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报志愿要充分利用政策 做好职业规划。

第三部分,未来职业生涯规划、家庭环境分析、例如经济状况,家人期望等。感谢您阅读《高考报志愿要充分利用政策 做好职业规划》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业规划知识,欢迎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高考已经结束了,现阶段孩子的志愿选择已经成为家长们的中心任务。谈几点高考志愿选择的思路,供家长参考。

一、适合就是最好

在平行志愿下,不同分数段的同学面向不同的学校群,在相应的学校群中找到最符合孩子的兴趣和志向、最能发挥孩子的能力特长、最能从事家长所期望的职业和领域、最有利于孩子未来发展的学校和专业是家长的目标和努力方向。

每一个孩子都是个性的,高考志愿选择是个性选择。同样分数的孩子所适合的学校和专业一般是不一样的。全面了解孩子的兴趣、性格和能力是家长的必修课,高考之后与孩子的沟通是做好志愿选择的前提与保证。

二、高考志愿选择是职业规划的重要一步

每位家长都对自己的孩子有所期待,有的希望孩子成名成家,有的希望孩子能继承自己的事业,也有的家长希望孩子能做他自己喜欢的事。如果家长对自己孩子每个阶段的发展都有所规划,那么高考志愿选择就是实现这个目标的重要一步。

了解专业和行业是高考志愿选择的重要部分,传统行业有传统行业的优势,而新兴行业则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家长们既要关注近年来的热门专业,如经济金融、临床医学、数学、电气信息和建筑学等,也要正确对待一些冷门专业,如护理学、农林类、哲学和历史学等。要关心近年来的经济热点,如:高新技术发展、能源战略、环境治理、网络安全、食品安全、人口老龄化等,关注这些热点带来的新兴行业和就业机会。要了解各种行业和专业的特点,如证券银行业是年轻人的天下,而医生和教师到中年后更能体现价值。

三、充分利用政策争取最大机会

1.寻找提前批的机会

提前批包括了小语种、师范生、部队院校和武警院校、国防生、士官生、航海及航空类、特殊院校(如外交学院和国际关系学院等)、香港大学[微博]、拔尖人才等。这里包括了国内的一批最好的大学和一些特色大学,家长要根据孩子的条件和志向从中寻找机会。

2.平行志愿选择建议

今年是山东省实行平行志愿的第三年,从前二年的情况来看,学校和考生都比较满意,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建议:a)适当拉开六个平行学校的档次;b)专业选择要客观、适合;c)注意学校专业分配规则(专业优先、分数优先或专业级差),并由此做出最恰当的选择。d)尽量服从专业调剂。

3.注意学校政策规定

除专业分配规则外,学校可能会对身体、规定外语语种、外语和口语分数等有所要求;一些特殊高校会要求身高、视力等;建筑、园林、工业设计等专业会对美术有要求。另外注意学校的转专业要求以及选学第二学位等政策。

四、在学校和专业之间做好协调

许多家长和同学纠结于是优先选择学校还是优先考虑专业,比如上海财经大学的经济管理类的专业要强于浙江大学[微博],而浙江大学综合实力很强,也更知名一些,分数达到浙江大学分数线但希望读经济专业的同学就会难以选择。又如山东大学[的数学强于华东师范大学,而华东师范大学的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要强一些,在地域上对考生也有吸引力,喜欢数学但是分数也达到了华东师范大学要求的同学可能就需要做出选择。再如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是建筑老八校之一,建筑学专业要求分数非常高,希望读建筑学的同学需要放弃一些非常知名大学的机会来选择该校。一般来说,个性强,目标和志向明确的同学应着重选择专业,在此基础上选择学校。而知识面广,适应能力强的同学应以学校为主,特别可以选择一些综合性大学,在学校中寻找感觉和机会(如选专业、修第二学位、考研等)。有一种说法:高分冲名校,次高分选特色,一般分两兼顾,低分求实用,有一定道理。

总之,高考志愿选择的是学校和专业,而规划的是领域和职业,并将关系到发展的深度和广度。

zc530.com推荐

职业规划与高考志愿


职业规划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计划的过程,职业生涯规划的好坏可能将影响整个生命历程。感谢您阅读《职业规划与高考志愿》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业规划知识,欢迎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职业规划与高考志愿

第一节 有关高考的几个问题

一、高考专题最新调查

1、高考填报志愿时,和父母商量的人最多占56.7%,其次与老师商量占20%;15%的人自己决定,而依据潜能测试专家建议的有7.4%。由于在报考志愿时缺乏对自身特点的客观认识及科学的指导。我们已经看到,一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开始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不喜欢、厌学,甚至有退学的;也有一部分所学非用毕业后改行了,有的不能改专业,四年学的很不开心。有的重新选其他专业继续学习,对自己不利也造成很大浪费。那么什么因素与人的潜能发展最有关系?学我们喜欢的,做我们认为有价值的,学我能力所长的,从事适合我们个性的专业职业,一个人的潜能往往才能得到最大发展。因此高考报志愿时,最好到专业的潜能测试机构了解自己的潜能,听一些职业规划专业人士的建议,从而科学地填报志愿。

2、高考成功的因素是什么?尤其是临场发挥和学习方法得当,基础好,分别占59.9%、55.8%、48.4%。而心理状态保持良好的高考生,往往对未来有信心,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对自己的潜能和优势有更深的了解和把握,所以高中生应开始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3、高中生考大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48.7%人是为了将来更好就业,有23.4%的人是为了获得一定的专业知识,有16.9%的人是为了获得文凭,有5.5%的人为了实现父母的愿望。这与我国市场经济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只有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才能在社会上谋求发展。而市场经济鼓励人们把自己的目标与现实紧密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目标实现。只有当目标与现实紧密结合时,才能体会到知识的有用性。

二、新观念:未来更是自我潜能充分发挥的时代

1、人人都有巨大潜能,人人都能成功。乍一听,这个观念太玄虚了,功课都学不好,将来还能有多大成就?但有人跟踪调查发现,在班里前三名者长大后都淡出优秀之列,而第1020名的学生表现出乎意料的出色。那么什么能预测未来人生的成功?积极的人生态度、自信心、自尊水平、失败承受力、成就动机水平、自我概念、自我控制力等这些成功心理素质能预测一个人未来能否成功、成才。

在中学阶段考察学生的主要两个方面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而事实上人的潜能是多方面的,如人际沟通能力、领导管理能力、艺术创造能力、形态知觉能力等。这却在考试中很难以体现出来,而都非常重要。

目前的教育模式不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习者成功的心理素质;是教育者(老师、家长)在运用考试手段的方式上出了偏误。他们认为同在一教室,同样受教育,考试分数就应一样,他们不懂得个体之间差异很大,每个人的潜能优势不同,而发展速度和阶段不同。有人长数学、有人长写作、有人很小就记忆力惊人,而有人到了大学似乎才开窍。然而,我们都全部安排在同一起跑线,用同一标准考试分数衡量,区分优与劣。犯了教育上的一个大忌完全忽略了学习者的生理与心理上存在的个体差异。这种强大、稳定的教育系统的存在和超前教育提高学习考试难度,大大伤害了学习者的自尊心、自信心,使大量学习者感到自己无能、失败,以及无奈,使学习者很早就产生对学习的厌烦和对学校的恐惧,感到人生的无价值感和渺茫,其实眼前高考失意不会影响你一生的,只要你今后努力,不能少年得志,也会大器晚成。

2、认清新时代的特征和发展趋势

现在的学生是新时代的幸运儿,社会为他们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对从事什么工作,以什么方式生活每个人都有选择权。然而也存在着另一种不幸,就是职业多元化造成许多孩子选择上的困惑。当前全世界有确切名称的职业就多达2万多种,而随着新科学、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新职业仍在不断出现。学什么好,干什么更有前途?由于时代变化太快,许多人疲于奔命,频频出错,总踏不上节拍。什么行业最能赚大钱?而唯独不能忽略了自我潜能发展这个核心因素。一个人如果按照自我潜能优势来确定发展方向的话,最容易取得成功,最容易实现自我价值,最容易感到人生幸福和满足,对社会贡献也最大。有些专业很热,并不一定是自己的潜能所在,并非自己最佳。只有按自己的潜能优势去选择的才是最佳。因此确切地时时了解自己的潜能和优势,选择那些能最大程度发挥自我潜能的专业和职业,才是明智的。

三、学子们成才的捷径是什么?

职业规划高考志愿开始


荆楚网消息(楚天金报)记者张新雄报道:武汉人才市场的职业测评业务近来有些火,近半个月来,有近百人前往做测评,同比是往年的数倍。其中,大学生及高中毕业生占绝大多数。据相关人士介绍,学生们如此看好职业测评,是近年来少有的现象。

小刘的父母是公务员,从小就希望儿子将来能子承父业,一样做公务员。可小刘小时候喜欢拆钟表等机械,理想是当发明家和科学家。父母定的职业目标自己不喜欢,小刘在学习时明显缺乏动力,成绩一直不理想,今年高考成绩不足400分。

日前在选专业和职业方向时,小刘与父母发生了分歧。通过职业测评发现,小刘喜欢从事技能型工作,并且喜欢研究。综合分析后,职业测评师给小刘提出的建议是学习车辆制造专业。对于这个建议,小刘和父母都非常满意。

鹃子是武汉某重点高中学生,今年高考成绩超过600分。因为文理科成绩均衡,鹃子在选报专业时有些犯难。通过职业测评发现,鹃子的知觉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机械推理能力等均相当不错,适合在理工科发展。此外,鹃子性格内向,乐群性指数不高,这样的性格比较适合做研究。专业人员最后给出的意见是:建议报读生物科学、建筑设计等专业。

高级职业测评师、高级心理咨询师王晰璐介绍,很多职场人因为缺乏科学的职业规划,选错专业、选错职业,最终枉费时光,个人职业脚步紊乱。高考选专业,是人生职业生涯的第一步。大学生乃至高中生纷纷做职业测评,是个好现象。她说。


「高考志愿」不可忽视高中生职业规划


高考志愿不可忽视高中生职业规划,为什么职业规划那么重要呢?看看你就知道!

职业规划,是指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对个人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作行之有效的知识、能力等方面的储备。

高考填报志愿则是人生职业的第一次定位,是对自己未来人生的一次设计。如何选报高校和专业,很大程度上关系到今后的职业方向,甚至会影响到整个人生的发展轨迹。因此,面对近年来严峻的就业形势,家长与学生应该把职业规划前置到大学开始以前,未雨绸缪,通过专家咨询、收集资料、网络查询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为高考后的志愿填报做足功课。

填报志愿前必须奏响规划三步曲

第一,了解自己如性格和所拥有的社会资源。一个人的性格与职业的适应性有很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外向的人更适合选择能够充分发挥自己行动能力和积极性的专业,例如管理、法律、经济、市场营销等;内向的人更适合选择能够发挥自己的计划性、敏感性、逻辑性的职业,例如研发、会计、技术等。如,有个内向的同学报考了旅游管理,结果发现自己与这个专业格格不入。她喜欢静,而旅游专业的活动较多;她不喜欢表达自己,而旅游管理又要求她要多与人接触。同样,如果一个外向的同学选择了药剂研究,他同样会觉得很痛苦。在社会资源方面,我们最不可能选择的就是我们的出身,出生的时间与地方、家庭条件、环境、教育资源等都是我们不能改变的,而实际上,家庭经济条件和社会关系却会对我们的职业生涯产生密不可分的影响,所以不得不有所考虑。

第二,了解专业和学校的信息,要考虑院校和专业的情况。被录取的专业与毕业后的就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应慎重对待。同学们应尽量多地了解院校的社会声誉、师资力量、教学设备、奖(助)学金的设置等,了解所要填报专业的主要课程、就业方向、发展前景,以及这些院校和专业在近几年的录取分数线、报考情况等。如果同学们对专业的选择有了超前意识,考虑到了将来的发展趋势,就能在以志向定志愿的前提下,克服一味随大流而盲目追热门。

第三,综合分析自身的情况和专业、就业的信息,仔细对比,明确将来的发展方向。

填报志愿需要考虑的因素是很多的,在兴趣爱好、专业情况和就业前景之间,如何取舍、如何平衡,都要深思熟虑,不可顾此失彼。如有个同学很喜欢考古学专业,立志要当一位考古学家,而且他的高考成绩也足够填报该专业排名较好的高校。从个人意愿和性格出发,该同学是作出了正确的选择。但是回归现实,考古学专业毕业的学生在就业时选择面比较小,而且工作条件和环境会比较艰苦,该同学是独子,毕业后家里的担子几乎是全部落在他身上的。通过各方面的权衡考虑,该同学还是决定放弃最喜欢的考古学专业,选择了对自己来说可以接受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由此可见,当面对现实问题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权衡各方因素和条件,确定另一个较为适合的目标,或许才能实现最佳的结果。

高考填报志愿前时刻勿忘三切忌

切忌只报热门忽视冷门,未能结合个人的学习情况来选择热门专业

热门专业的分数线一般都较高,如果学习成绩不太突出,最好避热就冷。报考时也要注意冷热结合,集中选择几个热门专业,然后搭配几个冷门而且又是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专业。不要一味地盯新逐热。将来能否顺利就业,考生及家长在选择大学专业时,无疑是需要眼光和智慧的。一些专业之所以热,实际上是被盲目追捧的结果,而且招生中的热门与就业市场上的热门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反而是一些人们眼中的冷门专业的毕业生成了招聘会上的香饽饽。根据统计,被一贯列入热门专业的经济、管理类毕业生人数高居榜首,但其就业率并非第一,有的学校此类专业的就业率还低于平均水平。但机电、数控、机械、自动化、护理等考生眼中的冷门专业,这几年就业形势却一直高攀。

切忌随波逐流,忽视个人的意愿和兴趣

同学们应该对自己有一个职业规划,要有明确的目标,根据个人兴趣选择合适的专业方向。如果将来希望留学,或者做研究型人才,选择基础学科就更合适一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如果对某一件事情兴趣盎然,就会乐此不疲,创新不断。有位同学,大学学的是铸造专业,他的家人觉得铸造专业的前景不错,是高利润的行业。但他不喜欢,觉得整天对着冰冷的器械不是他所追求的工作和生活。由于无心向学,该同学专业课学得一塌糊涂,他永远不能很清楚地弄懂各种金属材料的属性。成绩单上的分数,自然也可想而知了。不过,这位同学最终还是遵循自己的兴趣,利用课余时间复习,通过了注册会计师的考试。找准自己的兴趣点,作出职业的选择,才会在专业的道路上走得更为轻松顺利。

切忌望名生义或心存偏见,志愿平行缺乏梯度

一些同学填报志愿仅看校名,以为校名有着地质、石油等字样的学校,就只开设这些艰苦专业,其实这些学校也有其他专业,如中国地质大学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都是不错的选择。一些同学心存偏见,将师范、农林等也划分为艰苦专业,认为就业出路不佳,其实这些学校和专业的就业率都不是最差的。此外,填报志愿最忌平行,没有梯度。在填好关键性的A志愿后,其他志愿要保持合理的落差,不能是平行式,更不能是爬坡式或波浪式。至于如何安排院校志愿和专业志愿,以后的文章会有详细的介绍。

我们说高考填报志愿是人生职业规划的起点,强调的是它的重要性,并不是说高考专业的选择是考生将来职业规划的唯一风向标。而是希望考生们在志愿填报和选择专业时,能与将来求职方向可以相接近而不冲突,尽量避免学习和智力资源的浪费。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机会只垂青有准备的人。仁能达教育助力青年成长,实现你我梦想。

高考志愿不可忽视高中生职业规划


职业规划,是指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对个人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作行之有效的知识、能力等方面的储备。高考结束后考生即将面临选专业、选大学的痛苦,下面是关于高考填报志愿前时的三个切忌,希望大家慎重对待高考志愿的填报!

高考填报志愿前时刻勿忘三切忌

切忌只报热门忽视冷门,未结合个人情况来选择专业

热门专业的分数线一般都较高,如果学习成绩不太突出,最好避热就冷。报考时也要注意冷热结合,集中选择几个热门专业,然后搭配几个冷门而且又是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专业。不要一味地盯新逐热。将来能否顺利就业,考生及家长在选择大学专业时,无疑是需要眼光和智慧的。一些专业之所以热,实际上是被盲目追捧的结果,而且招生中的热门与就业市场上的热门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反而是一些人们眼中的冷门专业的毕业生成了招聘会上的香饽饽。根据统计,被一贯列入热门专业的经济、管理类毕业生人数高居榜首,但其就业率并非第一,有的学校此类专业的就业率还低于平均水平。但机电、数控、机械、自动化、护理等考生眼中的冷门专业,这几年就业形势却一直高攀。

切忌随波逐流,忽视个人的意愿和兴趣

同学们应该对自己有一个职业规划,要有明确的目标,根据个人兴趣选择合适的专业方向。如果将来希望留学,或者做研究型人才,选择基础学科就更合适一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如果对某一件事情兴趣盎然,就会乐此不疲,创新不断。有位同学,大学学的是铸造专业,他的家人觉得铸造专业的前景不错,是高利润的行业。但他不喜欢,觉得整天对着冰冷的器械不是他所追求的工作和生活。由于无心向学,该同学专业课学得一塌糊涂,他永远不能很清楚地弄懂各种金属材料的属性。成绩单上的分数,自然也可想而知了。不过,这位同学最终还是遵循自己的兴趣,利用课余时间复习,通过了注册会计师的考试。找准自己的兴趣点,作出职业的选择,才会在专业的道路上走得更为轻松顺利。

切忌望名生义或心存偏见,志愿平行缺乏梯度

一些同学填报志愿仅看校名,以为校名有着地质、石油等字样的学校,就只开设这些艰苦专业,其实这些学校也有其他专业,如中国地质大学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都是不错的选择。一些同学心存偏见,将师范、农林等也划分为艰苦专业,认为就业出路不佳,其实这些学校和专业的就业率都不是最差的。此外,填报志愿最忌平行,没有梯度。在填好关键性的A志愿后,其他志愿要保持合理的落差,不能是平行式,更不能是爬坡式或波浪式。至于如何安排院校志愿和专业志愿,以后的文章会有详细的介绍。

我们说高考填报志愿是人生职业规划的起点,强调的是它的重要性,并不是说高考专业的选择是考生将来职业规划的唯一风向标。

而是希望考生们在志愿填报和选择专业时,能与将来求职方向可以相接近而不冲突,尽量避免学习和智力资源的浪费。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机会只垂青有准备的人。仁能达教育助力青年成长,实现你我梦想。

家长,小心高考报志愿的四个误区


又是一年高考季,考生度日如年,家长也不轻松,有句话叫“高考考学生,志愿考家长”,中国家长多爱包办代替,往往孩子的志愿,都是家长的心愿。既然一时半会儿还改变不了家长说了算的现状,那么提醒家长就比提醒孩子更重要,所以这篇文章是写给家长的,能做自己主的学生也可一看。

因为在高校工作,每年这个时候,都有家长来咨询孩子如何报志愿,听多了,就发现很多家长头脑中存在一些错误认识,错误认识导致错误行为,错误行为导致错误结果,这就是为什么高校新生中,近一半的人不喜欢本专业的原因。

这些误区总结起来,大概有四个:

误区一:学校比专业重要。

和很多家长交流,提醒他们专业比学校重要,他们常会说“等分出来吧,先看能上哪个学校,不能浪费分啊!”的确,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多考一分不容易,但家长以为学校比专业重要,却可能造成更大的浪费。

试想,学校只呆四年,专业可要陪你一辈子,如果牺牲专业而迁就学校,毕业后不愿从事专业对口的工作,四年不是白学了,专业竞争力又在哪里?如果你怕浪费,心不甘情不愿地从事一个不喜欢的专业,等于不喜欢对方的女生,因为谈了四年恋爱,偏要嫁给对方过一辈子一样,这不是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吗?当年我高考分刚好能上个不错的本科,怕上不了,就不管专业,结果四年学得异常痛苦,出来之后还是放弃了,浪费了四年不说,还没有自己的专业竞争力,只好从头再选择一个方向努力,整整比别人落后了四年啊。而一个高中同学,分数和我差不多,选择了一个一般院校自己喜欢的专业,后来考取了研究生,现在的收入是我的两倍还多,同时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

有家长会说:那学校牌子不重要吗?现在社会都看这个呀!名牌效应无法否认,但除了北大、清华、浙大等几个屈指可数的名校之外,其他学校牌子的差距没有想象得那么大。而企业招聘的时候,也是先看专业是不是对口,学校是放在第二位的,毕竟人家找你是来干活的,不是显摆用的。还有家长说:好大学资源好、资源多啊!这也不能否认,但现在获取资源十分容易,只要你想学习,哈佛大学的课都能随时上网听。何况,现在是终身学习的时代,有谁能仅靠四年大学的学习,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误区二:热门专业好就业。

很多家长爱问“什么专业热门,将来好就业?”这个问题很难回答,第一,今天的热门未必是四年后的热门,因为专业就像商品,热门起来,就会有厂家不断生产入市,结果供过于求,卖不出去了,比如法律、医学等专业,都是前几年的热门。第二,热门专业自然是价高者得,你不但要有分,将来还要有能力做得好,做不好,热不热门和你有关系吗?所以,不要考虑专业的冷热,第一这是随市场需要而变化的,你很难把握;第二冷热是相对的,冷门学的人还少呢,何况,真正的冷热并不取决于外界,而是取决于你的优势,你能干好,有可能当状元的专业,对你来讲,就是永远的热门。我当年学的师范是冷门,后来又变成热门,不管冷门热门,能干好才有门。

误区三:有用比有趣重要。

有的家长爱说“学这个有用吗?喜欢能当饭吃啊?”每做一件事,先想有什么用,可见,功利思想无孔不入,高考报志愿表达得更充分。其实,既然设置了这个专业,都是社会所需要的,都是有用的,关键是有兴趣的事情才能做好,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追求有趣,恰恰可以实现有用,而追求有用,往往因为无趣而不能坚持,结果也无法实现有用。想想看,国人这么追求功利,也没见有几个人得诺贝尔奖啊?从得诺贝尔奖的人都是从兴趣出发这一点上可以看出,有趣比有用最终更有用。在这方面我们要学习西方人,引导孩子从小就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结果却常常实现了大用。

误区四:看上去很美。

很多家长给孩子报志愿的时候,不是出于孩子的里子,而是自己的面子。比如大学听起来是不是响亮,专业听起来是不是好听,什么“国际贸易”,“行政管理”,仿佛一毕业就可以驰骋于华尔街,或者大权在握。学生由于长期脱离社会实践,也不知道各个专业都是学什么的,将来的就业方向是什么,完全凭借对于专业名称的想象,而很多学校抓住了学生的这个弱点,就用专业名称唬人,很多学生上了大学大呼上当。所以看上去很美的学校和专业,还是要认真地考查一下,了解一下学校背景,专业课程设置,就业具体方向,看看是不是自己喜欢的课程,学校实力如何,收集到这些有效信息后再做决定。

以上是高考报志愿的一些误区,有的家长会问:你谈了这么多误区,那正确报志愿的方法是什么呢?一句话说不清,有机会再探讨,但有三个原则:

第一,一定是学生有兴趣的,有兴趣,才能有学习的持久动力,遇到困难才不会轻言放弃,才能不待扬鞭自奋蹄。学好了,自然有前途。

第二,一定是学生擅长的,有天分,有优势,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才能大大提升自信心,形成良性循环。

第三,未来的工作方向是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不可能和生活割裂,它提供了一种生活方式,只有满足了一个人对于某种生活方式的追求,这个人的生活才会感觉幸福。高考也罢,报志愿也罢,上大学也罢,找工作也罢,我们孜孜以求的,不就是最终的幸福吗?

找到三者的交集,就是我们报志愿的方向。至于如何找到自己的兴趣、能力和追求的生活方式,有机会我们再专门探讨吧。

职业规划要利用好天赋


当我们努力实现自己的职业规划时,我们不得不关注自己的职业天赋,因为它是我们获得成功的秘器武器。如果你现在对此不能认同,相信我看你这篇文章后,一定会改观。好吧,下面我们就来清晰认识自己的秘器武器。

其实,把天赋用到职业上就叫职业天赋。我们都知道天赋中蕴藏着巨大的能力,如果不用在职业上发展事业,贡献社会,那就相当于把珠宝埋没在地里。这就要弄清什么是天赋了。

从本质上说,天赋就是人体(特别是大脑)中神经系统的分工和布局所形成的能力系统,就如同一套电脑的硬件和附件所具有的功能一样。我们在《天赋,为什么你比别人强》中对此曾有提及。它受遗传和早期环境的影响,而基本成形,不可改变。只是早期持续时间是在生命的头几年,又是个人在生命幼小时时无法控制的,因此,我们会认为它是先天的,天赋一词,完全表达了上天给予的意思。其实早期长成环境也有影响,做父母的,如果很好地养育儿女,儿女确实会有更多的天赋。

可是,天赋藏在大脑中,我们怎么能看得见呢?当它表现出来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看到了。只是,我们要将天赋能力与后天通过学习或训练所得的能力区别开来,后者常常将前者掩盖起来,使我们被误导。很多人不认识自己的天赋,没有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很好地发挥天赋,这是原因之一。

为了帮助大家认清自己的天赋,并明白发挥天赋是职业规划成功的必备条件,我们设一个比喻来说明这一点。将你所具有的大大小小的能力系统,比作高高低低的山,天赋就是其中最高的一座。如果你学习了推铅球的技巧,懂得如何运用腿、腰、臂的力量,将铅球推出去,并经过训练,使各个动作协调一致,那么,即使你是站在小山上,你也可能把球推得很远,但这不是你的天赋,是你后天努力得来的。

真正有天赋的情况是,你把铅球推得很远,不是因为你经过学习和训练,只是因为你站在一座高山上。关键不是看我们取得了什么成绩,而是弄清楚我们靠什么取得了好成绩。背后最大最高的靠山,即最具威力的能力系统,才是我们真正的天赋。

很多人以为自己干得最好的事,就是自己的天赋,其实不然。这有可能是你后天学习的,而不是你的天赋所在。所以,要加以区分。

天赋是你最具威力的神经和生理系统,可以有非凡的表现,却常常被埋没在一些规范化的学习或工作情景当中,得不到表现。一个天生对色彩、线条、轮廓敏感的人,他的绘画天赋,会在音乐学院里或商业环境中被掩盖。所以,当你要发现它的时候,你需要时时处处加以留意。可能在你学习或工作的某个环节上,或是业余生活中,你轻轻一拨,铅球却飞出去了,即不知这是你的天赋所在,是它托起你,使你得以攀登成功的巅峰。

幸好是,因为它是你最好用的工具,它常常会有意无意就将它派上用场。只要你不是出于学习或工作原因,被指派去干不擅长的事。你就会自然而然的用到它,让它露面。这时,你不要把当作平常,而忽略了它的存在。

布鲁斯?B被授予美国最显赫的教师奖。采访人员称赞他善于创造一个既专注又体贴的学习环境,能察觉每个学生的感受,并使其觉得自己被关心和理解;他能听到未说出口的问题,能预见每个学生的学习障碍,并能调整其教学风格来帮助学生们绕过这些障碍。这时,他一脸茫然,毫不惊奇,也不感兴趣,说:难道不是每个人都这么做吗?确实,我们的天赋就在我们里面,与我们靠得太近,而被我们熟视无睹。

总的来说,天赋就是我们最具威力的神经和生理系统,它容易被后天努力锻炼出来的能力,或规范化的情景遮挡住,也容易被我们忽略,却能让我们轻而易举地取得职业成效。如果我们进行职业规划时,就认识它、发现它、使用它,它就会成为我们职业生涯的祝福。

高考过后,职业规划要跟上


又是一年高考季。学生在考试后将面临志愿抉择关键期。很多人在这时对自己未来的方向依然不甚清晰。部分人甚至因为选择了不适合自己的大学专业而导致未来职场发展极不顺利,从而抱憾终生。那么,学生究竟该怎样选择志愿?该听取什么人的意见?职业规划有没有相对科学的方法?记者进行了详细调查。

现状

志愿填报 多数父母未尊重孩子意愿

每年高考过后,都会有各种志愿填报咨询会陆续登场,吸引不少家长和学生前来咨询。然而,专家们多反映,不少家长咨询时,对孩子该填什么志愿做的功课不够。

佛山家庭教育研究会讲师团资深讲师霍钰坪表示,每年高考过后,都会有不少家长向她请教,该让孩子报读什么专业。很多一来就问我,报读什么专业好?曾听谁说,某某专业好,究竟是不是。这样的问题,根本无从回答。社会上并没有什么最好的专业,关键是要适合孩子。

面对家长的提问,专家们多会建议家长和孩子一起商量读什么专业,但很多家长却说:孩子不懂,自己根本拿不了主意。 霍钰坪认为,这是对孩子的不尊重,父母需要的是帮助孩子确定志愿,让孩子自己选择,并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由于志愿填报前没做够功课,而选择了不适合自己的专业的例子也不少。黄小姐(化名)表示,自己学习成绩一直不错,在重点中学上高中时,成绩几乎都是班上前几名,但当时心思只在课本上,没对自己的兴趣特长作认真思考。高考时报读了当时最热门的计算机专业,也上了很出名的大学,但大学后发现自己并不喜欢计算机,但又不能转专业,觉得非常苦恼。

方法

第一步:

了解自己 可做专业测试

高考后填报什么志愿,直接关系考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已经成为不少专家的共识。然而,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必须从了解自己开始。而认识自己并不是个容易的过程。

资深职业规划师张文英表示,现代心理学家在这个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其中尤以霍兰德(John Holland)的人格职业类型匹配为代表,通过人格特征分析人们适合的职业。人格特征是人的心理特征中较为深层的特点,会影响人们的行为偏好、做事风格,以及对待事物的态度。因此人格特征测验是学生认识自我的重要工具。 张文英说。

个案:小陈,理科生,学习成绩中上。父亲是工厂主,希望小陈今后能继承他的事业。小陈自己对财会工作感兴趣。

人格特征测验测试结果:小陈比较关注细节、做事认真仔细,喜欢分析数据,愿意做一些与数据打交道的事情,在推理和解决问题的时候也喜欢使用数据。对重复性、枯燥的事情可以善始善终。有比较强的个人原则和责任感。相反,小陈不喜欢管人和影响别人,容易紧张焦虑。不喜欢处理冲突,也不认为冲突需要协调。

职业规划师建议:小陈目前来看比较适合选择财会专业,有机会的话可以选修管理学。读大学后,需要多参与团体活动,学习遇到冲突时如何积极协调。

第二步:判断社会发展趋势

职业发展,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除了认识自己,还需要了解社会,判断社会的发展趋势。尤其是当今社会飞速发展,互联网更是改变了不少社会业态,不少行业异军突起,不少行业日渐式微。职业规划时更需根据这些变化,顺势而为。

个案:2014年才大学毕业的子栋,现在在证券界已做得有声有色。子栋妈妈告诉记者,子栋高一时就自己写了人生规划书。当时受《穷爸爸,富爸爸》这本书的影响,子栋希望自己30岁前能积极创造财富,然后环游世界,再把经验分享给年轻人,把财富捐赠给社会。

由于很早就认准了目标,子栋读书非常勤奋,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希望自己升学时可以有更多的选择。高考结束后,子栋父母就带着子栋,连续拜访了政界、企业界、金融界的资深人士。估计金融业未来在中国的发展会相当快,这更坚定了孩子读证券专业的决心。子栋妈说。

当时,根据子栋高考的分数,应该可以考上中山大学,但子栋最后报读了暨南大学的国际商学院。

职业规划要发掘利用好天赋


其实,把天赋用到职业上就叫职业天赋。我们都知道天赋中蕴藏着巨大的能力,如果不用在职业上发展事业,贡献社会,那就相当于把珠宝埋没在地里。这就要弄清什么是天赋了。

为了帮助大家认清自己的天赋,并明白发挥天赋是职业规划成功的必备条件,我们设一个比喻来说明这一点。将你所具有的大大小小的能力系统,比作高高低低的山,天赋就是其中最高的一座。如果你学习了推铅球的技巧,懂得如何运用腿、腰、臂的力量,将铅球推出去,并经过训练,使各个动作协调一致,那么,即使你是站在小山上,你也可能把球推得很远,但这不是你的天赋,是你后天努力得来的。

真正有天赋的情况是,你把铅球推得很远,不是因为你经过学习和训练,只是因为你站在一座高山上。关键不是看我们取得了什么成绩,而是弄清楚我们靠什么取得了好成绩。背后最大最高的靠山,即最具威力的能力系统,才是我们真正的天赋。

很多人以为自己干得最好的事,就是自己的天赋,其实不然。这有可能是你后天学习的,而不是你的天赋所在。所以,要加以区分。

天赋是你最具威力的神经和生理系统,可以有非凡的表现,却常常被埋没在一些规范化的学习或工作情景当中,得不到表现。一个天生对色彩、线条、轮廓敏感的人,他的绘画天赋,会在音乐学院里或商业环境中被掩盖。所以,当你要发现它的时候,你需要时时处处加以留意。可能在你学习或工作的某个环节上,或是业余生活中,你轻轻一拨,铅球却飞出去了,即不知这是你的天赋所在,是它托起你,使你得以攀登成功的巅峰。

幸好是,因为它是你最好用的工具,它常常会有意无意就将它派上用场。只要你不是出于学习或工作原因,被指派去干不擅长的事。你就会自然而然的用到它,让它露面。这时,你不要把当作平常,而忽略了它的存在。

总的来说,天赋就是我们最具威力的神经和生理系统,它容易被后天努力锻炼出来的能力,或规范化的情景遮挡住,也容易被我们忽略,却能让我们轻而易举地取得职业成效。如果我们进行职业规划时,就认识它、发现它、使用它,它就会成为我们职业生涯的祝福。

高考后如何填报志愿?


高考结束了,考生可以松一口气了,家长的紧张才刚刚开始。未来一个月内,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报考志愿。

作为生涯咨询师,我每天都要面对大量的咨询者,咨询关于职业生涯发展的问题,我却发现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一个共同的困惑:大学志愿没报好,或者专业不理想,或者学校没选好,导致职业发展多年都翻不过来身,总是受挫,甚至在三、四十岁的时候还在纠结要不要重新开始学习一个新专业。

高考还在对很多中国家庭产生着巨大影响,那么,怎么报考才能更好地为未来职业的发展助力呢?这个问题,不同领域的专家都有自己的看法:选专业、选学校、选城市,根据知名度、学术水平、校友情况等等,这里,我从生涯发展的角度讲三点重要的注意事项:

第一:兴趣为先。

这是最重要的标准。没有什么比兴趣还能让一个人产生巨大的热爱,进而可以有动力努力学习。很多人选专业的时候要么完全不知道该怎么选,要么就是听了家长、老师的劝告,根据当前最热门的职业,去猜想与之相关的专业。且不说根据职业来选择专业是否功利,单说这样的判断逻辑就有很大的误差:热门专业在不同城市有不同表现,一线城市的金融、互联网不一定适用于二三线城市;热门专业的佼佼者不一定是基于对应的专业,比如教育培训行业的老师们,很多都不是师范类院校的。真实的情况是:很多大学的专业设置也是在跟风,跟社会发展之风,如此这般,家长怎能判断的准呢?

更重要的是,当下的所谓热门,在大学毕业的时候未必热门,4年时间,一个行业完全有可能从中兴走向衰退,你看看现在最著名的公司历史就知道了。

这怎么办?以不变应万变。上大学,学的不再是知识了,知识是一种迅速迭代的东西,在哪都需要学,方式不再是在课堂上了。而大学这一人生重要的阶段,最需要培养的就是发展兴趣,拓展视野,提升能力。由此,根据学生的兴趣进行专业的选择自然就是最靠谱的了。

兴趣如何判断?有几种方式:

1、测评。这是最快,相对准确度比较高的。可以关注新精英做自己微信号,里面有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评,根据得出的结论,输入相应代码,还可以得出相关结论。根据测评结果,可以和学生本人进行讨论,综合分析其他方面信息,来选择志愿。

2、专业访谈。如果学生有了大致的兴趣倾向,就可以安排相关专业人士进行访谈,比如在读大三、大四的大学生,相关行业的3年、5年从业者,有了直观体验,再选专业也会准确一些。

3、进行专业的生涯咨询,通过性格、兴趣、表现等,结合大学专业信息和职业信息,进行有倾向的考虑。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现在的职场已经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平庸和卓越的区别,卖肉夹馍可以卖到清华讲堂上,卖性用品可以卖到知名房地产公司,做教育培训的也可以做手机,真的没有什么不可能,关键是:作为家长,是否能让孩子在大学这个重要阶段发展兴趣,为未来开启重要起点。

第二个重要标准:开放度。

很多人会说,在应试教育之下,孩子们十几年如一日地读课本,准备考试,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兴趣在哪里,这该如何去选啊?是的,这样的情况确实不好选,甚至连测评的结果也不一定是准确的,因为学生本人没有真实的体验,就不会有真实的倾向,测评怎么能测出来呢?

坦率地说,这样情况下是不会选出准确的感兴趣专业。那就退而求其次,在大学期间发现兴趣,进而发展兴趣。这时候选择学校就比选择专业重要的多了。曾经有一个大学生来找我咨询,她在香港读书,读了一个非常理工,非常容易就业的专业,但是她自己并不喜欢,她喜欢社会人文类的专业,碰巧所在大学没有,于是就想向我咨询,如果转学到美国,读哪个专业更合适。我只给她一个建议:选择那些可以随意转专业,并且是一所有各类人文社科专业的开放度高的大学,在这个前提下,在考虑排名之类的情况。

很多人有类似的情况:因为物理好,选了一个听得懂的与物理相关的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热能、建筑结果发现自己并不喜欢,但是转专业受限,专业课很难,技术性很强,就这样的接受了。一接受,就是一辈子。这里面有自己的原因,很多时候还和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对于兴趣,有两个很容易划分的维度:喜欢和人接触,还是喜欢和事物接触;喜欢做一些抽象的思考,还是喜欢具体的操作。根据这个大概就能根据职业维度进行专业的对应选择了。如果对自己的兴趣有些模棱两可,也没关系,先选几个最中意的,然后选择开放度高的学校和专业,进入大学后进行调整。

什么是开放度高的学校呢?有相对健全的各类学科体系的综合类大学;有比较开明的转专业机制;有比较方便的旁听、二专业辅修机制。什么是开放度高的专业呢?比较基础,未来对接不同职业的可能性比较大。当然,还要注意,最好是选择一些高校比较多的,发展比较好的城市,这样也在为开放度做准备。

第三点,选择是短暂的,能力提升是持续的。

这最后一点最重要,我见过很多人在大学毕业之后不再从事与所学专业一致的职业,并且职业发展很好。毕业后不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这说明所学专业并非自己喜欢的,而且在大学期间没有机会重新选择,但是他们的能力很强,以至于可以进入职场后重新选择。

报考志愿或许只是这个炎热夏季让人心烦气躁的一件事,但是在拿到通知书那一刻,你一定要知道:录取你的这个学校和专业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这样的环境里如何利用四年时间充分提升自己。

如果你已经被应试教育了十几年,你准备怎么改变自己?不再以成绩为导向,不再以老师要求为导向,不再以周围人的评价为导向。因为你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要打开视野,看到除了课本之外的世界;要提升能力,适应社会,适应未来的职场;要建立自己价值观,探索自己想要的,喜欢的,和热爱的。这些才是高中毕业生在未来4年里最需要做的,这些才是无论怎么报考,结果如何,都是要思考的问题。

如此,当有这样的信念,高考就绝不是一个结束,而是一个开始,一个重新建构生命历程的开始。你会感谢高考,让你开始独立;你会感谢高考,开启一段生涯;你会感谢高考,可以创造可能。

从职业生涯规划角度看高考志愿填报


高考是考生一个人的事情,经过十余载的学习,学子们快乐或者不快乐地走向高考考场。而之后的填报志愿则往往凝聚的是一家人的社会经验,甚至附加上的是两三代人的理想建构,高考之后,孩子去向哪里,修习什么学问?大学毕业之后工作的大致方向和定位,家长也大多视为己任,皆有安排和打算。

如今参加高考的绝大部分是95后的孩子,这代人的性格特点和群体心理日趋国际范儿,在互联网无处不在的今时今下,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代际特征也越发明显。所以职业规划也许是协助父母,以便父母更好地协助孩子填报志愿的一剂良方。考生需要明白的是职业规划或者职业测评亦如父母之于考生一样,他们的角色是参谋,他们的作用仅是协助而已,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核心与要义是回归到自己,通过整合各种要素与资源,最终由考生做出来自内心的决定!

前奏:职业发展的内核资源自我探索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提前筹谋预判有助于做出更好的决定。那么对于高三考生,如何将职业生涯规划与志愿填报结合起来呢?首先,考生需要对自己有一个相对完整和正确的认识,进行一个结构清晰的自我职业发展内核资源的盘点。这个认识和盘点不仅仅是几次模拟考试成绩、班级排名、文理偏重,更多的是关于自我内在人格的了解和盘点,以帮助你找到一个更佳适合自己的专业和职业。

1.我喜欢的部分

喜欢是生命富有张力的重要表现,是人获得快乐的重要渠道,越是纯粹的喜欢越是有价值。我喜欢烘焙,在家里制作饼干和蛋糕,即使经常失败,样子不好看、味道很难吃、别人的评价也都不高,可是我还是喜欢,一有时间就想动手烘焙,我享受这个过程,仿佛忘记了时间的流逝。我会沉浸在其中,不知不觉忘记周围人的存在,甚至也忘记了吃饭。这段自述准确描述出了喜欢具备的要素:忘我、与成功无关、不求回报。考生可以借助专业测评工具,最好是在专业人士的帮助下澄清自己我喜欢的部分,具体可以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六个维度进行自我探索:

与人打交道――与工具打交道:

深入地进入某一个领域――广泛地在不同领域间调整和变化;

重复以致达到个人的熟练――冒险以致追求对他人的影响。

在自我探索的过程中,考生要能够举出很多真实的事例证明自己在某些维度表现特别明显的我喜欢,而非虚假和杜撰。我喜欢的探索可以帮助考生了解自我的兴趣品质和兴趣投射结果,对于专业的选择和未来职业的方向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2.我愿意的部分

因为某些影响,有一些考生有着明确的、向往的专业领域,这是非常难得的事情。我向往成为一名国际化的体育运动文化推广人员,能够在四大网球赛场上推广中国品牌,推动更多的中国球手走向世界!这是一名大三学生在进行自我探索的团体活动中,对其他小组成员介绍自己的职业定位时说的话。这名学生填报志愿时选择的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但一直热爱网球运动,是李娜的铁粉儿。大学的业余时间都在练习网球,也在很多大型体育赛事担任过志愿者。后来硕士改读了国际商务专业,苦练英语口译和听力,目前已经在某职业体育俱乐部实习。

我愿意代表了一个人强烈的意志动力方向,是职业价值观的核心要素。大部分考生在此阶段并没有明确的我愿意为之奋斗的领域,家长可以多与考生讨论,帮助考生澄清自己内心关于职业定向的意志动力方向。通常榜样的力量在这个部分有着明显的影响力

3.我能够的部分

对于有着丰富的社会阅历、实践锻炼的成年人而言,自己能做或者擅长的事情,不能或者不擅长的工作是非常清晰的。但是对于高三考生来说,我能够则具有明显的局限性。我能够代表了当时当下的能力现状,对于青少年而言,未来的生涯发展空间巨大,能力的培养和发展还处于初期。不过考生还是可以通过专业的测评工具或者跟随有经验的咨询师来探索自己的能力天赋。随着时间的累积和不断练习,能力一定都会日趋熟练和提高,但是如果考生可以明确自己的能力天赋,那么在相同时间内的投入可以获得更高的能力增长。

初期学业生涯规划

我们先来回顾一个真实的案例,一起看一下这位考生选择大学和专业的过程。理科生小浩(化名)就读的是省重点中学的普通班,没有职业规划的意识和经验,高三一年努力读书复习,单纯而又枯燥,对于行业发展和国家社会经济的现状基本没有什么了解。父母忙于工作,认为家长的责任就是给孩子尽可能提供衣食无忧的生活环境和安心复习的心理环境,家庭事务一律都不需要孩子参与,小浩只需要每天勤奋学习和努力备考就可以了。至于专业和学校,根据考试的情况到时候再说或者再征询老师和其他人的意见综合决定。高考时小浩水平发挥一般,只达到了二本批次省控线。在接下来优选专业还是优选大学的问题上,小浩、父母和其他亲戚有着难以统一的意见。

小浩认为应该先确定学校,他的三所目标高校都在风景秀丽的旅游城市,其中两所高校还临海。之所以这样选,首先是因为这三所大学往年的录取分数与自己的高考分数最为匹配,而且这些学校所在地区经济发展快,人的思想观念开放,大学校园美丽。至于读什么专业小浩没有太多的考虑,初步打算报考这三所大学开设的管理学类的专业,原因是自己数学功底不好,不希望学太复杂和有难度的数学类课程。再远一步没有计划,先读了大学再说,找不到好工作就去考研究生。至于什么是好工作,进入哪个行业,在什么区域发展统统没有考虑。

父母则坚持认为应该先确定就读的专业,在医院药房工作的父亲希望小浩学医,报考临床医学本硕连读,毕业后根据市场需要考取本地某医院医师证行医,或者继续读博深造,到更好的医院当医生。在化工企业从事检验工作的母亲则建议小浩报考经济学类或金融学类专业,希望小浩本科毕业后能够到银行或证券公司工作,专业从事投资理财方面的工作。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终小浩报考了管理学类、金融学类的专业以及金属材料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专业,最后被一所外省财经类学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录取。在入学半年后,小浩出现了明显的学习动机弱、专业兴趣低、学习成绩差并且迷恋网络游戏等适应不良反应。苦恼坚持了一年后,终在大二因不及格成绩过多而被迫退学。

其实对于绝大部分考生而言,十八九岁的年华却要做出人生中最重要的决定的确有着相当的难度,但是在小浩的事例中,其本人以及父母、亲属各自的想法是值得我们总结的。

首先,家长和孩子一定要在进入高考之前就充分地讨论关于未来专业选择和职业发展的内容。时间越早,讨论越充分,在填报志愿的那一刻的决定就越是有价值。家长往往陷入这样的误区:高考之前讨论那些都没用,因为最终还是要通过分数来决定学校和专业,孩子总是过于理想主义,我们家长的责任就是要让孩子看清现实,踏实的将双脚踩在土地上!所以最终无数考生变成了高考的奴隶,分数成为决定命运的唯一天平。

这是一个催眠的过程,父母和老师非常容易将这样的信念和价值潜移默化移植进入孩子的心智模式当中。在高校工作的这十余年,笔者见到了太多失去自我主张、无法独立思考的大学生。各大高校每年都有不少因无法适应专业学习而丧失学习动力、迷茫不知所措的学生,要么痴迷网络游戏,要么懈怠如夕阳西下,丧失奋斗意志,安逸享乐不思进取。

会出现这种情况,当然有青少年适应不良的问题,更有专业选择和院校填报不理想的因素。如果家庭条件允许,有困惑和需要的考生最好找到专业咨询师帮助自己完成三个部分的自我探索。之后,家人也要与孩子充分交流和讨论关于未来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的想法,鼓励孩子充分地表达,不可轻易打断或给出某些指导性的意见。父母也可以动员自己的社会资源,适当参与到专业学习和职业选择的话题中。

在上面事例中,小浩的父亲如果可以请自己医院的大学生同事与孩子坐下来聊聊医学院的学习经历,介绍医院的工作印象,可能会更好地促使孩子考虑父亲的建议。考生经由咨询师或者测试量表得到一些关于自我性格、能力、兴趣的自我评估结果,也一定要和父母、老师以及有经验的成年人讨论你的测试结论。职业倾向测试最重要的价值是帮助受测者更深层次地认识自我,有熟悉自己的人参与你的测评,将会更加有效地佐证测试结论。

当前,社会上有一种观点,认为大学学习什么专业并不重要,因为在毕业之后找工作时还是取决于能力。之所以会有人持这种观点是因为每年有相当一部分大学毕业生就业时与自己所学专业不对口。这样认为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如果所学专业能够与未来所期待的职业目标一致则投入产出比最优,个人的职业发展路径也最优化。

笔者通常都会建议考生在做了自我探索和初步的职业生涯规划之后,依照未来的职业愿景来确定当下的学业生涯规划目标。很多考生和家长都会问到这样的问题:高中生的职业规划、测量工具通常只有性格、能力的匹配专业,但是即使同一门类的专业也有很大差别,这个时候该如何选择?

举个例子来说,通过咨询师的帮助和测评工具的结构化评估,某考生适合报考就读机械工程设计类的专业就读,但是机械工程是一个很大的学科分类,如汽车方向、机车车辆方向、数控机械工程、航空航天设备等太多太多的细化分支领域,这个时候家长就要充分动员自己的社会人脉,最好找到相关领域的职业人士进行生涯人物访谈。同时搜集了解某学校某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培养计划。另外从2013年开始教育部直属高校开始按照政策要求在每年度年末发布本校的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家长和考生一定要关注和了解目标学校发布的就业质量报告,特别是专业就业的地理区域、行业领域和雇主单位属性等相关内容。

通常来讲,考生过于理想主义,而家长又常常现实过头,其实在未来的职业选择和专业填报上,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沟通非常必要。这是理想与现实进行碰撞和交流的过程,最优的填报过程应该是父母充分聆听孩子关于未来和梦想的表达,并结合自己的社会生活经验和对未来国家经济发展、行业领域、区域定位以及对于自己孩子的观察和了解等给出充分的建议。

最优的专业填报结果是考生结合结构化的测评结果和职业生涯的初步规划来澄清自己的职业远景,形成关于未来的职业理想;通过与父母或者职业生涯经验丰富的人士进行交流后形成较为具有实践性和操作性的高考志愿专业清单;再结合自己的考分来先选专业和学校,完成志愿填报工作。

考生选择专业的时候是否考虑未来就业面宽窄呢?其实,如果考生在高中阶段有过初步的职业生涯规划,那么这个疑问就是一个伪命题。首先,规划都是设定目标的过程。考虑就业面宽窄实则反应的是个人对未来的职业发展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不妨先罗列二三个自己最有意志动力的目标职业作为规划的目标,设置3~5年内的学业生涯行动计划行动起来,自然专业的填报也要围绕这个计划进行,然后每半年进行目标动态管理和调整。

规划是明确职业发展目标,选择是实现目标的路径

在以往的志愿咨询中,家长常常会抱怨国内的就业前景看不懂,明明填报的时候还是紧俏的热门专业,等到毕业的时候就变成毕业生过剩的冷门专业了。这个现象再次印证了高中生职业生涯探索经历的欠缺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现实意义。认识自我是青少年重要的心理发展任务,其中就包括了自己未来职业选择的探索。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来确定未来5年左右的职业目标是比较可取的,这样的目标进可攻、退可守,围绕你的生涯目标开展的学习生涯规划和学习实践活动将使你的大学生活过得充实而精彩。

要知道,无论朝阳还是夕阳产业,无论人文社科还是工程技术领域,95后面向的未来都是一个以移动互联网为标志、以高度全球化为特征的生存空间,只要你成长为一个具备历史眼光与全球视野、专业精神与职业操守、人文情怀和科学素养、社会担当和健全人格、创新思维和批判精神的人才,知识和技能只是你在具体行业领域或者行业企业施展抱负的途径而已。当然,成长的路上不会一帆风顺,职业生涯规划也不是一蹴而就,从青春年少到职场达人的进化之路其实是自我不断成长,自己为自己负责,自己为自己开拓疆域的过程。

北京新高考更注重选专业 考生需做好职业规划


职业规划就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计划的过程。一个完整的职业规划由职业定位、目标设定和通道设计三个要素构成。

日前,北京市教委公布了北京市中高考改革方案,未来北京中高考均会采用3+3模式,即数语外三科加三门自选科目,意味着学生拥有了更大的选择性。北京新高考更注重选专业,考生需做好职业规划!

中考

弱化复习作用 命题强调实践 2018年起,北京中考将改为3+3的考试模式,即数学、语文、英语三科必考加3门选考科目,且学生自选科目将按100%、80%、60%的比例折算入总成绩,今年在读的初一学生将在两年后尝鲜。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说,改革后的计分方式,将由学生自行选择3门科目,待成绩公布后由计算机自动按比例折算,而非事先选定。

弱化复习的作用,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说,今后中考试题命制也会更加关注实际生活、实践问题的考察,关注孩子们领悟到的,并强调情商培养,要求知行合一,在初中阶段奠定基础的爱好。

高考

文理科取消 更注重选专业 明年起,北京将开始逐步进行高考改革,涉及内容包括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行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将取消本科三批,与本科二批合并;英语听力考试要从笔试中分离,一年两次实行机考等。这意味着,明年新高一学生将成为首批参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学生,共涉及13门科目,分为合格性和等级性考试两种。

其中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仅设合格性考试,参加高考的学生可免考;体育与健康、艺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4门科目则仅设合格性考试。

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则设置合格性和等级性考试,学生在参加高考中要从中选择3门科目参加等级性考试,成绩记入高考总分。

市考试院相关负责人解读说,今后北京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会分为合格性和等级性两张卷,合格性考察科目是必修模块,等级性考试是必修加选修模块,而未来新高中课程设置中,会调整必修部分学分和选修科目的档次,让学生依据自身特长选择参加不同类型的课程。

与之同步的是,高校招生时,会为不同的专业设置不同的科目要求,所以考生与其选学校,不如选择专业,市教委相关负责人建议说,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理想和发展规划,选择合适的专业。

以上《高考报志愿要充分利用政策 做好职业规划》一文,由编辑精心撰写而成,希望对您的职业规划有所帮助,更多精彩请访问“做好职业规划”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