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了离职,就能想走就走?!。

职场百态频道整理了各种职场技巧,各种职场故事。感谢阅读《说了离职,就能想走就走?!》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如何交接?

接到对方公司的offer后,不要贸然就答应“随时能来上班”、“明天就可以来办入职”。其实,在面试时当对方公司问起到岗时间,你就该给对方打好“预防针”:“我需要留出一定的时间来进行工作上的交接。”这样不单单为自己争取了宽裕的时间——既可从容地办理离职,也可以进一步考虑要不要接这个offer,或者手头有其他选择也可有时间进行斟酌比较。同时,这也是富有职业精神和职业风范的表现。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的单方解除劳动关系,要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尤其是一些比较重要的岗位,比如销售经理、项目主管、财务会计等,离开公司时必然牵涉到将原公司的一些资料、物品移交给继任者的问题,交接工作一旦出了纰漏,可能还会牵涉到职务侵占等一系列麻烦的问题。zC530.COM

友情提醒,不要把离职交接看作是个人的事情,留下一堆烂摊子,想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走,反正公司不能强行留人。离职还需要办退工手续,只有办理了退工,你才能去转移档案、社会保险、公积金等;只有办理了退工,你才能去新的单位办理录用。当然,在员工正式提出离职后,公司必须在规定时间内为员工办妥退工手续。但撕破脸皮毕竟是丑闻,而且你还可能在业内落下一个不好的口碑,万一对方公司的背景调查是入职后做的,你岂不是自毁名节?

参考:《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ZC530.com延伸阅读

离职原因?我说了,面试官你信吗!


“先做个自我介绍吧”、“谈谈你的优缺点”、“你打算怎么开展工作”、“你的兴趣爱好是什么”……这些问题在不少求职者看来都很傻很天真,难道我回答了面试官就真信了?

让我们来看看以下6个最让大家反感的面试题背后,到底有何说法?

离职原因?我说了你信吗!

网友“樱桃将将”的困惑:连马云都说员工的离职原因无非两点:1、钱没给到位;2、心受委屈了。归根到底就是工作干得不爽。我觉得面试官心里其实也都知道,偏偏大家还要“道貌岸然”地找一些借口来撑场面,多累啊!

解惑:我们常说,面试在回答离职原因时要尽量避开说上家的坏话、人际关系、薪水等方面。因为即便这些离职原因很真实,却也会让你扣分。上家公司的坏话、不良的人际关系只能说明你在处理社会关系方面的能力有所欠缺,也缺乏团队合作的能力;而最实在的“钱太少”不能作为离职原因的理由则是:它可以成为离职的一方面原因,却不能是主要原因。你为了“钱太少”而跳槽,那你要追求的工资就是endless了。

自我介绍?枯燥!

网友“Bryanchou”的困惑:很多面试一上来就是干巴巴的“先做个自我介绍吧”。这是个经典面试问题,但HR毫无表情地就让面试者这么讲述,未免太没有技巧了吧!你问得枯燥,我也答得没劲啊!

解惑:面试官问这个问题的真实目的:首先,核对你简历上的信息,重要的是你应当在叙述过程中补足简历中“留了一手”而你想突出的部分;其次,考验你的表达能力,如果推销自己都结结巴巴,推销公司的产品和服务,你又怎么能胜任呢?其实也无需用过于花哨华丽的开场白表忠心,开门见山地叙述自己的工作经验,把自己的工作经历和对方岗位的关键要求匹配起来就可以了。

我有什么缺点?怎么敢告诉你!

网友“小华”的困惑:我经常在面试时被问优缺点,优点就算了,问缺点叫我怎么回答?又不能真的和面试官掏心掏肺,做自我分析。要不然等我说完了缺点,面试官就该欢送我离开了吧。随便回答的话,这个问题又有什么意义?

解惑:这道面试题与“你最失败的经历是什么”有异曲同工之处。其实问题的重点并不是面试官想知道你有什么缺点,他真正想知道的是你的成熟度、对自己的判断和学习改进的能力。在谈论自己缺点的时候,不要只停留在缺点本身,把重点放在自己如何克服缺点的决心和行动上才是比较正确的答题思路。

工作经历?都是过去式了!

网友“wrick”的困惑:“说说你过去的工作经历吧。”这……我不都写在简历上了!“可以提供一下你以前公司的方案吗?”“你们公司在这个项目上安排几个人?人员分别是如何安排工作的?”虽然我是要跳槽,可涉及到公司内部信息,出于保密和谨慎,我还真不愿意告诉你。

解惑:老练的面试官会在求职者叙述的过程中通过不断的追问,来考察求职者过去的工作经历、业绩的真实性。即便是你的性格较为内向,也请不要忘记描述在以往的工作经历中最得意的项目和业绩。只是,请不要过于夸大,把别人的功劳也揽在自己的身上。此外,不要忘了点出自己有很强的团队协调能力。

入职后有什么打算?空谈!

网友“你黑我未黑”的困惑:最烦的就是被问“如果你被录用后有什么打算”,难道不是该我问公司你们录用我以后有什么打算吗?真是的,为什么每次面试总是问些没用的问题!

解惑:这个问题主要考察应聘者对新工作的计划性。面试官问这个问题的目的是希望通过你的模拟述职,了解你做事的计划性和逻辑性,以及你对岗位的熟识程度。你可以先问问这个岗位主要考核些什么,然后根据考核目标说出自己的计划。这个问题的回答不用太过详细,只要根据自己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性质有条理地说出大致的步骤就可以了。如果面试官持续追问,你可以如此表示:“对于新工作,我目前只是有一些大致的想法,具体展开还要看我到岗后的实际情况。”

兴趣爱好?没话找话!

网友“kimwing”的困惑:“你是追星族吗?喜欢哪国的明星?最近在追什么剧?”我是不是追星族跟我的工作有半毛钱关系!喜欢看英剧的就比看韩剧的高大上吗?

解惑:面试官一般会在面试的最开头或者最后问这个问题。在面试的开头问这个问题是为了调节紧张的面试气氛,在面试的最后问这个问题是为了侧面了解一下求职者的个性。面试官会通过应聘者的兴趣爱好来判断其价值观是否与企业文化契合,能否很好地融入工作团队。(完)

更多求职内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职场岔道口:不升职,就走人?


行走职场,谁不想升职?可是,万一升职机会望穿秋水迟迟不来,或是苦等多年的升职机会突然被别人抢走,你会怎么办,做何选择?

Rebecca的竞争对手升职了,她又会怎么做,是负气离职,还是卧薪尝胆,等待下一个更好的机会?

案例:谁掠走了我晋升的机会

Rebecca在X杂志社做了5年的记者。她是A大学新闻学硕士毕业,文字功底了得,采编技术也十分娴熟,但凡重要的采访,领导通常都派她去搞定,而她也总是不负重望做出漂亮的文章。

但Rebecca在学校时,就不是个多话的人,除非是在讨论课或者论文答辩时,她才会言简意赅的把她的想法表达出来,多余的话几乎不说。即使参加工作多年,这样的性格照样显露在平时的细节之中。除了跟社长和主编有一些交流外,她在办公室里几乎就是个边缘人。同事们都说她博学多才,心里多少对她有几份敬重,偶尔想和她交流一下工作心得,或者讨论问题,她的反应都很冷淡平静,话极少,只顾自己一个人安静地在电脑前写稿。除了噼噼啪啪的键盘声,似乎不允许再有别的打搅。久而久之,与同事间就疏离了。

两个月前,编辑总监因个人原因辞职离开了杂志社,眼看着总监的座位空了出来,谁有这个资格坐上去呢?Rebecca是最大的候选人,论资历和能力,谁能比过她呢?连续几天里Rebecca心里都有抑制不住的激动,这是她多年的梦想,眼看就要熬到这一天了。

正当她满怀希望时,领导突然外聘了一个人填了主编的位置,而且很快便走马上任了。全社一片哗然,更不用说Rebecca自己了。她心都碎了,虽然表面若无其事,但已经难受到无法正常工作。

“真的不能接受!拼死拼活干了5年,还是个普通记者,这不算,还空降了个总监过来,啥都不了解,就乱指挥,多年的付出都白费了!”带着一脸的痛苦,Rebecca向专家讲述了自己的“遭遇”。

解决方案:重树目标调整心态,寻求外部发展

向阳生涯CCDM职业规划师与Rebecca深入沟通后发现,导致Rebecca升职受挫的关键原因出在沟通方面。她虽然业务能力出色,但在沟通方面有所欠缺,第一,自认为可以升职,没有积极主动去争取;第二,没有站到公司的立场考虑公司的需要。不主动和对信息的不了解,导致错失良机。

从目前状况的分析来看,Rebecca留下或不是最佳选择。新的总监已经到任,向上发展通道变窄,而这一情况在一段时间内不会有太大改观。此外,人事上的变动也使得管理制度等各方面产生了变化,Rebecca有很强的抵触心理,情绪低落,状态不佳,久呆不宜。考虑到这些因素后,CCDM职业规划师认为,Rebecca可以考虑大胆地“走出去”,寻求外部发展。

梳理Rebecca过往的工作经历和技能发现,很明显,Rebecca很适合在传媒行业工作,因为她采编方面的经验足够丰富,对媒体工作也很有兴趣,这是她核心竞争力所在。因此,建议可留在传媒业。但她可以考虑从编辑岗位作为切入口,这更能让她发挥逻辑力强的优势,同时积累自己在编辑岗位上的经验。其间,慢慢补充管理方面的经验和知识,再向更高职位进发。

在简历和面试中,Rebecca需要从过往的记者经历中提炼出与编辑岗位相匹配的内容,这样更容易让面试官接纳。此外,她失衡的工作心态需要从失落中挣脱出来,通过学习和重新定位目标,慢慢找回自信心和积极的工作状态。

案例启示:把握三点,升职胜券在握!

其实升职并不是一件困难又难揣测的事,虽然当中可能有一些细枝末节会左右事情的发展,但向阳生涯CCDM职业规划师认为,把握好以下三点,升职就能胜券在握!

1、出类拔萃的业务能力,并积极展现

企业最看重的是一个人在岗位上所能取得的业绩。只有那些业绩出色、经验丰富又能运用正确策略表现自己的人,才可能得到机会,获得升职。

2、善于沟通,与团队精诚合作

员工个人的成功离不开集体其他人的支持与协作。因此,公司考虑提升某个员工时,还会参考他在团队中所能发挥的作用,看他能否为企业的整体利益来有效地协调、沟通其他部门,以保证公司和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而像Rebecca这样略显孤立的性格,会对自己的晋升带来不利。

3、换位思考,帮助组织解决需求

公司出于发展需要,给每个职位制定的职能都大不相同。越往高处走,要求的能力和素质会越高。所以当你完成好本岗位工作,想晋升更高职位时,对高一层职位的需求要清楚的了解。Rebecca虽然经验丰富,技能娴熟,但总监这个职位不仅需要实操方面的经验,还需要一定的管理能力和号召力,这些是Rebecca所欠缺的。如果她早一些主动了解情况,而不是默默的呆在她在自以为是的幻想中,也许还能减少此事对她的心理冲击,甚至有可能扭转局面。

升职与否,不是走或留的理由。向阳生涯认为,“混迹”职场,不尽人意的事很多,晋升不顺更是常有之事。对于想要晋升的人来说,关键是找准定位,理性规划,只要有了明智的规划,升职或者走人,一切尽在掌控!(完)

专家介绍:

洪向阳,实战派生涯管理专家。向阳生涯管理咨询集团首席职业规划师,中国职业规划师(CCDM)认证培训导师,专注于职业规划、职业定位、职业转型、求职就业辅导等咨询、培训领域,帮助求职者及职场人找准定位,高效求职,取得职场高速发展,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年假天数,资历说了算


职场百态频道整理了各种职场技巧,各种职场故事。感谢阅读《年假天数,资历说了算》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新《劳动合同法》和《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的施行,使得2008年员工与企业双方的博弈波诡云谲,特别是“五一黄金周”的取消和带薪年假的强制执行,强烈冲击了人们早已熟悉的休假格局。带薪年假无疑是大家期盼已久的福音,但在初期尚无细则作为刚性支撑的情况下,民众仍不免有担忧和质疑,那么带薪年假的实际操作如何?会不会只是一纸空文?

带着这个问题,2008年6月薪酬调查部针对带薪年假的实休情况从个人和企业HR两方面进行了一次专项调查,此次调查共回收2505份个人问卷及465份企业问卷。465家企业中有57%是外商独资企业,其次为民营企业占到24%。个人反馈方面,则民营企业为38%,外商独资企业次之占32%(见图一)。

图一

调查发现一:年假天数,资历说了算

关于年假天数,《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中第三条规定: “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见图二)而我们的调查反馈数据显示,5天是最普遍的年假起始天数,如此操作的企业占到所有参与调查企业的44%左右,其次为7天(占18%)、10天(占13%)。起始年假最多的是一家美资公司的上海办事处,多达17天。而年假的封顶天数最普遍为15天(占40%),其次为10天和20天(均占14%左右)。最长可达40天,是一家大连的合资制造业企业。

图二

在《条例》出台之前,很多公司已有既定的年假政策,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所以年假天数在法律规定以外,有很大的弹性。访谈中,一位HR告诉我们:“以前员工享有的假期比现在要宽泛些,工作1至3年的员工都有5天带薪年假,3年以上则会更多。”而另一家外资软件公司的HR说:“在我们公司,做满1个月就会有1天,2个月会有2天,做满1年就有11天,从第2年起每年增加1天,到20天为止。”

调查数据显示,有58%的企业是按照《条例》中的规定,只以工作年限作为确定年假天数的依据,这样操作起来简单,员工也容易理解。有近三分之一的企业确定年假天数时,除了工作年限,还会考虑级别、工作表现、工种等因素。还有12%的企业只根据级别、工作表现及工种或者几种情况的组合来确定年假天数。虽然工作年限是最普遍考虑的因素,但其他因素也会或多或少影响到部分企业的年假策略(见图三)。

图三

工作年限在确定年假天数方面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但《条例》中对于其定义却十分模糊,并没有说明工作年限的具体计算方法,这也给企业的执行带来一定的困扰。在访谈中我们发现,多数企业以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计算,因为以前的工作很难考证,就算可以查社保缴纳记录,毕竟有的人之前可能没有缴纳过社保。但这种做法对那些有一定工作年限而跳槽的人来说就显得有失公平了。也有企业是按照员工总的工作年限计算的。接受我们访谈的一家制度比较完善的公司正在调整政策,考虑按照最宽泛的方式,按员工从毕业后的年份开始计算。这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只是在细则出台前,恐怕采取这种办法的企业不会很多,毕竟涉及到人力成本问题。

调查发现二:规则下的休假自由

在分工日益细化的现代职场,每个人都是工作链中的一环,每个人的年休假情况,将影响整个组织资源的调动。调查数据显示,有68%的企业和55%的个人选择了根据员工实际申请来安排年休假,也就是说怎样休假、何时休假主要依据个人意愿。员工在申请休年假时,一般先要向部门主管申请,在安排好自己的工作及不影响整个部门运作的情况下,主管才会同意休假申请。经过部门主管层的安排和过滤,等休假申请到HR手中的时候,基本上就没有理由驳回了。这也不难解释,为什么HR的反馈问卷中对于员工休假申请有91%选择了“90%以上的申请会被批准”,只有不到4%的HR选择了“调整员工休假日期的情况超过全部申请的3/1”,而“不批准的申请超过全部申请的1/3”成了无人问津的选项。

当然还有很多其他情况,不少的企业会在年假申请规则中加入一些附加条件。比如有些公司会对年休假进行统一安排,春节时多放几天,那几天就用年假冲抵,有的公司则因各种因素限制,希望员工在固定时间内休完年假,或有限制次数,例如“连续休假不得超过X天”等(见图四)。一位HR说:“因为一线工人的岗位问题,不好安排,所以对他们的年休假基本是公司统一安排,以免影响业务运转。”还有的公司要求休假的员工保持手机24小时开机,以便工作遇到问题时能够得到及时处理。

图四

我们可以看出,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个人对于怎样休年休假是有相对主导权的,因为毕竟相对自由的年假不同于“一刀切”的黄金周,适当的调整有时也是十分必要的。德国人就很善于调节假期,每年的七八月份是欧洲的休假旺季,但如果所有人都选择在这个时候休假,工作势必受到影响。为此,德国企业和机构会提前两三个月确定员工休假安排,对暑期工作做出适当调整。为缓解交通压力,德国学校还将放假时间错开,采取轮流制。

调查发现三:应打破的零和游戏——工作VS休假

再说年假应休未休的主要原因,从图五可以看到,“工作繁忙”在HR方面为首要原因,在个人方面位居第二;而在个人方面排第一的“公司不准假”却是HR认为影响最小的因素(见图五),这又是为什么呢?

图五

经过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HR和个人理解的“公司不准假”是有一定差异的。在个人方面,如果休假申请在部门经理那里就因为工作忙等原因被否决了,那就是“公司不准假”;而对于HR来说,更多的理解为是HR不准假,因为部门经理肯定在不影响部门运作的前提下才会同意员工的休假申请,所以到了HR这里,没有特殊原因就不会否决。而且这也和个人数据的来源多为民营性质企业也有一定的关系。所以才导致同样的选项却得出截然不同的结果。

这样看来,“工作繁忙”当之无愧地成为未休年假最主要的原因,一方面自己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很少有人会丢下未完成的工作而去休假,另一方面这种情况下恐怕主管也不会同意员工休假,这就像一场工作和生活之间的零和游戏。所谓零和游戏,是指一项游戏中的两方,一方所赢正是另一方所输,游戏的总成绩永远为零。在职场中,人们总是难以处理好工作与生活的平衡,而多数情况下大家会认为把组织利益放在首位是理所当然的,一旦个人利益获胜,组织必定会付出代价。

工作是永远也做不完的,除非辞职。难道工作和休假就不能双赢吗?《哈佛商业评论》曾对此问题进行过探讨,研究发现有些主管在平衡工作与生活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这些主管通常会把企业的目标清楚地告诉员工,并鼓励员工设定自己的生活目标,支持员工经营自己的生活,他们还会不断改善工作方法,以提升组织绩效,并为员工节省时间和精力。当他们发现工作和生活有冲突时,反而让大家有机会检讨工作绩效不彰的问题,并能形成良性循环:由于主管愿意协助员工平衡工作与生活的需求,员工对组织更有向心力、更加信任,在工作上投注的心血和精神也会更多,工作绩效自然因此提高,使组织受益。主管看到这样的良性循环后,便会继续守着这些原则,协助员工兼顾工作与私人生活。所以,工作繁忙不应成为有假不能休的传统解释,只要我们愿意改善,工作和生活(或者说休假)是有可能突破零和游戏,而达到双赢的。

另外,HR方面的“其他”项也占了很大比重,其中包括员工为了拿高额补偿金而自己不愿意休或员工并没有申请等因素。

调查发现四:年假也有保质期

总有无法休完的年假,当年末来临时,那些没有休完的假期何去何从?是贬值,是增值?是依旧等待主人来年的光顾,还是伴随新年的钟声烟消云散?

从HR的反馈数据看,未休的年假“计入下一年”及“计入下一年,但有限制”的居多,两者总和约占63%,而个人的反馈数据则多为“自动作废,没有任何补偿”,约占60%(见图六)。仔细分析数据,我们发现做出这一选择的样本,比较集中来自民营企业。带薪休假最终还是对企业财力的一种考验,不过我们相信企业在这方面的投入是会获得相应收益的。而这种收益可能体现在不断提高的工作效率上,也可能体现在更让人满意的员工流动率上。

图六

未休年假跨年度累计的方式维持了年假本来的形态,其中又有不到一半的企业有最后期限的规定,比如未休年假的有效期只能到次年的3月或6月,届时再休不完就要作废或者给补偿金。一位HR说她们公司的未休年假可以延长至次年元宵节,因为公司外地员工很多,这样可以保证一部分人可以陪家人过一个放松的春节。而这个方法是和员工们一起讨论出来的,公司对员工意见的重视使得员工也很自觉,很少找借口请假。对员工的理解和尊重换来了员工的敬业和忠诚,这样的方式和结果使这位HR感到很自豪。

有的公司年假天数要比国家规定的多,比如工龄1年的小刘有8天年假,本年度小刘休了3天年假,那未休年假在国家规定天数以内的为5-3=2天,公司额外的假期为8-5=3天,这种情况下对于未休年假又是如何补偿的呢?我们总结了此次调查中不同公司对这种情况的不同处理方法:

A:国家规定天数以内的(2天)按日工资的三倍补偿,公司额外的假期(3天)按一定倍数(如,1倍或1.5倍)补偿;

B:国家规定天数以内的(2天)按日工资的三倍补偿,公司额外的假期(3天)自动作废;

C:全部未休年假(5天)都按一定数额买断(比如一天200元);

D:未休年假(5天)自动作废,没有任何补偿。

对于未休完年假“按日工资3倍补偿”的做法,在我们举办的HR沙龙上,不少HR是持保留态度的。条例第五条规定:“单位确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职工休年休假的,经职工本人同意,可以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对职工应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数,单位应当按照该职工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这条规定可以理解为,只有在员工申请了年休假,且单位因工作原因不能安排的,员工本人也同意了,才按3倍日工资收入支付。这里提到三个关键步骤:员工申请休假、公司不同意、员工同意不休假,是否都能提供确实的证据是一个关键。因此,我们提醒本文的读者,请务必使用书面休假申请,并留底;也提醒各位HR,请尽量为有未休年假的员工安排年假。

因为现阶段尚无操作细则,所以未休年假的补偿方法呈现多样化,若员工是为3倍补偿金而选择不休年假,是完全违背带薪年休假制度初衷的。所以,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我们鼓励员工在有效期限内把年假用完,这也是实行带薪年休假制度的强有力的保障。

调查发现五:让年假逐渐成为文化

带薪休假制度是热爱生活的法国人最早创立的。在国外,休假早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例如德国政府对不休假的个人不给予任何经济补偿,以此鼓励人们休假;芬兰政府则要求雇主向休假的人提供额外津贴,以保证他们有足够的钱外出旅行或消费,而不是只能在家中枯坐度过假期;就连工作狂的日本人也能享有名目繁多的休假。2007年《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的出台无疑将是中国休假制度的一个里程碑。

此次调查中有49%的个人休年假的原因是“想放松一下”(见图七),这个比例倒是有点出乎意料。在我们一贯的印象中,中国人休假一般都用来探亲、旅游或处理紧急事务,而仅用来放松一下似乎显得过于“奢侈”,身边也有一些同事和朋友都表示“舍不得用年假”。这个数据表明,当职场人士的工作压力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大家已经开始学习调整自己了。偶尔的放松有助于调节紧绷的情绪和压力,然后才能以更充沛的精力和更清醒的头脑投入工作。其实,这才是休年假的最根本的意义所在。

图七

当然,制度要有一个完善的过程,企业要有一个调整的过程,个人也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带薪休假不是谁的恩赐,而是每个人应享有的权利。制度需要强有力的执行和监督,才能让带薪休假逐渐成为一种被普遍接受的观念,一种文化,当人们都能尽情享用带薪休假的美味蛋糕时,必能促进工作和生活的和谐发展。

薪酬调查部

2008年6月

附录:

带薪年休假发展历程

1991年6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职工休假问题的通知》中规定:“党中央、国务院决定,从今年起,各级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安排职工休假。”

1995年1月1日自该日起施行的劳动法第45条规定:“国家实行带薪年休假制度。劳动者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

2006年1月1日自该日起施行的公务员法第76条规定:“公务员实行国家规定的工时制度,按照国家规定享受休假。”

2007年12月7日国务院法制办全文公布《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完)

生活冷暖自知,想走的路只有自己知道!


职场百态频道整理了各种职场技巧,各种职场故事。感谢阅读《生活冷暖自知,想走的路只有自己知道!》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仿佛这个时代,已经越来越“通货膨胀”了,不止是物价,还有人心。

回顾近来又开始死灰复燃的公众号一些标题党文章:

“30岁的人生想开挂,全靠这些...”、“他用一年时间,从负债6万到年入百万...”、“月薪10W和月薪1W的人,差距原来是这样造成的......”“30岁有多少存款才合适”等等之类的。

你有没有一种感觉,你的人生,俨然已经成为了别人文章里的那些“失败者”——因为你可能还买不起房,买不起车,月入薪资可能连5000都还不到......

别人的三十岁,月入5W,年薪上百万,买得了房,也能开得起豪车,一年还有时间全世界旅游打卡晒照,末了还能来个“人生就是要靠自己才精彩~”的朋友圈鸡汤心得分享。

而你的三十岁,每日还要上班打卡,挤着地铁,吃着每日尽量不超过30元的午餐,能不叫下午茶就不叫下午茶,总是要等换季打折才敢去商场逛一逛,周游世界的梦想也只能是在家里的地球仪上不时地转一转......

就好像,你一夜之间,真的体会到了父母以前曾告诫过你的那句话——

“人比人,是真的要气死人的!”

回想起我们父母那一辈,30岁时他们在做什么呢?此时大多数单位已经发了房,该有的大件——自行车也已经有了,孩子或许刚刚出世,说是人生赢家也不为过。

也难怪,数十年后的父母辈在看到子女的婚嫁上,会将有无房产、有无车、有无存款看得如此重要。

也难怪,现在的年轻人,一个比一个,还要浮躁,一个比一个,还要焦虑......

羡慕别人年纪轻轻就能买车买房,觉得自己这样每月拿着几千的月薪不知何时才能买得起房和车;

羡慕别人年纪轻轻就苹果随便换、限量口红包包鞋子随便买,觉得自己能一支普通好点的牌子的口红都要精打细算的日子太压抑;

羡慕别人年纪轻轻却能整日出入高级会所和高消费场所,而自己却只能广场散步蹦蹦养生迪;

羡慕别人年纪轻轻就能满世界旅游打卡晒照发朋友圈,自己却只能在地球仪上做记号,顺便看看旅游频道......

于是乎,这样的过度攀比,很容易就催生了现在流行的“花呗”、“借呗”女孩,甚至于让我们联想到,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90后女护士被赶出家门,竟然是因为追求精致生活导致欠网贷几十万”的新闻。

于是乎,公众号的那些“羡慕别人年薪上万,实际上是因为你没有坚持这些好习惯”“羡慕别人月入5万,是因为你错过了这些”......

层出不迭,络绎不绝。

但事实上,如果老老实实努力,就真的不可能成功吗?

未必。

都说“量变才能引起质变”,过于追求捷径,想要一步到位走上人生巅峰,那种人或许会有,但未必结果能一直稳定一直美好。

一步一个脚印,大厦非一日垒成,罗马也并非一日建成。

我们总要给这结果一些时间,花费一些努力,等待积累一个过程。给理想一点时间,也给未来一点期许。

不是每个人的人生都能像杂志上、电视上看到的那样,成功而充满光环、众星追捧,于你于我,我们更多人只是这大千世界的普通人。

但,那不代表我们就只能一生落寞。

给自己一点沉淀的时间去努力耕耘、努力学习,相信未来,你我终将迎来自己人生的巅峰时期!

“美化”简历就能找到好工作吗?


职场百态频道整理了各种职场技巧,各种职场故事。感谢阅读《“美化”简历就能找到好工作吗?》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对于即将要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相信时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毕业等于失业。对于一部分人来说的确是这样,因为没有工作经验、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他们长时间找不到工作,然后陷入迷茫,不知道要找怎样的工作了,为解决这个问题,于是纷纷“美化”简历。

毕竟,并不是每个人在校期间都是“优秀班干部”、“社团干部”;也不是每个人都有参过赛拿过奖,着有漂亮的在校经验;即使实习过,微不足道的实习经历,也不是谁都能提取出含金量较高的经验。

而企业招聘的工作要求中,即使招聘毕业生,也有一定的要求,并且这一块小蛋糕大把人抢着吃,而能力不足以匹配的不在少数,只好夸大简历充分:虚假的“获奖荣誉”;虚构的工作经验和时间;职位“张冠李戴”等。

企业的HR每天面对无数应聘者,早已阅人无数,拿着这种简历,只要对方问几个问题就露出马脚,分分钟暴露自己的不诚信,好工作也失之交臂,反而得不偿失。

简历不经过包装美化,就不能找到好工作了吗?随着小编一起了解一下。

其实不然,HR在对你完全没有了解的情况下,只能通过简历来初步判断你,他们关心的不是你的经验,而是你的能力,他们需要看的一般是这几点:

1、准确的职位定位

工作经验不需要多高大上的内容,哪怕只是一个看似简单的助理职位,也有很多人搞不清楚助理的工作具体做什么,写了一堆看似华丽的内容,却华而无实。

2、高质量的工作完成度

刚开始大家接触的工作都是琐碎的杂事,但简历上不能这么写啊。

工作准时完成只是基本条件,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你是否有自己的自主思维,是否善于利用资源,用了什么方式高质量地完成,并且取得超过预期的成效……

这些都是你优于其他应聘者的有利优势。

3、总结经验的能力

这不仅仅是职场新人容易忽视的,甚至多数职场老人也不重视总结。任务接到手就撸起袖子干,做完就交差,从来不回顾,工作中的难点、疑点、痛点,直到下一项任务……

快速的行动力是好事,但在执行之前应有初步的规划,过程中要不断地总结经验,完成任务后应及时复盘,将中间的问题一个个突破,这比盲目工作多年的经验还有用,到了简历上,还怕没有东西可写吗?

4、真诚、踏实的品质

很多求职者一份工作做得不好就换,换了不喜欢就再跳,间隔时间都非常短,容易给人感觉浮躁,即使找到了好工作,也会因为琐碎的小事而辞职,这是最浪费时间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多年后无法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有些人却愿意沉下心来,认真地分析自己的能力和目标岗位的要求,甚至带着岗位计划书去面试,即使对企业的分析都是错的,但在面试官眼里,却是最打动人心的。

小编认为,与其花时间去包装简历,不然先花时间审视自己,分析目标岗位,提高能力去与之匹配。不然即使简历做得再完美,对企业来说也只不过废纸一张,多不值得。

离职要想好,避免激情离职!


成年的崩溃都是一瞬间的,在崩溃的边缘一定要保留一丝理智,为后路做着想。无论遇到什么情况,要尽量按流程走,辞职是指员工根据企业流程,提前做好书面辞职手续,走审批流程,并做好工作交接手续。一般来说,目前企业的辞职大都规定要提前一个月。如果激情离职,可能会面临的损失更大,从而导致进一步的崩溃。下面我们来分析激情离职的弊端:

激情离职,可能需要赔偿公司损失

劳动法规定,擅自离职而造成工作交接不畅,导致企业损失的,公司可向自离员工提出一定经济赔偿。这就是激情离职造成的最严重的后果,很多人以为离职之后就不用再管公司的事情了,堂而皇之地走了,其实这是一种不太负责任的做法,忽略了企业招人、培训新人所浪费的时间和精力成本。做任何事都要善始善终,即使已经有了下家,也应该把手头的工作交接好再走不迟。针对这类员工,企业为了降低损失,会扣留员工最后一个月的薪资,而员工不满公司扣钱,本来可以好聚好散,最后却搞得不欢而散。

激情离职,影响自己的正常收入

关于辞职,上文也说了,是有了离开公司的想法后,按照公司的离职流程,先填写离职单,然后等待批准,领导批准后公司会招聘合适的人接替你的岗位,你需要将手上的工作全部交接完毕,一般这个过程需要1个月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只要按时完成交接,即可顺利离职,并且公司会将最后一个月的薪资如数打到你的账户。毕竟,多忍受一个月,不但能拿到属于自己的薪资,还能和平分手,避免因为激情离职而和公司扯皮,闹得不愉快。

不要激情离职,更不要裸辞

有些人决定离开公司后,会产生“骑驴找马”的想法,当突然收到心仪公司的offer后,就忍不住激情离职,即所谓的裸辞。每年都有很多实习生在找工作,干得不开心就裸辞,以为后面能找到更好的工作,每份工作都维持不了多久。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房租要给,吃饭要钱,可惜口袋的钱已经花光。所以不要动不动就离职,先在一家公司积累工作经验,接下来也方便求职更好的工作。

总之,选择离职要慎重且善始善终,尤其不要激情离职,辞职虽然程序繁琐,审核的时间和对接的时间比较久,但是对你的薪资没有任何影响,而激情离职则可能与公司闹得不愉快,最后一个月的薪资可能还拿不到,甚至也可能影响下家公司对你的背调。所以面临工作不顺,想要离职时候,多多想想后果,理智的处理,走正常流程,是对自己的负责。

这两个跳槽理由,说了面试肯定失败!


职场,繁重的工作可能让你剪不断理还乱,效率也久久不见提高。其实,这都是因为你没有用对方法!小编来告诉你。感谢阅读《这两个跳槽理由,说了面试肯定失败!》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最烂理由:职业倦怠,每天上班如同上坟

网友:我每天上班太忙,没有一点空闲,心情越来越累,老板也很情绪化,难服侍。我渐渐失去了对工作的兴趣。希望能换份工作,换个环境重新点燃对工作的激情。

HR:对原来的工作失去兴趣,是不是来我们公司也会“悲剧重演”呢?哪家公司愿意被人上坟呢?如果有了厌倦,或是职业倦怠就要跳槽,这稳定性实在差的可怜。

:跳槽是解决职业倦怠最烂的方法。很多时候,当你刚开始一份工作的时候,会觉得进步非常快,似乎有很多这方面的天赋,非常适合这份工作,是“天生好手”。然而工作了几个月以后,你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发觉自己成长的速度慢了下来,你开始变得有些沮丧和焦虑。这时你对自己说:“看来这份工作是不适合我的。”于是你辞职进入另外一份工作,最后却发现,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

所以先找到倦怠原因再跳槽吧!

最不受欢迎的跳槽理由:受排挤、人际关系不好

网友:我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平时话不多,也不爱和同事聊八卦。因此,平时同事们聚餐、聚会的时候,我经常被排除在外。时间久了,我也觉得有点难受了。想和他们打成一片,却又找不到突破口。或许是他们看不惯我吧,我还选择另外一个环境好了。

HR:我们团队也有内向的人,但是内向不代表不合群。一个不会和团队相处的人、一个不愿意主动融入团队的人、一个游离在团队之外的人,我们不需要。

:当你受了委屈想跳槽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受排挤是自己的原因多一点,还是他人的原因多一点?显然,上述案例中主人公的性格是导致其人际关系不和谐的主要因素。这样的性格,或许在任何团队都是不受欢迎的。因此,先要解决的是,努力融入团队,它的突破口也许只是一袋零食或者一杯水。(完)

做到这些,就能在工作中被重要


职场,繁重的工作可能让你剪不断理还乱,效率也久久不见提高。其实,这都是因为你没有用对方法!小编来告诉你。感谢阅读《做到这些,就能在工作中被重要》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工作时间不要与同事喋喋不休,这样做只能造成两个影响,一是那个喋喋不休的人觉得你也很清闲,二是别的人觉得你俩都很清闲。

不要在老板不在的时间偷懒,因为你手头被打了折扣的工作绩效迟早会将你的所作所为暴露无遗。

不要将公司的财物带回家,哪怕是一只废弃的椅子或鼠标垫。

不做夸张的装扮,工作场合远离半尺厚的松糕鞋与有孔的牛仔裤,否则你的这种装扮让别人无法集中精神,也制造出与业务极不相称的气氛。

不要仅为赚取更多的钱,就为公司的竞争对手做兼职。更不要为了私利,就将公司的机密外泄,这是一种职场上的不忠,员工之大忌。

不要淹没在电子邮件中,除非你正在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否则没有必要立即或时时刻刻阅读邮件。预留一段时间,一次性做出处理。

不要每日都是一张苦瓜脸,要试着从工作中找寻乐趣,从你的职业中找出令你感兴趣的工作方式并尝试多做一点。试着多一点热忱,可能你就只欠这么一点点。

不要推脱一些你认为冗长及不重要的工作,要知道,你所有的贡献与努力都是不会被永远忽略的。

不要忘记工作的满足感来自一贯的表现,因此要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公司整体利益做出直接贡献。

不要将个人的情绪发泄到公司的客户身上,哪怕是在电话里。在拿起电话前,先让自己冷静一下,然后用适当的问候语去接听办公桌上的电话。

不要一到下班时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如果你未能在下班前将问题解决好,那你必须让人知道。如果你不能继续留下来帮忙,那你应于抵家后打电话回公司看看事情是否已得到控制。就算是平常的日子,在离开公司之前,向你的主管打声招呼也是好的。

不要滥请病假,应考虑到自己缺席给他人带来的影响,如真的需要请假,请一定如实申报。

不要提交一份连你自己都不想收到的报告,更不要言之无物,因为你不只有填写报告的义务,同时也有提出改善意见的责任。

不要言而无信,否则会让所有与你工作上有关系的人都生活在惶恐之中。

不要只是一味等候或按照别人的吩咐做事,觉得自己没有负上责任,因此出了错也不用受到谴责。这样的心态只能让人觉得你目光短浅,并永不将你列为升迁之列。

不要在工作时间打私人电话,电话亭就在街边500米的地方,休息时间走出去,虽然要付出两枚硬币,但你的形象却不受损。

冒领功劳等于制造敌人,若你因一个不属于自己的成绩而受到称赞,那么你就坦白地讲出来。

不要在上司说些不好笑的笑话时开怀大笑,应明白上司需要一个有创意、有热忱的工作者远远胜过一个应声虫。

不要把办公室家庭化,这是不专业的表现,也是侵犯公司领地,更何况公司的客户没几个人愿意知道你的家庭是什么样。

《说了离职,就能想走就走?!》由职场百态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在您职场百态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学生职业规划”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