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你知道的求职技巧。

第三部分,未来职业生涯规划、家庭环境分析、例如经济状况,家人期望等。感谢您阅读《古典:一岁就已决定你的恋爱类型》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业规划知识,欢迎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不 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在爱情中,很多人会变得与平时判若两人。一个平时特别独立和自强的女子,恋爱后却成为小围脖,对男友千依百恋,片刻不得离身;一个平时 很温和友善的男生,对自己老婆却近乎变态般的严苛;还有外遇时的丈夫,放着家中贤惠也貌美的太太不找,却偏要找个骂他损他,处处刁难他的黄脸婆;平时的大 美女千挑万选,结果却找到一个牛粪哥插了上去……

这都是城市男女每天每周的八卦主题,可惜在谈到最后,眼光发亮的拼凑完了所有的情节细节后,大家唏嘘着总结:人,就是贱啊……就各自贱兮兮的四散。没有人思考下面的问题。

人为什么贱?是不是谁都犯贱?如果是,到底有多贱?有几种贱的类型?看这就是你和心理学家的区别。我们对于很多事情,不是思考得不够多,而是思考得不够深。

英 国心理学家 John Bowlby(1907-1990)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他通过观察一岁孩子与母亲的依恋关系,发现这种母婴关系与恋人关系有着很大的联系。 我们常说,“爱情会让人智力降低”,心理实验能证明这一点,而且确切的说,是降低到一岁左右。看看下面这个实验:

母亲和他们一岁的孩子被带入一个有玩具的房间。孩子开始慢慢熟悉周围的环境,开始自己玩起来,这个时候母亲起身离开,过一段时间再回来,而一个摄像机记录着全过程。这个实验尝试找出母亲和孩子的不同关系,他们总结出四种不同的依附关系(Attachment)。

安全型的孩子在妈妈在场的时候自由的玩,与陌生人互动,妈妈离开的时候,他们会难过哭泣。妈妈回来的时候,他们就跑过去找妈妈要抱抱,然后继续的探索外界世界。

安全型的孩子往往有一个温暖而关注的母亲。所以当他们长大成人,开始恋爱时,他们相信亲密关系,也倾向于给予另一半更多的关爱、包容谅解和尊重。当你需要个人空间或者亲近,他/她都可以给你。有个安全型的另一半是你的服气。

焦 虑矛盾型的孩子则有些不同,当妈妈在场的时候,他们对于陌生人和外界世界感到焦虑。当妈妈离开,他们感到极度沮丧。但是当妈妈回到他们身边,他们一方面希 望回到妈妈的怀抱,一方面又抓妈妈的脸,作为抵抗与报复。他们要花很久才安静下来,一边玩一边回头看着母亲,害怕第二次分离。

焦虑矛盾型的孩子往往有一个照顾能力差,不懂得满足孩子需要的母亲。当他们长大时,他们表现得和童年时一样:他们对于爱用力过猛,希望百分之百的融合——当爱人离开的时候歇斯底里,在一起的时候又互相折磨。分分合合无数次,就是不好好过。李莫愁当属此列。

逃避型的孩子也会不一样,妈妈在场的时候,他们对于陌生环境不感兴趣。当妈妈离开,孩子没有什么情绪表现。但如果这个时候你去测孩子的脉搏、手汗,你会发现他们处于焦虑当中,只是不表现出来。当妈妈回来以后,他们依然没有太大的反应。

逃避型的孩子往往有一个不耐心,不敏感而且拒绝身体接触的母亲。孩子也学会了对于母亲放弃期待。他们长大后开始不敢去爱任何人——对于爱情外表冷漠却内心需要。网恋是他们最喜欢的路径。

紊乱型的孩子没有固定的反应,根据不同的环境来表现抵抗或者回避。

紊乱型的孩子经历过让他害怕的母亲,或者有很多前后不一致的照顾者。这让他在未来的恋爱关系中,不知道该信任还是该离开,不知道该亲近还是该保持,无所适从。

很多人第一次了解到这个理论的时候如我一样震惊,觉得他准确和犀利到可怕。所以你就不难理解,为什么50年代的John发表他的论文,差点被吊销行医执照。其实这个理论也揭示出来我们一个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我们的恋爱类型很大程度的取决于我们和父母的关系。

但是父母如何待我,又岂非是我们能选择的?那个时候我们只是一个无力的婴儿而已。我们在亲密关系中间的“成就”,50%来自基因,10%来自幼年,只有40%由你的态度决定。

很多人会把问题指向父母,其实再向下想一步就很明确:父母那个时代并不知道这些发现,他们无从努力。何况,他们自己本身也是自己父母的受害(益)者。你还能继续追索你活在清朝的太爷爷奶奶不成?

所幸每个人都能重新让自己回到安全型,每一段恋爱和亲子关系都是一个修炼的机会,所以如一个安全的母亲一样好好对待自己、恋人和孩子吧。

zc530.com推荐

职业规划:25岁,这一年决定你的未来


“25岁时,你在做什么?”这是网络上十分火热的一个帖子。看到了大量的留言,25岁,薪水普通,存款5位数,生活充满迷惘。好似成了很多主流群体。这不仅让我想到,以前读过的一篇关于日本社会的文章。日本社会,因为年龄结构问题,大量年轻人被上一代人压制着,无法获得理想的工作。所以他们只能通过在便利店打工等工作来获得额外的收入。当然,这也许只是那篇文章作者个人的观点。但问题是,25岁,你在做什么?或者很多未曾经历过25岁的你,想要自己以何种姿态,度过自己的25岁呢?

我周围有活生生的例子,这些人,出身良好家事,父母都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父母工作在国际大型企业,拥有VP以上职位,要不然就是在政府要害部门拥有实权。他们的人生,许多在20岁时就已经被规划的整齐。女生大部分都会被要求读一个好看的学位,研究生学历更像是一种硬性要求。毕业后,他们不用去人才市场和数万人抢工作。他们所需要做的,无非是微笑的和某个叔叔吃个饭。然后说几声谢谢,以后一定会好好孝敬您之类的客气话,然后堂而皇之的进入了名企。所谓名企,无非就是声誉好,待遇佳,收入高,当然门槛也高。我以前读书时,也曾经觉得不公平。可是后来有一天,我突然想通了。他们的父母,在那样的时代中,吃苦劳累,才走到今日,他们为子女铺的路,本应该让子女过的轻松些。与其抱怨别人有一个怎么样的爸爸妈妈,不如想想,怎么样自己在千百人之中脱颖而出。从小到大,我好像只能相信自己,我也知道,当遇到真正困境的时候,唯一能够走出去的,只有我们自己。其实他们中许多人也十分优秀。我见过许多家庭环境好的孩子,是靠真才实学考入名校的,并且拿到荣誉学位。那是别人无法替他们考试的结果。当然也因为他们从小就获得了额外的教育资源,开阔了眼界。但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别人,只会看重你最后的结果,而你如何达到这个结果,则无人问津。我们要做的,不是抱怨世界的不公平,不是嘲笑自己能力的微弱,而是抹干眼泪,狠狠的虐待自己一次。让自己变强一次。强大到,依靠我们自己,依然能够在企业中,获得自己一席之地。

可是大部分的人,25岁,在考虑着找一份薪水过得去的工作,在考虑是否要和现在无奋斗动力的男友继续在一起,在考虑是否出国,在考虑是否应该读研究生。这些具体到关乎生存与生活的问题。而我们会拥有怎么样的25岁,其实是和我们如何度过了自己25年有着息息相关的关系。记得20岁的时候,我每天数份兼职,不停的忙碌,睡觉时间被压缩到最小。每天可能说梦话都是背诵各种表格,统计各种销售数据。而我见过许多今25岁时,光鲜的人,在过去的数年中,无非都是重复,单调的奋斗着。很多人起早贪黑的为了心中的一纸理想,努力,奋斗。可能只是为了让别人看得起。抑或是为自己找一条活路。很多时候,人之所以会拼命地努力,完全是因为,没有退路。我死党家庭环境优越的很,可是从小就抵触他爸爸的风流多情。拒绝拿钱。所以当其他漂亮的女生,都在商场中疯狂刷卡的时候,她一个人不是在餐厅打工,就是在卖场上班。她曾经轻描淡写的跟我说,经常坐公交车坐过,她就跑步,一来锻炼身体,二来能够让自己更精神。早上起不来,就用数个闹钟。累得不行了,吃个午饭,就睡着了。就是这样,她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真实的社会,她从太小的年纪就知道,衣服不会白白的变成自己的。花掉的每一百块钱,都需要依靠两三天的努力赚来。得来不易,才会珍惜。后来她用自己的积蓄,以及母亲的资助,读了学位。并且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无人能够晓得,做好几分兼职,家教,还要上课的她,是如何做到的。我们总是觉得,那种学校毕业的孩子,一定是家财万贯的人,面对别人的羡慕,她总是接受得很淡然。

不要随便向别人描述你过去过的有如何辛苦,因为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辛苦,仍然有比你还苦的人。只要你不是最糟糕的那一个,那么我们就没有资格抱怨这种辛苦。后来我的好朋友去了西班牙,进入了一家非常好的迅销公司,并且成为了一名出色的市场拓展经理。

有一个女生,和我一年进公司,我们做的是一个项目。我们一起接受的特训,一起经历了公司高层的地震。我们吃过同一盒饼干。曾一起在上班初期,感叹那些前辈的强大气场。一起捏气泡减压。一起讨论饮食,八卦,美容,服饰。可是今天,我却要和人力资源部高级经理,告诉她,辞退她的消息。当面对她离开的时候,我的内心突然之间难以平复。也许是每次心烦意乱的时候,看到她,就想到那时候傻傻地自己。抑或是觉得她实在是无错的,只不过表现一直不算突出。而在这家公司,表现不突出,就已经是犯错了。业务指标,决定着你的去留。相对于我的Aggressive和细致,她更喜欢那种,恬静的生活。也许,离开对她,并非是坏事,也许未来她会拥有许多多彩美好的人生。我托了许多关系,最终才帮她在另外一家公司找到了一个职位待遇差不多的职位。当我送她的时候,她说,小乐,要加油!你适合这里。我还记得,当初我们两个一起从那个大门走进公司。而今天,一个走出去,一个留在了里面。我想,她一定会拥有属于她的美好人生。

我们小的时候,总是学会了善良,学会了不想做坏人。可是职场上,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被教育,公私分明,我们无时无刻不在高强度的压力下。仍然要表现出积极,乐观,上进的品质。渐渐的,从慌乱,烦躁,崩溃,每日擦眼泪。到后来的平静,柔和,淡然,规律的处理日常事务。其实并不是工作量少了,而是我们更加适应这种压力与节奏。人是很奇怪的生物,只要你想,你总能以惊人的适应能力适应工作。

人“二”一点没什么不可以。工作多一点,熬夜加班到深夜,顶多是错过了美容觉的时间。同事在开会的时候,挤兑你几句,还能证明你有存在的价值。因为如若不是你工作表现突出,要不就是外在实在让人羡慕,别人连挤兑你的兴趣都没有。做了许多的前期工作,突然大领导过来,抢走了你功劳。要学会微笑的将自己的劳动成果大方的送给他。记得,别人不会忘记你做了什么,你参与的项目所有人都知道你实质的贡献。没有领导会白白拿走你的东西,起码在你将来升职的关键时刻,也许他会选择沉默以放弃他原本否定的票。人家说,吃亏是福。不代表自己要无底线的被人欺负。但也不代表我们要鲁莽的拒绝,抵抗。我开始的时候,以前的Senior总会丢给我许多的报告让我做。有时候检索最要命,数十篇论文,几本书,你要缩减到3-4页。可是我神经比较大条,在工作上,我能学到东西,就会觉得开心快乐。读的东西多了,概括能力迅速上升,为我将来做客户提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着我工作量的上升,老板也经常会在他离开公司之前,来问问我在做什么。我就会说,某某Senior分配给我做某某个检索,我觉得这个东西会有什么影响。看的多了,自然底气足了,和老板谈十几分钟。其实聪明的老板,喜欢有主见的员工。渐渐地,你的辛苦终究会有回报。我还记得那时候是个新能源的案子。开会的时候,老板直接点名表扬我做的前期工作很好,为项目顺利进行打好了基础。而之前的Senior从那以后,对我也是很客气,而这些基础型工作,确实锻炼了我。一个大学刚毕业的孩子,往往眼高手低。其实能不能熟练的使用OFFICE办公软件都是一个巨大的问题。我看过许多的大学生面对Excel的时候手足无措一样呆在那里。审凭证的时候,错误百出。算Balance 的时候,总是不平。这些基础性工作都做不好的人,还谈什么将来的锦绣前程,远大抱负。如果基本功都不扎实,老板不交给你重要工作,反而是公司的万幸才是。所以,以后想要获得Promotion或者更大的Case,先想想自己是不是已经将这份工作,做到极致。能够优化的企业标准化流程已经做到最好。其实,如若你足够努力,在外企这样的环境里。晋升总会有机会的。

古典:36岁写下的36条人生信条


今天我36岁生日,记录下来我的36条人生信条。

希望下一个12年能活更明白。

30岁前决定你职业生涯的6大诀窍


从学校毕业后上班,一直到30岁的这段期间,要运用任职公司的资源发掘自己想做的事情,以及适合自己的工作模式,并且不断锤炼自我。

在世界上发光发热的人,35岁前都已掌握住了某些诀窍。
大前研一出版处女作《企业参谋》是在32岁的时候。当时他进入麦肯锡工作才不过3年,但是这本书不仅在日本大为畅销,同时也席卷了世界各国。因此,这本书可说是将大前研一推到世人面前的出道作品。
传奇投资顾问藤卷健史35岁转至摩根史坦利银行工作。毕业后进入三井信托银行任职时,他也是公司里的超级业务员,不过真正让他踏上全球舞台散发光芒的契机,还是在于35岁的转职。
一位青年大学毕业后进入佳世客(JUSCO)超市工作,并在九个月后离职,转到父亲经营的小郡商事上班。35岁时,他没有继续贩售父亲公司主打的男士服装,而是在广岛开设了第一家休闲风格的服饰店─UniqueClothingWarehouse。这家服饰店的店名简称为UNIQLO(优衣库),而这位青年就是日本首富柳井正。
从学校毕业后上班,一直到30岁的这段期间,要运用任职公司的资源发掘自己想做的事情,以及适合自己的工作模式,并且不断锤炼自我。也就是说,这段期间正是商务人士职业技能锻炼的8年。如果能够确实掌握这一点,就能够培养出一生受用的商场资本─自己。

在30岁前完成基础学习

30岁可称为最初也是最后的一年。
首先,就锤炼自我而言,30岁就要完成。不对,是非得完成才行。今后漫长的人生,如果不想要生活在不安之中,就应该在30岁前锻鍊自己,完成职业技能的锻鍊。
30岁是锤炼自己的最后一年,也是与他人产生连结的第一年。换个方式来说,真正的职业生涯是从30岁开始。30岁之后,就是让之前不断磨练的自己踏足社会上活动,也是从Me转换成We的时期。直到30岁为止的期间,要专注地奋斗,埋头苦干持续努力。如此将自己锤炼到闪闪发亮后,一边实际感受成果,同时慢慢地测试自己究竟能够爬得多高,不就是30岁到35岁该做的事情吗?
锤炼自己直到30岁为止的8年期间,坦白说会相当乏味,根本称不上有任何的快乐。由于是锻鍊职业技能的期间,付出的努力远远多于获得的成果,或许有人会因此感到太过漫长,无法忍受。然而,人生漫漫。多数的情况下,每个人的人生应该会远比8年要长。只要忍耐8年,就可以获得未来充实的30年,不是非常值得吗?
对于眼前才正要开始职业技能锻鍊的人来说,会觉得这段时间非常漫长、庞大,为了消除这样的不安与焦虑,在此介绍各个年龄阶段的职场蓝图。

职场第一年,要从夕阳产业开始

针对刚毕业的职场新鲜人,或是30岁上下想换工作的人士,给予一点建议。无论是大型企业或中小企业,具有最大附加价值的,就是正在急速成长的最尖端产业。以现今的情形而言,有希望获得超出自己能力以上高额薪资的,应该不外乎IT、金融或投顾产业。
但是,30岁之前禁止踏入这些产业!
因为,30岁前,虽然收入会比同年龄层的所有朋友都多,但是到了30多岁时,应该成为最大本钱的自己却满是缺漏,而生活水平又无法降低,类似这样的悲剧频仍发生。
热门产业处于开创期时,尚未形成完整的企业模式,既缺乏专业的教育知识,也没有累积出经营智慧,在这样的产业怎么能够学到东西?
而且,急速成长中的企业有时会一口气大量招聘员工,因此就算是考试录取,也不代表自己的价值获得肯定。换句话说,许多情形下,这家公司并不是真的需要你,只不过是认为反正想先招聘一百人,就挪出其中的一个名额,才让你进入公司。
如果一心向往进入最尖端产业工作,建议选择刚开始成长、人数相对较少的时机。如果是在员工未满十人的时候进入公司,一旦公司急遽成长,活跃于第一线的机会就会来临,说不定还可以分配到公司的股票。相对来看,Google之类的最尖端产业早已发展成熟,如今才加入的话,除非有出类拔萃的能力,不然极难获派到第一线工作。
清楚了选择最尖端产业的长处、短处,以及风险后,试着思考一下工作应该选择何种产业。
建议是:选择夕阳产业。濒临倒闭的公司才会积累许多的经营智慧。所谓的夕阳,代表曾有过发光发热的历史,因此才能够西斜。

职场前3年,拿出全力贡献公司

从学校毕业进入公司到25岁,职业生涯最初的3年,是将全部精力贡献给职场的时期。进入公司的前3年,面对第一份工作要舍弃自我。
许多人能够获得今日的成就,也是因为过去曾有一段全神贯注于工作的时期。从策略性的角度进行分析,则是进入第二家公司之后的事了。开始工作后,就别再胡思乱想,要彻底下定决心,让自己成为公司3年的奴隶。
上司如果说右,就不敢往左;如果说左,就不敢往右。就算你聪明绝顶,上司的作法和你自己习惯的作法一相比较,成功率高的明显会是上司的作法。先照着吩咐工作,精通成功执行的模式,然后再去摸索自己的作法也还不迟。如果一开始就执着于自己习惯的作法,不但无法顺利执行,还会养成奇怪的毛病,让自己拘泥在自己筑起的小框架内。
活用年轻特有的感性!经验不足的部分,就靠创意一决胜负!这样的想法可说是错得一塌糊涂。能够发挥出年轻人独特创意的,只有极少数的天才而已。99%的人在这个年纪,需要的是坦率的心与勤劳的身体。商业交易的构造,说穿了就是将自己充足的东西提供给缺乏的人,藉此来获得金钱。新人拥有的,唯有时间和体力。将自己的时间贡献给忙碌又没有时间的优秀上司或资深员工,可以说是新人唯一能够作的交易。

进入职场5年,要建立自己的代表作

要完成一件能让众人清楚得知是自己的功劳的事项。这个时期要认真地挥出一记职场全垒打。
在这个阶段,同期进入公司的人之中,会分成将来有希望出人头地的类型,以及毫无希望的类型。区分的界线在于公司内部是否认同这家伙还满有一套的!除此之外,还要写下让人一目了然的实际成绩,树立自己的功劳,无论多小都好。
而且,重要的是让上司站在自己的一方,让上司会想要试着将这份工作交给自己。第一步是将功劳献给上司。藉由自己的能力,协助上司成功。抱持着这样的心情,竭尽全力地为上司工作。
如此一来,就会被委派处理重大工作,能够有机会挥出职场全垒打。这样的过程中,也会逐渐了解自己的长处。成功不是转眼就能到手的事。成功就象是一场倍数游戏,拥有成功体验的人以自己的体验为本钱,然后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

29岁是年薪的转折点

刚毕业时,新鲜人领的薪水都没有太大的差距,之后的加薪则会照着公司订好的规章调整。依据公司的制度,薪水会确实的上调。如果是在创投企业,29岁的年薪要拿到百万并不是梦。相对来说,有些公司就算再怎么催促,也不会帮自己调薪。于是,就会造成过高的薪水与过低的薪水。
要注意的一点是,无论薪水的高低都与市场价值无关,只不过是公司内部的评价而已。
多数任职于大型企业的人在想要换工作时,想到的是:用自己的能力与工作量换算,应该能够拿到大概与现在差不多的薪水。也就是说,自己会认为:现在的高薪等于自己的价值。然而,愿意出同样高薪的公司很难找到,而且去找职业中介讨论时,得到的答覆会是:从你的资历来看,没办法谈到这么高的薪资。
相反地,拿到的薪资低廉,与自己的能力根本不符的话,去新的公司面试时,则是会提出低廉的希望年薪,甚至会让面试官心里觉得:咦,只要这么一点就够了吗?换句话说,如果以市场价值计算,这个人的资历明明能够拿到五十万的年薪,然而在先前公司的年薪却只有三十万,于是就一直以为自己的价值就是如此。
公司的评价并不等于市场价值,这一点请先了解。即将迈入30岁时,应该是要能够察觉到两者差异的时期。如果只了解一家公司,彻底认为公司的评价绝对正确,一旦公司倒闭时,就会不知所措,而且或许一辈子都会将自己便宜地卖给公司。
如果想要了解评价真实自己的困难之处,换工作会是很好的学习机会。

30岁前,要把视野拓展到公司外

30岁前的两年时间,是见识世面的时期。无论是组织的一份子、自由工作者,或是经营者,眼界只局限于自己公司的话,无法有所成就。
无论是选择哪一种工作模式,首先要试着了解整个业界,尤其要与合作厂商建立牢靠的往来关系,或许其中就有着日后的客户或合作伙伴。即使是同业的经营者或自由工作者,如果彼此能够有所交集,要决定今后的工作模式时,这些人就会是很好的参考模板。
刚进公司的新人,就算是参加拓展人脉的宴会,连话题也找不到,根本就没有意义,不过到了这个年纪,就能够建立起今后息息相关的人脉网络。
换工作去看看别家公司也是一种作法。理想的情况是事先挥出一记业界的职涯全垒打,而不是只有公司内的职涯全垒打。如此一来,自己会受到其他公司的注意,也可能会被挖角。由于人们主动地集中到自己身边,人脉自然而然地就会形成。

30岁为止建立的成就只是一个人的成就,能够达成的工作量有限。30岁前打出个人独秀的职场全垒打就足够了,不过今后重要的是能够运用团队力量。能发挥到什么程度,箇中关键就在于个人素养。
由此可知,30岁时如果能够完成职业技能的锻鍊,定下自己的工作模式,就已经准备好在35岁以前掌握某些关键诀窍。但要想掌握这些诀窍,你必须要清晰地认识自己的职业定位,以及自身的各项优劣,你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行动。

此刻你的决定,也决定你的以后


亲爱的同学们:

记得有一天,上课的铃声刚刚敲过,我站在阶梯教室的走廊上,看着园中绿树如盖,几只黄蝴蝶时隐时现,枝枝叶叶都在一种安静里,不知道日日在校园里的你们是否留心过这份宁静,是否停一停脚步,思考你的现在和未来。

我给你们看过西蒙的故事。1964年,英国格拉那达电视公司挑选了一群7岁的孩子,每隔7年追踪报道他们的生命故事。其中,有一个男孩叫西蒙,7岁的时候,西蒙说以后他会看看外面有什么机会再找工作。14岁时,西蒙想做的是电机工程师。21岁的西蒙在一家香肠公司冷冻部上班,但非常确定地说这不是他想要的生活。28岁,上一家公司结束营业,西蒙到机场做货物搬运工作,他开始后悔,他说自己以前是个懒惰的孩子,如果在学校更用功一些或许会有更好的出路。35岁,他说自己的例子足以证明,如果想要更好的生活,早年就应该逼着自己努力,现在,再想要选择做什么,一切都迟了。42岁,49岁,一个七年又一个七年,西蒙的职业生涯如诸葛亮《诫子书》中所言,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7组镜头,一生岁月,你们感慨着西蒙的生活:环境的威力太大,努力又来得太晚,梦想只能凋落……我们把目光放到自己身上看看,又是怎样的情形呢?记得第一次作业吗,我让你们说说自己的大学生活。无一例外,你们都希望大学生活精神充实,时间自由,生活丰富。现实是怎样的呢,以满分为10分评分,80%的同学给自己的大学生活评分在6分和6分以下,有的同学说觉得自己还没有体验过真正的大学生活,不少人以西蒙自居。你们一边悔恨时间都消磨在宿舍里,浪费在手机上、游戏上……责怪自己不够勤奋,一边继续如此生活。你们期待的是一种生活,但是你们创造的是另一种生活。你们可曾想到,西蒙也并不想要那样的生活,只是,他还是一步步把生活过成了不想要的样子。我担心不担心你们成为西蒙呢?我是担心的。

人的一生,如同船行海上,没有航向的人最容易随波逐流。所以,我要求你们思考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活。你们当中大多数想做和专业相关的技术员、工程师、设计师;也有人说将来想做的职业是长途汽车司机,不用花很多旅费就可以去很多地方,体验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经历更多的事情;也有人想要去做超市的收银员,可以接触不同的人;还有很多想做健身教练、酒吧老板、音乐制作人;还有完全迷茫,打算走一步看一步的……

如果工程师、技术员这些职业是你们内心的渴望和热爱,那最好。但在选择的背后,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故事:工作的方向是出于专业的限制,专业的选择不是自己的意愿而是父母亲友的建议。我们不能穿越时空去修改过去,但是可以站在此刻塑造未来。做什么职业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让你有价值感,有成就感,有幸福感,它能让你带着喜悦和期待开启一天天的生活,而不是拖着上坟的心情上班,在时光里一日日埋葬自己。

什么样的事情会让我们有成就感、价值感呢,这完全因人而异,我们成长里经历过不少这样的事情,它在记忆里散发着微光,用心回望,就可以找到丝丝缕缕的痕迹。在你们画的成就事件里,有那么多闪光的记忆:第一次学会游泳,获得新群体的认同接纳;背诵出别人不能背诵的古文;第一次为父母做饭;打完第一份短工;拿到第一份薪水;第一次外出求学……同样的事情,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意义也不同,比如说打暑期工这件事,有人的觉得拿到薪水,证明独立的能力最重要;有的人觉得为父母减轻负担是最重要的;有的人觉得在工作中体现管理能力很重要;有的人觉得获得领导的器重很重要。在获得成功的路径上,你们的方式也不同,有的人愿意更多刻苦的练习,然后一鸣惊人;有的人愿意寻求帮助和团队合作;有的人愿意小步快走;有的人愿意冒险……可见,成功的定义和方法,对于不同的人是不同的。希望你们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成功模式,有意地在生活中加以运用,慢慢雕琢出那个让你为之自豪骄傲的自己。

我希望你们还要有一些未来眼光,现在德国在提“工业4.0”,中国在讲“中国2025”,美国历史学家帕尔默说,工业革命是变革世界的引擎。每一次工业革命,都会淘汰一批旧的产业,催生一些新的机会,2025年,也就是十年以后,那时的你们大约三十岁,三十而立,你们是否都掌握了一份安身立命的本事。我希望你们可以保持对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的敏感,在人生每一个阶段都能为自己找到合适的位置。

前些天,学院组织了一场面试比赛,同学们之间的差异开始显露出来,在那些创业的同学身上,可以看见经历所磨砺出来的坚毅品格;在那些把时间用在学业提升的同学身上,可以看到专业精进带给他们的坚定自信……时间去哪儿了,其实是看得见的,在你的经历里,在你的言谈举止间。你们呢,你们的时间要用到哪里去?我希望你们将视线从盯着手机的屏幕上收回来,真正投向自己的内心,问问自己什么东西对你来说很重要,喜欢做什么事情,能够做什么事情;我希望你们到社会中去,看看现实的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品格、能力、知识……

我多希望你们以后可以拥有足够的能力,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而不是被生活裹挟,被迫选择一份工作谋生。未来种种,都将受到现在的影响,所以,要选择怎样的人生态度,要怎样使用现在的时间,你们需要做出决定。你此刻的决定,也将决定你的以后。

职业规划:30岁前决定你职业生涯的几大诀窍


从学校毕业后上班,一直到30岁的这段期间,要运用任职公司的资源发掘自己想做的事情,以及适合自己的工作模式,并且不断锤炼自我。也就是说,这段期间正是商务人士“职业技能锻炼的8年”。

传奇投资顾问藤卷健史35岁转至摩根史坦利银行工作。毕业后进入三井信托银行任职时,他也是公司里的超级业务员,不过真正让他踏上全球舞台散发光芒的契机,还是在于35岁的转职。

一位青年大学毕业后进入佳世客吉之岛超市工作,并在九个月后离职,转到父亲经营的小郡商事上班。35岁时,他没有继续贩售父亲公司主打的男士服装,而是在广岛开设了第一家休闲风格的服饰店─“Unique Clothing Warehouse”。这家服饰店的店名简称为“UNIQLO”(优衣库),而这位青年就是日本首富柳井正。

从学校毕业后上班,一直到30岁的这段期间,要运用任职公司的资源发掘自己想做的事情,以及适合自己的工作模式,并且不断锤炼自我。也就是说,这段期间正是商务人士“职业技能锻炼的8年”。如果能够确实掌握这一点,就能够培养出一生受用的“商场资本”─自己。

在30岁前完成基础学习

30岁可称为“最初也是最后的一年”。

(职业规划:30岁前决定你职业生涯的几大诀窍)

首先,就锤炼自我而言,30岁就要完成。不对,是非得完成才行。今后漫长的人生,如果不想要生活在不安之中,就应该在30岁前锻?自己,完成职业技能的锻?。

30岁是“锤炼自己的最后一年”,也是“与他人产生连结的第一年”。换个方式来说,真正的职业生涯是从30岁开始。30岁之后,就是让之前不断磨练的自己踏足社会上活动,也是从Me转换成We的时期。直到30岁为止的期间,要专注地奋斗,埋头苦干持续努力。如此将自己锤炼到闪闪发亮后,一边实际感受成果,同时慢慢地测试自己究竟能够爬得多高,不就是30岁到35岁该做的事情吗?

锤炼自己直到30岁为止的8年期间,坦白说会相当乏味,根本称不上有任何的“快乐”。由于是锻?职业技能的期间,付出的努力远远多于获得的成果,或许有人会因此感到“太过漫长,无法忍受。”然而,人生漫漫。多数的情况下,每个人的人生应该会远比8年要长。只要忍耐8年,就可以获得未来充实的30年,不是非常值得吗?

对于眼前才正要开始职业技能锻?的人来说,会觉得这段时间非常漫长、庞大,为了消除这样的不安与焦虑,在此介绍各个年龄阶段的职场蓝图。

职场第一年,要从夕阳产业开始

针对刚毕业的职场新鲜人,或是30岁上下想换工作的人士,给予一点建议。无论是大型企业或中小企业,具有最大附加价值的,就是正在急速成长的最尖端产业。以现今的情形而言,有希望获得超出自己能力以上高额薪资的,应该不外乎IT、金融或投顾产业。

但是,30岁之前禁止踏入这些产业!

因为,30岁前,虽然收入会比同年龄层的所有朋友都多,但是到了30多岁时,应该成为最大本钱的自己却满是缺漏,而生活水平又无法降低,类似这样的悲剧频仍发生。

热门产业处于开创期时,尚未形成完整的企业模式,既缺乏专业的教育知识,也没有累积出经营智慧,在这样的产业怎么能够学到东西?

而且,急速成长中的企业有时会一口气大量招聘员工,因此就算是考试录取,也不代表自己的价值获得肯定。换句话说,许多情形下,这家公司并不是真的需要你,只不过是认为“反正想先招聘一百人,就挪出其中的一个名额”,才让你进入公司。

如果一心向往进入最尖端产业工作,建议选择“刚开始成长、人数相对较少的时机”。如果是在员工未满十人的时候进入公司,一旦公司急遽成长,活跃于第一线的机会就会来临,说不定还可以分配到公司的股票。相对来看,Google之类的最尖端产业早已发展成熟,如今才加入的话,除非有出类拔萃的能力,不然极难获派到第一线工作。

清楚了选择最尖端产业的长处、短处,以及风险后,试着思考一下工作应该选择何种产业。

建议是:选择夕阳产业。濒临倒闭的公司才会积累许多的经营智慧。所谓的夕阳,代表曾有过发光发热的历史,因此才能够西斜。

职场前3年,拿出全力贡献公司。

35岁前的厚度,决定了职场的高度


职场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到了35岁这个年龄,你的上司还没有对你说准备给你升职,你的未来很有可能会随着年龄的增加不断贬值。

职场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到了35岁这个年龄,你的上司还没有对你说准备给你升职,你的未来很有可能会随着年龄的增加不断贬值。随着你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小,未来的你会面临着更大的压力。

从30岁到35岁,这其中有5年的时间。假如给你足够犯错的时间。那么,为了不让你35岁以后的职业生涯变得一塌糊涂。

你至少应该在30岁就确立明确的目标,并利用5年的时间去追赶。这可能是你成长的最后的最佳时机。

1

35岁,你将面临哪些职业瓶颈?

▌35岁才发现自己求职难

我曾经有一个朋友,她是在一家民营企业做行政文员。每天朝九晚五,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几乎没有压力。

她在这家工作了将近5年,这5年,她从来没有想过工作之外的事情,比如职业规划,工作之外的个人技能提升等。她对自己的要求也不高,能够有钱养活自己就好!

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她就结婚生小孩了。休完产假之后,她回到公司,发现原来的岗位早已被人取代,自己则被安排到普工的岗位。一年后,她离开了公司。

离开公司后,她只好去找工作,没想到却遭遇了尴尬:找文员的岗位,她的年龄太大,找别的工作,又没有其他工作经验,于是她失业了。

看看她的经历,我终于明白,如果你35岁的时候,还在做一些执行类的岗位,还没办法做到管理层思维,你有很大的可能会面临找工作难的问题。

▌35岁才发现自己一无所长

30岁或者35、36岁,正是人生中最好的年龄。但偏偏有人认为自己老了,已不如年轻人了,自己已是昨日黄花,或者是下山的夕阳,完全没有了朝气。

上个月咨询过一个客户,他今年35岁。

他一开口,就说迷茫。因为在他35岁的关口,他突然发现自己一无所长。

经与他沟通下来,发现他的情况其实并不糟糕!他有着很好的学历和背景,只是,这些都没有成为他职业发展的助推器。

细细分析下来后,其实在他长达十几年的职业生涯发展中,他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就是在黄金的十年,他并没有让他自己建立起职场核心竞争力。

不肯学习,没有核心竞争力,只能把命运交给别人,这才是问题的核心症结。

如果你35岁还一无所长,那你和优秀的人的距离,可能就是7年以上的距离。

▌35岁才发现错过了最重要的机会

哈佛一调查报告说,人生平均只有7次决定人生走向的机会,两次机会间相隔约7年,大概22岁后开始出现,75岁以后就不会有什么机会了。

第一次机会是在22-25岁之间,也是你刚大学毕业的时候。此时,有些人如果做好职业规划,或者有幸进入适合他自己的企业,从事适合的职业,他就能够抓住这次机会。第二次是在32岁,此时,正是一个人职业发展最重要的时刻。如果你能够在前7年打好基础,那到这个年龄段,你就会把握住这次机会,确定你自己的事业。第三次机会是在39岁的时候。这个时候,你已经在家庭和事业中定型了。对大部分人来说,想要再去改变已经很难。

所以,前面两次机会,几乎决定了一个人一生的命运。

可是,大部分人,到了35岁才发现,他已经错失了人生最重要的机会。

由于犹豫,所以不敢行动;

由于害怕痛苦,所以安于现状;

由于安于现状,所以不敢改变。



2

35岁之前,如何打好基础?

35岁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年龄,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点。

如果你35岁之前几乎没有任何积累。那么,35岁以后的职业生涯要想获得突破是十分困难的,有很多现实的问题无法解决。

所以,要想让你35岁以后的职业生涯不后悔,顺利渡过35岁这道坎。你就需要在35岁之前对自己负责,未雨绸缪。

找准一个可以为之奋斗5年、10年甚至更久的目标。

这是一种最理想的状态。因为一个清晰的目标,可以让你的职业成长围绕着一个点去积累经验。而这种日积月累的经验积累,也是你日后升职加薪的筹码。

虽然经验并不一定与能力相关。但如果没有经验的积累,你的能力也基本没有提升的可能。

关于目标与核心竞争力的问题,所谓核心竞争力,一定要有一个核心才行。

围绕着这个核心,你才能构建你的竞争力。而这个核心,就是你的职业目标方向:

我到底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这个问题解决了,方向明确了,哪怕你走得再慢,也可以比那些走弯路的人走得快。因为你明确你的目标,你一直在朝着你的目标前进,你是在走直线。

捷径是什么?

捷径就是不走弯路,永远走直线。

现在房价、物价这么高,很多人的生存压力也骤然增加。由此也导致很多人迫于生存的压力,而变得浮躁和随波逐流。

一份工作,往往坚持不了几个月,觉得看不到希望,工资无法提升,往往就选择跳槽。但实际上,跳槽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现在房价、物价这么高,很多人的生存压力也骤然增加。由此也导致很多人迫于生存的压力,而变得浮躁和随波逐流。

一份工作,往往坚持不了几个月,觉得看不到希望,工资无法提升,往往就选择跳槽。但实际上,跳槽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现在的用人单位,都变得非常务实,做多少事,拿多少钱,天经地义。

如果你无法为公司发展贡献更大的价值,却还想着得到更多的回报。这样只赚不赔的买卖是没有人愿意干的。

你为公司贡献多少价值,取决于你的能力到底有多强。

而能力的积累,则源自于在一个方向上的长期坚持。即便是那些看起来令人很羡慕的成功者们,也少不了日积月累的修炼与成长。

那些因为走了弯路,却想在极短的时间内,把损失补回来的急功近利的做法,只会让你失去更多的东西。

大家可能听说过10000小时定律:不论你想在任何一个领域成功,你都必须至少付出10000个小时的磨练。

MacolmGladwell在他的新书《异类:成功人士的故事》中说道,无论是最优秀的运动员,企业家,音乐家还是科学家。经调查,你都会发现他们至少都在付出了长达十年,每天不低于三小时的努力之后才崭露头角的。

你积累的厚度,将最终决定你未来的发展高度。

3

35岁后,如何实现质的突破?

30岁以后的职业发展,不应该再是原地踏步、停滞不前的状态。要想让你35岁以后的职业生涯实现一个比较。这里我总结为三点:

第一,做价值规划;

第二,生涯聚焦;

第三,扬长避短。

▌1、价值规划

我们姑且先抛开外部机遇,只看一个人的内在价值,其实用这个模型就可以表示出来。

你去看企业招聘,也是用这个思路来判断你的价值,从而决定给你的offer上面填什么数字:比如,他们会要求一定的学历和专业,这其实代表了你的知识水平;他们要求会使用一些工具,比如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能力等等。

你能努力的点更多是在知识、技能和能力。所以,你做的每一段工作,都要力求在这些要素上有所提升,你才会不断增值。

如果将来想要创业,那么创业需要什么知识、技能和能力,在这之前的哪些工作可以提升这些要素,这才是职业规划真正需要做的事情。

▌2、生涯聚焦

一旦你到了35岁,你就不应该再走多元化道路,而应该聚焦。

●职业发展路径聚焦。

任何一个职业,都有两条发展通道,一条是管理通道,一条是专业通道。这两条路径,你只能选择一条。

●模块聚焦。

比如,心理学有完型学派、精神分析学派、认知学派、人本主义学派、行为主义学派、构造主义学派等。你不可能精通所有模块,所以你必须选择一个模块进行聚焦。

在你所在的领域,看看哪些模块是你感兴趣和擅长的,那请你聚焦在这个模块。

▌3、扬长避短

能力是你实现生涯裂变的条件。

到了35岁,你不再是一个没有任何经验的应届生,在能力上的强弱上,你已经有了明显的区别。

比如,你可能在专业能力上很强,但是在当众讲话能力方面,却很弱。

而你的工作,却需要你经常进行当众讲话,这是你职业生涯突破至关重要的能力,所以,如果你要实现生涯裂变,你就必须提高你的当众讲话能力。

在35岁的关口,你不能再任性地学习了。

你最好看看你的事业,你工作,有哪些能力是你擅长的,哪些能力是阻碍了你的发展的。

一定要做到扬长,让你的长处变得更长;避短,对阻碍你个人生涯发展的短处,你一样是需要提升的。

从30岁至35岁:为你的生命多积累一些厚度


不论你现在已经“奔三”,还是正在“奔三”的路上,请始终告诫自己:不要虚度了大好年华,抓住所有能够抓住的时间,为自己芸芸众生般的生命多积累一些厚度。

我始终相信一句话:出来混,迟早要还的。虽然你我皆是凡人,只是这芸芸众生中的普通一员,但我依然希望每个人的生命都能够迎着太阳开花结果。不管以你现在的阅历是否能够理解这段话的涵义,请先记下来。我相信总有一天,你会明白。因为,时间能解释一切,时间能证明一切,时间能解决一切。

题记

在最近的一年的职业规划咨询过程中,我明显地感觉到35岁以上人群对于职业生涯规划需求的迫切性。也正是从这些案例中,我们得以清晰地洞察到,时间点的把握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如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我们的客户中,遇到的往往是两类较为极端的案例:一类是已经做到一定级别至少是总监级以上,在公司具有一定地位,年薪不少于20万的人;另一类是工作多年,但依然处于一个相对低的位置,无论是职位层级和物质回报,还是个人的价值感,均无法得到较高认同。这两类案例虽然极端,但却给我们提供可以借鉴的思考。通过对比,我们发现,但凡那些在职业发展上获得一定成功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在自己所熟悉且擅长的领域,至少精耕细作了10年以上。而那些在职场上找不到自己位置的人,往往属于每隔一两年换方向,从来没有在某一个方向上深入积累下去。当然,除了频繁跳槽的因素之外,还有另外一个因素,那就是:已经在一个方向上深入积累,但这种积累属于重复劳动式的,并没有上升,致使职业发展原地踏步。

不管你是否承认,你都必须重视35岁现象。很多企业在招募人才时,明确规定年龄在35岁以下。如果你的年龄到了35岁却还在通过招聘网站投递简历不断跳槽的话,你就应该反省一下自己到底哪里做错了。当然,根据我们的实践咨询经验来看,如果你真到了35岁甚至更高的年龄才去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很有可能这个问题你已经无力解决了,很多现实的困难会让你有心无力,束手无策。到了这个时候,很多人会因为当初的选择后悔不迭,但却欲哭无泪。所以,无论是为了避免走更多的弯路,还是迈向更大的成功,你都必须提前思考你未来的谋生之路。已经有太多的案例证明:未雨绸缪会比临时抱佛脚有用得多。

在我们的客户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80后,也是职业规划问题的高发区。年龄最大的一批80后,已经过了三十而立的年龄;但还有相当一部分80后,正在迈向三十而立的路上。如果说年轻是上帝给予你的犯错的资本,你还有时间去弥补;但如果你已经到了二十岁的尾巴上,这种资本将不再是你的专利。从大学毕业,到你的而立之年,这个时间已经足够长,让你有足够的机会去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并反思自己的成长。

从30岁到35岁,这其中有5年的时间。假如给你足够犯错的时间,那么,为了不让你35岁以后的职业生涯变得一塌糊涂,你至少应该在30岁就确立明确的目标,并利用5年的时间去追赶。这可能是你成长的最后的最佳时机。错过了这个时机,你已不再年轻,社会也不会再以包容的心态去原谅你的年少轻狂。否则,你多走一步错路,就必定要在以后以十倍的代价补回来。从30岁到35岁,你应该学着为你芸芸众生般的生命,多积累一些厚度,以便让你下半生的职业生涯不要在假如一切能够重来的悔恨和遗憾中度过。

30岁:你必须要面对的三大问题

第一个问题,就是家庭与责任的问题。

不要以为自己还年轻。不要以为有些问题离自己还很远。无论是颓废还是忙碌,你的时间都在飞快地逝去,你感觉自己在加速变老。有些问题,不管你是否愿意去面对,但你的成长阶段决定了你必须要承担与年龄相匹配的责任。大多数的人,到了这个年龄段,都必须要考虑一下家庭问题。如果你已经成家立业,你必须清醒地意识到:你的职业到底该如何发展,才能确保让你支撑整个家庭的负担?这不仅仅包括你的爱人,还包括你的孩子及父母(尤其是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时候,你要承担的是双方四位老人的供养)。到了这个阶段,你的压力是成倍增长的,但如果你在职场上的成长无法实现倍增,甚至还在以某种形式进行着倒退,那么,你以后的职业发展就会面临更多的压力。而这种压力,更多的时候,会使你没有余力去谋求更好的发展。很多人在跳槽时,往往会有一个很大的顾虑:如果我跳了,如果收入没有现在的高,那么,现在的工作,我还会轻易再动吗?说得更不客气一点:我还敢轻易再动吗?我还有那个胆量与勇气吗?所以,要想行动,就趁早,趁你还没有背上家庭的包袱的时候,轻装上阵,拼尽全力向前冲,这是你唯一的选择。千万不要在这个时候享受安逸,否则,你的后半生都将永远在碌碌无为中被安逸下去。

第二个问题,是能力与年龄的匹配度问题。

为什么很多企业在招聘人才的时候,明确规定要5年经验、10年经验等等类似的工作经验要求呢?因为工作时间意味着与之匹配的能力等级。同样的工作,5年经验和10年经验所积累的能力是不一样的,所能承担的责任也是不一样的。你的工作年限越长,往往也意味着你的能力越强,这二者之间是一种正向倍增的关系。但如果你违背了这种关系,那么,你就无法获得用人单位的认可,进而丧失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在我们的很多客户中,其中较为棘手的一种情况,就是能力与年龄不匹配的问题。很多工作3年、5年的人,甚至和工作一年的人在能力方面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所以当他们的职业想向上突破时,会遇到很多的阻力。导致这种情况的产生有两种原因:一是频繁跳槽,没有在一个方向上积累,无一技之长;二是虽然在一个方向上长期积累,但只有第一年是成长的,剩下的几年都是在做重复劳动,原地踏步。

所以,对于那些年龄30岁的朋友来说,从现在开始,你必须要慎重审视一个问题:从毕业到现在,我工作几年了?我身上所具备的能力是否与我的年龄相匹配?如果不匹配,那么,你一定要及早树立危机感,并跑步前进,以弥补与那些先知先觉者之间的差距,确保自己不会在竞争的过程中被他人挤下马。

第三个问题,是知识结构的构建与提升问题。

我们曾经服务过一个客户,做销售做了五六年,也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实战操作经验。有一次跳槽去应聘某知名快消企业的区域营销经理的职位。在面试的过程中,所有关于具体操作层面的问题,他都能够对答如流,但上升到系统层面及战略层面的问题时,他的脑子就一片空白。我相信在职场上做过五六年的人都有这种感受:感觉在具体的操作层面,无论是流程,还是技巧与方法,都能够熟练掌握;但如果从更高一层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往往又不知道如何下手。

身在职场,不同职位等级的人,所做的事情是不一样的,他们所具备的眼光与思维模式同样也有差别。一个最基础的业务员,想着如何维护好终端,这是战术层面的东西,也是他的职责所在;但如果一个营销总监这样的角色,还和业务员一样天天想着如何去和终端老板打交道,那就是他的失职了。每一个企业的运营,都会由战略与战术所构成。大的战略会细分成小的战略,小的战略会细分成一个一个的执行战术,由基层人员去付诸实施。不同层级的人,分别负责不同高度的工作,各司其职,这也是团队协作的意义所在。同样,每一个不同层级的人,也存在不同的知识结构。层级越高,你看问题的眼光和思路就要越高,你的整体知识结构层次也要向上发展和突破。要不然,你的能力,永远只能停留在具体的基层操作层面上,不会有大的发展,职位上更不可能有上升。

另外,从沟通的层面来说,你的职位越高,你与老板的距离就越近,你与公司最高领导接触的机会也就越多。如果你看待问题的思路无法与老板们保持在高度上的一致性,那么,你的能力是无法得到认可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你向上晋升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了,职业生涯也会就此止步。

30岁之前:如何打好基础

30岁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年龄,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点。我们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咨询之前,会有一个评估环节,系统评估客户的综合基础,看看是否还适合做职业规划。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考察标准,就是年龄问题,重点是30岁左右的年龄。如果你30岁之前几乎没有任何积累,那么,30岁以后的职业生涯要想获得突破是十分困难的,有很多现实的问题无法解决。这是硬伤。但凡遇到有这样硬伤的客户,我们只能对他们说很抱歉,我们无能为力。所以,要想让你30岁以后的职业生涯不后悔,顺利渡过30岁这道坎,你就需要在30岁之前对自己负责,未雨绸缪。

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准一个可以为之奋斗5年、10年甚至更久的目标。这是一种最理想的状态。因为一个清晰的目标,可以让你的职业成长围绕着一个点去积累经验,而这种日积月累的经验积累,也是你日后升职加薪的筹码。虽然经验并不一定与能力相关,但如果没有经验的积累,你的能力也基本没有提升的可能。

关于目标与核心竞争力的问题所谓核心竞争力,一定要有一个核心才行。围绕着这个核心,你才能构建你的竞争力。而这个核心,就是你的职业目标方向我到底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解决了,方向明确了,哪怕你走得再慢,也可以比那些走弯路的人走得快,因为你明确你的目标,你一直在朝着你的目标前进,你是在走直线。捷径是什么?捷径就是不走弯路,永远走直线。

我们去年曾经咨询过一个客户,7年换了6家公司。按照通常的理解,大家往往会认为这个人的职业发展很糟糕。其实不是。这个人目前的税后月薪是1万元,属于还不错的那种水平。大家也许会纳闷:为什么频繁跳槽的一个人,会有这样的职业发展水平呢?有些人会觉得他很幸运,运气比别人好而已。其实不是。观察他的成长经历,我们发现,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每一次跳槽,他都没有偏离既定的方向。只要方向不错,那么,他的每一步行动,都是在接近这个方向,都是在为以后的职业发展积累更多的筹码。你积累的厚度,将最终决定你未来的发展高度。现在房价、物价这么高,很多人的生存压力也骤然增加,由此也导致很多人迫于生存的压力而变得浮躁和随波逐流。一份工作,往往坚持不了几个月,觉得看不到希望,工资无法提升,往往就选择跳槽。但实际上,跳槽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现在的用人单位,都变得非常务实,做多少事,拿多少钱,天经地义(当然,特权阶层不在讨论范围之内)。如果你无法为公司发展贡献更大的价值,却还想着得到更多的回报,这样只赚不赔的买卖是没有人愿意干的。你为公司贡献多少价值,取决于你的能力到底有多强。而能力的积累,则源自于在一个方向上的长期坚持。既便是那些看起来令人很羡慕的成功者们,也少不了日积月累的修炼与成长。那些因为走了弯路却想在极短的时间内把损失补回来的急功近利的做法,只会让你失去更多的东西。

大家可能听说过10000小时定律:不论你想在任何一个领域成功,你都必须至少付出10000个小时的磨练。MacolmGladwell在他的新书《异类:成功人士的故事》中说道,无论是最优秀的运动员,企业家,音乐家还是科学家,经调查,你都会发现他们至少都在付出了长达十年,每天不低于三小时的努力之后才崭露头角的。书中有这样一个例子:34岁的世界顶级小提琴家马克西姆文格罗夫出生在西伯利亚,在4岁的时候接触到第一把小提琴,从此就展现出了过人的天赋。然而他的天赋和敬业度是成正比的。他每天练习7小时,5岁就举办了独奏会,15岁就获得了国际大奖。文格罗夫说,我的母亲每天晚上8点回到家,吃完晚饭之后就教我小提琴直到凌晨4点。对于一个4岁的小孩来说,这简直就是酷刑,但两年后我变成了小提琴手。

很多人在抱怨没有机会。其实并非如此。肯特大学的社会学教授弗兰克弗雷迪认为有效投入很多时间去练习的人自然会拥有自己的运气:他们近乎苛求地努力,当运气来的时候,他们早就准备好了。这正应了中国的那句老话机会只垂青有准备的头脑。

如果你没有遇到机会,不要抱怨,你首先要反思的是自身,到底哪些方面准备不足?根据我们的经验,只有你在一个方向上坚持至少5年以上,你才有可能得到回报,而且这种回报会对你以后的职业发展产生一个相对长期的影响。同时,也正是这么长时间的积累,让你的基础非常扎实和牢固,你的脚步也会站得更稳。

身在职场,无非要做两件事:一是做事,二是做人。如果说找准目标为是了积累更多的核心技能,更好地做事的话,那么,学会做人,则是你要职场发展要考虑的第二件大事情。我们甚至认为,会做人比会做事还要重要百倍。找到一个合适的职业目标,对于很多迷茫中的人来说可能并不是容易的事;但学会做人,则是你在任何公司、任何时候都可以修炼的一种职业素养。即便你的职业技能没有多大的突破与成长,但良好的职业素养则会从另外一种层面为你的职业发展增添筹码。我们也遇到不少能力不足、但态度很好、很积极的客户,他们用自己的优秀职业素养成功征服了面试官,得到了不错的发展机会。有句话叫要做事,先做人。能力不足,可以慢慢培养;但如果不会做人,在任何组织中,都会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在做人的修炼中,有四项要素,是能够对你以后的职业发展起到致命性影响的。

第一是你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这其中包括与你的上司的关系,以及与你的同事的关系。与上司的关系不好,直接决定着你的升迁。所以我经常对我们的客户说这样的一句话:如果你与上司的关系不好,基本上也就意味着你在这个公司的职业生涯就此终结。而与同事的关系不好,即便你哪一天升迁了,成为了他们的领导,你也会因为缺乏群众基础而导致权力被架空,你的下属对你不是阳奉阴违,就是故意挑衅,你会发现领导这个位置其实很不好坐。

第二项要素,就是要树立不断学习的能力。我们应注重学习的重要性。我们在去年曾经遇到过一个客户,已经近40岁的人了,做会计做了14年,但仍然只是一个基层主管的职位,在公司中也看不到晋升的机会,也已经好多年没有加薪了。我们问了他一个问题,在这14年中,你有没有进行过培训、进修或者任何其他形式的充电?他说,没有。从来没有吗?从来没有。这是一个非常极端的例子,但这种现象在职场中却是非常普遍的。关于自己的学习与成长,你不妨问自己几个问题:与一年前相比,我的专业能力明显进步了吗?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我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吗?假如遇到职责范围内的事情,我一个人是否能够独立搞定,是否具备独当一面的能力?厚度决定高度。你所以会有厚度的积累,原因在于你不断强化的学习能力。没有学习,你的职业发展就会在原地踏步。你以为你没有退步,但实际上别人在进步,你与别人之间的差距在不知不觉中拉开了,你也就退步了。

第三项要素,就是要树立职业化精神。不管你有没有目标,不管这项工作是不是你愿意做的,只要你在这个岗位上,你就应该把事情做好。在其位谋其职,这是最起码的一种职业素养,也是任何岗位上都不可或缺的一种职业精神。既然在这个岗位上,你的岗位职责要求你把工作做好;如果不想做好,那就走人,别在这里浪费大家的时间。良好的职业素养,有时候比能力本身更重要。

我曾经在新浪微博上看到过别人总结的企业中8类精神乞丐,我觉得很好地描述了当下一部分人的职场态度:领导不和我沟通,我就不沟通;领导不认可我,我就不好好干;领导不鼓励我,我就不好好干;我不开心,是因为领导不会哄我;完不成任务,总是拿一堆客观理由来应付;做错事后,总希望大家不要小题大做;不懂技术,抱怨公司没有培训;不上进,抱怨公司氛围不好。

良好的职业化精神,是很多优秀人士身上必备的成功素质。即便这份工作你不喜欢,也不要用消极的的方式去对待,因为你不仅在浪费公司的时间,更是在浪费你自己的时间。身在职场,你能收获的无非是两种东西:一是回报,二是成长。在没有明确的目标之前,把眼前的事情做到极致,把所有你能够在这个职位上得到的东西,统统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争取。以消极的态度对待工作,你会两手空空,什么也得不到。

第四项要素,就是要有强大的内心。我所遇到的很多人,其实内心里都很脆弱,无法经受漫长人生道路上所降临的各种苦难。要知道,每个人的成长都不是一帆风顺。即便是耶酥,又何尝不会遭受苦难的洗礼?强大的内心可以让一个人在绝望中看到希望,而消极悲观只会让你在希望面前错机良机。《肖申克的救赎》中有这样一句台词:懦怯囚禁人的灵魂,希望可以感受自由。强者自救,圣者渡人。你没有本事成为圣者,但一定要变成强者。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永远是自然进步的永恒法则。你只有适应这个法则,才能在这样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获得生存之地。

30岁之后:如何实现质的突破

30岁以后的职业发展,不应该再是原地踏步、停滞不前的状态。要想让你35岁以后的职业生涯实现一个比较大的发展,你应该从30岁开始,好好利用5年时间,着手以下3件至关重要的事情的准备。

第一件事就是完成你的专业化品牌构建。如何构建你自己的个人品牌。你到了30岁以后,再去频繁跳槽,肯定是不行的,最大的不利,就是你的专业知识成长,永远只是停留在一个相对低的层次上,而这又会影响你职位的晋升与薪水的增长。我该干什么,适合做什么,此时应该有一个清晰而明确的定位,并利用剩余5年的时间去积累。否则,35岁现象一定会在你身上上演。

日本战略之父大前研一在其专著《专业主义》中也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你凭什么胜出?未来能够牵动世界大势的,是个人之间的竞争。能否独霸世界舞台,锻造他人无法超越的核心竞争力?你唯一的依恃,就是专业。你是一流的商务人士,还是一般的上班族?差别就在这里!给自己一个专业定位,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会为你以后的职业发展增加更多有价值的筹码。我们曾经遇到过5年跳槽13次、接触过10余个行业的客户。假如你也这样,就毫无专业性可言了。

当然,为了支撑你专业化的品牌形象,你还需要在以下两个方面做出努力:

第一个方面,就是我们在前面提到过的知识结构的问题,要脱离具体的操作层面的问题,把你看待问题的眼光放得更高一些,更远一些,成为一个具有远见卓识而不是鼠目寸光的人。你要向这个行业里最优秀的人看齐,并以他们为目标,作为自己修炼成长的榜样,一步一步弥补与优秀之间的差距。这个时候,在职学习、进修、培训等等都需要提上日程,学会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

第二个方面,就是树立自己在行业内的影响力。每一个行业的优秀人才,都有自己聚集的圈子。比如哈佛商业评论网、职业经理人网、业务员网等等,都是相关人才聚集的地方。为什么有些人出去讲一次课就要好几万?为什么有些人能够用自己的力量推动一个行业的发展?原因就是他们的影响力太大了。你要想成为优秀的职场人士,也必须像那些最优秀的人看齐,树立在这个行业内的影响力,用你的思想去影响别人。我们去年遇到一个非常优秀的小伙子,至今印象深刻。他是一个印刷专业的大专生,毕业之后去印刷厂做销售。或许在有些人看来,这个专业、这个职位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但正是这样一个看起来没有什么含金量的职位,他却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构建着自己的影响力。他给自己定了一个要求:每月都要写一篇文章,发表在这个行业内最具影响力的杂志上。当然,并不是每篇文章都能够达到发表的质量,但每个月必须要保证质量写一篇。这样做的好处,第一是树立了你在这个行业内的影响力;第二,可以让你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我们前面提过知识结构的问题,这里需要再强调一下。你通过学习、培训等方式,得到的知识,终究是别人的,不是你自己的。要想形成你自己的知识结构,你需要将这些外来吸收的知识应用到工作实践中。在实践的过程中,同样的知识理论,在不同的情况下,每个人的感受和心得是不一样的。你写文章的过程,也就是对你自己在实践中的感悟和心得进行总结和反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知识结构,才能真正称得上是你自己的知识。

第二件事情,就是把自己培养成一个优秀的管理者(这里指的是中层管理者,也是你的第一个管理者目标)。除了那些对于技术十分热衷的人,如果你要想在职场上获得更多的空间,职位上的晋升必不可少。有些人会说我不愿意成为一个领导者,我只希望做好自己的份内事,我就满足了。对于抱有这种想法的人,我只能说很抱歉,这不是你能选择的。原因很简单:你25岁的时候,可以做一名基础员工;30岁的时候,也可以做一名基础员工;但你到了35岁以上的时候,你如果还只想着做一名基础员工,那就不太现实了。我们前面提到过35岁现象。如果一个已经35岁的人,他的能力还只是局限在基础岗位上,那么,这样的人基本上是没什么价值的(当然,落后的国企及事业单位除外)。所以,不管你是否愿意,你都必须把职位晋升作为你职业成长道路上的一个重要目标,并为之付出努力。

走上了管理者岗位,是你职业成长的关键一步。以后的发展空间,都与此次的晋升密不可分。但这个位子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坐稳。盖洛普曾经做过一项调查,发现基础员工之所以离职频繁,很多时候问题并不在于公司,而是在于其上司公司的中层管理者。在我们的职业规划咨询经历中,也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正因为中层管理的不善,而对于下属员工的发展与成长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导致他们职业发展无论是在专业能力上,还是在职业修养上,均不能得到有效的成长。

在这里我们暂且不去讨论中层危机对于公司的发展多么多么重要这样比较宏观的话题,单纯从小处来说,你必须要意识到:你的管理,将有可能改变你的下属的终身命运,是你错误的管理方式在不知不觉中伤害到你的下属,迫使他们离开公司。管理者在招聘员工的时候,对于频繁跳槽的人是深恶痛绝。但作为一个旁观者,我不得不说的是:当你们在抱怨求职者的不忠、素质低下时,你们是否考虑过建立一种良性的人才成长机制,让每个人都能够得到成长?你们在抱怨人才短缺的同时,是否考虑过如何去认真地培养人才?很多企业会说我们培养了,但留不住,到头来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这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所以对于人才培养也就不那么热衷了。但问题恰恰出在这里:你为什么留不住人?如果每个公司都不去培养人才,都想吃现成的,那么,最终的后果将是:所有的企业,都将面临无人可用的境地!

当你的成长因为你的上司而受到阻碍的时候,这是你的不幸,你可以选择用脚投票;当你某一天也成为管理者的时候,我们不希望把这种不幸继续传递下去。唯有如此,人才的培养才能进入正循环,才能够让每个人都能够在职场上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这其中困难多多,但我希望有理想的人能够不断努力,慢慢改变这一切。

第三件事情,就是找一家成长中的公司,在相对长的时间内,伴随其成长。在成长的过程中,找一家具有成长潜力和发展空间的公司,并随着公司一起成长,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一是你可以亲眼目睹一家公司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成长历程,对于公司的运营也会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你也能够体会到你的角色在公司成长中的位置和作用。二是在公司成长的过程中,你的价值会有更大的发挥余地,会更容易展现出来。很多人在找工作时都倾向于寻找大公司,这也可以理解,但是要想快速的成长,寻找规模不太大的成长中的公司,其实是更好的一种选择。因为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对于人才的需求较为迫切,你的职位晋升也会更快。三是你的忠诚度会为你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回报。企业用人,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忠诚度。没有哪一个企业喜欢朝秦暮楚的员工。尤其是现在跳槽率、流失率在众多企业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忠诚就成为一种非常难能可贵的职业精神。

不论你现在已经奔三,还是正在奔三的路上,请始终告诫自己:不要虚度了大好年华,抓住所有能够抓住的时间,为自己芸芸众生般的生命多积累一些厚度。当你慢慢变老的时候,回想自己的一生,你希望是令人欣慰的一生,还是悔恨和懊恼的一生?

最后,借用我最喜欢的乔布斯语录,作为本文的结尾。人这一辈子没法做太多的事情,所以每一件都要做得精彩绝伦。你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为别人而活。不要被教条所限,不要活在别人的观念里。不要让别人的意见左右自己内心的声音。最重要的是,勇敢的去追随自己的心灵和直觉,只有自己的心灵和直觉才知道你自己的真实想法,其他一切都是次要。

过了29岁,有些事再做就丢脸了!


过了20几岁,最重要的改变是你变成大人了,大家不再当你是未成年的大孩子来看,开始在你的肩上丢各种责任。过了20几岁,你不能做的事其实只有一件,那就是不能不负责任。

我问过很多20几岁年轻人,到了几岁会让他们觉得自己老了,答案几乎只有一个,就是30岁!第二个问20几岁年轻人的问题是,当自己老了,会让他们有什么感觉?答案也很一致,他们会觉得好些事没办法做了好吧,20几岁还年轻,那么应该做什么呢?面对这第三个问题,20几岁年轻人还是答得很相像,赶快做一些老了没办法做的事啊!

过了29岁,你就是职场老人

20几岁时,究竟是哪些事要趁年轻赶快做的呢?大部份都是梦想!20几岁有理想、有热情,是最勇于追梦的年龄。这个年纪的脑子里,有一个优先顺序表,梦想第一,现实第二。当梦想与现实出现纠缠局面时,现实常会被抛诸脑后,拉都拉不住,挡都挡不了,唯一的念头就是要去追梦!
在20几岁时,工作不被归类为梦想,它属于现实层面,他们知道为了自己好,一定要找到一份好工作,可是在感性的层面里,工作纯属必要,却不重要,而完成梦想才是最重要的事。工作与梦想出现冲突时,工作顺理成章必须让位,优先完成梦想。问题是时间不会等人,在短短的几年里,要同时做好这两件事,难免顾此失彼,总有遗憾。
像我坐在办公室里,经常有20几岁年轻人递上一纸辞呈,理由都和梦想有关:
□我想去非洲当一年志愿者,奉献自己。
□我和朋友要开一家cheese店,再卖我们喜欢的书和CD。
□我要研发商品,像毛毯衣可以小兵立大功。
20几岁年轻人,理当去追求梦想啊!他们经常挂在嘴上的口头禅是:
□工作不是人生的全部!
□我们不是工作机器,workhard,也要playhard!
可是,请注意!从20几岁到30岁没有几年,一眨眼就走到30岁,也就是年轻人说的老了而且,不只是你自己觉得老了,外界看30岁的你,也觉得老了。
猎头市场主要是找中高阶人才,猜猜看,他们人肉搜索的对象是哪一个年龄层?不是40岁以上的中年资深老鸟,猎头公司主要诉求的年龄层竟是32至35岁。科技快速更新,产业快速更迭,中年人在知识与经验上,不见得可以无缝接轨,一家猎头公司老板告诉我:在一些产业,总经理人选瞄准的是32至35岁。

过了29岁,再求职会被瞧不起

过了29岁,在职场还没有独当一面的舞台,猎头市场怎么看你?没望了!只有短短三个字,毫无余地,毫不留情面。这样的人,不会是猎头市场要重金挖角的明日之星,他们也断定这样的人,未来只是平凡普通。
看到这里,有人要不服气的说,猎头市场不要我们就算了,到求职网站还不是一样找得到工作!说得没错,一定有很多工作等着你,在求职网站找工作不难。
等一下!依我5年求职网站的经营经验,忍不住要告诉你一个统计数据,使用求职网站求职,六成是30岁以下,两成是31至35岁,剩下两成是36至60岁,也就是说,20几岁年轻人是求职网站求职者的主流,过了29岁则人数剧减。这代表什么意义呢?找工作,是20几岁年轻人才做的事;30岁以上的人,主​​要是靠跳槽与挖角在换工作,少有在求职网站找工作。
奇怪,这个人都30几了,工作资历也有,为什么还在求职网站找工作?这是我常从企业那里听到的疑问。企业很渴求在求职网站找到资深老手,可是当他看到这样人才的履历,在喜不自胜的同时,心中竟也泛起矛盾的情绪,怀疑这些老手为什么没有被挖角,到了这把年纪了,还要投履历求职

过了29岁,求职筹码变少

想当然尔,企业会到处打听此人,了解他在职场上是否曾经出过什么问题,否则怎么会落到如此下场?最后企业还是会优先录用这些30几岁的职场老鸟,但整个晋用过程,可说是戒慎恐惧。
很明显的,过了29岁在求职网站找工作,就企业看来,是老了!所以你很可能碰到的情况是,猎头市场不要你,求职网站不应​​该看到你。
好,现在你20几岁,请闭上眼睛,想一想,三、五年后会有谁来向你挖角?如果想不出来有人会挖角,那真的要紧张了,因为你没有几年可以浪漫、可以天真、可以装傻、可以打混如果你把20几岁的年轻岁月都花在追梦上,再回到职场轨道时,恐怕都过了适婚年龄,自己可以掌握的主导权也相对地变弱。

有梦最美,但梦不能太多

20几岁新鲜人,和30几岁职场老鸟相比,最大的差异是20几岁新鲜人还有梦想,可是也因此他们很难在工作上专心一致,心思总是飘来飘去,今天想要努力工作,明天想去西藏打工度假,后天打算到美国念硕士不定性,不定向,结果是自我耗损,浪费时间。
我们都同意,追梦是20几岁的天职,应该勇敢去做自己梦想的事,可是追梦的同时,请谨守首要原则:梦想不要太多,也不要各不相干,像多头马车一样,把自己拉得四分五裂。选定一个梦想,努力达成,不轻言放弃。很多人说起梦想,满嘴是泡,但毫无实践的行动力,也不愿努力打拼、牺牲奉献,根本算不得是梦想,顶多是一个赖皮不工作的托词!
追梦的第二个原则是,设定时间表,比如2年或3年,其他时间仍建议用在工作上,这是降低职涯风险的安全作法。20几岁时,请你累积至少3年工作资历,专心一致,力求专业表现,建立良好口碑,给30岁换跑道时壮胆。
梦想只选一个,职涯方向也只能选一个,因为你没有太多时间换来换去。在20几岁,除了追梦之外,找到对的工作也应列为同等重要的大事。

■20几岁,没有时间感

20几岁年轻人最大的本钱就是时间,很难意识到时间不多的紧迫性,他们大半觉得时间多得很,不急,慢慢来,总可以找到合适自己的工作。就是这种时间上的错觉,让他们不疾不徐,过了黄金年纪才像大梦初醒般,开始想要确立自己的人生方向。问题是,社会上对年纪的判断和20几岁年轻人完全相反!
日本人多年前做过调查,发现28岁是一个人成熟化的关键年纪,你必须在很多重要抉择上做决定,比如:你要走哪一行、你要不要创业、你要不要结婚、你要不要生孩子等,而这些都需要不断反复思考,才能在28岁做决定。可是,现在的年轻人很有可能28岁才第一次就业,还无法明确掌握人生方向,他怎么去做决定呢?
虽然法律规定雇用不可有年龄歧视,可是所有企业都有一个说不出口的潜规则:女性28岁后、男性在32岁后还出现换工作频繁、或职务不连贯的情形,就会被默默贴上心性不定、脱离现实等负面标签,这等同于烙印上不可信赖这四个大字。而履历表是一辈子跟着你的,你很有可能一辈子都摆脱不掉这四个大字。

■20几岁,没有方向感

所以,你没有多少年好瞎找工作的!我用瞎这个字,不是为了耍时髦,而是因为形容精准!的确有很多人找工作是很瞎的,几乎是闭着眼睛在找。
Ivy大学念统计系,对这一科却毫无兴趣,也不知道毕业后要做什么,当表哥找她一起到大学区卖炸鸡时,Ivy一口就答应,梦想有一天成为炸鸡天后。这个工作并不浪漫,炸油会喷到手,手上尽是坑坑疤疤;隔壁卖卤味的正妹比她敢露,人潮都被拉走;她领的是工读生时薪,周末无法休假,以致男朋友劈腿耗了半年,表哥收摊了,Ivy也跟着失业。
Ivy左思右想,想出一条路来。她一向是同学中的点子王,决定应征行销企画,​​却因为提不出任何行销案而不断碰壁。求职不顺,让她觉得既然无法适应民营企业,那么也许适合当公务员,于是念头一转,跟爸妈拿钱补习,准备考公职,一年后毫不意外的没考上,爸妈劝她再去找工作,而这时离毕业已经两年了,她对自己要做什么事,一点主意也没有!

■20几岁,没有危机感

最后爸爸卖上老脸,透过友人帮Ivy找到一个坐办公室的工作:接待柜台外加收发文书。不甘不愿去上班,她感到窝囊透了,好歹自己国立大学毕业,这样的工作应该是工读小妹做的。这样一个刻骨铭心的经历,又让她推论出:之所以无法找到好工作是因为少一张硕士文凭,于是她一边工​​作一边准备研究所考试。
念书考试,Ivy还是有本事的,现在她是统计所研二,半年后即将毕业,她再度回到四年前的原点,并不知道自己毕业后要做什么,而这时Ivy27岁如果Ivy要找统计相关工作,她过去的工作经历不只无法加分,甚至会减分;如果Ivy还是不想做统计相关的工作,那她何必来念统计研究所?
Ivy的境遇,是很多大学毕业生的写照,一点都不新鲜,也就是说,很多20几岁年轻人就是这样晃掉黄金5年!

■五年,瞎混的停损点

我们周边,恐怕有半数以上的人学非所用,有的是科系远离就业市场需求,有的是不喜欢自己念的科系,那么换工作也许是一个方式,让你找到职涯方向。
尝试不同工作是对的,可是也不能瞎找啊。首先,请厘清你的兴趣、能力,以及人格特质,所找的工作至少要和其中一项相符。而不是亲友帮你找到工作,你就去做,或是媒体报导哪一个工作很热门,你就跟着一窝蜂投履历。
毕业后,你只有5年可以尝试不同的工作,而且一定要找到方向,比如:哪一种职务、哪一种行业等。以后再换的工作,最好不要离开这个方向,除非有相关性。

有些事,再做就丢脸了

20几岁,是很棒的年纪,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想做什么就不做什么,没有老师教官盯着你,父母也因为管不动而懒得管,老板则只看业绩数字20几岁自由而开心,人生主导权第一次交回自己手上。
上班赚钱,一个人饱全家饱,没有甩不掉的经济负担。只要谈恋爱,不必论及婚嫁。周围的好朋友,没有人在这个年纪结婚生子的,所以结不结婚,等到30岁后再来想。
这时的你,人生才开始扬帆起航,你洋溢着信心,充满了希望。只要随口说出一个想法,老板的眼睛就闪着光点,好像要将公司的未来完全寄托在你身上;开会时,大家想听听年轻人怎么想,你说得口沫横飞,他们听得点头如捣蒜你受到重视,也认为自己势必有一番作为。

■小心过量的快乐丸

当你沉浸在零负担的百分百快乐里,同时间,有些20几岁的特许权利也悄悄在过期中。可怕的是,没有人会对你高举警示牌,向你预警;即使有,你也看不到,你就像吞了一大把快乐丸,正在尽情享受20几岁的五光十色。
一旦跨过30岁门槛,才隔一个晚上,大家对你的态度好像是你变了个人似的,他们收回关怀欣赏的眼光,变成严厉要求:30岁了,你应该30岁了,你不可以你原来天之骄子似的特权一一被收回,并且被迫面对一些严肃的课题:结婚、生子、买房子、奉养父母无敌青春,就在29岁最后一晚化为灰烬。
20几岁一定要欢畅享受人生,但它就像一场疯狂派对,你必须保持适度警觉,免得一夜荒唐后,醒来人生一片混乱,无法收拾。

职场达人观点:

过了20几岁,最重要的改变是你变成大人了,大家不再当你是未成年的大孩子来看,开始在你的肩上丢各种责任。过了20几岁,你不能做的事其实只有一件,那就是不能不负责任。可怕的是责任包罗万象,铺天盖地向你席卷而来。

古典:管理者以为你知道,其实你毛都不知道的职场潜规则(一)


写给职场小白的第一篇:生活和工作要区分开,但是要搞明白界限和关系

为了勾引大家看,我决定标题党一下。

其实也的确是这么回事——我自己从职场小白到管理者,也走了下面所有的心路。所以写给大家,也是希望你们可以省点时间——标题原来叫做《等我当管理者后觉得应该早点明白的新人法则》。

首先,这个东东写给职场小白——我这么叫他们不是因为年限,而是因为心智——其实人也许可以很老,但却还是职场小白。就叫他们“直白”(职场小白)好了——这群人其实很可爱,很真诚又自我,很直白。

直白也不完全是他们的问题,尤其是我们这一代人,他们的年龄很轻,而且很多都是独生子女,不能在大院里面和一群孩子们玩。他们没有学习到关于组织的所有概念,就一脚被踢到职场了。他们处理同辈问题就有点困难。

还有一些人可能原来在家里就是家庭的核心,父母哥姐的宝贝,一旦到了组织,就不太懂得和上级打交道。

不过不要紧,我来说说组织里面最重要的一些“潜规则”。这些规则对于职场老人来说,不是不愿意说,而是认为“我靠这不废话啊”。但是因为很多人不知道,所以我就废话一下吧。

第一篇:生活和工作要区分开,但是要搞明白界限和关系

很多人有很多的理由让工作和生活混在一起。其实大学的时候,这两者就是互动的——比如说今天累了,就少看点书,明天可以再多看看。

但是组织的形态决定了这是个一起玩的游戏,要一起玩,就一定要有规则。这个规则肯定没法照顾所有人,只能照顾大多数人。就好比淘宝有个十二点抢红包的活动,我正好尿尿去了回来过了12点,谁也抱怨不了——淘宝不和我玩了,他不会因为我需要尿尿就给我一个红包的机会。

工作也是个大游戏。所以你要明白,一旦你开始因为生活而影响工作,等于绑架整个团队为你的个人生活买单。

时间一长,就两个结果——

一,大家特理解你,特喜欢你,但是不爱和你有工作关系,因为和你玩还需要额外为你的私生活付费;

二,大家设计各种规则针对你,到最后,大家懒得鸟你了。

所以所有的直白们,记得别让别人为你的生活、心情、健康、心理、过去的阴影、前女友、贱男人等等买单——别成为一个“能当好朋友却很难共事”的人。

两种人最可悲—— 一种是没有才情性格的人,第二种则是性情大于才情的人。一旦你成为后者,你哪怕在才情上加了50攻击力,但是你的性情却需要使用100能量值,大家就不爱用你了。还不如用个30攻击力只要20能量值的招数呢。

当然工作和生活分开不是意味着每天准时打卡,好好完成绩效之类的行为准则。我们做久了,都知道这种规则很容易混点。关键是和你的管理者讨论好工作的边界——比如说你可以提前走,但是你需要何时何地做到什么程度来交付。

你可以有自己的生活,但是你的自由以影响他人为界。

以上《古典:一岁就已决定你的恋爱类型》一文,由编辑精心撰写而成,希望对您的职业规划有所帮助,更多精彩请访问“交流你知道的求职技巧”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