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到五年的职业规划。

职业规划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计划的过程,职业生涯规划的好坏可能将影响整个生命历程。感谢您阅读《赵昂:五年,从门外汉到行业先锋,我胜在人生拐角处》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业规划知识,欢迎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人生就像是一次旅程,而那个拐角就是让我们感到痛苦的地方。

我该选什么专业?

我要不要跳槽?

有没有一个最适合我的工作?

我的工作和生活该如何去平衡?

我的天赋到底是什么?

我的梦想该如何去实现?

当你被这些问题困扰,恭喜你,走到了人生拐角处。你可能会感到焦虑、彷徨、纠结还有迷茫。正如以前的我一样。

拐角一

13年前,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大学里当老师。我喜欢跟学生在一起,但终敌不过那种爱莫能助的无力感和一眼望穿的倦怠感。我不希望继续这个能看到三十年后样子的工作。下决心后不到一月我就离开了学校。

在踏上北上火车的那个秋夜,我的同事和我的学生来送我。同事说如果混得不好,可以回去,领导交代职位为我保留一年。学生说我是他们遇到最好的老师。我笑着感谢他们,但我知道我不会回去了。

习以为常但缺少价值的生活和完全未知甚至可能冒险的生活,一定要选择后者,那样才有生命力。

拐角二

但是,现实没有给我期待的惊喜。9年前我遇到了人生第一个寒冬。吃完年夜饭。那几年我做了各种尝试,折腾完了我所有的积蓄,连读法律的学费都是找同学借的。我无法跟别人去表达我的窘迫,我迷茫了。我看不到方向、看不到目标,看不到梦想。

那年除夕的晚上,我一人走在满地鞭炮碎屑的街上。寒风凛冽,吹着哨、打着漩钻进我的身体。我就这样一条街一条街的走,直到漆黑的天空出现一点点光亮。我想,我要为我自己的梦想买单。在这一刻,我决定让自己努力的活下来。

在人生低谷,独立才能保证梦想的尊严。

拐角三

之后,我先去做雅思老师,生存下来。读完法律后进杂志社做编辑,网络主编、办公室主任,直到而立之年,结婚成家。生活似乎进了轨道,只是这里面依然没有我的梦想。我问我自己,能只为生存这样过一辈子吗?没有梦想?没有热爱吗?答案都是否定的。我无法忍受没有激情、没有梦想的生活。

电影《死亡诗社》里有一句话特别打动我:”You must strive to find your own voice”不管何时都必须找到自己内心的声音。于是我又一次辞职了。那是6月的一个傍晚,我向领导提交了我的辞职报告,这已经是我三个月内第二次辞职。我跟领导说:不管是否同意,我一定要离开。那一天正好是发工资的日子,我没有领到工资,我知道领导同意了。

我既兴奋,又忐忑。兴奋的是终于又开始自由地去追寻梦想,忐忑的是家庭责任如何承担。我给太太打了一个电话,之前没有跟她说过关于辞职的任何信息。太太听后只说:没关系,回家来吧,晚上等你回来吃饭。家人的支持和包容是我能够追寻梦想的最大的力量。在这个人生拐角处,我似乎没有太多的资本去折腾。

痛苦往往比我们想的要长,而生命比我们想象的要短,但对梦想的信心比我们想象的要有用。它让所有的苦难都成为资源。

拐角四

5年前,在一次生涯培训课上,我遇到古典。他画了一棵树,说“生涯是个新兴的领域,我们所有人都像是站在了树干了,未来你们每个人都可以在很多的领域有自己的站位。比如企业和教育,还有培训或咨询。”那一刻我看到我的梦想和热爱。下了课之后我找到古典,我说:“我就是那片叶子。”我跟他要了这幅画,这幅画至今还贴在我家墙上。

我毫不犹豫地冲进了生涯领域。进来以后发现,我所热爱的领域它并不是那么爱我。生涯领域当时需要的主要是讲师,而我这方面的能力并不出色,似乎只能是备胎。生涯前10年换了10个工作,没有一以贯之的光鲜的职业背景,我给别人做规划似乎也是开玩笑。公司所有的同事当中,我的年龄最大,他们似乎不知道该如何安放我这个老人家。我的人生拐进了一片黑暗。

此时,对梦想的信心告诉我:Seize the day!认准的事情冲进去就好。于是我选择了做咨询师这个没有人愿意去做的苦差事,连可效仿的成熟榜样都没有。不仅苦,还很穷。时薪连培训师的1/10都不到。

尽管如此,我还是要做咨询。人在拐角处迷茫困苦的生活是特别需要人支持的。生涯咨询师,就是那个能给人最专业的支持和帮助的人。我高中毕业时,老师送我一句话:“凡是值得做的事,都值得做好!凡是值得做好的事,都值得做的至善至美!”咨询是一件值得让我用生命做好的事,那我努力就是了。

头三年,我访谈超过50个行业中各个领域的专业人士,画出不同行业和领域的职业发展地图。完成超过200个收费个案,累积2000咨询小时数,写的咨询记录超过了100万字。

我还督导100位生涯咨询师完成几百例咨询个案。设计了新精英所有的流程、规范、文档,它代表了这个行业的领先水平。

如果你问我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我只会说两个字:“死磕”。

我忽然发现模仿能力不强的我创新能力很强;表演能力不强的我,但是我的真诚恰好能在咨询当中很好地跟来询者沟通。而我虽然没有很光鲜的一以贯之的职业规划,但是来找我做咨询的人,他们并不是期待一个规划,而是期待在那个拐角处获得一点解脱迷茫的方法,而我正好是经历过所有迷茫的人。

还有一个很关键的优势是“信心”,这个信心不仅是对自己的信心,更重要的是对于天赋的信心,对于梦想的信心,对于人生使命的信心。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信心,才能让我一直坚持去做,而且把这个领域、这个行业给做起来,而且会越做越好。

拐角五

一年前,我又问自己,除了咨询、培训、写专栏,还能再做些什么样能够更好地回馈社会?这时,磨铁的图书编辑泽阳说:“你可以写书啊,可以影响更多的人。”的确,书的读者要比来询者多很多。他们可以用最低的成本来解决自己的困惑,最好看完就不用来做咨询了。

带着这个想法,整整一年,我反复地修改稿子,写出的文字是最后成书的好几倍。我、插画师还有编辑没日没夜的死磕。终于在一个月前,完成终稿。

我开始请人试读,寻求推荐。有一天早上,我收到一位大咖的邮件。他说:现在火一本书很难,而如果第一本书不能火的话,后面会更难。我知道他在婉言拒绝我,说实话,那个时候心里很难受。

但就在那一刻,13年前勇敢辞职的自己,9年前苦苦追寻的自己,6年前依然前行的自己,1年前坚定初心的自己都出现在了眼前。他们问我那个“初心”是什么?

我的想法其实很简单:如果一个人能够通过我的书得到一点点启发和收获,节省一些迷茫摸索的痛苦时间,我的目的就达到了。

一本问心无愧的书远比一本畅销书要重要得多。

这就是我的初心,支持他人更好地能去做自己,让他们更好地去追寻自己的梦想、改变世界。初心不是最初的心愿,而是在追求自我的过程中逐渐发现的人生使命。他能带你越过人生无数黑暗拐角。

书写完后,我回访了所有受访者,想知道他们现在过的好不好?我的咨询有没有真正帮到他们?

有战胜恐惧,完美解决生涯、生活、生育问题的职场妈妈;

有清晰梦想后重回学校即将拿下硕士学位的国企生产线员工;

有刚毕业就从平安公司基层迅速成长为项目经理还兼顾我们分公司业务的年轻合伙人;

还有追寻真爱,咨询完成半年后变身心理学领域博士后的医学博士;

这些反馈让我心怀感恩,也倍感欣慰。他们没有像我一样摸索十年,有更多的时间去做自己。我经历了一个又一个的人生拐角,也见证了一个又一个的人生拐角。如果真的说人生拐角处有智慧的话,都在我的书里了。

最后送给大家一首诗:

在人生拐角处,

内心的声音会帮你做出选择;

在人生拐角处,

尊严可以让梦想持久地保鲜;

在人生拐角处,

信心会让所有的苦难成为资源;

在人生拐角处,

做自己是对生命最敬畏的感恩。

在人生拐角处,

如果能看到自己最热爱的领域,

那就用尽全力来玩。

如果你愿意,今天就是你的人生拐角!

做自己,就是Answer自己人生的召唤。

点击【这里】,即可看视频!

扩展阅读

Answer 人生 第30期:赵昂老师独家专访!


【Answer 人生】专栏,从5月4日第一期和大家见面以来,已经和我们一起走过了七个月的时间,很多小伙伴儿已经养成了每周按时阅读的习惯,赵昂老师也从没让大家失望,每次都有新的故事和大家分享。

连续30周的写作,昂 sir 认真、靠谱的态度多次让小编深为感动,今天,主页君采访了昂 sir 关于“Answer 人生”专栏的一些感受,作为第30期特别内容和大家分享!

同时为了让这30篇,近八万字的辛苦付出能被更多人看到,能解除更多人的职场困惑,特制作成电子书上传至“百度阅读”中,目前售价为1元钱,如果你是专栏的忠实读者,尽管在微信中所有的文章你都可以读到,但也特别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和鼓励!更希望你能传递给更多需要它的人!

下面为主页君对于赵昂老师的独家专访,让你更好的了解“Answer 人生”专栏!

——为什么会有“Answer 人生”这个专栏呢?——

昂sir:

对于我来说,连续写文字并不意外,但是在微信开专栏却是偶然事件。去年,我写的关于生涯方面的文章大概也有十几篇。关于持续写作,我是有动力的。托尔斯泰说过,成为作家最重要的是要有强烈的虚荣心,我不敢称自己作家,但是虚荣心这个品质是有的,我很关注我文章的阅读点击量和转发量。而且越写,越有感觉,甚至在写作中有看到文字舞蹈的美感,这个过程就足以让我痴迷了。

最近两年,陆陆续续有各种媒体和出版社的编辑找到我约稿,这件事到了今年上半年因为和一个编辑谈到写作计划时直接触动了我要开专栏的想法。我在这几年做了大量的咨询,而且自认为是高水平咨询,我特别想给自己一个交代。我也感觉到了自己这些年的成长非常迅速,有时候快的连我自己都想不到,我很担心,如果不把我的想法写出来,过段时间就“失传”了。

本来想在网络上开专栏,但是职业规划的话题是有读者群的,如果没有找对读者群,没有点击量,依然不会满足我的虚荣心。于是我就腆着老脸和市场部的同事们说,我想在微信开个专栏,持续写职业规划的文章,怎么样?没想到,我的人品太好了,小编痛快地答应了。专栏就诞生了。

——”昂 sir,Answer 人生”这个名字很有趣,是怎么来的呢?——

昂sir:

古典老师是这个专栏的助产士,得知我想开专栏,他给我出了很多馊主意,只有这个名字起得相当棒!是的,这个名字是古典起的,不仅是answer人生,而且连 “昂sir”也是前两年古典叫起来的,与answer谐音。他特别爱给别人起外号,比如狒狒啊,欢爷啊,阳仔啊……,古典是一个特别具有娱乐精神的人,不管别人什么反应,他总是自己玩的很嗨。我很欣赏他,特别欣赏他给我的专栏起的这么一个霸气的名字。

当然,我有自知之明,并不是说我来answer别人的人生困惑,我更不是什么人生规划大师。在每个人内心,我们都存有对生涯的各种期待,也一直在追寻着人生的意义,自我的价值。和咨询中一样,我并不是来询者的一个应答者,我对生命保持着敬畏,和读者一起探究生涯,然后自己在行动中回应着。

——希望通过这个专栏能让大家了解到什么?——

昂 sir:

我是一名职业生涯咨询师,我是很了解职场交换规则的。我希望通过专栏满足我的虚荣心,就需要写出对读者有用,读者爱看的文章。

我是一名职业生涯咨询师,而且是新精英级别最高的咨询师,这意味着:我的咨询收费在新精英是最贵的;意味着我曾经的“咨询量X满意率”是最高的;意味着我更少有时间做咨询了;意味着很多人因为经济原因买不起我的咨询了。

我问自己:当初,你进入这个行业的初心是什么?是实现自我价值。在助人的过程中,在看到更多人因为我的专业帮助,而能够开始逐渐自由地实现自我了,我就实现自我了。我当然可以选择我的方式,当我发现咨询方式开始限制我的自我实现时,我转移到了写作。

开这个专栏,我是把咨询中所看到最常见的情况总结、分析出来,希望看到这个专栏的人能够用最低的成本获得一些感悟和收获,通过自我的思考来达到自由地自我实现。我知道我的能力有限,但是,只要能有哪怕一点点影响。

我确实尽力了,每篇文字都是出自真实的咨询案例,虽然个人信息都是假的,而案例也或被拆分或被综合,但是生涯困惑、期待、解决方法和思路都是真实的。当我得到反馈说,有读者因为专栏而发生改变时,我是最有成就感的,即使帮到一个人,我的文字也值了。

——30期的专栏写下来,足足有七八万字,是什么动力能每周坚持写一篇呢?——

昂sir:

我必须说,写作的过程是痛苦的。有时候,我会在早上就打开电脑,一上午写出一百多字,然后下午重新开始。有时候,一篇文章要写两天。有时候,在外地出差讲课,到了周三上午,我还没开始写当天的专栏。

我很重视这个专栏,不知道有多少人会认真看里面的文字,但是不只有一次有人告诉我,他们从文章中看到了自己。为了能够让读者和一个解决了生涯困惑的自己相遇,哪怕一次,我也愿意将文字反复修改。

文章都是开头难,真的写起来,反倒非常开心了,而且乐享其中。我在文字中感受着一幕幕画面,过往的咨询经历鲜活地出现在眼前,我需要的,只是呈现出来,用我尚不灵活的语言表达出来。

每每文章写完,我都如释重负,重读一遍,甚至会得意洋洋、喜不自胜,然后满怀期待地发给编辑。对于我来说,每周的专栏已经不再是累赘,而成为记录我工作的一种方式。

——很多小伙伴儿强烈要求出书,昂 sir 是否有出书的计划呢?——

昂 sir:

去年就有出书的计划了,但是一再被搁置。我非常清楚个中原因,不是因为拖延,不是因为没时间,不是因为写作水平,而是因为我不知道读者最需要什么样的书,最喜欢什么样的书。我不想为了拥有一本印着自己名字的书而写作,也不想因为把自己炒作起来而写作。如果出书,我希望对得起自己,对得起读者。

所以,这里也拜托各位读者,反馈下你们的建议,关于生涯规划方面,希望看到什么样的书,内容、文体、文风、篇幅等等。听到你们的声音,我就立刻开始!

——通过30期的专栏写作,自己有哪些感受呢?——

昂 sir :

我有很多的感受,概括几点:

如果热爱一件事,那就用心努力地去做,过程本身就值回票价。写专栏的过程是我的一个尝试,所以没有什么功利的目标,虽然有爱慕虚荣的意图,但我自然也知道新精英微信号一定能帮我实现这个小愿望。于是,用心去写就好了,过程中,我是最大受益者。

命运总是会垂青愿意尝试的人,很多事情之所以成功的概率低,是因为很少有人去尝试。我是一个善于尝试的人,并且乐观地认为,我的几乎每一个尝试都是无比正确的,从一些大的生涯尝试,比如选行业、选工作,到一些小的尝试,选项目,选登山的路。我想,并不是我能力强,只是因为我选了别人不怎么选的路径,命运垂青罢了。

精进,就是专注于一件事,持续去做,无关技术,就是态度。写专栏,就是我持续精进的过程。很多人特别依赖技术,这一点在职业上也特别明显,他们参加各种学习和培训,开展各种以技能掌握为目的的活动。或许可以成为匠人,但是短视带来的只会是过程的苦逼和有限的视野。精进的眼光更远,角度更细,在每一个瞬间,时刻都是快乐。

在写专栏的过程中,我更是体验到了合作的乐趣。我与我的来询者合作,创造出了一个个鲜活的生涯故事;我与编辑合作,创造出了一个有影响力的微信专栏;我与读者合作,创造出了关于生涯故事的新体验。就像打在碧波上的石子,激起一层层浪花,泛起一圈圈涟漪,画出一个个优雅的弧线,形成一幅自然美妙的画面。你可以说这是资源整合,可以说这是一种共赢,我更想说,我在和大家一起做自己。

感谢每一位合作者!

赵昂:管理者的自律


职场上,职业生涯的发展经常呈现出专业路线和管理路线的选择问题,也有不少人一直努力转向管理岗位,这其中绕不过的就是提升管理能力。

关于如何做管理,我们都听到过太多的理论和方法。智者见智,管理之道确实精深莫测,这也不是我的专长。但是说到执行者向管理者的职业角色转变,我认为最重要的不是管理能力,而是主动的自律。也就是说,管理者要先管好自己。

为 什么要先管好自己呢?因为与被规范约束的执行者相比,管理者是资源支配权的拥有者,拥有更多的自由,理应承担相应的责任。比如在企业,一个管理者可能不必像一般员工那样按时打卡,但是需要对绩效和企业的营收负责,或许需要更多的加班,牺牲更多的休闲时间。管理者要管事务流程,管人,管资源,这是在行使权 力,如果不能以更大的格局和视野看待自己的这种资源配置权力,还是止于一个普通执行者的被动接受制度规范的约束,那将是一个组织的不幸,管理职位越高,资源支配权力越大,组织的灾难就越大。

自由与权力,像是诱惑一样摆在管理者面前,怎么做才能管好自己呢?

管好自己,要有公平心。作 为管理者,要有清晰的角色感,要着力于制度和资源分配的公平性。这个时候,管理者并不是以个人身份出现,而是代表组织出现的。有很多人的离职是因为上司的不公,进而对公司失望,甚至看不到未来职业发展的可能性。做到这种公平心并非易事,一方面要和自己的私欲斗争,一方面要善于将公平体现出来,这就涉及到具 体的管理能力了。比如有个工程师抱怨产品经理经常要求加班,他忍受不了,多次提出辞职,经过协调,换到一个新部门却做得很开心,自己主动加班,业绩也有不错的表现。这是简单的加班问题吗?是沟通的问题吗?咨询中,这个工程师告诉我,他认为这个产品经理是在以员工的辛苦换来自己的业绩表现,获得提升。原因就 在于,下属认为管理者的管理是不公平的!当员工、时间、绩效、工作分配、目标达成……这些都变成了一种资源供管理者分配和调用的时候,管理者要考虑的就是 如何在公平的运转下保证高效配置。如果把员工也当做资源,公平和效率其实并不矛盾,两者相辅相成,各个资源因素是会在不同阶段发挥不同作用的,其中的比例就是管理的艺术了。但是,公平心要求的就是让自己的管理者角色,而非利益分配者角色,占据资源配置的位置。

管好自己,要有主动服务的责任心。对 于管理者来说,虽然有更多的自由,但是在一些基本管理工作上,需要给自己提出比执行者更高的要求。因为管理者更是服务者。比如对于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管理者应该尽可能地提供支持和指导,如今职场,没有人会在一个职位或者一个公司内工作终生了,包括管理者自己,那么管理者要做的并不是留住核心员工,而是发 挥员工的价值,这其中就包括支持而非限制员工的自我发展。这样的责任心还包括一些小事,比如帮助员工办理各种事务性工作,薪水、社保、奖金……,当然,这 种服务是多方面的,不仅有员工关怀和事务性工作,还有一些管理者本身就是业务高手,业务上的指导也是一种服务与支持。这些本就是管理者的工作,甚至不是与人方便,而是管理工作的应有之义。千万不要把被管理者变成伸手乞要的人,否则,他会为了自尊而走开,或者在要到之后给你一个嘴巴。管理者应该是一个谦卑的服务者,被管理者开心地全力工作了,管理工作就做好了。

管好自己,要成为规则的模仿遵守者。因 为角色不同,想法自然不同,被管理者会非常关注管理者的所作所为,虽然知道管理者有很多的自由,但是这种自由是基于权力产生的,还是基于责任产生的,没有人比被管理者更清楚的了。基于权力产生的自由,是带着窃喜的自大,是一种得道之后的私欲扩张,对于规则,在内心是藐视的,甚至期待通过规则约束他人替自己 实现私欲。基于责任产生的自由,倒是真正的自由,约束是外在的,为内心而服务,不必蒙蔽任何人,在别人看来甚至是对自己的“狠”。“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如果一个管理者没有尽到自己的“本分”,被管理者一定会有各种各样抵触的表现或者干脆不玩,另谋高就,原因就在于跟着这样的管理者看 不到自己发展的前途。这个“本分”,有时候是严格遵守规则,有时候是超出规则限制,这个“本分”是管理者的本分,是无须解释的本分。

或许是权力思想作祟,总会有人把进入管理路线作为自己职业生涯发展成功的标志。殊不知,专业路线和管理路线本就是两种不同的修炼,自我认知不清,误入歧途,很有可能让自己的才华在不合适的位置上消失殆尽。

赵昂:挣脱生命的束缚


这是我在新精英黄埔一期沙龙PK总结会上的发言,当时是即兴的,今天又重新整理了一下,更有条理了,和大家分享:

这次黄埔是一个节点,让我蓄积已久的成长有了一次飞跃。这种飞跃,不仅是这一年来的,也不仅是这10年的职业生涯的,更是过往30多年的飞跃。在黄浦之 前,我开始积极正向地看自己,重新建构自己的历史。而黄埔的飞跃是,我和自己和解了,我看到了从蹒跚学步走来的赵昂,看到了不断挣扎的赵昂,看到了永不放弃,永不妥协的赵昂,看到了试图割裂历史,浴火重生的赵昂,看到了不断蜕变,化茧成蝶的赵昂。我开始爱这个赵昂了!并且,我发现我开始爱每个人了!每一天 都在变化,而那天的PK升华到了顶峰。

今天上午,在QQ上,桂山大哥对我说:怀才就像怀孕,时间久了才会被发现,我相信你的精彩终会破茧而出。这是桂山看我的博客看到了3点多,把我的博客翻了个遍,送给我的鼓励,让我十分感动!

我前天晚上看了《最爱》,今天我又在网上看了一段郭富城的视频,他说,人总是把自己包起来、裹起来。我就想,我们可以so what一下,为什么把自己包起来,裹起来?因为我们害怕这个世界。为什么我们害怕这个世界?因为我们怕自己的样子不被世界所接受。为什么我们害怕自己的样子不被世界所接受?因为我们不能接纳自己以前的样子,我们自己不能接受自己。

我在学太极拳的时候,我的师傅说,练拳不要和自己较劲,有个老外不明白“较劲”是什么意思,师傅反复解释,最后老外自己说,较劲,是不是就是自己和自己打架?师傅说,对,就是那个意思。我们其实也总在和自己较劲,内心的两个自我在打架。

我现在理解的那天PK时杜若老师对我的点评,其实,做点出格的事,并不是真的出格,而是和自己在一起,让自己的内心一致、协调起来,让自己的内心和外在呈现一致、协调起来。挣脱捆绑在自己身上的束缚,让自己自由!我们每个人可能都会有这样、那样的障碍,我们作为讲师,作为光之使者,首先,把自己解脱了,才 能更好地影响别人,照亮别人。我们需要不断成长,这个成长的过程,就是自我释放,自由的过程。

我最后想分享杨开老师和我分享的三句话:

到陌生的地方认识自己,

到害怕的地方找回自己,

到熟悉的地方胜过自己。

谢谢!

赵昂:和工作狂说再见


如果用心,生活中处处是惊喜,就连生病也是珍贵的礼物。

元旦前后,我不幸中招,感冒、发烧,持续了好几天。我并不以为意,甚至带病在家工作,然后就又感到了背疼,这其实也是持续了一年的“老毛病”了。真正让我担心的是,有一天,我忽然感到了心悸。于是,我就想到了过劳死,想到了未竟的事业,想到了……

死亡,是一种慢性疾病,面对死亡,人们总是脆弱和毫无准备的。我知道,自己需要停下来梳理梳理自己的生活,进行一些调整了。

最 重要的一个调整,就是减少一些工作,我经常出现一个月工作30天,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的情况,而且还以此为乐。人们把这种人叫做“工作狂”。我发现,我 很喜欢这个标签,从来没想到要有什么改变。我想起了去年初给自己制定的计划,我也把各种娱乐和健身作为计划的一部分,甚至花银子专门办了一张昂贵的健身 卡。可是到头来,进行年终盘点的时候,我发现,工作倒是比计划做的多多了,可是娱乐基本空白,健身卡更是半个月都没去了。我又会自责,是自己不关注平衡, 还是安排的不合理,活动太多根本做不到?

当这样的状态影响到了幸福,我想,工作狂也是病,得治。

作为一名生涯咨询师,保持自我觉察是一种工作本能。根治工作狂,绝不是简单的增加些娱乐休闲时间,减少一些工作这么简单,如果这些方法奏效,那也不是工作狂了。我开始站在咨询师的角度来审视自己,发现了两处死穴:

其一,我用工作来逃避自己的娱乐无能。你 是不是和我一样有这样的感觉:即便有了一天的假期,也会在家里磨磨蹭蹭,上上网,批阅奏章般地看看微信、微博,忙忙家务,一晃,就天黑了。你想过没有,如 果假期的时候做一件让自己开心的事,你会做些什么?找朋友吃饭?打羽毛球?郊游?泡图书馆?当你像我一样没有什么娱乐爱好,又找不到什么可以一起玩的狐朋 狗友,同时不想让自己闲着,就会无意识地把工作安排进来。每到周末,我不是上课就是安排咨询。工作变成了一种让我愉悦的方式。其实,这是我娱乐无能感的体 现。

和很多人一样,青少年时期,我沉湎于学习,奋斗于考试,没有机会发展那些“没用的”兴趣爱好。当我成年之后,上了大学,进入职 场,经济独立,我努力地发展了一些技能,比如游泳,比如太极拳。但这似乎不够,特别是对于我这样内心丰富、追求人生多样多彩的人来说。时间久了,娱乐无能 就变成了一种惰性,就像一个著名的故事中,被细锁链拴住的小象长大了依然难以逃脱锁链的习惯性无能一样,曾经萌发过的爱好被埋进了故纸堆,而越是走不出舒 适区,越是无力看到新鲜有趣的生活。

我给自己开出了药方:治疗娱乐无能的方法,可以从专注地爱一件事开始。我 们对于兴趣爱好并不是突发奇想,然后就总是喜欢。娱乐,需要能力。如果缺乏投入,缺乏相应的能力,玩都玩不起来,兴趣自然会减退。没必要把兴趣作为工作, 一定要求达到何等精深程度,但即便是玩票,一定的深度还是必要的,至少要达到可以参与的级别。就像游泳,如果说是喜欢,至少能下水扑腾吧,穿着泳衣在岸边 观望,我想,谁也不会总有兴趣的。我又想起了我的古筝,已经很多人知道我学古筝了,但是过去的半年时间里,我一次没有弹过,没有投入,就不会有兴趣,如此 反复,兴趣无能导致工作狂。

其二,我用工作来避免别人的失望。因为工作原因,我经常需要在周末、 假期工作,而工作日的时候,我又无法接受别人在工作,而我休息。我内心的声音告诉我,你是管理者,如果你不辛勤工作,你的老板、下属、同事会怎么看?他们 会失望的。而且,这种声音会慢慢在内心越来越大,以至于不同的角色都会发出这样的声音:对于家人,我要辛勤工作养家,不让他们失望;我不能独自出去旅游, 抛下家人不管,让他们失望;我必须把咨询做到最好,保持最好的咨询满意率,不让关注我的同行失望;我必须做的越来越杰出,不让关心我的人失望……

我 一直在用忙碌的工作和可见的成绩向别人显示:你看,我够忙了吧?我内心一直深深地担心别人失望,于是就用牺牲的方式努力工作。这样的无意识成就了我的过 去,让我一次次坦然受益。我看到在人群里,唯有一个人是委屈的,那就是我自己,像一个孩子听任大人们摆布,在圈子里表演着各种高难度动作,博得一阵阵喝彩 和投进来金币。一遍又一遍的表演让这个孩子没有了玩耍的时间,没有了成长的时间,于是他总是那么大。为了让大家都不失望,最后,自己失望了。

我看过很多人在委屈压抑后的表现:与这个世界决裂,让所有人失望;或是甘心认命,继续让自己失望。我决定有些不同:更好地活出我自己,接纳别人的失望。我 会更加清楚地知道我在做什么,休息、娱乐、旅游、探索,我为了自己的多彩人生而活,我对我的每种角色负责,但是不会为别人的期待负责。我想,我一直以来不 敢这么做的原因也是为了保护自己,因为我无法承担让别人失望的后果。往往,脆弱的是自己,而不是别人,当别人失望,他们也自会调整。我们甚至不用以“做好 了自己才能为别人”这样的借口来安慰自己,本来,人和人之间就是有距离的,只有自己和自己在一起。

看到了两个工作狂的致病死穴,我就轻松多了,我们以忙碌的状态掩盖内心的无能和无力,这时候,我们以为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其实是被道德所绑架。

改 变,不会来得那么快,但我选择倾听内心的声音,我在手机上下载了豆瓣同城,我开始安排出每周固定的休息时间,我不在晚上安排咨询,我决定一年只做一件有趣 的事……娱乐无能,我就慢慢培养有趣的能力;不能接纳失望,我就让自己逐渐回归内心。当我开始选择面对自己的痼疾时,它就烟消云散,无处遁形。行动,让这 种愉悦自然地发生。

和工作狂说再见,我自己的样子又在成长。

赵昂:职场人际关系的八种模式


人际关系是职场人绕不开的话题,一方面,在离职、跳槽、转行的诸多原因中,和同事、和上级关系处理不好是一个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又有很多人因为团队关系融洽,领导赏识,而甘愿忍受低薪、艰苦的工作。人际关系的奥秘在哪里呢?

我 们一般会认为职场中,不外乎是上下级、同事,或者客户关系。于是,就有人分析出了对上级要谦逊忠诚,对同事要友好,对下属要真诚,对竞争对手要大度的待人 处事态度。结合中国职场,在奉行中庸的文化背景下,也有人分析出了不争宠、不是非、不张扬、不牢骚、不过近的做法。这些都是有趣和有效的总结。但是与此同 时,不少职场人不禁也陷入困境:听上去非常有道理,但是到了实践,似乎总也实现不了,每个场景都有其特殊性。是我们的修为没达到吗?是我们的历练不够多 吗?是我们不够成熟吗?如果你觉察了下面的关系模式,或许,就会有新的理解了。

心理学大师荣格认为,我们总会以一些典型的模式应对人 生中的相似场景,并把这种典型模式称之为“原型”。人际关系虽然复杂,但总有那么几个原型模式,不仅出现在生活中,也隐了身出现在职场中,使得我们在面临 类似场景的时候调动出相关的应对方式。我们不妨看几种典型的关系模式:

一、家长与孩子。

这 种模式经常出现在国企类型的企业或家族企业中,是一种上级与下属的关系。这样的职场关系特点是,领导会对下属有很多的包容与照顾,也会把下属当做“自己的 人”,甚至是附庸,会指使,也会包办,而下属既需要无条件服从,同时也可以任性表现,而不担心丢自己的饭碗,只担心自己跟错了老子。

二、导师与学生。

这样的模式经常发生在专家型的领导身上。这样的领导会把下属当做学生来教导和培养,同时也会期待下属尊敬自己,并不断学习。这样的职场关系中,如果下属的执行不力,或者为了更好的发展而另谋出路,领导一定不要懊恼,因为导师关注的不应是考试结果,而是学生的成长。

三、战友。

如果职场关系是战友关系,那么一定会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动机或许不同:有人希望打胜仗升官发财,有人希望打胜仗卸甲归田,但都是为了打胜仗。这时候,会有相互的合作,会有资源的共享,但是,一旦目标不同了,即便是在一个战场上,也会变成敌人。

四、雇主与雇佣兵。

与 战友不同的是,雇佣兵与雇主之间的关系非常松散,是一种比较纯粹的金钱利益关系,雇主为雇佣兵支付佣金,雇佣兵需要拿出结果,与此同时雇佣兵还要持有一种 职业操守,比如不同时为两个对立的雇主工作。在多数外企中,这是一种很常见的职业关系,并且经常被认为是一种“职业化”,其实只是职业化关系中的一种。

五、偶像与粉丝。

当 建立起来这样的职场关系,那个扮演偶像的人会因为与下属距离比较远而显得能力超强,无所不能,为自己营造一种幻象。当粉丝崇拜偶像的同时,偶像也对粉丝的 崇拜产生了依赖,一旦粉丝看到更加真实而全面的偶像,或许就会离开,此时,失望的不是粉丝,而是把自己看做神圣的偶像。

六、保姆与被照顾者。

管 理者与下属之间,也总有这样的全程照顾关系出现。有的管理者生恐下属执行不力,于是,一旦稍有闪失,就立刻跳出来干涉,把工作接过去。久而久之,下属会产 生依赖,就像保姆照顾孩子走路,抱得太多了,短期看来是好事,保姆总会让孩子少受伤害,但是时间长了孩子就不会走路了。

七、同情者与乞丐。

在 职场上,并不只有能力弱者才会被人同情,没有人缘的,家庭不幸福的,都会让人心生怜悯。此时扮演了同情者角色的人,会把别人当做“乞丐”,不忍从他们身边 走过而不施舍。于是一方面,同情者会因为自己的怜悯而影响正常的职业关系,另一方面乞丐会更加依附同情者的施舍,看似亲密,实则很难独立。

八、买卖者。

买 卖者关系也是金钱利益关系,但是因为追求利益最大化,更多的是要讨价还价的。对于初入职场的人来说,这是最不该有,又是最常见的关系思维。我加班就该有加 班费,我多做一点,就该获得相应的表示。殊不知,买卖者模式对于职场新人来说之所以不适用是因为他们并没有什么筹码,先给后得才是该采取的策略。这样讨价 还价的思维模式如果用在自己身上,就会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目标,搞得自己痛苦,束缚了发展。

在职场中,我们总会发现这些模式的影子。需要说明的是,关系模式本身所谓好坏,在特定的环境和特定的人之间,一种模式的存在一定有它出现时的价值。但是,我们需要在职场中保持觉察,不要成为这些关系的被动接受者,而通过我们的觉察主动调整这些关系。

觉察的最大意义是:你是可以选择的。

赵昂:年底,又一次重生的机会


年 底,公司开始了各种总结、汇报、冲业绩、定计划、定战略。下班了,当你拖着疲惫的身体走进电梯,面对镜子里那个你,看到眼角的皱纹又增加了细细的一条,你 有没有感慨自己又老了一岁?当你游进车河,走走停停,红灯绿灯,身边充满了各种嘈杂的噪音和污浊的空气,你有没有困惑当初自己的选择?当你坐在电脑前整理 一年的工作,进行业绩汇报,在那些耀眼的成绩背后,你有没有一种自己飞速行驶在别人轨道上的空虚感?当你陪着家人、朋友远航旅游,尽享自然和舒适,你有没 有忽然觉得人生了无意义?

岁月如梭,一年又过去了,我们所有人又离死亡更近了一步,是让生命如玩偶般被各种有形无形的连线牵引着,麻木地表演到最后?还是停下来,审视一下内心,认真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年底,是一个机会。

进 入职场,三五年要成就,十年二十年要平衡,二十年以上要愿景。作为一个生涯咨询师,我每天都会面对各种各样不开心、不愉快、不如意,纠结、迷茫、不知所 措。无疑,我的每一位来询者都是智慧而有勇气的,他们及时觉察,希望有所解脱,于是才会求助于我。而每个咨询,我都会和来询者一起做一件事情:慢一点,停 下来,看看自己在哪,有没忘记最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样子。

这真是件不简单的事情呢!

太多的人在忙忙碌碌中把自己丢了,年龄增长、能力提升、资源增加,自我的愿景却从没有升级过,可怕的是,需求在不断膨胀,以至于吞掉了那个小小的自己,变成了一个总也吃不饱的怪物,拖着自己的躯体狂奔。这可以从每个人惊恐而空虚的眼睛中看出来。

这真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呢!

我们习惯了依附和顺从,即便我们长大了,力量足以挣脱束缚自己的那根细细的锁链,我们也不会越雷池一步,甚至无意识地,变成了别人锁链。于是,很多人只能看到眼前的一片天地,每个人都这样,就会开始碰撞和争夺,尘烟四起,我们只能活命,也顾不得看得远一些了。

可是,真的有人找到了自己!

往往,自己内心的纠结是最大的羁绊,一旦突破,资源就在身边。很多人把生涯规划当做了制定计划,如果如此,那也毫无意义了:谁不知道计划易定,做到很难?谁不知道计划虽定,心有不甘?谁不知道计划完美,变化更快?没有梦想、没有愿景、没有一个真实自己出现的清晰可见图景,就像是冲着天空放出去箭,不管如何强劲有力,终也是软绵绵落在了地上。

年底,又一个重生的机会。

你 不必考虑辞职换行,期待做幼儿园时幻想过的事情,在你并没有清晰愿景之前,这很可能是赌气的举动,不出半个月就会被打回原形;你也不必宣布自己开始自由人 生,漫步天涯,虽然这是一种不错的经历人生的方式,但未必适合你,别人的悠哉悠哉很可能是你的孤老终生;你更不必对周围的世界宣战,让他们别再来烦你,他 们不是你的敌人,而是你的资源,阻碍你的是你自己,虽然别人会和你意见不一致,那只是因为没看到你活出可能性,与资源为敌,是加速弱者灭亡的最快方式,当然,你可以借此来磨砺自己,活出更强的自己。

年底,有一个重生的机会。

每年都是这样:领导逼着你写总结,公司要求你做汇报,部门开会制定战略。想不想让自己从明年开始活力无限?想不想让自己从明年开始的每一天生命都绽放精彩?那么,就开始为自己的重生做点事情吧!

美 好人生是玩出来的,从一个你最喜欢的事情开始做起,不管开始多简单,多幼稚,多艰难,做就是了。做的多了,做的熟了,自然就会做出价值,有价值的那一天, 就是人生开始绽放的一天,之前全是种子、发芽、花骨朵。当然,更多的人是没有喜欢的事情,那就得持续探索,找种子。就像是植物生长不是为了开花,所有的过程都是美好的,美好的关键在于这是你的生活。

美好人生一定是整合资源的,没有人和你对着干,大家都是来帮你的。如果没有认识到这一点,那你就不幸进入了盐碱地,或者迷失在了沙漠。喊出梦想,即便是没人听见,也给自己壮胆!

美好人生并不见得惬意,但一定真实而快乐;美好人生在表面或许没什么不同,但内心一定平静而笃定;美好人生是为善良的自己活得,所以活得坦然而充满活力!既然生,就会死,当每一寸生命都活出自我,面对死亡的时候,才不会后悔和遗憾。

当你每一天都在为自己的愿景生活,即便没有周末,也不觉得辛苦;即便逐渐老去,也总能散发魅力;即便没有房车,也不会觉得匮乏;即便依然困难重重,也会泰然处之。这就是重生。

年底和年初,就差那么一天。

80后传奇奋斗人生:从年薪十万到百万


工作4年半,跳槽3次,年薪从10万到几百万,工作从互联网发展成基金分析师,从一无所有到事业有成,他就是许单单,80后传奇奋斗的故事。

许单单的故事非常适合被写成奋斗传奇。1983年出生的安徽农村小子,研究生毕业5年,跳槽3次,从一名年薪10万元的互联网公司职员,变成年薪几百万元的互联网分析师。2011年12月,他离开了工作2年的华夏基金加盟美国对冲基金,在这年的最后一天,登上前往美国的飞机,作为美国对冲基金的唯一一位中国雇员,带去对整个中国的投资机会的分析。

许单单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从很内向、很自卑到强迫自己不内向;通过无意间创业强迫自己掌握管理能力;通过飞机上认识的人强迫自己投入更多社交,再不断地碰到和网罗有用的人。他说他能够拥有今天的另一个原因是:没有人比我更曲折。

我5岁上小学,小学是5年制的,小学一直都是班里的第一名。初中比较贪玩,整个初中都不好好学习,我觉得班里有好多人都比你厉害,永远都考不到第一名。我初三刚开学,就是13岁时,父亲生病去世了,没有人管了,就开始玩,打台球。高中就没有考上。因为又矮又小,13岁实在太小了,家里比较穷,没有经济来源,没法出去打工。大部分人都出去打工了。妈妈说,那就复读一年,长点个子再出去打工吧。14岁复读时,跟一个女孩谈恋爱,不学习,天天玩。离中考还有一个月时,和女孩因为鸡毛蒜皮的事吵架分手了,然后我才开始学习,学了一个月。

我们县城有3个高中,我报的是第三好的高中,也没报希望能考上,没想到竟然考上了。第一个学期考试我考了第一名,当时觉得天大的运气啊!因为我考入高中的时候是20名。到期末,很担心自己考不了第一名,结果连续两个第一名,然后觉得好像不是偶然,又突然有了压力,下一次考不了第一名岂不是很丢人?便开始努力学习。有一次我没复习好,又怕考不了第一名,便跟老师编理由,说有事不能去考试了,逃避考试。班主任不同意,结果又考了第一名。

在老家那边,上高中的人极少,一个村子里的人只有两个人上高中,考大学时又有一个不成文的风俗复读才能考上大学,复读生和新生的数量是1:1。老家很闭塞,我只知道中国的三个大学,北大、清华和安徽的中科大,但是这三个肯定考不上。但我一定要拿一个通知书回家,爸妈会有面子,我觉得自己的化学比较好,就报北京化工大学,特别可怜地就上了大学。当时觉得自己肯定考不上,我都去复读班去报名了,考到一定分数可以免学费。后来才知道,我的分数是可以上北大的。

我拿着通知书回家,家里就开始闹矛盾,高二时候,家里来了后爸和我一直在吵架。我下面有两个弟弟一个妹妹,农村那边说儿子是巨大的负担,农村父母一辈子的钱给儿子结个婚就没有了,后爸说三个儿子怎么养得起啊,就让我妈和他一起远走高飞,我妈说不能走,孩子还小,而且单单还在读书。
我高二就替别人考大学,当枪手,一天100元。16岁从安徽跑到江苏替别人考成人高考,赚了钱,就跑到陕西山区的姥姥家去找我妈,听说我要到陕西,后爸带着我妈又走了,我只好又跑回安徽,我妈不忍心了,回到了安徽的家。高一时,我妈觉得养不起那么多孩子,曾经要把小弟弟送给别人家养,我也同意,我们家上不起学,送到有钱人家还能上学。但家族的人不同意,骂我妈把家族的人往外卖,我觉得有点像电影,我会突然间崩溃:不要吵了,都闭嘴!后来就把弟弟送给别人了,过了3个月又接回来了,实在是不舍得,艰难就艰难吧。

我妈就跟后爸许诺,等我读完高中,能给弟弟妹妹做饭了,就跟他走。他们默认我是考不上大学的。我拿通知书回家,我的姨妈和姨夫都来我家庆祝,可后爸特别生气,拿一个白碗倒了一大碗白酒一口气喝了,把碗摔了就走了。我当时特别伤心,我在全校1500个人里考了第5名,我觉得挺不错的。别人考上了大专还在电视上点歌什么的,我考的还是个211呢。我特别伤心,不吃饭就哭,整个暑假都不在家待。后爸和妈妈吵架:看吧,他考上大学了要走了,没有人给小孩做饭了,你又要留在这,走不了了。打破了他的计划,他就离家出走了,我妈没办法,也就带着妹妹跟他一起走了。一直到我开学都没有回来。我特别伤心。

我初三时,父亲去世前,就给我留了几千块钱让我上大学用。他去世前种了很多桃树,桃树3年一结果,我把桃子卖了,卖了一些钱,养了一些牛,牛是3年生小牛,高三时生了小牛,小牛长大了,卖了一些钱,凑齐了我的学费。我走之前,妈妈都没有回来。姨妈给了我一个她女儿用的旧箱子,我又去集市上买了一双39元的鞋子。那是2000年,小弟弟才11岁,大弟弟15岁,我走了他们俩怎么办啊。我拜托邻居的大爷,给两个弟弟隔两天和一次发面,让他们蒸馒头吃。两个弟弟不太懂事,目送着我走,我安排他们不要打架,他们一句话都不会说,不会说哥小心点,就呆呆站在那儿。我当时觉得特别悲壮,一个从来没有出过县城的人,要孤身一人去北京了,都没有家人送。走到拐角处我就哭到不行,怎么可以这样子,那时候我特别恨我妈。

我在北京待了一个月才给家里打电话,妈妈对我特别内疚,整个大学四年我都不高兴,我想我这辈子都再也不会回去了。第一年春节我回家了,但我只出房间上厕所和吃饭,剩下的时间就在屋里疯狂地背英语,后爸还是跟我闹矛盾,就回了他的老家,我妈也跟他走了。我也很伤心,买了一箱方便面,每天限制弟弟只能吃一包方便面,我还生气着呢,我才懒得包饺子呢,那时觉得命运怎么这样啊。暑假我就不回去了,大年二十九坐火车,大年三十下午到家,吃个年夜饭,第二天睡个懒觉,中午吃顿中午饭我就走了,几年来都是这样。我妈要送我,我也不理她,下特别大的雪,她要给我打伞,我故意避开也不让她给我打伞。我不回头地往前走,过了拐角就开始哭。

许单单怀着对家庭的积怨在化工大学读书的日子里,还有一件事让他耿耿于怀那个学校太小了!

大二开学的第一个周末,他顺着北三环徒步走去了清华和北大,那两所国内最著名的学校始终吸引着他。在清华校园里,他看到路两侧都是学校活动的牌子,有很多的名人讲座,他再也不愿意在化工大学上学了。于是,他开始复习高中课本,想重新考大学。他每天学习到半夜两三点,再翻墙回宿舍住,系主任出面干涉,说你这样对大家的影响不好,可他决心已定,还是跑回老家报名高考。许单单在报名处转了两天,最终却没敢进去,他怕人家查出来他已经上过大学了。当年,他们县里每年只有一两个学生能考上北大、清华,他担心如果自己考上了,一定会被地方上的媒体追踪报道,那时就露馅了。直到报名结束他还是没有勇气走进报名处。

既然不能再次高考,许单单决定,考北大、清华的研究生。他权衡了一下,当时清华的计算机是热门专业,可他本能地讨厌编程,其中有一部分源于出身农村的自卑感,觉得自己没法和从小玩儿电脑长大的城市小孩竞争。恰好2003年,印度总理访华,许单单发现印度是个软件发达国家,他虽然抵触编程,但愿意做跟软件相关的生意,比如市场和管理,于是,他报考了北大的印度语言与文学专业研究生。

我整个大学都是很内向的人,从老家回来以后,我就专心致志地考研。但大三春节那年我回安徽,发现有人拿了一本陈文灯的数学考研书,整个市面上都没有,我灵机一动,我卖这本书好了。我迅速给出版社打电话,问这本书能给我几折,出版社说可以给6.1折,卖7.1折,49元一本,我赚4.9元。我抱着几本书挨个敲宿舍门,在门口犹豫了半小时才进去,第一个宿舍大部分人都买了,我太有说服力了,虽然是同一年级,我做了太多准备,告诉他们必须要用什么书,必须要上什么班。然后我逐个敲后面的宿舍,一个星期就挣了4000块。

那是我第一次强迫自己出去说话,第一次突破,发现自己其实还OK。之后走在学校里,别人都跟我打招呼,那是一次转变。但当时我还是不好意思转变,连变个发型都不好意思,我意识到内向的人不容易成功,外向的人才容易成功。

可我以前太自卑了,特别穷,还有个后爸,也没有钱买衣服,穿表哥的衣服,吃不起饭。高中我没有钱交学费,又是第一名,班里的同学每人捐两块钱给我,每年班主任都带着我去校长家求情,给我免一半的学费。那时候每天吃苹果,一毛钱一斤的苹果,一中午吃5个苹果,就这么过来。到了大学更自卑,大家都是城市的,我却只能特别特别省钱,一顿吃两个馒头。现在我弟弟都比我高,我怀疑是以前透支了,现在身体也不好。

考上北大以后,反正北大没有人认识我,我就下决心假装一个开朗的人,把头发染成了棕色,穿上了痞子的衣服,装成街头混混的感觉,跟每个人都打招呼,真的整个人都变了。大家都觉得我是个超级外向的人。我不断地发现自己还可以做大哥,所有人都叫我单哥。

研究生时,我就是北大BBS上的最红的网络红人,我一直都不知道原因是什么,我的网名是XDD,只要我说一句话就无数人都问小弟弟在干嘛,我就把网名改成了XDD(我不是小弟弟),可能是因为网络有距离感,每个人都可以对我的网名调侃两句,觉得这个人很亲切,我就成了BBS上最红的人。快毕业的时候,要举行一个毕业聚会,我觉得我有义务组织聚会,就拉了BBS上其他几个比较红的人一起。有很多女生跑来就是为了看XDD长什么样:我们宿舍有人考试不能来,让我一定拍一张你的照片回去。

我觉得所有事情都是连起来的,这是起点,后来我就开始组织北大的各种活动,组织北大赴深圳的150个毕业生的聚会,还没有毕业就聚了好多次,聚餐啊,找场地啊,组织了半年,都是在玩,我在玩滑板,学吉他,什么潮干什么。
许单单就这样变成了另一个人。

考上北大之后许单单发现自己犯了个错误,泰戈尔文学要上一年,可他读这个专业是为了赚钱、做生意的。于是,他第一年努力上课,把所有学分都修完了,第二年开始去找兼职。

他先后去了几家公司实习。第一家是个烟草公司,做人力资源,他在广西待了半年,还对公司谎称自己是MBA。然后是大唐移动,之后是联想的人力资源部招聘组,负责校园招聘的组织工作。在联想实习了一个月,许单单就离开了,因为他们专业获得了去印度留学的机会,每个月会给留学生4000元的奖学金。但就在出发前,无意间,他做了一个创业,然后跟导师说,对不起我不去印度了。

北大BBS上有很多校园代理,许单单跟一个生日蛋糕店合作,代理了生日蛋糕。通过这个生意,他每个月能挣几百元钱。后来很多人说送蛋糕时能不能也送花、剃须刀、贺卡,大家要的东西越来越多,许单单就做了一个校园折扣网,连运动鞋等也一起卖了。他还和学校周边的饭馆、理发店、KTV、考研班商谈,做一个联名会员卡,去那些地方消费均可打折。他招聘了各个学校的外联部部长、主席来做这个事,最多的时候公司有70个员工。他说,其实那就是现在的团购,要是他不放弃的话,有可能自己就是团购的鼻祖了。

一边开着公司,许单单一边还做了另一件事。2006年2月,他找到当时很火的芙蓉姐姐,希望她能做公司的代言人。见到芙蓉姐姐后,他觉得她和大家心目中那个乖张的形象并不一样,她私下是个很害羞的人,还挺漂亮,而且很善良。许单单观察到,许多电视节目上芙蓉姐姐都是主角,但得到的出场费却是最少的,他决定推她一把。他成为了芙蓉姐姐的助理,为她做了一些商业谈判、接受媒体采访、签代言合同。

许单单的导师是学院派的,觉得商业行为对校园风气不利。导师说,要么你就开公司结业,要么就把公司关了,写三个月论文。许单单痛苦了一下,放弃了公司,选择了论文。他找了一个合伙人,分给他30%的股份,让他接手。但经过此事,许单单做生意的瘾已经被勾起来了,后来腾讯去北大招聘时,他写了一页商业计划书,希望腾讯能和自己合作,腾讯产品部经理觉得他还挺有战略眼光,就推荐他到深圳腾讯总部的战略部工作。

我出发去深圳腾讯工作时,在飞机场把别的东西都托运了,但是有一箱书特别贵,我不舍得托运,就左手拿吉他,右手拿滑板,背着轮滑鞋,又提着那箱书。上飞机时每人只能带3个包,我的超了,我就问后面的一个只背着个小包的大哥能不能帮我提个书箱,那人是改变我的轨迹的第一个人。

因为我们坐很晚的飞机,都没有什么人,所以我坐到那个大哥身边,为了感谢他,和他聊天。他虽然看起来很年轻,不到30岁,其实已经40多了,孩子都上初中了。恰好我那时看了不少哲学方面的书,我和他探讨正在思考的一些哲学问题,比如活着为了什么、什么是幸福,我还告诉他我希望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个大哥在深圳还算是小有成就,觉得我这个小朋友挺有意思的,他有一些阅历,跟我说,你到了深圳不要再玩什么滑板、吉他,你去打高尔夫球。我突然觉得自己不能再瞎玩了,我说要不然我就好好工作,不再组织校友会的活动了,他说那不行,这都是别人没有的财富。

到了深圳,腾讯封闭培训15天,120人分了4个班,很容易增加人的感情,我和两个同事一起租住,到现在一直是最好的朋友,工作后很难有好朋友,我们一起租住了一年半。他们俩人还在深圳的腾讯,其中一个人,爸爸是省会城市的市长,妈妈是上市公司的CFO,他的学校很不好,擦着专科的边,他进入腾讯几乎是学校有史以来毕业生找到的最体面的工作了。他一直怀着很感恩的心在腾讯工作,我和另一个北大的人刚入职就开始商量规划2年后要跳槽,让这个朋友听到了,他很生气,腾讯对我们这么好,你们竟然想着跳槽,我们生是腾讯人,死是腾讯鬼,你们是坏人,要跟你们划清界线。我们当时觉得这个小孩真搞笑。他因为感恩,做完了自己的工作还捡别人的工作做,一周2、3天都睡在办公室,他的工资就涨得很快。他是本科毕业,年薪7万元,我是研究生10万元,过了半年,他就涨工资赶上我了,我没涨;再过一阵他又涨了,我还没涨。

我把很多时间投入到北大校友会中。我们刚开始赴深圳的150人,以及上面5、6届的师兄师姐组成了北大校友会青年分会,我任会长,这些校友我几乎都认识了,组织了很多活动。后来我们跟北大官方的校友会合并成了一个,我任副秘书长,我是最小的一个,其他副秘书长几乎都是企业的董事长,坐在他们中间我就是个小朋友。

有一个师兄是我人生中的第二个贵人。他曾经是中国最年轻的基金经理,28、29岁的时候就已经退休了。这个师兄成为了我很好的朋友,也成为了我的偶像,不管前一天加班到多晚,他只要叫我单单明天出来吃早茶吧我都会去。我跟着他认识了很多他的朋友,都是比较高层的人。

有一次他叫我去参加一个活动,我去了才知道是千万富翁级游艇俱乐部,偶像师兄和他的夫人、还有他另一对朋友夫妇和我坐在一起,师兄的朋友一直在告诉师兄说他家附近的一座别墅不错,院子要比自己家的大两倍,他家的院子已经有900多平方米了,让师兄赶紧买下来;两个老婆讨论别人家里7、8个佣人吵架的事儿。我震惊了,原来人可以这样生活。我觉得做投资才能挣到更多的钱,所以我决定进入金融行业。

我找工作没有让偶像师兄帮我,因为我觉得一个人一生只能求他一次,找工作这种事我要自己应付。

我开始海量投简历,3个月投了300多封,只有3个面试的回复,有一个是上海的对冲基金,同时,一个师兄在上海的51.com做高管,他说我可以去做他的助理。我就买了机票去上海面试。对冲基金面试我的人说,我不够聪明,大概是考了我一些数学题,我没全做对。我很沮丧,又去面试了51.com,当场发了offer,但是我还是想进入金融行业,面试完我跑到陆家嘴,站在八佰伴的对面,看着旁边林立的金融单位的高楼,我想这个世界不属于我了。回到深圳后,我继续投简历,平安证券给我发了面试邀请,面试的结果是觉得我的会计不够好,也没有财务专业背景。我一直跟面试我的部门经理邮件沟通,解释我的学习能力非常强,可能是留给部门经理的印象不错,部门经理又向总经理争取了一个机会:学3个月会计后再来面试吧。

我疯了一样地复习。当时很焦虑,整夜睡不着觉,不知道是不是要放弃51.com的机会,因为师兄帮我也不容易,不好意思回绝。到了入职那一天的半夜12点,我解脱了,我没有去,第二天我给师兄发了一个邮件,说自己还是想进入金融行业。

然后就全力备战会计。考得不错,部门经理通过了,但是人力资源部卡了我,还是觉得我的专业背景不够,我很郁闷。有一天跟偶像师兄和他的朋友吃饭,一个朋友问我,单单最近干嘛呢?我说找工作呢,还被平安证券卡了。那个朋友说跟平安的一个高管很熟,给我打个招呼吧,结果很容易地就进去了。我终于进入了想进的金融行业。

因为先前的职业经理,许单单决定研究互联网。当时互联网还没有进入中国股市,大部分分析师都在研究传媒行业,所以作为最底层的员工,许单单坐了一年半的冷板凳,公司就等于白养他一个人,但是也没有奖金,收入还是没有比腾讯高多少。但是一个机会,让他这个小兵认识了董事长。

有一天,董事长让许单单部门的经理找一个人去他办公室帮忙做演讲用的PPT,因为许单单在腾讯战略部时经常做PPT,所以经理就派他去了。他一晚上都在董事长办公室做PPT,顺便跟董事长聊天,讲他在学校给芙蓉姐姐做助理的事。后来说到自己是北大深圳校友会的副秘书长,董事长说,他的太太也是北大的,可以让她参加校友会活动。

过了几天,董事长找许单单到办公室,对他说,你师姐让你到家里吃饭。许单单赴了约,就这样他这个底层的员工与董事长有了交集。

他发现董事长工作特别忙,每天早晨就让秘书帮他买路边的1元的豆浆和油条,中午饭也经常没空吃。许单单便说自己家楼下有一个老字号的餐馆,早餐还不错,他每天早晨排队的时候顺便帮董事长也带一份。他给董事长买了2个月的早餐,虽然每次都是交给董事长的秘书,再由秘书转交,但是公司里也有了很多风言风语,说他是董事长家的亲戚。

他并没有畏惧这件事,把董事长当朋友一般相处,经常会告诉他公司里一些杂七杂八的言论。后来同事中有人有事情要请示董事长,都让他出面,许单单你能不能跟董事长说一声。不过风言风语的好处是,金融危机时,他竟然躲过了一次裁员,原本作为菜鸟他肯定是要被裁掉的。

2009年9月份,他生了一场不大不小的病。毕业后的2年多,他一直处在一个疯狂社交的状态中,表面上认识了很多人,其实知心的朋友没几个。他回忆当时的情景:下午就要进手术室了,他竟然不知道要找谁给自己送饭,只能打电话给前女友,叫她过来陪一下。一个月后,他出院了,生活发生了相当剧烈的变化,从一个社交狂人变成了一个完全不社交的人,拒绝了所有的饭局,埋头做研究,写了几篇有代表性的文章。

躲过了裁员和生病,好的事情比许单单想象的来得快。由于金融危机,整个世界实体经济都陷入低迷,虚拟经济却起来了,互联网突然成为热点。他也在那个时候火了,他自己本来预计要坐3年的冷板凳,可是坐了一年半。市场有了互联网的投资需求,投资者找做互联网分析的人找不到,市面上就不超过三个人,他就名列其中之一。由于他先前打下的人脉基础,一旦有人问到做互联网投资的分析师,就会有朋友推荐,有个许单单还不错。

我做梦都没有想到的,证券业和基金业最顶级的公司的人都来找我了,受宠若惊,三流证券公司中快要被裁掉的人,经济危机还没过呢,就有这么多机会。因为我当时是在卖方市场,经常组织基金公司的人去调研,我在广州到杭州的飞机上,华夏基金的基金经理就坐在我旁边,飞机起飞前,我接到一个电话,是约我回广州时聊一下,挖我过去工作,挂了电话,华夏基金的基金经理就问我,你是要换工作吗。我说是啊。他说你先跟我聊一下吧,看看能不能过来。

我本来是要去中金的,中金的工资比华夏高很多,我面临一个抉择,这就是职业的思考:做证券公司的分析师的话,一是要做50%研究,二是要做50%的营销服务,会带来较高的收入,我觉得未来的价值不在于多领几百万的工资,而是要拿出有价值的研究成果。那50%的服务只是增加了我的收入,而不给我带来以后的核心竞争力,我拒绝了高工资,选择的低工资的华夏基金。

他的偶像师兄在这件事情上跟他产生了一些分歧,师兄担心,去券商你可以不断地发报告,把自己的声音扩大,让足够多的人听到,而在基金公司声音是出不来的。

感谢另一个好时运,微博的出现让许单单找到了发出声音的方式。他非常积极地在微博上写东西,进行与互联网相关的评论,语气犀利的同时也巧妙展现他与投资精英界的交往。通过这种方式,他的社交范围又有了突破性的扩大,他获得了足够多的关注度,每条微博都有很多人转发和回复,他打破了买方研究员沉默的习俗,在同行眼中,他成为一个完全另类的基金公司研究员,而在更多人眼中,他是分析师里的明星。

从华夏基金到美国对冲基金,许单单完全依靠了微博的影响力,美国基金就是在微博上发现了他,向他提出邀约。

因为微博,很多公司的CEO关注了他,不断有大佬与他陆续结识。于是,他又扮演起了组织行业的沙龙聚会的角色。有一次他组织了一个20多人的聚会,结果定下的咖啡馆临时要收场地费,许单单灵机一动,说我自己开一个好了。

他把这件事又做得轰轰烈烈,他把咖啡馆命名为3W,邀请了一大批企业界、投资界的重要人士作为股东加盟,包括沈南鹏、徐小平、薛蛮子、王啸、倪正东、许怡然等等,雪球越滚越大,最后光股东就有100多位。

他的合作者马德龙说,许单单在店里的时候很少跟人家主动搭讪,因为他知道他该认识什么样的人。有一天咖啡馆里坐着几个互联网前辈,有盛大游戏的总裁林海、百度首席科学家张威廉,许单单坐在他们中间,却把场面罩得很好,气场不输于几位前辈。他很明确这间咖啡馆第一阶段的目的:做一个互联网中高层的圈子;其后的可能性包括,3W自己的投资基金。

一个与许单单共事过的朋友曾经说过,许单单是他见过的唯一一个知道自己的目标在哪里、而且所做的事情都围绕这个目标的人。许单单说,他的生活中经历了很多别人不可能经历的事,苦也吃过,也见识过相当的财富,因此再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了,他更敢赌博。

从员工到总监晋级路,我的8个经验心得


在打工的3年里,我得到了7次加薪,顺利地从员工做到了总监,是公司所有员工中成长最快的。但是对于那些更渴望得到帮助的朋友们来说,我还是希望把自己的经验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同样是职场人士,我也有我的经验和感受。在打工的3年里,我得到了7次加薪(同时进入公司的员工,加薪不超过2次的员工大有人在),顺利地从员工做到了总监,是公司所有员工中成长最快的。我敢肯定,在看过这篇文章的人当中,肯定有人比我更优秀。但是对于那些更渴望得到帮助的朋友们来说,我还是希望把自己的经验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1、一定要清楚自己未来的目标是什么

这是几乎所有初入职场的朋友都会面临的问题。而这些问题通常会在步入职场的1-3年之内最明显(3年之后之所以不明显,是因为你已经被现实折磨得太久了,已经被种种不平现象同化了,因此也就习惯了。你曾经的种种抱负被现实碾得粉碎,于是,你也从一个志向远大的年轻人一下子变成了一个碌碌无为、甘于平庸、成天为了生计而奔走的普通打工者)。
如果不及早解决这些问题,那么,你就会荒废这3年的时间(有的人可能会更长),而对于一个职场新人来说,这3年至关重要,是锻炼能力、积累资本的黄金3年!一旦错过,则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从头再来,重新弥补!更有甚者,可能一辈子都无法弥补!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因此,如果你的职场年龄还没有超过3年,恭喜你,还有改变命运的机会。而一旦超过了3年,那么,你的每一次改变,都将付出巨大的代价!
为什么要清楚自己的目标?因为,有了目标,才有行动的指南。知道自己想干什么,喜欢干什么,这才是你前进的最终动力。工作不开心、动力不足、盲目跳槽的最根本原因是职业目标不清晰。没有目标,便没有了追求,于是,所有的行动只是为了挣一口饭吃。你根本没有考虑过自己的未来应该端什么饭碗。
或许你在30岁之前还有挥霍的资本,因为年轻嘛,做什么都不怕。连广告上都说了,30岁之前,有什么好怕的?!而一旦过了30岁,你走的每一步都必须要慎之又慎,因为:你要结婚、你要养活老婆孩子、你要供房贷、你要供养年迈的父母、孩子大了还要上学、父母年迈了需要照顾等等,所有的这些责任,都要你来承担。如果没有规划,一旦出现问题,你只能自乱阵脚。

2、能力固然重要,但并不能代表全部

这里所说的能力,是指专业技能。步入职场你会发现,能力其实并没有你想像的那么重要,它并不是是山寨牌升的全部资本。你会发现一个能力不太强的人做了你的上司,只因为他在这个公司干了10年这说明资历是你高升的本钱(这种现象,在国有企业和政府机构里特别明显,因此,在国企工作的朋友和同志要注意了);有时候你会发现能力并不怎么强,但是与老板关系非常好的人通常能够得到提拔这说明关系也是本钱。
对于有些朋友而言,可能会对这些软实力不屑一顾。很多人会说,如果老板喜欢爱拍马屁的人,难道我就要委屈自己,学着去拍马屁?很不幸,我会告诉你,答案是肯定的,你一定要学会拍马屁,否则吃亏的是自己。但要声明的是,我不是教你诈。中国有句成语,叫外圆内方,用在人际交往上,就是说你与人相处要学会妥善处理各种关系,但不可因此而失去了内心的准则,否则就变质了。尤其在中国这种注重人情的,这种人际交往的能力一定要好好练练。

3、要有足够的亮剑资本

有的大学生经常会跟我说,我毕业之后一定要找到一份月工资多少多少的工作,争取做到什么什么职位。这时候我总是会耐心听完他们的远大蓝图,然后问一句:你凭什么达到你的目标?你的资本是什么?然后他就会哑口无言。
对于职场上的朋友而言,你亮剑的资本又在哪里?你的业绩提升了吗?你的能力提升了吗?你在一年内看过多少本对自己的职业有益的书籍?你参加过几次培训班来为自己充电?如果没有,你又凭什么让老板为你加工资?靠抱怨?你肯定会提前被职场淘汰出局!

4、要保持一种空杯心态

我见过很多的大学毕业生,刚进入公司时常常处处吹牛,说自己在学校如何如何,本来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迫不得已才来到了这里等等之类的话,好像这家公司委屈了自己。在这里提醒一下那些即将步入职场的大学生:这种心态千万要不得!不要认为自己很牛。还是那句你不爱听的话:中国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
话又说回来,你要是这么牛,为什么不像比尔盖茨、戴尔、乔布斯那样,大学没毕业就退学去创办一家世界级的大企业?火车不是推的,牛皮不是吹的。你要是有本事,就用事实证明给人家看,而不是成天抱怨!
对于身在职场的朋友而言,这一心态同样重要。中国有一个词,叫虚怀若谷。我们都知道,优秀的人有极高的素养,甚至是虚怀若谷,他们都有一个能包容一切的胸怀,有了这样的胸怀,你在职场上就会获得别人的尊重,就会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类似的词还有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等等,不多说,自己去体会。

5、慎重对待第一份工作

这一观点,对于大学生来说,更有意义。现在整个、媒体、专家等等各种单位都一直在鼓吹先就业,再择业。这种论调不是今年就有,而是多好多年前就出现了,并且屡屡出现,不绝于耳。相信当年我们大学毕业时候,也会有很多人相信了这一点吧?管它呢,骑驴找马,先找份工作挣钱填饱肚子再说!
但是根据本人自身的经验及职场发展的现实情况来看,本人绝对不赞同这种说法。相信现在在职场上发展不顺的朋友,多半也和第一份工作有关系吧?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第一步错了,以后就会经常犯错。正所谓一步错,步步错。

6、要懂一点做人的常识

职场就像一个大熔炉。在职场中,不仅仅是要挣一碗饭吃,更重要的是学会做人的道理。如果连最起码的道理都不懂,你不仅得不到别人的尊重,更会失去更多的发展机会。因为,在中国,人际关系也是生产力。中国有句古话: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我见过很多人,虽然已经工作多年,但对于做人,却连一点最基本的常识都不懂。做人的道理万万千,但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以下三条:1、严于律己,宽以待人2、学会倾听3、诚实守信。
职业中固然处处充满了相互利用、利益至上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诚实守信仍然不失为一种传统美德。诚信同样可以带来效益。只要你诚实守信,长此以往,大家都会对你形成一种良好的印象,都愿意和你交往。而那种两面三刀、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人,固然可以占一点小便宜,但要想成就大事业,诚实守信的基本原则绝对不能丢。

7、要学会遵守游戏规则

提醒愤青或者类愤青们不要看这篇文章。因为他们多半是放荡不羁、不会遵守游戏规则的主儿!很多人都会感觉到,在职场上发展,不仅会受到各种约束,而且处处都充满了不公平现象。比如上班迟到老板会扣你工资,但你加班的时候却从来没有拿过加班工资。这是最常见的一种现象,其他不公平的现象也比比皆是,这里就不多就了,大家都有体会。
在这个世界上,不要奢求公平。那只是一种乌托邦式的理想,从来都不存在于现实中。员工和老板之间的关系,就好像是一场游戏。是游戏就会有游戏规划,否则,游戏就玩不下去。但是,游戏规则是谁制定的呢?当然是老板,各种利益也偏向老板!身在职场的你,一开始看不惯这种现象,是很正常的,因为你初涉职场,本质上还是比较纯洁的。
但你一定要学会慢慢接受这种游戏规则。不要试图改变这种规则,因为在老板面前,你没有太多的话语权。说得再难听些,你只是一个打工的,混口饭吃,给你吃就不错了,还嫌饭凉?如果不想做,可以离开。还是那句话:中国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
记住这句话:如果你不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你的选择只有两条:要么屈从,要么离开!

8、机会只垂青有准备的人

无论你再怎么抱怨,再怎么不开心,饭还是要吃的,觉还是要睡的,工作还是要做的,未来的事情永远只属于自己的。买房子也好,娶老婆也罢,压力只有自己扛,老板不会为你操任何心。与其有时间去抱怨,但不如踏踏实实静下心来,好好提升自己的基本功,用事实证明自己的本事,让别人对你刮目相看,万不可因为自己的书生意气而自做一个自毁前程的愤青。
当然,你的准备是多方面的,除了专业技能外,其他的辅助技能也是非常必要的,比如沟通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管理能力等等。当然,更重要的是要为自己的未来做一个规划,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应该怎么努力才能实现。适当的时候也要充充电,不要舍不得那半个月的工资,这也算是为自己的未来进行投资,有什么舍不得的呢?如果你现在不学会舍,以后将永远也得不到。

人生的每个拐角都是一份礼物


这是一本故事书。书里有三十二个故事,有意义,而且有趣。

有意义是因为这本书里一定有你的影子,曾经的你,现在的你,或是未来的你。而且,这样的影子会对你有所启发。之所以有这样的信心,是我的一些专栏读者告诉我的,他们总会发邮件向我表达共鸣:你的文章写的就是我!

我文章中的人物当然不会是这些读者,因为我和他们素未谋面。作为一名生涯咨询师,我的职业要求我必须对客户的个人信息保密,这故事里的人物,不仅不是读者,也不会是任何一个现实世界中我见过的来询者的原本呈现。所以,不管你读得有多么惊心动魄,也千万不要对号入座。如有雷同,纯属巧合。然而,我希望你关注的不是人物的命运,而是故事所呈现出的问题实质,这也是我说的本书的意义。

动手写每一篇故事的时候,我根本记不起来是哪个前来咨询的人,也记不起来说了些什么,却仿佛又进入了和生涯迷茫纠结者的咨询对话中,活生生的:有的表面微笑,内藏鄙视;有的表面愤怒,内在恐惧;有的控制不住掩面而泣;有的喜不自胜光彩四射。我洞悉了这一切,化解了这一切,眼瞅着迷茫纠结烟消云散。咨询室就像是一个熔炉,一个个咨询下来,来询者满意而去,我淬炼了智慧留下来。

这些智慧凝聚成了这本书。

我是生涯咨询师。曾经,我也是一个十分迷茫的人。进入职场的前十年,我进行了种种与众不同的自我探索、努力和尝试,跨职业、跨领域、跨行业、换城市,从新人做到中坚,然后再重新开始。我只有一个信念:我要找到自己,就要为自己的迷茫买单。后来,这十年里的所有经历成为我的财富,让我无比坚定地走在“做自己”的路上。

一不留神,我做生涯咨询就要进入第六个年头了,有几千人次进进出出我的咨询室。这些人里,有职场小白,也有职场老鸟;有基层管理者,也有高层管理者;有悠闲的退休全职主妇,也有管了几家企业忙得不可开交的企业主;有光鲜亮丽、出入高档写字楼的白领精英,也有处于社会底层的超市搬运工、澡堂搓澡工、饭店服务员、厨师。虽然性别、年龄、职业、地域不尽相同,然而有一点是一样的:他们拥有智慧,希望探索自我,因而生了烦恼;他们拥有勇气,不断尝试,因而在人生拐角处找到了我。

对于每一位找我咨询的人,我都怀着尊敬,带着好奇,运用智慧,希望和他们一起看到那条最适合各自发展的路径,找到那种最能够让自己从容安心的可能。这样的路径和可能,为了响应内心的召唤,为了找到使命,为了释放天赋。人生的每个拐角都是一份礼物。

多年的咨询经验让我已经熟稔这些情况:

不喜欢自己的专业,不愿听从父母的安排,左突右冲,企图逃脱藩篱;初入职场,种种不适应,能力得不到施展,人际关系又现危机;一直希望发现天赋,寻找属于自己的天命;工作了十多年,难上难下,遭遇瓶颈;转来转去,总也转不到自己满意的职业上去;职业倦怠,工作无趣,闲着无聊,被空洞吞噬;女性进入生育期,兼顾家庭,平衡职业发展……

每一次,人生都像是走到了拐角处,犹豫不决,举步维艰,我深知这些痛苦。咨询是我的工作,有时,我很犀利,一针见血,直指人心;有时,我又很温和,和风细雨,支持陪伴。我要做的就是帮助每一位前来咨询的人叩问内心,梳理纠结,挣脱束缚。然后,让人生更有效率,有更多的时间做自己。

只是,排队前来咨询的人越多,我就越发感觉到无力:我的时间精力是那么有限。于是,我写专栏,进而写出这本书,希望更多的人能看到它,从中有所启发,哪怕领悟一点点对自己有价值的东西,便会少一些人生路上无谓的纠结,多一份前行的力量和智慧。

这是我写这本书的初心。

于是,我用了一年时间把经年积累的智慧倾囊而出。我为这本书写出的文字远比现在所呈现出来的要多很多,此前经过了很多次删、减、改,一遍,又一遍……我希望这本书能陪伴你大步走在通往召唤自己内心的路上。

有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他是我曾经的邻居,也是我的生涯启蒙者。在我幼时,他就带给我很多对于这个多彩世界的善良认知。多年以后,我才知道,他不仅对我很好,对家人、对学生、对自己退休之后资助了十几年的一百二十多个农村孩子,也都很好。就在今年,他还告诉我,你做的事情很有意义,人生中总会遇到一些自己难以过去的坎,遇到这些坎的人是多么需要有人点拨和帮助啊!

他的鼓励给了我更多力量,我仿佛看到这本书像是一簇火苗,扑扑地燃烧着,温暖了读者的心,点亮了他们眼前的路。这位老人是杜献文,他就是我人生中的明灯,这本书献给他。

感谢我的母亲和太太,这两位我人生中最重要的女人,在不同阶段给了我最大的支持,我能有今天的幸福,离不开她们。

感谢古典先生。他是我进入这行的引路人,多年来,我们亦师亦友,他的很多创意都启发了我。

感谢我的每一位来询者。他们的信任,让我的每一次咨询都不曾虚度。

感谢我自己,我一直珍视人生的每一个拐角。

感恩我和你的相遇。

从盗墓笔记到冰川时代


8月,如愿看了两场电影。 一场为了三叔,一场为了没长大的那个自己。

8月,如愿看了两场电影。 一场为了三叔,一场为了没长大的那个自己。

三叔出镜盗墓笔记,作为一桌吃过饭的近距离观察者,心心念的不是剧情,而是,三叔瘦了!但凡镜头看着微圆之人,现实里常常是瘦的让认不出来。不晓得三叔瘦了多少,才能在镜头之上,坦然饰演一个胖纸。

长毛象的冰川时代,因为前4部都看了,人,总要有始有终,是吧?

本来两部没有交集的电影,不适合一同讨论,只是最近看生涯的几个理论,都在讲要从全局看人生。脑里的野马不小心脱缰,全局了一把,发现了两部电影共同的困扰——关于英雄的困扰。

不知道你发现了吗?盗墓里的英雄小哥和冰川时代5里的英雄独眼狼,有三个耐人寻味的共同点。

其一:英雄不问出处。小哥到底来自哪里?那身好功夫哪里学来的?……好吧,答案无人知晓。冰川时代5里的英雄——独眼狼巴克也是如此,忽然间就从地底下冒出来了,带领队伍朝着拯救地球的方向前进。

第二:英雄都是拥有“特异功能”。小哥不用说了吧,能挥舞黑金古刀,还能用血退虫;独眼狼更是逆天,都可以参透天机,计算出彗星撞地球的具体时间。

第三:英雄都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但知道怎么做?当危险来临,众人慌乱之时,英雄总能启动自动应对模式,找到正确的方式处理。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不知道。做了之后会怎样?不知道。总之就这么做了,而且也肯定带领剧情走到了对的地方。

若无必要,应该不会创造一个“这样的”英雄出来。但必要性到底在哪里?

冰川时代5里,遭遇的是流星撞地球,这种事儿非人力可控,盗墓亦然。非人力可控,意味着编剧可以毫无限制的展开想象,但剧情需要在想象和可信间,有个稳妥的点。

所以,要面对不可控的事件,必须有化解一切危险的英雄出场。他就像剧情的定心丸,无论剧情如何飘飞,英雄一出,万事OK。

这么看来,这份“非人力可控”就是此类“强悍却无出处”的英雄出现的必要性。

职场中,也有些职业似乎靠单纯的努力总显得不够,例如官场,运动场,演艺场等等。当我们发现努力不能掌控未来时,有些人就会选择相信命运。

我有些朋友笃信命运,以香港某大师为英雄,让大师指路,让大师帮他消灾,几十万给大师,让大师帮忙看风水……后来仔细想想,还真是处在单纯靠努力不足以的行业呢。

遥想古人出海,战士出征,商人外出等等,都需要一定的祭拜仪式。或许从过去开始,面对风云莫测的世界,人们已经开始寻找让自己心安的“英雄”了。

这场寻找,今天不再是烧香拜祖师爷的形式了,而是借由各种小说,电影的英雄形象,渗透进我们的生活。我们期待身边也有一个小哥或独眼狼,面对问题不知何去何从时,可以听他指挥;在危险来临小命不保时,可以坚信他会来救……

这份期待无可厚非,毕竟作为个体,我们没有坚硬爪子,没有锋利的牙齿,就肉体本身而言分外脆弱。

但剧终了,不免要回现实世界,这个世界,没有神通广大的小哥,也没有运筹帷幄的独眼狼。不是现实没有英雄,而是现实中没有小哥和独眼狼这类英雄。

现实的英雄,是平凡人经过千般捶打长成的模样。现实里的英雄更像是蝙蝠侠的模样,起初不过是凡人,但几十年的游历,学习,锤炼。最终才成为有余力帮助他人的英雄。

但他们本质仍是凡人,看过后才会心生希望,或许自己也能慢慢坚强,就算不是大侠,也可当个内心坚定勇敢的小虾。

我呼唤我的英雄,他不是虚幻的神,而是实实在在的人;

我呼唤我的英雄,他没有特异功能,只有笨拙缓慢的成长;

我呼唤我的英雄,他不能够是别人,只能够是自己!

同样在8月,我为十点读书做了一场落地活动。作为十点读书的主播之一,第一次受邀做活动。我思考了很久,要和这些20多岁的年轻人分享什么?

最终,我做了一场“英雄之旅”的体验式课程。让这些年轻人,把寻找英雄的目光从外界回到自身。每个人都记录分享8个自己骄傲或自豪的事情,然后分享……那些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让每个叙述的人,都带上了blingbling的英雄光环。>>>>

8月,从盗墓笔记到冰川时代,我透过电影寻找到我的英雄,那就是我自己,这个笨拙前行的自己,没有预言碑指路,没有万般武艺傍身。可就像盗墓笔记里我最喜欢的那幕一样——并不厉害的吴邪仍然可以说:“我罩你!”

不要笑他也不要笑我,我们只是把自己当成了自己的英雄。

25岁到55岁:从张扬到从容的三个十年规划


有一句话说,如果人生倒着走,人们会避免很多错误,成为了不起的人。从25岁到55岁,人生从张扬到从容的过程中,我们该有怎样的规划呢?

看黑幼龙的采访。七十岁的老人,看他的经历,验证了我最近对于人生进入职涯后三个十年的一个思考。

第一个十年是积累的十年。

最开始的起点重要也不重要,但要尽量选择一个可以看清前景的行业,当然如果是行业食物链中越往上越好。

另外,没有无前途的行业,只有没前途的企业与个人。

如果有机遇的话,在这个十年进行创业尝试也无不可。因为创业本身是创意、机遇与热情三者的产物,所以在二十五到三十五岁的年纪如果有这三者的结合时,应当去做。

创业非一般人的经历,从职涯与人生看,这十年要做到三点。

一是学会最基本的技能,比如听话、做事、沟通的基本技能,比如时间管理,比如安排业余生活与工作的平衡等生命中最基本的技能。这些技能或是情商往往是教科书里没有教的,有些道理是要经历过才知道。这十年是修身培养品性的十年,如不成则基本不成,如小成则人生小成,如大成则未来的人生终究会走向辉煌。说好话,做好事,做好人。

二是建立一个美满的家庭,维系一个好的人脉圈,这是人生幸福的来源。所有财富,所有成就都是过眼云烟,一个人的人生幸福最终是映射在他身边最重要的人身上。

三是积累一定的财富,比如有两至三处房产,学会理财与投资。第三点没有第一二点重要。但由于这十年结婚生子购房等大事均在其间发生,所以财富积累的速度非常重要。

尽快达到财富相对自由,其标准是所有净流动资产(去除在住的房产和必要的教育、赡养费用)可以支撑中产阶级生活二十年以上。

第一个十年在职涯选择时尽量选择多的挑战,多历练自己,需要多认清自己的短板长板,短板是无法匹配上长板的,但短板的短度最终决定你成就的层次,在人生上木桶原理也是生效的。

在这十年你应该对于自我已经有了清楚的认识,包括你的所长所短,你的志业,你的性格。

主业不一定是赚钱的,但是你愿意用心去做,且会对于这世界提供美好的事情,第一条是结合了你的兴趣长短和经历,有你的理想与追求,第二条是对他人有益,这条排除了环球旅行之类的梦想。

每个人都有他的主业,但相信世界上百分之九十的人最终没有找到他的主业。

第一个十年不一定与主业密切相关,但关键是尽早发现你的主业,尽早开始准备。

第一个十年的职涯上一定要成为一行业的专家,这是你财富的根源,创业与打工都一样。

在职业选择时第一原则是发展能力,第二原则是财富报酬即财富成长速度,第三原则是对主业有帮助。

第一个十年切忌一开始就唯兴趣论,须知一你不一定了解你自己,二是你无发展兴趣相关工作的机遇。第一个十年切忌唯财富论或仇视财富,财富非目的,但非常重要。

第一个十年还是与前三个目标相适应,不要在意一城一地的得失,要抓住你的机遇,在某些时候可以忽略乐趣与兴趣,重点的是在于能力与财富。

第二个十年是三十五到四十五的十年,这十年最重要的三个目标:

一是好好的培养子女,这十年是子女成长最重要的十年,这是有子女的朋友这十年最重要的目标了。其实也是唯一的子女真正我们可陪伴的十年。

二是开始从事自己的主业了,这时的主业不一定是职业,但这十年必须有勇气与决心开始自己主业了,这是上苍给我们天赐才能要珍惜与发挥的时候了。

主业不一定是创业,但做主业对于人生而言很多时候是人生的创业。

三是在财富积累与职业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德行,将财产一定比例的投入公益,将时间的一部分投入社会事业。

退休不是人生的目标,发挥出主业,并为世界创造更多美好与德行才是必须的。

第三个十年是四十五到五十五,这是职业生涯末尾的十年。

这十年的目标:

一是将主业变成职业即事业,将最黄金的十年,投入到毕生最重要的事业上去,让它开花结果。

二是完成退休后的准备,黄金十年也许是在顶峰。但顶峰之后毕竟不管何时终究走向黄昏。

下山的路如何行走,或是将下山变成另一段旅程,是这十年的课业。

反思自己,第一个十年还有几年的光景,发现了自己的才能所在,也修正了很多弱点,也慢慢从原来理解的读书写字爱好及一些喜好中,领悟自己的志业主业所在。

写下以上文字,供自省,也供指正。

以上《赵昂:五年,从门外汉到行业先锋,我胜在人生拐角处》一文,由编辑精心撰写而成,希望对您的职业规划有所帮助,更多精彩请访问“三到五年的职业规划”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