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自己自己的职场礼仪。

第三部分,未来职业生涯规划、家庭环境分析、例如经济状况,家人期望等。感谢您阅读《做自己的领航人》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业规划知识,欢迎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人生的辉煌莫过于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潜能,当我们选择了能发挥自己潜能的职业,必然乐此不疲,事业有成,如果选择了令人厌倦、并非本人特长的职业,则可能事业落空,人生则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那么怎样客观地评估自己的潜力才能呢?独之秀职业测评通过对个人的能力倾向、职业兴趣、价值观、性格特质、职商等进行具体量化,使其能更加清晰的认识自己,根据报告提出的各方面优劣势、适合的工作、适合的职业、适合的工作环境、发展建议,从而拓宽自己的思路和择业范围,您可以更清晰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使自己能真正的走向锦绣前程。
能力倾向您擅长什么工作?
是指经过适当训练或被置于适当的环境下完成某项任务的可能性,也就是说,能力倾向是指一个人能学会做什么,以及一个人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的潜力如何,而不是当时就已经具备的现实条件。职业能力倾向即指经过适当学习或训练后或被置于一定条件下时,能完成某种职业活动的可能性或潜力。 ?
价值观您喜欢什么样的工作与生活方式?
职业价值观指人生目标和人生态度在职业选择方面的具体表现,也就是一个人对职业的认识和态度以及他对职业目标的追求和向往。价值观测评会有助于职业决策和提高工作满意度。
性格您待人接物、处理事情的方式与风格是什么?
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在性格中包含有许多社会道德含义。性格表现了人们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并表现在他的行为举止中。性格主要体现在对自己、对别人、对事物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言行上。所谓态度,是个体对社会、对自己和对他人的一种心理倾向,它包括对事物的评价、好恶和趋避等方面。态度表现在人的行为方式中。
职业满意度旨在帮助你了解自己的职业满意状况
要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职业,有许多因素的限制。这里我们所能做到的是,从跳槽率、发展机会、自我认知、工资福利、工作适合度、工作条件、工作价值感、组织气氛、人际关系、工作认同感等方面确认你对你目前的职业是否满意。
管理能力您现在适合做管理者吗?
管理者的管理能力从根本上说就是提高组织效率的能力。管理者若要准确地把握组织的效率,需具备下列五种管理能力:决断能力、应变能力、承受压力能力、激励能力、领导风格等。
独之秀职业测评系统:独之秀职业测评的科学性、客观性、可比较的功能是其它自我了解的方法不具有的,通过测评可以对我们的职业兴趣、能力倾向、价值观、性格特质等进行具体量化。包含国际权威的职业综合能力倾向、职业价值观、职业满意度、管理能力、性格特点和职业倾向测试等各类职业测试,通过切合实际的分析明确指出受试者适合的岗位特质,对受试者专业发展、职业选择和求职定位提供科学务实的帮助。

更多相关文章阅读:四类人如何应对职场危机、策划你的职业生涯、求职选择企业8大标准ZC530.COM

扩展阅读

学会做自己的领航人


人生的光辉是最大化发挥我们自己的潜力。当我们选择能够发挥我们潜力的职业时,我们永远不会厌倦它,我们将有一个成功的职业生涯。如果我们选择一份无聊但不属于我自己的工作,我们可能会失去我们的职业生涯。生活就像在水中航行。人生则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那么,如何客观地评估他们的潜力呢?职业评估量化了个人的能力倾向、职业兴趣、价值观、个性特征、职业和商业,使他们对自己有更清晰的了解。根据本报告的优缺点,选择合适的工作、合适的职业和合适的工作。环境、发展建议,为了拓宽自己的思路和职业选择范围,你可以更清晰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让自己真正走向光明的未来。

学会做自己的领航人

能力倾向——您擅长什么工作?

指的是经过适当训练或置于适当环境中完成一项任务的可能性,也就是说,能力定向指的是一个人能够学到什么,以及一个人获得新知识和技能的潜力,而不是当时已经具备的现实条件。职业能力倾向是指适当的学习、训练或在一定条件下被安置的能力倾向。职业能力倾向是指在经过适当的培训或培训后完成一项任务的可能性,也就是说,胜任能力倾向是指一个人能够学会做什么,以及一个人有什么潜力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完成某一职业活动的可能性或潜力。

价值观——您喜欢什么样的工作与生活方式?

职业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在职业选择中生活目标和态度的具体表现,即对职业的理解和态度,对职业目标的追求和向往。价值评估有助于职业决策,提高工作满意度。

性格——您待人接物、处理事情的方式与风格是什么?

它是一种与社会关系最为密切的人格特征,包含着许多社会道德内涵。人物性格表现了人们对现实的态度,对周围世界的态度,以及对他行为的态度。性格主要体现在对自己的态度、对他人的态度、对事物的态度以及所采取的言行。所谓态度是指个体对社会、对自己、对他人的一种心理倾向,包括对事物、喜好和逃避的评价。态度表现在人们的行为举止上。

职业满意度——旨在帮助你了解自己的职业满意状况

选择合适的职业有很多限制。我们在这里可以做的是确认你对目前的职业生涯是否满意,包括跳槽率、发展机会、自我认知、工资福利、工作适应性、工作条件、工作价值感、组织氛围、人际关系和工作认同感。是的。

管理能力——您现在适合做管理者吗?

管理者的管理能力本质上是提高组织效率的能力。管理者如果想准确掌握组织的效率,需要具备以下五个管理能力:决策能力、适应性、压力能力、激励能力、领导风格等。

职业测评的科学性、客观性、可比较的功能是其它自我了解的方法不具有的,通过测评可以对我们的职业兴趣、能力倾向、价值观、性格特质等进行具体量化,如职业综合能力,职业价值观,职业满意度,管理能力,人格特征和职业定向测试。它基于实际分析,清楚地表明了主题的合适工作特征。专业发展,职业选择和就业导向提供科学和实际的帮助。

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职场人可以这样做


刚进入职场的新人或者面临转行的老人,面对社会上纷繁的工作种类,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呢?这的确是个难题,接下来小编就来分享几点选择职业时应考虑的因素,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早日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一、找到兴趣

 好的志向是给你未来职业加分的好方法,有了兴趣才能勇往直前。志向也是职业规划很重要的一个起点,所以在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前先去确定或了解自己的志向吧。

 二、自我评估

 这是对自我价值的一个侧面体现,并非是全面,毕竟人生无止境,未来还是需要借助学习来提升自己。就当下而言,你具备什么能力,特长、情商等等,这些都是你的砝码,一定要预估好。

 三、准确评估

 按照自己的性格、兴趣、特长、环境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不要好高骛远,当然也不要过分低估自己。这种时候可以根据市场的一个状况来稍微调整或者确定大致方向,不要急于求成。

在“人才就是一切”的未来,做好职业规划,找准努力的方向,才能让自己的职场生涯更加顺利。

做自己,从做不了自己开始


从参加上海研习班,再到去年北京12.27第四届做自己论坛的举办,被重复提到的最多的字眼就是做自己以及成长,长成自己的样子。

我们都想做自己,都希望能够成长为自己希望的样子,可是这个我们希望的自己在哪呢?我该从哪里开始去寻找自己,以什么样的方式才能找到自己。我问我自己,我为什么想要做自己,什么才是做我自己。我没有办法马上给出这个答案,但我知道什么不是做自己,什么不是我想要的,那既然无法马上知道什么是做自己,那我就先从什么是做不了自己开始。做自己,从做不了自己开始。

什么是做不了自己?当我们开始抱怨自己目前的生活状态时,我们没有在做自己;当我们在埋怨、抱怨目前工作时,我们没有在做自己。我们该怎样从这些埋怨、抱怨中去发现自己呢?

你会在工作中抱怨吗?为什么我的工作是重复而且无聊的?为什么周末了我还要在公司加班?为什么我手上永远有做不完的工作?为什么上司不重视我?为什么要做一份我不喜欢的工作?

这些抱怨你有吗?如果有,那么这是一次发现你自己的机会。你可以在此时问自己几个问题,我为什么讨厌此时的工作,是因为我的能力问题吗?还是我跟领导,同事沟通有问题?或者是我根本就不喜欢这份工作?顺着这个线,带着这些问题,继续在原来的岗位上工作,就像治疗伤口一样,只有把伤口里面的脓挤出来,伤口才能愈合。

接下来就是去改变你在这份工作中能改变的部分,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比如提高文案写作能力、把ppt做的更漂亮些,加强与领导沟通等,在改变了这些后,再去问自己之前的问题,是否还是不喜欢这份工作,还是你已经可以游刃有余的应付工作,同时领导也开始肯定你的能力了,你也喜欢上了这份工作,并享受工作给你带来的成就感和想要的生活,那么你就会发现,你之前所谓的不喜欢这份工作,是你自身的能力问题,是你无法驾驭这个工作,问题出在你自己身上,不是工作本身。

另外一种情况是,你能在目前的这份工作中游刃有余,可你觉得少了份挑战,少了份激情,那你可以问问自己当初为什么选择这份工作,原因可能是这个工作稳定,旱涝保收,父母帮忙找的或者仅仅因为他能解决你的生活问题等等这些原因。而此时你不喜欢这份工作的原因是因为没有挑战,没有激情的。你思想上产生了矛盾,会发现当初你选择这份工作的原因就是你现在讨厌这份工作的原因。

顺藤摸瓜,那你喜欢什么样的工作,你是喜欢稳定,还是喜欢有挑战,有激情的工作。当你不喜欢一份工作时,当你正在抱怨自己的工作时,试着以这种方式不断的追问自己,你对自己会有一个重新的认识和思考,从做不了自己中去发现自己想要的和想追寻的。你会发现你真实的内心写照,而此时你最初的梦想可能就会浮现,你会发现你有喜欢的事,你不该在一份你不喜欢的工作上继续消耗你的生命。

你会在生活中的某一天突然产生一种混杂着迷茫、沮丧又躁动不安的情绪吗?如果有,试着把此时的情绪记录下来,不管你用什么方式。

在我参加工作之初,每隔一段时间,心底会涌出一种莫名的情绪,夹杂着躁动,沮丧,迷茫,每当这时我会拿起笔,在自己的笔记本上把自己当时的情绪状态写下来,写着写着,写成了一篇小短文,在下次类似情绪产生时,我会看看自己上次写的内容,发现之前写的还不错,自己当时怎么可以写出这么些比较有水平的话,在每次写完之后,不良情绪也会得到舒缓,似乎在当下找到了自己的问题,也能够知道这些情绪从何而来,也能够在当下找到比较好的解决办法,从不良情绪走出来。

在这样反复几次之后,有一天我突然就这种不良情绪的产生的时间间隔越来越长,最初每个月都有那么几天,慢慢的三四个月才会出现一次,越往后越少而且每次引发不良情绪产生的事情,一次比一次升级,就像是打游戏一样,遇到的怪兽级别越来越高。我把他看做是内在系统的自动升级,每一次升级后,系统功能都比之前更强大,我的内心就在这样的无形中变的更加强大。

我想每一次对工作和生活的迷茫、不满和抱怨都是一次发现自我内心的机会,而每一次从这样的情绪中走出来又是一个全新的自我,一种内心自我的蜕变,一种自我成长,就像破茧成蝶、鸡蛋从内突破,成为一个新生命这种自我摧毁又重生的过程。我想真是因为每个人内心都有让自己变的更好的这样的一种渴望,才会产生这样的情绪,才会产生这样的不满,而当自己从这个不满的情绪中走出来后,又能产生出一种愉悦、轻松的心情,蜕变成一个全新的自己,所以不要扼杀掉这些宝贵的状态,去发现和记录生活中负面情绪的产生的时刻,停下来,问自己几个问题,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去看看此时的自己,你会有不一样的发现。

做自己,从发现自己开始,发现自己,从做不了自己开始。

职场人应该怎么样做自己的职业规划?


当我们在找工作的时候,面试官基本上都会问一个问题“未来3到5年你的职业规划是什么?”

职场人应该怎么样做自己的职业规划?

大家的回答基本上都是千篇一律很简单,3年之内当主管,5年之内当经理之类的。

职场人应该怎么样做自己的职业规划?

其实这根本不叫职业规划,而叫职业想法。

等到成功进入公司以后,就完全忘记自己当初的“职业规划”。

开始混时间、抱怨领导和公司、与办公室里的同事勾心斗角。

这其实就是典型没有明确职业规划人的职场现状。

01

真正的职业规划到底是什么?

作为上班族,大部分的人认为对于我们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都很模糊不清,根本原因是他们根本不了解到了什么是“职业教育规划”,以及做“职业技术规划”到底有什么重要意义。

中国职业规划师协会给出的定义是:职业生涯规划是对职业乃至人生进行持续而系统的规划的过程,包括职业定位,目标设定和渠道设计三个要素..

简单地说,职业生涯规划,也被称为“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一个人的职业发展路径的设计。

我们为什么要做职业生涯规划?

0后导演饺子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希望国产动画行业能够好起来。

于是他毕业后,进入一家动画公司学习,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后来出来创业做动画,最终由他导演的动画电影获得了国产内地电影票房前十的成就。

细想他之所以能成功,这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因为他对自己发展有着非常明确的职业教育规划,清楚我们自己国家想要通过什么,并付诸实践,实现了目标。

由此可见,职业生涯规划对每个人的人生生涯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具有特殊的意义。

有很多人羡慕饺子的成功,与其羡慕别人的成功,让自己成为一个清晰的职业规划的人。

02

该怎样做职业发展规划?

职业规划可以遵循以下五个步骤。

(1)自我分析,自己有全面的了解

世界上发展没有一个完美的人,每个人都有一些缺点和优点,做职业教育规划的前提,就是要全面的了解学生自己的优缺点,以及提高自己的兴趣点和特长。

(2)职业定位,选择行业和岗位

包括所有行业,使用淘汰的名单,不排除该行业的前景和他们不一样,该行业在自己喜欢的跳出行业的选择了休息,然后选择按照自己喜欢的位置他们的兴趣和专长,然后去了解这个专业的工作要求,学习相应的能力。

(3)设立目标,是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

目标通常有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

因而职业生涯规划的期限,也可划为短期规划、中期规划和长期规划。

短期规划,为三年以内的规划,主要是确定近期目标,规划近期完成的任务。

中期规划,一般为三至五年,规划三至五年内的目标与任务。

长期规划,时间期限较长为五至十年,主要设定较长远的目标。

(4)付诸实践

前面几步都做完了,第四步至关重要,一定要去实践去做,不要做思想上的巨人和行动上的侏儒。

(5)反馈和调整

在整个职业生涯规划实施过程中,根据内外部因素的情况,及时发现生涯规划中各个环节出现的问题,然后对规划进行针对性的调整与完善。

做自己生命的英雄


在咨询中常会遇到这样的来访者,他们会高估困境,而低估自己的坚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咨询中常会遇到这样的来访者,他们会高估困境,而低估自己的坚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于是深怀恐惧和自责,把自己困在问题里。

很多咨询师会用自己熟知的理论去跟来访者解释和评价,虽然对方得到了一些理解自己的道理,却依然难以改变,甚至有可能对自己产生更加负面、悲观的看法。

我相信,能来咨询的人,一定对解决问题怀有强烈期待,也一定不会任由问题掌控自己。问题的解决方案,就在来访者的过往行动中。因此,在咨询中我更关心这个人怎么想、已经做了什么,协助其重新审视自己,他/她自会发现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案。

小齐让我更加坚信这一点。

(一)

“老师。”门开了,一个男生小心地踏进来。

一张轮廓分明的脸上透着忧郁,侧边微微翘起的衣领和张牙舞爪的鞋带透露着这个大男孩的不修边幅和局促。预约资料上显示,他从山东小镇考来这里的设计专业,今年大三了,打算申请出国念设计。

“你是小齐吧。来,请坐。”

放下手中的书,我笑着问这个有点腼腆的大个儿。小齐拘谨的坐下。

简单寒暄,我们进入到正题,谈起了考试压力,如何改进复习策略,在有限的时间提升学期末的成绩。

小齐总是会低头不语,不接话茬,甚至常常用“不知道”来回应。似乎他对此次期末似乎已不抱希望,要提前缴械投降。

我提醒自己,我的节奏不对,要慢一点。

“看你的样子,休息得不太好吧?”看着一脸疲惫、沮丧的小齐,我从那个谈“如何做”的谈话中先退出来。

“唉!”小齐喝口水叹气道,“老师,我觉得自己真是一无是处!”

看着一个高大魁梧的男生却气若游丝,像个重病人将要自我放弃,有种说不出的难受。

“怎么要这么说?”

被我这一问,小齐似乎憋了很久的话匣子被打开了。

马上到交稿时间,设计专业考试作品一直拿不出来,总是没灵感。而几个设计不错的同学,老早就有了初稿。这段复习考试越发觉得自己设计很吃力,觉得自己很无能。

老师你看,宿舍的S,特别会弹吉他,经常参加各种活动,女生缘儿特好。K精通电脑,大家有这方面问题都会找他。M的球打得好,还是很多社团的骨干。他们的生活都特别丰富,复习这段时间,这些爱好没落下,设计作品也都快出来了。再看看自己,连上课小组作业PPT展示自己也是最差的。

(二)

看着小齐深陷沙发的姿态和低垂的眼神,我忍不住问:“听起来好像做创意设计总达不到自己或者老师的期待。那当初是什么让你选了这个专业,又坚持到了现在?”

"因为我喜欢绘画,喜欢设计。”小齐愣愣地盯着我身旁的书柜。

“喔?说说看怎么喜欢,又是怎么选了它?”我很好奇。

小齐出生在农村,父母都在山东老家务农。因为成绩好,初中去了县城中学读书。一个偶然的机会,好朋友带着小齐去旁听了一节自己的美术课,小齐忍不住拿着稿纸跟着画了几笔。没想到好朋友赞不绝口,小齐,很有设计感啊,你要没学过,那绝对有天赋。

小齐很开心,也发现自己没事勾勾画画点什么,特别享受。后来,高中就决定考设计。当时老师讲了很多国外的绘画和设计,我就一直梦想着要去国外去学学设计!

“学艺术挺烧钱,这专业外省一般就招一俩人,风险这么大,是什么让你决定选这条路?”我把小齐的关注点带入他“想要的”,而不是陷在问题里。

小齐抬抬眼,说:“我知道,我就觉得不趁年轻试试看,年龄大了就更加没机会了。”

“那会怎么样?”小齐那一抬眼,我知道这是他想谈的。

“我一定会后悔的!”小齐似乎很坚定。

“你有多想要学设计?”我追问。“你的愿望有多强烈?如果手举到最高代表最强烈,手放低表示也就是想想了。”

小齐想想,把手举到了头顶。看着自己的手,好像重拾愿望。

我能清晰地感受到,眼前这孩子有多希望自己在设计的路上走得更远。这就好办。我话锋一转,你怎么知道自己有把握考上艺术院校?

“我也不清楚自己能考成什么样。但那时我有时间,我可以努力试试!”仿佛眼前说话的就是四五年前那个艺术教室的少年。

(三)

小齐的故事慢慢浮现,他脸上的阴霾也渐渐散去。

“小齐,当年学校在你们省招几个人?”

“好像就2-3个。”

“你就是其中一个。”我明知故问。

“嗯是。”

“学校的设计专业不好考,你高二才正式学,是怎么做到的?”挑战背后必有这孩子值得称道的经历。

小齐给我讲了他一路学习的故事。

小齐知道家里的条件并不允许自己接受专业训练。于是,他克制住了自己的愿望,只是跟着学画的同学业余画一画。

几年后,小齐上了高中。绘画中他迷上了设计。他不知道,自己是否有一天可以专门学设计?

偶然的机会,他知道学校有艺考学生的培训班,他再也按捺不住。小齐去找老师了解了学费,请求父母支持。

父母看他很少这么想做一件事,说,你要是想好了那就去学吧,这两年的学费我们还是有。

上了艺考班的小齐,每天比别人早起一小时复习文化课,然后挤出所有自主时间练专业。为了省钱,小齐尽量用旧笔旧纸。他常跟同学要用过的画纸,他总说,我起步晚,想学学你们怎么画。专业材料尽量都借用老师和同学的。就这样从进班一直持续到高考。

高考一战,小齐脱颖而出。

(四)

我想是时候聊聊设计学习的挑战了,“你说班里有几个孩子设计总有好作品,你对他们熟悉吗?”

小齐说,“熟悉,宿舍的那个计算机不错的小K,设计成绩就特别好。他是北京的,家里有很多设计的书,也常借给我看。”

“他什么时候开始学艺术的?他这一路是怎么学的?”我想让他审视不同经验。

小齐带着羡慕,讲起了小K的艺术学习之路。

小K妈妈是美术老师,在小K小学时就带他玩各种创意美术,798和宋庄都是他常去的地方。好多展,小齐是大学才知道。

初中,小K说妈妈我想学设计,他妈妈就把他送进了专业培训班。他很认真地训练。每年假期,妈妈都会带小K去各地参加艺术活动,大学之前还带他去过法国意大利那些艺术之都……

听着令人艳羡的经历,我轻声问,“小齐,你有没有算过,小K进大学之前受了多少年训练?”

被打断的小齐一愣,盘算一下说,“不算小学,有6年。”

我笑着说,“你看,他有妈妈这个资源,6年正式训练之前,生活中已处处在学习。学习有窗口期的,他在小学的丰富体验是很多训练都换不来的。同样的一年,他学习的渠道、资源和时间也更多。”

小齐点点头。

在属于个人的生命历程中,每个人早已拥有解决困境的能力与资源。只是很多时候负面经验太深刻,掩盖了我们本已具有的能力与资源。我要做的,就是掀开负面经验的盖子,让小齐看到过往的不易和自己在困境中的努力,重新看待自己。

“小齐,这么多年来,你所处的环境让你没有机会接触各种艺术形式,也没有办法周末看展、受训、得到指点,即便那么想学也要等到高二。当很多人可以用最好的工具,上最好的训练班,了解全球艺术资讯时,你只能在课余悄悄练习。仅仅两年时间,你让自己有机会和小K进入同一间教室,继续自己的设计之路。不知道,你对此有什么看法?你怎么看自己?”我尽力以小齐的节奏说出我所听到的这两段经历,希望带给小齐新的思考。

“老师,回想起来觉得真的不容易!”小齐的声音有些颤抖,能感觉到这个大男孩的克制,“我觉得自己一直很坚定,没想过放弃,也善于找方法……”

“是啊!小K的经历让人羡慕,成绩也令人佩服。但我想,如果你给自己足够的时间去做这些准备,也会一样出色。”看着所有所思的小齐,我掩饰不住自己的欣赏,“其实,你一直就是自己生命的英雄!不是吗?”

整个咨询,小齐第一次高昂着头看我,也让我看到了他的热泪盈眶!

我知道,此刻的他不再是“一无是处”。

(五)

接下来的对话,很顺利地聚焦到小齐当年高考的经验,他观察到的小K的学习经验,以及一个月时间如何抗干扰、合理安排时间进行有效复习和准备设计作品。

这个过程,我都只是个脚手架,对于我的提问,小齐深思作答,如同高考复习时一样,自己搭建了应对考试的整个体系。

咨询在不经意中进入了尾声。

“老师,谢谢你带给我的思考,让我看到全新的自己,我,真的,一直是自己生命的英雄。”小齐整整衣襟起身离开,留下一个高大、坚定的背影。

加油,英雄!

古典:我很怕听到年轻人说要“做自己”


“做自己”这个词,熟悉得谁都听过,可又陌生得谁也说不清确切含义。人们对它有太多误读,导致我开始害怕听到年轻人兴冲冲的说要做自己,担心反而“误入了歧途”。今天正好借「做自己论坛」的机会,和大家聊聊到底什么叫做“做自己”。

我是从2007年开始进入生涯这个行业的。当时我在新东方做老师做得好好的,为什么突然去做生涯规划?其实我是被刺激到了。

有一天上完GRE课下来,有一个北大的小姑娘问了我一个问题:古典老师,你说我是考硕士好,还是出国读博好?

我说:你可能需要思考一下你要读什么专业。

这个小姑娘一看就是好学生,马上把这句话记在那个本子上。记完以后,她接着问:那你觉得我读什么专业比较好呢?

我说:姑娘,你可能需要搞清楚,未来毕业做什么工作,这样倒过来看专业是对的。

那姑娘想了想,说:对喔,那老师你看我适合什么工作?

我说:这个不知道,但做什么工作其实取决于你要过怎样的人生,不同的人肯定要过不同的人生。

她说:哎呀,有道理,老师你觉得我能过什么样的人生呢?

……

那一瞬间,其实我是还蛮悲凉的。在中国一个受过几乎最好教育的人,竟然问我这样一个陌生人,她要过怎样的人生?

我发现,我们这个时代大部分人都在过一种“三随”的生活——随便、随大流和随惯性;只有很少的人,真的知道自己想干什么。

所以,2007年那年,我突然觉得与其教英语,不如出来普及职业生涯规划。到现在已经有十年。

以下是这十年时间,我观察到的中国社会、国人对于“做自己”这个事情的观念有什么改变,以及我们自己都踩过哪些坑。

最早提出“做自己”这个话题的,是李开复老师。他写了本书叫《做最好的自己》。

请注意这个年份:2005年到2010年,整个中国就是这一类职场励志书流行的时候。

比如,《杜拉拉升职记》、《圈子圈套》、《输赢》、《我的成功可以复制》……这些书都是在那时爆发的。

如果你跟我年龄差不多大的话,一定都经历过这个阶段。

你去拆解这些书,会发现,这个所谓的“好”,背后的价值观是什么呢?

其实就是在职场,或者再狭隘一点——外企中,获得一个顶级的职位。并不是说这不叫成功,但是,全世界都这样讲也太无趣了吧?

我想,这可能是我们关于“做自己”的第一个结论:“做最好的自己”,就等于很成功。

但显然不是。

因为这个世界上,成功是小概率事件。

估计国家当时也有这个感觉。

2007年的时候,教育部明确要求大学开设以“特质论”为核心的“职业生涯规划”课。什么叫特质论?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去评测你有什么样的天赋、能力、兴趣、价值观,然后就可以推荐一个合适的工作给你。

也是这一年,我们开始做“新精英”。

原来我的梦想很简单,也很高:我要做全世界最好的量表,只要一测就知道自己该干嘛;再做一个最大的职业数据库,定期更新。这样,人们很轻松地就能找到一个和他匹配的工作,而不会花很多时间,去考一个5000人报名最终只录取3个人的公务员岗位。

但是,后来我发现搞不定。

那段时间,我们认为做自己就等于Find Myself,发现自我、找到自我。可是,这个世界上有无数的测评:MBTI、9型人格、霍兰德还有星座……

你有没有意识到,在那个年代第一次接触评测,我们并不是在测量自己,而是给自己贴一个让自己舒服的标签。很多时候,星座、性格都变成这个设想。

有一次,我遇到“壹心理”的老大,他说,朋友圈里面传播的那些根本就不是测评,它们真正目的是让你可以大胆地、以一种伪科学的姿态告诉你的朋友们“我是什么样的人”。

——说白了,那时我们也不是在找自己,而是在找一个自己喜欢的标签,贴到上面去,为自己背书。

为什么会有这种需求呢?因为大部分中国学生,并没有真实和成熟的自我。

小的时候你妈妈跟你说,孩子你要考一个好中学;然后,考个好大学;然后,找个好工作;再找个好媳妇;生个好孩子…… 然后呢,让你的孩子上个好幼儿园,上个好小学,好中学,好大学……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就是这么一个链条。所以,很多人都是千人一面。

这种情况下,你会发现真的是很难会有一个清楚到可测量,或者仅通过测量就能达成的事。

于是,我的公司从一个测量公司变成一个帮助人成长的公司,这同样也是“做自己论坛”的来历。

我们第一届论坛的主题叫做“做自己,与众不同”。

看看我们当时的宣传词:

在我们今天这个功利世俗的灰暗年代,不拼爹、无背景、非名校、没有钱,我们的生活是否还有精彩的可能?

希望每一个无背景、非名校、无钱无缘海外镀金的如你我的“平凡人”,都能学习到如何成为改变自己生命的英雄,以及找到让平凡的生活不平凡的勇气与智慧。

然后开始做些什么。如果有一天,有人开始打击你、嘲讽你、告诉你那不行,那正是因为,你走在了自己的路上。

……

我现在回头看,觉得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屌丝心态。

有那么几年时间,我们,其实不仅是我们,整个社会都陷入到一种特别努力想证明自己在“做自己”的动作里面。

我自己是作者,所以我特别关注什么书会火。出版的时间不重要,关键是火的时间,因为这意味着社会的整体意识在转变。

我研究了一下,20xx年的时候,整个图书出版行业里面最火的几本书《背包十年》、《分开旅行》……全是“说走就走的旅行”。

那时,我们特别想用一种与众不同的方式去证明自己。这可能是另外一种走偏吧。

到这个阶段“做自己”成为一种自己的壳:如果谁说你不好,你就说我在做自己。有的时候明明做不到,但你说:我不想要,我在做自己。

——这是我们中国人”做自己“的第三个阶段。

刘慈欣在小说《三体》里面写了一个地方,叫做“红岸基地”。其实红岸基地真实存在,就在北京不老屯,开车大概两三个小时就能到。

我们在做《超级个体》专栏的时候,有一天晚上跑去那里看星星。当我在北京第一次看到银河,才知道:真的是有银河,有Milky Way的。但平时因为城市灯光太亮,我们看不到。

灯光是我们发明的,城市也是我们发明的,但是,这种东西很多时候让我们就失去了对于更宏大的坐标的标识。就像目标是我们自己定的,“做自己”的形态也是我们自己定的,但是这些“灯光”障碍了你把你自己放在一个更大的人生维度和坐标里去想,到底什么是做自己?

仅追求与众不同,是最廉价和偷懒的“做自己”。

“做自己”的理念继续在往前推进。

大概是在20xx-20xx年,慢慢地这个话题就回到“找回真我”里面去了。你会注意到有大量的关于科学和心理学的书出现。——“自我”应该放在一个比较大的空间里,才有可能找准,而不仅是你的自我感觉。

下边这个故事,我印象特别深。巴菲特有个飞机师,叫做弗林。他为巴菲特开了十多年飞机。有一次,他问巴菲特:怎么才能像你一样获得成功呢?

巴菲特说:第一步,你要圈出25件你特别想要的东西。如果你想不明白,你可以用“有趣”和“有用”做一个评分。第二步,圈出5个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然后怎么办?

有人说,我懂,然后就集中全力马上开始做这5个,有机会再去做那20个。

完全错了。

巴菲特说,接下来,你这一辈子要像躲避瘟疫一样躲避另外那20个目标。因为人这一辈子做好5件事,已经非常非常难。这些有点儿希望,又不可能穷尽的事情,才是最恐怖的。你要集中你所有的精力去躲避那20个,它们只是幻觉;那5个勾勒出来的才是真正的你。

在这个时代我们开始思考:什么是我们真正需要的?我们的特质只是帮助我们找到需要的方式而已。我特别欣赏罗丹的观点:有人问他,雕刻是怎么回事?罗丹说,雕刻就是把一坨石头中间不属于它的部分给去掉,剩下的其实就是雕塑本身。

人生也是一个做减法的过程:是一个从社会的我、虚假的我、想象的我到内在的我,慢慢地去找到一个真正的我的过程。——这是这个阶段,我学到的最好的想法和结论。这种自我雕刻是非常痛苦的,但也是非常值得的。

要多么的努力才会毫不费力?我给你举一个真实的例子。 有个人问过我:古典,有什么方法可以轻松的赚100万?

有吗?真有,而且不犯法。 轻松能赚到一百万是有办法的就是——往银行一年存1000万。

他接着问,那有什么办法赚到1000万? 我说蛮简单,就是一年往银行存一个亿。

……

我想讲的是什么呢?——那些看起来轻松、愉悦、不难的东西,其实背后都有巨大的积累。当你看到人们在轻松地讲着他们经历的时候,他们可能已经拼命为自己存了“一百万”;当他轻松赚一百万的时候,其实背后是一千万甚至是一个亿的努力。

日本设计师山本耀司说,自我这个东西,其实你是看不见的,没有什么所谓的自我,它是流动的,冲撞的。你只有真真正正地撞上了些什么,才知道边界在哪儿。

那么,撞上什么东西会让你知道边界呢?往下是没边界的,只有往上走。所以,山本耀司说,你要终身跟那些很强的东西,很可怕的东西和水准很高的东西相碰撞,然后才知道“自己”是什么。自我是不断地在自我升级中间碰撞而产生的。

山本耀司把自我又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自我”不是在寻找所谓的真我;根本没有什么真我,自我是一个持续的自我塑造的过程。

也就是说,不会有什么Be Myself,只会有Make Myself,Create Myself;不会有什么回到内心,你需要持续地回去,同时持续地升级。

这样就像每隔一段时间,登上一座新的高山,看到全然不同的格局和风景。

所以,一个自我塑造的过程,包括三个部分:

第一个是持续的“自我超越”。

但是,只要自我超越,就会不断地失手。如果一个人都没有受过伤,说明这个家伙做得不够努力。 当你在做自我超越的时候,你很有可能会做对,也很有可能做错。

第二个很重要的事叫“自我负责”。

什么叫自我负责?

我举个例子。比如,你怎么面对一个糟糕上司,或者一个贱人?

A选项是你自己牛X,能改变它;

B选项是虽然改变不了,但你可以选择不在这上班——我能力够强,不给你打工总可以吧。

还是搞不定,退一步选择C选项:尝试让自己成长,成为一个能改变的人,或者能够做选择的人。

还做不到的话,D选项,你至少有能力让自己爽一点,不要那么纠结,去接纳这个事情。

——以上四种都是自我负责。都比E选项,留在原地抱怨,既改变不了现状,自己也不爽好。

第三个叫“自我接纳”。

当一个人实现自我负责后,他可能需要做第三个功课,就是自我接纳。

什么叫自我接纳?就是承认这个世界上的确有我hold不住的事情。自我负责不是自我掌控,而是知道自己的能力圈,什么要做,什么不要做。

前段时间冯唐老师写了一篇“中年油腻男”的文章,对此,俞敏洪老师的反应很有趣。他说:我就是中年了,怎么着吧?中年男人是一个国家的栋梁,是一个社会的基础。我作为这个中年男人,今天能有这么多人听我讲话,我觉得是中年男人的胜利。

——俞老师讲得特别好。这就是自我接纳。我们没有必要缅怀青春,因为中年其实也很好,老年也挺好,将死的时候如果你平静也非常棒。

有人可能特别适合创业,有人就是喜欢稳稳当当地过自己的小日子,那么只要你能做到自我接纳,也很好。不过,自我接纳是以自我超越和自我负责为前提的。否则,那就是你的“龟壳”。

讲到这里很清楚了——到今天,我认为做自己,其实是持续地自我超越,对结果负责,并通过这个过程,不断了解自己的边界。正是因为你知道有些东西做不到,所以你会知黑守白,守正出奇。正因为有自我接纳,所以你反而可以很好地去欣赏每一个人,然后进入下一轮的自我超越。

这就是一个人Make Myself、自我塑造的过程。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话题是,每一个走在做自己路上的人总免不了被人问:你这么努力不累吗?

我一直都找不到好的理由来反驳,直到前段时间在看了一本叫《坚毅》的书。作者特别清晰的回答了这个问题。

这么努力不累吗?

真的不累。

坚毅是什么?坚毅等于激情加上毅力,也就是说一个人有一个长远的目标和一个持续的动力。

激情和生活满意度是什么关系?坚毅和生活满意度是高度相关的。

简单来说,你越是专注一个宏大的激情和方向,并且持续地去自我提升、刻意练习,你就会感觉到越多的幸福感。短期的随心所欲,也会获得明显的生活幸福感的快速上升,但是它上升一点点就到头了。所以,只有选择真真正正的持续的自我塑造,人才可以获得持续长久的幸福。

这是非常好的回答。

我现在要反问:

你过得这么丧,不累吗?——每天关心着别人的想法,犹豫着房子买还是不买的,成天看老板的眼色,然后回家刷剧,别人笑你也笑,别人不笑你也不笑……不累吗?

就像研究完很多人工智能以后,你会发现最吓人的不是人工智能越来越像人,而是人越来越像人工智能。

“丧”才是真正的累。

这么多年,我深刻的意识到一点:如果你不去花时间去创造一个未来,迟早你会花更多时间去应付生活给你的shit。

生活把屎盆子扣你脸上的时候,你花的功夫一点都不比你去创造未来少。

但是前者处于快乐和幸福,后者则完全处于恐惧和焦虑。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用你的自我去碰撞一些更高、更强、更厉害的东西,让自己不断的启动,不断自我突破。

总结一下,“做自己”这十年分了五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我们争取的是主流的成功。

第二个时期,我们开始探讨特质,比如《现在发现你的优势》。

第三个时期,我们都刻意去与众不同,像一个逆反的孩子。

第四个时期,我们开始去思考,什么是真正的自我?

到了第五个时期,我们从狭隘的个人心理学中走出来,把自己放在历史和生物中间,重新理解世界。

我们意识到:生命的本质就是生生不息,持续地自我塑造与创造。

这就是我们中国这十年来走过的关于”做自己“的路。

从这个角度往前看,你会很清晰地看到未来十年什么叫做真正的做自己。它一定是更多元,更理性,以及更强调内在性格的。

所以从今天开始,从这一届开始,我们的做自己论坛不再叫Be Myself,而是改为Make Myself。

我们公司的slogan,原来是“成长,长成为自己的样子”。后来我也去掉了“为”,变成“成长,长成自己的样子”。因为成长没有终点,不存在一个“为”的状态——自我是持续不断延续的一个过程。

最后,我讲一个关于我和我妈妈的故事。

今年上半年的一天,我正在家里写东西,我妈给我打电话。

她说:跟你说个事呗。

我说:什么啊。

她说:我昨天去医院里面做检查,医生呢可能不知道我有什么过敏体质,给我打了一个麻醉剂,我当场就因为过敏,昏迷了五分钟,而且是失去呼吸了。整个医务室都吓坏了,不断抽我的脸,掐我的人中,我才慢慢恢复过来。我就跟你说一声,现在没事了。

我吓坏了,我说:你这太吓人了。

——因为我意识到说一疏忽,马上就会失去她了。

我跟他讲:那我回去陪陪你。

我妈说了一句话:不用陪,首先这种事呢你根本就防不了,对吧?它是不确定的,根本就防不了——你天天在这看着我,我一点都没事;第二个,你就好好做你的事。做什么事呢?做有一天你真的遇到这样的事情,会觉得你做的事是值得的就可以。

这个事情给我很大的反思。

其实,父母亲的离开,就是我们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当我们面对不确定性的时候,我们到底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去应对呢?

我有了一个定见:人要做一些有价值的事,并且持续地把它做得越做越好,只问耕耘很难问结果。它有可能爆,也有可能做不下去。

但是:

第一要面向未来,

第二要做有价值的事,

第三你要持续的自我塑造,把它做得越来越好。

面对不确定性,最好的心态就是当不确定来临的时候,你会觉得这件事情依然值得。

所以,回到这一届“向未来进化”这个主题,我想我表达得很清楚了。

希望各位,每个人都面向未来做有价值的事,感动你的事,并且持续地做得越来越好。当不确定性来临的时候,可能是好,可能是坏,可能是倍增,可能是失败,但是你会觉得心里特别宁静和安静,这就是我们面向未来的姿态。

谢谢大家

做自己是深刻的反叛


大家好,我是蔡娜。这个名字听着有点像China。在前一段时间我接受一个媒体朋友的采访的时候。我当时相比其他的受访者大多都有跨国的学习工作成长和旅行的经验,我觉得我的经历怎么那么的常规,那么的规矩呢?因为我过了20年被父母规划的人生。

可能和很多在座的朋友一样,我从小是遵从着主流价值观长大的。一切转变发生在我18岁那一年。我的父母替我选择了一个非常好的大学的专业,经济学。好就好在它是一个全世界最不适合我的专业,我的数学和逻辑思维非常差。

大学微积分大家都学过。其中最简单的一门数学课是线性代数。冲着这份最简单,我特别努力的学习想要及格,每天上课课前认真的预习,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复习。一个学期下来,我考了50分。几乎是我数学成绩中的高分了。我想真的也就差一点了,于是我非常努力的复习了一个暑假之后。回来第二次补考,我考了40分。我想可能真的是暑假放松了,于是我又非常努力的学习了整整一个学期之后。第三次我考了30分…

因为数学学不好。

我跟经济相关的所有课程全部都学的一塌糊涂,当我人生被放到了最短的那块短板的时候。我陷入了巨大的迷茫,我想既然我走不了本专业的这条路。

就必须去寻找其他的可能。

所以这也就有了我今天想要跟大家分享的第一个主题。

1.就是找自己

当时我的身边有一个做酒店钢琴师的机会,最终让我下了这个决定是在我12岁的时候的一件小事。

有一天我跟我爸出去逛街,在商店里我看到一个钢琴形状的八音盒,当你打开它的时候,里面会放献给爱丽丝。会有一个穿着芭蕾舞小裙子的女孩在上面跳舞。于是我给我爸撒娇,让他给我买了下来。当时他说了一句话。他说“以后我的女儿也能弹出这样优美的音乐”。

虽然回到家,他就被他老婆给骂了。他宠我,但是这句话我一直记得。所以当时我有了我自己的第一个梦想,那就是成为一名酒店的钢琴师。

为此我拼命练琴

寒暑假的时候每天练琴的时间超过10个小时,超过了很多钢琴学生他们那种练琴的程度。后来我去公司上班的时候,同事经常会调侃我说“你的敲键盘的手跟正常人是不太一样的,就是把每个骨节都高高的拱起。就好像是在键盘上是那种弹钢琴的手势。”

所以经过这样程度的苦练

一年半我坐上酒店钢琴师的琴凳,那段时间我每天穿着很漂亮的晚礼服。去五星级酒店的大堂弹钢琴。刚才周老师朗诵的那首激情澎湃的长诗的背景音乐。Kiss the rain 一般都是我的开场曲。但是在那样的新鲜劲儿过后。

我开始第一次思考

这份工作的安逸和舒适真的是我要的?我看到当时的自己,我当时才20岁。正是可以疯可以傻,可以以很低的时间成本不断试错的这样一个年纪,我当时跟自己说,能不能先别否定这个世界?哪怕只是先去经历一下也好。我第一次有了想要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这样的一个念头。于是在我身边有些朋友为了这个行业的这种舒适和薪水。重新开始学钢琴的时候,我从里边走了出来。

一方面我不断地去问自己我到底想要什么样的工作?它可能是不那么重复的。有一定的创意的。最好能够接触不同的人和不同的行业。让我们拓宽眼界。如果能够发挥我在文字上的一些专长那就是再好不过了。沿着这个方向。我先后探索过销售、市场、猎头。那么最后当我看到公关的时候。

我眼睛一亮!

它的很多要素和我想要的非常吻合。于是我开始想要寻找一个公关方面的实习。去检验一下它到底是不是我的梦想。清楚了方向之后。我面临着一个很多人都面临过的一个尴尬的问题。就是跨行,转专业。这是很头疼的一个事。当时没有任何相关基础的我也没有太好的实习经历。

于是我想尽办法找到两家行业内的网站。他们每个月会举办一次讲座是付费的,会比较贵,学生负担不起。于是我跟他们沟通说,能不能让我承担一些工作换取我听讲座的机会。网站的工作人员真的是被我的这份用心打动了。他们给了我一个做论坛版主的机会。在那样的讲座里第一次接触到真正的公关人。也有人递给我名片。

因为我是那里唯一的学生。

他们很肯定我的这份用心,后来我去面试我的第一份公关的工作的时候。我问HR。你为什么愿意要我?我知道我没有任何的公关的经验。而且当时我的英语真的不好。

HR回答我说,你跟我讲这个事,我觉得你是真的热爱这个行业。于是,我就这样迈过了最难最难的入行这样一个门槛。但是同样因为基础很差。刚开始的时候我的效率比较低。连最基础的OFFICE都不会用。那段时间公司曾经一度想要让我离开。他们想要换一个实习生。

这个时候

我的领导把我保了下来。他跟我说,娜娜,我不知道我还能保你多久。但是我希望在你还在的这段时间。尽可能多的让你学到一些东西。于是他在一个星期日的下午,开车把我从复兴门接到了当时在朝阳门的公司。在黑板上手把手的教我写了我人生中的第一个公关策划案。那天下午全公司就我们两个人。他一页一页的教我。

后来在这件事过后的一个月。我们接到一个非常重大的项目。当年索尼即将推出他的首宽微单反相机NEX5C。就是图片上的这款相机,当时的内部代码叫GP,我记得有一天早上。我来了之后按照领导教我的方法写GP公共策划案的时候,那天我一直写到夜里的11点,非常的精疲力尽。

但是当我看到所有的传播脉络都是那么清晰。当我完成它的时候,我看到我们应该传递什么样的信息。针对什么样的受众,与什么样的媒体沟通,用什么样创意的想法和选题。我看到以前在我打杂和实习中所接触到所有分散的点全部都连成一条线了。

我看到这个行业的价值

那天我精疲力尽的瘫在椅子上跟自己说,这就是我想要的。加班结束后,我的领导开车送我回家。我们一路疾驰在深夜的二环路上。我摇下车窗,在那种夏日的微凉的晚风中。我大声喊,我今天加班地特别开心。我领导当时说,你就是个小疯子。

后来我去了奥美,外企。

所有人都要叫英文名,所以我给自己起的英文名就叫GP。以此来我纪念我这非常深刻而美好的公关第一课。GP CAI 在奥美,大家都这样叫我。故事讲到这儿似乎已经可以结束了。

因为是一个很完美地童话式的结局

从迷茫到找到人生的方向,但是要知道在现实中你要想做自己。哪有那么容易?在座很多朋友包括很多嘉宾都提到过,在理想面前现实拦路的那种无奈。

所以我想跟大家分享的第二个主题

2.就是做自己

在我毕业后来到了一家大型的公司,从小公司这种全面到大公司的细分。我非常不适应,那段时间我做大量重复没有价值的工作。另一方面我的父母强烈反对我做这样一份非公务员的工作。所以当时我的状态是每天工作到很晚,这个行业经常加班。两个小时的公车回到家已经非常精疲力尽。但是必须要强打起精神跟他们抗争。这才是让我感觉到最累的。

支撑我渡过那样一段时间的就是那些让我成为GP的东西。我感恩我的领导让我有幸在我入行之初就看到这个行业的价值。另外一方面我看到很多像我这样的年轻人他们的迷茫,他们在无尽的打杂中还没有看到这个行业的价值。

他们失望了并选择离开。

于是我创办了自己公益组织,公关树。我们在大学展开讲座去向大学生普及这个行业真正的价值。和它的入行基础素质,另外我们帮助NGO做公益方面的咨询以前一个项目可能有100个人知道。但是通过营销的加强可能就会有200、300个人知道。会有更多的人帮助到公益,用我们公关人的专长去做公益。当时为了同时间做公益。

我离开家

在公司附近租了一个小小的筒子楼,条件没有图片这么好。当时我的状态是每天工作到很晚。下班后开始写公关树的策划文件。讲座的邀请、图书的介绍和课程规划等等。一直写到深夜,步行回这个很简陋的筒子楼。楼道里会有很多邻居的家具,像衣柜,洗衣机,冰箱等等。

由于房间真的太小

不小心的时候会踩到楼道里面邻居的狗留下的狗屎,那个时间我一直跟自己说,如果有一天我突破了这种职业和人生的瓶颈。我一定是走了狗屎运。就这样生扛了两年。

后来我去奥美面试,面试官跟我说,我们既要求员工有他的共性能够完成你的本职工作。那么另一方面我们要求他们有自己的个性。所以你看到这间公司很有意思。很多人在工作时间以内,他们是公关人,广告人,营销人。但是在工作时间以外,他们是作家,是导演,是话剧演员,是说相声的,是搞乐队,是玩儿摇滚的、玩摄影的,有自己的独立品牌。

很多很多

每一个人都个性十足,以前有同事曾经跟我说过。你知道吗,在我跟你不熟的时候我没那么喜欢你。因为你太有棱角了。你不听话,但是在这儿我的个性不再是我的负担。成为我非常独特的特质。我弹钢琴,我做公益,我旅行,我写作。每一项都让我成为非常独特的自己。

让我因此获得了肯定,所以如果你问我。到底梦想面前我们应该坚持些什么?

我想说,人生不是拼你有多优秀,而是拼你有多独特。

我可能真的没有那么优秀,但是我有那么一点点独特。

这就是当时我们在北大讲座的一个照片,曾经也是在这个团队中有一个女孩非常有潜质。很适合做这个行业,于是我用心栽培她。后来突然联系不上她了。

两个月后

她给我留言说,最终还是没拗过父母的反对。放弃了这份她很喜欢、很喜欢的工作。回到家做一个很稳定的职员的工作。这样的事儿每天都在发生。

我们身边的每天都有放弃梦想,所以,梦想面前我们到底在害怕些什么?曾经有人跟我说过,我很羡慕你能坚持自己的梦想。我也想追求我自己的梦想。但是,我想要做毕加索,而不想做梵高。毕加索我们都看到了。一世英名,名利双收。而梵高呢?太多人提到他的一句话就是一生没有卖出一幅画。所以在梦想面前。可能我们第一个害怕的东西就是失败。

我们都害怕那种为梦想付出、孤注一掷后的失败。

我也很害怕,我也失败过。我现在做公关。我以前那段弹钢琴的经历付出了很多失败。但是也正是这段失败的经历让我第一次知道我原来可以为了一个梦想坚持这么的久。

正是那段每天联系十个小时锻炼出来的坚持和韧性,让我怀着同样冒高强度、高压力的公关工作获得胜任。并且因此获得肯定。我想更重要是他给了我从零开始的勇气。后来我不再畏惧我人生中的一次次从头开始。

从钢琴到公关,从公益到写作。我知道即使可能未来前面充满荆棘,充满失败,害怕。但是我们永远都会是那个的20岁的时候盖上琴盖。带上安逸和舒适的年轻人。我的人生永远可以从头再来,即使失败的经历在我看来只要是用心走过的人生就没有弯路也没有失败。

而除了失败,让我身边很多人最终不得不放弃了梦想的另一个魔鬼。

就是——反对

你会发现,当你高喊出你的梦想。最终让你犹豫不前的往往不是那些陌生人的反对。路人、不认识人的。相反,往往是来自你至亲的。你最亲的家人,最好的朋友。我出生在一个公务员家庭。我父母的原话是不是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以外的工作都不叫正式的工作。

你什么时候去给我找一份正式的工作,我弹钢琴的时候。他们说,你都多大了还学琴?当我做到的时候。他们说,你现在还出去弹琴吗?后来做公关的时候他们又是一片的反对。当我坚持一两年以后。他们说国家现在也推广文化的这种产业。那么你的公关营销做其中一个部分,要不然你考一个营销方面的研究生也行。就是这样抗争着。

几个月之前。我跟他们说我马上要出书了。我要把我的故事讲给更多像我一样迷茫的年轻人。一周前,我跟他们说。请你们把9月21号空出来,一定要空出来。所以今天他们和大家一样也来到了这里。和大家一样,是第一次听他们眼中那个一事无成。从来不务正业的女儿讲这样的故事。

我也想当着大家的面,跟你们说一句。爸、妈,我是真的过不了你们规划的人生,能不能让我去追求我自己的梦想?

谢谢大家。

面对反对这是我的方式,我从来不觉得反对是阻碍我前进的理由。相反,它只是梦想的试金石。它只是帮你检验这到底是不是你发疯式的一定要做的那件事,不做不行。

所以我很欣赏在新精英听到的一句话。

我们都觉得勇者无畏,其实勇者不是无畏。

和我们一样,都是人,会害怕,会害怕失败,会害怕反对。

勇者只是顶着这份恐惧也要往前冲!

所以我在书里写。

我的青春是一场与现实的较量。在20xx年我去了一次台湾。我在一本杂志的创刊号上看到我这样一段话。

看得我当时就流下泪来。

创意、理想、无惧

时下的年轻人总是给社会这样的印象

他们不是自私

老一辈人所关心的话题他们也并非不在意

他们只是以另一种形式表达自己

经常,那种为了理想而不顾一切向前冲的傻劲儿

被解读为过度的天真浪漫

但其实这才是在这功利挂帅的年代中最无价的特质

一如那个以为可以凭借着一己之力去移动一座山的愚公

The Big Issue称他们为‘愚人世代’

这些愚人他们大智若愚,愚而不昧,未来的世界将会是他们的舞台

所以坚持梦想,不畏一切的失败和反对去努力并不是我一个人的故事。而是遥远的对岸这样一群人的故事。所以,在我完成了我的书之后,我征集身边朋友的故事。他们有人为能够帮助很边远地区的小朋友。做了自己的公益旅行团队——80公升。

那么有人一直坚持自己的文艺理想,做了自己的三次书坊和小课程阅读空间。今天这个朋友也来到了现场。还有人不顾身边一切人反对做了一年的义工旅行。去take gap year,去做间隔年。去干年轻人该干的事。

有人一直坚持自己,他们其中最有意思的一个男孩为了能去边远地区做工义。他跟他父母说,他是到某权威的地理杂志工作。所以每当他去边远地区去支教去做公益的时候。他父母都以为他去鸟不拉屎的地方去采风、写特稿、做大片。他们就这么坚持着。

所以做自己是我们这样一群人的故事。是我们今天台上台下一共800多人共同的故事。我们共同的梦想。在台湾,我听到有人说这样一句话。有人说,台湾的精髓在民间。正是因为有人不断在做自己,台湾才成为今天这样的台湾。

所以,虽然我们这一代人很多是在父母的规划下成长的。但是我看到很多80后的父母正因此对他们的孩子非常宽容。他们不想他们再过这样的生活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追求自己的梦想。还有很多的趋势都显示出来。

今天我们已经是站在时代的临界点上,所以如果能有越来越多的人坚持做自己。像这个社会去展现本就应该很丰富的生命的可能。那么中国、未来一定会成为不一样的中国。在筹备今天的这场演讲的时候主办方曾经问过我。

你觉得从容跟做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

我当时讲了一个故事,我三个做公关的同事和三个做风险投资的同事一起去欧洲玩儿。听到说别人交的税比我们挣的钱还多的时候他们特别的郁闷。一趟都没玩儿好。但是回来之后我听见这件事我觉得还好。当你清楚的知道你自己的路。你不会因为别人挣的钱比你多。不会因为别人比你稳定,别人比你更快的升职加薪而动摇、而放弃。

你知道你不喜欢经济,不知道你做了风险投资。当你清楚地找到你的路的时候自然会从容。的确,在这个和平的年代有太多人追求着主流价值观而活。所以能坚持做自己已经是最深刻的反叛。

做自己,在路上


春节假期一个人去了云南,目的地是雨崩——在梅里雪山脚下 的一个藏族村子。进出村要翻山,出来的时候住在德钦县城的一个小旅馆。那个晚上我在担心第二天的行程,害怕翻白马雪山的时候会出问题,睡前看电视,忽然感觉到有人推门,好在我有上插销,有反锁。心里害怕极了,担心自己能不能活着回到广州。

我是个总喜欢天马行空的想的人,也许是极度的恐惧让我想起了在新精英上课的事儿,想起来我就泪流满面。

是在新精英,我感受到被支持,感受到原来自己并不是一直都很傻,感受到原来还有这样一个群体在坚守并实践着自己一直以来坚持却被否定渐渐在犹豫要不要改变的东西。

是在新精英幸福之旅的课堂上,我看到了那个一直苦苦寻找的我自己,在那之后我一直不断的感受到她的存在,目光柔和,恬静的微笑,看我的眼神不是鼓励,是爱。

想到新精英,“做自己,与众不同”就自然的冒了出来。

借此机会,我想跟大家分享我在云南的路上感受到的与众不同。

丽 江到香格里拉的路上,同车的其他人都是包往返的香格里拉双日游,我只是搭车去香格里拉固执的要试试去飞来寺;在香格里拉古城到处找寻去飞来寺的人,那一刻我想起张晓楠说的,她曾像祥林嫂那样逢人就说自己想要做主持人的梦想;在飞来寺,同伴住几百块的雪域神川酒店,我住30元一晚的守望6740;在西当,他 们租两个骡子以备不时之需,我只身上路;在徒步的路上,我没有雪套,没有专业登山杖,没有牛逼的登山鞋,没有冲锋衣冲锋裤,没有红牛,我却是走在前面的(我无意否定装备的重要性,只是想说有时候不需要万事俱备才出发);在雨崩,他们选择次日出山赶往丽江,我选择跟另一拨人去大本营;在德钦,他们住150 元的双人间,我去找40块的小旅馆;在德钦,他们说只要师傅敢开我就敢坐不择车辆类型,我坚持找四驱与他们分道扬镳;又回到丽江,我在七星街住40元一晚 的双人间,租单车去看这个城市的大街小巷;在大理,我固执的只在古城骑单车溜达邂逅酸甜可口的肉丝豌豆粉。

在雨崩我没有去神瀑,然而 即使选择了去大本营,依然在垭口返回而没有到达目的地;在香格里拉,没有去松赞林寺,没有去普达措国家公园;在丽江我没有去玉龙雪山、没有去泸沽湖、没有去古城住;在大理我没有去看三塔没有去影视城没有去洱海;在昆明,一上午的时间我都在房间里看小说享受阳光。

后来在跟同事朋友们分享 的时候,有人替我遗憾没有带更好的相机抓拍更好的照片;有人替我遗憾没有去更多的景点看更多的风景;有人替我遗憾没有跟自己喜欢的人去走……各种遗憾,但 是我真的发自内心的满足。如果说遗憾的确有一个,遗憾没有把我的小风车带回来,如果带回来插在我的窗外,迎风旋转,又会是一个生活中难得的小浪漫。

我不想因为自己的看法而否定别人的选择,去景点本身没错,多拍照片本身也没错,准备底气十足的装备更没有错,我只是想表达我不这么做也没错。

在 去大本营的垭口,我决定返回的时候,也有想过,要不要等他们大多数人的决定?如果他们都愿意继续走试试看,我要不要改变主意?我说不上是什么样的力量让我就那么自然的跟随了自己的判断,选择了返回。向来我都是在点菜的时候不知道吃什么,在逛街的时候不知选哪件的人。就是这样的一次旅行,让我看到了自己一些 平日里被隐藏的东西。我不再等待别人的决定,其实也没有人为你决定。我可以自己做主要怎样安排我的行程,在异样的目光中选择不去景点只逛城。

我 发现在我远离熟悉的人群,没有人告诉我该干什么的时候,我自己的那个部分开始冒出来,我开始自己判断,走自己的路。哪怕与团队分道扬镳,哪怕在接近终点的时候毅然返回。其实我有犹豫过,也会想到说,好不容易有机会出来一趟,不多拍些照片不多去些景点未免有些可惜。但是你知道么,拍照片会让我失去平静的心情 去全身心的感受景色、感受大自然,相机会让我紧张,害怕错过某个美好瞬间没有被捕捉到。日后再看相片也只是相片而已,没有活生生的记忆。在景点,有时候更多的似乎是匆忙的路过。我以为在旅行中应该尽可能的从容,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不止一次的感受到,挣扎不能够改变什么,最实在的就是平静下来想解决办法。

我想起许三多,在某次执行任务时,所有人都看破了其中的玄机,知道只是一次演习,只有他深信不疑,并且在联系不到任何队友的情况下出 色的完成了任务。袁朗问他为什么?我知道,他的潜台词是:为什么一向没有主见的三多在没有队友的情况下没有退缩,没有放弃,而是选择用自己的判断继续战斗。我想,我跟他一样,自己的那个部分开始冒出来,慢慢长大。

做自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却是在一朝一夕的持续中继续的。

做自己,在路上。

做自己职业生涯的主人


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在明尼阿波利斯市区一家叫石邸的餐厅里,一位顾客想吃顿简单的午餐。

餐厅就餐的人很多,服务员都非常忙。一位端了一托盘脏碟子的服务员注意到这位刚落座的顾客,便主动上前招呼他。顾客想要一杯健怡可乐,但这家餐厅只卖百事可乐,于是顾客就要了一杯柠檬水来代替。

一件再平淡不过的事情。顾客继续享用他的午餐。

忽然,有人送来了一罐外表清凉、内在沁心的健怡可乐!正是刚才的那位服务员。下面是他们的精彩对白:

你们不是不卖健怡可乐吗?

没错,先生,我们不卖。

那这是从哪儿来的?

街角杂货店,先生。

谁付的钱?

是我,才2块钱而已。

哇!谢谢你!

不客气。服务员微笑以对,立刻又赶到别处去忙了。

这是《QBQ问题背后的问题》一书的作者约翰米勒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情。您猜米勒先生的第一个念头是什么?把这个家伙挖过来,成为我的雇员,不管多费事!而一年后,当米勒先生再次到那家餐厅就餐时,他发现自己最喜欢的那位服务员已不在餐厅做服务生了。他离职了吗?当然不是,原来他已经升任管理职位了!

在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通常我们认为掌控权在企业手中,作为职场一员的我们,只能默默地期望能有更多的伯乐来发现我们这匹千里马。反过来讲,如果得不到晋升与提拔的机会,我们就会发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致使英雄无用武之地之类的感叹,摆出一副无辜受害的可怜相安慰自己。实际上现在大多数的企业,都引进了考核机制,对员工的工作业绩、工作态度及素质能力全方位进行评估,所谓赛马识能,相马识德,目的就是要尽量接近客观、逼近真实地去评价每一个人。而任何一个企业,都不会慢待一位真正优秀的人才。与其自怜自叹,不如行动起来,首先使自己成为一匹真正的千里马,并学会运用自己手中一半的主动权,去争取企业手中的另一半掌控权。

故事中这一位平凡普通的服务员,为什么能够打动顾客的心扉,使顾客产生将之挖到自己旗下的想法?为什么他能够很快获得升迁的机会?他的所思、所想、所为究竟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同为职场中人的我们,时时渴昐得到晋升与发展机会的我们,是否能从他的身上探寻出某些相通的、有章可循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以供借鉴?

尽职尽责:比他人多想一步,多做一点

学会工作虽然每天都在忙忙碌碌地工作,但是你真的会工作吗?你有没有认真反思一下:职责内应该做的事情,是否都兼顾做到了?自己所做的每一项工作,是否都做到位了?是否不仅做了,并且始终在注重使用高效率的工作方法,去获得期望的工作结果呢?把握职业发展主动权的第一步,首先要学会将职责内的工作做全、做深、做专业、做到位。就象故事中的服务员,他的职责看起来比较简单,就是为顾客提供就餐服务。他主动招呼新来的顾客,及时送上顾客所点的午餐,这样做已经算是很称职的了。餐厅不卖顾客想要的饮料,这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餐厅毕竟不可能卖顾客想要的所有东西吧,况且顾客也并没有坚持自己的要求。但这位服务员是怎么做的呢?他认为他的职责不仅仅是提供就餐服务,而是提供顾客满意的就餐服务,由于他在纵向上延伸了他的工作意义,所以即使工作非常繁忙,他也在积极想办法满足顾客的要求。

在制度盲区主动多做一点在任何一个组织里,制度都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界定清楚,在工作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制度所没有界定或明确的事情,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公共职责区域或职责盲区内。任何一个企业的老板,都希望当这种意外的情况出现时,员工能够主动站出来,多想一步,多做一点,承担起这一份额外的职责。

就象这家名为石邸的餐厅,制度并没有规定当餐厅无法提供顾客需要的饮品时,服务员应当从其他地方为顾客购买。但这位服务员知道餐厅的宗旨是为顾客提供满意的服务,他很想为他的服务对象做点什么,于是他就自觉自愿地、自自然然地掏钱为顾客去购买了一份惊喜。可见同样的一份工作,只要有心多想一点,总可以做得更好一些。而当你尽心尽力地去做一份工作时,受益的不仅是你的顾客,你所服务的公司,还有一个最大的受益者,就是你自己。

问题到我为止:强化个人责任,找方法不找借口

问题到我为止既体现了一种解决问题的积极心态,也指明了一种如何正确面对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我们生活在一个问题无处不在的职场环境里,每天都会面临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外部的如市场不景气,竞争太激烈,顾客太挑剔等等;内部的如领导不支持、同事不配合、制度不健全、流程不完善如果我们的关注点是抱怨,是指责,是找各种各样的原因为自己解脱,那我们就永远与提升无缘,也就无从谈起会有很好的职业发展的机会了。想象一下,如果想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的服务员遇到了问题:餐厅无法提供顾客所需的饮品时,他的反应是:抱怨顾客多事;将问题传给他的经理;埋怨餐厅提供的饮品太单一那他会从众多的服务生中脱颖而出,得到晋升吗?任何一个组织,都希望员工能够承担起他应该承担的职责,希望员工能够以敏锐的眼睛发现问题,并以强烈的个人责任感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成为问题的一部分,或当个二传手,将问题传给别人;如果我们在面对问题时,都能够自问我能做什么?,并积极付诸行动,而不是在指责他人,在抱怨环境;都能够挺身而出,以事情从我做起,问题到我为止的大无畏情神面对问题,那我们就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历练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的组织将是一个所向无敌、效率奇高的组织;而我们个人,也必将成为职场中发展最快的职业明星。

思维的高度决定价值:站在公司的角度看问题

很多人都期望能够在组织中得到足够的重视和重用,但在实际工作中却斤斤计较、患得患失,思考问题总是从自身利益出发,或从狭隘的小团体利益出发,从不肯主动承担更大的职责,这岂不是自相矛盾吗?企业一直在强调以人为本,提倡主人翁精神,实际上就是在呼唤员工对整个组织的责任感,也就是呼吁员工的大局意识。这种大局意识与承担的角色和级别关系不大,而与个人的思维方式息息相关。如果你能够站在上一级领导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那么或许你就是接替上级的最佳人选,因为在你正式上任之前,已经站在这个职位上去思考问题,甚至承担这个职位的某些职责了。同样,如果能够经常站在公司的角度上思考问题,那么同样做一项工作,你的工作结果一定比其他人更到位,你的表现会更出色,因为你不仅仅是关注自身的绩效结果,而是在关注这项工作对整个公司的价值意义。就象那位在平凡的岗位上工作的服务员,餐厅对他的考核项目无非是:接待顾客的数量;为顾客点餐、送餐的及时率;客户的投诉率等,即使他不为顾客购买健怡可乐,他也是一位无可挑剔的好服务员。但他能够站在餐厅的整体利益的高度去思考:餐厅经营靠的是优质服务,靠的是顾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靠的是良好的声誉与口碑,为了使顾客更加满意,他做了一件平凡的小事,但不是一般服务员所能想到和做到的小事,而正是类似这样的小事,将他与众多的服务员区分开来,使得他显得与众不同,不仅赢得了顾客的赞赏,也为自己的职业发展争取到了更好的发展机会。

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早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毛遂以这一番慷慨激昂的言辞,为自己赢得了展露才华的机会,并在楚国的殿堂上以三寸不烂之舌,说服楚王与平原君歃血为盟,从此使自己的职业生涯出现了历史性的转折。

其实我们每日所从事的工作岗位,就是彰显才能的囊。要把握职业发展的主动权,就要两手并重:一方面不断学习,努力提高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让赛马者见到业绩;另一方面养成自动自发地工作、凡事站在更高的立场上多想一步,多做一点的好习惯,让相马者发现品质。正所谓小胜在智,大胜靠德,修炼一身德才兼备的本领,机会就会无处不在,主动权也就掌握在自己手中了。

做自己的职业管理者


不要怕多做事,任何付出都是有意义的。主动去寻找并争取更多做事的机会,并且出彩地去完成任务,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

职业发展和自我成长,需要自己规划,自己经营,不能漫无目的,更不能被动地等待机遇。只有你对自己负责,别人才会对你负责。

求职时需要主动思考自己的优势

应聘者面试时,当面试官问道:“你认为自己有什么样的优势可以胜任应聘岗位?”很多人都会不假思索地回答:“我对新东方有强烈热情。我也不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里,你觉得我适合做什么就安排我做什么吧,反正公司都会有培训吧,我会努力学习的。”当遇到这样的面试者时,虽然欣喜于其对新东方的认可,但同样也会令人很担忧,工作岂是仅凭一腔热情就能胜任的?当你入职后,发现自己的专业技能、知识经验不能满足工作的需求时,无论对员工本人还是企业都会带来很大的影响,事实上是一种对企业和自己都不负责任的结果。

在求职时,我们必须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里,自己适合做什么样的工作,或者自己能做什么样的工作。将这些问题考虑清楚后,在面试时简练精彩地陈述给面试官,这样才能让面试官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你与岗位匹配的一些信息。也只有这样,才能有进一步面试的机会。首先让公司知道你能带来什么样的价值,公司才会考虑要不要给你机会。而不能只表达对公司的热爱,对于自己的优势不做任何主动陈述,被动地让面试官去寻找你的优点,替你做职业规划,这样有可能就与你所向往的岗位擦肩而过。

而且,很少有公司仅仅会因为你喜欢公司而录用你,因为喜欢公司不意味着你能胜任岗位。任何人做任何工作,个人获得成长的前提是我们必须能胜任这份工作,且能做出成绩,这样才能得到我们想得到的。如果你不能给你所喜欢的公司带来价值,那么这个岗位对你、对公司都没有意义。

工作中需要主动思考如何去工作

某员工入职后去问领导,“我该做什么工作?”领导答:“你都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工作,那你来做什么?”次日,员工又去找领导请示:“那我就从某某工作开始做起吧?”领导答:“知道该做什么工作了,就去做什么工作吧!”

这个小案例也许有一点儿讽刺,但实际上却是职场的一种现象。如果什么工作都要让领导帮你思考怎么做,那等于把你的工作量加在别人身上,你并没有完全胜任你的工作。

因此,在工作中需要请示,但不要等着被安排,因为执行只意味着完成了工作的一部分。

当你入职后,了解了岗位工作职责,需要自己去了解之前的工作模式,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主动去思考该如何开展工作,拿出成型的工作计划来给你的领导。给领导做选择题,不要做问答题。

在工作中出现任何问题,不要不假思索地急着去问领导怎么办,要知道你自己才是这项工作的负责人,首先要自己承担起责任。认真分析,努力思考,周全考虑公司各方面利益,权衡利弊之后拿出可以选择的两种以上方案,将每种方案的利弊详细解释给你的领导,供你的领导进行选择决策,这样才是对自己的岗位负责的表现。只有具备独立思考并完成工作的能力,才算是胜任了本职工作,也才有机会成长。

不要问公司什么时候会给你晋升的机会,只要你够闪亮,机会随时可以被创造。

不要羡慕别人升职,也不要抱怨自己没有机会,任何事情都有原因。人才的缺乏是任何一个公司都很头疼的事情,如果你没有被公司重用,第一说明你没有做出体现你能力的事情;第二说明你不够闪亮,没有将你的才华展现出来。

当领导安排事情时,如果这件事不属于你的常规工作职责,不要推脱,因为这是表现你工作能力的很好机会。而且你会传递给公司一个信号,那就是你是个有意愿做事,并且有更多能力做事情的人。如果公司发现了这样的人才,有机会一定会让你去试一试,如果你足够优秀,公司会主动创造让你发光发热的平台。

公司提拔一个人,主要看这个人做事的能力与意愿。有能力、有做事意愿的人,公司一定会给与平台,重点培养;能力不足而有做事意愿的人,公司会适当给予培训和锻炼的机会;有能力无做事意愿的人,自己会错过很多发挥的机会,也许要在一个不能发挥自己能力的岗位上埋没自己的才华;无能力也无做事意愿的人,必定是要被公司淘汰的。

不要总是抱怨公司没有给你平台,先要看看自己是否有做出让公司刮目相看的事情。不要害怕多做事,任何付出都是有意义的。主动去寻找并争取更多做事的机会,并且出彩地去完成任务,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

找伯乐,不如做自己的伯乐?


要想推销自己,首先要自信,自己看得起自己。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是人总会有用武之地,即使一时不被重用、信任和理解,也应该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现实。

要想推销自己,首先要自信,自己看得起自己。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是人总会有用武之地,即使一时不被重用、信任和理解,也应该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现实。在职场竞争激烈、环境不断变化的今天,机遇总是垂青于积极向上的人,垂青于有准备的头脑,垂青于实干苦干的双手,垂青于宽容大度的胸怀。

你就是自己的伯乐

几乎每个公司都会有这样的员工,他们牢骚满腹,他们怀才不遇,他们懒懒散散却喜欢成天抱怨,他们总觉得自己的真正价值没有被老板发现,没有得到重用。于是他们一日一日在抱怨中蹉跎岁月,到头来一事无成。

不可否认,有的人确实会因为环境或者其他的原因,而暂时不能得到施展才华的舞台,但这并不是大发牢骚、怨天尤人、感叹怀才不遇的理由。我们常说,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何不把这当做努力的动力,积极地做好准备,一旦机会降临,你就可以马上大有作为。

怀才不遇只是一种消极的工作态度,这种观念对工作有百害而无一利;怀才不遇感觉越强烈的人,会越把自己孤立在小圈子里,无法参与其他人的圈子。

那些感叹自己怀才不遇的人分为两种:一种是有着真才实学,目前还没有找到适合自己施展才华的舞台的人;另一种是自以为自己有才的人。而所谓的不遇也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没有遇到提供施展才华舞台的人,也就是伯乐;另一种是没有遇到机会。

那些有着真才实学的人往往表现得恃才傲物,对那些平凡的工作根本不屑一顾,一心只想着一鸣惊人,一夜之间干出一番大事业;而那些自以为有才的人在遇到困境时,往往长嘘短叹、感叹命运不济。由此,我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其实根本不存在所谓的怀才不遇,你就是自己的伯乐。

那些感叹怀才不遇者,并不是真的怀才不遇,而是因为自己的不良习惯和心态导致了他们错失机会,甚至逃避困难和问题,致使与那些有着相同境遇的人拉开巨大的差距。所以说,要说有怀才不遇,那真正让你怀才不遇的人就是你自己。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则故事,很受启发。

一个年轻人在生活中处处不顺心,在单位里干了几年也得不到提拔,看不到发展前途,便认为自己怀才不遇,因此到处发牢骚。

一天,他在河边散步时遇到一位老者,便走上前去问:像我这么有能力的人,怎么总是遇不到伯乐呢?

老者听完笑了笑,从脚下的沙滩上捡起一粒沙子,对年轻人说:看清楚这颗沙粒了吗?然后又顺手把这粒沙子扔到了沙滩上,去把这颗沙粒捡回来,我就告诉你答案。

年轻人找了半天没有找到,不解地说:这怎么可能呢,沙滩上的沙子都一模一样,我怎么可能把那颗沙粒找到呢?

于是,老者又从身上拿出一颗珍珠,顺手把它扔到沙滩上,对年轻人说:把这颗珍珠捡回来,我就告诉你答案。

年轻人很容易地就把珍珠捡了回来,还给老者,高兴地说:这下可以告诉我答案了吧。

老者笑了笑,对年轻人语重心长地说:为什么你找不到那颗沙粒,却能找到这颗珍珠呢?

年轻人想了想,猛然顿悟,头也不回地跑回家,从此拿起书本认真学习,在工作岗位中努力工作,希望有朝一日做出成绩,得到别人赏识。

其实我们大多数人就像是沙滩上众多沙粒中的一粒沙,极其普通,没有什么不同,所以终究不会被他人发现。有时候往往是我们自己自视过高、自我膨胀,我们之所以没被发现、没被重用,是因为我们的能力还达不到别人要求的标准。

但很多人并没有认识到这个事实,反而认为自己怀才不遇,到处发牢骚、吐苦水,导致有的辞职,有的外调,干的还是小职员,有的则仍在原单位继续怀才不遇下去。

所以,那些自认为怀才不遇的人,非常有必要在怨尤和愤怒之前先反省一下:自己真的具备与众不同的能力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就别浪费时间,在遇到表现机会之前,先练好内功:勤奋工作、务实求实。

把自己训练成千里马


这个世界根本不缺少伯乐,伯乐到处都是,只是自己还不是一匹千里马而已。只有当自己通过刻苦学习、努力工作,干出非常出色的工作成绩的时候,自己这颗沙粒才能慢慢变成一颗珍珠,在无数平庸的沙粒中显出自己,也才能被人一眼认出来,才会被伯乐所赏识。

在现实工作生活中,年轻人很难得到重用,但千万不要因为一时的不顺心而自暴自弃,不要四处发牢骚,不要以为自己是怀才不遇。当有这种想法的时候,不如回家认真地看看自己,好好地想想自己是不是千里马,想清楚了,心里就会平静多了。

无论你目前从事哪一项工作,一定要使自己多掌握一些必要的工作技能。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做,把自己训练成一个适合你期望职位的人,而其中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掌握必要的工作技能,让自己胜任这个职位。

在自觉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时,你应当明白,自己这样做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获得金钱上的报酬,而是为了使自己更长久地发展。更重要的是,多掌握一些必要的工作技能,然后才能在自己所选择从事的终身事业中,成为一名杰出的人物。

在公司中,如果你掌握了必要的工作技能,就能提升自己在老板心目中的地位。随之,你会频频出现在公司的重要会议上,甚至被委以重任,因为在老板的心目中,你已经变得不可替代了。那个时候,你还会再担心和抱怨不被赏识,还会有怀才不遇的牢骚吗?

要想把自己训练成真正的千里马,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才能做到。

有的人认为自己有高学历,用不着再学习。要知道学无止境,一个人总有知识的盲区,谁也不可能通晓古今、遍知万物。而且现代社会发展迅速,新的信息层出不穷,知识的换代周期越来越短,只有通过学习,才能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用知识武装自己。

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对其事业的成败至关重要,如果整天萎靡不振,理想、信念就会被抛诸脑后,工作就会因循守旧、固步自封。所以,要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使自己变成一个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人。

即使是那些确实有着不凡才华的人,也可能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因为环境和其他一些客观条件导致他们不能尽情展示自己的才能。这个时候必须保持克制和冷静,因为这些都是暂时的,你必须把愤懑和怀才不遇的感觉从自己的脑海里赶出去,避免它们影响你的正常判断和发挥。

你有能力主导自己的命运


很多人虽然希望到更广阔的空间去表现自己,但却没有充分认识到主导自己命运的重要性,认为成功完全是贵人相助的结果。其实,要想成功,首先就必须转变这种错误的观念,做自己的主人。

在职场中,能够获得贵人相助,固然是晋升的一个重要条件。但也不可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因为机会只针对有准备的人。若想顺利取得晋升,还得付出足够的努力才行。若你整天守株待兔一般,坐等贵人的出现,到头来也只会是一场空。因此,在贵人出现之时,你应该积极进取,为晋升做好充分的准备。

1进行角色转化

有的人上升到了一定的管理层就停止了对自己的要求,认为已经够了。而且很多情况是,当贵人把你提高到一定的层次之后,你的表现反而不如从前出色。达不到贵人的期望,贵人自然也不愿再帮助你。实际上这些都是角色转化的问题,你没有真正接受好事业成功者和领导者的角色。

角色转化不好对职业发展是非常不利的,甚至会导致职业的终结。所以,在职场中获得发展机会的时候,应该尽快适应角色的转化,应对的措施就是直面困难勇敢挑战。

2克服不足,培养大气魄

很多人习惯于做小员工,性格上小气,比较注重面子,缺乏大气魄。这样的人一旦获得晋升,就会影响作为管理者的魅力。

此外,还有的人太在意事情的细节和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好的一面是可以使问题比较平稳地解决,但是有时候也会给自身带来麻烦,比如过于考虑照顾下属的面子而使问题没有达到最佳的解决效果,使自己处于一个两难的尴尬境地。总之,要想顺利晋升,这些缺点都应该克服。

相对于基层员工,管理者不应因为关注细节而变得婆婆妈妈,这些可以放在关心员工上。对风险的态度是职场中发展的障碍,有的人只会一味逃避风险,这样不会把企业做大。

事实上,这类领导者的企业一般不会破产,但企业规模做大的并不多。因此,在职业发展中,一定不要因小失大,成就大事业肯定需要有大的胸怀,在这方面存在不足要注意弥补。

3调整身心,缓解压力

获得晋升后,你肩上担负着远超过以前的责任,将承受更大的压力。这时候,在职场奋斗多年的你会感觉到更加吃力,甚至为此身心俱疲。

事实上,压力对所有员工来说都是存在的,包括升迁、谋求更大的发展等方面。只不过随着职位的提升,压力也随之增大了而已。这时候,一定要学会调整身心,学会给自己减压,从而在事业上达到一种平衡。

4保持进取心

许多人由于对工作缺乏强烈的进取心和上进心,容易满足,再加上烦琐的生活问题,他们就放弃了主动学习。久而久之,他们的工作能力就会相对下降,无法满足工作的要求,职业生涯发展也进入了死胡同。其实,灵感的迸发、创新发展都与你获得的知识有关。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只有持续学习才能使事业持续成功。

5抓住机会

贵人只能为你提供机会,却不能帮助你把握机会。因此,机会来了,一定要靠自己去抓住,这一点谁也不能代替。

你就是自己的伯乐,与其等待别人来发现自己,还不如自己发现自己,发现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加以弥补和改进;发现自己的长处,加以保持和发扬;调整自己的心态,无论遇到什么环境,都能积极地去面对;改掉那些影响工作的坏习惯。

谁敢在职场“做自己”


打上自己的品牌工作,所以做了“不可替代”,这无疑是在工作场所的最高赞美。

谁敢在职场“做自己”

总有一个朋友看到我的简历,好奇地问后:“不干了这么多,有什么喜欢的工作。”平心而论,这是一个很容易回答的问题。如果答案是“服务以前的公司,”让人误解为“死守过去,留下遗憾,”也证明了等于别人不得不离开的原因今天抱怨。如果你说“下一个单元,”但像问:“什么是你最满意的角色,”答案是纯粹的外交演员。平静下来,自我分析,原来的工作是他们最喜欢“自己动手”。三个字,虽然简单,但超过事业上的挫折场和内人气于一身的十年。

几乎每个人在成为“职场新人”之前都有一个梦想: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野心和激情是伟大的翅膀” ,但是当你步入社会,你会发现修改你的梦想比实现它们更好。 做你最喜欢的工作的机会微乎其微。 不是每个人都能当总统的。 在大公司里,总有人处理无聊的报告,总有人站在前台微笑着问候。 “做你自己”是一个伟大的技能,在满足一个无聊的工作的要求,同时保持多彩的生活。

从面试开始。不要相信“500本面试书”所谓的“窍门”,也不要过分准备类似的“井盖是圆的”怪题,不妨老老实实做人,面子,把工作做好,做到底。毕竟,“IN TER”(相互)“VIEW”(见),就像英语释义“面试”一样,你可以用自己的眼睛仔细观察;既然看到了,也就需要仔细展示真实的状态,双向选择,相互理解。这并不意味着进入“职场门”后来的人不认为自己被骗了,用的人不认为自己值得。还有,“我不知道我知道什么”。一位身为猎人的朋友曾经向我分享过他的“推荐秘诀”:他会推荐“承认自己不知道”的候选人,因为在有提升空间之前,总有一种盲目和未知的知识。

除了努力,还要做独特..公司雇用的人,除了一些新的工作,正在寻找“接班人”。前者还是因为分离或因为高升,自然后来者都是无形的比较,横向垂直..如果是继承优良传统,没有什么新鲜事,就不会被人注意到..为什么现在不做你自己?大到年度目标打造,小到每周部门会议汇报,都是以自己的方式,态度和面貌去讲解,都是以自己的逻辑,思维和系统去分析,一切都是自己深深的烙印,让每一个成果都清晰的“由我创造,不是模仿”..这样才会爱上工作,而对工作的充分热爱,也会有“原创”的自豪感,收获别人“绝版”的好评。在你离开工作岗位的一天之后,你的同事记住了你工作的“不可替代”性质,这无疑是职场上最高的认可。

“做你自己”更多的是关于成长。有一个平静的入口,就必然有一个决定性的离开。因为新工作的高收入而告别,就是做一个真正的自我;因为新公司离家近而离开,就是做一个容易的自我;因为新公司有下属而辞职,就是做一个完善的自我;即使没有新公司,一切都是不确定的,你想离开,你想放手,做你自己,做一个自由的自己

几十年的工作,无论是在一家公司从头到尾,还是在一些单位肆意跳槽,坚持与命运,保守与冒险,怯懦与勇气,都无关紧要。 重要的是你能不能一直做你自己!

以上《做自己的领航人》一文,由编辑精心撰写而成,希望对您的职业规划有所帮助,更多精彩请访问“如何提高自己自己的职场礼仪”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