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你绑架了谁的梦。

职业规划就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计划的过程。一个完整的职业规划由职业定位、目标设定和通道设计三个要素构成。

生活的变化无常就像爸爸体检单上的数字时高时低,最高时甚至比正常范围超出20倍,心情犹如过山车。

时间倒回两个月前,当我知道爸爸一直恢复良好的身体突然恶化(其实从去年11月发病,就一直在调理),我不得不做出一个决定。

一边是爸爸,一边是自己在北京不断探索之后找到的喜欢的职业方向和工作。相信很多人会和我一样,头脑中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回家。

对于北漂而言,特别是从广东到北京的我,在做了这个理性的决定之后,一时心里还会些不甘和不舍。

这其实是一个需要平衡的问题,家庭生活事业的平衡。

我给自己做了一个平衡轮的练习。平衡轮,是对生活当下关注的八个方面的满意程度进行评估。在一张白纸上,画一个圆形,分为八等分的扇形,每个扇形代表一个方面,用1-10打分。我也会把它叫做生活的车轮,当生活各个方面都趋向平衡的时候,这个车轮会带着我们走得更远。

生涯平衡轮<点击图片查看>

当我完成这个练习之后,家庭3分、健康7分、事业5分、财富2分、个人成长8分、朋友7分、休闲5分、爱情0分,我发现我这个生活的车轮很难转得动。

这让我不由得静下反思,独自一人在北京的生活,特别是现在爸爸需要我在身边。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自己之前对环境的执着,我一直觉得只有在北京才可以做我想做的职业规划的工作,只有在北京才是自由的。

曾经有人跟我说:追求财富的人都去了广州深圳,追求梦想的人都来了北京。北京,成了梦想的代名词。似乎在北京的人都是为了梦想,而离开北京就失去了梦想。有多少人是因为这样而来的北京呢?又有多少人是因为这个被所谓梦想绑架了,欲走却走不得。

而现在我知道了,梦想并不等于北京,只要自己不放弃学习和成长,梦想在哪里都可以实现。最重要的是你要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

接着我问自己三个问题:

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人是谁?

现在最需要我的人是谁?

现在我能做的是什么?

在心里,其实已有了答案。我想起,在有一期生涯电台中,古典老师曾说过:“要追不要逃”,这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大致是说要追寻自己想要的,不要逃避不想要的。

我不想有“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我明确了对自己而言现阶段最重要的是什么,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剩下的,就是去做了。

扩展阅读

小心,别让“金钱”绑架了你的生活!


第三部分,未来职业生涯规划、家庭环境分析、例如经济状况,家人期望等。感谢您阅读《小心,别让“金钱”绑架了你的生活!》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业规划知识,欢迎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开始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们小区二手房的挂牌价又涨了!

开始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们小区二手房的挂牌价又涨了!

最近的一年时间,房价像坐了火箭一样,一天一个价!

前两天我看到朋友圈有位房屋中介朋友发的信息,“稀缺房源,超值秒杀!”

光看标题,就惊得我下巴差点没掉下来。这年头,少说也要几百万的房子都开始秒杀了?!

还没买房的你,是不是又准备开始新一轮省钱计划了?毕竟首付比例提升了,怎么也要凑够首付吧!

已经买房的你,看着房价飞涨心里肯定美哇哇的。但回头看看欠下银行的巨额贷款和买房时已经被掏干的银行存款,这接下来的日子是不是又要紧一紧裤腰带了?毕竟上有老、下有小,花钱的地方多啊!

所以,你开始算计着生活,开始舍不得花钱,开始心疼无谓的损耗,开始能忍就忍,能将就就将就……

停停停,亲爱的,小心别让“金钱”绑架了你的生活!

生活是否被“金钱”绑架,判定指标就一个

你是否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

都要从金钱的角度去衡量?

我曾经有位同事,刚认识她的时候,觉得她挺质朴、很低调。她从来不逛街,只在网上选择百元以内的衣服,很少在外面就餐,也没怎么出去旅游过。

开始我以为她只是喜欢宅,后来才发现她不是不喜欢那些,只是因为舍不得。

有一次她跟我说,她家里的条件其实并不差,只是从小家教严格,养成了节俭的消费观。所以,虽然她有时也会很羡慕其他人,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压抑自己,舍不得放纵一下。

我还有个朋友,研究生毕业来北京打拼好几年了。她买房算早的,刚参加工作时就靠父母交了第一套房的首付,欠了银行几十万。当年工资并不高,每次我们几个朋友出去玩的时候约她,她都说算了,贷款压力大,等过两年再说。

去年为了孩子,她换了学区房。为此,又欠下银行几百万贷款(想必首付也出了不少)。前段时间碰到她,聊起来,她说“这回是倾尽所有,又变成月光族了!”一脸的无奈。我约她周末聚聚,看看电影、逛逛街,她说“算了,现在还是省着点吧,过两年缓缓再说。”

等两年、再等两年……来北京小十年了,都没见她走出这个圈。

她们就是被“金钱”绑架了生活的人。

有的是因为从小的消费观很难改变,有的是因为被大城市的巨额生活成本压得透不过气。

没有被“金钱”绑架的生活演绎着各色的精彩;被“金钱”绑架的生活却都有着同样的灰度。

被“金钱”绑架

降低的不只是生活品质

你忽略的可能还有很多

1 - 眼界

金钱决定眼界这事,年少时没啥感觉,步入社会后才发现,曾经引以为傲的“学业为重”原来是这么的幼稚可笑!

因为,世界如此之大,我竟没有去看过。

身边那些去过更多地方的人,那些看过更多风景的人,那些认识更多朋友的人,那些体验过更多经历的人,看待问题的角度比我更全面,看待事情的本质比我更深刻,看待未来比我更长远。

我小时候有两个玩伴,小A和小B,家庭条件差不多,虽不是大富大贵,但也都算的上是中产阶级。>>>

小A的妈妈是老师,从小对小A要求严格,一切以学业为重。上大学时,小A每个月的生活费是固定的,不多不少。小A除了上课学习,没有别的爱好,大学生活平平淡淡的过去了。

毕业找工作,小A像爸妈一样找到了稳定的铁饭碗,生活中还是原来的习惯,很少参加社交活动,很少出去旅游,甚至连去电影院看场电影都很少,因为她觉得新上映的电影迟早会放到网上,反正网费都交了,就等着晚点在家看吧。

小A的生活像极了翻版的父母,只是父母在家乡,她在北京。

小B天生活泼,有主见,爸爸妈妈对她也没有太多限制,从小时候开始她就引领了班级的时尚潮流。她是小学同学中最早有CD机的,她是中学同学中最早玩电脑的,她是大学同学中最早出国旅游的。

上大学时,虽然小B学习不是最好的,但是课余生活特别丰富。她参加学生会,组织社团活动,校外兼职,和留学生筹办联谊,还和同学参与了创业大赛等等,只要她觉得有意思的都去尝试一下,简直玩嗨了!

毕业时,小B看准了互联网行业,去了当时很火的BtoC公司,平时参加了一些沙龙和社会团体,结识了很多各行各业的朋友。我每次跟她聊天都有不一样的感觉,次次被秒压,我总是out的那一个。

现在的小B已经是大型互联网企业的高管,还是活跃在自媒体行业风风火火的践行者。

两个伙伴的经历让我看到,在成长过程中,

探索和尝试是我们认识世界最重要的途径,没有之一。

教科书里没有交给我们作为一个社会人应该具备的素质,而尽可能多的走出去才能让我们走得更高,看得更远。

这些探索和尝试,大多数时候是需要一点点金钱作为成本的。

2 - 安全感

金钱为什么和安全感有关?有人可能会说我太拜金。

其实非也。

那些没有被“金钱”绑架生活的人,即使并不富有,也是有安全感的人;而那些被“金钱”绑架生活的人,即便并不贫穷,却是没有安全感的人。

心理学中讲

我们的安全感常常是依据不同的事物和条件而建立起来的,这些事物和条件构成了你的安全感来源,而这些事物和条件的牢固程度,决定了安全感的牢固程度。

那些被“金钱”绑架生活的人,他们的安全感是建立在金钱之上的,过低的财富总量和过多的金钱消费都会让他们的安全感摇摇欲坠。

那些没有被“金钱”绑架生活的人,他们的安全感不以金钱为衡量标准。

他们的安全感大多是来自内心的强大。精神世界的极大富有让他们由内而外的散发出正能量,甚至成为其他人安全感的来源。

3 - 自卑感

特别在乎钱的人,经常会提到钱,也总是觉得自己很缺钱。

自我认为有所缺失的人,自然会产生自卑感。

而最关键的是,自卑感会遗传。

前两天在一个公园的游乐场,看到两对母子,孩子都差不多有4、5岁的样子。在面对孩子相同要求的时候,两位母亲不同的做法吸引了我的注意。

第一对母子,当孩子兴奋地对妈妈说“我全都想玩”时,妈妈说“全都玩太贵了,一下子就好几百,妈妈不是跟你说过花钱不能大手大脚嘛,这次我们就玩两个,下次来了再玩其它的。”孩子看着有点难过的撅起了嘴,勉强答应了。

第二对母子,孩子也是开心地对妈妈说“所有的我都想玩!”妈妈温柔的说“嗯,妈妈也觉得这里的每一个项目都很有意思,不过我们今天来公园,还有很多其它的地方没转过,我们要留出时间去别的地方逛逛,看看还有没有其它有意思的地方。”孩子认真的点点头。

妈妈继续说“所以我们在这只玩两项,至于玩哪个,决定权在你,你去转一圈,选最喜欢的两个吧!”孩子开心地跑开了,去选他最喜欢的项目。

同样的开始,不一样的结束。如果你也曾遇到过这种情况,你是怎么对孩子说的呢?

我后来又关注了两个孩子玩耍的情况,第一个孩子在玩的过程中都不是很开心,看起来很谨慎的样子;而第二个孩子全程欢笑,很投入,和妈妈也有很多互动。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

第一位妈妈在与孩子沟通中,给孩子传递的信息是,孩子的要求太过分,有责怪孩子的意思。同时让孩子觉得钱很重要,但妈妈没有那么多。

第二位妈妈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不仅关注到了孩子的需要,而且向孩子传递了时间成本的概念,同时赋予了孩子有限的决定权。

第二对母子并不一定比第一对更富有,但是对于四、五岁的孩子,第二个比第一个得到了更多的理解和尊重,他自然会表现得更自信、更开心。

解救“生活”你要看清这几点

财富不是“省”出来的,而是“生”出来的!

“省”和“生”读起来很像,但意义差别很大。

“省”是在既定总额的基础上,通过降低支出和损耗,尽量留存更多的剩余价值。

“生”是在持续投入的基础上,通过量变到质变的积累,获取更大价值的产出。

现在社会有一群人,他们中的每一位都有多重身份,而每一个身份又都是亮闪闪的名片。他们就是所谓的“斜杠青年”!

据我观察,斜杠青年都懂得“生”的道理。

他们是最舍得投资自己的人。

他们当中几乎每一位都热衷于买书、读书、藏书;几乎每一位都热衷于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实践和分享;几乎每一位都愿意花费时间和金钱去参加各种社群,认识各类朋友。

他们都懂得,只有不断的投资自己,才能成就自己。

“省”的极限就是你的既定总额,而“生”因为没有终点,所以没有极限。

“生活”除了财富,还有很多!

在闭塞的孤岛上,你可能很少看到外面的精彩,即便通过朋友圈和APP刷到了一些新闻,那也是在你固有的价值观影响下筛选后的结果,你很难看到未知的新大陆。

有些人就是这样,你每次跟他聊天的时候,他总是那些话题,没有新意;但有些人,每次都会给你惊喜,让你秒变听粉。

一定要珍惜那些给你惊喜的人,他们会带你逃出被“金钱”绑架的孤岛,看到这么大一个看似熟悉但却很陌生的世界。

几个月前,我参加了一个三天的生涯规划培训班。(给新精英做个广告!哈哈)

班上一位同学跟我说,这两天的培训让我觉得自己要“精神分裂”了!(啊?)

因为我觉得这个培训班上的同学跟我平时接触的人完全不一样,各个都那么优秀还那么上进,都是自带正能量的人。我觉得自己就像做梦一样,完全是另外一个人。(哦,吓我一跳。)

我自己也有同样的感觉,自从走出原来的圈子,探出头去了望的时候,才发现,原来还有人在做这样的事情,原来还有这样的群体,原来还有这么多好玩的事情……!

我觉得自己的精神世界一下子丰富起来、立体起来、活了起来!

解救“生活”不是喝鸡汤,而是“补钙”!

很多朋友可能觉得我讲的“鸡汤”味太浓,如果你有这种想法,我想你需要的绝不是“鸡汤”,而是应该“补钙”!

前面我说过,很多人的安全感是建立在外界物质上的,而这其中大部分是建立在金钱之上的,这种安全感的建立方式,最大的特点是安全感基础不够牢固。

真正强大的安全感基础需要从内部建立,即是建立在我们自己的智力、心理和生理基础上。

所以,被“金钱”绑架生活的人,喝再多的“鸡汤”都没用,更需要的是从内“补钙”。尝试着看淡金钱,体验更多的经历。

我们在探索和尝试的过程中,肯定不可能只有成就和掌声,我们必定要从平凡和普通出发。

但是,哪怕你最初经历的是困难和失败,你磨练的是无畏的意志;

哪怕你最初经历的是怯懦和自卑,你收获的会是接纳和支持;

哪怕你最初经历的是无知和迷茫,你得到的一定是视野和主见!

解救“生活”其实只是一个转身的距离

一次牵手的经历

来来来,牵起我的手吧!

给你我的全部!

谁挡住了你的路


职业规划师很容易发现以下三个问题:

1. 什么是适合我的工作?

2. 我想要做媒体(比方说啊),但是我现在是XX(另一个不相关的),怎么办?

3. 我要找到我的天赋!

这些听上去是职业目标问题的问题,但是当你真的去解决这些问题,你会发现,其实他们的问题不是上述,而是下面这个问题的含蓄表达:

一)什么是合适我的工作?

我现在工作不好,我认为是工作不适合我,有没有我一做就能做好的工作?

当你问他,你现在这份工作有什么不适合的?他会告诉你,工作内容太累,收入太少,没有希望。那你要什么?他说他也不知道。只是希望轻松一点,收入好一点,更有希望就行。你能明白,其实他只是希望一个完美的,适合他的工作。世界上没有任何很好、不累的、适合你的入门工作即使有接近的,也被你的上司所占据。而你,这个刚刚进入职业的家伙,你拿钱就是为了分担那些不太完美的工作的。合适你的工作都在上层,你要让自己适合这个工作。

二)我想要做媒体,但是我现在是化工,怎么办?

我从来没有了解过媒体,我甚至都没有百度过相关的资料,我希望你直接告诉我该一步步怎么走。

但是当你真的告诉他该如何做的时候,他又会说:这么难?有没有简单点的?

其实没有简单一点的,只有看起来安全一点的,比如读个书吧。中国人一想到职业转换,就想着读书,这么多年,自学能力都被阉割了。

但是你要知道,读书并不是简单一点的,只是让你觉得安全一点,该来的还是要来的,他真正害怕,其实是困难。

三)我要找到我的天赋!

你继续问,如果找到你的天赋会怎么样?他说那我就会很有动力、而且做的比别人都好。

其实他只是希望找到一份不需要努力就能做得很好的工作。但是世间哪里有这样的工作?看看爱迪生、看看刚刚72岁在开会中间挂掉的SWATCH老总哈耶克、看看周杰伦每天花多少小时写歌、看看早上六点爬起来写博文的古典老师,就会应该知道,天赋不是让你轻轻松松就能获胜的领域,恰恰相反,那是让你每天累到吐血还是那么喜欢的领域。有的时候,你真的很难区分,天赋是一种潜能?还是一种动能?那些天才是由于天分取胜?还是因为在天分的领域投入的巨大努力而取胜?我认为后者更重要。你要明白,不要企图找到一份轻轻松松获胜的工作。

对于大部分求未来的路的人。请你们明白,你真正的障碍不是目标和路,而是你们内心的墙。

有僧人问石头希迁禅师:如何是解脱?禅师回答:是谁束缚你了?僧人顿悟。

兴趣与职业你选谁?


职业规划怎么写,相信很多朋友们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第一部分,前言即总论;第二部分,自我分析,包括业余爱好、性格、价值观、专业技能等;

《绝对挑战》有一期节目,是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网招聘商务谈判经理,当时,著名的马云先生问了三个很经典的问题,其中一个问题是:
如果你感兴趣的事情你的上司偏不让你做,而你不感兴趣的事情,上司偏让你做,这时候,你会怎么办?
当时二号选手说:和上司沟通
如果沟通不成呢?
二号选手说:那我要告诉他,不为结果负责任。
马云先生意味深长地点了点头。
我当时一听,心说:坏了。这个回答太不成熟了。

成熟的回答是怎样的?我们必须先搞清楚兴趣和职业究竟如何匹配。

一、 对于个人来讲,一定要做自己感兴趣的工作。
几乎每一个人都知道,人如果要长期发展,就要有动力,而兴趣是人发展中最重要的动力之一。但是,在现实中,很多人在选择职业时嘴里说着,要做自己喜欢的,实际行动中,选择的确是看似不错的行业、容易进入的企业、待遇不错的工作、听上去有发展前景的事业。尽管,这些选择并没有错误,但是如果缺乏了兴趣动力的来源,很可能出现的情况就是缺乏足够的竞争力,或者在面临困境和压力时难以坚持下去。
职业生涯规划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可持续发展,其中搞清楚自己的兴趣所在,做自己想要的和喜欢的工作,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

二、 对于职业人来讲,不仅有兴趣,还要有责任。

有兴趣的人经常在职业中会受挫,因为很多事情不符合自己的兴趣,于是很多人疑惑:我应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工作,还是做工作感兴趣的事情。于是,对于兴趣的看法也是衡量职业人成熟度的一个话题,这也是马云先生主要考察的内容。
对于职业人士来讲,只有兴趣还不够,还要有责任。工作,经常是一部分让你感兴趣,也有一部分不让你感兴趣。比如,你喜欢和人打交道,但是不一定喜欢和各种类型的人打交道,也不一定喜欢在领导的压力下和人打交道;也不一定喜欢没完没了地和人打交道。所以每个人都会在工作中遇到兴趣和工作的冲突,这个时候,成熟的职业人会采取暂时忍耐的策略,以工作需要为重。
从职业生涯规划的角度,我们认为,当一个人能够做到兴趣和责任两条腿走路的时候,持久发展的可能性会更大。

三、 对于职业经理人来讲,兴趣和职业的匹配是一个渐进和艰难的过程,很多时候不得不暂时放弃自己的兴趣。

成功的人都会讲,自己是如何感兴趣自己的工作,但是在成功的道路上,更多的时候很难做到兴趣和职业的匹配。比如:你喜欢自由,但是职业会有很多约束;你喜欢管理,但是经常被别人管;你喜欢创意,但是经常要循规蹈矩;你喜欢做事,但是经常陷入在办公室政治中不能自拔。

职业规划的道路上,太多的职业经理人面临着如何接纳一个不喜欢的职业状态的挑战,有的时候甚至是改变自己的核心价值观的问题。
在多年摸索的道路上,职业经理人必须明白一个事实,那就是: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兴趣也是可以管理的;有的时候,可以放弃一种旧兴趣来焕发一种新兴趣;可以推后一个强兴趣提前一个弱兴趣;还可以让部分兴趣远离职业放在休闲中满足。

谈了这三个观点,我想马云先生的问题就有了答案,我会这样回答他:

如果领导总是让我做不喜欢的事情,短期来讲,我可以接受,毕竟工作是第一位的,不能按照我的喜好来行事,但是长期来讲,我需要考察这个工作是不是符合我的兴趣,如果长期做不符合我的兴趣的事情,我不能做到出色,我也不会接受这样的任用。作为管理人员,我一直在学会管理自己的兴趣,在工作中,尽量做到不要让自己失去兴趣的动力,同时也考虑企业的大局和利益,不被个人的兴趣所左右。

兴趣与职业,你选谁?


《绝对挑战》有一期节目,是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网招聘商务谈判经理,当时,著名的马云先生问了三个很经典的问题,其中一个问题是:
如果你感兴趣的事情你的上司偏不让你做,而你不感兴趣的事情,上司偏让你做,这时候,你会怎么办?
当时二号选手说:和上司沟通
如果沟通不成呢?
二号选手说:那我要告诉他,不为结果负责任。
马云先生意味深长地点了点头。
我当时一听,心说:坏了。这个回答太不成熟了。

成熟的回答是怎样的?我们必须先搞清楚兴趣和职业究竟如何匹配。

一、 对于个人来讲,一定要做自己感兴趣的工作。
几乎每一个人都知道,人如果要长期发展,就要有动力,而兴趣是人发展中最重要的动力之一。但是,在现实中,很多人在选择职业时嘴里说着,要做自己喜欢的,实际行动中,选择的确是看似不错的行业、容易进入的企业、待遇不错的工作、听上去有发展前景的事业。尽管,这些选择并没有错误,但是如果缺乏了兴趣动力的来源,很可能出现的情况就是缺乏足够的竞争力,或者在面临困境和压力时难以坚持下去。
职业生涯规划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可持续发展,其中搞清楚自己的兴趣所在,做自己想要的和喜欢的工作,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

二、 对于职业人来讲,不仅有兴趣,还要有责任。

有兴趣的人经常在职业中会受挫,因为很多事情不符合自己的兴趣,于是很多人疑惑:我应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工作,还是做工作感兴趣的事情。于是,对于兴趣的看法也是衡量职业人成熟度的一个话题,这也是马云先生主要考察的内容。
对于职业人士来讲,只有兴趣还不够,还要有责任。工作,经常是一部分让你感兴趣,也有一部分不让你感兴趣。比如,你喜欢和人打交道,但是不一定喜欢和各种类型的人打交道,也不一定喜欢在领导的压力下和人打交道;也不一定喜欢没完没了地和人打交道。所以每个人都会在工作中遇到兴趣和工作的冲突,这个时候,成熟的职业人会采取暂时忍耐的策略,以工作需要为重。
从职业生涯规划的角度,我们认为,当一个人能够做到兴趣和责任两条腿走路的时候,持久发展的可能性会更大。

三、 对于职业经理人来讲,兴趣和职业的匹配是一个渐进和艰难的过程,很多时候不得不暂时放弃自己的兴趣。

成功的人都会讲,自己是如何感兴趣自己的工作,但是在成功的道路上,更多的时候很难做到兴趣和职业的匹配。比如:你喜欢自由,但是职业会有很多约束;你喜欢管理,但是经常被别人管;你喜欢创意,但是经常要循规蹈矩;你喜欢做事,但是经常陷入在办公室政治中不能自拔。

职业规划的道路上,太多的职业经理人面临着如何接纳一个不喜欢的职业状态的挑战,有的时候甚至是改变自己的核心价值观的问题。
在多年摸索的道路上,职业经理人必须明白一个事实,那就是: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兴趣也是可以管理的;有的时候,可以放弃一种旧兴趣来焕发一种新兴趣;可以推后一个强兴趣提前一个弱兴趣;还可以让部分兴趣远离职业放在休闲中满足。

谈了这三个观点,我想马云先生的问题就有了答案,我会这样回答他:

如果领导总是让我做不喜欢的事情,短期来讲,我可以接受,毕竟工作是第一位的,不能按照我的喜好来行事,但是长期来讲,我需要考察这个工作是不是符合我的兴趣,如果长期做不符合我的兴趣的事情,我不能做到出色,我也不会接受这样的任用。作为管理人员,我一直在学会管理自己的兴趣,在工作中,尽量做到不要让自己失去兴趣的动力,同时也考虑企业的大局和利益,不被个人的兴趣所左右。

世界杯,你会想起谁?


套用一句歌词:“当你孤单你会想起谁”,我想问大家:“当世界杯你会想起谁?”

某个超级巨星?性感足球宝贝?个性大牌教练?英国足球流氓?还是一起看球的小伙伴们?

每到世界杯,我总会想起一个快被大家想不起来的人——黄健翔

我一直觉得,没有黄健翔解说的世界杯,算不上最精彩的世界杯。我无意贬低央视的其他解说员,他们也很敬业,但解说足球,只有努力是不够的,它需要激情和专业,还要有那么一点天赋,可惜,至今还没有看到第二人。

黄健翔的离开,是球迷的损失,也是央视的损失,更是黄本人的损失,也许他本人不这样看,但我始终认为,央视这个平台,才是他充分施展才华的地方,因为没有哪个平台可以比肩央视,没有什么比解说世界杯更有价值。

但很遗憾,他离开了。我总是在想,为什么一个理想的资源配置无法在现实中完成,体制的原因?社会的原因?还是个人的因素?

或许都有,但体制和社会是我们一己之力无法改变的,就是群策群力“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也非一日之功。那么,我们能不能从个人因素中找到可以改变的部分,通过改变自己而最大化自己的价值呢?

作为生涯规划师,以帮助人们最大化自己的价值为己任。透过黄健翔的职业生涯,我们可以反思一下如何才能最大化自己的价值。

第一点反思:好的平台是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的先决条件,不要和平台过不去。

当有人夸崔永元牛X的时候,崔永元说了一句话:“离开中央电视台,我什么都不是。”有人以为崔永元是故作谦虚,但其实这是实话实说。白岩松有一次对记者说:“我曾经跟朋友开玩笑,把一条狗牵进中央电视台,每天让它在一套节目黄金时段中露几分钟脸,不出一个月,它就成了一条名狗。” 的确,优秀的人才有了好的平台,才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最大化自己的影响力。陈佩斯离开了春晚这个舞台,就慢慢地被人遗忘了,尽管他开创了小品的先河。赵本山为啥带病还要上?因为这个平台成就了他,还将继续成就他。好平台就是有这样巨大的影响力。

俗话说“端人家碗,服人家管”,黄健翔的失误就在于端人家碗,却不遵守人家的游戏规则,导致出局。当然,平台的游戏规则未必是完美的,肯定是不完美的,甚至有不少问题,但既然靠一个人的战斗并不能改变,这时候暂时的妥协就是必须的,这样可以换来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展示的机会。所以谨记,不要和好的平台过不去。

第二点反思:职业是一种按照别人要求的角色扮演,不可能随心所欲。

众所周知,黄健翔离职的最重要原因,是2006年德国世界杯意大利对澳大利亚比赛中那个明显一边倒的激情解说。说实话,他的确是有点儿过,因为这时候你的角色不是球迷,而是代表观众,是按照央视的要求扮演解说员的角色,保持中立是基本的要求。他这段激情演说,让一部分观众不满还是次要的,关键是引起了澳大利亚外交部的抗议,影响了国际关系。可见,职业是一种按照别人要求的角色扮演,不可能随心所欲,我们每个人在职业中都应当规范自己的言行,按照角色要求行事。当球迷的时候,可以骂娘,但解说的时候就不行;在兄弟面前可以“他妈的”,在学生面前就要讲文明树新风。

第三点反思:用胸怀和智慧换来宽容。

首先说,一个宽容的社会,会有更多的人才涌现并发挥他们的才能为社会创造价值。历史学家房龙用《宽容》一整部书告诉我们,只有宽容的社会,才能涌现出更多伟大的作品和人物。现在我们的社会逐渐变得宽容,但是还不够,如果能够对黄健翔更加宽容一些,不上纲上线,“天空飘来五个字儿,这都不算事儿”,说错话了,下回注意啊!这样也许黄健翔会留下来。当然,期待宽容的社会一日到来是不现实的,这时候智慧就显得十分重要。这里要提到一个非常智慧的人,那就是黄健翔的同事韩乔生。韩乔生经常口误,这在央视的规定中也是大忌,很多好事者整理成《韩乔生语录》,视为笑柄在网上大肆传播,可韩乔生不但不生气,还颇有自嘲精神,并顺势出了一本《韩乔生语录》的书,竟然把自己明显的缺点,变成了自己一个鲜明的特点,起初嘲笑他的人们,现在都对他报之以尊重,这是一种胸怀,更是一种智慧。

实际上这篇文章想说的是:如果你有出色的才华,不希望被埋没,希望贡献自己的价值,千万要学会和这个不理想的世界智慧地周旋,亚里士多德两千年前就告诉我们,一个人最好的道路,就是个人天赋和社会需要的结合。你善于结合,就能够最大化你的价值。

黄健翔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但在这样一个不够理想的现实中要想实现理想,就需要运用智慧,做一个现实的理想主义者。

黄健翔,一个天才的解说员,多么希望在世界杯上能够再次欣赏到他那激情四射且入木三分的解说啊,当世界杯的时候,我想起了你……

职业规划你在为谁工作


工作中总是有2种人,一种是为老板打工的人,一种是为自己工作的人。

前者的眼里衡量的标准核心就是钱,老板给多少钱,他就做多少事,无利不起早,讲求即时回报。我们更愿意称他们为“钟点工,他们一生的价值基本上可以直接用时间乘以工资计算,他们永远不可能成为企业家或创业者,因为他们忍受不了创业漫长的投入期和失败的风险,他们之间的区别仅在于选择打长工还是打短工,最短的短工是按小时计算和当天回报的,就像肯德基钟点工每小时8元,好一点的按周结算,大部分人都选择按月来兑现他们的回报,只要回报少了、减了或者没有按月兑现,马上就会表现在脸上,对抗在行动上,用双脚投票,因为他们工作是为了别人。

少部分的人成为了后者,有人愿意花上一年来实现自己的目标,用成果来对价回报,他们成为拿年薪的职业经理人,更有少数的人愿意花更长的时间、更多的投入来证明他们的梦想是可以实现的,他们终能成为企业家。对这些人而言,投入工作的时间多少已经不重要,他们不以时间赚取工资,他们靠成果证明价值,也正因为这样他们比普通人更努力,更勤奋,愿意付出,面对困难有更坚定的意志力,大量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和创业者们每天工作的时间超过12小时,剩下的时间也往往和工作有关联,即使打高尔夫也是在拓展人脉。

事实上,从获得第一份工作开始,待工作的态度已经决定了你未来的职业之路能走多远走多高。

我们可以不花一分钟的投入立马获得一份月薪1000元的洗盘子工作,我们也可以花2个月学会理发,成为月薪2000的理发师,甚至花6个月的时间学习,成为月入5000的大厨,不过想象一下,如果可以用天和月来实现的目标,能走多远?现实中那些让我们惊叹的成就绝大部分都超越了月的概念,刘谦的春晚“硬币魔术苦练了两个月,杨丽萍潜心两年创编了《云南印象》,王老吉从1亿到100亿的销售额增长用了6年,北京鸟巢建设了7年,中国共产党创建新中国奋斗了28年。有许多高不可及的成就甚至超越了生命的极限,梵高去世后47年才被是人誉为”不仅是一个伟大的画家,而且是一个出色的作家与哲学家!,一个世纪后一幅《鸢尾兰》售价达5400万美元,曹雪芹逝后三百年,《红楼梦》被广为流传成为文学经典。

可笑的是我们身边大部分的人从小学开始,花费了1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用来学习,毕业一旦投入的工作后,就迫不及待的要求回报,在一个很低的层面上重复着简单的工作,渐渐忘却渐渐远离了自己当初的梦想,最后习惯了当一名“钟点工,一晃几年过去了,还在原地踏步,度年亦如度日,蹉跎岁月无数。

享受你的工作

对事业没有追求和梦想的人,对待工作仅仅是种谋生手段,他们工作和生活经纬分明,一讲到生活立马联想到郊游、美食、家人好友美不胜收,一想到工作,辛苦乏味,痛苦不堪。他们在工作中体验不到成长和快乐,愤愤不平,永远觉得自己的工作的回报太少了,想尽办法逃避付出,稍有些委屈,这种感觉就会愈发强烈。

实际上,正是因为仅把工作当做任务,没有全力投入,能力的提高也极其有限的,特别是对责任的理解,他们不太会主动承担责任,主动帮助团队拿到成果,所以很少被获得重用提拔的机会。工作能力提升开始是来自简单工作的重复,更重要的是在不断面临的新的情况下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同一个医生,总是看感冒,把复杂的病症推给别的医生。那么时间再长,他的水平也是不会提升的,如果你期望能力突飞猛进,那就需要挑战和突破你的职业极限,这很像体育竞技中体能的提升,你只有每次跑到筋疲力尽每次比上一次多跑100米,你的体能和耐力才能快速提升,我们在电视上看见刘翔在比赛中破了12秒88,非常伟大,其实并非他这一次全力以赴了,在平时的练习中已经无数次突破了12秒88,想要在竞技场上保持巅峰状态的秘密就是把每次练习都当成是决赛,让打破记录成为一种习惯。我们再来看看我们身边的同事,特别是业务人员,有多少是把突破自己或团队业绩记录作为习惯的?所以也注定了大部分人都是平凡的人。

工作在我们的一生中会占据1/5甚至更多的时间,既然我们无法绕过,又为何不能化敌为友,热爱我们的工作呢?世界几乎所有伟大的成就都是来自对事业的热爱,对命运的挑战。梵高对生命、阳光的狂热诞生了《向日葵》,他创作的巅峰状态是在他逝世前的最后两年,而这两年是在精神病院度过的;贝多芬在失聪的情况下写下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霍金21岁时就不幸患上了会使肌肉萎缩的卢伽雷氏症,甚至演讲和问答只能通过语音合成器来完成,却写下了著名的《时间简史》,任何职业的巅峰状态都不是出于对金钱的最求,那些陷入狭隘的得失观,还在计较是否加班少发了工资的人是永远无法成为真正的大师的,各个领域内的大师们无一不是对工作、对事业的发自内心的热爱甚至狂热,你如果不热爱你的工作,你的一生注定将平淡而终。

每个人内心都是有成长的渴望的,但对未来茫然和害怕,需要启发和指引,一个人如果坚持朝一个方向持续的努力,力量是非常可怕的。我在我们部门曾在半年前做过一个关于“目标与承诺的分享会,当时还让部门内的成员每人邀请一位其他部门的同事来见证承诺,方法很简单,把可量化的愿望或目标写在纸上,大声分享给到会的每一个人,并且承诺如果做不到如何惩罚自己。在会上同事们表达了各种各样的愿望,有人想2年结婚,有人想3年买房子,有人想未来有自己的公司,看的出来公开承诺的力量是巨大的,会后他们真的开始认真的思考如何达成这些已经公开承诺的目标,把目标转变成了行动力。

我也分享了我的愿望和实现的计划,我一直痴迷于营销战略,这是种很神奇的能力,能够左右企业生死,扭转市场乾坤,我期望自己10年后能成为营销战略的大师,下定决心长期专研此道。商场即战场,学习战争最好的老师来自于实战,为了达到快速提升的目的,我还给自己制定了一个特殊的行动计划,每年无偿的帮助5家企业,帮助他们突破营销、战略、品牌、团队上的瓶颈。这招果然奏效,虽然一开始我很热情的凑上去却被别人白眼,但持续的努力终有回报,去年我帮助的企业已经突破5家,有的因此业绩倍速的成长,带给我的经验和成就感不是金钱可以替代的。

较近的一次成功的经验是在去年中秋前的一个月,我在聚成听课的时候认识的一家月饼加工厂的老总,他们做月饼代工,产品供给85度C、克里斯丁等品牌,年销售近亿,却苦于没有自己的品牌。课上了一半,我一直在想他的厂如何突破,突然灵光一闪,我把我的想法写在了小纸条上递给了他,看的出来当时他就兴奋不以。我在纸上写:“可以开创一种新的月饼品类,与传统月饼形成差异,从而构建全新的品牌,建议做成拇指大小可以一口一个的迷你月饼,这样吃月饼的时候就不会掉渣,不会有吃剩的月饼不知往哪里放的尴尬,取名叫‘一口香’月饼。他如获至宝,当天就回去和研发部同事探讨可行性,最后采纳了这个建议,把这种月饼卖给了小学、幼儿园,结果中秋一轮这个单品就创造了300多万的销售额。

最近一次的经验是我有一位朋友经营一家汽车俱乐部,虽然来的人层次较高,但是生意不太稳定,希望我给他一些建议,我分析有车的一族一般交际面都很广有大量生意或生活上的朋友需要维护,但是传统的方式就是吃饭唱歌成本较高没有新意,于是我建议他学习开心网的客户拓展方式,把开心网的模式落地到店里,具体来说就是把以前偶尔搞一次的party聚会搞成这个店的特色,为客户提供完整的聚会方案,把聚会标准化流程化,帮助客户打理他的聚会,发邀请函,电话邀约,以客户的名义邀约他的朋友来,所有他的朋友消费消受一定折扣,上海没有一家俱乐部是这么做的,我们做就有机会了。总之,就如同当年毛泽东把游击战术当成战略来指导全国抗日,威力就会显现出来。许多客人我们是请不来的,但如果以客户的名义请,情况就不同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礼尚往来的国家,被被人请过,总想着请还,这样客户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多。

明显我的朋友很受启发,能否成功,过几个月就知晓了。对我而言,多了一次实战案例和宝贵的经验,人生又多了一个朋友,我投入的仅仅是廉价却又是无价的知识和智慧。如果真的想要成长,那么请把目标刻在石板上,把你的职业规划和实施计划写在沙盘上,沿着一个方向持续的努力,每天进步一点点。

生涯之学,我的梦


“当你追寻生涯的时候,生涯才会出现”

“当你追寻生涯的时候,生涯才会出现”

“生涯之学,应变之学”

当有人问我生涯的时候,我经常会说这两句话,而我和生涯的故事也在这两句话中。

一、与生涯初相识。

真正地接触生涯是20xx年古典老师在十点读书会做的“线上万人100天改变自己训练营”开始,我带着改变自己的愿望和如何改变的疑惑,小心翼翼地进入了这个训练营。而在训练营里,体会到了古典老师的睿智以及对生涯的初步认识,也体会到了原来鸡汤可以有干货,而干货却不是鸡汤,需要认真对待。认识到《拆掉思维里的墙》,《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

训练营的内容中最主要的是:三件事记录,提升掌控力、成就感和幸福感。

小伙伴们一起去打卡,一起去见证,一起去督促。

训练营结束后,三件事的打卡一我直在做,目前已经做了,260多天的三件事记录。回顾三件事的记录后发现,开始时的成就感6分,幸福感6分,已经变为现在的成就感9分,幸福感9分。

改变在悄悄发生,当加上时间的长度后,会猛然发现,我真的变了,而改变就是从这么简单的事情中悄然发生,慢慢地成长。

记得训练营中,当古典老师第一次讲到:想想你最有成就的三件事时,脑子是一团浆糊,有瞬间被击中的感觉。回顾一生,尽然发现最有成就的事没有三件,而大学毕业工作后,成就事件尽然没有三件。回顾职业历程,才发现自己的职业不能说失败,但绝对不是传统意义的成功,而发自内心的自己认可的成就尽是这么难。

有时我们常嘲笑世间的哲人,“一天到晚老想我是谁,闲的淡疼“。却没发现我们却一直在忙,忘了问自己“我是谁”,我要到哪里去,我要做什么。于是当我们遇到取舍时很纠结,当我们被金钱诱惑时,我们忘记了我是谁,当我们找我们的梦想时,尽然发现我们都没有问过自己“我是谁”“我的梦想是谁”。记得《金婚》里有一个片段,儿子对父亲说”这世界上活着的有两种人,一种是像哲人一样每天痛苦地活,一种是做一头快乐的猪,您是前一种,而我选择后一种。”而,最后的结局是儿子因车祸离开人世间,父亲到了金婚,享受天伦之乐。

企业有企业的战略规划,而人也需要战略规划,生涯就是让你看到你的规划,让你觉察原来自己的视野不够,能力不足,需求不清。而梦想是可以设计出来的。

读了古典老师的《拆掉思维的墙》后,更坚信改变自己,更坚信成长,长成为自己的样子,更坚信幸福是有方法的。

二、与生涯亲密接触。

参加完训练营后,虽然伙伴群散了,但自己仍继续坚持用三件事来记录每天的生活,保持每天的觉察心和反思心。11月份看到古典老师和新精英公众号推出的MVP课程,虽然知道这个课程是针对于入职5年下的人,但还是抱着看我这职场老鸟是否已经学会的心态去付费报名参加。而这一次,我被里面的知识和理论所深深地吸引,原来多年前走过的坑是可以避免的,而那时,我没有这么系统的知识去实践,迈过或绕过那些坑,正是应了一句话“用生命在试错”。更深刻地认识到了生涯的实际用处和加价值。仍然是导师、伙伴、竞争者的“成长体系”让我度过了一个冬天。

这次,生涯知识传播者的小火苗开始燃烧,对生涯的热爱加深。

三、“爱”上了生涯,用生涯知识去探索、实践,做生涯规划师。

一直在关注古典老师、新精英的动态,而我手里面可以运用的工具有:三件事,ETA,生命之花。而这时,已经到了20xx年年底,年终目标到了,古典老师开始带着大家做年终目标。我带着好奇和期待再一次加入进年终目标21天计划制定中,平生第一次拿起笔和纸笨拙地画着20xx年的目标。

这一次对“三点一线”有了更深的理解。 “有什么”、“凭什么”、“要什么”,从外向内求的过程中,去寻找自己的样子。而这个样子,在一步步的实践中,在一步步与世界的交互中成长着。我的20xx年关键词。

1、关于健康

在某次训练营认识的“柏慈”小伙伴分享的公式让我记忆深刻:

运动+阅读=身心健康。

学习专业知识时,在网上、托朋友在北京书店买一本生涯的专业书籍,没想到尽然没有,于是,想到了“柏慈”小伙伴。和她沟通后,她很快地就答应了借我这本专业生涯书籍,并且从离我至少有50KM以上路程的地方送过来,感动之情溢于言表,而她的生涯故事也让我近距离感受到一个鲜活的活出自己的样子。

2、关于学习,分享,践行。燃烧吧,少年。

对生涯知识的耳濡目染,对学习生涯的人的热情、优秀、助人的行为所吸引,20xx年年底,对前方生涯路并不明确和那么坚定的我,给自己定了一个“锚”,报名了“生涯规划认证班”,从小到大,第一次花4K的钱来投资自己,而这个投资究竟什么时候才会有回报,以何种方式来回报,是未知的。我只知道,需要迈出这一步,去打开自己的眼界,试着去成长,长成自己的样子。

在学习、分享、践行中,最关键的是在心态和观念上打开自己,去拥抱外面的世界,去拥抱变化的世界,更重要的是去拥抱那些鲜活的活出自己生命的人们。

“用生命影响生命”, “用行为影响行为”。

A、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重拾学习的激情,我投入到了专业的生涯知识学习中,而在学习中,进一步地“拨开云雾”,见到了“生涯”的全貌,体验到“生涯”的魅力。同时,古典老师带领着他的团队推出了“橙子School”,我很幸运地用我生涯的实践案例认真填写,通过创始会员的申请,成为了850号会员。一边在学习专业知识,一边在互联网上跟着古典老师“浸入式”地体验生涯的知识,体验着“橙子”们的生涯故事,而“橙子”们的样子是“热情的”,“助人的”,“平衡的”,“内外一致的”,“独立的”,“优秀的”……。而我也想成为那个样子。

B、实践生涯,收获更多的能力和更宽的眼界。

古典老师在课程里经常说:学了那么多,不行动,你还是那个怂样。

我是个理性的人,行动力也还不错,于是用着生涯的理论在工作和生活中去实践。记住,任何实践的前提是,你的心态必须是“打开的”,如果你带着怀疑的眼光去看周围的世界,这个世界也会用怀疑的眼光去看你。

比如,在工作中,领导安排事情,作为职场老鸟,如果觉得这是个“麻烦事”,会找出各种理由也会有各种办法拖着不做这件事,甚至会用很激烈的方式去拒绝。但是,用生涯的方法去分析,是不是自己的能力不足,不敢接这件事?是不是怕麻烦,怕沟通,怕协调?是不是领导挖了个“大坑”?从各个维度去分析后,会得出是否该接受这份工作的结论。这时,会发现,思考问题的角度从原来的领导不好,活不好的两个角度,变成了更多的角度,尤其是对自己反思的角度,而不是直接“情绪脑”回应领导“老子就不干”。对人的态度影响到对事的态度,我不够专业。当认识到这个事情可以给自己带来的价值:沟通协调能力提升,部门重点工作资源支持,有理由推掉其他没有价值的工作,荣誉感和绩效等,你说你还会不接受吗?

职场是交换的场所,而我们往往因为受过“同事”的伤害,“领导”的伤害,“企业”的伤害后,不再去爱。其实,我们关注的应该是自己,这个过程中,我们自己哪方面能力得到了提升,哪方面沟通技巧学会了,情绪控制是不是更好了?。记住,在职业中要勇敢去“爱”自己,而不是领导等。

正如,杨绛先生去世后,网上流传的一句话“我们曾如此期盼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还有一句话,“不要让你的领导、同事规划了你”,你就应该有点“揍性”,规划你自己。

再比如,在工作之外,为了继续提升专业领域的写作技能,寻找导师,主动“勾搭”,找到了行业内产量和质量俱佳的志刚老师(钛媒体连续3年十大作者,《微信思维》第二作者),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华为公司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参与完成《华为研报:从自信走向自信的巨人》研报中一部分。作为在“钛媒体”也发过互联网文章的我,着实感觉到了写作技能和思路上的大提升。更为重要的是,生涯知识的引领,打开眼界,打开自己。

C、分享生涯,让生命之花绽放。

在学习和实践生涯知识的过程中,分享是更好的实践和学习。

3月在“小伙伴群”分享“MVP课程”。

4月在公司某部门分享“生涯之学”。

4月在“小伙伴群”分享“财富规划”。

5月认证班学习+“小伙伴群”认证班学习后的实践和反思分享。

这就是我的生涯故事。

工作外的时间:

每月橙子School的4节专题课程+至少2次的达人开腔课程+1次线下读书会活动+1次橙子学院线下活动组织和宣传+至少3次的《道德经》课程+N篇生涯文章学习+投稿文章至少1篇+生涯规划师的沟通+生涯咨询案例1个+1小时/天陪宝贝玩耍+……

这就是我

一个被生涯知识改变的我

一个助人助己的生涯规划师

一个追求生命平衡和智慧的爸爸、丈夫、儿子

一个走在成长为自己路上的我。

“我的生涯,我的梦”

“生涯即故事”,我的生涯故事继续升级中……

职业规划 你在为谁工作


职业规划怎么写,相信很多朋友们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第一部分,前言即总论;第二部分,自我分析,包括业余爱好、性格、价值观、专业技能等;

你在为谁工作?

工作中总是有2种人,一种是为老板打工的人,一种是为自己工作的人。

前者的眼里衡量的标准核心就是钱,老板给多少钱,他就做多少事,无利不起早,讲求即时回报。我们更愿意称他们为“钟点工,他们一生的价值基本上可以直接用时间乘以工资计算,他们永远不可能成为企业家或创业者,因为他们忍受不了创业漫长的投入期和失败的风险,他们之间的区别仅在于选择打长工还是打短工,最短的短工是按小时计算和当天回报的,就像肯德基钟点工每小时8元,好一点的按周结算,大部分人都选择按月来兑现他们的回报,只要回报少了、减了或者没有按月兑现,马上就会表现在脸上,对抗在行动上,用双脚投票,因为他们工作是为了别人。

少部分的人成为了后者,有人愿意花上一年来实现自己的目标,用成果来对价回报,他们成为拿年薪的职业经理人,更有少数的人愿意花更长的时间、更多的投入来证明他们的梦想是可以实现的,他们终能成为企业家。对这些人而言,投入工作的时间多少已经不重要,他们不以时间赚取工资,他们靠成果证明价值,也正因为这样他们比普通人更努力,更勤奋,愿意付出,面对困难有更坚定的意志力,大量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和创业者们每天工作的时间超过12小时,剩下的时间也往往和工作有关联,即使打高尔夫也是在拓展人脉。

义乌前沿人才网总给事实上,从获得第一份工作开始,待工作的态度已经决定了你未来的职业之路能走多远走多高。

我们可以不花一分钟的投入立马获得一份月薪1000元的洗盘子工作,我们也可以花2个月学会理发,成为月薪2000的理发师,甚至花6个月的时间学习,成为月入5000的大厨,不过想象一下,如果可以用天和月来实现的目标,能走多远?现实中那些让我们惊叹的成就绝大部分都超越了月的概念,刘谦的春晚“硬币魔术苦练了两个月,杨丽萍潜心两年创编了《云南印象》,王老吉从1亿到100亿的销售额增长用了6年,北京鸟巢建设了7年,中国共产党创建新中国奋斗了28年。有许多高不可及的成就甚至超越了生命的极限,梵高去世后47年才被是人誉为”不仅是一个伟大的画家,而且是一个出色的作家与哲学家!,一个世纪后一幅《鸢尾兰》售价达5400万美元,曹雪芹逝后三百年,《红楼梦》被广为流传成为文学经典。

可笑的是我们身边大部分的人从小学开始,花费了1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用来学习,毕业一旦投入的工作后,就迫不及待的要求回报,在一个很低的层面上重复着简单的工作,渐渐忘却渐渐远离了自己当初的梦想,最后习惯了当一名“钟点工,一晃几年过去了,还在原地踏步,度年亦如度日,蹉跎岁月无数。

享受你的工作

对事业没有追求和梦想的人,对待工作仅仅是种谋生手段,他们工作和生活经纬分明,一讲到生活立马联想到郊游、美食、家人好友美不胜收,一想到工作,辛苦乏味,痛苦不堪。他们在工作中体验不到成长和快乐,愤愤不平,永远觉得自己的工作的回报太少了,想尽办法逃避付出,稍有些委屈,这种感觉就会愈发强烈。

实际上,正是因为仅把工作当做任务,没有全力投入,能力的提高也极其有限的,特别是对责任的理解,他们不太会主动承担责任,主动帮助团队拿到成果,所以很少被获得重用提拔的机会。工作能力提升开始是来自简单工作的重复,更重要的是在不断面临的新的情况下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同一个医生,总是看感冒,把复杂的病症推给别的医生。那么时间再长,他的水平也是不会提升的,如果你期望能力突飞猛进,那就需要挑战和突破你的职业极限,这很像体育竞技中体能的提升,你只有每次跑到筋疲力尽每次比上一次多跑100米,你的体能和耐力才能快速提升,我们在电视上看见刘翔在比赛中破了12秒88,非常伟大,其实并非他这一次全力以赴了,在平时的练习中已经无数次突破了12秒88,想要在竞技场上保持巅峰状态的秘密就是把每次练习都当成是决赛,让打破记录成为一种习惯。我们再来看看我们身边的同事,特别是业务人员,有多少是把突破自己或团队业绩记录作为习惯的?所以也注定了大部分人都是平凡的人。

工作在我们的一生中会占据1/5甚至更多的时间,既然我们无法绕过,又为何不能化敌为友,热爱我们的工作呢?世界几乎所有伟大的成就都是来自对事业的热爱,对命运的挑战。梵高对生命、阳光的狂热诞生了《向日葵》,他创作的巅峰状态是在他逝世前的最后两年,而这两年是在精神病院度过的;贝多芬在失聪的情况下写下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霍金21岁时就不幸患上了会使肌肉萎缩的卢伽雷氏症,甚至演讲和问答只能通过语音合成器来完成,却写下了著名的《时间简史》,任何职业的巅峰状态都不是出于对金钱的最求,那些陷入狭隘的得失观,还在计较是否加班少发了工资的人是永远无法成为真正的大师的,各个领域内的大师们无一不是对工作、对事业的发自内心的热爱甚至狂热,你如果不热爱你的工作,你的一生注定将平淡而终。

每个人内心都是有成长的渴望的,但对未来茫然和害怕,需要启发和指引,一个人如果坚持朝一个方向持续的努力,力量是非常可怕的。我在我们部门曾在半年前做过一个关于“目标与承诺的分享会,当时还让部门内的成员每人邀请一位其他部门的同事来见证承诺,方法很简单,把可量化的愿望或目标写在纸上,大声分享给到会的每一个人,并且承诺如果做不到如何惩罚自己。在会上同事们表达了各种各样的愿望,有人想2年结婚,有人想3年买房子,有人想未来有自己的公司,看的出来公开承诺的力量是巨大的,会后他们真的开始认真的思考如何达成这些已经公开承诺的目标,把目标转变成了行动力。

我也分享了我的愿望和实现的计划,我一直痴迷于营销战略,这是种很神奇的能力,能够左右企业生死,扭转市场乾坤

,我期望自己10年后能成为营销战略的大师,下定决心长期专研此道。商场即战场,学习战争最好的老师来自于实战,为了达到快速提升的目的,我还给自己制定了一个特殊的行动计划,每年无偿的帮助5家企业,帮助他们突破营销、战略、品牌、团队上的瓶颈。这招果然奏效,虽然一开始我很热情的凑上去却被别人白眼,但持续的努力终有回报,去年我帮助的企业已经突破5家,有的因此业绩倍速的成长,带给我的经验和成就感不是金钱可以替代的。

较近的一次成功的经验是在去年中秋前的一个月,我在聚成听课的时候认识的一家月饼加工厂的老总,他们做月饼代工,产品供给85度C、克里斯丁等品牌,年销售近亿,却苦于没有自己的品牌。课上了一半,我一直在想他的厂如何突破,突然灵光一闪,我把我的想法写在了小纸条上递给了他,看的出来当时他就兴奋不以。我在纸上写:“可以开创一种新的月饼品类,与传统月饼形成差异,从而构建全新的品牌,建议做成拇指大小可以一口一个的迷你月饼,这样吃月饼的时候就不会掉渣,不会有吃剩的月饼不知往哪里放的尴尬,取名叫‘一口香’月饼。他如获至宝,当天就回去和研发部同事探讨可行性,最后采纳了这个建议,把这种月饼卖给了小学、幼儿园,结果中秋一轮这个单品就创造了300多万的销售额。

最近一次的经验是我有一位朋友经营一家汽车俱乐部,虽然来的人层次较高,但是生意不太稳定,希望我给他一些建议,我分析有车的一族一般交际面都很广有大量生意或生活上的朋友需要维护,但是传统的方式就是吃饭唱歌成本较高没有新意,于是我建议他学习开心网的客户拓展方式,把开心网的模式落地到店里,具体来说就是把以前偶尔搞一次的party聚会搞成这个店的特色,为客户提供完整的聚会方案,把聚会标准化流程化,帮助客户打理他的聚会,发邀请函,电话邀约,以客户的名义邀约他的朋友来,所有他的朋友消费消受一定折扣,上海没有一家俱乐部是这么做的,我们做就有机会了。总之,就如同当年毛泽东把游击战术当成战略来指导全国抗日,威力就会显现出来。许多客人我们是请不来的,但如果以客户的名义请,情况就不同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礼尚往来的国家,被被人请过,总想着请还,这样客户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多。

明显我的朋友很受启发,能否成功,过几个月就知晓了。对我而言,多了一次实战案例和宝贵的经验,人生又多了一个朋友,我投入的仅仅是廉价却又是无价的知识和智慧。如果真的想要成长,那么请把目标刻在石板上,把你的职业规划和实施计划写在沙盘上,沿着一个方向持续的努力,每天进步一点点。

谁告诉你说,幸福来得很容易?


走的远的人不是不会累、不会停歇、不会失落,只是不会从此止步不前或随便选择逃避。

走的远的人不是不会累、不会停歇、不会失落,只是不会从此止步不前或随便选择逃避。

都有走下去的目标和方向吗?都有,只是走的远的人,他们想的是:多走一步,没有倒下,再多走一步,没有倒下,再多走一步,还是没有倒下,那就再多走一步……

学会对自己负责

曾经有一个同事问我,你这么努力敬业的工作,为了现在的公司,你觉得值得吗?我说:“你错了,我这么做只是在对自己负责。”

消费生命or追求价值,这是一种生命选择。价值归属点决定了我们的行为取向,当然你也可以选择得过且过、懒懒散散的生活,但请你首先闭上自己满口的牢骚。你发现了吗?你本以为自己可以享受那种无欲、无求、无所作为的逍遥日子,但却一直被不满情绪困扰着,于是变得易怒、狭隘,其实我们的内心都住着一个最自私、懒惰的自己,我们抛不掉他,只能尽量远离他。

如何对自己负责,那就是不断去满足自己那些美好的欲望,比如荣誉、尊重、内心自由等等。常有人说努力决定下限,天赋决定上限,那没有天赋是不是就没有努力的必要了?对我们来说,努力本身就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如果你具有天赋,那就努力让这种天赋的效力触碰到天花板;如果你缺乏天赋,那就找到激励自己去努力的方法,去努力就是对自己负责的最基础的方式。

找到更高的价值支撑点

持久的幸福感不同于情绪层面上简单的喜怒哀乐,它是内心一种持久的平衡感与充实感。这种充实与平衡来源于生活内容与我们内在价值追求的匹配。如果我们总是忙碌于为下一段生活内容积累材料,深陷于:积累手段-实现阶段性目标(下一个目标的手段)-下一个阶段性目标的生活俗套,缺乏对于生命意义更高的追求,我们就不会成为一个拥有高级幸福的人。

改变你情感需求的供给模式

我不喜欢生气,这与我的先天性格有关系,我不愿为生活中的琐碎而烦恼。不过说到底,开不开心是一种选择哲学,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有一个学木匠手艺的小徒弟,跟师傅学艺多年,一天向师傅问道:“师傅,我看你每天心情都很好,几乎从不生气,你是怎么做到的?”师傅会心一笑:“外面的世界我管不了,但我可以管好自己的心,世界上所有的东西只有我喜欢和不是我喜欢的,我喜欢的东西会让我开心,而不是我喜欢的东西也不会让我生气。”徒弟听后,恍然大悟。

我佩服那位木匠师傅,可以做到控制自己的情感属性和精力投放,这是一种大智慧,尽量让自己避免不可控的东西的影响,然后专注于自我,让情感需求在自我内窥中获得满足。

成功没我们想象的那么舒服

马云在阿里巴巴成立十五周年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有一个台下观众问到他是怎么挨过创业过程中那些痛苦和压力的。马云说:“我开始以为企业做大了,自己也可以享受一下沙滩、阳光,溜溜达达的过日子,可后来我发现企业做的越大,我越累。自己也一直与痛苦为伴,只是今天过去了,我就不再去想它,没有别的办法,晚上睡一觉,明天还要继续。”

如果你想获得成功,那就要做好忍受痛苦的准备,而如果你想持续成功,就要学会苦中作乐。

你能接受我们最终收获的只是过程吗?

如果什么时候,你对这个问题给出了肯定的答案,你将无敌于天下。生活经历会慢慢改变我们的心境,但请不要让它蚕食我们的心智,如果我们在短期或较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没能获得公认上的成功,那就接受并认同这一过程吧,毕竟接受一种幸福比选择一种幸福来得更加实在与轻松。

我们终究要懂得,接受比获取更具有幸福力。

劣势职业经历,你为谁隐瞒?


   
有这样一个应聘者,在招聘主管面前递简历:大专学历,2年内换了5份工作。阅人无数的招聘主管第一感觉是,这样的应聘者不予考虑。但当他重新阅读这份简历时,他发现这位应聘者很诚实,因为他详细描述了每份工作的内容,而这些这正是这个招聘岗位需要的人员素质。于是,主管安排了进一步的面试,而这位应聘者也以他的真诚得到了这份工作,并且在以后的工作中发挥出色。

我们说这位应聘者很幸运,因为聪明的招聘主管能从他的劣势职业经历上读出了他为人的真诚,要知道,在简历上避免出现那些短而多的职业简历,这已是职场人士的共识。在上海向阳生涯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的职业咨询案例中,就不乏这样的客户,他们拥有几份裁剪不一的简历,用来应聘不同的职位。

研究生学历的王先生,在前来向阳生涯-职业咨询机构进行职业咨询时提供四份自己的简历,其中只有一份如实记录自己的职业经历,当然这份是准备给职业规划师看的。他3年中换了10份工作,仍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而看看周围的同学,早已在一定的岗位上得到了提升。在职业咨询初期,王先生特别希望专家指点自己精心准备的三份简历,看看是否有针对性。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首先要调整的是自己的职业心态,他其实还并不知道这样的简历对自己来说,意味着什么,只想知道是否合招聘者的胃口。

向阳生涯职业规划专家提醒那些带有劣势职业经历的人,你在精心编辑简历、去掉那些短期或方向不对的职业经历时,有没有想过,你在为谁隐瞒这些信息?

隐瞒劣势职业经历的客观原因大家几乎共识,这类的经历往往意味着你的职业耐力差、职业沉淀少、为人浮躁,大多不受用人单位的喜爱。虽然这中间也有被动离职的原因,但如果职业方向上过于复杂,同样意味着你的职业发展没有规划,盲目性很大,同样不会得到招聘者的青睐。

我们说,在进行职业发展之前,最需要做的一件事就是了解自己。每个人自我认知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的行为,在职场上缺乏自我认知的人通常会有以下表现:

◎ 自卑

对自己缺乏信心,总是不断地否定自己,把目光总盯在自己的缺点、不足和失误上。一旦遇到工作上的困难,就容易心虚胆怯。

◎ 自负

表现为工作中自我膨胀、过度自信,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过高,虚假的理想自我占了优势。在不自量力的情况下所追求的事业目标,会因为自己的主观条件不及客观需求而导致失败。

◎ 盲目

对自己缺乏认识,在职业选择时会跟着自己的感觉走,或跟着社会潮流走,主次不分,容易失去自己既定的目标。

◎ 懒惰

看不到自己的特点和长处,消极过日子,觉得这个世界上就没有值得自己去做的事。虽然也有追求上进的愿望,但遇到困难,容易消极退缩、放任自由。

问一下自己是否存在以上现象,从而造就了自己的劣势职业经历?经过职业规划专家的提醒和指导,王先生就认识到,在自己的身上,同时存在着前三种现象自卑、自负和盲目,并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侧重表现。

那么在职场面前,在自己的劣势简历面前,我们怎样客观地认识自己呢?向阳生涯的职业规划专家建议大家从这几方面进行:

从比较中认识自己

检查一下自己已有的阅历,寻找职业环境和自身条件与自己相近的人,比较一下自己与他们在工作才能、处事方式等方面的差别。

从别人的评价中认识自己

通常他人的评价更具有客观性,所以分析一下在你的职业发展道路上,他人对你的评价,尤其是一些事业有成人士的评价。如果他人的评价与自我评价有较大的相似性,就说明你已经具有较好的自我认知能力了。

通过生活经历来认识自己

以你的生命线为横轴,满意度为纵轴,审视自己的生活经历,画一下自己的生命曲线。曲线上的峰顶和谷底,便是你的成功和失败。再重新体味一下这些经历,在自我反思和自我检查中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发现自己的特点。

王先生在向阳生涯职业规划专家的指导下,对自己多个方面重新认识了一下,发现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和自我评价相差过大,这说明王先生在自我认识上是存在偏差,需要重新调整。而通过对自己生命曲线的研究,王先生突然发现自己的承压能力其实很强,这在从他读书时代的清苦生活和骄人成绩中就能充分体现,走出学校,急功近利的成就欲望反而使他总是轻言放弃。

一份劣势的职业经历,你可以为招聘者隐藏,但绝对不能对自己隐藏。在你真实的职业经历面前,要充分地认识自己、挖掘自己,并在职业发展过程中经常把自己作为观察和思考的对象,才能获得一份健康的职业心态,并实现理想的职业发展。通过职业规划专家的指导,进行科学的职业规划,能更让自己的职业生涯有效且有目标地进行。

知道你是谁,比知道你要去哪里更重要!


职业规划就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计划的过程。一个完整的职业规划由职业定位、目标设定和通道设计三个要素构成。

去年浙大迎新生横幅在网上走红,横幅上写着这样的内容“做一个明媚的女子,不倾城,不倾国,以优雅姿势去摸爬滚打。”“做一个丰盈的男子,不虚华,不浮躁,以先锋之姿去奋斗拼搏。”

回想自己的校园生活,不知道是否做到了明媚,也不知道姿势是否优雅,但是我想做为一名普通的大学生,我应该是做了一些大学生应该做的事情。赵昂老师说“计划是有短期目标的,规划是有大的方向的,这个时代却是需要你逐渐探索内心来调整和社会、和环境一起共振的频率的。”虽然当时的我并不知道生涯规划为何物,但是我在追随着自己的心,做着心中想做的事,现在看来自己的校园生活,正是逐渐探索内心与社会环境一起共振的过程:

片断一:我要做个好学生

我对自己一直以来的要求就是干一行,爱一行,作为学生,学习就是我的天职,所以从走进大学的第一件事就是好好学习,大学和研究生期间学业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还荣获了种类繁多的各类获奖证书。

如今各大高校都以宿舍安装了空调作为招生噱头广为发布,更有武汉一所大学推出豪华学生宿舍45平带花园阳台更为夺人眼球。想当年,我们的的宿舍是8人间,炎炎夏日只有房顶的吊扇笃定的工作着,为我们送上温暖的夏风。如今各高校都提供通宵教室为考研学生提供便利,当时的我们却真实地践行着秉烛夜读的精神过着猪狗不如的考研时光,最终我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入苏州大学教育学系深造。终于圆了我这个山里孩子(山西长大的孩子),到江南水乡生活的愿望。一个从小只见过细的不能再细的溪水的性情中人对于江南水乡一直有着深深地的渴望。尤其是读了戴望舒的《雨巷》,就被深深地打动了,痴痴地向往着,以至于后来给女儿取名沐岩时第一要素就是女儿的名字里一定要有山有水(下次有机会再来卖弄下女儿名字的由来吧)。终于如了愿,进入天堂学府就读,读研时最惬意地事就是蒙蒙细雨中漫步在雨巷中感受江南水乡的美,更重要的是有他相伴,哈哈!

启示:根据舒伯的生涯阶段论,大学生涯的主要生涯角色经验是学生,学生的天职就是学习,所以切记天职不可懈怠!

片断二: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自我探索第一篇:校报是我家,永远都爱它

入学后也被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搞得眼花缭乱,经过几番尝试,最终还是选定了留在校报编辑部,每日挂着校报的记者证,好象自己就是中央电视台的记者似的,又神气,又开心,看着自己的豆腐块文字跃然于纸上,在全校师生中传阅,还能获得稿酬(虽然当时也是)心里别提有多美了。为了让校报能够尽快刊发,在那个靠人工画版的年代,与学长学姐们一起通宵画版后第二天早晨再去公园打场羽毛球是最酣畅不过的了。在这里也结识了一生的挚友,尽管如今都已为人父母,天各一方,但是我知道我们是彼此心中最美好的挂念!

自我探索第二篇:台上90分钟,台下十年功

如今成为了一名教师,还有正在成长路上的生涯咨询师,都离不开耍嘴皮子的功夫,感谢自己天生对这件事还比较感兴趣。还是妈妈告诉我在6岁时我就是院子里的故事大王,经常是一群小伙伴围着我听我讲故事,我讲的绘声绘色,他们听的津津有味。小学、初中、高中也一直干着耍嘴皮子的活,记得老师让我在课堂朗诵语文课本中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一个片断,同学们和老师竟然都被感动的哭了。我对语言表达的热爱也更加地深了。大学里的朗诵比赛、辩论赛、中英文的演讲比赛都有我的身影,虽说没成为这方面的佼佼者,但是作为未来从事工作的基本功还是练就了的。只是当年的职业理想是成为一名记者,没想成为光荣的人民教师,更没想到要成为一名专业的生涯咨询师。

职业探索第一篇:我的“兼职教师”生涯

从大学时就开始做家教,到研究生时担任过卫生学校的英语兼职教师、成人教育班的思政课兼职教师、广告学兼职教师……不夸张地说只要有课本,无论学习过还是没学习过的课程我都可以走上讲台去上课(现在想想真是太误人子弟了)。当年可没想把讲台作为自己的职业,只是当时赚取零花钱的手段而已。可是正是这段兼职经历对于我现在的工作可以说是受益匪浅,如今的我可以在讲台上侃侃而谈,与当时的训练和锻炼肯定是分不开的。

职业探索第二篇:改变我职业规划方向的实习

高考时所报考院校的专业名称都是新闻系和中文系,因为成为一名记者是我当时的梦想。所以经过了努力终于获得了一份在一家生活类报社实习的机会,而正是这次实习彻底推翻了成为一名记者的职业梦想。一直以来都认为记者是一份有着神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而且光鲜照人。所以这就是我看到的“职业证件照”。当我真正走进这个职业时,也发现这并不是我真正喜欢的职业。作为实习生我的工作就止于跟着老记者就采访“广告商”为他们写赞歌,暑期两个月的实习压根没写什么正经稿子,也许是因为我是实习生,也许这家报社的问题,也许是行业共性,这我就不得而知了,但是彻底颠覆了我对记者这一职业的认识,我的职业价值观与工作的要求实在是相去甚远。此外由于报纸一早要送到读者手上,整晚报社大楼灯火通明,所以猫头鹰似地彻夜赶稿也就是常规状态,这样的生活方式对于我这样一个习惯了早睡早起的“老太太”实在是伤不起啊。经过这个暑假实习,也就彻底改变了我的“职业规划”(虽然当时的字典里还没有这个词),一方面我也就回归了中归中矩的师范生的从业之路,应聘各类教师岗位,一方面听从爱情的召唤准备研究生考试,正所谓一颗红星两手准备吗?当时的想法是如果两人都考上研究生是最好的,如果一方没考上另一方就再考一年。还好我们对自己的实力估计的比较到位,报考得当,我们顺利地考上了苏州大学的教育研究生,毕业后顺理成章地应聘为一名高校教师。

启示:

“知道你是谁,比知道你要去哪里更重要”。根据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职业选择的历程,即自我概念实践的历程,人一种驱动力,不断地将理解到的自己融入工作中去,在工作中实践自己。对于一个大学生而言,正处于生涯发展的探索期,这一阶段的核心任务是进行自我探索与职业探索,使职业偏好具体化、特定化并实现职业偏好。大学是最好地试错场所,大学用它无比宽怀的胸襟包容着你,在这里你可以心情地尝试、探索,找到你真正地心中所想,发现真正的自我。

职业规划:你是否搞不清为谁工作


经常有人抱怨工作如山,为什么我们做事情总是慢一步呢?究其根源就是缺少目标,不清楚自己在为谁工作,工作是为了什么。

如果说金钱是商品的价值尺度,那么时间就是效率的价值尺度。因此对于一个办事缺乏效率者,必将为此付出高昂代价。很多职场成功人士比别人只是工作早一步:比别人早想一步、早创新一步、早行动一步早一步计划,早一步执行,早一步督导,早一步创造效益,早一步收获成就。早一步是一种智慧,是获得成就的钥匙。

经常有人抱怨工作如山,总也做不完,领导在后面催得急,自己手足无措瞎忙乱。但是,工作多并不能成为效率低的借口。那么,为什么我们做事情总是慢一步呢?究其根源就是缺少目标,不清楚自己在为谁工作,工作是为了什么!

高效率一定是对既定目标的刻意追求,这种刻意追求就是产生高效率的直接原因,内驱力和执行力是否强劲也是决定一个人工作效率高低的重要前提。没想要高效,不知道为什么高效,工作就绝对不会高效。每一个人在职场中都像是在不同轨道上行驶的列车,在同等时间内谁跑得快,谁才有可能领跑职场!

很多职场人在工作中总是处于被动状态,总是在上级反复提醒、要求、催促、威胁之下才能完成工作,总是抱怨上级安排任务过多,刚做完一件工作还没缓过神来,下一件工作就像炮弹似的投射过来,被炸得晕头转向,不得不在眼冒金星中加班加点;还有人抱怨工作头绪多,临时任务总让人感到应接不暇,疲惫不堪。

搞不清为谁工作的人,自找苦吃

认为自己是在为别人打工的人,对待工作不会有很高的要求,觉得工作做多做少、效率高低对自己的意义不大:为别人打工,何必紧追紧赶把自己搞得那么辛苦?干快干慢都挣那么点儿钱!这类职场人一旦发现自己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时,通常不找自己的问题,相反会抱怨企业、抱怨工作、抱怨领导,而且,怨气越大,越不甘心付出太多的努力去工作,从而陷入得过且过的恶性循环之中。

搞不清为谁工作的人,赔本买卖

认为自己是在为别人打工的人,?干一点工作就像自己的钱包被别人掏了一样不划算。做一件事就计算一分薪酬,相同时间内多做些事情,每件事情的平均报酬降低了,自己不是赔本了?在这种小九九的影响下,他们做事只管拖着走,拖过了一天又一天,拖过一年又一年,最后拖过了自己的最佳成长期,拖过了自己对工作技能的快速掌握期,拖过了自己施展才华的关键期,最终沦为效率低下、工作平庸的人。

搞不清为谁工作的人,工作没效率难

认为自己是在为别人打工的人,或多或少地忽略了工作的乐趣和意义。在他们眼里,工作是谋生的手段,工作是沉重的任务,工作是乏味的坚持,他们年复一年地重复着没有丝毫激情的工作,自己不快乐,不能全身心投入工作,效率自然也上不去。

搞不清为谁工作,放弃发展前景,丧失追求高效的动力

认为自己是在为别人打工的人,只想自己合适,不太在意别人的看法,也很少能够得到领导、同事的尊重和赞赏,自己与企业、同事的关系仅仅是挣钱吃饭那么简单,尽管每月都能拿到薪水,但是看涨就难了,这样无形之中会丧失很多机会和收益,最终失去老板的信任和同事的尊重,错失职业生涯的最佳发展期和加薪晋职的机会,给自己的职业前景设了一堵墙。没有更好的愿景,哪来追求的动力?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指出:效率是以正确的方式做事,而效能是做正确的事。平时一向按部就班、从不追求高效工作的人,也不会注重工作效能。要想在职场中脱颖而出,要想证明自己足够优秀,要想获得领导的赏识和同事的尊重,除了真正努力实现以高效率工作创造高效益,恐怕没有更好的方法。

今天,庖丁解牛这个故事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厨师在分割一头壮牛之前,需要做好所有的准备工作:前期潜心钻研牛体构造,把屠刀在磨刀石上反复打磨锋利,然后深吸一口气,目测下刀的基准尺寸,再用手找准下刀的部位,他依顺着牛体本来的肌理结构,劈开筋骨间大的空隙,在骨节间的空穴使刀,哗啦一下骨肉就已经分离,还不会磨损刀刃。工作中要想获得高效率,工作前细致周到的准备是必不可少的。

有人不把事前计划当回事,喜欢摸着石头过河,有时工作做到一半,才发现偏离了预定的方向,前功尽弃只得重新开始;有时在工作提交后,才发觉漏洞百出,根本不是领导需要和满意的东西。这种状况越多,自己在领导心目中的折扣越大,只会落个受累不讨好的结果。

美国企业界流行这样一句话:上帝不会奖励努力工作的人,只会奖励找对方法工作的人。

我们习惯于整日忙碌,却一刻也不肯停下来规划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不去寻找高效做事的方法,成了整日奔波劳碌却始终无法摆脱贫困的穷忙族。只有高效益才能带来高收益,而想获得高效,方法很重要。

如果你整日忙碌得不辨东西,忘乎南北,而你的收入却纹丝不动,这时你就要停下手头的事情,做一个深刻的反省:高涨的工作热情和坚定的职业追求是不是事业成功的必要条件?是!但它们好比马车的两个轮子,正确的方法才是驾驭马车的车夫,才能保证马车在最短时间内驶向目的地。

忙的左边是一个竖心,右边是一个亡字,当人忙得昏头胀脑,忙到失去自我时,心就死了。现在职场竞争如此激烈,如何保证自己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地忙碌,而不是穷忙和瞎忙,是所有职场人需要思考的问题。

美国时间管理之父阿兰拉金说过:勤劳不一定有好报,要学会聪明地工作。

身处职场,大部分人不是不想做好工作,而是不懂得或者是找不到做好工作的方法,无休止的低效忙碌让很多人的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在职场备受打击。

现实社会证明,只有善于思考、勤于总结并最快掌握方法的人,才能体会到轻松工作的乐趣,才能给出老板满意的结果。无论你是忙碌还是悠闲,做出成果才是最重要的。

“追梦人”必须修炼的降魔术


我一直有这样一个信念:求助于生涯咨询的人,一定是智慧而勇敢的。因为有智慧才能有对自我的思考,有勇气才会主动尝试和求助。保持着敬畏和欣赏,我和来询者们一起发现自己,寻找梦想。

然而,我发现,很多人并不缺梦想,而是在追求梦想的路上体验着各种无力和纠结,从而怀疑、打转、退缩。伴随着这些似乎有点虐心的经历,有人逐渐成长,有人半路夭折。有没想过,经历本身就是梦想的一部分,我们需要战胜追梦路上的种种心魔?

阻碍梦想实现的诸多心魔中,有三类是最常见的,借着大量咨询中炼就的火眼金睛,我们一起来看看追梦人如何降魔。

第一类心魔,完美模式,这是让人不敢行动的心魔。很多人把完美作为自己的庇护所,甚至拉过来给自己的纠结做垫背。在我看来,“完美”这个词就是一个障眼法,让产生了梦想的人快速地在不完美的现实中预见到了自己的失败,从而放弃行动。完美一点都不美,完美是一种幻觉:一切都是设定好的路径,这样的路径可以适合每个人的体力要求,每前进一步都会有积极的反馈,经历是在喜大普奔的过程中完成的。现实呢?基本不可能是这样,于是判断就来了:我的体力不够好,需要继续准备;我选的路径不够好,需要继续探索。看似积极的背后,其实是一种胆怯,不敢上路的胆怯把人禁锢在原地,而且带上“完美”的桂冠,像陀螺似地打转。于是,完美模式变成了一种诅咒,一种对失败的预见。

有个来询者一直想做培训师,但是总也不开始基本的职业调查,他的理由似乎理直气壮:我听说培训师都是从高管出来的,我听说培训师都是很有职场经验的,我听说培训师都需要在某个领域做到精深的,我听说……总之,听说的,与自己相去甚远。于是,就准备啊,参加各种学习、各种考试,时隔多日,发现他自己的状态不仅没有改观,反倒越来越怀疑自己的想法了。

有人会说,或许真的是不适合啊。我们都知道小马过河的故事,或许是真的不适合,但是,至少要开始问问周围的人,要试着把腿伸进河里探探深浅。

完美模式是可以克服的,秘诀就是打破幻觉,接纳自己的成长性。梦想一定是目前达不到,需要努力才可逐渐实现,但是完美的幻觉又假设出每次都会成功的反馈。于是,我们就接纳不了任何可能的“意料之外”。却没有想到,我们的现实和梦想之间的距离,正是依靠我们在一次次反馈中不断调整,然后积累资源,提升能力实现的。那一个个看似“失败”的反馈中,包含了我们追求梦想所需要的全部代码,却被一个“完美模式”全部忽略了,此心魔不除,无法开始行动。

调整方法很简单了:制定执行计划,然后行动,从行动结果中分析每次的反馈和成长点,继续下一轮行动。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失败,只有反馈。随着反馈的积累和调整,资源也在增长和变化,你就会获得更多的可能性。

第二类心魔是受挫模式,这是让自己否定自己的模式。很多人并不缺乏行动,有了梦想之后,立刻制定计划,但是在行动中却总是发现没有哪个计划是可以很好执行的。于是顺理成章地,心魔就出现了:否定自己行动力不强,验证自己是得了拖延症,得出一个“人命天定,求之不得”的结论。追求梦想的过程就成为了一种痛苦的经历了。你有没有想过,这样的挫败感是在一开始就给自己设定好的?

梦想很好,也带出了诸多的欲望,包括一蹴而就的贪欲。在雄心勃勃地上路之初,浑身都是力气,于是计划承担超出自己力量两倍的负重,结果做不来,反过来给了自己差评。这样的模式经常发生在一些追求平衡的人身上。比如一个企业管理者来找我做咨询的时候,我让他把所有希望兼顾、平衡的事情都列出来,他竟然把一页 A4纸都写满了,我再让他从其中选择重要的5项,然后给每项重要程度打分,这还不算很纠结。可是,当我让他回顾过去一个月在这五项的投入时,他一下就恍然大悟了:那些原以为很重要的事情根本没什么投入。

我们是不是也在沿袭着这样的模式:定计划时的重视程度是5-6分,执行时的投入是2-3分,评估结果时的重要程度是7-8分。于是就整天给自己挖坑,这样的模式,不受挫才怪。受挫还不罢休,再给自己扣上拖延、行动力差的帽子,我们对自己得有多狠啊?远远地,贪欲的心魔在看笑话。

看到即瓦解,一本书看了两个月还没有看完,先不要着急在内心责骂自己,先问问自己,看这本书对自己到底有多重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能力限制,要事优先就是接纳这样的限制。当投入度和重要度匹配的时候,结果才会如人所愿。

第三类模式是比较模式,这是一种让人永不幸福的模式。摘果子的时候争先恐后地和别人比,拿到了果子依然和别人比大小,你有没有想过,人的高度有不同,喜欢的水果也有不同。我们对于比较模式一点都不陌生,以至于熟悉和麻木到根本没有发现我们在和别人比较,我们大部分的不愉快也是源于此。特别是在经过努力之后,梦想正在逐渐地实现,我们本可以满心欢喜地追随内心,逐渐升级梦想。但是,偏偏把眼光放在别人那里了,一下子就让梦想坠落了。这是扼杀梦想的最后一个心魔。

这样的事情总在发生,俯首即是。我们在培养生涯规划师的时候也发现,很多人因为助人和自我成长的愿景进入这个行业,开始的时候还很谦卑,努力探索,持续进步。慢慢地,有了些成绩的时候,反倒不快乐了,细聊起来,竟然是因为某些课的粉丝不如别人多,做的咨询满意度没有别人高。社会的发展秩序,人为地设定很多规则,其中重要的就是比较和排序,这样的比较,有显性的,比如晋级、职称,也有隐形的,比如赞誉、评价。把这些规则当做一种参考反馈的设置确是一件益事,但是如果被规则控制了,自我的追寻就失去了意义。

这样的事情在真的追梦者那里很难发生,因为追求梦想本身就已经足够让人兴奋的了,他们顾不得左顾右盼。除了经常反思之外,还可以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特别是拿到一些阶段成果的时候问问自己:我的收获是什么?我要去往哪里?这样的问题其实是假设每个人都不一样,要在独特中保持自我,就要看自己,而不是盯别人。

对于追梦人来说,这些心魔的出现,也是为了修炼我们的,所谓的梦想成绩单,只不过是标记我们在攀登过程中的痕迹。纠结、彷徨的时候,学学降魔术

每个人都有自己需要修炼的功课,你的是哪一门?

升职加薪的五大预言梦


升职加薪的五大预言梦

哪些梦是旺事业的呢?下面列出5种预言工作运佳的吉利之梦,如果哪位梦到了,那么就请压住内心的欣喜,好好发挥自己的工作长处,因为提升加薪的机会就在眼前。

梦见上司和自己洗桑拿泡温泉

有性幻想的异性上司除外。这个梦印证的是上司和你的坦诚相见,在工作上面上司会将发展规划都透露你知,因为上司已经把你当成业务骨干,对你抱有相当大的期望,为了留住你,他会给你加薪或者升职(当然,对方不会考虑将你的职位提高到超越他自己)。

梦见钓到大鲤鱼

钓鱼爱好者,钓到死鱼的,在死水里钓到的,钓到后卖鱼或者被抢走的除外。金色大鲤鱼,越大越好,越活跃越好,自己在梦里欣喜的最好。这个梦印证的是提升的机会,旺事业的金色鲤鱼梦,会让你在一个月之内事业顺利,升职机会很轻松的把握住并拢到手。

梦见独自海边看日出

梦中情绪为哀伤姿态的,看日出不成功的除外。海边看日出印证的是一个人的向上之心,宽阔之心,心怀志远,跳槽或者更换岗位或者更换你现在做的项目是你的机会,你的工作上升运会在下一个岗位实现得彻底。当然,如果你梦见日出后立刻乌云密布下雨,则你的梦印证的是升职加薪后的凶险度也提高。

梦见出行遇险异性把自己救了

此梦表面上是噩梦实质是吉利之梦,印证的是吉人相助,事业达到一个提升的机会。在工作上开阔心态则可以很好的把握住。注意口舌之争,将思路往前放一点,基本便可以充分把握住这次梦所印证的在领导面前表现自己优秀的机会。

梦见坐观光电梯

梦境部分必须是欢快的上升模式,也就是愉快的坐观光电梯上去的姿态。观光电梯在梦境中印证的是上升和财运,能让人神清气爽,在事业上更能把握钱脉,如果你是职员,也许是要涨工资了,如果你是业务员,也许是要签单了,如果你是老板,也许又一个赚大钱的商机来了。此梦主正财。电梯小姐和对应工作人员做此类梦无此涵盖意义。

以上《北京,你绑架了谁的梦》一文,由编辑精心撰写而成,希望对您的职业规划有所帮助,更多精彩请访问“职场礼仪谁制定的”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