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规划兴趣。

第三部分,未来职业生涯规划、家庭环境分析、例如经济状况,家人期望等。感谢您阅读《把自己当作朋友,把成长当作兴趣》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业规划知识,欢迎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刘同曾说谁的青春不迷茫,其实迷茫不可怕,可怕的是无处寻根的迷茫最后演变成内心的压抑与焦虑。无论对于谁来说,成长都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而它也是我们驱除焦虑最有力的武器。

你是否也有一种时间紧迫感?

我喜欢充实但不瞎忙的生活。如果一天下来,感觉内心很空虚,我就会觉得这一天白过了,内心的空虚感经年累月就会变成一种焦虑感。不满现状,又不知道方向在哪,或是想改变却发现有心无力。总之,只是任情绪发酵,能力和心境却得不到改善、提高。如何跳出这个怪圈?我的方法是赋予生活更多具有意义感的时间,以此来打掉那些无所适从的紧迫感。

我的生活从下午六点开始

如果说工作只是为了经营生活材料,那真正属于我的生活是从下午六点开始。吃过晚饭,整个公司都安静下来了,我可以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享受那些独处的时光,正是这些时光带给我生命上的滋养。打打乒乓球、听听音乐、看看电影、写写文章、定期关注自己喜欢的一些综艺和视频节目。

其实真的能将工作和生活完全分割开来吗?参加工作时间较长的人都会有这样一种感觉,下班后不再谈及工作,甚至话都变得很少,这其实是一种心理逃逸,将心理状态由工作时的紧绷、理性转换到自我世界里的随性、本真。不得不说,我们需要这种心理逃逸,逃回到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以保持本性和社会角色间的平衡。

为了和生活成为好朋友

——培养自己的美感

有人说,世界上有两种东西最接近上帝,一种是诗歌,另一种是音乐。当然上帝赐予人类的精神福祉远不止这两项,美的范围很广,音乐、电影、舞蹈、或者是一纸楷书、一道数学题、一沓纸鹤。对于那些美的事物,我们需要去发现、去亲近,不为附庸风雅,也不图凭其飞黄腾达,只是让生活变得丰富、细腻起来。如果有一天对之前的“美”不再感兴趣了,那就放手还自己自由,然后再去找别的“美”,总之与美为伴却不强留。

——提高自己的哲学修养

我曾把人的智商分为三个层级:物理智商、情感智商、哲学智商。三者之间是一种并列递进的关系,分别作用于我们智力反应弧的前端、中断和末端。

不同的思维站位深刻影响我们的路径选择和生命宽度,生活中有很多非常聪明的人在思维高度上却不够,在处理问题的角度上容易出现问题,让自己频频陷入情绪的漩涡。

在我看来,最高级的人文哲学是美学,演绎那些简单、纯粹之美,以发现美的视角去看待世界、看待人,因为只有美学可以驾驭人性。

——和自己做朋友

中国人之所以缺少快乐,我觉得很大一个原因是我们人格养成和外在环境间的冲突。这种冲突表现在生命意义感的模糊,财富能力和物质欲望间的巨大差距,自我心理救赎的失败。生命形态的多样性或者说生命意义感的重要性,我们很多人对此麻木不知,或者说衍生出这种意义感的可能性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被抹杀掉了,比如对一件可能会荒废学业的事情的喜爱,好奇心的满足、放大,对于大千世界的审视与妄想。WWw.Zc530.Com

似乎我们更习惯把自己看作敌人,其实这正是我们心理救赎失败的原因。白岩松曾说:“人跟自己的理想、事业、同伴、生命都是一场谈判,从来不会有单方面的获胜。只有双方妥协才是一种获胜。我们怎么才能够让生命完全按照自己设想的方向行进呢?这就不是谈判,是对自己生命发动的战争。如果纠结于此,要么我们把自己逼死,要么宣布彻底失败,而生活从来没有什么是绝对的。

如果还没有梦想,那就把成长当作自己的梦想吧!

对学习来说,如果只是纯粹的功利心在鼓动,学习未免就成了一件让人觉得痛苦的事。成长本身就是一件极有意义的事,虽然不能和成功划等号,但它不会让我们失望后悔。最快乐的学习方式就是把成长本身培养成一种兴趣、习惯。

扩展阅读

20岁把自己当30岁看


以十年一轮来看,假设你现在二十岁,如果照自己这样的过法,想一想自己三十岁会是什么样子?如果你要完成你心目中的三十岁,你现在还有什么不足的地方?

以十年一轮来看,假设你现在二十岁,如果照自己这样的过法,想一想自己三十岁会是什么样子?你希望是这个样子吗?如果不是,你该做怎样的及时改变?你想成为怎样的人?你希望自己的三十岁是什么样子?如果你要完成你心目中的三十岁,你现在还有什么不足的地方?
请写一个很详细的描述单出来,比方职业、生活状态、经济状况、兴趣、休闲活动,一天及一星期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然后画出一张你想象中的生命蓝本,根据这蓝本去思考,你还欠缺什么样的能力,所以还应该补修那些课程?
这蓝本应该是个放射线图,请画出你各式各样的兴趣,找一两样可以发展成专业能力,而这专业能力是可以让你衣食无虞的;除了这一两样外,你还要培养一些好习惯以作为养分补给线,比方定期上课学习、看书充电、出门旅行才不会在一出社会、工作如排山倒海而来时,一下就把能量都消耗光。
接着你再回想过去,从你童年到现在,有哪些你曾经怀抱过的理想、梦想未完成的,把它们一一条列出来,然后继续在你刚画的生命蓝图中补充,构画出主线与支线,并依年龄阶段规划出多层次的人生版图,比方我们可以从趋势与流变:书本/杂志/报纸电台/电视/电影网络/电玩中找到自己可以大展身手的施力点;
比方有些职业比较适合年轻的时候去试,有的适合在成熟的前中年期去做,有的则适合在经验老到的中晚年时完成,所以要想远一点,并把社会迁动的变量,考虑进你中长期的人生规划里,免得自己好不容易刚入行,进入的却是一个已经开始走下坡的夕阳产业除非你对这工作有极大的兴趣,你可以一路执着,随时创新,突破重围,开展新希望,否则时势比人强,越走越是尽头,到时候要转换就很困难。当你把中长期的板块移动,也思考进你的人生规划中,你才可以在后有追兵、前有断崖时,瞬间启动早已准备好的能量,一跃跳进到新的版图。

要帮自己建一个别人拿不走的身份

有很多人设立的目标是几年之内升到主任,几年之后要当上主管,然后是老板这些都是别人可以随时取代你的身份,只要别人比你强,关系比你好,或是公司重整解散,你的位子就会瞬间消失。所以要建立自己的风格与专业,把自己当做一项事业,当成个人品牌在经营,创造自己名字的价值,帮自己建一个别人拿不走的身份,而不是社会价值下的职位。至于将来你是哪个公司的主管、哪家企业的老板其实都不重要,因为别人认的是你的专业、你的风格、你的名字,即使有一天你没有工作了,别人仍然认可你的能力,到时候你想转换到哪个跑道都不难,这就是拿不走的身份,因为专业能力永远跟着你走,但头衔不会是一辈子不变的。

三十岁时把自己当二十岁的方法

你们现在多是二十岁出头,一定要把自己当成三十岁,才能有三十岁人比较长远的眼光、智慧、稳重的架势与危机意识三十岁的视野与景深,会让你珍惜二十岁很容易忽略的价值与质地。等到你们三十岁时,就要把自己当成二十岁,开始丢包袱,把自己当成新人重新学习,因为十年后你学的东西、你的经验已经不合时宜,要重来,当有把自己当新人这样的心态时,你会很谦虚,然后珍惜每次机会,认真地做好每件事。就像知名数字艺术家郑淑丽,她是一个非常自由、没有性别设限的人,极有活力,永远把自己当成小孩子,我从她永远好奇兴奋的口气里,根本猜不出她的年龄。她永远保持最新、最巨大的爆发力,她永远有着刚出道不久般的冲劲,跑在这个世界的最前面。
之后,你就可以练就一身随时加减年龄的本事有时可以负重跑步练脚力,有时可以丢开包袱练轻功
希望这堂课,可以协助你们从彷徨与昏沉中,醒来去做梦,然后透过仔细的凝视与落实,抵达你的想望之境这十年将是你人生之中最重要,但也可能是挫折连连的十年,所以请给自己打不死的勇气,不要半路阵亡,有志者就能事竟成。

把旅行写进简历


在写这篇专栏时,我正带着新精英的一堆人在美国西部自驾,窝在一辆以70英里飞奔在加州公路的SUV最后排座位敲下这些文字——我是一个每年不出去个旅游就过不下去的人。所以这期专栏,就写放下工作出去旅游的原因。

开 阔眼界,找回自己。你到底喜欢些什么?你期待怎样的生活?价值观是工作里面很重要的部分,不过除了做点不痛不痒的测试以外,看到和体验是最重要的方式。出 去找自己是旅游最重要的原因。两点一线的工作里不可能获得这种体验。日常的生活好像早上八点的地铁中转站——你无法思考你到底从哪里到哪里去你是谁。你要 集中精神,鼓起勇气,才能挤上下一班不至于迟到的车。

出去走走吧,看看法国人的散漫轻松,德国人的严谨可爱,瑞士人的天然质朴,非洲 人无缘无故的快乐,美国人的自由与规则……我们都是变色龙,太习惯于变成与环境一样,你需要去了很多地方,才能看到自己的原色。你该在家庭和事业中选择怎 样的平衡?你是否适合现在的工作?你有没有可能考虑出去读个书?也许你不一定要移民出去,但是让自己的灵魂某个地方被触动一下,回到自己的生活去找到他 们;又或者你环游了世界,终于意识到自己的生活就如中国菜一样,其实已经是世界最好的,这都是是旅行的原因。

所以永远不要跟团出去旅 行,比上车睡觉下车拍照停车撒尿永远逛不完的购物中心更加可惜的是。你和一群与你购买力、思考方式相若的中国人,以你们最熟悉的方式去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地 方一趟,你错过了最有趣的旅行体验——你被套在玻璃球里面的人,即使环游了世界,也从未走出过自己的安全区。在旅行中找回自己,这是旅行的第一个原因。

第 二个理由是,旅行其实是个让别人成长的机会——在你旅行的时候,你的工作团队也在以很高的速度发展着……你离开个半个月,却发现地球依然旋转。团队的人正 发挥他们的潜能,用他们的方式完成你原来的工作,有时候还需要发挥一下互组精神填补你的空白——虽然这么说有些混蛋,但是这不亚于一次好玩的团建。同时也 是给自己上的一课,看看自己是否有想象中那么重要——那些你认为离不开的理由,只是你的惯性。旅行让我们能学会放下与信任他人,回来后真正专注于自己喜欢 和做的最好工作部分。

最后,旅游对于自己的工作能力本身,也是个巨大的提升。要知道,旅游是一项强大集组织、多任务管理、沟通、团队合作和冒险精神于一体的项目。

所以,如果要我写简历,我就写:

20xx年11月 6人团队美国西海岸自驾游美国

带领与组织6人团队15天内三次的资料填写、面签练习 等练习,最后全部通过美国旅游面签,其中包括工作一年无房无车屌丝一枚。展示了的计划与组织能力。

组织与设定旅游计划,让每人每天所有费用不超过 100美金,保持三星食宿标准,去LA能订上NBA球赛,去拉斯维加能坚持观摩脱衣舞,去三藩市找个房间自己做巨便宜的海鲜,显示出良好的财务与计划能力、强大的信息检索能力。

旅行期间,流畅的维护团队关系与氛围,耐心的执行等人、叫早、赖床、迷路、意见冲突、团队连续工作二十小时等各种突发事故。显示很好的团队精神与沟通能力。

持续发现人迹罕至的好玩地方,开车开到半路突然停车照相,显示出探索精神与敏锐的观察力。

坐飞机抓着旁边老外一顿神侃,也不管他是否能听懂。活生生一个卖家讲到崩溃,把从不还价的东西降价出售——有良好的英语听说能力及永不放弃的精神。

每天坚持微博、微信、偶尔QQ,获转发回复好评近千条,羡慕嫉妒恨无数,明年想来者若干,极大刺激旅游需求,展示出良好的品牌宣传能力与网络影响力。

这个简历,你觉得怎么样?这都是来自于15天一万五的旅游,在我看来,没有什么培训班这么短时间比这个给力。

什么?你说你没有钱?在国内收集十个爱慕虚荣的童鞋,多花一天时间在奥特莱斯帮他们代购个LV、COACH神马的,一人赚个1000块钱,旅费不就出来了?

出去走走吧,现在你有了那么多旅行的理由。世界是一本书,如果不旅游,你就永远在读其中一页。

不要随意把别人的梦想,当成自己的梦想


梦想是需要探索的,探索也需要准备。浑浑噩噩中,猛地被揪起来,冷不丁问出的梦想,多数是别人的。

拿别人的梦想装点自己的人生,并非有意为之,只是无力发现。别人的梦想太响了,响得听不到自己心里的声音。

安逸也不开心

一个夏日的午后,窗外是一阵阵聒噪的蝉鸣。

茶馆音响里传出悠扬低回的古筝乐曲,洋洋洒洒地飘荡在房间的每个角落,和茶的味道弥散在空气里,沁人心脾。波斯猫慵懒地趴在窗台上打着哈欠,客人并不多,三三两两地,窃窃私语,似乎也在维护着这份雅致。

“赵昂老师,您好!”一个身穿中式旗袍的女士出现在面前。我起身,微笑着问:“您是冯女士吧?”“我是冯莹。”暗号对上了,这是我的咨询客户。

简单的对话,我感觉到了对面这个来询者的优雅和从容。

冯女士,三十出头的年纪,出了校门一直在外企做人力资源。从招聘做到培训,后来又在人力资源经理的位置上做了几年。职业的发展顺风顺水,家庭生活平衡得也不错。三十岁之前,冯莹就完成了结婚生子的事情,现在孩子不到三岁,有自己妈妈帮忙带着,年后就准备去幼儿园了。

在别人羡慕的眼光里,冯莹却有自己的烦恼:职业能力虽有提升空间,但是职位提升已经很难了。一般业务比较熟悉,每天都在重复,找不到让自己兴奋的地方,甚至还会感到厌倦,特别是对于各种人际关系的应付。

做点什么事情能让自己开心呢?冯莹开始在业余时间寻找各种放松的可能了:国内外旅游,朋友聚会,学习舞蹈,学习糕点烘焙,学习形象设计,学习积极心理学。

玩着玩着,忽然有点失落了,冯莹说,“好像忽然失重了一样,每天似乎都很快乐,每天又似乎没着没落。”

这是她来咨询的原因:如何让生活变得充实?

冯莹还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赵昂老师,我不是来捣乱的啊,我是真的想咨询这个问题。虽然这和我目前的职业似乎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我觉得这也是属于生涯的问题吧?”她撇了撇嘴,“我可不想提前进入退休节奏。”

我点了点头说:“这当然是可以咨询的生涯问题了。职业发展、自我成长、人际关系、生涯平衡、愿景探索,这些都是生涯咨询可以解决的问题。生涯是一种对生命有意识的安排,咨询就是助人生涯更加充实、有趣、有意义。”

不充实的生活开心不起来

“你有什么考虑呢?”我想,每个人对自己的生活一定有安排,有安排达不到才会有纠结。

“我有一些发展的可能性。”冯莹先看到的是资源:近十年的人力资源工作经验,职场上广泛的人脉关系,灵活的时间,积累的资金。

她有这么两个想法:1.希望找到一种方式帮助大学生,比如利用自己的HR背景和培训经验给大学生做讲座;2.凭着自己丰富的培训经验和研发课程的能力,给企业员工做内训。这两种方式的主要区别似乎在于服务的对象不同,收益不同,方式不同。但不管哪种,似乎都不很明确。

我问冯女士自己怎么看。她说:“还有一个让自己不能深入考虑工作方式的原因:自己的先生。先生不支持她太折腾,希望她多照顾家庭,职业嘛,现在的状态就很好:没压力,投入产出比不错,按部就班来。

“他的意见很重要。”冯女士强调了一下,“所以,我在想要不要先照顾家庭,然后找点好玩的事。”

“好玩的事”,冯莹其实尝试了不少,但这些事情虽然好玩,只是限于兴趣,没有持续的激励和产出,也没有固定的圈子,玩一玩,也就厌倦了。

“你尝试了一些好玩的事情,有什么特别想做的吗?”我一直在找那个让冯莹兴奋的事情,由心而发的。

冯莹说:“我有时候想,可不可以开家咖啡馆或者茶馆?”她的初衷很简单:自己喜欢交友和聚会,与其出去租场地,不如自己开一个好了。“这里的环境就蛮好的”,冯莹指着这家茶馆说。

开咖啡馆,这似乎成了很多人的一种童话愿望。

一些选项,未加思索就塞给了我们,环球旅行,面朝大海,后海的一方小院,还有,开一家咖啡馆。如此霸道而悄无声息地塞给我们的,只是别人的羡慕而不可得,恰好又可以填充我们内心空虚的部分。只是,这真的是你想要吗?

真正想要的价值

“这些选项似乎你感觉都不错,那么我们分析分析看,或许,我们会有新发现。”洗尽铅华,去除云翳,这是咨询师要做的事情。

我们开始逐项分析。

给大学生做培训,或者做职业规划,冯女士的期待是把之前的能力和资源积累运用出来,不要脱离职场,不一味依赖先生,让自己的生活有更大的自主性。资源、自主、成就感,是关键词。

在企业给员工做培训,也有类似的期待。同时,冯女士还可以开发一些自己喜欢的课程,一边自己学习,一边做成主业。这个选项的关键词是:资源、独立、成长、成就感。

开一家咖啡馆却是满足了自己社交、自主、智慧交友的需要。

冯莹忽然发现了这些选项之间的关系:竟然没有一个是她真正想要的!到处是她先生的影子,不是为了摆脱对先生的依赖,就是为了满足先生的期待。只有咖啡馆还不错。

“真的不错吗?你对理想的咖啡馆的期待是什么?”

冯莹开始畅想:“我可以拥有一家自己的咖啡馆,按照我自己的设计进行装修,有着恬静闲适的风格,我可以在这里读书、写写文字,可以组织聚会,可以和别人分享我的经验,也可以听到更多人的智慧。”

我好奇地问出了一个问题:“这样的话,拥有一家咖啡馆和消费一家咖啡馆的区别是什么?”

聪明的冯女士像是被棒喝在当地,忽然就跳出来了:对咖啡馆的向往只是一种生活方式,或许,我不需要开一家咖啡馆,找一家喜欢的咖啡馆作为据点就好了。是的,拥有往往是一种比较昂贵的方式,当我们费尽心力去填充一个内心空洞的时候,有没有发现填错了东西?欲望总也填不满,有价值的事情却会让人越做越开心。

那么,什么才是对冯莹有价值的事情呢?

冯莹似乎更加明白,也似乎更加困惑了。

我把之前的选项放在一边问:“有没有这样一种方式,能够满足你对于智慧、自主和社交关系的要求的?”

“还有美感,我希望我的生活中充满美好的事物。”冯女士补充道。

我摊开一张白纸,在一边写下了:智慧、自主、社交关系、美感;在另一边写下了:人力资源、职业规划、形象设计、人脉、培训。请冯莹为两边连线。

她此时所做的,是对自己资源的整合,是对自己内心价值的澄清,也是将资源和自己的价值链接的过程。

重新出发

我没有说话,冯莹在连完线之后,就开始在白纸的下方写选项了:高端客户的形象顾问、培训师(形象设计、职场人际关系处理……)。

“做高端客户的形象顾问或许是不错的选择了。”她若有所思。“形象设计、人际关系处理,这些内容我有经验,特别希望认真开发开发,分享出去!”冯莹找到了让自己兴奋的内容,这是让她的生涯充实起来的方式。

像是想到了什么,冯莹赶紧在白纸上写写画画,过了一会儿,抬起头来说出自己的计划:

“我会从这里开始,梳理之前的人脉,组建一个职场公益团,链接高校资源,进学校进行公益讲座。我主要负责职场新人的形象设计和职场适应的讲座,我会定期组织公益团的人进行活动,举办沙龙和聚会。

“我相信在这个圈子里一定会有我想不到的机会:企业的员工培训,高端客户的形象设计,都是我希望重点开发的领域。

“我可能会入股一家咖啡馆,有一块专属区域,作为我们的活动据点。但是不会涉入任何运营的事情。”

冯莹一口气说了好多。

我只问她:“这些想法和你最初的想法有什么区别?”

“清晰了,落地了,我似乎找到我想要的了。”冯莹的眼神里满是坚定。

看到价值,才会内心笃定,去除诱惑,排除干扰。开始制定计划的时候,就是让所有这些探索之后的想法落地的时候。在自己的内心和目标之间,或许障碍的是困难,或许障碍的是诱惑。障碍去除了,可能性也就出现了。

“在你的这些计划实现之后,如果有一个你认为理想的场景出现,那会是什么?”

“嗯。”冯莹想了想,并没有急于表达,而是在白纸的一角画起了简笔画。我看到了这样一个画面:圆桌周围聚满了人,有一个分享者在台上讲着什么,大家一边听,一边讨论。我想,这就是她所期待的一个画面吧。

如何征得先生的支持?我最后问了一个问题。

“他不是问题了,”冯莹有点调皮地笑了,“我做得开心,他自然也会开心,雇个小时工,家务就解决了。我想,我一定会有更好的心情享受假日旅游的!”

我端起了茶杯,陷入了对愿景和目标的思考:什么才是我们真正的目标?梦想在生活里,在尝试中,在过去的轨迹里,需要我们认真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总有一件事,是我们特别想做的,想起来就会兴奋,会激动得睡不着觉的。那么,就从这里开始吧!如果没有,那只能说明我们尝试得还不够,用心还不够,这时候,切记:不要把别人的梦想拿来装点自己的人生。

为了不让自己空虚或者陷入无目标的焦虑,我们会抓过来一个看似美好的想法作为梦想,让自己为之奋斗。我们骗不了自己,会累,会烦,会厌倦,会纠结,此时,不妨停下来看看,你要去往哪里。

【转弯看见】

这个世界有三种人:有自己梦想的,没有梦想的,把别人的梦想当作自己的。有梦想的,有坚守梦想的勇气和智慧,过得充实而幸福;没梦想的,敢于接纳自己的平凡,安逸而踏实;怀揣别人梦想的,辛苦地努力,辛苦地炫耀,默默的孤独。有梦想很了不起,没有梦想也不丢人。

《在人生拐角处》一本未出版先火起来的书,收费案例数涯导师32个故事,在别人的故事里找到自己的答案;畅销书作者古典、一只特立独行的猫,自我管理大牛战隼鼎力推荐~点击“这里”直达购书地址!

任鼎:把自己当成一个项目来管理


任鼎:各位同学、各位老师、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我的名字叫任鼎,英文名字叫ding。目前我从事IT项目管理工作,今天我结合项目管理经验和职业发展的一些感悟给大家做一次分享,我分享的主题是:《把自己当成一个项目来管理》。

接下来我会给大家分享两个故事,第一个故事是关于我的目标和计划管理。第二个故事是讲述我如何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从一名普通的工程师做到项目经理,再做到部门经理,也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首先给大家分享第一个故事,关于我是如何制定了自己第一个五年规划,也称我的“一五计划”。

这张照片是我大学毕业照,其中这个人就是我。2008年我毕业于安徽省一所普通的院校,本来我不想透露这个学校名称,但是我今天早上碰到了我的指导老师, 他说你一定要把学校名称说出来,我说为什么呢。他告诉我,你的学校名字叫淮北煤炭师范学院,这个学校的名字出现在任何人简历里面都是一个悲剧。他说你应该 拿着自己的不开心让大家开心一下,拿着你的悲剧让大家的学校成为喜剧。所以我也是把这个学校名字跟大家说了。

和很多同学一样,我职业规划的第一个阶段,也是一个来自于拍脑袋的梦想。大学毕业只有我满怀着梦想来到北京,当时的梦想就是拿高薪,去名企。至于去什么 企,拿多少薪,怎么去,不知道,总之就是要去。现实是残酷的,刚来北京以后,我一开始在一家小的公司做起了技术员的工作,每天的工作内容也就是接接电话、 处理一些电脑故障。虽然做的也不错,但一直没有什么激情,那个时候的我会经常问自己,我来北京的梦想是什么呢?总感觉离我的梦想越来越远,而我不知道怎么 抓住它。到09年初我参加一些职业规划的课程,系统学习了职业规划的一些理论和方法,通过大量的职业访谈,调查了一些我想去的行业和公司,也调查了一些我 想去的岗位,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制定了我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我也相信在座的各位也上过古典老师职业规划的课程,也都制定过自己的五年计划,也就像这张图展示 的这样“yes,but”,我认为这是职业规划的第二个阶段,就是通过科学的方法制定清晰的职业目标,但是这并不是我想强调的,我想强调的是,如何把几张 纸的职业规划做成几摞纸的职业规划。这个图是我五年计划中的其中一年计划,共15本,包括我的年工作、年学习、年休闲等年计划,也包括每个月的月计划,其 中我把五年目标分解成年目标,把年目标分解成月目标,月目标分解成周目标和日目标,也就是说我把一个长期目标分解成明确的、可量化的、实际的、具有实现意 义的而且具有实现现实的目标。我认为这是清晰的并且是可操作的职业规划,这就是职业规划的第三个阶段。我想提醒大家,你要时时刻刻专注你的长期目标。这是 我的第一个故事,关于我的目标和计划管理。下面分享第二个故事,如何用不到两年的时间从一个普通工程师做到项目经理,再做到部门经理。

我是09年9月份进入我现在服务的这家公司,叫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太极公司也是隶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是国内非常优秀的系统集成商之一,当时也是 为了能够进这家公司兴奋了很长一段时间。我入职太极公司以后第一个参与的项目就是民航气象中心业务系统技术服务项目,这是一个很悲催的项目。悲催的原因有 几点:第一,这个项目属于我们公司新业务拓展项目,没有统一的标准可供参考,也没有类似成功的经验。第二,这个项目这套系统是给民航局飞机起飞降落提供气 象预报的,需要24小时技术支持,所以我们得24小时待命。有时候我们领导也说,飞机不休息,我们就不休息。第三,这个项目需要我们项目组长期驻扎在民航 空管局,也是长期离开我们公司,缺乏归属感。这个项目组的成员也抱怨条件太辛苦,抱怨时运不济。当时我也想,搞了那么多访谈,最终弄这么破项目来做。但是 话又说回来,你积极主动的工作是工作,你天天抱怨着工作也是工作,为什么你不积极主动的去做呢?当时就凭着这个想法,我也就停止了抱怨,着手积极主动的想 解决问题的办法。也是在09年的9月份到10年1月份,这几个月时间里,我一方面借鉴公司传统强项系统集成项目的实施经验,另一方面通过访谈调研吸取一些 科技资助,甚至自己掏钱学习项目管理知识,到10年的1月份,我制定和总结提炼出了我们这个项目的执行规范、制度流程、标准等22篇文章和200余页的资 料。10年1月份,当时我们这个项目经理调任别的项目的时候,我顺理成章接过这个项目当起这个项目的项目经理,之后领导找我谈话,他说小任,知道为什么这 么快提拔你当项目经理吗?我当时想了想说,是因为我比较努力吧。领导说,努力是应该的,必须的,但是你用结果来说话,你现在做一名工程师,你已经作出了项 目经理该做的东西,甚至超过了项目经理的标准。不瞒你说,他们几个也找过我,如果你让我当项目经理,我怎么干怎么干,规划了半天的蓝图,你认为这两种情况 下我会选谁呢?不用你有道理吗?

这是我的第一个阶段,在民航从09年9月到10年1月,从工程师到项目经理。第二个阶段,在10年1月份到10年9月份,我当时所在的这个项目一切都按照 计划和步骤进行,非常游刃有余,当时我就想,得扩大我自己所管的项目才能体现出来我的价值。也是事逢部门业务扩张,这段时间里我也是凭借着在民航项目的成 功经验,不断的接受了类似于人民日报社信息管理系统、唐山钢铁、石家庄钢铁的技术服务,还有中煤能源集团等等,当时我是参与和管理了我们部门的大多数的项 目,我也是根据我管理的技术服务类项目的一些经验,制定和总结了技术服务类的项目执行标准、流程27篇文档模板、260余页,这也是10年9月份我被升任 为部门副经理。这是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10年的9月份到10年的5月份,在我当副经理的时候,我主导和发布了本部技术服务类的执行标准白皮书,10年5月我正式接任部门经理职务,带 领14人团队每年为公司提供近千万元的利润,曾经服务于新华社、人民日报社、国防部网站、中煤能源集团、中钢集团等等,包括中石油、中石化等国内大中型企 业。

之后大约在上个月的时候,我一个高中的同学,铁哥们,给我打了一个电话,他说听说你小子这两年混的不错,能给我们传授传授经验吗?当时我想,这没什么经验 可传授的,我是这么说的,我说在我做工程师的时候,我是按项目经理标准来要求自己的,结果没做半年成项目经理了,我做项目经理的时候,我按部门经理标准要 求自己,不到一年的时间我做到部门经理。当然,现在我是按总监的水平来要求自己的。我说完之后,电话里沉默了,我还以为这下把他震撼住了,谁知过了几秒 钟,电话里传来一个声音,你傻啊,为什么不按总裁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呢!当然这是一个笑话了,我想给大家说的是,只有你不断超出公司的期望,公司给你的也会 超出你的期望。民航这个项目已经三年多了,也在不断的续签,这个项目给我的回馈一直到现在还在延续。这个项目也是10年入选本部最佳实践项目、最佳解决方 案项目,11年荣获我们集团公司荣誉项目,这个项目也是协助公司参加国际ISO2000技术标准认证,也协助公司参与工业与信息产业部运维服务的资质审评 定级。

最后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你制定了一个清晰可操作的目标,而且也在不断的超出自己的期望,但是你不一定马上就能得到回报,这个时候你剩下的就是用耐心和坚 持等到回报的到来。如果你的耐心和坚持只有一个小时的话,其实可以做一名合格的钟点工。如果你的耐心和坚持在一个月的话,你可以是一名白领。如果是一年的 话,你可以做一名职业经理人。如果是十年、二十年,你可以做一名投资家。三十年到五十年,你可以做一名教育家。三百年,你可以成为一名伟人。如果是三千 年,那么你就是像孔子一样的圣人了。各位,如果你们的人生是一个项目,那么你们怎么执行它呢?谢谢大家。

职业规划的五把钥匙


人,沉浮于职场,就像轮船行驶在大海一样,历经风雨飘摇,惊涛骇浪,却仍然勇敢前行。而这一切,皆是因为有目标。有目标,我们才能将人生带入我们希望的轨道,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前行中,为了避免走错轨道,甚至是脱轨,我们必须进行规划,一个人生的规划,一个职场的规划。

听从心的召唤

在评估过自己的能力,特长和专业方向之后,一定要顺从心的选择。很多年轻人容易被物质条件,社会评价和同类攀比等多种因素影响了自己的判断和选择。相信自己的直觉,在判断自己的职业前景时一定要让心说话:我会热爱这样的职业,我有能力接受职业带来的挑战,我相信自己会干出好成绩如果有了这样的召唤,请不要在犹豫和彷徨。

寻找优质的职业导师

职业生涯很长,很多职业经验是必须靠时间累积。所以对一个初入职场的人要一眼看到职业的本质,或许是一个不小的难题。所以在职业规划之前,可以寻找优质的职业导师进行咨询和了解,从他们身上解读职场发展的定律,并少走不必要的弯路。这样的导师可能是实习时的上司,可能是顶尖企业的人事经理,也可能是身边的学长学姐.虚心聆听,就可以掌握一定的规律,让自己的职业之路走得顺畅。

走好职场第一步

职场的第一步,也是职业规划中的重要内容。职场发展的积累就是从第一步开始的。要学会分析公司,行业,职业岗位的优势劣态,同时要了解自己的SWOT,千万不能盲从。第一步值千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第一步的准确将有可能带来后面每一步的准确。很多年轻人抱着先干起来以后再说的心态,只能在遭遇挫折时放弃。走对了第一步即使有挫折,也能自我坚持。

职业发展要有大目标

职业规划好比人生规划,如果局限在一个前途和个人利益方面,那么此一生也就仅仅是一个自我满足的一生。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原理,我们每一个人在求得安全,温饱之后,是会渴望被人认同,被人尊重,甚至是自我理想实现的要求,所以我们的职业目标是必须带有社会责任感,当然职业目标可以分短期,中期,长期来完成。

在调整中完善

职业规划有一个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所以在不同发展的阶段都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甚至是改变。但职业发展的宗旨是不变的,就是通过职业发展的机会,体现个人的价值,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所以有了这样长期而又宏观的视野,就会根据自己的自身状况的改变而做出应该的调整。职业规划不是将职业目标定得最高就是好,而是切合实际的,可行的,有计划一步步完成的规划才使最好的职业规划。

如何把爱好变成你的职业?


今时今日的选择是如此之多,人们很容易便会被从事各种职业的可能性淹没。荒谬的是,人们拥有的选择越多,越努力去寻找其中正确的,他们对自己最终的决定就会越不满。

今时今日的选择是如此之多,人们很容易便会被从事各种职业的可能性淹没。荒谬的是,人们拥有的选择越多,越努力去寻找其中正确的,他们对自己最终的决定就会越不满。

人们经常会采用并不适合自己的思路来决定他们的职业选择。这种思路诸如:我此刻应先努力做好正确的职业选择。也许不会一蹴而就,但如果我选对了,至少未来十年左右我可以好好享受我的职业。如果选错了,那可就要在痛苦中挣扎很久了。

这种思路的问题在于,它在做决定和采取行动之间设置了太多障碍。好像它俩在职业发展过程中是两个独立的阶段似的。事实上,这两个阶段并非是各自独立的。职业决定是不断进行的,你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改变方向。

走出去

昨天我和Erin以及孩子们一起去看电影《蜜蜂》。在电影中,由JerrySeinfeld配音的主角要为自己找份持续终生的工作。他被做决定的压力压倒了,于是一直拖着。最后他跟一个花粉工一起,第一次飞出蜂房,探索了一番外面的世界。这让他找到了新灵感,并做了蜜蜂从未做过的事。在影片结尾,他最终的职业选择好像是当个动物律师,但他也可以继续自由地跟花粉工们一起飞进飞出。

我觉得《蜜蜂》中一些不怎么样的幽默可以再改进一下,但我喜欢个中传传递的信息:如果你不喜欢摆在眼前的职业选择,那就别做决定。走出去探索一下,让直觉引导你。

然而,许多人并未认识到的是,这种探索是永不停息的。对于任何圆满的职业生涯而言,探索是其中主要的组成部分,而不仅仅是你做决定之前才要做的一件事。没有什么职业选择是决定性的。

如果你觉得自己被困于职业选择当中,也许是因为这些选择都不适合你。走出舒适的蜂房吧,去做些你一直想尝试的事,即便它们似乎跟你的职业毫不搭界。这种探索会起很大的作用。

探索VS.决定

一种确定的职业,只是一种你决定更加深入地探索的爱好。你无须做出完美的选择,因为快感来自于探索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如果你不再感兴趣,那就丢掉它,再去试试别的。如果你喜欢,那就接着干下去。

当我10岁开始学习BASIC语言时,并没有想过这是在做一生的职业选择。我不在乎工作的头衔、薪酬或福利。我只是因为喜欢才干。12岁时我每天花好几个小时看诸如《Dr.C.WackosGuidetoDesigningandProgrammingYourOwnAtariComputerArcadeGames》(一本游戏编程方面的书译者注)这样的书。(毫无疑问,这是我看过的最有趣且最独特的编程书。)

许久之后,从事在游戏开发方面的职业便自然而然地成了我爱好的扩展。当我在做其它的职业决定时,我自问:接下来该做些什么有趣的事呢?而不是我该以什么来作为我的终生职业?即便当我在游戏开发行业工作时,我也从未想过那是否一份终生的职业。

爱好第一

如果你致力于找出自己所喜欢的是什么,就算只是找个爱好,你也可能会发现下述过程:

1.爱好如果你做着自己喜欢的事,你就可能一直坚持下去。一个有趣的爱好就变成了习惯。
2.技能如果你做的时间够长,便会十分擅长。一个长期的习惯就变成了技能。
3.服务如果你与他人分享你的技能,你就会为他们提供价值。一个技能就变成了服务。
4.收入如果你为足够的人提供足够的价值,你便可以从中获得收入。一种服务就变成了职业。

无论你是自己当老板,还是传统意义上的员工,这个过程都会存在。这些步骤也可能会重叠。

以下是这个过程在我的生活中起作用的一些具体例子:

例1:游戏编程

1.爱好我在20岁之前,因为爱好而花了许多年来研究游戏编程。我坚持了那么长时间,不过是因为很好玩。
2.技能如此投入时间、阅读大量书籍,并写了许多小程序之后,我把自己培养成了一个熟练的程序员。这用了许多年,但再次强调,我是因为喜欢才这么做的。
3.服务在高中时,我把自己写的程序拿来帮助同学们完成数学作业。有个程序甚至发表在了校报上。我花了几百个小时来编写、优化和分享这些程序。我从没有收过费,只是用我的技能提供价值来帮助他人。局限在于,我只把作品分享给了同校的同学。
4.收入大学时代我开始在本地的一个工作室编写我的第一个商业游戏,并最终从我的爱好中获得了收入。后来我开办了自己的游戏公司,并经营了十年有余。

例2:写博客

在这个例子中,爱好、技能培养、服务和收入这四步更加乱套,但它们依旧统统存在。

1.技能在校时,我根本不爱写作,甚至只要一有可能就逃避。然而,高中时有个非常严格的英语老师,一直逼着我提高写作能力。他并没有让我喜欢上写作,但我确实从他那儿学了不少东西。颇费一番努力后,我的成绩从第一篇高中作文的C+,到最后在他的课程上得了许多的A。比起他的要求比如写一篇通篇没有字母E的文章撰写大学论文简直是小儿科。
2.爱好至少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才开始喜欢上写作。当我1995年开始编写我的第一个网页时,我可以在编写HTML代码的同时写一页的文字内容。我对编程的热爱开始影响我的写作。
3.服务1999年,我开始在共享软件作者协会中活跃起来,并开始为他们的时事通讯撰文。我没有报酬,也并非为了宣传自己。但我为此收到了不错的反馈。我把这些文章加入了自己的网站,这样一来,非共享软件作者协会的成员也可以看到。后来我越写越多,发布得也越来越多。在进入两千年之后的前期,那些文章越来越受欢迎,并在编程业界内广为传播。那时这些文章仍是完全免费,并且没有广告的。最终,在2004年,我建立了StevePavlina.com这个网站,作为一个给更广大的读者提供更多文章的平台。在头五个月里,这个网站并没有产生任何收入,但我一直坚持免费写作。在这段时间,我真正爱上了写作这种创造性的活动,也非常喜欢听到人们应用我的想法后带来的反馈。
4.收入2005年5月,我在StevePavlina.com上放了第一个Adsense的广告。当时我其实在想,这不过是个蹩脚的做法,但在一些读者的建议之后,我同意权当做个试验。第一个月它带来了53美元的收入,这足以让我感到它长期的利润潜力。到了那年年底,收入增长了20倍,并且当我优化了网站,又增加了新的收入渠道后还在增长。

请注意,在这个案例中,我用上了早期开发的技能,但对于写作的热爱依然是收入的源头。当我开始培养自己的写作技能时,博客这种职业甚至还不存在呢。

从爱好到职业

不管是哪种顺序,当你体验到这些过程时,我想,爱好都是最好的开头,因为清楚自己的爱好更可以协助发展另外三个步骤。我几乎没有看到过什么人是因为追寻能赚大钱的手段而达成快乐而圆满的职业生涯的,除非他们之前就已经对之有着无条件的喜爱。

你现在已经有了什么无条件的爱好?你愿意为做什么事而付钱?对于每种耗费金钱的爱好,有人已经用他们因此学来的技能提供有价值的服务而赚了大钱。

比如,许多人喜欢玩电脑游戏。有些人便找到了把这爱好变为公共服务的生财之道:开办游戏评论网站、游戏下载网站、游戏论坛,以及类似的生意。现在,出版商给他们免费寄送一切他们想要的游戏。当他们不想亲自写评论时,还可以雇佣其它的玩家为他们写作。

当然,要把爱好变成职业,需要花上一些功夫。但假如你已经在无条件地做这件事,那为什么不把你的技能分享给他人,提供有用的服务,并以此获得收入呢?

如果把自己放错了地方就一文不值


如果把自己放错了地方就一文不值

很多人抱怨自己怀才不遇,其实是你被放错了地方。

人一旦被放错了地方,就是垃圾。这里垃圾的意思,不是说你一钱不值,而是说你的境地压根就无关你的才能。你纵有用武之力,但无用武之地。是锅台上跑马,兜不了多大圈子。

五七干校中很多干部、很多知识分子被下放,到农村去劳动,他们的农耕水平还不如一个平常的老农。能研究原子弹的未必能煮得了茶叶蛋。北大的教授未必能将农场的猪养得白白胖胖。
记得上大学的时候,有一年暑假,在农村老家参加卸炉、劈菸、系菸、上炉,活干得笨拙和陌生,远不及一个村里的小儿,本家一个老兄就笑话我:哼,你还是大学生呢?虽然很无奈却是实情。

前段时间,北京大学女研究生苏黎杰做了个油漆工,她的油漆技术的起点和小学没毕业也干这个活的人是一样的。干的活儿无关高学历。那个华中师大人类性学专业全国第三个性学硕士研究生彭露露,虽然,一般一般全国第三,因为没有用人之处,和小学没毕业的找不到工作的人一样找不到工作。

身在教育,说说教育。现在的中小学学校里,尤其是农村,有一种错误倾向,当然或者是出于无奈,就是在安排教师任课上存在一种浪费人才的随意性。一个教师,本来他的专业是中文,偏偏让他教政治。有的老师本来专业是数学,偏偏让他教化学。等等。这样安排工作,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到头来不利于孩子的学习。没学这个专业,偏偏要教这个专业,教师教得就会吃力而且没有深度,以己昏昏,难使人昭昭。而孩子学的就往往是课本上的东西,知识没有得到拓展。要交给孩子一杯水,老师有一碗水、一桶水、一池水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一个人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这正如:
你是一只兔子,却在游泳队任职。
你是一只乌龟,却在长跑队工作。

这是让曹操的旱鸭子部队去打水战,是让大宋的步兵去和边疆的游牧部落对抗骑射,是让大学教授教育幼儿园的幼儿,是让高射大炮轰打蚊子,是让扶不起来的阿斗治理国家,是让久居皇宫的平民后的溥仪自己去做红烧鱼,是让鱼目做珍珠,是让大钞做手纸。
一场大水后,只有两个人得以幸存。他们在洪水到来前的最后一刻,爬上了最高的一棵树。甲逃难时带走了家里的干粮,乙带走了家里的金元宝。后来,乙饿死了,甲坚持到最后,捡起元宝返回地面。

在一定的处境下,窝头比元宝更金贵。

在这种情况下,你纵是一块大金子,就是自身再努力,也白费,你也逃脱不了成为垃圾的命运,难以逃脱注定出局的结局。

明朝冯梦龙《古今谭概》俗语云:龙居水浅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又有俗话云:落魄的凤凰不如鸡。事实就是如此。看现实生活中,多少干部在任时,有着雄才大略的英武,有着****倜傥的俊逸,调兵遣将,指挥若定,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一旦退居二线,面容也萎缩,行动也迟缓,提着笼子架着鸟,马路之上靠边站。不是他没有才华了,而是没有施展的地方了。

人得其所,这是人生的关键。

刘备算得上是《三国演义》中的英雄,有用武之义,有用武之气,有用武之才,但无用武之地,正是诸葛亮的隆重对策,指出了以西川为用武之地的策略,正是切中要害,从此让刘备一步一步壮大起来。再退一步讲,如果刘备安于贩屦织席为业,张飞安于卖酒屠猪,关羽安于推车挑担,没有结义后的以天下为自己用武之地的抱负,也就没有了这段波澜壮阔的三国历史了。

现在很多地方热衷于会展经济,官方常用的话语就是文化塔台,经济唱戏,台,就是平台,就是媒介,就是用武之地。台,是形式。但没有这个形式,就不能达到唱戏的目的。

何谓明智?知人者明,自知者智。正如真理和谬误只是一步之遥一样,天才和垃圾也是一步之遥。每个人,在有了知识和技能储备以后,下一步就是找到自己的 位置,找对了位置就是天才,找不对地方就只能如同垃圾。聂卫平下棋很厉害,但比长跑可能不如我们。刘翔跑得很快,下棋水平可能比我们差远了。姚明别看打篮球是好手,比赛写稿子,很可能跟我们差一大截。但他们三个人,都是世界冠军,是因为他们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然后在这位置上付出了自己的不懈努力。

说道这里,又想起唐代韩愈的《马说》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千里马常有,但伯乐不常有,你纵是一匹千里马,但是你的处境是槽枥之间,而不是任你驰骋的疆场,你就只能是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的结局了。
找准位置,你就是一条龙。
找不准位置,你就是一条虫。
当然,要先成为千里马,然后去找你属于自己的位置。

四点把握职业规划


四点把握职业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是针对决定个人职业选择的主观和客观因素进行分析和测定,确定个人的奋斗目标并选择符合这一目标的职业。职业生涯规划要求你根据自身的兴趣、特点,将自己定位在一个最能发挥自己长处的位置,选择最适合自己能力的事业。

一、内外因最佳匹配找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人岗匹配,不能高攀也不能低就

职业规划就是找到这个最佳匹配点和今后各个阶段的发展平台,通过对自己的内在因素进行测评,找到潜质的东西,而学历、经验、能力、兴趣、特长等是外部的东西,要把内、外优势结合起来,拧成一股绳,形成职场打拼的强有力的核心竞争力。

通过测评找到最佳匹配点,通过咨询师对切入点所在的市场状况、行业前景、职位要求、入行条件、培训考证、工作业务、薪酬提升、行业英语等运作进行详细的指导,而自己则沿着主干道去充电,几年后成为业内的精英。

二、职业定位要准

定位就是要落在定和准上,不能泛谈,其中包括行业定位、方向定位、职位定位,薪酬定位等很多项,比如你定位 I T行业,那么,方向是软件还是硬件,是销售还是技术,是基本程序员还是工程师?其中相差很大,各有千秋。

三、把握市场大脉搏

在明确自己想干、能干的专业领域和事业方向的同时,还应兼顾考虑社会的需求和未来发展前景等外在因素,这是规划是否成功的基本保证。如果所选择的职业自己既感兴趣又符合能力要求,但社会没有需求或需求极少,未来就业机会渺茫,这样的职业生涯规划其起步就是失败的。

四、善于从小事、从最具体的职业岗位做起

善于从小事、从最具体的职业岗位做起,只要这种小事、具体事与自己的最终职业目标一致,有利于个人职业目标的实现,都可以选择确定为自己的最初职业岗位。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就是这样一件可以由若干件小事(行为)所组成的大事,立足于小事,才能成就大事。

如何把工作当成事业来推进


周一早上,我们许多人突然问自己:为什么我要做这份工作?难道说这就是我眼中的自己能做的一切么?这样的状况之前出現是在二十年以前還是刚好就是说今天?

如何把工作当成事业来推进

对许多美国工人来说,缺少的是对工作的热情和与工作的积极情感联系——这通常是最耗费精力的追求。好消息是,通过思考、计划、行动和支持,你可以让你的职业充满激情和活力。

激情驱动事业成功

“激进的事业”莎莉·霍格斯黑德的作者相信包罗万象的专业协会,激情不只是最畅销的流行词的书。 R16;激情R17;这个词的意思了时尚,但你必须把它看作你的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她说。事实上,如果你尽力取得最大的成功,你必须充满激情。

要重新点燃你的事业,你必须首先选择激励你的东西。回顾你的生活-甚至回到你12岁的时候,你会发现你喜欢做什么。《工作激情》一书的作者Lawler Kang说。尽量表现出高度的热情,甚至是使命感..然后问问自己,你的工作是否符合你的使命?不管任务是什么。

你的激情可以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人们和工作,以解决公司的问题,讲故事或弥补捕鼠器的转型。尝试各种方法来刺激自己,这是明智的,因为一些不容易被投入到工作中的热情。

为你的工作注入激情

不要误以为任何激发你激情的工作都会让你自然满足..《我不知道我想要什么,但我知道这不是我想要的》一书的作者朱莉·詹森(Julie Jansen)说,即使你非常喜欢高尔夫,你也不一定喜欢在高尔夫器材店工作,卖高尔夫器材。

假设你有才华,并决定成为一名职业高尔夫球手。要成为一个成功的球员,你需要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以更好地帮助你把一切付诸实践。你的简历必须有一个组件 - 填写资料,重新包装自己,接受训练。詹森说。真正的考验接受你的目标行业的专业人士是非常重要的。

借机为工作注入激情

当然,我们大多数人谁没有时间和金钱来彻底改变自己的职业生涯。主要变化通常其次是价格昂贵。但一些专业人士采取一些新颖的方式注入激情,他们的职业,而这种激情恰好是他们的长远利益。

威廉·阿鲁达说,我的一个客户是一家全球广告公司的会计,他对健康很有热情。 他是 reach 通讯咨询公司的顾问。 所以她有很多方法,让她的日常生活充满激情。 会计实践帮助她为附近的自助餐厅设计健康食谱,在业余时间上瑜伽和跆拳道课程,并赢得了一家保健公司的信任,成为她的客户之一。

这也是让你的事业充满激情的一种方式。

怎样把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


所谓的极致是最高的,最好的。不管事情多么简单,要做好一件事并不是那么简单。每个员工的工作都是由简单的小事组成的。然而,那些把这件小事做到极致的员工才是优秀的员工,而且是最直接的成功。

百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举了一个例子。百度副总裁向海龙作为代理人,发现每到中午员工排队等候热饭菜,这样员工的效率就会大大降低,于是安排了一位阿姨,帮助大家按照顺序进行热饭菜,然后员工一个接一个地把它拿走。这是一件小事,只要你用你的头脑,你就能做得更好,做到极致!

即使很简单,你也必须做到极致,这是职场上最容易忽视的事情。看看所有成功的故事,iPhone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沟通工具的极致,QQ成功了,因为它达到了即时通讯的极致,你觉得它们今天很常见,是因为它们在各自领域的每一个细节上都做到了最好,从而打败了竞争对手,成为了一个无人能匹敌的行业领先者。

在工作场所,每个人的出发点都是一样的,为什么一两年后我们会有一个很明显的差距,这是因为每个人的工作质量都有差距,有些人觉得每个人的工作内容都是一样的,只要他们不落后,就可以过去;而其他人则认为工作的每一个细节都应该受到重视,这可能成为一个项目成败的关键。那些被老板重用的人总是尽力去创造每一个完美的细节。如果你放弃了工作的细节,那么你可能会放弃你的未来和前途。

小编想告诉大家:不管在什么时候,你都要常常提醒自己,不管事情有多简单,都要把它做到极致!从小事中一步步走向成功。

在拉萨过年的勇气——把“冲动”变成“行动”


在拉萨过年,是需要勇气的。这个我有预料,但是没料到需要的勇气或许更大一些。

不管是去拉萨之前,还是之后,听到这个信息,身边总会有人表现出各种惊愕和同情:你一个人去?!你家人同意吗?你老婆真支持你!过年不回家怎么行?!冬季高原缺氧,你行吗?!你又要一个人孤独地上路了……

对于这些让我无语的唏嘘,我可以善意地理解为关心,但是我明明知道,这其实是评论者对自己无能的一种表达。允许我如此真诚地说出真相,这些表达的背后都是一个个自己的投射:自己不能独自出去过年,家里无法交代,难以忍受孤独。为了维护内心的平衡,自己做不到的,别人也最好不要做到。

这 样的事情也总是发生在我们不同的生涯阶段:孩子要进最好的学校,不然跟不上别人;读书,唯成绩论,不然要受歧视;大学,要上名牌的,不然起点就低了;工 作,要稳定,要有社会地位,不然就不靠谱;结婚,要门当户对,郎才女貌,不然就不般配;买了房子,车子,才算稳定下来,甚至才算的上是孝顺……

这样的担心演变成了一种“恐怖主义”,我们吓唬着自己,也吓唬着别人,而且理直气壮地说:难道不是这样的吗?!我思考:谁知道呢?你尝试过别的活法吗?

本来,去拉萨,我只是在前年去青海湖骑行的时候,听一位老驴友谈起过藏历新年,心生好奇,碰巧今年春节和藏历新年重合,希望体验一下而已。可是,周围那些“善意”关心多了,我反倒又生出一种偏向虎山行的勇气,渐渐地,竟然也习惯了别人的惊愕。

在踏上北京至拉萨的列车的时候,就再也没有惊愕了,过了西宁,满火车的人都是去拉萨的。二十多岁的小姑娘,刚刚辞职的小伙子,携伴出游的恋人和夫妇,谁也没觉得有多么地悲凉,反倒是特别的开心和快乐。是的,在一个同路人的圈子里,你就找到了一个支持系统,同样的目标,会支持你实现自己的想法。

习 惯于和家人一起热热闹闹过年的我,第一次独在异乡过春节,孤独感是难免的,而且为了体验新奇,我没有找青旅之类的地方,没有找同伴。过年那几天,很多拉萨 的店铺都关门了,找个吃饭的地方都不容易,这时候,我也特别想家,想念亲人。尤其打开电视,看春晚,各种煽情,像一颗颗催泪弹,把我搞得泪眼婆娑。

这个,我觉得很正常,每逢佳节倍思亲。

但 我依然很快乐,每天满拉萨城地跑,随便坐着公交车到终点站,在老城区毫无目的地穿街走巷,一大早和藏民们一起在色拉寺外排队5、6个小时等着被金刚杵加 持,每天围着大昭寺外的八廓街转,就是不进去,遇到一家四川来的藏民,和小朋友混的很开心。每天天不亮就出去,天黑了才回旅馆,开心得以至于旅馆小哥和我 开玩笑说:是来拉萨会小三了吧?

春节要过完了,就像平静的水面上起过几个波澜,这个年值得记忆,但又似乎没什么不同。这样的平静,反倒让我忽然对勇气产生了好奇:为什么一件事在很多人看来那么难?在另外一些人看起来却又很容易?

做一件事之前,我们都会有一些突然出现的想法,在周围,如果之前有很多人这么做,那就是目标,是理想;如果没人这么做,那就是冲动。把冲动变成行为,就需要勇气。

勇气,是用来对付自己的,对付自己内心的恐惧。智慧,才是用来对付困难的。做成一件事,智慧和勇气都需要。

我 们内心有很多恐惧,最大的恐惧莫过于一些幻想。人类太有想象力了,想象力的方向决定了我们的行动方向:在设置障碍的方向上想象,就会举步维艰,动弹不得; 在愿景和动力上想象,就会轻松自如,心想事成。我不懂吸引力法则,我只是知道,很多时候,我们不是不能,只是从未开始。

我们需要接纳恐惧的出现,才能与恐惧共舞。我们需要知道我们担心些什么,才知道如何不担心。这时候,智慧才会出场。

就拿独自在拉萨过年这件事来说,我太太同意而且支持,让我这样一个有家室的男人在春节依然能有独处的空间。双方老人也很支持我,妈妈和我说:愿神与你在一起。我自己也很会找乐子,到处找人聊天,以至于除夕夜有很多头次见面的人邀请我到家里吃饭。

我说自己幸运,也有人说幸运绝非偶然,细想起来,当一个人有了勇气,幸运的结果其实和三种智慧有关:选择、付出、态度。

选择的智慧。选 择一个认同自己的人,选择一个价值观趋同的团体,选择一个支持自己的系统,选择一种自己乐于接受的方式。虽然有不少人对我表达“同情”,但更多的小伙伴给 我鼓励和祝福,“好好玩”是我听到最多的话,还有不少伙伴给我各种信息和攻略,帮我联络各种人脉。有这样的支持,我怎能不幸运?这样的幸运又很自然地,是 一个人不断选择的结果。

付出的智慧。选择的是可能性,付出让可能性变成现实。在家庭中付出,在职场中付出,在朋友中付出,在一面之缘中付出,给的越多,可能性转变的方便之门也会越多。我的资源不是我自己的,只是碰巧借我载体传递出去罢了,心存谦卑,与人为善,支持,能量才会流转。

坚 定的态度。你自己的决定,不是别人应该理解你。但自己的决定,是对自己的负责。只有自己对自己的方向和愿景才最有感觉,别人只能旁观,如果希望别人给你的 不是阻碍,而是支持,那就需要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说来奇怪,人总是很容易被别人影响的,特别是不关自己利害的事情,你怎么主张,别人就会选择怎么相信。

没什么事是不可逾越的,也没什么事是需要逾越的,我们只是在经历中认识自己,释放自己罢了。

在拉萨过年,让我知道了勇气为何而来,智慧如何产生。在拉萨过年,让我又体验了一个新的自我。

就职一定把优势作为第一选择


最近,一位大四学生小明(化名)在找工作的过程中遇到不少问题,来找我咨询。这位同学在前三年在校学习中,各方面都挺优秀的,而现在,在面临就业这一问题时,却频频遇挫。小明问我,“老师,我最近跑了好几场招聘会,也面试了好几个单位,您也了解我综合素质还不错,可到现在还没单位接受我,心里挺着急的,您觉得我问题出在哪儿呀?”“你的目标是什么?”他迟疑了一下:“找个营销类的单位发展,希望过两个月过年回家见父母能告诉他们我已经找好工作了。”看着他那迫切与委屈的样子,我说:“优秀已经变成了你的习惯,走吧,我们到楼上坐下来聊聊。”我已经意识到,他的问题不是简单的应聘技巧问题。

和他闲聊几句后,我再一次问他想过自己的职业目标是什么吗?或者说,希望三年五年十年后的自己混成什么样子?小明说,他原来一直挺喜欢法律,可真正到事务所实习了一段时间,发现那种枯燥压抑的氛围不是他想要的;后来又想到去报社做记者,实习了两家报社后,感觉这种工作自由度非常大,对他没有刺激;后来就想到营销,一是进入的门槛不太高,另外一个原因是他特别欣赏的一个婶婶说过他特别适合做营销。听到这里,我又引导小明再一次审视自我:“所有的这些,你希望发展成为什么样的人?你要的是什么?”几轮交谈后,我发现原来小明内心一直有最终自己独立运作或经营的想法,当然,他很清楚,实现的前提是先在社会上多锻炼几年,积累些经验。

如何塑造好将来的那个你?我问:“这些对你意味着什么呢?达到这个目标你想获得什么?”由此我们又疏理出:管理、影响(控制)人群;较大的自主发挥的空间;较好的物质条件回报;当然也包括这个目标会带来负面影响。“对,是这样的。”小明说。“那我们再看看这三个条件,是不是很多工作都可以满足这个条件呢?”小明想想也笑了。“小明,这样吧,让我们调整一下。”我将他的简历反过来压在桌面上,“现在这些都已经过去了,塑造了现在这个你,对不对?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思考一下将来的日子怎么过,如何塑造好将来的那个你?找到适合你发展的方向。不要将找工作单纯看做找一个工作而已,要考虑一下,它对于你的成长来说,起着什么样的作用,意味着什么?”

接着,我们进入了最基本的自我探索分析。小明总结出自己的五大优势:反应快、灵活;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强,思维较缜密;口头表达能力很好;爱好学习,知识较丰富;身体好,能吃苦。小明的弱势则是不够踏实;外语、粤语一般;没什么社会关系等。我建议他根据这些给自己推荐几种职业,结论是:公关类,营销管理类,媒体策划类,教师类。看着这个结论,他思考了一下说,公关类我觉得对知识和脑力的挑战不多;教师嘛,我现在本科毕业想先出来工作,这种学历也做不了什么教师,但我从小都特别羡慕老师,觉得能和学生交流,帮助他们成长很有成就感;媒体策划从我内心来说觉得不太有这个天分,而且不是本地人,社会关系上相对没优势。我继续帮他疏理。他最大的课余爱好是看书(哲学、人力资源管理等)、写博、运动、摄影。进入群体中,他经常会影响和带动他人,他笑称之为“忽悠”。作为规划师的我很明确地意识到他的职业兴趣一定是锁定在管理型、艺术型、社会型这个小三角了,作为职业兴趣比较集中的学生,定位一般不太困难。我向他详细解释了霍兰德的职业兴趣理论,帮助他更进一步认识自己。他面部的表情显得越来越轻松了。我给小明列出了最常用的职业定位公式:行业+职位=职业,让他根据现在的情况将几种优势或结论套进去,看看能不能找到好的结合点。小明陷入了思考,突然他说,好像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些工作也不错,我问他知道分为哪几大块吗,我一个个说,当提到“培训”时,感觉小明就像要从凳子上蹿起来一样“嗯,对,就是它,真是太高兴了,想起这个工作就让我兴奋!”

我们就“企业内训师”和“培训机构专业培训师”做了探讨,还针对专业培训机构在市场中的现状及前景等交换了一下意见,刚巧这方面我了解得比较多,上星期问过一个专业的培训师,最大的困难——不能经常稳定地和家人相聚,空中飞人;最大的挑战——需要体格强壮,经常一站就是一天,一讲就是一两天。小明考虑了一下,这两点对于他来说相对好克服;我建议小明回去登录学校的就业网做一下在线生涯辅助系统的相关职业测试,找两到三位从业者聊聊,做职业生涯人物访谈,最好能有相应的实践……随着我们交谈的进一步深入,小明的目标越来越清晰了。

第一步:企业营销管理工作(暂定),用5至8年积累一线工作经验,为成为专业的培训师做积累,如完善知识结构,学习专业培训技巧等;第二步:争取直接进入专业培训机构成为培训师,确定主攻的领域(如不行,先做企业内训师)。第三步:争取在40岁前成立自己的培训品牌与机构来完善自我,服务社会,实现自我。我问小明:“现在你觉得马上找到一个工作把自己卖出去就算完成任务了吗?”“我现在要回去好好思考并调研一下,找到一个将自己的优势放到最大的发展方向,我要做的就是为我的目标铺路!”

后记:要成为优秀的培训师,拥有相关的能力与素质是关键,不断地完善自我和修炼才能成为大师。小明总体来说还是很有优势的,再加上他写作能力很强,日后能够更多地将思想与成果转化为文字,更是前途无量。希望他能脚踏实地,不懈努力,一路好运。

如何探索自己的“深层兴趣”


“寻找那些不能够被满足的深层兴趣,比如爱、成长、超越自我、快乐、助人、宁静……它们会让你幸福一辈子。”

——古典《拆掉思维里的墙》

当我把书上的这句话念给一个朋友听的时候,他开玩笑似的说,“嗯,禅师语录。”

我想,他可能是没有仔细地琢磨过这句“禅师语录”的真正意思。

如果你仔细回顾你就会发现,你会以某种方式对某件事情保有持续的热情,不管是否有钱回报,是否有人点赞——比如和朋友聚会你会变成点子大王,给这个人一点建议给那个人一点启示;或者你总喜欢把自己的零星的想法写下来发到博客里,或者给别人看又或者不给,反正你就是写下来;又或者你会没事就琢磨自己,对于自我成长有着莫名的执着……

你可能是其中的一种,你可能会说,嗯是的,我喜欢给别人咨询,我喜欢写作,我喜欢用文字表达自我,我喜欢自我成长。这就是“禅师”说的那种“深层的兴趣”,它表面上以某种我们常说的兴趣的形式存在着,比如绘画,比如写作,比如唱歌。但如果你像我一样有着咨询师职业病似的好奇心,问问那些画画的、写作的、唱歌的、跳舞的人,它们为什么爱画画、唱歌、写作、跳舞,你会发现,每个人最深层的内在动机是不一样的,而这种内在动机就是上面提到的那种不能被满足的深层的兴趣。

比如我认识的一个哥们,我曾经问过他,你为什么喜欢写作?他说,因为我要表达自己,我的生命主题之一就是表达。他会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贴在微博里给别人看,分享给别人,呈现他自己。我问他,那你还会用别的方式表达自己吗?他说会啊,我还喜欢培训啊,这也是我表达自己的方式啊~但我们一般会把写作、培训(也可以说是演讲)叫做兴趣,就是普通意义的兴趣。而这个哥们,他现在出了两本书了,在写作这个兴趣领域他已经很有激情的实现了自己的一小部分梦想了,而在表达自己这个“深层兴趣”,他觉得还远远不够,他以前用写励志故事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现在他想写小说,在写作这个领域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表达自己。他在表达自己这件事情上,有着永不消减的激情。

再讲一个来访者的故事。30岁的小谨,她希望通过咨询来找到能让她的兴趣点和职业相结合的一个方向,让她可以做一辈子。然后我们穷举了她30年来所有的兴趣点,画画、英语、唱歌……其实真的蛮多兴趣,但是在探索的过程中她发现,她的这些兴趣最终都变成了她的获取某些东西的工具,而动力似乎并不是来自于内在。她就苦恼了,“我以为的这些兴趣点,还是我的兴趣吗?兴趣不是应该是内在有动力源源不断地做下去的事情吗?”我对她当时的郁闷和困惑表示深深的理解,她自己也着实痛苦了好一段时间,就因为没找到自己内在有动力一直持续的兴趣。

后来,我又和她一起回顾了她的过往经历,我发现,她在“证明自己行”这件事情上很有动力,周围人说她理科不行,不好,她就高中在分文理班的时候报了理科,然后考上了重点大学,她自己说:“我就是为了证明我理科也很赞”;打羽毛球的时候,当有比分规则,能证明自己比竞争对手打得好的时候,她就特别投入,会练习会提升能力,然后赢得比赛;这样的例子可以举出来很多。最后我帮她总结,我说,其实你要找到的那种有源源不断动力的兴趣,是你的深层兴趣,就是某一件事,你一直在做的——证明自己、超越自己——而那些画画、打球、英语都是你为了满足这个深层兴趣而选择的一种方式,而这种方式是你本身的天赋所在,比如你天生就擅长画画不擅长游泳,所以你选择画画的方式。

当她听了我把这个道理讲给她听的时候,她有种顿悟的感觉。而她的职业困惑也迎刃而解——她说,其实我只要在我的天赋和擅长的领域,去做某件事能“证明我自己行”就可以了,我就会一直有澎湃的激情。这是我能一直坚持做的事情。

如果小谨的故事让你没啥感觉的话,我再讲一个故事,也是一个姑娘,年纪也老大不小了,她回顾她的兴趣的时候,列了一张特别长的单子,台球、唱歌、摄影、写作、国画、服装剪裁、游泳、潜水、冲浪、骑马……似乎能玩的,她都玩遍了。

有人曾经问她,“那你哪一个兴趣玩得精专了呢?”

她说,哪一个也没有。当我对某个活动或是事情感兴趣的时候,我就会想着去尝试一下,学习一下,看看我能不能到一个“会了”的阶段,然后到了这个“会了”的阶段,我就会去发现新的兴趣,再去玩到“会了”的阶段。

“那你为什么要这样啊?为什么不在一个领域里玩得精专呢?”

“她说,在一个领域里玩得精专,那就像一个桶,又高又深;而在多个领域里都玩一下,就像一盆儿,浅的,但是很宽。我觉得我暂时做一个‘盆儿’也挺好的,我可以多去尝试新鲜的领域,这就行了。”

有意思吧。我们惯常的思维习惯会认为,兴趣嘛,你坚持在这个兴趣上钻研下去才对嘛~其实,关于兴趣有更深层的解释,这个喜欢当“盆儿”的姑娘,她的真正的深层兴趣就是“尝试不同的领域”。这才是她真正内在最感兴趣的事情。

你身边会有一些人,或者你就是他们之中的一员(说真的,我也是其中的一员),我们兴趣特别广泛,但似乎哪一项也没有精专到大师的级别, 但如果问一下我们可能真正有动力、激情不会削减的事情就是那个更“深层的兴趣”,有的人是尝试,有的人是证明自己在不同领域都可以。

如果当你的兴趣太多的时候,或者是你找不到让自己持续不断有动力前行的事情的时候,你不妨探寻一下,自己的内在深层兴趣是什么——它是一件事,一件你乐此不疲一直在做的事情,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出来的事情——你会对自己有更深的了解和认识,你也会更加清晰的知道自己将去做些什么。

和曲筱绡学把生涯规划“玩”到极致


曲筱绡,近期热播剧《欢乐颂》里面的角色,精灵古怪,爱憎分明,不学无术但能管得了公司,性格中带刺又玩得转人情,拼的起硬实力,耍得了小聪明,最让人佩服的是她非常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明确了目标便倾尽心思与努力拿下,不托泥不带水,最终“玩”胜事业与爱情。

片子热播之后她虽然赚取了很多人的羡慕与嫉妒,但这样一直来直去的小女生,却怎么也让人恨不起来。

所谓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或许在外行人看来,曲筱绡的成功和她的运气、家庭背景分不开,但在一个生涯规划师眼里,曲筱绡成功最主要的原因是她自己,因为她懂得成功的章法和套路。

那么,从一个生涯规划师的角度来看,我们如何和曲筱绡学,来把生涯规划“玩”到极致呢?

第一,她玩(kan)的(zhong)是什么?

曲筱绡的目一开始就很明确,就是要在她爸爸的公司负责一个分公司,以此来证实自己比哥哥强,后来慢慢觉得运营公司赚到钱很过瘾。所以,她对自己说:我对赚钱很感兴趣,越是往里面钻,越有意思。由此可见,曲筱绡真正玩(看重)的是挑战性,而赚钱只是表面动机,事情越是有挑战,越能激起她的兴趣,“证实自己比哥哥强”正好是一件具有挑战性的事情。所以曲筱绡能非常专注且长久的把她认定的事情坚持下来。也正是因为这点,在别人看来,她做事情目标很明确,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也是安迪对她的评价。

从一个生涯规划师的角度来看,这其实是内在激励的作用。它能让人持续且长久的专注在一件事情上面,即使有再多的委屈、辛苦、挫折,也都是浮云,这就是大部分人说的“痛并快乐着”。

你看重什么,想取得什么样的结果,其实也就是什么最能激励你,这是你在艰难时刻做决定的主要依据。

我们见过太多太多这样的例子,有人坚持健身,擅长很多的体育项目,他看重的是健康;有人义务做志愿者,多少年如一日,他看重的是助人;有人写书、办公开课,求知欲特别强,他看重的是被人认可和个人成长。

美国的行为科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赫茨伯格曾提出一个双因素激励理论,基本意思是员工对工作的满意度主要来自于两个因素: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

这里所说的激励因素主要指有挑战性、获得认可、责任感、个人成长等。保健因素包括地位、薪水、安全保障、工作条件、公司政策等。

保健因素得到改善,会让人不讨厌自己的工作,但不会立即爱上工作。真正让人对工作满意并且爱上自己职业的是激励因素。激励因素很少与外在刺激有关,更多的是跟自己的内心和工作的内在状况有关,人一旦在工作中找到激励因素,便能长久坚持下去,并乐此不疲。

所以,成功的职业规划第一步要做的就是识别出激励你的是什么。

第二,她如何对待其(yi)它(wai)玩(ji)法(yu)?

一个偶然的机会,曲筱绡得知哥哥负责的项目并没有什么突破,但这个项目对公司意义重大,所以她立即和爸爸申请接手哥哥的项目,接下来她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这个项目上,并力求突破。曲筱绡的这个选择和刚开始计划的接手一个子公司貌似差别太大。但为什么计划外的事情也同样把她推到了成功的道路?

管理学大师亨利·明茨伯格曾说,战略选择来自两种截然不同的源头。第一种源头是预期机遇,可以看见并选择去追求的机遇。也就是曲筱绡计划中的管理一个分公司。

第二种源头是意外出现的,通常是正当你试图实施周密计划或战略时,问题和机遇就同时出现了。接手哥哥手中的项目对曲筱绡来说便是个机遇。

从生涯规划师的角度来看,几乎所有成功的职业都是周密计划和意外机遇结合的产物,关键是一旦意外机遇出现,需要立即抓住并且行动起来,并把意外的机会当做预期的计划那样去经营。

所以,识别职业中随时可能出现的偶然机会并尽可能抓住会为职业上的成功增加更多的可能。

这就好比我们开车行路,目的地有了,路径也规划好了,但因为堵车、天气等意外因素,我们不得不选择不一样的交通工具或者行车路线,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做这些事情并不会影响我们要去的目标,相反,更多时候它会更快更准确的把我们送到目的地。

第三,她是如何玩(行动)的?

一旦决定要接手哥哥的项目,曲筱绡便动用一切资源把项目拿到手,她非常清楚谁能帮助她做什么样的事情,她动用智慧,花费时间,打造点子,包装行动,不成功决不罢休。

曾任英特尔CEO 的安迪·格鲁夫说过:“要了解一个公司的战略,就要看他们真正实施的是什么,而不是看他们说要实施什么。换句话说,要了解一个公司的战略,看他们做什么比听他们说什么更重要”,资源配置对我们的工作和事业的作用原理也是如此。

所谓的资源包括我们的时间,我们的人脉,我们的知识储备,拥有这些还不能保证成功,成功还要看你是如何把他们合理利用起来,并把它们配置到你计划的各个环节。

从生涯规划师的角度来看,职业上也是同样的思路,如果说第一步和第二步需要你多分析多思考的话,那么这一步就需要你行动起来,刻不容缓,纸上谈兵不会帮你找到完美的职业,在这一步,你要不断的试错,纠正,然后再尝试,经历如此的循环甚至好几个循坏,才有可能踏上一条适合你的道路。

曲筱绡便把自己的资源配置到了极致。

因此,如何用行动配置你的资源是职业上取得成功的保证。

史蒂夫.乔布斯曾经说过:唯一让人有工作满足感的方法就是从事你认为伟大的工作,而通向伟大工作的唯一方法就是爱上所从事的工作。如果还没找到这种工作,那就继续找。不要将就,要跟随自己的心,总有一天你会找到的。

曲筱绡做到了,曲筱绡不但用智慧和行动取得了事业上的成功,她还用同样的方法追求到了自己喜欢的男神,在爱情上也有收获。

所以,归根结底,生涯规划就是你想实现怎样的目标,以及如何来实现这个目标。这就如同你打算去旅游,那么整个旅游的计划就是你确定好要去的地方,并且找到方法和路径到达那里。

最后,希望你可以像规划你的旅行计划一样规划你的职业生涯并最终到达你想去的地方。

以上《把自己当作朋友,把成长当作兴趣》一文,由编辑精心撰写而成,希望对您的职业规划有所帮助,更多精彩请访问“职业规划兴趣”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