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 问题与出路何在。

第三部分,未来职业生涯规划、家庭环境分析、例如经济状况,家人期望等。感谢您阅读《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 问题与出路何在》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业规划知识,欢迎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近年来已成为中国一个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去年年末以来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无疑又给国内的大学生就业市场雪上加霜。

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的数据显示,今年应届高校毕业生的数量预计为610万,而2007年和2008年毕业的495万和560万大学生分别还有100万人和150万人没有找到工作。

上海社科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周海旺指出,高等教育过度扩招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虽然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随着经济发展不断增长,但如果短期内扩招的学生数量超过市场吸纳量,就业难的问题就会凸显出来。

“过量扩招虽然加大了高等教育的普及率,但同时也造成学生素质参差不齐,这部分学生毕业后,在就业市场的竞争中必然处于劣势。”周海旺说。

中国高校自1999年开始大规模扩招。1999年和2000年,招生规模分别比上年增长了41.20%和30.77%。涌入就业市场的高校毕业生连续几年大幅增长,找工作变得越来越难。

上海社科院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卢汉龙则认为,扩招计划还是符合当时社会需求和教育发展需要的。“80年代初,大批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返乡,此时的中国迎来了一个生育高峰,这一代长到19岁后,需要接受高等教育,而那时中国的教育也面临着市场化、规模化的需求。”zc530.coM

他说,从长远来看,高等教育扩招于中国也有利于提升中国国民的整体素质。

上海公共行政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汪怿则建议:“中国目前正处于从工业化初期到中期的转变中,在这个阶段,应适当扩大针对专业应用技术的高职类院校的招生规模,而减少一些综合性大学的扩招配额,这样,中国的教育培养模式就更有针对性,既培养了技能型人才,也为综合性大学提供了充裕的师资力量和环境去培养精英。”

汪怿还指出,就业难的另一个原因,是就业市场供需脱节问题,即高校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不配套,毕业生在动手能力和知识储备等很多方面,都没有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

政府对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非常重视。1月7日,温xx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研究制定了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鼓励和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等7项措施。

此外,为解决就业难问题,上海、福建和辽宁等省市的地方政府开展了“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的计划,由政府出面协调,企业为毕业生提供半年左右的见习岗位,政府和企业共同提供一定的生活补贴,见习期满表现优秀的毕业生可以留在企业成为正式员工。

12月20日,温温家宝总理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学生们座谈就业问题时,校长李未提出一个建议,即该校年度经费超过10亿,能否让一部分毕业生以研究助理、研究助手的身份留校两三年,完成学校科研,增加自身技能。他说,学校至少能以这种方式留住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毕业生,减少对社会的就业压力。总理当即表示赞成,并承诺亲自解决学生们的“社会保险”问题。

此外,为拓宽就业信息和渠道,汪怿建议各地的人才市场服务机构要走出地方化。此外,他建议大学生们去做“村官”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zc530.com推荐

毕业生就业难 难在“没工作经验”?


职业规划就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计划的过程。一个完整的职业规划由职业定位、目标设定和通道设计三个要素构成。

贵阳市在9月份举办了2008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在现场招聘会上,很多大学毕业生都感叹:就业难,难在没有工作经验。

张静是贵州师范大学法学专业2008年毕业生,她找了几个月的工作,发现特别难。她告诉记者,现在用人单位都喜欢有工作经验的人。

张静说,她只经历了两个月的短期专业实习,还没熟悉实际操作又走了,在校期间也参加一些社会商家的促销体验、给学生上过家教、发过宣传单等,但用人单位是不需要这样的经验。她在人才市场里逛了一圈,发现与法学专业相关的职位就一个,并且要求硕士研究生学历。于是她决定应聘澳门老人头服饰有限公司贵州营销中心形象导购。

20分钟后终于轮到她,进去后很快就出来了。他们招聘的是有品牌服装销售经验者。她看上去满脸的失落,明天再来看看。

记者随机采访了计算机、管理、广告等专业的10个毕业生,他们的回答与张静的看法一样,用人单位看重的是有没有相关的工作经验。

相关工作经验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用人单位招聘简章职位描述中。记者在招聘会现场随机调查17家用人单位发现,在63个职位描述中,要求有相关工作经验的占75%。具备一定工作经验的白纸黑字似乎也是铁板钉钉。

贵州银都特种铝酸盐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表示,因为都是部门紧缺人才才来招聘,所以想招不培训就可以工作的人,他们作为特殊行业,仪表技术员,成本会计等专业性强的岗位是要求有工作经验的。记者在现场发现,管理岗位、营销岗位等对工作经验都比较偏重,有些连最基层的工作也要求有工作经验。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真的只是遭遇经验门的结果?贵阳市人才市场常务副主任刘润生分析道,应届毕业生就业难,不只是难在没工作经验,有的是毕业生在就业时存在一种倾向中心城市的现象。我们的一些治金、化工等生产型企业位于郊县、但毕业生不愿意去。中心城市发展空间大、平台宽,地级城市就业面窄,发展受限制。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应届毕业生张芳说。另外,刘润生认为,就业时,部分大学生好高骛远,放不下架子,一进职场就要求管理职位,完全没有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准确的定位。

有经验者优先,没有经验者也可以试一试,三分之二的毕业生都被经验吓了,看后转身就走,严重缺乏自信。武汉元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贵阳公司工作人员杨先生说。他认为,一开始就缺乏自信,我相信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缺乏自信。

那么,应届毕业生工作经验又从何而来?刘润生说,高校应该强化见习实习环节,紧紧围绕市场需求来开辟见习实习基地,给高校的毕业生做好经验储备。

贵州师范大学教授、国家高级职业指导师吕国富认为,应届毕业生要把参加的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教育实习、就业见习等视为工作经验的来源,在就业时要通过言谈表现出自己已有的经验。同时,用人单位不要为缩短人才培养周期、降低人力资源培训成本,不愿耗时耗资为应届毕业生提供培训,更不要以缺乏工作经验来搪塞应届毕业生,他们应当承担起社会责任,为社会分忧,并且也为自己第二梯次的人才队伍储备力量。

大学生就业难 “瓶颈”何在?


第三部分,未来职业生涯规划、家庭环境分析、例如经济状况,家人期望等。感谢您阅读《大学生就业难 “瓶颈”何在?》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业规划知识,欢迎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全国两会召开,代表、委员最为热议的一个话题就是大学生就业难题。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显示,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将达到610万,几乎占到城镇新成长劳动力总量的一半;而且,2007年和2008年毕业的大学生中,仍分别有100万人和150万人尚未找到工作,仅在甘肃省就有16.8万名大学毕业生面临就业难题。

 大学生就业难在哪里?撇开金融危机影响和人口膨胀因素不谈,制约大学生就业的瓶颈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政策性壁垒太多;二是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太大;三是城乡二元体制长期存在。

其一,在我国,同是接受过国家高等教育的大学毕业生,在就业选择时却有截然不同的政策对他们进行限制。如深圳市2004年就明确规定:各单位在岗位空缺的情况下,应优先接收安排深圳生源的毕业生。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也纷纷出台相关政策,要求各单位优先接受拥有本地户籍的大学毕业生。在事实上破坏了就业竞争的公平性原则,同时导致人才无法按市场配置原则实现流动。

此外,我国的用人单位被严格区分为企业、事业和政府机关,而人员身份也由此被分为工人、干部、公务员。由于身份不同,可能享受的待遇和发展机遇也会因此不同。对于一名大学毕业生而言,进入事业单位或机关,不仅可以得到一份稳定的收入,还会在养老、医疗、住房方面享受较多的优惠政策。更为重要的是,进入这些好单位可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机遇。

正是由于政策限制,导致我国就业结构性矛盾极为突出。发达地区、机关、事业单位人满为患,而基层和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不得不为缺乏人才发愁。

其二,我国东西部发展差距较大,地区发展差异直接导致收入水平差异。在此背景下,大学毕业生自然会不断流向发达地区,而欠发达地区则面对人才断流的严峻问题。欠发达地区因人才流失、断流严重,影响经济发展,进而形成无法吸引人才的恶性循环。

其三,在城乡二元化体制作用下,城市与农村发展差距越来越大。对于农村毕业生来说,他们就业的首选是东部发达地区,其次是省会、中心城市,很少有愿意回到农村就业的。而农村毕业生滞留城市也冲击了城市人力资源市场。

全国两会召开,代表、委员最为热议的一个话题就是大学生就业难题。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显示,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将达到610万,几乎占到城镇新成长劳动力总量的一半;而且,2007年和2008年毕业的大学生中,仍分别有100万人和150万人尚未找到工作,仅在甘肃省就有16.8万名大学毕业生面临就业难题。

大学生就业难在哪里?撇开金融危机影响和人口膨胀因素不谈,制约大学生就业的瓶颈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政策性壁垒太多;二是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太大;三是城乡二元体制长期存在。

其一,在我国,同是接受过国家高等教育的大学毕业生,在就业选择时却有截然不同的政策对他们进行限制。如深圳市2004年就明确规定:各单位在岗位空缺的情况下,应优先接收安排深圳生源的毕业生。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也纷纷出台相关政策,要求各单位优先接受拥有本地户籍的大学毕业生。在事实上破坏了就业竞争的公平性原则,同时导致人才无法按市场配置原则实现流动。

此外,我国的用人单位被严格区分为企业、事业和政府机关,而人员身份也由此被分为工人、干部、公务员。由于身份不同,可能享受的待遇和发展机遇也会因此不同。对于一名大学毕业生而言,进入事业单位或机关,不仅可以得到一份稳定的收入,还会在养老、医疗、住房方面享受较多的优惠政策。更为重要的是,进入这些好单位可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机遇。

正是由于政策限制,导致我国就业结构性矛盾极为突出。发达地区、机关、事业单位人满为患,而基层和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不得不为缺乏人才发愁。

其二,我国东西部发展差距较大,地区发展差异直接导致收入水平差异。在此背景下,大学毕业生自然会不断流向发达地区,而欠发达地区则面对人才断流的严峻问题。欠发达地区因人才流失、断流严重,影响经济发展,进而形成无法吸引人才的恶性循环。

其三,在城乡二元化体制作用下,城市与农村发展差距越来越大。对于农村毕业生来说,他们就业的首选是东部发达地区,其次是省会、中心城市,很少有愿意回到农村就业的。而农村毕业生滞留城市也冲击了城市人力资源市场。

目前,我国就业形势极为严峻,在倡导大学生走向西部、走向基层、走向农村的同时,必须对现有户籍制度进行根本改革,从而打破人才流动的政策性壁垒,充分发挥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同时,国家应对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在政策、资金方面给予有效的支持,进一步缩小东西部差距、城乡差距。只有这样,才能开发出更多的就业岗位,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和局部就业困难状况;此外,必须给予基层、中小企业工作人员更多的发展机遇,充分发挥其就业主渠道作用。

国家促进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百问


前 言

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影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年初,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部署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明确要求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并专门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9]3号),制定出台了基层就业、科研助理、服义务兵役等七方面重大政策。4月2日,国务院召开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再动员和再部署。按照中央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科技部、解放军总参谋部等13个有关部门密切协作,以空前的力度制定出台了与国办文件相配套的一系列新的政策措施。

为了让广大毕业生知晓、读懂、用好政策,我们编写了这本《国家促进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百问》。这本小册子倾注了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总参谋部等中央有关部门和部分高校就业指导专家的心血,对今年国家促进毕业生就业新政策要点和广大毕业生关心的问题进行了准确、全面的解读和解答。作为政策文件的参考资料,各地、各高校在使用本手册过程中要注意结合自身实际,切实把政策领会好、宣传好、落实好。衷心希望这本小册子能为广大毕业生解疑释惑,增强信心,帮助大家顺利实现就业;同时,也希望广大毕业生积极转变就业观念,树立行行可建功、处处能立业、劳动最光荣的就业观,到西部、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编者

2009年4月

一、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

1.什么是基层就业?

基层就业就是到城乡基层工作。国家近几年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积极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市社区建设和应征入伍。一般来讲,基层既包括广大农村,也包括城市街道社区;既涵盖县级以下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也包括社会团体、非公有制组织和中小企业;既包含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也包括艰苦行业和艰苦岗位。

2.国家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主要优惠政策包括哪些?

⑴ 对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从事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的高校毕业生,符合公益性岗位就业条件并在公益性岗位就业的,按照国家现行促进就业政策的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和公益性岗位补贴。

⑵ 对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其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就业的,给予薪酬或生活补贴,同时按规定参加有关社会保险。

⑶ 对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县以下农村基层单位就业、并履行一定服务期限的高校毕业生,以及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的高校毕业生,按规定实施相应的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

⑷ 对具有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在研究生招录和事业单位选聘时实行优先,在地市级以上党政机关考录公务员时也要进一步扩大招考录用的比例。

3.什么是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

所谓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包括村官、支教、支农、支医、乡村扶贫,以及城市社区的法律援助、就业援助、社会保障协理、文化科技服务、养老服务、残疾人居家服务、廉租房配套服务等岗位。

4.什么是其他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

在街道社区、乡镇等基层开发或设立的相应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部分由政府出资,或由相关组织和单位出资。所安排使用的人员按规定享受相关补贴。

5. 什么是公益性岗位?

由政府出资开发,以满足社区及居民公共利益为目的的管理和服务岗位。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困难人员或特殊群体,并从就业专项资金中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

6.什么是公益性岗位社会保险补贴?

符合公益性岗位条件的用人单位招用就业困难和零就业家庭的高校毕业生并按规定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后,政府从当地财政再就业资金中给予用人单位的资金补助。

7.什么是公益性岗位补贴?

街道(社区)或其它经批准的劳务派遣组织安排就业困难和零就业家庭的高校毕业生从事公益性岗位工作,并对聘用人员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发放工资、统一缴纳社会保险费、签订半年以上劳动合同,由当地财政对用人单位给予补贴。

8.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代偿的政策内容主要是什么?

高校毕业生就业 自主创业是重要增长点


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对此,国务院办公厅最新发出《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给广大高校毕业生传递出明确的信号:到城乡基层就业是大方向,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是主渠道,受聘科研项目单位是就业新路子,自主创业是就业的重要增长点。

 就业大方向:城乡基层

到城乡基层一线工作,既能实现就业,又能得到锻炼,是大学生就业的大方向。

为鼓励高校毕业生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市社区建设和应征入伍,通知提出实行四项具体鼓励政策:

一是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就业补贴政策。通知要求,对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从事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的高校毕业生,符合公益性岗位就业条件并在公益性岗位就业的,按照国家现行促进就业政策的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和公益性岗位补贴。

对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其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就业的,给予薪酬或生活补贴,所需资金按现行渠道解决,按规定参加有关社会保险。

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所谓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包括村官、支教、支农、支医、乡村扶贫以及城市社区的法律援助、就业援助、社会保障协理、文化科技服务、养老服务、残疾人居家服务、廉租房配套服务等岗位。

其中,公益性岗位,是指全部由政府出资开发,以满足社区及居民公共利益为目的的管理和服务岗位,优先安排困难人员或重要群体,并从就业专项资金中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其他基层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岗位,是指在街道社区、乡镇等基层开发或设立的相应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部分由政府出资,或由相关组织和单位出资。所安排使用的人员按规定享受相关补贴。

二是学费和助学贷款代偿政策。对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县以下农村基层就业并履行一定服务期限的高校毕业生,以及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的高校毕业生,实施相应的学费和助学贷款代偿。

三是选聘招录优惠政策。对有基层经历的高校毕业生在研究生招录和事业单位选聘时实行优先,在地市以上党政机关考录公务员时进一步扩大对其招考录用的比例。

四是继续实施和完善面向基层就业的专门项目,扩大项目范围。主要内容包括:2009年中央有关部门和地方基层就业专门项目要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参加;制定各项目待遇政策衔接的办法;对参加项目的毕业生给予生活补贴,参加有关社会保险;与项目相对应的自然减员空岗要全部聘用那些项目结束后留在当地就业的高校毕业生。

毕业生就业与职业生涯规划


又是新一届大学生找工作的关键时期。俗话说,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作为即将走出象牙塔的应届大学毕业生,选好第一份工作、找准个人职业生涯的起点至关重要。这其中,理清就业、择业与职业生涯规划之间的关系,更是成功的关键。

就业,简而言之,指的是寻找到一份工作,获得物质上的报酬,从而解决自己的生活经济来源问题。而所谓择业,不光是找到工作,更是要明确自己职业发展的方向,选择某个适合自己的、长远来看能够获得更好的成功的职业,总而言之,它意在选择,是主动的、自主的就业,而非被动的就业。它应该是有远见的。

职业生涯规划

也可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和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发展方向,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比如:做出个人职业的近期和远景规划、职业定位、阶段目标、路径设计、评估与行动方案等一系列计划与行动。职业生涯设计的目的决不只是协助个人按照自己资历条件找一份工作,达到和实现个人目标,更重要的是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为自己订下事业大计,筹划未来,拟订一生的方向,进一步详细估量内、外环境的优势和限制,在衡外情,量己力的情形下设计出各自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

显然,仅仅谈就业就谈不上 ,而只有真正主动地去择业,才是有规划的职业生涯的开始。

究竞是先就业,还是先择业?

目前我们常听到的声音最多的就是先就业,再择业,从上到下,从学校领导到学生当事人,从社会学家到普通老百姓,很多人都如是说。当然他们都会抱着自己的目的来说这话。

那么究竟应先就业还是先择业? 专家认为,只有让择业与就业保持同步才是上上之举,具体地说,择业好了才能去就业。因为,先就业,后择业,很可能导致盲目地为了找一份工作而找工作,缺乏理性的选择和思考,更谈不上长远的规划,这样做的后果很有可能是人职不匹配的情况,直接后果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频繁换工作,三五年后仍业绩平平,结果耽误了职业发展的宝贵时间。我们特别提醒,尽管竞争激烈,大学生还是应该树立先择业的意识,出校门前做好自己的 必不可少。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新人们职业的持续发展。

四大因素影响择业选择

那么,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到你的择业决策呢?主要应从几下四个方面来考虑。

一、 当前的经济状况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一些大学生由于经济拮据,又不想再拖累父母,于是饥不择食地随便就加盟了一家向他伸出橄榄枝的雇主。有这样一个案例:小A是一个名牌大学的热门专业大学生,由于这个原因,很多公司向小A发来了OFFER。而小A家里的经济状况不太宽松,求学期间还贷了些款,毕业后多压力下需要他尽可能快地早上班,早有经济收入,所以他自然就选择了那份看起来薪水较高的公司。

小B是小A的同学,由于家庭条件挺好,小B也因此并不十分在意薪水的高低,反而能够对找上门来的工作进行了理性的筛选,最后选择了一家认为比较有潜力自己有感兴趣的公司。后来的情况是,小A所在的公司业务渐走下坡路,更要命的是,小A越来越发现自己并不适合先前先择的这份工作,而公司内部转岗的可能性也几乎为O,结果小A的高薪很快一去不返;而小B所在的公司却越发展越好,工作也是越做越有劲,小B的工资也因此水涨船高。为什么同样优秀的他们,最后的发展出现如此大的差异呢?分析表明,小A失败的关键就在于,他过分看重眼前的高薪而没有对未来的发展做理性的规划。

二、 亲人和朋友的影响

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有时也缺乏判断力,家人的选择通常会对他们最终的选择产生相当大的影响。还有些学生朋友则很喜欢攀比,朋友找什么样的工作,自己也不假思索地跟着去。

职业规划专家认为,适当听取家人和朋友的意见是必要的,但最关键的是要有自己的主见。

三、 社会环境、竞争环境对择业决策的影响

可能你的专业在就业时很受限制,也可能就业压力确实很大,也许你的相关专业正是冷门,站你没得选择;当然也许某些职业显得很热门,你会不由自主地跟着别人一起选择。对此,我们特别要提醒的是,就算你真的没得选择,也要选择一个与你目标接近的职业,再静待时机寻求转换。不要盲目追随热点行业,再热的行当都有可能会冷,现在的冷门行业将来也可能转热。当年的会计行业、现在的IT行业就证明了一点。

四、 个人志向对择业决策的影响

研究表明,志向远大者,都会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及职业生涯规划。这些人都会始终关注自己该走什么样的职业发展道路,什么样的选择会对自己更加有利。对于他们来说,前面的三个问题根本不是问题,或说只是暂时的问题。

而没有目标或目标不明者,则多会安于现状,或者说不知道怎么改变。如在择业上,常会是因为没有主意所以就不去选择,于是找个工作就可以了,就业吧,先!这类人最需要外力的帮助,特别是在择业这样关键的决策上。

山西:09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就业问题凸显


职业规划就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计划的过程。一个完整的职业规划由职业定位、目标设定和通道设计三个要素构成。

山西毕业生市场举办的为期百天的天天招聘活动,共提供就业岗位7.51万个,但实际只有2万余名毕业生参加。

从3月10日至6月20日,省教育厅在山西毕业生市场举办了为期百天的天天招聘活动,据统计,活动期间共提供就业岗位7.51万个,但实际只有2万余名应往届高校毕业生参加了招聘会。

今年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山西毕业生市场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20日,共举办招聘会95场,参会单位713家,提供岗位7.51万个,有2万余名应往届毕业生参加了招聘会,另外还为2000余名就业援助登记求职者进行了岗位推荐。

市场相关负责人分析了活动期间情况:'天天招聘'会期间,工作人员主动出击,打电话或者直接登门,积极联系单位,总的来说,参会单位重复率很低,而且市场会对用人单位的信息进行严格审核,再通过面对面接触交流,最后为毕业生提供的就业岗位都是实实在在的。不少单位的招聘很成功,从5月份开始,市场便开始不断出现慕名而来的单位,并且回头单位越来越多。

联系了很多用人单位,提供了不少就业岗位,现状让人乐观,再配以当前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的现实背景,顺理成章推出结论:毕业生应该会蜂拥而至,赶场参加招聘会,但实际情况恰恰相反。

老问题在新情况下凸显

参加人数也不少,但僧少粥多还是反映出很多问题。该负责人说。

一些毕业生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等老问题依然存在,但在今年金融危机影响、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的现状下,这些老问题所表现的一些老现象便凸显了出来。主要是不少毕业生求职积极性不高,没有把求职真正当成一件事来做,不是勤跑就业市场、多关注搜集就业信息,而是和往年一样,热衷于参加一些综合类的大型招聘会,观念还是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想找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工作稳定、待遇又好的单位。

该负责人建议,今年情况不同了,毕业生想要尽快找到工作,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先就业后择业,或者在不断地寻找就业机会中锻炼、提高自己,要时刻准备着,才有可能找到满意的工作。

7月开始举行大型招聘会

老问题一时无法改变,为帮助毕业生就业,山西毕业生市场调整了招聘会形式。

一是从7月份开始举办大型招聘会。每周四8时-12时,举办省外院校毕业生招聘会;每周六8时-12时,举办大型综合性招聘会。每周两次大型招聘会将长期举办,只是内容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做调整。

二是举办天天招聘-对对碰活动。市场设专柜接待求职者和用人单位,为应往届毕业生免费进行求职信息登记,推荐用人单位;为用人单位推荐求职者,提供招聘信息发布渠道:山西毕业生市场现场展位、就业大厅现场电子屏、山西青年报和山西毕业生网,用人单位还可查阅求职信息登记资料,挑选符合条件的毕业生。此外,用人单位可联系山西毕业生市场,组织召开专场招聘会,进行现场面试等活动。活动时间为周一至周六 (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8时-12时,14时-16时。

QS全球高校毕业生就业力TOP200发布!


职业规划就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计划的过程。一个完整的职业规划由职业定位、目标设定和通道设计三个要素构成。

日前,国际著名教育机构Quacquarelli Symonds发布了2016 QS GRADUATE EMPLOYABILITY RANKINGS(2016QS全球高校毕业生就业力榜单),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以及哈佛大学位居榜单前三甲。

排在榜单前十名的大学中,美国共占了6所大学,并包揽了前三甲。英国有2所大学进入前10分别是剑桥大学(第4名)和牛津大学(第6名);另外两所荣登前十的大学是排在第9位的清华大学以及排在第10位的巴黎综合理工学院。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中国内地共有5所高校进入TOP100,包括清华大学(第9名)、北京大学(第15名)、复旦大学(第26名)、上海交通大学(第37名)和浙江大学;此外,南开大学、南京大学以及山东大学进入前200强。

据悉,该榜单主要是考察世界各高校的毕业生就业,以及毕业生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涉及五项指标:雇主声誉(30%)、校友成果(20%)、雇主合作关系(25%)、雇主学校表现(15%)和毕业生就业率(10%)。

其中,仅参照毕业生就业率这一指标来看,排在第一位的是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紧随其后的分别是南非开普敦大学、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总榜TOP10学校中,排在第3位的哈佛大学毕业生就业率最高。

QS全球教育集团中国总监评价张巘博士评价:毕业生的就业一直是很多国家高度关注的热点和难点社会问题。中国大学在本次排名中令人瞩目的好成绩是国际社会对中国政府和高校在毕业生就业上取得成绩的再一次肯定和认可。

毕业生就业择业与职业生涯规划


毕业生就业择业与职业生涯规划

又是新一届大学生 找工作 的关键时期。俗话说,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作为即将走出象牙塔的应届大学毕业生,选好第一份工作、找准个人职业生涯的起点至关重要。这其中,理清就业、择业与职业生涯规划之间的关系,更是成功的关键。

就业,简而言之,指的是寻找到一份工作,获得物质上的报酬,从而解决自己的生活经济来源问题。而所谓择业,不光是找到工作,更是要明确自己职业发展的方向,选择某个适合自己的、长远来看能够获得更好的成功的职业,总而言之,它意在选择,是主动的、自主的就业,而非被动的就业。它应该是有远见的。

职业生涯规划

也可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和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发展方向,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比如:做出个人职业的近期和远景规划、职业定位、阶段目标、路径设计、评估与行动方案等一系列计划与行动。职业生涯设计的目的决不只是协助个人按照自己资历条件找一份工作,达到和实现个人目标,更重要的是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为自己订下事业大计,筹划未来,拟订一生的方向,进一步详细估量内、外环境的优势和限制,在衡外情,量己力的情形下设计出各自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

显然,仅仅谈就业就谈不上 职业规划 ,而只有真正主动地去择业,才是有规划的职业生涯的开始。

究竞是先就业,还是先择业?

目前我们常听到的声音最多的就是先就业,再择业,从上到下,从学校领导到学生当事人,从社会学家到普通老百姓,很多人都如是说。当然他们都会抱着自己的目的来说这话。

那么究竟应先就业还是先择业? 职业规划 专家认为,只有让择业与就业保持同步才是上上之举,具体地说,择业好了才能去就业。因为,先就业,后择业,很可能导致盲目地为了找一份工作而 找工作 ,缺乏理性的选择和思考,更谈不上长远的规划,这样做的后果很有可能是人职不匹配的情况,直接后果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频繁换工作,三五年后仍业绩平平,结果耽误了职业发展的宝贵时间。我们特别提醒,尽管竞争激烈,大学生还是应该树立先择业的意识,出校门前做好自己的 职业规划 必不可少。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新人们职业的持续发展。

四大因素影响择业选择

那么,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到你的择业决策呢?主要应从几下四个方面来考虑。

一、 当前的经济状况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一些大学生由于经济拮据,又不想再拖累父母,于是饥不择食地随便就加盟了一家向他伸出橄榄枝的雇主。有这样一个案例:小A是一个名牌大学的热门专业大学生,由于这个原因,很多公司向小A发来了OFFER。而小A家里的经济状况不太宽松,求学期间还贷了些款,毕业后多压力下需要他尽可能快地早上班,早有经济收入,所以他自然就选择了那份看起来薪水较高的公司。

小B是小A的同学,由于家庭条件挺好,小B也因此并不十分在意薪水的高低,反而能够对找上门来的工作进行了理性的筛选,最后选择了一家认为比较有潜力自己有感兴趣的公司。后来的情况是,小A所在的公司业务渐走下坡路,更要命的是,小A越来越发现自己并不适合先前先择的这份工作,而公司内部转岗的可能性也几乎为O,结果小A的高薪很快一去不返;而小B所在的公司却越发展越好,工作也是越做越有劲,小B的工资也因此水涨船高。为什么同样优秀的他们,最后的发展出现如此大的差异呢?分析表明,小A失败的关键就在于,他过分看重眼前的高薪而没有对未来的发展做理性的规划。

二、 亲人和朋友的影响

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有时也缺乏判断力,家人的选择通常会对他们最终的选择产生相当大的影响。还有些学生朋友则很喜欢攀比,朋友找什么样的工作,自己也不假思索地跟着去。

职业规划专家认为,适当听取家人和朋友的意见是必要的,但最关键的是要有自己的主见。

法科就业率已滑至末位 法科毕业生就业难引反思


第三部分,未来职业生涯规划、家庭环境分析、例如经济状况,家人期望等。感谢您阅读《法科就业率已滑至末位 法科毕业生就业难引反思》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业规划知识,欢迎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大学扩招以来,毕业生就业难就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其中,法科毕业生的处境显得尤为尴尬。自2002开始,其就业率一直低于平均水平,甚至在近期的一项统计中,2009年法科就业率已滑至末位。毕业的夏季,本应是一个意气风发的全新起点,但却再次笼罩着一层阴影。但我们没有理由怨天尤人,相反,我们有责任对我们的法科教育进行深度反思;同时,这也是一个改革的良好契机,因为我们的重新审视已经开始。

编者按

上海交大三三制改革设想

所谓三三制的具体概念内容,是指法学本科教育在第三年结束之后,从第四年开始分流,选拔少数适才适性者(除本校优秀本科生外,还接受一流法学院的个别推免以及通过统考的生源)连续接受三年的高层次法律职业教育,最终获得硕士学位。

□季卫东

在20世纪末,中国综合性大学法律院系共有240余所,十年之后就激增至630余所。如果把5所政法大学也计算在内,法律本科毕业生总数已经由 2000年的大约4余万人增加到2009年的将近20万人。如此迅速的规模扩张已经引起三大问题。第一、名不副实,存在大面积的教学质量问题。第二、供过于求,具体表现为法科毕业生就业率自2002年起就低于平均水平,甚至滑至末位。第三、用非所学,已经就职的大多数人都在从事与法律无关的工作。如果这样尴尬的局面不能尽快扭转,法学教育就将面临严重的信誉危机。

变化,在2009年已经开始。首先表现在容许法学本科生报考法律硕士的政策变化上。接着很可能出现如下多米诺骨牌效应:作为法学本科二传手或短训班那样的法律硕士将逐步式微,各类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方法将改进或刷新,高层次法律职业教育的概念将进入公共话语,法学本科和非法学本科的比例关系将重新调整,在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中将自然地压缩办学数量,在把培养的重点转移到应用型人才方面的同时将必须设法确保学术型人才的来源,等等。这一系列变化势必伴随着各种难以避免的代价和压力,因此相应的法学教育改革应该审慎筹划、稳健推行、协调步伐。

以法律硕士向法学本科毕业生开放为契机,中国的法律职业教育正在迈进新阶段,力图切合二十一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力图应对全球化制度竞争的严峻挑战。为此,综合性大学法学院的教育目标也应该及时地进行调整,在确保学术空间的前提下,逐步把重点转移到高层次法律职业教育方面,培养一批富于正义感与责任感和高尚情操、具有深厚的教养和学识、娴于法律技术、善于进行创造性思考的治国安邦的政法精英人才,造就大量的具有国际眼光和专精学识的法官、检察官、律师以及企业法律顾问,并根据这样的思路来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

迄今为止,各个法学院已经陆续提出了不同的改革方案、正在尝试一些创新举措。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从2008年9月起开始酝酿三三制高层次法律职业教育的模式,在2009年5月初步形成基本共识并得到校方领导层的大力支持。按照预定计划,将从2010年起开设一个三四十人规模的精品班,通过遴选程序确保优质生源、按照国际标准调整课程设置、大力改进教学方法、进行追踪式职业规划、提供施展才华的充分机遇等一系列措施,力争把专业化的理念和培养一代伟大法律家的目标落到实处,尽量避免一哄而起大跃进的流弊,避免法学教育改革再次流产。与此同时,还要通过本硕博贯通的长期培养方式防止学术型人才后继乏人。因此,我们打算做的整体工作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本硕连读,打造新式南洋特班;硕博贯通,陶冶未来法学巨匠。

所谓三三制的具体概念内容,是指法学本科教育在第三年结束之后,从第四年开始分流,选拔少数适才适性者(除本校优秀本科生外,还接受一流法学院的个别推免以及通过统考的生源)连续接受三年的高层次法律职业教育,最终获得硕士学位。也就是说,读完法律本科大三的学生中,倾向于到企业或者政府就业的学生,将继续在现有的体制下接受四年的法律本科训练;而另一部分准备从事律师、法官、检察官职业的学生,经过一定的遴选和甄别的手续,从四年级就开始转入高层次法律职业教育轨道。之所以不采取4+2的便捷方式,目的是(1)避免第四年级粗放式实习等的时间浪费,节约法学教育的社会总成本;(2)使高层次法律职业教育的内容更精深、更充实;(3)为实务训练提供体系化的合理安排。结果是用六年左右的时间,培养一个具有充分的市场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精英型法律人才。

截至4月底 新疆高校毕业生就业签约率仅2成


职业规划就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计划的过程。一个完整的职业规划由职业定位、目标设定和通道设计三个要素构成。

近日,自治区召开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会议透露,截至今年4月底,全疆高校毕业生就业平均签约率为22.1%。

自治区副主席艾尔肯吐尼亚孜说,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达611万人,加上历年累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要求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总数达700余万人以上。同时由于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国内市场需求不足,新增就业岗位减少,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吸纳就业能力下降,并传导到内陆省份,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增长空间。加之今年全疆高校毕业生人数创历史新高,达到6.2万人,比2008年增加了5000人,加上历年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累计达10万人以上,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突出。

从目前情况来看,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签约率低于往年,截至今年4月底,全疆高校毕业生平均签约率仅为22.1%,较上年同期下降1.49个百分点。艾尔肯吐尼亚孜说,现在距离高校毕业生离校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已进入倒计时,是毕业生求职择业的关键时期,要充分利用毕业生离校前便于组织的特点,尽可能多举办毕业生就业供需洽谈见面会,宣传落实各项就业政策,帮助更多毕业生在离校前实现就业,力争实现全疆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不低于70%的目标。

自治区副主席靳诺主持会议,自治区政协常务副主席黄昌元参加会议。

自治区帮助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的相关措施

增加招聘数量

艾尔肯吐尼亚孜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各单位继续组织实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农村教师特岗计划、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高校毕业生充实村级医疗卫生队伍和扩大双语师资队伍等各类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项目,并适当扩大规模,今后,项目相对应的自然减员空岗要全部聘用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高校毕业生,各级机关和事业单位要尽可能挤出空缺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

据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书记田文介绍,预计今年全疆公务员招考人数在1万人左右,事业单位招聘1.3万人左右。此外,预计国家、自治区和兵团将招募招考9600名左右毕业生。

政策拉动就业

艾尔肯吐尼亚孜要求,大专院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公共社会管理和社区公益性岗位就业,要按规定给予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对到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的大专院校毕业生,按规定享受社会保险补贴。

大专院校毕业生创业的,要允许注册资本分期到位。根据国家正在制定的学费补偿、助学贷款代偿、社区就业、就业见习、应征入伍等方面的扶持政策规定,各地、各相关部门及时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和操作程序。

培训促进创业

自治区三年万名大中专毕业生创业培训计划,将对有创业意愿的毕业生开展创业培训,并提供项目开发、方案设计、风险评估、开业指导、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一条龙创业服务。2009年,将组织2000名有创业意愿的毕业生开展创业培训。同时,年内将力争在全疆完成4000名毕业生就业见习计划。

中国高校就业竞争力排行榜首发 清华北大稳居前二


6月23日,北京发布高考分数线,考生可查询成绩。面对全国上千所高校、几百个专业,不少考生和家长感到无所适从,不知从哪填起。报考什么样的学校?选择什么样的专业?

日前,中国首家人才大数据互联网公司iPIN.com正式发布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排行榜》。数据显示,清华大学排名第一,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紧随其后,三所高校位列综合榜单前三甲。

iPIN.com创始人杨洋博士告诉记者,北外在招专业列表中,文学类专业高达24个,占比超过80%,小而精的好处使得毕业生在同类专业的毕业生中脱颖而出。

数据显示,北外的语言类专业毕业生,5年薪酬大多在8000元到1万多元。

记者发现,并不是所有薪酬高的院校都集中在北上广。统计显示,就业竞争力在全国排名第8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5年薪酬高于98%的院校。中科大地处安徽合肥,毕业生毕业后均散落在全国各地就业,导致其毕业生薪酬排名在全国只是第14名。但是,中科大毕业生在北京上海等地,竞争并不比本地高校毕业生薪酬差。如在电子科学与技术、物理学、自动化等工科专业毕业5年平均薪酬均达到1万元以上,5年薪酬高于98%的院校。

北大在绝对薪酬排名上,却仅仅排在第4位,位于复旦大学和上海财经大学之后。

通过统计分析得出结论,北大开设的专业大多是文学和理学专业,与工学、经济学专业等毕业生遭市场疯抢相比,薪酬并不在同一水平线上。然而,北大在其开设的大部分专业中,都有着很强的竞争力。例如,会计学、经济学、法学、化学、生物科学等专业的毕业生薪酬均为全国第一,有着绝对的竞争力。

很多考生和家长都愿意奔着一线城市的大学。殊不知,很多非一线城市的大学也有着同样的实力和教育研究能力。例如,iPIN就业竞争力榜单排名第18的大连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作为一所985、211大学,本身具有很强的教学、研究能力。但是,由于位于非一线城市的大连,在iPIN的高校知名度榜单中,排名仅为第50,在iPIN的薪酬总榜中,排名第44,许多外地考生因为名气的问题,往往不会将大连理工大学设为自己考虑的首要大学。

实际上,大连理工大学的毕业生竞争力在国内占据着雄厚的优势。数据表明,大连理工大学在北京工作的毕业生,毕业5年平均月薪为9394元,这一薪酬值,已经超过了薪酬排名第22的北京理工大学(毕业5年月薪8736元),以及排名第19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5年月薪9019元)。

毕业生为躲就业难“被考研”


职业规划怎么写,相信很多朋友们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第一部分,前言即总论;第二部分,自我分析,包括业余爱好、性格、价值观、专业技能等;

近段时间,随着新一轮考研 大战的打响,考研又成为一年一度的热门话题。今年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不少学生将考研作为挡箭牌,以此躲避就业难,他们也成为考研大军中随大溜的被考族。面对考研热,是盲从还是理性选择,在社会上引起了讨论。

为躲就业难被考研

11月10日,是考研现场确认的第一天,记者在河南农业大学现场确认点看到,今年学校将现场确认点放在了室内,但来进行现场确认的考生排成了200多米的长龙,一直蜿蜒到室外。现在工作不好找,我们宿舍八个人有六名同学都考研了,我也跟着来报名了。河南农大食品科学技术学院学生程旭说,虽然前两年考研热度有点下降,可是这两年就业形势还很严峻,学生除了考研也没啥太好的选择,干脆先考着再说。如果能找到好工作,我肯定不会考研。学医的本科找工作太难了,我们很多人都是被考研。郑州大学医科学生张晨平说,医学类本科生想进好医院很难,现在医科学生考研比例逐年递增,班里差不多有七八成学生选择考研。据他了解,班里不考研直接找工作的同学,目前还没有一个找到工作的。

记者获悉,不少学生将考研作为挡箭牌,以此躲避就业难,成为被考族。

而被考族加入考研大军,也使考研人数居高不下。2008年,我省考研在多年升温后首次出现降温,考研人数与2007年相比下降了8%。而2009年就业遭遇寒冬,考研回暖,我省报名人数增加了2%。2010年,考研人数比上年增加11%。

有关人士分析,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今年就业形势依然严峻,考研人数还会居高不下。

考研、考公、找工作,考研族猛增

鸡蛋不能全放在一个篮子里,我准备考研、考公、找工作一个都不落下,谁知道哪个更好呢?河南农大大四学生孟鲲告诉记者,纯考研风险高,现在大学生多是一心多用。他们班考研的同学有六成左右,大部分都是考研、考公务员、找工作多手准备。

记者在现场采访了多名考生,其中既考研又准备考公务员,还准备找工作的三合一占到了四成左右,纯考研族比例比往年明显下降。而八成考研族都没放弃找工作,很多毕业生都准备在复习间隙参加招聘会。

一个手要抓仨鸡蛋,能拿得住吗?光考研就把人折腾得够呛,再加上考公务员、找工作,反正现在的毕业生是被动中负担越来越重。孟鲲说,被考族的增加,也让考试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就他准备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来说,总体竞争比例达到15∶1,竞争比例最高的系统是中央党群机关,竞争比例为40∶1,而考试竞争最激烈的职位可能达到4000∶1的惊人比例。

■ 声音

赞成派

莫东辉(学生)被考研是形势逼的

被高考、被考研、被待业、被就业我们好像一直都是被动地随波逐流。现在大学生考研,大部分都是被就业形势逼的,或者想镀镀金,就业时增加砝码。

曹可(学生)哥考的不是研,是无处安放的寂寞青春

现在毕业生出校门,还不如在校门里待着。

很多毕业生只在城市中找到了还算凑合的工作,虽然有份收入,可和飞涨的物价和城市生活成本相比,微薄的收入实在可怜。所以,就有了蚁族,有了漂一族。

朱霖(老师)被考研是扩招惹的祸

考研大军中,肯定有不少是被考研的。我觉得这还是扩招惹的祸。

反对派

以上《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 问题与出路何在》一文,由编辑精心撰写而成,希望对您的职业规划有所帮助,更多精彩请访问“毕业生的求职信”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