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论坛 | 马宗武:从修理工到央广主持人,只因一个梦。

职业规划怎么写,相信很多朋友们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第一部分,前言即总论;第二部分,自我分析,包括业余爱好、性格、价值观、专业技能等;

本文为小马哥马宗武老师在“第五届做自己论坛”的演讲文字。

内有视频链接。

我成长在新疆一个偏远乡村,年少时父母就离世,在哥哥姐姐的抚养下长大。

生活的拮据对一个人的选择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的。当生存变成你生活的第一要义的时候,你可能就不敢有太多的其他想法。在成长的过程中,我慢慢地感受到这种拮据带给我们家的种种苦涩。

所以,16岁那年,在初三尚未毕业时,听见故乡的大喇叭里说有单位要招工,我便主动报名。我要减轻我哥哥、姐姐身上的负担,尽管我是最小的。

1990年12月,故乡新疆独山子,天很冷,下着鹅毛的大雪,我和几个招工的同学围坐在火炉边,憧憬着未来的生活。

16岁,很瘦弱,但是我的心里已经有了倔强的梦想,就是通过单薄的身体支撑起我的生活。这时我还不敢说支撑起我哥哥姐姐的生活,但是我想先养活自己,终有一天我会给他们回报。

招工单位是克拉玛依油田的一家运输公司,我于是就成了一名汽车修理工。戈壁滩上除了修车其实并没有太多的娱乐,我身边的同事——师父、工友以打牌喝酒自娱,然而我很不喜欢做这些事情。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开始听收音机了。

从小我就对声音的世界特别感兴趣,我喜欢电影当中的对白、午夜的低唱。于是,每一个工作结束后的茫茫深夜,透过这个半导体,这个黑黑的小匣子,我接收着外面的世界。通过这个黑匣子传出的各种信息,认识那个对于我来说非常新奇的世界。收音机成为我通往外面世界的窗口,我所有知识的获得其实也都是靠这个黑匣子。

◆◆

慢慢地,我开始跟着广播里的声音学播音员说话。无论去哪里,我都会拿一张报纸练习。我还常常在田间地头练声,天天学驴叫,从学驴叫开始一点点揣摩声音的世界。

我对那个世界充满了向往,我从那个世界当中听到了很多温暖的声音,听到了很多真诚而感动我的故事。我当时就憧憬着,有一天我也能够通过这个黑匣子传出自己的声音,给那些在困厄当中一点一点前行的人、在泥泞当中仍慢慢地向前爬行的人更多感动和激励。

当一个人有了一点点梦想的时候,他就会变得有一点痛苦。我的一个师父就曾跟我说:小马,其实每一代人都是有梦想的,但是为什么大家都没有走出这片土地呢?因为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凶险,你去了外面的世界要怎么办呢?我们的人生就像永远逃不出如来佛手掌的孙悟空,所以大家才没有走出去。如果你要迈出这一步,你一定想好你会不会后悔,你会有怎样的一个结果。

但是对于那时还年少的我来说,并没有那么多的所谓想法,只是纯粹地喜欢对于未来的这个憧憬。虽然我想走出去,但是在走出去、选择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前,我觉得一定要挣足够多的钱,多到我的哥哥姐姐不用为了我的生活困扰。然而我总是攒不住钱,于是我的那这憧憬便这样一直持续了将近十一年。

27岁那年,通过买断工龄,我终于攒到了人生最重要的一笔钱,加起来一共有大概四万块钱。我就想我的人生可以重新来一次,可以重新书写一次。于是这年的夏天,我来到了北京。背着大包小包走出北京站的时候,茫然无措地看着这座拥挤的城市的时候,我心里想真好,这里的阳光比故乡灿烂,这里的天空比故乡辽阔。但是我没有想到,当我踏上这片土地的时候,生活竟会出现那么多的波折。

走进校园,和那些大学生走在一起,我才发现我是多么突兀。首先从学业上来讲,我从16岁初中没有毕业就开始修车,修了十一年,尽管我说的很好听,说我所有对于外面世界的了解都来自那个黑匣子,但是那个半导体带给我的世界毕竟是一个非常有限的世界。

再说读书,最切实的一个问题就是怎么样解决知识架构的问题。在修车的十一年当中,尽管我自学了高中的课程,但是它还不足以能够支撑我在这个城市当中很好地走下去。怎么办?只能学习。比如英文,有一段时间我早晨4点钟就起来读英文,从ABCD、从简单的单词读起。

◆◆

实话实说,过去这么多年,我一直在想人生最艰难的时候是什么时候。不是生病的时候,也不是贫穷的时候,而是不知道下一步该往何处去的时候。我很喜欢汪国真的诗集中的一首诗——《热爱生命》,跟大家分享一下: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

既然钟情于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正是这首诗让我知道,如果你还看不清楚下一步路,那就把脚下的这步路走得更踏实一些,走过去,下一步路自然就会到来。

27岁那年的夏天,我来到北京,想实现自己的播音梦,原因就在于我从收音机里听到了很多打动我的声音。再给大家讲一个我在求学过程中的小故事。刚开始做播音的时候,我会给电视台很多的片子去配幕后解说。有一次我去中央电视台给一个栏目配音,在那里等了8个小时,配音一直配到了晚上12点。

结果工作人员告诉我说,不能给我结钱,因为我的配音没有达到节目播出的标准。其实那天我是怀着特别大的冲劲去的,因为我没钱了。当时我浑身上下就10块钱,坐个车,还吃了一顿饭,就赶去配音。

配完音却没拿到钱,而剩下的钱已经不够打车,且时值寒冬,身上单薄的衣服也不足以支撑我在晚上12点之后走回传媒大学。于是我只好在那儿等,等到早上坐公交车回到了传媒大学。回去我还不好意思跟同学们说我今天挣了多少钱,因为我根本没挣到钱。

在人生路上,我们总会遭遇一些挫折、迷茫、挣扎、苦闷,不过,只要有梦想在前方指引着,只要希望的旗帜在生命的远方飘扬,我们追寻梦想的动力就永远都不会枯竭。

◆◆

30岁那年,我第一次走进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大门。那次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次自主招主持人,而过去都是学校直接分到台里去工作的。实话实说,去考试的那一天,我大专都还没有毕业。当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想招一个和过去的主持人的评判标准不一样的人,想招一个有一点生活阅历的人。

而他们觉得我第一有生活的阅历,第二懂得珍惜、懂得生活。于是,那一天命运就眷顾了我,我就留到了台里,慢慢地开始做节目,开始和过去我在电波里听到的那些声音背后的温暖面孔走到了一起。

现在我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做着一档读书节目《品味书香》。北京这座城市当中有太多忙碌的人,他们可能没有太多时间安安静静地读书。我希望通过这档读书节目,在日间喧嚣落定之后,夜间倦意袭来之前,以我的方式在短短的五十分钟的节目时间里介绍我读过的书,传达给大家精神食粮。

也许明天我们还要为生活而奔波,但是在这一刻,不妨先让自己从书籍中汲取一些养分,给思想一个饕餮的时间。如果在这短短几十分钟的节目时间里,大家获得些许感触,我便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

每一次做完节目走出电台的大楼,我都想向着每天的星光眨眨眼,想着白天从我身边昂着头匆匆而过的那些人或许会在深夜我的声音世界当中,或者驻足停留,或者能够慢慢地坚守,不由得心生快乐。

慢慢地,我从过去的诚惶诚恐变得安静从容。其实我一直觉得保持从容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那是你的一种状态,面对这个世界的状态。

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我获得了很多成长,我的确要感谢这样的一个平台,它让我可以实现自己通过电波传达梦想,传达自己真诚、美好的声音的梦想。

我们今天所从事的都源于我内心深深的眷恋,我们的过去、我们的现在决定着我们的未来。现在我还在做“小马阅读会”的工作,这是我们《品味书香》的一个线下的活动。就是这样,我在追寻自己梦想的道路上不断努力着、奋进着,在自己喜欢的道路上不断前行着。

站在这个舞台上细数我追逐梦想的经历,不是为了炫耀我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而是想激励心中有梦想的你们:只要有梦想,一样可以去追;只要付出了努力,梦想离你就不远。

最后祝福大家,为每一个追梦的人喝采!

点击【这里】,来听小马哥用独特声音分享的人生故事!

zc530.com推荐

电视主持人职业生涯规划范文


第三部分,未来职业生涯规划、家庭环境分析、例如经济状况,家人期望等。感谢您阅读《电视主持人职业生涯规划范文》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业规划知识,欢迎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2001年,一本号称全球第一畅销书的小册子《谁动了我的奶酪》热卖中国。一时间,奶酪成了白领阶层谈话提及率最高的新词之一。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应对变局的寓言,给许多人以启发。奶酪的寓意是你生命中最想得到的东西无论它是一份工作、健康、人际关系,还是爱情、金钱。社会学家指出,这本书的热销揭示了中国急剧变化的生存环境给人们带来的职业生涯的共同忧虑。有趣的是,在该书前言中肯尼斯布兰查德博士重点引用了美国NBC电视节目主持人查理琼斯因为这个奶酪的故事使自己的事业获得转机,并不断成功的经历为范例证明该书的巨大效用。

毋庸置疑,21世纪之初中国电视主持人面对职业生涯的忧虑也到了空前的景况。我们从近年来多次研讨会的会上会下涉及的议题和大量出现的跳槽现象可以分明察觉这一现实以及愈演愈烈的趋势。也正是基于这一背景,业内权威人士白谦诚先生提出了主持人转会制一说。

笔者在本文中将就中国电视主持人这一职业发展多样而复杂的现状,引入国外成熟的职业生涯理论,针对个体发展梳理出一个清晰的脉络,以期对从业者能有可操作性的启示。另外,也将对转会制、未来生涯机会评估等问题做初步的探讨。

一、职业生涯理论认知

所谓职业生涯管理(CareerAdministration)是近年来发达国家兴起的一种颇受关注的人力资源管理技术与课题。该课题主要根据员工的不同特点结合工作要求,为雇员提供最合适的职业和职业发展通道,以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能力。它通常是由组织提供的,而在一些高层次行业如金融、信息、演艺、媒体等出现了自我提供的职业生涯管理又称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归根到底是利益出发点的不同。个人职业生涯以自我价值实现和增值为目的。自我价值的实现和增值并不局限于特定的组织内部,员工可以通过跳槽实现个人发展目标。

众所周知,电视主持人是一特殊职业,从职业生涯管理术语来讲,职业声望很高成功的电视主持人具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和丰厚的报酬。美国几大电视网争夺明星主持人可以开出千万美元的年酬。虽然国内价格从绝对高度还不能相比,但从相对高度上也大同小异。也就是说,从投资回报率的角度,中国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花费一定的时间、精力、金钱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是值得的、可行的。那么如何进行呢?

笔者首先借鉴美国代表性的职业管理学家萨柏(DonaldEsuper)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他把人生的职业生涯分为五个主要阶段。

(一)成长阶段(growthstage),属于认知阶段。(014)

(二)探索阶段(explorationstage),属于学习打基础阶段。(1524)

(三)确立阶段(establishmentstage),属于选择、安置阶段。(2544)

(四)维持阶段(maintenacestage),属于升迁和专精阶段。(4564)

(五)衰退阶段(declinestage),属于退休阶段。

笔者总结和吸收了这些理论的精华并结合中国电视主持人的生命周期提出以下见解。中国电视主持人成为一种市场学概念上的职业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依据这一时间特点和主持人从业时间长短,将其职业生涯分为五个阶段。

1.前期进入业内之前

2.尝试期从业三年之内(播音主持专业本科生在三年级到从业一年之间)

3.长成期从业46年

4.拓展期从业615年间

5.后期15年后

其中2、3、4三个阶段是电视主持人职业生涯的核心阶段,本文把笔墨集中在最值得探讨的这三个阶段。针对不同阶段的特征、呈现的主要问题结合具体事例,使用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导出可行的对策。(在下文中,电视主持从业者简称为业者)

二、尝试期职业生涯的探索与选择

阶段主要特征:这个时期主持人的主要职业表现是积极熟悉业务,适应话筒前状态,寻找相对合适的栏目,对电视各环节的业务都积累起一定的认识,并对电视从业者的特殊的人际关系有较为清晰的认知。这一时期的形象是:老老实实当学生,如饥似渴学知识,风风火火干工作。

主要问题与困惑: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开端时期,由于大多数主持人都是非专业类毕业生,对于业内工作要从零开始(即便专业类毕业生,所学知识也远远不够),而且这是一项创造性很强的职业,知识必须十分灵活地透过复杂的电视环节展示在荧屏上才起作用。很多主持人在这一时期是喜悦、焦虑夹杂着阵痛。正如古人云事求妥贴心常苦。因为许多人都是纸媒体记者、教师、公司职员、公务员等岗位被招聘入行的,而电视主持人工作的环节之多,应付播出压力之大、生活节奏之快、备受议论之烦,都是入行之前难以预料的。突出的问题有两个:面对选择和面对批评。

应对策略:1.面对选择。自知者明,知人者智。尽管这时的困惑很多,每个人的情况又不同,但有一个核心问题,如果把握好,其他一切问题都可能迎刃而解,这就是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职业自我定位。涉及到的问题有,我是什么?媒体需要我做什么?我擅长什么?最喜欢什么?最不喜欢什么?做好这项工作就可以有效地整合个人资源、精力、时间,找到突破口,快速成长。

例1.主持人小A,女,1975年生,相貌漂亮,在一家地市台工作,艺术类本科毕业后应聘入台,其人聪明能干,做事风风火火,与同事关系不好。任服务类节目主持二年后试图去往新闻部深度报道节目,这是一个台内重点节目,但未果。又去往文艺部一个娱乐节目,主持一年间受到观众关注与好评。第四年试图竞评制片人未果,第五年与制片人和主任吵翻后含泪解职去往北京市。第六年在北京某台主持娱乐节目,并被几家省级台相约客串节目。

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经局部虚拟处理。其主体经历有较广泛的参照性。一个偶然的机会,小A请笔者与同事为她做了心理测试,并为之提供了许多生涯规划建议。一番倾谈之后,小A表示信服并同意,把自己的部分经历和部分测试结果公布,为业内同仁的成长提供启发。

我们首先做的是卡特尔16种个性因素问卷(Cattell16PersonalityFactorQuestionnair,简称16PF)测试。人格(Personality)又称个性,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行为习惯和表现。要弄清我是什么人首先要做的、也是最有效的事情,应属人格测量,而16PF测量又是职业生涯规划中经常使用的典型问卷方法。下面是小A的测量结果剖面图。?

每一个人格因素都归为高分数和低分数两类,我们用统计学的方法把得分换算成标准分,填在剖面图中,于是得出了小A的个性轮廓外向、聪明、富有才识、好强固执、轻松兴奋、冒险敢为、幻想、狂放任性、坦白、率直、天真、批评、自由、激进、自立、当机立断。

结合学业背景不难看出,从职业内定位的角度,如果从(1)新闻深度报道(2)娱乐节目(3)生活服务类节目中选择的话,首选是(2),其次是(3)。(1)是最不合适的。

现实中,对于不同的栏目,领导重视程度不同,而不同的栏目所能占有的社会资源也是不一样的。从新主持人对社会的探索欲望和朴素的成就感的角度也是(1)>(2)>(3)。所以很容易被误导去选择(1)。而(1)恰恰是小A最不适合干的节目,首先她的许多人格因素与这项工作有冲突,其次她的专业背景与之也不吻合。再者,年龄阅历也不对位。当时试镜成绩她考了第一名,制片人也很想要她。据知,小A当年是因为某领导对她有看法才使她没能去成新闻部。这里又牵出另外一问题,主持人的选拔和任用的技术含量非常之高,变量参数很多,成绩最好的不一定是最优秀的,表面最优秀的不一定是最合适的;对部门来讲最好的选择,对个人而言可能不好。对小A而言,从职业生涯规划的角度选择栏目时,即使各方面都倾向于让她去新闻深度节目,她也该把握自己,尽量努力去娱乐节目,实在不行,在生活服务类节目中也还算合适。

当然更准确的定位还要考虑职业性向指数等因素。但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站住脚跟,适应环境,上述因素我们将在下一生涯阶段再纳入分析体系。

2?面对批评。反观这一时期的从业者,都有这个头疼的问题,包括来自观众的、来自领导的、来自同事的,有善意的、有恶意的,有理性的,有感性的。心理学研究发现,职业性向属于艺术型及创造型的人才创作心态非常容易被批评所干扰,而电视主持人多属于这种类人。另外,占据荧屏的人无论是优点还是缺点都会被放大许多倍,赞扬和批评也会放大许多倍。对于刚入道者,多半是批评大于赞扬。这些批评对于初露荧屏的业者来讲,无异于冰霜之于幼苗,轻者会降低镜头前的积极心态,阻碍其成长速度,重者会造成业者厌恶工作,产生严重心理障碍。

为了保护自我的从业心态,美国一位职业生涯规划学家指出:不要指望从别人那里得到足够的赞美,要武装自己和维持自尊,然后满怀激情地去把工作干好。不幸的是,人们在审视自己时不自觉的会选择否定自己,尤其是那些在人格测试中显示出紧张、忧虑、怀疑等指数偏高的人。为此,他主张建立稳固的内部圈来保护自我,选择十个包括朋友、家庭成员和那些在职业生涯中欣赏自己并彼此紧密联系的人。请注意,必须精挑细选,他们必须是乐观、向上、善意、智慧可靠的人,如果选错,等于自毁前程。他们构成你的影响力内圈。因为你们都期望对方成功。这里没有勾心斗角的威胁,他们不会在背后说你坏话,并且从心底里为你着想,你与他们相处愉快而融洽。当双方建立了稳固关系,彼此会激发出强大能量,他们会激发双方的创造力,使彼此的灵感达到至美境界,而为什么要将人数定为10人呢?因为强有力的关系需要一个月至少维护一次,你所拥有的时间差不多只能供应10个人。

阶段完成时标志:1.找到并进入一个相对适合的栏目,能相对独立地完成采编播等工作;

2.拥有不太固定的观众群;

3.对所属媒体的组织结构运行机制有了大概的了解,并有了一批台内熟人,建立起工作友谊和私人关系;

4.在所属媒体覆盖面下开始建立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的雏形。

三、长成期职业生涯的二次选择与攀登

长成期约从业第4-6年内,主要在熟练主持的基础上增加神韵。当一个主持人进入业内经过三年左右的尝试与探索之后就进入了长成期,如果找准并实施了职业内自我定位,就会比较顺利。否则,不仅尝试期会延长,还影响长成期的发展。

阶段特征:这一时期的业者从业务和心态上都已经基本适应了职业环境,领导也敢于授予自己比较重要的任务。前一阶段焦虑不安的情绪得到缓解,抗挫能力也大大加强。即使未经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一般也会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自己有一个概况的认识。

面临的主要问题:职业陷阱。在羽翼渐丰、雏鹰展翅的时期,常常遭遇职业陷阱。从职业生涯管理学上讲,陷阱来自两方面,一是自己误入与职业性向不吻合的区域;二是组织内上司为了整体利益而牺牲业者个人利益的举措(有的也不完全是恶意,据他们判断业者不具有某种上升空间和能力),这是长成期业者普遍面临的问题。

应对策略:深入分析自我与具体岗位的关系,规避职业陷阱,趋利避害,我们以小A的例子再展开分析。小A在第四年时竞争制片人,应该说凭小A的精力实力,应该不算是非分之想,但如果成功上岗,她将面临更大的窘境。制片人虽有对人员、经费、节目等方面的支配权,但这是一柄双刃剑,性向不适的人握上它会鲜血淋漓。

职业生涯规划科学有一个著名的霍兰德职业性向理论。霍兰德认为,职业性向包括价值观、动机、需要等,是决定一个人选择职业或岗位的重要参数。他基于对职业性向测试(VocationalPreferenceTest,VPT)的研究,一共发现六种职业性向,然后根据业者的心理素质和择业倾向划分为六种基本类型。

1.实际性向。倾向于从事包含着体力劳动并且需要一定技巧、力量和协调性才能承担的职业;

2.调研性向。倾向于从事包含较多认知活动的职业,而不是以感知为主要内容的职业;

3.艺术性向。宜从事包含大量自我表现、艺术创造、情感表达以及个性化活动的职业;

4.社会性向。宜从事包含大量人际交往内容而不是智力活动或体力活动的职业;

5.企业性向。宜从事大量以影响他人为目的的语言活动的职业;

6.常规性向。宜从事包含大量结构性的且规则较为固定的活动的职业。

电视业内人士可以看出制片人这个岗位需要具有企业性向的人担任,而小A属于艺术性向。用这一理论加上16PF测试结果,可以判定小A非常不适合制片人岗位。即使她勉强上岗,其获得的成绩和乐趣也远低于付出的辛苦。几年下去,最富于创造力和锐气的年华都淹没在无谓的牺牲之中了。霍兰德认为,业者职业性向类型与职业及岗位相关系数越大,两者适应程度越高,反之,则越低。为了直观起见,霍兰德设计了一个平面六角图。这个图的六个角分别代表六种职业性向及六种职业及岗位类型。业者与职业及岗位的关联,在图型上能连线表示,其距离越短,相关性就越大,适应程度越高,反之,则越低。

从图中可以看出作为艺术型人才的小A选择作为企业型的制片人岗位是连线中最长的之一,也就是不适合的之一(当然有最不适合的,那就是常规型岗位如办公室秘书和会计或剧务等)。

像小A这样虽然聪慧精干,但不适于当制片人;作为纯主持人在原媒体的攀登空间又不大,最佳出路在何方?

流动与增值。一种比较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则是争取进入国内大市场的流动,在流动中增值我们通常所讲的跳槽。这样需要做的第一步是扩大信息渠道,找准自身定位与市场的需求知道什么时间、哪一个媒体的哪一个岗位需要自己。

信息网构成:中央台名牌栏目策划人;?

权威机构如主持人研究会及其所属金话筒特约学术委员;?

设有播音主持专业的名牌高校学术领袖;?

面向传媒为主的猎头公司的资深经纪人或顾问。?

(如果可能的话纳入内部圈)

触角:积极参与权威机构或团体如主持人研究会组织的各种评奖及学术研讨活动;

步骤:1.进入视线;2.相识相知;3.紧密联络;4.寻机动作。

实际上,小A的赴京求职并非出自精心策划,纯属偶然的误打误撞。虽然有幸成功,但风险系数很高。从科学的角度讲,既要高瞻远瞩,又要周密规划,稳扎稳打,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我们横向地概览一下顺利度过长成期的业者情况,就会发现,他们有这样一些标志:

1.精通采编播业务;

2.在所属媒体重要栏目中担纲主持,已形成自己的主持个性;

3.有固定的收视群并且声誉良好;

4.建立了较广泛的社会关系及可靠的业内信息渠道;

5.多数人获得国家权威业务评奖如金话筒奖;

6.发表过较高等级的学术论文;

7.参加过全国性的业务研讨会;

8.具备制片人的基本业务条件,如策划能力和宏观运作视角,对相关创作环节的把握;

9.有部分人已成为制片人,并拥有运作经验。

在以上项目中,业者至少应具有半数以上(当然有的项目是交叉的),如果与以上条件基本无缘,这样的业者意味着职业生涯存在严重问题,需要进行颠覆性的全新规划。

四、拓展期职业生涯的延展与超越

中国电视主持人从业一般615年是拓展期。这是在业务上成熟的基础上开始实现自我并寻求新的发展空间的时期。从横向来看,因主客观均有不可类比之处,因此发展呈现出多样性,有的少年得志,有的大器晚成,有的四面开花,有的一枝独秀。概而言之,成功者的标志有以下方面:

1.成为制片人或双制片人,有的晋升主任、台长。

2.撰写并发表高质量论文并在业内引起重视,至少被一种杂志或书籍引用或转载;

3.出版业内学术专著;

4.发展了第二专业(比如经济、法律、文学、艺术等类栏目的主持人在相关业内成为被认可的专家,并有高等级论文为证);

5.在职读学位,加入高级学术组织等等;

6.迁往更富有影响的媒体,如地市台进省台,省台进央视;

7.成为当地公益事业的核心人物,组织志愿者善意募捐、义演、环保、助学、助残等活动;

8.在所属媒体中跨栏目主持,成为大型活动不可获缺的司仪;

9.合法手段赢得可观的收入,生活富足,比如奖金、稿费、版税等。

10.虽在外显的事业上进展不大,但能反躬自省,调整身心,使自我能在比以往更健康更快乐的状态中生活和工作。

阶段特征:拓展期的主持人可以说都是不同程度大小的腕,有国家级、省级也有地市级的,事业上及生活上的风雨都经历了许多,人生体验远比前两个时期要丰富,地位比以往更牢固。但身体、精力和锐气已不如从前,而后起之秀却如雨后春笋蓬勃而起,竞争压力不言而喻。

面临的主要问题:竞争压力与平台期。从通俗的角度讲,一个主持人能遇到一个有影响的媒体,有为的决策层领导,重视自己的直接上司,一个影响面大且处于黄金时间的栏目,一个积极的创作群体,而自己又基本胜任当时当地的工作要求,应该称得上幸甚之至。可以讲,历届金话筒奖的主持人都在多数情况下不同程度地暗合了以上条件。但随着世易时移,一些获得过很高奖项的、综合素质很高而且也获得较高社会地位的主持人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事业的平台期(限于体制、人际关系、个人充电不足等原因难以更上一层楼)。为数不少的还遭遇了下滑期。可惜的是,他们多数还处于精力充沛的壮年期从职业生涯学说中,属于创造力最旺盛的黄金期。这无论对于主持人个体发展,对所属媒体,对于整个社会都是一种严重的资源浪费。

我们有必要举例分析一下。例2,主持人B,男,36岁,省级卫视非新闻类节目主持人,获得诸多高级奖项,学历也颇高,采写编播精通,担任制片人,行内有良好声誉。为人坦诚直率但有些恃才傲物,从来没有主动找领导沟通过。由于他的直接上司主任升迁,新来的主任与他关系不合,使他工作上陷入窘境。从马斯洛的金字塔理论来讲,本来应该处于自我实现的巅峰时期,但他却遭遇了人生中最困惑的阶段。这也是真实的个案,笔者通过测量得出他的性向特征与他的职业是有较多矛盾的,这绝不是他的最佳职业生涯图景。当然由于他的综合素质很高,加之十分勤奋敬业,人品很好,直接上司主任特别善于用人(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并且将其作为制片人应做的许多事务性工作直接交由副制片打理,如此种种便使他的业绩突出,因此表现的辉煌掩盖了其中许多可能产生的矛盾、冲突。但这些潜在矛盾他自己知之甚少,表象误导他认为职业生涯格式是合理科学的。

其中的关键环节直接上司(主任)由于升迁而更换,使许多矛盾暴露出来。新上司对他的性格看不惯,他又极不善于跟上司沟通,立刻面临极大的压力。

应对策略:重整资源,摒弃鸡肋成分,运用人生智慧,寻求延展与超越。建议主持人B考虑辞去制片人职务,从繁忙的事务中解脱出来,重新审视自己。当然这种决心是很难下的无需更多解释,业内均知制片人三个字象征着什么。如果能眼光放长远一点,心就能够静下来,思路也就出来了。这时无论是撤退休整还是转移阵地都是很好的选择。1.转移,主持人B如果外语好且性格外向无家庭负担,则非常适合到北京这样的都市进行二次创业。这时退出原媒体,不但没有人会计较转会费等问题,相反大家还会抱有同情态度。凭借其本身业务能力,完全可以在央视及北京节目公司找到适合的位置,报酬虽不一定马上比原来高很多,至少满足衣食住行毫无问题。最具挑战的问题也是主要的问题在于心态的平衡。若能以卧薪尝胆的状态度过这一两年,定会迎来自己的第二个黄金生长期。今后几年国外媒体大亨抢滩中国时,这样有外语能力、学历、省级媒体多年经验、国家级媒体或首都大传媒公司工作经历、广泛的社会关系的人才,必然会成为众家相争的宠儿。2.休整。如果由于家庭等原因不能自由跳槽,休养生息也是一个绝佳的时机。其实,从严酷的主持人职场中一路拼杀过来,这时已经身心俱疲,伤痕累累了。英年早逝或英年早衰的例子决不是危言耸听。如果能给自己一点锻炼的时间,规律的生活,重新学习的机会,顿悟人生的境界,真的是天赐良机。一两年后,媒体市场整合之际,以全新的战斗姿态杀出,做一个年薪丰厚的金牌主持人决非难事。

如果执着于眼前诱惑,苦熬在名利场中,得到的只是虚幻的微小的满足。当真正的挑战和机遇来临的时候已经无力迎战了。这与上面的选择相比可谓天壤之别,其境界之悬殊如同云在青天水在瓶。

五、结语

根据我国进入WTO以后电视业发展和国内的高层应对政策,有关专家预测2005年以前将出现全国范围的媒体人才大流动。而在开闸前后是一个重新洗牌的时期,就是说眼前这两年的得失并不重要,在将来的市场价值几何是关键。

笔者正在与有关人力资源专家及猎头公司资深经纪人联合研发未来从业者职业生涯机会量表,以期提供更为科学的中国电视主持人职业生涯规划依据。另外,笔者认为,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下属的相关研究机构在未来的市场整合中应该扮演更为积极的指导性角色。其实,针对近来屡见不鲜的因跳槽产生的媒体与主持人纠葛,中国广播电视主持人研究会理事长白谦诚先生提出一个很有创见的想法,那就是主持人转会制,令许多人十分兴奋,但也有许多人经过一番思考提出了否定的看法,认为太超前,不可行。而笔者也有自己的看法。从目前来看,主持人职业化的程度比较低,市场发育还极不成熟,说转会制超前一点都不错,但可行与否,关键要看谁来操作,怎样操作,值不值得操作。虽然,电视业市场的程度还很低,但市场经济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而且发展速度也是经常超越人们的感知。没有谈不拢的生意,只有不合适的价钱,关键要看策划是否到位。(注:限于篇幅及其他原因,此段有删节。对主持人转会个案操作感兴趣的朋友可参看作者即将出版的著作《电视节目主持人生涯规划》。)

总之,无论职业生涯规划理念还是转会制学说在目前来讲都是超前的新生事物。但惟有超前一步的思维,才能有超前半步的行动,也才能在未来复杂多变的国际化竞争中把握先机把属于自己的蛋糕(或奶酪)做得最大。这无论对从业者个体还是对业内研究或经营团体都是如此。

做自己,从做不了自己开始


职业规划就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计划的过程。一个完整的职业规划由职业定位、目标设定和通道设计三个要素构成。

从参加上海研习班,再到去年北京12.27第四届做自己论坛的举办,被重复提到的最多的字眼就是做自己以及成长,长成自己的样子。

我们都想做自己,都希望能够成长为自己希望的样子,可是这个我们希望的自己在哪呢?我该从哪里开始去寻找自己,以什么样的方式才能找到自己。我问我自己,我为什么想要做自己,什么才是做我自己。我没有办法马上给出这个答案,但我知道什么不是做自己,什么不是我想要的,那既然无法马上知道什么是做自己,那我就先从什么是做不了自己开始。做自己,从做不了自己开始。

什么是做不了自己?当我们开始抱怨自己目前的生活状态时,我们没有在做自己;当我们在埋怨、抱怨目前工作时,我们没有在做自己。我们该怎样从这些埋怨、抱怨中去发现自己呢?

你会在工作中抱怨吗?为什么我的工作是重复而且无聊的?为什么周末了我还要在公司加班?为什么我手上永远有做不完的工作?为什么上司不重视我?为什么要做一份我不喜欢的工作?

这些抱怨你有吗?如果有,那么这是一次发现你自己的机会。你可以在此时问自己几个问题,我为什么讨厌此时的工作,是因为我的能力问题吗?还是我跟领导,同事沟通有问题?或者是我根本就不喜欢这份工作?顺着这个线,带着这些问题,继续在原来的岗位上工作,就像治疗伤口一样,只有把伤口里面的脓挤出来,伤口才能愈合。

接下来就是去改变你在这份工作中能改变的部分,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比如提高文案写作能力、把ppt做的更漂亮些,加强与领导沟通等,在改变了这些后,再去问自己之前的问题,是否还是不喜欢这份工作,还是你已经可以游刃有余的应付工作,同时领导也开始肯定你的能力了,你也喜欢上了这份工作,并享受工作给你带来的成就感和想要的生活,那么你就会发现,你之前所谓的不喜欢这份工作,是你自身的能力问题,是你无法驾驭这个工作,问题出在你自己身上,不是工作本身。

另外一种情况是,你能在目前的这份工作中游刃有余,可你觉得少了份挑战,少了份激情,那你可以问问自己当初为什么选择这份工作,原因可能是这个工作稳定,旱涝保收,父母帮忙找的或者仅仅因为他能解决你的生活问题等等这些原因。而此时你不喜欢这份工作的原因是因为没有挑战,没有激情的。你思想上产生了矛盾,会发现当初你选择这份工作的原因就是你现在讨厌这份工作的原因。

顺藤摸瓜,那你喜欢什么样的工作,你是喜欢稳定,还是喜欢有挑战,有激情的工作。当你不喜欢一份工作时,当你正在抱怨自己的工作时,试着以这种方式不断的追问自己,你对自己会有一个重新的认识和思考,从做不了自己中去发现自己想要的和想追寻的。你会发现你真实的内心写照,而此时你最初的梦想可能就会浮现,你会发现你有喜欢的事,你不该在一份你不喜欢的工作上继续消耗你的生命。

你会在生活中的某一天突然产生一种混杂着迷茫、沮丧又躁动不安的情绪吗?如果有,试着把此时的情绪记录下来,不管你用什么方式。

在我参加工作之初,每隔一段时间,心底会涌出一种莫名的情绪,夹杂着躁动,沮丧,迷茫,每当这时我会拿起笔,在自己的笔记本上把自己当时的情绪状态写下来,写着写着,写成了一篇小短文,在下次类似情绪产生时,我会看看自己上次写的内容,发现之前写的还不错,自己当时怎么可以写出这么些比较有水平的话,在每次写完之后,不良情绪也会得到舒缓,似乎在当下找到了自己的问题,也能够知道这些情绪从何而来,也能够在当下找到比较好的解决办法,从不良情绪走出来。

在这样反复几次之后,有一天我突然就这种不良情绪的产生的时间间隔越来越长,最初每个月都有那么几天,慢慢的三四个月才会出现一次,越往后越少而且每次引发不良情绪产生的事情,一次比一次升级,就像是打游戏一样,遇到的怪兽级别越来越高。我把他看做是内在系统的自动升级,每一次升级后,系统功能都比之前更强大,我的内心就在这样的无形中变的更加强大。

我想每一次对工作和生活的迷茫、不满和抱怨都是一次发现自我内心的机会,而每一次从这样的情绪中走出来又是一个全新的自我,一种内心自我的蜕变,一种自我成长,就像破茧成蝶、鸡蛋从内突破,成为一个新生命这种自我摧毁又重生的过程。我想真是因为每个人内心都有让自己变的更好的这样的一种渴望,才会产生这样的情绪,才会产生这样的不满,而当自己从这个不满的情绪中走出来后,又能产生出一种愉悦、轻松的心情,蜕变成一个全新的自己,所以不要扼杀掉这些宝贵的状态,去发现和记录生活中负面情绪的产生的时刻,停下来,问自己几个问题,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去看看此时的自己,你会有不一样的发现。

做自己,从发现自己开始,发现自己,从做不了自己开始。

做自己论坛 | 从煤矿工人到登台央视的杨科林:一百万吨的信念


我是出生在农村里,家境并不富裕。爸妈都是地道的农民,自己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怎么说呢?就是没有什么背景平凡草根。

在我6岁那年,因为我喜欢唱歌,爸妈就为了满足我这个兴趣爱好,买了全村第一台的黑白电视机,我记得那时花了好像900多块钱。我特别感谢我的爸爸妈妈。我每天对着电视学唱电视剧主题曲之类的歌。专业学音乐什么的就别谈了,当时家里没有那个经济实力,我也没有这个概念。但是有一点,我知道我喜欢唱歌,我坚持做我自己想做的事情。

后来到了大学,我觉得那段日子是特别宝贵的。如果没有考研的压力,不是必须拿奖学金的话,大学里会有充足的时间去做很多自己想做的事情,什么都可以。

我刚进大一的时候,报了我们学校的很多艺术社团。尽管现在看我这个体形是跳不了街舞,但是大一的时候曾经进入过街舞社团。其实我本来是想进音乐社团,那里有专门学声乐的机会。

可惜当时我唱歌唱得不好,报名的时候没有被选上,于是我就学街舞了。其实我觉得这些都不重要,因为你说我不行,我就真的不行吗?我就是喜欢,你们不要我所以没有关系,我就自己学呗。

我还真的找到北京的一个地方去学音乐,得先交钱。我就省吃俭用攒了一些钱之后还跟亲戚朋友借了不少钱。结果一去发现完全就是在那儿敷衍你。尽管如此,我还是很感谢这次经历,起码让我知道了这条路并不是我想象的那么艰难,还是有很多可能性可以去尝试。

我当时给自己设定了一个目标。我希望就是在大四毕业的时候能够在学校的大礼堂唱一首自己写的歌,希望能唱给自己喜欢的女生听。对于我这样热爱音乐的学生来说,大学礼堂已经是一个很高的舞台。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把我们学校图书馆里几乎所有的乐理知识相关的书籍都看了一遍,然后是利用电脑互联网去获取相关知识,弥补自己的不足。我真的学会了如何去作曲和写词。

我大学专业是煤矿通风与安全,是煤矿安全相关的一个专业,跟音乐没有一点关系。尽管我十分喜欢音乐,但大学毕业后我需要首先是一份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我去了山西潞安集团工作,收入还不错。工作后我就用第一笔钱,买了钢琴、麦克风、声卡。在工作之余我继续自己的音乐梦想,开始写歌。

刚开始上班的时候,工作之余,大家都是喝酒、打打麻将。在那个环境下,很容易慢慢也变成那样的人,时间被一点一点的被消磨掉。

慢慢地我就发觉,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在大学,甚至在高中的时候,追求的不是现在这样的生活状态啊。

我很担心自己事业不长进,当不上领导。但我更害怕自己当上领导。尽管可能会赚很多钱,但是你会很难割舍某些东西去追求自己的热爱,而且家人朋友也会给你压力,告诉你应该怎么做应该怎么做。

我现在已经工作5年了,我庆幸自己没有当上领导,而是和坚持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和矿上几个好朋友组成了一个乐队,叫黑金组合。我们在一起玩音乐,把歌录好后往网上发。有时候你不得不相信奇迹,因为它就真的发生了。

有一天我接到央视一个副导演的电话,说在网上看到我们翻唱的《嘀嗒》,感觉挺好的,问我有没有看过CCTV1的《出彩中国人》栏目,有没有兴趣参加一下?幸福就是来的这么突然,以至于我们都不敢相信。我朋友第一反应是该不会是骗子吧?把人骗过去之后迷晕,然后活体取肾什么的。

于是,我们就给他们台里的总导演打电话确认。总导演说:“没错,确实有这么一档节目,就在上海录制。”然后我们就去联系那个找我们的副导演,后来我们见到他时,他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如果要是其他人,我早把你们毙掉了,就这种态度还想上节目呢”.好在大家都很善良,我们顺利的上了节目。

上节目不是我们想唱什么就唱什么 ,导演让你唱哪首你就唱哪首。导演觉得我们翻唱的《滴答》不够激情,作为煤矿工人,他感觉我们应该是有力量的。每次上台的时候,他还要求化妆把我们涂得很黑,其实我是很白的。

最后就要求我们《蓝莲花》。当你面前坐的是李连杰、蔡明、周立波的时候,那个唱歌的感觉跟在自己的矿上和小舞台表演是完全不一样的,《蓝莲花》被我给唱跑调了。节目组可能觉得我们煤矿工人不容易,想给个有机会,就让我们唱自己原创的歌。

这首《做自己》是我在20xx年初写的,那时候刚上班没多久,工作生活跟大学生活完全是两码事。歌词里写的都是我内心的真实想法。我想回到校园,回到梦的路上,我不想顾及爸爸妈妈或者朋友之间给我的建议,说你应该好好上班,你应该是要挣钱之类的。我想做自己,没错,我喜欢音乐,我想做自己。我一直坚持这个目标,想要一直勇敢地走下去。

节目播出之后,我们就接到很多的邀请,省里的安全局,还有中央三套、中央七套都让我们去表演。对于这种转变我其实不太习惯,觉得好不可思议。本来就是一个纯屌丝,突然之间一下高大上了,但确实我有信心了。我开始就去跟一些唱片公司的老板联系。

前海蝶音乐的老板许环良老师说我的东西还不错。阿杜、林俊杰都是他从新加坡带过来的。我感觉终于找到欣赏自己的人了,这更加坚定了自己走音乐创作这条道路的信心。我写了好几十首歌,之后我们也会发专辑,做巡演。

大家一定要相信自己的梦想,只要你相信它并且一直坚持下去,它就很有可能会实现。即使没有实现的话,这个过程你也不会遗憾。汪峰有一首歌叫做《我有一百万吨的信念》,我也有一百万吨信念。我相信我以后一定会写出让大家感同身受的歌,这就是我一直在坚持自己的梦想。

希望大家能够继续关注黑金,谢谢大家!

刘佳《为梦想做点什么》—做自己论坛


职业规划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计划的过程,职业生涯规划的好坏可能将影响整个生命历程。感谢您阅读《刘佳《为梦想做点什么》—做自己论坛》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业规划知识,欢迎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为梦想做点什么

谢谢主持人,谢谢大家。其实我还沉浸在王小熊猫刚才的音乐中,我真希望我也可以用音乐来表达我自己的心声。今天我想分享给大家的主题是为《梦想做点什么》。

大家认识这个人吗?他叫Randy Pausch,他曾经是美国卡梅隆大学计算机教授,在五年前他曾经做了一场风靡全美的讲座,题目是《真正实现你的童年梦想》。兰迪的这场讲座在美国很多网站上,他的视频被点击上千万次,也被《华尔街日报》称为当年一生难觅的最后的讲座。为什么叫最后的讲座呢?因为在美国很多高校里面,很多著名教授在退休之前会被邀请对全校师生做最后演讲,可是兰迪当时只有46岁,他并没有打算退休,但是他被医生诊断患有胰腺癌的晚期,所以那次讲座真的成为了兰迪最后的讲座。在那次讲座中,兰迪向我们分享了他当年儿时的整个梦想,以及他是怎么努力实现这些梦想的。

兰迪有哪些梦想呢?很多。他曾经想参加全国橄榄球联盟比赛,想编写大百科全书,也希望加入迪斯尼成为幻想工程队的工程师,而且令人羡慕的是这些梦想最后都变成现实。我在听完这个讲座之后被深深震撼,也许不仅仅因为兰迪追梦的过程,也是因为他在整个演讲中所表现出的那种坦然,那种无惧,那种乐观和幽默。我想我和大多数在座的人一样,我们接受的是传统的教育,小的时候我受到的主流思想是,如果我们好好学习,我们就能上一所好大学,如果能上好大学就可以找好工作。可是好象从来没有人问过我,你的梦想是什么,你为你的梦想做过什么。在我身边好象也从来没有出现过一个人,他对着那么多人说出他儿时的梦想,并且他为这些梦想做过什么。

我开始问我自己,我的梦想在哪。我也是一个有梦的人,小的时候我特别爱幻想,我有很多的梦想,我曾经想过要做歌唱家,像王小熊猫那样。我想做电视节目主持人,想环游世界,想做老师,想办一所学校,还有很多很多。可是这些梦想随着我年龄的增长,随着我阅历的增加,好象渐渐的离我远去。在看到兰迪演讲的那一年,也是我博士毕业的那一年,2007年。那一年的我离开校园,踌躇满志的走入职场。我想跟之前的我一样,我依然渴望着成功,依然渴望着被认同,渴望着赞许声。在随后五年中我的生活和工作发生很多变化。这是我跟我同事一起工作时候我的样子。其实我经常想起兰迪,可是每当夜深人静,我走出灯火通明的写字楼时我总有一种感觉,我觉得我的梦想离我越来越远。

我今天想分享给大家两个故事,这两个故事都是发生在我身上的今天的我的故事,也算是现在的我重拾梦想的经历。

第一个故事,要从今年的年初讲起。今年年初我有一个新的身份,我成为了一个妈妈,在今年3月份的时候,也就是女儿两个月大的时候,我无意中,那天晚上我看微博,忽然看到一条微博上写着,一家电视台招聘女主持人。你们知道吗?做一个主持人曾经是我初中到高中整整六年的梦想,可是这个梦想我从来没有跟任何人讲起过。那个时候的想法很简单,因为以我的实力可以上清华北大的,可是如果做主持人应该考中国传媒大学,当时好象叫做北京广播学院。我认为那不足以证明我的实力,所以后来我如愿的考入了清华,可是我的梦想一直没有消失。随着我来北京上学、工作,我恋爱、结婚、生子,这个梦想好象从来没有离我远去。直到那天晚上,我看到这条微博,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它如此深深的让我整晚辗转难眠。我问我自己,这些年你是不是有为你这个梦想做过一点什么,我整个晚上都在萦绕着一句话,上帝不需要你成功,他只需要你尝试。而多年的我也许太渴望成功了,我却从来没有为我真正的梦想去尝试过。是的上帝不需要你成功,只需要你尝试。所以第二天,我真的去试了。这就是我第二天的样子,好象有点狼狈,图片左边就是江苏卫视在招聘主持人。我那天飞招聘现场,很快填表,很快面试,喜滋滋的回到家,我回到家还跟我先生说,我今天特别高兴,虽然也没有做什么准备,但是我觉得好象我圆梦了,我为我这个小小的梦想终于做了什么。之后就把这个事情忘了,可是没有想到的是,两周之后我接到江苏卫视的电视,他们说刘佳,恭喜你,你通过了我们的海选,进入我们的初试,全国只有120人,我们邀请你来南京参加比赛,录制节目。那可能是我人生中最开心的几个时刻之一了,可是开心之余我也陷入两难的境地。那个时候我的宝宝非常小,不到三个月大,而我还在哺乳期,如果我去南京的话我一定要带着她。但是那边有很多的不确定性,宝宝会适应吗?如果我带着宝宝去,我也不可能一个人去,我还要带着我的婆婆一起去。但是我怎么跟我的家人解释这件事情,怎么说服他们,可也许这就是梦想的力量吧,我真的说服了他们,我的家人也真的支持了我,尤其是我的婆婆,她真的和我一起带着我的宝宝去了南京。

这个是我们在排练的时候编导照的照片,左上角的小脑袋是我,我和很多的小姑娘,这些小姑娘大多数是90后,比我小整整一轮,可是我还是觉得很开心,能够跟她们在一起追求一个梦想,为了一个目标,我也从她们身上学到很多。我的婆婆带着我的女儿,他们在南京也走了很多的地方,他们去了中山陵、玄武湖,去了秦淮河,我想如果没有我的那个经历,也许我的宝宝不可能在那么小的时候走那么远的路,去那么多的地方。就在我觉得特别顺利的时候,在录制节目的前一天,当我们审完节目的时候,节目组突然说,刘佳你的这个题目需要换,你明天不能用这个题目来比赛,你需要改题目。我不知道大家能不能想象我当时的心情,其实我很理解节目组的这个决定,我也做了很多的努力试图说服他们,可是最终还是没能够成功。可是当时的那个决定对我来说,我在南京已经准备了十天,对我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而且这是一场比赛。那天晚上我一宿没有睡,我一直问自己一个问题,我是不是应该放弃。我一直在问我自己,可是我没有答案。我问自己说,为什么没有答案呢?我来到这里,我的初衷究竟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那个结果吗?是为了能够进入下一轮吗?还是什么?后来我知道了,其实我来到这,我带着我的婆婆和我的宝宝来到这里,让我的家人跟着我一起受了这么多的苦,我想就是为了圆我小的时候一个梦想,我的那个梦想就是站在大大的舞台上做一个节目主持人,所以我想通了,我根据节目组的要求改换了题目,第二天我真的走上了舞台。

我给大家看看我第二天的样子这是我的开场白,我刚才说的这些大概也能够表达我的心声。之后我就开始了我的比赛,结果是很遗憾,我没有能够晋级,但是我很坦然的接受这个结果,因为能够站在那个舞台上,我为我自己当天的那个决定感到特别的骄傲。比赛之后我跟评委老师有一段很有趣的对话,也请大家来听一听。其实我蛮感谢包小柏老师,我觉得他特别一针见血,也很直言不讳,我也很同意他说的,这就是一个梦幻性的世界,我的回应也不是反驳他,我大概想表达我一种生活的态度和一种主张吧,因为我渐渐的发现,其实人在很多时候做一些选择的时候,也许很多人会说不可能、不应该、不实际。但是可能那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决定对你自己来说是一种什么样的意义,因为只有你自己才知道这个尝试对你来说是不是快乐,它是不是忠于你自己的梦想作出的努力。

这是我和我的女儿离开南京的时候,在南京南站照的照片。我是带着幸福感和成就感离开南京的,我的女儿在南京的那些天,她也长大了很多,而且她学会了翻身,我特别特别的开心。这段经历让我收获了太多、太多,而且我突然发现,虽然在这次比赛中我没有走的更远,可是我反倒是有一种信心和希望,我觉得未来的自己仍然有机会以其他的方式去继续我的主持梦想,而没有这样一个尝试,我又怎么可能有今天的这份希望和信心呢。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第一个故事之后,而我这个故事和我另外一个梦想有关,那就是办一所学校。我一直以为办一所学校是我所有梦想里面最宏大,也是最不可能实现的一个。可是直到2008年的一天,我的想法改变了。那天我在网上看到一个特别独特的地方,叫做The School Of life,可能叫做生活学校或者生命学校,这个学校位于伦敦市中心,为孩子周末提供关于life的课程,比如如何找到你梦想的工作,如何让亲密关系更长久,如何开启智慧的对话,类似这样的课程。我突然发现原来学校可以以这样的方式存在,我突然发现原来学校可以以这样的方式启迪人的智慧和心灵,我大受启发,于是在两年前,大概10年的时候我曾经试图创办过一个中国的The School Of life,可是当时我的很多朋友跟我说,这样一个商业模式在现今中国很难存活,于是我放弃了。事情的转机发生在今年,今年我成为新精英学员之后,新精英在我的生命中是一个非常神奇的地方,因为在这里我找到我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不仅收获了友情,也收获了这份友情给我带来的梦想的坚持,我把我的梦想分享给了我的老师和同学,我还在课上画出了我的梦想平衡论,之后我按照我这个梦想平衡轮做了职业访谈,写了商业计划书,跟很多人谈我的这个想法,甚至我找到潜在的合作伙伴,可是最终都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实现,但是我没有想到的是,在我一己之力没有办法实现梦想的时候,有一天古典邀请我来新精英做同样的事情,并且告诉我,其实这也是他,也是新精英一直以来的一个梦想,他希望我能够来到这里跟大家一起来完成,并且实现它。当时的我没有任何理由拒绝,我毫不犹豫的来到了新精英,开始了我们这个寻梦旅程。如果大家关注新精英最近的一些变化的话,你们就会发现,我们在半个月前有了一个新的好玩的东西,叫做SOM。SOM是School of me的缩写,从筹划到10月10日正式试运行,到现在试运行大概半个月的时间,SOM已经有了自己的网站和微博,10月份已经有了五次特别高质量的课程,现在累积120个学员,20个讲师,而且在座很多人未来都可以成为我们SAM的讲师,而且我们已经有10人申请做SOM志愿者。这是上课时候的样子,我今天看到很多来过SOM的人,今天也在场。这是每次开课直线我跟大家讲SOM理念和未来计划。我们的团队由新精英核心的骨干成员以及我们可爱的志愿者组成,今天他们很多也都来到了现场,我在这里要谢谢他们,我们小小的SOM,它现在虽然小,但是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它能运转的有模有样,离不开我们这些可爱的志愿者的努力,谢谢你们。

直到我开始做SOM才问自己一个特别简单的问题,那就是我为什么想做一个学校。儿时的梦想是不需要理由的,但是如果一个梦想随着你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当你经历了很多现实的东西,如果它还一直在的话,它一定是有理由的。我之前有很多梦想,包括我想做主持人,我想做学校,这背后,我发现这些梦想在现在已经慢慢演变正内心中的一种理想,或者说一种使命感,我希望能够通过我的存在或者我做过的一些事,能够给更多人带去一些积极的力量,能够让他们早一点找到自己,能够让他们早一点找到生活的激情和梦想。所以我最近经常跟大家说,我说什么样的人会喜欢SOM,什么样的人愿意来SOM呢?一定是那些认为教育是自己的事不是别人的事,一定是那些永远保有好奇心的人,一定是那些不遗余力探索自己内在世界的人,也是一定是那些一直渴望找到生活激情和梦想的人。SOM现在就像一个花芽,我们团队会一直呵护它、耕耘它,可是将来它自己会长成它自己的样子,而SOM也可以说是我今年寻梦旅程的一个小小的成果,我现在把小小的SOM也作为小礼物送给大家,我们每个人手上会有一个SOM宣传册,那上面写出了我们SOM的理念以及我们开设的课程,以及未来SOM的方向。

这就是我的两个故事,刚才主持人介绍我的时候,他说我是“三清人才”,我其实挺惭愧的,坦率的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并不是特别的认可自己这样的一个标签也好,或者说身份也好,因为我和我大多数的同学,包括我本科的同学,还有我博士的同学,我选择和他们大多数人不一样的路,可是直到今天我发现,其实选择不一样的一条路又有什么关系呢。有的时候,你走一条不一样的路,你也才能见识到不一样的风景,而这丝毫都没有影响我和我的这些同学们他们的友情,而他们也一直在支持着我。这是我博士毕业的时候,我跟博士期间最好的两个朋友,我的一个师兄和师妹的照片,他们现在在中国特别好的大学做学术,当老师,我虽然没有跟他们一样走学术研究的道路,可是这一点不影响我们一直彼此欣赏、彼此支持、彼此鼓励。这是我今年本科毕业的时候,我们今年是本科毕业十周年,我们在清华草坪前合影,那一天恰恰是我从南京参加主持人比赛回来的第二天,在那次聚会上我也跟大家分享了我的这段经历。我突然发现,也许同学之间的感情就是这样,他们不会告诉你梦想的存在是为了实际还是为了什么,他们会让你觉得梦想的存在让你知道生活更加快乐和充满意义。

我想再一次回到兰迪教授的演讲,兰迪教授在他演讲的最后送给我们两句话,第一句话他说,“其实我今天的演讲主题并不是告诉你们如何实现你人生的梦想,而是告诉你们如何引领你的一生,而只有你很好的引领你的一生,梦想才会来找你。”兰迪教授的第二句话说,“其实我今天的讲座不是为了你们,而是为了我的孩子。”对于我来说,或者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我们的孩子不就是我们的一个梦想吗?我最近经常问自己到底什么才是最好的教育,作为父母怎么给自己的孩子最好的教育,我没有找到答案。可是我觉得,如果有一天我的女儿问我,妈妈,你小的时候有什么样的梦想,你曾经为这些梦想做过什么吗?我会告诉她,妈妈曾经有这些、这些梦想,以及妈妈为这些梦想做过的一些事情,以及你在这个过程中和妈妈一起经历的事情,我想那个时候女儿会为她的妈妈骄傲的。

最后我想把我人生中最美的,我所见过的最美的一幅图景送给你们,这幅图景是几年前我去埃及旅行,有一天早上在红海边跑步,意外看上了我人生中第一次看到的海上日出,那一瞬间我特别震撼,我看到太阳一点一点从海平面上蹦出来,那个光从很小,有点点的微弱,最后普照整个海平面,那一瞬间我感受到生命,以及生命带给我们鲜活的力量。我突然想到很多年前我读到的书《麦克阿瑟回忆录》,他说“回忆是奇美的,因为有微笑的抚慰,也有泪水的滋味。”未来的我回忆起20xx年做的这两件事的时候,我的眼前一定会有微笑的抚慰,也会有泪水的滋润。我要感谢兰迪教授,在兰迪教授演讲的第二年,他永远的离开了我们,可是在我心里,我永远感谢他,因为是他让我明白,其实梦想就是那么的朴素和简单,可是追求梦想的过程却是如此的美好,因为所有奇美的回忆,我相信一定是为了梦想所付出的努力。谢谢大家。

penis growth guide

张育森《民办教师的飞行员梦》第二届做自己论坛


张育森:去年我在网上看到第一届《做自己》论坛视频的时候,我就在想如果我有这个机会上去聊天吹牛多好,结果一年之后我上来吹牛了。

先说一下我对“做自己,给现实加点理想”的理解。我觉得做自己是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只有把自己搞爽才能把周围人搞爽。给现实加一点理想,无非就是想玩的时候玩,想High就High。有人说人生要有两次冲动,第一次冲动为奋不顾身的爱情,第二次为想走就走的旅行,我觉得应该再加一句,第三次就是有一次冲动为自己想玩就玩一把的High情。

刚才杜爽老师说从现实到理想可能是十个月,有人可能是一天,但是我从现实到理想却用了十年。我说一下这十年我是怎么High下来的。

首先从第一阶段来说是我的青少年时期,在我16岁那年,我看到这部电影《珍珠港》,这是2002年的时候,以二战为背景的爱情题材的故事,故事中有着特别美丽的场面,有着特别凄美纠结的爱情故事,但是真正打动我的是中间这架飞机,因为我是搞飞机的人。我看到惊心动魄场面的时候让我心潮澎湃,从那一刻我想去做一个飞行员。在2002年高考的时候我选择去做一名飞行员,当时我身高1米63,体重94斤,而且牙齿还特别不好,好多人说你甭去了,一看就不行。我说我去玩一把,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有玩的冲动。我去玩了一把,结果几乎超出所有人期待,我被选动了。当时黑龙江招了64人,照片中是我们的合影,站过军姿的人都知道,眼睛要向上15度,当时我是向上15度,结果照的时候是蹲下照的,所以看我特别楞。

当时我们在一年之内有很多体检,最重要的体检是在高考考完之后,进军校之前,那次体检是最终的录取。我在这一年之中,之前的体检一帆风顺,但是在最后一次体检的时候出毛病了,当然不是我出毛病了,是考官说我有毛病,这个毛病是什么到现在我也不知道,但是就告诉我你去不了。高考完之后听说到这个消息,我坐在地上,坐在门后偷偷的哭,哭的稀里哗啦,哭的寻死觅活的。我爸妈也不敢进来,因为我爸妈进来怕我压力更大,就把我弟弟踹进来,结果我弟弟什么也不敢说,就这样看着我哭。一直到今天我都记得那个场景,特别难受。但是我一想,还有重读,我准备再来一年高三,还学飞行员。我又读了高四,这一年中老天爷基本是玩我,之前体检完全没有问题,成绩更是没有问题,我超过录取线将近150分,结果还是告诉你不能去,你有病。我想既然老天爷死活不让我去,我也就从了。我想认了吧,这就是命,那一瞬间我觉得我的梦想到处结束,我的翅膀就折了。

然后我听从了老爸的建议,他让我学了计算机专业。我用了四年时间只证明了一个事情,就是我真不喜欢这个专业。而且干不好,干脆别干了,我自己当时觉得英语不错,我就做了老师。后来老爸在家里搞了培训学校,说你干脆回来吧,我又回到自己的镇子跟我爸爸搞培训学校。一转眼到我工作三四年的时间,也就是去年,我自己有一些纠结的情绪,郁闷的情绪,感觉生活不顺,工作也不像以前那么有干劲。因为之前在新东方的时候我认识古典老师,我来找他,我说最近有点烦想找你。古典说你来吧。去年4月份我找他,他说你去参加新精英职业规划班,在那个过程中你会成长。他是我见过最好的课程咨询和顾问。然后我来参加这个职业规划班。当时我的脸特别大,一开始我以为是照相机的问题,后来我看到古典的脸之后,发现不是。

参加职业规划班之后我的发现是,我的职业没问题,反倒是在这个职业规划班中我特别大的收获,就是我找到了我的老婆。我们在今年9月25日已经结婚了,古典老师去做我的证婚人,我非常开心,后来我跟所有人说,你看到了吗,找一个好的老师真的非常重要。就像找一个好的医生一样,这个医生找的好,给你吃错药了都能治病。我找到老婆之后,发现之前好多不顺都已经解决了。

在今年过生日的时候,我和我之前的一个哥们喝酒。站姿,眼睛向上15度。他目前是空军一个副营长,当时我们是同学。当然他被停飞了,他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有一句话,说人生就像脑电波,如果是直线说明你完了。但是这个哥们在沈阳军区体检的时候,他脑电波出现8秒的直线。医生说,不对,你死了。他说不错,我挺好的。然后打电话说,叫各个军区的老医生,大家坐一起研究他,研究完之后告诉他,没有办法。其实真正有毛病的是他,不是我。这个哥们后来进了空军之后被停飞,在地面做管理性的工作。我过生日那天我们哥俩喝酒。男人到一起喝酒第一步先是吹牛,第二步开始谈爱情、感情、家庭,一直聊到凌晨,后来触发更深层次东西,开始聊自己。喝着喝着酒,我把杯子一摔,我说这辈子我们还能不能飞一次。他把杯子摔碎了,他说我也正在琢磨,我们还能不能飞一次。没有太大的梦想,我只想飞一次。

于是就此我们开始了我的第三个阶段,飞行员阶段。我开始探索,然后上网找资料,去看一下行不行。因为我自己1米49,小学文化农村户口,外加近视眼。后来上网查资料,看到民航关于飞行员的标准,其实对视力的要求矫正视力1.0就可以,你戴上眼镜看到1.0一行就OK。于是我找各个公司,我发现他们的要求基本上就是三条,第一条英语要好,因为航校基本去加拿大和英语学校,我说太好了,我是英语老师。第二,要求逻辑很清楚,他们会有很变态的逻辑考试,虽然我没有教过GRE,但是我接触过一些,我觉得搞逻辑应该还不错。第三,要求你有最起码的平衡能力和协调性,协调性要好,我一想更没问题,我之前玩滑冰,我拿过1500米速滑的第三名,在大学的时候。我找了一圈,有两个公司愿意跟我签合同,一个是公费的,不用自己掏钱,但是合同是变态的,20年劳动合同,我一想20年之后就50了,我觉得不太靠谱。第二家公司说需要自己掏一部分,但是合同只有六年,我想试一下,因为不登上飞机之前我也不确定我的机型能持续多久。所以我签六年来试一下。

这时候大家可能想,既然古典把你叫来,你开的飞机是不是很牛,是不是这种?这个图片,大家有认识这个飞机的吗?歼十,它在高空最高速度双音速。这个飞机从北京飞到上海需要27分钟。这个飞机不是我开的。有人说你是不是民航空中巨无霸A380?这个飞机也挺好,爽到什么程度?如果按照大家这个座位的排列就是经济舱,A380里面可以装下我们三个剧场的人,大概900人左右,这个飞机也不是我开的。我最开始接触的飞机是什么样的?是这个像小蜜蜂一样。有人说你不就是司机吗,而且还是开的小蜜蜂的司机。在别人眼中是小蜜蜂,但是在我看来它是我的梦想,神圣不可侵犯,它是我领土的一部分。

这是我关于飞行梦想的几步骤,第一步骤是青少年时期,第二阶段是做老师的阶段,第三是即将开启的我的飞行员生涯。我们人生活在世上总是有一个外部世界和内部世界,总会有外人从你的包装外面看你的东西,他总会给你一个“er”什么样的人,而我们从自己内心深处,从包装里面看的话,我们总会给自己瓶子里装一些液体,告诉自己我是什么样的人。外面人看到我们总是身高、相貌、职业、收入、地位、权力,但是我们内心深处总要告诉我们,其实我不是那样的,我有另外一套指标衡量我自己。这个瓶子里面装什么东西?人生就是要填空题。我第一个阶段填的Loser,两次高考,两次失败,两次相同的结果,两次相同的困惑,但是这个困惑是社会给我添加的。第二个阶段是Follower,这里是一个追随者,我听从我老爸的专业建议,听从老爸安排的工作轨迹,这时候还是小孩子地跟着别人走。第三个阶段是Master,这里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意思是掌控,第二个意思叫做大师。在我看来西方人是有智慧的,他早就告诉我们,真正掌控自己生活的人才是自己的大师,做自己,做自己生活的大师。

相信在座各位这时候都在想,如果你的面前有这么一个填空题,会填上什么?你自己想是一个什么er,你是想做Loser、Follower还是Master,如果做Master,我们可以填一个单词就够了,人生只需要一点点,给现实加一点点的理想,做一个Dreamer,梦想者,有梦想的人你就是自己的Master,你能掌控自己的生活,你能做自己的大师。所以希望各位在悲摧、挣扎的现实中,在关键点给自己加一点理想,有一点点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现实就有滋味了。我套用一句微博里转的话,飞在自己的天空里,把现实抛在脑后,这就是我们的理想主义。

谢谢各位。

一个人20岁到60岁的职业规划


职业规划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计划的过程,职业生涯规划的好坏可能将影响整个生命历程。感谢您阅读《一个人20岁到60岁的职业规划》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业规划知识,欢迎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一个人的职业生涯,贯穿一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科学地将其划分为不同的阶段,明确每个阶段的特征和任务,做好规划,对更好地从事自己的职业,实现确立的人生目标,非常重要。

职业生涯阶段如何划分,各国专家学者有不同的划分理论和方法,主要可分为按年龄层次划分、按专业层次划分和按管理层次划分三种类型。我国从事职业规划研究的人事人才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罗双平认为:以年龄为依据,每十年作为一个阶段比较合适,即二十岁至三十岁为一个阶段,三十岁至四十岁为一个阶段,依次类推。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这几个阶段,那么你现在该做些什么呢?罗双平谈了他的看法,供读者朋友参考。

二十岁至三十岁:走好第一步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从学校走上工作岗位,是人生事业发展的起点。如何起步,直接关系到今后的成败。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选择职业。在充分做好自我分析和内外环境分析的基础上,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设定人生目标,制定人生计划。再一个任务,就是要树立自己良好的形象。年轻人步入职业世界,表现如何,对未来的发展影响极大。有些年轻人,特别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总认为自己有知识,有文化,到单位工作后不屑于做零星小事,不能给同事们留下良好的印象,这对一个年轻人的发展而言,可以说是一个危机。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坚持学习。根据日本科学家研究发现,人一生工作所需的知识,90%是工作后学习的。这个数据足以说明参加工作后学习的重要性。

三十岁至四十岁:不可忽视修订目标

这个时期是一个人风华正茂之时,是充分展现自己才能、获得晋升、事业得到迅速发展之时。此时的任务,除发奋努力,展示才能,拓展事业以外,对很多人来说,还有一个调整职业、修订目标的任务。人到30多岁,应当对自己、对环境有了更清楚的了解。看一看自己选择的职业、所选择的生涯路线、所确定的人生目标是否符合现实,如有出入,应尽快调整。

四十岁至五十岁:及时充电

这一阶段,是人生的收获季节,也是事业上获得成功的人大显身手的时期。对于到了这个年龄仍一无所得、事业无成的人应深刻反省一下原因何在?重点在自身上找原因,对环境因素也要做客观分析,切勿将一切原因都归咎于外界因素,他人之过。只有正确认识自己,找出客观原因,才能解决人生发展的困阻,把握今后的努力方向。

此阶段的另一个任务是继续充电。很多人在此阶段都会遇到知识更新问题,特别是近年来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知识更新的周期日趋缩短,如不及时充电,将难以满足工作需要,甚至影响事业的发展。

五十岁至六十岁:做好晚年生涯规划

此阶段是人生的转折期,无论是在事业上继续发展,还是准备退休,都面临转折问题。由于医学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此时乃至以后的十几年,都能身体健康,照样工作,所以做好晚年生涯规划十分重要。日本的职工一般是45岁时,开始做晚年生涯规划;美国是50岁时做晚年生涯规划。我国的职工按退休年龄提前5年做晚年生涯规划即可。

主要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确定退化后的二三十年内,你准备干点什么事情,然后根据目标,制定行动方案;二是学习退休后的工作技能,最好是在退休前三年开始着手学习;三是了解退休后再就业的有关政策;四是寻找工作机会。目前我国已有离退休人员的人才职业介绍所,可提前与这些部门联系,取得他们的帮助。

规划自己下一个职位


岁尾年首,辞旧迎新,职业经理人在忙于为公司部门做年度规划时,共同的郁闷不外乎是职业瓶颈,困惑的是如何选择下一个职位。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人力资源教育和发展教授WilliamJ.Rothwell博士来华讲学时,曾对职业规划做出定义:职业可以指接受的教育和培训的专业、工作的类别、从事的职业,或者严肃说是使命。而职业规划是一个形成自己职业方向的过程。

他还把职业发展比喻为:经理人要像猫一样,十次扔在空中,九次可以四肢落地。即意指,生命力和灵活性源于我们的学习能力和管理压力的能力。

筹划蓝图需知己

HR在招聘工作中常收到一些简历:想跳槽没有职业主干;没有行业和岗位关联;心浮气躁;一味追求薪酬和职位。虽然工作年资不短,却形不成竞争合力。

职业规划首先要知己,了解自己的教育背景、专业特长、经验,分析自己的爱好、性格特性,明确人生最大的快乐和追求的目标是什么?既不要挤一条通道,也不要天女散花。应合理配置自己的资源,以目标为中心,当好自己的设计师。

收集信息

我们周围有不少人,已届中年,虽然学历不低,却因找不到满意的公司和薪酬,又不知如何选择自主创业而徘徊不前。

生活在信息时代,要收集你所处环境的信息,识别你所处的方位。实现目标的优势有哪些?劣势在哪里?如何规避存在的风险?创造职业发展的机会,等等。

制作职业进度表

企业和产品有周期,生命有周期,职业生涯也有周期。我公司一项关于企业文化的调研显示:入职18个月的员工对职业岗位认同度最高,3年为成长期,5年的周期称之职业疲劳期,26-38岁为职业高峰期。

人生苦短,要选择符合你的行业和职业,制作一张你的人生进度表,在每一个阶段明确建立清晰的里程碑。好好把握阶段性的重点目标和方向,当好自己的项目管理经理。

学会借力

亚洲企业管理大师白崇贤在《超越自我》一书中写到:要到成功的企业去做事,要读成功人士写的书,要向成功的人学习。

成功的企业培训体系非常完善,可以给我们一个起飞的平台。同时,要建立和拓展人际关系网络,如此可经常得到帮助和建议。而遇到一个优秀的上司也将是你职业生涯中最大的福气,因为上司会给你很多机会。在找到这样一个职涯辅导者或资助人的基础上,你还应积极与上司沟通,以开放的心态不断总结。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企业人才竞争凸显。希望步入职场的你,在春天里汲取阳光和养分,在夏天把握好机会,那么,秋天便会落叶金黄,

做自己论坛 | 李键欣:我中意同自己玩游戏


第三部分,未来职业生涯规划、家庭环境分析、例如经济状况,家人期望等。感谢您阅读《做自己论坛 | 李键欣:我中意同自己玩游戏》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业规划知识,欢迎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我是李键欣,来自香港。小时候我是一个很乖的孩子,但也没有什么主见。那时,老师很喜欢问一类问题:“你最喜欢的卡通人物是什么?你最喜欢的明星是什么?你最喜欢的专业科目是什么?”我好像并没有“最喜欢”。我觉得什么都很好,也没有什么特别,都挺好的呗。

大概小学5年级的时候,我清楚的记得有这样一件事。一位A同学对我说:“我好喜欢黎明啊!他好帅。”我回答:“是啊是啊,我也觉得他好帅。”然后B同学来了,说:“我好喜欢郭富城!对你爱爱爱不完,我觉得他跳舞很棒。”

我回答:“对啊,他也不错啊。”然后A同学就发话了:“你能不能别那么烦?你能不能有点主见?你能不能不要像跟屁虫一样颠屁颠屁的跟在我后面跑。”也许我们都有很多这样的时刻,小时候很小的事情到现在还影响着你。

15岁的时候,我读的是香港所谓的精英学校,并且幸运的被挑选做学校的代表加入培训领导能力的一个平台,遇到了很牛逼的一群人。

从那时开始,我就开始思考:我是谁?我要的是什么?一直到大学毕业,我都以为很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我觉得我每走一步,就像玩游戏一样:前面有一堆堆箭头,我清楚应该往哪个方向走。

很幸运,我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联合国做新闻工作。那时,我有最完美的领导、最完美的同事、最完美的工作环境和最完美的职衔。于是我在联合国度过了两年欢乐时光——我得到了很多,也认识了很多朋友。

两年之后,我觉得哪里有点不对?我又问自己:我要什么?我是谁?为什么我会纠结?我想要再去寻找答案。于是,我辞掉了这份貌似欢乐的工作。

临走前,我和一位朋友说:“我很迷茫、我要出去,我要去禅修。我要去西藏、尼泊尔找答案。”朋友说:“这世上没有所谓的答案。”当时,我并不相信他。一个月后,我西行归来,才发现真的什么都没找到。

到达尼泊尔后,我在释迦摩尼佛的出生地——蓝毗尼报名参加了为期三十天的禅修活动。在活动中某天的凌晨三点,我忽然醒了。我的眼睛望着天花板上的风扇,但意识却还停留在刚刚那个梦里。

就好像《盗梦空间》中的Leon卡在意识和潜意识之间,我感到非常的可怕;更可怕的是,我不敢再闭上眼睛,因为我怕闭上就醒不过来了。

第二天,我用剩下的积蓄直接买了机票。我坐着那种飞着飞着就会掉下来的小飞机从南坪飞到加德满都,又在加德满都临时买了当天的机票,直接飞回香港。我太想家了,我必须要立刻回到家去。

回到香港后,我开始了苦逼的打工生活。

在那段时间里,我做过很多行,也辞过很多职。基本上我是以辞职来维持我的生活的。起初在公关公司,工作多的常常要加班到半夜三点。老板还会说:“哎呀,快点回去吧,你不要浪费我的电!”后来,我进了一家企业理念很好的公司。

可是,因为我会剪片子,我就从市场推广被忽悠到了剪片子的岗位。随后,我又换到了各种其他的行业。

这两年中,我试过连续4个月每天工作17个小时,没有周末。在那4个月之后,我垮了。不只是身体上垮了,精神上也垮了。我想最好先赶紧找个土豪嫁了吧,就不用再烦了。

这份工作结束之后,我去了台湾垦丁。在那里,我每天什么都不干,就看海,天天看……看了两个礼拜后,我开始到处去玩。那时,我才觉得自己是个人,是个活着的人。

回来后,我加入了一个推广环保的香港公益机构,负责市场推广的工作。我意识到自己又好像回到了在离开联合国之前的状态。我又开始问自己:我不是当时就知道这不是我要的吗?我怎么又跳进来了呢?忽然有一天,机构领导跟我说:“键欣呐,你觉不觉得每次我们拿到一个媒体报道很开心、很兴奋啊?”我安静了三秒,心里说:“真的没有很兴奋耶。”

那一刻我开始知道,市场推广不是我想要的。接着,我又想到当初自己进这个行业的缘由。其实这并不是我选的:大学时候,参加过一个培训领导能力的社团。它的结构也像公司一样有不同的部门。

当时,其他部门的位置已经被别人挑了,只剩下市场推广。因为我会PS、会AI、会拍片、会剪片……他们说:“你就做这个。”我说:“好。”就这样,我一做做了六年。

现在回想起来,我最想做的是什么呢?这么多年来,没有钱我也一直愿意继续去做的事情就是“做自己”。这是我热爱的领域,它又代表了什么呢——它代表了我自己的故事。

张德芬老师在《遇见未知的自己》一书中写过,“世界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这个社会有很多的答案。微信上常有人说“30条成功的方法”、“10条特质你就是什么样的人”……我们总是很希望通过别人去定义自己。

我们都想要从别人成功的故事里听到一点端倪,使得自己也成为和那个别人一样的人。但是,那些人的故事是你的故事吗?不是!他们经历的你永远不会经历到——因为你是你,他是他。

我们平常听到的那些所谓的答案,在“做自己”这件事情上,往往并没有用。“做自己”的过程更像是拼凑出一张被撕碎的纸。那些零零碎碎的纸屑,就是现在的自己。每遇见一个新的人,其实都是捡起一部分的自己。

我们从别人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射,那个才是我们自己。你要去捡起这些纸屑,不停地捡,每遇见一个人就是一场实验,就是一场游戏。我们就是这样慢慢地把自己重新拼出来。

被工作缠身的你可能会想:我每天这么努力地工作,真的是自己吗?刚刚找到自己喜欢领域的你,可能又会问:精力和时间花在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上了吗?

我不希望自己的人生混乱,所以我跳出来了。我不知道会不会成功,但我希望我可以做些事情。

现在我正在筹备一家叫做LIVAHOLIC的公司。我想把“做自己”论坛带到香港去。我真诚的希望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那个真正的自己。不管好与坏,接受那个自己。同时,我也收到了心理学硕士的录取通知书,1月份将再次开启我的求学之旅。

最后,我想讲一个故事。

我们一开始的时候都是虫,我们战胜了千千万万一样的虫来到了这个世界。所以我们在出生之前就已经是赢家。想一想,你还没有来到这个世界,你就已经赢了,我们的人生还有什么不可能呢?

做自己的领航人


职业规划就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计划的过程。一个完整的职业规划由职业定位、目标设定和通道设计三个要素构成。

人生的辉煌莫过于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潜能,当我们选择了能发挥自己潜能的职业,必然乐此不疲,事业有成,如果选择了令人厌倦、并非本人特长的职业,则可能事业落空,人生则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那么怎样客观地评估自己的潜力才能呢?独之秀职业测评通过对个人的能力倾向、职业兴趣、价值观、性格特质、职商等进行具体量化,使其能更加清晰的认识自己,根据报告提出的各方面优劣势、适合的工作、适合的职业、适合的工作环境、发展建议,从而拓宽自己的思路和择业范围,您可以更清晰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使自己能真正的走向锦绣前程。
能力倾向您擅长什么工作?
是指经过适当训练或被置于适当的环境下完成某项任务的可能性,也就是说,能力倾向是指一个人能学会做什么,以及一个人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的潜力如何,而不是当时就已经具备的现实条件。职业能力倾向即指经过适当学习或训练后或被置于一定条件下时,能完成某种职业活动的可能性或潜力。 ?
价值观您喜欢什么样的工作与生活方式?
职业价值观指人生目标和人生态度在职业选择方面的具体表现,也就是一个人对职业的认识和态度以及他对职业目标的追求和向往。价值观测评会有助于职业决策和提高工作满意度。
性格您待人接物、处理事情的方式与风格是什么?
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在性格中包含有许多社会道德含义。性格表现了人们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并表现在他的行为举止中。性格主要体现在对自己、对别人、对事物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言行上。所谓态度,是个体对社会、对自己和对他人的一种心理倾向,它包括对事物的评价、好恶和趋避等方面。态度表现在人的行为方式中。
职业满意度旨在帮助你了解自己的职业满意状况
要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职业,有许多因素的限制。这里我们所能做到的是,从跳槽率、发展机会、自我认知、工资福利、工作适合度、工作条件、工作价值感、组织气氛、人际关系、工作认同感等方面确认你对你目前的职业是否满意。
管理能力您现在适合做管理者吗?
管理者的管理能力从根本上说就是提高组织效率的能力。管理者若要准确地把握组织的效率,需具备下列五种管理能力:决断能力、应变能力、承受压力能力、激励能力、领导风格等。
独之秀职业测评系统:独之秀职业测评的科学性、客观性、可比较的功能是其它自我了解的方法不具有的,通过测评可以对我们的职业兴趣、能力倾向、价值观、性格特质等进行具体量化。包含国际权威的职业综合能力倾向、职业价值观、职业满意度、管理能力、性格特点和职业倾向测试等各类职业测试,通过切合实际的分析明确指出受试者适合的岗位特质,对受试者专业发展、职业选择和求职定位提供科学务实的帮助。

更多相关文章阅读:四类人如何应对职场危机、策划你的职业生涯、求职选择企业8大标准

做自己论坛 | 高地清风:大的拖延,就是拖着不去做自己


职业规划就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计划的过程。一个完整的职业规划由职业定位、目标设定和通道设计三个要素构成。

今年做自己论坛的主题叫做“在热爱的领域努力地玩”,这是一个很好玩、很嗨的主题,很明显就是“睡你妹啊!起来嗨!”的节奏。

可我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故事和方法其实是从悲剧开始的,但它最后却根除了我的拖延症。

它不是在时间管理、心理调节方面的微观方法,也不用辞职改行这么大动静。它是不伤筋动骨,用小改变去获得结果的保守疗法。有时如果小改变真的让你达不到某种结果的话,我们可能就像这张图里的这条金鱼一样,有的时候可能需要跳一下。

故事的开始是2008年,我在北京某著名高校攻读进化生态学博士学位。因为拖延,没有在截止日期前递交材料,错过了去加拿大的交换生留学机会。我特别懊恼,然后在豆瓣上看到一个叫“我们都是拖延症”的小组。那个小组已从当时两三千人发展到现在超过十三万人。

当时看了里面的一些内容后,感觉到膝盖上中了一万箭,于是就毫不拖延地加入了。我就觉得我加入这个小组后是不是就有救了?我开始扫里面的帖子,有些内容挺有共鸣的。其中有一篇特别好,我建议组长给它置顶。可能是因为他是最拖延的人,所以才是组长。过了好久他才回复说:“不会置顶,要不然你替我做吧。”

然后我就自告奋勇当上管理员,就给它置顶了。这篇帖子是在国外的一位网友记录了他因为拖延问题求助于心理医生的过程。我当上管理员之后跟他策划了一下,定期更新,从08年底开始连载了近半年时间。在那个还没有微博的年代,帖子回复了1000多楼,是一个爆款帖子。

他的心理医生给他推荐了一本书《战胜拖拉》,当时中文版刚刚出来。我开始连载那本书的读书笔记,也很火。从此以后,拖延症这个词引起了很多媒体的注意,随之走红,逐渐变得尽人皆知。

就在我对拖延的原因了解越来越深入的时候,我发展其中一种原因跟我很像,到最后甚至开始期待自己是这一种情况,那就是多动症。很多人以为它是儿童的专利,其实真正的多动症是可能会影响一生的。更重要的是,多动不完全是一种病,更像是一种人格特质。

每25个人中就有一个多动特质,缺点就是注意力特别容易分散,容易拖延。但它也有优点,就是创造力特别强。动不动可能就来个“在热爱的领域努力地玩”之类的。达芬奇、爱因斯坦、卓别林、爱迪生、爱默生,他们都是多动症,也都挺会玩的。

越深入了解多动症,越希望自己是其中一员。那时我鼓足勇气去知名的精神病医院北大六院花了一个上午诊断了一下。大夫说有99.99%可能性,我欢呼雀跃。终于理解为什么每次匆忙快出发时才收拾行李?为什么小时候总是完不成作业?为什么不管怎么样都无法充分把自己的能力发挥出来,而且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因为这个拖延现象梦想可能一点一点被埋葬?

活了三十年,终于知道自己是谁。我把这个经历发了一个长帖子,连载之后发到了豆瓣小组。后来大家哗啦哗啦就去把北大六院这个科室给刷了,到现在那个主任还记得我。

2010年我以记者身份去清华参加第一届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有幸采访到一位在心理学科普方面非常有声望的一位专家,回来之后发现这个稿子完全没法用。里面没有关于拖延的有深度的内容。那时突然发现,我和小伙伴们居然就成了国内在这个领域最有发言权的一群人。

在2010年的圣诞节,我提出了真性拖延的定义。只有后果有害并且本可以避免的推迟才能算是拖延。我们成立了一个协会叫做战拖会,虽然是个民间组织,但是真的能帮到很多人。我们陆续做了一些活动,督促大家写毕业论文,成立教练制之类这种方式帮到很多人顺利地完成毕业。但是比较讽刺的是这其中不包括我自己。相反的我的兴趣已经彻底发生了一个转移。

我没日没夜做网站、改网站,像个程序猿。我发现这件事我完全不拖,而且我会因为这件事去拖延睡觉、吃饭,作息时间整个变成了北美时间。另一方面我对自己学的生物专业已经失去兴趣,能力上拼不过师兄师姐、师弟师妹。在那个国内生物方向最好的实验室里天天都特别自卑。按照古典老师的三叶草模型分析,我是即失落、又厌倦、还焦虑,不拖延见鬼了。

到20xx年春节的时候,我父母发现了一些端倪,问我是不是很久不去实验室了。我只好承认。他们不理解,要求我赶紧回去念完学位,然后按部就班地去找一份工作。他们说的好有道理,我居然无法反驳。

不但没有一分钱的收入,相反每年要搭进去两千块钱的费用,还不算没日没夜的时间投入。

就在几近放弃的那段时间,我的腹部右侧经常隐痛,上网一看,说可能是原发性肝癌的先兆。我吓坏了,赶紧去医院检查。我还记得在医院里排队等化验结果的时候,心乱如麻。脑子里是刚挂不久的乔布斯的一句话:“你的生命非常有限,不要浪费它在去重复别人的生活当中。”

那一刻我突然有一个领悟,如果临死前评选谁是最拖延的人,我想一定是那些拖着没有去“做自己”的人。人生最大的拖延就是拖着不去做自己。

在想通了这一点之后,我觉得我想做点什么事。就在这个时候,一位编导朋友邀请我参加杨澜主持的《天下女人》节目。我和战拖会的两个女孩儿一块去的。后来因为发言太深刻,编导怕观众听不懂,掐了几乎所有内容。尽管如此,节目播出之后,父母态度明显缓和。

他们宁可相信没有见过面的杨澜,也不相信自己的亲儿子。因为我们父母那辈人并不理解什么网络、创业、小组之类的东西,但他们能够理解传统媒体。所以如果我们要想跟谁交流,一定要用对方能听得懂的方式。

我觉得该赚点钱了,于是就开始讲课。初期主要是重复一些书上的内容,收费不高。在很长一段时间,为了自己的财务上的平衡,就去做一些兼职。用岛国的一位演员的说法就是:“我在镜头前只是为了生活。”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一年多,到了20xx年的冬天,因为课程升级,半年没开新课。有点快冬季抑郁症的我偏偏遭遇了一系列的意外:亲人遭遇了交通事故,房东违约房子不租了,重感冒还跟室友有误会,躺在床上连解释的力气都没有。感觉就像《了不起的盖茨比》里尼克说要到30岁了,然后有一种幻灭感涌上心头。我觉得自己这条路应该没错,可为什么是这样一个结果。

最终我发现其实兼职之类的花了我太多太多时间,最终我做出一个决定。国内还从来没有看到有人能靠专门解决拖延症来养活自己,我能不能成为这第一个人。我辞掉各种兼职,在20xx自己30岁这一年,如果能够通过这个养活自己,就继续。如果不能,就乖乖认怂,认怂就是别人做什么你做什么,就是不做自己做别人。

也许是幸运吧,我全力地去研发和迭代这样一套课程的时候,奇迹发生了。我们这个课程的价格逐渐地提高,来的人不但不少,反而逐渐增多。到了年底,收入相当于一般上班族的两三倍。养活自己不成问题,在父母那边有了交代。他们也开始庆幸当初没有听他们的去找工作。

到了今年年初,我成立了工作室,自己一个人把它撑起来。到了今年夏天,我们把小组里面这几年积累的经验总结出来,出了一本书叫做《挑战拖延症》。我们陆续地在把一些全新的心理学、动机科学、认知科学领域的前沿成果引进到这个战拖这个领域。传统的时间管理这个领域已经老化,特别不适应互联网这个时代。我们想在这个领域放一把火,用新的东西做一些小小的革命。这是我的一份小小野心。

我们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命题,都会面临每个时代的疼痛。拖延可能是我们这跟时代人特有的痛,有深有浅。痛的深的,就可能像这条金鱼一样,跳到另外一个缸里。尽管这个行为并不一定会让你更受欢迎,很有可能被当成疯子和二货。但是我想,它最大的好处就是你可以“做自己”。

一个文艺的工科女硕士 ---从会计到室内设计师的寻梦“蜕变”


“她绝对是个文艺女青年!!”

初次接触小袁是在我们的《职业规划定位》课上,她坐在那里,穿着碎花的长裙,头发很长,戴着精致的首饰。听课很认真,像一个大学校园里的好学生,不断地说她的梦想,如何“挑选装饰材料,为每个家营造温馨氛围。”

我问“那你现在做什么呢?”

她答“会计..”

“毕业后没有从事自己喜欢的家装设计,而是阴差阳错进入经营部门做预算,控制成本预算成为工作重要内容。”

小袁,女,重点大学材料科学专业,20xx年硕士研究生毕业生,因为成绩和能力优秀,顺利找到工作落下了北京户口,第一年工作月薪大于4K,但是处在别人眼中的她,却很是痛苦。

为什么?

就是一个有能力的文艺女青年的无聊会计生活。

“我必须要在一个月内换工作”这是我在和她接触中她说的的最多的话。

其实她算是来新精英做职业规划的人中的典型案例,基本上工作0-3年的职场新人多数不知道自己不喜欢什么,又不太明确喜欢的职业在哪里,我能做什么,究竟何去何从。

带 着对现有工作的厌倦啊,我和小袁一起梳理了她的职业兴趣,她个人能力和核心价值观,也帮助她定位了现在能看到的几种职业,比如编辑,比如室内设计师等等,接下来问题就出现了,到底这些职业 是不是如同小袁想象的那样呢?究竟这次的转变是否又会选入另外一个怪圈呢?为了避免相似的杯具再次发生,我提到了一个有效方法,使她对目标职业的评价不再 “雾里看花”。

我给她的建议是“对你目标职业中的多位专业人士进行访谈,从而收集职业信息。比如,你一天都做了什么?你是如何进入这个行业的?这个职业给你带来的成就感是什么?这个职业最大的挑战是什么?你能给我提一些建议吗?”

上完课后,她又跟我做了单独的咨询,我鼓励小袁去用有效地“职业访谈”方式去了解编辑,室内设计师和其他职业的入门标准和职业得失,并鼓励她去尝试用面试的方式去更真实的了解职业。

在访谈的过程中,小袁发现了“图书编辑”这个她以前觉得不错的工作竟然也有很多的限制和枯燥的因素,而且即使她通过的了面试,但是这份工作初期的薪水低的让她很难负担生活成本。这一次她又犹豫了。

更为郁闷的是,她访谈了的一个大学同学,现在也在一家不错的出版社做编辑,结果。。。。。。。。。。。。也如同她一样郁闷。

图一,从职位分类上看待小袁的现在职业和理想职业

(注*,根据职位兴趣分布模型,我们可以把图书编辑,财务工作和设计师分布在上图中,从职位上来分析,财务和会计会处理具体的事物,有统一的标准和制度,重复性工作比较多,而设计师更偏重于创意的,自我发挥的事情,没有什么同意的标准,所以从小袁的分析来看,她之所以对于工作厌倦的原因,是因为她 的兴趣点并不在财务所在的象限,而在于设计师的象限。而对于图书编辑,虽然和人有一些打交道,并且会有选题的发挥,但工作领域其实还是集中在财务的那个象限,所以转过去会减缓,但不会完全改变。如果要转换过去,最主要的工作是先系统的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

图二 室内设计师和财务需要能力对比,(红字为需要提升,大部分是专业知识提升)

小袁在职业规划课 程中结识到各行各业同样有职场困扰的人。正如幸福的人都是一样的,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但最重要的是,可以为自己的未来的幸福做些什么。小袁发现这些带 有职业困惑的人: “有人放空自己重新开始,有人做了别人不敢做的事。在相互倾听和倾诉的过程中,彼此传递着正能量。虽然交流的过程,不能马上找到自己的答案,但我的思维开 始慢慢改变,正是这种思维的转变,才是寻找答案的金钥匙。”

在经历过一个多月的探索和寻找过程中,小袁经历了职业了解,能力评估和求 职面试的过程,她最后放弃了图书编辑这个OFFER,因为现在她不能接受。而幸运的事,通过几次的探索和访谈,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她寻找到了一条适合自 己通道,可以通向她未来的“室内设计师”,虽然这条路时间有些长,但是为未来燃起了希望。

在3年内积攒室内设计师入门相关的知识和能力,获得认证和积攒人脉,慢慢向室内设计师过度,而所有这些需要付的“学费“,都可以由现在工作负担。“这样看起来,现在的工作也是蛮重要的”她说。

图三 在转行过程中,人脉,能力和财力的积攒很重要,而且要有节点

“接受现在的痛苦,放下所谓的自尊,扩大视野,用行动为自己做长远规划。”小在最后一次咨询告诉我说,“我会坚持现在工作,并考取 相应职业资格证书。但会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室内设计师培训,然后整合自己材料专业、预算经验、英语交流等知识资源,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主案室内设计师。”

小袁从“一个月内必须换工作”的坚定,到懂得工作和生活间的平衡,她突然明白了自己的“方向”。

“那这称之为什么呢?”我问她

“蜕变!”

在我的课堂上,我见过许多像小袁这样优秀而又困惑的年轻女性,她们渴望摆脱现实的烦恼,能够寻找到自己的方向,投入到那个自己生命中最美好的目标中去。幸运的是,经过回访我们发现,大多数上过课程的学员,通过她们自己的行动,已经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迷茫-诊断-梳理-定位-探索-验证-行动-收获”她们也像小袁一样,通过这一步一步的行动,完成了自己的“蜕变”。

而希望和方向,就在这“一念之转”和“一步行动”中重新发现了,看起来小袁没有换工作,但其实她真正转换的是,从今天起,她开始主动的掌控自己未来的人生。

而这,就是蜕变。

教你做一个幸福的职场人


职业规划就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计划的过程。一个完整的职业规划由职业定位、目标设定和通道设计三个要素构成。

乐观思考

乐观主义是能够更健康、更幸福的秘诀,而且还能让人生更宽阔。在军队中以锻炼士兵的精神面为目的,会教导他们乐观的思考。自信可以提升本来就拥有的能力。

教你做一个幸福的职场人

与人接触

拥抱、握手、好友间肌肤的接触可以减少压力,强化同侪之间的团结意识。让他人感到幸福,一定可以使你成为具有说服力的人。与同伴之间的对话可以预防心脏病发作与癌症、提升免疫系统等,也是长寿的远因。

笑口常开

据说,在面对压力幽默的方式待人,免疫系统是强大的。不仅如此,还可以减少在做牙科治疗心脏发作和中风的风险也更不容易感到疼痛,可以帮助延年益寿。笑就像是每天服用维生素一般,只是尽量回忆那一刻的喜悦,你可以加强你的关系。幽默包含了许多的优点呢!

充足的睡眠

当你因为某种原因不开心的时候,可能是因为你睡眠不足。 睡眠不足会让你生病,这可能是通往幸福之路上的一个障碍。 相比之下,充足的睡眠可以提高判断力,睡眠剥夺,容易出现一些不合逻辑的行为。 建议忙碌的人们午休一会儿。 这会提高你在工作中集中注意力和学习的能力,增强你的积极情绪,扫除你的消极情绪。

冥想

冥想允许幸福的出现,增加注意力和坚持,减少愤怒,不安,绝望和疲劳。同样,即使没有宗教信仰,祈祷也能表达感情。

与朋友或家人相处

与朋友或家人在一起消磨时光,开心是最重要的关键。因为关系比你想象的更有价值,据说大约$ 130,000一年价值1232。社会疏离感,会让人觉得他们是非常无聊的人,也导致心脏发作,病因中风,糖尿病,甚至可能死亡。相反,在世界长寿老人曾与社区紧密联系。朋友的关键是丰盛的生命。为了构建良好关系,好消息与大家分享对方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当别人与你分享这个好消息,高兴地从心脏播放。

运动

众所周知,锻炼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但是,事实上,很少有人继续。 除了减肥和健康管理,锻炼还能让你更聪明、更快乐,让你睡得更容易,增强你对自己身体的信心。 根据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锻炼身体是获得更好生活的秘诀之一。

感受大自然

“很多人忽视了大自然的重要性,接触大自然可以减轻压力,丰富创造力,还可以提高记忆力,让你更健康。当面临困难时,走出开放,走向绿色也可能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挑战自我

挑战到目前为止想要尝试的事物也是有其意义的。例如学习其他语言或是音乐等,能够提升知性。日积月累的些许努力可以提升意志力,这比起原有的IQ更是你成功的关键。此外,在回顾人生时,最后悔的通常也都是没有学习。

一个模型教你打造自己的人脉圈


在“职业规划网课”的课堂上,很多话题被学员反复提起,比如“人脉”。

例如没毕业的学生看多了“人脉使人成功”的鸡血文后会问:“你说到底学习重要,还是人脉重要?”貌似这是一个“两选一“的问题。

毕业1-3年的同学会问得高明些:“你觉得我应该认识什么样的人脉才能缩短我的生存期,迅速进入到发展期或者事业期?”内心还是认为发展只能依靠他人的力量。

人脉的本质说到底其实是一个资源交换的问题。所以有效的人脉不是你在高大上的场合拿到几个牛人的电话,拍照时搂着几个名人肩膀称兄道弟。而是你自身的实力能否产生让牛人愿意和你交换的资源。那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在人脉这个话题上本末倒置、舍本逐末(急于构建人脉而完全不顾自己的情况)呢?今天我们换个角度来说说这个话题。

先来看看这样一张图:

1、消费者

知识的“消费者”是一群在分享和意义构建上都很被动的人。如今各式各样的搜索引擎、社交媒体、社交问答、线下空间让信息的获取变得唾手可得,让知识的分享变得几乎没有门槛,我们只需开个公众号任何人立马变成一个自媒体。然而“输入”和“输出”的端口齐备并不意味着“价值转换”的过程也可以轻而易举。我们会发现要把信息(外界的、能搜索到的)转化成知识(内化了、能应用的)还是一件“知易行难”的事情。我们大多数人包括我自己很多时候其实并不懂得如何很好地分享(朋友圈的闲散转发不算),不知道如何在面对过载信息时进行分类、分析、赋予意义,而仅仅扮演着一个纯粹的“知识消费者”。

2、连接者

连接者比消费者进了一步,他们是网络上最善于利用和经营资源的人。稍微留心一点你就会发现我们身边总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可能并不是知识掌握最多的人,但他们会经常发布(转发)一些同领域的好文章、新观点;他们活跃在不同的社群和组织,甚至自己本身就是连接活动的组织者。这类朋友我把他们叫做“资源型朋友”。每当我需要专业问题求助(比如研究一个新行业,文章、书推荐等),除了求助度娘、谷歌,我会找到他们直接求助或是连接到该领域关注度更高的人去做访谈、请教。一圈下来,效率和效果远比度娘什么的更高。一个简单快速找到连接者的小技巧:去微博或twitter里找那些关注他的人数和他关注别人的比例高的人,比例越高,说明别人对他发布的东西感兴趣,很可能是一个好的连接者。

3、专家

提到专家让你想到什么?权威?教授?专写SCI?互联网时代,传统的所谓专家的权威意见和形象都在被不断挑战。举个简单例子,医生们每天都会面对那些对一种疾病进行大量研究的病人,他们有着可靠的信息来源,甚至有比医生有更多的时间从更深层去进行研究的动力。病人正在成为他们自己身体健康的共同经理人。人气极高的博客主甚至可以获取比专家记者更独家的新闻。对于任何人来说,想要在短期内在某一狭小领域成为专家似乎越来越困难了。独自一人工作的“专家”也正在被懂的利用网络社群力量的“协作式专家”取代。记得有一次听郎咸平的访谈,他说我的背后有100个“专家”在为我“工作”,所以我们才能在第一时间收集到最前沿的资讯、有用的信息并用最快的速度做出反应。如此来看,那些还活在自己构建的复杂模型和难懂的术语世界的专家要顺应时代去迎接挑战,已经不仅仅是在利用网络平台技巧层面上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在态度和视角上进行颠覆式的自我革命。

4、促进者

问题来了:这个模型对我有什么用?

1、看看自己的身边都有哪些人?

这个其实很关键,知识网络中,每个人的知识和才能不仅仅取决于自己所拥有的知识和才能,更取决于我们构建的知识网络和人际网络。我们即使拼不了爹,也得学会拼能靠自己努力、从零开始构建的人际网络,因为关键时刻他决定了你的成长速度和发展空间。具体的说就是你要清晰的识别谁会给你带来更多选择(连接者);谁是你希望探索的领域中那些愿意对新思想开放,能快速更新自己知识网络和人际网络的人(促进者)。

2、你可以清晰知道自己目前在哪以及想去到哪?

你是否只是一个知识的消费者?别以为四处上课、培训、一个月读100本书就能成为专家甚至促进者。在这我们做的顶多是搜集信息的事,真正的意义构建始于实践和分享。如果你的目标是在未来3、5年内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那你的当务之急是找到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专业,同时寻找这个领域你一直在追随的人,最好能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学习,深度思考。这是最好也是最快的成长方式。如果你现在已经是一个连接者,具备了一定的甄选、策划的能力,那么就可以尝试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分享的价值,并且学会如何在恰当的时间分享给对的人群。例如罗辑思维,开始的罗胖子只是自己读书积累,在自媒体爆棚的时候通过社群的方式把这种价值传递给和他拥有同样价值追求的会员。

3、我只是一个菜鸟,如何增加自己的影响力呢?

如果你觉得以上内容看着很爽,但还想拿走几条立马能用的“干货“,下面就是为你而写:

不断的学习——这不是废话也不是鸡血。我最近在死磕互联网思维与个人发展的话题,拜了一个行业大牛做“馒头“(mentor-导师)。有天给他抛了一个问题,他在半夜两点扔了一堆回复和资料给我。不用再说什么了吧,虽说互联网给屌丝到精英创造了条件,但要飞起来,你还是要成为那只有翅膀的猪。

认真做好每一件事——这是一个建立信任的话题,简单些说,你想影响别人,先得让人觉得你靠谱。别一上来就想着我如何变成微博大号,行业专家。从听好一节课,认真完成课后实践,反思,一步步往对的方向前进,你的影响力只是时间的问题。

学会帮助他人——在助人的话题我自己载过跟头。我一直认为帮人是牛人的专属,我自己都不够好有什么资格去助人?但其实你做了就会发现,什么叫“给的越多,得到越多“。不信下次可以尝试在新精英网课里做一个TA(助教),我等着你的分享。

试着尝试一些有挑战性的事——如果你连自己的舒适区都不愿突破就不要谈什么影响力了。不需要很大的挑战,哪怕是一件你从来没有想过去做的事情,可以小到把你今天学到的新知识尝试讲给几个人听,让他们接受你的观点,这都可以扩大你的影响力,够好做到吧?

怎么样?你对“人脉”这个话题有没有了些新的感觉?这个模型叫做“如何找到正确的人”,但其实找到正确的人的前提是我们自己首先成为一个正确的人。成为一个做事情有激情、有信念、有格局的人。等到有一天,当你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甚至促进者时,你会惊喜于真正意义上、你苦苦追求的有价值的人脉会水到渠成、破门而入。

以上《做自己论坛 | 马宗武:从修理工到央广主持人,只因一个梦》一文,由编辑精心撰写而成,希望对您的职业规划有所帮助,更多精彩请访问“如何做一个懂礼仪的职场人”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