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个人简历。

职业规划就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计划的过程。一个完整的职业规划由职业定位、目标设定和通道设计三个要素构成。

这个是今天在自己的群里做的一个分享,现把大概的内容整理了一下。

关于这个主题有两个前提,1、这只是我自己的感悟2、针对的是个人,关于合作、联盟、资源等因素暂时没有考虑在内,有可能会写下篇关于人与人之间的。

关于个人成长,如图我分成了五大块。

一、到哪里去(以终为始)

、目标(阶段性任务)

做事肯定是要有一个目标的,就比如我的群里每个月初做生命之花,做月目标,月底要复盘总结,阶段性目标的制定具体可以参考SMART原则。

但是注意这个目标一定是阶段性的,因为随着眼界和经历的提升,目标肯定会变,我不认为这是一个人没有定性的表现。专注仅仅是指当下,指的是你集中精力于你手头的事情。

2、 愿景

分为视野和格局

视野是由外到内的,是外界对你的影响,因为你见得人多了,经历的事情多了,所以视野自然就开阔了。

格局是由内到外的,当你面对扑面而来的信息、数据、是是非非等,自己形成的一套属于自己的系统方法,去看待这个世界。更深一步说,我认为这个就是你的思维方式、心智模式的意思。

3、 方法:

很简单也很难,就是走出去,多尝试,见我的那篇文章《我们一直在谈论策略、方法,其实最本质的就这一点》或者说像少侠所说的人事网书。

4、 注意点:

这里专门提一点,叫做大事件的影响,某一件大事,如天灾人祸,或者某一个人可能会对你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让你对你之前的所有的认知一夜崩塌,不一定人人会发生,但万一发生在自己身上,要提前准备,转变思维,因为这也可能是一个契机,但不一定都能把握住,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

二 、如何去

就是一个词,能力,或者叫实力。凡事的背后都是某种能力的体现。

1、能力我将其分为两大类,硬实力和软实力,每一类再分为两小类。

硬实力就是和钱有关的,根据和钱的关系又分为硬中硬和硬中软。

a、硬中硬

直接和钱有关的技能,例如资产配置、风控、投资等。注意这些是能力,而不是说你具备财务、会计就是拥有硬中硬实力了,这个只算是知识层面。

好的做法就是越早渡过生存期越好,越快进入财务自由越好,当然财务自由的定义因人而异,而且正如前文所说,阶段性目标是不一样的。

之所以直接和钱有关技能称之谓硬中硬,因为钱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一种信任。代表着某种自由。

钱不是万恶之源,关键看使用钱的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不能本末倒置。

b、硬中软

就是可以转化为钱的技能,例如大部分职业都属于此类。

这里有几个注意点:

硬中软更容易受时间和空间影响,所以一定要关注行业趋势,因为有可能今天你能力很强,结果一年后你的技能已经被计算机代替了或者说由于人们的生活习惯改变了导致消亡了。

不要焦虑性学习,例如一言不合就去学英语,一言不合就去健身,一言不合就去买书读书。

不要把手段当目的,认清你学习的动机,去学英语,然后呢。。。去读书,然后呢。。。追去兴趣、属于爱好层面的可以忽略此段话。

软实力就是属于比较虚的层面,从是后天悉得还是先天具有的百分比也分为两类。

c、软中硬

更加的属于先天具有的部分。例如真诚、靠谱、健康的人格等,别以为这些属于很虚的层面,最后真正所谓的从优秀到卓越,从10到100,这些才是真正的决定因素。

d、软中软

相对而言可以靠后天悉得的,主要是指与人打交道的能力,例如沟通、演讲、玩商(会玩的能力),包括颜值、气质等我也归为此类。

2、关于能力提升的方法论

最重要的是两点:时间管理和复盘反思。另外过程中要注意几点

a、先说时间管理:

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

一切能力提升的背后都透漏着时间管理;

时间是唯一公平的东西;

所谓的积累和复利其实就是时间的力量;

所用的方法论有以下几点:

10000小时天才理论

7-2-1法则

二八法则及二八法则的高阶应用

可参考文章《你之所以羡慕身边的人,是因为你不知道这些》

b、过程策略,包括积极主动和要事第一

所谓积极主动,理论依据就是内归因,天下大事分为三种:自己的事、他人的事和老天的事,我们能掌控的只有自己,所以只能内归因,而这就属于积极主动的高阶应用,凡事不要过于依赖他人,要有自己的想法以及快速执行的行动。

第二个叫要事第一,其实就是所谓的分清重要和紧急,可以参考文章《谁的职场不迷茫,这五个模型助你快速成长》

c、复盘反思

决定你成长的方向和速度。记录时间的目的其实是来复盘反思的,从而进行改进和调整。所以你要想高速成长,你想找准前进方向,通过复盘反思即可。

三、从哪里出发,就是以始为终

简单来说就是探索自己,一是兴趣,相对而言变化比较大,二是价值观,相对来说比较稳定,正所谓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文章《读完《遇见未知的自己》你真的遇见了未知的自己吗?》

四、终和始的关系

1、始

始是建立在独立人格以及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的。缺少这两点,都不是真正的始,或者说缺少这两点都不足够稳定,这也是我们要建立自己思维体系的关键。

但做事要有一个终,一是能够检验,二是显得比较落地,不然总是给人很飘的感觉。所谓的情怀不能当饭吃就是这个意思。

2、终

大部分做事是从终出发的,这也符合常理,比如在我们回答我想要什么时,就是在以终为目的,但阶段性的要回归到你的始。

不知道始,或者说做事不从始出发,那么可能成功了但不够快乐。有可能你飞的高,但你飞的不爽。

3、二者关系

任何事都是两头凑,刚开始可能是从终出发,但逐步的会加入始的元素,慢慢调和二者的比率,理想的就是终就是始,始就是终。

五、根系

说了这么多,其实还有一个根系问题,也就是隐藏在上述几点的基础,一共三点,健康、家庭关系还有个人价值观的一部分。

六、总结:

1、到哪里去(以终为始)

2、如何去(依靠实力)

3、从哪里出发(以始为终)

4、终和始的关系

5、根系(健康-家庭关系-部分个人价值观)

扩展阅读

我所养成的168个习惯


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人生可以美得如此意外——我所养成的168种习惯》,但是我先要介绍一下自己的名字,让大家印象深刻一点。我叫周士渊,周恩来的周,周总理的周。硕士、博士的士。学问渊博的渊。大家看周老师的名字好不好,大家注意,我也可以这样介绍。我叫周士渊。什么周?周扒皮的周。嬉皮士的士。罪恶深渊的渊。大家注意,两种介绍一样吗?完全不一样,一种我们现在说要阳光心态,因此我也希望大家怀着阳光心态。

这是我们清华出版社给我出版的书,书的题目就叫《人生可以美得如此意外》。现在已经半年多,重印了三次,特别受欢迎,因此我也把这本书借着这个机会我要介绍给所有人。那么为什么这本书的名字是人生可以美得如此意外,因为这是我内心最真实的感受,今天我能站在这儿对我来说过去根本做梦都没有想到,因此我要谈到这本书就要谈到我的过去。42年以前,我已经清华毕业留在了清华,清华风光如画,人人想留,但是没有想到,25岁的我居然在一个晚上下决心离开这个世界。而且我三次把自己挂上去,当我摔下来以后,浑身鲜血,我碰到了沙坑往把沙子往嘴里塞,我碰到了水泥墩子头往那去撞,后来抓到了一个瓶子,不管里面是什么,我拧开了就往嘴里倒。最后发现,倒进去居然是98%的浓硫酸。后来北医三院的大夫们花全力把我抢救过来。大家想想,当我抢救回来以后,我再回到清华,我成了什么?我成了出了问题的重病号。因此后来在25岁到35岁,人生几乎最好的时间,我在清华病休了10年。住院住了两三年,身上开了三刀,几乎九死一生。咽喉部的伤疤是切开气管留下的,我的胃十分之七都切掉了,当年的周老师真的惨不忍睹啊,但是大家想,我这样子惨,我在清华,我内心甘心吗?我内心不甘心。但没有想到一本书使我的人生发生了根本的转变。

就是这本《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这本书是个全世界的畅销书,一出来是个特别传奇的故事,由这个故事引出来十卷神秘的羊皮卷,就当时我在看前面的故事的时候,突然有一天,被其中一句话吸引住了“说在十卷羊皮卷里的第一卷里头隐藏了一个秘密”,能够领悟这个秘密的智者历史上寥寥无几,那么我们有时候看书一目十行过去了,那一天我被这句话吸引住了,于是,我怀着好奇想,这个秘密是什么。于是后来我就在第一卷里找,没有想到,后来这个秘密给我发现了,就是这两个字——习惯。第一, 我们本来认为的习惯是狭义的,什么意思,看得见摸得着的动作成了习惯叫习惯。后来发现习惯应该是广义的,古今中外太多的圣贤都在强调习惯。大家想《论语》放在第一句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个习是什么?是温习,更重要是习惯。无独有偶,《三字经》第一句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又出来一个“习”。我们现在老说性格决定命运,这六个字对我们的性格它的组成和重点说的一清二楚,我们的性格有哪些东西组成,这个性不是性,这个性是指我们天性,一个是天性,生出来以前。习,习性、习惯、习气生出来以后。生出来以前怎么样,天性,性相近,差别不大。什么差别大?习相远。我们抓住命运要抓性格。核心要抓什么?抓习惯

不仅中华民族是这样,西方古希腊几乎最有代表性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放在他名言第一句是什么“优秀是一种习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习惯是这么重要,放在那样高的位置来强调,当我知道习惯的重要。我是束之高阁还是抓住不放,当然我抓住不放,大致十六七年以前。我特别认真的在习惯上面下工夫。因此大家注意,我所养成的168种习惯。我在李开复先生的开复学生网,从2007年一直在写博客。有的人说周老师你养成了多少习惯?我自己也不知道,后来我一整理

,没有想到,168种。我们人普遍的弱点是什么?知而不行。第二点是什么?行而不恒。但是后来发现在习惯上下工夫,我们人的本质完全变了

第一, 知而必行

第二, 行而必恒

第三, 恒而必达

因此我知道凌志军老师写的一本书《成长比成功更重要》。怎么成长?在习惯上面下工夫。顺便给大家讲一下168种习惯。告诉大家,去年的11月28号,我在我们院子里头的游泳池,来回66米。去年周老师那天下午一口气游了60个来回,我从下午2点09分一直游到4点41分,一口气游了两个小时32分种、3960米。大家想清华当年的重病号是不是可以的,习惯的力量是不是太大了。那刚才有的朋友也许说,周老师,您刚才说60个来回,我没有看见。那周老师当场给你表演一个,请一位年轻的朋友上台帮忙。我们岁数一天天大了以后啊腰酸背疼就出来了。一直有一句话叫筋长一寸,寿增十年。一直是我们女士在练瑜伽,大量的是在拉筋呢。后来我快60岁了,突然有一天也想,我能不能也拉拉筋呢?我想我能不能也劈劈叉,于是乎在有一天,我扶在我们家沙发上面,劈不开我就八八六十四下,我就扶在那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二二三四五六七八,这样八八六十四下,每天这样坚持。现在已经成了习惯了。因此我现在把这个年轻的朋友当成我的沙发,我扶着两个手作为我的沙发,大家看看我是不是做到了。为什么表演这个,因为大家注意,那168种习惯都是道理是一样的。

我在事业方面养成很多习惯。我在2006年有一次看到网上全国网民评 “中国十大金口才”把我放在十大金口才之首。什么原因?也是习惯。当然所有都是习惯。要告诉大家,养成习惯我们很多难题都可以征服。为什么?所有难题不是没有方法。我们没有耐心,没有这种毅力。

周老师不好意思说,开口闭口清华,但其实我的外语是0.因为我当时学的是俄文,但后来毕业以后变得惨不忍睹。现在经常出国,因此我想,我能不能通过给外国人讲几句话。后来呢,我先学会了两句,因为实在没办法,我叫做两句英文走天下。第一句Do you speak Chinese?(你能说中文么)。你这样一问他脸一红。第二句你跟过去Who can speak Chinese?(谁能说中文)。我们现在中国人到处都有啊。找到了中国人还愁这个英语不通么。但是后来我感觉这个还不够,起码和外国人的交谈,交谈是一句都不会。那么后来我沿用习惯,因此我知道养成习惯的道理,我知道养成习惯的窍门是什么。先一个一个来,而且每一个量小一点

于是今年我就开始试了,67岁,我找到一个英文的年轻的老师。每天晚上八点我给她打电话讲10分钟口语。大家注意,我每天花的时间10分钟。但是白天是不是有很多时间,一两句可以巩固。没有想到这样的习惯培养的方式特别有效。顺便给大家讲一下。后来大家注意,我们老师要到福建庙里头闭关,临走给我布置了一个任务,给我写两分钟左右的一个口语文章让我试试看,我后来真的写了一篇,现在周老师给大家当场表演一下,这是我说我学英文口语的故事。

My story on learning spoken English

Ladies and gentlemen,

Good afternoon,My name is Shiyuan Zhou,I’m Chinese。And I’m 67 years old。Before I only use two English sentences,since last month I have learnt spoken English。Now I can speak more and more。My English teacher is a Chinese lady ,Her husband is my student,Everyday at 8 pm。I make a ten-minute phone call to her and learn spoken English from on time,At the daytime I spent sometime in reviewing what I have learnt。Since it became very fitful for me

I believe that with my persistence,My spoken English would be much better ,Here I express my sincere thanks to my English teacher and her husband,So much for my story on learning spoken English。

Thank you!

因此大家说,习惯重要吗?因此大家注意,没有想到习惯使我在方方面面好像奇迹产生了。而告诉大家,周老师创造的奇迹因为习惯还很多。

大家是不是还记得2001年7月13号晚上,申奥成功。当萨马兰奇宣布北京那一刹那。于是,周老师有了一种创作的欲望。第二天早晨,因为这个感情特别强烈,这一刹那就是最好的突破口,我那天赶快回去,我就把它拿个笔上了洗手间想到赶快记,上了厨房赶快记,记下来。当时记下来是乱的。正好在那一段时间,每天清晨写一篇随笔是我的一个习惯。没想到我的一下笔,居然我的笔下居然喷出一首诗,一首长诗。我从来没有写过诗,周老师生平写的第一首诗情况怎么样

第一,《北京青年报》全国发表

第二,我参加奥运诗歌朗诵比赛,我得了全国第二名

第三,在一个城市举办一个万人的广场晚会,三个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主持,而且香港的张明敏到那儿唱我的中国心,而我的掌声不必张明敏少。

最后我就给大家朗诵我写的那一首诗其中最后两段。

这首长诗的题目叫《永恒的一刹那——为申奥成功放歌》

人常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我却说三百年球西,三百年球东

谁说落后的一定永远落后

谁说病弱的一定永远病弱

谁说八年挫败,我们不能越挫越勇

谁说百折不回,我们不能后来居上

谁说卧薪尝胆,我们不能反败为胜

谁说众志成城,我们不能梦想成真

是的,二十一世纪定将是我们中华伟大复兴的世纪,

二十一世纪,定将是我们中华辉煌再现的世纪

“中国是一头沉睡的巨狮

当它一旦醒来的时刻

整个地球,整个世界

都将为之震颤

凭什么为证

就凭这一刹那

公元2001年7月13日22时08分

当“北京”两字

从万众瞩目的萨马兰奇口中蹦出的

已成永恒的一刹那

你所害怕的东西,往往能带给你成长


工作中你有没有特别害怕、不敢接触的东西?遇到这样让你害怕的东西你一般是会选择逃避,还是会选择勇于面对呢?相信大家一般都会选择逃避吧。遇到困难就退缩,仿佛是很多人的天性。

你所害怕的东西,往往能带给你成长

刚做猎头的时候,我负责联系候选人。刚开始做的不怎么好,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我经验的积累,我慢慢的熟悉了跟候选人交流的流程和套路,开始觉得这份工作不是那么困难了。而且,或许是我运气比较好,不到半年我就已经完成三个单子了。这个成绩在我们一批新人当中算是不错的了。

又过了一年,我开始享受起这份工作,我觉得与考生聊天交朋友,我不仅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的,也是我的人的手开心网,让他们价值的最大化。可是突然有一天,我发现了一个领导者,他告诉我一件让我纠结的事情:他希望我BD业务往来这一个。

做猎头一年多了,生意做得不好,虽然我没有接触过,但也听说过,应该是比较难啃的骨头。

与候选人对接,虽然时不时会碰到一些鸽子,但整体经验还是不错的..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仍然配合我的工作,更有礼貌。不过,听说客户公司都是一个个来看人的,天天为猎头找麻烦,怕猎头赚太多钱..

我经常听BD同事说,由谁没有反馈一半人推荐的公司,在人力资源问题会说,还没有看到你的简历。或者,公司推荐十的候选人,他们看到没有人,都回来了。更可怕的是,他们面对猎头说并无大碍,他们说怎么办就怎么。

每天听这些 bd 的同事抱怨,我真的是 bd 这块有些害怕。 所以当领导让我联系 bd 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拒绝。 当领导坚持要我联系 bd 公司时,我开始挣扎,甚至想到了辞职的想法。

纠结之后,我决定先试一试,如果几个月后不行,我会放弃的。之所以做出这个决定,一方面是因为我不想要这家公司,另一方面是因为我想挑战自己,看看自己是否能取得更大的突破。

可以说,一开始做BD,我就做好了被拒绝,随时可以分开采摘。没办法,谁让别人做的就是党。但实际接触后,我发现他们并不像我想象的那么挑剔。

是的,起初我被拒绝了好几次,但这不是无理的拒绝,而是我们这边的人错了。他们的要求确实有道理。经过几次沟通,我已经弄清楚了他们的标准是什么,我已经弄清楚了如何回应不合理的要求。知道怎么对待什么类型的人。

虽然这个过程有些漫长,但有些甲方确实更折磨人..但渐渐地我发现我可以在甲方之间放松。

不久后,我被晋升为组长的领导,领导说,因为领导者必须能够搜索所有的能力,所以我只是能力建设BD,而事实上,他是不是错了。

这个时候我真的很庆幸自己当初的决定,因为那些让人感到害怕的东西实际上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可怕。而且,当你去勇敢面对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收获了成长。

职场上疯狂成长,我教你!


尽管学得更快有很多好处,但大多数人并不愿意思考“如何学习”。在我们看来,学习的速度只取决于好基因与天赋。确实总有些人天赋异禀,但你的学习方法也很重要。

最近,在TED大会上,一位叫ScottYoung的年轻人分享了他的一个惊人成就:他在一年之内,完成了MIT(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本科课程的全部33门课,并都通过了考试。重要的是,他完全是靠自学完成的,观看在线教程的讲座,再参加实际的考试做自我评估。
MIT计算机科学的33门课,都是一些硬骨头,从线性代数到计算理论。而且,MIT的课程不能用临时抱佛脚的方式完成,死记硬背行不通。因为MIT的考试对解决问题的技巧要求很高,还会经常出一些没见过的题型。其次,MIT的课程讲究循序渐进,就算你能侥幸通过一次考试,同系列课程的第七课可能就跟不上了。Young能通过考试,主要是靠加速理解的过程。
Young自己是学商学出身,按照他的进度,读完一门课程只需要1.5个星期。Young也把自己学习33门课的经验在自己的博客上做了分享,他并不准备因此就转行去做一个计算机工作者。做这件事情的主要目的,是证明此事是可以做到的。

一年内如何自学MIT的33门课?

尽管学得更快有很多好处,但大多数人并不愿意思考如何学习。大概是因为我们不肯相信有这种好事,在我们看来,学习的速度只取决于好基因与天赋。确实总有些人天赋异禀,但你的学习方法也很重要。
更深层次的知识加工,与时而反复的温故知新,在某些情况下会加快你的学习效率。是的,研究表明,没有正确的方法,学习将永远停滞。

如何建立你的知识体系?

大多数人经典的求学之路,就是听讲座,读书;如果还不懂,只好枯燥地做大量习题(题海)或重看笔记。没有系统的方法,想更快地理解似乎是天方夜谭。我们大概都经历过啊哈!我懂了的那种快乐,但对顿悟的心理机制全然不知。
而且理解本身,很难称得上是一种开关。它像洋葱的层层表皮,从最肤浅的领会到深层次的理解,逐层巩固对科学革命的认知。给这样的洋葱剥皮,则是常人知之甚少、易被忽略的理解过程。
加速学习的第一步,就是揭秘这个过程。如何洞悉问题,加深你的理解,取决于两个因素:
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自我调试排错知识联系很重要,因为它们是了解一个想法的接入点。我曾纠结于傅里叶变换,直至我意识到它将压强转化为音高、或将辐射转化为颜色。这些见解,常在你懂的和你不懂的之间建立联系。调试排错也同样重要,因为你常常犯错,这些错误究根到底,还是知识残缺,胸无成竹。
钻研学习方法,你会学得更快经年累月,我完善了一个方法,可以加速逐层增进理解的过程。这个方法至今已被我用于各科目的课题,包括数学、生物学、物理学、经济学与工程学。只需些许修改,它对掌握实用技能效果也很好,比如编程、设计或语言。

这个方法的基本结构是:知识面、练习、自省。

快速学习的三个阶段

第1阶段知识面覆盖

你不可能组织一场进攻,如果你连一张地形图都没有。因此,深入研习的第一步,就是对你需要学习的内容有个大致印象。若在课堂上,这意味着你要看讲义或读课本;若是自学,你可能要多读几本同主题的书,相互考证。
学生们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认为这个阶段是最重要的。从很多方面来讲,这个阶段却是效率最低的,因为单位时间的投入只换来了最少量的知识回报。我常常加速完成这个阶段,很有好处,这样,我就可以投入更多时间到后面两个阶段。
如果你在看课程讲座的视频,最好是调到1.5或2倍速快进。这很容易做到,只要你下载好视频,然后使用播放器的调速功能。我用这个法子在两天内看完了一学期的课程视频。如果你在读一本书,我建议你不要花时间去高亮文本。这样只会让你的知识理解停留在低层次,而从长远来看,也使学习效率低下。

第2阶段练习

做练习题,能极大地促进你的知识理解。但是,如果你不小心,可能会落入两个效率陷阱:
没有获得即时的反馈:研究表明,如果你想更好地学习,你需要即时的反馈。因此,做题时最好是答案在手,天下我有,每做完一题就对答案,自我审查。没有反馈或反馈迟来的练习,只会严重牵制学习效率;
题海战术:正如有人认为学习是始于教室终于教室,一些学生也认为大多数的知识理解产自练习题。是的,你总能通过题海战术最终搭起知识框架,但过程缓慢、效率低下。
练习题,应该能凸显你需要建立更好直觉的知识领域。一些技巧,比如费曼技巧(theFeynmantechnique),对此则相当有效。对于非技术类学科,它更多的是要求你掌握概念而不是解决问题。所以,你常常只需要完成最少量的习题。对这些科目,你最好花更多的时间在第三阶段,形成学科的洞察力。

第3阶段自省

知识面覆盖,与做练习题,是为了让你知道你还有什么不懂。这并不像听上去那么容易,毕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难矣。你以为你都懂了,其实不是,所以老犯错;或者,你对某综合性学科心里没底,但又看不确切还有哪里不懂。
接下来的技巧,我称之为费曼技巧,将帮助你查漏补缺,在求知路上走得更远。当你能准确识别出你不懂的知识点时,这个技巧助你填补知识的缺口,尤其是那些最难以填补的巨大缺口。这个技巧还能两用。即使你真的理解了某个想法,它也能让你关联更多的想法,于是,你可以继续钻研,深化理解。

学得更快的策略

我描述了学习的三个阶段:知识面、练习和自省。但这可能让你误解,错以为它们总在不同的时期被各自执行,从不重叠或反复。实际上,随着不断地深入理解知识,你可能会周而复始地经历这些阶段。你刚开始读一个章节,只能有个大概的肤浅印象,但做过练习题和建立了直觉以后,你再回过来重新阅读,又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即温故而知新。
我描述的学习过程也不只是适用于学生,同样有助于学习复杂技能或积累某话题的专业知识。学习像编程或设计的技能,大多数人遵循前两个阶段。他们阅读一本相关的基础书籍,然后在一个项目里历练。然而,你能运用费曼技巧更进一步,更好地锁定与清晰表述你的深刻见解。积累某话题的专业知识,亦同此理;唯一的差别是,你在建立知识面以前,需要搜集一些学习材料,包括相关的研究文章、书籍等。无论如何,只要你弄清楚了想掌握的知识领域,你就钻研下去,深入学习它。

费曼技巧(TheFeynmanTechnique)

这个技巧的灵感,源于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理查德费曼(RichardFeynman)。在他的自传里,他提到曾纠结于某篇艰深的研究论文。他的办法是,仔细审阅这篇论文的辅助材料,直到他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基础、足以理解其中的艰深想法为止。
费曼技巧,亦同此理。对付一个知识枝节繁杂如发丝、富有内涵的想法,应该分而化之,切成小知识块,再逐个对付,你最终能填补所有的知识缺口,否则,这些缺口将阻挠你理解这个想法。
费曼技巧很简单:拿张白纸,在白纸顶部写上你想理解的某想法或某过程;用你自己的话解释它,就像你在教给别人这个想法。
最要紧的是,对一个想法分而化之,虽然可能重复解释某些已经弄懂的知识点,但你最终会到达一个临界点,无法再解释清楚,那里正是你需要填补的知识缺口。为了填补这个缺口,你可以查课本、问老师或到互联网搜寻答案。通常来说,一旦你精准地定义了你的不解或误解,找到确切的答案则相对而言更轻松。
我已经使用过这个费曼技巧有数百次,确信它能应付各种各样的学习情境。你可以假设自己要把知识点给一个五岁的孩子讲清楚,在头脑中画出解释这个概念的最简单的办法。
对付你完全摸不着头脑的概念对此,我仍坚持使用费曼技巧。翻开课本,找到解释这个概念的章节。我先浏览一遍作者的解释,然后仔细地模仿它,并也试着用自己的思维详述和阐明它。如此一来,当你不能用自己的话写下任何解释时,引导式费曼技巧很有用处。
对付各种过程你也能通过费曼技巧去了解一个你需要用到的过程。审视所有的步骤,不光解释每一步在干什么,还要清楚它是怎么执行的。我常这样理解数学的证明过程、化学的方程式和生物学的糖酵解过程。
对付需要记忆的内容费曼技巧,也可以帮你自查是否掌握非技术类学科那些博大精深的知识概念。对于某个主题,如果你能顺利应用费曼技巧,而无需参考原始材料(讲义、课本等),就证明你已经理解和记住它。
形成更深刻的直觉结合做习题,费曼技巧能帮你剥开知识理解的浅层表皮。但它也能帮你钻研下去,走得更远,不只是浅层的理解,而是形成深刻的知识直觉。直观地理解一个想法,并非易事。它看似有些许神秘,但这不是它的本相。一个想法的多数直觉,可作以下归类:
类比:你理解一个想法,是通过确认它与某个更易理解的想法之间的重要相似点。
可视化:抽象概念也常成为有用的直觉,只要我们能在脑海为它们构筑画面,即使这个画面只是一个更大更多样化想法的不完全表达。
简化:一位科学家曾说过,如果你不能给你的祖母解释一样东西,说明你还没有完全理解它。简化是一门艺术,它加强了基础概念与复杂想法之间的思维联系。
你可以用费曼技巧去激发这些直觉。对于某个想法,一旦你有了大致的理解,下一步就是深入分析,看能不能用以上三种直觉来阐释它。期间,就算是借用已有的意象喻义,也是情有可原的。例如,把复数放到二维空间里理解,很难称得上是新颖的,但它能让你很好地可视化这个概念,让概念在脑海中构图成型。DNA复制,被想象成拉开一条单向拉链,这也不是一个完美的类比,但只要你心里清楚其中的异同,它会变得有用。

程序员的成长 我的Borland五年


5年就这么过去了吗? 这是笔者和许多朋友共同的回答。可令人诡谲的是当笔者试图回想5年前流行的IT技术是什么时却一时答不出来,矛盾点是什么?如果时间过的很快的话,那么为什么我们无法想起当时的IT技术? 其实会有这样的情形一点也不奇怪,因为这5年来IT技术改变和进步的幅度是既深且广。

回头翻开笔者在数年前于《Borland传奇》后半部对于IT演进趋势的看法,笔者精确的提出了对象导向和Modeling技术将平民化和Web Service穿透平台的能力。不过笔者没有预料到软件工程和测试方法对于开发模式会有着这么迅速的影响力。

看看现今的IDE,几乎没有IDE不受软件工程和测试方法的影响,愈来愈多的IDE都提供了一种或是数种软件工程以及测试方法。最近再加上CMMI的影响,未来的开发工具(已经不再是单纯的IDE了)将继续融入CMMI的功能,而且一旦开发工具开始提供协助CMMI Level 3以上的功能时,代表未来的开发环境将可以把开发人员的开发效率,开发质量,开发方法都加以数量化,到时开发人员将必须进一步的提升自己的精致化开发能力,否则将很容易的在下一代开发环境中被现出原型。

软件工程和测试方法的进步也将让触发两种改变,那就是设计模型和设计架构即将像现在的程序代码一样能够被稽核和数量化,而测试计划也将提前在设计阶段即能够执行设计,模型和架构的测试。这个变化将会对设计师和架构师产生即巨大的冲击。

主流程序语言的语法和语意愈来愈像彼此一点都不奇怪,重要的是要了解程序语言本身的演变。目前宣告程序语言(Declaration Language)在。NET的主导下也逐渐的被Java所接受,而在程序语言本身融入XML原生的功能也由Java领军C#在后追赶。因此我们可以预料这两个趋势在未来数年之内会左右程序语言的发展。写到这里就不得不佩服Borland前首席科学家Chuck的睿智,Chuck在数件前即在Borland内部提出了Apollo计划,也就是目前OR-Mapping等技术的前身观念,而在2003年左右Chuck也在Borland内部着手了Z程序语言的计划,而Z就准备使用XML的数据型态做为Z的原生数据型态,并且执行流程和执行概念就以Web Service的架构为设计中心,而这正是下一代Java和C#想要实作出来的技术。更重要的是程序语言在这些新技术需求的刺激之下,已经逐渐成为一个技术融合的核心,未来当特定的IT技术成为IT的必要应用时,这个特定的IT技术就会慢慢融入程序语言的演化并且成为程序语言的核心功能。简单的说,程序语言本身将逐渐成为吞噬IT技术的多形机制。

OR-Mapping技术和对象查询语言也将会是接下来IT的重点技术,看看Hibernate的盛行,OCL的影响力日益加大,MS也会推出Object Space技术,连EJB 3.0都深受影响之下,这两个技术将成为左右数据存取技术和对象对映技术的主要力量。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面对下一个IT的5年呢? 其实答案也不难,那就是体认开发方法和开发流程是比开发技术来得重要。尽快找到一个适合你自己或是你的团队的软件工程方法,不管是XP,RUP,MDA,FDD或是任何的方法,使用正确的开发方法提升开发效率和开发质量是目前重要的工作。接着看看你着重的IT领域是什么,再找出这个IT领域背后的主导力量,巧妙的结合开发方法和技术趋势主导力量,应该可以让你立于不败之地。此外对于每一个新的技术,语言,IT应用等等思索它们形成的背后原因,想想这些背后的原因会对你的事业有什么影响,如此一来就不会穷于应付层出不穷的IT技术。当然,要看未来的5年您还是得先回首看看自己脚下的基本功打好了没有,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这人仅用一个故事,讲清楚了一个人成长的所有攻略


如果我告诉你,我能用一个故事,说清楚所有关于成长的事,你信不信?

如果我告诉你,我能用一个故事,说清楚所有关于成长的事,你信不信?

试试看,就三句话:

长点儿的版本是这样:

你基本可以把这个故事

套上所有你熟悉的英雄故事

拿我们熟悉的《功夫熊猫》举例:

很久之前,有一只熊猫,在面条铺和鸭爸爸快乐的生活。

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个问题:想做功夫大侠,但他是个死胖子,而爸爸让他做面;>>>>

在犹豫退缩的时候,他遇到(乌龟),被迫上路(莫名其妙被选上)。

他遇到敌人、朋友(浣熊师傅、盖世五侠,一开始都想赶他走,后来成为了朋友);

他过了几关,(学功夫)逐渐接近终极boss(太郎)。

他要与BOSS终极决战,死或重生,赢得斗争,获得……,战胜了追击……(一开始被打的够呛、然后理解了卷轴的秘密、战胜了太郎)

重回村里,带来了(功夫与和平)。

再比如西游记、钢铁侠、007、蜘蛛侠……你就自己脑补吧,几乎都是这个套路。

不是编剧在偷懒,这是人类学家坎贝尔的一本书《千面英雄》的总结,他研究过全世界几乎所有神话系统的神话故事后,发现这些故事都有同一结构,他把他称为“英雄之旅”。

表达成图像是这样的:

《星球大战》乔治卢卡斯就说过:《星球大战》就是基于坎贝尔的理念创作的现代神话。《狮子王》的编剧也不止一次提到电影就是完全按照这个理论编出来的。

英雄之旅

其实就是你的成长故事

之所以这些神话故事和英雄故事那么相似,是因为这本身就是一个人从舒适区进入成长区(踏上征途),自我突破(打败大魔王)然后自我整合(回归家园)的原型。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成长意味着那些现在生活已经很舒适的人(自己世界的小国王)要从自己的城堡走出来,进入未知的世界——这需要一个理由或一个召唤——有时候生活会循循善诱你,但大部分时候,生活是一脚把你踢进去。

然后在一个全新的游戏规则里你遇见导师,找到朋友,遇见敌人。很多时候你还敌友不分,搞混他们。

你逐渐接近一个很难的目标(大魔王),在艰难中突破自己,获得全新的能力和视野(宝藏)。

然后,带着新的能力回到旧的初心(回归)。

细分下,讲讲每一个环节的攻略:

1. 接受召唤,开始上路

被迫从舒适的学校(前公司)离开,带着自己的梦想和希望;

进入职场,开始一段新生活,或者一个新的地方,开始一段新的关系。

神话故事里有很多各种神化身成人来召唤你的故事——《西游记》里观音姐姐天天各种幻化人身,《出埃及记》里面上帝显神通让摩西去埃及。

现实生活中的召唤会以各种方式出现——一个偶然的邀请,一个突发的事故,一个长久不见的贵人,一个人的离开……

总之,用一种你猝不及防的方式,变化就来了。

所以,别怕变化,每个变化都自有意义。

不过,别人召唤是一回事,你接不接受就是一回事。

我见过很多已经工作很多年,没有做好职业心态准备的人;

为人父母很多年,却没有在内心当爹妈的人;

管理很多年,也没有真正担负责任的人。

他们都是没有相应召唤的人,却被迫上路的人。

因为内心没有准备真的上路,平时敷衍了事,有事的时候一触即溃,总在妄求侥幸而成。

2. 搭建团队 PK 大魔王

遇见导师和朋友;

逐渐生存下来,学习规则,强大自己;

接近这一战的大魔王——也许是某个职位,某个项目目标;

失败或重生。

这就是成长的第二阶段。

各种形式的关于打怪的励志故事,你一定听的太多,不多说了。

不过可别全信。因为讲故事的人都有意无意的强调:他们过去有多惨,现在有多牛——这样让自己的努力变得更加重要。但是因此他们也往往会弱化这个成功中最重要的一环——导师和朋友。

在真实而复杂的现代世界里,几乎每一个环节都已经有了细分的专业技能和成型的思考,每个资源都有把握他们的节点,仅仅通过自身的学习、领悟和链接是不可能的。一个导师能帮你迅速走完这一圈。

前几天去上木工课,找了个老师细细教……才惊觉简单的事情有这么多细节:

从选木头开始,不同的木头的不同硬度和颜色;给木头去皮有不同大小,形态的刨子;砂纸有不同时期选择不同型号;砂轮、抛光的不同工具选择;钻头的大小选择……虽然旁边也有整套木工的书,但是读完估计这一天就过去了——最直接的方式是有人带你做一遍,然后不懂就举手就问。

一个简单的手工的复杂程度的学习成本已经非常高昂——这个时代,虽然书和信息便宜,但是时间贵啊。更不要说进入某一个职业并且取得很高的成就这种超级复杂的事情。

找到导师会让你快很多倍,不用很慢的自学;

找到伙伴让你不用什么都会,只要专攻一点就好。

这也是为什么越是懂得多的人,越喜欢请教他人,因为恰恰是请教让他懂得多。

越是要做自己的人,反而越爱合作——因为恰恰是这种合作,让他不用什么都会,安心做自己。

3. 回归之路

好啦,你战胜了大魔王,拿到宝藏。按照商业片的套路,这故事已可大团圆。

但按照英雄之旅的结构,故事并没有完。因为英雄还需要回归回自己的王国:

■ 当你学会了商业、老练的一系列技术和手腕,你是否还记得自己的当年的初心?

■ 当你有了新的视野,你准备去什么地方?

■ 当你拥有了全新的力量,你准备用这个力量来干什么?

《星球大战》里面的黑骑士就是没有成功回归的人,他以保护和平为理由出发,却因为迷恋力量而成为了下一任大魔王。

商业世界不乏这样的人,当年奔着改变世界、造福人类、给心爱的人一个家、财务自由的梦想进入,但是玩着玩着,回不来了。变成祸害社会、糟蹋世界、给小三一个家、越玩越大收不了手……

那些在牛奶里面加三聚氰胺,豆腐渣工程、往药品里面放皮鞋的商人们,哪一个不是抱着最好的初心进入? 但是都没有回归。

当然,也有归来的英雄,乔布斯回归苹果安心改变世界,比尔盖茨离开微软回归公益做出世界上最大的慈善基金,李开复回归做创新工场……

人们进入战场,绝不仅仅是为了战胜别人而来。

工作与战斗背后应该有更深刻的理由。

那么。当你获得了全新的力量,你准备用这个力量来干什么?你的初心是什么?

这回家的路,往往是你要面对的最后一战。

如果最后走通,英雄归来,

这才是故事的结束。

英雄之旅的5条启示

看英雄之旅,总让我释怀。

因为我们看别人的鸡血书,总容易觉得他妈的别人成长都这么愉悦快乐,为什么我这么痛苦?是不是走错路了?就好像以前我一个词汇班的学生问我——为什么你背单词这么快乐而我不是?是不是方法错了?

其实是期待错了。谁都挺痛苦的,好方法只能保证你痛得有价值。

我们总以为成长是快乐的,成就感满满,但其实那是在回程路上,走上路上的英雄总是痛苦,自我怀疑的,受尽挫折的。所以当你看到英雄之旅的全貌,你也就对现在自己的状态多一份安心和信心。

英雄之旅给我的5条启示:

1. 成长是个持续痛苦的过程

成长中有温暖,有成就,但那都是在回来路上。在大部分阶段,成长都是痛苦的、不确定的、犹豫不决的

2. 你往往需要要被踹一脚

大部分人接受召唤的时候,都会犹豫——所以关键时刻,要懂得(被别人)踹一脚

3. BOSS要一级级打

一下子打大魔王会被秒灭,但是选得太小又不掉好装备。所以要一级级打。

4. 导师和伙伴是必备

正因为成长路上有这么多坑,导师和伙伴几乎是成长的必备品。那些不学习又不交友的人死得最快。

5. 一旦成事,记得初心

我就是每天幸福的成长成自己样子的;

我就是安静的孤独的一个人做着做着就成了;

我没有什么犹豫,就这么做着做着做成了。

请鄙视他,要么他是个撒谎的人,要么因为他没有努力到要痛苦的程度。

真相大概是——

成长是一件会来回犹豫、过程挺痛苦,需要很多人帮你。

但是真的很值得的事。

“那些黑夜中的摇摆,

那些反复的自我怀疑又确信,

那些别人的质疑和嘲讽(其实也真实的摇摆着我),

和那些最终成功的欣喜若狂——

只有真正追寻过梦想的人,才能懂。”

我是怎样一边带娃一边成长,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的


写完这篇文的时候,正好是20xx年的8月2日,忽然想到不知在哪里看到的一句话------每一天,一生都只有一次。你花时间做什么,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将你的力量,用在正确的方向。这一生,我们拥有的这三万多天,每一天都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还记得你在去年年底写下的20xx年计划吗?

当时,我用生命之花给自己定制了理想中的20xx:

总结一下,主要是以下的几个重要目标和关键词:温度(关系),深度(技能),成长(情绪)。

关于温度(关系)

20xx是极其重要的一年,也是人生的一次巨大转折:就在这一年初,我成为了一位母亲。其实对于每个家庭来说,宝宝的降生除了带来巨大的幸福感之外,也打破了一个家庭原有的平衡,绝不仅仅是家里多了一口人那样简单的事情,新妈妈和婆家由此多了很多交集,而在一个中国式的大家庭里,很难做到独善其身,你永远生活在各种关系中,被关系所影响,也被关系所限制。或许会因为人们对你的情感感到温暖和幸福,也或许因为对你的不理解甚至是漠视、争执而感到痛苦,“关系”绝对是个双刃剑。因此,温度(关系)是这一年最需要花时间精力去经营和自我调整的方向。

关于深度(技能)

产假这128天是可以进行自我成长和自我规划的非常珍贵的一段时光,也是很多人自上班以来第一次这样长的时间的休假在家。无论是自身的体型容貌,还是内在的知识储备,都是可以大有作为的。虽然带孩子是一件非常耗费体力精力的事情,但是不乏一些利用带娃的时间发展的风生水起的辣妈,她们可都是没人帮忙的全职妈妈,比如三月巢北,全职带娃的同时把社群管理的风生水起,还出了书,令人刮目相看。想要高质量的陪好孩子,每个妈妈都需要付出很多;但不想与社会断层,则更加需要格外努力。而且,无论男女,不管是否休假在家,就算不是因为孩子,不学习不成长,双耳不闻窗外事,也一样会被淘汰,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在职场。所以,问题的关键并不是孩子,而是自己。孩子或许只是惰怠和退步的借口,真正的倒退原因是自己的懒惰和拖延,跟孩子没有关系。因此,我决定在深度(技能)方面,利用产假好好学习充电自我升级。

关于成长(情绪)

初为人母,眼前是似乎一眼看不到头的漫长岁月,我曾经一度陷入焦虑,一方面是两小时喂一次奶的辛苦和严重睡眠不足加上让我沉浸在负面的念头和情绪里难以抽离,一方面看着同事朋友们在朋友圈每天开会上课加班旅行度假聚餐享受生活成长进步,自己每天就在这么大的一点空间里面对宝宝的吃喝拉,心里难免焦急失落,觉得自己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以百米十二秒五的速度一落千丈。

我决定花点时间,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不管是外形还是情绪还是心态还是专业技能,都能有所提升。于是,我开始作出了一些改变,比如每天利用孩子睡觉的时间阅读和写作,记录时间开销,每日进行冥想运动成长助人的打卡行动;比如强迫自己放下手机早睡,尽量和孩子的作息保持一致,早起开始记晨间日记;比如跑步,瑜伽,冥想,自由搏击……改变自己之后,我发现几乎所有的事情几乎都在朝好的方向发展。把时间利用起来充实自己,既能储备能力,又能让空虚的心灵充实起来,摆脱产后抑郁的笼罩,因此,在这样的特殊时期,我们在情绪方面也需要成长,需要花时间找方法让自己变得更快乐。

以下是产假里输出的可量化指标:

#写作#原创文章20篇;理论文章2篇,总字数超过10万字

#演讲#宣讲大课4次,线上分享3次

#技能#开始经营个人公众号,学习新媒体运营方式,听微课超过20节

#硬件#通过了职称水平能力测试考试,通过了计算机考试,发表省级期刊论文一篇,核心期刊论文一篇

#冥想#平均一周两次,每次20分钟

#社交#成立了100天早起打卡团,践行“一个人走的快,一群人走得远”理念

沉淀,思考,再出发

有人说:“不要以带孩子为名,而放弃自己的梦想!若干年后,孩子希望拥有的,是一个有梦想可以紧跟时代的时尚魅力麻麻,而不是一个只会扫地做饭的妈妈。一个没有梦想的妈妈是带不出来优质的孩子,妈妈不是保姆,更多的是榜样!”

这话对我产生了很正面的影响。的确,为人母之后,心境和心态包括看待世界的眼光都变得更柔软有爱,但还有很多方面存在不足,我也需要和宝宝一起成长。在这几个月当中,我主要有以下的几点思考和大家分享:

1.享受“悦己”的时光

整天刷手机买买买不会让你快乐起来,反而会让你陷入加倍的空虚感。每周给自己安排一段安静的时光,全心投入做一些“悦己”的事情,抛开所有的担忧和负罪感,请妈妈或阿姨甚至老公帮你照看孩子,哪怕只有一个下午或一个小时,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可以读书写字画画插花,或者和友人逛街畅谈交流想法,或者什么都不想打坐冥想,做任何让你感到开心的事情。每日24小时,如果长期和孩子的一切捆绑在一起,很容易让自己陷入琐碎和焦虑,反而更加不利于对孩子的陪伴。只有让自己快乐起来,学会爱自己,才会有更多爱别人的能力。

2.尽量和孩子保持同样作息

我曾经为了拥有不被打扰能够安静学习的自己的时间,每晚在孩子睡觉后熬夜写文到凌晨,那段时间虽然产出很高,但确是以压榨睡眠时间为代价:凌晨2点我刚刚有些睡意,孩子就醒来要夜奶,之后4点一次夜奶,而清晨5,6点孩子就睡饱了醒来要抱抱,每天睡不足4,5小时的我顶着两个硕大的熊猫眼精神萎靡情绪不佳,那时候,我也开始思考自己真的有善待自己的身体吗?毕竟丧失了最前面那个“1”,后面的“0”都变得毫无意义。

于是,我开始做了一些调整,比如9点哄睡孩子之后绝不碰手机,清晨5,6点和孩子一起起床。刚开始非常非常困难,好在坚持了段时间之后就逐渐习惯了。利用好白天的碎片化时间专注当下提高效率读书写文,白天的时间不如夜晚宁静,但却对健康很有利。而且,良好的睡眠状况才能够保证积极的情绪和精力。

3.正念——当下是一支花

“活在当下”这句话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其实真的没那么简单。我曾经在抱着宝宝的时候十分着急想要学习,结果是没有陪好宝宝,又没有进入状态学习。有研究显示,有一种幸福来自于心无旁骛的“心流”状态,宁做一件认真的事,也不做十件粗糙的事,如同一行禅师所说:“安静下来吃一个橘子,感受它的味道和触感,心无杂念,”这就是禅。因此,陪孩子的时候就投入其中专注地逗她笑让她开心,学习的时候就屏蔽一切干扰专注地读书写作,保持正念,这就是修行。

4.将此刻正在做的事细化

可以充分利用好孩子睡觉的时间做点事情,但是如果孩子的睡眠不完整的话就很容易被醒来的宝宝打断计划而着急上火。针对这么问题,我的方法是:将任务细化,不求一蹴而就,但求做一点就好。比如我会用喂奶的时间朗读人民日报的社论,并且降低标准,每天做一点和目标有关的事情即可。李松蔚老师曾经讲过一个故事:他的一位师兄很厉害,往往几个月就可以发了一篇核刊文章,而且是sci论文。可是平常看他也经常打篮球,打游戏,陪女朋友。他是怎么做到的?其实很简单,早上一个小时和晚上一个小时固定会做和论文有关的事情,就这样日积月累,一篇论文就产生了。因此,积少成多,量变就会发生质变。把正在做的小事变成了不起的成就。

5.持续学习,保持好奇

工作之后我每年都会留出一笔钱用来投资自己,而且从来不吝啬于学习上的投资,很多朋友都不理解,觉得这样一笔钱完全可以用来买一个名牌包或者漂亮衣服了。其实买个包买件衣服不会让你幸福一年,可能开心一会儿就过去了,但是学习带来的充实和成长则是终身、多方受益的,学习是唯一只涨不跌的投资,而且投资自己就是最大的投资。

毕业后我回到老家所在的三线城市工作,小城市里资源匮乏,但好在互联网时代,世界是平的,你想要的一切学习资源都可以从网上获取到,而且就算环境不动,人可以自己走。生娃之前,我经常自费去北上广学习充电。生娃之后,没有资源,就自己创造资源;坚持读书,持续做笔记,并向彭小六老师学习,用思维导图和手绘图来记录读书笔记,把书中的内容与自己的实际工作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6.尽量让自己好看

很多新妈妈容易忽视这一点,认为生完宝宝之后身材走形,穿什么都不好看,干脆就不去花任何时间去打扮自己了。其实不管体型和长相如何,只要花点时间把自己收拾利落,化点淡妆,穿上适合自己的衣服,每个妈妈都可以很美。除此之外,花点时间运动健身,不是一定要去健身房,下载一个keep在家利用碎片化时间运动健身,做做瑜伽,不仅可以让身心更舒畅,而且可以帮助恢复形体,节食减下来的是肌肉,人会很没精神,而运动瘦身减下来的是脂肪,会让你脱胎换骨容光焕发。三公子曾经说过:健身是最好的整容术。尽量在外形上让自己变得更好看,也能帮我们恢复自信,提升幸福感。

7.你能给孩子最好的爱,就是稳定的情绪

有个心理学家曾经说:“家里有了孩子以后,能够给他的最好的爱是什么?就是照顾她的人有良好的情绪状态,爸爸爱妈妈,妈妈爱爸爸,让她在和谐的环境成长,会让她感到更安全,就像小鸟儿有一个稳定的巢。”确实,宝宝虽然很幼小,但是很多时候大人的情绪她都是能感知到的,他们或许不会表达,但是心里都明白。负面的情绪非常的消耗能量和精力,你开心的时候她也会很开心,你郁闷的时候她也会很不开心的样子,你所有的情绪都会对她产生影响。尤其是绝对不能在孩子面前大声叫喊吵架,这会对她的心灵带来难以愈合的创伤。你能想象一个不快乐的妈妈能教育出幸福的宝宝吗?因此,你能给孩子最好的爱,就是让自己开心起来。

带着暖意看世界,与正能量的人为伍,如果你每天都与充满消极的怨妇在一起讨论自己的生活有多讨厌,对你一点好处都没有,因为你会把自己变成一个自己都烦自己的郁闷的怨妇,同时你的婆媳关系和亲密关系将一塌糊涂。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爱自己,却希望别人爱自己。而你专注什么,就会遇见什么,你专注美好,美好就会向你显现,专注拥有的,就会愈发富足,专注感恩,人际关系就会越来越好,相反的,你专注于抱怨,就会遇见越来越多讨厌的人和事,你总是盯着自己注定没有或得不到的东西,就会忘记自己所拥有的。你关注什么,什么就会增长和放大。人生最终是一场自己选择和创建的旅程。

8.珍惜与宝宝在一起的时光

很多人即便当了父母,心里却依然还是个孩子。他们的内心深处还未做好准备成为一个真正独当一面的大人。我就是这样的人。小天使的降临,除了带来全家人巨大的幸福之外,这意味着你要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睡眠花在照料宝宝上,日复一日大大小小的琐事永远做不完。

说来真的很惭愧,我极少将心思百分百放在孩子身上,常常是一边哺乳一边用手机听微课,一边哄睡一边看电脑上文章,抱着宝宝看着手机屏幕。即使是偶尔逗宝宝笑一会儿,也是心不在焉地不时看看手机。有时候,我一边抱着孩子,一边用讯飞语记语音输入的方式来写文,还常常被宝宝的莫名哭闹打断思路,内心充满焦虑,很多时候,会愧疚的想:我真不是个好妈妈。

我还有文没有写,还有课没有备,还有梦想没有实现,还有大把的事想要去做,很久没有拿起画笔,没有做过烘培,没有侍弄花草,小院儿里的多肉渐渐枯萎,古筝上面落满灰尘……即使是在客厅做做瑜伽,也得竖起耳朵听着卧室传来的声音害怕宝宝忽然醒来。

“假如眼前的生活不是你想要的样子,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有一天,我收到爸爸发来的一条微信:“女儿,不管你多大,永远是我和你妈妈的宝贝,如今你已为人母,即便要经历一段艰苦的时光,但这是每个女孩都必须经历的成长,要记住:没有哪一种成功可以弥补教育孩子的失败!你需要和小宝一起长大,爸爸相信你一定可以平衡好各方关系。努力,加油!”

看完爸爸的消息,我不由地感慨万千:

是啊,成长只有一次,孩子以风一样的惊人速度快速长大,现在不舍得在孩子身上花时间,等到有一天,你真正想爱她时,发现她已经长大到可以独当一面,再也不需要你的爱……

给孩子有效和高质量的陪伴,成长的时光错过了就再也没有了,对每个很渴望成长的平衡好孩子和工作,也是个需要下大力气学习的功课啊。

写完这篇文的时候,正好是20xx年的8月2日,忽然想到不知在哪里看到的一句话------每一天,一生都只有一次。你花时间做什么,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将你的力量,用在正确的方向。这一生,我们拥有的这三万多天,每一天都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这话,送给初为人母的我自己,也送给你。

如何正确的跳槽


跳槽也是有技术含量的,编辑整理了以下四种跳槽方式,乃是职场中最忌讳的方式:

一、随意改行,盲目跟潮

没有一个行业是永远的热门。不考虑自身专长和兴趣,即使应聘成功,也难以长久。何况每一次换行都必须从新手做起,知识和经验难以积累,也很难成为行业的佼佼者。如果到了四十岁还没有在某个行业里开拓出一片天地,那么跳槽就业将会变得比较艰难。这里还要提醒广大的应届毕业生,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专业,毕竟学以致用者轻车熟路,较非专业者容易上手得多。随意改行意味着没有职业目标,难有发展。

二、不加分析,盲目听信

据统计,约有50%的跳槽是为了追求高薪。通过跳槽能让薪资上个台阶固然是好,可是为了一两百块跳槽就显得过于草率。现在很多中介或公司在招聘的时候说得花好稻好,可是工作后才发现被骗。比如在“年薪”上作文章,在“四金”上“捣糨糊”等等,花样百出,不一而足。求职者如果不加分析,就会轻易入瓮。有的人在跳槽时只盯住薪资,不考虑自身的长远发展,更是得不偿失。盲目听信者往往会迅速再次跳槽,进入恶性循环。企业认为这样得求职者做事草率,难堪大用。

(如何正确的跳槽)

三、意气用事,盲目跳槽

有些人仅仅因为一点小事与上司或同事意见不和,便“一纸休书”,“挂印而去”。这样的人情商一般高不到哪儿去,更缺乏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换了环境也难有作为,反易成为老单位同事的笑柄。企业一般也不愿招聘。

四、急于求成,盲进忙出

几乎每个人都希望在工作中能迅速得到晋升。有志向是好的,但是急于求成就不行了。急于求成者往往“欲速则不达”。一位曾在金贸大厦工作过的人事告诉笔者,金贸大厦最后晋升到高层管理位置的并非当初能力最强者,而是能坚持留到最后的人。经验和能力都需要日积月累。来到新的环境,光是获得领导和周围同事认同就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晋升机会的获得更需要耐心。因此,现代成功学认为成功更多的取决于情商和逆境商,而非传统意义上的智商了。要把潜力转化为能力,实力转化为地位,切忌急于求成,频繁跳槽,况且好企业一般都比较看重员工的忠诚度,频繁跳槽乃大忌也。

那么,要怎样做才能通过跳槽求得一份满意的工作呢?这里提几个问题,建议职场人在有意跳槽前认真思考:

1.10年甚至20年后我的职业目标是什么?我现在又处在哪个阶段?我准备如何实现目标

2.我的优势在哪里?我的特长有哪些?我的兴趣是什么?我准备在今后的工作中如何利用和发挥它们

3.我的工作经历对下一个求职目标有什么帮助?我还有哪些欠缺

以上这些也是企业招聘过程中普遍关心的问题。通过冷静思考,不仅能让您在择业时更为理性,还能帮助您在面试时坦然面对主考官,自然容易求得一份满意的工作。

我的大学 我的梦想


一、写在前面的话

我是一名普通的大一新生,说实话当初在校内网选课的时候,无意间看见了周老师的这门课,觉得对自己以后找工作会有帮助就选了。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争得觉得自己学到了很多以前不曾学到过的东西。也正是因为周老师这门课,让我自己对今后的职业方向和就业选择有了一个定向的思路。明白了许多以后工作中很可能遇到的问题,周老师告诉我们方法给我们解决问题的钥匙,更让我们明白怎样去做人,做一个在现实社会中的聪明人!

二、自我分析

我是一个性格开朗的女孩,很容易被人群所容纳,给人的感觉很随和没有架子,自己感觉为人也挺仗义的。虽然是个女生,但性子比较向男生。甚至有时候和男生们一拍即和,办事比较果敢不会犹豫不决(不过这个作风也给我惹来了不少的麻烦)。我的承受能力还可以,不会在遇到挫折的时候一蹶不振,平时的我也很幽默,一群狐朋狗友会被我逗得口水横飞,觉得这丫头有点疯颠,不过做起事来可从来不犯糊涂。

三、职业选项及其相关的问题解释

音乐教育的就业方向:主要到高、中等专业或普通院校、社会文艺团体、艺术研究单位和文化机关、出版及广播、影视部门从事教学、研究、编辑、评论、管理等方面工作。
就业方向职业的能力素质要求:兴趣要广泛,专业自身能力强,热爱艺术,有较强的语言组织沟通能力,对音乐的历史有清楚的了解。
就业方向职业的岗位职责(中学音乐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对学生进行音乐学科知识的传授、音乐技巧的训练和音乐素养的熏陶,做到发音正确,练声规范,班级整体水平较高。认真做好教学组织工作,保证课堂教学秩序和效率。负责培训一支素质较好的文艺队伍,平时能配合宣传,外出演出,并参加各级各类文艺竞赛。负责活跃群众文艺,教会学生跳集体舞,发动学生课前唱歌,达到班班有歌声,教会学生唱国歌、队歌。负责组织全校性的文艺汇演,负责对各班进行指导。负责布置音乐教室,有音乐教室特色,使之艺术化,随时保持音乐教室的整洁。有关音乐教具、挂图、器材要精心爱护,严加保管,充分利用,做到勤俭节约。协助教导处进行音乐学科的质量监控,期末将音乐学科成绩汇总上交。
与就业方向职业目标的差距:在目前这种优胜劣汰的社会环境中,我们奉行的都是适者生存的原则,那么如何提高自身的价值就成了我们当代大学生的首要问题。近几年音乐院校毕业的大学生数不胜数,就业问题逐年上升,给我们这些刚步入大学的新生不晓得压力!

四、大学期间的计划

发奋努力的学习是成功的必备条件,也是做一个大学生的分内之事。
一年级为试探期:要初步了解职业,特别是自己未来所想从事的职业或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职业,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具体活动可包括多和师哥师姐们进行交流,尤其是大四的毕业生,询问就业情况,大一学习任务不重多参加学校活动,增加交流技巧,学习计算机知识,争取可以通过计算机和网络辅助自己的学习。为可能的转系、获得双学位、留学计划做好资料收集及课程准备,多利用学生手册,了解相关规定。
二年级为定向期:应考虑清楚未来是否深造或就业,了解相关的应有活动,并以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质为主,通过参加学生会或社团等组织,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同时检验自己的知识技能;可以开始尝试兼职、社会实践活动,并要具有坚持性,最好能在课余时间后长时间从事与自己未来职业或本专业有关的工作,提高自己的责任感、主动性和受挫能力,增强英语口语能力,增强计算机应用能力,通过英语和计算机的相关证书考试,并开始有选择地辅修其他专业的知识充实自己。
三年级为冲刺期:因为临近毕业,所以目标应锁定在提高求职技能、搜集公司信息、并确定自己是否要考研上。在撰写专业学术文章时,可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锻炼自己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参加和专业有关的暑期工作,和同学交流求职工作心得体会,学习写简历、求职信,了解搜集工作信息的渠道,并积极尝试,加入校友网络,和已经毕业的校友、师哥师姐谈话了解往年的求职情况;希望出国留学的学生,可多接触留学顾问,参与留学系列活动,准备TOEFL、GRE、注意留学考试资讯,向相关教育部门索取简章参考。
四年级为分化期:找工作的找工作、考研的考研、出国的出国,不能再犹豫不决,大部分学生的目标应该锁定在工作申请及成功就业上。这时,可先对前三年的准备做一个总结:首先检验自己已确立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前三年的准备是否已充分;然后,开始毕业后工作的申请,积极参加招聘活动,在实践中校验自己的积累和准备;最后,预习或模拟面试。积极利用学校提供的条件,了解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的用人公司资料信息、强化求职技巧、进行模拟面试等训练,尽可能地在做出较为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进行施展演练。

五、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的计划:

1. 每天花一个小时学习英语。
2. 努力学习专业不能放松,这是以后生存的根本。
3. 多看课外的书籍,充实自己的知识量。
4. 争取有实践的机会,为以后积累经验。
5. 每周去一次图书馆了解最新动态。
6. 英语过四级。
以上只是目前的一部分计划,以后会逐年的添加!

六、结语

老实说要写这样的一篇论文的确要小下一番功夫,可是当论文接近尾声,快大公告成的时候,满足感油然而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有了这次经历,让自己了解到了自己的不足,明确了接下来目标和方向。也清楚的知道自己的路应该怎样去走,怎样朝自己的目标去努力!

听见,成长的“咔咔”声


如果你有幸走在夏夜的玉米田间,轻轻闭上双眼,借着微风,你会听到“咔咔”的声音,那是玉米茎杆生长的声音,那会是怎样的感受?是否会像年幼的孩子一样,有那么一段时间,承受着生长痛的同时,感受着成长带来的的喜悦。

成年人呢?你既不会像植物那样听到成长的声音,也不会像孩子那样真切地感受生长带来的疼痛,有时停在一个舒适区里久了,失去了那种敏感,甚至不再那么地肯定自己是不是还在成长;然后,你可能开始怀疑自己,内心有点焦虑,却又素手无策;紧接着,你试图开始说服自己,自我麻痹中过着日子,内心挣扎却反复地不断地上演着……

有多少人会确定一年后的自己会是什么样,三年后又如何,自己和家人过着怎样的生活?将这个问题抛给带着一腔热血的大学生们,抛给打拼多年的职场人士,极少有人能给到一个清晰而明确的答案。成长,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给内心带来动力和希望,它是具体的,可以看到,听到和感受得到。

看到你成长的画面。勾画出你关于未来生活的想像,可以是关于未来一年、三年或三十年的。那画面中的你什么样子,做着怎样的事情,和谁在一起;然后,那个画面中的你越清晰,他慢慢走近你,说着关于你的生活……当你看到了清晰的人生方向,关于职业、家庭、生活、健康、休闲,然后在平衡轮中以重要度打分,你开始知道未来如何去投入和平衡,第一步就这样开始了。

保持你的成长节奏。突然有那么一段时间,你急迫地想成长到那个你想要的未来,来构成自己美好的未来画面,可是自己又精力有限,被多个不同的方向同时拉扯着,分散的力量让自己无论在哪个方面都却毫无进展。

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一棵健康的、充满生机的杨树,你就不要期望像竹子一样的成长节奏,你展示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它绽放着坚韧不拔的气节。成长,就是在春季播下种子,在夏日里用心浇灌,在秋天收获,并在冬天蛰伏等待下一次的机会。好的节奏感不能确保你能在短跑中胜出,但可以让你享受跑完整场的马拉松畅快。

听到你成长的声音。成长,就像植物一样,是内在能量的不断积蓄,最终茎杆挣脱叶基的紧裹,那突然爆开的“咔咔”声不是瞬间的蹿长,而是累积到一定阶段后的突破。那“咔咔”声就像是时钟,在整点为你准时敲响。当我们完成了一个当初看来无比艰难的项目,体验和突破自己的极限,开始尝试不同的生活,开始一次打开心扉的交谈,完成一次站在众人面前的演讲……,每当这时,你就听见了自己成长的声音。

借助平台的力量。玉米会借助风的力量爆发自己的能量,就像能力找到了兑换价值的平台,得以展示和发挥。然而,当你自己没有准备好的时候,任凭风怎样吹,也吹不出你的成长,弱小的你可能因此而倒下,就像是机会来了你没有能力抓住的状态。更多地,你留意那些成长的畸形的玉米茎杆,由于不能挣脱叶子的包裹,痛苦挣扎地生长着,就像怀才不遇的书生,不能适应环境,利用当下的资源成就自己。

不再等待,出发!成长是不需要等待的,看到自己的目标,保持自己的节奏,听到自己的声音,借助风的力量,迈开坚实的一步。等待是借口,是拖延,是无力……是那个让你永远也到达不了的幕后黑手。

这个夏天,你也许和我一样,没有机会亲耳听到田间玉米成长的声音,却能带着自己成长的力量,听到那持续的“咔咔”声。

程序员个人职业生涯成长公式


微软有些部门以成长公式的形式从为什么(Why)、做什么(What)、怎样做(How)和在哪里(Where)角度为员工计划自己的成长提出了方向。比如某部门提出以下公式:

当然了,微软和其他公司企业文化、制度、对员工要求、为员工提供的职业生涯发展条件各有不同,所以微软的公式并非对每个人都适用。不过该模式有5个要点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1)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思考和认识到为什么要努力成长?比如因为我们都希望自己不断充实提高,能胜任微软的本职工作,也希望能高质量完成任务,成为优秀员工,为用户和社会做贡献等。

(2)至于要做什么才能算是在成长呢?首先就要考虑本职工作,也就是分给自己要完成的所有任务。在微软这样的特别强调和积极实行创新和发明新技术、新过程的公司,每个员工当然也要跟上新要求、新形势,因此也要积极学习和积极参与新技术和新过程的创新和制定。此外也应该承担额外责任,帮助其他团队成员和团队建设;还应该计划将来的职业发展目标,并把个人目标计划和团队、公司总体目标结合起来。
(3)做什么明确了,还要注意怎样做。微软要求员工参照公司的胜任能力要求和团队对各员工的特定要求。

(4)至于员工职业生涯成长的目标和计划要在哪里留记录和追踪,微软是用职业发展指南针网站,也是微软员工年度考核网站的一部分。

(5)自己的直接上司应该对帮助员工职业生涯成长负很大责任。虽然员工自己要对个人的成长计划目标明确和积极努力,但还需要自己的直接上司(manager)的指导、支持和帮助。

以上《我所理解个人成长的正确姿势》一文,由编辑精心撰写而成,希望对您的职业规划有所帮助,更多精彩请访问“我的个人简历”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