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生涯三叶草——无压高效运转的生涯神器。

职业规划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计划的过程,职业生涯规划的好坏可能将影响整个生命历程。感谢您阅读《古典:生涯三叶草——无压高效运转的生涯神器》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业规划知识,欢迎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生涯三叶草模型是规划师认证班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生涯咨询师们最常使用的工具之一。三叶草模型揭示了个人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兴趣、能力与价值三者的推动关系(即把兴趣发展为能力,再找到平台兑换价值,然后用价值强化兴趣),以及三者缺失时对应的情绪表现及应对方法。

生涯三叶草模型是我在20xx年研发出来的,经过大概的三年的时间,这个模型已经有了很多的发展和更高阶的应用,我自己对这个模型也有很多深刻的感受以及真实生活中的应用,现在跟你们分享。首先想和大家分享三个关于这个模型的隐喻:

一、超导线圈

我很小的时候特别迷相对论之类的,大概初高中的时候就把爱因斯坦的狭义和广义相对论看完了,所以那个时候有一个话题就总是困扰着我童年幼小却总是遐想的脑子:这个世界上有没有永动机呢?飞碟这样的东西是怎样从几十万光年里面外飞过来的呢?

有个话题特别有意思:飞碟是圆形的,如果在飞碟的内部放一个线圈,让线圈里有一股强电流,形成一个磁场,如果这个磁场经过恰当地调整,会不会有可能与星球的磁场产生排斥或者吸引作用呢?这时有人会说:这个电流不会因为电阻的作用而变成热量消耗吗?但其实我们现在今天地球的科学技术已经足够把电流做成超导的了,在零下237度左右的时候,甚至零下30-40度,电流就可以以无损耗的方式,在线圈里面运行,而且丝毫不会有电阻的现象。这样一来就产生了一个非常稳定的电磁场,而这个磁场如果用电流加以控制的话,它可以精确地被调整成跟地球相吸,跟月球相吸。所以飞碟可能不需要任何的能量源,只需要一个超导的电流线圈,就可以向太阳或其他行星借力,利用星球之间吸引力,没有任何能源损耗地来到地球。

童年的这个想象给我对于人的生涯发展有了很大的启发。我们总是能看到一些人,他们好像有永远的热情、永远的能力和永远的满足感去工作。这种人的状态是如何出现的呢?到底是因为他们遇到了外界特别好的环境让他得以实现,还是说他们有特别好的自我调整能力,又或者说,这个人天生就兴趣旺盛,能力超强,无论在什么环境里都能感到价值?

所以我真的近距离接触了很多很多典型的精力旺盛的人。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处于高度亢奋的状态,每天大部分时间都以很高的质量、好像完全无压力地工作着。他们好像总是能在热爱的领域努力地玩。所以,经过对很多优秀的人的观察之后,我意识到,他们很多人是有意或无意地转动着三个因素:调动着自己的兴趣,发挥着自己最棒的能力和才干,以及总是能获得自己想要的价值。

我觉得原因是他们能够采取超导线圈的方式来工作:用最核心、最精华的东西,因此不损耗心力。一旦不损耗心力,状态就会越来越好。

在《庄子》里面,有个庖丁解牛的故事,庖丁三十年都没有换过刀,因为他始终能够找到骨头与骨头之间细微的缝隙把刀尖塞进去,所以他的刀尖从来没有被损耗过。

而一个好的三叶草的寻求、定位和磨练,就会让你的刀尖像超导线圈里面的电流一样,绕过那些点的分子,直接从分子与分子之间的缝隙穿过去,这样你的童心、赤子之心、最初始想法、最应该被保护的地方,一直都没有收到损害,你就能保持童心。

三叶草真正用好了以后,它应该是人的超导线圈。

二、陀螺

那么,我们要怎么做呢?接下来看第二个隐喻。

如果你小时候玩过陀螺,你就会知道,陀螺有以下三个特点:

1、陀螺的体积越大,转得就越稳定。

所以,如果你的兴趣、能力、价值观本身就很强大、宏大,你的三叶草就会转得相对来说更加稳定。

2、玩陀螺时,陀螺的重心与钉子越是重合,越在外缘,转得越快;越在中心,转得越慢。

这跟人也是一样的,兴趣越是定义得向外,它就变得越快。但是如果分析你所有感兴趣事情的核心点,你会发现只有那么一两个,甚至你会意识到核心是一样的。也就是说,你越是能够找到三叶草的中心,你越是稳定。

3、陀螺的尖与地面的接触点越细,转得就越久,因为摩擦力小。

陀螺的这三个特点,对于三叶草意味着什么呢?

1、你的三叶草越是巨大,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你的心量越大,就越不容易被外界所干扰。

2、你越接近本质,你的三叶草就会越转得越稳定。比如,如果你只关注你学习的课程本身,你可能会觉得自己的能力在快速变化;但如果你持续关注学习背后的规律,你可能会发现自己的天赋才干很清晰。你应该在任何一个领域都能够很快地找到自己兴趣盎然的地方。如果你看工作,也许多年追求很多不同工作,但如果你回顾价值,你会发现自己追寻的价值是一致的。

3、自己的着力点越是聚焦,就越有力量,就能转得越久。

关于怎样转好一个人的三叶草,推荐大家阅读金树人老师的新作《如是深戏》,淘宝上可以买到。

三、第一速度

卫星在发射之后,一旦有第一速度,就能够穿破大气层进入轨道,就可以以一个非常稳定的速度在第一轨道无障碍地运行。所有的三叶草启动也是需要第一速度的。

一个人进入高质量的三叶草循环,绝对不是一个自然而然的事。大部分人在转动之后都被自己的惰性像地心引力一样紧紧地拉在地球表面,动弹不得。只有那些能够找到恰当的切入点,让自己有很好的推动力,才能够让自己进入那个已经设计好的三叶草轨道里。

那么应该从哪个地方入手呢?直觉型的人,我建议从价值入手,也就是从“想要什么”入手,这样很容易让自己的第一速度加速到最快;力量型的人,我建议从能力入手,比如有人说:我的语言天赋这么好,我应该怎么将之发挥到极致呢?感觉型的人,他们可能对直觉不太敏感,也不太有力量,但是他们的感觉特别敏感,所以建议他们从兴趣入手。

人只要能找到自己的第一推动力,就很容易切入自己的三叶草轨道,让自己成为一个永不停息的“绕地卫星”。

当你可以像永动机、陀螺、有第一速度的火箭一样,那么三叶草对你有什么帮助呢?

第一,你会明显地发现,你做事的速度和效率都会高很多。

第二,一旦熟悉了这种三叶草的状态,你就可能发现自己很容易进入心流,在完全无障碍的情况下工作很久。

第三,很多人一旦开始这种高质量的旋转,他的职业情绪比如厌倦、失落、焦虑和职业倦怠都会很大程度上得以改善,生活质量会好很多。

三叶草三种情绪的调整与切换

一、处理焦虑情绪的四大策略

调整情绪,是从识别情绪、察觉情绪开始的。

焦虑的情绪又是由能力问题而产生的,因此这个时候就需要对能力进行探索。能力常用的探索方式有:成就事件分析、工具卡片和常用量表。

针对能力问题,有以下四个解决方案:

1、悦纳

常用话术:

a)当下真实的能力状况是什么?

b)如果完美的能力是10分,现在大概是多少分?

c)请你想象当自己的能力非常完美的时候,你会是什么样子?

d)如果让他对现在的你说一句话,他会说什么?

e)如果你能看到焦虑背后一直很努力的自己,让那个一直努力的你对现在的你说一句话,她会说什么?

f)综合这两个人的说法,你对自己叮咛是什么?

罗斯福说过,唯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唯一值得焦虑的也是焦虑本身。悦纳的好处就是没有让焦虑走到格子外面去。

2、调整目标

常用话术:

a)对于你来说,一个你觉得舒服、有动力的目标是什么?

b)如果达到这个目标,对你有什么价值?

c)什么情况、指标出现的时候,你就知道自己达到这个目标了?

d)你会怎么抵御来自别人或者自己的“更高要求”?

当一个人对这些话题进行了清晰地梳理之后,他对于三叶草、对于目标就会有相对比较清晰地界定。

3、提升能力

常用话术:

a)你具体希望自己提升哪些方面的能力?

b)有没有哪一个能力提升会明显改善你现在工作状态?

c)这个能力现在多少分?希望近期能达到多少分?

d)你会采取哪些方式提升这个部分?

如果对上述问题无法清楚地回答,可以结合能力卡片盘查能力不足的原因。如果他有方案,就用能力三核理论帮他梳理。最后一定要让他做出一个计划。

4、发挥优势

方式:1、转行;2、将能力核心区的关键能力发挥到极致。

二、处理失落情绪的四大策略

失落往往来自于价值观的缺失。所以在探讨失落之前,一般要进行价值观的挖掘。

挖掘价值观的方式有:舒伯的职业价值观量表;用价值观卡片做测评;不断进行深度追问。

针对失落情绪,有以下解决方案:

1、悦纳。

有效介入的结果是:

a)理解自己已经很好的满足了一些需求

b)理解生活并不可能同时满足自己所有需求,只能先满足核心的。

c)理解有一些需求没有被满足,是成长的空间

2、调整资源

调整资源,更好地满足自己:(平衡轮对话)

a)什么是你现在最需要的东西?

b)在现有资源下,最好的可能结果是什么?

c)有没有什么地方一旦提高,就能提高所有的需求的?

d)你的下一步计划是什么?

3、链接价值

链接的四个方向,同时也是满足价值的四个方式,分别是:横向链接,未来链接,交换获得和深度挖掘。

常用话术:

a)在你现在身边的事情里,如果能够获得这些价值,有什么可能性?

b)如果你今天做的事情中和未来你要实现的事情有那么一点联系,那是什么?

c)如果让未来的你告诉你今天你做的事情的意义,那是什么?

4、转换价值

即转行,进入自己更加满意的领域。

三、处理厌倦情绪的四大策略

厌倦是因为兴趣的缺失,而挖掘兴趣有三种方式:霍兰德兴趣岛,职业四象限(人-物,抽象-具象)和兴趣挖掘对话。

兴趣的挖掘可以用以下话术:

a)你能说说平时或工作外,或者小时候,或者过去你对干什么感兴趣吗?

b)这些兴趣中间你最感兴趣的点是什么?

c)看看这些点,有没有什么共同之处?

d)综合一下,你能列出触发自己兴趣的点吗?

针对厌倦情绪,有以下解决方案:

1、悦纳

有效介入的结果是:

a)理解兴趣并不是职业的唯一追求,而且没兴趣也能成功

b)兴趣成为职业的时候,不仅仅要满足你的快乐,还要满足能力的水平和社会的要求,懂得判断自己是不是达到社会要求的能力水平了。

2、提升职业兴趣

对外调试:适合对于这个职业完全丧失兴趣的人,通过外面的调适让自己进入到感兴趣的地方去。

常用话术:

a)在你现在的职业中,有哪些部分、岗位或部门是能够与这些兴趣点相结合的?

b)怎么样才能进入?

c)如何把自己的兴趣结合到自己每天8小时之中?

对内调试:通过兴趣三层级的扫描,找出兴趣值低的原因,再让自己恢复高兴趣值。

如何重新恢复当年的兴趣?

a)提高感官刺激——通过受刺激、设定有挑战的高目标,建立不确定性

b)提高直觉刺激——通过提供恰当的知识、培训和学习机会

c)提高志趣刺激——通过找到同伴或竞争者、做公开承诺、找到兑现方式

3、发展为副业

意思就是说:给生活加点盐,在业余生活中干点自己喜欢的事。

常用话术与方法:

a)在你现在的生活中,如何培养这方面的兴趣?

b)在现在的生活中,如何找到实现兴趣点的方式?

c)按照兴趣三层级,看看兴趣培养的障碍,并制定一个产生兴趣的计划。

d)进入职业:进入能做自己喜欢的事的领域,提高兴趣直至能力达成为止。

4、发展为新的职业

zc530.com推荐

古典:生涯技术在中国的应用


第三部分,未来职业生涯规划、家庭环境分析、例如经济状况,家人期望等。感谢您阅读《古典:生涯技术在中国的应用》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业规划知识,欢迎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演讲者/古典

北京创始人

CCDA中国职业生涯发展协会会长

新精英和很多同行在这个行业已经探索了将近有十年了,我们感到这一年时间生涯界“生涯规划”、“生涯”这个词,被很大面积的反复的提起,它的搜索指数也在上升。而且很多商业的形态和很多高校、中学的意识也在觉醒,所以我清楚的感觉到这一年中间,我们就处于微妙的变化中间,如果有人可以最早的听到一些趋势的声音的话,也许我们可以看到更多的可能性。我大概会总结这一两年之内,我看到生涯技术的应用。谈一谈这一段时间,我看到生涯规划领域的变化。

我们都知道中国2000年开始提出这个想法:“双向选择 自主择业”,国家为了应对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就有了“职业规划”这个概念。一开始职业规划主要在大学出现,而且更多会在大三大四出现,它是以“就业指导” 这个关键词出现的。开始的时候职业规划主要集中在就业指导上面,但是当这些人真的去做就业指导就会发现:大三大四的问题,其实可能是大一大二的问题。我们在07年刚刚开始做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有很多帮大学生求职的机构,但这几年过去以后,这些机构做不下去了,因为帮大学生求职,短期如果要速成的话,受到商业效益影响,就必须要教他们如何面试。但是越教大学生如何面试,企业成本就会越高,这是双方都受损的商业模式。所以几年以后你发现这样机构越来越少,因为大家意识到不是就业指导的问题,化妆并不解决你长的丑的问题,得整容,实在不能整容,得从素质心灵开始培养。

所以这个时候开始做职业规划,做学业规划,做职业计划,这是这几年大学做的比较多的事情。但是当大学在做的时候呢,又发现很多问题。我本人在清华讲职业规划课,我每次讲完课以后,学生下课就给我发私信:“老师你来晚了,你为什么大二才跟我讲,我的性格是什么、人格是什么、特质是什么,我终于发我适合建筑,但其实我报的是金融专业,我该怎么办?”越来越多人提出这样的问题,有些大学就做了很积极的改变.比如浙大已经不分专业了,而是分成几个大学院,在大二他们才重新请各专业老师过来谈一谈,他们每个专业讲什么。当时我问他们,这样会不会导致很多系报满,其他院系没人去?他们说不会,他们一开始也担心这个事,但是后来他们逐渐发现了并没有这种情况出现,因为当学生真正学完专业课,了解金融是干什么之后,很多人就理智了,并没有一窝蜂,反倒是一点都不理解专业情况的家长看到“金融”几个字特牛,一窝蜂冲上去的情况更加多一点。所以大学在开始觉醒。

除了做职业规划,还要做职业生涯教育,这样这个概念就开始往两端扩展,一方面向高中拓展。高考教育改革,是国家对于这个事情强有力的回应,高考形式变,整个生涯教育制度都会有改变。

另一方面,企业中间人们也开始关注生涯发展,而不仅仅是自己的职业发展。开始关注人的整体生涯的平衡,我举个小例子,前一段时间,我和《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这本书的编辑,也是《杜拉拉生职记》的编辑蔡明飞老师聊天,我说:“你近期怎么没有出职场的书?”他说:“你别提了,我近期出了将近二十多本职场的书,全部都死掉了,现在人已经不爱看职场了,不想太成功,他们都希望背上的背包,背包十年。”职场人喜欢《别让工作伤到你》这样的书,所以现代人开始关注生涯发展、生涯平衡、自我的角色。

职业生涯教育从两端开始,一群人就在前面,从小保护他们,一群人往后面,我们要往回挽救我们,两群人从大学开始向两端延伸,一群人去高中开始研究,一群人进入企业,但是当我们真的去做高中的生涯教育,以及企业的生涯教育的时候,我们却发现一个更好玩的问题:现代人已经不像我们以前那代人一样了,比如像我父母亲那代人,做了一个职业选择但常年不变,个体的性格特制也不太变,因为时代不怎么变,同时外界的环境也不变,这样一次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是有可能的。可是我们现在连生涯都被慢慢规划了,因为外界环境变的实在是太快了。

近年来我们见证了很多以前认为不可能被摧毁的行业,一次性被摧毁了,比如诺基亚手机,柯达胶卷,等等。银行以前是躺着挣钱,现在开始跪着挣钱,因为互联网金融。你以为那些所有不可能的事情,比如在线教育,慢慢被实现。外界环境变得那么快,你的自我是不是也变得很快?你觉得这两年你的心态心境想法,是不是跟几年前不太一样?在我们父辈不会出现的生涯规划问题,慢慢就变成了生涯发展的问题。我如何发展我的特质,发展我的优势?而不是界定我的特质,发展我的优势、我如何持续的面对这个变化?

所以从04年到14年,这四个词(就业指导、职业规划、生涯规划、生涯发展)的中心思想在改变,我能从中也感觉到:

第一,职业变得越来越人本。从职业是以职业为核心,到生涯是以人为核心。

第二,职业变得越来越多变,从规划适应指导变成发展,发展就有无数的可能性。找一个专家画一张图纸,蓝图弄好,标明绿化带处不能盖楼,这叫规划;但是发展就像迪士尼公园一样,先把草坪铺好,人们呢随便走,踩的最多的草把它拔掉做成道路,这叫发展。所以这四个词,是我看到的一些趋势,基于这样一个趋势,谈谈看在每个领域发生细节的变化

为什么生涯这个概念会日益兴起呢?

第一,是国家的政策以及经济发展。

第二,经济发展本身会带来人们对于幸福、社会结构的全新看法。在经济学里面有一个很著名的概念,就是三千美元定律,一旦当一个国家的国民人均总值超过三千美金这条线,这个社会人的关心的话题就会从贫困,消除贫困,消除痛苦疾病,变成追寻幸福、开心、平和自我实现,这是被反复证明的。也就是说三千美金以下,人的幸福感跟他的经济收入成正比,如果收入达不到三千美金,两万元这个值,基本上什么都别想赶紧赚钱,但是一旦过了这个值(可能在北京就是五千美金了),你的幸福感跟你的收入就没有正相关了。正是因为这个情况出现,人们从关注职业开始慢慢转向关注生涯,三千美金以下的人开始关注职业发展,而三千美金以上的人开始更多关注生涯。所以现在也可以理解为什么有一些80后、90后,自己的收入可能达不到三千美金,但他家里面给他的钱能达到三千美金,他就会觉得gap year一年,可能比马上去工作更加重要一些。

第三,长生涯短公司。因为行业不断的跨界,不断的整合,导致了行业变化特别的大,公司更加变化很大,公司成功和死亡的速度和数量都是五年前将近七倍左右,成也是那么快,死也是那么快。在这种情况下,每个人都很清晰的认识到:“我不可能一辈子服务一家公司”。既然当人的命比公司的命长很多倍的时候,你就需要思考公司和公司之间互相转换切换。行业变革的时候人就自然会以自我生涯为核心来规划,而不会以组织内的名声来生涯规划。

第四,90后员工,很大程度冲击企业管理。

最后,就是教育改革。

所有的这些话题,都让生涯这个词一次又一次的出现,每当有人谈这个话题,不能绕开生涯这个话题。所以生涯关注度就日益上涨。

俯瞰整个生涯行业,我看到生涯领域有这么几大领域,亲子教育、中学生涯、大学生就业指导,企业的应用和NGO与社会企业,这几大部分,我把它按照人的成长规律,做了一张图。

黄色是亲子教育,小学包括中学之间的我都把它划分到在这里面。

绿色是中学的生涯教育职业体验、高校的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

蓝色部分,包括新员工职业适应在定位。刚入职的人,有职业适应的问题,如果职业适应失败的话,有再定位的问题。请注意前者更多在企业内,通过企业购买来实现,而后者更多花很多钱通过个人咨询来实现。同样中层的企业管理者,有管理自己生涯和管理员工生涯的需求,而他自我有有生涯平衡的需求。高层管理者,比如说一些创业者,一些企业主,企业的高管,有生涯领导力的需求,用生涯的角度带领这个团队,用愿景和意义的角度带领这个团队,同时他自己本人有愿景建构,

我们怎么判断一个领域会不会爆发,有没有商机,有没有研究的空间呢?其实取决于三个方面

第一,判断市场的存量,

第二,看市场的增长量,这个通过很多的指标看得出来。

第三,这个市场里面技术储备量。

如何去判断一个大潮会不会来?风什么时候会来?判断这三点。我仅凭个人的经验,毫无依据的画出来下面这个图。

市场需求:我觉得现在存量最大的几个需求:

第一,高校学生的就业指导和生涯指导。

第二,企业中间是中层管理者生涯管理。

这两个需求是硬需求,存量是巨大的,其他领域的存量差不多。比较低的是亲子教育的存量,其实家长没有意识到,该被教育的是他,不是他的孩子。

发展速度:

第一,中学生生涯发展速度是巨快无比。

第二,中层管理也是发展特别快的,其实90后员工并不觉得自己奇葩,是他的管理者觉得奇葩,受害人不是90后员工本身,所以受害人——管理者急迫需要学习如何和他们用生涯的方式来对话。

我还看到一点,新员工职业适应这个话题也很大,因为90后员工进入职场真的很不适应,从市场点来说,新员工和中层增长速度都是蛮快的。

技术存量: 从技术层面来讲,高校是很完善的,新员工和中层管理者这个也蛮完善,只不过一直没有意识到而已。而高中这,我觉得相对是比这两块储备相对低一点,所以大家自己可以根据自己时间表来选择什么时候加入生涯行业。我举一个例子,如果是技术人士,就应该去未来发展势头很好,同时技术存量不高的地方。如果要马上获得可以运行的商业模式,我建议去市场存量很大的地方。各位如果你决定未来三年以后跟我们一起玩,来职涯行业里面玩,我建议你关注增长速度很慢的领域,按照你自己时间计划表来做就好。

我们分领域来谈谈看。首先谈我比较熟悉的个人生涯培训。我们先看到这么几个趋势:

第一,早期的时候,认证培训的内容包括全部个人生涯这个领域的内容,但是逐渐的在个人生涯认证领域,存量足够大的时候,慢慢就会进入到技能培训,以及最直接的—— 就业培训。我看到这是一个趋势,从认证培训,到技能培训,到就业培训。当然在我看来在中国这个市场,先不要把战线拉长,而是把认证这个市场做的足够大,让一群人有共同的观点和想法的时候比较容易推动,在我来可能很多机构比较着急把这条线拉的特别长,导致青黄不接,前面那些人就业但后面人接不上。

第二,个人态度发生了变化。

一旦这个市场开始走向个人市场的时候,个体就会想一件事:我凭什么要学一门课程,帮我自己做生涯决策呢?一方面有专业人士能帮我做,花钱就能咨询;另一方面我花了钱学,我还不一定学的会,我学的会,还不一定有专业人士学的好,我这一辈子只有两到三次生涯定位的问题,我为什么要自己学呢?所以如果生涯规划真的要在个人领域打开市场,一定要从生涯决策定位这样技术工种的概念,变成生涯规划是我们个人成长的软技能这个概念,否则培训这条路我个人觉得是条死路。

第三,企业的态度发生变化。

如果一个企业请你讲半天职业生涯规划,那么这个企业本身不准备把职业生涯规划当回事,可能就是一个模块,缺这么一个部分,企业既不准备告诉员工真实的发展路径,就是希望你过来忽悠一下。三年之前,我们遇到的所有企业的态度都是这样子,我们新员工培训有一块叫职业生涯规划,人力资源模板里面有这么一块,过来讲一讲,半天好了,顶多一天别太长,最好就是讲点励志的,放点短片,他们开心一点。但是这两年明显不同了,我们接到所有的案子都是企业真的遇到了一个问题,企业大学的校长,或者企业的老总会过来跟你聊遇到了什么问题,离职的人员是哪些,去向去了哪里,哪些部门的员工最容易离职,这跟他们主管的个人能力有没有关系,还是跟职位有关系等等,会聊得很清楚,你们能不能帮我们做一个生涯规划的培训。给一个企业做培训要从上往下走,从下往上走是必死的,你给员工讲的再好,上面那个路径不改是没用的,所以当企业老总到你这来,跟你聊这么久,关于他的员工真实的去向、变化、痛苦跟哪些因素相关,那么就知道人们已经把生涯规划这个行业从一个做蛋糕的花边,变成了主菜。人们值得通过生涯解决一些问题,我觉得这就是企业培训,我明显看到态度在改变,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个HR,开始真的学习这门技术的原因。

第四,市场发展迅速。

比如说新精英,我们去年Q3受训117人,Q2是受训285人,Q1因为过年被压挤的比较厉害,但是到20xx年Q2这个季度,突然迎来一个爆发,受训了 619人,大概从四月份开始,我们每个月33%的递增,到了今天的话,我们已经有12个城市,找到我们的合作伙伴,还有7个在洽谈中间,速度特别快。同时我们清晰的看到,市场的容量跟这个市场的GDP是成正比的,这也印证了我说三千美元线的概念,富的地方,变化快的地方生涯领域会先发展起来。

第五,面对于企业、高校和中学的应用培训看好。

很多中学会跟我们说,新精英能不能跟我们合作开发一套课件,这套课件开发出来之后,你就叫我们老师讲就好,我们不需要知道那么多常识,老师也学不过来,这样的需求特别特别多,高校的企业的。

最后,人群主要集中在教育培训、人力资源和心理应用人群。

我觉得未来的趋势就三个:

第一,一定要产品化,因为你要看到这样的上升速度量,不是名师能解决的,不是我飞来飞去一个老师能讲,每次讲的出彩,根本不可能,这个上升量只能通过当年福特做汽车的概念,把一个老汽车,四个老家伙敲敲打打两百多个小时才能干出一辆汽车,有的生产线,有了模块,每个工人只需要拧一两个螺丝就可以构成,第一个是要产品化。

第二,模块化。我看到明显的趋势。生涯这个东西是要练出来的,所以单单上课是没有用的,这也是我们在做培训的时候,做了课前的预习,课中大量的体验和练习,以及课后整个全程每周一次的互动督导的原因,一定有多层次的模块化的东西才有可能推进。

最后,一定要技能化,这是我看到培训方面的趋势,跟大家分享。

第二是咨询方面的趋势。

我们清晰的意识到,咨询师是需要重新用产品的思路去整理和梳理的,包括我自己本人。新精英的教学中心在新中关,我每天从地铁站走到新中关,穿过那个新中关购物大厦地铁广告牌,坐电梯上来,从地铁口到我办公室,我基本上能看到我20多位新东方的老同事,以各种姿态在打广告。我每天都告诫自己一件事情,新东方为什么做起来那么难?新东方优秀知识全都存在单个老师的脑子里,所以一旦这个时代变化人一走,这个公司最核心的一个一个被带走,短期看起来无所谓,但是长期看起来就很可怕,这是一个企业和个人的双输。对于个人来说,原来我、李笑来、罗永浩、曾小楠是一个班的,现在小楠做记者了,老罗做手机了,李笑来玩比特币,我来做生涯规划。我们所有关于GRE的好的东西全都没了,后面老师只能听磁带,那能留下多少呢?那太危险了。

所以我意识到做咨询也是这样,在办公室里聊聊,聊完就没有了,没有人知道发生了什么,为什么解决,好还是不好。所以我们在咨询这个领域做了大量的案例库,模型的梳理,流程的梳理,慢慢的我们的案例库有一定的程度的积累,有流程化、工具化,我们也找到了跟心理咨询大量的区分,我们发现几个空间:一个是高端市场潜力巨大,一个是特色咨询市场潜力巨大,这两个再重叠就潜力更大。

我给你举个例子,比如说有一些富二代们过来找我,出国留学的专业定向的咨询,这事不可能有人比我做得更好,怎么备考我知道,出去怎么出国知道,我做咨询也做的很好,那我就问他,你觉得你该给我多少钱,那个人很尴尬。我就跟他讲,你觉得该给我多少钱,他说不知道,我说你花多少钱你孩子出国?三百万平均,我说那你觉得如果我可以保证三百万的投资专业方向得当,不会选错,你觉得你该花多少钱来做这个决策,他说那就百分之十吧,我说不用,三万就可以了,百分之一就可以。我这么一算是不是很清晰,你花了三百万的投资,我用百分之十的钱,百分之一的钱给你做战略定位,这样就是三万块钱,我真实的咨询,可能就一个半小时,但我要这么跟他说:“九十分钟收三万块钱”,他肯定会觉得这不值,所以我想跟你讲的是高端市场潜力巨大。因为你越高端,你前期投入就越大,这个决策带给你的沉默和机会成本就越高。

最后面,我们去年这个时候到现在,大概做了394个案例,平均每天是1.07个案例,这个案例的确有点少,因为我们强力压着这些咨询师,咨询师每个咨询量是有上限的,一旦过了某个限度有点累,我们采取挂号的方式:每个月提前放号出来,到1号抢号。所以我估计完全放开,这个量应该会乘以二到三左右,每个咨询大概是两到三次,五小时。从前景来看,两到三年之后,生涯规划师,尤其是你在高端市场和特色市场咨询师,是极端看好的。

企业这个部分,我的信息量比较大。

新员工的职业适应,包括内容适应,理论适应,主要的导向是职业发展的规律,通用能力发展计划。

中层管理者,主要的特质是特色论和发展论,导向是CR管理,天赋管理,特色管理,生涯平衡与愿景。

还有一个群体很重要,就是HR,HR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主要的内容是CR理论,以及咨询和教练技术。

参与方式也是不同的,新员工可以接受在线或者线下的培训;中层管理者已经没法接受在线培训了,只能做面对面培训,需要大量的教练,一对一教练与咨询,如果有一些公司做的好,甚至会以企业咨询的方式整体进来;最后HR可能不仅需要教练咨询,他们还需要线下一些督导的工作。

大学的生涯应用

第一,从就业指导到生涯规划

我们前一段时间跟春雨老师搜集了将近三千个大学生的问题,从里面挑出来频次点击率最高的一万多个问题,很让人震惊的是,职业规划的问题排在最后面,你看这些问题:第一是个人成长的问题,我拖延症怎么办?情绪失控怎么办?抑郁怎么办?第二是学习深造的问题,要不要考研?要不要读书?成绩不好怎么办?第三是社交问题,室友看不顺眼怎么办?第四是情感问题,我爱这个女孩不爱我,怎么办?我爱一个男人,他不爱我怎么办?我是个男生,他又是个男生,爱他怎么办?然后社团选择的问题,这个社团去还是不去?最后面实在没辙了,想职业规划的问题。

所以你大学生无论是思考的焦点,还是成长的资源,都在大学里面,而不在三到四年以后的大学外面,所以大部分的就业指导老师都意识到说,大学生成长的资源可以在校园内,他的焦点也在校园内,这样自然就从职业规划,就变成了生涯规划。我们就从就业指导变成了对于未来职业发展良好适应率,以及积极的期待,就往这个方向去靠近。

第二,从特质论到适应论。

以前所有大学的讲课都是先做自我探索,兴趣能力价值观,在茫茫职海中间给你点一个职业出来,可能跟你专业一点关系没有。通过这么多年的实践,我们发现这个方法是有偏差的,所以现在新的趋势是第一章先跟你讲,你这个学科的内容是什么,他有几种出路?你专业在学科里面是一个什么位置,他有几个出路几个方法?你的特质最适合哪种出路?而不是你的特质先选定再探讨边界。生涯规划像打枪一样,这个枪是两个准星,一个靠近你,一个靠近外边,靠近你的准星就是你的特质和价值观,而枪口就是你现有的环境,如果你只有靠近自己那个准星,你会发现什么都可以打,又什么都打不准,你必须把自己的价值观和对面的那个社会关系连到一线,才有可能开出一个完整的枪。而对于大学生来说,可能学科就已经是它最核心的资源,所以大学生思路得改变。同时我们还做了很多研究发现,生涯发展好的大学生,他的共性是多于个性的,所以告诉他们如何适应优秀的素质能力模型,比强调特质更重要。

最后,职业体验与职业能力提升。

我们发现课上的再好,天花乱坠,大学生却没什么感受,不如让他们去做实践、练习。所以职业定位,不是通过课程能达到的。必须通过课上课下的互动,在行动中间,个人特质也会逐渐明了,职业信息也会收集到,这是大学的一个趋势。

再来看看国际上面,美国是1971年开始从八年级学生中间就做生涯教育了,他们有大量的职业日,有职业活动,还有带孩子上班日。日本从90年代开始“进路指导“,2000年开始专业教室培训。台湾从1998年,清楚的指出”生涯规划与终身学习”,是国民十大基本能力之一。韩国是20xx年开始全国青少年必须得到职场环境中获得真实的职业体验,而新加坡是2010年开始,小学生可以在网上面搜到关于任何职业的信息、图片、内容,在网上面做一些职业体现,他们那个地小,很好做这个事,中国就太难做了。

所以中国也得跟上,我要讲下中学生生涯教育。高考改革,原来英语只能考一次,现在改成可以考两次,原来你是在考完分数以后,拿到总分填专业,现在不是。以前是所有专业,把所有总分加到一起去,你匹配哪个专业就上,现在不是了,现在专业本身就有一个分数,和总分双线匹配,这意味着,如果你要进入你想去的专业,必须从高一开始想明白你要去哪个专业,你高一就不能把地理随便丢掉,把历史随便丢掉,让学生能把做生涯规划的想法,从高考考完分数拿到结果之后那一天,拉回到了高一,每个人都必须想这个事情,如果你想不明白,你就要什么都考高分,那就累死了,你肯定比不过一下就想明白,放弃一些、聚焦一些的人。

高中生生涯教育呢,有几大的特色,跟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是叫探索和发展一样的重要。

高中生,一方面他们在探索,但是他们很难定位,他们人格在快速的发展中间,兴趣也在一天一变,所以高中生对他们自我探索和自我的发展同样重要,不能直接上来做个测评就下定论。有一个调查显示,高一做的霍兰德测试,高二的时候有60%人的霍兰德代码会变化,到了高三只有12%的准确率,所以你一边要鼓励他去定位,一边要时时鼓励他自我的发展。

第二,职业探索

职业探索中间,特质发展特别快,很难一开始就定位他的职业发展,高中生教育的思路原来叫做定位你的职业发展方向,现在尽可能让学生多体验,让学生有机会遇见自己的天赋。学生可能突然发现某一天发现自己。我们采访过一个人,他们家里边在高二那年搬了一次家,帮他爸妈买东西,发现自己买的特别好,发现自己有美学观点,选择东西的能力,开始决定做设计师,他家如果不搬家,他就没有机会发现这方面的天赋了。再比如我认识一个人,他是闻香师,全中国闻香师不超过十几名,有国际认证的。他在中学的时候发现自己有一个技能,别人都知道食堂开饭了,他就知道今天食堂做了什么菜,还知道有哪几种菜,别人说你这个技能很适合做这个食品工程方面的,读了食品工程,毕业之后有闻香师,就做了闻香师。我们大部分人这一辈子也许没有遇见过你的天赋,尤其两点一线的中学教育,所以我们中学教育第二个职业体验这个部分,我们做了很多工作,可能我们很难界定这个人适合做什么职业,我们做的事情是让这个孩子在高中阶段有机会遇见自己的天赋,有机会遇见一下,而不是说测完以后,做访谈下决策,那太残酷了。

第三,高中生的生涯选择。

你问高中生为什么你要做这个选择,他的回答千奇百怪,没有个人特质:“我爸叫我填的“;“我二哥当兵,很受女孩子欢迎,我就选择穿了军装”;“我二哥是做医生的,我觉得很帅”,“我女朋友也选了那个专业”;“我喜欢的女孩在文科班”;“我跟我班主任走,我班主任去哪个班,我就去”……所以高中生的生涯选择是被我们做,仅仅对高中生做生涯教育,不给他们的老师家长做生涯教育,是毫无意义的。

NGO这个话题是特殊人群生涯发展。我想给你们介绍一个很好玩的东西,这个叫黑暗体验馆。所有黑暗体验馆,都是在盲人在里边做工作人员,因为全是黑的,你就有机会体验盲人的生活感受,而且你在黑暗中间,你所有视觉被割断,你会有很多新的人生感悟,但是重要的是这个黑暗体验馆帮那些本来劣势的生涯因素(盲人),在这样一种奇妙的商业环境中间,竟然变成了优势,这些人通过自己这项优势的发展,让自己获得了自信心,让自己获得了有尊严和有体面的收入,而且他们本身也让那些来参观的人很感动,你想想盲人活的这么不容易还这么乐观,双方都很快乐,这是超越商业的伟大模式。我想这是NGO在生涯方面的很多突破。

NGO与社会企业

他们做的很多事情,比如像歌路营,是在做打工子弟的,理科女生的生涯发展,再比如说像云南职之涯,他们在做工读生职业规划,华民基金会,在做贫困生就业指导,小鹰计划、AIESEC,他们在做未来青年领袖的,还有一些人在做退伍军人的,还有一些人在做老年人退休生涯,因为刚刚退下来那几个月是最难过的,决定他接下来二十年的生活质。所有这些部分是不是很棒?这里面全部都需要新的培训,新的产品,新的商业模式,我希望我们今天这个里面,就会出现三到四位,做出像黑暗体验馆那么棒的模式的人来。

亲子教育

我们前面提到过,中国职业体验馆,有13家职业体验馆已经建成了,还有将近30余家在筹建中,在亲子教育中间有这么几个大的方向:

特质发现和兴趣塑造

生命教育

愿景启发

最后我想谈谈看,我看到的生涯发展的几个趋势。我觉得第一,叫生涯生活化;第二,行业垂直化;第三个叫网络信息化。

第一个,生涯生活化:

我想谈传统的生涯规划模式它面临的挑战,传统模式就是我们拿一堆量表测完以后,再根据我自己行业经验给你指一个方向,仙人指路型。我们在这几年,在做生涯推广的时候有几个问题:

1.现代人自我特质是在持续发展的,如果你有机会去跟踪刚刚毕业大学生价值观,你会惊奇发现三年一变,这个时候你直接做一个定位,这个时效会短很多。

2.职业的变化速度和复杂程度,已经超越了个体经验。

3.职业规划的周期越来越短,国务院做战略都没做三十年,你根本不知道职业三十年后会怎么样。

4.生涯的适应能力变得比匹配能力越来越重要。

最后面就是我刚才提到的屠龙之术,如果你要对公众推共职业定位决策的专业人士,这么一个身份的话,你会发现有一些尴尬,别人会说,如果我要学来自己用,那么为什么我不去做咨询?你咨询做得那么好,而且保准有结果,我自己学不一定学出来,如果要作为专业人士,我就需要上一系列特别漫长的过程,又不是这样一个两三天的课程,普及课程可以达到的,这是不是屠龙之术?同时职业定位,有三个从产品层面来讲天生的劣势:

第一,它不是刚需,因为我们谁都知道,我们职业定位其实不是你自己一个人说了算的。

第二,难以验证,你说到底是不是对的,你做出来了,说你对了,做不出来你又说因为有变化,因为你执行的不好,我们只能用满意度来打分,没法用成功率打分。

第三,周期很长,从商业来讲,这个模式有它天然的没办法大面积复制的过程,它一定会保持的,而且会以很高端的方式保持,但是他有这方面的问题,所以我觉得生涯生活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我认为未来生涯有四大使命:

第一,帮助人们发现和发展自己的天赋。这是每个人都需要的,每天都需要面对的,你有什么天赋,这些天赋有什么特点,它需要在什么样的模式下面出现,你能否设计一个你天赋能发挥的,以及你同事天赋也能发挥的合作方式,游戏方式。

第二,职业发展和幸福。职业发展一定是指个人和企业共赢,我们一定要找到一种个人和企业能通过生涯双赢的模式。只要一个员工全心全意为自己干,哪怕三年,他的价值就比一个人赖在企业十年价值高。

第三,就是平衡生涯,很多人有网瘾,休闲和生活不平衡,不懂得休闲,也不懂得生活,休闲和生活的关系平衡。

最后,应对变革。我们面对一个迅速变革的世界。

我觉得这四个部分,才是未来生涯需要解决的,值得解决的,值得我们一起研究和探讨的,也是值得每个人去学的,只有讲这样的话题的生涯,才真真正正会让每个人都受益,让个人与企业都受益,让自我和家人都受益,让变化者和被变革者双方都受益。

我认为生涯生活化是一个大的趋势,原来我们“生命之花”是用来做重大的战略决策用的,一年都用不了一次,但一旦做成生命之花之后,那篇文章被人传了好多万次,那才是细小的工具,撬动你整个幸福感,这样的东西是值得推广的,未来我们会大力做生涯生活化,这是我的观点。

第二个观点:叫领域垂直化。

几个领域,第一个是像财务、留学、海归、金融、IT、法律,下午有open house,这是在中国做论坛,你从来没有见过的模式,每个桌上有一个这个领域的专家,你过来了也可以聊天,也可以交换,你也可以教我东西,这个话题是围绕这个话题,我看到会有很多领域在垂直,行业的垂直,那经历的垂直,比如说有一些人专门会一个优秀的妈妈回职场,你就打一个点就可以了,再比如说技能方面的垂直,体验的,我们生涯实验室,专门做体验的,软硬件互动职业体验的,沙盘的,做趋势分析。我觉得垂直的生涯服务,会在整个生涯大盘起来之前之后有巨大的优势,会在特质匹配,路径设置,后面接上技能培训的推荐,以及就业的推送,他的纵深能力是很强的,但我要多讲一点,前提是生涯这个大概念发展起来。

我做生涯到现在,我要求我所有机构每一个人,不诋毁任何一家相关机构,我清楚的知道说,当生涯不发展起来这全是都是死胡同,我们今天知道生涯的人全中国不超过三万,我们互相诋毁,可能会让三万中间多一百个人来你这,或者去他们那,但是可能有几百万的人,几千万的人不知道生涯规划这个概念的人,却会因为我们每个人谈,让更多人变得更幸福,让工作变得更快乐的学问,把那几千万争取过来,才是我们这个行业每个人该做的事情,而不是现在分这几万人。

第三,网络信息化

我给你看看美国人把东西做到什么程度,美国劳工处做的,它叫O*NET。做到什么程度呢,一个职位工作内容是什么,每个条目都有将近五百字的描述,工作内容是什么,需要什么工具,需要什么知识,需要什么技能,需要什么能力,上班做什么活动,有什么工作背景和环境,在哪个区域受什么教育,需要什么认证,有什么职业兴趣,代码是什么,工作类型是什么,工作价值观是什么,更彪悍的是能做出来相关的工作有哪些,可以继续点击查看,最牛的是能把每个工作,20xx年平均工资、趋势和人数做出来。美国花了45亿美金做这个事情,中国显然不可能,至少在短期两年不可能,但是我看到一个新的可能性。大英百科全书也是将近花20亿美金做的,但是维基百科呢,整个全队全是自愿工作,而且最核心人员不超过五个人。

其实我想说,也许未来信息化和互联网化,也是我们这个行业一个必然的趋势,现在人们每天看微信的时间都有两三个小时的时候,这是不是一个趋势?所以我们做了大量特别好玩的东西,比如我们新精英的微信号那边,你只要输入生涯幻游,就会出来一段李春雨老师性感的嗓音跟你说话。再比如你输入职业访谈,就会蹦出很多职业信息出来。再比如我可能那本书(《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会不断的增改东西,是每一个章节后面都有扩展,扩展我可以随时增改,这样你就看到一本书可能永远被更新。所以职业数据早就超越了个人经验,而中国人生涯选择又很特殊,我觉得未来有一个东西,虽然我没想到它会怎么出现,它一定会出现的。

举例,假如我从某个大学毕业,二本大学专业,读了生物工程,突然有一天我决定去做培训师,做的还不错,做到某个中等位置,有一天我突然决定去创业,这段经历,可能对于个人本身来说毫无意义,但是对于一个同样也在二本学校上学,读的是食品工程,却想去做培训师的人,有巨大的意义,而网络能把这两个事情合并起来,能把一些看上去毫无意义的人生经历和路径连到一起,对另外一个人造成巨大的影响,难道我们每个人不是这样被影响的吗?只不过以前我们找到这种事情的难度特别高,未来我相信网络一定能实现。现在其实我也蛮有信心,我们每个人可以贡献一到两个,和你自己的路径,你也许就能帮到很多很多人,也能帮你吸引来很多很多未来能做咨询的人。所以我相信,可能有一天,我不知道方法是什么,但是这样的东西一定会出现,人们可以从网上找到,不会是高大上,而是跟我一个出生相若,路径相同,在类似的城市,做过类似的工作,我愿意花钱请他去把这段经历给我。网络化信息化,一定能解决中国一些这样的职业发展问题,如果每个人贡献一点力量,它一定会出现,我会觉得维基百科式的动态的职业质点,以及中国人特殊的生涯因子,他们一旦被控制,就有可能被计算出来,事实上我们也在做很多这样内部的研究。

我们把一个人的经济状况,家庭干预程度,职业就业的地域,专业的分类,大学的信息,每个都分成ABCDE,每个类级后面都有详细的描述,以及相应的职场策略,未来可能只要报出这个人是AACBD,这个代码就会自动生成一个方案,这个方案是原来走过这条路的人的方案。虽然这个研究还很青涩,还刚开始,但是我相信有一天它会出现,那个时候我们可能每个人在网上面有机会找到跟自己同行的,同一个层次的,同一个路径的,同样家庭程度的人,请他们去分享,他们去如何活出自己生命来,相当于比开了一百个做职业论坛还要伟大的事情,我相信我们这群人在一起能把它做出来。

所以第一生涯生活化。第二网行业垂直化,第三个网络信息化。我相信这三个方向是未来,如果想把生涯扩展到真正最大人群的时候,我们需要做的事情,我一个人根本做不来,一个公司也绝对不可能做得来,甚至在座各位也不一定能把它做出来,但是我相信那是一个趋势,因为生涯的本质就是让每个人更好的能跟社会越来越互动,让自己天赋更好的满足社会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面,达到个人和社会的双重满意,每个人也就有机会成长为自己的样子,所以我今天会让大家每个听我这个话题的人,一起把生涯这个部分做得越来越好。

最后送一句我很喜欢的话给大家,叫永远不要怀疑一小群愿意付出,深思熟虑的人能改变世界,事实上世界就是这样改变的, 这就是我们新精英一直在做的事情,我们一直在热爱的领域里面努力的玩,做了很多正确的事情,也失败了很多次,但是永远不要怀疑这样一小群人,会改变世界,我相信如果你也是我们一分子,你也对这个事业有这样的热情,希望你跟我们一起来玩,事实上我想世界就是这样改变的。

古典:生涯规划师是这样做“月计划”的


职业规划就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计划的过程。一个完整的职业规划由职业定位、目标设定和通道设计三个要素构成。

总有人对我说,你怎么活的那么好玩?怎么可以同时做那么多事情?你精力太充沛了!或者是你太会生活啦!或者说,你能力太强了!

我一般都不好意思直接回答。因为人们之所以过得比较无聊,主要原因不是因为先天的精力或能力,而主要是因为自己的原因。他们那样的感慨,一半是羡慕,一半也是为自己无趣的开脱。

原因一般有那么几个:

1.玩无能——不知道该怎么玩,也没有什么资源,想法、路子和概念。如果随之而来的还有多年不做(作)带来的对于熟悉事物莫名其妙的安全感以及对于新鲜事物的恐惧感,这个人注定一辈子困在家里或者无聊的时光里面了——因为那里安全啊!

2.会玩,但是平时想不到——工作压力这么大,谁还能记得给妈妈打电话,出去玩一下,定期要喝水,保护好身体,老婆结婚纪念日?发小好久没有见还有神马自己童年的梦想?

3.能想到,但是一忙就忘记了。谁会在一个着急得要死的周二早上想起来自己晚上还要打羽毛球灭掉老张?谁又会想到今天晚上你尽兴喝断片儿其实影响你在周日早上拍一个小短片时的状态?

4.什么都没有忘记,就是太累做不来。

你看,你没能力玩,有能力又想不到,想得到又记不得,记得起又没有心力。所以很多人的生活就只能被老老实实的压在生存与工作的两点一线之上。只有羡慕别人的份。

生命之花(生命平衡轮)就是用来解决这个问题的:)我用了这个工具大概半年,半年下来,出版了《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完成了《可能》特别版的众筹,新精英绩效月增长了60%,公司组织架构调整,去了7个城市玩,减重30斤,读书20多本,写着2个专栏,还干了很多乱七八糟好玩的事。

每个月晒的时候,大家都说,不可能!你怎么可能一个月做那么多事情!!!然后下个月,大家又围观感叹,但是没有人开始动手。所以我才希望介绍一下具体的用法。

生命之花,又叫做平衡轮,是一个生涯教练工具。这个工具就是帮你:

1.看到生活的全貌

2.发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3.开始排入日程

4.让他们互相平衡、支持、启发,全部都能实现

每个人每天都有无数闲散时间——上班,发呆,刷淘宝,无所事事开会,在家看无聊韩剧。用这些零碎时间做点让自己生命质量提高,像自己希望的方向发展。就用这个工具。

第一步:画一个空白的花

生命之花很好画,在一张白纸上,先画上一个圈,然后是一个交叉的X Y轴,再加两条斜线。画面变成了8个等分的花瓣。一个空白的生命之花就出现了。

依次填上生命平衡与幸福最重要的8项内容,标准版本的生命之花的内容顺时针为:

职业发展——你的职业发展方面

财务状况——你的财务方面

个人健康——身体、心理健康方面

娱乐休闲——这个,不用说了吧

家庭——如果已经组建自己的家庭,主要指自己的。未组建家庭的,就指和父母的家庭

朋友和重要他人——你总还有不是亲人,却不可失去的人吧

个人成长——知识、能力、眼界、心灵的成长,都是个人成长

自我实现——也许与工作无关,但是能发挥你的天赋,实现你价值的事!

(个人成长更多在增加能力,开阔眼界上。自我实现更多在追寻梦想,成为自己上。你可以理解为“自我提升”“实现梦想”的区别。很多人如果无法区分,那就干脆合并,然后增加一个另外的自己喜欢的选项。)

未来等到你熟悉,你可以调换他们之间的顺序,也可以替换掉一两项换成更加重要的。但是在前2个月,我建议你还是用标准版的。

仔细看看,你会发现这个平衡轮内有玄机:

上半边主要是向外的,目标型的。下半部分更多是向内的,关系型的。有人的生命之花上半截很好,下半截不行,头重脚轻,这种迟早会失衡。而脚重头轻的人,则容易长成土豆,过于保守和安逸。

每个象限也有自己的侧重:分为职业发展、个人幸福、他人关系、自我实现四个大类。一个人如果能够在一个月之内,为自己的职业、幸福、关系和梦想都做点事情,这个月怎么会不好呢?

话说——开满鲜花的花园,不会长草!

把这8项内容填入8个花瓣,你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小图标代表这8个文字。像这样:

或者你是一个电脑宅,你就直接去这个链接 (

专门讲生命之花的,里面是一个年度和一生的计划。

好好玩吧!祝你的生命如夏花般绚烂!

好的,先到这里,下一篇我写——《生命之花二——如何复盘生命之花,处理那些无法执行的计划!》

职场“三无”80后:无方向,无目标,无实现路径


市场上到处充斥着三无产品,让消费者购买没有保障。而职场上则到处有三无80后人:无方向,无目标,无实现路径。80后是国家依法执行计划生育后第一批独生子女,大部分都是被宠大的,长大进入职场承压能力比较差,遇到困难容易放弃,而且眼高手低,有时候很不切实际。

80后人Betty职场状况

Betty是84年出生的,是典型的80后人,从小就是循规蹈矩的,天天向上,努力学习,直到大学毕业也没让父母多操心。但是,问题出现在Betty毕业后这几年里。Betty学的是物流专业,当时这个专业是比较热门的,家里人和自己认为热门的比较容易就业就填报了,也没有想太多。毕业后,Betty去了一家货代公司从事海运操作。刚开始,Betty充满学习的热情和新鲜劲,但是随着工作越来越熟练,直到后来的机械化的重复着,Betty忍受不了这个枯燥琐碎没有尽头的工作,一年合同到期就走了。之后,Betty听说导游不错,旅游还能赚钱,便考取了导游证,去了一家旅行社工作,但是因为没有底薪,只有带队提成和回扣,很不稳定,而且真正的工作和纯旅游还是不一样的,所以半年后又走了。之后Betty去了一家日用品公司,主要负责行政及企划工作,因为公司规模比较小,工作也比较烦琐,没什么发展,一年后便辞职在家了。父母实在不放心Betty,拖人给她介绍去了电信公司从事市场推广工作,工作半年多了,Betty觉的自己像在养老,想想未来真是很恐慌。Betty其实自己有很多想法,比如希望自己能成为企业管理层,能成为职业经理人,或者自己去创业,但是真的不知道如何去实现,不清楚路是怎么走出来的。想法太多,现在反而变成无方向,无目标了。

独之秀职业顾问分析

因为工作的关系,接触了很多80后职业人。其实,他们大多对工作对事业有追求,表示愿意吃苦,但是一来他们想法太多,不能正确的评估自己和外界客观因素,只能在职场做盲目的探索,没有清晰的发展路径和切实可行的目标方向,从而越走越心慌。二来,他们往往不可抑制自己的急功近利,怕浪费自己的时间,遭遇挫折容易放弃。Betty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因为当时对职场领域不了解,盲目选择了热门专业,不考虑是否适合自身,这个是她犯的第一个错误。进入职场后,心浮气燥,跟着感觉走,频繁跳槽,没有系统的规划,这个是她犯的第二个错误。Betty沉静,友善,有责任感和谨慎,她重视想象力和独创力,喜欢学习新技能,但容易厌倦,喜欢使用比喻,跳跃性地展现事实。所以,Betty之前从事内容一成不变或者薪资不稳定的工作时会很痛苦,没有安全感,心理潜意识的会进行排斥。

Betty适合的职业路径

创业对于Betty来说,目前肯定是不现实的,一来性格上有弱势,二来目前能力上也不吻合,风险承担力现在也几乎没有,所以这条路应该先放一放。而企业管理层,职业经理人又是比较广的范畴,不同行业企业中都存在这样的岗位层次,不能一概而论。Betty适合做理顺事实和政策以及人员组织工作,能够有效利用时间和资源找出合乎逻辑的解决方案,在目标明确的工作中能运用娴熟的技能,这样的工作特征方向比较多,但是她目前的竞争力也比较分散,在各个领域内都有涉及但都不精通,所以需要在中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我们建议她往市场方向发展,下一步可以求职于快消行业或者房地产行业的市场策划职位。市场策划对内涉及文字、宣传、图片、布置、公关、CI设计等内容;对外涉及企业与外部市场的所有媒介、媒体、各类广告、活动、新闻发布及联系、外协、招商、营销等系列工作步骤的总和。Betty之前从事的日用品公司行政兼企划工作及之后的市场推广工作,可以有效的帮助她进入快消行业市场策划岗位进行转换。而求职于房地产行业,因为没有涉及过,所以求职上可能会比较困难,但是回报率比快消行业快,但是因为岗位的相通性,可以在求职技巧上下功夫,通过外在包装进入适合发展的平台。切入后,因为之前的工作经验是比较分散的,所以还是必须要加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需要参加营销策划、管理方面的培训,把握市场以及策划方面系统知识和技能,增强自己的实战能力和经验。等到时机成熟,需要摆脱基层策划岗位往综合的市场主管或者经理职位攀升。

独之秀职业顾问建议

因为教育体制性质的决定,80后人在学生时代目标是清晰的,就是考高中,考大学。但是进了大学后,大部分人有的是虚无缥缈的想法,而没有切实的目标。导致在学校里有混混噩噩的混日子的,及格万岁的;有拼命考证书,却不知道对于以后有什么帮助的;有为了逃避就业压力,把考研当目标的,但是研究生毕业后发现硕士就业形势也严峻。80后的职场迷茫是各种各样的情况,但是问题的症结却是一样的:无方向,无目标,无实现路径。独之秀职业顾问建议,不管你目前是还在校内,还是刚刚踏入职场不久,抑或已经在职场上摸爬滚打已久的80后人,不妨暂缓下脚步,调整下心态,在清楚自我,清楚职场后,明确了自己适合的职业发展方向,有了切实可行的目标后,再大踏步的走出去,顺着适合自己的路径去走好每一步,切不要长时间的充当职场的三无产品,成为企业和职场的劣质品。

阅读本文的人还同时阅读了:头脑风暴取代理论灌输 大学生需何种创业教育?义乌工商学院副院长:大学如何教学生赚钱(图)



职业生涯的"三定"


职业规划怎么写,相信很多朋友们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第一部分,前言即总论;第二部分,自我分析,包括业余爱好、性格、价值观、专业技能等;

职业生涯设计对于人生道路来说具有战略意义,至关重要。决策正确,则一帆风顺,事业有成。反之则弯路多多。损失多多,乃至苦恼多多、教训多多. 如何进行职业生涯的设计?笔者提出一个三定原则,或许对你会有所帮助、有所启示。

首先要定向,此为一定。方向定错了,则南辕而北辙,距离目标会越来越远,还要重新走回头路,付出较大的代价。因此,职业生涯决策,决不能犯方向性错误。

通常情况下,职业方向由本人所学的专业确定。但现实的情况是,很多人毕业后,并不能完全按照自己所学的专业来选择工作,有的甚至与原专业风马牛不相及。学非所用、用非所学、专业不对口的情况比比皆是,已不足为怪。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认真考虑,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岗位。有时为了就业,甚至要强制自己去适合并不喜欢的岗位,只要这种职业是社会紧缺的、急需的或有发展前景的。有些学子在学校里读了双学位,拿了几种职业等级证书,就业时就比别人多了几个机会,显得高人一筹。

二是定点。所谓定点就是定职业发展的地点。比如有些人毕业后选择去南方,有些选择到上海、沪宁线一带发展,有的则选择去边疆、大西北,选择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都无可非议。俗话说人各有志嘛。但应该综合多方面因素考虑,不可一时冲动,心血来潮,感情用事。比如有的毕业去了南方,认为那里是改革开放的前沿,经济发达,薪资水平较高。但忽略了竞争强烈、观念差异、心理承受能力,甚至于气候、水土等因素,结果时间不长又跳槽离开。当然这也无所谓。但如果一开始就选准方向,就可以在一个地方,围绕一个职业长期稳定发展,对自己的资历和经验都会有助益和长进。时间加努力,有望成为某一领域的资深人士,岂不更为有利。频繁更换地点,今天在这,明天到那,对职业生涯成长肯定弊多利少。

三是定位。择业前要对自己水平、能力、薪资期望、心理承受度等进行全面分析,做出较准确的定位。不可悲观,把自己定位过低。更不要高估自己,导致期望值过高。一但不能如愿,失望也就越大。刚毕业就被知名大公司选中,而且薪资福利不菲,当然是你的运气。如果没有碰上这种好机遇,也无需气馁。不要过分在意公司的名气,薪资的高低。只要这家公司、这项专业岗位适合我,是我所向往和追求的,就应该去试一试,争取被录用。确立从基层做起、从基础做起,逐步积累经验,循序渐进,谋求发展的思想理念。可能对你的一生都会有好处。

除了这三定, 其实还有很重要的一定,就是定心。心神不定,朝三暮四,何能准确地定向、定点、定位!不过无论做什么,都需要定心。不然,老百姓怎么会说心不定,钱没命呢?

从哲学角度来看,三定实际上就是解决职业生涯设计中干什么、何处干、怎么干这三个最基本的问题。这三个问题解决好了,职业生涯发展就会比较顺利。

古典:带你穿越工作的三个层级


职业规划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计划的过程,职业生涯规划的好坏可能将影响整个生命历程。感谢您阅读《古典:带你穿越工作的三个层级》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业规划知识,欢迎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看完了前面绚烂的转身,我们以为事业期如算命先生的“你四十五岁那年必有一劫”那样,一定伴随着天翻地覆的改变。其实有很多的事业期完全没有职位上的变化。事业期的进入带来的是他们对于工作观点的改变——从我能赚多少钱?我如何做才会成功?到我能为自己做些什么?到我来这个世界,所为何来?我能给世界带来什么改变?

《入殓师》讲的就是这么一个故事。毕业后借钱买了昂贵的大提琴加入管弦乐团,本来准备好好实现音乐梦的大提琴手小林君,4个月后乐团被解散。失业的他无力承担生活费,带着新婚的妻子回乡下老家,迫于生计四处求职。偶尔看到一个NH代理公司的广告:帮助旅行,高薪短时。小林君一面试,马上就被佐佐木社长录取。但是关于业务内容,却死都不说。

直到到达客户家里,真相才大白。NK公司代理的其实是入殓师,就是去死者家里,为死者化妆的人。“赚死人的钱”,小林君心理接受不了,无奈高薪利诱,穷困夹击,最后还是从了。从此开始了偷偷摸摸的职业生涯。

在见过了尸体已腐烂不堪的孤寡老奶奶、男儿身的美女、留下年幼女儿死去的母亲、脸上留下后辈尊敬爱戴的唇印的爷爷、穿着长筒袜离去的奶奶……小林君逐渐接受了这份工作,度过一开始对尸体的恐惧期,可以独自胜任这份工作了。

这时他的职业却被终于暴露,所有人都劝说他放弃这个职业。朋友断交,妻子生气回娘家,小林君还是一个人留了下来,继续工作。他的手开始越来越稳定,动作越来越流畅,他目光中开始散发出对于死者温柔的光。小林君逐渐理解这个职业的意义。

电影最后的高潮中,小林君永没想到的是,他在一次任务中重逢了自己离家出走的父亲,三十年毫无音讯,第一个音讯竟是死讯。小林君开始为自己父亲做入殓的仪式,当惊喜又怨恨的儿子和入殓师的两种身份突然一起加到他的身上,小林君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最深的顿悟。片中的小林君最后卖掉大提琴,“很不可思议,突然觉得很轻松,觉得一直以来的束缚解放了,自己以前坚定不移的梦想,可能,根本不是梦想。”

小林君最后接手了NK社,成为一名入殓师。

到底小林君领悟了什么?电影中间并没有说。豆瓣上的一个影评《只愿你曾被这世界温柔相待》被8000多个“有用”含泪顶到了头条,我想也许说到了一些什么:

“当他的手温柔的握着死者的双手,抚摸过他们的脸颊,额头,为他们擦拭身体,为老奶奶穿上丝袜,为儿子梳好头发,为妻子点上口红的时候,失去亲人的人们,知道他们把自己最爱的人托付给了值得信任的人。”

“我的父亲卧病十七年,最后三年,他浑身插满管子躺在那里,被人们搬来搬去,翻来翻去,我一直很希望,人们可以对待他温柔一点,但你知道你无能为力,你不是医生不是护士,不是殡仪馆的工作人家,你不能挑人家的不是。

这个世界上,粗暴是大多数普通人对待他人的方式,我们被粗暴的对待,然后又粗暴的对待别人,这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循环,大多数人内心已经麻木,浑然无觉。所以,在一个连活人都不能被温柔对待的世界里,就更别说对死者的尊重了。 ……他(小林君)像一个孩子一样的软弱,没有竞争能力,却善良,温柔的可以平等对待每一个死者,不管他们是怎样的死法。

……我深爱过的人,我是多么希望你们能够被这个世界温柔的对待,哪怕是在你们离去的时候,能够有一双手,温柔相握。 ”

小林君的职业生涯一直都没有变,从外看来,就是实习入殓师、熟练的入殓师和很熟练的入殓师。但他的心里却结结实实了经历了生涯三阶段,为生存,为做好,为世界。当一个人从职业期进入事业期,他的职业虽无变动,但他的立意转换,格局扩大,他心灵安静,他的眼神平静且坚定。

其实生涯的每一阶段都有生涯三阶段——

从我在新东方当老师的时候,自由嘚瑟得不行,完全在事业区漂着。一旦决定做生涯规划,马上掉回到了红线以下,入不敷出,进入纯粹的生存期。第一年累的要死才赚了20万,自己往里搭30万。从第3年开始盈亏平衡,走上稳定上扬的职业发展线。算是进入了发展期。

但是一旦有点资本,我们这群人就开始闲不住的闹梦想,开始各种古灵精怪的项目尝试、开发、做自己论坛。当然要记得坚持做好主线业务(职业线),不断的投资新业务(事业线)偶尔就有一条事业线,突然有一个梦想就能突然的发芽,让新精英滕飞起来。

再过几年,也许这个事业线也会慢慢稳定,那个时候,一定孕育着新的梦想。

写书何尝不是如此?从我第一次战战兢兢地写拆墙,我就处在写作的生存期,只为了让自己写出来,并无太多积累,文体、素材都是大众最适合的路子。等到写到这本书,已经走到职业发展的阶段,可以慢慢的按自己心中所向,搭自己喜欢的架子,建构一个完整的学科。这个时候重要的是,千万不要对畅销有太多的欲望,守住红线就好。一旦有了这种定见,自由度大增。我也就敢拿自己的半桶水生涯水平和勉强通顺的文字谈谈人生。

同时这本书还在偷偷的发展事业线,暗中探索很多自己喜欢的方式,比如刘邦和项羽的对话体,价值观的童话,诗歌、插图……也许哪天,我要写个剧本,或者为孩子写个童话,拍个电影。这简直是必须的,只是需要时间罢了。

现实和理想总如蝴蝶的双翼,只有一起扑腾才能飞。

人生无处不三阶段啊。

断送职业生涯的三大隐患


为什么许多才华横溢的人也难脱失败的命运?美国哈佛商学院MBA生涯发展中心主任詹姆士华德普与提摩西巴特勒博士,归纳出以下这些有缺陷的职场心理行为模式。每个人在职场中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模式,所以在迈向成功之前,更需要时时检视自己,不管是高级主管还是基层员工。

狂妄、专制、完美主义

他们不切实际,找工作时,不是龙头企业则免谈,否则就自立门户。进入大企业工作,他们大多自告奋勇,要求负责超过自己能力的工作。结果任务未达成,仍不会停止挥棒,反而想用更高的功绩来弥补之前的承诺,结果成了常败将军。

这种人也喜欢出风头,在稳定的社会或企业中,他们总是很快表明立场,生怕没有人注意他。其实是为了掩盖内心的虚弱。

这样的人总要求自己处处做英雄,也严格要求别人达到他的水准。在工作上,他们要求自己与部属「更多、更快、更好」。结果,部属被拖得精疲力竭,纷纷「跳船求生」,留下来的人则更累。

工作中他们甚至会不懂装懂,嘴上喜欢说的话是:「这些工作真无聊。」但他们内心的真正感觉是:「我做不好任何工作。」他们希望年纪轻轻就功成名就,但是他们又不喜欢学习、求助或徵询意见,因为这样会被人以为他们「不胜任」,所以他们只好装懂。

阅读了《断送职业生涯的三大隐患》本站编辑还为您推荐更多相关文章:职业规划栏目

他们或者言行强硬,毫不留情,就像一部推土机,凡阻挡去路者,一律铲平,因为横冲直撞,攻击性过强,不懂得绕道的技巧,结果可能伤害到自己的事业生涯。

逃避、悲观、压抑

这种人虽然聪明、有历练,但是一旦被提拔,反而毫无自信,觉得自己不胜任。他们的核心信念是「我不够好」,尤其是出现挫折和挑战的时候,他们这种自我破坏与自我限制的负面想法占了上风。

他们可能会成为典型的悲观论者,开始杞人忧天。采取行动之前,他会想像一切负面的结果,感到焦虑不安。这种人担任主管,会遇事拖延,按兵不动。因为太在意羞愧感,甚至担心部属会出状况,让他难堪。

然后他们会觉得自己失去了职业生涯的方向。「我走的路到底对不对?」,觉得自己的角色可有可无,跟不上别人,也没有归属感。

他们的另一个极端表现就是无条件回避问题。他们身为主管,本来应当为部属据理力争,为了回避冲突,可能被部属或其他部门看扁。为了维持和平,他们压抑感情,结果,他们严重缺乏面对冲突、解决冲突的能力。到最后,这种解决冲突的无能,蔓延到婚姻、亲子、手足与友谊关系。

非黑即白、机械

这种人眼中的世界非黑即白。他们相信,一切事物都应该像有标准答案的考试一样,客观地评定优劣。他们总是觉得自己在捍卫信念、坚持原则。但是,这些原则,别人可能完全不以为意。结果,这种人总是孤军奋战,常打败仗。

这种人的僵化还表现在完全不瞭解人性,很难瞭解恐惧、爱、愤怒、贪婪及怜悯等情绪。他们在通电话时,通常连招呼都不打,直接切入正题,缺乏将心比心的能力,他们想把情绪因素排除在决策过程之外。

这些人通常都是好人,没有心机,直来直去,不分场合说话,甚至因为管不住自己的嘴巴,断送了事业前程。

职业生涯的三个秘诀


职业规划怎么写,相信很多朋友们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第一部分,前言即总论;第二部分,自我分析,包括业余爱好、性格、价值观、专业技能等;

近日,山东人才信息网通过对盛大游戏CEO李瑜离职的离职情况。详细的了解了从职业经理人向创业者的转变过程。

老东家盛赞美女CEO

作为盛大游戏的前任掌门人,李瑜为盛大游戏的纵横捭阖立下赫赫战功,媒体经常见到的场景是李瑜穿梭于各个场合主持盛大游戏的整个棋局。就在本月,李瑜还代表盛大游戏出席了在大连召开的2009年游戏产业年会。对于李瑜的战绩,老东家也不吝赞美之词。盛大游戏董事长谭群钊表示:感谢李瑜女士在过去五年所做的卓有成效的努力和贡献。从最初担任测评中心总监,到后来主持商务合作、项目管理、18基金等方面的工作,李瑜尽心尽力地参与了盛大游戏多个重要项目,我也非常欣喜地看到她一路成长为盛大游戏的首席执行官并带领公司的发展。李瑜为盛大游戏的发展贡献了她的时间、才智和热情,她的远见、商业敏锐度和执行力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也祝愿她未来获得更大的成就。

职业生涯成功的秘诀

在以男性为主导的商业战场上,作为女性职业经理人的李瑜其出类拔萃的辉煌总是让很多年轻人感到惊羡。李瑜在接受TechWeb专访时分享了其职业生涯的秘诀。其实不算什么秘诀,就是一些感悟。李瑜表示,对职业生涯她有三个秘诀可以跟大家分享。首先,做任何事情,出发点很重要。要为别人,为公司,为社会创造价值。其次,要具有比较明确远见和战略方向,以便完成目标。这里面,自己要有对环境因素等个方面有清晰的判断。最后,重要的一点就是坚持,执行力。成功和失败的区别很多时候就在于坚持。黎明前总有一段黑暗,坚持过去,执行下去接下来的就是黎明。李瑜说。管理者面对的最大困难

原来由李瑜执掌的盛大游戏是盛大集团最赚钱的业务,也是盛大赖以发展的支柱产业。管理如此庞大,重要的部门,李瑜自然很有多感悟。李瑜向TechWeb表示,作为高层管理者,她遇到最大的困难就是人才。作为一个管理者,如何吸引到最优秀的人才,然后让这些最优秀的人才发挥最大的潜力,是一个挑战。因为,没有魔法一样的方程式可以套用。我的第一份工作的老板是个接近60岁的老人。我就问他,做管理做了几十年,有什么秘诀可以告诉我?他说,秘诀就是创造一个舞台,然后让每一个人发挥最大的潜力。这听起来容易,但实际上做起来很难,因为每个人作为个体都有自己的特点。

不是创业而是创建新行业

关于李瑜未来要做的事业,李瑜表示不是选择创业而是选择一个新行业。只是这个行业尚未按照她的眼光起航,因此她投身创建和引领。我一直以来就非常的明确的知道,我的后半生会做这个产业。在我上大学的时候,就有了这样的想法。李瑜对TechWeb表示,她正在做的事情并没有样板可以参考,按照李瑜的描述,这将是混合了多个产业的边缘产业,李瑜将创建并带领着这个新产业走向互联网。李瑜并不担心新公司存在过多的风险。资源,资金,关系的已经做了前期的积累,只要方向和模式走对,未来不会有大问题。李瑜说。有报道称盛大也将投资李瑜的新公司,来自老东家投资从侧面证明了李瑜的自信很有支撑。

新事业的进展

李瑜向TechWeb表示,新公司办公地点选择在上海张江。目前团队包括李瑜夫妇和10位互联网技术精英。我先生是董事长,主要负责法务,融资,商业拓展等事务,他在这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我任公司CEO,主要负责专业知识,人才的管理,产品的定位和服务。李瑜说。据悉,李瑜先生拥有多年的创业成功经验和跨国企业管理经验,并操盘过中国公司登录纽交所。目前还不方便说太多,因为我现在做的事情也不好描述,等到半年或者一年的时间产品出来以后,再和大家分享。总之,这将是理念和战略的结合体。李瑜表示。

职业生涯中的“三定”


职业生涯设计首先要定向,此为一定.方向定错了,则南辕而北辙,距离目标会越来越远,还要重新走回头路,付出较大的代价。因此,职业生涯决策,决不能犯方向性错误.

通常情况下,职业方向由本人所学的专业确定。但现实的情况是,很多人毕业后,并不能完全按照自己所学的专业来选择工作,有的甚至与原专业风马牛不相及。学非所用、用非所学、专业不对口的情况比比皆是,已不足为怪。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认真考虑,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岗位。有时为了就业,甚至要强制自己去适合并不喜欢的岗位,只要这种职业是社会紧缺的、急需的或有发展前景的。有些学子在学校里读了双学位,拿了几种职业等级证书,就业时就比别人多了几个机会,显得高人一筹。

二是定点.所谓定点就是定职业发展的地点。比如有些人毕业后选择去南方,有些选择到上海、沪宁线一带发展,有的则选择去边疆、大西北,选择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都无可非议。俗话说人各有志嘛。但应该综合多方面因素考虑,不可一时冲动,心血来潮,感情用事。比如有的毕业去了南方,认为那里是改革开放的前沿,经济发达,薪资水平较高。但忽略了竞争强烈、观念差异、心理承受能力,甚至于气候、水土等因素,结果时间不长又跳槽离开。当然这也无所谓。但如果一开始就选准方向,就可以在一个地方,围绕一个职业长期稳定发展,对自己的资历和经验都会有助益和长进。时间加努力,有望成为某一领域的资深人士,岂不更为有利。频繁更换地点,今天在这,明天到那,对职业生涯成长肯定弊多利少。

三是定位.择业前要对自己水平、能力、薪资期望、心理承受度等进行全面分析,做出较准确的定位。不可悲观,把自己定位过低。更不要高估自己,导致期望值过高。一但不能如愿,失望也就越大。刚毕业就被知名大公司选中,而且薪资福利不菲,当然是你的运气。如果没有碰上这种好机遇,也无需气馁。不要过分在意公司的名气,薪资的高低。只要这家公司、这项专业岗位适合我,是我所向往和追求的,就应该去试一试,争取被录用。确立从基层做起、从基础做起,逐步积累经验,循序渐进,谋求发展的思想理念。可能对你的一生都会有好处。

除了这三定,其实还有很重要的一定,就是定心.心神不定,朝三暮四,何能准确地定向、定点、定位!不过无论做什么,都需要定心.不然,老百姓怎么会说心不定,钱没命呢?

从哲学角度来看,三定实际上就是解决职业生涯设计中干什么、何处干、怎么干这三个最基本的问题。这三个问题解决好了,职业生涯发展就会比较顺利确定志向。志向是事业成功的基本前提,没有志向,事业的成功也就无从谈起。俗话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立志是人生的起跑点,反映着一个人的理想、胸怀、情趣和价值观,影响着一个人的奋斗目标及成就的大小。所以,在制定生涯规划时,首先要确立志向,这是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也是你的职业生涯规划中最重要的一点。

职业生涯的“三定”原则


第三部分,未来职业生涯规划、家庭环境分析、例如经济状况,家人期望等。感谢您阅读《职业生涯的“三定”原则》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业规划知识,欢迎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职业生涯规划书对于人生道路来说具有战略意义,至关重要。决策正确,则一帆风顺,事业有成。反之则弯路多多。损失多多,乃至苦恼多多、教训多多。职业生涯如何规划?笔者提出一个职业生涯的“三定”原则,或许对你会有所帮助、有所启示。

首先要“定向”,此为“一定”。方向定错了,则南辕北辙,距离目标会越来越远,还要重新走回头路,付出较大的代价。因此,职业生涯决策,决不能犯“方向性错误”。

通常情况下,职业方向由本人所学的专业确定。但现实的情况是,很多人毕业后,并不能完全按照自己所学的专业来选择工作,有的甚至与原专业风马牛不相及。“学非所用”、“用非所学”、“专业不对口”的情况比比皆是,已不足为怪。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认真考虑,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岗位。有时为了就业,甚至要强制自己去“适合”并不喜欢的岗位,只要这种职业是社会紧缺的、急需的或有发展前景的。有些学子在学校里读了双学位,拿了几种职业等级证书,就业时就比别人多了几个机会,显得高人一筹。

二是“定点”。所谓“定点”就是定职业生涯发展的地点。比如有些人毕业后选择去南方,有些选择到上海、沪宁线一带发展,有的则选择去边疆、大西北,选择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都无可非议。俗话说“人各有志”嘛。但应该综合多方面因素考虑,不可一时冲动,心血来潮,感情用事。比如有的毕业去了南方,认为那里是改革开放的前沿,经济发达,薪资水平较高。但忽略了竞争强烈、观念差异、心理承受能力,甚至于气候、水土等因素,结果时间不长又跳槽离开。当然这也无所谓。但如果一开始就选准方向,就可以在一个地方,围绕一个职业长期稳定发展,对自己的资历和经验都会有助益和长进。时间加努力,有望成为某一领域的资深人士,岂不更为有利。频繁更换地点,今天在这,明天到那,对职业生涯成长肯定弊多利少。

三是“定位”。择业前要对自己水平、能力、薪资期望、心理承受度等进行全面分析,做出较准确的定位。不可悲观,把自己定位过低。更不要高估自己,导致期望值过高。一但不能如愿,失望也就越大。刚毕业就被知名大公司选中,而且薪资福利不菲,当然是你的运气。如果没有碰上这种好机遇,也无需气馁。不要过分在意公司的名气,薪资的高低。只要这家公司、这项专业岗位适合我,是我所向往和追求的,就应该去试一试,争取被录用。确立从基层做起、从基础做起,逐步积累经验,循序渐进,谋求发展的思想理念。可能对你的一生都会有好处。

除了这“三定”, 其实还有很重要的“一定”,就是“定心”。心神不定,朝三暮四,何能准确地“定向、定点、定位”!不过无论做什么,都需要“定心”。不然,老百姓怎么会说“心不定,钱没命”呢?

从哲学角度来看,“三定”实际上就是解决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中“干什么”、“何处干”、“怎么干”这三个最基本的问题。这三个问题解决好了,职业生涯发展就会比较顺利。

职业生涯路上的三大陷阱


为什么许多才华横溢的人也难脱失败的命运? 美国哈佛商学院MBA生涯发展中心主任詹姆士华德普与提摩西巴特勒博士,归纳出以下这些有缺陷的职场心理行为模式。每个人在职场中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模式,所以在迈向成功之前,更需要时时检视自己,不管是高级主管还是基层员工。

狂妄、专制、完美主义

他们不切实际,找工作时,不是龙头企业则免谈,否则就自立门户。进入大企业工作,他们大多自告奋勇,要求负责超过自己能力的工作。结果任务未达成,仍不会停止挥棒,反而想用更高的功绩来弥补之前的承诺,结果成了常败将军。

这种人也喜欢出风头,在稳定的社会或企业中,他们总是很快表明立场,生怕没有人注意他。其实是为了掩盖内心的虚弱。

这样的人总要求自己处处做英雄,也严格要求别人达到他的水准。在工作上,他们要求自己与部属更多、更快、更好。结果,部属被拖得精疲力竭,纷纷跳船求生,留下来的人则更累。

工作中他们甚至会不懂装懂,嘴上喜欢说的话是:这些工作真无聊。但他们内心的真正感觉是:我做不好任何工作。他们希望年纪轻轻就功成名就,但是他们又不喜欢学习、求助或征询意见,因为这样会被人以为他们不胜任,所以他们只好装懂。

他们或者言行强硬,毫不留情,就像一部推土机,凡阻挡去路者,一律铲平,因为横冲直撞,攻击性过强,不懂得绕道的技巧,结果可能伤害到自己的事业生涯。

逃避、悲观、压抑

这种人虽然聪明、有历练,但是一旦被提拔,反而毫无自信,觉得自己不胜任。他们的核心信念是我不够好,尤其是出现挫折和挑战的时候,他们这种自我破坏与自我限制的负面想法占了上风。

他们可能会成为典型的悲观论者,开始杞人忧天。采取行动之前,他会想像一切负面的结果,感到焦虑不安。这种人担任主管,会遇事拖延,按兵不动。因为太在意羞愧感,甚至担心部属会出状况,让他难堪。

然后他们会觉得自己失去了职业生涯的方向。我走的路到底对不对?,觉得自己的角色可有可无,跟不上别人,也没有归属感。

他们的另一个极端表现就是无条件回避问题。他们身为主管,本来应当为部属据理力争,为了回避冲突,可能被部属或其他部门看扁。为了维持和平,他们压抑感情,结果,他们严重缺乏面对冲突、解决冲突的能力。到最后,这种解决冲突的无能,蔓延到婚姻、亲子、手足与友谊关系。

非黑即白、机械

这种人眼中的世界非黑即白。他们相信,一切事物都应该像有标准答案的考试一样,客观地评定优劣。他们总是觉得自己在捍卫信念、坚持原则。但是,这些原则,别人可能完全不以为意。结果,这种人总是孤军奋战,常打败仗。

这种人的僵化还表现在完全不了解人性,很难了解恐惧、爱、愤怒、贪婪及怜悯等情绪。他们在通电话时,通常连招呼都不打,直接切入正题,缺乏将心比心的能力,他们想把情绪因素排除在决策过程之外。

这些人通常都是好人,没有心机,直来直去,不分场合说话,甚至因为管不住自己的嘴巴,断送了事业前程。

断送你职场生涯的三大陷阱


每个人在职场中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模式,所以在迈向成功之前,更需要时时检视自己,不管是高级主管还是基层员工。为什么许多才华横溢的人也难脱失败的命运?美国哈佛商学院MBA生涯发展中心主任詹姆士华德普与提摩西巴特勒博士,归纳出以下这些有缺陷的职场心理行为模式。每个人在职场中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模式,所以在迈向成功之前,更需要时时检视自己,不管是高级主管还是基层员工。

狂妄、专制、完美主义

他们不切实际,找工作时,不是龙头企业则免谈,否则就自立门户。进入大企业工作,他们大多自告奋勇,要求负责超过自己能力的工作。结果任务未达成,仍不会停止挥棒,反而想用更高的功绩来弥补之前的承诺,结果成了常败将军。

这种人也喜欢出风头,在稳定的社会或企业中,他们总是很快表明立场,生怕没有人注意他。其实是为了掩盖内心的虚弱。

这样的人总要求自己处处做英雄,也严格要求别人达到他的水准。在工作上,他们要求自己与部属更多、更快、更好。结果,部属被拖得精疲力竭,纷纷跳船求生,留下来的人则更累。

工作中他们甚至会不懂装懂,嘴上喜欢说的话是:这些工作真无聊。但他们内心的真正感觉是:我做不好任何工作。他们希望年纪轻轻就功成名就,但是他们又不喜欢学习、求助或征询意见,因为这样会被人以为他们不胜任,所以他们只好装懂。

他们或者言行强硬,毫不留情,就像一部推土机,凡阻挡去路者,一律铲平,因为横冲直撞,攻击性过强,不懂得绕道的技巧,结果可能伤害到自己的事业生涯。

逃避、悲观、压抑

这种人虽然聪明、有历练,但是一旦被提拔,反而毫无自信,觉得自己不胜任。他们的核心信念是我不够好,尤其是出现挫折和挑战的时候,他们这种自我破坏与自我限制的负面想法占了上风。

他们可能会成为典型的悲观论者,开始杞人忧天。采取行动之前,他会想像一切负面的结果,感到焦虑不安。这种人担任主管,会遇事拖延,按兵不动。因为太在意羞愧感,甚至担心部属会出状况,让他难堪。

然后他们会觉得自己失去了职业生涯的方向。我走的路到底对不对?,觉得自己的角色可有可无,跟不上别人,也没有归属感。

他们的另一个极端表现就是无条件回避问题。他们身为主管,本来应当为部属据理力争,为了回避冲突,可能被部属或其他部门看扁。为了维持和平,他们压抑感情,结果,他们严重缺乏面对冲突、解决冲突的能力。到最后,这种解决冲突的无能,蔓延到婚姻、亲子、手足与友谊关系。

非黑即白、机械

这种人眼中的世界非黑即白。他们相信,一切事物都应该像有标准答案的考试一样,客观地评定优劣。他们总是觉得自己在扞卫信念、坚持原则。但是,这些原则,别人可能完全不以为意。结果,这种人总是孤军奋战,常打败仗。

这种人的僵化还表现在完全不了解人性,很难了解恐惧、爱、愤怒、贪婪及怜悯等情绪。他们在通电话时,通常连招呼都不打,直接切入正题,缺乏将心比心的能力,他们想把情绪因素排除在决策过程之外。

这些人通常都是好人,没有心机,直来直去,不分场合说话,甚至因为管不住自己的嘴巴,断送了事业前程。

生涯点评职场三大“围城”


职业规划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计划的过程,职业生涯规划的好坏可能将影响整个生命历程。感谢您阅读《生涯点评职场三大“围城”》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业规划知识,欢迎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在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一书中,婚姻被描述成了一个围城:里面的人想出来,外面的人想进去。婚姻其实并不是唯一的围城,在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的职业生涯中,职业围城也几乎时时、处处都存在着,让人进退两难。向阳生涯职业咨询机构分析了职场中的各种围城现象,发现有三大围城现象对人们的职业生涯影响最大。

向阳生涯点评:职场围城之一:考研VS工作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小李大学毕业后,一心想找一个和专业对口的工作,在辛苦了几个月后,终于得到一个行政助理的职位,据说能接触到人力资源管理模块的工作。可没有想到,开始工作了,她的工作内容却几乎就是办公室日常杂务的处理,不用说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工作了,她连人力资源管理的事务性帮忙机会也没有。小李有些心灰意冷:这样下去,丢掉专业是早晚的事。而她不想这样。经过再三思量后,小李决定考研,想以此来加重自己寻找对口工作的砝码,并提高身价。

于是,小李很快辞职,专心考研,读研。

转眼三年,又到了毕业的时候,这次是研究生毕业,信心满满的小李相信这次找工作应该会很顺利了吧,可是现实的残酷很快便打碎了小李的美梦:她依然不能得到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甚至连人事助理一职也一样不对她开门。小李再一次面临求职难题。而当初和她一起大学毕业的同学,在她读研的三年中,通过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渠道获得了人力资源管理一个或者多个方面的工作经验,此刻都有着不错的职业发展。颇感迷失的小李开始后悔当初的选择,可是遗失的时间不能退回,错过的机会不会再来,一切只得从头开始并加倍努力。

这个研究生,到底该不该读?是否浪费了三年的时光?

向阳生涯CCDM 师点评:

大学生在面临毕业时,考研或找工作是两条主要的选择。这个看似简单的选择,对个人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却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小李在这个选择上显得有些草率,她把考研当成了一根救命稻草,不仅没有了解到行业对职位的真实需求,没有了解到企业人员的发展历程,更没有清楚的了解到自己目标实现的可行渠道,就轻易的做出了马上考研的决定。其实,对于人事助理这样的初级职位来说,本科学历已经足够。

万事开头难!正确的选择,等于是走出了职业生涯漂亮的第一步,为以后的生涯良好发展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而错误的选择,失去的就不仅仅是三年的时间,而是这三年应有的成功、应有的职业资历。所以,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考研,还是工作,恐怕还得细细掂量。

向阳生涯点评:职场围城之二:留守VS跳槽

小王在这家私营企业工作已经两年多了,工作表现一直不错,可是他此前的上司却并不是一个任人唯贤的好领导,几次晋升机会都溜走了。面对这样令人气愤的局面,小王也想过跳槽,可是总拿不定主意,一方面不甘心,自己辛辛苦苦地工作为何总得不到一个肯定,幻想着哪一天上司换了,自己的好日子就来了;另一方面,自己用心做了那么久的工作,还真舍不得就这样离开。于是,小王在这家公司,在这个岗位上又忍受了半年多。最后,好领导没等来,小王还是忍无可忍,愤然辞职。没想到的是,就在他辞职后不久,原来的上司就被换了一个,是原先另外一个部门的头儿,一直很欣赏小王。刚刚辞职出来的他虽然对公司还有依恋,可是,要再回去,总有些尴尬。

向阳生涯CCDM 师点评:

一般来说,跳槽都是为了职业生涯更好的发展,而要想进入职业生涯发展的新阶段,时机的选择至关重要,因为成功的跳槽必然是抓住了好时机才做出的举动。换一种说法也就是时机的掌握,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跳槽的成败。

好时机的选取则至少应该满足以下条件中的一个:

1.抓住这个时机可以摆脱当前的困境;

2.抓住这个时机可以使当前的工作增值;

3.抓住这个时机有利于我将来的职业生涯发展。在选择跳槽时机时,一定要认真分析当前形势,包括当前企业的发展,企业的管理,企业的战略以及行业发展等多方面相关信息,以此来判断时机的选取是否合适。

向阳生涯点评:职场围城之三:奋斗VS家庭

李小姐是一位做事有条理,有事业心的知识女性。当初,为了孩子、工作两不误,李小姐和先生结婚后决定先要小孩,在小孩一岁后,由爷爷奶奶照顾,李小姐则开始专心工作,努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孩子由爷爷奶奶带,启蒙教育自然也就有一部分两位老人来完成了,李小姐对孩子有很高的期望,希望他能赢在起跑线上,从小养成一些好的习惯,能多学习一些东西,可孩子的实际成长道路却不是这样,两位老人的溺爱,让孩子养成了一些在李小姐看来不应该有的习惯与爱好。而李小姐本人在工作中因为时刻牵挂着孩子的成长,对工作不能全力以赴,事业的不如意也接踵而来。

向阳生涯CCDM 师点评:

生育和工作一直以来都是知识女性生涯发展的一个大冲突,想要孩子可又怕影响工作,不要孩子又总有些遗憾,能不能有一个办法来很好的解决这一冲突,使得不仅拥有一个健康成长的孩子,又能够对工作的影响降到最低?是很多家庭正在思考的难题。

李小姐和先生在这件事上想到做规划比较好,只是由于规划时没有能充分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对可能会遇到的情况没有事先做好准备,才造成了现在的被动局面,孩子和工作都没有能像预期那样很好的发展。

要想真正做到生育和工作两不误,职业女性必须清楚的了解到自己的家庭状况,自己的职业发展过程,目前所处的阶段,行业的需要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发展要求等多方面因素。以便找到一个最好的生育契机,使得对工作的影响降到最低、甚至几乎不产生负面影响,只为生活带来更多的美好。

围城并不是只带来烦恼,只带来困惑,围城在某种程度上也带来了幸福与成功的机会,职场围城其实并不可怕,找准方向,选好时机,它在某种程度上会成为职业发展的强劲推进器。

职业生涯中的三定


职业生涯设计首先要 定向 ,此为 一定 .方向定错了,则南辕而北辙,距离目标会越来越远,还要重新走回头路,付出较大的代价。因此,职业生涯决策,决不能犯 方向性错误 .

通常情况下,职业方向由本人所学的专业确定。但现实的情况是,很多人毕业后,并不能完全按照自己所学的专业来选择工作,有的甚至与原专业风马牛不相及。 学非所用 、 用非所学 、 专业不对口 的情况比比皆是,已不足为怪。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认真考虑,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岗位。有时为了就业,甚至要强制自己去 适合 并不喜欢的岗位,只要这种职业是社会紧缺的、急需的或有发展前景的。有些学子在学校里读了双学位,拿了几种职业等级证书,就业时就比别人多了几个机会,显得高人一筹。

二是 定点 .所谓 定点 就是定职业发展的地点。比如有些人毕业后选择去南方,有些选择到上海、沪宁线一带发展,有的则选择去边疆、大西北,选择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都无可非议。俗话说 人各有志 嘛。但应该综合多方面因素考虑,不可一时冲动,心血来潮,感情用事。比如有的毕业去了南方,认为那里是改革开放的前沿,经济发达,薪资水平较高。但忽略了竞争强烈、观念差异、心理承受能力,甚至于气候、水土等因素,结果时间不长又跳槽离开。当然这也无所谓。但如果一开始就选准方向,就可以在一个地方,围绕一个职业长期稳定发展,对自己的资历和经验都会有助益和长进。时间加努力,有望成为某一领域的资深人士,岂不更为有利。频繁更换地点,今天在这,明天到那,对职业生涯成长肯定弊多利少。

三是 定位 .择业前要对自己水平、能力、薪资期望、心理承受度等进行全面分析,做出较准确的定位。不可悲观,把自己定位过低。更不要高估自己,导致期望值过高。一但不能如愿,失望也就越大。刚毕业就被知名大公司选中,而且薪资福利不菲,当然是你的运气。如果没有碰上这种好机遇,也无需气馁。不要过分在意公司的名气,薪资的高低。只要这家公司、这项专业岗位适合我,是我所向往和追求的,就应该去试一试,争取被录用。确立从基层做起、从基础做起,逐步积累经验,循序渐进,谋求发展的思想理念。可能对你的一生都会有好处。

除了这 三定 ,其实还有很重要的 一定 ,就是 定心 .心神不定,朝三暮四,何能准确地 定向、定点、定位 !不过无论做什么,都需要 定心 .不然,老百姓怎么会说 心不定,钱没命 呢?

从哲学角度来看, 三定 实际上就是解决职业生涯设计中 干什么 、 何处干 、 怎么干 这三个最基本的问题。这三个问题解决好了,职业生涯发展就会比较顺利确定志向。志向是事业成功的基本前提,没有志向,事业的成功也就无从谈起。俗话说: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立志是人生的起跑点,反映着一个人的理想、胸怀、情趣和价值观,影响着一个人的奋斗目标及成就的大小。所以,在制定生涯规划时,首先要确立志向,这是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也是你的职业生涯规划中最重要的一点。

职业生涯设计的三大技术


职业规划怎么写,相信很多朋友们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第一部分,前言即总论;第二部分,自我分析,包括业余爱好、性格、价值观、专业技能等;

对于职场中人来说,最关心的恐怕是职业生涯设计的具体技术了,因为虽然人人梦想成功,每个人都在憧憬美好的职业前景,但只有通过学习和掌握具体的职业生涯设计技术,才能制定出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并在努力实践中梦想成真。切记:只有掌握了具体技术,才知道怎样行动,有了行动,才有成果。


职业生涯设计技术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自我分析技术。


自我分析就是要进行自我定位,这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是关系到人生事业成功与否的前提条件。这个分析环节的核心是考虑每个人不同的特点和需要,并据此设计不同的职业发展方向和不同的职业发展道路,以利于不同类型的人在职业生涯中扬长避短。自我分析的重点,是分析自己的个性、兴趣、特长和价值观。


个性是职业选择的前提条件。一个内向的人,去从事外向性的工作,难以成功;一个粗犷的人,让他做精细的工作,恐怕也不妥帖。如果一个人的工作与自己的兴趣相符,那么工作就是一种享受,是一种乐趣,是主动而不是被动地去做,乐于投身其中,因此,我们说,兴趣是职业成长的最好动力。但是,兴趣并不等于特长。例如,一个人特别喜欢唱歌,就是五音不全,兴趣再大,也成不了歌星,只能做一个听者,最多能成为一个乐评人。因此,仅凭兴趣来择业,恐怕也有局限性。


那么,价值观呢?有的人朋友可能会说:这么抽象的东西,与我的职业发展有什么关系?其实,价值观通常影响一个人的态度和行为,它代表一系列基本的信念,即认为某种行为比另一种行为更可取,某种存在状态比另一种存在状态更可取。比如你觉得自由和个性对你最重要,那么,你可能不适宜去做公务员,你可能更适合从事相对自由一些的职业,如教师、个体自由职业者、艺术家等;比如你强调平等、友爱、和谐和助人为乐,你可能更愿意成为为他人福利而工作的社会工作者、志愿者或公益人士,而不愿意去企业工作。

自我分析,实际上要搞清楚我是谁的问题,相比起要去何方(你的职业目标),更重要的是知道我是谁,而不是我要去何方,因为随着周围世界的变化,你将要去的地方也会改变。


在职业生涯设计中,年龄、学历、性别、能力、专长等各种差异给人带来的不是歧视,而是不同的发展方向和途径。这一技术主要有三种自我分析方法:一是杰亨利窗分析法,二是自我测试法,三是计算机测试法。通过这些方法,可全面了解自己,认识自己,以此作为基础来规划和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


第二部分,环境分析技术。


一个人不可能离群索居,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之中。如果说,我们每个人都是职场中游泳的鱼,那么,环境就是水和温度。这个环境为每个人提供了活动的空间、发展的条件、成功的机遇。特别是近年来,社会的快速变迁,科技的高速发展,市场的竞争加剧,组织和行业环境对职业发展的影响特别大。


这一技术主要通过对组织环境、行业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等)等有关问题的分析与探讨,帮助你了解环境尤其是行业和组织环境的作用及影响,以实现人们的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与环境的良好匹配。在这个分析环节,应该注意的关键是:个人的职业发展志趣与环境的适应性,同时受现实中可能获得的发展机会的制约。


如果你能有意识地寻找适合自己价值观的组织、行业文化环境,那么,这些环境中的资源将成为你成长的助长剂;反之,与你的气质特点、价值观相反的组织、行业文化环境将使你窒息。你必须知道自己是一条什么样的鱼,你也必须知道自己适合什么样的水质和水温。水、温度和水中的各种资源决定着你的成长状态。比如你是一条深海中的鱼,还是一条金鱼?如果你是一条深海中自由的鱼,恐怕不适合在舒服的鱼缸里呆着。善于发现和利用环境中适合自己的各种信息和资源,有助于事业获得成功;否则,将处处碰壁,寸步难行,事倍功半。这就是环境对我们的意义。

第三部分,目标抉择技术。


目标的抉择是人生发展关键。乘船坐车须有个目的地,建楼盖厦须有个蓝图,人生百年更须有方向与目标。据研究发现,凡成功人士,都有明确的奋斗目标;那些没有奋斗目标的人,都没有获得理想的成功。在做好了自我分析和环境分析之后,我们就该进行目标的抉择了。


目标的抉择包括职业的选择、职业地位目标的确定、生涯发展路线的选择。职业选择技术包括:性格、兴趣、能力、气质等个性因素与职业的匹配;生涯路线选择技术重点对个人、组织环境和社会环境要素做了分析,并画出了生涯发展过程图;目标抉择技术重点介绍了目标抉择的基本步骤和目标抉择的基本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职业生涯设计是一个有机的、动态的、逐步展开的过程,在职业生涯的早期,人们一般都会有一个职业发展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手段的设想。但是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人们的每一次经历、每一种职业体验以及由于年龄的增长而引起的价值观和需要的变化,都会导致对自我的重新认识,从而会修正自己的职业定位和职业目标,因而职业规划和发展路线就会相应地发生适当的变动。

以上《古典:生涯三叶草——无压高效运转的生涯神器》一文,由编辑精心撰写而成,希望对您的职业规划有所帮助,更多精彩请访问“职业规划生涯”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