了错误的职业道路。

很多职场人士仅仅依据自己的满意程度来判断职业道路的正确性,这种看法是存在着偏差的。因为即使是自己喜欢的职业,也可能因为竞争、人际关系等其他不顺心的事情而导致对现从事职业的不满意。但这并不等于职业选择的错误。判断职业路线的正确性,必须以科学的职业定位为基础,否则所有的判断都将是不科学和没有任何实效性的。要判断职业路线的正确性,就要先看看自己是不是真的走错了路,如果确定眼前的职业确实不是自己喜欢的,那么,则可以尽快采取纠正行动。

判断职业路线的正确性,正确择业,应该慎重考虑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首先要准确进行职业定位。职业定位要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特长和基础,同时要参考性格及爱好,还必须充分考虑自己所处的职业发展阶段和想转变方向的职业道路和自己想要达到的真实目标,这就是所谓的知己--对自己有了充分的认识,同时还要做到知彼--即认识职业特点,外界环境,包括对他人的了解,对工作单位、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确定自己的优势与强项,准确把握自己的奋斗目标和方向。从而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方向,坚持地做下去。

频繁地转行对职业生涯来说是极其不利的,转行跳槽是个很劳民伤财的事情。确需转行跳槽的时候还必须对新的行业进行很好地全面地评估,分析转行后对你的职业发展道路是不是有利,为了防止职业转型误入歧途,建议测测跳槽的风险系数,同时为自身清醒定位,掂掂自己的职业含金量,找到自己的职业定位和发展方向,列出长远的职业规划表,判断目前的一步在其中的位置,最后,不能忘了了解行业市场的发展趋势。只有当确定跳槽转行有利时,才能选定转行的方向和行动。总之,职业定位应该着眼于有利于职业的持续发展这方面来考虑,而不能凭一时的意气用事。

其次,职业定位也要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心理上的准备是多方面的。万事开头难,只有坚持才能见成效。而当选择从这行业换到另一个行业,薪水上来说一定或多或少地有影响。要有心理准备才能接受这点。在进入新行业前,有选择性地参加有关培训和充电是很有必要的,这样既能快速进入新行业,进入新角色;又能在新行业得到快速发展。

再次,要坚定职业信念。不论选择什么职业定位,在选入新行业后就算遇到再多再大的困难和挫折,都要坚定信念地走下去。马云有句名言: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是很多人死在了明天晚上。这句话充分道出了坚持的十分重要性。职业定位的选择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目标是明确的,就不应该轻言放弃。当在新行业中如鱼得水的时候,也就是在职场上真正成功的一天。坚持就是胜利!

最后,要记住职业定位和职业生涯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了解自己,做适合自己的工作,小心、积极地推动个人发展。一般来说,人们在需要、欲望、兴趣爱好、特长、价值和性格类型上都存在着差异。通过心理学家、人力资本专家的研究也不难发现,某些特定类型的人在做某些特定的工作时会更加得心应手,因此,不少企业将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建立在员工胜任力的分析上。但是,从某种角度上讲,老板并不知道什么才有利于员工的职业发展,有时他(她)们甚至会使员工走向失败。这就要择业者自己认清自己的需要、性格类型和职业满足感,然后在公司或外部人才市场上搜索到合适的职业,最终实现人与职位的完美契合。

80后职场人的职业选择


80后职场人的职业选择

现在的年轻一代,实际上是中国社会转型中的一代,注定要承受付出转型代价的一代。他们的上一代,实际上仍然在吃传统体制的旧饭,并未真正的投入到市场竞争中;他们的下一代,将因为社会的不断进步而获得很大程度的劳动保障;而他们这一代,将注定在20年后的白领失业浪潮中变成中国社会最悲惨的人。这是时代的代价,没有办法的。

首先要澄清一广泛的说法:大学毕业第一份工作不重要。

这绝对是极其错误的。它给了广大蒙蒙董董的大学毕业生一个错误的认识,对相当一部分人造成了无可挽回的损失!大学生就业选择,是对一个人十年内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关键决策,是极其重要的。

那么找怎么样的工作比较好?什么样的行业算好?大公司好还是小公司好?如何正确的理解当前工资和未来发展?一系列的问题摆在大学生的面前。下面我首先对要考虑的宏观策略问题进行分析,然后再进行个别具体问题的解答。

一、中国现阶段职场利益集团划分

这才是一个大学毕业生首先要知道的大问题。学校的主任不会和你说的,公司招聘时也不会和你说的,因为利益只有少部分人能够分到;你父母也不一定会和你说的,因为他们很可能也是糊涂的。如果这一部分已经有人很明确的告诉你了,或者你个人已经很敏锐的感知到了,那么恭喜你!你已经可以关闭这篇文章了,因为你已经是明白人,不需要我浪费口舌。

5大利益象限中国的社会处在重要的转型变化中:由计划经济转向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这个过程是一个利益格局的重新分配的过程。在就业市场上,我们可以按大的方面对各种利益单位归类如下:

1.公务员(含事业单位)

2.垄断行业国企

3.竞争行业国企

4.外企

5.民营企业

差不多所有的利益单位都可以在上述归类中找到位置。首先你要明白的是,这不是理论研究,这和你未来的事业、收入、地位、家庭都有直接的联系。你首先要明白的是,在招聘会上准备招聘你的这个公司(单位)到底是属于哪个象限的?

不同的象限拥有的力量和资源是不一样的。这导致了在不同的象限就业获得收入的能力也大不一样。在你选择公司之前,一定要清楚的了解这些。在目前的中国,社会资源高度集中在少数公务员(即官员),以及垄断国企的手中。但是不同的地区,由于社会财富水平不一样,因此公务员集团的收入相差是很大的。虽然国家规定的工资待遇大家都一样,但是你到广东、华东一带了解下公务员的实际年收入,你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那么多你的同龄人在报考公务员了。实际上,即使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公务员在当地人群中仍然属于高收入群体。而且也许更关键的是,风险非常小。收益和风险成正比,你一定在课堂上学过吧?哈哈,告诉你,那是西方经济学原理,我们是中国特色的,不一样的。在中国当公务员,风险小,收益大。也许你会说,不对啊,在你们哪个地方,公务员待遇也不怎么样啊?那么我要告诉你:第一,你不能只看表面收入而不看灰色的部分;第二,当前中国允许地区间人员流动,因此由于不同地区经济财富水平差异很大,因此落后地区的公务员确实是比发达地区的一般白领差的。这也就是利益格局的复杂之处,没有绝对的。

我们再来看一看国企的情况。一说到国企,很多人马上就想到下岗。这种观念也是错误的。首先,解雇员工并不是国企独有,大量的私企每年都在大量解雇员工,并没有任何人给他们补偿,给他们安置.同时,也不是任何国企都效益不好,都需要下岗。我们看利益格局,首先要看谁拥有力量和资源。在中国,说白了就是谁拥有政府力量和行业垄断的权力,想效益不好都难。这不是国企还是私企来简单划分的。例如中国移动、电信、银行、石油,这些垄断性行业中的大国企,个个效益好。而那些国家已经完全放开了的竞争行业的国企,几乎都是完蛋两个字(不含假装放开的行业)。这里面有个很清晰的发展脉络:在90年代初,只有国企存在,民营力量非常微弱。而国企长期的低工资、高福利政策,使得闸门打开后第一批进入市场经济的人尝到了高工资的甜头;在90年代末,以2000年为分界线,时局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在抓大放小政策下,垄断行业的国企迅速利用其行政资源做市场经济,毫无悬念,他们无往不胜,获得了大量的利润;当前阶段,以2005年为分界线,则又是另外一个崭新阶段的开始。各地MBO此起彼伏了。在这种情况下,垄断国企将出现分化,具体发展的预测比较复杂,我将在另外的文章中专门分析。但无论如何,在当前阶段垄断国企是一个非常强势的高收入集团。要注意的是,即使是现在那些45岁左右下岗破产的竞争行业国企员工,在他们象你们这么大就业的时候,他们当时的工作仍然是最好的,收入也是最高的。只是现在利益格局已经改变。

再来看下外企的情况。外资企业主要是依靠资金力量、和政府的关系、以及高水平管理在做事情,可以说是中国第一批真正的企业。但是,他们在中国仍然要遵守中国的潜规则的。由于能够跨国经营的外企一般都是实力比较雄厚的,因此外企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利益单位,也是就业的高收入单位。注意,那些中国人海外注册弄的假外企不算,台湾、香港企业算民企。

看看民企的情况,民企仍然不占中国经济的主体。他们在政府力量和占有资源上都相对比较弱。在完全竞争的行业,主要是进去的比较早的一批民企做大了,拥有一定的力量。而大量的民企在充分市场竞争中生活质量都不高。因为中国并非真正的市场机制,有关的法律法规很不健全,或者有法不依,或者有部分人有权不依,这造成了中国的完全竞争行业扭曲竞争的现象;在非完全竞争的行业,民企则主要是依附在某些拥有资源的单位周围生存,这种状态打个比方就是例如吸附在某个树上的虫子,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非竞争性关系利益群。由于职业保护的法律型同虚设,以及缺少工会等代表员工利益的力量,直接造成了民企员工在职场上成为弱势群体。也许你会问,那为什么国家关心国企下岗员工,而没有关注民企解雇员工呢?很简单,因为国企下岗员工年纪已经大了,无法再找到足以维持原来生活水平的工作了。而中国的市场化进程才刚刚开始,民企员工大多数都是年轻人,社会问题并不明显。

怎样做出真正明智的职业选择


如果你擅长你所做的事情,如果你有天赋或者至少是有潜力,那么总有一天你会有选择的机会的,会有很多很多的选择机会。而当你有很多选择的时候,你需要知道如何确保你的职业生涯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你需要知道如何做出明智的选择。

怎样做出真正明智的职业选择

像华尔街的分析师和风投资本家一样评估一个公司

每当有朋友或读者要求我帮助评估他们想为之工作的公司时,我就像华尔街的分析师,或者像风投投资初创公司。

公司如何能够很好地领导所在的行业?无论是快速成长的利基?它是否适用于集中在正确的目标正确的策略?它有一个独特的价值取向,赢得客户?它必须克服的障碍?处理与它的地位的对手是安全的竞争?

管理执行团队的血统是什么?他们有什么化学物质?他们是成功的过去?无论他们是充分地激发积极开展在残酷的市场竞争机会?怎样的资本?公司的资产负债表有多强呢?风险回报是合理的速度?

把它看作是一个商业机会而不是一份工作

当大多数人评价一个工作机会,他们太专注于眼前的考虑。他们专注标题,工作职责,工资,福利,灵活性,老板和工作时间等问题。如果你不希望成为成功的在你的事业,然后再考虑就可以了这些问题。但是,如果你有一个人才或潜在的,你需要站高一点。

我不是说不要为了更高的薪水谈判,而是把它当成一个包裹,而不仅仅是一张薪水支票。 纵观全局: 增长的机会,晋升,公平,诸如此类。 当然,头衔很重要,但大多数头衔都提供了下一步的奖金和股票期权。 这个机会能帮你实现梦想吗?

把公司想象成一架飞机。它能带你去哪里?你想去那儿吗?这在你的职业生涯中尤为重要。当你离开公司时,你能走多远的职业道路?你应该展示什么来保持行走?在这段时间里,你期望的合理投资回报是多少?

你真的想这么做吗?

从长远来看,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和自己想做的事远比跟随别人的道路或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成功得多。 正如 stevie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上,巧妙地说的那样:

你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不要浪费时间过别人的生活。不要让别人的意见淹没了你内心的声音.

这种作法从来没让我失望,这是我人生显著。在完成工作的方法是爱你所做的。如果你没有找到你喜欢的东西,然后继续寻找。不要急于做出决定。

是啊,我知道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来帮助你找到自己的人生道路,看看”做自己喜欢的事是否是个好的职业建议”

是他们引导你走向成功还是让你走向失败?

很多人会告诉你,该公司并决定是否适合你的机会,但对大多数人来说是无形的东西的决定。这里是我最喜欢的思维方式。

你的技能、经验和风格与你团队中的其他人相辅相成吗? 他们需要你这样的人吗? 如果他们雇用你,你能提供他们需要的什么?

你还需要考虑他们对这个职位的期望有多现实。他们期望太高了吗?他们是不是低估了你完成工作和完成工作所需要的东西?他们会支持你还是设置你需要克服的障碍?他们是帮助你成功还是陷害你失败?

大学生职业选择的路径优化[3]


二是我觉得大学生要善于把自己的学习行为与未来的职业行为整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合力,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目标。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就是把自己的毕业论文内容与将来的职业选择紧密结合起来,这样在你进行相应的应聘时,你的专业知识与对现实的判断能力肯定会比那些泛泛了解的人要高出很多,胜算的可能性也就大得多。原因非常简单,你要写好一篇毕业论文,必须在此一方面下足够的功夫,到后面你与别人的见识当然不会在一个层次上!我所认识的一个女生,就专门选取了房地产业中的公共关系作为毕业论文的主题,还特别研究了与政府之间的关系,这一研究特别契合中国目前房地产业的现状,所以尽管竞争的人非常多,但她很快就被一家非常著名的港资背景的房产企业录取,收入待遇等非常可观;而相反的是,笔者也见到很多毕业生选取的毕业论文与自己的职业选择风马牛不相及(他们往往选取那些自己认为容易过)的命题,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完成论文,以后又再也不会用到。而在各种应聘面试中,又不得不临阵磨枪地恶补各种知识,与前面那种一杆到底的系统准备者相比来说,他们的胜算实在是只有天才知道!

全程探索的第三个方面是在应聘面试时要有足够有效的样本数量!也就是要有不同的企业类型等可供比较选择。不少大学生由于事先就有了强烈的选择偏向,因而在投递简历与参加面试时往往都是一种类型或相似类型的企业,其实这样做极有可能漏掉一些大鱼。最主要的原因是今天的中国变化非常的快捷,有些即使是两年前的真理看法也会迅速变异,所以对当下的了解与把握是至关重要的。当然,在今天全球经济形势下滑、就业市场非常不景气的情况下,这一方面的倾三、后大学时代的职业试水与职业锚定

走出大学校门的2-3年之内,我把它称之为后大学时代。因为这一阶段的毕业生虽然已经离开了大学校园,但在情感上和交往上还与自己的母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在同一城市工作,还会经常回到学校,更是隔三差五的与往年的同学聚会PARTY。事实上,离开大学的2-3年之内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职业的试水阶段,而在3年过后,每一个人都必须要有比较清晰的职业锚定,到了那个时候,大多数人才会真正割断与母校的脐带,开始了全新的职业人的生涯阶段。

职业试水阶段严格意义上讲从参加正式实习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但对于大部分大学生来说是从大四的签约开始的,对于这一阶段的后大学生们来说,我也有几条也许比较有用的建议:一是在法律上事先尽量不要自我套在一些难以摆脱的限制里,最重要的就是尽可能与用人单位签订短期合约,个人认为此时的年限于个人来说1年最佳,当然这一点可能需要你去努力争取。原因非常简单,这家单位可能并非你原来想象的那么好,你在外面的时候,极有可能被她的外表甚至是名字所迷惑,而一旦真正置身其中的时候,你会发现很多原来无法发现的致命盲点,此时对于新人的你来说,能够容易的离开是较好的选择。案例之一是一位女生酷爱文化艺术,在毕业的时候历尽艰辛终于进了上海的一家著名报业集团,此单位可谓如雷贯耳,但她进去以后,才发现今日此一集团已是夕阳西下,各种积弊沉疴难返,唯一的出路就是一走了之,但囿于签约年限等的限制,涉及较大数额的赔偿,因而总是举棋不定;

职业试水阶段的第二要义是在有限的2-3年时间内的每一次跳槽尽量选择与上一份工作性质不同的工作,而不要把重点放在工资待遇上面,这样做的最终用意是自我发现最适合自己的工作类型。不错,有的人会说这样没有让自己的职业生涯的经历持续增值,按理说每一次跳槽后都应该让自己的价值增值的道理没有错,应该尽量保持自我职业生涯的内在连续性的道理也没有错。但所有这些道理都必须建立在你已经选对了职业方向的基础之上,而从现实来看,能够在一出校门就选对方向的人并不占多数,因为过去在学校时对工作岗位的选择更多基于的是专业背景等方面的大致考虑,只有真正融身于职场以后,才有可能实打实地加入自己的性格特点、兴趣偏好和价值趋向等新的参数来加以判断,这个时候的判断才更为真实、也更为可行。一个过去学技术的同学也许会发现销售才是他最大的所爱,此等现象没有在几个不同工作之间进行过实际对比参照是难于得出合理结论的。当然,此时的转换工作的频率也是有讲究的,个人认为一般6个月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时间段,一者6个月的时间足够让你对一份工作的内在做出判断;二是你的违约损失也不是很大;三是在将来的求职简历上不至于太刺眼。3年过后,当你有了4-5份不同的工作经历的时候,你对自己能够干什么和不能够干什么应该会有非常具象的判断了。

职业试水阶段的第三要义表面上与职业无关,其实高度相关。我的建议是在毕业后的2-3年的试水阶段尽量不要去做两件事:一是结婚,二是买房子。原因也非常简单,这两件事情是对年轻人固有热情的一种巨大限制,一旦实施了,很快就会把对于职业的热情大大地转移到其它方面,消弭了那种一往无前、舍我其谁的激情与意志。特别是当了房奴以后,为房子地域所困,你就不大可能再到另一地域开疆辟土了;特别是为钱所困后,你就绝对不敢随便炒老板的鱿鱼,人也会变得唯唯诺诺起来,在经济危机的年代,你的这种特质会得到格外的加强。相较之下,在毕业后的2-3年内,保持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潇洒状态,从长远来说,是对你未来家庭与亲人的更负责任的做法,也是将来写自传时不会扼腕叹息的重要关键点之一。

职业试水2-3年以后,你就已经完全从大学生脱胎换骨为职场人了,也就进入了我称之为职业锚定的阶段,此方面的内容已经不是本文阐述的主题了,这里就不再多展开论述了。

大学生职业选择的路径优化[2]


二、大学时期的职业试婚与全程探索

大学生职业选择的路径优化到了大学时代才有了真正的实践基础与探索可能。但现在的现实是,很多大学生在一二年级的时候并没有职业的意识,更不要讲职业的实践了。而一旦到了三年级以后,又往往在短时间内产生强烈的职业选择焦虑感,这种情绪在金融危机乃至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显得尤为突出。我们经常会看到,不少人整个一个大学生活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前面的时光悠哉乐哉,而后面的日子又过分紧张,四年的时间没有一个梯形向上的良好职业准备形式。

进一步来分析,在大学阶段,前期承担职业选择责任的主体主要是学生个人与学校当局,而此时的学生家长们的影响与作用已经大大退后了;而到了大学生涯的后期,职业选择的路径优化责任则主要集中在学生个人身上。

从大学生活的前期来说,职业试婚概念的提出与付诸实践是相当重要的,它能够在相当程度上帮助那些非自主选择专业或者发现现有专业与自己的各方面并不匹配的同学及早地调整专业学习方向或选取新的学习专业。虽然试婚概念在社会上并不是人人赞成的,但在大学生的职业选择上应该说是最短距离的捷径,在目前的中国教育体制之下,大概也是短期内不二的选择。

究其原因,主要是大学生对于工作这一概念太没有意识了。工作对于他们来说至少意味着两个非常不同的涵义:一是服务他人的意识与行为,二是创造价值的意识与行为。这两个方面的涵义在当今的许多九零后左右的大学生中是非常陌生的,因为从一直被别人服务转变到要去服务别人,从一直消耗各种物品的价值到自己必须要创造价值,这是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没有一个客观的渐进转变过程,对于他们来说是很难适应的,这也是今天不少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常常为他们的前辈所诟病的一个重要原因。

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则来自于如今许多大学所处的客观地理环境的变化:随着211工程、985计划等的广泛实施,在几年前的大规模高校合并浪潮中,一大批的巨无霸型高校基本都是设在城市的郊区,独立是独立了,但离社会的距离也相应地远了,学生们无形当中生活在一个隔绝的世界当中,但他们的任务却是要在四年之后立马冲进那个三教九流充斥、利益方式缤纷复杂的世界当中。这种巨大的反差如果没有及早地有意识锻炼与适应的话,极有可能象一个长期在深山老林中呼吸纯净氧气的人忽然来到车水马龙、废气充斥的都市当中,其肺部没有任何免疫能力而骤然得病,甚至呜呼哀哉!所以在郊区高校盛行的时代,大学生们远离社会有了最合理的天然理由,自己的心理也不会受到太大的自我谴责,但于将来必然要去的那个世界来说,这种自欺欺人的理由对自己的未来生活的欺骗代价实在是太大了。由此可见,越是自然环境形成天然屏障,越是要有自我救赎的意识,在进入大学的初期就要有意识地进入或营造职业的环境,熟悉职业的要求,尽早适应有细菌、有病毒的生活,从而锻炼自己的免疫能力。

从具体的职业试婚方法来说,建议有以下几点:一是在进入大学的初期,就要尝试跨界的交往,即不要把自己的交往对象仅仅局限于同学院甚至于同专业,而要有意识地发展学科跨度很大的异专业、异地域、异学校与异性别的朋友,为自己的跨入社会进行人脉交往建设方面的早期准备。这些工作基础而重要,做好了说明你已经进入了一个准职业的人缘沟通状态;二是积极尝试不同性质的实习机会,实习的内容要大胆超越你正在学习的专业,在整个的大学期间,你的较长时间的实习不能少于3次,零零碎碎的实习可以有N次。这种跨界的实习方式可以让你有很多试错的机会,当然也有更多发现真理的机会。这样的实习可以很好地反过来调整你在校内的学习课程:换句话来说,如果你在第一学年的实习中接触的是你正在读的专业方面的工作,你可能会发现原来觉得很有味道的专业在实际工作中其实比鸡肋还不如,那么你在第二年有及时调整所学专业的机会,即利用很多高校施行的进校后第二年可以部分重新选择新的专业的机会来调换你的专业方向;而如果你在第二年的实习中发现你现在的专业不大适合你,那么你也有新的机会,即在进行自己的第二学科选择时,选学那些你从实习中认知到的重要方向的专业,如此你也会有系统地充实此方面知识的可能;即使到了第三年的实习中有新的发现,你还是有机会把工作中的问题带到校园中,虽然这个时候可能已经没有某种证书了,但你完全可以在短时间内利用学校图书、师资等的优势,集中突击补上某些实用的知识与技能。

全程探索的概念主要针对的是大学生个人而言。这一点首先是意识的确立,其次更要有行动的笃行。我的意见是全程探索应该包括以下几个重要的方面:一是瞅准校内运行比较持续的社团组织,公益性的与具有盈利性的组织在锻炼职业人格方面的作用更大一些,而那些纯粹个人爱好类的社团在此一方面的功能就要逊色一些。瞅准以后,你要学会怎样在社团内部与外部都不是单纯学生式的交往与行动方式,如可以为这些组织中的个人设定一个阶段性的赚钱或赚眼球(如请来某个著名大人物来校演讲等)的绩效目标,并有相应的奖惩措施。其实我们今天回过头来看很多的成功人士,他们在大学阶段往往都干过类似的事情;

大学生职业选择的路径优化[1]


呼啸而来的金融危机很快就演化成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了,在短短四个月的时间内,各种各样的坏消息接踵而至,显而易见的全球经济体患上了百年不遇的重大疾病了!事情的严重程度还在向着人们不可预知的方向发展着,恶化的经济不断地敲打着亿万民众的脆弱神经!

在不断传来的公司裁员与公司倒闭的恶劣形势下,有一个群体的焦虑程度更是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那就是09年即将从大学校园里蜂拥而出的大学生们,在经历了二十年前的天之骄子到二十年后的天之焦子的剧烈蜕变以后,这一特殊群体的择业问题已经引起了政府、企业、教育界与千千万万家庭的广泛关注。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那些已经积弊成疾的问题,那么可以推测的是类似这样的问题将来还会层出不穷。

这就涉及到大学生职业选择的路径优化问题,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转变意识,并切实行动起来,特别需要的是在每一个关键环节上都要有切切实实的措施与方法。

本文着重讲述其中至关重要的几大环节的着眼点

一、高中时代的职业意识培养与职业选择的预准备

这个需要学生个人、家长与中学三方的共同关注与良性互动。在现实当中,此时考虑这个问题较多的往往是学生家长这一主体,似乎另外两个主体在此一阶段完全游离于这一话题之外。学生个人把自己定位成是争取成为考场的不败将军,其它吃喝拉撒睡的琐事一概与自己无关;而学校在学生进入高三阶段以后也就进入了一级战备状态,所有工作都围绕着学生考好而不能考砸来展开;只有家长在这个时候除了全力保证自家的孩子考前不受干扰的前提下,开始到处打听未来专业与工作的事情,而囿于家长个人的价值观念、见识修养、人脉关系与地域文化等的多方面限制,这些家长得出的未来专业选择往往具有强烈的个人偏好与视野偏狭的特点,因而据此做出的孩子的未来专业选择已经在源头上打下了偏狭甚至偏执的深深烙印。

虽然在考试结束的一段时间内,学校与学生个人都会把专业选择作为头等大事,但要在短短的二十天时间内做出比较可靠与准确的判断是十分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在一下子面对成千上万的学校与专业的痛苦选择时,从来没有经历过这种阵势的高中生们大都傻了眼,更多的是把选择权交给了父母或老师;而学校老师也在同时面对几百个不同个体的需求之下,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给出具有个体针对性的各种建议,大都也是遵从社会的所谓主流看法,给出的建议也要打掉很多的折扣。由此可见,要么是学生自己盲目选择,要么是家长占据主导地位,最后的结果远远无法达到最优的状态。

举个例子,我的一个亲戚,去年他的儿子考大学,其成绩在学校一直稳居前三甲,以他的实力,保守一点,考个南京大学或上海交大是没有问题的。可是他的老爸早就注意到电力行业的高工资与高福利(据说某省一电力企业的员工,只要是在册的正式员工,即使是专门搞清洁卫生的年薪也能达到10万元),硬是要求他的儿子报考华北电力大学,在胳膊拗不过大腿的情况下,此子最后不得不以超高的分数进入了自己并不愿意的电力大学学习。

从上面的叙述与案例可以看出,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其实在进入大学之前就已经开始了,而且十分重要与关键!按照职业路径的优化来说,从源头上就进行优选的预准备是有重大意义的。这其中,在学校、学生个人与学生家长这三方当中,学校必须要承担一个组织应该具备的使命,在职业意识培养方面采取一些有远见的措施与方法,用一种组织的规则化与长期化行为来弥补个体的感性化与短时化的做法。

中学所要做的,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从高一就要有相应的课程与讲座等,一直要持续到高三,关键就灌输一种东西:职业意识与职业精神。这其实是我们国家非常缺乏的一种现代文明精神之一,而源头就是过去太多的强调了大学生与普通民众的不同,天之骄子的观念影响了整整一代人;而现在社会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学生这一群体的定位也要随之发生根本的改变,要在高中开始的时候就给他们灌输他们还相对陌生的职业意识、职业人的概念,讲述职业除了与个人的收入地位相关以外,更与个人的价值追求、性格类型、兴趣爱好等密切相关,进入大学以前必须对自己未来的职业选择做出初步的判断,从而为未来的顺利发展打下较为可靠的精神基础;二是中学要有相应的进行职业指导的机构或人员,如果没有条件自己单独成立,也要与社会上的相应专业机构保持最密切的合作,从而在大的视野中能够给予学生持续的广泛指导。这些机构或人员应该对于社会经济状况、社会职业构成状况以及未来职业发展趋势等都要有比较深入的研究,并且与政府、企业和一些高校有着良好的信息互动(在网络条件下已经日益成为可能)。这样的话,他们给高考学生发出的指导性意见就不是无的放矢或短视狭隘的。他们的作用主要是集中在大方向的判断上,而至于每个学生个体的选择,则保留其在大方向指导之下的充分自主选择权。

什么也不想做,也是一种职业选择吗?


职业规划怎么写,相信很多朋友们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第一部分,前言即总论;第二部分,自我分析,包括业余爱好、性格、价值观、专业技能等;

咨询师室里走来一个小姑娘,已经预约了很久,一个月后,还是坚持等我,我想,无论多忙,也要使尽全身力气帮助她,可是,一个多小时的咨询,一种无力感却向我袭来,因为她不适个案,在更多的中国大学里,我看到、听到、感受到无处个这样的影子,5年后,他们可能是职场的新鲜血液,10年后,他们又会是社会的中流砥柱,那么,今天的他们,到底怎么了?

无梦——“我什么都不想干”

“想想几年后,想要什么样的状态和生活?”在咨询室里,这是我常常会跟来访者讨论的话题,“没什么想法吧,我妈想让我当老师,但我不喜欢,你要问我喜欢干什么,也没有什么特别喜欢的,我的专业其实也可以向很热的金融专业考研,但是我的一个亲戚在做银行金融这方面,她好累啊,我也不想干!

一路走来,我都是听爸妈的安排,他们让我去哪上中学,我就去哪,他们觉得我不适合在这个中学了,就帮我转学,还依然认同,无论在哪,他们都会找到人,看着我,管着我,高考报志愿,他们为我选择了现在的专业,顺便定下了未来的职业,他们不是没问过我的想法,我表达了,但没有用,他们会摆出无数个理由说服我,告诉我他们的选择对我来说是更好的。于是,我就这样一路走过来了。”

被安排的小学、被追逐的中学和被管制的高中,每一分每一秒,都有人告诉他们所要干的事的目的性,当然,无外乎是升学和分数,于是,孩子们的价值里,被剥夺了很多本该有的梦想,只剩下了家人老师想让他剩下的,成功主义、价值偶像的缺失,共同制造了“无梦人”。

他们再很多场合沦为打酱油的局外人,在高压学习之后,相继遭遇学业枯竭、才智枯竭、动力枯竭、价值枯竭,最终情感也枯竭。

无趣——没什么兴趣,喜欢的多、擅长的少

“有可能,现在的状态不好,跟你没有真正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有关,能跟我分享一下,你做什么事,可以特别投入,特别享受,特别忘我,甚至忘了时间吗?”生涯三叶草告诉我们,通常情况下,厌倦和无聊的情绪多数因为没有兴趣,帮助来访者寻找兴趣点是解药之一。

小姑娘依然很淡然:“真的没有啊,没有什么特别感兴趣的事情,更没有什么忘我的时光,我只是很享受什么都不做,自己呆着的时候”,“不会啊,无论是谁,都会有些兴趣的,比如看电影啊,听音乐什么的,也都算是兴趣啊?”

我还在试图引导,可是似乎,当你帮大学生寻找兴趣的时候,无一例外都是在把他们引向感官兴趣的享受之中,听音乐、画画、美食、旅游……无一例外的感官享受,可当你真的想让他们把这些大众口味的享受加以行动修炼,变成自觉兴趣的时候,你才发现你正为他们画了一个美味却很虚幻的饼。

毕竟,这个世界需要的美食体验师、旅游体验师、电影评论家、插画家太少了,天分和努力,都是逃避不了的话题,可你知道,停留在感官兴趣的许多人,正是因为付不了这样的努力,承受不了这样的辛苦,也缺少先天的天分,才把自己与大师和艺术家阻隔起来,这个世界,毕竟还是普通人居多。

兴趣这个问题在无数个课堂被分享,却很少听到学生说自己的兴趣就是自己学的专业,在中国,这才是真的悲哀所在,你想把学生的兴趣与专业结合,帮助他们寻找职业,可是,这条路在初始阶段就被堵死了,难道转行才是王道?

无欲——没有更有趣的事可做,只能玩手机

“我不喜欢听课,特别没有兴趣,也没有什么学习的欲望,上课坐在教室里,实在不知道该做什么,就玩手机,其实,玩手机也很没有意思,可是我真的不知道还能做点别的什么,只能玩手机。”当小姑娘这样跟我说的时候,我竟然无言以对。

实用性、趣味性、娱乐性,当社会上各种信息卯足了劲以这样的姿态展示给别人的时候,高校却很难把高数、微积分这样的课程,用一种趋炎附势的姿态,也讲得有趣又有用,的确应该有些东西依然坚守它作为基础理论而存在本分,可什么人愿意陪他一起坚守,却很难寻到。

无痛——“我很爱什么都不做,不去改变的自己”

作为咨询师,我其实并不愿意搬出测评这面大旗,因为来访者会觉得测评是种偷懒,而对于咨询师,对测评结果解释不好,也会砸了职业咨询这块牌子,可是这次,我还是建议小姑娘跟我一起做一做霍兰德的兴趣测评。

三组卡片呈现了三项特征: 我是什么样的人,我喜欢做什么,我擅长做什么,小姑娘跟我一起饶有兴致的做完了测试,卡片摆放成了一个“山”字形,不太明确我是个什么样的人,没有什么特别擅长的事,但喜欢做的事有很多,不提卡片背后蕴含的兴趣类型。

但看行为本身,就能呈现问题:不是没有个人喜好,而不是愿为它付出真正的行动。所以,咨询以一项作业结束——请结合你的专业和你喜欢做的事情,找到至少十种工作信息,找寻渠道是各大招聘网站。小姑娘顿时面露难色:“啊!这么麻烦,这么累,不做可以吗?我还是当个老师吧!”我不知道说什么,毫无痛感的生涯咨询,真的可以激起改变的涟漪吗?

或许应先寄望体质变好、教育变好,才能顺便改善个人处境。但在整个“四无病患者”的大学中找回热望、情趣与痛感之前,我们不妨先进行“Work-Life Balance”(工作与生活的平衡)的自我复健——你可以在夕阳西下的大学校园里,拿出手机照张美好的照片;你可以去创业园的店铺里,找个学生学学皮革DIY的手艺。

你也可以去图书馆,找本喜欢看的杂志,索性看上一下午;你可以边吃叫来的外卖边为自己写篇动情的日志……大学生前所未有地需要活着的艺术,因为我们都如同《1Q84》里塞着车的的士司机:“因为怎么努力都没办法到任何地方,所以到这地步,只好彼此觉悟。”

现实职业选择和心中职业梦想冲突怎么办?


一个大学中文专业毕业的女孩,热爱文学,有着希望从事编辑、记者的职业梦想,但残酷的生活现实使她觉得自己距离这个梦想是如此遥远。现实职业选择和心中职业梦想冲突怎么办?

一个大学中文专业毕业的女孩,热爱文学,有着希望从事编辑、记者的职业梦想,但残酷的生活现实使她觉得自己距离这个梦想是如此遥远。由于没有实际工作经验,找到一份正式媒体的从业工作几乎不可能,为了生活,只能在一家企业里从事网站更新的简单劳动。在这个职位上,她的工作很简单,主要就是复制、粘贴之类的简单重复,但工作量既大又长,休息时间还经常要被占用。而且,岗位的收入水平还很低,她不清楚自己应该做出怎样的抉择,内心很是苦闷和困惑。

看到了她处于如此的境地,我很同情她,觉得她的问题其实是如何处理好现实工作与实现职业梦想的关系。

我首先建议她,马上考虑改变目前这种没有意义的从业状态,实现职业梦想应该是个长期的过程,当务之急是要在获得基本生存条件的前提下,努力积累自己的社会阅历和工作经验。因此在考虑职业的选择问题上,没有必要更多考虑自己那个当编辑、记者的梦想,因为你现在还不具备基本的职业资格。

首先要选择一份能够学到东西、养活自己、并能获得快乐的一份职业,而她目前现有的工作一点没有价值。收入低、无法实现经济自立;工作内容简单地重复,学不到新的东西,无法提升自己;企业领导过于功利,根本不替员工的现实需求和未来成长考虑,在这样的企业工作当然不会有快乐感,因此应该果断辞职。

在新职业的选择时,不必特别在意是否从事专业媒体的文字工作。首先应该选择一个具备良好成长性的企业,在这样的企业中你可以得到尊重、学习到新的技能、丰富自己的社会经验,同时又要兼顾收入状况,至少能够保证自己的基本生活需要。至于具体做什么则不必过于苛求,可以是客服、可以是文员、也可以是销售。这些工作可能有些不会很轻松,也可能会面对一些挑战,但一定能学到东西,从而使自己的内涵更加丰富。在经历了一段这样的从业过程之后,你就会觉得自己的生活变得逐渐充实了起来,自己以前没被发现的一些潜能得到了有效的开发,一些没有感觉过的从业快乐开始经常伴随着你。从而你会觉得自己的人生之路变得开阔了,并能够随时享受到生活和工作的快乐和美好。

在这样的生活、工作的过程中,如果你始终觉得一直深藏心中的那个梦想还没有发生改变的话,你就可以尝试着进行一些圆梦的准备和试验。因为现在我们处在一个媒体爆炸的网络时代,只要你愿意,编辑和记者的工作体验可以属于每一个人。不论你身处在怎样的环境之中、扮演着怎样的社会角色,你都完全可以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感觉到的内容写出来,选择一个适合的方式发表出来。既可以作为通讯员给传统媒体投稿(许多专业的记者、编辑往往都有过这样的成长经历),也可以随时给网络媒体投稿,或是不用经过任何人的批准,直接将自己的作品发到网络论坛或自己的网络博客上。这样的实践多了,你采集素材的眼光就会更加独到、你的观点也会提炼得更加鲜明,你的读者群就会慢慢形成,媒体对你的能力认知也就会逐渐形成并增强。

这是一个必须经历、也是对个人成长很有好处的圆梦过程,在这样一个圆梦的过程中,既可享受到生活的丰富多彩,又可不断锻炼提升自己的专业复合技能和职业素养,为自己真正成为一个既能胜任企业中的专业技能岗位,又可在合适的时候,将自己在文学方面的爱好、文字方面的专长、对生活的敏锐观察触角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某种社会兼职的形式,如特约记者、专栏作者、自由撰稿人的角度,完成自己的圆梦过程。到了这个境界的时候,可能你突然感觉到,是否能够成为一个专职的媒体记者编辑,已经不是很重要了。你会发现,自己离那个理想的职业原来是如此之近,几乎可以唾手可得。而根据我的体验,也许此刻的你,心态上已经发生了某种改变,是否成为专职的媒体从业人员,根本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当你没有阅历、没有经验、职业技能又很欠缺的时候,梦想也许只是遥不可及的幻想。而一旦你完成这样一个经历丰富、积累的过程,梦想其实已经成为现实了。而且你还知道了圆梦是有多种方式可供选择的,比如在自己已经喜欢上了现有的的职业之外,时不时客串一回媒体人的角色,就是个很好的方式嘛。

大学生如何做职业选择和职业规划?


又是一年毕业季,又有许多学子面临毕业选择,如何选择行业,如何选择职业?如何选择企业?一大串的问题困扰着大学生们,下面是应届毕业生小编为大家介绍大学生如何做职业选择和职业规划?

那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呢?职业生涯规划有什么作用和意义?职业生涯规划到底能帮助大学生做出什么更优的选择呢?

职业生涯规划(careerplanning)简称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职业生涯设计的目的不仅是帮助个人按照自身条件找到适宜和满意的工作,以实现和满足个人目标,更重要的是帮助个人真正了解和认知自己,为自己规划未来,制定人生事业的发展方向,根据主客观条件设计出合理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路径。

职业生涯规划实际上是个人不断持续探索自我的过程。大学生会依据自己的兴趣、优势、天赋、能力、动机、需要、态度和价值观等,慢慢地形成比较清楚的与职业相关的自我概念。

当人们对自己的天资和能力、动机和需要以及态度和价值观有清晰的的认识之后,就会意识到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在哪里。那大学生该如何做职业生涯规划呢?

1、首先,大学生要进行自我定位

自我分析和自我定位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重中之重,决定着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成功与否。大学毕业生在求职找工作之前,要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而职业生涯规划关键环节就是准确的自我定位。

了解自己到底想要做什么?自己能做什么?结合自己的兴趣、能力、知识具体适合做什么?

只有这些问题了解清楚了,才是自我认知的第一步。通过自我分析与霍兰德职业兴趣量表的测量,了解自己的职业倾向、能力倾向和职业价值观,这才是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步骤。

2、其次,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

现代社会纷繁复杂又充满了变数,再也没有铁饭碗的职业,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念也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发展,职业生涯规划也要随之来调整目标。

就业环境的变化导致自我观念的变化,体现在职业生涯规划上,就不能把终生职业生涯目标每个时间节点的具体细节在一次咨询中确定下来。

咨询师并非能够在一次咨询中完成,需根据客观环境、和来询者自身条件的变化要及时地调整咨询目标和规划方向。

3最后,大学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点内容是:职业准备、职业选择与职业适应

从职业生涯发展进程来看,职业生涯发展经历了不同时期,职业生涯的阶段主要可分为:职业准备期、职业选择期、职业适应期、职业稳定期和职业结束期五个阶段。

职业准备期是人们形成了较明确的职业意向后,对即将从事职业的心理、知识、技能做好相应的准备,并等待合适的就业机会。大学毕业生都有选择理想职业的美好愿望,准备充分的就能够很快地找到自己理想的职业,顺利地完成学生到社会人的角色转换,并很快适应进入新的职业角色。

职业选择期是实际选择职业的时期,由潜在的职业人变为现实职业人的关键时期。职业选择不仅是个人挑选职业的过程,也是企业挑选毕业生的过程,只有个人与企业人职匹配,个人的职业选择才能成功。

职业适应期是毕业生刚刚步入职场,有一个新环境和新关系的适应过程,要完成从大学生到职场人的角色转换。尽快适应新的职业角色、新的工作环境、工作方式、人际关系等等。

职业稳定期是个人取得的成就和事业都属于鼎盛繁荣的黄金时期,大概在35-45岁左右,职业相对稳定平稳。当然职业稳定是相对的,现在人才高速流动,行业不断发展变化,企业与岗位发生变化,对于个人来说再正常不过了。

职业结束期是人到退休的年龄,60岁以后,由于年龄和身体状况原因,逐渐降低职业活动范围,减弱工作能力和职业兴趣,要结束职业生涯,安享晚年的退休生活。

大学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侧重点在职业准备、职业选择、职业适应三个阶段。大学生要进行物质、心理、知识、技能等多方面充分的准备,还要分析自己的职业方向,合理客观地对职业做出最优选择。

即将踏入的职场,要有合理的心理预期,包括工作性质、强度、时间、方式、人际关系,要快速适应迅速成长为职业新人。

职业规划的自我分析方法


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在个人层面上主要表现为:有助于使个人认清自己发展的进程和事业目标,作为选择职业与承担任务的依据,把相关的工作经验积累起来,准确地充分利用有关的机会与资源,指引自我不断进步与完善。

分析你的需求

你也许会问:这一步怎么做呢?不妨试试以下两种方法。一种是开动脑筋,写下来10条未来5年你认为自己应做的事情,要确切,但不要有限制和顾虑哪些是自己 做不到的,给自己头脑充分空间。第二种更直接,完成这个句子:我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会满足,如果想象假设你马上将不在人世,什么样的成绩、地位、 金钱、家庭、社会责任状况能让你满足。

SWOT分析

分析完你的需求,试着分析自己性格、所处环境的优势和劣势。以及一生中可能会有哪些机遇;职业生涯中可能有哪些威胁?这是要求你试着去理解并回答自己这个问题:我在哪儿?

长期和短期的目标

根据你认定的需求,自己的优势、劣势、可能的机遇来勾画自己长期和短期的目标。例如,如果你分析自己的需求是想授课,赚很多钱,有很好的社会地位,则你可 选的职业道路会明晰起来。你可以选择成为管理讲师这要求你的优势包括丰富的管理知识和经验,优秀的演讲技能和交流沟通技能。在这个长期目标的基础上, 你可以制定自己短期目标来一步步实现。

阻碍

确切地说,写下阻碍你达到目标的自己的缺点,所处环境中的劣势。这些缺点一定是和你的目标有联系的,而并不是分析自己所有的缺点。他们可能是你的素质方 面、知识方面、能力方面、创造力方面、财力方面或是行为习惯方面的不足。当你发现自己不足的时刻,就下决心改正它,这能使你不断进步。

提升计划

现在写下你要克服这些不足所需的行动计划。要明确,要有期限。你可能会需要掌握某些新的技能,提高某些目前的技能,或学习新的知识。

寻求帮助

能分析出自己行为习惯中的缺点并不难,但要去改变它们却很难。相信你的父母、老师、朋友、职业咨询顾问都可以帮助你。有外力的协助和监督会帮你更有效地完成这一步骤。

分析自己的角色

制定一个明确的实施计划:一定要明确根据计划你要做什么。那么现在你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职业规划方案。如果你心目中有未来希望工作的公司或职位,你就可以 开始分析或参考现有市场上,这类公司或职位会对应聘者有怎样的要求和期望。做出哪种贡献可以使你在这样的公司中脱颖而出?因为大部分人在工作后趋于麻木, 对自己的角色并不能清晰。因此,就像任何产品在市场中要有其特色的定位和卖点一样,你也要培养一些能力,当你不断的对照公司的需求来评估自己需要创造的价 值时,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不断完善自我,创造出自己的思想闪光点,和执行能力,为未来的职业之路埋下更好的伏笔。不要因为在校园的温馨生活中,就忘记 了社会生活的紧张节奏,要尽早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不断完善自我,再走出校园后,尽快融入社会的角色,成就幸福人生!

自我分析与职业定位


职业生涯规划名言:
不论你生来聪明与否,要满足;不要漠视自己的天赋。随着天赋发展,你便会成功。西德尼史密斯

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有一个相当重要的阶段就是进行自我分析。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应从自我认识开始,然后才能谈到建立可实现的目标,并确定怎样达到这些目标。所谓自我分析也就是对自己进行全面的分析,通过自我剖析来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性格,判断自己的情绪;找出自己的特点,发现自己的兴趣;明确自己的优势,衡量自己的差距。因为只有认识了自己,才能用己之长,避己之短,才能对自己的职业或岗位做出正确的选择,才能对自己的生涯目标做出最佳抉择,和合理规划。因此,自我分析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也是职业定位的第一步。

自我分析包括四个方面:
1.生理自我分析:自己的相貌、身材、穿着打扮等。
2.心理自我分析:自己的需要、性格、兴趣、能力、气质、意志等。
3.理性自我分析:自己的思维方式、思维方法、道德水准、情商、素质等。
4.社会自我分析:自己在社会上所扮演的角色,自己在社会中的责任、权力、义务、名誉,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以及自己对他人的看法。

在这四个方面,涉及的因素诸多,重点是分析自己的需要、性格、兴趣、天赋能力和素质。性格是职业选择的前提,兴趣是工作的动力;而分析特长则主要是分析自己的能力与潜力,分析需求则主要是分析自己的职业价值观。由此看来,自我分析也就成了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它将直接关系到个人的职业成功与否。

自我分析的方法
自我剖析的方法有很多,比较常用的有:自我测试法、计算机测试法和专家评定法。由于分析的过程是一种复杂的、跨学科的技术,是为了系统地收集个体优势、劣势以及各种需求相关的信息,以帮助个体认清在职业发展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努力来克服的认知和情感的障碍,并把人格成熟水平和职业满意度提升到期望的层次,以实现职业规划的目标。这在很多情况下都很难获得完整科学检测,因此,西方国家通常借助专业职业规划师的帮助,这样的分析更科学、准确,更有参考价值。

在一些职业咨询历史很长的国家,职业规划师会受到专门的有自我分析技术的教育和培训,而且会接受一定时期的实习训练。在这一段时期里,主要是学习有关各种评估工具的使用、解释方法,以及对求助者的反馈技巧。由于分析中多数使用心理测评问卷,因此,职业规划师还需要具备心理学的训练背景。(参杜映梅《职业生涯管理》)

自我职业规划分析


自我职业规划一定要全面、客观、深刻,绝不回避缺点和短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可参考家庭、同学、朋友、师长、专业咨询机构等第三者的意见,力争对自我真正全面认识。

一、你的优势:

1、你学习了什么。在学期间,你从专业学习中获取些什么收益;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和升华了哪方面知识和能力。努力学好专业课程是职业设计的重要前提。要注意学习、善于学习,同时要善于归纳、总结,把单纯的知识真正内化为自己的智慧,为自己多准备点后备能源。

2、你曾经做过什么。在学期间担当的学生职务、社会实践活动取得的成就及工作经验的积累等。要提高自己经历的丰富性和突出性,你应该有针对性地选择尽量与职业目标相一致的工作项目,坚持不懈地努力工作,这样才会使自己的经历有说服力。

3、最成功的是什么。你做过的事情中最成功的是什么?如何成功的?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自己的长处,譬如坚强、智慧超群,以此作为个人深层次挖掘的动力之源和魅力闪光点,形成职业设计的有力支撑。

二、弱势:目前的不足或能力的欠缺

1、性格的弱点。人无法避免与生俱来的弱点,这就意味着,你在某些方面存在着先天不足,是你力不能及的。多安下心来,跟别人好好聊聊,看看别人眼中的你是什么样子,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找出其中的偏差并弥补,这将有助于自我提高。

2、经验或经历中所欠缺的方面。欠缺并不可怕,怕的是自己还没有认识到或认识到了而一味地不懂装懂。正确的态度是,认真对待,善于发现,努力克服和提高,你可以打出给我时间,我可以做得更好的旗号。通过以上自我分析与认识,解决了我选择干什么的问题。职业方向直接决定着一个人的职业发展,因而需倍加慎重,正所谓男怕选错行,女怕嫁错郎,选错了行业,可能会毁掉自己本该有所作为的人生。可按照职业设计的择己所爱、择己所长、择世所需、择己所利四项基本原则,结合自身实际确定职业方向和目标。根据职业方向选择一个对自己有利的职业和得以实现自我价值的组织,是每个人的良好愿望,也是实现自我的基础,但这一步的迈出要相当慎重。

就人生第一个职业而言,它往往不仅是一份单纯的工作,更重要的是它会初步使你了解职业、认识社会,一定意义上它是你的职业启蒙老师。如你欲从事技术工程师工作并想有所作为,你可以设定自我发展计划:选择一个什么样的组织,预测自我在组织内的职务提升步骤,个人如何从低到高拾阶而上;从技术员做起,在此基础上努力熟悉业务领域、提高能力,最终达到技术工程师的理想生涯目标;预测工作范围的变化情况,不同工作对自己的要求及应对措施;预测可能出现的竞争,如何相处与应对,分析自我提高的可靠途径;如果发展过程中出现偏差,如果工作不适应或被解聘,如何改变职业方向。最后,提醒朋友们,人生成功的秘密在于机会来临时,你已经准备好了!机遇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平等的,千万别在机遇面前说抱歉!做好自己的职业定位,走好自己的职业道路。

以上《职业选择中的自我分析》一文,由编辑精心撰写而成,希望对您的职业规划有所帮助,更多精彩请访问“求职技巧与职业选择”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