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求职技巧。

职业规划怎么写,相信很多朋友们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第一部分,前言即总论;第二部分,自我分析,包括业余爱好、性格、价值观、专业技能等;

当智商高达147的IT青年还在为3k薪水拼命、而智商不到50的烧烤店老板正坐在porsche里玩着前面那位青年开发的app的时候,我就忍不住仰望星空。IT青年,也许你该降级了

几乎一年没有写博客了,说没时间那是借口,唯一的原因是,年纪越大越发觉自己肤浅。有些想法还没提笔,就发现很幼稚,就不敢发出来贻笑大方了。这次先给大家说个小故事:

从前有三个屌丝,聚在一起做网络,提供免费的网络服务,砸锅卖铁,通宵达旦,除了卖肾啥都做了。3年后终于做到了五百万用户,对于年轻人来说,能把五百万人玩弄于鼓掌之间,已经是很牛逼轰轰的事了,不过用户越多,成本越高,每年服务器、带宽租金、房租水电、广告运营等成本,已经达到了十七八万,屌丝们不得不面对一个终极问题:如何盈利?

屌丝们定了三盘沙县水饺,围着一箱子的冰啤酒开始计算:按照最近一月的登陆情况来看,四百万个账号已经不活跃了,真正有商业价值的只有一百万人,如果开通xx功能,收点高级会员费,让其中1%的人升级为高级会员,每年付30块钱年费,那么每年收入就是100万x1%x30元=30万元!不错嘛,扣除十七八万的运营成本,还剩毛利润12万,每个屌丝年底能分到4万大洋,如果按照打工者的算法,这三个人每人月薪3333元,木有奖金,木有津贴、木有任何福利,上班还得带自家的电脑。

尽管如此,屌丝们还是激动得咬了一口水饺:感谢苍天!我们终于要盈利啦!那一夜,人们看到三个发疯的屌丝在屋顶翩翩起舞。

韩寒说,中国人民是最有忍耐力的族群,一点好处就感激涕零。他一定不知道,IT创业界里的屌丝,才是这群傻逼中的战斗机。他们可以平静地忍受每年都持续亏钱,而且还能信心十足的对所有人说公司的状态非常好,如果有一天居然收支平衡了,他们会激动的趁夜难眠,比北朝鲜倒掉还开心。

本文开头的三个屌丝,其实是非常幸运的,至少能做到月薪3333元。大部分的屌丝在第一年做到几万用户的时候就会挂掉,原因众多,最主要要的是意志太弱,受不了最初的寂寞;意志稍微坚强点的会在第二年第三年慢慢挂掉,原因主要是资金断裂、团队分裂;能成功熬到第四年还没饿死、还没被口水淹死、还没被肠胃病颈椎病腰肌劳损折磨死的,甚至员工不减反增的,基本上属于神仙级别了。

我为什么要说三个屌丝的故事呢。首先是因为这是身边每天都在发生的故事,其次是因为感到可惜,IT界在我眼里一直是一个无比高级的职业,聚集着全球最聪明、最富有的人类精英。以IT创业界的青年们的智商,他们可以做成任何一件事情,包括改造银行到制造汽车到发射航天飞机。结果这帮人却整天在蓬头垢面地为3k的月薪而挣扎,太悲催了。

为什么用悲催这个词?如果一个人生下来就在山沟沟里,一辈子都没机会去见什么好东西,这不叫悲催,这只叫苦难;而如果一个人生出来有一个奇怪的特异功能:皮肤出来的汗水会凝结成昂贵的水晶,本来只靠出汗就能赚钱,结果这傻逼居然觉得出汗这个行为太低级,做手术把自己的汗腺全给切了,而且丝毫没有意识到他做了什么傻事,这才叫真的悲催。

我们IT界中的很多人,生下来就是有这个出汗成水晶的特异功能的,正是因为这种与众不同,这群人能混入牛逼的大学,整天打网游还能写出像样的毕业论文,拿到学位,进外企,考CPA,做咨询、做证券分析,研究高分子材料,做电子商务,做云计算一级一级的上升,直到有一天,发现身边的人里,已经没有一个不是CPA,不是咨询师,不是高级研究员了,身边的人全是业界精英,个个都超级强悍。在这个所谓的高级圈子里,自己并没有任何过人之处,只不过是justanotheranalyst而已。在高级圈子里拼的头破血流,最后也只能混到给台湾人整理数据而已。莫然回首,发现当年的血气方刚、年少时的无限梦想,进化成了一身肥胖的赘肉。这个时候,有个旁观者说:升级到头了,该降级了。

当一个社会疯狂鼓吹快节奏的时候,一定需要有人来宣扬慢生活;当全社会跟打了鸡血似的吹捧升级的时候,一定需要有人来说说降级论。

IT青年们喜欢打游戏,喜欢升级。他们的人生也和游戏一样,沉醉于不停的升级中,不仅喜欢升级自己手上的技术,把MySql改成MongoDB,把Apache升级为Nginx,在Mac上装Ubuntu,Ubuntu里再装个虚拟机去跑MacOSIT青年们也喜欢升级自己的人生,从程序员升级到项目经理,再升级到技术总监或产品总监,再升级到合伙人

在不断追求升级的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很大事实是:当一个人从A刚升级到A+级的时候,其实这个人的能力层级依然只是A的层级,还未胜任A+的层级,他必须要到A+的后期,才可以胜任A+。就好像一个高中生,高考完之后,虽然理论上已经属于大学生了,但是他的实际能力依然只是高三毕业的水平,除非他全部pass了大一的期末考试。同样的道理,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的身份和称谓,都是在描述未来的自己,而不是现在的自己。

当你从销售员升级为销售经理的时候,你自我感觉很好:我现在是销售经理了,但是这个时候,你并未通过公司对你作为销售经理这一年的工作成果的考核,你只是一个未来可能是合格的销售经理的前身。如果年终考核你失败了,那么这一年最准确的描述是:一个销售员,占了整整一年销售经理的位子,最后失败了。而且这一年一定会过的很累,因为通过考核的其他销售经理,才是真正胜任这个层级的人,跟一帮真正属于这个圈子的人厮杀,就好像拳击馆里当陪练的小角色,去和泰森比了一年的武,怎么可能不累呢?

当我07年进入互联网行业的时候,就是那个拳击馆里陪练的小角色,我被迫去跟全国各地的泰森比拼,结果累的半死。后来我开始反思最初的目标,为什么要在自己身上挂一个拳击高手的招牌,被那么多泰森追着打?我把这块招牌卸了,找个完全没练武的人去比拼,不是更容易赢么?于是果断照做,去找了一个没人懂拳击的小乡村,做了纯英文的Tucia.com(需翻墙),只做国外的业务。在那个地方,作为一个知名武馆的拳击小陪练,我成了村子里拳击技术最高超的人,受人仰慕,还开武馆教人拳击,活的非常滋润,而且在教人拳击的过程中,自己的拳术也比以前提高了很多,发展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拳法,我虽然进不了泰森们的大圈子,但他们也进不了我的小圈子。

关于圈子,有一个很赤裸裸的现实:不会是你进入圈子,只能是圈子进入你。很多人会四处找关系,帮我介绍给xxx吧,我想进入你们的圈子,这样的人是永远进不去这个圈子的,因为圈子的天性是,永远追求更高一个层级的人。而我们的大部分人,其实都在以低一级的属性,占着更高一级的位子,徘徊在更高一级的圈子边缘,与更高一级的人竞争,幻想着自己可以升级到那个圈子里去。也许永远进不去,悲催的努力一辈子;也许运气好,某一天真的进入这个圈子了,但那个时候又会有下一个目标,希望进入更高级的圈子,这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战斗。永远的追求升级,永远的累。

有没有想过降级呢?

如果一个来自微软的高级工程师,辞职去一个养猪场做开放平台经理,那么他的到来不仅会让养猪圈感到无比荣幸,更是意味着,利用他在IT界训练出来的高效工作方式和逻辑思维能力,他可以掀起一场养猪行业的革命,使得20年后才会出现的人性、高效、开放、协作、健康的养殖方式提前到达。在这场革命中,他会活的非常有价值。这种价值,在原先的圈子里,是完全体验不到的,因为他此前的所有工作,只是在满身疮痍的windows系统上不停的打补丁,无论打多少都逃不开产品衰落、被人鄙视的命运。

很多人的命运,都像是上面那个微软工程师。只需要降级,就能创造更大的价值,也能获得更大的满足。那为什么不呢?为什么要死死抱着那个所谓的高级职业不放呢?

去年我曾犯贱去趟了移动互联网的浑水,做了个手机app,刚开始的时候感觉很高级,但很快,铺天盖地的竞争对手就出现了,我又发现自己陷入了07年一样的场景:作为一个小小陪练,我他妈的又被一帮泰森们给围住了。当泰森中的战斗机微信,变得无比牛逼之后,我就知道,战胜这群泰森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了。于是我再次投靠了降级论,把自己从牛逼哄哄的移动互联网行业,降级到了一个被人不齿的低级项目:TuciaBaby。

这个项目虽然是传统行业,但是我们基本上是按照互联网产品的思路去做的,除了拍摄需要来店里以外,其他一切,包括营销、预约、客服、后期、选片、取片、客户关系等,所有环节都放在网络上,尤其是微博(@tuciababy官网)。当然,最重要的是,作为一个脑残的果粉,我按照iPhone的做工品质去要求每一张作品,必须达到我们能力可以做到的最好水准,不计成本的最好水准,才允许送给客户。正式接客不到两个月时间,虽然还不敢自称成功,但目前已做到几乎每天都客满,口碑很好,财务上已实现盈利,未来相信一定会比大部分app开发者更光明。(ps:我们没有请工商、税务、城管去吃饭喝酒泡桑拿,也没有塞钱给任何政府机关。当你的产品真的用心做到很好的时候,其实你不需要讨好任何人的。)

这个项目让我沉思了很久:07年我曾把一个纯纯的web2.0网站做到了alexa中国区前1000名,结果一路亏损,到最后只剩下一个员工;11年我把那个纯纯的app做到苹果官方推荐区免费榜的第一位,那段时间每天四五千iPhone安装量,结果一路烧钱,到最后濒临关闭;而如今,我只需把自己从纯纯的互联网降级下来,做一些看起来有些低级的项目,居然就能立即实现收支平衡。

除此以外,我还发现一个现象,中国消费者在与奸商们的长期斗争中,已经培养出了一种非常苦B的品质:只要不被坑,他就谢天谢地。如果商家严格做到了承诺的每一件事情,客户就会感动的泪如泉涌。如果商家不仅做到了所有承诺的事情,还很贴心的提供了一些额外的服务(比如我们给每位客户赠送非常好吃的樱桃和昂贵的进口巧克力作为点心),那么客户就会激动的哭天喊地、奔走相告,推荐给他认识的每一个人。

其实这片肮脏的国土,就是上天赐予IT青年们的最好机会。

在一个不会练武的村子里,只要你会打两拳,你就是拳术最厉害的人;在一个没有服务意识、忽视产品质量的土地上,只要你用心做服务,用最高的标准去要求自己,你就会成为这块土地上最出色的商家;在一个没有现代管理意识,不懂网络、不懂微博、不懂用户体验、不懂口碑传播的粗犷社会里,你只需要把之前花在IT产品上的心思的10%拿过来用,就可以秒杀一切天朝对手。

所以,IT青年们,当你在为网站的转化率苦苦思索的时候,当你在为app的活跃度辗转反侧的时候,当你在为融资计划苦苦哀求各界大佬引荐的时候,也许犯了一个错误,也许你们的脑子最值得闪光的地方,不是去悲催的IT界当炮灰,而应该是去按摩界、餐饮界、烧烤界、早餐界、理发界、送花界、纺织界、装修界、婚庆葬仪界、成人用品界、现代养殖界、有机蔬果界、个人护理界、汽车修理界与IT界相比,这些行业的确无比低级,他们的老板连qq都会发音成抠抠,他们的员工一辈子都没用过Email;跟他们解释什么是SEO,什么是用户体验,什么是数据挖掘,他们会在听你说完之前就开枪自杀掉。正是因为如此,这些行业才是如此的不堪一击。

正是因为如此,当智商高达147的IT青年还在为3k薪水拼命、而智商不到50的烧烤店老板正坐在porsche里玩着前面那位青年开发的app的时候,我就忍不住仰望星空。

这些原始而纯粹的行业,正在等待IT精英们的降级,如同蒲公英一般的伞兵,在黑夜里从天而降,长驱直入,用最智慧的产品、最优质的服务拯救这些早就该死的行业,屌丝的生命将会绽放出银色的羽翼,无比丰满,无比性感。

精选阅读

人际智商决定职业生涯


我们大多数人都希望顺顺利利地度过每一个工作日。毕竟,我们中很少有人会主动找人扯皮打架。

尽管如此,跟同事相处可不像公园漫步那般惬意,而这种紧张关系会影响我们的工作表现。有时候,我们部门中某位员工根本就不适合从事手头那份工作他们为人浮夸,生性挑剔,缺乏兴趣,平庸无能,催生出一种有可能拖垮每一个人的有毒环境。

大家不妨思考一下这个例子:在一家公司,由于长达一年的招聘冻结期,几个工程团队的人手严重不足。工程师们劳累过度,CEO担心他们可能无法按时完成任务。于是,这家公司就成立了一个跨团队委员会,以便决定如何公平地把新员工分配给相关团队。然而,这个委员会的负责人是一位有独立见解的工程师,出了名地喜欢争辩,批评他人。所有委员非常轻松地就首位新员工应该被安排在哪里达成共识,但随后就出现了问题。这位首席工程师希望把下一个新员工分配给一位得意门生负责运营的不太重要的团队;其他委员表示反对,他们认为这样做将会使组织失调。这位工程师没有选择让步,而是分头找几位委员谈话,充满敌意的争辩口吻让这几位委员觉得他想一手遮天。委员们花了一些时间讨论他的行为,有几位还因为这件事夜不能寐。就这样,一件原本简单的事情被搞得混乱不堪,耗费了大量宝贵的时间。

再看看另一个例子。在一家制药公司,一位负责研发工作的科学家聘请了一位化学师。来公司时,她带着几位前同事撰写的一组热情洋溢的推荐信,起初看起来也确实很有才华。但大约一个月后,这位新员工的表现就只能算是勉强合格。这位上司明确指出,她的表现差强人意,远未达到他的期望值。她解释说,她知道自己掉队了,但会迎头赶上。不幸的是,这个问题随后仍然存在。最终,上司召来人力资源部一位同事与她谈话。经过一系列交谈,这位化学师开始承认,她已经对自己的工作失去了兴趣,需要做出改变。被劝离这家公司6个月后,她加入了另一家公司的营销部门,很快就干出了一番成就。这个故事有一个圆满的结局,但这位化学师的上司真希望她更早地理解、承认自身的愿望,这样或许就可以让她自己(以及她所在的研发团队)免于经受这段令人失望的插曲。

与上述监理工程师和新晋营销专家相类似的员工面临一些涉及到理解自身和他人个性的复杂问题。我们需要具备在这个领域进行推理的能力,我称之为人际智商(personal intelligence)。一旦我们对这方面的理解失败,我们就可能做出有损我们的工作关系,或许还会伤及声誉的错误选择。

我在2008年提出了人际智商这一概念,部分原因是为了整合心理学学界对于人们如何理解自身和他人个性这个问题的最新见解。这种理解包括对以下领域的新研究:自我认识,对他人的知觉(person-perception),为什么小孩似乎能够读懂小伙伴的心灵,以及我们如何使用自己所掌握的性格特征知识来预测别人的行为。人际智商就是推断分析这种个性系统的能力。

个性在某些方面就像一个管弦乐队。正如一个管弦乐队拥有打击、弦乐、木管、铜管和键盘等乐器,以及指挥一样,个性有其动机和情绪,知识和智能,对行动的规划和自我管理。个性演奏着我们的生活乐章。

我跟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的大卫卡鲁索和北卡罗莱纳大学(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的阿比盖尔潘特一起观察人们理解个性的能力是否始终如一地呈现多样化。我们测试了人们在12个与个性有关的领域(或更多,这取决于研究阶段)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在每一个研究中都发现,擅长解决某一领域问题的人也擅长解决其他大多数领域的问题。例如,一位懂得爱说话与精力充沛往往相依相伴的测试对象也更擅长发现存在问题的目标比如永远讲真话,因为这个目标可能会导致一些不得体或以其他方式造成伤害的言论,具体取决于一个人对真相的认知(personal truths)。那些在某一特定领域的推理能力差强人意的人士,往往也不擅长分析所有其他领域的问题。它表明,人们理解个性的知识能力存在很大差异,一些人在这方面的能力高于其他人。

现在,让我们回过头来谈谈那位难以想象自己对其他人造成的影响的工程师,以及那位厌倦板凳科学的化学师。

熟悉那位工程师的人都明白,他并没有意识到他的选择引发了其他人的猜疑他无意妨碍别人,也根本不明白在这件原本很容易解决的人际关系问题上,他已经打乱了其他人的生活。

让熟悉那位化学师的人们非常高兴的是,她终于意识到,当一个板凳科学家并不是她的人生使命,但出于为她着想起见,他们真希望她能够在职业生涯的早期就意识到这一点。

一旦我们认识到,人们理解个性的能力存在显著差异,我们就可以采用一种新视角来解读下面这种现象:有些同事表现得非常出色,而其他同事却时常做出次优选择,他们的行为总是适得其反。仅仅知道这一点就可以帮助我们应对他们的缺点,同时理解他们可能面对的挑战。

企业领导者和人力资源教育者也可以采用一些方式来增强员工对个性的理解:

1. 我们可以制定培训项目,向人们传授涉及人的个性和我们如何看待彼此的知识。这些项目可以包括对个性线索,个性特征及其影响,人们如何设定合理与有问题的个人目标等问题的概述。一些依托于学校开展的社交和情绪学习课程(这些课程经常包括与个性相关的信息)的研究表明,相对于没有学过这些科目的学生,那些有机会学习的学生往往会表现出行为上的优势。旨在向成年受众传授个性知识的培训项目或许也可以产生类似的积极作用。

2. 我们可以让员工接受有效的人机智商心理测试,比如我正在与卡鲁索和潘特开发的人际智商测试(TOPI)。这些尺度使得人们用来理解个性的推理类型变得明确可见,有助于确认在这方面表现强势的人士。无法使用这类尺度之前,我们可以暂且使用那些测量情商的有效工具。研究心理测试的心理学家们现在已经发现,光是接受测试就能带来一定的好处:平均而言,如果一个人接受优秀的心理测试,得分获得周到的解释,他或她的幸福感往往会得到提升。

3.我们或许可以重构聘请专家帮助那位化学师这类人力资源活动,转而致力于解决与个性有关的问题。理解个性的规律是一项并非每个人都具备、但人人都需要的技能,需要时寻求这方面的帮助合情合理。

职场小白生存指南!明白这几点,领导想不提拔你都很难


作为一名毕业几年的过来人,经历过几个不错的工作,也明白了一些在职场中生存的几点要素。要是说起这个来,还有点像是“绿茶”的感觉,但经历过一些事情的人都会觉得,偶尔的绿茶一下,也会有不一样的惊喜。那么今天小编就要给刚毕业的后辈们指点一下,也让小白们 少走一点弯路,不至于刚进入公司就被排挤,甚至学不到什么东西。相信看完我说的这几点,进入公司,领导不想提拔你都很难!

职场小白生存指南!明白这几点,领导想不提拔你都很难

一、学会赞美别人

相信很多人在一些讲大道理的书上都会看到这一点,尤其是为人处事方面的书籍,因此,这一点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职场中,大家都不是刚刚毕业的小青年,都有着几年的社会经验,因此在学校中的相处之道就有点不够用了,也会让领导觉得你很幼稚,不会将大的项目交给你,这样你能得到锻炼的机会也就少了很多。

相信你看的书上面让你去赞美别人都是当面去说,但今天小编建议的是,偶尔“绿茶”,不在当事人的身边去夸他,而是在别的同事面前去夸,而且你一定要记住,要在“不经意间”被当事人听到,这一点你也懂的,是“绿茶”经常用的套路,在职场中同样适用,而且效果会更好,就是不知道你能不能做出来了。

二、学会收敛自己

优秀的人从来都不是特别稀缺的,虽然这次可能你完成了一个非常好的项目,得到了领导的夸奖,但切记不要过度炫耀,一定要谦虚,我们从小就明白的“谦虚使人进步”这样的话不是没有道理的。你觉得自己很优秀,没错,就是很优秀,但不要引来同事的嫉妒,因此一定要学会收敛自己的性格,要谦虚,即便现在的年轻人很难做到,也要坚持,只有你不一样了,才会得到同样不一样的待遇。

尤其是在上司面前,一定不要去自夸,一方面会让人觉得你很不稳重,得到一点成绩就开始炫耀自恋,会引起别人的反感;另一方面就是会容易让上司给你穿小鞋,虽然这可能在电视剧中出现的比较多,但并不代表现实中没有。一旦你被领导盯上,他会觉得你的能力比他强,那么你之后的职业生涯想必就不会再出现好的业绩了。因此一定要记得低调,学会收敛自己。

第三,不要争先恐后做“装博客”

这点主要是针对一些自己心胸狭窄的女上司,女生都是爱美的,平时生活中穿搭也都是一种很不错的,但是在中国职场中就可以不一样了,公司是一个企业上班的地方,说实在的是有点严肃的,即便你跟同事之间相处得多么愉快,在穿搭方面发展要是很出众,就会不小心掀起一番攀比的作风,最后的结果分析很有可能是你被上司教育实践一番,毕竟只有这样的事情就是一旦去调查,就知道起因在你这里。

如果遇到艾米女老板,你很可能成为她的眼中钉,因为女孩对这种事最敏感的,作为一个领导者,她肯定不喜欢你比她更漂亮。因此,在公司不走抢着做“装博客”,漂亮的衣服可以保留,直到日期穿着时,效果更好,在公司或一个普通的好一点,能够更好地与同事相处,不会导致与老板的不满,但是要怎么“正常”或自己的单词。

四、学会“聪明加班”

加班一直都是员工们最讨厌的字眼,明明到了下班的时间,却因为工作 没做完被迫加班。说实话,加班也是有技巧的,尤其是在公司透露出可能要加薪的期间,一定要抢着加班,让领导去看到你的努力,最关键的是不要抱怨,要做到跟别的同事不一样,表现的自然一点,成为别 人眼中的“清流”。

聪明的人永远不会被埋没的,哪怕是最不喜欢的加班也能让他找到突破口,哪怕是加薪也是可以的。要是能在合适的时机给老板提出合理 的建议就更完美了,这也会让领导对你刮目相看,即便是一名职场小白,也会得到不一样的待遇,还有更多的锻炼机会,不过这也都是要让自 己去把握的,毕竟所有的事情都会有一个度,需要咱们自己去不断的摸索。

以上说的几点都非常适用于职场小白,对于刚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很难做到不骄不躁,但只要你足够稳重,也会让领导另眼相看,再加上合适的一些业绩,领导不想提拔你都很难,就是不知道你能不能学会,相信聪明的人已经开始这样做了。

煎饼相对论


大家好,没想到今天这么多人。刚从店里赶过来,因为为了给大家备中午的午餐。提前做个广告,如果我结束之后大家饿了可以去旁边我们黄太吉的外卖现场销售区让我们一起来挑战一下今天黄太吉历史上最大的外卖的记录。

希望你们能够打败百度,现在百度是我们家的外卖记录。

黄太吉,我叫赫畅

我姓赫舍里的赫,两个赤的那个赫,我是满族人。所以就想到了这个名字,改了两个字。

于是我们从去年开始,在建外SOHO西区10号楼我们做了这样一个小店。只有20平米,只有13个座位。我们卖了传统的中国本土的北方的早点——煎饼果子。我们说北京都是夹薄脆,天津的是夹油条的。我们家是夹油条的。因为我老婆是天津人。要听老婆话,创业人。

我们还有其他的产品,比如卷饼,我是东北人。所以我们做了卷饼。我认为卷饼就是中国的披萨。因为我只要做好一张白饼。从理论上来讲,中国所有的炒菜我们都能卷进去。所以你看孜然牛肉,还有哈尔滨红场等等。

所以今天你可以吃到煎饼跟卷饼,我们还有猪蹄。当时我们起的名叫“老板的蹄”。后来有网友就说,老板,你有那么多蹄让我们吃吗?后来他们给我们起的名叫“金榜蹄名”。

我觉得这个名字很好,所以这是我们家的金榜蹄名系列。还有我们最近推出的剁椒猪蹄。我们因为有非常多的白领女性,我们关爱女性健康。所以我们做了羹类,

南瓜羹和紫薯玉米羹。受到非常长期的消费者的好评跟喜爱。

这是我们最新的产品,我们说互联网的精神就是创新精神,或者互联网的精神我自己称为没事找事的精神。一切都是可以连接起来的。所以我们卖煎饼的同时我们在想就是如何把煎饼的口味能够去创新和改良。

这是我们刚刚推出的为了中秋和国庆推出的菠菜跟番茄煎饼。是因为把菠菜和番茄榨成汁。然后去和那个面,摊出的煎饼就是绿油油的、红扑扑的。就迎和我们的国庆假期。这个是我们最近推出的为了迎接昨天5S的上市。

新推出的一款产品叫i-potato,为土豪而生。昨天早上我们派我们家老五去中关村去买土豪。死活没抢着,一个是太贵了。再一个是真的没货。没办法,我买了一个黑土豪回来。

但是本人那台机器是中关村昨天32G开封的第一台,引起非常多的围观。所以我们昨天这个土豪饼昨天卖得也不错。所以今天如果说互联网去做营销。或者今天互联网去做品牌的话。

首先要掌握的第一个能力叫敏感力。如果你对当下的话题或当下的时事不敏感的话。一个营销活动要策划一个星期的话。那个不叫互联网营销,互联网营销一定要做成这样的营销,非常的轻,非常的微小。但是非常的实效,非常的有效果。这才是今天我们要做的事情。

接下来我们有很酷的外卖设备,这个是我们的实验产品。真正那个新款马上就推出来,是纯红色的。有黄太吉的这种跑车条纹。所以未来大家在三里屯地区,朝外地区,国贸地区会看到我们送餐的人员去穿行。

我们希望把我们的设备做得非常酷,能够让大家更好的享受到黄太吉的外卖体验。我们的很多的产品受到了用户的喜爱,在黄太吉如果你去吃煎饼。不拍张照发个微博。你是不太好意思跟别人说你来过的。所以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很多的美女,自己硕大的煎饼跟小小的小脸摆在一起拍照。

非常多,今天时间关系不给大家一一呈现。

如果你关注黄太吉传统美食的微博的话,你可以看到很多类似。当然还有男人,都去自拍。我们家生意一直很好,大概从去年八月份开业到今天为止。我们上个月的月收入的财报出来。发现销售还再继续呈现上涨的势头。也就是动态曲线到了峰值之后会回落。这个回落的部分我们现在还没有看到。我这个老板心中非常的高兴。

但是我们心中也有微微的这个危机感,就是我们如何在如此排这样的队伍之下能够给消费者更好的一种消费体验。就是有挑战性。我们生意很好,受到大家欢迎。我们也改变了煎饼行业的这个规则。就是煎饼、豆腐脑都是早上卖的。

不,我们要卖到晚上,我们要卖到半夜两点。

白天不懂夜的黑,你可以看看旁边这个是某一天11点半我们家门口还在排队的样子。我有一个朋友,一个哥们儿。他也开一家煎饼店,叫猴子煎饼。也蛮有名气的,他叫宛鹏。虽然我们两个只有两个单位。

但是我们做了个北京煎饼果子联合会,我是主席,他是副主席。他说我们这个卖法还是很不错的。所以我们用一个方法叫打破传统。打破煎饼只能早点吃的传统。基本上24个小时之内都能吃到。

宛鹏先生用的招就是不知道这个店什么时候开门。如果你去他们家,你能逮着老板开门也是很不容易的事情。所以今天在这我也给他做一个广告。希望这哥们儿做得越来越好。

我们做了很多有趣的事情,比如说这是一周年庆典的时候。我们有一个活动,叫周年庆,黄太吉周年庆。我们叫HWEC,为什么叫HWEC?

Huangtaiji Worldwide Eater Conference黄太吉全球吃货大会。

从哪儿来的呢?从苹果的WWBC来的,一模一样的。所以这是首次全球第一个有煎饼果子店提供现场相声表演的场景。这是我们一周年庆典的照片。这是天津的相声著名演员。他的名字叫金针菇,这是我们在那一天活动持续到深夜的时候现场的场景。

大家可以看到,人山人海,乌乌央央的很多人,全国各地的朋友。世界各地的朋友都赶来黄太吉来参加这个活动。澳洲来的、美国回来的。还有一个最酷的哥儿们是从武汉来的,他提前一星期骑着一台单车。骑了一个星期来参加黄太吉的周年庆典。

所以跟他见面的时候我非常高兴,跟他拥抱,我挺感动。我说这是什么样的精神。什么样的吃货精神才能让你做这样的事。后来我们给他发了一个奖,这个奖是什么呢。就是黄太吉如果有一天,有朝一日上市的话。他可以跟着我们去参加路演。所有的机票、酒店我们全报了。给人家发了一个空头支票,这哥们儿还挺感动。

后来呢,我们做了一个T恤,就是那一天活动现场发的T恤。这个体恤上面写的一周年庆典什么的。背后就是我们今年的主题《平常心,做自己》。就是我们很多朋友穿上以后很喜欢,就有更多朋友,说你看老板,我没去,怎么办呢,我买不着,你能不能给我一件。后来我们说好,黄太吉淘宝店正式开业。

这是我们黄太吉淘宝店正式销售的产品,首批大概只有100件。现在已经卖光了,所以大家如果想订购的话。可以在微博上告诉我们,可以继续来卖这件事情。为什么我们用平常心做自己呢?正好和我们今天的主题很符合。是因为我们觉得,其实很多人对黄太吉都有很多的看法,甚至是质疑。说一帮做互联网的,干吗来卖煎饼果子啊?哗众取宠啊?

黄太吉是小小煎饼果子店不管你卖多少钱,你估值几千万、上亿,真的假的?黄太吉这些人到底是为了圈钱还是为了老老实实卖煎饼?坦白说,这些东西我们都听见了。但是对我们毫无作用,因为平常心这件事情就是一颗不变的心。

不管外界如何评价我们、质疑我们,我们哥儿几个自己是清楚的。煎饼果子想做好。只能一套一套的摊,油条一根一根的炸。黄太吉今天成不成,黄太吉明天成不成。全在于我们今天脚下每天一点一滴的努力。

所以平常心,就是不管别人捧我们也好骂我们也好。我们都一笑而过,做自己就是不论我今天面对多少几百个嘉宾。风风光光讲述黄太吉的事情的时候。我一会儿回去店里面还要忙忙活活进行烟熏火燎的一天。这就是我们每天的生活。所以平常心、做自己不仅仅是对我们说的。而且是对我们每一个认真对待生活的人都应该持有这六个字的态度。

很多人问我说黄太吉为什么在一年的时间之内能够成为一个比较知名的品牌。这个在过去看可能太快了。为什么?我们相信今天做营销的时候其实不是靠营销。他靠的是一种信念。消费者支持黄太吉,消费者喜欢黄太吉,今天你们来了很多人可能之前听说过黄太吉。不仅仅是因为我们做了这件事情,而是因为我们背负一个巨大的梦想。

这个梦想是我们的信念,这个梦想就是这样的。

第一,所有披萨汉堡都是纸老虎

第二,小生意,大志向

为什么要有第一个志向,第一志向我们是说今天肯德基、麦当劳。我们不是攻击人家。必胜客,这样的西洋快餐在中国之所以做的好。是因为,中国在过去的改革开放30年里。中国人什么都没见过,所以我们把这些西洋的垃圾食品快餐当成时尚,当成潮流。

想当年我的东北老家哈尔滨第一家肯德基开业的时候,排队排的不夸张的讲,一公里。卖了一万个汉堡。小的时候我考试如果考得好的话。对于我的奖赏就是我妈带我吃一顿肯德基。今天我看起来我的人生其实挺灰色的。

今天我们说,中国人在去年。20xx年已经有8000万的出境人口,我们去年有8000万人出国,在海外花了1000亿人民币。在这样一个体量之下,代表着什么,代表着中国人什么都见过。在互联网时代下生长起来的80后、90后,代表着我们的眼界比以往的中国人的眼界更宽。所以今天想拿过去的这些东西忽悠我们这一代人是比较难的了。所以我们认为披萨、汉堡在今天就会变成纸老虎!

真正的煎饼油条才可以传承百年,生生不息。

第二个志向就是小生意,大志向。我们说创业,大家都希望创新鲜的事情。高端的事情,我过去做互联网的。天天跟投资人聊,或者圈里的朋友们聊,真的是有各种各样的这个模式。

但是坦白讲,真正创业的时候。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创业,我们老说中国梦 中国梦。中国梦跟美国梦最大的区别是什么,美国梦是一片新大陆。所有人都是移民而来。这一片大陆上什么都没有,百废待兴。所以美国梦是创造。

中国梦不是,几千年来中国人活在这片土地上。我们从来没有离开过这片土地。所以我们的中国梦根本就不是创造。而是还原,而是回归。今天我们的政府讲我们讲幸福度,我们讲我们要有一个幸福指数,我们要讲美丽人生等等。

这不就是过去老祖宗讲的天人合一吗?所以今天如果在中国创业,我认为中国创业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五个字,就叫行行出状元。老老实实把一件事情做精、做大。就可以成就一个大事业。即使卖煎饼,我们也可以胸怀世界。这就是我们讲的小生意大志向。

今天我们看见说,我相信很多人都看过这个片子叫《寿司之神》。我自己也是受到这个片子的很大影响才做的煎饼果子。我看到这个片子的时候我感受到那种强大的精神力量。说竟然一个人能够如此专著的做一件事情这么多年。这个精神是什么精神?这个精神其实是中国精神,这是中国的文化。但是今天我们的节奏太快了,我们的生活压力太大了。我们这代年轻人在信仰缺失的时候发现。哎,我们不知道该坚持什么。那我告诉你 你该坚持什么?就是我们今天坚持的事情就是小生意、大志向!

不要觉得你今天的生活做的事情很小,其实你把这件事做重复了。重复就是力量。如果能每天卖煎饼,我们每天卖两千个煎饼,我们卖一百天就是20个煎饼 20万个煎饼,我们卖一年365天的时候,我们能卖上百万个煎饼的时候。一百万个煎饼堆在我脚下这就是我今天的价值!

所以黄太吉如果说今天能给大家什么关于做自己的启发的话,我相信一定是小生意大志向。不要把自己的小事自己看扁了。应该把小事做大才是我们共同的梦想。因为我们有这样的信念和梦想。所以我们的团队开始扩张得非常快,开始的时候只有老大和老二。老二是我的99年的大学同学,他现在负责运送几百份煎饼和卷饼在往这里来的路上,我们兄弟两个人像亲兄弟两个人,做了这么久,老四和老三呢。老四是我的微博粉丝,老五也是微博粉丝。接下来的老六也是微博粉丝。所以,越来越多的朋友其实是从黄太吉的粉丝变成黄太吉家族中的一员。

为什么?因为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我们相信有一天黄太吉这件事情能做大的时候。我们都会有一个人生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是这件事到底要做多大才叫大呢?大到这样,这张图是P的,但是P也不能阻止我们的梦想。所以我们要做成这样一件事

为什么说黄太吉一定要上市。很多人说,哎呀,有些人跟我聊天。说赫老板,你不要上市,上市不好。我说,大哥,还远着呢,咱们现在聊这个太早。我们为什么做上市的这件事情?是因为我们认为在今天的中国。我们基本上被外来的文化全部侵蚀掉了。我们对自己的本土文化对自己本土传统几乎是没有任何坚持的。

今天我们说穿上汉服的人是朝鲜人,今天坚持中国的职人精神的是日本人,今天我们看到更多更多的东西的时候基本上都不在中国的本土。或者我们看台湾、香港保护得也不错。我们为什么做这件事情?是因为如果黄太吉有一天能够在美国上市,一定要在美国上市的话,才能代表中国文化的大反攻,才能代表中国真正经济转型成功的那一天,才能代表着中国文化、或者中国的传统文化可以向外输出的那一天。

我们希望这个世界上如果有一个历史在记载说中国经济从出口依赖型向服务增值型转型的时候。最具备历史意义的实践是什么?是黄太吉上市!而这件事一定是我们做成的才是我们这批人真正的梦想。而且如果有一天我们把店开到美国去的时候。

黄太吉的名字绝不会是yellow to lucky,黄太吉的名字叫黄太吉。我们卖煎饼的时候也不会叫Chinese pancake。我们叫jian bing。凭什么你们汉堡,Hamburg就是汉堡。凭什么我们煎饼就不能是jian bing?我为什么要英文翻译我所有的东西呢?我不要这样做,我们要坚持自己的东西,未来等你有机会去纽约街头吃到黄太吉煎饼的时候。你会发现,哎,这是加葱花的。这才是我们要做的事情,

我们不会为老外去改良我们任何的口味。因为我们的煎饼,是中国本土的口味。就像我们在北京都坚持用油条一样!虽然也受到了很多北京土著的反抗。但是我们有一天去纽约卖我们的煎饼果子的时候也一样是加葱花。

有的时候可能要加上香菜才行,今天我讲了很多前面的事情是因为黄太吉为什么要做成这个样子。

其实很简单,就一个字,叫想

想这个字的构成怎么构成。相由心生,就这么简单。所以今天可能看见说。有人可能觉得黄太吉成功很取巧。有的觉得黄太吉的成功是他们真的做了这些事情。不管外界对我们评价如何。我们心中只有一句话,今天的创业的成果。我们今天看见所有东西都是哥儿几个内心中所想的。都是内心中所系,这些东西释放出来了才是我们今天创造出来的生活。

所以如果有一天你在抱怨你的生活不好的时候。

如果你的抱怨你的生活压力很大的时候,请你问问你自己的内心。这些压力、这些困惑是不是都是你自己给你自己的?所以如果你不能做到心中有一团火的话。其实你没有办法释放出能量。能够去做创业。今天如果说黄太吉能给大家一些例子的话。

我告诉你,我们在创业的时候只有一个目标,或者只有一个原则。就是想,想什么就做什么,想到什么马上做什么,所以黄太吉大家说。很灵活,营销很快。我们发展很对。那是因为我们想到了,而且我们真正行动了。所以当你有一天具备了想的能力和行动的能力的时候。这个世界都会为你让出一条大路。

讲讲我自己,刚才讲完黄太吉。大家觉得黄太吉挺有意思的。黄太吉的老板可能挺有趣的。我哪里有趣呢?大家如果之前是我的粉丝的话。都知道,黄太吉是开外星人课的。我自己也是世界各地的飞去探寻我对某些世界的理解。

比如说这是我去纽约,如果懂行的人都知道那个LOGO是什么。英基会的LOGO。那是我去纽约英基会总部去探秘的时候,有一堂专门关于这些秘密的课。这是我刚刚做的一件事情。

今年五一的时候我去了美国参加了外星人揭秘听证会。这个会议当中我是唯一的中国观众。这只有全世界大概40几个UFO专家来参加这个会,右下角这位是孙式立先生。前中国UFO协会主席,这个会上只有两个华人。一个坐正位的孙先生和一个看观众的煎饼果子老板。

为什么说一个煎饼果子老板要跟外星人要扯上话题呢?告诉你,人生真正的动力是好奇心,人生真正的动力是你到底想了解什么。而不是说仅仅是卖煎饼,仅仅是赚钱。在这个之外我还有一份自己想要的事情。我想知道这个世界到底是怎么回事。我想知道这个宇宙到底是如何构成的。我想知道我们真正了解的人类的历史和史前文明是不是真的。

所以这才是我的做自己,所以如果今天你的工作还是创业,其实最幸福的人是你生活中还保有某种兴趣。你可以把这种兴趣转化成某种我们说像休息一样。所以别人说老板你怎么休息。我休息就看书。我的休息就是每天琢磨这些事情。

写出1700页的PPT去给别人讲课的时候,这就是我的休息。因为这件事你真的做完的时候,你会感觉到快感,这件事做完真的很爽。我们这堂课开始的时候只有30几个人在我们小店里。后来我们扩展到三四百人。很多互联网的大哥们像梁冬先生也来给我站台。去讲这个事情,我们还有更多的公司感兴趣。我们说,不好意思我去不了了,你们得来。这是百度的一个部门。

大概七八十人围到我的店门口来听我讲这些东西,所以当你在可以今天可以竖起一面大旗的时候。资源是吸附式的,这就是互联网时代下罗振宇先生讲的叫个人崛起。所以今天黄太吉的崛起跟我个人的崛起都代表着这个趋势,专著于你自己感兴趣的某一件事情,把这件事情的兴趣转化成一种动力。如果你自己可以成为你自己最好的老师的时候,有很多人会对你感兴趣。

当然很多朋友看到我写心经,我解心经。每天解一句。那边告诉你说给你另外一个关注黄太吉的理由。下面那个人说,就冲着心经我也要吃黄太吉。这就是我营销里面最大的帮助啊。我触动了消费者的好奇心。他因为这个好奇心喜欢我的煎饼和喜欢我的品牌。

这叫什么?这就叫把营销做到灵魂里去当我做了这样的事情的时候。当我做了这样的事情之后。我跟消费者就有共有的价值观。看旁边这位先生,有一天晚上他看到我在吃饭,打烊了。他说,我在黄太吉,我看到老板辛苦。所以我安静的点单、安静的取餐。安静的吃饭,安静的离开。我的消费者认为在我这儿吃饭最好别惹我。不要打扰老板,老板很辛苦。所以我就老老实实、干干净净的吃完就好

为什么?这就是今天我们说如果你真正能够具备某种精神力量的时候。你可以感染到很多人,我们可以形成共振我们可以形成同情心,就是感同身受的心,为好奇心痴醉,为生命再定义。冲这个想法,我说我喜欢黄太吉。我愿意再排队吃一吃,所以今天如果说黄太吉有一个内心的核的话,这个黄太吉是一个有好奇心和乐于分享的品牌。

所以大家今天才能在这里听到一个煎饼果子店老板用18分钟给你将讲讲我们的故事是什么。乔布斯曾经讲过一句很重要的话。在一个演讲里,叫stay hungry, stay foolish对吧?我们说要感觉你的好奇心。love and loss,在他演讲的第二段。我受了很大触动。

后来呢,我们发现其实这就是一个字。

这叫愿,愿是什么?

就是心有所愿,你心中的那个原点。真正好奇心是什么,才是你愿。所以想跟愿是两码事。这就是我们说一个人创业或是一个人是否快乐的任督二脉。看过这个《寿司之神》我们刚刚讲过他。

他代表着什么,他代表持。

持字在简体和繁体都是这样写的。是什么,是一个打扫的打。旁边是一个寺。就是每天都要打扫寺院。中国人讲,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就是持,所以如果说我们真正做自己的话,做自己。一定有持的精神在,我们才能做自己。

今天希望能够留给大家最后一个话,如果你真的想改变世界的话。其实你只要改变你自己就是颠覆世界。

所以很荣幸在这里跟大家分享黄太吉的小小故事

谢谢大家。

成功青年要向问题靠近[1]


仅有标准答案式的优秀是不够的

假如把我们每个人比做一家传统的加工厂,我们典型的生意模式只是在做老套的来料加工,然后再把制造出的成品交给下订单的公司去分销,这样的生意在经济困局下会越来越难做,时局逼着我们不能再平稳维系下去,我们必须要改变,我们必须要向上游和下游产业链去探索、延伸,而不能做没有两端的生意,那样只是在出卖简单的体力。

知识是如何由来的,知识最终将应用到哪里去?在中国学校里传统的好学生也并不一定能够去探究这些问题。有些人只是在辛苦地背诵标准答案,然后做简单的知识加工,依赖这一点就可以名列前茅,然后他们再按照一般好学生的标准答案在各方面去塑造自己,最后成为一个毫无问题的标准优秀青年:成绩很好,任职干部,社团活动积极,英语和计算机方面的能力优秀,但是一问他有什么志向还是一头雾水。

这时候,基本的问题就浮现出来了。大学里的专业设置并非跟市场经济中的职位需求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不论一所多么好的大学,其专业设置遵循的都是最基本的学科逻辑,而现实的职业都是由复合型的专业构成,它遵循的是市场需要的逻辑。

例如,大学里开设的英语、数学专业,这些基础学科专业的同学面临着很大的就业挑战:学英语的人多数无法单纯靠英语来谋生,他们必须自己再发展出一种实用的专业技能与英语上的优势相配合;学数学的人最终大部分也要把数学知识应用于具体行业,比如计算机、金融等领域,真正成为纯粹数学家的人少之又少,哪怕是要做一个数学教师,也需要把数学的知识与教育学的知识结合在一起,变成一种复合型的专业。

那么大学里的应用型专业如何呢?比如说工商管理专业,比如说新闻学专业,这些应用类专业也仍然是在遵循学科逻辑设立。要成为一个好的管理者,首要的不是具备工商管理的知识,而是具有一技之长,首先得从基层的岗位做起,假如一个管理学学得非常好而又不具备任何具体工作能力的人,他是很难找到工作的;新闻学专业也是如此,仅仅学会新闻报道,而不关心政治,不关心财经,不关注民生社会的学生,在新闻领域也很难谋得一席之地。

成绩好是不够的,仅仅成为一个标准答案式的优秀学生也是不够的。尤其在经济不景气加重了大学生就业难的今天,我们要找到突出重围的方式,就是要把自己打造成为一个新时代的问题青年。

在有问题的大环境下,装作没有问题是一种耻辱。我们不能永远是答案青年,指望着国家和学校再给我一个如何走的标准答案。问题青年要自己探索和创造出路。

成功青年要向问题靠近[3]


如何成为一个问题青年

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如何成为一个问题青年。

前不久,笔者遇见了一位异常优秀的名校女生,她说想要申请国外常春藤大学的新闻学硕士,问我该怎么做才能加强她的背景,让她能在众多申请者中脱颖而出。我说,就是去做大新闻,做有社会影响力的大新闻。但她反问我,那我还哪里有时间去考托福和GRE?

这就是一些在校大学生的一种思想病灶,他们永远认为标准化考试比马上就去做实现理想的事来得更重要,他们也认为升学比为理想而实践更加重要。假如她的梦想真的是成为记者,她不仅应该去理解自己对理想的需要,也应该去理解理想对她的需要--这就必须去面对现实的问题!

她的理想是成为一个财经记者,我问她,为什么你要成为一个财经记者,中国社会为什么需要你成为财经记者?

很多人容易回答前面一个问题,他们会说记者是无冕之王,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和不错的收入。但是第二个问题,多数人很难回答得出来。

我说,假如你的理想是做一个财经记者,你有没有去为中国的股市沉浮思考过?有没有去采访那些坐上股市过山车的投资者是什么样的命运和感受?你有没有为中国的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皱过眉头,想过对策?这时候,你就知道,中国为什么需要你去做财经记者,有哪些问题正等着你去面对和报道。

要想成为一个顶尖的记者,应该为新闻而狂,哪怕失去很多东西都不足惜,哪怕上不了常春藤大学,记者是用自己的新闻报道来说话的。要想成为一个顶尖的技术专家,就该为技术而狂,不管大学里的课程学没学到,你要想做成一个什么项目,就要能随时着迷地去自修。要想成为一个顶尖的销售专家,就要用实际卖出产品的数额来说话,空谈销售技巧都是胡扯。要想成为一个创业企业家,就要从此刻开始经营小生意,没赚过一毛钱,别谈如何赚取一百万!

在一个迅速变化的年代,尤其是在经济不景气,就业形势堪忧的环境里,仅仅是在照章守则,按照过去的标准答案生活,是真正的风险。我们需要一种问题意识,在问题里发现新的机遇,预见新的希望和方向。

即便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问题青年的意识也具有明显的优势作用。

你通常在求职过程中会怎么做?一般人所采取的方式无非是投简历,碰运气。如果你能逐条地满足一家知名公司列出的所有招聘条件,那需要非常幸运。这时候,答案青年会想:没希望了,我没有能够满足他们的既定标准。可是问题青年会想:他们制订出这些招聘条件,到底是希望找一个什么样的人,去解决他们的什么问题,我能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什么独特的价值和贡献?

对,所有的公司都存在问题,都在面对问题,不存在问题的公司早就消亡了。像微软、Google这样的公司也存在着一些人尽皆知的问题:比如微软在中国面临着严重的盗版问题,Google在中国面临着百度的强大本土优势压力等等。笔者并不认为你要靠一己之力去改变这种局面,但是假如你要去应聘某家公司,你能够对他们的问题有深入的了解,把这样的大问题化成几个小问题,在解决某个小问题方面,你有自己独特的研究,能够提供任何帮助改善的价值,这家公司的老板一定会拍板要你。大多数人都在准备应对简历筛选的标准答案,而对公司真正关心的问题熟视无睹,这时候,你只要做一点问题青年的努力,很容易脱颖而出。

永远要问为什么、有什么用,并且要勇于去实践探索,把自己从答案青年变成问题青年,这是危机时代特别需要有的一种人生转变思路。

职业路径指南


职业路径指南

有谁是真的在初入职场时就想清楚自己以后要走的职业发展路径的恐怕很少,可能如Career Path这样一个专门用来表述职业路径的词语,很多人也是在与之签下劳动合同的那家公司的入职培训中才第一次听到。

虽说进入了职场就要给自己制定好一个未来要达到的目标,不过在一开始,这个目标往往都会很宽泛和高尚我想成为某某领域的专业人士;我想像我崇拜的那个商业领袖一样其实我还不知道达到这个目标必须付出什么,在通向这个目标的过程中又能得到什么。

当职场在你身上划下的印记越来越密集和深刻,你的目标于是变得具体和可触摸,你对自己说,再过两年,我要换上咨询顾问的Title.

一名具有咨询相关专业背景的硕士毕业生在找工作的时候踌躇了。她说:我想找一份咨询的工作,但是担心它的门槛太高,我够不着,所以我能不能从审计入门?不少毕业生或多或少都会有像她一样的疑问。

一是搞清楚什么是常规的职业路径,二是询查自己设想的就比如从审计到咨询这样的跨序列上升的可能性有多少。具备这些基本认识之后,至少不会出现决策性的大偏差。

01

你可以选择你的职业路径

学法律的方茜毕业后进了一家企业的法务部做法务专员。她的直接上司也就是法务主管平时直接和公司董事会沟通,她听说法务做得好的,最后成为合伙人或者进入董事会都有可能。作为新人,她让自己不要想太多,先把眼前事情做好才是最现实的。

杨东俊毕业后到一家开发手机游戏的移动互联网公司做技术。一年后,部门经理提出让他担任项目负责人。他觉得那会非常辛苦,但年底分红会增加似乎又不错。他对管理本身不感兴趣,只希望专心做技术。他还没有最终决定,如果尝试之后感觉不适合就准备往大公司跳,专攻技术领域。

通常对于每一个岗位来说都有其既定的上升路径。方茜目前走的是这样一条路径,而对杨东俊来说,他面临往技术还是管理发展的选择,这也是许多从事技术工作的人会考虑的问题。

点评

以四大内部的审计转咨询为例,这样的职业路径转换是可能的,二者在知识上有相关性,前者对企业报表比较了解,后者也需要这点。所以新人判断职业路径的转换是否可能基本上可以从知识和技能的相关性来考虑。通常公司会在员工入职时的部门培训中告知与具体岗位对应的职业路径。在此之前,新人也可以在面试时做一些了解。如果在公司内部想对职业路径进行调整,基本是从自己的兴趣和职业出发点来考虑。与主管以及再上级主管等谈的时候,要对自己工作的内容、想转去的部门(或领域)的情况、是否有空缺、空缺职位的要求、老板的想法和期望等都有所了解。

02

时间不是上升的保证

马强在大学里就是学生会干部,毕业后进了一家500强企业做销售。他规划得很明确,从销售到营销总监,再往上走管理路线,在同一个行业做七八年应该能达到总监级别了。

从卖场助理到卖场经理再到总监助理,他觉得晋升如他计划的一样很顺利。接着,他似乎被绊住了,事情又多又繁琐,薪水也一直不见涨。向上司申请调岗得到的回复是没有合适的人选代替他。他也想过离职,不过因为与总监沟通时他觉得自己还是受重视的,他坚持了下来。又过了一年半,他升为大客户经理。

很多公司人可能会觉得入职时老板向自己应允的晋升时间表到某一个时刻就让你担任某个职位是一种承诺,必须实行。当发现事实并非如此时便陷入焦躁。老板的应允没有实现也不代表你的工作表现就被全盘否定了,只是你还需要接受考察。

点评

在同一个系列里诸如从顾问到高级顾问职位晋升大致所需的时间,公司层面上考虑的因素有:上下两个职位的关联性有多高;要工作多长时间才具备从A职位到达B职位的要求;市场的一些参考值。另外,企业内部的员工流失率也会被加入判断。要注意这些都是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当然,公司人在制定自己的职业计划时,公司的这张常规的晋升时间表也是重要依据之一。一般不建议新人工作没多久就考虑调整方向。主动调整会让别人质疑你的能力:如果你不能胜任这份工作,又有什么理由能胜任那份?获得承认有个过程,不能盲目、着急。

03

跨序列上升须知

从化工专业毕业后吴莉很自然地进了一家轮胎制造公司做起了技术员。一年后,在公司内部竞聘技术管理人员时她落选了。因为一直抱着从纯粹技术领域转出去的想法,加上自己的兴趣,她动了做财务工作的心思。她报了班,考出会计从业资格证,结识公司财务部门的同事,最后成功转岗成为会计。

公司都会为新员工指派一名老员工带一段时间,吴莉跟着师傅做起了成本会计。这项工作涉及到很多管理方面的知识,她要学的东西不少,那段时间经常加班,为了把任务拿下,经常一连好几天干到凌晨。

吴莉目前正处于由子公司会计向财务负责人转换的进程中。她又读了MBA.如果要走她这样的上升路径,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成本,也存在一定风险。

点评

跨序列上升比较难说,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基本还是看自己的知识储备(或基础)、性格、技能、公司的相关规定、职位空缺等方面是否适合。公司层面上要考虑你在这个职位上掌握了多少公司信息,跨部门时是否有可能带来敏感信息的流失。特别是原来做研发、财务、HR和大客户销售的人要跨序列会比较麻烦。跨序列上升一般都是个人主动,除非公司方面有特别需要。通常越是成熟的经理人,越不太可能跨序列。

阅读了本文,欢迎继续阅读职业规划相关文章

职业生涯发展论


在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咨询中,职业生涯发展理论是自特质-因素理论之后,重要的生涯理论突破。这项理论使职业咨询从关心当前的职业适应,发展为着眼整个职业生涯的规划,从此,职业咨询从就业指导走向生涯规划辅导。其代表人物舒伯,便成为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历史上自帕森斯之后又一位里程碑式的大师。

一、舒伯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形成概况

舒伯、金斯伯格、格林豪斯、施恩、加里德斯勒等都对职业生涯发展的过程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将人们生命周期中的职业生涯划分为不同的发展阶段,假设每一个阶段都有自己独特的问题和任务,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完成这些任务的方法与对策。然而,舒伯是这一理论的集大成者;他是美国生涯辅导理论的大师,其生涯发展理论综合了差异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以及职业社会学的长期研究结果,系统地提出了有关生涯发展的观点。

二、舒伯职业生涯发展理论的主要观点

舒伯关于职业生涯的核心观点是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我们对我是谁以及我看来像什么的主观知觉,包括:身体、社交、性、感情、喜好、理智、职业、价值观和人生哲学。他认为,职业选择的历程就是自我概念实践的历程。人有一种驱动力,不断地将理解到的自己融入工作中,在工作中实践自我。他观点总结为14 项:

1.人们在能力、人格、需求、价值、兴趣和自我概念等个人特质上存在差异。

2.具有独特本质的个体,适合从事某些特定的职业范畴。

3.每种职业对应相应的一组个人特质;职业和个体之间有一定的选择自由度。

4.个体特质(职业偏好、能力、生活)、工作环境以及自我概念,都会随时间的推移而改变。自我概念会在青少年晚期后逐渐稳定和成熟,在职业生涯选择与适应上持续发挥影响力。

5.个体的职业生涯可归纳为一系列的生命阶段,包括成长、探索、建立、维持以及衰退几个人生发展阶段。每一个阶段之间的转换经常受到环境或个人各种不稳定因素的影响。然而,不确定的转换会带来新的成长、再探索、再建立的历程。

6.影响职业生涯类型(包括所有任职水平、谋职的次序、频率、持续时间)的因素有:个体的社会经济地位、心理能力、教育、技巧、特质(需求、价值、兴趣、与自我概念)、生涯成熟及机遇。

7.在各阶段,个人能否成功地适应环境和个人需求,主要取决于他的准备情况,即职业成熟程度。职业成熟是由个人生理、心理、社会特质等组成的整体状态。

8.职业生涯成熟是一假设性概念,如同智力的概念一样,很难界定其操作性定义。但可以确定的是,生涯成熟度并非单一维度的特质。

9.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可以被引导:一方面促进个人能力和兴趣的成熟,一方面指导个人实践、形成自我概念。

10.生涯发展的实质,就是自我概念的发展、形成。自我概念是个人的遗传、身体状况、观察和扮演不同角色、评估角色、扮演、与他人互相学习等活动交互作用的产物。

11.个人在自我概念和现实之间的心领神会或退让妥协,是一个角色扮演和反馈的学习过程。这些学习的场所包括游戏、生涯咨询、教室、打工场所以及正式的工作等。

12.个人工作和生活满意的程度取决于如何为自身的能力、需求、价值、兴趣、人格特质与自我概念寻找适当的出口。

13.个人从工作中所获取的满意程度与其体验到的自我实现程度成正比例关系。

14.工作和职业,对大多数人来说,提供了个性发挥的条件;对某些人来说,这只是处于生命的边缘位置,甚至是微不足道的,而其他角色,如休闲活动和家庭照顾,居于核心。社会传统,诸如性别角色的刻板形象、楷模学习、种族偏见、环境机会结构及个别差异等,决定了个人对工作者、学生、休闲者、持家者以及公民等角色的偏好。

三、舒伯职业生涯发展理论的阶段模型

舒伯职业生涯发展理论的阶段模型,经过二十多年的大量实验研究,是依据发展心理学和社会学对各种职业行为的分析,以年龄阶段分析生涯发展的过程。他将职业生涯分成五个主要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发展任务。

(一)成长阶段

1.年龄范围:为0-14岁,属于认知阶段。儿童通过家庭和学校中关键人物的影响并加以认同,发展自我概念。此阶段早期,需要和幻想占统治地位,随着参与社会和了解现实的增加,兴趣和能力也变得更加重要。

2.主要任务:发展自我概念,也就是认识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建立对工作世界的正确态度,并了解工作的意义。

3.阶段细分:

①幻想期(4-10岁)。需要支配一切,在幻想中扮演自己喜爱的职业角色。

②兴趣期(11-12岁)。喜好成为个人职业期望和活动的主要决定因素。

③能力期(13-14岁)。能力的重要性逐渐增加,开始考虑自己的能力及工作要求。

(二)探索阶段

1.年龄范围:15-24岁,属于学习打基础阶段。通过学校学习、休闲活动和短期工作,进行自我考察、角色鉴定和职业探索。

2.主要任务:使职业偏好逐渐具体化、特定化并实现职业偏好;形成事实相符的自我概念,学习开创生涯机会。

3.阶段细分:

①尝试期(15-17岁)。考虑兴趣、需要、能力、价值观以及就业机会,通过幻想、讨论、课外工作等方式,尝试着选择职业,判断可能适合自己的职业领域和层次。主要任务是明确自己的职业偏好。

②过渡期(18-21岁)。进入就业市场或接受职业培训,更重视现实,发展自我概念。主要任务是将一般性的职业偏好转化明确职业倾向。

③初步试验承诺期(22-24岁)。初步确定了职业选择,探索其成为终身职业的可能。必在时会重新选择,再次探索。主要任务实现职业偏好。

(三)建立阶段

1.年龄范围:25-44岁,属于选择、安置阶段。找到合适的职业领域,努力建立巩固的地位。以后发生的变化将主要是职位、工作内容的变化,而不是职业的变化。

成功青年要向问题靠近[2]


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这里的问题青年非失足青年、堕落青年的意思,其主要对应的是答案青年。打一个比方,答案青年就好像是一个配钥匙的专家,他只是拿来现成的钥匙,把它们按照标准规格配制出来,但是他从来没有见过这钥匙需要开启的锁本身,一旦面对真正需开启的新锁,他就立时傻眼了。而问题青年则是要通过实际演练面对锁、研究锁、开启锁成为真正的开锁专家,真正原创型的钥匙专家,这样面对未来不同的人生之门,他都能够通过探索和尝试去打开。这就是问题青年这个词的意义,我们需要敢于面对真实的问题,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定义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才是真正的学习力本身。

用一句大家更熟悉的话来说明问题青年与答案青年的区别:他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一切知识的由来,都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的。当然,知识流传下来,是以某种现成答案的形式存在的,这让很多人有一种误解,以为知识学得越多越好。实际上,如果抽离问题,答案(知识)便没有独立的意义。知识学得越多,不见得越会解决问题,而很多知识是彼此矛盾的,如果不见其对应了什么问题,很难说谁对谁错。

我们学习知识,就要具备问题意识,多问几个为什么,有什么用,这样才能够学到真正的知识,并且我们需要去大胆地探究、应用、实践,这样才能复活知识的生命。

笔者去了不少的北京高校与大学生座谈,发现很多学生的共性问题是,他们希望在学校把知识学得足够好再去外面闯荡,问题是什么是足够好呢?如果单纯进行书本学习,这种足够好的标准是什么?获得博士学位?笔者认为要知行合一,真正的知识永远是在知与行的互动中推向前进的。不管知识学了多少都应该去不断地实践,不断地还原认识过程本身,犯错误,受打击,才能发现真的问题,获得持续学习的动力。

一些大学生不愿意学习的症结在于,他们长期没有知识应用的体验,也没有专业探究的好奇心,他们没有问题,这时候给他们灌输再多的现成答案又有什么意义呢?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培养学生对学习、对生活世界探究的好奇心,对获取有用知识的饥饿感。我们在传授现成答案方面做得太多了,在启发问题意识方面做得太少。

就像此次全球金融危机,推翻了我们过去很多对金融与经济问题的成见,教科书里的很多东西都必须改了,由于金融危机对发达国家经济基本造成了影响,消费萎缩了,我国的外贸订单也大量减少,对我们传统的依赖出口,以加工制造业为主体的经济发展模式造成了巨大的挑战,而且这些世界大事不再跟我们每一个学生没有关系了,这样的经济局势直接影响到很多公司的招聘计划,使本来就形势严峻的大学生就业雪上加霜。

值此危机年代,更应该做一个问题青年。在有问题的大环境下,装作没有问题是一种耻辱。我们不能永远是答案青年,指望着国家和学校再给我一个如何走的标准答案;问题青年要自己探索和创造出路,并且用自身的努力给国家和学校带来新的经验、思路与希望。

在一个迅速变化的年代,按照过去的标准答案生活,是真正的风险。我们需要一种问题意识,能够看透这个时代真正的问题,在问题里发现新的机遇,预见新的希望和方向。

职业生涯规划论


人生是不是可以设计?职业生涯是不是可以像计算机编程一样预先规划?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有些人认为没有规划的人生终将一事无成,所以应该尽早做好全面而细致的职业规划;还有些人认为计划赶不上变化,人生往往会因为一些无法预料的偶然性因素而发生重大的转折,所以人生是没法设计的。当我在一些高校做讲座谈到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就陆续有过多名大学生向我提出了这样的质疑。

诚然,我们生命中的很多东西确实是无法设计的。无论汶川地震那样的天灾还是911那样的人祸,都彻底改变了无数人的人生,而这样的情形起初又有谁能预料呢?一个梦想成为诗人的才子可能因为忍受不了清贫的生活而做起了海鲜生意,一个死心塌地要在上海定居的人可能为了某个一见钟情的女子而义无反顾地去了新疆。鲁迅曾经想做个悬壶济世的医生,为此东渡日本学习西医,职业规划十分明确,可是,一部电影中的几个镜头却让他的精神受到了极大的刺激,从此弃医从文。我大学期间的奋斗目标一直是考上北大国际经济法专业的研究生,然后做一名国际贸易领域的律师,可是,这一理想在毕业后不久便放弃了。

职业规划其实就是从多个发展方向中选择一个走下去,而生命是不可以重来的,所以我们无法用实证的方法去论证究竟哪个方向更好。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们不可能沿着一条路走完以后再回到起点去走另外一条路。米兰昆德拉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一书中写道:人永远都无法知道自己该要什么,因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在来生加以修正没有任何方法可以检验哪种抉择是好的,因为不存在任何比较。一切都是马上经历,仅此一次,不能准备。这似乎进一步论证了人生无法设计这一命题,因为我们就算沿着规划好的职业生涯发展下去,也没法用直观的、实证的方法论证这种规划究竟是不是最好的。

然而,因为生命充满偶然性而陷入不可知论的泥淖,因为生命不能重复而抹煞了选择的价值,实在是对人生极大的不负责任。未来确实有很多不可知的事情,但有很多是可以确定的。大学生要修满学分才能顺利毕业,毕业后必须走上某个特定的工作岗位,明年的司法考试还将如期接受报名,旅游业提供的就业岗位会越来越多所有这些事情都是可以预期的,就好比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冬去春来、月落日出。既然有这么多可以预期、可以把握的事情,为什么不能够基于这样一种预期而设计自己的将来呢?人生固然无常,可如果我们把握好了那些可以把握的,不就足够了吗?

米兰昆德拉在感叹生命无法重复的时候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只能活一次,就和根本没有活过一样。这样的想法出现在小说中主人公的脑海里,那是一种哲学的思辨;可如果这种人生观从小说进入了现实,那将是多么可怕的事情!我们吃完一顿饭以后没法回到吃饭前饥肠辘辘的时候去选择继续挨饿,那是不是吃饭毫无必要?我们读完大学以后没法回到高中毕业的时候去选择不读大学,那是不是读大学没有意义?

假设有个人来到某个路口,有一条路通往公园,有一条路通往百货商场,他可以沿着第一条路去公园里散步,也可以沿着第二条路去商场里购物。他可以了解每条路究竟去什么地方,然后挑一个自己更想去的地方走过去;也可以不关心每条路到底通往什么地方,随便挑一条路走下去;当然,他还可以不做选择,一直站在路口,哪里都不去了。在第一种情形下,他的选择其实存在两个方面的风险:第一,在去目的地的路上遇到交通管制之类的客观原因而去不成了;第二,在去目的地的途中,或者是到了目的地以后,主观意志发生了改变,更想去另外一个地方了。生涯设计公益网(www。16175。com)职业规划 不管选择走哪条路,第一个风险都是存在的,我们如果为了一个不想去的地方而冒险,何不为了自己想去的地方而冒险呢?至于第二个风险,其实是一种概率。继续喜欢原本喜欢的东西,其概率显然高于喜欢一个原本不那么喜欢的东西。两害相权取其轻,我们又何必因为一个较小的风险而选择一个较大的风险呢?

可惜的是,有很多大学生就因为这两个方面的风险而宁愿做后面两种选择,要么随波逐流,不去考虑毕业以后究竟想做什么,也不关心自己所走的路究竟能通往何处,大学四年忙忙碌碌,到头来却碌碌无为;要么不思进取,浑浑噩噩地过日子,在欢乐的觥筹交错和刺激的网络游戏中度过大学四年。

金末学者王若虚谈论文法的时候提出了这样一个原则:定体则无,大体须有。我觉得将这八个字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原则是再贴切不过的了。一方面,职业生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间充满了无数的变数,职业规划自然也就是一个动态的、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步到位,所以定体则无,大学生没必要将职业规划做得过于深入、细致。事实上,让一个大学生完全想好毕业以后去哪座城市、哪个行业、哪类企业从事哪个具体的职位,这也是不现实的。另一方面,大学生又应该大体须有,对职业生涯做一个大概的、轮廓性的规划,知道自己究竟喜欢从事哪方面的工作,找出一个大的方向来,大学期间的学习和社会实践都沿着这样一个方向而展开。

青年人职业生涯规划


职场就像战场,有成功就有失败。我们每个人,生来就是要求成功的,这是一种本能。如何在职场上奋斗成功,前瞻性、阶段性和条理性的职业规划是必须的,指引我们一步步走向成功。就像武侠传奇中的华山论剑,最高境界是手中无剑,心中有剑。而剑锋磨砺的五个阶段,恰好说明了人生的职业发展之路,称之为:利剑期、重剑期、软剑期、木剑期、无剑期。

一、利剑期:凌厉刚猛,无坚不摧,弱冠之前与群雄争锋

设想二十岁前的我们,正处于16年漫漫求学长跑的最后几年。在那个穿梭于各种社团活动,在学校里谈梦想的年代,驰骋在偌大的校园中,陶醉在师弟师妹们的崇拜中。二十岁前的年轻人,年少、冲动,以为手中有了利器就可以纵横天下,却不知道此时的我们,仅仅只能与河朔群雄一争短长而已。

马云的20岁也不例外,不过意外地混到了学生会主席,后来竟然更加意外地混成了学联主席。风华正茂、指点江山、激昂文字,心中一片宏图伟业。当时的马云被分到杭州电子工学院当一名英语老师。按照现在的说法,马云也算抢到了铁饭碗,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大学老师还没有今天这么好的待遇,更没有今天这么好的福利,成为一名公务员也还不需要像今天这样挤破脑袋。那时也算利剑在手的马云会甘心接受上帝的这个安排吗?马云在《赢在中国》的一次点评中讲述过他的这段往事,那时的他也和今天的我们一样迷茫于当老师还是创业?而马云是幸运的,正如他博客对自己的评价一样:满大街一抓一大把的普通人!不过运气不错,智商一般,但是个福将。马云在迷茫的时候遇到的良师益友是校长。校长没有多说,只是要马云承诺:到那个学校去教书,五年之内不许出来创业。马云并不懂校长的真实意图,但还是照着做了。学校教书的生活很清贫,一个月的工资只有八九十块钱,但是这个世界变化太快,外面的诱惑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断刺激着马云,马云却坚守着自己的诺言老老实实呆在学校里。表面看来这几年教书生活让马云失去了很多眼前的利益,但事实是他收获了终身受用的东西:戒骄戒躁。在今天这样一个浮躁的社会,这样的品质更加显得难能可贵,看似简单的道理,却只有那些真正蛰伏、品味过其中甘甜的人才能参透其中。这种沉稳、踏实的心态,也是当今大学生最缺乏的。我们常常见到一些刚毕业的学生,工作一年就想当经理、三年就想奔总监。眼高手低,总是在抱怨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觉得身边的人都不如自己优秀。处于利剑期的大学生,锋芒毕露不是什么坏事,但是我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那把利剑到底是只能在校园争雄还是足够在社会厮杀。

利剑期马云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先做好自己能做的,再去做自己想做的。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是我认为当不好士兵的人,永远也当不了一个伟大的将军。马云的成功恰恰印证了他说的这个道理。很多工作在刚入门阶段,并不需要那么多的天赋和兴趣,只需要你用踏实的心态做下来。这门功课你在这份工作上没学好,同样要在其他工作上补回来。很多学生刚毕业的时候频繁跳槽,总是觉得自己的才华无用武之地。其实只要你做得足够优秀,任何工作都是好工作,马云辞职创业的时候已经是杭州十大杰出青年教师,在教师这个位置上,马云一样是最优秀的。所以利剑期的职场秘籍就是:1.收起你的锋芒;2.先求生存在谈发展;3.认真做好每件事,同时关注自己的兴趣,努力尝试。

二、软剑期:紫薇软剑,三十岁前所用,误伤义士不祥,悔恨无已,乃弃之深谷

古人云:三十而立。如果一个人到三十岁左右还找不到自己有特长的职业领域,那么我们多少要为这个人的职业发展而担忧三十岁后,随着家庭、心态的变换,一个人将很难再去尝试新的行业。所以在三十岁前使用这柄紫薇软剑有两个寓意:第一,要快,软剑的优势在于快,高手过招,先手将占尽先机;第二,试错,在这个阶段我们允许试错,哪怕误伤一两个职业,我们也有犯错的资本,能够为犯错买单,大不了就是把这一两个职业弃于深谷,从此不相往来足矣。但事实上,任何的尝试都会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不经意地收获一二。

我们来看看马云的这个阶段是如何度过的。1991年,在学校不甘寂寞的马云出来和朋友一起创办翻译社,但创业艰难,于是马云一个人去卖小商品来维持翻译社生存。也许我们难以考证他后来创办阿里巴巴是否就是从中得到的灵感,但我们愿意相信他让天下没有难做生意的商业哲学一定在那时已经埋下了种子。而也正是翻译社的威名让马云有机会出国见识一片新天地,继而让马云坚信自己找到了互联网这个愿意为之奋斗的职业领域。这一切看似巧合的经历,当我们开始回顾的时候却发现期间一环扣一环的联系。如果马云做翻译没有做到足够好,就不会有出国的机会。如果马云在没遇见互联网之前没有做各种尝试,估计就不可能出国,也就不会这么早认识互联网,更不会有今天的阿里帝国了。

当一个人慢慢在职场稳定下来的时候,下一步应该做些什么?很多人找不到自己想过的生活,是因为他什么都没有试过!这就好像谈恋爱一样,如果你连一个女孩都没见过,自然不知道何种类型才是自己的最爱,所以年轻的时候多去尝试并不是一件坏事。这个时期我们允许犯错,鼓励对世界保持开放的态度。而一旦你找到了那个让自己心动的女孩,快刀斩乱麻不失为一种好的策略,省得夜长梦多。就这样马云毅然辞职,于1995年4月创办了中国黄页,1997年年底在北京开发外经贸部官方站点。几次转战北京和杭州,在互联网领域不断犯错却快速成长。所以软剑期的职场秘籍就是:1.允许试错;2.找寻自己感兴趣的事业;3.快速发展。

三、重剑期: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四十岁前恃之横行天下

很多人说:马云在互联网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大晚。1999年初,已经在互联网行业摸爬滚打了四年的马云,终于开始向职业的顶峰进发。18 罗汉以50万元人民币创立阿里巴巴被传为一段佳话,接下来是软银投资、淘宝网、支付宝、雅虎并购、香港上市。马云带领他的创业团队走出了互联网的寒冬,自己也走出了职业的寒冬,此时的马云仿佛站在中国IT行业的顶峰,傲视群雄。此时的马云仿佛手握重剑,心怀若谷。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坚定自己的梦想让 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凭着对梦想的执着,马云做到了。但很显然专注、坚持并不是马云这个阶段成果的唯一秘诀,重剑中还藏有些什么玄机呢?如果说之前的马云最早看到了互联网的商机,开创了全新的商业模式,算是以快求新取胜的话,这个阶段的马云更加注重资本的价值,不断的并购与融资大大加速了他自己和阿里巴巴的发展。至今6分钟拿到软银的投资,依然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最让我敬佩的是当时孙正义本来要给马云4000万美元,却被马云当场拒绝:我用不了4000万美元。当一个人手握重剑的时候,往往会受到各种各样的诱惑,因为所有人都看到了你的价值,但你要清晰如何才能发挥自己的价值,就像当年杨过手握玄天重剑却绝不做武林盟主一般,一个人能抵御多大的诱惑,才能成就多大的事业。所以重剑期的职场秘籍就是:1.深耕细作;2.链接资源;3.有舍有得。

以上《高智商青年生存指南:降级论》一文,由编辑精心撰写而成,希望对您的职业规划有所帮助,更多精彩请访问“论求职技巧”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