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注重职场礼仪。

职业规划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计划的过程,职业生涯规划的好坏可能将影响整个生命历程。感谢您阅读《全职妈妈怎样重返职场》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业规划知识,欢迎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这是一个让我感慨万分的标题,就在9个月前,我还是一个全职的妈妈,宝宝刚满一岁半,在过去的9个月当中,经历了曲折的过程,我终于重返职场。我身边也有不少朋友曾经是全职妈妈,每个人的故事都很曲折,为了写这篇文章,我在纸上列出了近10位朋友的名字,并把她们重返职场的关键要素列出来,忽然发现这其中有一些非常一致,下面这几条就是我们这些过来人用生命总结的经验,在这里送给想要重返职场的妈妈们。

一、找到重心早计划

我的妹妹小敏今年博士毕业,她的女儿也4岁了,她是怀着孩子参加的博士生入学考试和面试,因为家庭的现实情况,她选择在孩子出生后做全职妈妈照顾孩子,而她也不愿意放弃自己的职业发展,所以决定在照顾孩子的同时攻读博士学位。这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我见证了她所经历的整个过程,我非常钦佩她能够坚持下来,在完成熬人的博士论文写作的同时,还每天花大量的时间陪伴和教育孩子,我常常在想,女人的超强能力就是在这样一些特殊的挑战下被历练出来的吧。

H姐是我在强生的同事,她生宝宝前在另外一家着名快速消费品公司做销售总监,在孩子出生前,她就决定要全职带孩子到3岁,所以,她也早早为这些事情做好了安排和计划。当孩子上幼儿园之后,她加入强生销售部,重新回到了销售总监的岗位上,她重返职场的过程充分体现了她作为一个销售团队管理者的超强执行力,我曾邀请她在一所高校与同学们分享她的职场心得,她谈到了自己作为全职妈妈的这段经历,这让当时还没有宝宝的我深受影响。

作为妈妈,很多时候我们会特别纠结,到底是辞职照顾孩子,还是在职场上继续发展?每个家庭和妈妈都有自己的特殊情况,真的不能一概而论。值得注意的是,孩子在3岁前的确需要更多的陪伴,这对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和一生的幸福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不论是全职妈妈还是职场妈妈,都请尽量多花一些时间全身心地陪伴孩子。

二、充电带娃两不误

如果说小敏和H姐是高学历的全职妈妈样本,那么梅子的故事就是普通女性的励志版本了。

梅子是我多年的好友,她做了12年的全职妈妈,在孩子上初中之后才重新返回职场,她是我所见过的最乐观积极的人,是一个十足的乐天派,平时非常喜欢开玩笑,朋友超级多,上至证券公司老总,下至居委会大妈,还有她现在的老外同学们,都是她的粉丝。她的学历不高,在照顾一家人起居饮食和孩子读书的过程中,她花了4、5年的时间,以极大的毅力通过自考拿到了学士学位。

在女儿上中学之后,因为一次机缘巧合,她出国去读研究生,在拿到硕士学位之后,她创办了自己的国际教育公司,之后又继续在国外攻读博士学位。目前在经营公司和读书的同时,她还在国外一所大学教授本科课程,她真的是我所看到的全职妈妈逆袭职场的典范人物,我个人非常非常佩服她。她的先生是位创业者,在过去的10多年里,经历了很多的困难和风雨,最困难的时候,连生活费都拿不出来,然而,她还是凭着自己独有的乐观和坚韧承担了所有这些,我从她的身上看到了女性坚韧顽强与随遇而安的奇妙结合。

对于全职妈妈们来说,带孩子的这一段时间,其实是非常宝贵的停下来进行自我梳理和充电的机会,也可以作为转换职业的缓冲和学习期。假如想要尝试进入新的工作领域,则需要学习相关的技能来满足工作的要求,对于时间并不完全自由的全职妈妈们,我的建议是采用参加网课、阅读经典书籍和网上阅读等灵活学习方式来平衡自我提升和照顾家庭的需要。

三、坦然接受新定位zC530.COM

Lisa是我原来的同事,42岁她在做全职妈妈4年之后决定重新寻找工作,虽然她曾经是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经理,也在上市公司的财务部门担任过高级经理,经历了一番寻寻觅觅之后,她最终决定加入一家外企,职位是助理财务经理,从级别和收入上来看,这个新工作和她原来的职位相比落差还是很大的,为何她还是会选择这个机会呢?后来我和她聊起这个选择,她说自己更看重的是这家公司的平台,还有财务部负责人对她的宽容与培养的态度,这对于重返职场需要一段时间适应期的她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在全职妈妈重返职场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都要经历重新定位的过程,由于我们离开职场时间较长,在当今这个变化迅速的时代里,即便是原来熟悉的行业和领域也发生了很多变化,对于像Lisa这样一个资深的职场人士来说,想要回到原来的财务管理部门会面临着知识过时、技能落伍的问题,所以,她选择在一个比较好的平台重新起步,从一个相对较低的职位做起,逐步了解职场情况,一步一步找准自己的位置,这是很现实可行的方法。对于很多在职场上原本已经做到了中高层职位的全职妈妈们来说,最难的是管理自己的期望,曾经的辉煌会让自己很难接受降职的现实,那么这就需要我们在心态调整上先做做功课。

四、寻求支持有信心

前面讲了好几位成功重返职场的妈妈们,在她们的背后都有一个强有力的支持体系,小敏家有一个很可靠能干的阿姨,帮助她带孩子和做家务,平时都不会休假,只有到了暑假和寒假的时候才会连续休假,这样就能够保证小敏在学期中不会因为带孩子和家事而过多地影响学习,而寒暑假的时候,小敏的妈妈会过来帮忙带孩子,这也为她减轻了不少负担。梅子在出国读书之后,她的先生就承担了照顾孩子的全部责任,这才让她能够安心在国外学习,每年先生还会带孩子出国去探望她,一家人虽然暂居两地,这样的一段生活倒也是种特别的经历。

在重返职场的过程当中,建议妈妈们适当借助自己的人脉关系,比如Lisa当时的工作机会就是通过她的朋友介绍的。妈妈们也许会羞于向自己的亲朋好友求助,然而人脉关系可以称得上是我们积累的宝贵财富,大可不必觉得自己这样做是麻烦别人,一方面请求他人的帮助是对对方能力的肯定,另一方面,妈妈们经历了带孩子的过程,在情商、责任心和工作动力上都有很大的提升,这也是咱们在职场上的加分项啊!

最后,当机会来了的时候,要勇于把握,更要自信满满地推销自己。这是全职妈妈需要特别注意的一个地方,因为长时间脱离职场,往往会有缺乏自信、沟通能力不足等问题,这时需要通过一些积极的演练,如模拟面试、试讲等方式,以提升自己的信心,找到工作的状态;同时,也需要勇敢地推荐自己,把自己的闪光点都挖掘出来并展现给用人单位,争取本该属于自己的机会。

结束语

当我们成为妈妈,这是人生中的大事,是我们成为一个更加完整女人的标志,这里面有多少辛勤的付出、有多少难忘的感慨、有多少纠结和困惑,只有我们自己知道。

当一个妈妈决定重返职场,这也是人生中的大事,这是我们不想放弃自己的宣言,是我们想和这个世界链接的渴望,是我们希望成为更加独立和美好女人的理想。

当妈妈重返职场,如同王者归来,带着期待和能量,让我们一起走在成为更好的自己的路上。

zc530.com推荐

职场妈妈的烦恼


雁子老师:

我 最近刚结束产假,回到工作岗位上。但马上就陷入了纠结的状态,我到底要不要辞职回家带孩子呢?0-3岁是孩子安全感建立的关键时期,我觉得不能完全把孩子 交经父母来代管,可是工作实在很繁忙,回到家中已无暇也无精力照顾孩子,真想辞职在家专门带宝宝。可是如果辞职了,觉得又对不起老板,他对我有知遇之恩, 现在又正是公司业务发展的重要时期,老板想提拔我。如果一年后重新工作,估计知识结构各方面也跟不上了。宝宝那个时候估计也会问:人家的妈妈都工作,我妈 妈怎么不上班呢?真的在家看宝宝会不会又无聊呢?左右为难,怎么办呢!

心肝宝贝的妈妈

同为一名职业女性,同是一位母亲,事业与家庭难以两全,顾了工作顾不了孩子,我也特别地感同身受。这也是很多职场女性都会面临的问题,是应该选择做一个好员工还是做一个好妈妈呢?

不 同的女性对于这一问题的答案不尽相同,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一些职场女性为了事业选择成为丁克一族,而有的职场女性则选择回家成为一名全职妈妈,当然也有一些 智慧的妈妈,成为事业与家庭的相对守衡论者,在工作与家庭中穿梭?无论哪种选择都无对错之分,关键是你能够坚定的选择或放弃。

当我们 面临冲突的时候,可能是出于价值观的考虑,价值观指向我们内心最重要的东西,它是我们强大的内在驱动力,是引导行为的方向,是自我激励的机制。而职业价值 观则是指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都会努力在工作中追求的东西 或者说工作价值观就是你最期望从工作中获得的东西,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人放弃高薪投身公益? 为什么有的人放弃稳定工作下海经商? 为什么有的人放弃升迁一直在基层岗位?” 通俗点讲所谓价值观就是我觉得我做什么事情我觉得对劲,活对了,值得了。工作对于你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孩子又在你的生命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生命之 于你的意义和价值究竟如何?这些问题的答案就是你的价值观的呈现了。

当你对自己的价值观澄清之后,再来看这个抉策问题?这个问题是否 是一个绝对的非A即B的选择呢?这个抉策问题你思考了多久了呢,最晚在什么时候你必须要有一个选择?关于这个问题你都和哪些人讨论过,他们有些什么建议, 你是怎么看待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的?无论选择什么,你追求的核心目标是什么?让我们试想一下,如果五年后你当下面临的矛盾已经成为过去时,你的生活状态会 是怎样的呢?你会看到什么样的画面呢?是看到5岁的宝贝健康快乐的成长在暗自欣喜,为自己5年前自己选择投身孩子的怀抱而觉得倍感欣慰;还是自己的事业在 5年后得到了如日中天的发展,对于自己5年前没有冲动的辞职而心中窃喜呢?亦或是在增强精力管理和时间管理的基础上为自己工作与家庭的相对平衡而信心十足 呢?如果这些问题你都经过了认真的思索与校验,相信你就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坚强点了。

“没有经过认真思考的出发不坚定,因为他们轻浮。没有经过痛苦的出发不坚定,因为他们不知道将要面临着什么。而坚定的出发也一定坚定的到达。如果你决定要出发,那么旅行中最困难的部分已经结束。那么,出发吧!"——古典

二胎妈妈,怎样规划职业生涯?


由于生理因素、社会习俗等多方面原因,女性的职业生涯发展,“生育”是一个始终无法回避的话题。全面放开“二孩”后,越来越多的职场女性陷入了是“生”还是“升”的两难抉择中。

1

母亲节到了,谈一个大家都关心的问题:

二胎妈妈,怎样规划职业生涯?

26岁生一胎,35岁生二胎,40+辞去高校公职、另谋出路对于这个问题,我想,我有着足够的发言权。

为了了解生育与女性职场发展之间的关系,今年4月,智联招聘开展了职场妈妈生存现状网络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4290份。调查样本中,6.65%的女性已经生育二胎,29.39%的女性暂时未生育。已生育一胎的女性当中,不想生二胎的比例为58.71%;未生育的女性中,不想要小孩的比例为20.48%。

当被问及为什么不想要小孩时,抚养孩子费用太高(56.8%)、时间、精力不够(53.6%)、担心影响工作、职业发展(41.86%)排名前三。(此题为多选)

最担心的生育期间会发生的职场变化是职位被别人顶替,这一选项得到了68.23%的女性受访者的认同。除此之外,女性会担心的职场变化还包括:升职加薪难(56.89%)、再生育后难复出职场(53.18%)、个人价值被拉低(50.73%)和工作效率变低(43.67%)。(此题为多选)

调查还显示,近95%的女性受访者认为生育会对女性的职场发展产生影响:57.1%的女性认为影响很大,37.79%的女性认为影响一般,仅有5.11%的女性认为没有影响。

以上数据充分表明:

由于生理因素、社会习俗等多方面原因,女性的职业生涯发展,生育是一个始终无法回避的话题。全面放开二孩后,越来越多的职场女性陷入了是生还是升的两难抉择中。

那么,想做二胎妈妈的你,究竟应该怎样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呢?

2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应该了解:男性和女性的职业发展模式,本来就有着很大的区别。



上图显示的是两种典型的男性职业发展模式。不管是直线型还是螺旋型,不管是直线晋升还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传统和习俗对男性职业发展的要求就是:向前冲,往上爬,别停下。

套用那句著名的奥林匹克口号来说,就是:

更高、更快、更强。

女性就不一样了。一般来说,女性有以下四种典型的职业发展模式:



从上图可以看出,女性的职业生涯发展,相对男性来说有着更大的自由度。除了在职场上不停向前冲之外,女性还有着更多其他选择:

倒L模式

和男性职业发展模式类似,追求向前冲,往上爬,别停下、更高、更快、更强。

选择这种模式的,就是人们通常说的女强人,工作、生娃两不误,家庭、事业两手抓。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女性,相对来说个人能力比较突出,精力也比较旺盛,同时家人一般也比较支持她们的职场打拼。

倒U模式
这是女性常见的职业发展模式之一。正如上文职场妈妈生存现状调查所揭示:不少女性由于生育,职位被别人顶替,又因为在生育后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家庭,升职加薪难,因此,她们的职业生涯会在上升到一个高峰后即停滞或下滑,进入40岁之后更是基本失去上升空间。

比如我如果继续留在高校,便会面临这种状况:目前我在学校是五级教育职员,晋升四级职员的最低要求是副处十二年,而我本人无意走行政之路(就算想走,过了40岁也基本无可能);走专业化之路,因为是职员编制,我又无法评职称。

当然,并不是说倒U模式就不好,很多女性在遭遇职业瓶颈之后开始发展兴趣爱好、更多陪伴家人,或是从事第二职业,我觉得都很不错。

女性的职业生涯,本来就不需要像男性一样一条道走到黑,这是我们生为女人的优势,为什么不充分利用和享受呢?

M型模式和波浪模式
这两种是我自己将来希望实现的模式,就是在一段职业生涯因生育或其他种种原因陷入低谷之后,从头再来,重新开始另一段职业生涯,甚至在有必要的时候,不断地从头再来、重新开始。

想生二胎、又做不了女强人、又不甘心在职场停滞不前的职业女性,可以考虑这两种模式。

3

M型模式
先在职场打拼一段时间,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然后结婚,在2535岁的黄金生育期一口气把两个孩子都生了,在二孩大了以后重出江湖。生育、养育两个幼小孩子期间,可以考虑做全职妈妈,或是从事一些压力不大的工作,或是甘心蛰伏、不强求升职加薪。

M型模式的典型代表,是比尔.盖茨的女秘书露宝。

露宝是四个孩子的母亲,之前从事过短期的文秘、档案管理和会计等后勤工作,生孩子后一直在家里操持家务。在最小的孩子也大了之后,42岁的露宝重回职场,并被盖茨慧眼相中,成为盖茨的第二任秘书。

盖茨录用露宝的理由是:当时微软正在创业初期,需要招聘一位工作热心、事无巨细的总管式女秘书,42岁的年龄相比起20多岁的年轻人来说更有稳定性;而养育四个孩子、多年操持家务的经历,说明露宝有着丰富的内务管理经验;四个孩子的母亲,一定会有异常浓重的家庭观念,这种家庭观念一旦在工作中发挥出来,将对公司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事实证明,盖茨的判断是正确的。露宝上任后,很快就以一名成熟女性所特有的缜密、细腻与周到展开工作,在微软帝国的建立过程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露宝的职业生涯也因此在42岁、养育了四个孩子之后,获得了巨大成功。

波浪模式
先在职场打拼一段时间,在25岁左右结婚生子,一孩大了之后重出江湖向上攀登,在35岁左右、江湖地位稳固之后再安心生二孩,等二孩大了之后再战江湖。

波浪模式的典型代表,是天后王菲。

1996年5月,王菲因发行国语大碟《浮躁》,登上了美国《时代》杂志封面,创造了演艺生涯第一个高峰。时年王菲27岁。

1997年1月,28岁的王菲生下大女儿窦靖童。短暂休整之后,王菲的职业生涯很快再攀高峰:1998年春节,王菲与那英在春晚合唱一曲《相约1998》,让这首歌成为当年大热;1998年9月,推出全新大碟《唱游》,在香港IFPI唱片销量榜前十名停留8周;2003年底,于香港红磡体育馆连开8场《菲比寻常》演唱会,随后的2004年至2005年在上海、西安、北京、杭州、台北、广州等地召开巡回同名演唱会王菲的演艺生涯,迎来了第二个高峰。

2006年5月,在功成名就之后,37岁的王菲生下了小女儿李嫣。2010年,李嫣四岁时,王菲复出歌坛并举办巡回演唱会;20112015年,王菲先后凭借歌曲《因为爱情》《致青春》《匆匆那年》拿下多个重量级音乐奖项,创造了演艺生涯的第三个高峰。

总之,不论选择倒L、倒U、M型,还是波浪型,身为女性,我们在职业发展上天然地就比男性有更多的选择。如果你真的很想做母亲,你完全没必要为了和男人一样不停向前冲而耽误生孩子。

备孕妈妈的职场与家庭平衡


我做了一个妈妈系列的生涯访谈,这里分享的是访谈的发现。

我做了一个妈妈系列的生涯访谈,这里分享的是访谈的发现。

我为什么要做这个系列的访谈?

为什么要一个孩子?问了自己很久,问了自己很多遍。最初的回答是:先生既然想要一个与我的孩子,就给他生一个吧。但随着怀孕过程的不顺利,自己对这个答案也无法坦然采纳。我抗拒为了怀孕而求神拜佛,抗拒为了怀孕而不停的吃药、去医院。即便是带着抗拒的心情,我自认也算做了该做的事情,但先生却认为我态度不认真,他说这是他最无法接受的。

对抗不能解决问题。我选择对话。既然怀胎是十月,那我与十个妈妈对话,她们是在怎样的心情下迎来她们的孩子?孩子意味着什么?又带来哪些改变?

问的是别人,找的是自己。

她们为什么生孩子?

走心派闺蜜说如果我不满心欢喜地期待孩子的到来,他是不会来的。难道那些当了妈的都好似虔诚的教徒一样,殷殷期盼孩子的到来吗?并非如此。就生产言而言,纯粹因为期待孩子本身而选择怀孕的妈妈,只有一个,她是学教育出身的,“看了那么多理论,想自己生一个看看。”这样的发现减轻了我的罪恶感,或者说不适感,可以松一口气说:哦,原来我也不是那么奇怪的,原原本本期待孩子来临的人没几个。

那到底是什么推动妈妈们怀孕生产呢?据我观察,是“家庭”,有积极与消极两类。积极的表现是主动想要个孩子,为原有的家庭增加一个新分子,享受一家人聚拢的感觉,充满期待。“他们(姥姥和姥爷)已经80多岁了。我挺希望他们在的时候能看到我的下一代孩子的”。“我态度很坚决,我必须要孩子,女人生了孩子人生才圆满。我二十几岁开始就特别羡慕怀孕的人,大着肚子,老公陪在旁边,多幸福”。所谓消极是自身没有主动生孩子的欲望,但因为上一辈的催促或另一半的需要而怀孕,孩子是一个家庭的标配,这个观念深入人心,即便上一辈或另一半还没有明确要求,也觉得“应该”有。时间合适或意外有了就留下了。“有一定不生的理由吗?也没有。这个事情又只有我能办吧?那就生一个吧!”“老领导跟我说你不用管他,你正好去生孩子好了,我想也是,就生了。”无论积极或消极,都源于对家庭的需要,希望家庭稳定。

回到我自己。原来总觉得有点儿被迫生孩子的味道,但至此,我不能推卸责任说自己是被迫的,我看到了自己对于家庭的无法割舍,对爸爸和先生这两个家里最积极主张生孩子的人的重视。我是为了自己对家庭的无法割舍而采取行动,有自己的内在需要。

恐惧,有了孩子之后我放在哪里?

扪心自问,我为什么抗拒孩子呢?有一部分是恐惧,想到生个孩子,就好像看到一个外来侵入者,因为她的侵入我不得不花大把的时间精力给他,否则就会对他造成各种说不清的创伤,这不是一个负责的做法。可如果对他负责了,我怎么办?害怕因为孩子停下自己的脚步,失去自己。

实际上呢?有了孩子后妈妈们在做什么呢?

一个曾经想要丁克的妈妈在怀孕后选择了全职,因为她是“那种不做就不做,要做就一定要百分之百全力投入的人”,因为她“一定要亲力亲为,影响孩子的每个习惯”,因为她“没有办法平衡好工作和带孩子,只能投入得做一样”。一个自己累得睁不开眼的创业妈妈坚持自己带孩子,在有限的陪伴时间里,每天早晨吃早餐和上幼儿园路上,用她“忽悠”客户和投资人的态度影响孩子,“你只要让她觉得她很幸福就行”。另一个妈妈直接说是“孩子成就了我”,她的第二个孩子曾被医生判定引产拿掉,坚持生下后在孩子两岁前发育都落后于同龄孩子,她一下子从缺根筋的傻乐妈变得压力倍增,“我要为他们的将来做打算,他们是依附在妈妈身上的”。即便先生反对,她还是在二宝上幼儿园后选择经营一家亲子俱乐部,她要的是即便有一天她先生离开了,她依然可以很好的养育她的孩子们。

此前,在我的认知里,孩子与我的生活总是对立的。访谈后,我看到的是“自己”与“选择”。无论是哪种生活方式都是妈妈自己的选择,是妈妈看清了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自己要什么,然后做出的选择,没有哪个完美,但一定要符合自己。要不要做全职妈妈呢?这个让我纠结的问题我也放下了,不想做就别做。在妈妈的这个角色之前,我首先还是做好我自己。

孩子真的是家庭的润滑剂吗?

说到孩子与小家庭的关系,耳边就会响起“有了孩子,家才稳定”之类的论调。真的如此吗?

其中一个妈妈的观点:“孩子是家庭的试金石”。说几乎可能有些夸张,但不夸张的说十个里面有七个妈妈都在宝宝出生后一段时间对夫妻关系产生过怀疑,孩子2岁前这个感受尤为突出。“和他在一起生活好累,还不如我一个带着孩子,和我爸妈过”。“这段关系还有必要继续吗?”

试金石,试的到底是什么?是夫妻双方面对矛盾时处理解决的能力或沟通方式。这些矛盾来自于:爸爸没有及时进入角色,而妈妈对于自己带孩子的辛苦没有充分的准备,因而失落、抱怨;因为父母辈介入二人世界,关系变得复杂,“我夹在中间很难受,我妈已经很不容易了,但离我老公的标准还差着一大截”,“还有为他爸,他爸电饭锅,饭烧得不熟,我就说了一句,他听到了就又朝我大吼。过不去,我心里过不去,又是一个心里阴影”;在两个人共同关注的孩子身上,产生养育、教育理念的不一致,折射出双方原有生活理念的矛盾。

当然,孩子确实是让妈妈们有了更多牵绊,即便说狠话要离婚,但不会轻易走到这一步,从这个角度讲是有稳定剂的作用。

我很高兴不是偏听了长辈对于孩子给家庭的积极影响论,更客观的看到孩子带给夫妻关系的挑战。就如一位妈妈所说,没有孩子的时候,有些时候在矛盾前就一味妥协了,甚至可以说是退缩,但这种关系模式一旦养成,到了孩子来临后,要么忍不下去了,更有破坏性的爆发,要么是妈妈忍吐血,憋出内伤,总之都不健康。访谈让我看到了一个自己有待成长的地方,关于夫妻关系。

孩子对带给妈妈哪些变化呢?

孩子带给你哪些变化呢?

这个问题我几乎问了访谈的每一个妈妈,不论是积极主动生孩子的,还是被推动才生的,没有一个人后悔过生孩子这件事,对于孩子带给妈妈的变化也没有负面词汇的评价。

“是生孩子带给我的这些变化吗?不知道,也可能是年龄的沉淀。”

后来我觉得自己这个问题有些幼稚,孩子不是一个孤零零的意外来客,生活也没有因为他的到来突然停滞或再生,如同生命所有经历一样,它就是在一个个普普通通的日子里发生了,是一次成长的机遇。以至于你很难单独把他和生活掰扯开,说一定是他带来了哪些变化。

我开始有了一些期待

“感觉很好啊,很喜欢。她吃奶只能找我吃,能感觉到她依赖我。她需要的是我能给的,我能给的又是她喜欢的,我觉得这样一种人际关系很美妙。”她说这是世间最美好的人际关系,除了在孩子的身上,再也没有一个地方让她可以体验到如此美好的关系。

我听到她这句话时,无意识的重复了好几遍,似懂非懂,但我知道我也渴望这样美好的关系。

她是我访谈的第二个妈妈,这是所有妈妈的分享中最让我心动的一句话,因为这人世间最美好的关系,对于生养一个孩子我有了源自内心深处的期待,不考虑任何他人的需要和感受,纯粹是我想体验这样一段关系。

职场妈妈工作生活不纠结的3项艺术


也许是因为“80后”是国内第一个以年代特点被热议的人群,当80后女性在近几年大量步入生育高峰时,人们便开始关注到这样一个独特的群体,那就是”职场妈妈”。

如果你在百度搜索“职场妈妈”,会出现很多词条,但是只要你粗略浏览一下,就会发现在职场妈妈的众多话题中,大多讨论的都是工作生活平衡、新妈妈如何回归职场、职场妈妈如何减压等。

那 么,对于职场妈妈而言,工作与生活带来的这些“纠结”究竟如何去应对呢?我在2010年初成为一名职场妈妈,走过4年深有体会,兴奋与幸福降临的同时,却 也有过纠结与失落,有过担忧和不安。所有的新手妈妈都是这样在摸索中前进,不断的向身边的朋友学习,一路走了过来。今天就和大家分享职场妈妈工作生活不纠结的3项艺术。

艺术之一:安于当下

在 宝宝出生后新妈妈重返职场的前期,体会最为深刻、最常出现的现象就是,工作时想着娃、惦着家,回到家思工作、忆事务。也有很多妈妈,即使孩子上了小学、中学,仍然存在这样的问题。一天过完后,常常筋疲力尽。回想一下,白天在公司,脑子里想的都是孩子的生活起居,很难将精力集中在工作上,于是工作效率和质量 都不理想。回到家呢,又发现白天工作中疏漏多多,心有不甘与无奈……

所以,走过这段道路有经验的妈妈都会建议”请安于当下,活在每一 刻!“这一点看起来似乎有点难,可是却可以不断的被练习与强化。当你保持对自己的觉察,就会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意识到自己是否偏离了所在的轨道,“呀!我 这会的注意力跑到家里去了!”“我发现我开始想工作的事了。”一旦觉察到,就请自己停下来,然后回归正轨。安于当下的能力就是这样一点点积累起来的。随着 时间的延续,在你的内心一定能感受到那份安定与平和所带来的力量。所以,安于当下,首先从对自我的觉察开始。当你能够专注在需要做的事情上的时间逐渐延长时,你会发现自己的工作效率更高,完成的质量更优,回到家也更能安心的陪伴孩子与家人,踏实的、纯粹的、高质量的陪伴。

艺术之二:创造惊喜,留存记忆

职 场妈妈,工作与生活真的一个也不能少。正如著名的生涯规划领域导师舒伯的观点,在这个特定的年龄阶段,你需要把握好工作和生活各自角色的比重和你所需要承担的责任,这就是这个阶段我们需要面对的。各种角色的满意度直接影响着自己的快乐程度与幸福指数,也对未来的职业发展与生活影响深远,所以请重视它。虽 然,日复一日的工作与生活充满了太多的确定性,但是,你仍然可以思考,对你而言,怎样的工作和生活能够让你感受到价值和意义?

其实, 你不需要做最好的员工、管理者,也不必要成为最好的母亲,你所需要做的就是在你所能做到的范围内,给你自己、给你的同事、你的孩子、你的家人创造一些独特的记忆。这些记忆也许是每天15分钟100%的专注于孩子,放下手机、拒绝电脑和电视,一起开展亲子共读;也许是工作中对同事全息的聆听与支持;也许是你安排了一次只有你和父母的单独旅行;又或者是在特别的日子里,为你的孩子、你的家人策划一次值得终身回味的活动;为你的同事获得的成果精心设计的庆祝和感 恩……当你为家人、同事创造了这些惊喜,那份角色赋予的责任和承担伴随着你的付出得以圆满,你所获得的幸福和满足常常难以言表。那份内心的焦虑、纠结就随之烟消云散。那些美好的惊喜也将会化为永久的记忆,让人每每记起都怦然心动。

艺术之三:成为最好的自己

第 3项艺术,是当初对我触动最大的。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样常常听到这样的话?”我要帮助我的家人,我需要对我的同事负责,我要让他们过的更好,我的家人离不开 我,我的孩子必须有我陪……“是不是太寻常不过了?直到我听到这样两句话——“快乐的人不会制造不快乐!你对世界最大的贡献就是成为最好的自己!”一下子 茅塞顿开。

当我们抱持助人的心态,却常常忽略了自己内心深处的需求,那就是我最希望过怎样的生活?所以,静下心来,想想除了那些责 任、那些你必须要为他人完成的事情以外,你自己还有什么特别想做的事?有哪些你想了很久却迟迟未履行的计划?不要去纠结,“我此刻想要去和朋友聚会,但是 我应该多陪孩子……”。就是把你想要做的写下来,然后每个月去做几件,纯粹的就是为你自己,去享受和自己在一起的时光,去你喜欢的地方,吃你喜欢的食物,做你想做的事。请相信,当你充分的满足了自己的内在需要,你才能更加平和、不带有受害者心态的与你身边的人和谐相处。当你开始爱自己,当你成为了最好的自 己,你的快乐会自动产生,它们也会自然地开始传递出去,影响他人。你的家人、同事才会从你那里获得最真实的支持和力量。

亲爱的职场妈 妈们,开始在你的生活中践行这3项艺术吧,之所以称为“艺术”是因为这其中的滋味需要你慢慢体会。安于当下——让你享受每一刻时光,做每个时刻最需要专注 的事;创造惊喜,留存记忆——让你聚焦在工作与生活中的特定场景,懂得为他人创造惊喜,并让自己从中受益;成为最好的自己——当你学会爱自己,你才能开始 真正的爱他人。

工作与生活,真的可以不纠结!

生涯有规划,不怕做妈妈


不管处于何种职业发展阶段,不管希望用多久时间回归职场,妈妈们的职业发展都不是简单一个人的事情,提前准备、资源整合、自我实现、寻求支持是生涯规划中各种方案的实现要素。 在我的咨询室里,“职场妈妈”是一个常见的话题。生,还是不生?生了怎么重返职场?生完了怎么发展事业?回归家庭怎么平衡?这类问题在大城市尤为突出,一方面是职场竞争激烈,片刻不得喘息;一方面是年龄过了30,各种来自家人亲友的“威胁恐吓”随之而来;还有公司对雇佣适龄女性的顾虑、孩子前三年和母亲的照顾责任、自己对事业追求的愿景……天哪!女人到了三十,做不做妈妈都那么压力山大啊! 谈到女性的压力,我就必须得说说女性的社会角色,除了工作,女性还承担了哺育后代的责任,这是男性代替不了的。而在传统中,收拾家务、照顾老人在很多人的观念里也是女性的任务,在家庭里,女性确实承担了非常重要而辛苦的工作。在职场上,越来越要求“男女平等”,女性需要表现得和男性一样出色,“女人当男人使”,甚至需要更出色才能有发展。如此,到了三十,要不要做妈妈,做了妈妈怎么顺利重返职场,返回职场孩子怎么办,就成了一个个让人头疼的问题。怎么破?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考虑,怎么选择不重要,重要的是选择中的规划。一般来说,选择了生孩子的妈妈们,都会选择这么几种做法:短暂离开,生完孩子,休完产假尽快回去上班;还有人选择离开职场一段时间,除了哺乳,还希望陪孩子成长,都说孩子3岁前很重要,于是离开职场两三年;第三种是选择回归家庭,告别职场。于是,我把这三种情况结合一个人的职业发展阶段结合起来,梳理出一个职场妈妈生涯发展的九宫格,对于处于职业发展初期、中期和成熟期的妈妈们来说,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发展策略,大家可以自己对号入座。 初入职场:能力提升是关键。 小莜刚满26岁,大学毕业做IT工程师,毕业就结婚,现在已经是三个月孩子的妈妈了。公司工作忙,休完产假就立刻回公司上班了,每天,在工作的时候,小莜的耳边总有孩子的哭声,下了班就往家跑。孩子交给父母和保姆带,自己也不是很放心。 对于小莜这样初入职场三两年的妈妈们来说,生孩子似乎是一个不错选择:年轻,体力、精力各方面都能和孩子折腾,而且还有的是时间发展职业。具体策略呢? 如果是准备短暂离开,休完三个月产假就回去工作,那一定要注意的是不要让职业出现断档,这个断档主要指的是能力断档和职位断档,最好能准备好在一家企业持续工作,这样既能维持稳定性,又能保证职业的延续发展,虽然可能会慢一点,但能保证顺利过渡就很不错了。同时,还需要注意的是维持家庭和谐与平衡,这个平衡就在于家庭关系的处理,这也很考验职场妈妈的多角色处理能力。 如果是准备离开职场三年,那么主要因素可能有两个:为了照顾孩子到三岁;或者因为之前的职业是自己不喜欢的。如果是前者,我建议考虑家庭的支持力度,否则重返职场的难度比较大。而后者却可以利用空档期做转型准备,反倒是越早生娃越好。不能回避的都是一点:这几年,你的能力涨了吗?有人说,妈妈们的能力都超强的:多任务处理、人际关系……是的,这些家务事的确训练了妈妈们的能力,但是这没办法打动面试官。所以,要注意在有了准备转型或者是休假几年的打算时就要盘算着给自己的职业经历找到寄托点,让自己比职场人更自由地提升能力。方法也很多,比如做兼职,比如自由职业,比如义务工作,比如经常安排与职场人的访谈,图的不是钱,是和职场不脱节,毕竟,还是要回去的。 如果是准备永远离开职场,做一个全职妈妈了,那一定是有了家庭的支持。我依然建议不要把自己变做保姆式妈妈,没有自我的生活,对自己、对孩子、对家庭都不见得是好事。在有了大把的时候和自由之后,要有意识地发展兴趣,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玩,让生活丰富多彩。 职业进入发展期:整合资源是关键 张丽是某公司培训主管,近十年的外企人力资源工作让她感觉非常疲惫了。经过反复纠结,决定尽快生孩子,也借机休息休息。但是她不愿意再回到原来的环境工作了,不愿意再过那种朝九晚五,周末加班的生活。因为自己的工作关系,她接触了很多关于生涯咨询、教练、积极心理学的课程,很希望以后向这方面发展。 这个案例中,张丽是一个典型的进入职业发展期的准妈妈。对于工作十年左右,发展又不错的女性来讲,做妈妈这件事就不仅是纠结了,其实也不用纠结,想清楚发展目标和自己是否能承担结果就可以了,关键是下一步的发展问题。 如果准备短暂休假然后回到职场,那就最好先上平台再生娃,这个上平台指的是进入更高的职位、更合适的公司、更新的领域。因为只要有休假,职业发展就会有下降,如果进入一个新的高度,一切都可以重新开始。这时候要注意了,这个新的开始一定是符合自己的未来长期发展方向的。 如果准备休息两三年,这一定是准备好了要转型的,那么这两三年就是盘点自己资源的时候。说是盘点,一定在更早的时候就开始有意识地进行积累,比如案例中的张丽,如果之前更早的时候开始学习生涯咨询,那么生孩子、做妈妈这几年就可以有意识地参加相关的活动,整合人脉,提升能力,时机成熟就很容易切换进理想领域了。 如果准备永久离开职场了,那么已有的职业经历和资源是她们与初入职场人不同的地方。一方面可以盘点这些已有的资源,一方面梳理自己的职业经历,或许这其中就可以找到自己的愿景和使命。创业、公益、梦想、自我,可能是这样的全职妈妈重点关注的可能性。 职业成熟期:追求的是境界 李女士和朋友们一起创业8年,主要负责公司的财务和人力资源,眼看36岁了,和家人商量,准备放下公司的事情生孩子,以后也不准备继续打拼,想要踏踏实实地相夫教子,享受生活了。 咨询中,这样的来询者也不少,但一般不会像李女士这样想的如此明白。进入职业发展的成熟期,一般意味着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何去何从,有时候甚至是身不由己的。对于她们来说,如果没有一个更大的愿景出现,很容易就会陷入一系列被迫的工作中,即便是自己喜欢的事业,也会被重复繁杂的工作搞得筋疲力尽。 如果是准备生完孩子就重新回来,这一般都是因为年龄的因素不得已而为之。我反倒建议需要提早考虑生涯角色的多样性,除了集中关注、越做越好、不敢懈怠的事业之外,十年、二十年后的自己还希望有什么样的生活?要怎么准备才好?如果超出了自己在职业之外的能力、精力、资源,又该如何寻求支持?这是些值得停下来思考的问题。 如果还没想好未来如何做,只是先准备停下来两三年,那就先做一做生涯的平衡吧,把亏欠自己的、家人的先补回来,让自己的生涯角色丰满起来,自然就会有好玩的事情出现,到那时再出发可能会出现让自己的生命境界变得不一样的机会。 最后,如果是真的累了,准备就此金盆洗手,离开职场。那我就建议把生活当作事业来经营。生活是一个大事业,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玩法,发展角色、拓展人脉、发现兴趣、资源整合,这些不仅在职业中会用,在生活中更值得研究。更有智慧者,打通职业与生活,进行更大的自我资源整合,追求更高的境界,让生命变得有所不同。 不管处于何种职业发展阶段,不管希望用多久时间回归职场,妈妈们的职业发展都不是简单一个人的事情,养育后代给妈妈们的职业发展带来的影响也不应是妈妈一方承担。生涯规划中各种方案的实现要素中,除了提前准备、资源整合、自我实现外,寻求支持是很重要的基础。而支持,不是男人们、企业、社会应该主动提供的吗? (本文中的人名均为化名)

职场妈妈写给孩子的一封信


亲爱的小土豆,你已经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早上,大手拉小手,我们一起出门,向左转,你稚气的一招手跑进学校大门,向右转,我坐上了赶赴上班的城铁。在若大的城市里,我已经是混迹职场15年的职场妈妈。而你,亲爱的孩子,正在离开家,蹒跚走向未知的人生。自从有了你,我满满的期待,默默的陪伴,每天仿佛在童话王国与真实社会中游离穿梭,无畏而无悔。今天天气小晴朗,我忍不住写下一个职场妈妈的心理话,等有一天也许你会看到。

社会也是学校,有爱也嘈杂。

当 你走向社会的时候,也许你会被社会百态所迷惑,不要紧张,我也曾经这样过,静下心来想想,其实社会就是一所学校,你会交到朋友,遇到良师,挨打受欺负,时不时感到孤独。在社会打拼就像历经一次次考试,最终要挑战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无论多难,坚持一下,好像总会有结束的时候,夜深人静时,如果你自问已 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就好好休息,明天,还会迎来新的太阳,照耀你前行的背影。

付出和得到同等重要。

每 一天,睡前吻你并说“我爱你”的时候,都是我最幸福开心的时刻,哪怕工作一天已经很累很疲倦,哪怕刚刚清理完家务,整理完房间,辅导完你的功课,我发现自己不会因为有了孩子,付出太多而愁闷,恰恰相反,我因此而更有责任感、更懂坚持、更坦然的接受生活的挑战,在日复一日辛勤劳作后,我发现付出和得到同等重 要,得到固然令人喜悦,付出同样会获得由衷的快乐。等你长大,为人父母,你也会慢慢体会到。

做一个温和、清澈而坚定的人。

成 长没有捷径,在最困难的时候,希望你也能坚持,不是坚持做什么事,而是坚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在职场中来来往往,回顾与人交往的经验,我感觉最亲近怀念的,都是那种温和、清澈、坚定的人,与这样的人共事,可以体验到信任、愉悦、简单而笃定的精神状态。所以,努力修炼自己吧,愿你成为这个世界上美好的一部 分,我将用牵着蜗牛散步的耐心等你长大,并深深的祝福你,我的孩子。

怎样对付职场会议杀手


开会,是职场生活的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大大小小的会议上,总会潜伏着这样一些“杀手“:他们生硬地打断讨论话题,一个接一个抛出馊主意,同时扼杀掉可能出现的好创意,啰里啰唆地让人觉得快窒息了。这些人在会议中习惯性跑题、收邮件发短信、推翻已经达成的决策,或者用其他方式找麻烦。即使高明的管理者也不得不采取一些非常手段,以确保会议的正常进行:比如用巧克力等小零食塞住他们的嘴,或者奉以如冰的冷漠让他们自知没趣。

一、“会议杀手“侧写

在开会其间“一心多用“是很正常的,除非老板下令,禁止员工携带电子设备开会,或者安排出一段特殊的“茶歇“时间,允许大家使用高科技产品。否则,几乎每个人都会在会议上发发短信、收收邮件或者做点其他什么事。然而相比于那些真正的会议杀手,这并不算什么。

“会议杀手“的表现之一是唱反调。“那些唱反调的人就是--无论你提出什么方案,他们总认为行不通。“Dana Brownlee说。作为亚特兰大Professionalism Matters企业培训公司的创办人,Brownlee说她的应对策略之一,是在会议之前带那些一向喜欢唱反调的人去吃午饭,让他们在饭桌上发泄,然后尽可能在会议桌上达成一致。一旦会议开始,她就定下规矩:任何唱反调者都被要求在质疑的同时提出一个解决方案。

会议上另外一类“问题人物“是那些沉默不语的人,Brownlee女士说。“他们可能是坐在会议室后排的那些安静的人,一旦会议结束,他们就会出现在茶水间,想方设法给你添乱。“Brownlee女士的应对策略是,在会议期间特意让这些人发表意见,以便获得他们的反馈信息。

对于最棘手的“会议杀手“--喜欢东拉西扯的跑题者,Brownlee有时候会在会议桌的中间摆上一个玩偶,她告诉与会者,“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有人觉得会议跑题了,就把这个玩偶拿在手里。“这样可以让与会者在不打断会议进程的情况下表达不满。

二、和“会议杀手“过招

对于自己曾在会议上取得的巨大胜利,女性网站SheNow.org的创建者兼首席执行长Brenna Smith至今津津乐道。数年前的一次会议上,她正在向新任老板及10个同事做PPT演示,话说到一半时,一位同事忽然站起身走到会议室的前面提出质疑,说她的想法根本行不通。

为了表示自己可以坚守自己的观点,Smith女士回敬对方道:“我认为您说得非常好,但是我想先把我要说的说完,以便我们能够讨论我的方案,之后有时间的话,我们可以再讨论您的。“之后会议室陷入安静,这位同事回到了自己的位子上。直到会议结束,与会者也没有时间来讨论这位同事的提案,而Smith女士的方案则被顺利采纳。

喜欢闲谈跑题的人对于会议的“杀伤力“相当之大。美国明尼阿波利斯的项目管理顾问SamirPenkar,去年时曾在一家保险公司主持20个员工的每日例会,而其中有两个与会者总是喜欢跑题。因此,Penkar开始带着巧克力来开会,“在开会其间,如果有任何一个人开始闲扯,我就递给他一块巧克力。“他说。

在两周多的时间中,Penkar先生将这一策略重复了6次,直到员工们学会了严格遵守会议议程。

作为达拉斯职业与职场咨询公司People Results的首席执行官,Patti Johnson说为了确保会议顺利进行,会议的主持者有时会在讨论开始之前预留一段时间,让唱反调的人提出异议和质疑,然后引导整个团队调整模式,集中精力达成共识。

在Johnson女士数年前参加的一个会议中,与会者几乎要对一个新项目达成共识了,然而,一位高级经理把这一切全推翻了。“她问了一个几乎没办法回答的问题。“Johnson女士说,“那使得发言者开始动摇。“这位经理下属的15位同事也很沮丧,他们反问那位高级经理,“你为什么在这个节骨眼上才提出异议?你不能早点提吗?“但是反对者的意见足以让项目搁浅--那似乎正是令反对者满意的结果。

三、被会议浪费的生命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对于效率的注重,办公室各项事务的运转被要求比以往更加顺畅。开会的目的,原本是以创意解决问题,同时涌现出最好的点子--但事实上,那仅仅是理想。即使最出色的管理者,其中的一部分人也未必能驾驭会议。

某广告代理公司经理承认,他和这一行业中的一些人“有办法拖延会议,哗众取宠,并且掌控其他人的注意力。““推销作品就是我们工作的一部分--正如我们在开会时所做的那样。“他说。

四、怎样使会议变得更有成效?

1.按照企业高管、会议策划师及培训师的意见制定明确的会议议程,让每一个与会者都知道开会是为了什么。

2.禁止与会者携带电子设备,或安排出单独的“茶歇“时间,让与会者处理邮件、短信和电话。

3.当与会者闲聊或跑题时,及时把他们拉回正题。

4.提前向沉默的与会者发问,获取他们明确的意见。

在职场被领导边缘化,怎么办?4种方法,重返核心岗位


小李新入职场,充满干劲很有眼色,每天都是最早到公司,整理资料,打水搞卫生,帮着同事复印资料,样样抢着干,都是对他的印象很好。

在职场被领导边缘化,怎么办?4种方法,重返核心岗位

但是半年后,工作步入正轨,领导将小李调到重要岗位,小李变得异常忙碌,之前做的琐碎的活就不想干了,有同事想小李帮忙,小李直接拒绝,逐渐同事开始说小李自私,之前都是装出来的,甚至有同事在领导面前打小报告。

没多久,领导就将小李从重要岗位调离到行政岗位,工资不变,小李变清闲了,但是也被领导边缘化了,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在开始大家对于小李的预期过高,有求必应,形成习惯后,一旦达不到要求,大家就开始失望,远离你甚至诋毁你。

因此在职场中,不妨有技巧的工作,转化自己的工作风格,掌握工作的主动权,避免被职场边缘化。

1、掌握好工作完成的时间

什么是掌握好工作完成的时间,就是说领导交代给你一份工作,本来预期在一天完成,结果你两个小时就完成了,领导一看这个员工可用,接下来就有做不完的工作,一旦某个工作做得满了,领导就会自然认为你没有好好工作。

所以说对于领导交代工作完成时间也是有技巧的,对于当天上午布置的工作,即使完成了也可以等到第二天上午再交,给自己留出思考和修改的时间,让领导认为你在努力工作。

很多职场的老人,对于工作心里有谱也不会说出来,而是认真地跟领导说工作涉及的内容多,需要多方查找资料,需要推迟一天完成,降低领导的预期,找回工作主动权。

2、不要给自己揽活

有些新员工,在职场上看不到路,对于领导交代的任务喜欢自己承担,领导自然愿意给下属做志愿者,但是同事可能不会高兴..

认为你不适合,你想表现自己,同事迫不及待地想见到你,好工作没干好领导层也意识到完成,嫉妒的同事,他完成好或她自己的个人问题,导致了后不用担心账户工作给你,为评估工作是年轻人不实。

3、尽量将工作简单化

在职场中,聪明人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有些问题不是只有你能够看出来,为什么别人不说,你非要强调呢。

比如创新,领导响应号召要求员工创新工作,其他年龄大的员工都不说话,你非要从网上找新方法,借鉴打破原有的工作模式,给其他人增加负担;

领导说整理今年的档案,你就不要欠嘴的说把这几年的一块整理了吧;

你以为是在表现自己,其不知其他同事在心里都烦死你了,无缘无故地给大家找事做,还都是无关紧要的事情。

4、领导的态度比工作好坏更重要

很多人不明白自己累死累活地干,也出成绩,为什么领导看不见,升职加薪没有自己,还被从重要岗位调离?

单位同事小何工作认真但是不受领导待见,因为这员工认为工作比领导态度更重要,有一次给领导发会议邀请函,小何的邀请函是分批送的,结果在送稿过程中发现会议流程需要修改,小何衡量后认为修改流程比送邀请函更重要。

结果有个领导先收到了邀请函,询问其他老领导的时候,对方正好没有收到,于是电话打到了小何的领导这里。

所处位置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工作上说确实会议流程更重要,但是领导认为事情办得让其他领导不满意,就是小何的错。

因此小何越发不受待见,老员工都致力于维护领导,只要领导认为工作好,比把工作实际完成好更重要。

想要受到领导认为不被边缘化,就要懂得干活的技巧和方式,不能够蛮干,也不能够不干。

怎样面对职场的缺氧期


你是否经常性地感到烦闷、焦虑却又找不出问题的原因?

你是否时常感到迷茫、精神不振却又不知这样的状态还将持续多久?

你是否觉得生活开始变的空虚、抽象、缺乏原动力,往日的激情、活力不在,对现状隐约感到恐惧的同时却又是无尽的麻木?

随着职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工作压力的逐渐加大,一些新问题开始在白领职场人士中慢慢出现。迷茫、空虚、焦躁、失去工作重心、精神不振、缺乏对事业生活的热情等现象开始成为有着三五年左右工作经验的年轻白领碰到的典型问题。在26~30岁的职业群体,特别是处于职业中低层面的草根白领中相当普遍。而如何顺利、有效地处理这一敏感时期又往往成为个人能否成就成功职业生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我是一条缺氧的小鱼

口述者:梅梅(化名),某外资公司公关,三年工作经历

最近感觉生活越来越无趣,有种心力衰竭的感觉。虽然每天都安排的满满的,但是却觉得内心越来越空虚。以前的我其实不是这个样子的。求学年代以及刚工作那会,我在大家眼里一直是很有朝气的,浑身上下充满了活力,每天都觉得自己非要干出一番事业来不可。

现在一般这种感觉都是年纪大的人或者在职场混了很多年的人才有的。可我工作也才三年多一点时间,人未老,心却先衰了。以前没有工作,没有朋友,什么都不稳定的时候浑身都充满了动力和激情,现在工作了几年,朋友也谈了,反倒是觉得整个人越来越懒散了。

我是做公关专员的,现在工作内容都很熟练了,也就没有以前那么用心了。有时反而花在朋友和结婚事情上的时间多一点。说到结婚,目前也正在进行当中,但不知道为什么自己却没有做新娘的那份喜悦和激动。我真怀疑自己是不是哪方面出了问题;办公室里的压力也很大,主要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比较费神。我的个性一向直率、爽朗,但是这种美好的性格没少让我在工作中吃苦。在公司混了几年,感觉自己越来越像《红楼梦》中寄人篱下的林黛玉一样,凡做事处处谨小慎微,这种跟自身性格的巨大反差曾使我一度痛苦不已。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像条闷在浴缸里缺氧的小鱼。

都说人忙了就不容易胡思乱想,生活也会过的比较充实。我是忙了,但却感觉像架机器。每天按部就班地工作、生活,没有喜怒哀乐,更缺少那种久违的具有强烈冲动的渴望,渴望做什么事情,渴望得到什么。我是人,不是一架机器,我需要某种东西来支撑自己、鼓舞自己,使自己不断地努力,不断地进步,让自己的生活重新充满朝气和阳光,而现在我就像被冻住了一样,究竟该怎么样才能解脱这种困境呢?

分析

草根白领如何找回工作动力

梅梅一口气倾诉了一长段自己的心情困扰,而在此之前,职业规划师已经对梅梅的职业能力、兴趣和个性等进行了全面的测评及分析。在咨询过程中,职业规划师与她进行了近两个小时的深入交流。

事实上,类似梅梅这样的案例,并不少见,而且主要集中在工作3~5年、年龄在26~30岁左右、具有较高学历层次的年轻职业白领身上。处在这一阶段的直场白领往往面临着职业晋升、重新定位、情感选择和家庭纠纷等各种问题,是一个选择很多、问题集中、压力较大的阶段。一旦处理不好工作和情感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很可能从此一蹶不振,未来前景黯淡。

针对梅梅以及类似的职业白领,职业规划师提出了如下三方面的建议:

怎样判断职场成熟度


怎样判断职场成熟度

我们经常会说一个人够不够成熟、火候深不深,但到底怎样才算是够成熟、有火候呢?

这是一个相当难以评量的问题,因为成熟、火候只能以意会,而没有数字化的指针可以衡量,不像身高、体重一量便知。但是,一个人从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好不好、处事态度健不健康,到能否正确地决断事物等等,都与其成熟度有关。因此,如何衡量一个人(包括自己)的成熟度,是一件重要的事。对此,我们认为至少可以从4个方面来评量。

一、单面向VS多面向

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对于周遭事物的考虑,最先大多只能专注于一件事物,然后逐渐进展到能够同时兼顾多种事物。大部分人都曾看过这样的现象,一个小孩子在餐桌上伸手要夹较远处的菜时,经常会不经意地碰翻了靠近自己身前的杯子。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当小孩子想要伸手穿过杯子去夹菜时,脑海中便只专注于要去夹的这盘菜,而无视于杯子的存在,因此很容易就把杯子碰翻了。随着年龄渐长,小孩逐渐学会同时注意到2件、3件不同的事物之后,这种现象发生的机会也跟着降低。

在工作能力的培养上,也常见类似的情况。有些人总是习惯于单点思考,在考虑一件事物时,往往只能注意到其中的一个单点,而无法同时顾及周遭相关的事物,使得思考、决断的质量相当低落,挂一漏万。而一个成熟、有火候的人,则会把各种相关的事物一起纳进来做整体的考虑,例如,思考这件事情如果这样做,其它相关的事物会产生什么连带的变化;或是如果在另一个部分做出哪些配合,可以是整体效果更好等等,如此同时考虑多重不同面向,所做出来判断决策的质量也会较佳。如果一个人能同时兼顾到更多面向,则我们可以说这个人越成熟、火候越深。

二、有形VS无形人

在判断外界事物的价值时,只有先意识到事物的存在,才有可能进一步体认到它的价值。有些事物是有形的,只要看到、听到,就能意识到它的存在;但无形的事物却看不到、听不到,只能靠着想象来感知它的存在。一个人如果只能用眼睛、耳朵来意识事物的存在,而无法用想象、体会的方式来感知事物,便无法体认到无形事物所具有的价值。然而,无形事物所能产生的价值,却永远大于有形的事物,因此,一个人从只能看到有形价值,进一步到能够体认无形价值的存在,便反映出这个人的成熟度与火候。

举个例子来说,一般人就业时,所获得的薪资是有形的,工作的学习成长环境却是无形的,而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能带给个人能力更大的成长,与更好的发挥,个人得到的成就也因此更高,所以其价值远高于有形的薪资。但许多人在选择工作时,却看不到这些无形的价值,于是往往只单凭眼前薪资的些微差距就做出决定;越是成熟的人,则越能够认知到学习环境的重要性,而会选择好的环境以谋求更大的无形价值。

三、短期VS长期

耕耘与收获之间,通常会牵涉到时间长短的问题。有些事物在投入之后,很快就能得到回收,不过,其效益持续的时间也比较短暂,效益反映结束之后,必须再次投入,才能再产生效益。另外也有一些事物是需要长期的耕耘,而且在短期内不见得可以看到明显的效果,但是,其效益却是源远流长地延续发酵,且时间越久,产生效益的放大倍数越大,所能得到的整体成效也会因此百倍于短期效益。

但投入之后可以马上回收,表面上看起来是一件相当诱人的事情,许多人都会被此吸引,因此在思考与决策上便容易倾向于注重眼前立即的效益,却未能重视、或没有耐性从事长期的耕耘,形成所谓的短视。而一个成熟的人,则能够忍受短期效益不明显的现象,而选择长期耕耘,追求长远的效益,我们说一个人有远见,意思便在于此。因此,我们从一个人对于事物的判断与决策上,是偏向于只求短期效益,或是懂得追求长期效益,便可以衡量出这个人的成熟度如何。

四、相对VS绝对

世界上所有事物几乎可以说都是相对的,而非绝对。比方说,好与坏便是相对比较之下所得到的结果,当我们说一件事物是好的,指的是与另一事物比较之后,相对的好,而非绝对的好。换句话说,好与坏之间,并非100分与0分的截然二分。好有可能70分的好,也可能是90分的好:坏则可能是59分的坏,或20分的坏。

但一个不成熟的人,会习惯于用绝对性的角度来判断事物,只有好与坏的绝对二分法。在这种情形下,由于缺乏相对比较的判别标准,因此无法分辨出真正的好与坏,也不知道好有多好?坏有多坏?而一个成熟的人,对于事物则懂得用相对的逻辑来看待,而拥有较精准的判断力。

综合上述4个指标,当我们在判断一个人的成熟度时,可以从他的行事作风来观察其思考、决断一件事物时,是否能经常兼顾到多个面向、是否能看到无形的价值、是否注重长远的效益,以及对事物的判断是否(续致信网上一页内容)能用相对的逻辑,藉此来衡量。因此,一个人的成熟度够不够、火候深不深,就看他对于上述事物养成多深的认知,以及多牢固的习惯。

以上《全职妈妈怎样重返职场》一文,由编辑精心撰写而成,希望对您的职业规划有所帮助,更多精彩请访问“怎样注重职场礼仪”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