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领个人简历。

职场心理栏目教您熟悉各类职场心理,提供各类职场心理故事、职场心理学、女性职场心理、职场心理测试、职场人际心理、职场心理作文等相关内容。让您全面的了解各类职场心理。感谢阅读《情绪也会感冒?白领冬天小心抑郁症》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心理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在城市打拼的你是否感觉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生活负担越来越重,经常感觉到闷闷不乐,甚至是悲痛欲绝,自卑抑郁。对以前一直痴迷的个人爱好也越来越提不起兴趣,与朋友联系越来越少。入冬以来,天气逐渐变冷,显然也不是自己一直爱“宅”在家中不愿与人交流的理由,在这背后,也许不仅仅是太忙太累……

白领自述 误把抑郁当做“工作太累”外表俊朗、办事干练的周先生是高新区一家软件公司的技术骨干,事业有成,年收入35万元,有车有房,家庭幸福,三岁的女儿刚刚上幼儿园,一家三口其乐融融,他是领导心目中的好员工,邻居眼中他有一个好家庭,令人羡慕不已。 可就是在上个月,他发现自己心悸,胸闷,同时,情绪的消沉一直闷闷不乐,有时感到悲痛欲绝,自卑抑郁,甚至悲观厌世,偶尔出现幻觉、妄想有严重的不安全感。他到医院胸内科进行心脏彩超和心电图检查并没有发现异常。走出医院大门的一刻,顿然就觉得自己又恢复了正常。就这样,每天反复有自己难以捉摸的疼痛和不适。周先生反思这一年来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状态,一直是感觉“太累”,提不起精神。 经朋友介绍,他找到了杨教授,杨教授谈到,像周先生这种情况是属于抑郁症的典型表现,有的抑郁症患者表现为行为缓慢,生活被动、疏懒,不想做事,不愿和周围人接触交往,常独坐一旁,或整日卧床,闭门独居、疏远亲友、回避社交。 尴尬现状 患者无法正视抑郁症病情由于认识上的误区以及传统观念,目前大家对抑郁症的关注度远低于其他病症,患者无法正视抑郁症病情,随着时间推移,严重的患者会出现自杀的观念或轻生。杨教授表示,对于情感低落,抑郁悲观。轻者闷闷不乐、无愉快感、兴趣减退,重者痛不欲生、悲观绝望、度日如年、生不如死。典型患者的抑郁心境有晨重夜轻的节律变化。在心境低落的基础上,患者会出现自我评价降低,产生无用感、无望感、无助感和无价值感,常伴有自责自罪,严重者出现罪恶妄想和疑病妄想,部分患者可出现幻觉,有这些明显症状的市民,就及时到相关专业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不要让轻生悲剧重演。 “自己有抑郁症,但不愿意承认。”这是抑郁症患者中比较普遍的现象。专家杨教授指出,抑郁症是如今社会比较常见的一种精神疾病,约15%的人一生中曾有过抑郁经历,其典型抑郁症患病率高达8%左右。但是,很少人承认自己有抑郁症,也不太重视这个病症。生活中有很多见不到的抑郁症,也是很多人不为所知的,或是难以发现的。当抑郁情绪深入到不可自我调节时,并不会主动上医院诊治,久而久之才成为抑郁症。 预防抑郁 药物治疗心理干预需同步“自杀,其核心就是自己放弃自己。因为痛苦,找不到出口,选择自杀来结束,其实也说明自杀也是有目的性的。”杨教授表示,一个人在社会上生存,需要有物质基础和感情基础的支撑。家人、社会的温暖,完善的支撑体系,可以挽救很多自杀者的生命。药物在抑郁症治疗中有很大作用。杨小红教授指出,约90%病人经抗抑郁药物治疗效果显著。抗抑郁药成功治疗后,继续保持健康状态达一年半以上的比例为70%—80%。所以,药物治疗是抑郁症治疗中非常重要的方法。 专家讲堂心情压抑是抑郁症前兆现状生活压力大,人们选择极端方式结束生命的越来越多,一人自杀平均会使6个家人和朋友的生活深受影响,50%的自杀与抑郁症紧密相关。压力大,负担重,心结没得到释放和治疗,产生极端行为。抑郁症主要表现为:心情压抑、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抑郁症、焦虑、悲观厌世、绝望、企图自杀、唉声叹气、闷闷不乐、记忆力减退、思维闭塞、自觉大脑反应迟钝、主动言语少、学习、思考问题困难、工作效率下降、突然感到工作力不从心、感觉比登天还难、觉得对什么都不感兴趣,高兴不起来,活着没意思、有的整天卧床不起、原来喜欢的娱乐活动不再感兴趣了。 学生抑郁自杀人群也在增加。杨教授建议,从小要对青少年进行“尊重生命”的教育,给孩子减压,学习上减负,减少期望值。父母在满足孩子生活上需要的同时,还要关注其心理上的需求,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当发现孩子贪玩,未做作业,注意力不集中,接受能力差,学习难以完成时,就要意识到孩子的心理可能有问题了。另外,孩子在生活、人际关系、学习压力、情感纠结等方面遇到问题,也要及时关注、排解。否则,孩子一旦心理承受不了,可能走上险路。家长应多多关注孩子的情绪问题和心理变化,一旦发现问题,就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咨询。

编辑推荐

如何克服职场拖延症


四个高效习惯

1、给自己一个看得见的奖励

今天的事,应该在今天做完,千万不要拖延到明天。在拖延中你所耗去的时间和精力足够让你把那件事做好,拖延是事业成功的大敌。

喜欢拖延的人总是有很多借口:工作无聊、辛苦、环境不好、老板的计划不合理等等。其实这些没有什么不能克服。

你可以给自己鞭策,也可以给自己奖励,比如坚持一个星期没有拖延,就请自己吃上一顿最爱吃的美食,作为继续坚持下去的动力!

2、提醒自己团队合作要高于个人意识

作为一名员工,在任何时候都不应该自作聪明的设计工作进程,期望工作期限可以按照你的计划或期待而后延。

在团队中有时候工作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事,更多时候需要配合别人、或寻求别人的支持,一味的希望别人配合自己的工作习惯很容易导致整个团队效率低下。

所以当拖延症泛滥时,提醒一下自己团队合作意识要高于个人意识,用心中勤奋的天使战胜懒惰的魔鬼!

3、谨记工作的最后期限

成功人士都会谨记工作期限,他们非常清楚,在所有老板心目中,最理想的是“今日事,今日毕”。而这一要求,是保持恒久竞争力不可或缺的因素。一个总是能及时甚至提前完成工作的员工永远都会获得老板的欣赏。

具体到实际工作中,就是一定要记得工作完成的最后期限,无论如何尽量在这个时间点以前克服所有的困难,把工作搞定。其实这样也有利于制定细致的动作流程,按照规划一步步实践。这样工作起来要比没头苍蝇一样胡乱作战要有效率的多!

4、记住:老板永远不会等你

在商业环境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大至企业,小至员工,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奉行“把工作完成在昨天”的工作理念。

大部分老板都是心急的人,为了生存,他们恨不得把一分钟分成八份来用。所以,要老板多花时间等你的工作结果,比浪费金钱更能让他心疼。

没有哪个老板能够长期容忍办事拖拉的员工。你要想在职场中一路顺风,最实际的办法就是让手中的工作及时消化,也就是说,你应该在“罗马应该于昨天建成”的心理状态下,对老板交代的工作,在第一时间内进行处理,争取让工作早日完成,让老板放心。

当然,等工作完成了,就更不能愚蠢地等待老板开口问你“什么时候能做完那件事”的时候才把工作成果奉上,这样你在老板心目中就会被烙上“做事不主动”的烙印。

最后,当老板向你提出了苛刻的工作期限时,不要反驳和抱怨。将心比心,如果你是老板,一定也会希望员工能像自己一样,将公司当成自己的事业,更加努力、勤奋、积极主动,好让工作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如果你渴望成功,那么就以老板苛刻的工作期限为基础,主动给自己再制定一个更加苛刻的工作期限吧。

什么是脸盲症?


脸盲症又称为面孔遗忘症。最新研究发现,过去被认为极为罕见的脸盲症实际上在全球范围内较为普遍。该症状表现一般分为两种:患者看不清别人的脸;患者对别人的脸型失去辨认能力。

脸盲症病因

大脑中很多个部位都参与了对容貌影像的信息处理,不过影像学研究表明一个叫做梭状回面孔区的部位尤其重要,这是大脑颞叶的一部分。大脑后部的枕叶面部区可能也扮演着重要角色,负责分辨看到的物体是不是人脸。同样在颞叶里的颞叶上沟能够对被观察者的表情变化和视觉角度变化作出反应。20世纪40年代,德国斯图加特附近的温浓达尔疗养院里,神经病学家约阿希姆博达默检查了两名在二战中头部严重受伤的病人,提出了短回路能够有选择性地存于大脑的面部识别系统中。博达默注意到,尽管病人可以看到人脸,却认不出来是谁,最终得出结论:看到和认出人脸代表着两种不同的大脑功能。在1947年的论文中,博达默首创了prosop-agnosia这个词,这是由希腊文prosopon(脸)和agnosia(意思是认不出来或不知道)构成的。在随后的许多年里,医生们在中风病人和其他患神经疾病的病人,特别是那些枕叶和颞叶之间的组织受损的病人中观察到了这个现象。然而直到1976年,先天性的面容失认症才出现在医学文献中。脸盲如何治愈?目前脸盲症仍属于医学难题,科学家称还没有任何的治愈方法。

职场拖延症——应该怎么治疗?


 “拖延症”特点 1.对抗压力。因为每天压力很大,所以要做的事情一直被拖下来。 2.没有自信。因为每次完成任务都达不到自己最高的能力,对自我能力的评估会越来越低。 3.操控别人。他们着急也没用,一切都要等我到了才能开始。 4.受害者心态。我也知道自己怎么会这样,别人能做的自己做不到。 5.我太忙。我一直拖着没做因为我一直很忙。 6.顽固。你催我也没有用。我准备好了自然会开始做。 “拖延症”治疗步骤 1.意识到自己的拖沓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2.把拖沓的原因一条条写出来。 3.一条条克服这些原因。 4.开始做事。 拖延症的研究及其危害 “拖延症”这个毛病,很古老也很新。“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早在清代,就有诗人以诗句的方式提出了“拖延症”这个话题;不过“拖延症”正式成为病症,国外的研究不过才一二十年,在金发碧眼的国度,它被称为Pro-crastination。 对于“拖延症”的成因,那些科学家们认为远不止懒惰那么简单。它可以归结到完美主义,因为要求完美,所以非得谋篇布局,等万事俱备才“开场”,它也可以归结到抵制和敌意,任务太难了,我不喜欢这个头儿,所以我懒得做,我拖着;它还可以归结到对自己没有信心,我能做好吗?我能让大家满意吗?在这样的纠结中时间也一分一秒过去了。 其实对日常生活来说,拖延未必等于误事。拖延症这个毛病,有时候看起来还真没什么大不了的——把该干的活留到最后期限,加班加点赶工也能完成;有时候甚至因为在压力下“小宇宙”爆发,在赶活那刻分外觉得自己思维敏捷、文思泉涌,工作反而比平时完成得更好。然而,“拖延症”并不总能带来好结果,一次“豁边”可能就彻底改变了你的人生轨迹。有因为拖延错过大单生意的,有因为拖延错过保研的,还有学生仅仅是因为玩“空当接龙”,拖着拖着就错过了出国的机会。 和拖延症战斗,已经有了不少关于拖延的研究,提供了很多可借鉴的办法,比如记录自己的拖延、制订合理的计划、奖励自己的不拖延、说服自己开始工作,哪怕只工作五分钟等。专家认为,要解决拖延,最重要的或许是不要一开始就指望根除它,而要把拖延作为自己的一部分从心理上接纳,不至于气馁下来半途而废。要与拖延战斗,耐心、宽容和坚持,三者都非常重要。

5招让你远离强迫症


您是否全天候开机,隔几分钟总“忍不住”看一下手机,生怕漏掉了短信或电话,一旦偶尔忘带手机,就会坐立不安;出门后老是怀疑煤气没关,走到小区门口了还是“忍不住”折回家检查;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浏览网页,转发微博,生怕有什么大事被错过了;不“折腾”报表就会“憋得慌,很难受”,总忍不住反复检查、核对好几遍;下班出门前要反复检查物品是否带齐;特别爱干净,感觉脸长期面对电脑会脏得要命,所以需要频繁地洗脸,认为周围的物品上全是病菌,不得不经常反复洗手;或者一首歌,一句话,一个人反复的在脑海盘旋,久久不肯离去,明知道这些事情没有任何意义,但是自己忍不住还是要去做,不做就感觉不舒服,做了又因为没有意义而让自己抓狂。这其实是强迫在捣乱!不过这并非是强迫症,而是强迫现象,通过自我调理是可以缓解的,只是长期这样下去则会导致强迫症,严重影响社会功能。

强迫症现象是压力大,自我要求过高导致,在现在这个社会几乎人人都有强迫现象发生,面对这些情况我们要如何应对呢?

强迫症攻略一:面对它,放下它。

一般而言,面对强迫行为我们感觉很麻烦,希望能解除其思想上认为不合理的观念和行为;另一方面,内心又认为这些观念和行为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所以我经常说:强迫其实是做我们认为没有意义,但是不做内心不舒服,做了内心更纠结的事情。拿强迫洗涤来说。强迫让我们好像分裂成两个人,一个能根据实际情况,照成年人的逻辑来分析,判断其变态的表现,认为反复洗手,洗衣服,费时费力,希望摆脱。另一则认为,有传染上严重疾病的可能,有必要多洗几次,这种态度和我们的实际年龄及所受的教育很不相称。前者代表理性的成年人,后者不讲理性,一味盲目恐惧,具有幼稚的儿童心理特点。这两个人各执己见,谁也统率不了谁,构成了“明知故犯,折磨自己”的病相。这个时候我们就要仔细观察自己的强迫行为,认清表面症状后面的心里矛盾。我们看到的强迫现象其实是头脑中先有的思维(我们称为精神强迫),然后有行为(我们叫做伴随仪式)组合而成的。仪式是精神强迫后必须做的,暂时减轻由精神强迫所引起的焦虑和负罪感的行为或者心理行为。假设我们想:“我碰的东西被污染了”(精神强迫),那么我们会去做“洗手”这一行为(仪式)。但是,这种关系并不总是很明显的;例如,如果一个患有强制强迫精神的人,他遇到一个和他孩子同龄的孩子,他会觉得必须连续三次,毫不间断地把1-10这10个数字倒数三遍(仪式),因为他想:“如果我不这么做,他一定会有厄运”(精神强迫)。当我们看清楚了自己的强迫行为,我们就可以用成人的态度来统率自己整个行为,放弃儿童的行为模式。我们可以告诉自己:“这不是我,这是强迫在作祟”,此时让自己直面自己的强迫行为,去欣赏它,了解它。强迫症就像个哭闹不休的孩子,我们越是打骂、斥责,他心理越是变本加厉,如果我们温柔地对待他,愿意理解、倾听他,情况就会有不同。所以,不要着急一下改掉自己的强迫症状,要先学着跟病症和平共处。

强迫攻略二:转移注意力,巧换挡。

转移注意力是要将注意力从强迫症状移开,即使是几分钟也行。首先选择某些特定的行为来取代强迫行为。任何有趣的,建设性的行为都可以。最好是从事自己的嗜好活动,例如:散步,运动,听音乐,读书,上网,打篮球等。转移注意力不是件轻松的事情,要将强迫瓦解,然后做该做的事,要花极大的力气与承受莫大的痛苦。但是唯有学习抗拒强迫症,才能改变脑部变化,假以时日必会减低痛苦。这个时候我推荐十五分钟法则:就是延缓反应的时间至少15分钟以上。刚开始可以从延缓5分钟做起,原则是:千万不要没有延迟就立刻反应。注意这不是被动地等待15分钟,而是在这个时候我们去做其他有趣的,有建设性的活动。目标是延迟15分钟以上,只要不断的练习,将会大大的降低强迫的强度。一般而言,越多的练习,就会越顺手。不久之后就可以延迟20分钟或30分钟以上了。强迫患者常常会有要求完美,满分的心态,所以也常不满足一点点的成就,总是认为自己做的不够好,以致行动治疗无法成功。其实只要做就会有收获,转移注意力做其他事情是很重要的。不要期待这些想法或感觉可以马上走开。不要做强迫症要你做的事,你要坚持做自己选择的活动,比如你的强迫表现是检查,而你这个时候选择和同事聊天,强迫性冲动会因为你的延迟而减弱甚至消失。即使冲动很难改变,你还是会发现可以稍微控制你反应的动作。为了我们可以坚持这样做,我们需要将成功的转移注意力的行为记录下来,因为你可以回溯去看何种行为对你转移注意力最有帮助。当列出的项目达到预期的效果是,可以帮助你建立信心。记录可以帮助你在强迫症状严重时轻松“换挡”,并且训练自己记得过去曾做些什么。当成功的经验越多时,自己就越受到鼓励。

强迫攻略三:正确呼吸,放松身心。

呼吸是需要学习的,放松是需要锻炼的。当遇到什么事情的时候先让自己冷静下来,尽量不去想发生了什么,让自己的大脑在短时间内得到休息。焦虑,压力,沮丧和强烈的情感会让我们心烦气躁,一时我们很难冷静,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一种迅速让自己放松的方法,此时我首推深呼吸放松法。当一个人焦虑的时候,呼吸会变得急促、浅、换气过度,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被过多排出,导致头晕,而放松的呼吸则是舒缓有节奏的,而且感到自然,不费力。首先坐在一个没有扶手的椅子上,两脚平放,并使大腿与地板平行。将背部伸直,手放在大腿前部。你也可以躺着,只要你认为这个姿势可以让你舒服就可以。然后,用鼻子进行自然的深呼吸,腹部扩张,想象着空气充满了腹部。在连续的呼吸中,完全扩张胸部和肺部,感觉胸部正缓慢上升。想象空气正在腹部和胸部间向各个方向扩张。之后通过鼻子缓慢地呼气。呼出时间比吸入时间长。呼吸至少一分钟,保持节奏舒缓,不要强求自己。注意呼吸的深度和完全程度,可以在呼吸的时候想象自己的肚子像波浪一样,一起一伏。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呼吸上,这样想象几分钟,直到你的呼吸变得缓慢和平稳,腹隔膜的一上一下也变得轻松,平和。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强迫现象会减少,这种放松还可以释放你的潜能。有一个工程师每天坚持半个小时练习深呼吸放松法,不但矫正了严重的洁癖,他的逻辑思维和工作才干也获得了惊人的发展,他温顺待人的态度和冷静的处事方法,也得到周围人的赞赏。

强迫攻略四:用自我暗示提醒自己

人群中约有三分之一的人有较强的暗示和自我暗示效应。他们很容易无条件的,非理性的接受一些观念和说法,产生一系列的生理效应。对于这样的人群,面对强迫现象的时候,可以采取自我暗示的方法来缓解强迫。比如怀疑车门没锁好,在第一次锁好车门后,站在车子旁,心里反复告诫自己:“我已经锁好车门了,现在转身离开,没事!”如此这样反复念叨几遍,并坚持这样做下去。当我们出声的告诉自己,自己做了某些行为的时候,我们的大脑会再次确认,大脑就会相信我们说的是事实,进而有下一步的指令。告诉自己“锁好车门了”,大脑下一步的指令自然是“离开”。同时这种有声音的提醒,会在我们走出一段时间之后强迫来袭时:“我锁好车门了吗?”大脑就会调动出之前的声音:“我已经锁好车门了”。自我会有肯定的回答,便不会再次回去检查了!

强迫攻略五:用橡皮圈“惩罚”自己

强迫现象就像一种习惯性的条件反射:精神强迫出现(主要条件),然后仪式(反射行为出现),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利用拉弹预先套在手腕上的一根橡皮圈,以作为非条件性的厌恶刺激,用以抑制自己已经发生的各种强迫现象,如果强迫思维,检查等。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操作必须正确,否则常影响效果甚至无效。操作时要求:1,拉弹时必须稍用力,已引起腕部疼痛感。2、拉弹时必须集中注意力计算拉弹次数,直到强迫现象消失为止;3,拉弹如果在300次以上,强迫现象仍不消失,必须考虑拉弹方面是否有问题,如果方法正确无误,可能此法对自己无效。四,每日需要给自己写“成功日志”记录改变情况。成功次数越多,越有信心面对自己的强迫行为,也可以增强这个方法的效果。

职场知识:有修养的人如何控制情绪?


是不是有很多人都知道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但是当情绪上来之后,还是控制不住。虽然控制自己的情绪真的很难,但是如果决心够大,而且真的愿意去思考这个问题的话,也是有改善的机会的。这个改善的切入点,就是考虑清楚这个问题:当自己情绪冲动的时候,内心究竟在想些什么。因此,这次就来和大家聊聊有修养的人事如何控制情绪的?

1转移你的注意力

很多时候,情绪的出现,是因为自己太过在意某一件事情而造成。那么,面对这样的情绪,最大的方式就是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从让自己愤怒的事情,转到让自己开心的事情上,从让自己容易愤怒的环境中,转移到会让自己放松的环境中。当然如果暂时没有办法瞬间转移到另外一件事情上,那在情绪爆发前,大家可以做深呼吸,通过呼吸来转移自己对当下处境即将爆发的情绪宣泄。

2学会表达情感

很多人都会问,那么假如我不喜欢自己的脾气,可以通过一些方式来控制自己的情绪吗?理论上是可以的,很多心理学专家也提供了不少的解决方案。比如在《非暴力沟通》一书中,通过在表达自己的时候使用一种语言框架,来有效的抑制沟通时情绪上的对抗。

非暴力沟通的方式假如使用得当,确实可以在与人交往的时候避免一些情绪化问题的产生。但是因为它并不符合我们日常的心理习惯,表达的程序又偏复杂,因此需要长久的刻意训练,才有可能在日常生活中真正掌握这种表达方式。因此,如果是想要好好控制自己的情绪朋友们,可以在日常通过锻炼,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3学会宽容

宽容是一种美德,是对犯错误的人的救赎,也是对自己心灵的升华。不要总是想着对方如何得罪了你,给你造成了多大的伤害或损失,想得再多,已经发生的事情也无法再次改变,我们也不能让时间重来一次。

有这些时间,不如想想对方是不是值得要你去如此发火,他平日待你如何?他这次这么做,是故意的还是无心的?如果只是无心的,那么给对方一个机会,就是给自己一个机会。就算有些情况下是对方故意的,如果我们故意报复,花费我们时间精力的同时并没有什么益处,其实有时候对他们来说,原谅远远要比惩罚来得有效。

总之,希望大家知道有情绪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情,而如何控制自己情绪,便是需要勇敢、自律、能善待自己和他人的有修养的人,才能做到的。但其实,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也并不难,当你能掌控一件事情的时候,其实就掌控了自己的情绪;相反,当你被事情掌控的时候,很多时候也就意味着要被情绪掌控了。

“技能焦虑症”:总怕自己技能跟不上时代


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包括品格、修养等多方面,如今却都被简化成了“技能”,这让很多人患上了“技能焦虑症”,生怕自己“技不如人”而被淘汰。

常言道万贯家财不如一技在身。如今,用人单位喜欢掌握实际技能的员工,在校学生也总将考级、考证放在首位。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包括品格、修养等多方面,如今却都被简化成了技能,这让很多人患上了技能焦虑症,生怕自己技不如人而被淘汰。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搜狐网和民意中国网,对2074人进行的调查显示,76.2%的人直言身边存在很多有技能焦虑症的人。62.8%的人认为在职场缺乏安全感,不知该如何努力是导致技能焦虑症的重要原因。
■技能焦虑症:总怕自己技能跟不上时代
调查中,76.2%的人认为,有技能焦虑症的人很多,其中24.7%的人认为非常多。
在山西太原一家机关单位工作的武先生,在校期间学的是工商管理,但已经考完国家计算机等级三级证书,目前正在为经济师职称而努力。很多时候,一个称号或证书,就是你迈向更高一级的通行证。我也是为以后做打算,如果单位改制,会更从容一些。
徐萌从北京某高校自动化系毕业后,到了一家企业做技术支持。每天下班后她还要学编程语言,稍有中断就会觉得焦虑。在北京,要想发展得更好、薪水更高,肯定要不断学习新的技能。为了多拿几本证书,如今她已放弃了一切业余活动,不愿和朋友聚会、交往,下班后就闷在屋子里看书、做题。爸妈看到她这么用功还挺高兴,但她感觉,自己已经成了一个彻底的考试机器,除了证书,什么都没有。
技能焦虑症具体有什么表现?调查显示,68.0%的人认为主要表现在总是怕自己的技能跟不上时代,58.9%的人表示是总觉得自己没有一技之长,56.7%的人觉得是学东西之前总关心有什么用。其他还包括:不停报考职业资格和技能考试(44.5%)、不愿学习文学、历史等人文学科(32.6%)等。
北京大学行政管理学系系主任肖鸣政指出,很多年轻人刚入职场时不够成熟,会有些盲目。当工作一段时间后,对周围环境比较熟悉了,认识了自身的水平,才可能作出正确的选择。刚开始时,关键还是要把工作做好。
■竞争压力会造成技能焦虑
是什么导致技能焦虑症?调查中,73.2%的人认为是行业压力太大,想增加竞争筹码,63.6%的人觉得是人们心态浮躁,急功近利。其他还有:当前教育有功利化、技能化的倾向(59.7%),过度重视物质,忽视内心的成长(39.8),理工科出身更吃香,文科就业困难(28.6%)等。
李勇霖在上海媒体行业已工作近三年,他觉得自己没有太多技能焦虑。是否焦虑取决于是否对未来有明确规划。与其说是技能焦虑,不如说是对自己未来焦虑,是没想清楚以后要做什么。
他觉得,任何行业都有竞争压力,想一进入职场就获得安全感不现实。毕竟职场和学校是两个阶段,在学校时大多数人的状态,要么一无所知要么自以为是。所以进入职场前,既要有准备适应规则的心态,又要有别太在意的心态。在此基础上努力学习、完成好工作才是最主要的。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王芳认为,因技能而焦虑的问题不能一概而论,要从两个层面来看:一是看动机,如果只是受到想要赢过别人、获得更多奖励等外部目标的影响,或是出于从众心理,看到别人做,自己也做来获得安全感,那是不可取的。只有从内在出发,为了提升自我去学习,才有意义。二是看方式,仅仅为了解决焦虑情绪而盲目学习技能,最终只会加剧不安。比如学习理工科的同学,不钻研专业知识,而去考导游证、厨师证,只会让自己更加迷茫。技能的掌握,也要注重内容,能深化自己的发展,才有意义。
对于技能焦虑带来的影响,70.6%的人表示是容易出现焦虑情绪,对工作疲劳厌倦,66.2%的人认为会成为考试机器,失去思考学习能力,63.6%的人担心会出现工具化倾向,失去人生方向,54.1%的人觉得教育会变得功利化,学生缺乏创造力。
■职场安全感很弱
调查中,62.8%的人直言,在职场缺乏安全感,不知该如何努力是导致技能焦虑症的重要原因。
调查同时发现,70.6%的人表示自己职场安全感很弱,其中30.%的人觉得没什么安全感。
王芳表示,职场的生存环境严苛,是一个不进则退的状态。很多人想掌握技能,其实是希望自己变得不可替代,即使某些方面不够突出,也能获得安全感。如果有关部门能对一些资质认证考试加强监管,如果企业在考评职场新人时,能向个人素质能力而非技能证书多倾斜一些,很多年轻人的选择也许就不会那么盲目了。
今年35岁的姚刚是一名制造业技术人员,在他看来,在企业中,工作能力和心态是首要的,做好了自然会得到领导认可。俗话说日久见人心,个人修养品格会在长期工作中凸显价值,品格不过关,技能再强也白搭。
王芳建议,对于年轻人来说,首先要在学校里掌握好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同时要特别注重个人品格修养的历练。进入职场后,要在基本工作做好的基础上,再去拓展工作能力,通过良好的成绩取得同事的信任和领导的欣赏,缺失任何一个环节都会被职场淘汰。在不了解职场规则和自身情况的前提下,专攻任何一个环节也会适得其反。所以,调整心态,踏实进步,才能获得长远发展。
如何才能真正获得职场安全感?调查中,排在首位的是掌握一定的核心技能(73.2%),其次是具备做好工作的能力(60.2%),第三是领导的肯定和器重(57.1%)。其他依次是:和领导同事搞好关系(50.6%),具有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48.5%),个人的修养品格(40.3%)等。

《情绪也会感冒?白领冬天小心抑郁症》由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在您职场心理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白领个人简历”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