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非A型性格”的员工备受企业喜欢?。

职场心理栏目教您熟悉各类职场心理,提供各类职场心理故事、职场心理学、女性职场心理、职场心理测试、职场人际心理、职场心理作文等相关内容。让您全面的了解各类职场心理。感谢阅读《为什么“非A型性格”的员工备受企业喜欢?》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心理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现在大批企业都在思考如何培养员工的高抗压能力。而“非A型性格”员工的显著特点是:他们在高压之下不慌不忙,保持一定节奏,紧张工作之后还能愉快休息。

现在大批企业都在思考如何培养员工的高抗压能力。而非A型性格员工的显著特点是:他们在高压之下不慌不忙,保持一定节奏,紧张工作之后还能愉快休息。这里所说的A型并不是指血型,而是根据人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做出的分类。

■案例:崩溃的儿科医生

李杰是广州一间知名医院的儿科医生。她从小是同学之中的佼佼者,在学习、科研、社团活动中样样出众,这使她十分自信,认为自己什么都能做好,而且,在做事情时会不自觉地自我加压,全身心投入,力求做到完美。然而毕业后参加工作,她却遇到人生中一道难以跨越的坎。
本来,她自认为以其资历与学识,门诊量一定能节节高升,事业上会取得成功。但这个强烈的愿望却在现实面前破碎:工作一年多了,她的诊室依旧是门可罗雀,这让她困惑不已。
有好心的同事提醒她,对病人要细心些、耐心一些。原来,李杰自认学识丰富,对待病人就多了一份自大,无法静下心来安心听病人诉说,甚至常常感到烦躁,在和病人说过一两句话后就开出处方,这让病人产生不信任感,门诊量自然无法上升。但固执而自信的李杰听不进同事的劝说,依旧我行我素。
让人心烦的门诊量,使一直渴望成功的李杰自信心大受打击,自我感觉压力也越来越大,她常常陷于无尽焦虑之中。与此同时,生活就像和她开起了玩笑:评职称受挫、与丈夫貌合神离
面对这工作和生活的全面告急,一向冷静的李杰最终无力承担这些重压崩溃了,她患上了抑郁症。

■心理专家:A型性格易患冠心病

广东省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晴朗天心理咨询中心主任袁荣亲认为,案例中的李杰具有A型性格的特征。这里所说的A型并不是指血型,而是根据人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做出的分类。他说道。
A型性格中的A,是冠心病英文单词的首字母,上世纪60年代,两位心脏科医师费立德曼与罗森曼定义了A型性格的特性。大体上说,A型的人成功欲望强、执著、工作效率高、好战好胜。这一类型人非常敬业,像一只充满活力的野兽,但其性格中缺点也非常明显。袁荣亲分析道。
首先,他们不会妥协,比较偏执。每当别人提出质疑,他们就容易感受到压力,并且变得急躁。其次,他们不善于协作。在遇到困难时,他们不屑于求助,在他们看来,示弱是件令人羞愧的事,是件不可饶恕的事情,所以他们常常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长期处于高度应激状态,身体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都会受到影响。血糖上升,出现心肌肥厚,就容易引发高血压、冠心病。袁荣亲分析道。
现在,大批企业都开始思考如何培养员工的高抗压能力。
■发展趋势:众多白领倾向做非A型员工
与A型性格相对的则是非A型性格:在工作中没那么强势,比较温和,会在工作和生活之间找到一种平衡。非A型性格员工在工作反应能力等方面可能不如A型员工那么高,对工作的狂热程度也没有A型性格那么强,但由于不过分强调自己,因而更有团队合作精神。
据袁荣亲观察,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希望成为非A型员工。在后工业时代,工作让人像火箭一样疲于奔命,身体应对已经超过负荷,很多人便希望自己的脚步在适当的时候停一停,进入一种积极的慢生活状态。他们的生活目标已不再是创造无限财富,而是更看重生活的意义。他说道。
他介绍,曾有一本国外知名杂志对100个全球顶尖企业家做过一项调查,主要是了解其在成功之后有什么遗憾,如果可以重新选择,会做什么改变。结果有超过50%的企业家认为,他们希望能够花更多的时间和家人一起,即使没那么成功也愿意。可见,非A型的生活状态日益受到人们关注。
非A型性格员工?显著特点是:他们在高压之下不慌不忙,保持一定节奏,紧张工作之后还能愉快休息。现在,大批企业都开始思考如何培养员工的高抗压能力。

■非A型员工适合进入稳定期的企业

深圳市凯信光电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周延前具有十多年人力资源管理经验,在我看来,无论哪种性格,不能一概而论孰优孰劣,应该根据公司的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规模、不同岗位而定。他说道。
他认为,如果一间公司刚起步,在业绩上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上升,A型性格的人具有强大的战斗力和号召力,这在如战场一样惨烈的商场上容易抢得先机,取得成功。而当企业进入稳定期,尤其是当销售等进入相对平稳的状态,组织及其系统的作用加大,个人的作用变小,对企业来说,稳定、和谐压倒一切,这时,领导往往更倾向于稳定宽松型的管理模式,营造良好、健康的企业文化,非A型的员工很适合在这样的企业进行发展。
因此,对企业来说,不能轻易否定一个人,招A型性格或非A型性格的员工,要看其行为能力是否符合企业需求。并且,企业有责任帮助不同性格的员工成长,弥补其短处,发挥其长处。他举例道,他的公司里曾有一个员工是个典型的A型性格的人,他干劲很足,成功的欲望很强,甚至急功近利,在这种状态下,他在工作中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一次事故,令公司损失十多万。
事情发生后,他很害怕,但公司并没有对他进行惩罚,而是找他谈话,找出事情的根源,让他意识到自己性格中的弱点并进行改正。后来,他的焦躁脾气改了不少,在做事之前考虑得更全面,业绩也得到提高,前一段时间还被评为公司的优秀员工。

测试:你是非A型性格吗?

请对每一个题目根据你的实际情况做出是与否的判断。
1.你说话时会刻意加重关键字的语气吗?
2.你吃饭和走路时都很急促吗?
3.你认为孩子自幼就该养成与人竞争的习惯吗?
4.当别人慢条斯理做事时你会感到不耐烦吗?
5.当别人向你解说事情时你会催他赶快说完吗?
6.在路上挤车或餐馆排队时你会被激怒吗?
7.聆听别人谈话时你会一直想你自己的问题吗?
8.你会在休假之前赶完预定的一切工作吗?
9.让你停下工作休息一会儿时你会觉得浪费了时间吗?
10.你是否尝试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出更多的事?
如果你有一半以上的题目回答是,那么你就有A型倾向了,肯定得越多,倾向越明显,反之亦然。

小编推荐

职场知识:为什么HR总是喜欢问「你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职场心理栏目教您熟悉各类职场心理,提供各类职场心理故事、职场心理学、女性职场心理、职场心理测试、职场人际心理、职场心理作文等相关内容。让您全面的了解各类职场心理。感谢阅读《职场知识:为什么HR总是喜欢问「你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心理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曾经在知乎上看到一个同学这样描述自己对这个问题的感受:

不想撒谎,但自己遇到最大的困难或挫折比较难以启齿时候该怎么回答?还是直接说这是隐私不回答?

比如:最大的挫折是家里人过世并不想提及,又比如自己是同性恋感情生活比较压抑,等等。个人觉得专业HR应该问更具体的问题比如你在学习某个科目或者从事某个实习中遇到最大困难是什么,这样不容易涉及隐私。

但实际上很多面试会遇到这种问题,被问到那一刻,因为自己其实很清楚自己最大的挫折和困难是什么,又不想告诉其他人,以至于编一个困难出来都结结巴巴不自然。

Part1HR问这个问题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首先,需要说明的一点是,HR这样问真不是因为不专业,也并不是窥探求职者的隐私。

面试官问这个问题的真实目的是希望看到你在问题发生后的思考、行动从而推断出将来在工作中你遇到其他的难题会如何解决。

另外,也是通过这种带有一定压力的面试问题,考察求职者的抗压能力。

在招聘岗位需要候选人具有较强抗压能力的时候,企业喜欢通过压力面来进一步考察求职者,比如管培、销售、市场类岗位。

类似的问题还有:“你的缺点是什么?””如果今天面试不成功,你觉得最大的可能性是什么?”“你专业不对口,我觉得你并不适合这个岗位”等等。

Part2应届生如何回答比较好?

遇到让你感到有压力的问题,首先不要慌,这并不代表HR对你不友善,或者你今天就凉凉了,相反还说明HR对你有兴趣,所以才会进一步挖掘你的能力。

既然已经走到了面试的环节,那说明你的基本情况HR肯定是了解,并且能达到公司要求的,作为求职者只需要保持自信,不卑不亢的把自己与岗位的匹配度向HR再呈现一遍就好。

具体来说,关于「你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如何回答呢?

职前菌推荐一个框架,供大家参考:

✦这个困难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遇到困难后自己是如何思考的,如何分解目标,如何确定最终解决方案。

✦确定后自己采取了哪些行动,中间是否有过失败,如果有还可以进一步展开。

✦最终,这个难题是否被解决,如果没有解决,自己后期做了哪些反思总结,吸取了什么样的经验。

有的同学可能就会发现这不就是职前菌经常提到的【STAR法则】吗?

没错哈~【STAR法则】不论在简历的撰写还是在面试的场景中都场景而非常好用,推荐大家一定要内化后多次实践练习。

如果还有不清楚【STAR法则】的同学也可以在后台私信我,暗号【STAR法则】。

值得注意的是,类似这样的压力面问题,我们在面试前一定要提前准备好,HR问起时才不至于支支吾吾,回答不出来。

Part3关于「最大困难」的选择

难题1:毫无工作经验怎么办?

如果有和目标岗位相关的经历,在选择难题时选择一段类似的经历,并呈现出自己解决难题的能力,体现自己的专业水平,这当然是最好的。

但对于应届生而言,很多同学是缺乏工作经验的,这时候能做的就是在自己其他的经历中去找。

比如,自己是本专业求职,那么可以在自己的某次项目经历、学习经历甚至课堂作业中去找;

如果是跨专业求职,那么在面试前通过招聘JD、企业官网、企业官微分析好这个岗位需要候选人具备哪些能力,这些能力中哪些是岗位最需要的同时又是自己具备的,哪段经历可以证明自己具备,这个经历中是否有发生过相关的难题。

(很绕口但很有用)

难题2:感觉自己没有遇到过困难怎么办?

不可能~20多年过去了,怎么可能没有遇到过任何困难,只是有的困难经过自己的努力最终解决了。

如果觉得自己过去的实习经历、校内经历都像白开水平平淡淡,那么在学习中,是否有遇到过困难,在生活中,是否有遇到过困难,自己是如何解决的。

比如,自己的求职方向和父母的期望发生了冲突,自己是如何说服父母的,或者没有说服,但自己准备怎么做,这也叫困难。

Part4小结一下

1、HR这么问不是不专业,更不是无理取闹,胡搅蛮缠

2、困难一定有,需要自己挖~

3、挖的方向,按照优先级为大家排序如下:

✦实习经历中的困难

✦校园经历中遇到的困难

✦项目经历中遇到的困难

✦学习经历中遇到的困难

✦生活经历中遇到的困难

✦如果以上都没有,大学以前,自己遇到的困难也OK

4、找好了困难之后,按照【STAR】法则清晰有逻辑的向面试官表述出来

优秀员工的5大性格模式特征


职场心理栏目教您熟悉各类职场心理,提供各类职场心理故事、职场心理学、女性职场心理、职场心理测试、职场人际心理、职场心理作文等相关内容。让您全面的了解各类职场心理。感谢阅读《优秀员工的5大性格模式特征》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心理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改变一个人的态度与人际关系技巧要比改变其技术及业务知识储备难得多。利用五大性格模式选择员工,也可以利用这五大性格模式,进行加强自身,知己知彼,这样来增加自己的应聘的成功率。

如何寻找适合企业的优秀人才?一般的人力资源经理可能会想当然地说:去找那些曾经做过这类工作的人;如果找不到绝对合适的,就找一个在实际经验方面与工作尽可能接近的候选人。

莎拉-布雷治医生是从事组织绩效方面工作的著名管理培训师和心理医生。招聘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区分哪些方面是可以培养的,哪些方面是很难改变的,她解释说,到我们25岁时,我们的个性在很大程度上已经确定了。改变一个人的态度与人际关系技巧要比改变其技术及业务知识储备难得多。所以要利用五大性格模式在选择员工,当然我们也可以利用这五大性格模式,进行加强自身,知己知彼,这样来增加自己的应聘的成功率。

1个世纪以来,心理学家们一直在研究人的个性以预测人们的行为,也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理论模型。其中有个模型在过去的10年中赢得了广泛的认可,它叫做5大性格模式。这5大性格模式特征包括:

模式一、亲和性

宽容、仁慈、礼貌以及愿意支持别人的素质。怀疑、防备、自我中心、顽固或冷漠的行为都与亲和性相对立。亲和性方面得分较高的人往往是愿意相信别人、谦虚合作的人;而得分较低者则更加咄咄逼人、缺乏同情心,团队合作能力弱。

模式二、外向性

随和、合群、喜欢社交、健谈、富有抱负和寻求刺激的气质。安静的人那些害羞、好自省的、保守或矜持的人往往更加内向。而外向往往与自信或自负相联系,与说服别人或令人信服的愿望相联系;而内向则与个人的利益、自省和深入分析相联系。

模式三、严谨自律性

负责、谨慎、条理性、坚忍和勤勉的素质。缺乏严谨自律性的人很容易分心,或表现出矛盾、冲动、不可靠或不负责任的行为。严谨自律的人们会为解决一个细节问题而努力工作(最终转变为对清晰性的不懈追求)。这方面得分较高者是有条不紊、不断超越期望且尽心尽责的人。

模式四、开放性

一个人思维的开阔性、好奇心和观点的深刻性及原创性程度。高度保守、模仿性的以及过分小心的行为都缺乏开放性的特点。在此方面得分较高者往往富有想象力和创造性,愿意探求富有文化及教育意义的经历。他们渴望改变。得分较低者相对来说更加脚踏实地,更现实,对新事物兴趣不大,愿意重复过去的行为,更习惯于从事常规性工作。

模式五、情绪稳定性

行事恰当而有分寸,冷静、可靠、理智而乐观。情绪稳定性较弱的人易于焦虑、发怒、做事心神不定、自我保护意识强、精神紧张、很容易丧失信心。他们更愿意为其失败寻找客观原因。在情绪稳定性方面得分较高者往往更放松、更有耐性、能够在压力下从事工作,能够处理沮丧情绪。

为什么我们不能坚持?


职场心理栏目教您熟悉各类职场心理,提供各类职场心理故事、职场心理学、女性职场心理、职场心理测试、职场人际心理、职场心理作文等相关内容。让您全面的了解各类职场心理。感谢阅读《为什么我们不能坚持?》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心理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很多大学生很迷茫,觉得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容易半途而废,不能坚持到底。这篇来自秋叶的文章很详细的分析了为什么不能坚持的7种原因,不只适合大学生,也适合困惑中的所有人。

很多大学生来信给我诉说一样苦恼:就是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容易半途而废,不能坚持到底。

特别郁闷的是有同学说:我发现自己以前做一件事还能坚持到最后,现在大学了就不能坚持下去,有什么好办法解决吗?

要坚持做一件事情,其实是需要意志力----也就是自我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而绝大部分人,包括我在内,天生都是有意志薄弱的时刻,能总是做到自我控制是很难的。

为什么这位大学生觉得自己原来能坚持而现在不能坚持,我想他说的以前应该指高中阶段吧。我给他的答案是想想你原来为什么容易坚持?

我猜测我的回答对他没有帮助,因为很少人能从过去的经历中学到经验。除非他懂得把看起来非常简单的事情拆解成一件件相互独立的细节并加以审慎的思考。下面的文字就谈谈我的分析,我希望除了分析坚持以外,也让你们看到一种思考问题的模式。

1、我们没有形成固定的时间节奏感

高中阶段我们都比较容易坚持做一件事。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有良好的生活,我们每天按时起床,按时上课,按时自习,按时睡觉。

在一个有规律的生活里,人是容易有相对固定的受控时间去完成自己既定的目标。到了大学阶段,课表不是天天相同,生活也开始多了很多可能性,这意味着你的生活变得丰富的同时,你获得各种自由的同时你开始失去你过去养成的节奏感。你开始慢慢更容易变成被不同的事情推动去行动的人,而不是坚持在固定的时间干一点什么的人。

这种被碎片化事情推动的现象,不仅仅是在大学,一直到了职场,都会越来越严重。我的第一个建议是:要养成坚持的习惯,你最好要让自己有一些固定的时间去做固定的事情的习惯。

我为什么总是建议大家做一些小事情?比如每天坚持在某个固定的时间写日记,练字,锻炼,一切你喜欢的事情都好,不需要太多的时间,哪怕就15分钟,进行宗教的祷告都好。这些小事情会慢慢形成你新的时间锚点,有了这些时间锚点,你才能在不同的环境里慢慢养成你生活中的新节奏感。有了时间节奏感的人,才能逐渐掌控自己的时间,开始为自己的目标取得进展。

有很多朋友问我每天坚持回答大学生的问题累不累?我的答案是不累。如果没有意外中断的话,我每天大概是晚上10点到12点间才进行回复工作,虽然我要回复很多问题,但是这些问题都是集中快速回复,不需要我随时响应,而且我在固定的时间响应工作,也使我的工作保持在我能承受的节奏内,我的工作压力依然受控。

要是我养成随时看后台信息,随时看消息回应的习惯,这样会让我陷入碎片化响应的模式中,嗯,这不正是很多人刷微博的状态吗?这种模式会让你的兴趣和精力无法有效集中到一个主题上,进而导致你所有的事情都随注意力转移,而不是随意志力坚持。

大家要明白,对自己时间无法掌控的人更容易觉得累,而不是对自己时间有掌控的人,我们只是更有产出。按你的工作状态和方法做到这些产出是很累,但在我看来,我不过是在玩游戏而已。

2、我们没有找到好的志同道合者互相激励

再观察高中和大学的不同,很大一个原因在于高中的同学往往都是类似的行为模式,而大学里的同学各自兴趣不同,也许你想上自习的时候,你的好基友邀请来一盘撸啊撸(LOL),这个时候你的事情重要还是朋友之间的响应重要?
这是一个很麻烦的问题。你和怎样的人交往越多,你就越可能变成怎样的人。

在高中,因为有各种制度和外力约束,大家都被集体化成一种行为模式,往往能为某个特定的目标长期全力以赴,互相追赶激励,很多人觉得自己在高中学习过程中很有充实感,和这个环境是分不开的。

我上班以后和我很多从小玩到大的老乡关系越来越淡,倒是和一些不在一个城市的朋友关系很好。我发现一个特点,我们这些玩得好的人往往是同一个生活节奏的人。

比如我的红颜知己萧秋水,我们就成为一种互相激励的关系。我的进步是她努力的理由,她的灵感是我工作的推进,我们彼此成为对方的激励,最好的同伴教育。顺便说一句她也有微信公众账号,想关注的自己可以去搜。

3、我们没有选择一个更适合目标的环境

在大学往往缺乏和你有同样目标的同伴,这也导致你很难一个人特立独行下去,毕竟人是群体性动物,很难摆脱从众的自然基因行为模式。

在一些211、985高校,为什么大家大学上自习的氛围依然浓厚?因为这里最大的行为模式就是考研和出国,或者加入优质精英社团。一旦你进入这样的学校,你很容易被这样的氛围同化,也就变成这样的人。

在高中即便你的同学不求上进,我也不太担心你不会坚持,因为班主任,家长,班委会,学校构成了一张网,为你设计好了每天的行为模式。中国的高中不如看做是一种学习集中营模式更为恰当,它的升学率成功是以牺牲人的个性,人的自由意志为代价的。

但这种模式在短期内能让你在某个点上快速突破,脱颖而出,所以还是有其存在的理由。到了大学,无论是班主任还是辅导员,又或者是班委会和学校,对你的管理是很粗放的,没有人天天监督你上自习,甚至是上课!

在这种环境下很多人才会发现没有外力约束,他很难建立对自己的行为控制能力。

不仅仅是大学,即便是在职场,我也是比较反对在家办公这种模式。真正办过公司的人都知道,让新员工在家办公而不是集中到办公室管理,不但不会产生工作效率,往往还可能毁了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因为他会养成很糟糕的工作习惯。

绝大部分人离开环境的约束就一无所成。想享受自由的生活前提是你自己为自己选择了某种有控制的生活。

这是像我这样经过十几年修炼的人才能勉强做到的功力。所以大家可以理解为什么考研时那么多人会去报考研班,一需要同伴环境,二也需要上课的环境。没有这个环境,他们无法约束自己的行为。

4、我们根本就丢失了自己真正想做的目标

还有一位同学留言说:我是一名大一学生,从去年开始到现在我做了很多打算,计划,但是我几乎没怎么实行过,现在上课我没啥兴趣,要不看小说,要不睡觉,要不宁愿发呆,但过后我又特后悔,特纠结,我觉得自己对不起父母,在这里,我过得混沌,看不到啥希望,一味活在自己的幻想世界里,甚至我有不想念书的念头,我很烦,特烦,可是我到底该咋办?我想改变这种现状,但我要怎么做?!

这是一个更大的问题,我们即便能够坚持,但是前提是为自己找到一个坚持的理由,或者叫目标。

高中阶段我们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考大学,而且被同伴和环境驱动去努力。到了大学,就业一时半会还很远,考研也得三年后,经过十二年艰苦求学的日子,人都想为自己放松一下,大学又不缺乏这种放松的方式。但正在这种放松的环境中,我们想不起自己的奋斗目标了。这是第一个问题:没有目标了。

高中有一个现实的目标叫上大学,上好大学。其实大学倒是有一个现实的目标叫就业,就好业。

为了上好大学高中发展了一套以拿分为导向的应试教育体系,虽然这套体系影响人的思维开放性,但是就是能拿分,所以在高中这套课程体系所有的人都认同,它能帮你拿分。

但在大学里课程体系设置往往和让你看不到和就业这个目标的关系,它的实用性和社会现实脱节的确很严重,在学习的过程中,你往往看不到自己和就业需求之间的进展,只是感觉到自己一天天在混日子。

如果你没有办法衡量你现在离目标的距离是否更近,你就会慢慢忘记你的目标。甚至慢慢用还在学习这件事情安慰自己在接近目标,其实这是自欺欺人。

如果不自欺欺人,大学生就应该主动在大一了解自己想去的就业单位,了解他们的就业岗位,了解这些岗位对人的素质要求,主动在大一就明确自我成长的目标和实现的手段,并找到恰当的手段衡量自己的进展。这本来应该是一个好的教学体系应该做到的事情,但是在中国,你是选择抱怨国家呢还是先去改善自己?

5、我们无法确定自己所作所为是否让自己离目标更近

有的大学生倒是有这样的想法,但是依然很难坚持。为什么?在高中你遇到任何自己不能突破的困难,都有老师教你答案。但是在大学,一切似乎都没有人给你答案,或者给你太多的答案。到底哪种是你想要的?这真很难讲。

所以很多同学在走向目标的路上,往往看不清自己坚持的方向是否是对的,因为缺乏独立判断的能力,而总是怀疑自己的选择是否不是最佳的,在这种畏手畏脚的犹豫中,如果没有太多的进展,也就慢慢放弃了坚持。

6、我们的性格中太多好逸恶劳的成分

还有一些同学看到了进展,但是也没有最终坚持下去。这很可能和他的性格有关。心理学家说习惯推迟满足感的人才更容易成功。

推迟满足感这个概念可能有的同学并不清楚,这里我分享一个摘抄来的故事,也许对你有启发。

不久前,一位30岁的财务分析师请求我的帮助,她想纠正在最近几个月里,总是拖延工作的恶习。我们探讨了她对老板的看法,老板对她的态度;她对权威的认识以及她的父母的情况。我们也谈到她对工作与成就的观念;这些观念对其婚姻观、性别观的影响;她同丈夫和同事竞争的愿望,以及竞争带给她的恐惧感。尽管一再努力,但这种常规心理分析和治疗,并未触及问题的症结。终于有一天,我们进入久被忽略的一个领域,才使治疗出现了转机。

你喜欢吃蛋糕吗?我问。她回答说喜欢。

你更喜欢吃蛋糕,我接着问,还是蛋糕上涂抹的奶油?

她兴奋地说:啊,当然是奶油啦!

那么,你通常是怎么吃蛋糕的呢?我接着又问。我也许是有史以来最愚蠢的心理医生了。

她不假思索地说:那还用说吗,我通常先吃完奶油,然后才吃蛋糕的。

就这样,我们从吃蛋糕的习惯出发,重新讨论她对待工作的态度。正如我预料的,在上班第一个钟头,她总是把容易和喜欢做的工作先完成,而在剩下六个钟头里,她就尽量规避棘手的差事。我建议她从现在开始,在上班第一个钟头,要先去解决那些麻烦的差事,在剩下的时间里,其他工作会变得相对轻松。考虑到她学的是财务管理,我就这样解释其中的道理:按一天工作七个钟头计算,一个钟头的痛苦,加上六个钟头的幸福,显然要比一个钟头的幸福,加上六个钟头的痛苦划算。她完全同意这样的计算方法,而且坚决照此执行,不久就彻底克服了拖延工作的坏毛病。

推迟满足感,意味着不贪图暂时的安逸,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这是惟一可行的生活方式。

其实,我们早在小时候(通常从五岁开始),就可以学会自律的原则,避免只图眼前安逸带来的不利。例如在幼儿园里,有的游戏需要孩子们轮流参与,如果一个五岁的男孩多些耐心,暂且让同伴先玩游戏,而自己等到最后,就可以享受到更多的乐趣,他可以在无人催促的情况下,玩到尽兴方休。对于六岁的孩子而言,吃蛋糕时不把奶油一口气吃完,或者先吃蛋糕,后吃奶油,就可以享受到更甜美的滋味。小学的孩子正确对待家庭作业,是实践推迟满足感的最佳手段。孩子满12岁时,无须父母催促,首先做完功课,再去看电视。到了十五六岁以后,他们的实践更可以得心应手。到了青春期,他们处理类似问题,应该形成一种习惯或常态。

7、我们会因为一点点小成功替代了真正的目标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效应,但人为目标奋斗得到一点点进展的时候,往往会奖赏自己放纵一下下,这样就很容易让自己脱离正确的轨道。所以当你发现自己已经取得了一点点进展的话,一定要提醒自己,要继续加油,因为目标还没有实现呢!

好吧,总结一下,为什么我们不能坚持?

1、我们没有形成固定的时间节奏感
2、我们没有找到好的志同道合者互相激励
3、我们没有选择一个更适合目标的环境
4、我们根本就丢失了自己真正想做的目标
5、我们无法确定自己所作所为是否让自己离目标更近
6、我们的性格中太多好逸恶劳的成分
7、我们会因为一点点小成功替代了真正的目标

我不知道你是哪种原因造成的不能坚持,也许还有更多的原因,我想通过高中和大学的对比,让我们看到很多细节的不同,这些不同的细节恰恰影响了你现在的行为,你如果要改变,也只能针对每个细节,一点点去想办法完善。

我还是想说:每天坚持做一件小事,会改变你的性格。我建议你们不妨从按时吃早饭开始,如果你想知道为什么按时吃早饭会带来意志力的提高?可以看看《自控力》这本书。

《为什么“非A型性格”的员工备受企业喜欢?》由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在您职场心理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职场礼仪为什么重要”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