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闯世界不能丢掉的原则。

职场心理栏目教您熟悉各类职场心理,提供各类职场心理故事、职场心理学、女性职场心理、职场心理测试、职场人际心理、职场心理作文等相关内容。让您全面的了解各类职场心理。感谢阅读《年轻人闯世界不能丢掉的原则》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心理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zc530.cOM/p>没有一种方法或者途径绝对适合每个人,但总有一些原则与方法是共通的,明白了这些,可能更加有助于在外漂泊的生活开拓出更美好的人生。

对于漂泊在外的年轻来说,如何适应环境并且尽快让自己扎根发芽,的确是个很现实的问题。我总结了几条看法,希望对刚刚毕业走向社会的孩子们有所帮助。

1、年轻人出门在外一定要确立目标

年轻人毕业之后选择留在异乡飘荡,一定是有着自己的目标和追求,想要在陌生的地方开拓自己的事业和人生。所以既然选择了出门在外,就一定要始终很清楚自己的目标,不管是眼前的生存大计还是未来的人生规划,都要有个或长或短的目标。有了目标才能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才会一步一步登上更高的阶梯。没有目标,浑浑噩噩在外漂着而又始终摆不脱混沌状态,那样的人生看不到希望,也没有前途可言。

2、年轻人出门在外一定要学会适应

环境是很难改变的,在外漂泊会经历租房,要承担房租,有时会遭冷眼,求职未必顺利,生活一定会有个清苦的阶段,最难的是要经历一个人在外,身边没有亲人的孤独。但无论怎么样,选择漂泊是一种勇气,更大的勇气在于把选择的路走好,所以一定要学会适应变化的环境,适应长久的孤独,在适应中慢慢让环境朝自己期望的方向改变。我在以前的博文中引用过作家朋友的一句话: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这句话送给还没有太多经历和经验的年轻人,恐怕最合适。

3、年轻人出门在外一定要相信自己

年轻人做出在外飘荡的决定,是一种勇气,也是对自己的相信;选择了在外打拼,就要相信自己的决定,相信自己的勇气,相信自己的能力,最主要的是要相信自己一定能在外面开创出自己想要的生活。这种相信是选择漂泊的理由,也是给自己鼓劲的信念。年轻人在外最怕的就是经历了挫折和失败或者面临比较艰难的境遇的时候,不再自信,不敢往前,没有了当初的冲劲,一旦泄气了,之前的努力可能就白费了。

4、年轻人出门在外一定要保持勤奋

人在追求事业和人生的过程中,机遇重要,能力重要,学识重要,朋友重要,但这些都没有自己的努力奋斗重要。勤奋是耕耘人生必不可少的品质,没有耕耘,再好的种子,再好的土地,再好的自然条件都不可能长出丰收的庄稼。每个人能力有大小,机遇不相同,但勤奋是共通的,没有谁漂泊在外不靠勤奋就能站稳脚跟,没有目标脱离了勤奋还能变成现实。

5、年轻人出门在外一定要珍惜时间

事业和人生都需要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过程长短因人而异,但不能无限制地处在发展的最初步阶段,人生和事业都需要在努力中得到推进,长时间没有进步是件糟糕的事情。人生有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原地踏步等于退步,因为在你踏步的时候后面的人很可能超过了你,你就落后于更多人了,最重要的是浪费掉了非常珍贵的青春时光。所以年轻人无论身处何种境地,不管是不是做得成功,一定不要浪费时间;时间是最珍贵的成本,付出之后就再也收不回来,一定要让有限的时间用在最值得的事情上面。

6、年轻人出门在外一定要积累经验

成功有成功的途径,失败有失败的理由,这些都是奋斗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总结起来都是有益于未来走好人生和规划事业的宝贵财富,成功的经验一定要总结,并且拿出来与朋友分享,给别人做参考;失败的教训也要及时总结,告诫自己不要重蹈覆辙,也劝诫别人少走弯路。只有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才能减少未来的发展阻力。

7、年轻人出门在外一定要懂得进退

并非所有的人都适合在外漂泊。我曾经见过一个19岁来北京读书,而后一直在这里飘荡到了三十四岁,一事无成且朝不保夕,最终回家种田去的男子。当然,不是每个人都会如此,但也绝非每个人都能在外面的世界里闯荡出一片天地。不勤奋的人很难有收获,但并非勤奋一定能出成果,还要看有没有努力的方向,是不是把握了机遇,个人的脾气秉性和做事的原则方法也会影响到事业和人生的开拓。在外漂泊,并非自由得没有限制,要懂得前进,更要明白在适当的时候选择退出,这样能节约时间成本,及时找到更加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子,也是聪明人必备的准则之一。

年轻人在外,每个人的经历和处世态度、方法都不会相同,没有一种方法或者途径绝对适合每个人,但我相信总有一些原则与方法是共通的,明白了这些,可能更加有助于在外漂泊的生活开拓出更美好的人生。

精选阅读

漂泊的年轻职场人需要记住的七大原则


职场生存必须要学会一点职场生存的法则,这是不可避免的。您知道职场法则?感谢阅读《漂泊的年轻职场人需要记住的七大原则》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心理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对于漂泊在外的年轻来说,如何适应环境并且尽快让自己扎根发芽,的确是个很现实的问题。职场达人总结了几条原则,希望对刚刚毕业走向社会的孩子们有所帮助。

对于漂泊在外的年轻来说,如何适应环境并且尽快让自己扎根发芽,的确是个很现实的问题。职场达人总结了几条原则,希望对刚刚毕业走向社会的孩子们有所帮助。

原则一:确立目标

年轻人毕业之后选择留在异乡飘荡,一定是有着自己的目标和追求,想要在陌生的地方开拓自己的事业和人生。所以既然选择了出门在外,就一定要始终很清楚自己的目标,不管是眼前的生存大计还是未来的人生规划,都要有个或长或短的目标。有了目标才能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才会一步一步登上更高的阶梯。没有目标,浑浑噩噩在外漂着而又始终摆不脱混沌状态,那样的人生看不到希望,也没有前途可言。

原则二:相信自己

年轻人做出在外飘荡的决定,是一种勇气,也是对自己的相信;选择了在外打拼,就要相信自己的决定,相信自己的勇气,相信自己的能力,最主要的是要相信自己一定能在外面开创出自己想要的生活。这种相信是选择漂泊的理由,也是给自己鼓劲的信念。年轻人在外最怕的就是经历了挫折和失败或者面临比较艰难的境遇的时候,不再自信,不敢往前,没有了当初的冲劲,一旦泄气了,之前的努力可能就白费了。

原则三:学会适应

环境是很难改变的,在外漂泊会经历租房,要承担房租,有时会遭冷眼,求职未必顺利,生活一定会有个清苦的阶段,最难的是要经历一个人在外,身边没有亲人的孤独。但无论怎么样,选择漂泊是一种勇气,更大的勇气在于把选择的路走好,所以一定要学会适应变化的环境,适应长久的孤独,在适应中慢慢让环境朝自己期望的方向改变。我在以前的博文中引用过作家朋友的一句话: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这句话送给还没有太多经历和经验的年轻人,恐怕最合适。

原则四:珍惜时间

事业和人生都需要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过程长短因人而异,但不能无限制地处在发展的最初步阶段,人生和事业都需要在努力中得到推进,长时间没有进步是件糟糕的事情。人生有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原地踏步等于退步,因为在你踏步的时候后面的人很可能超过了你,你就落后于更多人了,最重要的是浪费掉了非常珍贵的青春时光。所以年轻人无论身处何种境地,不管是不是做得成功,一定不要浪费时间;时间是最珍贵的成本,付出之后就再也收不回来,一定要让有限的时间用在最值得的事情上面。

原则五:保持勤奋

人在追求事业和人生的过程中,机遇重要,能力重要,学识重要,朋友重要,但这些都没有自己的努力奋斗重要。勤奋是耕耘人生必不可少的品质,没有耕耘,再好的种子,再好的土地,再好的自然条件都不可能长出丰收的庄稼。每个人能力有大小,机遇不相同,但勤奋是共通的,没有谁漂泊在外不靠勤奋就能站稳脚跟,没有目标脱离了勤奋还能变成现实。

原则六:懂得进退

并非所有的人都适合在外漂泊。我曾经见过一个19岁来北京读书,而后一直在这里飘荡到了三十四岁,一事无成且朝不保夕,最终回家种田去的男子。当然,不是每个人都会如此,但也绝非每个人都能在外面的世界里闯荡出一片天地。不勤奋的人很难有收获,但并非勤奋一定能出成果,还要看有没有努力的方向,是不是把握了机遇,个人的脾气秉性和做事的原则方法也会影响到事业和人生的开拓。在外漂泊,并非自由得没有限制,要懂得前进,更要明白在适当的时候选择退出,这样能节约时间成本,及时找到更加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子,也是聪明人必备的准则之一。

原则七:积累经验

成功有成功的途径,失败有失败的理由,这些都是奋斗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总结起来都是有益于未来走好人生和规划事业的宝贵财富,成功的经验一定要总结,并且拿出来与朋友分享,给别人做参考;失败的教训也要及时总结,告诫自己不要重蹈覆辙,也劝诫别人少走弯路。只有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才能减少未来的发展阻力。

年轻人在外,每个人的经历和处世态度、方法都不会相同,没有一种方法或者途径绝对适合每个人,但我相信总有一些原则与方法是共通的,明白了这些,可能更加有助于在外漂泊的生活开拓出更美好的人生。

职场知识:「职场生存」为什么年轻人越来越穷?!


罗永浩带货直播想必是最近最热闹的互联网新闻之一了。

数据显示,4月1日,罗永浩抖音直播累计观看人数超过4800万人,总交易额竟然超1.1亿元,总销售商品超91万件,创下目前抖音直播带货的新纪录。

罗永浩带货内容多种多样:50000支小米中性笔;45000张奈雪的茶定制100元心意卡;100000盒小龙虾…更可怕的是这些消费品在数秒内全部售罄。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现在的网络安利种草数不胜数,越来越多样化的购物渠道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创造着令人咋舌的天文消费额。

不管是罗永浩还是李佳琦,不管是淘宝直播还是抖音直播,主播在变平台在变,但不变的目的都是变着法的让大家花钱。

罗永浩、李佳琦、薇娅等等主播们创造的记录背后,是盛大的消费主义狂欢:

20/杯起步的奶茶,追不完的新款鞋子衣服包包,OhMyGod连续轰炸的美妆品护肤品,一季度一换的电子数码产品......生活中有太多的信息,商家,KOL,网红,明星,不同阶层的同龄人在煽动着及时行乐,刺激着蓬勃的物欲。

这一届年轻人,一边喊着“缺钱“,一边不遗余力地掏钱买买买,是不是很矛盾?

根据蚂蚁金服《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年轻一代(35岁以下)56%的人没有储蓄,而开始储蓄的人中,每月储蓄仅1389元。

与此同时,不存钱的这部分人恰恰又是各大购物消费的主力军。

在收入尚未达到高水平的情况下,存最少的钱,负最多的债,买最好的东西,这句话看似调侃,也确实透露着目前年轻人的迷幻现实。

月入四千和月入四万的人在共享同一套消费主义,这其实是一件挺可怕的事。

不少年轻人在过度消费的情况下入不敷出,为了面子没有里子也得撑。

还没有等到工资升级,就先迎来了消费升级。

虽然本身的收入没有那么高,但社会消费环境,在推着年轻人朝更敢花钱的路走去。根据尼尔森2019年的调研结果,18-29岁的年轻人信贷用途中,超过50%被用于“提高生活品质”。追求好的生活确实很正常,但是超出个人理性需求的消费其实是掉入了消费主义陷阱。

啥叫消费主义陷阱呢?网上有个解释,消费主义的根基在于你消费了什么,而不是你需要什么,一切皆为消费服务。

你的需求本来是一双好穿的鞋,但是商家通过不停灌输“你值得更好的....”“你是怎样的人”“你的生活多么美妙”这些软性广告,为你制造了更高更好的需求。再加上周围群体的煽动,让你更加认为自己也需要拥有这个本来不必要的需求。

当有一天你突然收拾物件,才会奇怪:咦我怎么会买ta?

明明只是一个拿普通工资的上班族,你的需求却膨胀到了和只靠收租就可以过得舒舒服服的富二代一样的水平。

很多人现有的财务实力无法满足每月的消费需求,怎么办呢?

金融产品可以帮你实现超前消费。

越来越方便的超前消费方式在帮助消费主义落地:

花呗,借呗,白条...花样百出的金融产品包裹着我们本不富裕的生活,也促使着我们容易冲动消费。

据统计,中国1.7亿90后中,有4500万人开通蚂蚁花呗(这个数字还在上涨)。“双11”当天,花呗给8000万用户追加1760亿元的信用额度。

便利的超前消费不仅能第一时间满足你的冲动消费,还让人产生了“不贵“”买得起”的错觉。

一次性花3000买个ipad会实打实感觉到肉痛,然后为此犹豫不决,那么用花呗分期24个月,平均每个月125块,每天4块钱,四舍五入好像不用花钱了?买!

明明每个月收入不过万,但是看着花呗2万的信用额度,仿佛自己每个月多了2万。

但是仔细想想,你真的有每月偿还2万贷款的经济能力吗?

知乎一个网友曾经吐槽过年轻人过度消费导致负债的情况:

答主在奶茶店门口偶遇一对年轻情侣,衣着大牌,打扮光鲜,而他们的对话居然是“我这个月xx额度爆了,奶茶你买吧。“”我xx卡也没钱了,刷不了了。“

穿着上千的大牌衣鞋,却连一杯30块的奶茶,都买不起。

消费水平与真实的收入水平不匹配,膨胀的物欲够不上每个月的还款,这才是越来越“穷”的本质。

有人说:“大众欢呼着拥入消费主义的怀抱,而那些有钱人或者未来的有钱人,他们则冷静地思考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延迟自己的欲望,以便在未来获得更大的收益。”

过度消费的最直接后果,就是没有存款。

没有存款,最大的问题是当风险来临时,你不堪一击。

有多少年轻人,在这次疫情中,发现自己如果再不上班,就要活不下去了?

有多少年轻人,发现一旦面临收入大幅降低,存款就成了唯一的保命符,而自己目前的存款,显然不足以应对。

疫情期间我们在职场范文网服务号做过一个小调查——假如一直不工作,你的存款够支撑生活多久?

41%的用户表示仅够1个月,总共有65%的用户不够支撑3个月,不上班存款能够支撑超过半年的用户只有26%。

存款仅够一个月有多可怕呢?

如果你在2月不幸被裁员,你在三月就没有足够基本生活开销的钱了,目前形势下找工作势必也将成为持久战,而存款仅够1个月的比例超过了4成。

风险来临前,我们永远不知道推倒现在的生活,有多轻而易举。

这次疫情无疑是在给大家敲响警钟:

旺盛的消费主义应该得到遏制,许多人不爱存钱的生活习惯,超前透支的金钱观念,在这次疫情期间遭到了巨大的挑战。

诱惑你的人不会对你负责,最终面临难关,承受后果的只有自己,所以自己一定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我们未来生活会遇到的风险,一定不止一次疫情这么简单。父母逐渐年迈可能面临病痛,车贷房贷的偿还,年幼子女的抚养,如履薄冰的中年危机,未知的天灾人祸......能抵抗这些风险的,只有牢牢握在手上的钱。

重新审视消费观念,回归理性消费,直面自己真实的需求,做好收入规划,给自己留够至少6个月的保险金,这是生活的底线,是基本的物质保证,也是突发境遇下的底气。

希望大家记住,只有拥有更多的底气,你才拥有更多的选择权。

愿大家新的一年,理性生活,职场范文网!

职场高情商方法:后浪猛嘲《后浪》,这届年轻人又不行了?


前几天被B站的主题演讲《奔涌吧,后浪》刷了一波屏,鼓舞人心的文字加上何冰老师专业又激情澎湃的朗诵,让这段专门为年轻人打造的演讲视频快速在社交媒体和各大平台传播。

一时,不管是B站的弹幕还是朋友圈都积极向上,一片叫好。作为一朵资深的祖国的花朵,我也深受鼓舞,觉得广阔天地,我们年轻人大有可为。

然而,就那么一盏茶的功夫,风向完全变了,反对的声音越来越大。

其中吐槽最多的是:

高空跳伞、汉服COS、高达模型、出国旅游这些有钱人过的生活,我们不配!打鸡血请适可而止!谢邀!

还有人逐字逐句分析了其中的文案,比如和观众割裂、和主讲人割裂、和五四精神不符等。

甚至有情绪激烈者冲到何冰老师的微博进行人身攻击。

由此引发的负面讨论和那些戾气十足、恶语相向的人,值得我们问一句,这个世界只允许负能量存在吗?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一键知天下的便捷,让我们可以更快获取信息、发布信息。拥有一个ID就拥有了让你发布的信息被71亿人知道的可能。

便宜、高效、便捷、不强制实名等互联网社交特点,好像让我们变得“更爱表达”了。

但一爱说话,就难免有口角纷争。

人是主观能动性极强的个体,每个人的想法和做法都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有区别,这些区别要说大,确实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要说不大,也确实可以简单的分类。

所以,当一种言论出现的时候,一定会打动某一类人,这种言论和人在互联网的助推下,会引来其他“吃瓜不嫌事大的群众”,接着蹭流量的各类媒体、营销号也下场了……

这些形形色色的人,被情绪和网络坏境推着走,不表达点什么,好像都不好意思。

表达观点是社会进步的体现,没人说不好。但是往往正能量的观点大家看过也就过了,就像B站的这个视频,转发一波,点个赞,是最大的行动了。

但是负能量,有槽点,有共情,符合大众逆反心理的言论,往往会被推上热搜。

正能量的《奔涌吧,后浪》没上热搜,被群嘲的正能量的《奔涌吧,后浪》上热搜了,就是这个道理。

存在即合理,我无法告诉你,你不应该发表负面观点,但是我希望你发表的任何观点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而不是

xxx就是这么说的……网友都说……那些大号都说了……连某某大佬都评论了……

这些,都不是你的观点,或许以上这些人说的都不是他们自己的观点,大家只是在复制粘贴第一个带节奏的人的话。换句话说,你被舆论引导了。

自由言论的网络环境,并不会因为你站了谁的队,就奖励你什么,为什么要丧失自我,被牵着鼻子走?

别人的事,我们永远无法了解所有真相,有心人搬出其中一角,说这是全部,我们马上站在这一角的周围,踩碎了其他90%的真相。

所以,很多事件都会出现“反转”,那些之前骂的起劲的人,如今要如何自处。

老祖宗说,不可人云亦云,就是告诉我们,面对任何事,首先要学会独立思考。

生活是有很多不如意,但是我们要被这种氛围包围,整天怨天尤人吗?

那些高空跳伞、汉服COS、高达模型、出国旅游的人,不很有可能是我们周围的某个同事、朋友、家人吗?

而且这些人真的就如大家所说是“幸存者偏差”的受益方吗?

他们天天都在出国旅游、每天换一套价值不菲的汉服、买巨贵的模型取乐?

或许,高空跳伞的是因为从小恐高,想要挑战自我;汉服COS的是职业模特;玩高达模型的是出于个人爱好;出国旅游的也是自己攒的钱。

视频展示这些,不是要讽刺谁,也不是要代表谁,它仅仅是在告诉我们,有这么多不同的人,喜欢不同的事,这个世界才会更好。关于这些,我看了一个网友的评论,说的不能更好了:

一个民族总有些东西是不能亵渎的。天破了,自己炼石来补。洪水来了,自己挖河渠疏通。疾病流行,自己试药自己治。在东海淹死了就把东海填平,被太阳暴晒的就把太阳射下来。斧头劈开的天地之间,到处都是不愿做奴隶的人。

对好的事物保持向往,即使身处泥泞也要仰望星空,心有所期待,路才会越走越宽。那些发光的人,不正是夜空中的星星,一路指引我们的期待和梦想实现吗。

而在我们前进道路上给予力量的前辈,就是带我们找到自己的星星的人啊。

都说何冰作为前浪不能代表后浪,试问,谁不是从后浪成为前浪的,我们每一个人都会不断发生变化、调整自我,当你年过半百,对子孙敦敦教诲,给予厚望的时候,或许,会理解何冰的立场,鼓励赞扬后辈的前辈,我实在看不出他哪里不好。

职场法则:世界500强坚决不用的13种人


第一种人:没有创意的鹦鹉

鹦鹉华丽而聪明。但这种华丽只是温室里的华丽,聪明只是哗众取宠的聪明。鹦鹉鲜艳的羽毛只是为了博人的欢心,它最大的能耐就是重复别人的口舌。 像鹦鹉一样的人,毫无创意,只会模仿和抄袭;他们只求固定的工作,不求自我创新、自我发展;他们信奉多做多错、少做少错的人生哲学;他们因循守旧、唯唯诺诺、不求进取;他们最大的悲剧就是从不用自己的脑子,说自己的话。

第二种人:无法与人合作的荒野之狼

荒野之狼凭借自己的敏捷凶猛常常单独行动,它们无视同类的意见而离群索居.尤其是在捕猎和分享食物时更是如此。 行为像荒野之狼的人,没有丝毫的团队精神,他们不喜欢与人友善合作。共图发展;他们常常不顾他人意见,独来独往。狼人都有些能耐,正是这点能耐使他们狂妄地认为可以不要别人的支持而包打天下。荒野之狼可以独自吞掉一只兔,但却根本不能独自去面对一只虎!

第三种人:缺乏适应力的恐龙

恐龙庞大而凶悍,曾经统治着整个地球,但恐龙却有一个致命的弱点缺乏适应力。面对新的环境,恐龙不知所措、无法适应,最终只能走向灭绝。职场中的恐龙人,一有变化就惊慌失措,他们无法适应新的环境、新的工作、新的挑战,他们甚至连职位的调动和变迁都不能承受。他们在变化面前不是积极主动寻找存发展之道,而是坐以待毙。恐龙灭绝了,只剩下寂寞冰冷的化石。 恐龙人的命运又将如何呢?

第四种人:浪费金钱的流水

涓涓细流,固然能汇成大江;哗哗流水.同样能流走你海一样的财富。像流水一样花公司钱的员工,成本意识极差,他们总是无限制或任意地申报交际费、交通费等,浪费极大。丝毫不注重生产效率,他们是浪费金钱的流水人。

第五种人:不愿沟通的贝类

贝类总是紧闭着嘴巴、沉默不语,它们冷漠、孤独、自我封闭贝类人相信沉默是金,他们紧闭双唇、不愿沟通,狭隘而平庸。 你有了问题是你的事,与我何干?我的事我自会藏在心里,干吗和你交流?尤其是在公司遇到分歧、遭遇困难时,他们宁愿坐视情势坏下,也不愿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贝类人将自己缩在硬硬的壳里,虽守住了他们的贝壳,却注定要失去亲戚、失去 朋友、失去工作、失去自我。

第六种人:不注重资讯汇集的白纸

白纸白白净净,很是可爱,但是它却不能给你提供任何信息、给你任何帮助。 像白纸一样的人脑子里一片空白.他们对外界信息无动于衷,他们不肯思考、不肯判断、不肯分析,也不愿搜集、记忆有关信息,懒得理会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这句名言。他们的人生画卷形同一张白纸.没有丝毫可作鉴赏的价值。他们对企业的发展来一无是处,一文不名。

第七种人:没有礼貌的海盗

规则对于海盗来说就如一纸空文,霸道、野蛮、粗鲁和散漫是他们的专利;不守时,不尊重他人,说话带刺是他们的家常便饭。他们常凭自己心情的好恶任意而为,根本不在乎他人的喜怒及尊严。

第八种人:只会妒忌的孤猿

孤猿两眼腥红,生活在内心狭小的天地里,既孤僻寂寞,又妒忌成性。孤猿人与狼人相比。不仅缺少自知,而且缺乏自信,他们总是害怕别人优于自己。因此,他们时常都会拿起镜子照一照,和别人比一比,稍不如意,他们就会憎恨迁怒超过自己的人。 孤猿人遭受到的痛苦比任何人都要大。因为他们不是在自己的成就里找寻快乐,而是去别人的成就里品尝痛苦,所以,他们自己的不幸和别人的幸福都会使他们痛苦万分。

第九种人:没有知识的小孩

职场小孩满足于现状,对待生活、工作不思进取。处处需要他人的照顾,很少阅读书籍及参加各种活动,懒散地龟缩在自己狭小的天地里。

第十种人:不重视健康的幽灵

幽灵阴森恐怖,来去匆匆,它的出现绝不是好事,因为厄运是它的私生子。 职场中的幽灵人,一天到晚只知道工作,忙忙碌碌。他们阴沉沉的脸上很少看到笑容。低落的情绪、沉重的压力使他们忘记了休闲,每况愈下的健康状况使他们的工作效率降至最低,更可怕的是,他们还会将萎靡不振的情绪传播给别人。恐怖的幽灵人!

第十一种人:过于慎重消极的岩石

岩石沉重而冷漠,孤傲且悲观。像岩石一样的人,必定是些悲观消极的人。他们在工作中缺乏热情,总是消极和被动,很难抓住机会,同时,他们对周围事物也漠不关心。 岩石人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往往都是处于失业状态,就连上帝也会在街道的拐角处拿着大棍耐心地等待他!悲观、消极是成功的最大的杀手,机会决不会光临他这就是岩石人悲哀的一生。

第十二种人:摇摆不定的墙头草

墙头草生长在墙上,左顾右盼、摇摆不定。像墙头草一样的人从来没有自己的主见,永远只会附和别人,尤其当企业内出现、产生歧义时,哪边势力大他们就倒向哪一边,并煽风点火;一旦这方失势,他们又会马上倒向另一边。

第十三种人:自我设限的家畜

循规蹈矩的家畜,亦步亦趋,不敢越雷池一步,因为它们为自己的一生预定了太多的不可能。自我设限的人就像这些家畜一样.他们画地为牢,不肯追求成长,不肯突破自我,不肯主动挑起力所能及的担子。 努力也没有用,薪水够用就好是该类人心中的圣经。 家畜人终其一生都无法领略超越自我的豪迈!

世界销售第一人:乔.吉拉德的销售秘诀


乔吉拉德,(原名约瑟夫萨缪尔吉拉德,Joseph Samuel Gerard,1928年11月1日出生于美国密歇根州底特律市),是美国著名的推销员。他是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认可的世界上最成功的推销员,从1963年至1978年总共推销出13001辆雪佛兰汽车。乔吉拉德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销售员,连续12年荣登世界吉尼斯记录大全世界销售第一的宝座,他所保持的世界汽车销售纪录:连续12年平均每天销售6辆车,至今无人能破。

 被吉尼斯世界纪录称为世界上最巨大的推销员乔.吉拉德,他是如何从一个小偷转变到现在的世界第一销售员,其中是有他自己的秘诀的,我们一起来学学吧。


一、 250定律:不得罪一个顾客


在每位顾客的当面,都大概站着250个人,这是与他关系比拟亲热的人:共事、街坊、亲戚、友人。如果一个推销员在年初的一个礼拜里见到50个人,其中只要有两个顾客对他的态度觉得不愉快,到了年底,因为连锁影响就可能有5000个人不乐意和这个推销员打交道,他们知道一件事:不要跟这位推销员做生意。这就是乔吉拉德的250定律。由此,乔得出论断: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得罪哪怕是一个顾客。


在乔的推销生活中,他天天都将250定律牢记在心,抱定生意至上的立场,时刻把持着自己的情感,不因顾客的刁难,或是不喜欢对方,或是自己心绪不佳等原因此怠慢顾客。乔说得好:你只要赶走一个顾客,就即是赶走了潜在的250个顾客。


二、名片满天飞:向每一个人推销


每一个人都应用名片,但乔的做法不同凡响:他到处递送名片,在餐馆就餐付帐时,他要把名片夹在帐单中;在活动场上,他把名片大把大把地抛向空中。名片漫天飘动,就像雪花一样,飘散在体育场的每一个角落。你可能对这种做法感到奇异。但乔认为,这种做法帮他做成了一笔笔生意。


乔认为,每一位推销员都应想法让更多的人知道他是干什么的,销售的是什么商品。这样,当他们需要他的商品时,就会想到他。乔抛散名片是一件非同寻常的事,人们不会忘却这种事。当人们买汽车时,天然会想起那个抛散咭片的推销员,想起手刺上的名字:乔吉拉德。同时,要点还在于,有人就有顾客,如果你让他们知道你在哪里,你卖的是什么,你就有可能得到更多生意的机遇。


三、建立顾客档案:更多地了解顾客


乔说:不论你推销的是任何东西,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顾客相信真心相信你喜欢他,关心他。如果顾客对你抱有好感,你成交的盼望就增添了。要使顾客信任你喜欢他、关心他,那你就必需了解顾客,收集顾客的各种有关资料。


在树立自己的卡片档案时,你要记下有关顾客和潜在顾客的所有资料,他们的孩子、爱好、学历、职务、成绩、旅行过的处所、年纪、文明背景及其它任何与他们有关的事件,这些都是有用的推销情报。所有这些材料都可以赞助你濒临顾客,使你可以有效地跟顾客探讨问题,念叨他们自己感兴致的话题,有了这些资料,你就会晓得他们喜欢什么,不爱好什么,你能够让他们高谈阔论,乐不可支,载歌载舞只有你有措施使顾客心境舒服,他们不会让你大喜过望。


四、猎犬打算:让顾客辅助你寻找顾客


乔认为,干推销这一行,需要别人的帮助。乔的良多生意都是由猎犬(那些会让别人到他那里买东西的顾客)帮助的成果。乔的一句名言就是买过我汽车的顾客都会帮我推销。


在生意成交之后,乔总是把一叠名片和猎犬筹划的阐明书交给顾客。仿单告诉顾客,如果他先容别人来买车,成交之后,每辆车他会得到25美元的酬劳。几天之后,乔会寄给顾客感激卡和一叠名片,当前至少每年他会收到乔的一封附有猎犬计划的函件,提示他乔的许诺依然有效。如果乔发明顾客是一位引导人物,其余人会听他的话,那么,乔会更加努力促成交易并设法让其成为猎犬。


实行猎犬规划的症结是守必定要付给顾客25美元。乔的准则是:宁肯错付50个人,也不要遗漏一个该付的人。1976年,猎犬方案为乔带来了150笔生意,约占总交易额的三分之一。乔付出了1400美元的猎犬用度,播种了75000美元的佣金。


五、推销产品的滋味:让产品吸引顾客


每一种产品都有自己的味道,乔吉拉德特殊善于推销产品的味道。与请勿触摸的作法不同,乔在和顾客接触时老是想方设法让顾客先闻一闻新车的味道。他让顾客坐进驾驶室,握住方向盘,自己触摸操作一番。


如果顾客住在邻近,乔还会倡议他把车开回家,让他在自己的太太、孩子和领导眼前夸耀一番,顾客会很快地被新车的味道沉醉了。依据乔自己的经验,凡坐进驾驶室把车开上一段间隔的顾客,没有不买他的车的。即便立即不买,未几后也会来买。新车的味道已深深地烙印在他们的脑海中,使他们难以忘记。


乔以为,人们都喜欢自己来尝试、接触、操作,人们都有好奇心。不管你推销的是什么,都要千方百计展现你的商品,而且要记住,让顾客亲自参加,假如你能吸引住他们的感官,那么你就能控制住他们的情感了。


六、老实:推销的最佳策略


诚实,是推销的最佳策略,而且是惟一的策略。但绝对的诚实却是笨拙的。推销允许谣言,这就是推销中的善意假话原则,乔对此意识深入。诚为上策,这是你所能遵守的最佳策略。


推销进程中有时须要说瞎话,一是一,二是二。说真话往往对推销员有利益,尤其是推销员所说的,顾客事后可以查证的事。乔说:任何一个脑筋苏醒的人都不会卖给顾客一辆六汽缸的车,而告知对方他买的车有八个汽缸。顾客只要一掀开车盖,数数配电线,你就死定了。


乔擅长掌握诚实与阿谀的关联。只管顾客知道乔所说的不尽是真话,但他们仍是喜欢听人拍马屁。少许多少句夸奖,可以使氛围变得更高兴,没有敌意,推销也就更轻易成交。


七、每月一卡:真正的销售始于售后


乔有一句名言:我相信推销运动真正的开始在成交之后,而不是之前。推销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成交既是本次推销活动的停止,又是下次推销活动的开始。推销员在成交之后继续关心顾客,将会既赢得老顾客,又能吸引新顾客,使生意越做越大,客户越来越多。


乔每月要给他的1万多名顾客寄去一张贺卡。一月份庆祝新年,仲春份留念华盛顿生日日,三月份祝愿圣帕特里克日但凡在乔那里买了汽车的人,都收到了乔的贺卡,也就记住了乔。


正由于乔不忘记自己的顾客,顾客才不会忘记乔吉拉德!

职场高情商方法:从《亲爱的自己》看当代年轻人面临的职场陷阱


职场生存必须要学会一点职场生存的法则,这是不可避免的。您知道职场法则?感谢阅读《职场高情商方法:从《亲爱的自己》看当代年轻人面临的职场陷阱》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心理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近期,由刘诗诗、朱一龙主演的现代都市情感剧《亲爱的自己》暴露的种种职场现象引发了众多年轻“社畜”的共鸣,对男女主角在30+年龄段遭遇的“职场竞争、职场陷阱、被迫裁员”等一系列职场危机大呼“惨而真实”,同时也分享了他们自己工作中的故(cǎn)事(jù)告诫更多的职场新人谨慎踩“坑”。

对于即将毕业已经奔走于秋招的同学来说,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是现阶段的一个小目标。但在真正进入职场之前,我们先一起来了解一下《亲爱的自己》剧中反映出的两个“职场升职与离职陷阱”,提早避“坑”!

职场中的升职陷阱

女主角李思雨销售出身,销售业绩KPI在部门一直名列前茅,是个典型的工作狂人。这样的员工让公司大老板非常满意,大老板找到李思雨谈话,希望通过公司内部竞争的方式让她和她的直属主管进行分组业绩PK,胜出者则可以坐到销售总监的位置。

这让李思雨进退两难,她找到自己的直属主管袁姐恳切交谈了一次,随后回绝了老板之前的提议并力荐袁姐直接任职,但她的想法不仅没有得到大老板的认同,还遭到一番批评教育。而她的提议也没有得到允许,最后还被一贯信任自己的袁姐质疑,李思雨由此变得“里外不是人”。

此后她也因为之前袁姐给的一点小恩小惠被反将一军,升职受阻不说还差点丢了工作,得不偿失。

李思雨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她最大的问题就是没能厘清职场中的生存法则。

第一,无论什么样的公司,逐利是第一位的。所谓的情义在职场几乎没有意义,企业的内部竞争绝不可能完全loveandpeace。职场是最不讲人情的地方,过度讲求朋友仗义并不是一定会换来对方的感激,反可能会害了自己。

第二,面临职场中类似的升职竞争时,做决定前理性分析利弊是首要的。除了感情用事之外,李思雨更错在没有将自己的职业机会视为职业生涯升迁的一次重大机遇。职场不是江湖,比率性更重要的是理性。

职场中的离职陷阱

男主角陈一鸣是上市公司的策划部主管,一个中层管理干部,前途大好。面临公司大规模裁员,他在与HR的交谈中肯定部门成果的同时力保部门同事,甚至天真地以自己辞职为筹码,却没成想正合了HR的意,他当即要求陈一鸣辞职,还是裸辞。

陈一鸣为什么会被辞退?新进职场的同学一定会感到困惑,裁员不应该都是先拿资历浅的新人开刀吗?恰恰相反,裁员是为了开源节流,重新调整公司的架构,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而新人最大的好处就是工薪低,工作有冲劲,有热情,但陈一鸣就不一样了,他资历深,薪资也高,但既不属于公司的核心部门,也不是公司高管。他主动提出离职,比公司辞退他,对公司来说要划算太多。

而此后的陈一鸣由于对自身职业规划的不明确、对所在求职环境的错误预估屡屡碰壁,你这样一个职场上有资历、有经验的白领人士,最后竟一度陷入失业困境,开始自我怀疑。

因此,对所有职场新人来说,做好一份职业规划是进入职场前非常重要的第一份功课。主动掌握自己的职业生涯,通过规划明确自身定位,从这个行业中找到前目标,一定程度上也能缓解焦虑。

同时,职业规划也有助与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在有限的时间内及时提升自己,从根本上避免“陈一鸣式”的困局出现。

对初入职场的新人小白来说,除了繁琐的工作需要集中完成,不断完善自己的职业规划、处理好职场中的人际关系也很重要。

你还见过什么“职场陷阱”?

不争,也有属于你的世界


职场心理栏目教您熟悉各类职场心理,提供各类职场心理故事、职场心理学、女性职场心理、职场心理测试、职场人际心理、职场心理作文等相关内容。让您全面的了解各类职场心理。感谢阅读《不争,也有属于你的世界》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心理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别着急,尤其是年轻的时候,做什么都别着急,先把自己想明白了,把自己要什么想明白了,想明白了再动。很多事情按部就班的做,不争,也有属于你的世界。

我大二的时候找了一份在杂志发行部的实习工作,主要负责杂志征订。其实就是销售杂志,给已经到期或者快到期的客户打电话,让他们续订。争抢读者名单成了办公室的主要矛盾,作为新人,我能抢到的读者名单少,可是业绩标准却和别人一样。于是我参与到无止境的读者名单争夺大战,并且在这种战斗中精疲力尽。

后来跟我妈聊这事,我妈说:当你的能力不足以支撑你的目标的时候,你要慢下来,甚至停下来学习。在那学期选课的时候,我选修了营销学。跟营销课老师学习了之后,根据营销老师的建议,我开始在网上发我们杂志外籍顾问的文章,通过这个方法收集了大量的邮箱。我每周更新一篇电子邮件发给到这些邮箱。在外籍顾问的文章下面,写上外籍顾问文章在杂志的更新频率及杂志其他栏目。开始了不要读者名单也能轻松完成业绩标准的实习工作。

前一阵跟前辈们聚会,讨论的主题是为什么现在培训班这么火,而出版业在衰落。一位做培训的前辈说,一本书50块钱够贵的了吧!卖一万册才多少钱。一场培训,把整本书的大纲讲一讲而已,定价至少1000元吧!有2000人参加就赚的不少了。现在的人都踏实不下来读书,看书得一页页的看,培训班听一天多省事。现在大家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大家越来越忙,吃饭要求快餐,睡觉要求高效睡眠,上课要上速成班,很少有慢下来思考的机会,别人争什么,抢什么,我们也跟着随大流。很少有机会想,我是不是把基础的做好了,是不是应该做基础的。

读《五星级服务》的时候,作者很实在的指出在没有掌握这方面的基本概念之前,学习更专业的高级课程毫无用处。同样地,你要先满足一定的前提条件才能提供卓越的、以建立客户忠诚度为目的的服务。

很多时候,我们就怕比别人差了,就怕输在起跑线上。遗憾的事,人生不是一场比赛,没有所谓的起跑线。很多人看别人创业,自己也创业,别人干的挺好的,他自己却不行。实际上行动之前,评估出自己做了多少准备,是不是把基础的东西,把前提条件做好了,才是后面是否成功的根本。罗曼罗兰说人们常觉得准备的阶段是在浪费时间,只有当真正的机会来临,而自己没有能力把握的时候,才能觉悟到自己平时没有准备才是浪费了时间。

跟我爸一起看电影《蛋炒饭》的时候,王大卫的父亲教王大卫做菜时候说要慢,别人越快的时候,你越要慢。我爸特别喜欢这句话,聊天的时候几次提起。他说我做什么事都着急,都手快,他很担心我把握不住自己。其实做事三个关键稳、准、狠。稳排第一,准排第二。快固然重要,但是那得是你想明白了,把该下手的地方看明白了以后才能快。把事情琢磨到了火候,知道硍(kn)节在那儿,才能事半功倍。

别着急,尤其是年轻的时候,做什么都别着急,先把自己想明白了,把自己要什么想明白了,想明白了再动。

很多事情按部就班的做,不争,也有属于你的世界。而当你着急的生怕比别人慢了一步的时候,反而可能走错了方向。

职场四类人万万不能做


职场竞争的加剧,使得大多数人的职业生涯变得动荡而短促。想要过的轻松,不想往上爬,那就只能做一辈子的龙套。作龙套的坏处就是:送死你先去,功劳全没有,裁员先考虑。现在的职场绝不是养懒人的地方,你要比别人生存的好,就唯有当主角,让别人去做龙套。你不能踩着别人肩膀,就只能做他人垫背。

不做龙套的的首要条件,就是胸怀大志。在职场上,你若没有一个奋斗目标,就不可能进取的往上爬,到最后只能沦为龙套,成为别人的牺牲品。所以不管毁灭世界,还是成为第一首富,你都必须心存志向,以此为目标。那么,除了胸怀大志,我们也切忌不要暴露出自身过多的缺点。否则,我们目标还没有实现,就先让人收拾了。在职场里,尤其要注意不要做以下的4类人。

第一、不做抱怨型人

这种人一边埋头工作,一边对工作不满意;一边完成任务,一边愁眉苦脸。让人总觉得你活得被动,而上司认为你是干扰工作、爱发牢骚的人。同事认为你难相处,上司认为你是“刺儿头”。结果升级、加薪的机会被别人得去了,你只有“天真”的牢骚。

事实上我们也能感受到,我们周围的每一个人,包括我们自己,主观上都不愿意也不习惯在抱怨声中成长,上司、同僚、下属以及我们的外部客户,一个都不会。客观上,当所有的问题都披着抱怨的外衣时,就濒添了解决难度,解决者必须先揭开几层人造迷雾,才能一窥事实,许多问题的真相也会在不同人的抱怨中被掩盖。与其在抱怨声中禄禄无为,不如校正心态,积极应对那些曾让你怨气横生的人和事。

第二、不做仇视型人

这种人不能说不自信,甚至说是自信过了头。在工作上很能干,表现也很不错,却看不起同事,总是以敌视的态度与人相处,与每个人都有点意见冲突。我们幻想这样一个画面,当我们开始接到一个任务的时候,需要团队合作,你把工作任务分配下去,过了两天一问,一点动静也没有。这问起来,才知道团队里有个家伙非 把所有的事情都拿去干了,让其他大伙一边乘凉。办好了还好,要是办砸了,这骂也不是,不骂也不是,而且对团队带来极其恶劣的影响。

行为上太放肆,常常干涉、骚乱别人,大家对这种人只会“恨而远之”,无人理会你的好办法、好成绩。这样的人,在团队里如果不加以制止,会对团队造成非常大的损害。如果换个角度,你自己本身就是这种仇视型人,不妨放心自己的身段,究竟曾经有什么不愉快的经历造成了你自己这么争强好胜。事情的最终目的是什 么,是不是要把事情做好?团队里,是不是你一个人就可以顶过所有人?你难道希望自己的人生就这样一个人的过吗?放下内心的包袱,学会去拥抱团队里的每一个 人,你会比以前会做的更好。

第三、不做幕后型人

这种人工作任劳任怨,认真负责,可是你的工作却很少被人知道,尤其是你的上司。别人总是用你的成绩去报功,你内心也想得到荣誉、地位和加薪,但没有学会如何使人注意你,注意到你的成就。一些坐享其成的人在撷取你的才智后,你只会面壁垂泣。

适当地表现自己,会让自己充满信心和力量,这种力量又会促进我们更加的完善自己。一种积极的思想可以引领你获取成功,而一种消极的思想在你付出行动之 前就已注定了你的失败。有些人总是说什么“真人不露相”,非常低调地做人、做事,结果一辈子也没有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与有机会但没能力的人比起来, 那些有能力却没有机会的人,心中更是充满了不平之愤。所以,我们必须将信心转化成为一种积极的动力,激发自己的潜能,不间断的表现自己,展现自己,这样才有可能获得重用的机会。

第四、不做鸽子型人

别人升迁、加薪、晋级,你却只是增加工作量。对这种境遇,你早就不满,但你不能大胆陈述、努力捍卫,而只是拐弯抹角地讲一讲,信息得不到传达,或根本被上司忽视了。一切全因你像一只鸽子样温顺驯服。

我想许多人也有相似苦衷:不分场所示人浅笑,人家觉得你没特性;对同事有求必应,必定有某次由于才能或其他缘由你“应”不了,人家便觉得你不够意思, 从而疏远你;你心无城府地屡次借钱给同事,他很快心安理得习以为常,你倒是被逼入两难的地步――讨,怕伤感情,不讨,白遭损失;办公室里只要你不时地操练 扫把和拖把,一朝一夕,大家把你当成兼职的清洁工,安然享用你带来的整洁洁净,心里却丝毫不记你的好。一朝一夕,就变成了大家呼来唤去的“杂工”。所以, 鸽子型人还是不做为妙。

将钱投资在别人的目光上,是全世界最蠢的行为


职场生存必须要学会一点职场生存的法则,这是不可避免的。您知道职场法则?感谢阅读《将钱投资在别人的目光上,是全世界最蠢的行为》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心理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把自己搞穷-把自己的生活预算压缩到、把自己学习新知的预算压缩到、把能让家人快乐的资源挤压到,只为了买些吸引别人目光的东西,那真的就太不聪明了!

记得之前有一次去某个大学演讲。

演讲完毕后,有两个年轻的女生趋前问问题。问题本身有点复杂,所以在解释了我的概念后,看对方还是有点困惑,我就跟她们说,这概念其实有好几本书有谈到喔。我就凭着印象给了她们几本书的书名,请她们去书店找来看。

不过提完这建议后,发现两个女生互看一眼,然后缅腼的傻笑回覆:「可是,这样要买四五本书,感觉好贵喔!这些内容有没有哪里..嗯、比方说网站之类,可以免费查到?」

听他们一说,倒是换我瞪大了眼睛,有点不知道怎么回应。

她们看我没回答就又补充:「你知道,我们两个还是学生,没什么钱。想说如果能有免费的资源,就太好了!」

我低头一瞄,看到两个女生打扮都非常时尚。肩上各背着一个LV的大提包。我对LV没什么研究,但猜测这个包大概上万元是跑不掉的?只是我对包包不熟,一下看不出来是真品还是高仿品。但就算撇开包包不谈,两个小女生还一人手里拿了一支iPhone6+。这东西我倒就有能力分辨真伪,看起来应该是真品无误!这是让我不知道如何回应的原因-一方面两人用着LV与iPhone6+,另一方面又跟我说没钱买书?这实在让我不太知道该怎么继续建议才好

这其实是个近几年满困扰我的问题(之一)。一些年轻的朋友有时来找我们问问题,给了方向之后,对方都是摊摊手,说自己没钱。(比方说鼓励他们去上某些课之类)

真没钱的人,说自己穷,我当然可以理解,帮的上忙得也愿意多花些力气帮他们想想更便宜的替代方案。但更多人是你从他的手机跟身上行头来看,却怎么也看不出贫困感。

我们也认识很多学校老师。有时候聊天也会听到他们讲说:「现在很多学生会嫌课本贵,跟老师反映没钱买课本。甚至要求老师改教材...」可是这些同学却有钱买手机、电脑、平版。这些3C玩意全都有,而且还都是最新、最潮的机种。

可是你说他们是骗人的啰?

其实他们也没有骗人,他们是真的手边资金很吃紧。吃紧的原因,刚好就是因为花了两万多买了最新的iPhone(以及其他东西),而且往往还是分期刷了好多期才买下。因为要还分期的钱,以致于手边真的很困窘。每个月连吃好一点都没办法了,若还要买个超过千元的书籍,当然他们更是唉声不断。

不过,我一直觉得这状况其实有点不太对劲。

我总觉得,大家花钱的方式应该反过来。像我自己,宁愿平常吃好一点,宁愿平常手上资金保持宽裕,需要买书时我会毫不眨眼的大买下手,但不会把钱花在iPhone、或是包包这些东西上面。

我的概念是这样:书本这东西,其实是别人把知识帮我们有系统整理好的结果。以台湾的书籍而言,一本平均250元,不过等于一餐调理包简餐的钱。贵一点书往往的也不过千元出头,但你买下的可能是可以用一辈子,甚至能帮你赚一辈子的能力。这种投资,真的是太划算,也太便宜了。

也因此,我自己的习惯是,当我想学什么新东西,我先问问大家这领域哪些书最好。如果身边没人能问,那我就上书店把评价不错的相关书籍「一次找来」,五本也好、十本也罢就一次打包买回去。买回来后,则尽快把这些不同专家的观点都看过一遍。如此,我就能迅速学会这些知识,还可以吸收到不同专家的观点。这才花多少钱?往往不会花超过两千元。看完觉得好的,就留下来,差一些的就捐出去或是直接废纸回收。若从长期成长的角度来看,这其实「一点都不贵」。

吃东西也是一样。很多人省钱买手机,然后身上没钱只好餐餐吃泡面、或只吃很便宜的便当、喝很便宜很大杯的手摇茶。但老实说,我觉得这实在不太对。怎么会是牺牲身体健康,而把钱省下来买奢侈品呢?食物很明确是一分钱一分货的东西。虽然贵的未必真好,但便宜的几乎不会是好的。

当然,有人会觉得,买只最流行的手机,能让同学朋友羡慕自己、又可以透过手机维持友谊、还可以透过手机上网看新闻、更可以装些app自我学习。而且一只手机好好用也可以用个三年啊~可以炫耀、又可以打发时间、还可以自我学习,这不也是是很棒的长远投资吗?

但我得说,手机这种东西,越是潮的、越是一开始会缺货难买的,其实退流行的越快。今天用iPhone6+还很酷,但明年大概就算落伍了。如果你不介意别人觉得你落伍,只要它不坏当然可以一直用下去。但大部分会追求最新规格的人,就是会介意别人眼光的那群人。所以自以为能用三年,但一年其实就又有新款。换言之,这类追逐,可永远没有尽头。

但若你只花个一万元买只平价点的手机,把两万元省下来,平常让自己吃好一些,让自己每个月能多读两本书。同样三年过去,你绝对会比别人成长的更多。若越早能体会这概念,持续每过月都投资两本书,你的成长会比周围人来的多好多倍。假以时日,这类成长会反应在收入上,届时你会有能力买更多的物质,而且能维持同样的成长动能。但若你每年都把钱浪费在你无力负担物质炫耀上,你每年都吃的不好、你也总是没钱自我成长。时间越久,你能负担的物质炫耀品将越差。此消彼长,人生将会越来越不如意的啊!

PS那能不能追这类3C的流行品?当然也行。如果你已经在工作,收入不错,行有余力「有些闲钱」,想玩手机、想玩平版、想买包包倒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注意:有闲钱是一切的关键)。但千万不要因为买这些东西,把自己搞穷-把自己的生活预算压缩到、把自己学习新知的预算压缩到、把能让家人快乐的资源挤压到,只为了买些吸引别人目光的东西,那真的就太不聪明了!

为什么我们不能坚持?


职场心理栏目教您熟悉各类职场心理,提供各类职场心理故事、职场心理学、女性职场心理、职场心理测试、职场人际心理、职场心理作文等相关内容。让您全面的了解各类职场心理。感谢阅读《为什么我们不能坚持?》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心理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很多大学生很迷茫,觉得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容易半途而废,不能坚持到底。这篇来自秋叶的文章很详细的分析了为什么不能坚持的7种原因,不只适合大学生,也适合困惑中的所有人。

很多大学生来信给我诉说一样苦恼:就是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容易半途而废,不能坚持到底。

特别郁闷的是有同学说:我发现自己以前做一件事还能坚持到最后,现在大学了就不能坚持下去,有什么好办法解决吗?

要坚持做一件事情,其实是需要意志力----也就是自我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而绝大部分人,包括我在内,天生都是有意志薄弱的时刻,能总是做到自我控制是很难的。

为什么这位大学生觉得自己原来能坚持而现在不能坚持,我想他说的以前应该指高中阶段吧。我给他的答案是想想你原来为什么容易坚持?

我猜测我的回答对他没有帮助,因为很少人能从过去的经历中学到经验。除非他懂得把看起来非常简单的事情拆解成一件件相互独立的细节并加以审慎的思考。下面的文字就谈谈我的分析,我希望除了分析坚持以外,也让你们看到一种思考问题的模式。

1、我们没有形成固定的时间节奏感

高中阶段我们都比较容易坚持做一件事。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有良好的生活,我们每天按时起床,按时上课,按时自习,按时睡觉。

在一个有规律的生活里,人是容易有相对固定的受控时间去完成自己既定的目标。到了大学阶段,课表不是天天相同,生活也开始多了很多可能性,这意味着你的生活变得丰富的同时,你获得各种自由的同时你开始失去你过去养成的节奏感。你开始慢慢更容易变成被不同的事情推动去行动的人,而不是坚持在固定的时间干一点什么的人。

这种被碎片化事情推动的现象,不仅仅是在大学,一直到了职场,都会越来越严重。我的第一个建议是:要养成坚持的习惯,你最好要让自己有一些固定的时间去做固定的事情的习惯。

我为什么总是建议大家做一些小事情?比如每天坚持在某个固定的时间写日记,练字,锻炼,一切你喜欢的事情都好,不需要太多的时间,哪怕就15分钟,进行宗教的祷告都好。这些小事情会慢慢形成你新的时间锚点,有了这些时间锚点,你才能在不同的环境里慢慢养成你生活中的新节奏感。有了时间节奏感的人,才能逐渐掌控自己的时间,开始为自己的目标取得进展。

有很多朋友问我每天坚持回答大学生的问题累不累?我的答案是不累。如果没有意外中断的话,我每天大概是晚上10点到12点间才进行回复工作,虽然我要回复很多问题,但是这些问题都是集中快速回复,不需要我随时响应,而且我在固定的时间响应工作,也使我的工作保持在我能承受的节奏内,我的工作压力依然受控。

要是我养成随时看后台信息,随时看消息回应的习惯,这样会让我陷入碎片化响应的模式中,嗯,这不正是很多人刷微博的状态吗?这种模式会让你的兴趣和精力无法有效集中到一个主题上,进而导致你所有的事情都随注意力转移,而不是随意志力坚持。

大家要明白,对自己时间无法掌控的人更容易觉得累,而不是对自己时间有掌控的人,我们只是更有产出。按你的工作状态和方法做到这些产出是很累,但在我看来,我不过是在玩游戏而已。

2、我们没有找到好的志同道合者互相激励

再观察高中和大学的不同,很大一个原因在于高中的同学往往都是类似的行为模式,而大学里的同学各自兴趣不同,也许你想上自习的时候,你的好基友邀请来一盘撸啊撸(LOL),这个时候你的事情重要还是朋友之间的响应重要?
这是一个很麻烦的问题。你和怎样的人交往越多,你就越可能变成怎样的人。

在高中,因为有各种制度和外力约束,大家都被集体化成一种行为模式,往往能为某个特定的目标长期全力以赴,互相追赶激励,很多人觉得自己在高中学习过程中很有充实感,和这个环境是分不开的。

我上班以后和我很多从小玩到大的老乡关系越来越淡,倒是和一些不在一个城市的朋友关系很好。我发现一个特点,我们这些玩得好的人往往是同一个生活节奏的人。

比如我的红颜知己萧秋水,我们就成为一种互相激励的关系。我的进步是她努力的理由,她的灵感是我工作的推进,我们彼此成为对方的激励,最好的同伴教育。顺便说一句她也有微信公众账号,想关注的自己可以去搜。

3、我们没有选择一个更适合目标的环境

在大学往往缺乏和你有同样目标的同伴,这也导致你很难一个人特立独行下去,毕竟人是群体性动物,很难摆脱从众的自然基因行为模式。

在一些211、985高校,为什么大家大学上自习的氛围依然浓厚?因为这里最大的行为模式就是考研和出国,或者加入优质精英社团。一旦你进入这样的学校,你很容易被这样的氛围同化,也就变成这样的人。

在高中即便你的同学不求上进,我也不太担心你不会坚持,因为班主任,家长,班委会,学校构成了一张网,为你设计好了每天的行为模式。中国的高中不如看做是一种学习集中营模式更为恰当,它的升学率成功是以牺牲人的个性,人的自由意志为代价的。

但这种模式在短期内能让你在某个点上快速突破,脱颖而出,所以还是有其存在的理由。到了大学,无论是班主任还是辅导员,又或者是班委会和学校,对你的管理是很粗放的,没有人天天监督你上自习,甚至是上课!

在这种环境下很多人才会发现没有外力约束,他很难建立对自己的行为控制能力。

不仅仅是大学,即便是在职场,我也是比较反对在家办公这种模式。真正办过公司的人都知道,让新员工在家办公而不是集中到办公室管理,不但不会产生工作效率,往往还可能毁了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因为他会养成很糟糕的工作习惯。

绝大部分人离开环境的约束就一无所成。想享受自由的生活前提是你自己为自己选择了某种有控制的生活。

这是像我这样经过十几年修炼的人才能勉强做到的功力。所以大家可以理解为什么考研时那么多人会去报考研班,一需要同伴环境,二也需要上课的环境。没有这个环境,他们无法约束自己的行为。

4、我们根本就丢失了自己真正想做的目标

还有一位同学留言说:我是一名大一学生,从去年开始到现在我做了很多打算,计划,但是我几乎没怎么实行过,现在上课我没啥兴趣,要不看小说,要不睡觉,要不宁愿发呆,但过后我又特后悔,特纠结,我觉得自己对不起父母,在这里,我过得混沌,看不到啥希望,一味活在自己的幻想世界里,甚至我有不想念书的念头,我很烦,特烦,可是我到底该咋办?我想改变这种现状,但我要怎么做?!

这是一个更大的问题,我们即便能够坚持,但是前提是为自己找到一个坚持的理由,或者叫目标。

高中阶段我们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考大学,而且被同伴和环境驱动去努力。到了大学,就业一时半会还很远,考研也得三年后,经过十二年艰苦求学的日子,人都想为自己放松一下,大学又不缺乏这种放松的方式。但正在这种放松的环境中,我们想不起自己的奋斗目标了。这是第一个问题:没有目标了。

高中有一个现实的目标叫上大学,上好大学。其实大学倒是有一个现实的目标叫就业,就好业。

为了上好大学高中发展了一套以拿分为导向的应试教育体系,虽然这套体系影响人的思维开放性,但是就是能拿分,所以在高中这套课程体系所有的人都认同,它能帮你拿分。

但在大学里课程体系设置往往和让你看不到和就业这个目标的关系,它的实用性和社会现实脱节的确很严重,在学习的过程中,你往往看不到自己和就业需求之间的进展,只是感觉到自己一天天在混日子。

如果你没有办法衡量你现在离目标的距离是否更近,你就会慢慢忘记你的目标。甚至慢慢用还在学习这件事情安慰自己在接近目标,其实这是自欺欺人。

如果不自欺欺人,大学生就应该主动在大一了解自己想去的就业单位,了解他们的就业岗位,了解这些岗位对人的素质要求,主动在大一就明确自我成长的目标和实现的手段,并找到恰当的手段衡量自己的进展。这本来应该是一个好的教学体系应该做到的事情,但是在中国,你是选择抱怨国家呢还是先去改善自己?

5、我们无法确定自己所作所为是否让自己离目标更近

有的大学生倒是有这样的想法,但是依然很难坚持。为什么?在高中你遇到任何自己不能突破的困难,都有老师教你答案。但是在大学,一切似乎都没有人给你答案,或者给你太多的答案。到底哪种是你想要的?这真很难讲。

所以很多同学在走向目标的路上,往往看不清自己坚持的方向是否是对的,因为缺乏独立判断的能力,而总是怀疑自己的选择是否不是最佳的,在这种畏手畏脚的犹豫中,如果没有太多的进展,也就慢慢放弃了坚持。

6、我们的性格中太多好逸恶劳的成分

还有一些同学看到了进展,但是也没有最终坚持下去。这很可能和他的性格有关。心理学家说习惯推迟满足感的人才更容易成功。

推迟满足感这个概念可能有的同学并不清楚,这里我分享一个摘抄来的故事,也许对你有启发。

不久前,一位30岁的财务分析师请求我的帮助,她想纠正在最近几个月里,总是拖延工作的恶习。我们探讨了她对老板的看法,老板对她的态度;她对权威的认识以及她的父母的情况。我们也谈到她对工作与成就的观念;这些观念对其婚姻观、性别观的影响;她同丈夫和同事竞争的愿望,以及竞争带给她的恐惧感。尽管一再努力,但这种常规心理分析和治疗,并未触及问题的症结。终于有一天,我们进入久被忽略的一个领域,才使治疗出现了转机。

你喜欢吃蛋糕吗?我问。她回答说喜欢。

你更喜欢吃蛋糕,我接着问,还是蛋糕上涂抹的奶油?

她兴奋地说:啊,当然是奶油啦!

那么,你通常是怎么吃蛋糕的呢?我接着又问。我也许是有史以来最愚蠢的心理医生了。

她不假思索地说:那还用说吗,我通常先吃完奶油,然后才吃蛋糕的。

就这样,我们从吃蛋糕的习惯出发,重新讨论她对待工作的态度。正如我预料的,在上班第一个钟头,她总是把容易和喜欢做的工作先完成,而在剩下六个钟头里,她就尽量规避棘手的差事。我建议她从现在开始,在上班第一个钟头,要先去解决那些麻烦的差事,在剩下的时间里,其他工作会变得相对轻松。考虑到她学的是财务管理,我就这样解释其中的道理:按一天工作七个钟头计算,一个钟头的痛苦,加上六个钟头的幸福,显然要比一个钟头的幸福,加上六个钟头的痛苦划算。她完全同意这样的计算方法,而且坚决照此执行,不久就彻底克服了拖延工作的坏毛病。

推迟满足感,意味着不贪图暂时的安逸,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这是惟一可行的生活方式。

其实,我们早在小时候(通常从五岁开始),就可以学会自律的原则,避免只图眼前安逸带来的不利。例如在幼儿园里,有的游戏需要孩子们轮流参与,如果一个五岁的男孩多些耐心,暂且让同伴先玩游戏,而自己等到最后,就可以享受到更多的乐趣,他可以在无人催促的情况下,玩到尽兴方休。对于六岁的孩子而言,吃蛋糕时不把奶油一口气吃完,或者先吃蛋糕,后吃奶油,就可以享受到更甜美的滋味。小学的孩子正确对待家庭作业,是实践推迟满足感的最佳手段。孩子满12岁时,无须父母催促,首先做完功课,再去看电视。到了十五六岁以后,他们的实践更可以得心应手。到了青春期,他们处理类似问题,应该形成一种习惯或常态。

7、我们会因为一点点小成功替代了真正的目标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效应,但人为目标奋斗得到一点点进展的时候,往往会奖赏自己放纵一下下,这样就很容易让自己脱离正确的轨道。所以当你发现自己已经取得了一点点进展的话,一定要提醒自己,要继续加油,因为目标还没有实现呢!

好吧,总结一下,为什么我们不能坚持?

1、我们没有形成固定的时间节奏感
2、我们没有找到好的志同道合者互相激励
3、我们没有选择一个更适合目标的环境
4、我们根本就丢失了自己真正想做的目标
5、我们无法确定自己所作所为是否让自己离目标更近
6、我们的性格中太多好逸恶劳的成分
7、我们会因为一点点小成功替代了真正的目标

我不知道你是哪种原因造成的不能坚持,也许还有更多的原因,我想通过高中和大学的对比,让我们看到很多细节的不同,这些不同的细节恰恰影响了你现在的行为,你如果要改变,也只能针对每个细节,一点点去想办法完善。

我还是想说:每天坚持做一件小事,会改变你的性格。我建议你们不妨从按时吃早饭开始,如果你想知道为什么按时吃早饭会带来意志力的提高?可以看看《自控力》这本书。

《年轻人闯世界不能丢掉的原则》由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在您职场心理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职业规划原则”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