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规划建议。

职业规划就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计划的过程。一个完整的职业规划由职业定位、目标设定和通道设计三个要素构成。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如今,90后的社会价值正在逐渐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他们正在各行业遍地开花,成为新时代的中流砥柱。出生于90后学生们在职场的舞台,在大众眼光中,他们似乎被贴上重重标签:自我、张扬、叛逆甚至颓废。而最常见的标签,恐怕就是不靠谱了。对被贴标签的这一代年轻人而言,他们的也显得异常艰辛。

提起90后,很容易拿80后甚至70后来对比。其实90后整体比80后、70后都优秀,社会发展的速度飞快,因此对90后的要求也就更多,导致他们求职的困难更大。北森公司总裁王朝晖认为,在职场不能说90后是垮掉的一代,这样对他们是不公平的。

尽管有人倡导别符号化90后,但我们必须无可辩驳地承认,作为新的年轻一代,90后有着70后、80后所不具备的特点。80后的人用起来很顺手,因为他们踏实,目标定位比较明确,对社会认知会越来越清楚。90后也有踏实的毕业生,但他们更具个性的一面,更喜欢按照自己的思维模式来操作。

市场调查公司新华信对90后的调查结果显示:90后基本上普遍受到家庭宠爱,物质生活相对富裕。其价值观更是与众不同。他们物质意识强烈,认为富裕生活是未来生活的底线,超乎其年龄的现实和讲究实际。此外,90后个性更强,更独立,有强烈的反叛意识,敢于质疑权威,极力表现与众不同的个性。也正是因此,他们追求创新、潮流和独享,乐于享受快节奏生活,喜欢高浓度、快节奏的极致体验。他们对生活品质及个性化有着更多的追求。

对于这些初生牛犊的90后工作者,以下是各界职场精英的寄语与建议。

HR眼中的90后自我和忠诚度低

一个著名的段子加剧了这个标签的情感色彩:如果老板说加班,70后会默默加班,80后会要求加薪,而90后会潇洒地辞职。ZC530.CoM

除了自我,90后忠诚度越来越低高露洁棕榄(中国)有限公司大中国区培训与招聘经理刘英丽表达了自己工作中的体会。忠诚度越来越低也是近两年校园招聘的突出现象。学生在找工之前没有明确的方向,甚至没想好就过来应聘了。刘经理表示,90后找工,一定要找自己喜欢的工作,光现在喜欢还不够,要长期喜欢,过了十年、八年仍然喜欢。只有这样的喜欢都是真正适合自己的职业。如何判断是长期喜欢的职业:从工作内容是否喜欢、是否擅长,工资、工作时间、环境等不是重点。在尝试一些职业过程中,思考自己到底喜欢什么样的职业,哪个才是自己内心的召唤,这就需要自己去悟。

第一个选择很重要,不要被旁人影响了自己,要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这才是最幸福的事。

90后如何规则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北森公司总裁王朝晖认为,90后在求职时要问三个什么:要什么、为什么、凭什么 第一,无欲则刚,但在求职上如果无欲这个人是没有力量的,所以要什么这个问题是求职者首先要思考的问题。第二,为什么。例如同是求职软件工程师,但各人选择的理由是不一样的,有的是发自内心的喜悦,有的是父母希望他成为工程师,有的觉得这是潮流,不做这个就落伍了。不同的理由给人的支撑时间不一样,只有兴趣对人的支撑是持久的。所以一个人应该根据职业兴趣来做选择。第三,凭什么。别人为什么把机会给你,你要给别人一个理由,是你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还是看了很多书,还是有很多思考。90后求职要把这三个问题想清楚。

过来人给90后的建议

赶集网华南区大客户总经理宋宁:1.更加务实和踏实;2.在彰显个性的同时多做思考。体现个性的时候要思考会不会影响别人,有一种换位思考的能力。3.要提升责任感。90后更自我,干什么都随自己的心愿,缺乏一定的责任感。

北森总裁王朝晖:站得高点,看得远点,对自己挖得深点。当前专业跟工作关联度不一定很高,要往后看3到5年这个工作对自己意味着什么,不要半年就跳槽。挖得深一点就是要对自己多进行反思,要从工作里找到一些沉淀和积累。

华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系申老师:一是观念上要有端盘子的意识;二是要有策略,多去了解行业的情况,了解各家企业的情况,同时在学校储备相应的知识;三是要有能力,包括自己的学习能力、职业技能。

百胜餐饮(广东)有限公司总经理崔焕铭:一是让自己快乐;二是抱定终身学习的信念;三是要有好的情商。

从个人的职业规划角度来说,虽然90后新生代们的机遇比过去多了许多,但是真正能够把握机遇的仍然是有准备的人。培养自身积极正向的生活工作心态,即使有个性,也要考虑所处的环境,顾及旁人的感受,正确看待社会给予我们的机遇。在追寻成功的过程中还需要制定阶段性目标,自我定义的成功也许会因为短期的状态变成海市蜃楼,因此而丧失对工作的热情就等于放弃对梦想的追逐。在清晰的职业目标下制定可操作的行动计划,配合坚定的决心,这样一路走下去才有可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扩展阅读

给90后的职场锦囊


90后大学生纷纷毕业。这群精力满格的新同事打出的各种意外牌,已经给不少摸爬滚打多年的资深职场人来了一场“震撼教育”。本文传授给90后的职场锦囊。

90后大学生纷纷毕业。这群精力满格的新同事打出的各种意外牌,已经给不少摸爬滚打多年的资深职场人来了一场震撼教育。90后员工真的是一群职场小怪兽?既然我们不是奥特曼,该如何和小怪兽们和平相职呢?
局外人也许会说:新新人类嘛,想法多、创意多、热情多,可能是有点儿不好管,但教一教总会好的啦。可当局者听了大概会跳起来:你知道什么?怕吃苦、没礼貌、自视高90后这些让人横竖看不顺眼的小动作,归根结底还是源自于价值观的不同啊!价值观懂吗?就是教都没法儿教的那个很玄的东西,就是道不同不相为谋的人分道扬镳的原因!
现在就对90后的新人们下这样的判断,公平吗?不如让我们先听一听70、80后的起诉,再让90后们自己站出来,告诉我们这一切到底算是怎么回事儿。

【控诉1】让他们加班?没门!

父母这代人会教育我们,现在的年轻人真幸福,他们当年哪有八小时的工作制,领导叫留下来干活,底下的都是说一不二。可到了90后,他们却义正词严地集体说:让我加班?想什么呐!
80后的Vincent和Ameli在上海一家大型快销公司的销售部门工作,到了要冲季度业绩的时候,无论工作日的夜晚还是双休日,基本上都得把公司当成家。难得最近有一场朋友婚礼,他们也只能匆匆现身,然后半夜杀回公司继续通宵达旦。第二天,苦命二人组在茶水间里猛灌咖啡提神,新入组的90后小妹妹正好走进来,听见他们的对话,眼睛睁得比铜铃还大:什么?你们干嘛要同意加班?我一到周末就会把工作手机关机啊!下班时间难道不是自己的?为了工作你们连洞房都不闹啊?生活和工作要平衡啊!
Vincent和Amelia听了一阵心酸拼搏这么多年,到头来倒让一个小姑娘教育自己生活和工作要平衡。看着临近下班的新同事神情坦然地以一句晚上要回家陪我妈吃饭推掉了老板刚送到眼前的数据分析表,他们不禁火暗烧,又或者是妒忌?

【90后自辩】

我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自我、更好的生活,既然如此,我为什么要为工作牺牲我的生活?偶尔加班我可以配合,但必须明确:合同里写明每天八小时工作,那我就每天贡献出八小时给公司,我已经尽到义务。八小时之内团队无法完成工作,那说明公司的人事体制有问题,招的人不够。如果合同里写明无固定工时,那平时加班我愿意接受,周末的时间还是我自己的。当然,如果是因为自己的责任造成延误或者出错,那加班也是理所应当。可是大家要记住,加班会折寿,会猝死的!

【控诉2】主见太大,不懂按要求完成任务

90后初入职场,出生牛犊不怕虎,对于老板布置的任务,大多热情又勇往直前,可渐渐地老板们发现,怎么好像最终交货和自己的期待总是有些不一样?Sophie是一家多媒体公司的视频负责人,她手下的90后新生力量来来去去,看多了他们的工作表现,Sophie会觉得自己有妈妈般的劳心劳力心:我们的工作虽然讲创意,但还是注重细节的。比如一个广告要在禁烟国家投放,需要剪辑师遮住每一帧香烟头,但小朋友们交上来的作业总是错漏百出,还口口声声告诉我,这几处香烟出现得很隐蔽,不会被发现的!另一边,他们给视频加特效、做效果的劲头,倒是永远高出我的要求。
像Sophie这样的老板,绝不仅一个。一开始还怕说出口打击了新人的积极性,但时间久了,就让人忍无可忍。普遍上对90后的评价是,做事七零八落,丢三落四。布置了八条任务,最后完成的也许就五六条。老板指导项目的精神和内容,会被他们自主改造重构,按照自己的意思来完成。很多职场前辈们觉得,带90后的小朋友比较辛苦,常常跟不上他们的思维,又往往得给他们擦屁股。究竟是老板的order没有完全传递给90后,还是90后的理解力出了问题?

【90后自辩】

我们中确实有些人,习惯在看到一个任务、一份企划的第一秒,就要从里面挑点儿毛病出来,再按着自己的理解做事。这可能是从学校、从社团里带出来的习惯。但也不要觉得我们90后就是爱挑刺、爱出风头。很多职场规矩我们还不懂,自己平时也会在网上看《给职场新人的N条建议》那种文章,也希望能有前辈平心静气指点我们。老实说,刚进职场,我们都觉得自己弱爆了!哪敢觉得老板的指令有问题?如果老板能讲清工作的重要性,我们心里的小声音再多,也绝对会乖乖照做的。

【控诉3】不就批评几句吗,哭什么啊!

谈到如何对待90后新人犯错,职场的前辈们多是一脸的无奈。从小到大谁不是一路被老师、长辈、老板训过来的,但是当十年媳妇熬成婆,自己成为老板时,猛然发现,他们手下的90后可真是批评不起。
Jessica就是这样一个委屈的老板,在一个项目里,她的实习生在计算的过程中出了错,导致整个方案被客户否定,两个月的努力全部泡汤。那日在气头上,平时温和的她说了几句重话,第二天实习生就不来上班了,打手机关机,发短信不回。一个星期后,Jessica被自己的上司叫到办公室谈话。原来实习生向大老板投诉了她,说她态度有问题,不给新人犯错的机会。这件事足足让她一个晚上合不上眼,她实在想不通,难道老板批评犯错的下属还要讲究方法和策略?!

【90后自辩】

学校里,老师的批评我不怕,还会有同学觉得我很酷。工作中被批评突然变成一种对能力的质疑,那就会变得特别伤人,自尊心瞬时瓦解。人人都有犯错的时候,要就事论事,不要上纲上线。不要一直说我错了,我希望你告诉我怎么做才是对的。如果可以的话,能不能不要批评我,而是教导我?

【控诉4】说出现就出现,说消失就消失

制片人张老师做电视二十多年了,手下的实习生不知道带了几多,但是最近蹦蹦跳跳来实习的90后们的行为着实让60后的他摸不到法门。
小馨是个聪明的实习生,交待办什么事总是又快又准,但让张老师纳闷的一点是,这个小姑娘怎么上班来无影,下班去无踪,从来不打一声招呼。因为电视台给实习生的位置是流动的,每天小玲到了公司,全组人都不知道,有任务了得满办公室找着她。有一天直播完毕,小馨又不见了踪影。手机、书、钱包都摊在桌上,大家都担心她是迷路了还是出意外了。找了一夜无果,第二天小馨现身了:唉呀不好意思,昨天太迷糊,东西没拿就走了
来无影去无踪的也就算了,还有索性不来上班的:有过完一个公共假期就不见人的,因为没有人通知我节后什么时候来上班;有实习三个星期后突然请辞的,因为要回老家办事;还有为了熬夜看奥运,自己给自己放假两星期的
其实,随着老板的年龄变轻,公司的氛围也比较轻松,已不像以前那么要求,下属昏定晨省,但是一些90后在职场表现出幽灵状态,让老板们在几次寻隐者不遇之后,心里很不好受上下班打个招呼,不但是报到,也是做人最基本的礼貌。

【90后自辩】

突然消失好几天,肯定是只有极品才干得出来的事情,精神正常的90后绝对不会这样,希望大家不要把个别和全体90后划上等号。早请示、晚汇报,这个要看工种吧,外企的工作氛围自由,需要在乎这些吗?其实我也愿意每天和老板、同事打招呼,汇报行踪,但大家都好忙,会不会觉得我烦?还有,每天一进办公室就要满脸堆笑,其实也有点假

如果你的下属是90后,你该怎么办?

【BOX1】如果你的下属是90后

【古典新精英生涯总裁,职场专家,cctv、凤凰台职业专家团成员】

1.给他们更强的掌控感:让90后员工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并让他们觉得这件事是自己在负责掌控,他们会比70、80后更拼命加班。
2.做服务型的管理者:面对90后,老板们可以从传统管理者(设定目标、每个流程都监管)向服务型管理者(一起设定目标,不管具体实施过程,在必要时候提供帮助)转型。
3.不是价值观不同,而是处在价值观转变的不同阶段:任何时代的老一辈都会看不惯年轻一代,冲突会发生在每一届管理者和入职新生上。这是因为在人的成长过程中,价值观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
4.用他们的方式做沟通:90后一代成长环境与70、80后不同,他们的头脑中没有信仰,或者充满不同信仰。但他们也是正常的人,只是有自己的沟通方式。如果试试在上班第一天和新员工互加微博,可以一下拉近距离、增加认同感。
5.你也有权选择不变通:如果你只剩十年职场生涯,你可以选择不变通,背对时代的变化。但如果不是,你要意识到90后们所代表的个人主义、信仰多元等其实是网络时代的必然趋势。

【BOX2】如果你的同事是90后

【董一鸣人力资源管理咨询顾问,人力资源培训师,《新京报》、腾讯商学院《管理e言堂》特约HR嘉宾】

1.按照90后的思维逻辑应对他们:加班时不想听到90后的抱怨嘲讽?加班时顺便帮他们买杯冰咖啡的话,会比告诉他们我们年轻的时候如何如何加班的效果显著哦!
2.万一犯错,千万别死扛:不懂的就是不懂,在年轻人面前不懂装懂才会让人觉得可笑,你多年辛苦积攒起来的专业权威也会在顷刻毁于一旦。
3.教会他们吃苦:很多人认为吃苦没法教,但想想90后为什么不愿意吃苦:吃苦没意义;吃苦没利益;都是同事,为什么苦活分给我?答好这三个问题,吃苦也是可以教的。
4.遇事先商量:把他们当成年同事对待,遇到事情可先一起商量,让他们感受到尊重和参与感。当然最终决策的结果是否采纳他们的建议,也需要及时解释为什么。

【Box3】给90后的职场锦囊

1.学会职能化:工作的本质是:通过满足别人的需求,来满足自身需求
2.明白现实与理想的差距:虽然90后这一代可以通过网络接触到各类精英,但要记住身边大多是普通人,包括你自己。
3.理解规则:规则是为了方便大家更好地工作,而不是限制大家的工作;规则是为了保护员工设定的。
4.找到适合自己的行业:对于外界对90后的偏见,要调节心态,找到适合自己的、能够被公平对待的职业领域。信息时代的轻公司、快公司是特别适合90后的。

90后如何做好职业规划


调查表明,90后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设计与发展路径主要集中在行政事务管理、企业管理和专业技术服务等方面。

在这方面,小编总结了90后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三个渠道:第一,未来职业发展的方向是做一名管理者,一般来说,就是“当官”。第二,未来的职业发展是做一名经理,一般来说,“当老板”。第三,职业发展的未来方向是成为一名专业技术工作者,一般来说,“做专家”。

“90后”的大学生在大学学习过程中,可以在测试自己的能力倾向以及兴趣、爱好的基础上,确定自己将走哪条通道,是想“做官”、“做老板”,还是“做专家”,然后根据各通道的能力素质要求,再进行有针对性的准备,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精力以及实践方向,为成功就业打好基础,为自己职业生涯发展明确方向。

90后如何做好职业规划

90后一代职业生涯设计有三个基本渠道

“当官”:作为公务员或从事行政工作

如果确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测试公务员,或从事行政工作,那么必须在学校期间完成以下“功课”:

一是积极创造入党条件,争取早日入党。

二是积极参加团组织、学生会、学生科技协会、学生会等各级组织。在组织内部,努力工作,学会与他人相处,学会面对和处理各种矛盾,学会协调和平衡各方之间的关系。

三是广泛学习管理,心理学和社会学,积极参加各种会议和报告,熟悉各种社交礼仪,熟悉国情,人民的感受,了解国家的重大政策。

“做专家”:从事科研或教学

如果确定今后的发展方向是当专家,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那么在校期间必须要做以下“功课”:

一是认真学习专业课,每门专业课都要争取考高分,力争获取免试攻读研究生的机会,最好读到博士。

二是积极参与老师的科研课题,尽早介入科学研究,熟悉科学研究的过程。

第三,积极撰写专业论文,积极参与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等学科竞赛,并获奖。

“做老板”:开创自己的事业

如果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做老板,从事经济和商业活动,那么在学校期间必须完成以下“课程”:

第一,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采取课外时间对企业做兼职,或上班,熟悉企业的日常运作和管理,提高意识。

第二是尝试创业实践。在学校期间,您可以尝试设置摊位,销售产品,或开设小商店,开创自己的事业,早日体验创业的起伏,积极参与大学生商业计划大赛,并建立大型企业从宏观和理论的角度来看。知识框架。

第三,我们与学校教师、企业高管、同学和朋友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保持了良好的关系。学校的教师,特别是那些有更多科研项目的教师,可以用自己的包装出版科研成果。一般来说,学校聘请一些知名企业的老板在学校兼职或演讲。他们应该抓住机会学习自己的经营理念,与他们建立更好的友谊。此外,大学还应努力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友谊。学生可以成为他们未来的商业伙伴和战友。

当然,值得提醒的是,作为一名大学生,首先要是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如果为了“当官”、“经商”等,在校期间只是集中精力、资源去从事相关的实践和锻炼而忽视了专业的学习,多门功课挂红灯,毕业时没有学位证,甚至都不能正常毕业,这显然是得不偿失的。

“90后”大学生职业规划及指导


90后大学生职业规划及指导

调查显示,90后的大学生职业发展道路主要集中在行政事务管理、企业经营管理、专业技术服务。

对此,记者概括了三条通道:一、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是做一名管理者,通俗地说就是做官.二、未来的职业发展方面是做一名经营管理者,通俗地说就是做老板.三、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是做一名专业技术工作者,通俗地说就是做专家.

90后的大学生在大学学习过程中,可以在测试自己的能力倾向以及兴趣、爱好的基础上,确定自己将走哪条通道,是想做官、做老板,还是做专家,然后根据各通道的能力素质要求,再进行有针对性的准备,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精力以及实践方向,为成功就业打好基础,为自己职业生涯发展明确方。

90后职业生涯设计

有三条基本通道

做官:当公务员或从事行政管理工作

如果确定今后的发展方向是考公务员,或者是从事行政管理工作,那么在校期间就必须要做以下功课:

一是积极创造条件入党,争取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

二是积极参加团组织、学生会、学生科协、学生社团等各级组织。在组织内部,认真工作,学会与人相处,学会面对和处理各种矛盾,学会协调平衡各方关系。

三是广泛学习有关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知识,并积极参加各种会议、报告,熟悉了解各种社交礼仪,熟悉了解国情、民情,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

做专家: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

如果确定今后的发展方向是当专家,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那么在校期间必须要做以下功课:

一是认真学习专业课,每门专业课都要争取考高分,力争获取免试攻读研究生的机会,最好读到博士。

二是积极参与老师的科研课题,尽早介入科学研究,熟悉科学研究的过程。

三是积极撰写专业论文,积极参与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数学建模比赛等学科竞赛,并在其中获奖。

做老板:自己创业

如果确定今后的发展方向是当老板,从事经济商业活动,那么在校期间必须要做以下功课:

一是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利用课余时间到企业做兼职,或者去打工,熟悉了解企业的日常运作和管理,增加感性认识。

二是尝试创业实践,在校期间可以尝试摆地摊、推销产品,或者开一家小店,自己创业,及早体验创业的酸甜苦辣,积极参加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从宏观上、理论上为运作大企业搭建知识框架。

三是广泛积累人脉,与学校老师、企业老总、同学好友保持良好关系。学校老师特别是有较多科研项目的老师,其科研成果可以经自己包装上市;学校一般都会聘请一些着名企业的老总到学校做兼职教授或者做演讲,要努力抓住机会,学习他们的经营理念,最好能与之建立起较好的友情;此外,大学同学可以是自己以后创业的伙伴和经营的战友。

当然,值得提醒的是,作为一名大学生,首先要是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如果为了当官、经商等,在校期间只是集中精力、资源去从事相关的实践和锻炼而忽视了专业的学习,多门功课挂红灯,毕业时没有学位证,甚至都不能正常毕业,这显然是得不偿失的。

给职业规划中的迷茫族的一点建议


职业规划,对于每一个职场人士都是必不可少的,它指的是根据对自身主观条件和客观环境因素的分析,确立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选择实现这一目标的职业,以及制定相应的工作、培训和教育计划,并按照一定的时间安排,采取必要的行动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

对于大学生来说:一年级了解自我,二年级锁定感兴趣的职业,三年级有目的地提升职业修养,四年级初步完成学生到职业者的角色转换。人生做职业规划的最佳时期是在高中时代,因为高考是人生的第一次职业定位,这时如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兴趣和特长,以此为据选择志向,以后的各阶段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不断修改和完善。让职业规划从大学入校读大学的第一天就开始,与四年学习生活同步。到了大学毕业才不会临时抱佛脚,出现就业恐慌。特别是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不早下手,就要晚就业。谁先专业化找工作,谁就先挖到第一桶金。 

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职场定位、生涯设计在大学时务必完成。我国高校中,就业辅导目前做得很不到位。尚有63.8%的学生填报大学志愿时,没有考虑将来从事的职业,50%的学生职业理想是在大学期间形成的,20%的大学生毕业时仍未形成比较明确的职业理想。导致有三分之二的大学生感到职业迷茫、看不到未来前途,属于迷茫一族。

一、 甘愿留在茫区的迷茫一族

职业是人生最大的大事之一,职业最怕没有规划,没有规划的职业生涯会是前程光明吗?每个专业的各个职位都有所不同,要早日做好职业规划,做适合自己的。不能做迷茫一族,盲目做事,走了弯路,赔上时间成本后悔不及。可是有的人到了大学快毕业了,甚至毕业后已经做了一、两份工作了,还没有自己的人生职业规划,怎么能不迷茫?

职业案例一:小寒刚上大一的时候,就从师哥师姐们那看到了求职的狼狈相,自己也感到前途迷茫,还经常与职业咨询部门联系,可是一让他做职业规划,他就说:我自己最了解自己,自己会做自己的规划。可是真正做起来,又信不着自己,心中总是没底,所以,一直到今年大学毕业,也没有形成自己的奋斗目标,依然是个迷茫族,常常感到无所适从,找工作还是不知道自己做什么好。后来,看到做了职业规划的同学都早早上了班,而自己毕业半年了还没有头绪,跑来找职业顾问,结果看到30多岁的白领补做的最多,有的人取得一定成绩甚至上升到一定高度之后,又发生职业瓶颈,走了弯路,深受当初没有规划之苦,才知道应该好好珍惜、规划后半生。小寒很受教育,这才感到这东西真的很有用。于是在职业规划师的指导下做了职业生涯规划,并拿到合适的Office。

90后职业生涯要怎样规划


目前,很多高校的职业生涯教育还是停留在理念的灌输上,许多学生普遍反映选修了职业生涯课程,也了解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却不知道怎么制定和实施职业生涯规划。

就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而言,首要考虑的问题就是确定职业目标:一、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是做一名管理者,通俗地说就是做官。二、未来的职业发展方面是做一名经营管理者,通俗地说就是做老板。三、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是做一名专业技术工作者,通俗地说就是做专家。

做官:当公务员或从事行政管理工作

如果确定今后的发展方向是考公务员,或者是从事行政管理工作,那么在校期间就必须要做以下功课:

一是积极创造条件入党,争取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

二是积极参加团组织、学生会、学生科协、学生社团等各级组织.在组织内部,认真工作,学会与人相处,学会面对和处理各种矛盾,学会协调平衡各方关系。

三是广泛学习有关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知识,并积极参加各种会议、报告,熟悉了解各种社交礼仪,熟悉了解国情、民情,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

做专家: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

如果确定今后的发展方向是当专家,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那么在校期间必须要做以下功课:

一是认真学习专业课,每门专业课都要争取考高分,力争获取免试攻读研究生的机会,最好读到博士。

二是积极参与老师的科研课题,尽早介入科学研究,熟悉科学研究的过程。

三是积极撰写专业论文,积极参与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数学建模比赛等学科竞赛,并在其中获奖。

做老板:自己创业

如果确定今后的发展方向是当老板,从事经济商业活动,那么在校期间必须要做以下功课:

一是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利用课余时间到企业做兼职,或者去打工,熟悉了解企业的日常运作和管理,增加感性认识.

二是尝试创业实践,在校期间可以尝试摆地摊、推销产品,或者开一家小店,自己创业,及早体验创业的酸甜苦辣,积极参加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从宏观上、理论上为运作大企业搭建知识框架。

三是广泛积累人脉,与学校老师、企业老总、同学好友保持良好关系。学校老师特别是有较多科研项目的老师,其科研成果可以经自己包装上市;学校一般都会聘请一些着名企业的老总到学校做兼职教授或者做演讲,要努力抓住机会,学习他们的经营理念,最好能与之建立起较好的友情;此外,大学同学可以是自己以后创业的伙伴和经营的战友。

"90后"大学生进校门就该职业规划


还在他们踏进高校之前,首批90后大学生,这一群体就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他们和80后、70后的大学生有什么不同?他们是否真的是强调自我、缺乏责任心、理想信念的一代?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批大学新生思维更活跃,想法更独立。然而,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想法:希望人们不要硬生生地给他们贴上另类的标签。

开学第一件事装空调

还记得到学校以后,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吗?记者问浙江大学人文基地班08级的新生赵怡和她同寝室的4个女生,她们全是1990年出生的。

装空调!4个女生几乎异口同声,然后立即反问:夏天这么热,没空调怎么活啊?

这种情况在今年的新生中非常普遍。在浙大紫金港校区的学生宿舍,阳台上满眼都是空调室外机的影子,而这样的景象在往年并不多见。在紫金港校区学生宿舍丹阳6幢,朝南的60间宿舍里,有51间都装上了空调。

往年也有新生会在开学初装空调,但没有今年这么多。90年代出生的他们,生活条件普遍比以前好,成为草莓一族也是难免。浙大竺可桢学院辅导员沈律明这样评价他接触的第一届90后新生。他口中的草莓一族,曾经是专属于80后的代名词,如今越来越频繁地被用到了90后的身上。草莓很漂亮,但很娇贵,不能磕也不能碰。沈律明说。

入学装备高达上万元

小静是宁波诺丁汉大学金融财务专业的新生。虽然家就在杭州,但报到时,她的行头还是多得有些夸张:两个旅行箱、三个旅行袋,其他还有大包小包一大堆。

IBM的手提、三星MP4、佳能数码相机、DHC净白修复套装、香奈儿No19香水翻开大包,里面的高档货多得让人吃惊。

女孩子从十六七岁就应该开始保养,我读高中时就开始用这些东西了。小静说,把自己打扮得漂亮一点,找工作面试什么的,机会才会更多啊。

手提、相机什么的,她的同学也都带了,我想这些东西现在也不算太稀奇了吧。小静爸爸大致算了一下,新学期为女儿准备的新行头,花费大约超过2万元。

而这样的装备在90后新生中非常普遍,一个新生进校时的装备花费,就差不多要1万元了。

爱花钱、会花钱,才更有动力去赚钱。90后新生的消费观、理财观也很独特,他们认为,花父母的钱是理所应当,但花自己赚的钱更安心。

读大学了还跟父母要钱,好像有点丢脸。小顾是浙江工商大学08级的新生,还没开学,他就和朋友一起在淘宝上开了家服装店,生意好的时候一个月能赚一千多元。

上学后我会考虑去做点兼职,尽量花自己赚的钱,这样心里会更舒坦,也会让自己慢慢独立。浙江工业大学的何花同学这样告诉记者。

还没开学就和同学混熟了

还没开学,一些90后新生已经在网上互相打得火热了。08东方财经学院,是浙江财经学院东方学院08级新生建的一个QQ群,虽然群里聊的都是一些琐碎事,但不少90后新生在这里找到了组织。

填完高考志愿后,我第一件事就上网找学校的信息,这个群是我无意中发现的。若离(网名)是浙江财经学院东方学院08级英语系的新生,在收到录取通知书后,她正式成为了这个群的一员。几十天下来,若离已经跟准同学们混得很熟了。

以前听说大学里的同学都各管各的,但我已经在群里认识很多新朋友了,有同专业的,也有外系的。若离说,学校规定大一新生不能带电脑,所以他们现在最迫切的任务,是赶紧找时间来个真人见面会。

08级的新生都很活泼,尤其是男生,会非常主动地跟老师、学长打成一片,不像我们以前那样,看到老师都要紧张半天。浙大生工食品学院07级的姚同学,是08级的学长组中的一员。小姚说,现在每天耳边出现频率最高的,就是自己所带新生那一声声学姐的称呼:经常会有新生打电话过来,问一些住宿、选课和分班的问题,感觉他们有着强烈的与人交往的愿望。

刚进校门就有职业规划

这一届新生比80后更活泼、更有想法,展现自我的愿望也更强烈。在有10年辅导员经验的浙大求是学院李金林老师眼中,90后新生表现出了强烈的自我规划意识。

他们的思维特别活跃,有时候讲话我都跟不上他们的节奏。闫啸是浙大求是学院丹阳青溪学园的辅导员。出生于1984年的他是典型的80后,但面对这群今年刚入学的90后新生,闫啸也有些招架不住。

才接触了没几天,我就有一个明显的感觉,这届新生对未来有非常清晰的规划。将来要选择什么职业、要不要出国,这些我们读书时大三以后才会考虑的问题,他们现在就已经有非常明确的想法了。因为刚完成从学生到老师的角色转换,闫啸忍不住拿自己跟这届新生做起了比较,但面对90后新生们的早熟,闫啸还是自叹不如。

90后大学生如何进行职业规划


90后的人已经开始学校步入社会了,意识的转变永远滞后于身份的改变,我身边很多同学的生活关键词仍然被游戏、大片、非主流占据着,这本无可厚非,每个人都有过那一段年少轻狂,不过我希望各位同学在10年以后不要为自己没有把握而后悔,所以做一个有目标的人非常重要。所谓的职业规划其实说白了就是为自己的将来定个目标,然后分步实施。做计划是一件痛并快乐的事。为什么这么说,我们打个比方:玩游戏很爽,为什么,因为有目标,我要升级,我要某某装备,我要把匪全部杀光,我要爆头.....,为了这些目的,不断的挂机,不断的练习,不断的PK,枯燥吗,累吗,不!我要升级后的成就感,所以有了目标,做事才有意义,才不会成为行尸走肉。

那我们来看看如何规划我们的人生:

职业规划定义:

职业规划也称职业生涯设计,它是指一个人对一生的各阶段所从事的工作、职务或职业发展道路进行设计和规划。包括选择什么职业,在什么组织和地方从事这个职业在这个职业队伍中担任什么角色,在个人一生的发展阶段的职业变更以及为实现职业设计接受的各种教育和培训。

职业规划必须考虑的因素:

1、个人自身的因素:说白了就是我是谁,我性格外向乐于表达,还是默默无语喜欢钻研,我有冲劲,能挑战极限,还是有韧劲,能够坚持到底,还是干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另外就是自己的现有条件,技术的专长在哪里,短板在哪里,英语如何,沟通能力怎样,给自己一个准确的评价非常重要。

2、环境所提供的发展条件的因素:我周围的资源是否能够让自己弥补不足,发挥特长,有没有机会锻炼自己,最近很多同学看到青鸟学社各个活动有很多想法,有的跃跃欲试,有的驻足观望,还有同学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这是好事,可是为什么不尝试一下,nike有一句广告语:just do it!,做事是检验能力的唯一标准,我不知道是面子问题还是自信心问题还是简单的懒惰的心理,总之做事的机会就是成长的机会,否则将一事无成

将以上因素考虑清楚就可以着手做自己的职业规划了

职业规划步骤

1、首先确定一个务实的目标(通俗点说就是跳一跳能够得到的)

我曾经在网上看到一个大学生说过这样的话:现在的工作太难找了,长安街从东走到西,没有一家企业要我。他想到长安街工作,想去世界五百强工作,没问题,但是自己几斤几两好像没有称过,我记得蒙牛的牛根生是个工商管理学硕士,但是第一份工作是黑河牛奶厂的养牛工人,一做就是五年。他把这五年的经历变成了一个阶段性的目标,了解社会,学习社会,然后进一步发展。所以我们要知道我们的务实的目标是什么,很简单在IT行业找到一份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工作,以此为起点,最终成为网络行业的技术专家,其实用一年多的时间能够从没有行业背景的人变为一个网络工程师或者运维工程师,还是需要很多工作要做的

2、然后将目标分解

目标完成是依靠每一天的工作和学习的,我们有些同学不知道明天干什么,今天下午干什么,是因为仅仅是一个大目标,没有分解到每一天,今天我要做一个VPN实验,明天参加学习部的集体备课,每一个小的事情都是支撑你完成计划的一个螺丝钉,一个螺丝钉没有了,机器不会散,所有的螺丝钉掉了一半,那机器就没法要了。

3、落实于行动

有的同学请假的理由真是让人匪夷所思:我大舅妈的二哥儿子满月我要去,我高中同学到北京玩我要陪,无语-_-,我反复强调的课程问题列表,到底听完课能解决几个,是解决不了不罢休,还是天气不早洗洗睡了,这么容易就放过自己了?那我们的职业规划就是一纸空文。

汽车电子专家的职业规划


17岁的梦想与现实

1982年的秋天,四川泸洲化工学校迎来了一批新生,其中一个穿着极为普通的就是唐晓泉。作为一名新生,他没有那种初入校门的激动,他的心情极为复杂他当年的高考分数高于录取线,本可以稳上大学,但体检医生一个失误击碎了他的大学梦,在当时服从分配为绝对原则的状况下,他没有其他选择,只有去读中专。他心中满是不平和委屈,按照他的话说,就是上中专的时候,我心里就一个念头,我是可以上大学的。

不过,这3年的中专生活却为了以后的职业生涯打下了基础,上中专的时候,我的模拟和数字电路学的是最好的,这为我以后的研究工作打下了基础。当时我的老师也就是现任西南交通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学院院长范平志博士对我的影响最大。当时我比较重视动手能力,不重视理论知识,一次我没有认真完成数字电路作业,范老师在我的数字电路作业本上写下了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没有理论的实干是蛮干我把这两句话记在了我的数字电路课本上,它实际上成为我学习的座右铭。他回忆道,我现在也经常对我的研究生说:我与其他PCB设计人员的一个重要区别不是因为我是博士,而是因为我的数学功底较深,能灵活应用电磁场理论,所以我设计出PCB的性能也好。

也是在读中专的时候,他就开始动手搞些科研革新并总结经验,写成论文,在校期间,他就在《电子报》上发表了一篇论文,这个论文写的是关于自行车后车灯的革新问题,没想到,我现在做的就是汽车电子车灯方面的问题。他笑道。

中专毕业后,唐晓泉被分到成都一家橡胶厂做仪表技术员。由于工作出色,在他24岁的时候,就成了这家有1,800人工厂的仪表方面的主要负责人,他的前途看起来很好,如果照这样的路发展下去,也许在30岁的时候他就成了厂里主管设备的主要负责人。作为一名中专生,他的仕途生涯前程似锦。

但是,此时他做了一个改变他人生轨迹的决定他要去读硕士。其实原因很简单,是为了解决我的夫妻分居两地问题,因为我的妻子离我很远,我得想办法把她调过来。就这样,唐晓泉开始了他的冲击硕士的战役,我考了3次,第3次才考上的。他坦承,因为没有上本科,他的许多课程都是当时跑到川大等学校旁听来的。最后一次,我复习的时候,亲朋好友都想不通,说我有好好的前程怎么去读书,上三年研究生至少要损失3万元人民币(我当时的正工资只有68元)当时全民经商的观念很强烈,大家都觉得我怪怪的。这次考试,我认真做了分析,以考上为准,我就选了西安矿业学院,因为她的专业课是数字和模拟电路分别作为两门专业课考试,数字和模拟电路又是我的长处,而且不考微机原理我当时对微机一窍不通。他笑道。

经过认真准备,他终于如愿以偿,在1991年考上西安矿业学院研究生,专业是通信工程,师从中国矿山通信专家刘少亭教授。

失而复得的博士

毫无疑问,硕士生涯给了他跳跃的撑杆。刚上硕士的时候,我对计算机一窍不通。一个师兄领我到机房,让我上机调程序,可是我连计算机的开关都找不到。他苦笑道,不过,这也刺激我发狠学好计算机,过了一个星期,我不但操作非常熟练了,而且还学会了FORTRAN77,并且用FORTRAN77编写调通了高斯消元法解线性方程组。

在读硕士的时候,唐晓泉对DSP算法很感兴趣,并做了深入的研究,当时DSP主要用于高端通信装备和医疗仪器,还没有像今天这样被广泛应用在各种电子产品上。我当时觉得这个东西以后应该有很好的应用,所以用心做了研究,对自适应滤波算法作了改进,并设计了基于TMS32010的数字信号处理平台(只用了600元),在该平台上实现了自适应噪声对消。实际上,这个研究也影响了他以后的人生轨迹。

硕士毕业后,唐晓泉报考了西安交通大学的博士,不过很遗憾,虽然他的研究能力很强但他的考分却不具竞争性。我当时去找了西交大的老师,谈了自己的情况,但是研究生院最后仍然拒绝了我。他回忆说,我当时心灰意冷,准备就去找工作了。

这个时候,他的人生轨迹再次发生了转变在他的硕士答辩委员会里有两位西安交通大学的老师韩崇昭教授和薛均义教授这两位老师听了他的硕士答辩后,认为唐晓泉是个非常有潜力的学生,在了解到他已经报考了西安交通大学博士的事后,这两位老师以个人名义向研究生院提出要求,要求研究生院破格录取这个学生终于,他再次如愿以偿,成了西安交通大学一名在校博士,师从韩崇昭教授。

博士毕业以后,他曾经和创维集团有过联系创维有意邀请他去开发数字电视。不过,他仍想在理论上再继续充实自己,因此他去了清华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师从中国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创始人黄益庄教授,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内容为继电保护装置设计方法研究、变电站自动化设备之间的信息互连。

关于职业生涯的定位

在博士后期间,他尝试确定自己未来的研究方向。他曾作为微软的访问学者从事过高速实时信号处理装置的研发,但他发现自己不适合做这个项目因为自己的综合能力和思维方式与微软的要求相差太大,所以及时抽身而退。博士后出站后,他在中科院从事核磁共振方面的研究,但由于核磁研究比较冷门,因此他的工作比较单调,他对自己在这个方面的未来信心不足,也比较困惑。这时候,黄老师的一句话让他茅塞顿开。黄老师告诉他:不要妄想以研究冷门专业以后在研究领域一举成名爆个冷门,实际上,冷门专业意味着它的应用领域是受限制的。由此,他下决心转型。他选择汽车电子作为自己以后的发展方向,他判断以后随着本土汽车工业的崛起,汽车电子产业也将大有可为。

现在看来,这个决定是正确的。他评论道。目前,他是中科电工研究所汽车电子方面的项目负责人之一,他们正在进行有关汽车电子网络平台的规划。

谈到汽车电子,唐晓泉的话立即多起来,我觉得汽车电子并不一定意味着大投入。他晃着手上的一块演示板说,这是我在最近的汽车电子论坛上演示的东西,这是一个汽车刹车灯解决方案,它可以自动识别夜晚白天,然后调整刹车灯的亮度,而且它符合最新的汽车电子规范先以闪烁四下为警示然后常亮。这个功能是奔驰轿车最近在其最高档车上才配的,而我只投入了十几块钱就可以在我们的低档轿车上实现这个功能。他指出:汽车电子市场已经是个成形的市场,要分一杯羹,我们的企业就要务实,从一些小的方面入手。有些人对我们在汽车电子方面的发展过于悲观,有些人则过于乐观,我觉得我们应当客观的分析。我们的企业在某些汽车电子领域是大有可为的,比如有的公司在汽车音响领域就占据了绝对的领先地位。

已近不惑之年的他,在回忆自己的职业发展时感慨道:其实我今天的发展离不开在关键时期遇到了几位好老师。不过,另一方面,我们也应当承认,正是他不懈地努力才引起了几位老师的注意,也才有了改变自己人生轨迹的可能。所以,这一切似乎还应归结到那句话机遇只青睐有准备的人。

工程师朋友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IT行业的职业规划建议


IT行业的景气、时尚和优厚待遇使很多人争先恐后地加入IT人的行列,然而,激烈的竞争氛围,高强度的工作压力,相较狭窄的发展空间,封闭的工作环境,这些都让从业者开始怀疑,在表面上的华丽背后, IT职业岗位真的是你的理想选择吗?

IT行业的景气、时尚和优厚待遇使很多人争先恐后地加入IT人的行列,然而,激烈的竞争氛围,高强度的工作压力,相较狭窄的发展空间,封闭的工作环境,这些都让从业者开始怀疑,在表面上的华丽背后, IT职业岗位真的是你的理想选择吗?怎样铸就IT职场人的最佳职业生涯发展路线?

案例 曾经的选择,是我的Mr. Right吗?

于利三年前毕业于上海市一所重点高校的计算机专业,现从事IT网络工程技术服务方面的工作。当年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主要考虑到计算机是热门专业,今后就业形势好。尽管此后几年IT业整体发展趋势有所回落,但于利还是深信进入IT行业发展很有前途。于利一个很要好的高中同学,他哥哥就是计算机专业出身,一直做软件编程,听说三十岁不到月薪就过万了,于利暗暗期待,自己将来也能有这么高的收入。

毕业前一个学期,于利特意拽来好朋友跑到其在上海的哥哥家讨教求职、就业经验。令他倍感意外的是,好朋友的哥哥说,要是于利是他的亲弟弟,他不希望于利也做编程。朋友的哥哥接下来说,编程表面上看起来薪水高、待遇好,很是风光,实际上是份不折不扣的苦差事,有时候甚至都觉得不是人干的。整天就围着蚂蚁一样密密麻麻的英文字母和数字转,还必须得集中精力,一点都错不得,真的很累。

虽说这两年是赚了一些钱,但是付出的精力和健康代价实际上远不如此。而且,编程的工作环境封闭,整个人的精神状态也大不如以前了。听完朋友哥哥一番话,于利觉得编程类工作的确有些可怕,而且自己也没有很好的功底,工作起来想必更吃力。而且,自己的性格是偏外向的,也不喜欢整天大部分时间与电脑字母打交道的封闭环境。考虑后,于利决定找偏硬件类的IT技术工作,而且自己在这方面也有一些功底。

毕业后,于利顺利在现在这家IT公司找到了网络工程技术服务工作,待遇虽然没有编程的同事高,但是比起同龄人中其他行业的人来说已算不错了。刚开始,于利觉得挺满足,然而,做了两年后,慢慢地,于利开始焦躁起来。这时的他,手上的工作已经很熟练了,没有了原先的新鲜感。在现在这家公司也看不到有晋升的空间。

最要害的是,于利总觉得技术工作也有点像吃青春饭的,自己也不是非凡喜欢,总不可能一辈子做技术;即便自己愿意,客观环境也不一定答应,技术更新换代的那么快,自己很轻易就被后来的年轻人淘汰了。可是不做技术,自己又能干嘛呢?

抱着这样的念头,于利又做了一年,最近,他开始对自己的工作产生了明显的厌倦,对未来也从未感到如此的迷茫,迫切地,于利想要为自己的将来选择一条更好的出路,于是,他来到了向阳生涯。

职业规划师分析

没有完美选择,适合自己最好由于国内长期缺乏职业生涯教育,绝大多数学生在选择大学专业的时候、职场新人在选择自己的第一份职业的时候往往表现出不够成熟与理性。他们中大多数人会跟随大流的思想,认为最热门的即是最好的。热门的的确是公信力好,普遍意义上靠的住的选择,但对个人来说未必是最好的。

于利很早就瞄准了当时热门的IT行业作为自己以后职业发展的空间平台,在大学专业选择的时候义无返顾地选择了热门的计算机专业。应该说他在当年中学刚毕业的时候就能根据当前的就业形式来考虑自己的专业选择,这种眼光值得肯定,但他同时也忽略了一点,他始终都是站在大众的角度上来考虑问题,却忘了想想对于自己来说什么才是最合适的。

事实上,职业选择是个十分个性化的,它不仅关系到社会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必须基于自身的个性、能力、价值观等进行综合考虑。每个人的个性千差万别,能力有别,价值观也可能各式各样,所以,并没有完美的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找到职业选择的真命天子先定位,后择业有句歌词叫有多少爱可以重来,选择也是这样,没有多少选择可以重来。一次职业选择一旦付诸实践就意味着时间和精力的投入,而这些都是不可重来的。要使职业选择可能面临的遗憾最少,在选择之初对自我准确的定位是必不可少的。

定位是一个自我了解的过程,是一个对就业形势把握的过程,也是一个将自己与就业环境紧密结合的过程。好的定位可以发现自己的优势优点,发掘最适合自己发展的就业空间。当然,定位除了自己主观上的深入思考以外,借助一些专业的测评也是有必要的。于利的职业偏好、职业性格和职业技能是可以与IT行业工作较好结合的。

于利的案例给那些想要进入IT行业的年轻人一点重要的启示,倘若你只是项目IT行业的高科技、高待遇,而并不确定这个行业是否是自己的爱好所在,是否希望在这个行业长远发展,那么,最好先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目前,市场上已经有IT职业培训机构开始将职业规划引入培训课程。

择业同时需规划既然专家的测评结果显示于利的职业选择是适合其职业发展的,那为什么于利还会如此的焦虑和不安呢?最大的原因在于择业的同时于利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缺少长远的发展目标。

从目前于利的情况分析,他在技术的纵深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于利的职业气质中体现出很好的团队组织、协调能力和良好的治理技术潜能,建议于利可以从进一步提高技术技能着手,同时补充一些组织治理方面的知识能力,逐渐过渡到向治理层面发展。

经过职业咨询后,于利对自己的职业建立起了足够的信心,如今,他正自信满满地进一步细化自己将来的发展目标。事实上,IT行业的确是个布满着机遇的行业,要害,就看你能否在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舞台。

关于IT行业的职业规划建议


IT行业的景气、时尚和优厚待遇使很多人争先恐后地加入IT人的行列,然而,激烈的竞争氛围,高强度的工作压力,相较狭窄的发展空间,封闭的工作环境,这些都让从业者开始怀疑,在表面上的华丽背后, IT职业岗位真的是你的理想选择吗?

IT行业的景气、时尚和优厚待遇使很多人争先恐后地加入IT人的行列,然而,激烈的竞争氛围,高强度的工作压力,相较狭窄的发展空间,封闭的工作环境,这些都让从业者开始怀疑,在表面上的华丽背后, IT职业岗位真的是你的理想选择吗?怎样铸就IT职场人的最佳职业生涯发展路线?

案例 曾经的选择,是我的Mr. Right吗?

于利三年前毕业于上海市一所重点高校的计算机专业,现从事IT网络工程技术服务方面的工作。当年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主要考虑到计算机是热门专业,今后就业形势好。尽管此后几年IT业整体发展趋势有所回落,但于利还是深信进入IT行业发展很有前途。于利一个很要好的高中同学,他哥哥就是计算机专业出身,一直做软件编程,听说三十岁不到月薪就过万了,于利暗暗期待,自己将来也能有这么高的收入。

毕业前一个学期,于利特意拽来好朋友跑到其在上海的哥哥家讨教求职、就业经验。令他倍感意外的是,好朋友的哥哥说,要是于利是他的亲弟弟,他不希望于利也做编程。朋友的哥哥接下来说,编程表面上看起来薪水高、待遇好,很是风光,实际上是份不折不扣的苦差事,有时候甚至都觉得不是人干的。整天就围着蚂蚁一样密密麻麻的英文字母和数字转,还必须得集中精力,一点都错不得,真的很累。

虽说这两年是赚了一些钱,但是付出的精力和健康代价实际上远不如此。而且,编程的工作环境封闭,整个人的精神状态也大不如以前了。听完朋友哥哥一番话,于利觉得编程类工作的确有些可怕,而且自己也没有很好的功底,工作起来想必更吃力。而且,自己的性格是偏外向的,也不喜欢整天大部分时间与电脑字母打交道的封闭环境。考虑后,于利决定找偏硬件类的IT技术工作,而且自己在这方面也有一些功底。

毕业后,于利顺利在现在这家IT公司找到了网络工程技术服务工作,待遇虽然没有编程的同事高,但是比起同龄人中其他行业的人来说已算不错了。刚开始,于利觉得挺满足,然而,做了两年后,慢慢地,于利开始焦躁起来。这时的他,手上的工作已经很熟练了,没有了原先的新鲜感。在现在这家公司也看不到有晋升的空间。

最要害的是,于利总觉得技术工作也有点像吃青春饭的,自己也不是非凡喜欢,总不可能一辈子做技术;即便自己愿意,客观环境也不一定答应,技术更新换代的那么快,自己很轻易就被后来的年轻人淘汰了。可是不做技术,自己又能干嘛呢?

抱着这样的念头,于利又做了一年,最近,他开始对自己的工作产生了明显的厌倦,对未来也从未感到如此的迷茫,迫切地,于利想要为自己的将来选择一条更好的出路,于是,他来到了向阳生涯。

职业规划师分析

没有完美选择,适合自己最好由于国内长期缺乏职业生涯教育,绝大多数学生在选择大学专业的时候、职场新人在选择自己的第一份职业的时候往往表现出不够成熟与理性。他们中大多数人会跟随大流的思想,认为最热门的即是最好的。热门的的确是公信力好,普遍意义上靠的住的选择,但对个人来说未必是最好的。

于利很早就瞄准了当时热门的IT行业作为自己以后职业发展的空间平台,在大学专业选择的时候义无返顾地选择了热门的计算机专业。应该说他在当年中学刚毕业的时候就能根据当前的就业形式来考虑自己的专业选择,这种眼光值得肯定,但他同时也忽略了一点,他始终都是站在大众的角度上来考虑问题,却忘了想想对于自己来说什么才是最合适的。

事实上,职业选择是个十分个性化的,它不仅关系到社会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必须基于自身的个性、能力、价值观等进行综合考虑。每个人的个性千差万别,能力有别,价值观也可能各式各样,所以,并没有完美的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找到职业选择的真命天子先定位,后择业有句歌词叫有多少爱可以重来,选择也是这样,没有多少选择可以重来。一次职业选择一旦付诸实践就意味着时间和精力的投入,而这些都是不可重来的。要使职业选择可能面临的遗憾最少,在选择之初对自我准确的定位是必不可少的。

定位是一个自我了解的过程,是一个对就业形势把握的过程,也是一个将自己与就业环境紧密结合的过程。好的定位可以发现自己的优势优点,发掘最适合自己发展的就业空间。当然,定位除了自己主观上的深入思考以外,借助一些专业的测评也是有必要的。于利的职业偏好、职业性格和职业技能是可以与IT行业工作较好结合的。

于利的案例给那些想要进入IT行业的年轻人一点重要的启示,倘若你只是项目IT行业的高科技、高待遇,而并不确定这个行业是否是自己的爱好所在,是否希望在这个行业长远发展,那么,最好先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目前,市场上已经有IT职业培训机构开始将职业规划引入培训课程。

择业同时需规划既然专家的测评结果显示于利的职业选择是适合其职业发展的,

毕业后的职业规划


一个人从结束学业到走向工作,从刚开始时大刀阔斧式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到感觉一切都平淡如水、“不过如此”,再到看惯了这凡尘俗世上的“秋月春风”,这本是一个正常的发展历程。因为这并不是你落后了、懒惰了,相反却意味着你长进了、出息了,所以便对很多事情丧失了原有的新鲜感。同时,工作进展到一定阶段,许多人通常会想摆脱现状,换换口味,去感知一下外面精彩的世界,但客观上又往往一下子不知道如果“不干这个还能干什么?”。于是便产生了一种“阶段性的发展困惑”。而所谓“坎儿”,指的恰恰就是这些“阶段性的发展困惑”。

根据对许多职业人的职业生涯发展路径的观察和研究,结合大多数人年龄的增长以及家庭的负累对事业的影响与冲击,将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历程简单地划分为六大阶段,伴随着这六大阶段,我们可以相对清晰地看到一个职业人的工作人生中究竟要迈几道坎儿。

一、“青黄不接”阶段——毕业后工作1-3年

有很多企业在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时往往是“专业不限”,这一点在营销领域表现尤为突出:不管你是学什么的,只要你对营销工作怀有满腔热情,就欢迎你加盟到公司来,并且,公司往往还不惜重金来对这些新员工进行大规模培训,并自行美其名曰“只有一张空白的纸才能画出最美的图画”。但如果你已经工作了若干年再去求职,比如1-3年吧,就成了最为致命的“青黄不接”时期,我们形象地称为“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尴尬阶段:一方面是企业“嫌”你已经不再“纯洁”了,已经浸染了原工作单位的文化,不能再像一张白纸一样任意涂画了;而另一方面却又认为你刚工作这么短时间,尚没有谙熟真正的业务技能,尚不能真正意义上的“独当一面”,一句话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尚处于“一瓶不满,半瓶晃荡”的状态,那么这时候你如果恰恰去找工作,其难度早已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对这种情况,我曾经做过一个极为形象但未必恰当的比喻,就像一个刚做了“小姐”又马上“从良”的女人往往是最受人唾弃的:说你是良家妇女吧,你又不是,你身上已经有了“污点”;但说你是“职业小姐”吧,你也不是,因为你已经“从良”了,那些“职业小姐”的某些“技能”你可能并不怎么擅长。

唉,那到底该怎么办呢?没有好办法!我在这里忠告大家唯一比较有效的一点就是:换工作也要选时候,如果不是被动求职(比如被原单位开了),最好不要在这时候换工作。相反,如果这段时间你较为“安静”,你往往能够积累到你一生中第一次“从学习迈向工作”时段内宝贵的工作技能和坦然的就业心态(许多人的“爱跳槽”的毛病往往都是从这个阶段“稳不住窝”开始养成的)。

二、“职业塑造”阶段——毕业后工作3-6年

一旦你耐心“忍受”过了“青黄不接”阶段,你便马上迎来了“职业塑造”阶段。这个阶段是你开始发挥特长的时候,因为你已经经过了1-3年的工作磨练,这个磨练不但使你熟练地掌握了你当前从事工种的操作技能,同时刚好分化出了你的“职业性格特点”:哪些是你特长的地方,而哪些又是你不足的地方,只要你稍加留意和总结,一切便都暴露无遗。这时候你千万要注意不能“护短”,你的缺点你自己知道,你的领导也肯定很清楚;也千万不要妄想试图去弥补你个性特征方面的技能缺陷,因为你的性格和特长都已经基本形成。所以正确的做法就是最起码先要保证“扬长避短”,然后再通过你的合理调整和矫正,来实现“取长补短”。只有在这种正确态度的指引下,你和你的领导才能更为清楚地知道你该干什么,这就像我们在生活中常说的“××就是干什么工作的料”。

那么,怎样来进行“合理的调整与矫正”呢?其实就是在你工作的相关领域先适当地改换一下工作方式,比如在同一个公司内部的不同部门适当进行换岗,这样既不流失人才,又能开拓视野和增添新鲜感,还能测试出你究竟最适合做什么工种。所以有很多优秀的企业比如科龙在公司内部都实行了这种机制。另一种办法就是如果发现你的性格和特长与现有工作偏差太大,那么一定要当机立断马上改行,这时候记着千万不要贪恋现有工作薪水有多高,环境有多舒适,一定要选择你最适合做的行业,然后坚定地走下去。

但在同时我也忠告两点:一是别借着这种调整与矫正的机会而“朝三暮四”,频繁换岗,因为频繁换岗的直接恶果就是导致你对任何岗位的工作都浅尝辄止、一知半解,最终没有提炼出一个像样的发展路径,这与我前面提倡的“职业塑造阶段”思想是相违背的。二是在日常工作之余,还要重视并善于开发自己有意义的业余爱好(比如文字创作等),一个好的业余爱好就像帮你找了一份“兼职工作”,在关键时刻能给你帮上大忙,不但给你解决了业余时间的正确利用导向问题,使你业余生活过得很充实,还往往让领导感觉你这人很能干,一个人能做两个人的事情。

三、“职业锁定”阶段——毕业后工作6-10年

随着你对自身优劣势及性格特点的日渐明晰和不断的实践锻炼,你就渐渐地由“职业塑造阶段”走向了“职业锁定阶段”。这时候由于你自然年龄的到位(该成家了)和工作年龄的成熟(已经磨练了那么多年了),你就不自觉地开始认定“你是干哪一行的”了。

但是这里又有一个怪圈不容忽视,那就是:在某个领域工作时间越久,你接下来的求职面就越窄。就像我前面所说的那样,当你在一个领域工作到一定时间之后,在你再次找工作的时候,对方会先看你原来做的是什么,然后决定你来了之后做什么。在这一点上,许多企业的“急功近利”色彩表现得相当明显,甚至是极为露骨。他们往往要求你原来的工作领域最好能跟现在的岗位来个直接对接,好像巴不得你过来上班的第一天就能直接上手他们所要求的工作,甚至根本等不到第二天。如果他们发现你原来的工作与现在的新岗位并不“对口”,那他们要么就是直接婉言拒绝,要么如果实在“爱惜”你这个人才,就会简单地做一些入职培训然后马上让你上岗去磨练,因为他们认为完整的培训你已经在原单位接受过了,你来到这里应该是尽快地去释放能量而不能先吸收光和热。同时你还能听到他们早已包装好的词汇,那就是“在战斗中学习战斗”,或者曰“骑着马找马”。

这时候又该怎么办呢?没办法!整个就业行情都是这样!你如果依然愿尝试这份工作,就应该首先端正态度,决不能骂骂咧咧、怨天尤人,然后应快速投入战斗,在战斗中快速磨练和积极探索,最后能早日熟练上手这份新工作。

这里还需要注意一点,在这个阶段,即便是已经暂时“锁定”了你的职业种类,但千万不要每天得过且过地混日子。相反还要更加勤奋地不断寻求自我突破,逼迫自己不断跨越新的高度。

春节前,我去南京出差,跟一个原来的老同事聊起了现在求职时有很多企业都动辄要求至少3年或5年工作经验的问题,他忿忿地说出了一句耐人寻味的经典名言:“什么5年工作经验,如果在原单位没有什么长进,5年工作经验就等于1年熟练+4年重复。”

所以,要想做到每一年都掷地有声、没有虚度,以我个人亲身体会比较有效的做法就是在每一步操作中不断学习、不断总结和不断修正,如果把思想境界再拔高一点就是江xx同志在解决中日邦交问题时所说的“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其中“以史为鉴”的意思就是要不断地回顾你走过的发展道路并能够客观公正地总结出经验教训;“面向未来”的意思就是要能够根据过去的历程和总结的经验教训来制定未来的正确目标,并不断修正下一步的工作流程和发展方向。

四、“事业开拓”阶段——毕业后工作10-15年

到这个阶段的时候,想必你已经是年过而立了。请注意一点细节:从这个阶段起,我开始将“职业”一词轻轻地换成了“事业”一词,这意味着你开始从前期“职业阶段”中的技能、经验及资金积累走向到人生事业的开拓历程。可能你在这个阶段仍然保持着原来的“职业”状态,仍然是每天在为“老板的事业”而奔波,但年龄和阅历已经将你推向了事业发展的起跑线。并且你跑也得跑,不跑也得跑,你要为自己而跑,你的家庭开始逼迫你为他们着想,你的事业心和成就感都决定了你要开始考虑自我了。

这一切其实很好理解,就像结婚前你挣钱只为自己花,而结婚后挣了钱却总要先想老婆孩子一样。其实你结婚前也用你挣的钱给女朋友买东西,也偶尔会用来孝敬父母,但结婚前那叫“意外的惊喜”,而结婚后那叫“男人的天职”。

五、“事业平稳”阶段——毕业后工作15-30年

在这个阶段,你已经步入“不惑之年”,前期“职业阶段”和“事业开拓阶段”已经为你留下了几多积淀。在这个阶段,你所需要的是如何能够使你的事业能够在平稳的过程中持续上升。这期间你还要不断地去观察市场、了解市场,不能有丝毫的松懈,所以你可能会感觉很累、很辛苦,不过你见的多了,承受压力的能力也增大了很多,于是你也就能游刃有余了。

你曾经的一切豪言壮语和海誓山盟在这个阶段变为现实,你被推上了事业的巅峰,不过这一切美妙结果的前提就是你先要在前面的几个阶段表现都很努力,也很用心,这就是“世间自有公道,付出定有回报”的道理。

六、“老当益壮”阶段——毕业后工作30年以后

有多少人说官场黑暗、钩心斗角,但我们却能看到有大量的人在50岁以后继续做官,并且还往往正是如日中天做高官;但是同时,我们却很少看到50岁以上的人在继续稳操企业大盘做企业的中流砥柱,即便有张瑞敏、倪润峰、柳传志、李xx等“老一辈革命家”,也毕竟只是个别现象。所以我个人认为,在当今商业社会,商场上的角逐比官场更为残酷和费尽心机,我不认为一个50岁以上的人还能够继续创造非凡的商业奇迹,即便真有,也只不过是老当益壮的“余热”而已。

所以,如果你奋斗到了这个阶段,当是“余温尚存”的时候。如果青春无悔,自当安享晚年;如果前世虚度,自当今生落魄。

后记:

一个企业有生命周期,一种产品有生命周期,所以,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也应该有生命周期。每个人只要能结合自己的性格、特长等多方面因素来认真剖析自我,就必然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路径。但无论如何,请记住你每一个阶段的工作都要有高度清晰的规划感和层次感,要能够清楚地明确你哪个阶段该干什么工作换还是不换,跳槽还是留任,改行还是留守,一切都必须尽在掌握!

写给90后的你


春节过后,很多新闻纷纷报道春节后现离职潮90后多“裸辞”。看看其中的内容,要么是嫌工作累,要么就是嫌压力大,管理严格,常挨领导批评,于是忍无可忍干脆趁春节的假期综合症不得缓解的状态,直接选择了辞职。

也许你现在确实觉得痛快了许多,一了百了了,但是我可以肯定地告诉你,过一段时间,你又会陷入迷茫,又会为找工作而烦恼,而找到了新的工作,你又会面临同样的问题。只要在职场混都会有同样的问题产生。所以简单的辞职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我们来分析一下,为什么你会那么容易的选择辞职。

首先,在选择一份工作之前,你一定没有确定自己的目标,也没有认真想过自己到底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今后想过什么样的生活。而只单纯为了维持生存,草草地选择了一份工作。而真正工作了才发现这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自己也不喜欢,再加上工作辛苦点,人际关系复杂点,于是就扛不住了,很快选择了辞职。

作为职业规划师,我们建议,在你进入职场之前,最好认真分析一下自己的能力和技能到底有哪些,可以从你曾经经历过的你认为值得骄傲或者有成就感的事情中分析出这些技能和能力。同时也可以通过例如霍兰德职业测评,价值观筛选等工具了解自己的价值观到底是什么,大概分析出自己适合的职业类型,为了更进一步地了解,你还可以做一下职业访谈,看看正在从事这份工作的人,他们目前的状态是怎样的,从而帮助自己做出正确的选择。

在职业规划中我们学习过三叶草模型,这三叶就是价值观、兴趣和能力。如果一份工作能全部满足你的这三项,那么这项工作对你来说将是一份非常完美的工作。但现实生活中,这样完美的情况几乎万分之一。不过如果你的工作能够满足其中的两项,那么另外一项是可以通过调节而得到满足的。能力欠缺,可以通过提高能力或者降低需求来满足。兴趣不足,在职业内解决不了,可以寻找职业外感兴趣的事情去做,从而弥补职业内的不足。而价值观不能满足,就要具体分析,看是否是你的核心价值观得不到满足。如果虽然不是所有价值观都得到满足,但已能满足你的核心价值观,那么现在的这份工作还是比较适合你的。但如果连自己最核心的价值观都得不到满足,那么就需要考虑换一份工作了。

如果你现在从事的工作是按照上述原则作出的选择,相信你一定不会这么轻易地选择辞职了。

其次,你是否明白职业生涯有三个阶段,生存期、发展期和自我实现期。而作为90后的你,正是处于生存期。这个阶段最重要的前提是要保证你自己能养活自己。最容易也是最快的办法就是先凭借自己所擅长的职业技能及优势,进入一个行业,找到一份能养活自己的工作。但进入职场做了一段时间后也许你会发现,实际情况并不如人意,与自己期望的有很大差距,工作内容不太喜欢,或者工作辛苦,老板严厉,公司管理严格,人际关系复杂,薪水少等等一系列问题。但是我告诉你,这些正是你进入职场需要磨练和学习的课程,这也是你在学校所学不到的。你不能因为这些问题而盲目选择辞职。一个人要想在职场中混,都必须要经历这些磨练。你要学习自控力、学会自律、学习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学习如何与各种人打交道特别是自己不喜欢的人、学习沟通、学会团队合作等等。其实这些磨难看起来很痛苦,但只要你咬牙坚持下来,最终你会发现自己成熟了很多,渐渐从一个涉世不深的大学生,成长成为一名名符其实的有力量、有能力的优秀职场人才。因为我们在学校里学到的只是专业技能和知识,而真正的职场其实更需要的是优秀的职业修养和职业素质的。而你所经历的这些刚好就是帮助你成长的最好的礼物。所以你一定要坚持,不能怕挫折,怕痛苦,有句话说的好“成功是熬出来的”。请你一定相信这一点。

当你经历了职场的这些修炼,你一定会发现你的内心变得强大了,更有气场了。这个时候你的羽毛也逐渐丰满了,当有更好机会的时候,你随时都可以展翅高飞 ,而且会飞的更好!

最后,我想跟90后的你说,请你一定相信自己,没有过不去的坎,你比你想象的更强大!你要感谢挫折、感谢给你痛苦的人,因为他们使你变得更强大、更优秀!

以上《专家给90后的职业规划建议》一文,由编辑精心撰写而成,希望对您的职业规划有所帮助,更多精彩请访问“职业规划建议”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