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求职信。

职场百态频道整理了各种职场技巧,各种职场故事。感谢阅读《扎心!再过几天,第一批90后就正式“奔三”了!》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再过几天

第一批90后就正式进入30岁了!

90后真的不年轻了!

90后总是站在网络舆论的风暴中间

拥有分分钟被写死的经历

而且完整体验

出生被骂 “垮掉” ,上学被吓 “秃头”

工作被评 “裸辞” ,买房被逼 “破产”

单身被催 “结婚” ,结婚被议 “离婚”

以及

“被现实击垮的90后们...”

“90后熬夜猝死”

“XX毁掉了90后”

……

这些乱七八糟新闻的狂轰乱炸

近日,国内青年社交平台“探探”发布了一份《三十而立 首批奔三90后报告》,从生活状态、经济实力、情感态度等多个维度对该平台90后用户(即1990年-1991年出生的人群)进行分析,探探的这份报告也着实有些扎心。

在一线城市每月税前2万才有安全感

在这批90后人群看来,月工资要达到多少能让他们有安全感?从受访者给出的数据来看,一线城市30岁的心理安全月薪(税前)的平均数为21401.5元,二线城市则为14588元,三线城市也达到了8003.5元。此外,调查显示,男生平均存款达98210元,而女生平均存款为66120元,男生为女生的1.49倍。

换过两份工作的人群比例较高

从报告数据来看,奔三“90后”的跳槽频率怎样?他们中只有21.3%的人从没换过工作,13.5%的人跳槽1次,65.2%的人换过2次及以上工作,其中跳槽5次以上的奔三“90后”比例达18.7%。由此可见,父母那一辈传统的“铁饭碗”概念在奔三“90后”心中已不太能站得住脚。

承担更多责任慎重对待婚姻

在首批奔三“90后”眼中,30岁还意味着“承担更多责任”。有63.2%的受访者选择了“承担更多责任”,这意味着,过半首批奔三“90后”的心中明白,即便他们或许还把自己当作“宝宝”,但“宝宝”也知道要开始扛起更多责任。于是,追求“事业有成,涨薪很重要”也成为超三成(34.4%)受访者的选择。

在对待感情的态度上,66.2%的受访者都选择“对感情不将就,但即便有自我的坚持,56%用户还是向往结婚成家的。

失眠总在凌晨时

这一批90后的睡眠质量怎样?身体时革命的本钱,首批“90后”的睡眠数据略微有些“扎心”。从报告来看,54.2%的受访者经常凌晨失眠。11点前入睡的人仅有18.9%。12点至凌晨1点入睡的最多,达33.2%,还有5.8%的受访者甚至2点之后才能入睡。

这一批有着共同回忆的奔三"90后"的在30岁这一年的新年愿望会是什么?赚钱!

调查显示,总体看,79.6%的受访者的新年愿望是多赚钱,其他愿望还有(家人)身体健康、恋爱脱单、学习新技能/深造、瘦。其中,81.3%都市青年希望自己来年多赚钱,而有72%小镇青年希望带家人出国游。

zc530.COm小编推荐

令人讨厌却是面试官必问的问题,扎心了!


如果问哪个问题是面试时最令人讨厌的问题?“自我介绍”一定榜上有名。根据论坛的调查,超过五成人表示面试根本就不需要自我介绍这一环节。

五招作好自我介绍

1. 自我介绍的时间不易太长,一般在3分钟左右。相对于简历中的详细信息,面试中的自我介绍需要有所侧重,突出最有料的一点。

2. 突出和应聘职位相关的信息,并且是简历中未曾涉及到的。

3. 以事例数据说话。在证明自己确实有能力胜任所应聘的工作职位时,个人求职者可以使用一些事例,如介绍自己做过的项目或参与过的活动来验证某种能力,也可以适当地引用老师、同学、同事等第三方的言论来支持自己的描述。

4. 作自我介绍相当于很短的演讲,也需要有节奏感,切忌一口气叙述到底。个人可以在相关出彩的地方做些停顿,引导面试官进行提问。比如在“我曾在XXX公司带队完成了2000万的项目”之后做一下停顿可能会引导面试官去问“那是什么样的项目呢?”,这样做的目的是为面试的深入打下基础。

5. 勤加练习是法宝。勤能补拙,事先需要多练习。切忌“背诵”式的自我介绍,学会用眼神与面试官交流。眼神游离会给人留下“注意力不集中”的印象,而一直低着头则显得不自信。

面试官要求应聘者自我介绍可以借机考察应聘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等。 因此,应聘者必须在短暂的时间里展示自我,抓住考官的“心”。(完)

究竟为什么不恋爱?真相太扎心!


根据国家统计局和民政部的数据,去年全国结婚率仅为7,2%,创近10年来的新低。其中最低的城市是上海,结婚率仅为4.35%。结婚率低的重要原因就是结不起婚!先不说正式结婚需要的房子、车子及各种婚宴花费,单拿结婚前的恋爱费用,对于现在的年轻人而言也是压力巨大。

69%的人不是不想爱,而是爱不起!

有人说,现在谈得起恋爱的人一定得有点钱,至少不能穷,那些连恋爱成本都负担不起的人就活该单身一辈子!也许你认为这样的想法太偏激,但事实上有着这样的想法的人不在少数。

近期,就恋爱成本问题进行了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有69%的人表示会因为经济原因不谈恋爱,其中男性表示谈不起恋爱的比率要高于女性。

31%的受访者表示,经济状况与是否恋爱没有关系。网友东北偏北认为:“关键要看你有多爱对方。在我看来,不恋爱是一种逃避。如果你真的爱对方,就会想办法承担与改变,而不是选择逃避。”

而持有“因为太穷不会恋爱”观点的网友们表示,所谓贫贱夫妻百事哀,虽然恋爱不能只看钱,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约会吃饭谁买单?近九成由男生出大头

想要加深了解,约会/外出活动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约饭更是最常见的约会节目。那么饭后谁买单呢?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当受访者被问及“吃饭时,谁买单的多”这个问题时,有87%的受访者表示,男生买单的多;也有11%的受访者表示,女生买单的多;仅2%受访者表示他们是AA制付账。

网友“潘大壮”的观点是:“对于约会谁买单这件事,我觉得第一次约会无论如何都应该男生买单,这是一种礼貌。但是如果女生有想买单或者AA制的意图,我会对她很有好感。又或者我买完了午餐的单,女生如果愿意请我喝杯咖啡或者看场电影,我觉得也可以接受。不是因为缺这点钱,而是在意这种为对方分担压力的态度。”

而持AA制态度的女生认为:出来约会是一件你情我愿的事情,没有谁迁就着谁。老是让男生付钱,这种事情上女生们你们的男女平权意识哪里去了。

恋爱消费,2成人选择谁钱多谁掏钱

虽然约饭消费男生占了开支的“主场”,但是当深究到恋爱消费观时,我们得到了一个不太一样的答案。当被问及“恋爱消费,谁应该多出钱”时,有12%的受访者表示无论如何都是AA制,有67%的受访者认为男生还是应该多出钱,仅1%受访者认为女方应该多出钱。更有20%的受访者认为,这件事和性别无关,谁钱多谁多出钱。

网友“吃瓜群众”表示:“我和我对象就是轮流花钱,谁在某个阶段经济状况好,谁就多出一点费用。总之,在一起又不是为了钱,人都有没钱的时候。都已经在一起了就不要分那么清楚了,今天我出多点,明天你多出点,这个帐不就平了吗?”

当然也有网友认为AA制才最为公平:对女生来说AA制之后才有底气,没有被迫接受人情。毕竟吃人嘴短,拿人手软啊。

七成人表示有困难只能靠自己

当受访者被问到“恋爱时遭遇经济压力会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时,七成人表示自己解决,自己选择的路就算死也要扛到底;另有10%左右的人表示会向机构借贷。

林敏在一家民企上班,谈起自己的恋爱经历时,特别有感触:“当时父母反对我们交往,觉得我能找到更好的对象,但我不管不顾地投入进去。曾经有一年的时间,男友失业了,全靠我一个人开支两个人的生活。每到月底都会盼望发工资,一分钱都想掰开花。我不想告诉母亲,因为不想让她担心;不能抱怨,因为这一切都是自己选的;不能哭,再苦再累也得自己扛。作为过来人,特别想告诉大家,如果自己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恋爱结婚慎重。”

分手了,该要回花出去的钱吗?

当问起“分手后,是否讨要恋爱时的各种花费”时,98%的人表示绝对不会要回花出去的钱。网友“广州小蛮腰”表示:“恋爱中的花费不可避免,但谁也不会在恋爱时一笔笔记账,然后到分手时甩出来要钱,这类人就算有,也是太可怕了,早分手早止损。”

网友“恋爱我是认真的”表示:“男女谈恋爱交往要得体,在双方没有完全了解前,别买特别贵重的礼物,因为会让对方非常尴尬。这收也不是,不收也不是,挺添麻烦的。”

虽然绝大部分网友不认可要回恋爱时的花费,锦囊君还是需要提醒一下,恋爱时如果为对方提供了大数额的金钱帮助,用于给对方买房、买车及装修等支出的,还是需要签一份君子协议,那种纯粹因为表达爱意和联络感情的无偿赠与,或者是共同生活支出的必要花费就不用太计较了。(完)

白领故事:回头后,一心一意工作


所谓职场回头草,即是从原公司离职后,又重新回到原公司上班。不少职场白领经历了辞职跳槽、选择比较,会产生一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之感,犹豫着要不要重新回到原公司。乔布斯当年若是没吃回头草,也许现在就不会有让无数人痴狂的iPhone,但不是人人都是乔爷,职场回头草要不要吃,怎么吃,仍是一个需要好好思考的问题。

白领故事:回头后,一心一意工作

小马,23岁,运营策划。

我吃回头草的这间公司主要做母婴产品,所在的部门工作氛围很好,我去的时候,刚换了一位很好的总监,很尊重下属想法,对我也挺重视的。但是公司的工资不高,加上那时候部门的发展很混乱,分工极其不明确,什么都要我来做,让人有一种付出和回报不成比例的感觉。所以当有人给我介绍了一家待遇比现在好的公司时,我就辞职了。

新公司给出的待遇确实很不错,但是去了以后我才发现,公司规模小,私企老板苛刻不说,工作环境复杂,同事勾心斗角,公司还借着各种理由扣我工资。我真的是后悔莫及。

跳槽后的第4个月,原公司的总监组织了一次聚餐,也叫上了我们这些已经离职的员工。吃饭时,总监什么也没说,就是纯粹的朋友聚餐、聊天。我见到他真是倍感亲切,但没好意思张口说想回去,毕竟当时是自己要辞职的。没想到第二天就接到原公司人事部的电话,说我各方面条件都不错,总监很希望留住人才,然后很直接地问我有没有回去的意向。我当即就同意了,迅速从私企辞职回到了原公司,工资又上了一个台阶。

有一个开放式的好平台,一个尊重你的上司,比什么都重要。现在想想,我当时实在是不成熟,也有点被这种气氛宠坏了,出去了以后才发现,这样的工作氛围是多么的难得。现在我一心一意在这里工作,已经是部门元老级员工了,工作很开心,也能学到很多东西。

经验谈:在一个地方累积出来的人脉和经验是最宝贵的。职场回头草当然可以吃,但回头之前要确定自己和公司的价值,以及对方是否还稀罕你的价值。如果你本身不具备吸引原公司的价值,那么要回去只是痴人说梦,你乐意对方还不乐意呢。另外还要仔细考虑清楚,回去后是否还能创造更多的价值,是否将这个公司作为自己的长期战地,千万不可一时冲动。

专家:不一定非要回头才能找到合适的

记者:从职业发展角度考虑,职场人吃回头草有何影响?

姜红:有利之处在于,回到熟悉的环境,彼此知根知底,工作驾轻就熟,职业风险较低;专业所长得以发挥,专业的知识技能得以提升,职场关系得以巩固,职场人脉得以延续: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真实体会,会让你倍加珍惜回归的机会,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为你赢得良好的晋升空间。但也有弊端,首先复杂的人际关系处理也许超出你的预期;其次过去你面临的困难也许并不会得到改善;第三时过境迁,或许你已经找不回原来的工作状态与感觉;第四总在旧有的圈子打转,会让你变得因循守旧,固步自封,鼠目寸光,不思进取,职业生涯停滞不前。

记者:应该如何权衡和判断是否吃回头草呢?

姜红:首先回顾一下你的离职原因。如果是对企业文化不认同,请放弃回归的念头;如果是对原上级工作方式不认同,请确认过去的磕磕碰碰对将来是否有不可逾越的阻碍。第二,当你发现当时的离去是多么的草率与不成熟,外面的月亮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圆,原来的企业更加人性化,更能发挥你的特长,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工作氛围更加融洽,上级与同事亲切而宽容,那么,回到老东家是明智的选择。第三,回头之前也要理智地认清楚,回到老东家也许一切要从头再来,也许过去平起平坐的同事已经位居要职,也许你过去的积累与沉淀已经烟消云散,也许你曾经无法逾越的鸿沟依然无法逾越,也许过去的冷风暗箭将来还会时时袭来。如果这一切你觉得可以应对,回头草但吃无妨。不过我还是觉得,在职场上应该保有要么坚守,要么就坚决地走的决心;职场非情场,没有企业或个人是不可替代的。有时候,不一定非要回头才能找到合适的。

记者:回到原公司后,应该如何处理与老同事、老上级的关系?

姜红:回到原公司,很多人面临重新入职,从基层做起的窘境,老同事已经成了你的上司,过去你获得的尊重与地位已经被人遗忘。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要以新人的心态去重新接纳,以空杯的心态去重新学习,以诚意的行动去融化隔阂,以坚持不懈的努力获得坚挺的业绩,重新被认可只是时间问题。

90后职场新丁如何摆脱“月光一族”


七月中旬,职场迎来第一批90后新丁入职。初入职场的90后,终于告别了靠父母供养的日子!然而,虽然部分同学刚刚告别啃老族,却立马变身月光族,虽然经济独立了,但日子却反而不如以前那样宽裕。更有甚者,还要靠父母输血才能过活。踏入职场的90后,逐渐成为社会活跃力量,但也很快面临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支出压力,买房、买车、结婚、生孩子如何从容面对,及早订立合理的理财目标和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理财师建议:理性消费储蓄的30%进行定投

建议一:理性消费。要避免随意盲目冲动的消费,不妨设立一本记账本,通过记账,掌握每月收支情况,让我们知道哪些多花了,哪些没必要花,哪些如何花才能更有价值。做到有计划地消费,量入为出,以此实现每月有一定的节余。便于对未来进行周密的考虑,及早作出长远计划。

建议二:强制储蓄。养成每个月有一笔雷打不动储蓄的好习惯;另外,充分利用基金定投起点低、平均成本、分散风险、自动扣费、手续简单等特点,进行长期资金积累;目前A股市场处于较低估值水平,长期来看投资机会凸显,建议每月储蓄的30%进行定投,分散至两三个不同种类的基金中去,可以选择股票型基金和平衡型基金,分散系统风险,兼顾收益。还要注意所选基金的收费方式,如果该基金有前后端两种收费方式的,可选择后端收费,因为定投是一种长期的投资,后端收费的优势在于投资时间越长,基金所收的申购费用越少,直至不收。定投基金后,还需要关注股市走势,当市场大幅上涨时要锁定赢利;当市场连续下跌时,可以考虑加大买入份额以摊薄成本。其次在社保基础上,建议加强保障,建议选择低成本的期缴重大疾病保险产品或人身意外险,一年保费只需几百元,即可获得较为完善的意外保障,用最少的钱获得最大的保障。

建议三:勤劳开源。年轻人投资要拓宽视野,多掌握股市、黄金等投资知识和信息,还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使自己和财富同时提升。比如,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合作投资小生意,从小做起;有设计特长的可以尝试利用网店推广作品,以服务取胜,打出品牌;随着收入不断增加,投资意识和自信心也随之建立起来了,投资经验也不断丰富了。

建议四:制定目标。根据自身家庭经济状况和自己未来的预期,定好一个短、中、长期目标。以家庭最大投资房产为例,就需要提前做充分准备。房贷选择上尽量用公积金贷款代替普通商业性贷款,降低月还款额;将通胀对资产侵蚀的压力最大限度地转移出去。

建议五:孝敬父母。除了为自己保障外,90后也要注意通过为双亲购买商业保险来构建家庭的安全屏障,比如妇科疾病保险、普通重大疾病保险、意外险等,可根据自己情况购买,不过总开销不宜超过家庭总收入的10%。

此外,建议预留3至6个月的生活开支作为应急准备金,这部分资金要保持良好的流动性,一般可选择银行活期存款或购买货币基金。90后也可以办理银行信用卡,储备个人信用。

投资理财重在坚持,积少成多,聚沙成塔,随着个人财富、投资经验的逐步积累,将有更多的投资选择,从而实现资产保值增值。职场新人应该广纳良策,把自己修炼成理财多面手,活得充实从容,活得幸福快乐!

90后踏入职场:薪资福利不是唯一焦点


随着越来越多的90后登上职业舞台,传统意义上“好雇主 ”标准发生了很多颠覆性的变化。有调查显示,90后甚至对获取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性并不看重,相反“尊重”与“自我价值体现”是他们所在意的。对此,人力资源专家表示,特殊的成长环境使90后求职者更喜欢挑战和追求自主独立,这就要求企业在人才“新陈代谢”方面要制定更加灵活和适应企业发展的战略,因循守旧的人才规划将会导致企业自身发展陷入瓶颈。 90后在意“认可”与“自我价值” 近来,关于90后“闪辞”、“爽约”,对企业要求苛刻之类的“雷人雷事”纷纷出现。是90后求职者太挑剔,还是当下的企业落伍了?对此,不少招聘专家认为,90后新生代给企业提出了一个新课题,那就是如何转型成为他们心中的“好雇主”。 “薪酬福利 ,肯定是要考虑的,毕竟民以食为天,如果老板连最低工资标准都无法提供,在物价飞涨的今天,吃住都成问题,一切都是空谈。”采访中,供职于一家医药公司的陈瑜直言不讳地说:“我心目中的好老板就是不拖欠员工工资,逢年过节有福利,关心员工,人性化,有良心。”相对于80后的陈瑜,90后的吴昊显然要求就更高了,“我给老板打工,老板给我发钱,这是最基本的,但我希望自己从事的是一份事业而不仅是职业。至少要能体现自我价值的,要能在团队中获得认可,甚至能在圈内闯出名头。” 吴昊所提到的“认可”、“自我价值”理念得到很多初入职场90后们的认同。“员工的才华在企业这个平台上能得到展示,付出与薪酬要成正比,给员工更多的人文关怀,这都是很重要的。”来自一家银行的典型90后小邓表示,信任与尊重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老板强迫我去干某一件事情,或者是说话出尔反尔、言行不一,那么我就会毫不犹豫地炒掉他。” “员工尊重度”受到关注 据某著名招聘网站的调查报告显示,90后求职者的求职观念、维权意识以及对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的要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虽然薪酬福利仍是受白领关注的重要指标,但组织管理首次超越薪酬福利,成为公众定义理想最佳雇主的首要指标。 作为首次出现在调查选项中的“员工尊重度”,以7.3%的关注率占有雇主特征排名探花位置,仅低于“福利待遇”0.2个百分点,表明现阶段白领对企业团队意识的重视,期望能在团队中发挥的作用和所处地位得到企业的认知和尊重,体验到平等公正的待遇,这与当下复杂的职场环境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职场扎心定律:越是脾气不好的人越没有能力!


前几天,和朋友聊天,说起老板的脾气。大家都提到一个现象:越没本事的人,脾气越大。

最近同行的朋友圈都被一个打人的视频刷屏了。一个男同事打了一个女同事,可笑的是,并不是因为什么金钱、利益相关的大事,而是因为核对数据结果不一致。

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就吵了起来,男同事打嘴架没有占到便宜,便动手打了女同事。一时间,男同事打人的“事迹”便刷爆了朋友圈。不仅有他的真实姓名,还附了他的照片。

显然,男同事以往也没什么好人缘,这样的人出了事端只会光速传播,就是所谓的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因为他的这一行为,不仅丢了工作,也丢了行业口碑。

生活中这样的现象比比皆是:餐厅里对着服务员趾高气昂、大喊大叫;外卖小哥稍迟了些,就立马破口大骂,威胁要投诉差评。

而这些人往往都不是生活中的成功者,真正的智者遇到问题都会先想解决方法,而不是发泄情绪。

我的组长是一个三十多岁的职场老油条,在他之后进公司的同事都已升为公司管理层,只有他不尴不尬地作为员工层的“中坚力量”。组长脾气也变得越来越差,动不动就拍桌亮嗓,对身边同事大发脾气。

今年年会,执行任务安排到我们部门。总监让组长负责现场布置。快开始时,组长对着一个实习生怒吼:“这点事你都干不好,还能干点什么?”原来是出席嘉宾的名字有误。

实习生小声嘟囔,“我是按照你发给我的文件打印的啊”,还没等实习生说完,组长就没好气地怼回去:“你打印之前为什么不根据流程单再确认一下?”实习生意识到自己错误,连忙解释忘了检查。

“忘了检查?你怎么没忘了来年会?出了问题谁负责?你负责得了吗?”组长的声音越来越高,情绪越来越激动,实习生被骂了十几分钟,估计刚入社会从来没见过这场面,吓哭了。

糟糕的场面惊动了部门总监,了解了前因后果,总监对实习生说:“先别哭了,跟我走,把错误的改过来,再检查下其它是否还有问题。”

总监开车带着实习生来到最近的一家打印店,对老板说:“打一份海报,10分钟后可以好吗?”老板面露难色,示意手上还有活。总监掏出一百块塞给老板,“帮帮忙,我急着用”。老板看总监如此爽快,二话没说便去打印了。海报及时赶到,年会圆满成功。

像组长这样长久停留在某一职位,没有晋升的领导,越喜欢对下属百般苛责,千般为难,仿佛他的不得意是下属愚笨拖的后腿。总监淡定从容、快速解决问题的能力,令人心悦诚服。这就是总监和组长的区别。

越是能力强的人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越是没本事的人脾气越大。

脾气大其实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内心强大的人不会因外界的风吹草动,而波涛汹涌。

面对突如其来的棘手问题,强者是解决问题而不是发脾气。弱者没有解决问题的办法,只能用情绪去掩盖自己的无能。

就像小孩子的玩具被抢走,他会哇哇大哭宣泄一翻。等大一点懂事了,再遇到同样的情况,他会去跟别的小朋友商量一起玩。

没本事的人,无法改变自己不满意的现状或糟糕的处境,多半自卑,思维也会相对狭隘。像一颗不定时炸弹,旁人轻易会踩雷,然后瞬间爆炸。他们只能通过发脾气来缓解焦虑和不满,极力掩盖自己的无能。

著名心理学家萨提亚称这一类人就是典型的“指责型沟通姿态”。愤怒的指责是一种被激发的能量。它存在的根本原因是本身能量不足以应对当前处境,需要调动这种能量,让自己看上去强有力,这其实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

他们抓住别人一点小失误就会大发雷霆,在感受到威胁不公时,便会拼命指责,恨不得拉出去游街示众,向所有人表明这个错误在别人而不是自己。这样的人越是脾气大,越说明内心的缺乏和虚弱,没有能力解决问题,急于把责任钉死在对方身上,撇清与自己关系。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越是无能的人越容易发脾气,他们是在通过发脾气来吓唬周围的人,从而达到震慑的效果,好让别人发现不了他们具体有多么的无能。

脾气大,不过是虚张声势而已。

脾气我们每个人都有,它其实是一个中性词,高手是会运用脾气,而不是被脾气所控制。

我曾见识过一位段位很高的合作方,两三句话便点醒了投资方,既把自己的观点清楚表达出来,没有容忍对方猖狂,及时制止了没有意义的争论,还让投资方心情舒畅的接受了他的执行方案。

管理脾气,并不意味着要牺牲自己的感受,去维护一段关系,去促进一个结局,而是要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恰当地表达愤怒的情绪。真正高情商的人,都很懂得如何“发脾气”。

一向待人温文尔雅的何炅,也曾在节目中大发脾气。《超次元偶像》现场,一群年轻的选手不满比赛结果,在舞台吵闹,一位选手还将地上的衣服狠狠踢飞。

期间何炅4次叫停,但无人理会,场面一度失控。最后,何炅语气严厉说“你们太让我失望了”。随后,转身离去。这场比赛没有冠军,因为每个人都输给了自己。

何炅略带“高级”情绪的表达自己的感受,亮出底线,不动声色之间掌控全局,瞬息便阻止了恶劣事态的发展,这才是高情商人的做法。

站在师者前辈的角度说出的理智感受,往往比痛批孩子效果更好。既保护了少年人的自尊,不会使他们情绪再次激怒。及时抽身而去,留给情绪缓冲的空白时间。少年们的愤怒被愧疚取代,进而反思。

管理脾气并不是隐藏真实的自己,做表面笑嘻嘻的老好人,或者做曲意逢迎的马屁精,而是懂得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既不让自己受委屈,也不让别人不舒服。

盘点职场人的15个扎心瞬间!你中了第几条?


说到职场,总会有太多值得吐槽的地方,今天小编就来带大家盘点一下职场中的那些扎心尴尬时刻,相信不少人都遇见过,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看你中枪了没?

1.刚入职被HR拉入群聊,结果修改备注的时候稍微留神就把群名字给改了。

2.原本想去洗手间,刚起身听到领导说他也要去,于是我站起来假装伸伸懒腰又坐了下来。

3.同一职位,新来的同事工资都比自己高,而且他们都还是小白。

4.中午想叫同事一起点外卖拼单,结果他们早就已经订好了外卖但是没有喊你一起。

5.经常性加班两个小时以上,结果迟到一次五分钟扣了五十块钱。

6.上班第一天管办公室老总叫哥。

7.同事们都在加班,而你准点加班,一不小心就成了“早退”。

8.同事跟你热情的喊你名字,结果你想半天想不起来她的名字,只能回一个尴尬而不失礼的微笑。

9.在等电梯的时候看到正迎面走来的领导,结果电梯门死活关不上。

10.开会的时候一不小心走神,结果领导让你说说自己的看法和提意见。

11.午后安静的办公室里,不合时宜地放了一个响屁,本以为是一个闷屁想要悄悄放出来的。

12.正在刷微博笑嘻嘻的时候,老板突然站在你身后。

13.还没离职,但在某招聘App更新简历的时候,被领导查看到。

14.想去旅游,然后跟老板请假说生病了回家休息,结果晒朋友圈的时候忘记屏蔽老板。

15.在微信上跟朋友吐槽上司,结果不小心将吐槽的话误发给了上司,结果发现“对方正在输入……”

总之,我们初入职场的年轻人都会经历各种各样的尴尬瞬间,不知道你还有什么扎心的经历呢?赶紧分享出来让大家开心一下吧!

细看70后、80后、90后有哪些不一样的职场观!


随着90后渐入职场,70后、80后、90后同坐一个办公室也越来越普遍。70后们有的已经开始规划退休的生活,80后们还在拼命工作养家糊口,而90后此时已经带着独有的个性和不被70后、80后理解的文化杀入职场。

人们日常都说,只要相差三岁就会有代沟,那么相差个十年,是否就是鸿沟呢?小编今天就带大家深入了解下三代人有哪些不一样的职场观,一起来看下。

1、选择工作的偏好

70后偏好专业对口,学有所用,稳定体面,国企事业单位;

80后好多金,偏向于高大上的知名企业,青睐外企;

90后则喜欢有互联网基因的公司,倾向于自己创业解决就业。

2、职场偶像

70后柳传志、李彦宏、马云、俞敏洪等商业牛人;

80后赵丽颖、胡歌等正能量明星偶像;

90后只崇拜自己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职场强人。

3、什么样的同事最受欢迎?

70后在职场上是业务能手;

80后积极、好合作、情绪控制好的人;

90后天然呆,职场的开心果。

4、职场行事风格

70后谨言慎行,内敛,不善于表达;

80后适时表达自己,焦虑,重视实际利益;

90后口无遮拦,做事的热情不持久。

5、喜欢的领导类型

70后倾向于权威、专家型领导;

80后倾向于平等和善魅力型领导;

90后喜欢少管我型领导。

6、工作动力

70后岗位责任,一定程度上有改造社会的理想;

80后实现自我价值,现实社会的压力;

90后自己的兴趣以及周边的工作氛围。

7、业余跟同事谈论的话题

70后更关注的还是工作中的人和事;

80后更喜欢时政、社会八卦等;

90后喜欢逛街、购物等贴近生活的鸡毛蒜皮。

8、怎样支配自己的工资?

70后量入为出;

80后投资、买股票和基金;

90后基本月光。

9、每天上班的心情

70后平平淡淡;

80后盼望收工;

90后开心,充满期待。

10、辞职原因

70后心里不爽,受了委屈;

80后移情别恋,想看外面的世界;

90后年没给够,想要更好的生活。

关于差异小编就整理分享到这里了,那么,除了以上的差异,有没有哪些相同点呢?

下面随着小编一起来看——70后、80后、90后之间的相同点

1.喜欢的工作氛围:轻松、平等、友爱型;

2.和上级的关系:若即若离;

3.和同事的关系:抱团不离群;

4.工作中最高兴的时刻:被领导表扬、出成绩的时候;

5.工作中最沮丧的时刻:职业倦怠期或瓶颈期,看不到前途;

6.职业规划:有一定时期的规划,70后有中长期规划,80/90后偏爱短期规划;

7.职场形象重视程度:一般,只有隆重的职场活动才精心打扮,偶尔健身;

8.职场化身动物:多数选择代表“独立、自我意识强”的猫,而不是代表“温顺”的羊和“有野心”的狼;

9.上班时间:喜欢弹性工作制,不定点坐班;

10.对待办公室恋情:不摧残但也不卷入。

90后大学生职场法则


近日,一条“吐槽”90后实习生“拒订盒饭”的微博引发颇多争议,继“闪辞”风波之后,开始走上工作岗位的“90后”再遭非议。面对一波波质疑,“90后”无奈中夹杂着些许愤怒。给社会带来新鲜力量的同时,“90后”也出现了诸多初涉职场的新问题。那么,“90后”的职场新人路该如何走?

1、避免眼高手低

吃不了苦的人,没问题的觉得有问题,小问题的觉得是大问题,大问题的就受不了了。有人总希望找到“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工作,最好还是自己喜欢的或专业对口的,这实际上是一种眼高手低的表现。

“实习还没结束,我就先把这个公司给‘喀嚓’掉了。他们竟然叫我去打杂!太气愤了,我读书十余载,实习是为了学本领,不是去端茶、递水、订饭,这些杂事本来就应该让后勤的人去做。”

如果简单的事都不能做好,怎么让领导相信你,赋予你更重要的工作呢?所谓英雄不怕出身低,许多事业成功人士都是从最底层做起的。如果认为自己是人才,就要相信自己会进展神速。刚刚入职,有许多需要向前辈学习的东西。把提高工作岗位给自己回报的期许,逐渐转变成提高对自己工作能力的期许,促使自己成为人才、成为优秀的人。

2、正确处理人际

进入公司工作以后,很多新人本来以为只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就可以交差,但没想到的是,“躺着也会中枪”——“不知道谁说我的坏话,现在居然全公司的人都不太爱理我了,在这样的一个氛围下工作,真让我窒息。更受不了的是,上司看不见我尽责地工作,却偏偏喜欢那个逢迎拍马的同事,真是令人气愤。这种勾心斗角、你争我夺的复杂人际关系,我想我真的不适合工作吧。”

人是感情的动物,都会喜欢让自己看起来顺眼的人。在公司这个大家庭里,“做人”本身也是工作。初入职场,多微笑,多倾听,多学习,像一片阳光撒进忙碌的办公室,会让你的职场进展分外加分。

3、建立自信

缺乏自信通常有两种原因,一是受家庭影响:小时候被父母否定过多,所以没有自信;二是自己造成:自己对学习的态度向来是消极被动的,但是对于玩乐却是激情主动的,虽然大学念完了,但有多少学识自己很清楚。

“面试的时候,我极尽所能地鼓吹自己以得到这份工作,结果真的得到工作后,才发现自己在大学所学的,在职场上几乎派不上用场。眼看手上工作无法顺利完成,又不敢承认自己能力不够。于是每天活在担忧之中,害怕哪天被开除或被能力强的人顶替。”

既然已经进入公司,能力不够就要抓紧学习相关技能,提高能力,多向前辈请教,不懂不要装懂。同时,还要抱着“很多东西我第一次做或许不会、做得不好,但我是一个不怕遇到阻碍、一定会努力去学习做好的人”的心态,这种心态能够带给人自信。

4、敢于面对压力

许多人每天扛着巨大的压力工作,不知幸福为何物。老板的训斥、客户的发泄,让初入职场的年轻人简直备受折磨。许多大学生扛不住,纷纷辞职。

“我现在每天都会把单位做不完的工作带回家,晚上休息时感觉筋疲力尽,身体越来越疲惫、越来越虚弱。这也就算了,有时不小心犯了个小错误,不仅遭来客户投诉,连老板都要帮着客户斥责我,‘鸭梨山大’,这样下去,真的要成为‘白骨精’了。”

不要逃避压力,没有任何工作是没有压力的。而在压力下,人可以迅速成长。努力把事情做好,不要不断抱怨。把焦点放在工作上,对老板和客户的训斥和发泄就事论事,努力改进,努力成长。

90后月薪3万,什么水平?


一个有趣的发现,当在搜索应用中输入“90后”这个关键词,就会跳出“90后最不容易的一代”、“90后穷”、“90后开始认命了”诸如此类的相关搜索。在我们大多数人的观念里,90后与“穷”、“南”、“惨”画上了等号。

其实不然,当一部分90后在哭穷之时,还有另一部分90后已经手拿高薪高管offer,更有人早已实现了财务自由。

误打误撞成为网红,月薪破万就这么实现了

小M大学毕业5年,如今已是一位小有名气的网络博主。虽说达不到李佳琦那种月入百万的收入,但小M坦言她的收入是她上一份市场策划工作的十倍。小M说,成为网红其实是次偶然,当时公司营销活动需要策划一场直播推广,在部门上镜小姐姐急缺的情况下,她被推上了一线。意外地成为了一名“网络博主”之后,小M在社交平台上收割了一批网友的喜爱,一个新的发展机遇摆在了她面前。“真的很纠结。”小M说,虽然有不少朋友支持,但放弃稳定的公司职位,专职成为一个网络个体户,还是令她犹豫了许久。

在很多人看来,所谓的网红、博主都是靠脸吃饭、没有经验的积累,过了颜值巅峰之后就会一无所有。小M并不这样认为,她的经历告诉她,不是所有人都能靠脸吃饭,网络营销、粉丝经营、商务运作……每一项工作都在积累经验,假使今后她要找一份新工作,这些依然能替她加分。

工作8年,跳槽3次:经验在积累,薪资在翻番

小Z,最近跳槽了,上一份工作月薪2万,而这次跳槽薪资翻了将近1倍。工作7年,跳槽3次,平均2年多一次的跳槽频率。小Z以一位成功跳槽者的经验告诉大家:高薪是靠适当的跳槽跳出来的。相比于那些一年换2、3份甚至更多份工作的频繁跳槽者,她在每一份工作中都积累了经验;而与那些十年都在同一片职场打拼的人,她通过跳槽获得了比普通调薪更优渥的薪资成长空间。小Z猜测,如果她还在第一份工作的岗位上,她可能成为一个小主管,薪资应该也会过万。然而,这便不会有今后3家500强企业的经验镀金,每次翻番的薪资涨幅。现在的90后,很少有人能在一家公司一个岗位上坚持2-3年。周围很多朋友的“口头禅”就是“我辞职了”、“没意思,我又辞职了”,能在一个岗位上扎扎实实累积经验很难,但也会有回报。

毕业之后迷茫2年,终于找到了方向

文科出身的小Y,毕业后选择了一个与专业对口的工作,做着差不多的工作,拿着差不多的薪资,过着差不多的生活。但她时常会焦虑、迷茫,难道这就是她想要的生活吗?她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工作,但就是觉得当前这份工作不是自己想要的。这可能是很多大学生毕业1-2内都会面临的迷茫,但与他们不同的是,小Y在困惑中找到了方向。在迷茫、纠结之后,小Y终于知道了自己适合什么——成为一名电竞项目运营。从小喜欢玩游戏的她,有丰富的手游、网游等竞技游戏经验,之前的工作经验也是与项目运营打交道。这些经历令她在这一份工作中如虎添翼,没了之前工作中的“疲惫感”与“迷茫感”,能力也得到了领导的认可,薪资比之前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小Y透露,现在的薪资是毕业时的4倍。

有人说,不要把兴趣当工作,做一行恨一行,再多的兴趣也会被工作的煎熬消磨光。但这一届90后、00后是最重视工作体验感和幸福感的一代,没了兴趣,随之而来的或许就是迷茫感、焦虑感。缺少了提升自我的主观能动性,若想要在薪资上有所突破,难度可想而知。

上面这些90后代表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有一个清晰的职业规划脉络,不管之前是否有过迷茫期,但在职业生涯翻盘的时刻,他们都已经清楚自己需要怎样的一份工作?要成为怎样的职场人?所以,你想好如何“起航”了吗?你的目的地又在哪里?(完)

职场上特别扎心的潜规则真相,你真的明白吗?


提拔有时候看的不仅仅是能力---除了能力,你还有其他因素要去准备

好多人都默认为想得到领导的提拔,一定要有足够高的能力。其实除了能力,我们还需要其他的因素,比如说人缘,健康良好的人际关系等等。如果还想得到领导的提拔,你就不能忽视这以上因素!

真正的朋友在职场是一种奢望---职场上想找到真正的朋友,几乎是不可能的

职场中肯定有朋友,但想达到你内心所渴望得到的那种,可能你就会失望。不是说这种真心知己没有,而是你走到天边可能也碰不到。所以你要清楚这一种真相,真正的朋友在职场上可能就是一种奢望!

想得到认可就要学得强势一些---温顺的人在职场上难以生存,要学会狼性

被别人冠以狼性的意识,在工作上并不是没有任何道理可言的。谁都知道谁在职场上表现的强势,谁就有可能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机会。所以这个真相,如果你不明白的话,想仅仅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发展,可能会更难一些!

不要渴望领导可以能说话算话---跟领导斤斤计较,是你自讨苦吃

领导说的话不是不能当真,而是你不能去跟领导斤斤计较。领导之所以没有实现说到做到,很有可能是有原因的导致的。如果你没有能力去辨别这个真相,就不要在领导面前争这争那了,再争也是白搭!

最后的成功不是你一人的功劳---职场中是没有个人英雄的,如果有,那是你的失败

每个人都想在职场中获得成功,但你必须要学会依靠周围的因素,比如说机会资源和人脉等等。因为你跟职场中的其他因素都是相辅相成的,要是脱离他们而存在,别说成功了,你就连生存的机会可能都会被剥夺!

“90后”拒做赚钱的机器!


今年4月份,工作在四大著名国际会计事务所之一的潘某因急性脑膜炎不治身亡,年仅25岁的她在生前几个月中,时常在微博上发布“又加班了”、“我要睡觉”等消息。这起事件,让大众再一次把目光聚焦到了员工“过劳死”上。

“工作,不是生命的全部。”似乎有越来越多的新生代职场人把这一观念印刻在了自己的脑海里。就在近日举行的一场大四学生(多数为“90后”)座谈会上,当学生们被问到“求职时最看重的是什么?”时,在座的学生都给出了一个令在座HR都惊愕的答案——假期。要钱更要闲,逐渐成为职场新人的就业观。

没错,在目睹了一桩桩“过劳死”事件后,越来越多的职场人正在努力使自己不成为赚钱的机器。我们就“工作,要钱还是闲”的问题,采访了论坛上的一些网友,看看他们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吧!

网友“姜姜”:老板太烦人了,天天在办公室里唧唧歪歪,同事们的情绪都因老板而阴沉沉的,工作状态也不好,我的身体状况更是大打折扣。最近,已经有几个同事因此离职了,我完全理解他们的想法,因为我觉得人活着,总归是要让自己快乐一些比较好。

网友“xuan2xuan3”:我刚辞去了一份待遇不错的工作,因为我在这家公司工作的2年里,丝毫没有感到快乐和发展前景。虽然每个月的薪资不少,但是我并不自在,更不快乐。对我而言,身体健康和快乐是最重要的,不然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

网友“上而”:我是一名享乐主义者,我可不要工作太累太辛苦,赚了钱没命花。我要赚一分花一分,儿孙们的钱让他们自己去赚!

网友“x23979269”:我认为工资可以少一点,但“闲”是必须要有的。毕竟人的生活中除了工作,还有许多更有意义的事情,比如旅游、度假、陪孩子玩耍等。如果是早上很早就要到公司,晚上很晚才能拖着疲惫的躯壳回家的话,我宁愿少拿点钱。因为人生短短几十载,我不求名利,只求生活的充实和享受自在。

有一个故事说富人在海边度假时,看见一位渔夫在悠闲地晒太阳,于是富人便教育渔夫,说:“年轻人赚钱要趁早,莫等闲白了少年头,赶快打渔去吧!”渔夫反问富人,“打渔去干什么?”富人回答:“赚钱。”渔人再问:“之后呢?”富人回答:“继续打渔,赚钱。”渔人继续问:“之后呢?”富人回答:“像我一样能悠闲的在海边度假。”最后,渔人向富人说道:“先生,你瞧!我不正在悠闲地度假吗?”

钱是永远赚不完的,而生命却是有限的,当你赚到一定数额的金钱后就赶紧“金盆洗手”吧!因为生活不仅只有工作!

90后,你今天想辞职、跳槽吗?


一个杭州姑娘最近的辞职信,“九月,我要辞职了”,又爆发了。

在她的辞职信中,女孩列出了她当前工作的"7个罪行":

没时间泡仔、没时间旅游、没有加班工资……

网友们在评论中称赞这个女孩,但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个90后的女孩已经工作了六年。

按正常年龄划分,这批以杭州姑娘为代表的“90”还没有中产,已经是“中年”了。

他们开始面对不上下的困境,开始承受住没有房子、汽车、疾病和死亡的生活压力。

那些已经持有数万月薪但仍住在五环路以外的地下室并担心明天是否会被赶出去的人,他们的生活已经进入了工作场所。

01

在工作场所工作90年后,跳槽越多,越困惑。

"90以后别对他们大喊大叫,他们会辞职的"

这是一个关于90岁后在职领域频繁跳槽的笑话.

但在这个笑话的背后,它也显示了90年代后工作场所的自由性,动不动就抬腿就走。

领英有一份职场调查:

70后一代的第一份工作平均四年多,80后一代持续了三年半,90后一代急剧下降到19个月。

在市场经济下成长了90年后,他出生时就有了一代的选择。

他们追求自己的个性和自我,在工作中找到快乐和成就,跳槽成为一种不断寻找目标的手段。

每个人都羡慕别致的90,并且对公司规则也不满意。 90后,他说他会离开,其他人会默默忍住;

同样,我发现我的工作枯燥乏味。当我1990年后去看世界时,其他人不得不加班。

这样的跳槽似乎是对自我的追求,但实际上,这是90后职业生涯困境的原罪之一。

六七年后,那些经常换工作的 90 后“中年人”,在职场上得到了什么?

济南有一个经济学研究生。毕业一年后,他曾担任秘书,证券公司员工和银行柜台。

可每一份他都不满意。

秘书工作不稳定,银行工作压力大,证券公司同事不好…

每次你离开的时候,你都会有各种“琐碎”的理由。

现在他想成为一名金融记者,他不知道他能坚持多久。

工作六七年后,其他人已经体验过他们的技能。

在90岁的工作经历之后,它一直是一个为期5年的工作经验的"职场新人"。

工作场所的工作不是短途旅行,而是马拉松。

它要求你坚持一个行业和一个领域。

工作场所的工作变化应该是一次又一次的晋升过程。

而许多现代90年代,以兴趣和个性的名义,反复无效的跳槽次数。

更重要的是,在开始为生活中的兴趣和目标而改变工作90年后,我失去了一次又一次改变工作的方向和目标。

正如白岩松刚才在讲话中提到的,

人生需要做减法,你不是所有的都适合,也不是适合你的所有的事你都该去做。

八条线把你和你能跑多远联系起来。他们可能互相牵制。

我一直认为我应该在90后这个年龄环游世界,走着走着发现你已无路可走了。

02

经过90年的工作,除了年龄,什么也没有

一项关于工作场所裸体辞职的调查曾经问过80后和90后是否敢于说裸体辞职。

结果有些出乎意料。

90后敢裸辞的比例是68%,而80后是65.5%。

好像现实并不像我们想的那样,90后天不怕地不怕,80后畏畏缩缩。

90后胆小吗?不,它在变老。

第一批90后,他们今年29岁。

当我第一次进入工作场所时,脸上涂着廉价的化妆品,我仍然年轻。

可如今公司新进的小鲜肉已经喊你阿姨。

过去的你可以花大半年工资买一个包包。

但现在你每次加班到地铁最后一班火车时都会紧张。

因为更便宜的车也比地铁贵。

过去,你在某行加班一周,但仍有丰富的经验。

今天,你睡得有点晚了,第二天你就会无精打采。

90后在职场,已经开始进入中年,但在职场地位,但尚未进入中间。

年龄焦虑已成为90后工人的第二大罪过。

在工作场所,处于中间位置的80后倾向于更专注。

因此,在他们达到中年后,他们在自己的行业中拥有技术,联系和资源的核心竞争力。

与他们相比,90后一代只有一腔热血。

经过五、六年的闲逛和耗尽精力,他们发现自己在工作场所空空如也。

但是当他们发现的时候,新一批尖叫的员工已经进入了工作岗位。

面对这些,他们唯一可以选择的是他们可以继续在工作场所与年轻人一起努力。

但此时,即使是“绝望”的资本,也已所剩无几。

在“30以上”的年级,父母老了,孩子长大了,90年后的成功时间很少。

我有一个朋友和一个合伙人来打开公司,需要在现场待一段时间。

结果,还没好的肠胃病突如其来,花费了2万多元。

自己生病还好,但糟糕的是他妈妈去年花了20多万元来治疗大脑充血。

他将近30岁,一夜之间身无分文。

钱包没有中年者的鼓,脸没有年轻人的嫩。

在他们29岁生日的生日之后,还没有装备武器,生活已经对他们下手了。

03

如果90后现在还没有成功,就有可能只是一个英雄的梦想

随着90后一代的成长,是一个英雄时代。

在我年轻的时候,我们看了西游记,喜欢无所不能的孙悟空。成长后,有Marvel,DC等。

成为英雄已经成为90后每个人心中的梦想。

这种“英雄主义”在工作场所也被内部化了。

90后,中产阶级家庭中的许多儿童已经超过了马斯洛的身体和安全需求。

他们现在需要的是实现归属感,尊重和自我价值。

因此,他们的期望非常高。

他们需要公司拥有和他们一样的价值观,因为他们所做的事情而得到认可,并且拥有成就感。

因此,他们不愿意从事普通的工作和工作,并认为他们的工作是“无聊,无趣,无法发挥自己”。

刚从学校毕业的朋友经常在朋友圈子里抱怨:

在我正式工作之前,我认为工作应该是:

拿一份令人羡慕的薪水,做你喜欢的事,领导团队克服困难,取得突破......

但事实上,每天都只是跑腿、印刷材料、会议记录和其他无聊的工作,这对我来说完全不合适。

在这一点上,你可能认为90后的焦虑不是一种作死的矫揉造作?

没错,但是这种静止是这一代人在工作场所所面临的问题。

现代社会的人们不再担心衣食无忧。

物质发展后,精神问题已成为人们面临的最大问题。

现实生活并不是一部偶像剧。每个人都不可能成为演员。

那些不能接受自己过普通生活的90后,要么折磨自己,要么折磨别人。

在工作场所的90个人之后,他们必须面对的是简单生活和英雄梦想之间无法跨越的差距。

看看差距,看看你自己。

你可以跳不过去,但你也要好好生活。

04

拿着“新中产阶级”的薪水,在食品和服装界挣扎

每个人都认为90后,他们有很多钱去高端场合,精致的化妆和服装,他们似乎过上了美好的生活。

但只有他们知道五环外的地下室是什么样子以及凌晨的地铁有多拥挤。

这些年年丰收但生活艰难的新兴中产阶级已经成为被困在工作场所的人们的主力军。

那什么是新中产呢?

指80,90后主力,年收入超过10万,追求生活品质的人。

根据这一点,你是否发现许多90后都是“中产阶级”?

是的,但第一批90后已经28岁了,在不中产,中年先到了。

但这些“中产”的年轻人真的过得很好吗?

对于新的中产阶级,有100多个答案,最高的赞誉是“追求品质和生活的基调”。

然而,在最近一份关于北京住房租赁的报告中,北京的“租金收入比”已经达到58%。

这意味着你每月给你的房东的房租要比你在北京时的工资一半还多。

在北京工作的白领,工资数以万计,在付房租后,不得不与“用红烧猪肉或沙县小吃蒸米饭”作斗争。

过去,70、80后进入工作场所并开始赚钱后,任何工作都可以养活自己和家人,更好的单位工作时间更长,并已分配住房。

现在,闪亮的90后“新中产阶级”每天都在挣扎着工作,仍然是“没有房子,没有汽车,没有目标”。

在他们面前,每天都有不断上涨的租金、年龄和竞争对手。

第一批90年代正在变老,他们的精力不再那么强大,跳槽变得更加谨慎。

最重要的是,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进入工作场所。

他们真的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人才,面对经验丰富的老人,面对不断突破的新人。

当95后乃至00后再未来5年后进入职场时,压垮这届90后的最后一根稻草什么时候会落下,谁也不知道。

对职场90后来说,你可能还没开始凝视深渊,职场困境的深渊却已经恭候多时了。

90后情况不同理财经各异


今年90后大规模进入职场,因为按照正常的入学年龄计算,今年本科毕业的大学生多数在1990年以后出生,所以今年被称之为90后的职场元年。90后是备受争议的一代,还未走上职场,90后们就已经被贴上了任性、自私、缺乏社会责任感这样的标签。

7月,盛夏。总算有那么几天,天气不再炎热,换之以清凉而又痛快的落雨。然而,时间却是一如既往的向前赶着、追着、提醒着。我们毕业了!90后们带着鲜活的校园记忆和欢呼,仓促间,来到了陌生而又严肃的职场。是选择生活而放弃梦想,还是决心要不惜一切代价,实现梦想?

像个男人一样,体面的活着!从那个被否定的年代走出的60后们,斗志昂扬的塑造并规范了自己的一切。

饿了不吃,忙完了再吃。伴随着中国社会体制的转型成长起来的70后们,在市场经济的突然到来中,抓住了自己的命运,并成为社会的中坚。

仿佛还不曾年轻,便只剩下风雨兼程!80后们满怀忧虑的感慨,因为时代赋予了他们太多的压力和不解。

钱从什么地方来,不用我管,老爸老妈都还年轻呢。这就是我们这一代的优势。责任是父母的事,作为新一代,我们的责任就是放弃责任,活出轻松。工作难找,但男朋友不难找。靠工作养活不了人,就换个思维,让男人养活。还未走上职场,因为这类言辞,让90后在一度处在风口浪尖上。

诚然,他们大都是独生子女,成长环境相对优越,家庭负担相对较轻;他们个性、自我、稚嫩;他们被成为中国最具个性的一代。对他们来说,校园外面的那个世界,充满了时代的诱惑和迷茫。不知不觉中,昨天印象里还在撒娇、叛逆的90后,也开始列队走上了职场之路。

中国最新统计显示,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680万人,创历史新高。在就业形势严峻的今天,刚刚工作的他们,涉世未深的他们,在职场中拿到比2000元多不了多少的起步薪资后会怎么花?他们会如何理财,又会怎样规划自己的职场生涯,如何逐步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

情况不同理财经各异

有媒体报道,刚刚拿到大学毕业证的武汉90后大学生贺根,已经养了8个月的黄牛。放下在武汉留校任教的美差不做,却跑回老家的山里养黄牛,这就是这位90后的财富观。他们,更重自己的价值实现。

今年考研没考好,毕业后打算一边工作,一边考研。我认为提高自我能力最重要,能力提高了,挣的也就多了。看来,周慧的理财是先提高自己,进而提高收入。

和周慧一样,邓燕的理财也是从提高自己的能力开始。不同的是,她是在考证方面提高自己。在经历了找工作的洗礼后,邓燕开始意识到一些硬件条件的重要性。考证不但能有一个系统的学习机会,还能得到进入行业的敲门砖。

和两位女生不同,赵磊的理财计划更实际。

首先把自己养活最重要。工作了,就不能再向父母要钱了。赵磊说,以前习惯了有多少花多少的日子,现在不得不开始精打细算。但到月末,口袋里还是一贫如洗。

他以前没有理财经验,现在也开始记账。每月底看一下账本,就知道哪些钱是浪费了,下个月就会多加注意。目前挣得还比较少,要慢慢培养节约的习惯,既然开源上比较难,就从节流上省钱吧。赵磊笑着告诉记者。

而已经在事业单位工作的彭帅,在理财方面就显得很有计划。他在大学期间就开始关注理财,毕业前就做好了理财规划。

每月3000元工资,除了日常开支,500元用来强制储蓄,主要是存个急用钱。500元进行基金定投,定投基金可以平摊风险,也不用很多钱,行情好时收益高于银行存款。彭帅向记者介绍着他的理财经。

在大学期间就有炒股经历的他,打算用剩下的钱来炒股。炒股风险比较大,但用来炒股的钱是不会影响到生活的钱。彭帅说。

和以上几个90后不同,家境殷实的程健目前没有具体的理财目标,过自己想过的生活,成为他毕业后的生活选择。

已经和父母沟通好了,先过几年我自己想过的生活。等玩够了,收了心,也能安心工作。

我毕业就结婚,婚期已经订好了,就在今年的国庆节。成家才能立业嘛,何况越早结婚越便宜。小魏半开玩笑的告诉记者。在同学中被称为胖子的小魏,做起了当下时髦的毕婚族,而父母也为他结婚准备好了一切。

期待全新理财理念

个性十足的90后们,更多的被大人们称为坏孩子。只不过他们有一颗孩子的心,也有人这样认为。

这些以独生子女居多,上世纪90年代出生的人,现在已开始陆续进入社会,尽管人们在他们身上贴上各种标签,但在社会的各种争议声中,他们趟过岁月的河,也在慢慢长大。

拿两千块钱的薪水花出一万块钱的范儿

按照自己期望的方式生活,不去理会世俗的眼光,也许他们能给社会带来一种全新的理财理念,最终社会会重新认识他们,他们也将重新认识社会。

范儿是什么?什么是范儿?

套用余秋雨老先生的话,范儿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是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是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是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天气,是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是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是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是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范儿就是成熟之后的颜色,是定型之后的姿态。有范儿的前提是独立,包括经济、精神以及其他的独立。

初入职场的90后,终于和靠父母供养的日子saybyebye,真是翻身农奴把歌唱!很不幸的是,部分同学刚刚告别啃老族,立马变身月光族,虽然经济独立了,但日子却反而不如以前那样宽裕。更有甚者,还要靠父母输血才能过活。

《投资与理财》综合编辑部60后、70后和80后的群体智慧,为刚刚工作的90后童鞋支招,如何用2000元月薪,花出1万元的范儿。

分割2000元

告别月光族的秘诀之一就在于规划。规划,不是小气,不是抠门,而是一种理性的智慧,是科学的生活化运用。

2000元,是刚踏入职场的90后的平均薪资。如何对人生这第一张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饼进行切割呢?

分配很重要。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将资金进行分割。具体可分为四大项。这四项分别为40%的必需支出、30%的可控支出、20%的理财支出和10%的父母专项支出。

第一项:40%必需支出

房租、水电、柴米油盐、交通费、手机费、上网费、医疗费,一个都不能少吧。作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可以将薪资的40%分割出来,专款专用。也就是说,为了保存力量,每个月差不多要花费800元。当然,这样的标准在二三线城市还是能过得比较宽裕的,但是在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则要细水长流,精打细算了。房子,必然不会离工作地点很近,也必然不会很大。可是,想想在学校集体宿舍,每个人占用的空间也不过就四五平米,所以,10平米的房子相对学校生活来说,已经算是很大的进步了。饭菜,虽然是粗茶淡饭,但是相比起无法选择的食堂饭菜来说,至少已经掌握了选择权。

第二项:600元可控支出

所谓可控支出,是指这部分支出的控制权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但是,要牢记600元的底限。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目标和兴趣爱好,有所侧重地花在不同的地方。譬如,假期来一次近郊旅游;购买自己心仪的图书;打折季,选购自己的装备;偶尔和朋友聚会的开销,等等。如果说800元是给生活增砖添瓦的话,那么这600元则是给生活锦上添花。

第三项:20%的理财支出

生活在当下社会,人人都是经济动物,如果说消费是经济的入门,那么理财才是经济的高级课程,不可不学。20%,也就是400元,是一笔不大不小的费用。90后职场新人可选择一些风险、门槛较低的理财产品。可用200元存定期存款,这是一种没有风险的投资方式,也是未来对家庭生活的一种保障。用余下的200元存活期存款,如家里临时急需用钱,有一定数量的活期储蓄存款可解燃眉之急,而且存取又很方便。但是一定要记得,银行卡的存款要能保证你3个月的基本生活,以应对工作变动的风险,化被动为主动。

第四项:10%父母专项支出

10%,也就200元。对于大多数90后童鞋来说,它或许也就是一顿饭钱。但是,这10%对父母却意义非凡。

这是一笔形式大于内容的支出。他们或许不会要你的钱,或者也确实用不上,但是,你却不可以不给。这是你成熟、独立的标志。

规划,就像是诸葛先生的锦囊妙计,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只有践行,并假以时间的考验,才能显出持久的魅力和恩惠。

平台不一相差万里90后新人职场经

掐指一算,廉明在山东省泰安市某建筑公司人力资源部主任的位置上已经干了3年了。

只要眼前的这个工程圆满结束,就该给我升职了吧?廉明一边这样想着,一边突击招了十来个大学生,以期加速工程进度。

然而,2012年7月6日星期五,刚刚上班一周的两个90后大学生满脸怒容的走进他的办公室,向他提出抗议:为什么非要让我们加班,还不给加班费?说不清楚,我们就不干!

廉明吃了一惊,但经验丰富的他立刻强迫自己镇定下来,向他们解释道:是这样,因为现在工程进度比较紧,我们这边是倒休制,虽然没有加班费,但你加多长时间的班,下周就可以多休息多长时间

经过半个多小时的沟通,两个大学生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他们临走时,很客气的对廉明说:早点和大家说清楚就好了。不好意思,打扰您了。

廉明这次虽然没有吃惊,却也着实糊涂了:一前一后,怎么90后的态度差别这样大。

这些孩子真直接。我2005年刚毕业时,连工资多少都不好意思问。唉,90后的职场,真让人搞不懂!廉明在电话里,对记者这样说道。

权利、自尊更重要

90后一个个都跟人精似的,对问题很敏感的,千万别跟他们说话打太极;相反,直白的说,他们就很相信。他们要是从心底服气了一个领导或者同事,怎么着都行。从事HR工作5年之久的某企业人力资源部主任冯颖超解开了廉明的疑问。

90后才不怕被辞退呢,这倒不是因为他们家里有钱,我招来的很多90后就来自农村。但他们关心的不是薪水,而是自己的地位、权利和自尊是不是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冯颖超还告诉记者,她并不认同网上关于90后自私、缺乏责任感的说法,今年我招了很多90后员工。我认为不仅是90后,70后和80后在他们年轻的时候,都缺乏社会责任感,都比较自私。后来只是因为长大了,有了一定的阅历和经验,他们才显得成熟的。不信,你可以等10年后,00后职场新人的问题,肯定还是这些。所以,我认为这只不过是年龄的问题。

关于网上对90后的定位,我能理解,但是不认同。也许所谓的90后是缺少责任感等等,但原因有很多,比如他们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相对要优越很多,这都可能是造成这种看法的原因。但是不能一概而论,毕竟有很多90后是富有责任感、有爱心、考虑他人的。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90后大学生张思瀛如是说。

平台不一相差万里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国内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去向主要有国企、民企、外企和公务员四大类别。

然而,网上一篇名为《8大城市大学毕业生月薪公布上海2899元居首》的报道称,根据某招聘网对843家企业、152541条信息进行分析之后得出的结果,发现在不同城市,毕业生的薪酬有明显不同,其中上海以2899元/月居榜首,北京以2699元/月居第三位。

在广州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今年的薪酬起薪平均为2561元/月,在全国位居第四,相比去年增长了9%。

对此,东方高人猎头总监刘佳表示:不同地域的工资标准很难确定,通常人事局都是以几个比较大的单位来定。此外,百度上也有。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这些并不准确。更何况现在的工资组成基本都是复合型的,特别是企业单位,绩效工资是根据个人水平来的。

但是,不同的就业平台之间的工资差距,却是非常明显的。

国企:年收入4万元到8万元之间

记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一个共同点:国企员工的基本工资并不算高,但他们的奖金却十分抢眼,年薪大约在4万元到8万元之间。

拿电业局来说,三线城市的员工基本工资在2600元到2700元左右,但奖金比工资高得多。正常情况下,毕业第一年拿8万元差不多,隔一年就能拿到年收入10万了。山东某市电业局员工表示,对国企来说,不同的单位、同一单位不同的部门,员工奖金差别比较大。再比如一家名为金晶玻璃的企业,刚上岗的本科毕业生去做一线技术人员,并不能独当一面,都是做一些协助工作,每月拿到2200元到2500元,年终奖金在8000元到13000元。

民企:月薪2000元到5000元

而对民企来说,技术人员工资相对高一些,在一线城市,即使是中专生的话,底薪也有3000元左右。

但对大多数民企来说,目前还未达到这一水平。三年前大学毕业,如今已是某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的小张根据她自己经验,表示民企有大有小,大企业和小企业之间的薪资有一定差距,但不同企业同一职位的待遇,都差不多。从今年90后的就业情况来看,2000元到5000元之间是比较常见的。

不过,民企的小文职工资属于较低的,通常三线城市1500元到1800元,二线城市1500元到1700元,北京等一线城市则在2500元到3500元之间。

公务员:科员月入2000元到3000元

说起公务员,那可真是人人羡慕、个个神往的差事。然而狼多肉少,极低的录取比例却也让很多人望而生畏。

据记者的朋友小赵讲,其实三线城市公务员的工资并不高,区级单位的科员基本工资是2400元,全国都差不多,阳光工资(也就是除去基本工资以外的收入)5000元(但是这个不一定当年发)。

而冯颖超也给记者举了个例子:在三线城市淄博市,市级单位公务员的副科级,基本工资2700元,外加1200元的补助,加上每年5000元的阳光工资。

当然,也有工资相对较高的。比如事业编制全额的市级单位如财政局,基本工资2900元,加每年5000元阳光工资,另外每年还有20000元到30000元的各种奖金。事业编制差额的区级单位比如区劳动局,基本工资2050元,每年5000元阳光工资加很少的奖金。

然而,公务员工资,不同城市肯定不一样。我知道深圳与杭州的公安干警,基本工资4900元,加上奖金,一年能拿8万-10万元。小赵表示,本科生毕业考上公务员的,起步薪水确实不高,但升职以后,不同城市间的差别就比较明显了。

外企:年薪可达5万元

我在毕业前两个月签的合同,老板是日本人。实习期工资不高,转正后年薪6万元,马上就要去日本培训了。刚刚从一所二类本科院校营销管理专业毕业的王家胜高兴的对记者说道。

不过,在记者调查的50位90后本科毕业生中,只有3位进入了外企,并获得了不错的薪水,保险等福利都很齐全。但外企要求相对较严,录用的过程中,看重人际交往能力和适应能力,而非学历。此外,招聘都会有规范的流程和系统的测试,并不是都以招聘官的主管意志为转移的。

据业内人士介绍,十分有代表性的大连IT圈,今年的应届本科生刚开始去,年薪就在5万元左右了。但外企对应届生的就业违约金也高,在8000元左右,而我国的民企一般在2000元到5000元。

冯颖超表示:我个人认为,企业和公务员相比,企业更好一些。因为在企业工作,主要是靠个人能力挣钱,而且央企等机构因为制度比较成熟,人员相对稳定,所以晋升空间不大,也就是我们所谓的一个萝卜一个坑,只有辞退一个,才能再补上一个。而民企和外企,只要你选择好平台,职位的晋升和薪水的上涨空间都是不错的。

八城市大学生起薪一览同等级城市间差别不大

注:本刊记者通过对50名不同院校的90后本科毕业生的调查,得出了以上数据。

受调查的对象中,愿意到三线城市去工作的只有2人,原因是家在当地,消费水平也低,再加上家里也有一定积蓄,车和房子都不用发愁。

愿意到二线城市去工作的有18人,他们当中大多数是因为既不想有一线城市那么大的生存压力,又不愿在相对落后的三线城市,因为那里的发展空间相对较小。

而其余的30人,占据了调查人数的60%,均表示要到一线城市,寻求属于自己的机会。

其实,工资的差别主要取决于个人。比如,山东某大学毕业生小吴毕业后,到北京一家图书公司做编辑,起薪只有2000元/月。而他的同学小刘,毕业后去济南一家建筑企业做了绘图员,月薪5000元。

业内人士分析,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毕业后找到的岗位、平台不同,薪水自然也就不同。单从地域方面来讲,肯定是一线城市比二线城市、三线城市要高,因为消费水平也不一样。而同等级城市(比如北京和上海),其实差别并不明显。

90后如何拒绝月光 强制储蓄积少成多


投资自身,提升技能

经过十多年的寒窗苦读,大学生终于走出象牙塔,跨入社会。从精英学子到普通劳动者的角色转变中,他们就会逐步意识到社会对他们的需求,远远不止从课堂上和书本上获得的那些内容。无论是岗位对学历的提升要求,还是行业新知识的不断更新,或者是实践技能要求的逐步提高,都要求职业新人不断提升自我素质,及时充电,真正成为满足岗位要求、适合雇主需要的某方面人才,否则会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失去竞争力,丢失职位甚至岗位。

因此,平时的教育基金预留或者职业投资必不可少,应该按照个人的实际情况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今后在职或者脱产研究生的学习,用于岗位技能的培训或者行业知识的充电,用于英语、计算机、会计师等的考证考级,用于理财课程的学习和日常的读书消费等。其实资格的高低决定薪酬的多少,在教育培训上的投入,也是为自己将来收入的维持甚至提升进行的一种职业理财投资,以应对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

强制储蓄,积少成多

一般来说,我们的消费除了必要消费外,还有惯性消费和弹性消费。对于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的年轻人来说,要改变无计划消费和超前消费的不良习惯,可以考虑采取一些强制措施,如强制储蓄。刚毕业的大学生中大多数人的第一桶金只能靠储蓄。每个月的收入在保证日常必要消费和预留适当备用金的前提下,可以存入银行零存整取或者定期转存的账户,也可以购买债券型基金或者记账式国债进行收益稳定的投资,达到保值甚至增值的目的。几年下来,就是一笔稳定的收入积累,对于今后一个阶段的购房、购车和生儿育女的消费有着重要作用。

即使由于刚刚工作,收入不是很多,资本积累效果不是很明显,也能通过这个手段逐步养成预算消费的好习惯,增强理财意识。不过,很多人习惯于月末将剩余的钱用于储蓄,这是不明智的理财方法,强制储蓄应该在月头收到工资时进行并形成惯例,这样有利于约束月中的随意消费,确保资金积累效果。如果通过强制储蓄,资本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也可以考虑通过其他的渠道进行理财,包括适当的投资或者在合适的时机贷款买房等。

未雨绸缪,保险解忧

大学生刚刚毕业走上社会,还处于创业阶段。虽然要添置一些物件,结交一些朋友,打点一些关系,但是购房、买车、结婚、生子等重大的人生消费还在后面,所以理财还要未雨绸缪,做出长远规划,可以考虑利用多种渠道进行稳妥投资或通过购买保险化解风险。

理财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护钱,一个重要原则是保障,狭义上是指保护自己的钱财,广义上还包括通过保护自己的身体来维持稳定的收入来源或者在意外事件发生之后获得补偿。工作以后,单位通常会为员工提供普通养老保险和一般医疗保险,但是由于年轻人工作压力大,出差机会多,存在一定的意外伤害风险因素。所以,建议购买一份集意外伤害、意外伤害医疗、大病险于一体,且具备投资功能和化解风险的综合保障品种险。

理财规划中除了买保险化解风险,还要考虑适当的投资计划。年轻人资金不雄厚,可以考虑投资基金,特别是很多开放式基金推出的定期定额计划,也叫基金定投,每个月只要200元至300元就能起步购买,其较低的投资门槛和长期稳定的收益得到了社会上很多投资者的青睐。由于理财经验缺乏,刚毕业的大学生投资应该确保稳妥增值,不建议进入股票市场或者股票型基金,毕竟股市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量入为出,开源节流

对于求学时代都靠家长资助的大学生来说,工作以后每个月几千元的收入可算是笔不小的数目。按照以前的开销,应该足够使用了,但很多人还是不知道钱花到哪里去了,经常入不敷出,月底不到就钱包空空,甚至要动用信用卡透支,成为月光族。其实,要达到入能敷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做到量入为出,开源节流。

走上工作岗位,他们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生活独立和自立。在享受着领取人生第一份薪水的快乐时,如何规划使用这来之不易的收入,学会理财,就成了他们人生新的必修课。

张友虎

2002年夏天的NBA选秀大会上,姚明成为联盟历史上首位亚裔状元,这位80后当时不到22周岁,他第一年工资是385.8万美元。如今,10年过去了,姚明也已离开NBA的舞台。

在2012NBA选秀大会上,典型的90后安东尼-戴维斯当选状元秀,目前才刚刚19岁,他第一年薪水将达到428.6万美元。同时2012年的选秀市场上,最大的亮点就是90后强势来袭。

和NBA一样,从这个夏天开始,90后已经大规模上市。这个被贴上各种标签的人群,开始走上社会,如何面对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日常生活,成为摆在他们面前的首要问题。

在学校的时候90后很少有理财的观念,觉得每个月都拿着父母寄给的钱就那么多,除去衣食住行之外所剩无几,所以这些刚刚转入工作岗位的人理财观念淡薄。职场新人,拿着不是很多的薪水怎么花才划算?职场新人如何理财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职场新人理财妙招吧。

《扎心!再过几天,第一批90后就正式“奔三”了!》由职场百态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在您职场百态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再求职信”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