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礼仪不重要的辩论。

职业规划就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计划的过程。一个完整的职业规划由职业定位、目标设定和通道设计三个要素构成。

从22岁大学毕业在26岁之间这四年,重要的不是你做了什么,重要的是你在工作中养成了怎么样的良好的工作习惯。在处理琐碎的工作事务中,你能沉住气、细心总结,才是职场生涯中的“大智慧”。

公司招了大批应届本科和研究生毕业的新新人类。平均年龄25岁。

那个新的助理,是经过多次面试后,我亲自招回来的一个女孩。名牌大学本科毕业,聪明,性格活泼。私下里我得承认,我招她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除了她在大学里优秀的表现之外,还因为她写了一手漂亮的字。女孩能写一手好字的不多,尤其像她,看起来长发飘飘,多么女性化的一个姑娘,一手字却写的铿锵倜傥,让我对她不由多了很多好感。

手把手的教,从工作流程到待人接物,她也学的快,很多工作一教就上手,一上手就熟练,跟各位同事也相处的颇融洽。我开始慢慢的给她一些协调的工作,各部门之间以及各分公司之间的业务联系和沟通让她尝试着去处理。

开始经常出错。她很紧张,来找我谈。我告诉她:错了没关系,你且放心按照你的想法去做,遇到问题了,来问我,我会告诉你该怎么办。仍然错。又来找我,这次谈的比较深入,她的困惑是,为什么总是让她做这些琐碎的事情?我当时问她:什么叫做不琐碎的工作呢?

她答不上来,想了半天,跟我说:我总觉得,我的能力不仅仅能做这些,我还能做一些更加重要的事情。那次谈话,进行了1小时。我知道,我说的话,她没听进去多少。后来我说,先把手头的工作做好,先避免常识性错误的发生,然后循序渐进罢。

半年以后,她来找我,第一次提出辞职。我推掉了约会,跟她谈辞职的问题。问起辞职的原因,她跟我直言,本科四年,功课优秀,没想到毕业后找到了工作,却每天处理的都是些琐碎的事情,没有成就感。我又问她:你觉得,在你现在所有的工作中,最没有意义的最浪费你的时间精力的工作,是什么?她马上答我:帮您贴发票,然后报销,然后到财务去走流程,然后把现金拿回来给您。

我笑着问她:你帮我贴发票报销有半年了吧?通过这件事儿,你总结出了一些什么信息?她呆了半天,答我:贴发票就是贴发票,只要财务上不出错,不就行了呗,能有什么信息?

我说,我来跟你讲讲,当年我的做法吧:98年的时候,我从财务被调到了总经理办公室,担任总经理助理的工作。其中有一项工作,就是跟你现在做的一样,帮总经理报销他所有的票据。本来这个工作就像你你刚才说的,把票据贴好,然后完成财务上的流程,就可以了。

其实票据是一种数据记录,它记录了和总经理乃至整个公司营运有关的费用情况。看起来没有意义的一堆数据,其实它们涉及到了公司各方面的经营和运作。于是我建立了一个表格,将所有总经理在我这里报销的数据按照时间,数额,消费场所,联系人,电话等等记录下来。

我起初建立这个表格的目的很简单,我是想在财务上有据可循,同时万一我的上司有情况来询问我的时候,我会有准确的数据告诉他。通过这样的一份数据统计,渐渐的我发现了一些上级在商务活动中的规律,比如,哪一类的商务活动,经常在什么样的场合,费用预算大概是多少,总经理的公共关系常规和非常规的处理方式等等。

当我的上级发现,他布置工作给我的时候,我会处理的很妥贴。有一些信息是他根本没有告诉我的,我也能及时准确的处理。他问我为什么,我告诉了他我的工作方法和信息来源。渐渐的他基于这种良性积累,越来越多的交待更加重要的工作。再渐渐的,一种信任和默契就此产生,我升职的时候,他说我是他用过的最好用的助理。

说完这些长篇大论,我看着这个姑娘,她愣愣的看着我。我跟她直言:我觉得你最大的问题,是你没有用心。在看似简单不动脑子就能完成的工作里,你没有把你的心沉下去,所以,半年了,你觉得自己没有进步。她不出声,但是收回了辞职报告。

又坚持了3个月,她还是辞职了,这次我没有留她,让她走了。

后来她经常在MSN上跟我聊天。告诉我她的新工作的情况。一年内,她换了三份工作,每一次都坚持不了多久。每一次她都说新的工作不是她想要的工作。后来又一次,她又一次辞职了。很苦恼,跑来找我,要跟我吃饭。我请她去写字楼后面的商场吃日本料理。吃到中途,她忽然跟我说:我有些明白你以前说的话是什么意思了。

所谓的职业生涯,其实你很难预测到你将来真正要从事什么工作,将来所要从事的工作,是否跟你在大学里学的专业有关。大多数人,很有可能将来所作的工作,跟他当初所学的专业一点关系都没有。从22岁大学毕业在26岁之间这四年,重要的不是你做了什么,重要的是你在工作中养成了怎么样的良好的工作习惯。这个良好的工作习惯指的是:认真踏实的工作作风,以及是否学会了如何用最快的时间接受新的事物,发现新事物的内在规律,比别人更短时间内掌握这些规律并且处理好它们。具备了以上的要素,你就成长为一个被人信任的工作的人。

人都有惰性,也都愿意用那些用起来顺手的人。当你具备了被人信任的基础,并且在日常的工作中逐渐表现出你的踏实、聪明和细致的时候,越来越多的工作机会就会提供到你面前。原因很简单,用一句话就能交代清楚并且能被你顺利完成的工作,谁愿意说三句话甚至半小时交待一个怎么都不明白的人呢?沟通也是一种成本,沟通的时间越少,内耗越少,这是作为管理者最清楚的一件事。

当你有比别人更多的工作机会去接触那些你没有接触过的工作的时候,你就有了比别人多的学习机会,人人都喜欢聪明勤奋的学生,作为管理者,大概更是如此。

一个新手,大多数新手,在这四年里,是看不出太大的差距的。但是这四年的经历,为以后的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的基础,是至关重要的。很多人不在乎年轻时走弯路,很多人觉得日常的工作人人都能做好没什么了不起。然而就是这些简单的工作,循序渐进的、隐约的,成为今后发展的分水岭。

漫不经心的对待基层工作的最大的损失,就是将看似简单的事物性处理方式,分界成为长远发展的能力问题。

聪明的人,总是不认为自己的能力有问题。时间长了,他会抱怨自己运气不好,抱怨那些看起来资质普通的人,总能比自己更能走狗屎运。抱怨她容貌比自己好,或者他更会讨领导欢心。等等等等。慢慢的,影响心态。所谓的怀才不遇,有时是这种情况,对此我称他们为小聪明。

工作需要一个聪明人,而这种聪明人需要拥有的是大智慧而非小聪明,换句话说,工作其实更需要一个踏实的人。在小聪明和踏实之间,几乎所有人都愿意选择后者,因为一个能沉得住气的人才是难得的人才。

或许你会因为自己的智商高而认为自己是聪明人,但不能长久的沉入到一个行业里去,这并不是一个聪明的选择。而踏实,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和先天条件没有太大关系,却最能成就一个人,是大智慧。

zc530.Com小编推荐

什么才是工作,应届毕业生你知道吗?


当时公司招了大批应届本科和研究生毕业的新新人类。平均年龄25岁。那个新的助理,是经过多次面试后,我亲自招回来的一个女孩。名牌大学本科毕业,聪明,性格活泼。私下里我得承认,我招她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除了她在大学里优秀的表现之外,还因为她写了一手漂亮的字。女孩能写一手好字的不多,尤其像她,看起来长发飘飘,多么女性化的一个姑娘,一手字却写的铿锵倜傥,让我对她不由多了很多好感。

手把手的教。从工作流程到待人接物。她也学的快。很多工作一教就上手。一上手就熟练。跟各位同事也相处的颇融洽。我开始慢慢的给她一些协调的工作,各部门之间以及各分公司之间的业务联系和沟通让她尝试着去处理。 开始经常出错。她很紧张,来找我谈。我告诉她:错了没关系,你且放心按照你的想法去做。遇到问题了,来问我,我会告诉你该怎么办。仍然错。又来找我,这次谈的比较深入,她的困惑是,为什么总是让她做这些琐碎的事情?我当时问她:什么叫做不琐碎的工作呢?

她答不上来,想了半天,跟我说:我总觉得,我的能力不仅仅能做这些,我还能做一些更加重要的事情。那次谈话,进行了1小时。我知道,我说的话,她没听进去多少。后来我说,先把手头的工作做好,先避免常识性错误的发生。然后循序渐进罢。

半年以后,她来找我,第一次提出辞职。我推掉了约会,跟她谈辞职的问题。问起辞职的原因,她跟我直言:本科四年,功课优秀,没想到毕业后找到了工作,却每天处理的都是些琐碎的事情。没有成就感。我又问她:你觉得,在你现在所有的工作中,最没有意义的最浪费你的时间精力的工作,是什么?她马上答我:帮您贴发票,然后报销,然后到财务去走流程,然后把现金拿回来给您。

我笑着问她:你帮我贴发票报销有半年了吧?通过这件事儿,你总结出了一些什么信息?

她呆了半天,答我:贴发票就是贴发票,只要财务上不出错,不就行了呗,能有什么信息?

我说,我来跟你讲讲,当年我的做法吧:98年的时候,我从财务被调到了总经理办公室,担任总经理助理的工作。其中有一项工作,就是跟你现在做的一样,帮总经理报销他所有的票据。本来这个工作就像你你刚才说的,把票据贴好,然后完成财务上的流程,就可以了。

其实票据是一种数据记录,它记录了和总经理乃至整个公司营运有关的费用情况。看起来没有意义的一堆数据,其实它们涉及到了公司各方面的经营和运作。于是我建立了一个表格,将所有总经理在我这里报销的数据按照时间,数额,消费场所,联系人,电话等等记录下来。

我起初建立这个表格的目的很简单,我是想在财务上有据可循,同时万一我的上司有情况来询问我的时候,我会有准确的数据告诉他。通过这样的一份数据统计,渐渐的我发现了一些上级在商务活动中的规律,比如,哪一类的商务活动,经常在什么样的场合,费用预算大概是多少;总经理的公共关系常规和非常规的处理方式。等等等等。

当我的上级发现,他布置工作给我的时候,我会处理的很妥贴。有一些信息是他根本没有告诉我的,我也能及时准确的处理。他问我为什么,我告诉了他我的工作方法和信息来源。

渐渐的,他基于这种良性积累,越来越多的交待更加重要的工作。再渐渐的,一种信任和默契就此产生,我升职的时候,他说我是他用过的最好用的助理。

说完这些长篇大论,我看着这个姑娘,她愣愣的看着我。我跟她直言:我觉得你最大的问题,是你没有用心。在看似简单不动脑子就能完成的工作里,你没有把你的心沉下去,所以,半年了,你觉得自己没有进步。她不出声。但是收回了辞职报告。

又坚持了3个月,她还是辞职了。这次我没有留她。让她走了。

后来她经常在MSN上跟我聊天。告诉我她的新工作的情况。一年内,她换了三份工作。每一次都坚持不了多久。每一次她都说新的工作不是她想要的工作。05年的时候,她又一次辞职了。很苦恼,跑来找我,要跟我吃饭。我请她去写字楼后面的商场吃日本料理。吃到中途,忽然跟我说:我有些明白你以前说的话是什么意思了。

所谓的职业生涯,其实你很难预测到你将来真正要从事什么工作,将来所要从事的工作,是否跟你在大学里学的专业有关。大多数人,很有可能将来所作的工作,跟他当初所学的专业一点关系都没有。从22岁大学毕业在26岁之间这四年,重要的不是你做了什么,重要的是你在工作中养成了怎么样的良好的工作习惯。这个良好的工作习惯,指的是:认真,踏实的工作作风,以及是否学会了如何用最快的时间接受新的事物,发现新事物的内在规律,比别人更短时间内掌握这些规律并且处理好它们。具备了以上的要素,你就成长为一个被人信任的工作的人。

人都有惰性,也都愿意用那些用起来顺手的人。当你具备了被人信任的基础,并且在日常的工作中逐渐表现出你的踏实,聪明,和细致的时候,越来越多的工作机会就会提供到你面前。原因很简单,用一句话就能交代清楚并且能被你顺利完成的工作,谁愿意说三句话甚至半小时交待一个怎么都不明白的人呢?沟通也是一种成本,沟通的时间越少,内耗越少,这是作为管理者最清楚的一件事。

当你有比别人更多的工作机会去接触那些你没有接触过的工作的时候,你就有了比别人多的学习机会,人人都喜欢聪明勤奋的学生,作为管理者,大概更是如此。

一个新手,大多数新手,在这四年里,是看不出太大的差距的。但是这四年的经历,为以后的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的基础,是至关重要的。很多人不在乎年轻时走弯路,很多人觉得日常的工作人人都能做好没什么了不起。然而就是这些简单的工作,循序渐进的、隐约的,成为今后发展的分水岭。

漫不经心的对待基层工作的最大的损失,就是将看似简单的事物性处理方式,分界成为长远发展的能力问题。

聪明的人,总是不认为自己的能力有问题。时间长了,他会抱怨自己运气不好,抱怨那些看起来资质普通的人,总能比自己更能走狗屎运。抱怨她容貌比自己好,或者他更会讨领导欢心。等等等等。慢慢的,影响心态。所谓的怀才不遇,有时是这种情况。

工作需要一个聪明人,工作其实更需要一个踏实的人。在聪明和踏实之间,我更愿意选择后者。

而踏实,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和先天条件没有太大关系。

最近这断时间真的有点心神不宁的,看了这篇文章忽然好像懂了点什么,心里竟然有那么一点释怀的感觉。

从现在开始,无论发生什么事情,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不是为了在老板面前表现,也不是为了求一份心安理得,而也许是为了自己的将来......

为什么MBA毕业生更容易找工作?


以前写过一篇读MBA未必有用的文章,我强调的是MBA只是一纸通行证,进门后关键还是靠自己的绩效来证明自己读MBA的含金量,因为那时别人会忘记你来自什么地方,你的绩效说明了一切。

记得刚工作那会,经常遇到的情况就是自己的想法和方案总是被领导否决掉,因为领导总是能够轻而易举的了解你的意图以及你想法本身存在的局限性,但我却无法了解领导的思路与逻辑。就这样在痛苦、充实的环境里开始了职场的跋涉。

在读完硕士后,自己又重新进入了新的环境,这个时候遇到最多的问题是无法和非商科毕业的同事交流,不是无法沟通,而是始终无法达成共识,看问题的角度始终有偏差,我们越是争执得厉害,往往最后我们越是坚持自己。而和那些受过同等商业教育,尤其是MBA教育的同事在沟通交流和商议方案时,总是能快速形成共识,很快进入方案的组织实施阶段。应该说代表系统商业教育的MBA能够帮助我们系统客观的看待问题,而非专业学习过的人虽也有人能够胜任工作,但大部分人在系统思考上是存在缺陷的,这也是作为人本身的局限。而全息商业思维能够有效帮助我们突破先天存在的不足。想想自己早年的工作,之所以无法得到领导的认可,主要还是自己本身思考问题存在致命不足,这既是本身的问题,更是缺少严格系统商业教育训练的结果。

那为什么受过MBA教育的同类人总是能够容易沟通并快速解决问题呢?关键就是全球范围内任何一所商学院交给学生的都是同样差不多的知识体系,这种全球标准化的知识带给受训者的就是看待商业事务的标准,这种标准一旦形成,但凡受过此类教育的人都能够就特定环境里的特定问题形成自己标准的分析模式与解决之道。因此,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进入MBA这个行列,那么指日可待的就是全球企业之间的沟通了解程度会大大加强,由此会降低沟通带来的多重商业成本。

印象特别深的是美国的前100名商学院开设的课程竟然有90%的课程是一模一样,甚至一样的教材,或者多所院校共享师资。比如说,营销管理、运营管理和财务会计的课,全美顶尖商学院都是100%的开设。当然了,也有个列,如哈佛商学院和弗吉尼亚大学达顿商学院采取则是全程案例教学法,突出强调特殊情境下的商业解决之道,这两所学校学生的就业率也是和常春藤那些名校不相上下的,尤其是哈佛的毕业生,更是诞生了很多伟大的商业领袖。

我个人认为,未来MBA教育会由两个派系引领全球的商业发展,一是欧美流行的标准化教学培养模式,确保培养出来的每一个学生思维模式都是一样的;二是哈佛为代表的案例教学模式,确保毕业学生具备领袖气质且解决问题的能力胜人一筹。

当然了,有机会有条件的话也是去读MBA吧,你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

相信一定会有人说我的说法过去极端,特别是从根本上否定了非MBA教育出生的人的系统商业能力,但我想说的是非MBA体系毕业的人一定要学会正视自己的不足,通过别人来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取长补短一样可以曲线成长。

为什么在工作中,一个响亮的头衔是如此的重要


身在职场,每个人会对职业荣誉感有不同程度的渴求。所谓职业荣誉感,就是一个 人在自己的执业范围内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之后受到公司的某种认可、尊敬和表扬所获得的荣耀感。对员工来说,最高的评价和最能打动他们的荣誉感,莫过于给他们一个响亮的头衔。一个响亮的头衔,就如同一个漂亮的顶戴花翎,会让员工变得熠熠生辉。

为什么在工作中,一个响亮的头衔是如此的重要

试想一下,你叫员工“小张”和叫员工“张经理”,这两种称呼给员工的感觉有什么差别?员工喜欢哪个称呼呢?答案不言自明。你也许会说:“公司哪有那么多经理啊?”公司当然不需要那么多经理,但你可以通过职位设定,给每个职位拟定一一个响亮的头衔,即便这个职位实质上并不像他的头衔那么富有实权,员工也会因为你给了他一 个响亮的头衔,而变得精神抖擞、斗志昂扬。

陈先生年轻的时候就在外打工,后来开了间书店当起老板,每天顾客进门时就喊:“老板,这本书咋卖呀?”听到这个称呼,他心里别提有多舒服,再后来,市场不景气,陈先生的书店关门了。好朋友开了一家公司, 叫他去打工,尽管给的工资不低,但是陈先生就是不愿意去。后来,好朋友给了陈先生-个响亮的头衔一副总经理, 陈先生这才兴致勃勃地加盟了朋友的公司。

人人都热表于竞争,人人都希望有一个响亮的头衔,你说他有强烈的进取心也好,你说他虚荣心强、死要面子也罢,这都是人的正常心理需求。而且越是自我价值认同需求高的人,越是看重头衔。同样的职位,同样的工作内容,换个职称也许就不样了。比如,把“文员”换成“经理助理“,给人的感觉就好了很多。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助理很有可能晋升为经理或总监,面文员只是一个处理文书工作和琐碎事务的不起眼的角色

换位思考分析一下,如果你是经理,你干起活来肯定比普通打工仔卖力。如果没有一个企业公司有很多不同员工,每个部门员工的职称都叫普通职员,那么我们大家的工作学习热情是不是会减少一-些呢?所以,管理者一定要充分认识到提高员工之间微妙的心理,给员工提供一个更加响亮的头衔,瞬间笼络人心。尤其是对含蓄的中国人自己而言,直截了当的口头赞扬他们不是学生随时随地都发生的事情。因此,需要通过一些重要场合、形式和媒介来实现。

在本电气工程公司也重视给工清亮的头衔,他们取清了“代那长,代理”和“准”等最普遍安全管理人员职务中的辅助美衔,继而发展创造了“项目专任部长”和“产品经用”零与业务工作内容进行相关、可以通过灵活修改的头衔。当你发现企业某个员工更加重视头衔时,在不违反我国公司财务管理会计原则的前提下,你不妨给员工提供一个恰如其分,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头衔。正如家著名跨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亚太区的CEO所说:“如果我们中国市场销售部门经理希望在名片上印. 大中华区商业银行拓展总监’,我觉得这没问题,如果因为这是他继续留在公司、达到提高销售能力目标的条件分析的话。”

当然,没有什么响亮的员工头衔,但标题和做最好的自己的权力和责任的统一。副标题的分配员工是纸帽,或真正的冠,对员工的激励效果大不一样。有些标题也伴随着相应的责任。否则,员工会觉得自己被架空,标称标题,这个标题将毫无意义。特别是对于雄心勃勃的重量,高自我价值认同,社会认同和强烈的工作人员,虚构的冠军无疑会让人受伤,所以,管理者必须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要让员工看到自己晋升的阶梯,每个人都可以在组织中看到自己的成长路径,只要努力就总有“更上一层楼”的机会和阶梯。有许多公司的做法是重视技术头衔,只要技术能力到达一定的水平, 甚至要比级别高的管理者获得更多薪酬、待遇上的肯定,-样会赢得更多的尊重。

为了更好地激励员工努力工作,管理者不妨多鼓励员工去获得头衔,把头衔变成组织激励员工的手段,也让员工将此视为自我肯定的好方式。另外,关于头衔也可以明确等级,让员工在一步步努力之后,不断获得更加响亮的头衔,从而获得更多的权利和发展空间。

毕业生福利:第一份工作中的4个常见错误


新一轮的毕业季就快要来到,童鞋们或忙于找工作或已经开始尝试新工作。在第一份工作中我们应该怎样投入、怎样学习呢?如何做才能更好地适应、更快地成长起来?

华尔街日报(WallStreetJournal)最近指出,自2010年1月至今已有180万大学毕业生找到了工作,而同时发生的是有128000名高中辍学生丢掉了他们各自的工作。大学学位如今看起来比往日更有价值了。

虽然文凭可能能够让你踏进公司的大门,但它无法保证你一直被雇用或得到升职。我询问了四位职业专家让他们列出他们所看到的新的大学毕业生在走出大学校门的第一份工作中所犯的一项最具破坏力的错误。以下是一些当你开始你的职业生涯时应该避免的常见的错误(如果你不是新毕业生的话,可以随意放弃阅读以下内容):

等待方向。

在大学里,你可能会得到具体的需要做些什么才能成为佼佼者的指示,从教授想要你怎样为论文做准备到期末考试该重点关注什么材料。在工作中,你可能会得到一些初步的指导,但之后,你将会被期望能够自我激励,如果你陷入了僵局,就需要提出适当的问题解决导向的疑问。

如果你就坐在那里等待上司为你的一举一动予以指示的话,你就没有可能让自己成为一名充满活力和自信的专业人士。而这可能会让你被困在谷底很长时间,职业顾问及JobJenny网站的创始人珍妮福斯(JennyFoss)说。要积极主动并全情投入换句话说,做出贡献。但如果你感到很困惑,那就要请求获得说明。最糟糕的问题尤其是在早期是你根本不问问题。

要像你已经承担了后果那样行动。

权利意识将会很快让你和你的同事及老板变得疏远。即使你有着多次的实习经验和顶尖的学历,身处在图腾柱的底部也需要你有一些耐心。新毕业生们需要尊重他们的上司并避免在早期提出任何比如增加年假天数和加薪之类的要求。专业的社交和求职社区cachinko网站的副总裁安东尼莫里森(AnthonyMorrison)说。

在这个职位级别中取得成功,你将会得获得批准晋升到能在那里获得更有趣的挑战和更好的薪酬待遇的下一个级别的职位。最后,如果你尽管拥有最好的文凭和极佳的工作表现却还是没能从入门级升职的话,你可以利用你的新技能去寻找一个更好的工作机会。

不是一名具有团队精神的员工。

在大学里,你独自竞争好成绩并且你的努力(和成功)是你自己的。但在工作场所中,你的忠诚也应该延伸到你的工作团队中去。新毕业生需要适应公司的文化并使其融入自身,行政管理职业教练梅格蒙特福德(MegMontford)说,高校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以帮助青年们成长以及心理成熟。但在工作中,员工的贡献是按照公司的大部分和最佳利益来进行评估的。

认为这份工作是你唯一的选择。

不论你是即将要陷入新一轮的裁员而不能保住你的工作,还是仍然在寻找一份新工作,都不要害怕跳出固有的思维方式。作为年轻人的优势之一可能就是可以有更少的责任和更多的机会去冒一些风险。

创业现在是一种常态,而不是一种反叛的选择,它们使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们能够用一个全新的方式来验证和利用他们的学位,青年企业家委员会的创始人斯科特格柏(ScottGerber)说。他鼓励自封的企业家们发掘可以提供指导和资金的诸如创业美国项目(StartUpAmerica)以及可以提供助学贷款筹措的学生创业计划(StudentStartUpPlan)。

毕业生,你的职业需规划!


第一章 冲锋!一切为了就业

1.2毕业生,你的职业需规划!

在开始准备求职之前,我们需要首先为自己确定一个职业目标,这便是职业生涯规划的起点。那么,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这里先为大家补上一节理论课。

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

所谓职业生涯,就是一个人一生工作经历中所包括的一系列活动和行为。根据美国组织行为专家道格拉斯霍尔(Douglas T. Hall)的观点,职业生涯规划分为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和组织的职业生涯规划;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即在对个人和外部环境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个人兴趣、能力和个人发展目标的有效规划,以实现个人发展的成就最大化为目标而做出的行之有效的安排。简言之,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在下列三点中寻找平衡点:个人性格特点和兴趣;具备的能力、条件和专业知识;社会需求和市场;

为什么必须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假如有人告诉过我,我有朝一日能够成为教皇,那么以前我一定会加倍努力地学习。

教皇保罗一世

看了这句名言,你能明白教皇大人想告诉我们什么吗?也许你觉得他想说的是他从没想过自己的未来,从未做过任何职业规划,但是由于祈祷努力,于是终于有一天,上帝扔了一顶教皇的帽子在他脑袋上大概就像苹果往牛顿的脑袋上砸那样。这难道是真的?我们不妨看看保罗一世在成为教皇之前的人生经历:出生于贫穷的工人家庭,在当地神学院完成青少年时代学业;大学就读于Pontifical Gregorian University,一所以Gregorian教皇命名的大学,在天主教徒眼中地位仿佛美国哈佛、英国牛津;曾任所在教区神学院的副院长,并教授学生教会法规、宗教艺术等课程;所在教区代理主教;威尼斯教区主教;宗教法院枢机主教

看到了吗?这是何等明确的一条职业路线!也许你想当的不是高高在上的教皇,我们也不必再提那句已经被用到泛滥的不想做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兵,可是你至少从教皇的事迹里面可以得到一些启示:天上掉好东西的日子不是说来就来的,就算终于有一天你期盼了大半辈子的好东西掉下来了,你也需要为之做好准备如果天上掉的是教皇帽子,你也许需要准备好一个形状合适那顶帽子的脑袋;如果天上掉的是红苹果,你最好在脑子里已经有一个只欠最后一击的奇思妙想;如果天上掉的是大馅饼,你恐怕应该早就练就一个怎么也撑不破的胃。

在下面这个真实的案例中,我们更可以清晰地看到优秀与平庸仅隔一线:你是否有一个明确而长远的目标(当然,还有为这个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1970年,美国哈佛大学对当年毕业的天之骄子们进行了一次关于人生目标的调查: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3%的人,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1995年,即25年后,哈佛大学再次对这一批1970年毕业的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是这样的:3%的人,25年间他们朝着一个既定的方向不懈努力,现在几乎都成为社会各界的成功人士,其中不乏行业领袖、社会精英;10%的人,他们的短期目标不断实现,成为各个行业、各个领域中的专业人士,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60%的人,他们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什么特别突出的成绩,他们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剩下27%的人,他们的生活没有目标,过得很不如意,并且常常在抱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这个不肯给他们机会的世界

既然职业生涯规划如此重要,那么为什么我们又常常会忽略它呢?雷恩吉尔斯在他的畅销书《选对池塘钓大鱼》中提到,很多人不知道如何去做,很多人觉得这样做太麻烦,很多人对自己确定的目标和计划没有信心,很多人将目标制订的过于长远,这使立刻看到成果变得不可能,从而导致他们丧失了勇气。可以看到,这些导致我们忽略职业生涯规划的原因并不是不可克服的,我们需要的,仅仅是制定规划的耐心、毅力、勇气与方法。

你的职业生涯规划攻略

毕业生该怎样做职业规划


现在校园里时兴做职业规划,一个时常困扰大学生的问题是:我要进入怎样的用人单位?但却鲜有人从对方的角度去考虑:用人单位为什么要聘用我?我怎样才能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

从营销学的角度看,大学生要找到工作,必须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用人单位需求何在?有一点是很明确的,它不是教育机构,旨在让你进去继续进修然后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它也不是慈善机构,因为悲怜你找不到工作而履行神圣的社会职责。它是什么呢?是劳动机构,是雇佣你进去干活的,因为你付出了它所需要的劳动从而以工资作为交换的形式。

遗憾的是,不少大学生却不明白这个道理,一厢情愿地把用人单位当作是配合自己实现个人职业生涯目标的工具,喜欢就进去呆着,不喜欢就一走了之。

我曾作为评委出席某省职业规划大赛总决赛,听到有位大学生选手高谈阔论,一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样子,便问了他一个问题:当你的雄伟蓝图不能在单位里顺利实现时你怎么办?他的回答很干脆:改造他们!我又追问了一句:如果他们不采纳呢?答:离开他们,继续寻找适合我的单位!

其实,与这位大学生持有相似看法的人还真不少。根据国家劳动部的第一次就业调查报告显示,三分之一以上的大学生把第一份工作当成职业的跳板,而16%的人没有太多考虑就选择了第一份工作,结果是大学生就业后一年内流失率高达50%,两年内的流失率接近四分之三!

应该说,大学生开始重视个人职业规划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因为毕竟懂得要对自己的生命和前途负责了。但同时我们也留意到一种新的苗头的滋长,那就是太过于关注个人发展而忽视了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以用人单位是否迎合或符合自己的职业规划来作为选择用人单位和继续服务用人单位的标准。这种以个人为中心、追求自我价值最大化的职业规划,不是社会发展所倡导的真正的职业规划!真正的职业规划,应是将个人职业目标和用人单位需求相结合的规划,是在满足用人单位需求的前提下实现个人职业目标的规划!

那么,大学生在做职业规划时应如何结合用人单位的需求呢?

首先,大学生要清楚用人单位的员工招聘需求。

在作出应聘选择前,大学生要认真分析一下:用人单位为什么要招聘员工,希望通过招聘这些员工达到什么目的,有哪些具体的招聘条件,用人单位的这些信息与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和战略是否吻合。千万不要抱着随便做一做、大不了再换的心态,那样受伤的是用人单位,浪费宝贵光阴的是你自己。

其次,大学生要了解用人单位的阶段发展需求。

用人单位在不同的发展时期有不同的重点需求,大学生要做的是思考并找出满足这些重点需求的方法,并努力身体力行。如果你能为满足这些重点需求而作出相应成果的话,你就有机会得到用人单位的赏识和重用。同时,在不同发展阶段,用人单位对员工的期望也是不同的,在创始期更多的是需要员工多干少说,在迅速发展期需要员工边干边思考,在成熟期需要员工思考了再干。

最后,大学生要研究用人单位的战略发展需求。

如果你希望在本单位有更好的发展,那就需要对用人单位的战略发展需求进行研究,对用人单位的未来业务重点和岗位要求作出预测,并据此制定自己的中长期规划。

总之,大学生要认识到用人单位绝非成就自我的工具,而是提供有价值劳动的重要平台,要踏踏实实地在满足用人单位发展需求的前提下考虑如何实现自己的职业规划目标。

职场新人如何在工作中学会取舍?


步入职场,有的人朝九晚五、加班熬夜过着平凡的生活,有的人在考公路上上不了岸,有的人全年无休,有的人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有的人迷迷茫茫,有的人游戏人生!千姿百态的工作在这个年代已经不足为奇,有的人轻松拿到第一桶金,有的人平步青云,有的人在职场的勾心斗角里堕入无际的黑暗,有人勤勤恳恳始终见不到天道酬勤。不管做什么,慢慢你会发现,学会取舍真的比努力更重要!

取舍的智慧是如何体现职场中的?不妨跟小编先从一个故事中看起。

毕业季刚过,公司就来了一位新入职的员工,小伙子刚刚毕业,青春正当时,对什么事情都积极主动,公司领导和前辈交代的事情也都尽心尽力地完成,不管这项工作属不属于自己职责范围以内,统统照单全收。于是,原本应当是尚有余力的工作阶段却经常把自己搞的精疲力尽。

任何一个有上进心的员工,在刚刚步入职场时,都会通过勤奋积极的工作状态,来急于证明自己,但是在职场上,真正能够体现出自己价值的并非大包大揽而是学会取舍。所谓取舍,是将错综复杂的任务目标化繁为简,将主要精力放在最重要的工作上,相比于承担所有的工作任务,不如只将一两件事情做到极致。

所谓取舍就是在有限的时间里做自己最有把握做成的事情,以实现自身能力的最大发挥,对于工作任务不要贪多求泛,对能力的培养要先专后通。那么,入职的新人如何在工作中学会取舍呢?

一、精确目标,将精力放在有意义的事情上。

不管是在是职场还是生活中,目标虽然能够准确地引领方向,但并不意味着目标越多越好,大多数时候越精确的目标越能更早取得成功。

有这样一则故事讲明了精确目标的重要性。一位父亲带着三个儿子到草原上狩猎野兔。开始行动之前,父亲问三个儿子:你们看到了什么?老大说:我看到了爸爸、大哥、弟弟、猎枪、野兔,还有草原。父亲说不对。老二回答:我看到了猎枪、野兔和草原。父亲又摇摇头,而老三的回答说:我只看到了野兔。这时父亲才说:你答对了!

目标只有越精确,行动才会越高效。精确的目标就像阳光下的凸透镜一样,只有将分散的阳光都聚焦在“一点”上,才会让阳光更快地点燃目标。

二、学会拒绝和放弃。

工作中的任务和目标来自于两个方面,一种是自己设定的,另一种是别人(领导上级)给予的,对于自己给予的过多的目标和任务,要学会化繁为简,做出取舍学会放弃,很多时候工作并不是做的越多越好,而是越精越好。

同时对于别人给予的任务和目标要学会勇敢说“不”。说“不”并非强硬的拒绝而是提供另一种解决方案以求实现任务的高效完成,是职场中的一种迂回策略。例如上面提到的我的同事,并非直接拒绝而是在回应的同时向领导说明情况并提供另一种解决方案。

三、清楚自己的优势和目标。

优势和目标是我们在工作中做出取舍的重要参考物,发挥自身优势能让事情的成功率更大,而瞄准目标能让你的决定更好的聚焦。当多种选择同时出现在你面前时,选择能达到你能力要求且符合你职业规划的那一项,你能更好的完成领导交派的任务并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

“取”是一种本事,“舍”是一种智慧,学会取舍能让我们在职场中学会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在少数“精要”的事情上,排除、放弃那些“非精要”的事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尽可能做出最明智的时间和精力投资,从而应对拥挤不堪的工作。

大学毕业生该怎样做职业规划


现在校园里时兴做职业规划,一个时常困扰大学生的问题是:我要进入怎样的用人单位?但却鲜有人从对方的角度去考虑:用人单位为什么要聘用我?我怎样才能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

从营销学的角度看,大学生要找到工作,必须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用人单位需求何在?有一点是很明确的,它不是教育机构,旨在让你进去继续进修然后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它也不是慈善机构,因为悲怜你找不到工作而履行神圣的社会职责。它是什么呢?是劳动机构,是雇佣你进去干活的,因为你付出了它所需要的劳动从而以工资作为交换的形式。

遗憾的是,不少大学生却不明白这个道理,一厢情愿地把用人单位当作是配合自己实现个人职业生涯目标的工具,喜欢就进去呆着,不喜欢就一走了之。

我曾作为评委出席某省职业规划大赛总决赛,听到有位大学生选手高谈阔论,一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样子,便问了他一个问题:当你的雄伟蓝图不能在单位里顺利实现时你怎么办?他的回答很干脆:改造他们!我又追问了一句:如果他们不采纳呢?答:离开他们,继续寻找适合我的单位!

其实,与这位大学生持有相似看法的人还真不少。根据国家劳动部的第一次就业调查报告显示,三分之一以上的大学生把第一份工作当成职业的跳板,而16%的人没有太多考虑就选择了第一份工作,结果是大学生就业后一年内流失率高达50%,两年内的流失率接近四分之三!

应该说,大学生开始重视个人职业规划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因为毕竟懂得要对自己的生命和前途负责了。但同时我们也留意到一种新的苗头的滋长,那就是太过于关注个人发展而忽视了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以用人单位是否迎合或符合自己的职业规划来作为选择用人单位和继续服务用人单位的标准。这种以个人为中心、追求自我价值最大化的职业规划,不是社会发展所倡导的真正的职业规划!真正的职业规划,应是将个人职业目标和用人单位需求相结合的规划,是在满足用人单位需求的前提下实现个人职业目标的规划!

大学毕业生,你的户口落在哪?


取消落户限制,注定会成为2009年的改革关键词。特别是这项改革政策与大学生就业联系在一起,就更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为了进一步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出通知,要求各有关部门把毕业生就业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国务院还推出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其中包括:对企业招用非本地户籍的普通高校专科以上毕业生,各地城市应取消落户限制(直辖市按有关规定执行)。

这个落户新政一出,各方反应不一。有的认为,落户限制取消,大学生找工作更容易了;也有人认为,取消落户限制,对大学生就业有多大作用还要看实际效果;也有人担心,取消限制后,是不是会造成更多的优秀人才外流呢? 

落户新政 毕业生反应不一

取消落户限制,最大的受益者是正在找工作的各高校毕业生。他们对这项新政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江西财经大学2009届工商管理专业刘玲

很早就听师兄说过关于毕业后处理户口难的问题,也听说他们因为工作不得不放弃户口,有的干脆把户口落回老家。刘玲说,现在为了给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高校毕业生减少难题,国务院要求取消对高校毕业生的落户限制,并且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显然,对于高校毕业生而言这是个好消息,是个喜讯,如同雪中送炭,锦上添花。

江西师范大学2009届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李平

对企业招用非本地户籍的普通高校专科以上毕业生,各地城市应取消落户限制这一条对于李平来说本来是好消息,然而,前不久却被一件事情泼了冷水。去年年底,李平到南京找工作,某学校正在招聘老师,他立即前去应聘,谁知一条只招收南京本地毕业生的要求,就把外地学生拒之门外。于是,他坦言这项政策是鼓舞人心,但是如何把这项政策贯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上饶师范学院2008届经济管理专业杨宏仁

去年2月,杨宏仁就职于广州东莞一家模具厂,目前是厂里的中层管理。当初他把户口千方百计调到东莞,现在却有点后悔了,由于他还没有决定在哪个城市长期工作,假如他要辞职到江苏或者浙江地区去工作,户口又成了他的累赘。于是,他决定把户口转回老家农村,老家却以不能接受为由拒绝杨宏仁迁回户口。虽说城市取消落户限制,但是户口由城市转到农村,又成了一道新的壁垒。

工作中,学会说话技巧很重要!


很多人在职场中工作能力也不差,但就是不懂得如何正确的沟通,总是莫名其妙得罪人,而有的同事,无论是跟他说啥,对方都能让你感觉如沐春风。

职场说话的方式,其实和我们跟朋友间的交流,有所类似,但是又有些许区别。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阅读本文,学习让你大受欢迎的说话技巧。

第一、巧妙地避开你不知道的事情

老板问你一个与工作有关的问题,你不知道怎么回答,但不能直接说不知道,而是请求老板给他一个时间,然后给老板一个明确的答复,这样不仅可以暂时免于危险的处境,还可以让老板认为你在这件事上非常用心,暂时不知道如何回答,但是,可以在事后做功课并按时交确切的答案。

第二、理智避开性骚扰

如果有一个男性同事讲黄色笑话,令人难以忍受,你可以说,“这种话不适合在这里说”,这句话可以保证可以让他们闭嘴,有时男人真的喜欢说一些黄腔调,但你很难判断他们是无意的还是故意的。这句话可以让无意识的人理解并停止。如果他不打算闭嘴,那就构成性骚扰,可以采取行动进行告发。

第三、明确表示自己的立场

你和你的谈话对象对某件事情各自持有不同的看法。你轻描淡写地说道:“我本来是持不同看法的。”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小词,却不但没有突出你的立场,反而让你没有了立场。

类似的表达方式如”的确”和“严格来讲”等等,干脆直截了当地说:“对此我有不同看法。”

第四、不要给模棱两可的答复

在和一个重要的生意上的伙伴通电话时,你对他说:“我在这周末左右再给您打一次电话。”这就给人一种印象,觉得你并不想立刻拍板,甚至是更糟糕的印象一别人会觉得你的工作态度并不可靠。最好是说:“明天11点整我再打电话给您。”

第五、多说一些礼貌用语而不是命令用语

不久就要把自己所负责的一份企划交上去,大家压力已经很大了,而你又对大家说:“你们务必再考虑一下......”。这样的口气恐怕很难带来高效率,反而会给别人压力,使他们产性逆反心理。

第六、恰到好处的讨好

在很多时候,有机会与高级管理人员共处,但必须说些什么来避免尴尬的情况时。事实上,这也是赢得领导青睐的好时机。但说什么要恰到好处,谈论天气这些话题都不适合,为让高层人士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适当地谈一下与公司前景有关的话题,也可讲一些发人深省的话题。和一位高层谈他关心并熟悉的问题,他会滔滔不绝且会让你受益匪浅,还会让他看到你对知识的热情和好学。

第七、说有利于团队精神的话

某某同事提出了一个非常棒的计划,得到了老板的赞赏,你的大脑不如他人灵光,但不必拉长脸不爽、而可以沾他的光,这时可以称赞某某同事的想法很棒。当老板听到这句话时也会很高兴,在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中,可以充满团队精神,这让老板感觉到很欣慰,从而对你也会另眼相待。

职场中,我们无法选择在别人眼里是什么样的存在,但是我们可以控制自己的言行。

很多你认为正确或者无所谓的事情,在被人眼里就是冒犯。职场礼貌是一个很严肃的话题,也是很高深的学问。

希望大家都能在职场中,做一个有分寸感的大人,最起码,沟通时,既不给别人心里添堵,也不给自己埋雷。

大学毕业生该如何面对就业与择业


大学毕业生就业率是整体就业状况的一个晴雨表。每年不断攀升的高校毕业生数量,与连年持续下滑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这两组数字一增一减,非常直观地告诉人们:大学生就业形势相当严峻。对国内外有关就业状况的规律性分析发现,大学毕业生能否看清其中的就业发展趋势,并及早调整、把握自己的择业方向,对于能否成功就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经济发展影响就业状况的规律性因素

经济发展全球化与高科技普及应用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显著的两大特征,它们带动经济高速发展的结果是,给贫困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与地区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也使得趋于饱和的发达国家与地区的部分大学毕业生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窘境。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全球化与高科技普及应用吞噬了大量低端职业,却没有产生出足够多的高端职业。

美国当初崛起的优势在于大规模的制造业,当地工厂需要大量的产业工人,后来由于本土制造业的成本上升,许多企业纷纷迁到发展中国家,寻找更廉价的劳动力,结果本土制造业的工作机会越来越少。现在,像美国这样发达国家的情况正在中国国内重演。先是港台企业迁内地,后是沿海发达地区企业迁内地。造成沿海发达地区本地制造业的就业机会减少,广东对中小企业的腾笼换鸟计划更加剧了这种进程。

就企业而言,它们还不可避免地加入了更广阔市场范围的激烈竞争中。拿食品、日用品制造业来说,以前只要在本地(例如某县、某市)排得上名次的企业就能获得生存发展。但现在在全球化竞争、全国性市场一体化下,要么跻身全国该行业最领先的前几位生产厂商行列,要么就很艰难度日,甚至倒闭。能经受得起全球、全国性市场同行业竞争而存活下来的企业越来越少。

随着中国加入WTO后,市场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企业生存的压力越来越大,企业能提供的就业机会在相应减少。更糟糕的是,不仅制造业的岗位缩水,甚至连一些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工作也在收缩。比如财务会计岗位,企业可以采取兼职方式用工,随着财务电脑软件的大量应用,又可以压缩不少人工成本。也就是说,不仅做制造业蓝领工人,而且连某些技术类职业白领都面临不稳定的工作。已经在职的好岗位更难腾空给后来者,这就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中国经济发展的前30年得益于发达国家产业的转移、大量的外需以及起步初期的空缺,就业机会大得多。而经过30年高速发展之后,我国的沿海地区也已基本进入较发达地区状况,正在重复着发达国家与地区的发展进程。而我国沿海发达地区,正是大学毕业生心仪的就业城市,在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这样的大城市,刚出校门的学生,一方面无法找到自己心仪的职业,另一方面也难以接受服务员、售货员、送货员等低端工作。

国情特有因素加剧大学毕业生高不成低不就

目前,我国经历30年高速发展之后,在上述经济发展对就业状况的规律性因素影响之下,就业状况正在由前一种情况向后一种情况过渡,加上中国自身特有因素,可能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出现的大学毕业生高不成低不就状况更为突出。这些特殊因素包括:需要就业人口多,僧多粥少;社会经济发展结构不合理;臃肿体制内人员流动极少;有关部门促进就业措施尚不得力;高校专业设置与教学内容与就业市场不适应;大学毕业生自小所接受教育使得独立能力下降,职业成熟度降低;部分企业对吸纳知识型的新鲜力量缺乏长远眼光;现行就业渠道、途径中,国有的服务不到位,民营的过于商业操作等。

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与高校的扩招,一方面提升了国民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也影响了大学毕业生的质量,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就业市场也无法消化这么多的高学历人才。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投资费用越来越高,而社会就业形势的严峻,却与当初的期许相背离,家长失望,学生也只能拿着大学毕业文凭,长叹怀才不遇的苦闷。

 应及早调整、把握自己的择业方向

面对以上诸多就业制约因素,我们应该如何破解?从美国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的变化作出了有益的启示:未来的竞争是全球性、高端化的竞赛,平庸是没有发展前途的。因此,他们从小就加强了对下一代的培养。有两点做得非常突出:

1、加大投入,培养精英

像企业高管、金融人才、科技人才、工程师、律师、医生、明星之类的精英职位,处于职业高端位置,抛离了制造业蓝领、一般职场白领的中、低端水平,站在金字塔之端,自然位置很少,四面八方涌来抢位置的人才也很挤拥,你要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自小加大教育投资,因此,创造力开发、领导潜能提升、艺术修养培育等加强孩子综合素质,以及计算机、外语等专业技能的课程,从0岁就开始打响了未来的职业战。

2、及早确立职业方向,从小练就职业技能

指望毕业生白手起家,已经不现实,但如果以为加大投入教育成本就能成功,也难以避免会走生涯发展的弯路。因此,许多美国家长自小就给孩子聘请了升学顾问与职业顾问。从报读什么兴趣特长班,到国内外名校学术旅行、文化艺术考察、申请大学咨询以及职业方向定位,每一项都是专业功夫,需要聘请专业人士提供服务。如想不作这样的投入,往往反而会因小失大,耽误孩子一生的发展前程。普通学生只要根据自身职业兴趣、技能、性格、动力等因素,自小训练某一项吃饭的看家本领,长大后是不愁找不到施展自己一技之长的去处的。

这对于已经大学毕业的年轻人,也可以从中得到有益的就业启示:有本事的跻身精英职位行列;或通过各种途径想方设法成为职场白领;如果前两者,都与你无缘,又不甘于从事低端职业、基层岗位,或到欠发达地区发展,为了自立生存,就有可能要考虑通过职业培训转向成为高端技能型人才。

创造条件让更多人选择职业教育之路

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日前在谈及正在公开征求意见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时表示,《规划纲要》凸显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政府应该创造条件,扫除障碍,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为国家向制造强国跨越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欠发达农村地区每年都有为数不少的孩子因经济贫困而在高中教育前止步,也有不少高考落榜生选择身心疲惫的复读之路,为什么不创造条件让他们选择职业教育?

2010年3月24日,广州市招生考试办公室公布了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等9所高职院校在全国率先试点自主招生的办法。这次高职院校对口自主招生的专业为:机电类、电工电子类、机械类、建筑类、化工类、计算机类、国际贸易类、艺术设计类等。此外,具有广东户籍年龄在25周岁以下,并具有与招生专业相关的中级以上(含中级)技能等级证书,从业岗位与报考专业属于同一专业类别,并有两年以上社会实践经验的中职毕业生也可报考。 这些入读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广东欠发达地区,仅2009年就有17万农村学生选择读中职学校。吸引欠发达地区学生到产业集中的珠三角地区职业学校就读,符合广东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双转移战略。依托产业发展来办职业教育体现了职业教育发展规律。

为了让农村贫困家庭的孩子免除后顾之忧顺利上职校,从2006年起,广东一些地区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开辟了零学费入读,零距离上岗的办学模式,学生可免费进校学习,通过在工厂顶岗实习的办法,以技能实践所创造的价值抵消学费。如要使职业教育真正有生命力,除了推行中职教育免费,更要打破体制局限,拓宽职业教育毕业生的继续教育通道。事实上,广东已经在着手打通中职、高职到高校的培养体系,对中职毕业生有一定技能的,可以通过考试读高职,高职毕业以后具有一定技能且获得中级资格证书或获得技师职称的,可以用专升本的办法入读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可以让他再读二年,今后还需要提升的,可以通过扩大专业硕士学位来面向这些高端技能型人才招生。

工作中往往你的辛劳≠你的酬劳


很多人抱怨说自己工作时间长加班多,为什么获得的薪酬还那么少。

工作中往往你的辛劳≠你的酬劳

那是因为你还没有了解职场上的游戏规则:

职场上升的本质,是一个不断把初级资源转化成高级资源的过程。

你所获得的回报,绝不应该以时间来计量,否则一辈子都是受人剥削的打工仔。

为什么这么说呢?听我慢慢道来。

如果我们长期几十年的职业生涯比作一个体育比赛,然后在大学的初始阶段最普通的人毕业,时间和精力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资源。

我们未来的生活,本质上比拼的是如何使用这些主要资源。

除了那些天生拥有自己身份、背景和家庭地位的幸运少数人的光环之外,三四年后的区别完全取决于他如何利用自己的主要资源或时间。

有些人知道高阶更换时间与知识,技能交换,替换脉冲,声誉来取代它,该系列能够帮助在未来的工作间隙打怪推进资源的时间;

而有些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在无事可做的年纪,用时间去换取所谓的“快乐”,去改变夜笙歌的快乐,去改变这不属于自己却渴望过一种“美好生活”..

到头来知道的都是哪里的夜店好玩,哪里的酒吧精彩,什么牌子的包是新款,什么车是名牌。

除了这些可以增强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什么想法都没有,我不知道该怎么做才能让自己更强大。鸡汤只能看到那些烂大街不知所云,自己暂时瘫痪。

所以,不同的是做出来的。

举个例子。

我有一个朋友,他经营一家广告公司,他告诉我,他最近得到了一个新的计划,每个月给他2万英镑,但这个计划被客户一再抱怨。

用客户的原话说:

“它的主要的东西写出来。”

我知道他是个要求很高的客户。诚然,尽管它们要求很高,但提出的论点是正确的。

例如,声明措辞缺乏洞察力,了解行业的不够深入,竞争产品太肤浅的分析,理清了公司的业务线太混乱了......

我打算写一个程序,也给人看到的,坦率地说没有达到20000的月薪标准。我的朋友想开除他,而是说他的计划,扑在程序一个多月,夜以继日加班加点,奋力想知道,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

我的朋友不能下决心征求我的意见。我没有坦白,但如果你让这家伙这么做,你就会失去一个客户。

没有功劳和辛苦,这只能是自我安慰,不说..

任何一个行业,一个职业,也有苦劳。所不同的是在最后产生的后值苦劳多少,这是不被测量的时间。

我所看到的几句话把谁见过一百张右服服帖帖的客户写了PPT还是被重做的人进行反击。前者花了不过几分钟的时间,这可能需要数周时间,但最终的结果是可以逆转。

为什么会这样?

专业技能水平的差别。薪酬拿得高的人并不是时间花得多,而是解决的问题价值大。

同样是百页的PPT,其中麦肯锡咨询公司可以卖几万元,但你的客户打回几百次,我们花了几乎所有的时间,为什么你的时间这么不值钱吗?

资源转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普通人的道路只能走“时间-技能-社会资源”这条路,绝不能跨越。

你不能直接把时间变成社会资源。这就是为什么我强烈反对大学毕业生创业。

创业研究是你的,整合社会资源的能力。背景,联系人,资金,技术,产品,运营,甚至法律,你必须打。当你没有一个单一的能力是很好的做法,我去盲目地做所谓的“整合”,最终很容易就被冷落。

分清楚自己在哪个阶段,才能更有策略性地给职业生涯做出规划。

有的是时间,那就多学几门技能,专精一两项工作,先保证自己能在公司同事,行业同行里做到前列水平。如果时间花了很多,能力却没 提高多少,那就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有了技能傍身,再去想怎么把它贩卖给欣赏或者需要它的人。记住,你的本事才是你职场社交的资本。当你和不同的社会资源成功建立了联系,你的身价才会慢慢涨上去。

从这些角度去思考,再来审视自己的辛劳,你才知道什么是有效辛劳,什么是无效辛劳。

以上《毕业生,你该从“不重要”的工作中学什么?》一文,由编辑精心撰写而成,希望对您的职业规划有所帮助,更多精彩请访问“职场礼仪不重要的辩论”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