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话题——背黑锅。

职场,繁重的工作可能让你剪不断理还乱,效率也久久不见提高。其实,这都是因为你没有用对方法!小编来告诉你。感谢阅读《敏感话题——背黑锅》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有一种观点是:“在职场作中,下属员工常常都干着上司的事,帮上司完成了不少工作,甚至上司的事大都是你一个人在干。而同时,存在的另一种情况就是有锅你来背,有好处上司拿。”

对此网友“cjyfe”有不同意见:最和谐的上下级关系就是下属捧领导,成绩给领导,反过来领导给实际好处下级,然后领导因功升职,再提携下属,如此和谐共进。zC530.COM

而大多数不和谐,就是下属觉得领导贪功(其实是自己贪功)甚至低看领导,经常会听到诸如我们领导什么都不懂之类的话。另一种就是领导担心下属抢功,宁可用不合适的人,甚至提防有能者,除之而后快……也许这是不可避免的,人心难测,谁都不会相信对方,而我所说的“和谐共进”也只是理想状态。但这样的话,其实是双输,双方都耽误了。

做为起步弱势方的下属,本就该多承担,这其实是社会游戏规则,因为你没资本。那就多干些,多背些。这里说到背黑锅这个话题,从我个人经历来看,除非是背了就要死的才叫黑锅,否则没有黑锅。一个部门是一个团队,当团队出现错误,而有危机时,做为一份子谁没有责任?而将团队损失降到最低限有一个人出来保大家,保团队荣誉是最好的选择。如果只是被老板臭骂一顿或受点处罚,那不但不是黑锅,那是个机会,是个让你走进这个团队核心的机会。当然,道理是这样讲,但具体操作还是有区别的,因人而异,和选择背锅的时机,方法都有讲究。有的人抢着给领导背黑锅并且回报很快很大,有的人背了黑锅还不受待见。怎么区分还是要在实践中自己领悟。(完)

zC530.Com编辑推荐

人在职场,要学会背黑锅


职场百态频道整理了各种职场技巧,各种职场故事。感谢阅读《人在职场,要学会背黑锅》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人在职场,身不由己,有些莫名其妙的委屈就得默默忍受,哪怕是“黑锅”也得好好背着,郁闷不郁闷?郁闷,但还是得忍着。杭州小白领钟中,最近就遇到了一件倒霉事,说冤也挺冤的,但就是无处去喊冤。

替客户订机票,结果订票网挂了

前两天,钟中陪着老板和两位客户赶去北京办急事。老板先订了自己的机票,另外3张票呢,让钟中找人预订。钟中交给一名新员工去办了,本着替公司省钱的立场,钟中还特意交待了一下,记得多比较一下,尽可能挑便宜的。

一会儿,那名新员工回复说,全搞定了,去机场用身份证登机就行。

谁知,第二天一到机场,除了老板,其他人都登不了机,说没订上票。明明说订好了,怎么会没订成呢?钟中打电话回去一问,说是订票网挂了,信息失效。

钟中气得不行,质问说怎么不找一个好一点的订票网站?对方也很委屈,不是说要订便宜点的么,就数那个网站最便宜了,而且以前也订过票,一直都好好的。

老板的脸色自然很不好看,四个人出差,就他一个飞过去有啥用?情急之下,老板一狠心订了3张头等舱,还说,这可是他第一次坐头等舱!听得钟中脸一阵白一阵红。

就是那么巧,回程机票又出了问题

有句话叫做“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人倒霉起来就是这样。办完事回程又要订机票,这次钟中可小心了,问了又问,确认了两三次。结果,一到机场,三个人全OK了,老板的票没订上……

钟中的头皮一下子发麻了,打电话过去一查,说是工作人员失误,那边又是道歉又是说会赔偿,但是有啥用呢?“我的职业生涯毁掉了,老板肯定在想,连这等小事都做不了,还能干啥!”钟中欲哭无泪。

老板更无奈,总不能因为这种小事就把人开了吧,只好又掏钱买了张头等舱的机票。

职场黑锅千万别揭,事后证明自己就行

本来跟着老板出差是个好机会,结果“害”得老板坐了两次头等舱。事后,钟中屡次想找老板解释,都被公司的老员工劝下来了。

“类似的情况很多的,比如负责一个项目,办砸了,原因很多,并不是一定说负责人能力不够,工作不认真,合格的老板也不会只针对一件事情来评价一个员工,所以没必要解释什么。只要今后在其他工作中,能够重新证明自己就行。”一位资深职场人士说。

在网上做的一个小调查中,80%的人表示遇到此类事情不会去解释。也有人表示,会通过一些小手段,从侧面解释一下,比如通过办公室茶室、上厕所等放出话来,传到老板耳朵里。但大家一致认为,千万不要当场揭“锅”,背了也就背了,说不定老板心里明镜似的呢!

敏感的同事关系


话题起源:

至今我仍无法定义她是不是我的朋友,然而我想今后我可能还会碰上这样的同事,所以……希望大家能够帮助我,如何与这样的同事相处?

她比我早进公司3个月,所以我刚进公司那会儿,她就摆出一幅小姐姐的样子很照顾我,她的年纪虽然也没比我大多少,但为人处事谨慎老到,而且颇有手段 。除了工作时间,我们还一块儿吃午饭、逛街,谈一些“私房话”。

但时间长了,我感觉到和她在一块儿有点累。她说话不爽快,爱拐弯抹角,非要绕上十七八个圈子,像恋爱中的小女生要我主动去猜她的心。其实私人的事情倒也算了,我也能忍,但工作上她也这样,有时要问个工作上的问题,我也得一封封mail,MSN上追问个半个小时,她才说到话题上,真快把我急疯了。

即便如此,但我想也许是我自己的问题,因为我的性格比较急躁,所以当时也没太在意。

然而,她实在太敏感了。有次她休假后看见我和其他同事一块儿说说笑笑,相约逛街吃饭什么的,她就觉得我“背叛”了她的友情,从此以后, 我要问她些什么问题,就更难以得到直接的答案。有次她想看我电脑里的一个资料,我之前曾经无意中设过屏幕保护密码,她就认为我防着她,跟我的距离越来越远。她在离职前主动跟我作过一次深谈,把当初的一些不快和盘托出,我很感谢并且欣慰她能主动和我谈心,然而我仍然觉得有些事情是她多心了。

其实,我一直挺喜欢她的能干和敏锐,但又实在受不了她的敏感和多心。我是一个心思不怎么缜密的女孩子,很难理解这样的举动,面对这样敏感、“ 心思太多”的同事,我该怎么办?

温和一族:以诚相待多沟通

小妖(工程师):其实这样的例子生活中还有许多。记得读书的时候,女同学常有自己的死党,这些“姐妹”之间常生是非,这就揭示了一个事实——女性的占有欲不仅强过男性,而且涉及爱情、友情,甚至亲情。仔细一想,这样的事还真是会多发于两个女同事之间。

我想每个人心中都有个交友标准,道理类同于喜欢一个人,所以第一直觉常常会欺骗人,因为开始时你不可能了解她。所谓日久见人心,当你觉得她值得相处,那你也要能承受她的性格和习惯。

世间没有完美的事,碰到问题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沟通。就如电脑保护密码的事,完全可以大家当面说清楚。如果她也了解你应该会消除误会。

感觉她是缺乏自信,可能友情也是需要安全感的。缺什么就补什么咯,离职反而会是个更好的机会来重新拉近你们的距离,常常保持联系,真诚总是没错的。

菲儿(美编):不知是我的幸运,还是我的倒霉,楼主所说的那种所谓朋友我也遇见过。我是那种非常随和的人,想跟每个人都能和谐相处。高中的时候,因为我和她的家比较近,于是经常一起上下课,一起进进出出。别人都跟我说,她的脾气很古怪,我总是笑而置之。有一次,我正和几个同学聊得带劲,她跑过来跟我打声招呼,我就很随意地回了一句,结果连着好几天她都不理我,自己一个人进出教室。我找她问原因,她打了我一下,还哭着跟我说我故意冷落她。天地良心啊,明明我没有这么想过,可她硬要把我想成这样,太冤枉了!

这件事直到现在我还记忆犹新,幸亏还只是存在于同学之间,毕业之后也能不相往来。同事之间早晚都得碰面,那多尴尬呀,除非某个人自愿离开。其实能在公司里成为同事,说到底也是种缘分,大家都能一团和气,自然再好不过了。一切以工作合作为前提,每个人都能拿出对事不对人的态度来相处,一切就会OK。至于你和谁合得来,和谁合不来,那就是个人自己的事儿了。奉劝敏感的朋友别把这些太当回事,稍微放开点胸怀,去接受更多的人,你的心情也会愉快很多。

小鬼(培训专员):可能那些“敏感体质”的人就不喜欢把什么事都讲白了,她们会觉得把事情说得太白可能会伤害到别人,比如工作上出现瑕疵,直来直往的人会说某某某,由于你这次的失误让这项目出现问题,客户都找上门……;而转弯说话的人便会说这次项目有点小问题,客户都找上门来,我们大家还需相互帮助,某某某也要加把油……,同样的一件事,但是听的人的感觉是两样的,前者是责备,后者是教导。

而一旦心思转得太多了就会有些让人不耐烦。我们不能要求人都是完美的,同事之间还是相互理解,尝试与她沟通一下,她能改变再好不过,如果不能改变也是每个人的习惯,只能委屈自己耐心的多猜猜她的心了。

小南(市场推广):这种事情我在大学时也遇上过,因为自己是个大大咧咧的女孩子,所以当时也未能处理得很好。看了小艾的一番话茅塞顿开,的确,如果为了不得罪人,但却让自己不舒服,甚至改变了自己的心意和处事方式,这样更累。

然而,我还是怕自己的某些行为伤害了别人,所以如果真的造成误会的话,我会试着当面解释的,但如果对方还是心里有疙瘩的话,那也不是我的力量能解开的,我努力了,那应该是她的问题了。

至于工作中如果碰到这样不干脆不痛快喜欢绕圈子的同事,还是比较头疼的。因为万一处理不当,别人还以为你对对方有看法,到时候真是满身是嘴也说不清了。总之,对待这样的同事要特别礼貌周到些,尽量照顾她的情绪,大家都是成人了,都明理的,如果你足够尊重对方,相信她也不会老“搁”着你的。

茶茶(杂志编辑):这种问题最终还是归结到同事相处的度上。每个人对于别人语言行为的心理接受程度不同, 这是没有办法以一种统一标准来衡量的。作为个人,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地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来考虑自己言语是否合适,当然这需要学会一定察言观色的能力。至于实在敏感得无法接受别人话语的人,那真的不太适合在这个职场中混了。

另外,希望做好本色自我的人也别太抱希望,有时不得不去把自己的本我给隐藏起来,这是客观事实。

敏感一族: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敏敏(人事助理):我与楼主所说的那类人有些不同,我是排斥感作祟,楼主的那个“她”是占有欲作祟,但大体上是相同的。

本来我总觉得自己做事大大咧咧的,没有淑女形象,但最近有个女同事也很让我心烦,所有事情一牵涉到她,我就会想得特别多。最终我发现,原来敏感的是自己。为了不使过分的敏感破坏和谐,我选择了接受,接受她所有的好与不好,因为她是我的朋友兼同事,所以我把对她那些的不满暗暗藏在心里,每天以微笑面对她,我想可能这样做才是最好的吧。

小白(平面设计师):真是很巧,我就是个比较敏感的人,也发生过类似的事情。那时我还在念小学,因为自己的死党跑去等别人一起上学,我就坐在地上哭闹着不去学校了。当时我的想法很简单:我们是朋友,在我需要你的时候,为什么你抛弃了我,死党不就是应该死守约定吗?至今我还把这种举动理解成背叛。我在乎朋友,也同样想得到朋友的在乎而已,我觉得我没错啊。不过现在我也想开了,本来人生在世难遇知己,一切不能强求,不然弄得自己心理不好受,还让人觉得心理变态,那就玩完了!

目前让我最困扰的是,敏感造成我过分在意别人说的话,好像活在了别人的影子下,感觉自己活得比较累,然而要改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毕竟性格是天生的嘛。

在人际交往中,我觉得这也不是我们“敏感体质”单方面的问题,如果不是我的敏感,对方会想到什么时候该控制一下自己的言行吗?

所以说啊女人事情多,我还是更乐意和男性相处,大家都大大咧咧的,够爽快。

麻辣一族:女人心海底针

晴天(部门主管):我感觉这个女孩子有种小女人的独占欲,一般这类人的好胜心都蛮强的,在一定领域内她总是成为最重要的No.1,这种情况在女性中更多见些,小女生们之间有时候就是这样的:我对你完全的付出,所以你也必需给我完全百分之百的回报。

记得小时候听过一个故事,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都是定数,0-10之间就代表着你与某人的关系数。如果最好的朋友是10的话,那么话不投机的就是0。这个数字借不来,也拿不走。你们至少还是拥有过一段相互默契的时间,缘份可能是3吧。

所谓物以类聚,如果大家不是一类人就不太可能交往得很深。遇到这种人也不用多想,感情这东西是随缘的,不需要刻意去维护或是表现,合则聚,不合则散。

当然工作中相处就有点累人,毕竟老是猜心不是办法。如今每天工作那么忙,哪来那份闲情猜东猜西的?建议坦白讲出来,让对方直奔主题,否则就当对方什么也没说过。

小艾(广告人):上班之后我倒是没有碰到过这种女生,但初高中读书的时候有不少。那个时候好像女生的心眼特别多,对其他女生的好恶也表现得很明显,还拉帮结派,看不顺眼的女生彼此之间没必要就不说话。

其实在人际关系方面我一直比较迟钝。所以一直以来我和好朋友之间很亲密,和其他女同学的关系也挺自然。直到有天有个好朋友直截了当地对我说,希望我不要和某某某交往,我才真愣了一下。

我那位好朋友人相当不错,也没有像楼主提到的那位那样敏感和多心,虽然毕业之后联系少了,但彼此之间还是会通通EMAIL什么的。而她提到过的不希望我交往的那个女生,我们也做过一段时间同桌,相处得不错。

我不愿意委屈自己去适应别人,所以我觉得别人的态度总是次要的,关键是自己怎么想。如果我这么做那么做都不符合她的心意,那么很抱歉,天生八字不合的人还是不要勉强来往的好。像楼主提到的那位,和这种人交往实在是太累了,我想这种情况是想解释都解释不清楚的,有些误会你当面和她说未必能解开。相反,这类女性一般心眼小,说不定记在心里有了疙瘩,以后更难相处。所以我特别讨厌这类会干涉自己生活方式、喜好的人,幸好目前为止我还没有碰到过,如果未来不幸遇到,我也只能敬而远之,保持适当距离。

小郭(电视编导):我完全相信这种事情大多数都发生在女生之间。有句歌词唱得很贴切:“女孩的心思你别猜,你猜来猜去也猜不明白。”我没有这样的癖好,也很反感有这样癖好的人,所以遇见这样的人,我都敬而远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惹不起咱还躲不起吗?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这样的人大多是极度缺乏安全感。其实这样的人活得很辛苦,他们对身边的人和事容易产生怀疑,只许我负人,不许人负我。如果在工作中遇见这样的同事,那就不能再一味躲避了,朋友是可以选择的,但和谁做同事则不是随人所愿的了,除非你是领导或者你主动选择离开。

我始终相信,真诚是可以感动一个人的。好猜疑的人本质上并不一定就是坏人,一旦你取得了他们的信任,他们或许就是那种掏心窝子给你的人。为了工作能够顺利,我需要和同事的和睦相处。所以我会忍耐,只要不是伤害到我名誉和自尊,我都可以忍。忍的同时,我会想办法来改善关系,观察对方的细节举动,比如喜欢什么口味、兴趣爱好、身体状况等等,在生日或节日时送上一份祝福。和人打交道本身就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取得一个人的信任和友好并不是一桩容易的事情。小不忍则乱大谋,如果因为个人关系的问题影响到工作,把不良的情绪带到了工作中的话,那就亏大了。

但是,话说回来了,如果此人实在过分,伤害到了我或者在工作中处处为难我和我作对的话,那我则绝不会心软,高僧说:佛也会抓狂,何况我这等凡人?(完)

职场敏感症——个性?谦逊?


调查问卷

1.你常在职场上受到批评指责吗?(单选)
1)经常 6%
2)有时 38%
3)很少 53%
4)从没有过 3%2.你感觉自己在职场上敏感易怒、经不起批评吗?(单选)
1)完全就是这样 6%
2)有一些 63%
3)没有 31%3.你感觉身边患上这种职场敏感症的人多吗?(单选)
1)非常多 7%
2)比较多 44%
3)比较少 19%
4)非常少 6%
5)不清楚 24%4.据你观察,哪个年龄段的人职场敏感症最严重?(单选)
1)90后 46%
2)80后 31%
3)70后 3%
4)60后 2%
5)50后 0
6)其他 1%
7)不清楚 17%5.在你看来,为什么那么多年轻人患上职场敏感症?(可多选)
1)缺乏谦逊、温和与宽容的素质 39%
2)独生子女一代,被家长惯坏了 50%
3)企业文化不够宽容,个性难以张扬 33%
4)其他 12%
5)不好说 28%6.对于患上职场敏感症的年轻人,你的态度是什么?(单选)
1)支持,年轻人应该做自己,勇于表达 16%
2)反对,年轻人应具备谦逊、温和与宽容的素质 50%
3)不好说 34%7.你喜欢什么类型的企业文化?(可多选)
1)民主型:互相尊重,权利共享 53%
2)专权型:结构森严,层级分明 5%
3)亲和型:推崇人际间相互认同的亲和力、向心力和内聚力 81%
4)法理型:强调规章制度的权威性、强制性 13%
5)其他 2%
6)不好说 2% “部分90后员工,可以说是"老虎屁股摸不得",一被批评就会翻脸或直接辞职。”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这句话很快就引起了热议。有人认为,当前部分年轻人患上“职场敏感症”,敏感易怒,少了一些谦逊与温和。不过,也有人觉得俞敏洪只说对了一半,是一些职场不良文化和潜规则,让坚持原则的90后被误认为不懂事和耍脾气。上周,重庆晨报舆情调查中心联合大渝网与重庆晨网,开展了一项在线调查(1906位职场人士参与),结果显示高达97%的受访职场人曾在工作上受到过批评与指责。近七成人(69%)承认自己敏感易怒、经不起批评。 谁的职场敏感症最严重? 46%的人直指90后尹士峰是江北区一家外企人力资源部的主管,他在面试中经常遇到这样的年轻人—他们很少与你有眼神交流,有着与年龄不相称的害羞。如果你对他们的观念表示认同,他们会露出孩童般的喜悦;但只要你表现出一丁点的反对,你就会明显地感觉到他们的不快。更有甚者,尹士峰曾对一名上班经常迟到的年轻女员工进行批评。结果,她大哭一场后立即提出辞职。而她入职还不到3个月。调查显示,超半数(51%)受访职场人士感叹,身边不少人患有“职场敏感症”。而在被问到“哪个年龄段的人职场敏感症最严重”时,46%的受访者直指90后,31%的人觉得80后更胜。仅5%的选择70后与60后。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90后的跳槽意愿明显更高,比例更是达到了67%。在尹士峰看来,多数上班族在面对批评时多少会有情绪,但部分85后特别是90后职场新人,在这一点上表现得更为明显。有的菜鸟甚至仅仅因为感觉上司、同事最近对他不是很感冒,就会为了避免被“嫌弃”或“辞退”的难堪与尴尬,自己选择跳槽。 为何患上职场敏感症? 半数人认为是被家长惯坏了一名受访者留言称,当前社会“熊孩子”频频出没,背后不乏家长的过分溺爱,未来的“职场敏感症”患者或将越来越多。有50%的受访职场人认同这一观点,觉得如此多的年轻人患上“职场敏感症”,正是因为“独生子女一代,被家长惯坏了”;39%的人则认为责任在年轻人“缺乏谦逊、温和与宽容的素质”。50%的受访者对“职场敏感症”持否定态度,建议年轻人应具备谦逊与温和的素质。不过,也有16%的人持不同看法,认为年轻人就应该做自己,勇于表达。70后公务员杨丽洋(化名)发现,如今一些年轻人将直率视为优点,甚至将其当作“不被欺负”的窍门。但在一个集体中,真正受欢迎的大多是和善、谦逊的人。大多领导和同事都不会喜欢一点就着的火药桶式的直率,他们难有很好的个人发展前景。杨丽洋认为,我们社会急需加强情商教育,让年轻人明白直率也要讲求方式方法,切勿一味地意气用事。重庆科技学院心理咨询中心教师向守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则指出,不少年轻人患上“职场敏感症”,反映出我们当前的教育过度封闭。部分年轻人遇到批评时,可能会想:爸妈、老师都觉得我很好,为什么老板会有那么多不满?这与隔代抚养、父母事事包办这些日益常见的社会现象有关。在这方面,我们不能让年轻人与社会过度隔离。 问题根源都在新人身上? 部分单位企业文化不够宽容如今,有不少人给85后和90后职场新人贴上“火星人”、“新新人类”的标签。对此,重庆一家地产公司下属分公司人事部经理何鉴不太认同。在他看来,虽然一些年轻职场人显得过度敏感,但从他们身上也能看到一些过去职场人身上没有的气质。也有33%的受访职场人认为,当前部分用人单位的企业文化不够宽容,年轻人的个性难以张扬,致使一些人患上“职场敏感症”。何鉴的公司2012年招聘了一位90后新人,她为了坚持原则可以和领导、同事争得面红耳赤,被起个绰号叫“女王”。奇怪的是,大家都很喜欢她,因为她办事一丝不苟,值得信赖的她更是成为了团队的核心骨干。“这样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倒是我们的企业文化显得有些落后,应该更宽容一些。不要把员工的"坚持原则",视为是"耍脾气"。”何鉴说。向守俊建议,一方面,年轻人应主动进行自我调整,意识到“受到批评很正常,关键在于如何进一步完善自我”;另一方面,面对年轻人的心理应激反应,我们不必一味地将其视为心理素质问题,而要考量是不是他们没有获得足够的认同感,从而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这就对我们的社会和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如何实现“利益至上”与“尊重人才”之间的平衡。

福利 永远晒不完的职场话题


职场,繁重的工作可能让你剪不断理还乱,效率也久久不见提高。其实,这都是因为你没有用对方法!小编来告诉你。感谢阅读《福利 永远晒不完的职场话题》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员工挑选公司最为看重的因素是什么?员工跳槽意愿中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员工离职的最重要原因是什么?根据()的历年调查显示,“薪资福利”也许不是时时排名第一的选项,但绝对是时时刻刻萦绕在员工心头的一个重要参考因素。如同企业在衡量员工的绩效时会想法设法地用数字来量化一样,员工在衡量企业时,最终也会将他们所看重的职业发展、公司规模、企业文化等等因素折算为数字——真金白银永远是最现实。

福利,是求职者时时刻刻关心的民生问题,也是在职者永远晒不完的职场话题。

随着城市越变越大,白领们的上下班时间越来越长;随着一个个气派的CBD的崛起,白领们的午餐成本越来越高,车帖、饭贴成了白领们关注的焦点。

车贴饭贴面前不是人人都平等

近期特别针对车贴、饭贴的问题做了网上调查。关于车贴的调查结果显示,有53%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所在的公司既不提供免费班车也不提供车贴。只有12%的白领每月能够享受到100—300元的交通补贴。另有13%的受访者只能享受到公司班车,却没有任何现金补贴。而在饭贴这个问题上,35%的白领每天只能享受10元以下的餐补,还有26%的白领所在的公司既不提供公司盒饭,也不提供饭贴,午餐全靠自己买单。

由此可见,在车贴、饭贴面前也不是人人都平等的。

车贴、饭贴作为职场人公认的最实际的现金类福利,一直以来都得到职场人的追捧,可谓是一朝拥有就不想轻易失去或减少。但世事难料,如果有朝一日,企业取消或减少了这两类补贴的金额,或长久不增加,无法达到补贴的实际效果,那么职场人就该怨声载道了。但对于企业来说,车贴、饭贴的设置是可有可无的,国家法律并没有强制规定企业必须提供该类福利或者设有最低福利标准。

如果明白了这一点,职场人就不该对于企业的车贴、饭贴做出太多的要求。不过,企业出于对员工的激励和挽留,这两类补贴的作用还是不容小觑。车贴、饭贴如果做不到人人平等,那么至少要有。有和没有还是有本质区别的。相信职场人会更青睐有车贴、饭贴的企业,而且是车贴、饭贴越多越好。

除了真金白银,假期人人关心。毕竟员工是人不是赚钱机器,况且在赚不到钱的时候职场人就会愈发想念假期,期望能借机喘口气换个心情开个眼界。当被问道“你的假期谁做主”时,你是否能满怀信心的回答“我”呢?

员工的假期自己做不了主

根据国办发布的放假安排来看,如今的节假日的确不少,例如清明节、端午节等。但身处职场的你会不会因为繁忙的工作或身处特殊职位而不能享受到这些假期呢?

就该问题在论坛上做了调查,发现多数网友能享受到一系列的国定假。可是从调查数据中我们发现,网友能真正享受到的假日还是集中在元旦、春节、劳动节和国庆节上,而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却常常被“忽略”掉。针对这个现象,有网友反映,“虽然国定假比过去增多了,可由于平日繁重的工作使自己无法不带‘事’休假。”

除了这些国定假期,那些包括在公司福利中的年假、病假、婚假和丧假也在此次投票调查范围中。调查结果显示,公司年假的享受比例在众多节假日中瞠乎其后,仅有50%的职场人士表示能享受到带薪年假,远远低于其他国定假期的享受比例。

“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这句谚语正是许多背负压力的职场人想要对老板说的吧!本该属于员工的那一份福利为什么不能由员工自己做主呢?

企业追求的是利润更高,员工追求的是能力更强,大家所背负的压力都很大,缺乏思考和放松的空间容易导致恶性循环,所以企业不仅要关注员工在物质方面的需求,更要重视人才的精神需求和内心渴望。

无论是要享受金钱还是享受假期所带来的幸福,职场人首先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而如今看病成本越来越昂贵,所以,多留个心,注意一下公司所提供的医保福利。

企业想留人?先问问员工家属

Frank的公司每年都会为其员工投保商业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医保),这意味着Frank在医院付出的所有费用都可以得到保险公司的赔付。过去一年里Frank感冒发烧过两次,一次皮肤过敏,总计花掉近2000元的医药费。按照惯例,Frank越快进保越能显示出“福利”的价值,但是Frank对这项福利却显得有些“木讷”。

生活中,Frank会把医保作为一种战利品向所有关心他工作的亲友们展示,但工作6年来Frank却从未成功使用过这项福利。唯一一次的尝试也最终因为Frank的工作太忙导致没有及时上交理赔单而以失败告终。

在Frank拥有了一套房产并背负上债务后,他对住房公积金的关注度超过了医保和养老保险金。他觉得按照自己的“产能”,公司应该为他补缴补充公积金才合理。过节费、单身补贴或者家庭补贴、孩子教育补贴费等福利都让Frank津津乐道,甚至公司发放的食用油大米水果之类的生活必需品都让Frank感到了一瞬间的满足,而这些满足的感觉医保都不曾赋予过他。

据的调查,35岁以下男性员工中,因为“身体状况良好”、“医保流程太过繁琐”两大原因造成“对医保福利无感者”众多,尤其年纪越轻的男性员工越认为自己有大把的体格资本。而身为家庭中流砥柱的30岁左右男性员工则多数认为要花时间走医保流程,还不如把这些时间花在工作上,收入更可观。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如果医保范围惠及了男性员工的家属,则家属们认为这样的福利远比生活必需品或是低额补贴来得实在。

衡量福利不仅仅在于现金数额的简单叠加,钱是填不满欲望的。在薪资水平差别不大的情况下,健全、丰厚的福利待遇是求职者做出选择的重要考量标准。

什么时候该关心什么样的福利

也许对于新晋员工和职场遇到瓶颈的员工而言,“职业发展”是最为重要的。但如果世间有“双全法”的话,能一手掀开职场的帷幕看清未来的发展,一手撩起企业的福利面纱抓住真金白银,任何一个员工对此都是非常乐意接受的。

新晋员工爱假期 根据()的调查,对于新晋员工而言,他们对“假期”这项福利颇为看重。他们的需求很直接——到手的钱和能享受到的假期,一样是物质享受一样是精神享受,缺一不可。对于讲求隐私、追求生活工作平衡的新一代而言,“假期”越多,他们可拥有的私人时间和空间也就越多,因此“假期”是一项对他们而言非常切实有效的福利。

老员工的“出差经” 对于有了一定工作经验的老员工而言,不是不关心“假期”这项福利,而是很难享受到,因此不少人表示很关注公司出差和培训的待遇标准。“待遇好的话,也可以调整心态、忙里偷闲,当作是公司埋单的旅游福利”。在世界500强担任高级经理的洪先生感慨:“我实在无法抽身去正儿八经地享受休假,即便在休假期间仍旧要不停地用手机回复e-mail,处理紧急事件。幸好公司不乏海外出差、培训的机会,公司也会人性化地把部分出差、培训的日程安排得比较宽松,来回程机票时间可以自己控制,住的酒店都是五星级的。所以我利用这些机会,在30岁之前就跑遍了10几个国家。女朋友是同公司的,我们也可以借出差之名,在不同的国家聚首、安排好时间游玩。酒店机票都是公司出钱,也权当是假期旅游福利吧。”

男性员工看重“当下的钱” 根据的调查,男女在福利关注点上的差异化还是比较大的。男性受访者在入职初期可能不太会关注补充养老金、房帖等“未来”福利的问题,而较关注到手的现金福利。但到了婚龄育龄,需要买新房换学区房后,他们的生活压力陡增,对未来的不安和担心也愈发强烈,对于补充养老金、住房补贴等福利愈发重视起来。“买房”是一项现实难题,“住房补贴”是一项鼓舞人心的帮助解决现实难题的大福利,然而能有福分消受额外“住房补贴”福利的受访者比重较少。

女性员工注重“软福利” 而女性受访者在医疗保险、假期(尤其是婚假、产假)、弹性工作时、比较宽松的工作环境和请假制度等“软福利”上的关注度要高于男性。对于女性而言,工作环境和工作氛围尤为重要。而在医疗保险这一项通常为男性所忽略的福利上,女性的细心规划、未雨绸缪则体现出了优势。专家提醒各位职场人,在关注福利时,不要只顾及到“当下的钱”和“未来的钱”,身体这个革命的本钱才是最重要的!

员工的福利需求看似五花八门,难以一一满足。但只要公司用心,巧妙贴心地设计福利,员工也是会做比较、记在心头的,这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如果企业管理者能真正去了解员工的需求,从现存的福利项目入手,让员工感受到公司的关怀,那么深得民心也并非难事。(完)

人在职场,背个黑锅又咋地!


人在职场,身不由己,有些莫名其妙的委屈就得默默忍受,哪怕是“黑锅”也得好好背着,郁闷不郁闷?郁闷,但还是得忍着。小白领钟中,最近就遇到了一件倒霉事,说冤也挺冤的,但就是无处去喊冤。

替客户订机票,结果订票网挂了

前两天,钟中陪着老板和两位客户赶去北京办急事。老板先订了自己的机票,另外3张票呢,让钟中找人预订。钟中交给一名新员工去办了,本着替公司省钱的立场,钟中还特意交待了一下,记得多比较一下,尽可能挑便宜的。

一会儿,那名新员工回复说,全搞定了,去机场用身份证登机就行。

谁知,第二天一到机场,除了老板,其他人都登不了机,说没订上票。明明说订好了,怎么会没订成呢?钟中打电话回去一问,说是订票网挂了,信息失效。

钟中气得不行,质问说怎么不找一个好一点的订票网站?对方也很委屈,不是说要订便宜点的么,就数那个网站最便宜了,而且以前也订过票,一直都好好的。

老板的脸色自然很不好看,四个人出差,就他一个飞过去有啥用?情急之下,老板一狠心订了3张头等舱,还说,这可是他第一次坐头等舱!听得钟中脸一阵白一阵红。

就是那么巧,回程机票又出了问题

有句话叫做“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人倒霉起来就是这样。办完事回程又要订机票,这次钟中可小心了,问了又问,确认了两三次。结果,一到机场,三个人全OK了,老板的票没订上……

钟中的头皮一下子发麻了,打电话过去一查,说是工作人员失误,那边又是道歉又是说会赔偿,但是有啥用呢?“我的职业生涯毁掉了,老板肯定在想,连这等小事都做不了,还能干啥!”钟中欲哭无泪。

老板更无奈,总不能因为这种小事就把人开了吧,只好又掏钱买了张头等舱的机票。

职场黑锅千万别揭,事后证明自己就行

本来跟着老板出差是个好机会,结果“害”得老板坐了两次头等舱。事后,钟中屡次想找老板解释,都被公司的老员工劝下来了。

“类似的情况很多的,比如负责一个项目,办砸了,原因很多,并不是一定说负责人能力不够,工作不认真,合格的老板也不会只针对一件事情来评价一个员工,所以没必要解释什么。只要今后在其他工作中,能够重新证明自己就行。”一位资深职场人士说。

在网上做的一个小调查中,80%的人表示遇到此类事情不会去解释。也有人表示,会通过一些小手段,从侧面解释一下,比如通过办公室茶室、上厕所等放出话来,传到老板耳朵里。但大家一致认为,千万不要当场揭“锅”,背了也就背了,说不定老板心里明镜似的呢!

遇上这么敏感的同事怎么破?


话题起源:

至今我仍无法定义她是不是我的朋友,然而我想今后我可能还会碰上这样的同事,所以……希望大家能够帮助我,如何与这样的同事相处?

她比我早进公司3个月,所以我刚进公司那会儿,她就摆出一幅小姐姐的样子很照顾我,她的年纪虽然也没比我大多少,但为人处事谨慎老到,而且颇有手段 。除了工作时间,我们还一块儿吃午饭、逛街,谈一些“私房话”。

但时间长了,我感觉到和她在一块儿有点累。她说话不爽快,爱拐弯抹角,非要绕上十七八个圈子,像恋爱中的小女生要我主动去猜她的心。其实私人的事情倒也算了,我也能忍,但工作上她也这样,有时要问个工作上的问题,我也得一封封mail,MSN上追问个半个小时,她才说到话题上,真快把我急疯了。

即便如此,但我想也许是我自己的问题,因为我的性格比较急躁,所以当时也没太在意。

然而,她实在太敏感了。有次她休假后看见我和其他同事一块儿说说笑笑,相约逛街吃饭什么的,她就觉得我“背叛”了她的友情,从此以后, 我要问她些什么问题,就更难以得到直接的答案。有次她想看我电脑里的一个资料,我之前曾经无意中设过屏幕保护密码,她就认为我防着她,跟我的距离越来越远。她在离职前主动跟我作过一次深谈,把当初的一些不快和盘托出,我很感谢并且欣慰她能主动和我谈心,然而我仍然觉得有些事情是她多心了。

其实,我一直挺喜欢她的能干和敏锐,但又实在受不了她的敏感和多心。我是一个心思不怎么缜密的女孩子,很难理解这样的举动,面对这样敏感、“ 心思太多”的同事,我该怎么办?

温和一族:以诚相待多沟通

小妖(工程师):其实这样的例子生活中还有许多。记得读书的时候,女同学常有自己的死党,这些“姐妹”之间常生是非,这就揭示了一个事实——女性的占有欲不仅强过男性,而且涉及爱情、友情,甚至亲情。仔细一想,这样的事还真是会多发于两个女同事之间。

我想每个人心中都有个交友标准,道理类同于喜欢一个人,所以第一直觉常常会欺骗人,因为开始时你不可能了解她。所谓日久见人心,当你觉得她值得相处,那你也要能承受她的性格和习惯。

世间没有完美的事,碰到问题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沟通。就如电脑保护密码的事,完全可以大家当面说清楚。如果她也了解你应该会消除误会。

感觉她是缺乏自信,可能友情也是需要安全感的。缺什么就补什么咯,离职反而会是个更好的机会来重新拉近你们的距离,常常保持联系,真诚总是没错的。

菲儿(美编):不知是我的幸运,还是我的倒霉,楼主所说的那种所谓朋友我也遇见过。我是那种非常随和的人,想跟每个人都能和谐相处。高中的时候,因为我和她的家比较近,于是经常一起上下课,一起进进出出。别人都跟我说,她的脾气很古怪,我总是笑而置之。有一次,我正和几个同学聊得带劲,她跑过来跟我打声招呼,我就很随意地回了一句,结果连着好几天她都不理我,自己一个人进出教室。我找她问原因,她打了我一下,还哭着跟我说我故意冷落她。天地良心啊,明明我没有这么想过,可她硬要把我想成这样,太冤枉了!

这件事直到现在我还记忆犹新,幸亏还只是存在于同学之间,毕业之后也能不相往来。同事之间早晚都得碰面,那多尴尬呀,除非某个人自愿离开。其实能在公司里成为同事,说到底也是种缘分,大家都能一团和气,自然再好不过了。一切以工作合作为前提,每个人都能拿出对事不对人的态度来相处,一切就会OK。至于你和谁合得来,和谁合不来,那就是个人自己的事儿了。奉劝敏感的朋友别把这些太当回事,稍微放开点胸怀,去接受更多的人,你的心情也会愉快很多。

小鬼(培训专员):可能那些“敏感体质”的人就不喜欢把什么事都讲白了,她们会觉得把事情说得太白可能会伤害到别人,比如工作上出现瑕疵,直来直往的人会说某某某,由于你这次的失误让这项目出现问题,客户都找上门……;而转弯说话的人便会说这次项目有点小问题,客户都找上门来,我们大家还需相互帮助,某某某也要加把油……,同样的一件事,但是听的人的感觉是两样的,前者是责备,后者是教导。

而一旦心思转得太多了就会有些让人不耐烦。我们不能要求人都是完美的,同事之间还是相互理解,尝试与她沟通一下,她能改变再好不过,如果不能改变也是每个人的习惯,只能委屈自己耐心的多猜猜她的心了。

小南(市场推广):这种事情我在大学时也遇上过,因为自己是个大大咧咧的女孩子,所以当时也未能处理得很好。看了小艾的一番话茅塞顿开,的确,如果为了不得罪人,但却让自己不舒服,甚至改变了自己的心意和处事方式,这样更累。

然而,我还是怕自己的某些行为伤害了别人,所以如果真的造成误会的话,我会试着当面解释的,但如果对方还是心里有疙瘩的话,那也不是我的力量能解开的,我努力了,那应该是她的问题了。

至于工作中如果碰到这样不干脆不痛快喜欢绕圈子的同事,还是比较头疼的。因为万一处理不当,别人还以为你对对方有看法,到时候真是满身是嘴也说不清了。总之,对待这样的同事要特别礼貌周到些,尽量照顾她的情绪,大家都是成人了,都明理的,如果你足够尊重对方,相信她也不会老“搁”着你的。

茶茶(杂志编辑):这种问题最终还是归结到同事相处的度上。每个人对于别人语言行为的心理接受程度不同, 这是没有办法以一种统一标准来衡量的。作为个人,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地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来考虑自己言语是否合适,当然这需要学会一定察言观色的能力。至于实在敏感得无法接受别人话语的人,那真的不太适合在这个职场中混了。

另外,希望做好本色自我的人也别太抱希望,有时不得不去把自己的本我给隐藏起来,这是客观事实。

敏感一族: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敏敏(人事助理):我与楼主所说的那类人有些不同,我是排斥感作祟,楼主的那个“她”是占有欲作祟,但大体上是相同的。

本来我总觉得自己做事大大咧咧的,没有淑女形象,但最近有个女同事也很让我心烦,所有事情一牵涉到她,我就会想得特别多。最终我发现,原来敏感的是自己。为了不使过分的敏感破坏和谐,我选择了接受,接受她所有的好与不好,因为她是我的朋友兼同事,所以我把对她那些的不满暗暗藏在心里,每天以微笑面对她,我想可能这样做才是最好的吧。

小白(平面设计师):真是很巧,我就是个比较敏感的人,也发生过类似的事情。那时我还在念小学,因为自己的死党跑去等别人一起上学,我就坐在地上哭闹着不去学校了。当时我的想法很简单:我们是朋友,在我需要你的时候,为什么你抛弃了我,死党不就是应该死守约定吗?至今我还把这种举动理解成背叛。我在乎朋友,也同样想得到朋友的在乎而已,我觉得我没错啊。不过现在我也想开了,本来人生在世难遇知己,一切不能强求,不然弄得自己心理不好受,还让人觉得心理变态,那就玩完了!

目前让我最困扰的是,敏感造成我过分在意别人说的话,好像活在了别人的影子下,感觉自己活得比较累,然而要改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毕竟性格是天生的嘛。

在人际交往中,我觉得这也不是我们“敏感体质”单方面的问题,如果不是我的敏感,对方会想到什么时候该控制一下自己的言行吗?

所以说啊女人事情多,我还是更乐意和男性相处,大家都大大咧咧的,够爽快。

麻辣一族:女人心海底针

晴天(部门主管):我感觉这个女孩子有种小女人的独占欲,一般这类人的好胜心都蛮强的,在一定领域内她总是成为最重要的No.1,这种情况在女性中更多见些,小女生们之间有时候就是这样的:我对你完全的付出,所以你也必需给我完全百分之百的回报。

记得小时候听过一个故事,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都是定数,0-10之间就代表着你与某人的关系数。如果最好的朋友是10的话,那么话不投机的就是0。这个数字借不来,也拿不走。你们至少还是拥有过一段相互默契的时间,缘份可能是3吧。

所谓物以类聚,如果大家不是一类人就不太可能交往得很深。遇到这种人也不用多想,感情这东西是随缘的,不需要刻意去维护或是表现,合则聚,不合则散。

当然工作中相处就有点累人,毕竟老是猜心不是办法。如今每天工作那么忙,哪来那份闲情猜东猜西的?建议坦白讲出来,让对方直奔主题,否则就当对方什么也没说过。

小艾(广告人):上班之后我倒是没有碰到过这种女生,但初高中读书的时候有不少。那个时候好像女生的心眼特别多,对其他女生的好恶也表现得很明显,还拉帮结派,看不顺眼的女生彼此之间没必要就不说话。

其实在人际关系方面我一直比较迟钝。所以一直以来我和好朋友之间很亲密,和其他女同学的关系也挺自然。直到有天有个好朋友直截了当地对我说,希望我不要和某某某交往,我才真愣了一下。

我那位好朋友人相当不错,也没有像楼主提到的那位那样敏感和多心,虽然毕业之后联系少了,但彼此之间还是会通通EMAIL什么的。而她提到过的不希望我交往的那个女生,我们也做过一段时间同桌,相处得不错。

我不愿意委屈自己去适应别人,所以我觉得别人的态度总是次要的,关键是自己怎么想。如果我这么做那么做都不符合她的心意,那么很抱歉,天生八字不合的人还是不要勉强来往的好。像楼主提到的那位,和这种人交往实在是太累了,我想这种情况是想解释都解释不清楚的,有些误会你当面和她说未必能解开。相反,这类女性一般心眼小,说不定记在心里有了疙瘩,以后更难相处。所以我特别讨厌这类会干涉自己生活方式、喜好的人,幸好目前为止我还没有碰到过,如果未来不幸遇到,我也只能敬而远之,保持适当距离。

小郭(电视编导):我完全相信这种事情大多数都发生在女生之间。有句歌词唱得很贴切:“女孩的心思你别猜,你猜来猜去也猜不明白。”我没有这样的癖好,也很反感有这样癖好的人,所以遇见这样的人,我都敬而远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惹不起咱还躲不起吗?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这样的人大多是极度缺乏安全感。其实这样的人活得很辛苦,他们对身边的人和事容易产生怀疑,只许我负人,不许人负我。如果在工作中遇见这样的同事,那就不能再一味躲避了,朋友是可以选择的,但和谁做同事则不是随人所愿的了,除非你是领导或者你主动选择离开。

我始终相信,真诚是可以感动一个人的。好猜疑的人本质上并不一定就是坏人,一旦你取得了他们的信任,他们或许就是那种掏心窝子给你的人。为了工作能够顺利,我需要和同事的和睦相处。所以我会忍耐,只要不是伤害到我名誉和自尊,我都可以忍。忍的同时,我会想办法来改善关系,观察对方的细节举动,比如喜欢什么口味、兴趣爱好、身体状况等等,在生日或节日时送上一份祝福。和人打交道本身就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取得一个人的信任和友好并不是一桩容易的事情。小不忍则乱大谋,如果因为个人关系的问题影响到工作,把不良的情绪带到了工作中的话,那就亏大了。

但是,话说回来了,如果此人实在过分,伤害到了我或者在工作中处处为难我和我作对的话,那我则绝不会心软,高僧说:佛也会抓狂,何况我这等凡人?(完)

如何在工作场所谈论工资话题的技巧


职场,繁重的工作可能让你剪不断理还乱,效率也久久不见提高。其实,这都是因为你没有用对方法!小编来告诉你。感谢阅读《如何在工作场所谈论工资话题的技巧》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今年25岁的巴德如此说道:“它只是让我更好奇了。”他在整个日间休息时间里调查了新同事的工资,了解到每个人的薪资水平在每小时10至12美元之间(约合人民币62至74元),而他当时的工资为每小时12美元。苹果拒绝就内部政策置评。

这一信息成为了巴德仅在三个月后就决定离职的根据。由于经理每周都要和他们的团队分享业绩数据,他了解到自己的工作效率是其所在团队业绩最差者的两倍,而他的工资却只高出20%。巴德说:“那让我有些恼火。如果我干的活是别人的两倍,那我的工资怎么不是别人的两倍?”他即将从加州州立大学萨克拉门托分校(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Sacramento)毕业。

长期以来,同事之间的薪水比较一直都是办公室闲谈的禁忌。不过,随着“千禧一代”──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一代人──加入职场,这种状况逐渐发生了转变。他们习惯了在Facebook和Twitter等社交媒体平台上实时记录他们的生活,因此也将他们信奉的自我表露原则一同带入了职场。他们也利用这些信息在自己当前工作的企业商谈加薪或是在跳槽到新公司时提出更高的薪资要求。不出意料的是,许多企业都想将工资信息保密。他们希望在商谈薪资时保持优势地位,并希望隐匿存在着缺陷甚至是带有歧视的薪酬体系。

然而,对于员工而言,信息就是力量,年轻人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薪酬研究所(Institute for Compensation Studies)主任凯文.哈洛克(Kevin Hallock)称:“大家比10年前还要更愿意谈论工资。”哈洛克也是2012年出版的《关于工资的二三事:如何提高你的工资收入》(Pay: Why People Earn What They Earn and What You Can Do Now to Make More)一书的作者。尽管如此,透露工资也可能是颇具风险的举动。

薪资差距一旦公之于众,可能会在员工当中引发怨恨、妒忌和不满。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与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在2012年展开的一项研究中,调查了6,400名加州大学的毕业生在知道了一个列出员工工资的数据库后的反应。薪酬低于中值水平的员工一旦了解到其他同事的工资后会心生不满,更有可能去寻找其他工作。

哈洛克说,虽然部分薪资信息,比如说某些政府职员的薪酬长期以来一直都属于公开记录,而互联网也使得这类信息更容易获得。此外,一些让人们“晒”薪水和公布对雇主其他评价的网站(例如Glassdoor.com)也推动了认为“工资不再是隐私”的观念。去年,在准备从密尔沃基(Milwaukee)的网络零售公司BuySeasons辞去社交媒体专员的工作时,达斯汀?齐克(Dustin Zick)与“五六个”信得过的同事交换了他们的工资信息,他发现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乐意透露。

齐克有几名同样也在寻找新机会的同事就他们的薪资目标以及如何与公司谈判来实现该目标共同制订了行动策略。齐克说,这些谈话帮助他在应聘一家酒店企业的社交媒体经理的新职位时获得了预期工资。齐克认为他们这一代人有一种透明文化。你越年轻,企业就越有可能试图把你当作廉价劳力,所以了解你同事挣多少钱有利于相关各方,当然或许雇主不在此列。

Fisher & Phillips律师事务所的就业律师查尔斯.考金斯(Charles Caulkins)指出,企业或许不喜欢工资透明,但是根据联邦政府《全国劳工关系法案》(National Labor Relations Act),企业并不能完全禁止普通员工在企业内部或外部透露自己的薪资。考金斯说,这意味着那些禁止员工透露自己薪资的员工手册或社交媒体政策基本上都违反了该法案。(针对经理和主管的规定有所不同,防止他们泄露工资水平是合法的。)

哈洛克说道,从根本上讲,薪酬体系也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它由劳动力市场状况、企业预算、各员工的表现以及员工流失率风险等因素所决定。企业通常利用高薪或加薪来留住业绩优异者,但是业绩考核本身就是件难事,在某些简单的衡量标准(例如完成的器件或应答的客服电话数量)行不通的领域尤为如此。

因此,企业遏制内部政治的方法之一就是:行为更加透明。纽约数据分析公司SumAll将薪资等级和各员工的薪资向公司的每一个人公开。该公司称,当没人试图去猜测自己的同事是否比自己挣得多时,员工们工作起来会更有效率。支持薪酬透明的员工和企业认为,此举有助于确保大家获得公平的薪资并减少性别或其他特征方面的歧视。当然,并不是每个员工都愿意或可能愿意透露自己的工资。

纽约州奥尼昂塔(Oneonta)某广告公司43岁的文案露西.巴以利(Lucy Bayly)把讨论工资与讨论性爱放在了一起比较。她说:“你太想知道情况了,但是开口问就太粗鲁了。”巴以利认为,此类谈话有激发强烈嫉妒的风险。她说:“本来你觉得自己挺满足的,然后突然间发现别人的工资比你高一点,这会让你一天都不好过,因为你会开始思考‘我满足了吗?’”

如何在工作场所谈论工资以建设性的方式提出工资话题的小技巧:

与同事谈论薪资时:1.只和你信任的人谈论工资。2.了解你自己的目的,如果你只是想炫耀一番,还是别提出这个话题了,那从来都不会有什么好结果。3.如果你打算利用该信息与老板商谈工资,首先要征得你同事的允许。4.愿意接受失望或尴尬。你可能会发现你的工资不如同事高。

与主管谈论薪资时:1.向主管询问公司的薪资理念和薪资制订惯例并无不妥。领导层应能解释他们为什么这么制定工资。2.如果你打算要求加薪,漂亮地完成项目后再提出要求。3.了解公司的处境。如果公司刚宣布的季度财报非常糟糕,不要提加薪要求。4.不要辜负同事的信任。

女性求职面试中如何应对敏感问题


女性在求职时,常会碰到一些敏感的问题,总觉得如何回答都不妥,很难让自己和别人都满意。那么究竟该如何应对这些让人感到尴尬的问题呢?
问题一、你认为家庭与事业之间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吗?这是一个老问题,也是一个难题。招聘单位自然非常希望你以事业为重,但也希望你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后院不失火”,才会使人无后顾之忧,集中精力干工作,才能发挥出你的聪明才干。显然,直接回答事业与家庭之间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或根本不存在矛盾,都是不合适的。建议你这样回答:“我以为无论在工作上还是在家庭中,女性的最大目标都是要使自己活得有价值。虽然我是一个很想通过工作来证实自己的能力、体现活着的意义的人,但谁能说那些相夫教子培养出大学生、博士生的农家妇女就活得没有价值呢?”这样回答,能恰到好处地体现出女性特有的刚柔相济的特征。
问题二、你如何看待晚婚、晚育。别以为这个问题与工作没有多大关联。你对此的回答是否得体,可能会直接关系到你的应聘能否通过。招聘者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想知道你在工作与生育的关系问题上持一种什么态度。女性为什么普遍比较难?这就是症结之一。为了工作晚结婚、晚生育,当然是用人单位所希望的,但如果真的这样做了,恐怕也会令人产生疑惑:一个连孩子都可以不要的人,如果再有其它利益驱动,会不会抛弃一切,包括她曾经为之自豪的工作呢?“谁都希望鱼和熊掌能够兼得,当二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时候,在一段时间内我会选择工作,因为拥有一份好的工作,将来培养孩子就会有更为坚实的经济基础。我想总会有合适的时候让我二者兼得”。这样回答,或许真的能提醒上司在你生孩子休息时仍把原来的位置给你留着,而不让别人取而代之。 问题三、面对上司的非分之想,你会怎么办?招聘女秘书,往往会问及这类话题。回答此类问题,最好委婉一些:“你们提出这个问题,我非常感激,这说明贵单位的高层领导都是光明磊落的人。不瞒诸位说,我曾在一家公司干过一段时间,就是因为老板起了非分之念,我才愤而辞职的,而在当初他们招聘时恰恰没问到这个问题。两相比较,假若我能应聘进贵单位,就没有理由不去为事业殚精竭虑。” 这位女士的应答就堪称精妙,妙就妙在没有直接回答“该怎么办”,因为那是建立在上司“有”非分之想的基础之上的。而是通过一个事例来表明自己态度的坚决,又没让问话者难堪。即使新老板确有投石问路之意,日后也不会轻举妄动了。 问题四、你喜欢出差吗?
考官提出这个问题,并不是真的想知道你喜不喜欢出差,工作需要时,你不喜欢出差也得出,考官的目的是想通过此问了解你的家人或者你的恋人对你的工作持何种态度。不少刚工作的年轻女性面对这一问题可能会马上回答:“我现在年轻,在家里坐不住,特喜欢出差,一方面为公司办事,另一方面又可以领略到美妙的自然风光。”而有一位女士是这样回答的:“只要公司需要出差,我会义无反顾。这两年因忙于求学和谋职,几乎没出过远门,尽管家人不反对,男友也想陪我出去转转,但终未成行。出差很可能会成为我今后工作的一部分,这一点在我来应聘前,家人早就告诉我了。”两种回答都体现了不错的口才,但第一种回答在表达效果上要差一些,出差顺便逛逛风景名胜本在情理之中,可这样一表白,难免会让人对你产生将出差与游览主次颠倒的感觉;第二种回答妙在那位女士深知考官提问的目的,回答切中了要害。

入职前必问话题,问清楚才能不后悔!


历经重重考验,终于拿到offer,你以为就万事大吉只等入职了?

慢!

入职就像一场赌博,毕竟新岗位新公司是否如你想象那样,是否与你合拍,都存在变数。我们见过太多入职即后悔的案例,绝大多数源自对企业和岗位了解不清,所以,有些坑,在入职前你一定要尽量摸清楚。

在面试时就要掌握足够信息

很多求职者还没有调整和转换思路,认为面试就是企业单方面考察自己,自己是被选择的那一方,只关注如何应答对方抛出的问题,忽略了对面试企业和岗位的考察。

大家不如把面试看作一个信息交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交换了个人求职信息,那么对方相应的,也应当对你交换岗位信息。对于求职者来说,信息交换越充分,你能获取的信息量越大,越能帮助你做出尽量正确不容易后悔的决定。

所以面试的时候,千万别不好意思,一定要抓住一切机会了解:

1.薪酬问题

薪酬不是衡量一个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准,但这的确是我们工作奋斗的主要目标。大多数情况下,在面试的最后环节会有面试官主动与你聊薪酬。不少求职者在薪酬谈判环节扭扭捏捏,既不好意思表露自己的实际需求,又不好意思和面试官“讨价还价”。

朋友,为钱干活天经地义,聊清楚薪酬,对于你自己百利而无一害。

薪酬信息包含了基本工资构成,能够实际到手的福利,奖金发放制度,涨薪制度等。只要是正规专业、尊重求职者的公司,都会将这些信息大大方方告知,如果你想了解详情,面试官却不愿透露甚至黑脸,那么你心里也就明白了——此地不宜久留。

纵观网友们经常吐槽的:

“面试说好的8000,入职了才5000”

“原来公司压根没有涨薪制度,涨不涨全看老板心情”

“以为五险一金是默认的,结果居然要干一年才给交”

公司选择了对具体情况有所隐瞒是不厚道,但你也没有在面试时充分了解足够的信息。面试官和你说月薪8000,那么你可以追问“8000是固定工资还是包含绩效奖金呢?”,多问一句,对自己没坏处。

2.试用期问题

试用期,也是一个容易踩坑的方面。有不少公司,确实会在试用期使用种种“套路”,直接或间接侵害员工权益。

我们曾经在《试用期必须知道的4件事》中,详细和大家聊过试用期最常见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在面试时了解清楚,其实可以规避掉一大半。

试用期的时长,试用期的薪资,试用期间的五险一金缴纳,这三个问题不管是对方主动聊,还是你自己问,都得掌握清楚。

另外,不少朋友反馈遇到过“试用期故意不给转正被坑”的情况,出于规避风险,你可以在面试时询问直接领导:试用期间你的工作以什么为考核标准?这样可以帮助你评估你目前的水平实力有多少把握可以帮助你通过试用期。

3.工作时间安排

在996、大小周等极端加班安排越来越普遍的情况下,了解清楚公司的工作时间安排,同样重要。我就有朋友匆忙入职,入职前也没了解清楚,进去之后被新公司的996情况吓得马上离职。

大部分情况下,加班较多的公司会在面试阶段主动向对方打探关于加班的意向,比如你如何看待加班或者你如何看待996。因为对于企业来说,如果在入职前隐瞒加班严重的情况,而招聘到的新员工不能接受加班,来了也很有可能被吓走,白白浪费招聘成本,不如在信息交换阶段,就明白对方是否为可以接受公司工作节奏的人。

如果对方问你,建议实话实说,你对加班是完全不能接受,还是一定程度ok,还是只要钱到位我可以加班到地老天荒,这直接关系到你入职后的工作状态。如果对方没有主动提及,但你比较在乎这个问题,也要在面试阶段就主动询问。

积极打探遗漏信息

上述内容希望你能在面试时就问清楚,因为在这个“信息交换阶段”,你想多了解,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如果对方已经在面试结束后表明了对你有意向,你再持续追问,容易给对方留下“这个候选人事儿真多”的印象。

对于遗漏问题,最好采用信息搜集的办法补充。善用搜索引擎,全网查询某公司某部门,同时,问问你有相关从业经历的同行或者朋友,职场是个圈,圈内的信息量也很重要。除了明面上的岗位信息,还有不少涉及到你工作实际感受的问题。

比如外人熟知某科技大厂加班风气盛行,但其实企业内部不同中心不同部门不同团队的工作节奏,差距真的挺大,有的项目组吃力不讨好,有的项目组短期内发展势头很猛,也有的项目组加班很少……这些情况,你需要多找渠道了解。

再比如你面试销售岗位,那么不同行业不同公司的情况差异也很大。像销售这种高度依托产品属性、公司资源、客户资源等因素的岗位,具体功课都是要靠自己去搜集信息的。而且不同公司对于“绩效”的标准不同,同样是月薪1w5,两个岗位最终的落实难度可能也有区别。

最后总结了一个小清单,大家可对号入座,看看自己对岗位的了解是否比较清楚:

工资包的构成(包含保底年终奖)

如何才能拿满绩效奖金(考核标准是否正常)

五险一金等基本福利的缴纳

每年的调薪幅度

试用期工资给多少

试用期时间有多长

试用期间怎么缴纳五险一金

加班的情况和频次,有没有补偿

入职团队的大概情况

自己对于工作内容的胜任程度

未来领导的个人风格(面试好好观察,多向朋友打听)

转正的条件

晋升培训体系

掌握这些信息,不说绝对不会踩雷,但起码你对新岗位不再“前途未卜”。一次入职,影响的很有可能是未来几年内的工作情况,所以无论你是以何种目的对待这份新工作,慎重再慎重,千万别怕麻烦,足够多得掌握信息,才能保护你自己的利益。

【热议话题】年底之后,你还会回到“北上广”吗?


职场百态频道整理了各种职场技巧,各种职场故事。感谢阅读《【热议话题】年底之后,你还会回到“北上广”吗?》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年底了,“逃离北上广”,是近期的一个热门话题。逃离北上广折射出一种对于理想与现实的无奈与悲凉。有人说,回去吧,再光鲜亮丽,都并不属于你;也有人说,为什么要回去?这里才有我想要的。一线城市的繁华与便利,吸引着无数年轻人前往,有的人追求梦想,有的人渴望改变生活条件,有的人想开拓眼界,但一线城市的高昂生活成本依然让很多人犹豫,在梦想与现实之间徘徊。

为此,小编搜集整理了一些网友的看法,下面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他们是怎么想的,希望看完之后对您能有所启发帮助!

网友“Nina”

识时务者为俊杰 做一个宽广的人

到底要不要留在北上广深,我也有过这样的困惑。初入职场,高昂的生活开支让你入不敷出,别说在这里有个窝,但是内心有个声音告诉你,年轻就是资本,你一定要试一试。于是就坚持,坚持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而今,真的实现有个窝了,倍感欣慰。回头看以前走过的路。分享给困惑的你以下4点:

1、职场上清晰地定位自己,做好职业规划;

2、多和优秀的人在一起,保持正能量,时刻都能想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抱怨;

3、拓宽社交圈,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如爱跑马拉松,爱好能使人快乐;

4、学无止境,给自己制定阶段性的学习计划!

网友“赢的兄弟”

向往时尚和艺术的打印人

大家听过“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的故事吗?唐贞元三年,十六岁的白居易从江南来到京都长安,带着自己的诗稿去拜会名士顾况。顾况看到诗稿上“白居易”的名字,便开玩笑说:“长安米正贵,居住不容易啊!”等到翻看诗稿,读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句子时,马上连声叫好说:“好诗!文采如此,住下去又有什么难的!”

作为年轻人,在哪里发展都是可以的,大城市生活成本高,节奏快压力大,但营商环境好,做事讲规则,中小城市人情味浓,生活比较安逸,但资源和信息会少一些,因此你要根据自身的能力去设定自己的目标,看你自己追求的是什么。年轻人的优势就在于年轻,你们有试错和容错的时间。

从我的角度来看,大城市的机会和发展会更大一些,还是建议有能力和敢于有魄力的年轻人留下来,抓住属于自己的机会。拼搏过了,为这个伟大的时代发展付出了自己的价值,以后回首也会为自己精彩的青春感到骄傲。

网友“Lynn”

曾是乙方广告公司阿康,努力进化成甲方市场部爸爸ing

所谓的“逃离北上广”,很多人其实是因为经济原因,经济原因会造成生活质量的差异,从而导致心理上的失望。那么选择离开的时候,我觉得需要衡量两点:

1、 目的地城市中,你从事行业的发展前景如何,跟你自己要实现的职业诉求是否一致。

2、你的生活圈会怎样?一方面是你的社交朋友圈,另一方面是你的父母。这也是我很看重的一点,想清楚了,你就会有自己的选择。

网友“chenrf”

勤能补拙 每天进步一点点

北上广深,是离开还是留下?

看行业,看年龄,看条件。

北上广深,的确会比较前沿,特别是北京、上海和深圳。如果是金融行业,这几个城市从业人员集中,业务占比大,创新多,留在这几个城市积攒人脉、拓宽眼界、学习产品和技能,有利于个人成长。

如果是教育、文创,也可以留在这几个城市,需求大机会多,积累了经验后,如果觉得在这几个城市生活成本太高,可以回到人脉资源更加丰富生活成本更低的城市去创业或者从事类似工作,起点会更高些。

网友“Zoey”

斜杠青年,希望做个有趣的人

北上广固然是中国发展最好的城市,然而也伴随着高昂的房价和生活成本,甚至有些人子女的户口问题也无法解决。对于很多基本生活问题都无法妥善应对和解决的群体,我觉得没有一定要留在北上广的理由,回到家乡或新一线城市,其实也是一种好的选择。

1. 机会更多:在北上广人才密集的城市,竞争压力大,且相关人才政策/落户政策都相对要求比较高,然而在家乡或者新一线城市,工作机会和落户机会等等都会比较好选择一些。

2. 生活宜居:从房产成本,教育成本到生活成本,都会比较适中。

网友“瞌睡虫”

我发现我有让人瞌睡的独特天赋,每当我发微信给女神时,女神都告诉我:“我困了,先睡了哦。”

我们每个人对于生活的追求不一样,没有高低之分。有故事说农民会羡慕皇帝,因为认为皇帝会有吃不完的白馒头和耕地用的金锄头,但他们不知道皇帝想要的是什么。所以,我没法指导你什么,但我可以分享一下我自己的经历。

毕业后我曾在广州和上海工作过。广州的生活悠闲自得,压力也没上海这么大,在上海虽然更辛苦,但这里的文艺资源和教育资源也同样吸引我。一直以来,我对自己的生活追求是简单、体面的生活,上海可以给我,所以我愿意留下。

生活其实有很多种,人的追求也是。洱海边开一个小客栈,每天蓝天白云,咖啡清茶是一种生活;找一个山间小屋,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粗茶淡饭也是一种生活;谈古论今,陋室得名是一种生活;灯红酒绿,莺歌燕舞也是一种生活;觥筹交错的生意场是一种生活,尔虞我诈的职场也是一种生活。如此种种,每一种生活方式都有相对应的土壤,有适合他的城市。找到你喜欢的生活方式,选择相应的城市,走你自己的路是我能给你的答案。

网友“Tracy Gu”

外表温柔内心狂野的大龄文艺少女

大学毕业后离开老家,一个北方的二线城市,在上海开始了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转眼离开家乡已经第八个年头,期间也辗转过几个城市,最终还是回到了上海。也曾试图逃离北上广,回到家乡找一份轻松安逸的工作,但最后发现自己其实早已经习惯了一线城市快节奏的生活,习惯了上海的契约精神和规则意识,回到家乡后,自己反而变得“格格不入”。于是在短暂的尝试之后再一次义无反顾的回到上海。

如今定居在上海,有了自己的事业和家庭,生活安稳,心态也变得更加平和。虽然这里生活成本高、压力大,但我依然深爱着这座开放、包容、充满活力的城市。想对那些有着“脱离北上广”困扰的人们说:“心安之处是故乡,每一个人都有权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离开也好,留下也罢,都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网友“何小宁”

这是一只体制内的加班狗

要离开上海吗?离开这个高消费,有时显得人情冷漠的地方,离开这个买房得用父母积蓄,自己可能几十年都还不起的地方?我考虑过很多次。

但是我还是决定留下了。

我现在面临的困难,换了地方就不会遇到吗?灰溜溜跑到小县城太平度日,我甘心吗?困难是无法回避的。能力弱的人,到哪都会遇到困难。我现在遇到的困难,如果不解决,换了地方也会遇到。只有当我hold住了这些困难,我才有了离开的资本,有了离开的勇气,有了进步。what doesnt kill you makes you stronger。我一直相信,会熬出来的。大城市是最磨练人的地方,是会给你最多选择给你最多后路的地方,也是会在无论是学习机会,还是优秀人才榜样力量上提供给你最多提升机会和空间的地方。我想要留下来,经历这些残酷,从“凤尾”熬到“凤头”。

网友“史铭瑞”

置身其中,拥抱变化

北上广的优势在于各种资源的集聚,可谓“弱水三千”。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只取一瓢”足矣。所以,离开或是留下主要在于是否可以有效地使用这些资源,没有模式化的答案。

但是长远来看,未来国家着力发展的不再是北上广,而是广袤国土上星罗棋布的二线,三线城市。一望而知,那里的机会将会更多,当然也要时刻提醒自己,所有的机会当中都有风险。

从 “学历门”看如何处理五类个人敏感信息


职场百态频道整理了各种职场技巧,各种职场故事。感谢阅读《从 “学历门”看如何处理五类个人敏感信息》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打工皇帝”唐骏近日深陷“学历门”,“打假斗士”方舟子直指其学历造假。事实上,职场上的学历造假现象由来已久,《围城》里的方鸿渐就是买来的“克莱登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学历造假其实只是职场个人诚信危机的表现之一。每个人在求职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涉及一些比较敏感或不愿公开的背景信息,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关系到个人的长远职业品牌。针对求职中常见的5类敏感个人信息,我们的专家进行了分析和并提出建议:

1)非正规学历

与方鸿渐不同的是,如今大多数的人不会去买假文凭,更多的是学历不够“硬”,比如自考、函授、网络学院等。为了让自己的学历背景说起来更好听,很多人会进行包装处理,混淆视听。明明读的是某名牌大学网络教育课程,却偏偏在简历中只保留“某某大学”字样,成了“名牌”大学生。还有一些不为人知的学校,濒临关闭或根本不具备办学资质,拿的学历证书往往经不起考验。

专家支招:

简历造假不可取,这关系到一个人最基本的品德和价值观。比较好的办法,是在坦诚以对的同时,更多地引导企业关注自己的能力,多强调自己的职业技能、工作经验。如果HR把注意力放在此,就能弱化对学历的关注,更在意你所具备的能力。

2)职场空白期

职场空白期的形成原因有很多种,有的是大学生辗转各地考研、考碗无果;有的是大学生或职场人离职后求职数月不成功;有的是因身体出现问题被迫不能工作;还有的职业女性因为生育休假而形成了职业空白。不论是哪一种,对于求职者来说,再就业时这段空白期都是个敏感问题,处理不好很可能导致求职失利。

专家支招:

求职中被问及职业空白期的原因时,可以着重强调自己在这段期间进行的有助于职业发展的准备工作,比如参加了跟专业相关的技能培训,重新思考并确定了个人职业规划等。表明自己在这一期间,通过深入的自我探索和职业规划后,更加明确了自我的发展目标,做好了重新出发的准备。这样,企业会认为你选择该公司是经过了深入、慎重考虑的,入职后忠诚度会比较高高,发展目标明确。

3)频繁跳槽记录

浅尝辄止式的跳槽在职场层出不穷。很多大学毕业生都认为,尝试不同工作,积累各行业的工作经验,以后找工作会更容易。然而,大多数用人单位并不认同这种做法。“工作经验”的多少并非以跳槽数量判定,跳槽过于频繁,不仅不能为求职带来任何的加分,反而会令企业觉得没有安全感。当然,也有部分人频繁跳槽并非出于自己的本意,当今职场的快速变化、部分用人单位缺乏人性化的管理,都导致了职场人的工作稳定性下降。无论主观、客观原因,频繁跳槽记录总是比较敏感的记录。

专家支招:

如果你是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当招聘官问到你过去频繁跳槽的经历,你可以说,是希望通过这样的“跳槽”来试错,进行充分的职业探索,以便对自己感兴趣的各种工作有更清晰的认知,明确个人的职业目标。另外,有些短期、缺少含金量的工作经历大可不必全部搬上履历,履历不是记流水账,而是用最精炼的语言展现个人的实力。

正确地做好最初的职业选择很重要,越到后面,要想摆脱原已熟悉的职业路径就越困难,成本越高,风险越大。建议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同时也是较为符合自己个性、能力的专业学习做起,为自己量身定制一个既具挑战性,又不失客观、实际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按照规划一步步走下去,这样有利于职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4)非正常离职

非正常的离职通常有三种情形:一是企业组织架构调整进行的裁员;二是个人不胜任工作被炒;其三是人品、诚信方面有问题,比如四处散布谣言,挑拨是非,引起公司内部人际关系不和等。

专家支招:

如果属于第一种情形,公司内部架构调整被裁员,那就需要重新梳理自己的过往经历,在求职中更注重展示出自己的个人能力,一个有规划能力的人,往往能在“危”中找到“机”。如果是第二种情形,则要自己总结经验教训,表明在上次离职之后,自己已经找到了提升自我的办法,并且切实地采取了充电等办法进行了能力上的提升,打消雇主的顾虑。如果是第三种情形,那就不属于求职的技术性问题了,看此文章的意义不大,找工作事小,把人品改改好再出来吧!

5)其他敏感的个人信息

个人信息中比如年龄、婚育状况等,有的公司会做出一定的限制。如要求35岁以下者应聘,或“已婚已育者优先”等等。有的人为了让自己的求职条件符合用人单位的招聘标准,不得已隐瞒或“修改”个人信息,以避开招聘官的审查。

专家支招:

面对上述问题时,如果的确是自己心仪的职位,不妨依据行业及职位进行分析,避重就轻,有技巧地讲实话。比如,有些企业的HR认为成家立业后的人工作会更趋于稳定些,这是一种习惯性思维,你可以适当地表达自己的价值观,引导招聘者意识到,不婚不育不见得就会影响工作。有时候,未婚未育者因为没有家庭的拖累往往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能将工作干得更加的出色。适时、恰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也能让HR对你有一个全新的认识。须记住,职场成功和生活幸福,人人标准不一,在这些问题上,不必一味迎合企业。此外,对于那些在招聘中表现出明显的“性别歧视”、“婚育歧视”的企业,个人在选择时要慎重。

在求职面试的过程中,造假可谓是下下策,一旦暴露前功尽弃,真实地展示自我,是求职者最基本的素质。简历需要优化,但优化绝不是掺假,合理的优化是突出强项,弱化短处。如果能正确对待、理性处理,还是可以绕开敏感信息,成为职场中的胜者。(完)

温馨提示:千万不能和同事聊的四个话题


导读:工作空闲的时候大家都会喜欢和同事聊聊天,这样既能打发时间又能增进和同事之间的感情,甚至有些时候还能知道一些惊喜,真的是一举多得,不过以下四个话题还是做好不要去提及。

第一个、吐槽工资

在职场中工作,大家都知道现在越来越多的公司是实行了工资保密制度,最主要的原因也是为了杜绝员工之间互相攀比,进而产生对公司安排的不满。要知道,在一家公司里面,即使是在同一岗位,同时进来工作的员工,工资也是不一样的,公司抓这方面是抓得比较严的。因此不要跟同事吐槽工资,有时候如果你的工资比他高,会让他心里不舒服。甚至有时候在与别的同事聊天的时候,他会一不留神把你的工资说出来,那么导致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总有一天是会传到领导的耳朵里。

第二个、抱怨公司

在职场中工作,如果公司不好,你就可以考虑换公司,但是对于公司的抱怨以及唠叨千万不要跟同事乱说。现在关系好是因为还没有涉及到利益方面,一旦涉及到了肯定是会有矛盾的。而你跟他抱怨公司的坏话就成为了他攻击你最有力的手段。因此这类话千万不要跟同事说,即使是关系再好的。

第三个、跳槽打算

在职场中工作,跳槽的念头总是存在的。有时候仅仅是因为受了上司的一句批评就想要跳槽,而有的时候仅仅是因为工作累就打算跳槽。但是很多时候,都只是想想而已。但是如果一旦跟自己的同事说你要跳槽,但世事无常,有可能最终你没有走,那么就会显得自己非常不成熟。而你认为好的同事也有可能把这件事跟其他同事说,到时候没离职就有点尴尬了。

第四个、说同事是非

在办公室里工作的时候,最忌讳就是八卦了,就是说同事之间的是非。可是很多时候,人总是有八卦的心理,于是就认为我只是跟自己关系好的同事聊聊某位同事的是非,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还是不要这么做,你在说同事的是非,虽然听你说的同事没有表达出不满,但是他会认为你是一个不值得深交的人。甚至有时候,你的同事会“一不小心”就把你说别人闲话的事情给宣扬出去,那么对于自己的职场之路将会造成很不好的影响。

职场是一个小型的社会,存在着各种各样繁杂的关系。如果你要想在职场上立足,那么你就必须要关好自己的嘴巴,有些话,是即使关系再好的同事,也是不能说的,特别是上面提到的这四钟话提。

《敏感话题——背黑锅》由职场百态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在您职场百态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学生职业规划”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