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怎么玩死自己的?。

职业规划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计划的过程,职业生涯规划的好坏可能将影响整个生命历程。感谢您阅读《我们是怎么玩死自己的?》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业规划知识,欢迎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空洞,我们如何填满这些成长空洞?很多人一辈子都在玩虚假自我的游戏。

物质的游戏

当遇到空洞,我们几乎本能的第一反应,就是找个东西填上。铺天盖地的广告就是在干这个的,什么东西,能满足你什么需求——房子填满安全感的洞、钞票填满自尊的洞、学历填满智慧的洞、消费填快乐的洞——我们努力搞来这一切的东西,按照说明书塞在自己心里的洞里面,这让我们感到一种充实的满足。仿佛单凭这些东西,我们就已经能成为想要成为的自己。

一开始,物质带来的充实感的确能够持续一段时间,但很快就带来新的问题——你很快会发现,物质带来的快乐在逐渐递减。第一个一千块钱的快乐,现在需要赚十万才有;第一次开捷达的感受也许在宝马上也找不回来。你于是匆忙投入下一轮赚钱和下一轮消费,等待这轮快感的推背感。但等到快感消失,心里的洞又露了出来。这促使我们迅速再来一轮这个轮回——更多的钱,更好的物质,更短的快感,更多的失落,更多的钱……

当物质越来越多填满心里的洞,满足了你的各种全方位的需求,慢慢的你把他们视为你自己的一部分。你介绍自己的时候先说头衔,你同学聚会“不经意”透露自己收入,你看衣服先看价格……

因为你用了那么多物质填满你洞,就好像补牙一样,你开始把这些物质当成“自我”的一部分,甚至是最重要的那部分。如果你身处一个什么都用钱买到的社会,你自然会认为——钱最重要。无怪很多人会把某个数字的钱做生命目标呢。你肯定自然而然的认为——财富、物质和尽可能的满足自己需求,是生命最重要的三个部分。拜金、成功学和享乐主义,三者合谋,构建出这个建立在物质之上虚假自我的骗局。

用物质填洞的人最大的悲剧是:没有人的能力能跑赢欲望,总有一天,你填入了所有东西,却无力的发现,那个空洞还在。物质也许能带来短暂的一次次快乐,而绝非幸福。快乐和幸福,本就是两个东西。

你占据的东西,也在占据你。

他人认同

在我们还是婴儿的时候,我们完全靠父母亲的认同生活。婴儿是如此奇怪的一种小东西,每隔2个小时定时发出恼人的哭声,专注于把奶水变成屎尿,而且还全无说明书。如果没有父母的喜爱和认同,我们根本不可能活下来。逐渐我们长大,我们开始把寻求认同的目光转向老师和长辈,在青春期投向朋友、异性和偶像。在我们成年之前,我们一直都在寻找认同。

这也是为什么当爱情或友情破裂的时候,我们会感到那么的痛苦。经历过真正爱情或友情的人都明白,心疼才不是一种文学的比喻手法,那是一种真实的生理体验。两个人互相用对方填满了自己的空洞,他们如此紧密的在一起,呆了那么久,像一对连体姐妹。日子一长,你把这些被填满的部分认为是自己的一部分。这种感觉如此美丽,就好像“两个灵魂在一个身体”,而等到关系结束,两个人不得不分开,这种感觉又会如此痛苦——这种分离带来的强烈的撕裂感,就好像要扯掉一个已经长在你身上的器官一样。古往今来,已经有太多文字、歌曲、戏剧、艺术记录这种情感的美妙与痛苦。

和上一个故事一样,当你的成长空洞被别人的认同所填满——你会感到安全和快乐——慢慢的,你开始认为这些都是自己的一部分。当你获得越来越多的人认同,你就觉得自己在不断的“成长”,越来越“有面子有地位”。当这种外界的认同成为你自我的主要部分,你开始认为,那个“被认同”的部分,那个你的名声、地位,才是你真实的自我。从这一刻开始,你就被别人的认同绑架了。

灵魂只能独行。两个人格独立的人,无法永远一致,当方向不同,意见向左,别人就会拿走填满在你的空洞里的认同而离去。这时你感到巨大的空虚和疼痛感——你会觉得“失去了自我”“没有生活的意义”。为了继续保持这个你认为的“自己”,你只有两个选择——跟别人走,按照别人认同的方式来改变自己。或者迅速找一个一模一样的下家填充进来。

在家庭和社会关系中很容易看到第一种选择——我知道的一位母亲,为儿子安排好了一切人生选择,当儿子到了有力反抗的年龄,每次有冲突,妈妈就当场下跪,儿子偃旗息鼓,妈妈站起来哭着说,你真是孝顺的孩子。这场景我想起来就不寒而栗。为了不失去父母的认同,做一个”好孩子“,很多人被父母所绑架,一辈子按照他们的意愿来生活。为了不失去朋友或同事的认同,甘心一辈子做没有主张和方向的“老好人”,不和任何人冲突;为了不失去大众和旁人的认同,名人们甘心做一个粉丝眼中完美的”假人“,被粉丝所绑架。这并非善良,而是无能的表现。

而在亲密关系中常见到第二种选择。我曾见过一个连续三场恋爱都遇到“文艺贱男”的优秀女子,每次的故事都如轮回一样——天崩地裂的失恋、忽如其来地感动、众叛亲离地投入、让人窒息的24小时全天候连环绝命CALL、爱恨交加地离开、天崩地裂的失恋——不是命运多舛,也不是因为自己点背,全因为他们心里的洞,只能由那一类人填满。如果没有意识到你心里的洞,从内至外的修炼,这个轮回会无休无止。所以,亲密关系中,你是谁,你就会遇到谁。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寻求“被认同”是社会的构成理由,但是一旦过度追求“被认同的我”,则真我遍体鳞伤。尤其在我们这个提倡以和为贵的文化中,每个人都乐此不疲,玩得好的甚至被称为美德。不知道你怎么想,看着那些被称为早慧,年纪轻轻就八面玲珑四面来凤的孩子,我总觉得可怜又恶心。

你以为大家都喜欢和离不开你,其实是你离不开他们的喜爱。

我们渴望成长而产生空洞,我们用非我的东西填洞,我们逐渐认为填充物才是真实自己,现在他们开始反过来占据我们,真实的自己被我们丢了。这就是虚假自我的游戏脚本。

当你把”成长空洞“换成”钱、爱情、关系、认同、自尊”,再填上年代时间地点姓名,就构成了这世间的各种悲剧故事。

你就理所当然的把自己玩死了。

精选阅读

怎么与我们的高端人脉建立关系?


刚入职场的人,常会遇到这样的困惑:都说人脉关系很重要,但我怎么才能获得高端人脉?和他们拉关系?拿到他们的名片?做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自我介绍?过年过节提上一盒月饼?

怎么与我们的高端人脉建立关系?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高端人脉就是大牛,上天入地无所不能,什么事情他们自己都可以搞定,不需要借助任何外力。

事实上,情况并非如此。在外人看来,高端联系人之所以能够轻松处理,是因为他们在身边聚集了一批类似或更高端的人脉资源。当他们需要帮助时,他们会根据自己的需要,有目的地、及时地开始高端接触,然后帮助他们快速解决问题。

因此,在很多人看来,人的高端网络做事情总是那么简单。这也是很多人爬上资源的主要高端网络之一。

高端人脉关系并不是说企业只需要高端人脉的帮助。另外,高端人脉资源也有一些做不到的地方,这就给我们创造了价值不够高的机会。

只要我们熟练掌握与高端接触者相处的技巧和方法,这些高端接触者无论大小都会进入我们宝贵的资源。总有一天,我们需要立即开始这些高端接触,这将给我们带来极大的便利。

要想与高端人脉建立强关系,我们必须进行充分利用发挥自己的价值,尽可能地为我们的高端人脉带来很大帮助。要想企业实现这一点,就必须把握现在以下两点:

01、注意观察

观察和了解的高端接触的内心世界,寻找能够真正满足里面的其他东西的需求,仔细观察细节忽视了别人,所以我们只能做高端的接触感觉我们的心,飞关心。

02、投其所好

当我们发现真正需要发展高端交往时,我们的教师需要管理方法来满足它。如果能带来出乎意料的惊喜,会给高端接触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的影响不会给学生留下好印象,这不仅有助于与他们建立长期的关系。

大多数时候,如果我们想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好的高端连接,我们必须首先认识到高端连接的点,这样才是好的。然而,正是因为了解人际交往的规律,成功的人才能找到真正帮助他们建立成功的高端联系。

事实上,但凡社交网络高手,在与人之间交往的时候,都会需要做到投其所好,想办法来顺应社会他人的喜好。因为通过社交高手深知,唯有抓住学习他人的喜好,从他感兴趣的地方进行入手,才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没有达到提高自己的交往活动目的。

这些人正是因为能够巧妙地抓住对方的所好,并能够尽自己所能地做到投其所好,因此才能成为社交场上最深入人心之人。

特别在面对大人物及自己寻觅已久的高端人脉的时候,更应该如此。否则,只会导致对方产生反感,为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因此,要想与高端人脉建立强关系,不仅要消除高端人脉“不需要任何人帮助”的误解,还需要对自己将要建立关系的人脉进行深入了解,观察其内心,然后巧妙迎合,必然能够得到高端人脉的认同,这样无疑为自己前进的道路铺下一块坚实的“砖”,踩着它我们才能够走上人生的巅峰。

职业规划:我们选择的是工作还是生活


我有个哥们,在某知名央企总部上班,从毕业一直就在那里,在外人看来,这自然是份好工作,因为事情并不多,责任不大,但是他管理着整个集团内大大小小子公 司的同一工作,所以经常出差,到地方去了各地都把他好好伺候着,请吃请喝,安排各种娱乐活动,甚至很多时候工作都会安排专人帮他做好大半。

他却总向我抱怨,总是翻来覆去的几个主题:太闲了,应酬喝酒太多,赚钱太少。这些理由我都能一一反驳他,我说按照社会工资水平你赚得其实并不少,还有这么 好的福利,当然你不能和投行商业商业银行这样的地方比。但是我的说法并不能平息他的抱怨,实际上这几乎成为了一种定期发作,于是我 终于忍不住了,问他为什么不考虑换一种生活?其实与其说是发问,不如说是我想让他认真思考一下,我知道他和我认识的一些人一样,还犯着一种奇特的浮躁病。这种病就是总是为自己找一些很高的收入和待遇比较标准,然后结论是自己的情况为什么这么糟糕?

我深入意识到这个问题是在某年校园招聘的时候,我们面试了很多学生,名校毕业,光彩的简历,良好的面试表现,一切都看起来不错。后来我慢慢接触多了这些应 届生,发现他们最关注的是工资,这是个熟悉的话题,我们也曾经历过。我不反对应届生计较和比较这个,毕竟他们这么多年的寒窗苦读,通过极残酷的淘汰进入了 国内顶级的学校并毕业,理应获得一个相对体面的开始和一份有前途的工作。

并不是说我总能够一直理解那些特别在意收入的人,比如说我的这个哥们。

他缺乏跳出现有工作的勇气,用经济学的语言来说,机会成本太高了。我知道他找过一些其他的工作机会,同样的工作,但是要么因为收入不够理想、要么觉得平台不够大,最后都没有成功。于是他在边抱怨边忍受中度过了两年的时间。

而同时,他看着我考了CFA,准备CPA,不停的放弃节假日和不停地加班,在投行的路上越走越远。

不安于现状却没有重新开始的勇气,有时候真的比一无所有还可怕。

随着时间流逝,我们年龄渐长,有了家庭,要承担对配偶、子女和父母的责任,承受变革的能力会越来越弱,维持一个稳定的现金收入的要求会越来越大。这个时候,纵然有决心去改变,再也难作出什么。

从职业发展来说,年轻真是宝贵的财富,可以尽情去尝试和试错,这个时候任何错误的成本都不会太高,因为20多岁的人收入还不会太高,怎么样损失都不太大。每一次错误都是财富,因为它会让自己慢慢明确个人的职业兴趣、想要的生活。

我们毕业的时候,大多数人都怀抱着一颗追求财富的心,大抵都会在心里默默定下一个数字:我一年要赚多少钱之类的。工作能够给予的其实远远大于这个金钱数 字,它占据了白天最主要的时光,构成了生活最主要的内容和关系,就是未来人生的一部分。工作带来的不仅仅是收入的一个数字。

我在工作的选择上也摇摆过,迷茫过。

看过非常多人(以千记算)的简历,后来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事实。很多优秀的同事,简历坎坷,往往出身于一个二流甚至三流的学校,本科甚至专科学历,在一些小公司间辗转,经过几次转换,最后来到了公司,拿到了让很多名校毕业生,包括我这位哥们,都羡慕不已的年薪。

我们的一位保荐代表人,居然是营业部做电脑维护的小员工出身。另一位非常优秀的项目经理,大专学历。部门的一位年轻副总,不过是一个在职硕士,当初因为不符合全日制硕士的学历要求差点被人力资源部拒之门外。

他们当初能够作出这样的选择,除了本人素质优秀,大概也是起点相对不高,所以没有那么多的患得患失,反而有了职业发展和选择上的灵活性,慢慢盘活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往更大的层面说,过去的成就和名利永远是束缚。个体的觉悟当抛开对过去的考虑,想想将来,把握当下的力量。在我周围的人,有太多讲求保险策略,他们想着人生一步一个坑,这样的人生稳当有余,然而开拓不足。

我们应当做选择工作的人,而不是被动接受工作的人。选择工作,不是以金钱 作为最大的考量,这样的工作会更纯粹和快乐。在没有金钱的时候选择工作能够超越金钱的考虑,是坚持,在赚到足够金钱后选择工作能够超越金钱,是智慧。很多 人始终分不清金钱和工作的关系,将两者混为一谈,却把金钱和感情的分开看得很重要,实在是奇怪的逻辑。对于男人来说,要有把工作视作情人的态度,和情人谈 钱,迟早要出问题。往反面说,只要给足够的钱,什么工作都愿意干,这也是普遍存在的一个逻辑,在我看来如果有个人出于特定理由确实非常需要钱,他可以这么 做,否则这实在是一笔愚蠢的买卖。个人获得的是一笔固定的数字,但是付出的却是理想和人生,而后者是无价的。被动接受工作就是犯错误的开始,让自己越来越 被动。每天早上七点起床,你可能想,折磨的一天开始了,要把自己的才华浪费在一些无意义的事情、和同事的斗智斗勇、和领导的虚与委蛇上,然后不断痛恨自己 的工作。在熬完上班时间完成了工作后第一时间打卡下班,等待下一个这样的工作日的开始。人的一辈子也就2万多天,而我们有些人就把自己的一万多天花在了这 样周而复始的自我折磨上面了。

我们工作是为了活得更好,或者说得更高远一点,是活得充实,活得有理想,而不是自我折磨或者出卖自己的价值观和理想。而我们始终追求的,应当是给予生活实感的工作,不是过去工作在未来生活的无机延续。

做自己是深刻的反叛


大家好,我是蔡娜。这个名字听着有点像China。在前一段时间我接受一个媒体朋友的采访的时候。我当时相比其他的受访者大多都有跨国的学习工作成长和旅行的经验,我觉得我的经历怎么那么的常规,那么的规矩呢?因为我过了20年被父母规划的人生。

可能和很多在座的朋友一样,我从小是遵从着主流价值观长大的。一切转变发生在我18岁那一年。我的父母替我选择了一个非常好的大学的专业,经济学。好就好在它是一个全世界最不适合我的专业,我的数学和逻辑思维非常差。

大学微积分大家都学过。其中最简单的一门数学课是线性代数。冲着这份最简单,我特别努力的学习想要及格,每天上课课前认真的预习,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复习。一个学期下来,我考了50分。几乎是我数学成绩中的高分了。我想真的也就差一点了,于是我非常努力的复习了一个暑假之后。回来第二次补考,我考了40分。我想可能真的是暑假放松了,于是我又非常努力的学习了整整一个学期之后。第三次我考了30分…

因为数学学不好。

我跟经济相关的所有课程全部都学的一塌糊涂,当我人生被放到了最短的那块短板的时候。我陷入了巨大的迷茫,我想既然我走不了本专业的这条路。

就必须去寻找其他的可能。

所以这也就有了我今天想要跟大家分享的第一个主题。

1.就是找自己

当时我的身边有一个做酒店钢琴师的机会,最终让我下了这个决定是在我12岁的时候的一件小事。

有一天我跟我爸出去逛街,在商店里我看到一个钢琴形状的八音盒,当你打开它的时候,里面会放献给爱丽丝。会有一个穿着芭蕾舞小裙子的女孩在上面跳舞。于是我给我爸撒娇,让他给我买了下来。当时他说了一句话。他说“以后我的女儿也能弹出这样优美的音乐”。

虽然回到家,他就被他老婆给骂了。他宠我,但是这句话我一直记得。所以当时我有了我自己的第一个梦想,那就是成为一名酒店的钢琴师。

为此我拼命练琴

寒暑假的时候每天练琴的时间超过10个小时,超过了很多钢琴学生他们那种练琴的程度。后来我去公司上班的时候,同事经常会调侃我说“你的敲键盘的手跟正常人是不太一样的,就是把每个骨节都高高的拱起。就好像是在键盘上是那种弹钢琴的手势。”

所以经过这样程度的苦练

一年半我坐上酒店钢琴师的琴凳,那段时间我每天穿着很漂亮的晚礼服。去五星级酒店的大堂弹钢琴。刚才周老师朗诵的那首激情澎湃的长诗的背景音乐。Kiss the rain 一般都是我的开场曲。但是在那样的新鲜劲儿过后。

我开始第一次思考

这份工作的安逸和舒适真的是我要的?我看到当时的自己,我当时才20岁。正是可以疯可以傻,可以以很低的时间成本不断试错的这样一个年纪,我当时跟自己说,能不能先别否定这个世界?哪怕只是先去经历一下也好。我第一次有了想要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这样的一个念头。于是在我身边有些朋友为了这个行业的这种舒适和薪水。重新开始学钢琴的时候,我从里边走了出来。

一方面我不断地去问自己我到底想要什么样的工作?它可能是不那么重复的。有一定的创意的。最好能够接触不同的人和不同的行业。让我们拓宽眼界。如果能够发挥我在文字上的一些专长那就是再好不过了。沿着这个方向。我先后探索过销售、市场、猎头。那么最后当我看到公关的时候。

我眼睛一亮!

它的很多要素和我想要的非常吻合。于是我开始想要寻找一个公关方面的实习。去检验一下它到底是不是我的梦想。清楚了方向之后。我面临着一个很多人都面临过的一个尴尬的问题。就是跨行,转专业。这是很头疼的一个事。当时没有任何相关基础的我也没有太好的实习经历。

于是我想尽办法找到两家行业内的网站。他们每个月会举办一次讲座是付费的,会比较贵,学生负担不起。于是我跟他们沟通说,能不能让我承担一些工作换取我听讲座的机会。网站的工作人员真的是被我的这份用心打动了。他们给了我一个做论坛版主的机会。在那样的讲座里第一次接触到真正的公关人。也有人递给我名片。

因为我是那里唯一的学生。

他们很肯定我的这份用心,后来我去面试我的第一份公关的工作的时候。我问HR。你为什么愿意要我?我知道我没有任何的公关的经验。而且当时我的英语真的不好。

HR回答我说,你跟我讲这个事,我觉得你是真的热爱这个行业。于是,我就这样迈过了最难最难的入行这样一个门槛。但是同样因为基础很差。刚开始的时候我的效率比较低。连最基础的OFFICE都不会用。那段时间公司曾经一度想要让我离开。他们想要换一个实习生。

这个时候

我的领导把我保了下来。他跟我说,娜娜,我不知道我还能保你多久。但是我希望在你还在的这段时间。尽可能多的让你学到一些东西。于是他在一个星期日的下午,开车把我从复兴门接到了当时在朝阳门的公司。在黑板上手把手的教我写了我人生中的第一个公关策划案。那天下午全公司就我们两个人。他一页一页的教我。

后来在这件事过后的一个月。我们接到一个非常重大的项目。当年索尼即将推出他的首宽微单反相机NEX5C。就是图片上的这款相机,当时的内部代码叫GP,我记得有一天早上。我来了之后按照领导教我的方法写GP公共策划案的时候,那天我一直写到夜里的11点,非常的精疲力尽。

但是当我看到所有的传播脉络都是那么清晰。当我完成它的时候,我看到我们应该传递什么样的信息。针对什么样的受众,与什么样的媒体沟通,用什么样创意的想法和选题。我看到以前在我打杂和实习中所接触到所有分散的点全部都连成一条线了。

我看到这个行业的价值

那天我精疲力尽的瘫在椅子上跟自己说,这就是我想要的。加班结束后,我的领导开车送我回家。我们一路疾驰在深夜的二环路上。我摇下车窗,在那种夏日的微凉的晚风中。我大声喊,我今天加班地特别开心。我领导当时说,你就是个小疯子。

后来我去了奥美,外企。

所有人都要叫英文名,所以我给自己起的英文名就叫GP。以此来我纪念我这非常深刻而美好的公关第一课。GP CAI 在奥美,大家都这样叫我。故事讲到这儿似乎已经可以结束了。

因为是一个很完美地童话式的结局

从迷茫到找到人生的方向,但是要知道在现实中你要想做自己。哪有那么容易?在座很多朋友包括很多嘉宾都提到过,在理想面前现实拦路的那种无奈。

所以我想跟大家分享的第二个主题

2.就是做自己

在我毕业后来到了一家大型的公司,从小公司这种全面到大公司的细分。我非常不适应,那段时间我做大量重复没有价值的工作。另一方面我的父母强烈反对我做这样一份非公务员的工作。所以当时我的状态是每天工作到很晚,这个行业经常加班。两个小时的公车回到家已经非常精疲力尽。但是必须要强打起精神跟他们抗争。这才是让我感觉到最累的。

支撑我渡过那样一段时间的就是那些让我成为GP的东西。我感恩我的领导让我有幸在我入行之初就看到这个行业的价值。另外一方面我看到很多像我这样的年轻人他们的迷茫,他们在无尽的打杂中还没有看到这个行业的价值。

他们失望了并选择离开。

于是我创办了自己公益组织,公关树。我们在大学展开讲座去向大学生普及这个行业真正的价值。和它的入行基础素质,另外我们帮助NGO做公益方面的咨询以前一个项目可能有100个人知道。但是通过营销的加强可能就会有200、300个人知道。会有更多的人帮助到公益,用我们公关人的专长去做公益。当时为了同时间做公益。

我离开家

在公司附近租了一个小小的筒子楼,条件没有图片这么好。当时我的状态是每天工作到很晚。下班后开始写公关树的策划文件。讲座的邀请、图书的介绍和课程规划等等。一直写到深夜,步行回这个很简陋的筒子楼。楼道里会有很多邻居的家具,像衣柜,洗衣机,冰箱等等。

由于房间真的太小

不小心的时候会踩到楼道里面邻居的狗留下的狗屎,那个时间我一直跟自己说,如果有一天我突破了这种职业和人生的瓶颈。我一定是走了狗屎运。就这样生扛了两年。

后来我去奥美面试,面试官跟我说,我们既要求员工有他的共性能够完成你的本职工作。那么另一方面我们要求他们有自己的个性。所以你看到这间公司很有意思。很多人在工作时间以内,他们是公关人,广告人,营销人。但是在工作时间以外,他们是作家,是导演,是话剧演员,是说相声的,是搞乐队,是玩儿摇滚的、玩摄影的,有自己的独立品牌。

很多很多

每一个人都个性十足,以前有同事曾经跟我说过。你知道吗,在我跟你不熟的时候我没那么喜欢你。因为你太有棱角了。你不听话,但是在这儿我的个性不再是我的负担。成为我非常独特的特质。我弹钢琴,我做公益,我旅行,我写作。每一项都让我成为非常独特的自己。

让我因此获得了肯定,所以如果你问我。到底梦想面前我们应该坚持些什么?

我想说,人生不是拼你有多优秀,而是拼你有多独特。

我可能真的没有那么优秀,但是我有那么一点点独特。

这就是当时我们在北大讲座的一个照片,曾经也是在这个团队中有一个女孩非常有潜质。很适合做这个行业,于是我用心栽培她。后来突然联系不上她了。

两个月后

她给我留言说,最终还是没拗过父母的反对。放弃了这份她很喜欢、很喜欢的工作。回到家做一个很稳定的职员的工作。这样的事儿每天都在发生。

我们身边的每天都有放弃梦想,所以,梦想面前我们到底在害怕些什么?曾经有人跟我说过,我很羡慕你能坚持自己的梦想。我也想追求我自己的梦想。但是,我想要做毕加索,而不想做梵高。毕加索我们都看到了。一世英名,名利双收。而梵高呢?太多人提到他的一句话就是一生没有卖出一幅画。所以在梦想面前。可能我们第一个害怕的东西就是失败。

我们都害怕那种为梦想付出、孤注一掷后的失败。

我也很害怕,我也失败过。我现在做公关。我以前那段弹钢琴的经历付出了很多失败。但是也正是这段失败的经历让我第一次知道我原来可以为了一个梦想坚持这么的久。

正是那段每天联系十个小时锻炼出来的坚持和韧性,让我怀着同样冒高强度、高压力的公关工作获得胜任。并且因此获得肯定。我想更重要是他给了我从零开始的勇气。后来我不再畏惧我人生中的一次次从头开始。

从钢琴到公关,从公益到写作。我知道即使可能未来前面充满荆棘,充满失败,害怕。但是我们永远都会是那个的20岁的时候盖上琴盖。带上安逸和舒适的年轻人。我的人生永远可以从头再来,即使失败的经历在我看来只要是用心走过的人生就没有弯路也没有失败。

而除了失败,让我身边很多人最终不得不放弃了梦想的另一个魔鬼。

就是——反对

你会发现,当你高喊出你的梦想。最终让你犹豫不前的往往不是那些陌生人的反对。路人、不认识人的。相反,往往是来自你至亲的。你最亲的家人,最好的朋友。我出生在一个公务员家庭。我父母的原话是不是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以外的工作都不叫正式的工作。

你什么时候去给我找一份正式的工作,我弹钢琴的时候。他们说,你都多大了还学琴?当我做到的时候。他们说,你现在还出去弹琴吗?后来做公关的时候他们又是一片的反对。当我坚持一两年以后。他们说国家现在也推广文化的这种产业。那么你的公关营销做其中一个部分,要不然你考一个营销方面的研究生也行。就是这样抗争着。

几个月之前。我跟他们说我马上要出书了。我要把我的故事讲给更多像我一样迷茫的年轻人。一周前,我跟他们说。请你们把9月21号空出来,一定要空出来。所以今天他们和大家一样也来到了这里。和大家一样,是第一次听他们眼中那个一事无成。从来不务正业的女儿讲这样的故事。

我也想当着大家的面,跟你们说一句。爸、妈,我是真的过不了你们规划的人生,能不能让我去追求我自己的梦想?

谢谢大家。

面对反对这是我的方式,我从来不觉得反对是阻碍我前进的理由。相反,它只是梦想的试金石。它只是帮你检验这到底是不是你发疯式的一定要做的那件事,不做不行。

所以我很欣赏在新精英听到的一句话。

我们都觉得勇者无畏,其实勇者不是无畏。

和我们一样,都是人,会害怕,会害怕失败,会害怕反对。

勇者只是顶着这份恐惧也要往前冲!

所以我在书里写。

我的青春是一场与现实的较量。在20xx年我去了一次台湾。我在一本杂志的创刊号上看到我这样一段话。

看得我当时就流下泪来。

创意、理想、无惧

时下的年轻人总是给社会这样的印象

他们不是自私

老一辈人所关心的话题他们也并非不在意

他们只是以另一种形式表达自己

经常,那种为了理想而不顾一切向前冲的傻劲儿

被解读为过度的天真浪漫

但其实这才是在这功利挂帅的年代中最无价的特质

一如那个以为可以凭借着一己之力去移动一座山的愚公

The Big Issue称他们为‘愚人世代’

这些愚人他们大智若愚,愚而不昧,未来的世界将会是他们的舞台

所以坚持梦想,不畏一切的失败和反对去努力并不是我一个人的故事。而是遥远的对岸这样一群人的故事。所以,在我完成了我的书之后,我征集身边朋友的故事。他们有人为能够帮助很边远地区的小朋友。做了自己的公益旅行团队——80公升。

那么有人一直坚持自己的文艺理想,做了自己的三次书坊和小课程阅读空间。今天这个朋友也来到了现场。还有人不顾身边一切人反对做了一年的义工旅行。去take gap year,去做间隔年。去干年轻人该干的事。

有人一直坚持自己,他们其中最有意思的一个男孩为了能去边远地区做工义。他跟他父母说,他是到某权威的地理杂志工作。所以每当他去边远地区去支教去做公益的时候。他父母都以为他去鸟不拉屎的地方去采风、写特稿、做大片。他们就这么坚持着。

所以做自己是我们这样一群人的故事。是我们今天台上台下一共800多人共同的故事。我们共同的梦想。在台湾,我听到有人说这样一句话。有人说,台湾的精髓在民间。正是因为有人不断在做自己,台湾才成为今天这样的台湾。

所以,虽然我们这一代人很多是在父母的规划下成长的。但是我看到很多80后的父母正因此对他们的孩子非常宽容。他们不想他们再过这样的生活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追求自己的梦想。还有很多的趋势都显示出来。

今天我们已经是站在时代的临界点上,所以如果能有越来越多的人坚持做自己。像这个社会去展现本就应该很丰富的生命的可能。那么中国、未来一定会成为不一样的中国。在筹备今天的这场演讲的时候主办方曾经问过我。

你觉得从容跟做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

我当时讲了一个故事,我三个做公关的同事和三个做风险投资的同事一起去欧洲玩儿。听到说别人交的税比我们挣的钱还多的时候他们特别的郁闷。一趟都没玩儿好。但是回来之后我听见这件事我觉得还好。当你清楚的知道你自己的路。你不会因为别人挣的钱比你多。不会因为别人比你稳定,别人比你更快的升职加薪而动摇、而放弃。

你知道你不喜欢经济,不知道你做了风险投资。当你清楚地找到你的路的时候自然会从容。的确,在这个和平的年代有太多人追求着主流价值观而活。所以能坚持做自己已经是最深刻的反叛。

我们是如何在攀比中失去自我和幸福的?


职业规划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计划的过程,职业生涯规划的好坏可能将影响整个生命历程。感谢您阅读《我们是如何在攀比中失去自我和幸福的?》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业规划知识,欢迎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今天的雾霾北京,总会让人想起昔日的雾都伦敦;而当年西方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人们幸福感下降,也会让人想起今天的中国。

为什么我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幸福感不增反降?

这个问题在西方社会出现时,就有学者进行了研究。20世纪7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米香,在《经济增长的代价》一书中指出:经济增长虽然提高了每个人的绝对收入水平,但却由于相对收入水平的比较而使人们感到不幸福。

说白了,人们的幸福感降低不是因为没饭吃,而是因为吃得不如别人好。好比你有房有车正得意呢,突然发现邻居家有房有车有房车,顿时感觉不爽了,回到家“端起碗吃肉,放下碗骂娘”。

原本很好的心情,被攀比搞坏了。

中国人的攀比,从一出生就开始了,出生后比谁能赢在起跑线上,上学后比成绩,工作后比名利,结婚后比家庭,生娃后又比孩子,周而复始,终其一生,都活在与别人的比较中。

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虎妈猫爸》中,猫爸他妈和邻居大娘只要一见面就是个比,比得过则沾沾自喜,比不过则闷闷不乐,真实地反映了这种社会现实。

攀比在长度上如此,在广度上也一样,同学会,老乡会,战友会,各种聚会,最后都变成了吹牛会攀比会。广泛的攀比形成了一种社会风气,大家身不由己地陷溺其中,常常觉得痛苦和无奈。

为啥大多数人都会觉得痛苦呢?因为整个社会是金字塔状的,有钱的是少数,没钱的是多数,都向上攀比,自然大多数人都会痛苦。不少人把痛苦归罪于富人,称之为“拉仇恨”,仇富也会让有钱人感觉不安全,导致整体社会成员幸福感下降。我有一个有钱的朋友,最近换了一辆好车,结果连着几次被划,想想也没得罪人啊,估计就是这仇富给闹的。

这几年出现的朋友圈,更是让攀比愈演愈烈。过去没有朋友圈,别人咋活你也不知道,就算比你好一百倍,也是眼不见心不烦。可自打有了朋友圈,人们各种晒幸福,把很多人的心理平衡打破了,原本幸福的生活也因为攀比,变得不那么幸福了。

有人指责晒幸福的人得瑟,但晒是别人的自由和权利,也是求赞美求认同求尊重的需要,人人都有这种需要,晒的人并没有错。何况,你也改变不了别人,要想有个好心情,还是要自己做到不攀比。

可做到不攀比并不容易,很多人嘴上说不攀比,但心里比谁都较劲。究其原因就是,人性都有力争上游的一面,谁都不希望自己落后,攀比也是人性的一部分,不太容易改变。

要做到不攀比,掩耳盗铃不行,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不行,驼鸟一样把头埋进沙里也不好使,都有自欺欺人之嫌。根本的方法,还是在于改变对攀比的看法,认识到攀比带不来幸福,只会让你痛苦,这样估计你也就不攀比了,毕竟谁也不愿意自讨苦吃。

正所谓“影响我们的不是事物本身,而是对事物的看法。”只要对事物的看法改变了,心情自然就改变了。

这里总结了几条改变心情的看法,你可以尝试一下:

第一,凡事有得必有失

得到一种价值意味着付出另一种价值,不要光看到贼吃肉,看不到贼挨打。

当攀比别人比你有钱时,你看到他有多忙了吗?当攀比别人比你有权时,你看到他责任有多大了吗?当攀比别人比你有名时,你看到他有多努力了吗?

还慢说别人,就说我自己吧,自认为和一个好的作者差之千里(主要是看过太多好文章),但还是有年轻人问我怎样保持一个月写出一篇文章,说实话,这对于我并不轻松,现在人们的眼光都很高,生活都很忙,信息都很多,文笔差、思想浅、内容旧的东西根本没人看。

但行云流水的文字,深刻的思想内涵,新鲜有趣的内容,那里那么容易形成,往往写成一篇文章要经年累月手不释卷,绞尽脑汁思考一个月,再反复修改一两周,不停上网查资料,才能完成。这些年,背也驼了,眼也花了,颈椎和腰背都有毛病,这是长期伏案的结果。

所以,没有什么是白得的,都需要背后的付出,多得就要多付出,正所谓“要想人前显贵,必须背后受罪”。苏东坡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天才总是少数,大部分人要想干成点事儿,就要背后下苦功。就算天才,没有勤奋付出也难成大事。鲁迅先生是天才吧,那他还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到工作上了。”

当看到别人收获多是因为付出多时,你还会不平衡吗?

另一方面,人生如甘蔗,没有两头甜。这方面好了,那方面就有缺陷。

小城市的人住着大房子过着无聊的生活,大城市的人住着小黑屋过着精彩的生活,你选哪一个?住着大房子又过着精彩生活的人太少了,即使有,也是一天到晚拼死累活,没多少时间在大房子里住着。

赵本山回家,孩子们问“你在我们家呆几天”;女儿开刀,俞敏洪还在开会;柳传志最怀念大学踢足球的时光,感叹现在没有时间;李嘉诚说“最大的幸福就是不带保镖一个人到公园里转转”。这些我们普通人都拥有的生活,一旦你成名成家有钱有权,就会失去很多。《甲方乙方》中的女明星不胜其烦想当普遍人,但最终意识到两种生活不可兼得。

攀比就是用自己差的方面跟人家好的方面比,而看不到人家因此而不如你的地方。当你知道了凡事有得必有失,人生注定不完美,看待事情要全面一些,是不是就会心平气和了许多呢?

第二,攀比无论输赢,都带不来幸福

首先,大多数人在攀比中处于劣势是不会幸福的,但少数人在攀比中处于优势也很难幸福。除了不安全感之外,还有就是只要攀比,眼睛一定是朝上的,也就是说他会有更高的期待,而“幸福=能力-期待”,当他有更高的期待时,他现有的能力减去增加的期待,结果还是负的。

曾有一个沮丧的中学生找我咨询,他的痛苦来自于在班里总是处于中下游,可你知道吗,他所在的班是全省最牛的学校最牛的班。所以,只要向上攀比就会痛苦,因为强中更有强中手,就算你是某个领域的翘楚,但在别的领域呢?人不可能全能吧,因此,只要攀比无止境,痛苦也就无止境。

其次,攀比是一种欲胜于人而后快的心理,是把对方当成敌人,当你把别人当成敌人时,能有轻松、信任、真诚、分享的心情吗?只会变得焦虑、猜疑、虚伪、孤独,如此这般,又怎么能感受到幸福呢?

《风月俏佳人》中的资本家爱德华,一次次在商战中胜出,不惜牺牲亲情、爱情、友情,结果变成了孤家寡人,心情抑郁落寞,直到他遇到了薇薇安。

还记得最后那句经典台词吗?爱德华:骑士爬上去救出公主后,发生了什么(So what happened after he climbed up the tower and rescued her)?薇薇安:她也救了他(She rescues him right back)。

是啊,是薇薇安把爱德华从痛苦中拯救出来,帮他打开了幸福之门,让他明白了幸福不在物质的攀比中,而在亲情、爱情、友情中。

米香在《经济增长的代价》中也总结道:“在我看来,人们最持久的满足是来自相互的信任和感染,来自共享喜怒哀乐,来自爱的给予和接受,来自诚挚的友谊和笑声,如果进一步承认,在一个文明社会中,生活的欢乐来自对于大自然的发现所激起的惊异之感,来自对于伟大的艺术所启示的美的领会,来自被英雄和善良所鼓舞的信念和希望的复兴。”

这段诗一样优美的话,把人们幸福感的来源,以及今天人们幸福感下降的原因说清楚了。

再次,攀比追求的是自私狭隘的快乐,最终走进孤独的死胡同。

我有一个同学,总在群里晒他的成功照,一开始还有人点个赞,时间长了,就没人搭理他了。原本是来找尊重的,最后变成了被忽视。原因就是人们都需要价值,你有了价值,分享给大家,大家自然欢迎你。而你只是告诉别人你有多成功,谁也比不过你,时间长了自然就没人理了。很难相信,一个孤芳自赏的人会快乐。

我有一个邻居,物质生活比我强,经常邀请我们全家去做客,一开始以为是因为他家也有小孩,后来才发现,只要一到他家,他就一一介绍他家的各种宝贝,他老婆就开始做各种好吃的,他孩子就拿出各种玩具,某天我突然明白了,原来物质是需要分享出去才会觉得快乐,就像我们做了一道拿手菜,最快乐的不是自己吃,而是看着别人一边吃一边大呼“好吃”。

分享不但给我们带来了快乐,还让我们收获了友谊。如今,我们两家越走越近,成为睦邻友好。

所以,当你比别人强时,不是炫耀而是分享,就会得到价值体现之乐和尊重感激之乐,当你不如别人时,不是贬损而是赞美,也会有一种虚怀若谷(在其下也)的豁达之乐和上善若水(往低处流)的智慧之乐。总之,不攀比而是分享,大家都会开心快乐,关系越走越近,友谊地久天长。

仔细想来,人这辈子,最终活得还是个情分,少点儿物质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情义的孤独。试想临死的时候,不是一大堆人守着你,而是你守着一大堆钱,内心一定特别凄凉。

对你的朋友说吧,只要你过得比我好,只要你过得比我好还对我好,那所有快乐就会在你身边围绕。

第三,人一攀比,就会失去自己

首先,人活着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和别人比,而是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活着。

马云曾讲过他在国外遇到的一件小事,一个小镇上有一家老字号甜点小店,虽然小店的生意特别好,但老板并不扩大规模。马云问他为什么,他说我每天一边卖甜点,一边和这条街上的熟人聊天,我喜欢这样的生活,每天很开心,这就足够了。

由此,马云感慨中国人活得太累,以别人的标准为标准。是啊,和别人攀比,就是按照别人的标准生活,就会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就是别人活法的奴隶,就会失去自己。生活中常见很多人攀比别人有房有车,而不顾自身条件背负起高额的贷款,整天苦哈哈地为银行打工。

人生这么短,什么都带不走,为什么要按照别人的标准活呢?为什么不把生活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不攀比,掌控自己的生活,才会让我们活得从容和踏实。

其次,人活天地间,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自然有着独特的幸福方式,别人的幸福方式,你未必能模仿,而你的幸福方式,别人也很难效仿。

有句话叫“没有受不了的罪,确有享不了的福”,我就有过一次“享不了福”的经历。

有一年去海边玩,结果我晕车了(平衡功能敏感),他们在饭店里大吃海鲜,我只能在门外呕吐。但弱者也有一片天,有一个美丽的姑娘母性大发,跑出来照顾我,陪我聊天,结果我们聊得很投机。

一路上我都享受了一个漂亮异性的关怀,她那香香的手帕的味道,我至今还记得,要不是不正确的时间遇到了正确的人,成就一段美好的姻缘也未可知。回来后他们总拿晕车这事儿笑话我,但我隐密的精神的快乐,是你们这帮吃货所能体会到的吗?

举这个例子是想告诉大家,每个人的生理和心理都有一定限度,有些福是你享不了的,适合你的生活才是最好的,千万不要去和别人盲目攀比,最后把自己累个半死,还得一东施效颦的结果。

说到底,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幸福,攀比也是为让自己更幸福,但要是你意识到攀比竟然与幸福背道而驰,你还会去攀比吗?

不攀比,你的幸福才会多一些。

推荐作者李宏老师的电子书

《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幸福》

点击“这里”目前可以免费下载~

工资的差距是怎么来的


有三千女孩月薪,编辑稿件漏洞百出,老板怒拍桌子,她回了句:琢磨她的话很有意思,“三千一个月的工资,你想怎么样,!”因为我们买了一个便宜的,不休息两天坏了,所以安慰自己:你花更少的钱买到的东西,你想怎么样?当然,她的潜台词是,你给我八千我自然也不错。但问题是,老板付薪水也是一分钱一分货,你必须在拿三千工资时,先体现出八千的价值,老板才愿意买单。

工资的差距是怎么来的

我刚加入公司时的工资是三千,但下个月涨到八千。因为每次老板要复印件,我不仅会写到位,还会拿出两个以上的版本供他选择:一个是按照他的要求写的,另一个是我提出的计划。

那时,我没有想过相关的技巧,只是因为我喜欢写作,我会想出更好的写作方法;因为我珍惜自己的话,我觉得我手上的话与我的个人品牌有关,所以我很小心。在我看来,这是理所当然的事,但经过20多名中国研究生后,我发现这种态度是非常罕见的。那些读中文超过一般人七年的人甚至不想看他们写的东西。课文、标点符号和语法上的错误令人震惊。他们对相关的知识背景一无所知,更不用说布局是否好,布局是否漂亮。他们关心的是是否加班,想要写好文章的人就不会去想。因为磨光文字的辛苦工作,看不到底部--否则曹雪芹将不会“加班”十年,不能完成一栋红色的建筑。?让我问一下,哪个工作不太好?这绝不是一个人需要一份工作来判断他是否想加班,因为他对这份工作的态度是“做好”而不是“做好”。

例如,麦当劳靠近我的门,看看自行车的阿姨,她会给夏天所有的车,盖上塑料布自备。当客户取车离开,她会微笑扭曲湿布擦拭你的帮助坐垫,降温。她从来没有打开,但很多人会主动给她一块钱,也是丰富的。阿姨和其他人看到车之间的区别是“好”和“做”的差距 - 在金钱方面,差距一倍;在成就感,差距是无法估计的。

我完全理解一些新人的想法:如果你不想和他们在一起呆很长时间,为什么还要那么努力?事实上,谁会在一家公司工作一辈子?中国只有不到10%的企业能活三年以上。这是我们每个人迈向更好的事业和更好的工作的旅程。不同的是,优秀的人会为每一个地方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他们走得越高。

成为世界上500强的CEO,在世界应该是工作场所每个人的渴望,但对于新的新手来说,小公司也有小公司。大公司就像"蔡京"厨房,那里的工作被细分为切碎的洋葱,需要全职厨师。你甚至连吃肉都没有机会,更不用说是馒头了。小公司的人力资源很紧,同样的3,000份工资不能让你切洋葱,所以你必须学会做馒头,你必须做各种馒头,当然,你愿意学习。

如果你的第一份工作进入大公司,我要提醒自己,以庆祝该公司只看到一个学生眼花缭乱,你,你的工作场所或零,有可能成为积极的,它也有可能成为负数。很多人误以为强大的机构,因为他们强大的能力 - 这就是为什么一些离开央视主持人,很快被遗忘的人。 白岩松曾经说过,让狗在中央电视台每天都可以成为狗的名字。但是你知道,不是央视的舞台上,用不了多久就变回狗之前。

职场上我们到底是在为谁工作?


职业规划就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计划的过程。一个完整的职业规划由职业定位、目标设定和通道设计三个要素构成。

小编读过这样一句话:公司表面上是老板,但这是每个人的。事实上,该公司只是每个人追求成功的平台!与老板的愿景和态度合作,创造最大价值。迟早,你是公司里最重要的人! “

职场上我们到底是在为谁工作?

让我们不要评判它对我们每个人的有效性。毕竟,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平台、所反映的效果以及融入每个人的感受都会因人而异。

如今,许多人不知道自己在为谁工作,或者不知道自己在为什么工作,他们总是觉得自己为“别人”工作。如果他们工作更多,他们就会“自食其力”。

“无论你在哪里工作,你都不应该把自己视为公司的员工 - 你应该把自己视为公司的老板。”这是英特尔前董事长安德鲁·格鲁夫的发自内心的声明。

在我们这边,很多员工都抱着为老板做事的心态,认为“你付钱,我努力工作”,“我拿着钱在网上做自己的工作”,这种想法是非常狭隘的。

我们在公司工作不仅是为了老板,也是为了我们自己,因为我们不仅要为我们的工作获得报酬,而且还要从我们的工作中学习更多的经验,这将使我们终生受益。

是的,我们为自己工作。不是因为工资,也不是因为老板“让我这样做”,而是“我想这样做”。生活因工作而美丽,因工作而精力充沛,因工作而有意义,因工作而无怨无悔。

我们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从我们的工作中获得。我们不仅锻炼和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而且积累和建立了良好的声誉。这些是我们最宝贵的资产,也是我们美好未来不可或缺的基石。

一个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有一些积极负责的员工。不幸的是,这样的员工在企业中很少见,很多人经常为自己找借口,比如“我不想主动,但我缺乏机会”。

但是,工作中是否真的缺乏机会?当然不是,尤其是在这个时代,我们从不缺乏机会。

但仍有人说他们没有机会。为什么?因为这些人一直在等兔子,总是盼望着机会找到自己的门。他们完全不知道他们必须主动争取更多的机会。如果他们总是被动地等待,最后什么也得不到。

你必须明白,这份工作是属于你自己的,任何一家公司都只是一个展示你能力的平台。如果你只是为你的老板工作,你不能充分发挥你的潜能,你想被重用或加薪,你基本上没有机会,也许你会不快乐和沮丧,而不是像这样在工作中得到乐趣,你最好享受你的工作。

公司与员工相得益彰。公司的成长取决于员工;员工的成长需要公司的平台。公司繁荣,员工崛起,公司薄弱,员工萎缩。

公司为我们提供工作机会和发展平台。我们没有理由不为公司负责。对公司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只有当我们有意识的责任感,我们才能取得积极和成功的工作效果。没有责任感和不负责任的人,就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员工。因此,责任是做好工作的前提。

你的工作不会白费,你的努力最终会有好的结果。因此,你不妨把“几乎”改为“追求卓越”,把“抱怨”改为“加油鼓励”,把“努力工作”改为“争取进步”。把工作看作是一种职业,一个成长和进步的阶梯,一个实现自己价值的阶段。

对他人负责是对自己负责,对工作负责是对你的未来负责。从今天开始,你可以改变你的方式,努力工作,努力学习,成为你所在行业的领导者,无可替代,总有一天,你是你工作的领导者。朋友,为了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在一起!

从0到1的时代,我们该怎么做?


职业规划怎么写,相信很多朋友们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第一部分,前言即总论;第二部分,自我分析,包括业余爱好、性格、价值观、专业技能等;

今天如果有人紧张兮兮、苦着一张脸,跟你说:不要装电灯,有危险!也许你会觉得他有被害妄想症。但如果穿越到19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也就是1880年前后,面对生活中从无到有的“电”,你会怎样呢?我会怎样呢?

“我会怎么做”这个问题,是在读《光电帝国》时,从头到尾经常蹦出来的一个问题。

“想啥啊,先装一个,用用看呗”,如果要装得有点儿创新精神,我会这么说。但闭上眼想象一下,我肯定没这么洒脱。那不是拧上一个灯泡、按下开关就光明普照的年代。那是一个从0到1的时代。因为是从0开始,所以要在你家的地下室里装个电动机,而它运行的时候会发出一些声音,“一些”是个比较含蓄的词,有时线路过热或者接触不良把你家的新墙纸烧焦了也是正常。我更真实的反应估计是“声音太可怕了,哦,太麻烦了,嗯,算了吧,万一着火怎么办?”。范德比尔特太太就是这个反应,所以范德比尔特最多算是第一个装了电灯的人,而实际第一个成功用电灯照明的是摩根。噪音、烧焦等麻烦,在摩根家也都一一经历过。不过也不要急着送给范德比尔特一个冷眼。他也不是一个随随便便的小人物,人家也是的当时纽约的首富,纽约中心铁路的总裁。可以推断此范爷也是个精英阶层、成功人士,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也是掌握了较多信息的那个人。

这说明啥?说明面对不完美的新鲜事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说明抓住新鲜事物获得超额回报的风险投资不是一件容易的差事儿,绝对不能纠结于新生事物当前的不完美。反思一下自己:不合格!因为工作原因,看过若干个创业项目。对于实施的流程细节、顺畅程度我特别关注,总是问很多。如果按着这个节奏,把电灯照明这个项目放在我面前,我估计会怀疑他的实施可行性。

对于新生的项目,不能因为细节的不完美而否定他发展的可能与存在的价值。说到发展的可能与存在的价值,我该怎么判断呢?可以从哪些方面去收集信息呢?第一个反应自然是专家,对电力、电学特别精通的专业人士。遇到问题当然要找懂的人来指点,又准确又高效。但看着看着我就困惑了。无论是对于爱迪生,还是对于努力推动交流电发展的特斯拉和威斯汀豪斯,都有些权威的教授、学术泰斗发出否定的声音,更有类似于“如果他能做得出来我就跟你姓”这样绝对化的否定。试想如果我面对一个已经被认可的学术权威,当听到他如此肯定的语气时,我估计就否了这个电力项目了。看来,这条路不靠谱,那更靠谱的意见来源是什么呢?谁比权威更靠谱?

直流电与交流电的较量在书中是浓墨重彩的一笔,支持交流电与反对交流电的力量不断博弈、抗争。爱迪生,全美最受尊敬的发明家,是反对交流电的先锋,坚定、彻底地反对,他在一个名为《警告》的小册子详细记载了在高压交流电事故中悲惨死亡的工人的情况,警告说一旦变压器出故障,不能正常降低电压,那被送电的楼房就将成为一座高压电死亡炉。同时立法机关也在着手将电刑作为正式的行刑方式,主导声音是采用交流电,也就是把交流电与死亡联系在一起。如果是身处在那个时代中的普通一员,所面对的状态就是主流的声音、权威的声音都在说交流电是个大坏蛋。尽管威斯汀豪斯这边的交流电支持者也在借助律师、媒体等去证明交流电的靠谱,但每一轮交手中交流电的支持者都不是大胜的一方。

在权威的大声中,有一群无名小卒,他们中的任何一个拿不出来都不是响当当的人物,今天无法清晰而准确得说出他们中某个人的名字。但从历史的结果回头去看,最终他们是对的,如他们所愿,交流电普及使用。他们是谁呢?我把他们称之为利益相关者。阻止交流电、否定交流电,对权威的教授和学术泰斗没什么太大的损失,而对于那些利益相关者,如果禁止交流电他们的工厂可能会倒闭,如果禁止交流电他们就没机会用电力来驱动机器,如果禁止交流电能够享受电力带来的好处的只有繁华密集的城区,大部分都得不到太多好处,因为他们住的太偏远了。

因为这群小人物,我在想:一个事物生存的价值与发展的可能,还是要看它有没有利益相关者,这群利益相关者多么想要它、需要它。有需要、有利益,就会推动它。而权威,相较于这帮利益相关者,反应就迟钝了。

交流电比直流电得到了更广泛的使用。如果我是直流电阵营的一员,在两个阵营博弈的时候我该怎么办呢?在《光电帝国》里爱迪生提供了一个版本,有一章直接就是“爱迪生的宣战”,他竭尽所能的打压交流电。立法机关最初考虑把电刑作为行刑方式时,写了封信咨询这个全国最懂电的人,最初爱迪生没有理会,也没有回复,在意识到威斯汀豪斯所推动的交流电是敌人时,则回信表示支持,并极力推荐交流电。后来也持续全力资助一个凑热闹的人,让他做电狗实验、电牛实验,以证明交流电的危险性。整个看下来有点儿可悲,几乎是为了反对而反对。似乎如果爱迪生不去打击交流电,如果交流电胜过直流电而被推广,那输的不是直流电,而是爱迪生,爱迪生已经把自己和直流电已经绑在了一起。

看起来有点儿心寒,有点儿害怕。如果自己也处在爱迪生的位置上,是不是也会如此呢?怎么才能避免呢?我的想法是不要把已经获得的东西等于自己,否则有一天将很难抛下它,即便它已经过时。

《光电帝国》提醒我三件事:第一,不要苛责于新鲜事物的细节;第二,一个存在的价值与发展的可能,利益相关者的声音比权威人士靠谱些;第三,不要把自己所得等同于自己,否则将无法放下。

到底公司是怎么决定升迁的?


职业规划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计划的过程,职业生涯规划的好坏可能将影响整个生命历程。感谢您阅读《到底公司是怎么决定升迁的?》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业规划知识,欢迎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这大概是所有人力资源相关的问题当中,我觉得最难回答的其中一个:到底公司是怎么决定升迁的?因为每一家公司都不一样、每一个主管也不一样。

只要在企业里工作一段时间的人,大概都曾经在茶余饭后听过身边的同事朋友讨论过类似的讨论主题,或是自己就参与过这样的讨论:
为什么那个某某人表现这么差还会被升官,老板是瞎了眼睛了吗?
为什么我工作这么努力,老板都没有看到?
我一直在这边等待升迁的机会,但公司从来没有告诉过我怎么样才会轮到我升等
这大概是所有人力资源相关的问题当中,我觉得最难回答的其中一个:到底公司是怎么决定升迁的?因为每一家公司都不一样、每一个主管也不一样。
从人力资源的角度,职等是和职责有关的。如果你现在是资深专员而你想要升迁到主任的位子上,你的职责应该要有所不同。

■有能力承担更大的责任

也就是你必须要对公司有更大的价值,而且这个价值是你老板觉得有意义的,他才愿意拿他的credit出来向公司争取(用争取不见得是贴切的动词,但关键就是,除非你待在一家小公司里,你的直属主管就是公司的董事长,要不然你的主管要升迁你,就必须面对他的主管对这个人事决策的检验),让公司花更多钱在你身上。
从以前到现在,我观察到最多对升迁这件事情的错误认知是,很多员工误以为每天把自己份内的工作做好,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就会升迁到更高的职位上。完全错误!公司付你资深专员的薪水,你也把资深专员的工作给做好,说得机车一点,你和公司叫做两不相欠,怎么会因此得到升迁?
你要得到升迁,很重要的一件事情是,你要证明自己有能力承担更大的责任。不过这样说你大概会不服气,自己还没有得到升等,是要怎么证明自己的能力?
我待过一家外商公司,公司的人力编制非常精简,绝大多数的员工所面对的工作状况只有比正常下班时间晚一点点下班、工作到很晚才能下班以及不只工作到很晚,假日还要来加班这几种选项。
但就算是这样,当我们远在海外的总公司来了一位好大喜功的总经理的时候,除了每天的例行工作之外,还有各式各样来自总公司的专案任务需要执行,再加上每个月例行的报告需要缴交,几乎所有的人对此都叫苦连天。
但日子还是要过,上级的工作还是要完成。我们这些当主管的人当然跑不掉,至于基层员工,有一些同仁会很主动积极地答应参与这些专案,不过我也遇到过一些觉得我又不会因此多领到什么钱?既然这样,那我就作好现在的工作就好了啊的同仁。一两年下来,不管总公司推动的是什么样的专案,老板信得过而且会指派来参加专案的员工,永远都是差不多的那几个人。
参与总公司的专案任务往往是一门苦差事,除了确保每天例行的工作都能完成之外,还要付出额外的时间和心力来进行这些专案计划,也所以,伴随着这些专案任务的往往是一大堆的加班,但不见得会有加薪。
公司的高阶主管都是外国人,他们之中大多数人中文说得不好或根本不会说中文,而且他们都是任期制,来台湾工作个几年就准备被调到另外一个国家去。这种种的因素加起来,这些高阶主管有时候真的不是那么在乎台湾的生意究竟好不好。
相反地,他们还比较在乎他们在这里工作的这几年间,台湾这家子公司在总公司主管心目中的印象如何。所以在我们公司里,参与过总公司的专案任务几乎是升任主管职的必要条件。这不是一个白纸黑字的标准,但每一次的人事评议会,在讨论到升迁案时,高阶主管几乎都会询问同样的问题:他参与过任何总公司的专案任务吗?
我不是想要替谁的恶行合理化,但现实社会就是这样运作的。连你买东西都希望挑到价廉物美的商品,主管当然也希望花最少的钱请到最有产值的员工。你想要在公司里升迁到更高的职等并且领到更多的钱,你恐怕必须先让你的主管感觉到,至少在工作态度上,你有意愿承担更大或更重要的责任。

■工作绩效不差

然后是你的工作绩效。我好几次问我们公司的单位主管:请问你们在考虑要不要升迁一位员工的时候,会不会考虑到他过去的工作绩效?十个主管有十个人会举手表示自己会考虑员工过去的工作绩效。但是这实在是个很有趣的事情。
假如我们从外面招募一位经理,我们会关心他在过去的公司的绩效表现好坏吗?不是不会,而是我们不能。我们很难得知某一个应征者在之前的公司到底绩效是好还是不好,就算知道了,参考价值也相当有限。所以我们只能够在甄选的过程中确定这位应征者在专业或管理能力上是否符合我们的需求,就必须作出录取与否的决定。
担任主管和担任基层员工在很多地方是不一样的,工作内容不一样,需要的能力也不一样。这是为什么有一句话说:把业绩最好的业务人员升迁到主管的职位上,结果公司失去了一位最佳业务人员还同时得到了一位烂主管。如果我们从公司外招募一位经理的时候,只关心这个应征者能不能胜任这份工作,那为什么在公司内选择升迁的时候不这样作,还会考虑员工过去的绩效?
因为升迁还隐含了一个有为者亦若是的宣示效果。企业给予员工升迁,其实有一个很主要的用意,是要鼓励其他没有得到升迁的员工再接再厉。
用很简单的说法就是:如果在公司里,得到升迁的员工是绩效最好的员工,那么就会让其他同仁一起效法,努力提升自己的绩效;反过来说,如果最后得到升迁的同仁并不是绩效最好的员工,那么就是在暗示大家工作绩效不重要,而产生无可挽回的后果。
但是绩效是不是那么绝对?似乎又不尽然。有时候某一些主管做出了升迁某人的决定,部门内大多数人都觉得这是个众望所归的决定,日后部门绩效和团队士气就会比较容易维持;但我也看过某些时候,主管决定升迁某某人,结果招致半数以上的同仁私下议论纷纷,那问题就大了。
这世界上不应该存在着绩效表现很好的烂人vs工作绩效很糟的好人这种选择,硬要把这两种选择放在天秤上是陷主管于不义。只是实务上总是会有那么一点点不完美,我是说,公司还是常常必须在绩效很棒但作人没有同样好的员工vs.绩效在水准以上但作人非常成功的员工的问题中作出取舍。
而一样的,因为人性,落败的员工势必会放大这个遴选中较不被重视的那一环,告诉大家原来在公司里业绩不重要或是原来不择手段来达成业务目标才是对的,而不管是哪一种,对公司都有同等的伤害。
所以在企业内考虑升迁一个员工,会比从企业外寻找一个员工,有些时候会有更多的考虑。简单地说,正是因为大家都在看。

■建立深孚众望的声誉

在单位里外建立深孚众望的声誉。我待过某一家公司,公司试着导入一个客户管理系统,但客户管理流程太复杂、程式开发商专业能力不足,在穿着衣服改衣服的状况下,历经了几任总经理都没有办法把这个系统推上线,结果这个专案从亚洲各国的指标性专案变成了一个大家看笑话的烂摊子,每一次出国开会就会有人问到:你们的客户管理系统现在进度如何?
有一年,总公司宣布新总经理的人事任命案,在新任总经理报到没多久,公司里有一位主任决定自动请命接下这个专案,他放弃原来的例行工作,全职投入这个专案计划当中。
我记得那时很多人都为他的决定捏一把冷汗,因为大家都会担心,这个专案成功的可能性实在不算太高,而且就算成功,这个任务性的编组也会被裁撤,到时候岂不是连个位子都没有?
但是正因为这个计划已经经历太多任总经理,当中好几位也早就不知道高升到哪里去了,在没有人敢放手让专案失败的情况下,这个专案无论是在人力和资源上都比其他单位充裕一些。
过了二年整个系统终于顺利上线,当年接下这个计划的那位主任则变成了连总公司许多主管都认识的英雄人物,现在的他已经在几年内连升好几阶,稳坐公司高阶主管的位子。
要讨论升迁,你知不知道哪些人对你的职涯发展扮演重要的角色,而你是不是能够成功地让他们知道你是谁?或是你知不知道那些工作在公司的高阶主管眼中是重要的,而你有没有参与在其中?你一定有一些特色和专长,而你现在的工作是不是在发挥这些专长和特色?

■不要抱怨公司

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不要抱怨公司。我看过一些员工,工作表现很不错、所交付的任务也都能如期完成,但比较糟糕的地方是,常常跟其他同仁一起抱怨公司。而这样的员工常常会和升迁失之交臂。
原谅我这样说,老板也是凡人。不管我们这些当主管的人有多么心胸宽大,你私下针对我的缺点给我建议是一回事,和其他同事一起高谈阔论我在哪些地方处置不当是完全不同的另外一回事。没有主管会希望自己辖下有一个会在公开场合唱衰这个部门的部属,更别提还升迁这个员工以为鼓励,这是个很简单的人性。
我在职涯中遇过不只一次,单位主管提出要晋升辖下某一位员工的申请案,而总经理对这个申请案的疑虑是因为某某某?是不是就是上回在员工大会中质疑公司策略的家伙?就算不要谈你的直属主管是不是一个宽宏大量的人,如果你在公司里的形象就是个能力还不错、但一肚子抱怨的员工,你的直属主管要在升迁上替你背书,是必须要承担相当程度的风险的。
年轻的时候,政坛上流行一句话叫做关爱的眼神,当时的我认为这句话很可笑,有能力的人,哪会需要靠长官关爱的眼神才能往上爬。但是这么多年在职场打滚之后,我才终于发现,原来老板的关爱的眼神其实比我想像中的重要许多。
古时候毛遂的故事说:一个有才能的人在世上,就好像将一把锥子放在口袋里,锥子很快就会穿破口袋而显露出来,让其他人得以发现那么要怎么样才能作到显露出来,让其他人得以发现呢?
我会说,和直属主管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绩效不差、在工作态度上积极主动、在公司内有一些人脉、对公司的政策正面乐观,这些大概会是让你更接近升迁的条件。或是这些年我偶尔会和一些年轻朋友分享我对职场生存之道的简化版本:七分靠实力、二分靠人脉、一分靠表演。

怎么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职业规划怎么写,相信很多朋友们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第一部分,前言即总论;第二部分,自我分析,包括业余爱好、性格、价值观、专业技能等;

怎么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网友问: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去规划我们职业生涯,这有什么特定的意义吗?

周文回复:一个人的成功与否决定于个人本身的成就的基础,你的方向必须明确;如果你有一个很好的职业生涯规划的话,你可以突破你生活的格线,创造一个轻松充实的自我;同时你还能够准确的评价出自己的特点和强项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评估出个人目标和现状的差距;当然也就能够准确定位出自己职业的方向了。

网友问:那么我们现在的工作到底是个人发展重要还是养家糊口重要呢?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想干什么事就能办好什么事的呀!

周文回复:说到这个问题,可能我几个不同的观点。我认为工作并不是为了糊口。很多刚刚毕业或是刚刚参加工作的,我们称之为新鲜人,他们想的就是读书的时候我们用了家里很多钱,现在毕业了,要自己养活自己了,首先就是找一份工作,有一份事做就ok了。

那我在这会说:

第一,你必须找一份你感兴趣的工作,

第二,工作绝对不是为了老板。很多人之所以觉得工作没有成就感,他们关键就是每天都在混日子从早上8点开始上班就在想着我下午5点下班该到哪里去,什么时候下班呢?这个时候他所做的工作是为了老板,而不是自己。他不觉得工作是一种快乐。所以你在选择一份工作的时候你要想到这份工作我喜欢,这样你对你的工作,对你的个人职业生涯才是有用的;

第三,经验是向上发展的踏脚石,你在工作当中就是不断的在吸取经验。如果说这家企业不能给你提供一个学习的平台或是不能给你一个发展的平台的时候,那么如果你在这个地方即使工作六年也只是在工作一个六年的沉浮,你是工作了六个一年,你也只是积累了一年的经验而已,从某一个角度上来说,我鼓励大家跳槽!

第四,只有对工作负责才有可能获得别人的赞赏和认同。

第五,还要享受每天的生活。工作既然不是为他人,是为自己,那你就要觉得自己在工作中是快乐的!那么这个时候你才有追求事业成功的可能性。

网友问:那么我们怎么看待自我情况的一些分析呢,一般好象自己都无法弄能够看的清或是分析得了自己?

周文回复:作为个人事业的成功评价,离不开三个部分。

作为个人部分呢,当然首要的还是我们的健康。身体是否有病痛?是否有不良的生活习惯?是否有影响健康的活动?生活是否正常?有没有养生之道?尤其到了一定的年龄可能不是再去太去关心事业的成就,而是更多在乎我的身体有没有毛病?有个时候还要考虑一下自己是否有所专长,这也是塑造你的个人形象。

之后还有事业部分,当然要看到自己的财富的所得(薪资多少?有储蓄吗?有动产、有价证券吗?有不动产吗?价值多少?有外吗?),自己是怎样一个社会阶层(现在的职位是什么?还有升迁的机会吗?是否有升迁的准备呢?内外在的人际关系如何?),说句实在的,我们中国人有个不好的观点,不愿培养接班人,生怕会对自己的位置不利,其实应该明白只有培养好了接班人,才有可能随时抽身走人。还有就要看看有没有自我实现:喜欢现在的工作吗?理由是什么?有完成人生理想的准备吗?

另外就是大家所知道的家庭部分了。要看看你的居家环境如何?有没有计划换房子?家庭的布置和设备如何?有心灵或精神文化的生活吗?小孩、夫妻、父母有学习计划吗?这些看上去是些生活琐事,但这些小事就是反应出一个人的生活品质高不高的问题;家庭关系:夫妻和谐吗?是否拥有共同的发展目标?是否有共同或个别的创业计划?父母子女与父母、与公婆、与姑叔、与岳家的关系如何?是否常与家人相处、沟通、活动、旅游?还有就是家庭的健康:家里有小孩吗?小孩多大?健康吗?需要托人照顾吗?配偶的健康如何?家里有老人吗?有需要你照顾的家人吗?

网友问: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环境有所不同,对于自身的发展会有不同的影响吗?

周文回复:影响是肯定有的,但是我们可以把握住身边的有利条件。象:

◎友伴条件:身边的朋友、伙伴,朋友要多量化、多样化、且有能力,作为个人发展肯定离不开朋友的支持;

◎生存条件:要做职业生涯规划必须要有自己的生存条件,要保障自己的基本生活,要有储蓄、发展基金、不动产;

◎配偶条件:选择对象个性要相投、社会态度要相同、要有共同的家庭目标。你必须崇拜对方才会有自己的所要去爱的地方;

◎行业条件:注意社会当前及未来需要,在发展的行业,注意市场占有率;

◎企业条件:要稳定,则在大中型企业;要创业,则在小企业。公司有改革计划吗?公司需要什么人才?

◎地区条件:视行业和企业而定;

◎国家(社会)条件:注意政治、法律、经济(资源、品质)、社会与文化、教育等条件,该社会的特性及潜在的市场条件;

◎世界条件:注意全球正在发展的行业,用世界观发展事业。

以上《我们是怎么玩死自己的?》一文,由编辑精心撰写而成,希望对您的职业规划有所帮助,更多精彩请访问“怎么提高自己的求职技巧”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