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一个懂礼仪的职场人。

职业规划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计划的过程,职业生涯规划的好坏可能将影响整个生命历程。感谢您阅读《一个令HR头痛的问题:离职率》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业规划知识,欢迎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HR最怕听到的是离职,离职需要涉及到很多东西:离职手续的前雇员,做离开结算,办理社保,公积金等问题。其次是招聘,面试,入职手续,培训,新的社会保险,公积金等。

一个令HR头痛的问题:离职率

招聘部门也忙得不可开交: 为即将离职的同事进行内部转变,在雇用他们之前找到新员工,需要找人分担离职员工的工作,面试新员工,培训新员工,对新员工进行试用期评估等等。

留下一个同事,和绩效考核也可以是总经理,副总裁,董事,经理,主管,人力资源经理,以及很多其他人员或挂钩的年度考核,真可谓是“一个离开的时候,很多人付出。 “

1.招聘环节

HR部门通常是第一个测试,在尽可能详细地了解公司文化和公司背景的第一测试环节,以及一些规则和公司的规定。如果面试的是基层员工,你可以用,如工资和福利在第一个测试环节问题进行沟通,以避免在通知,企业和应聘者期望薪资时进入介意留下产生较大的差距。如果高级职员,可以理解在第一测试阶段考生的期望,再次,用人部门的负责人与总经理沟通。如果考生期望值过高,你可以理解的诱惑最低工资要求,或干脆拒绝。

在第二轮面试中,部门会尽量向应征者详细介绍工作内容、程序和工作环境,以免应征者的理解与实际情况出现较大差距。

2.通知入职环节

人力资源部在通知员工入职前,必须先做一些特殊岗位的背景调查,然后根据背景调查的真实性告知面试结果..在入职通知中,要确定申请人准确的入职时间,切记申请人必须完成与原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最好提供离职证明,并与原单位办理社保等事宜,避免后期发生劳动纠纷..并通知用人部门做好新员工入职后的安排;强调公司工资福利,工作时间,地点等细节,避免造成申请人理解错误;通知申请人办理入职手续提交相关材料..

3.报道环节

新的工作人员报告后,按照公司处理其数据收集,填写表格和劳动合同,更如果一天招募新员工时,建议开展新员工培训新员工更快地了解公司的规则和法规。当然,许多聆听员工的培训后放弃,那么员工就会放弃更好的交易,而不是作为一个辞职,而不是进入的原因。

4.培训和安排

招聘部门需要对新员工进行工作技能、流程、标准等方面的培训。 帮助员工更快地融入公司。

如果你在开始工作后两周内离职,通常是因为你的期望值不应该是这样的,现在是时候检查你在面试中与应聘者的沟通有多好了,你对公司文化、制度、工作描述等有真正的理解吗。

如果3个月内离职有2个理由:

被动辞职,也就是说,试用期不能达到公司的标准,此时我们需要回顾一下自己在面试中是否有足够的经验去了解,涉及到技术职位,面试的实际情况,应聘者的性格,对爱好的判断是否准确。

主动离职,一般是因为新员工觉得自己的工作过于单一,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或者与管理层沟通出现严重问题..

在此期间,员工流失,主要是因为该公司的管理不当的沟通,但是这一次,我们需要给新员工一些压力的顶头上司。 HR也需要直线经理的平时训练中得到加强,让引起的教训,以及员工流失率与性能相关的管理员工流失的成本。

在工作两年后离职的员工通常会觉得公司没有发展,或者他们的个人价值没有得到更多的体现。 这次需要公司的管理层和人力资源部门共同努力,发展员工的职业生涯。

扩展阅读

一个优秀的猎物背后必定有一个优秀的猎头


猎头工作是挖别人墙角的人,这听起来好像做猎头不是一件光彩的事。从事猎头至今已有八年,徐先生认为自己所做的工作绝对是一件“补墙角”的事,毕竟只有真正的艺术家才能将更合适的素材,用在更适合的空间里,将这个世界的美体现得淋漓尽致,猎头亦是如此,一个优秀的猎头可以把自己的候选人变成更好的猎物。

一个优秀的猎物背后必定有一个优秀的猎头

你是谁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我们无论醒着或睡前经常问自己,我是谁?在多年,甚至高级管理人员采访过程中发现,猎头,所以很难回答这个问题,因为他们自己在职场,就在工作场所,“对自己的替补”,而不是“真实的自己。”所以,当“自己在板凳上”与“他人”的时候,他感到困惑,急于寻找另一个“板凳”,因为没有“板凳”没有“自我”。只有深深的知道“我是谁”,他们之前人们可以自由选择他们想要坐在工作场所任意“板凳”。

你想成为谁?

在职场中,大部分人进入一个行业,坐上一个位置,都是偶然的。从开始第一份工作,那个时候都不知道自己未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有的是家族原因,有的是专业使然,有的是正好出现了这样一份工作。有的人就这样一天天过完了一生。生活本身不需要太多刺激,只要平康安福极好。只是在这一生里,你是自己活了一生,还是为了别的人活了一生。这个时候就要问问自己“我想成为谁”。

成为你想成为的人的条件是什么?

当这两个问题完成后问,我们必须开始想象的那样,你想成为的那个人,站在聚光灯下,很多人对他们的支持,自我的,他很亮的成功。然后,你需要问自己,希望这是我自己,“什么条件仍然缺乏。”这个问题有两种后才问题得到充分的思想,那可能是准确的答案出现。

需要做什么来完善缺少的东西?

在职场中,很多人想要前三分的时候就开始停滞不前,因为是时候到了这一点了,当他们非常自觉,充分意识到现实和梦想之间的差距时,这种划分的痛苦就属于勇敢者。此时,有些人选择在聚光灯下继续幻想,现实的梦想,有些人开始在实现梦想的路上奔跑,蜕变是在坚持之后。

上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梦想,累了怎么办?

这四点是通过职业咨询和自我斗争来实现的,很多人在跑步过程中往往会因为失去了最初的激情而失败。 是时候给自己一个放慢脚步,安定下来的理由了,让你的灵魂专注于它想要的地方,当你精力充沛的时候,重新开始,从问自己”我是谁”开始下一章 .

猎头是一个非常有成就感的职业,特别是当一个候选人发信息说:“你是高级猎头的斗士。我回答他说:“其实我只是一个隐身机器,别人的成就是我最好的。”其实,作为一名专业猎头顾问,不仅要懂得如何锁定猎物,如何顺利“出售”猎物,还要懂得如何“咨询”你的猎物,如何“捕食”可持续发展。

看懂一个故事、一个公式、一个法则,让你未来更有价值


最近朋友圈被一条信息刷屏了,一年前从宝洁空降京东的熊青云被调离了市场部,为什么说这个消息很震撼,先普及一些背景知识:

一句话说明熊青云很牛逼:

在20xx年加入京东前熊青云是宝洁全球职位最高的本土华人。>>>>

一句话说明为什么这个信息很火爆:

熊青云是“公认的市场营销与品牌管理专家,在业内具有极强的影响力”,是中国外资企业职业经理人中的标杆式人物。但是短短一年却发生了逆变,此次调整之后,熊青云在京东集团内部地位有所下降。

一件小事看出从传统行业到互联网行业的不同

熊青云在位一年最主要的是为京东换了Slogan——20xx年9月份,熊青云尝试将京东Slogan从此前的“多快好省”更改为“只为品质生活”。但现在大家打开网站,依旧是“多快好省”

对于更换的原因其实也挺好的,熊青云认为电商们应该从过去的这四个功能性特征上升为打造品牌类特征。但是现实条件不是特别好,比如刚结束的618大促,也没有对京东业绩提振起到应有的作用。

我感觉这位美女主管如果爱刷朋友圈的话,可能在来京东前一个月会看过李叫兽写的关于X文案和Y文案区别的文章,那么应该不会改口号了。

该图片来自于李叫兽文章截图

所谓的X文案就是自嗨型,辞藻不错,看着爽。而Y文案就是从对方需求角度出发,直指对方的利益,关注对方想要什么。

作为京东、天猫这种互联网购物平台,即使不是节日都要创造一个出来的机构,必然是从流量、从速度、从实惠这种现实主义出发,所以现在把口号改过来也就不足为奇了。

一个公式:

从行业+企业+职位到圈子*能力*特色

过去人们的自我定位标准是行业+企业+职业,我们来看看熊青云的简历就知道了,

从这份华丽的简历可以明显感觉到熊青云的职场仕途如她的名字一样,平步青云。也符合我们过去对一个人自我定位的认知:都是采取的这种模式,选定某一个行业,认定某几个企业,从初级职位做起,一步一步慢慢达到个人巅峰。

但现在时代变了,由于互联网的搅局,一切来到了VUCA时代,充满了不确定,未知、多元化、不可长期预知的状态,而个人定位也转变为了圈子*能力*特色 。

圈子:

圈子有两层含义:一是因机构链接到的圈子,我称之为平台,再次回归到熊青云身上,她不是被京东挖走的第一个宝洁人,远在20xx年7月,原宝洁中国个人清洁用品事业部总监兼负责人程峻怡正式加盟京东商城,负责管理京东商城市场营销部门。之后调任POP开放平台部门。其实除了这一男一女,还有大量的中层宝洁高管曾被京东挖走。而除了京东,还有很多企业倾向于宝洁系的人。

为什么?这就是平台的力量。就叫“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好的平台有一套系统,他能把你的成就放大,同时为你的以后出走提供背书。

来吧,给个名单,看看那些曾经在宝洁呆过的大佬们,中外都有哦。

但是这种平台过去一般是固定的,就是说某个行业总有那么几个大鳄,众所周知,作为个人是拼了命的往里进,而且一二十年的大概发展路径是清晰的,是有一个比较明显的上升阶梯供你参考。但现在时代变了,一切充满了不确定,未知、多元化、不可长期预知的状态,曾经的核心部门等你努力奋斗进入时结果已经没有了,例如曾经的微博,曾经的行业也有朝阳变到了夕阳,甚至马上有可能就要退出历史舞台。

面对这种情况,就需要提到圈子的第二层含义,也就是因人链接到的圈子,我称之为人脉。过去的人脉圈,往往是同一行业缔造出来的,例如教师圈、hr圈、金融圈等,但现在你会发现现在的圈子每一个人并不仅仅只有单一身份,他们可能主业是教师、副业是咨询师,平时还投资有自己的公司,业余时间还写写书、玩玩旅游,曾经的玩笑话:不想当吉他手的操盘手不是一名好的咨询师,现在变成了事实。所以现在的个人就注定你要多去接受不同的圈子,现代的社会发展就是以这个人脉圈为基点的,比如朋友圈、比如社群运营、比如互联网发展都是不同的人和不同的人打交道,这个就如同阿凡达里提到的那个生命之树,表面上是一个个的个体,但是根系下确是错综盘杂,你不选择进入这个网络,那么迟早有一天你会枯竭而亡。

能力:

圈子有大小,那么如何才能进入一个好圈子,而不仅仅是一些自嗨圈,靠的就是能力了,不要以为你和某几个大佬聊过天,或者说她为你点过赞你俩就是好友了,你俩就是互为人脉了。真正的人脉都是符合能力兑换价值的。比如熊青云们之所以能从传统行业跳入互联网,也是基于高层能力的迁移作用。由于能力是如此重要,可以说我们现在的所有事情都是基于能力,例如追求成功感和幸福感,其实说白了都是一种能力。后文会专门用一个法则来论述关于能力提升的秘密。

特色:

这个是与圈子互为对称的。圈子是系统的概念,是凸显你能往外延伸多大。而特色是个体的概念,是来突显你自己有多高。因为在各个圈子里,有着很多不同的人,而每一个不同的人又有着不同的身份或能力,而这些其实都是高度同质化以及重叠化,那么如何突显你自己,就是要打造属于个人特色的一些东西,俗成贴标签,而这些都是在前两层做的不错了才能考虑的东西。

而特色也是有着不同阶段不同层级的。例如初级阶段可能多重身份、不同的斜杠就是一个标签。随着能力的增长的,可能有代表作品或者说代表项目就是你的特色。水平再高一点可能就是某一个行业的标杆人物,这就是特色的东西了。总之这和能力大小和个人积累有关。

一个法则

这个法则大家耳熟能详,叫做10000小时天才理论,说的是一个人只要能在某一个行业深耕细作10000小时,那么就能成为某一行的专家。其实换句话说这就是一个提升能力的方案,但是也不像想象中那么简单,我们要从三个方面来剖析。

1、这10000小时是分阶段的

入门只需要100小时

熟练只需要1000小时

精通只需要3000小时

专业大概需要10000小时

大部分人停滞在入门到精通的阶段

这个是秋叶大叔在一次讲座中提到的,我感觉很好,就把结论拿来直接用一下,其实具体的时间因人而异,但是至少有这么一个直观的概念。

从这个时间分类中我做了一个小小的诠释,加入了自己的理解:

a、入门的100小时可以用来检验你的兴趣。

我们有时候总是看着碗里的,想着锅里的。总是认为别人做的才是我喜欢的,不要紧,先利用业余时间也就是100小时去做做看,因为通过这100小时你可以有一个简单的入门,至少能剥开艺术照,让你看到素颜照,以此检验你是不是真正喜欢这件事。

b、想生存下来其实只需要你持续投入1000小时,很多人都会在面对一件陌生事情时,或者从大学毕业开始做第一份工作时,遇到各种困难,有的人会因此退缩,所以会造成一年之内换很多岗位或者说一个人会有很多兴趣,但每一个都不专的情况,这个就是阀门。因为困难是暂时的,你只要想办法解决,持续投入,高度专注,那么经历过这段时间后,你就会熟练地掌握这个技能,比如半年到一年成为PPT高手,成为思维导图高手,成为读书达人、演讲达人、写作达人等,其实都是跨过了这个时间节点。

c、如果你能够持续深耕细作,那么就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小有成就。3000小时一般是3~5年。

d、专家需要更长时间,不解释,受到环境、趋势、天灾人祸各种不可控因素影响太大,可遇而不可求。

2、每一阶段是重复练习和阶段性目标调整反复进行的

每一阶段都是这两个过程不断重复,一个是通过重复练习强化,一个是阶段性目标的调整。还是拿熊青云做个例子。可以清晰地看出每一个职位她都会呆三年左右,也就是通过不断的重复,不断的强化完全get到这个职位的能力,然后每隔三年做一次大的职位晋升,也就是目标调整,去迎接新的挑战,然后再在这个岗位持续、专注投入三年左右,然后获得下一次通关,如此往复。

3、做到一段程度,能力是可以进行互相迁移的

当你在一个行业或一个职位做的超过3000小时候,你的能力绝不仅仅是专业能力,而是还有着诸如思考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等可迁移能力,这种能力会有助于你快速接触另一个行业,或者打开全新的一个局面,在你去尝试另一个技能时,可能只需要1000小时就能达到本行业3000小时的水平了。那些所谓的斜杠青年、多面手,你会发现很多方面都很牛逼,其实就是因为高阶能力的迁移性导致的,因为人达到一定level,会发现很多事情是相通的,而这也是熊青云能从传统行业跳槽到互联网行业的真正原因。就是高阶能力的可迁移性。

总结一下:

一个故事:宝洁高管跳槽折戟来引发时代变迁对个人定位的思考

一个公式:从过去的行业-企业-职位变到现在的圈子*能力*特色

一个法则:认清10000小时的核心点,从而快速提高自己的能力

王鹏:坚持还是放弃,这是一个问题


王鹏:非常荣幸我成为今天论坛的第一位演讲嘉宾。刚才主持人一系列的头衔把我也吓到了,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这个主题《坚持还是放弃,这是一个问题。》在我做这个题目之前,我在网上搜过很多类似的句子,这句话是莎士比亚经典对白,我发现居然在网上类似的有很多。

“买房还是租房”这是一个问题,生活在北京的人都会有这样的问题。“跳槽还是不跳槽”这是一个问题,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困扰。“考研还是工作”这是一个很 大的问题,我们每年都会有大量的毕业生面临这样的问题。“服还是不服”这是这两年出现的问题。“捐款还是不捐款”这也是一个问题,这是今年最严重的问题。

我在网上搜了这么多题目,我突然间明白,我发现人好象永远都生活在十字路口,我们每天都会遇到大量的问题,我是一个普通人,跟各位一样过着普通的生活,普 通人意味着我运气极好或者运气极不好的情况都是小概率的事情。它的意思是说我不大可能会成为像比尔盖茨或者乔布斯那样的伟人,不大可能一夜之间有500万 的头彩,不大可能坐飞机的时候突然从飞机上掉下来,这些都是小概率事件,但是普通人更多的是琐碎的烦恼、琐碎的问题、琐碎的选择。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就 是这样一个关于普通人的人生选择的问题,关于一个普通人的人生选择的故事。

这张照片是我07年毕业的时候照的,当时我是从一家叫做甘肃农业大学的英语专业毕业。我太太看到这张照片的时候她给的评价是,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傻的毕业 照。看起来我确实有点傻乎乎的。其实我从小到大都是一个蛮听话的孩子,父母为我安排好了很多事情,我稀里糊涂的选了一所大学,选了自己既不喜欢也不讨厌的 专业,结果可想而知,大学毕业之后我一毕业就失业了,我当时觉得北京的机会一定很多,所以我来到了北京,希望在这里能有自己的事业。结果当我到北京的时候 我才发现,现实和我想的完全不一样,因为我当时没有钱,北京的房租高的超乎我的想象,我没有钱只能住在二里庄这样的公寓里。我第一次看到这个学生公寓的时 候非常惊讶,我不知道这个地方是不是北京,这个地方即便不下雨白天也是污水横流,路边有很多的叫卖的小贩,道路坑坑洼洼。而且路边的大排挡非常多,5块钱 可以填饱肚子,我没办法生活在这个地方。然而最迫切的是我找不到工作,没有一个像北大、清华这样毕业的名校证明,没有一个“叫李刚的爸爸”,没有博士硕士 的头衔,好工作离我非常遥远。

我不知道在座每个人还有多少人记得自己刚开始面试的情景和窘迫?我至今仍然记得我当时找工作的一个场景,那是我最窘迫的一次去面试,我投递很多简历被退回 来。有一次有一家公司答应跟我面试,这家公司在上地的一个软件园里,是一家台资企业。公司装修的非常豪华,一层大厅有非常明亮的玻璃门,公司里每一个门都 有一个门禁,刷卡才能进去,里面的人穿着职业装忙忙碌碌,地上铺着非常柔软的地毯,我当时觉得这种感觉很棒,如果有一天能在这里工作是我求之不得的。结果 这家公司的人事问我第一个问题,他问我说,我们看了您的简历,我们觉得你的背景适合我们其中的一个岗位,这是一个实习生的岗位,一天30块钱,你能不能接 受。我很迅速的说没问题,可以的。这个HR问我第二个问题,他说我们这个实习生岗位非常忙,一天可能工作12个小时,你能不能接受。我想想说可以的。HR 问我第三个问题,他说我们这个实习生岗位非常忙,有可能周六周日自愿加班,你要明白自愿加班不会有薪酬,你能不能接受。我犹豫了一下,看了看会议室外来来 回回的人群,我突然间明白我自己真的很需要这份工作,我迅速说没问题,可以的。这个HR跟我说,好吧,我们今天就到这里,你可以回去等我的消息。我面试这 么多天里非常清楚这句话意味着什么,它意味着你没有机会了。在我的再三追问下,我问HR为什么觉得我不合适。这个HR跟我说,我觉得你不够真诚。为什么 呢?因为这是一个压力测试题,我们不太相信有一个人接受所有这么多苛刻条件,如果你能拒绝我一个或者两个说不定会进入下一轮面试。但是这个HR不知道的 是,我当时在北京身上所有现金只够我再坚持一个月。当我从那个公司出来的时候,我突然间明白一个道理,为什么公司的人事都被叫做HR?因为他是坏人的缩 写。后来我结婚的时候,我太太也是做HR的,我突然间发现原来HR也是好人的缩写,只不过那是很多年以后的事情。

那次的面试我终身难忘。我找好几个月工作一直没有什么头绪,我想要的工作人家不要我,来找我的工作我不想去,我的家里非常着急,他们替我安排了一个建筑事 业单位的岗位,让我回去上班。这个岗位是一个建筑事业单位的物资部采购。各位,物资部采购,当时我所有的朋友、亲戚、同学当听到这个岗位的时候,他们第一 反映跟你们脑中想到的词一样,这是一个肥差,肥的流油。他们都劝我说不要放弃机会,回去吧。于是在我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思考了很久,我开始想一个问题,坚 持还是放弃,这是个问题。我是想坚持自己想过的生活?还是放弃这一切去过一个已经为我安排好的安逸生活?

我妈告诉我说,其实人生就是这样的,老婆、孩子热炕头,安安稳稳过日子吧,不要再折腾了。在那一瞬间我差一点点就妥协了。我当时问自己要坚持吗?如果坚 持,在北京这样的城市里,我能找到什么样的工作?如果有一天我找到了这份工作,这个薪水能不能养活得了我?如果坚持,五年、十年我还是这样子怎么办?我要 放弃吗?我不太甘心。很多年以后我在网上看到一段王朔中篇小说当中的一段话,非常印证我当时的心态,这段话是这样说的,他说“我知道我是有来历的,走在芸 芸众生当中这种感觉尤为强烈。”我相信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想法,觉得自己是有来历的,每个年轻人都有。所以当时我觉得自己这么有来历的人,一定能成就一番 事业,为什么不坚持,甚至还没有开始就要结束呢?所以我跟自己说,我一定要坚持再走一步。于是我留了下来,继续开始到处投递简历。

误打误撞之下有一家公司给我一个机会,销售培训师,是一家IT公司。那天下午我赶到这个公司的时候,这个大厦很壮观很漂亮,那个门口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 一个非常大的自动门,在我生活的西北的小县城里,对所有东西都是滞后几十年才会看到,我上高中的时候才知道有自动扶梯,第一次坐自动扶梯。上高中的时候县 城里才有自动门,所以我对所有自动东西非常感兴趣。我去这家公司面试的时候在大厅里见到自动门的时候,我说好高档,我走在跟前不用动它就能打开,我一定要 在这家公司工作。我表现很好,很努力,他们对我很满意,但是我没有任何销售经验,没有任何培训经验,甚至没有工作经验。结果这家公司给我更为苛刻的要求, 他说我们还是蛮看好你的,但是给你一个条件,如果你能在一个月之内完成中等销售完成的业绩,我们就让你做培训师,所以你要先从电话销售开始做起,我们给你 一到两个月时间,这个过程中你完成就做培训师,完不成你就离开,但是你的薪资只有最低的基本工资。当时还是蛮欣喜的,至少我觉得有了一份工作,于是我开始 了我的电话销售的生涯。

这就是电话销售的工作场景,行话叫做大通铺,因为工位没有任何隔断,100多人就在大通铺里热火朝天打电话。我记得第一次打电话的时候非常紧张,因为我从 来没有做过销售,不知道说什么。慢慢尝试给客户打电话,我发现很多怪异的客户,很多时候我刚报上公司的名字,电话那边冷冷传来一个字“滚”,我猜想是被电 话骚扰的太多。还有在电话里威胁我的,那边会很愤怒的说你们公司要敢再给我打电话我就弄死你。但是我做的很认真很努力,一天最多的时候我会打300个电 话,7月是北京最热的天气,无论那个客户有多远我都会去拜访他。结果一个月之后我成了公司销售冠军。有一天老板找我说,你还是不用做电话销售,来做培训 吧,如果你能培训出几个销售冠军来,你的价值更大。于是我回到培训部成为了一名培训讲师。这张照片看起来蛮帅的,当时做培训老师的时候我很开心,因为不用 再打电话,不用再顶着烈日见客户,我觉得真的好幸福。这是我当时为数不多的留影之一。我上面穿着一套西装,看起来蛮帅的,但是我当时没有什么钱,拿着很少 的薪水,这是我当时为了做培训讲师买的唯一的一套西装,我非常喜欢这张照片,它留下我美好的记忆。我做这个培训讲师很认真、很努力,我很珍惜它。结果四个 月之后我成为了培训部的经理。

在IT培训公司有一个非常常用的营销手段叫做会议营销,就是把一群客户约到会场里,找一个专家讲经济形势,讲一个销售理念,然后卖产品。这种营销模式在保 险、IT、保健品这样的公司里用的非常多。我们公司每一个月都会做很多场这样的会议营销,在会议营销的时候会有一个人出现,这个人叫做导读,他不是主持也 不是讲师,他是导读。在会议开始之前他会介绍会议背景,上台组织一个互动,比如让现场企业做一个交换名片的活动,每次上场七八分钟。因为每次我们做会议营 销的时候都是在周末,你要做这个活动就要加班,有一次做导读的兄弟找借口没来,我们老板说你也是讲课的,你上来顶一下班,8分钟。为了这8分钟我准备的非 常认真、非常努力,上去完美的呈现了8分钟,结果下来之后我的老板跟我说,这样吧,你以后每周都来好了,做的很不错,这个导读你就继续做吧。于是我每个周 六为了这8分钟的导读都要来加班,我每个周六都做的很认真、很努力,我很珍惜这个机会,我甚至不知道有一天做导读会什么样。但是等我做一两个月之后,我成 为这个集团导读做的最好的人。很多老师来我们分公司讲课的时候点名说让那个小胖子做导读,感觉很好。所以我成为这个集团做导读最棒的。直到有一天我老板 说,你不如干脆讲课,导读状态也很好,你来做讲师。于是我从那天开始成为了会议讲师,周一到周五在公司做培训经理,周六或者周日加班做会议营销讲师,没有 任何额外的工资,但是我觉得蛮开心的,因为这又是一个进步。于是我在这家公司里,从一个几十人的小会场开始讲,在公司的会议室给我们的老客户讲,再到后来 的时候这个会议室规格开始不断的升级,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好,我讲的也越来越好,直到后来我成为集团会议营销做的最好的那个。于是从我们公司会议室变成 酒店里专业会议室,从在北京讲到外地巡讲,我做的会议营销越来越多,我成为这个行业里做的最好的那个。

伴随着这一切,我的老板有一天来找我说,干脆你别在分公司呆了,你到总部来,销售管理部。于是从那天开始我成为销售管理部区域培训总监,我管理两个大区八 家分公司培训,我的会议营销每次都有几十万到帐,我拿一定比例的提成,从那天开始我的薪资终于开始大涨。伴随这一切,我的头衔也开始变化。我从互联网行业 资深专家变成国内某知名大学客座教授,500强公司中国区产品顾问,某某国家级信息中心首席培训师,还有某某协会常务理事,虽然这些头衔没有一个是真的, 但是公司把我包装的蛮成功,我也很享受。于是从这一切开始所有都在变,我从二里庄去到环境不错的小区,我有更多体面的衣服,出去经常打车,在餐馆里吃饭的 时候不用再紧张的做心算,一切变得越来越好。我的父母不知道我具体做什么,但是他们知道我在北京有一份不错的工作,是一个白领,收入也很好,收入高到可以 让他们在西北的小县城里向亲戚朋友炫耀。我甚至琢磨说如果我照着这个进度继续努力的话,未来几年之内我可以攒够房子的首付,带家人去旅游。可是在中国有很 多事情就是这样的,每一个职业都会有一个比喻,很多职业看起来像是看A片一样,看的人都觉得好爽,做的那个未必。

从事会议营销讲师也有职业尴尬。有一次我去重庆讲课,在电梯里我遇到一个客户,销售代表陪在他旁边。一进去之后,这个销售代表很激动,跟客户介绍说,张 总,给您介绍一下,这是我们北京请来的专家,清华大学退休教授。那个客户当时愣了一下,我一边带着职业的微笑,一边想说,是客座教授你这个笨蛋。一边跟这 个客户握手,那个客户愣了一下,脸上闪过一个表情,江湖骗子。那天会议做的很好,等我回到宾馆的时候开始第一次想我到底是谁,我是二里庄的穷小子?还是光 鲜的白领,还是行业的伪专家?我第一次开始想我的这份职业未来在哪里。

还有一次更严重的事情深深改变了我,有一次我去成都做会议营销,有一对夫妻会议完成之后没有走,他们想跟我聊了一下,结果发现这对夫妻是想问一下他们的企 业适不适合买这个产品。结果我一聊发现这个男的只有半个手掌,他曾经有一次事故,半个手掌被切掉了,幸运的是他拿到赔偿金,他们开了像成都小吃这样的餐 馆,这次销售想给他推荐网络产品,他们想问我这个到底有没有用。曾经有很多客户问我这样的问题,我都会坚定的回答没问题,肯定有用的。因为这就是我的工 作,有用没用不是我关心的,我关心的是你能不能买这个产品,能不能让我拿到提成。但是在那一刻我突然犹豫了,在二线的城市里,像成都小吃这样的餐馆在网络 上做推广有什么用呢?于是我不知道怎么跟他回答。现场很乱,有音乐声音,我突然间很烦燥,找了一个借口离开了。当我回到北京的时候我又开始问自己这个问 题,我是要坚持还是要放弃,也是一个问题。我是要坚持吗?如果下一次客户还来问我这样的问题,我该怎么回答,我是要放弃吗?我在这家公司从一个电话销售到 培训讲师,到培训部经理,到区域培训总监,到会议营销讲师,让薪资翻了五六倍,我为什么要放弃?于是我想了想,想请假让自己休息一下,我去老板办公室找老 板,我跟老板说,我身体不好,要休息。我装作病态萎靡不振,我说要休息一段时间。我的老板很聪明,他只说了两句话,第一句,身体不好,好好休息。第二句, 无论是升职还是加薪都可以再谈。那一瞬间所有的萎靡不振都没有了。从老板办公室出来的时候开始想我到底怎么样,今天一定要做一个决定。我一边往公司楼下 走,一边开始想这个问题,等我走到楼下的时候遇到这扇自动门,我突然记起来我当时来这家公司面试的情景,那天是7月的下午,非常热,我坐了半小时的公交, 又走十分钟路,浑身是汗,走到这个门口的时候看到高档的自动门很欣慰,我从这扇门走进去的时候,门轻轻打开又轻轻关上,走到大厅里的时候空调很足,特凉 爽,我突然之间喜欢这扇门,这两年我无数次从这扇门穿过,我穿过的时候都觉得我离追求的东西又进了一步,而那天很怪异,当我走过的时候,门轻轻打开轻轻合 上,在合上的那一瞬间,心里有一个声音跟自己说,我永远不会再回来了。

在那一瞬间我觉得很沮丧,我怎么会轻易做这个决定呢?于是上车的时候我一直在想我到底哪根筋出了问题。我看到公交车站牌上有一个广告,大体意思是说运用什 么产品会让你的人生更精彩,在开车的一瞬间我看到广告的时候,我脑中突然闪现一句话,人生可以不精彩,但是不能不光彩。我不想在70岁的时候回忆起这段时 间的人生还是很尴尬的。突然我明白我为什么要放弃,心理轻松了很多,我终于找到了我放弃的理由。

各位,当我今天站在这里跟各位分享的时候,我时常能想起每一个时期的我,从那家公司出来之后我去培训行业做了人力资源部的培训经理,我的薪资比原来少了很 多,但是我心里更踏实。在我每天工作的时候,我仍然会想起曾经的每一个阶段的我,当我站在这里跟各位分享我的人生故事的时候,我也能想起每一个人给我的支 持,有曾经懵懵懂懂的我,有曾经找不到工作失魂落魄的我,有曾经那个做销售的我,有曾经做培训讲师出差的我,有曾经做培训经理的我,每一个我都在最当下做 了最好的选择,做了最好的坚持,做了最好的放弃,我深深感激它们。当今天在这里跟各位分享的时候,有朋友问我说,你可不可以告诉我你到底想坚持什么,想放 弃什么。我们每个人情况不一样,你们想坚持和放弃的只有你们自己才知道。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无论你选择坚持还是放弃,请你努力把它做到最好。如果你选择 坚持,就把当下事情做到最好,下一秒就会出现机会。如果你现在放弃也没关系,不要后悔,听从你内心的声音,因为真实的你会和你过一辈子,他不能被你欺骗。

最后我想用伯拉图的名言结束我的演讲,这句名言是这样的:人生最遗憾的莫过于轻易的放弃了不该放弃的,固执的坚持了不该坚持的。这就是我今天想跟各位分享 的我的人生经历,我未来非常希望成为职业生涯规划的培训师,我正在为这个方向努力着,我做的很努力、很认真,我希望机会一定会出现在下一秒。这就是我今天 的演讲。谢谢各位。

好程序员的习惯之一 积极解决每一个问题


对于好程序员,有很多好的习惯,为什么要把这个习惯放在第一个呢?有很多人如果阅读过《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其中第一个习惯就是积极主动。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我把解决解决每一个问题放在首位从理论上是完全没问题的。但我要说说我们程序员独特的地方。

所有人都知道,程序员永远是拿着键盘在战斗的勇士。他们不能只是纸上谈兵。他们得有非常多的实战经验,人家才慢慢地说你是一个高手。可以说,高手绝对不是吹出来的,而是真枪实战干出来的。

在这里,我们不需要考试,不需要比赛。我们就看同样是一年年过去,到底谁做出来的东西最好,最多!因此,解决问题是我们提升自己能力,并且证明自己能力的非常重要的路线。我有一个非常好的朋友,大家认可他,就是因为往往全公司最难的问题,都是他解决的。还有一个朋友,就是因为他解决了全公司最大的技术问题,而得到了公司的十万元的奖金。

事实上,对我们来讲,任何一个问题,都可能是给我们打开了另外一个知识领域的大门,让我们了解到很多未曾关注的事物。这里面我有很多经验。

有一次我在研究代码注入的时候,发现Delphi的VCL对接口的实现方式。而且这个发现,让我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在Delphi中做接口类型的强制转换的时候会发生错误。

还有一次,因为我做了一次技术分享,当时会上我的同事就提及了Ruby的不同设计思路,我当然也开始关注起来。这次事件,让我发现很多不同面向对象设计语言背后的实现思想,非常受用。像C++/C#/Java语言的继承,讲究的是类型的定义。而Ruby却可以动态修改任何一个已经定义的类。

当然了,这样的例子非常多。我们还不如反过来说说,如果我们遇到问题都绕过,或者不闻不问,或者得过且过,全然不当存在过一样。你会发现这样的人,事情分配给他的时候,他才会去做。偶尔也能看到他的聪明,但是就是看不到成绩。

是的,积极主动地解决每一个问题,让我们能够做程序员做得每天都不一样,每天都很精彩。而且,必须认识到的是,改变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很难,唯有自己对事情的看法,才是我们可以,也是最容易去改变的。当我们心中真正开始热爱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就走上了优秀程序员的长征之路。

是的,万里长征,这还只是开始!但是只要这一步走对了,下面就不会偏太多。

面试是一个双向选择:如何判断一个公司


面试过了,固然表示在某些方面市场对个人素质的肯定,但也不必抱着“感恩戴德”的心理,用人单位满意是前提,公司适合个人才算圆满。所以短短一刻钟的面试,不仅考研公司人力资源部门的识人水平,同时也需要求职者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判断面试单位是否“合格”。

1、市场

看一家公司的好坏,首先要了解其市场大环境和公司目前所处产业链的位置。如果公司市场做的不错,一般还是有前景的,不足的地方只要弥补一下即可。如果市场做的不好,其他再好也无用,此时管理、规范统统于事无补。薪酬高也是暂时的,不能长久。

2、福利

从工资去评论一个公司是最大的误区,毕竟现在大多数是民营企业,而非国营企业。看本质:这家公司的骨干拿的多不多,公司效益好的时候是否普遍拿 的多,是否工作努力负责的人拿得多,是否能力上升了拿的多,是否有明确的奖惩制度并且切实执行,是否核心骨干对于收入牢骚较少,是否有连续晋升的普通员工,年终的重奖是否有、给了公认工作出色的人了吗?如果这些答案大致是肯定,说明这个公司在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在办事。

(面试是一个双向选择:如何判断一个公司)

3、固定工资

工资是否合同中就规定清楚(或试用合同中就规定)?工资是否从来都按时发放?工资是否按规定明明白白发放而不这样那样的莫名扣款(当然违规扣款除外)?如果这样,这个公司基本是可信的。

4、社保

是否明明白白有说法(尤其在试用期)?在公司正式就职的员工,是否都有社保?社保刚开始可能少,工作1年以上是否社保基数是否会上升?如果这样,基本上这个公司大的原则上是规范的。

5、加班

大家都不喜欢加班,但不得不加班。加班主要看是否个人没有完成任务而要加班,是否公司要求加班但加班是否计入业绩考核?工作比较出色的人加班是 否多(一般出色的人加班少)?寄希望于加班了马上要拿加班工资,这不现实。加班短期有收入不现实,长期一般都有回报。其实加班对公司、个人都是个态度问 题,如果在公司加班能够与个人的成长和晋升是挂钩的,则是基本可取的。

6、公司的发展

看看公司是否在成长?业务、市场在扩展吗?产品在扩展吗?员工人数在增长吗?客户的基础在加厚吗?客户在丢失吗?如果大致是肯定的,则这个公司具备成长性,在此工作辛苦是必然的,但回报是可以期待的。

7、看看公司的员工

老员工多吗?呆上2、3年以上的员工多吗?老员工是骨干核心吗?他们的水平大多数高吗?骨干核心老员工的收入高吗?他们工作状态积极吗?是否有 迅速上升的新员工(1年内的)?如果基本是肯定,则这个公司的价值观是基本符合市场经济规律,是基本长期坚持这个合理的价值取向原则的。这点是很能从侧面 反映一个公司的整体基本情况的,什么都可以假,这点假不了,什么都可以包装,这点包装不了,是在其他情况无法判定的时候,可以作为重要的评价公司的一个依 据。新到一个公司,可以从这点先着手分析评估。

8、看会议是否简洁高效

开会最能看出一个企业的管理作风和办事效率,那种整天会议不断,却流于清谈,只能说明公司没有时间观念和紧迫感,在无所事事中会被竞争对手的战车碾得粉碎。

9、看工作氛围是否融洽

员工之间相互协作,团结一心,积极向上,这样的公司是一个蓬勃上进的公司,要力争使自己融入进去。相反办公室里派系林立,勾心斗角,互相拆台,或员工人人自危,暮气沉沉,这样的公司呆不得,也呆不久,走为上策。

10、看组织纪律是否有序

是否纪律大于总裁,法治大于人治,规则面前人人平等。纪律松弛,违纪不纠,特权人物大量存在,这样的公司就不会播撒公平的阳光。

一个跳槽狂的曲折经历


一个跳槽狂的曲折经历

  跳槽一词对于职场的您来说,已经不陌生了,有的人跳了多次还在原来的地平线徘徊,有的人是越跳越高,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结果呢,且看下面的文章给您一一道来。

最近接待了很多遇到了跳槽困惑的人,他们来自不同的行业和职位,年资长短不等,但有着同一个特征:在职场中有过数次跳槽经历。在征得李丽(化名)的同意后,我们以她的真实案例为原型,通过采访和艺术加工后,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她5年来的职场心酸,希望给广大职场朋友以启示。

都说阳春三月正是跳槽的大好时机,我这个早已被朋友们封为跳槽女王的家伙自然也按捺不住习惯性跳槽的不安分因子,马不停蹄地奔走于各大 人才 超市。如今回想我毕业5年来的职场经历,真可谓一部血泪史,叫人警醒,发人深思。

2004年的夏天,学了4年 外贸 英语 的我终于可以离开那所毫不起眼的三流学校,开启崭新的人生。但我认为,正是第一次就业的仓促经历,决定了我以后对待工作以及跳槽的态度。

首份工作的选择便是一个十分尴尬的开始。因为我的专业课成绩一般,在找实习单位时只能进当地一家很小的贸易公司。眼看着班上的同学也都纷纷签了约,学校一再催我们离校,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我只能选择去实习单位去做了 外贸 跟单。这家公司加上老板一共4个人,一个项目做完后通常会有半个月甚至更长一段时间无所事事,那段时间我吃了上顿没下顿。幸好男朋友经常接济我,时常帮我买吃的,同时也不忘催着我赶紧找新工作。于是,白天在公司没事上网投 简历 ,下午就找借口溜出去 面试 。三个月后,我终于成功跳槽,进了一家日资公司的战略发展部做助理。

到了外资公司才知道规矩多得离谱。那个日本老板经常会因为下班没有关电脑或复印机而大发雷霆,打印要求用灰色快速,纸得用双面,领笔得拿着空笔芯去换新的,在晴天阳光充足时不能开灯,至于周末加班更是家常小菜。那时过去的原因就是觉得员工都很有激情,团队精神不错。可是我太背时,入司一个月后,老板觉得我们的工作太闲,结果将整个部门人员都裁员了。我压根来不及做任何准备就再度陷入失业中。转眼到年底, 招聘 市场机会少,最后好不容易找了家台资展览公司当销售。

干了没多久,家人觉得我干销售有些不靠谱,纷纷劝我去考公务员。半年没有摸过书本,我对这次考试并不乐观。为了家人不再担心我的工作,我只得辞职开始备考。随即,国考笔试失败,地方考止步 面试 ,一晃五个月过去了,当初一起毕业的同学很多都已经转了正,薪水也见涨,而我一年内跳槽3次,中间还有近半年的职业空白期,这些都无一例外地成了我后来 求职 的绊脚石。

很多大公司因为我的频繁跳槽和职业空白期而婉拒了我。于是,在稀里糊涂中我不断地重复着 求职 辞职再 求职 的过程。在接下来的4年职业生涯中,我先后进入过广告、服装、培训、厨具、期货、化妆、眼镜、物流、保险、企业管理、房产中介等跨度很大的行业,而从事过的职位也不尽相同,有 外贸 跟单、销售、前台、行政、培训专员、 招聘 专员、部门助理,大都是一些可替代性很强的职位。5年来我一共跳槽达21次之多,有私企、国企和外企,时间短的只有6天,待得最长的一家是8个月。

每次跳槽,我学到的除了一些浅显的工作经历外,很少能够提炼出高价值的工作经验;朋友认识了很多,但深交的却没有几个;工作换了一沓,薪金原地踏步,有时甚至越跳越低;每次辞职后都会免不了心情郁闷,自己越来越害怕求职,甚至想永远逃开职场,不想面对新环境。

男朋友看到我现在的处境后,强烈建议我去专业的职业咨询机构做个职业咨询,他说我就是因为缺乏对自己的认知和职业定位,所以该找什么工作,自己喜欢做什么,什么才是最适合的,我都一无所知。5年来通过盲目试错21次仍旧未能解决这个问题,最终才形成了今天如此之大的困扰。

前不久我找到了向阳生涯的 职业规划 师,他们帮我梳理了过往的工作经历,并挖掘我的优势,分析劣势,认清当前的不足,帮我找回了自信,同时对我的多次频繁跳槽进行了分析。洪向阳老师告诉我,我的经历正是当前大多数跳蚤族的通病,定位不清,目标不明!其实跳槽只是我们接近个人职业目标的方法之一。如果能在跳槽前做好职业定位,充分考虑自己的内在职业取向和独特的商业价值,了解新公司的企业实力、环境和文化背景,对自己即将从事的岗位进行充分调研和全面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做好准备再去应聘,这样获得的新工作就自然会变得稳定许多。

在目前的职场跳槽者中,有6成以上属于像我一样的盲目跳槽者。我在没有做好 职业规划 的情况下就匆忙跳槽,结果必然是每次职场能量的积蓄在起跳之后的快速归零。这5年来的跳槽经历就如同一部职场血泪史,让我触目惊心。如果毕业时的求职我能有个清晰的职业定位,如果考公务员失败后能做个系统梳理和规划,如果我能早一点想到寻求职场专家的帮助,那我还需要品尝今天的求职苦果吗?最后我想说:

职场之道,先定位,再规划,科学理性谋发展;曲折求职,泪涟涟,心慌慌,切莫学做跳槽狂!(完)

欢迎继续关注职业规划频道

要想控制离职率,先来了解员工为何离职!


员工为什么离职,一直是困扰企业的难题。员工离职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损失,要想控制离职率,首先就需要明白员工为何离职,下面小编就这个问题来分析一下,欢迎大家阅读借鉴。

短期离职分析

1.入职两周离职

与HR入职沟通有关

刚入职就离职,说明新员工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看到的实际状况(包括公司环境、入职培训、接待、待遇、制度等方面的第一感受)与预期不符。对此,我们HR在为新员工做入职引导时,尽可能的向员工详细介绍公司基本情况、员工入职的部门情况及岗位工作内容等,让员工对公司有较为客观的认识,切勿欺瞒渲染;其次,详细告知新员工入职流程,包括入职报到、入职培训、上岗等环节,让员工对入职流程有充分的心里预期,并可向员工介绍公司的员工关怀方案,使员工产生对公司的亲切感与归属感。

2.入职三个月离职

与不能适应工作以及工作内容有关

这里有被动离职和主动离职两种情况,被动离职可能是员工本身不能适应工作要求,主动离职HR就要反省自身工作在哪方面出现问题,包括但不限于工作内容、职责、环境、岗位设置和面试标准等,以便及时弥补过失,降低下次招聘环节的无效劳动量。

3.入职六个月离职

与直接上级的领导有关

影响新员工成功的最大因素之一是直接上司。因此,人力资源部需要安排公司的管理者们接受领导能力培训,以便他们了解和掌握领导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直接上司最先了解下属的各种动向和倾向,并且工作中难免出现矛盾,这就要看领导解决问题的能力,领导的作风直接影响着团队的气氛。因此在1年期内离职的员工较多的团队,要注意他们的直接上司可能出问题了。

中长期离职分析

1.2年左右离职

与企业文化有关

这时员工对企业已经完全了解,各种处事方式、人际关系、人文环境、甚至包括公司战略、老板的爱好等企业文化方方面面都有了解。其实一个公司的企业文化没有好坏之分,主要看能不能与员工“气场”相符合,彼此之间是不是相合适。例如有的人喜欢“狼性文化”公司,如果去一个节奏缓慢的公司就会想走人。当公司文化与新员工价值观冲突到一定程度,甚至达到临界或突破原则,就会导致关系破裂,离职就在所难免。

2.3—5年离职

与晋升空间受限有关

有了三五年的工作经验,员工想在知识和技能上有所提升,但如果薪酬和升职提升空间不大,此时跳槽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因此HR要了解员工的心理动态,为其设计合理的职业发展通道;重中之重是调研职业市场供求关系,主动调整薪酬、职位级别,让员工做到安心的工作。

长期离职分析

5年以上离职

与厌倦和进步速度不平衡有关

工作五年以上的员工忍耐力都已经增强。此时离职一方面是职业厌倦导致,HR需要和部门领导协商给予员工新的职责,多一些创新类工作激发其积极性。另一方面是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速度不统一,发展慢的就成了被淘汰的对象。员工停滞不前,必然跟不上企业步伐;企业发展太慢,员工的上升空间小,对于事业心重的员工看不到新的希望,必然会另谋高就。

如何成为一个真正的程序高手


经常有人问我:面对众多的开发工具/语言,我该选择哪一个?怎样才能学好一门语言?怎样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程序高手?

首先,我不算是一个什么程序高手,我也就半吊子水晃晃荡荡。我不太喜欢程序高手这个词,最多,只能算是一名熟练的开发者而已,很多时候亦是半懂不懂。我编程是靠自学的,没有人教,也没有人问。因此走了不少弯路。当然现在看来,那些走过的弯路也算是一种积累。从1994 开始,我所使用的开发工具/开发语言选择是这样一个经历:1994:GWBASIC, 1995:FOXBASE,TC,1996:VFP,VB,PB,DELPHI,1999:VC++,PHP.总的说来,各种开发工具各有秋千,应根据具体应用来采用不同的工具。例如,写MIS用PB/VB,界面设计用VB/Delphi,写系统软件,用C/C++是最好的,做网站,有PHP,ASP,JSP等等。对于初学者来说,先用一种可视化强的工具(如VFP/VB/DELPHI)比较好,容易掌握,上手也快。但如果你想走更深入一引起,我建议你还是很有必要去精通C/C++,甚至了解一些汇编。

有人说,C/C++太难学了,开发效率也不高。我先不说C/C++优越于其他语言的地方(这在很多的资料中都有介绍),就单从一个很功利的角度来说说。Delphi/ VB对于一般人来说学上几个月就可以上手了。易学的东西学的人肯定多。而对于C来说,由于它难掌握,学的人不火,但一旦你真正掌握了,你的竞争实力就比其他人强。就目前的现实来看,C/C++程序员的工资普遍高于其他程序员就是一个证明。

就我个人认为,程序员不应该拘泥于某个特定的语言,每天为某个开发工具的优劣争来争去是没有意义的。重要的只有两点:

◆你用的开发工具/开发语言能解决你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吗?实用为王,适合的,能用的,就是最好的。

◆你喜欢这个开发工具/开发语言吗?兴趣,兴趣才是最重要的。选择你所喜欢的。

那么,怎样跨越程序新手这道坎呢?下面这几点建议也许对你可能有些帮助:

◆遇到问题时从所有你能想到的方面考虑去试图解决;

◆一定多动手,学一个专题(如网络/多媒体)后写一个软件检验自己;

◆用好联机文档(如MSDN)查询函数和资料,利用网络资源;

◆掌握好的跟踪调试技巧,多看一些高手的程序,从本质上理解;

说白了,要想成为一名熟练的开发者,就是最大限度的利用现有的资源,然后加上你的汗水。没有什么稀奇的。

“一个公式”治好你的拖延症


经常听到这样的话:“我其实早就有这个想法的,只是没来得及做。”

“我其实很想去健身的,要是我们家附近有个健身房就好了。”

“刚参加完这个培训,很想多练习技能,可是没有这个环境。”

每次听到这样的话,我就知道,说这话的人是不会开始的,因为,如果有一千个理由让他开始一件事情,那么他有一千零一个还没有准备好的借口。即使天时地利人和了,他也会以“今天状态不好”拒绝行动。

我不否认行动之前需要周密计划,谨慎准备,但太过周密极容易多出一些负累,思虑太多又会影响行动力。

上网搜了一下行动力,最满意的解释是这个:

行动力是指愿意不断的学习、思考,养成习惯和动机,进而获得导致成功结果的行为能力。

是的,它是一种行为能力。如果不行动,不作为,是不可能具备这个能力的。

当然它必须具备一个前提——愿意!

所以说,行动力不是缜密的逻辑分析能力,不是口若悬河的辩论能力,不是优劣势分析的战略思考能力,也不是天生带来死了带去或者带不去的神力。

它就是当下,迈开脚,伸出手,张开口,把事情从零变到一甚至变到零点一的能力。

古人说“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这就是一种哪怕先退,但是为了“结”的能力。

有这样一个公式:

行动力=(伙伴*方法)/目标

它告诉我们,你能不能行动,行动的结果如何,决定于你有多少可以提供支持的伙伴,你有多少个目标,你还有你的伙伴能给你什么样的知识、技能、工具甚至经济方面的支持(方法)。

这不是我的发明,但我确是受益者。这个公式得出的结果越高,说明行动力越强。

举例来说,我想学习古琴,那我会把能给我支持的伙伴列一下,身边没有,可以借助网络,在豆瓣上我找到了很多学习小组,于是和他们取得联系,还真有以兴趣为目的的小组,他们能给我提供的资源有工具(古琴),场地,指导(从初学者开始),而我需要支付少量的场地费(古琴练习室),而这也是我可以承受的。

我把自己的伙伴和方法列举一下:

伙伴4个,除了自己之外,有人提供古琴,有人提供场地,有人提供指导,这就有了3个资源(或者方法),我自己还有两项资源,一是每周2个小时上课时间(除去自己练习的时间),另外就是每次30块钱。这样加起来我就有了4个伙伴,5个资源,所以我的公式的分子就成了4(伙伴)* 5(方法)= 20。

分母,也就是目标很重要,我有很多目标,谈10大名曲 (10个目标),演出 (1个目标),这样我就有11个目标。

所以公式变成:学习古琴的行动力=20(4个伙伴* 5个方法)/ 11(目标)= 1.8

这个数字很低,我检查了一下,提高行动力的方法无外乎两种,提高分子或者减少分母。而在这种情况下,把分母变小通常来的更容易些,分母太大往往是因为自己的目标太多,太宏大,这也是很多事情不能行动起来的阻碍,而阻碍太多意愿便会下降,后来我把分母变成这样 —— 熟练弹奏一支曲子(1个目标)。

尽管目标很低,看似过于简单,但我能够立即行动,并且看到效果,这样我的行动力变成20。

先行动起来,然后循序渐进,远远比等世界和谐了之后,我们再回头谈论幸福指数容易的多。

《为学》里面有这样的一个故事:

四川的边境上有两个和尚,其中的一个贫穷,另外一个富有。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去南海,怎么样?”

富和尚说:“您靠什么去呢?”

穷和尚说:“我靠着一个水瓶一个饭钵就足够了。”

富和尚说:“我几年来想雇船而往下游走,还没有能够去成。您靠什么能去!”

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告诉富和尚。富和尚显出了惭愧神色。

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达可是穷和尚到达了。

所以,“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 (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容易了;如果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困难了。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学习,那么困难的也容易了;不学习,那么容易的也困难了。)

这不就是一种很好的行动力吗?我不相信穷和尚只有自己一个伙伴,我相信在他去南海的途中必然有很多人给他过支持,否则吃什么,喝什么,睡哪里?

他告诉我们,行动起来,资源不请而来……

再来看我们的职业规划,或者生涯规划。

如果你想找一份靠近梦想的工作,问问自己,你的伙伴是谁,你有哪些方法,你的目标是什么?

如果你想平衡你的事业和家庭,想想,谁可以是你的伙伴,谁可以给你提供资源,你的目标是不是该减减了?

如果你想在你热爱的领域成为专家,想想如何可以找到伙伴,你需要什么样的支持资源,你的目标明确吗?

切记切记,阻碍你行动的一个很大的原因往往不是你缺少伙伴,你得不到足够的支持资源,而是你的目标是不是明确,你想得到的是不是太多。

我想你现在已经明白了,如果你想提高行动力,接下来该做些什么?

一个产品经理的职业轨迹[1]


辞职了,从忙乱的工作状态清净下来,终于有点时间梳理一下自己10年来的职业轨迹。既然我的职业方向是一名产品经理,那么,我就把职场中的自己当作产品来剖析一遍,供各位欣赏。

1、产品无定位,茫然入市,必遭挫败。

1998年,我从一所烂学校毕业,毕业证都没带,就从云南到了上海。为什么是上海?到上海做什么?说实话,我对此毫无概念。我的大学老师认为我应该到上海发展,他说服了我,所以我出发。至于做什么,我一无所知。正因为茫然、无知和缺乏职业规划,我第一份工作选择了进入门槛很低的销售行业,做一名俗称扫大街的直销员。阅历和经验有限,我理所当然遭遇白眼、误会,很委屈,但不沮丧,因为年轻啊。实际上,这种销售行为非常可疑,因为产品不具备使用价值,我所做的无非是无限增加工作强度(所谓客户拜访率)和不断提高忽悠能力(所谓沟通技巧)。客户在哪里?不知道。所以我和同样年轻的同事们只能满怀无知的心,计划踏遍上海,走街串巷去传播花粉,哦不对,是销售产品。这份短暂的工作经历很快结束,因为简单的数学计算告诉我,这样干下去会入不敷出,饿死街头。不过,以乐观主义武装全身的我学到一点常识:再烂的产品也会有人要(这貌似成功学大师的感言啊)。同时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既然烂产品我也能卖出去,为什么不去卖好产品呢?所以,半个月后,我开始了自己的第二份工作。

2、产品定位偏差,获利有限,调整发展方向。

第一份工作带来的教训也许不够深刻,我想当然认为只要换一家公司,肯定大有希望的,并没有意识到销售行业和自己职业定位的偏差,所以,我的第二份工作还是销售,不过环境大有改观,我进入的这家铁艺制造厂提供食宿,有些许底薪,收入基本靠销售提成,条件是2个月的试用期。铁艺是嘛?现在是烂到家的小作坊产品,98年时还是利润极高的奢侈装饰材料。刚入行,不懂嘛,什么市场定位,什么消费者分析,什么营销技巧,什么客户维护,一概不晓得,更要命的是,公司居然没有培训,我靠,这是什么玩法?乐观主义武装全身的蓝皮辛勤耕耘,一步两个脚印,踏遍了上海的大街小巷,徘徊于仙霞路、衡山路、沪青平公路和浦东新区的别墅区,最后硬是把产品卖出去了,而且建立了不少客户关系。前面说过当时铁艺是奢侈品,有多奢侈?以虹桥国贸对面的餐厅为例,我曾经卖给他们两盏吊灯,共计14000元(如果这家餐厅还在的话,其中一盏灯估计还吊着的),这两盏吊灯的成本是多少?千元而已。销售额的提升,意味着小日子过得越来越舒服,也意味着我有精力开始在生存之外考虑职业规划问题。2002年,我面临两种选择:一是和朋友一起开公司,继续铁艺生涯;二是换行业,挖掘我潜在的创意、策划能力。当时的状况是,如果继续卖铁为生,我有可能一辈子在建筑装饰行业打滚,这意味着我的发展空间和生活层面将局限于此;如果换个行业改走创意策划路线,也许有别样可能性在等着我,不过,肯定得从零开始。我选择了转行。

3、产品重新定位,艰难入市,用户积淀丧失,从头来过。

我进入商务网的职务是文案,最初薪酬1300元,和之前的销售提成相比低得惊人,不过当时我并不太在意自己即将进入的这家企业能够给我多少薪水,重要的是它能够提供我一个切入策划行业的机会,从这点看,我基本满意。公司总裁赵旭从保健品大腕红桃K出来,能够充分领会保健品深挖硬刨的营销思路,所以,公司的发展必然附着了强烈的营销为王理念,同时,严重缺乏自主研发的发展规划。因此,世纪辰光发展成江浙一带互联网产品的超级代理商并不奇怪,其间试图折腾自主产品无果也是理所当然,最终与其他公司整合成为一个营销代理巨无霸也是顺势之举。我无意花过多笔墨来点评这家企业,我想说的是,这家企业,在我的职业生涯中起到过重要的启发意义。首先,我的工作很快得到公司认可,极大提升了我的信心,这和个人努力有关,更契合了公司注重企业品牌宣传,渴望得到外界关注的实际情况。其次,因为工作关系,我积累了杭州、苏州不少媒体资源和人脉。最重要是我体会了互联网产品怎样营销,怎样培养市场,怎样深入到用户中去,这一点,至今还在影响我的策划观念。不过,在被任命为企划部经理后不久,我还是选择了离开。一家永远生活在上游企业阴影之下的企业,一家无法自主研发产品开辟发展空间的企业,并不足以让我为之逗留。

一个产品经理的职业轨迹[2]


4、调整市场,发挥产品优势,有所斩获。

短暂休息和调整以后,我进入房地产营销策划公司。和之前服务过的公司不同,这是一家有所积淀,规则明确,希望找到机会二次提升的企业。正因此,它需要一位对企业品牌建设有实践经验,同时能够具体操作的人才。毫不谦虚的说,我就是这个位置最适合的人选。但是因为规则明确,公司人力资源部对品牌建设部负责人的选择很严格,学历要求是大学以上,很明显,这一点我不符合要求。不过,我未来的顶头上司明白,制定规则不是为了限制发展,而是希望从客观上提高效率,所以,最终他们还是选择了我的能力和经验,放弃了对学历的要求。从此以后,我的履历表上学历一栏,都是填写社会大学。言归正传,我这次工作调整,区域方面从苏州到上海,行业从互联网转至房地产,似乎变化挺大。但我认为并非如此,我得到了最重要的价值体现:独立筹建部门,整合资源,分头出击,实践自己丰富的企业品牌运营思路。事实上,通过短短1年的操作,我把公司品牌提升所必备的各个环节都搭建起来了,而且在重要方向上明确了发展思路。虽说做的是品牌建设工作,实际上,我已经把用户分析和目标受众定位等产品设计思路融入进去:在策划公司网站时,我分析了网站访问群体的不同,提出了首页双入口的设计思路;通过运营客户俱乐部,我把从前资料全无的客户关系重新建立起来;最牛逼的是我策划主编杂志的过程:一份企业自办媒体,如何兼顾提升业内美誉度,展现企业品牌优势和服务理念,从而促进开发商关注,强化业主和准业主的归属感并挖掘购买需求,最后,还要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一堆目标摆在面前。我剑走偏锋,采取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策略,将杂志定位于人文类地产杂志,以差异化和文化品味取胜。最终,杂志问世,将上述目标逐一实现,叫好声一片,很有成就感啊。打住,打住。这已经超出职业轨迹分析的界限,开始自我陶醉了。好吧,接着谈我的下一份工作。

5、市场再调整,产品升级,锁住定位不放松。

2005年,我离开上海,回到昆明。说回到昆明其实并不准确,我是云南人没错,但对昆明没有任何印象,从前,它只是回家的一个中转站而已。现在,因为有爱人在昆明,一切都不同了。经过慎重考虑,我离开上海来到昆明,和爱人在一起幸福生活。不久,我进担任总裁助理,直到最近离开。在近3年的工作经历让我感慨很多,有努力,有困惑,有激动,有失落,有精彩,有无奈作为一名恪守职业道德的经理人,我现在并不适合对进行公开评论。(此处删去250字,针对公司某些项目的点评在这里和这里。)不过,从职业轨迹的角度来说,这段经历对我非常重要,正是在这个平台之上,我对互联网的理解提升到了相当的高度,从前我心中面目模糊的用户逐渐清晰起来,针对用户核心需求的产品设计理念已经深入我心正是这段经历,让我明确了以互联网产品设计、运营为主的职业定位和发展方向。

至此,我的职业轨迹基本梳理了一遍。总的来说,该同学走了不少弯路,也做了不少无用功,不过,人还是慢慢成长起来了嘛,如果仅仅以薪酬作为衡量标准的话,成本也许高了点,不过,凡事要高瞻远瞩,不能总盯着钱不放,为人民币服务是起码的嘛。昆明没有互联网不打紧,企业给不了高薪也不打紧,可以考虑自主创业噻,温总理不是说了嘛,以创业带动就业,好思路,我这就下线,该干嘛干嘛去。

以上《一个令HR头痛的问题:离职率》一文,由编辑精心撰写而成,希望对您的职业规划有所帮助,更多精彩请访问“如何做一个懂礼仪的职场人”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