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自由职业者」更酷的,是「自由职业态」。

职业规划怎么写,相信很多朋友们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第一部分,前言即总论;第二部分,自我分析,包括业余爱好、性格、价值观、专业技能等;

由职业是一种勇敢的自我超越追求——放弃了依附一个组织的资源和约束,也放弃了依靠相濡以沫;准备全力以赴以自己的手艺与天赋为生,相忘于江湖。

你有什么梦想?

当一名自由职业者啊。

为什么?

有能力又有闲,和客户一言不合,我就去洱海边呆三个月回来再说啊!(天真脸)

听了太多的类似对话,我决定和这个名词死磕一次。

综合了全网和朋友圈里的YY,聚类出上班狗对于自由职业的普遍想象——

开一个面朝大海的小店,早起就坐在店门口和自己煮的咖啡,看着城市慢慢苏醒过来;

坐在洱海边对着朝霞敲代码,然后喝茶、 聊天、晒太阳,面对晚霞继续敲代码;

每天做4个小时的工作,收入比以前还要多一倍……

但是如果你真的接近身边的自由职业者,情况又完全是另一个样子——

每个人自由职业者都有一堆告诉你连续熬几夜做方案被拒、连续好几个月接不到活、坐在家里觉得自己特别孤独都憋傻了、或者是特别特别辛苦的干活的故事。

大部分网络写手每天工作超过12个小时,每天平均更新6千字,全年只有5天假。

我综合一下知乎、微信上大概30多个自由职业者的论述,总结下自由职业者的好坏分别是这样的。

《20xx年O2O中国自由职业者现状报告》总结的三大好坏分别是:时间自由、地点自由、不用看老板脸色;但是三大缺点是:收入不稳、社交范围窄和心理负担大。不知道为什么,他们木有出最新的数据了。

自由这杯酒,不好喝啊。

自由职业怎么才能自由?

其实当你越深入研究自由职业者,越让你困惑的是其实是基础概念——到底什么叫做自由职业?

大部分人深入思考深度的尽头就是个新名词——比如你对一个人说,这把菜刀特别锋利特别好!他会问为什么啊?然后你说:纳米的啊!他就“哦”了。其实,纳米的又怎么样呢?哪里是纳米的呢? 什么叫做纳米呢?

大部分人的思考深度就是个新名词。比如纳米技术、量子力学、哈佛商学院、爱国……

当然,包括自由职业者。

什么叫做自由职业?英文其实更接近本质(self-employed)自雇者:不属于任何组织的人——按照这个定义,外包、临时工、个体户、都是自由职业者——替自己打工的人。

中文翻译加进了“自由”两个字,一下子就性感起来了。

那么。最吸引人的“自由”在哪?

是不是不用坐办公室,不用按时上下班就是自由?

不是,出租车司机能自由上班,但要拉够份钱才回,工作多久不是自己说了算;反过来说,很多企业的高管、销售和BD都不需要每天打卡上下班——因为大家相信做到这个位置的人,已经有管理好自己的能力。

是不是不用在公司里遵守公司里的傻逼规则,可以挑客户就是自由?

也不是,很多自由职业者在没有个人品牌的时候,天天被人挑挑拣拣。我就认识一个作品被要求改了7次然后说还是下次再说吧哈哈哈的插图师。反过来,公司里真正专业能力牛逼的设计师、有实力的经理,老板也是笑眯眯商量着来,因为他知道,这是爷——自己不伺候总能找到愿意伺候的人。

那么是不是只要业务能力超强,就可以当自由职业者呢?

还不是。我认识一个哥们老A,他有一项超强的能力是梳理结构与框架——不管什么问题,半天都能给你搞出来一个框架,然后找一群程序员就能干出来。就凭这个本事,兼职能一万一天,一个月干2天下来和他月工资差不多。那要不要出去单干?——老A不愿意,因为他自己很清楚,这些单并不是天天有的,

怎么才算自由呢?

除非有一天,老A开始持续在他的潜在客户圈子里发声、写作、培训,越来越多人知道了他的能力,他开始给自己的梳理结构与架构的能力设计出一套业务价格,他就距离自由职业越来越近了。

但是他是不是一定要离开企业?也不一定,但是他可以选择在这家或那家企业,可以选择是不是离开企业自己单干。

这个时候,他就彻底自由了。

自由职业的核心是职业,而不是自由。

如果自由职业本身做为一种职业。这种职业最大的特征是:你一个人走通了专业能力出售的全产品链——专业能力封装、定价、宣传、销售、升级、财务保障……自由职业是一个人的创业。

因为说到底,让你不自由的,也不是打卡,不是老板,不是不够专业,而是你缺能力。否则,即使你辞职去了珠峰顶洱海边,你也不自由。

自由职业的自由,不是辞职的自由,而是选择的自由,这个选择背后,是能力的自由。

有了这些能力的人,你成为某种超级个体,在公司里公司外都还挺自由的。

自由职业不是一份职业,而是一种能力状态。

与其叫做自由职业者,不如称之为“自由职业态”。

自由职业态,意味着你自己能够以自身能力为产品,自己构成一个完整的商业闭环。

自由职业是一个人的创业。

职业自由的能力结构

自由职业态包括哪些能力?

你要能自我管理,当你学会距离自己床2米也不能偷懒睡上去,高效工作,也就取代了你的上级管理和KPI考核;

你要能自我营销;当你学会自己卖自己,和客户谈业务聊人生, 也就取代了市场部销售部商务部;

你要能自我更新,当你自己给自己设定学习计划,持续了解同行动态;也就取代了人力资源部;

你要有财务能力,当你学管好自己的钱,抵御随时有可能空档期,也就部分取代了各种劳动保障,各种假期和保险的功能;

当你一项项修炼这些能力,等于你开始以自己的专业为核心,开始在自己身上一个个的建立新的部门,创办一家一个人的企业——在一步步脱离保护的同时,同时也一步步的丢掉拐杖,获得自由。

自由职业就是这样一种勇敢而艰难的选择。是在组织和个人之间,选择把赌注压在自己专业上,向前多走一步。这是一种专业人士的进化形态。就好像第一个人放弃了保护自己的树林,决定双足行走,从此选择了某条进化的道路。

自由职业者能一直做下去吗?

原来这么难啊,那自由职业是一个能做一辈子的职业吗?

随机调查了12个自由职业者,有6位说:“先尝试一段,不行再回去(上班)别”;3名认为:“只是一个阶段,未来要创业”; 还有3位坚决说,“再也不想回去了,我要干到死”。哦,还有1名说干到死的人但是实在干不下去,加入其他团队了。

自由职业者分三拨人:尝鲜者、创业者、永远的自由职业者。

有一部分出来修炼一段觉得能力不足、一个人太孤单,或者新鲜感消失,他们会重新找个地方回去上班。

一部分做得好的,在竞争之下,会进一步进化成创业者。

像淘宝一样,大家一开始兼职开店,开得好的就全职,成为了自由职业者。随着越来越多人涌入这个领域,竞争越来越大,你肯定找几个助理或外包帮你干——干着干着你成了创业者。咪蒙当年是辞职下海的自由职业者,现在做好了,也组建了自己的7人团队,各自负责选题、策划……这些新的小公司会在保持个性和提高效率之间找到平衡,形成新一轮的格局。

我从不认为未来是一个“平台+个体”的世界,那只是过度,终局是应该是一个“大平台+小团队”的世界。

最后一群人会永远做自由职业者,一种是业务单元小到无法外包的领域,比如表演、设计、艺术、文学这些领域,他们属于天生自由职业者。另一种是那种达到了自由职业态,却珍视自己的空闲时间多于职业成就感的人,他们能这么做,而且愿意这么做。这是超越了职业的高境界。

怎么说的来着?

——“世界上有一种鸟是关不住的,他的每一片羽毛都散发着自由的光辉! ”

30岁前成为自由职业者

我要干什么?

正如我特别反对大学生创业(万分之三存活率啊亲),但是支持大学生创业教育一样——带着创业的心态工作,也许最后只有10%的人会创业,2%的人能成功,但是100%都会让自己更好。

冲着自由职业态去工作,肯定会让你眼界更宽,选择更多,成长更快。

下面这7步也许对你有帮助:

1、确保自己先看清楚真相,反复问问自己是不是愿意投入这个领域

前面说过,自由职业是一条决心以自己专业能力为赌注的勇敢、艰辛之路,所以你首先要思考的是,这个领域是不是你真的希望专注?有机会胜出的?

另外,自由职业的形态真的是你喜欢的吗?别光看朋友圈,找几个身边的真实自由职业者聊聊,让自己做不悔的选择。

2、找到一个能够封装成产品的能力,做到极致

自由职业必须要求个人能够独立产出独立封装的产品或者服务。所以艺术界、手艺人、服务者天生是自由职业者,而产业工人则很难做自由职业,因为如今的工业年代里,一个人的力量真的什么也做不出来。

同样是文字工作者,写小说的可以自由职业,编辑就不行,除非一直包到出版。设计能力可以封装,但是美工就比较难,任何工作牵涉到量产一环,谁都没法由着性子来。

我有个朋友特别擅长梳理传统企业转型互联网案例,于是总有大佬首富都找他喝茶,请教,为了感谢,请他吃20万的饭局,就是不给他钱。他自己特郁闷,每夹一口就想,这一口五千块啊,这钱给我多好啊!

他的问题在于,他能力很强,却一直没能封装。有人把这个能力封装成“课程”,卖的是讲师费;有人封装成“方案”,卖的是“策划书”;有人封装成“顾问”,卖的是“顾问年费”。你这种大仙一样一呼就来,然后安静的听完给个答案也不盯着做,不知道有没有效果,别人只好请你吃20万的饭。

那么,如何判断这门技能能不能产品化市场化?很简单,你可以做点儿市场验证——如果你已经能通过这门技能赚到能养活你的钱再开始SOHO。这就是所谓的「市场验证」。你宅在家不能开辟出新路子。

3、提高自己的自我管理能力

要在自己家里、咖啡厅、在持续3个月没人催没人管的情况下不拖延的高效率工作,绝对是更加需要自律的事。说这个的太多,跳过。

4、学会自我营销,找到获客方式

越是专业人士越是抹不开面子,但其实越是专业人士,越需要懂得卖自己的能力——我在《为什么说「专业人士」未来会穷死?》这篇文字讲得很清楚,提到了毕加索和梵高的区别,可以看看去。

5、积累人际网络

好的人际网络不仅仅能帮你获得客户,而且能够利用人际网络做各种事情,因为你不仅仅需要客户,你可能还需要分包把一些工作外包,需要伙伴一起接很大的单,需要顾问在关键时候获得资讯。这都通过你的人际网络实现——不爱交往的人不会是好的自由职业者。

同时记得搞好和你公司的关系,因为有近四分之一的自由职业者的第一份工作是和原来的老板合作的。

6、培养自己的财务能力和商务合作能力

自由职业的经济收入不稳定,所以财务方面你得有一定的规划,不能指望通过花完每个月工资来理财。有一定的商务合作能力和意识会让面对纠纷的时候有保护自己的能力——我就见过因为完全不会签合同给自己挖大坑然后跳里面的自由女战士。

最后,无数的惨痛教训告诉我们,在中国购买社保是个挺重要而挺值当的自我保护手段,孩子读书买房买车出国少很多麻烦,除非你钱多到无所谓,记得有机会给自己挂靠一个公司交社保。

为什么我不建议你搞什么自由职业?因为大部分人都没有达到这个水平,而最好的修炼场,不是辞职,就在你当下,现在的职场里。

说实话,虽然我几乎达到了自由职业态,但我很清楚自己没法干自由职业者,我受不了一个人的孤独,喜欢和一群人在一起大呼小叫的,这也注定了我选择了创业。

但是我对于自由职业者保持敬畏。

自由职业是一种勇敢的自我超越追求——放弃了依附一个组织的资源和约束,也放弃了依靠相濡以沫;准备全力以赴以自己的手艺与天赋为生,相忘于江湖。

这种尝试——如果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无论成还是不成,都值得尊敬。

延伸阅读

自由职业者身份定位:自由的背后是什么


多半人对自由职业的向往,如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不过是一种抒情的说法而已。

说穿了,逃离了职场,离开的不仅仅是一份工作,还有这份工作赋予人的身份感、每天都有方向的确定感、至少今天收入有保障的稳定感、如有意外发生多少可以求援的安全感。

往往是自由下来的人才明白,原来当初热闹的日子里,人家找的不是我,而是我的身份,大半的交往都是以自己的工作身份建立的。工作是个平台,它收买了你的一部分时间,也买断了你终身的身份,给了你理由联系别人,也给了别人理由联系你。这一切,你要自由的时候,它便毫不犹豫地收了回去。

社会认同

曾有一位自由职业的朋友,父亲在病床上奄奄一息,仍然要努力地说你这样子,我死都不放心啊。

通常,我们对自己所向往的一切,都不过是缘于缺乏了解。如果有了些了解,十之有九都不会再向往;另外一成,即便向往,也不会轻率地挂在嘴上。自由职业便是一例。

自由职业适用的第一条便是,自由等于孤立。

说穿了,逃离了职场,离开的不仅是一份工作,还有这份工作赋予人的身份感、每天都有方向的确定感、至少今天收入有保障的稳定感、如有意外发生多少可以求援的安全感。

这些感受,说起来都不见得那么难扛。就身份感而言,当你自由职业时,你能不能对刚刚结识的陌生人、甚至亲朋好友理所当然地说出你的职业,并且丝毫不感觉惭愧?因为现实往往可能是,你已经有三个月甚至超过半年,并没有获得你的职业收入,你每天所做的,也许不过是起床后便发呆,看着别人忙忙碌碌地生活,不知道自己的方向在哪里,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想找个人倾诉,别人都不见得有空。

更别说,即使你的收入还算稳定,在社会保障极度匮乏的现状之中,你的父母亲人,多半仍然抱有忧虑,并且忍不住隔三岔五就来找你:你这样太不安全了。甚至曾经有一位自由职业的朋友,父亲在病床上奄奄一息,仍然要努力地说,你这样子,我死都不放心啊。同样,一个把孩子的自由职业当成值得尊重的工作的妈妈,几乎是世间的奇葩,绝无仅有。

自由职业者,面对有工作的人,常常心怀一种惭愧的优越感。一方面为自己的独立而自豪,另一方面又为自己没有稳定的生活来源而困窘。周围环境的压力是每个自由职业者挥之不去的噩梦,而自己的努力仍然是点点滴滴,细枝末节,对旁人来说,并不那么清晰可见。毕竟,自由职业者并不是自主创业的企业家,说穿了,这些人所挣的,多半也不过是糊口的生存资本,这点上,和大部分工薪阶层并无区别,更何况同样的收入,风险远远大过有工作的人,还少了工作所能带来的种种社会认同和归属?

身份定位

仿佛工作身份是人一生的核心身份,一旦主干断裂,其它所有的枝枝叶叶便随之枯萎。功成名就仿佛不再是理想,而变成了义务 否则你为什么不工作?

虽然没有了职业的正式身份,但人确实在无形中还有一些自己的身份,可以把自己和他人联系在一起。譬如共同的出身地、毕业学校、工作过的企业或行业之类,即所谓的隐形组织。然而,对于自由职业者来说,这种隐形组织和自己的关系,变得格外的奇怪。

人与人隐性地交换,利益交换,情感交换,经验交换,到了自由职业者身上,往往都缺乏基础,变得不能成立。说到底,隐形组织的存在,是为了一种优越感、认同感,但自由职业的边缘化身份,以及并不常态的生活方式,很难与正常工作的人分享感受与经验,优越感和认同感因此不复存在。我所认识的大半自由职业者,对校友或老乡基本毫不动容他们既然早已无法从集体中获得认同,就必须习惯自己处理自己的感受。

此外,生活波动更频繁的自由职业者的情绪也比他人波动更频繁,这种波动对于关系半生不熟、往往是流于应酬的隐形组织来说,显得颇有些神经质。

于是,被周围人不断施压的自由职业者,一方面有意维持一个正常的交际圈,以免久居家中,变得世事不通;另一方面往往为了回避压力,又不得不减少和这种可能对自己造成压力的老相识来往。于是,和种种隐形组织的关系,相比有社会身份的同类,便变得既需要紧密,又显出奇怪的紧张感来。

因此,许多自由职业者,在丧失了社会认同的身份之后,其它的身份也陷入紧张 无法在隐形组织中找到认同感,也无法获得家庭的支持。

况且,往往自由职业者并非不得已而为之,通常都是主动放弃了工作,为了理想中的自由而做出了改变。在这种大家都觉得不再安全的紧张局势下,功成名就仿佛不再是理想,而变成了义务 否则你为什么不工作?这个问题,也会给许多并没有热切追求功成名就的自由职业者制造巨大的压力和困惑。仿佛自由职业是一个边缘化的选择,而压力往往会把这个角色推得更远他们本不觉得自己异常,这时候也要开始反思,我真的异常吗?想实现个人的想法,就必须功成名就给大家看,否则就证明我的想法没价值吗?

因而,通常大部分最终坚持下来的自由职业者,心理得到的历练,甚至超于身边最亲近的人的想象他们内心的孤绝感,与他人的距离感,对人情冷暖的认识,以及自我奋斗意识,自然远非沿着职场一路走下去的一般人可比。

人际互动

你对自由职业都有什么误解?


我收到了前同事发过来的一条微信,亲爱的,从现在开始我进入自由职业了,详情见我的朋友圈。

你对自由职业都有什么误解?

想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那就去努力吧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点开她的朋友圈,她竟然开始做微商了。

从这家公司辞职前,她已经先后进入六家企业。

前几次她干的时间都不长,离职的原因不外乎是老板管的太严了,公司老是加班,觉得不喜欢这个行业,做太久没了兴趣,办公室政治让人疲惫。

在我眼里,她是一个活泼好动,想法天马行空的人,这种性格确实不适合枯燥无味的工作,辞职做自由职业对她是一种解脱。

于是我在她朋友圈的说说下面点了个赞。

那几天她在朋友圈表现得异常活跃,给我的感觉就是她终于逃离了公司枯燥无味的气氛,奔向了自由,再也不用担心工作失误,被凶神恶煞的领导痛批。

据她说,产品资源是她亲戚给的,她在淘宝上开了一家店,也开始抖音运营,我有点羡慕。

我很担心她的生意,经常看到她的制作动态朋友圈,有时为了支持她的下单会买东西。

偶尔发一条微信过去进行调侃她:老板娘,现在过得好high啊。

她苦笑了一下:不。 我以前认为自由职业很好,但现在我知道它根本不是免费的。 工作八个小时,现在我想24小时在线,如果你错过了客户的回复,你可能会错过一个列表。

以前被认为是太出色了,是自由职业者,要工作到工作中,要玩跑到外面玩,而现在不能等待了绑在身上的电缆,不敢出门把玩。

自己做老板了,才知道企业老板的辛苦。

围城外的人想进来,围城内的人想出去..

在坐在办公室里,幸福是如何期待的自由,只要他每天醒来的时候,老板没劝你的工作,没有该死的通勤冲,想旅游,并把工作的地方去旅行。

等真的干了,才发现这份工作其实我们没有进行想象中那么可以轻松。

做自由职业的门槛很低,但门槛越低,对自我的要求就越高。

尤其是那些谁缺乏自律,个体户是一个可怕的工作。

缺乏行业自律能力的人,进入中国完全没有人约束的环境,想干就干,不想干就顺其自然,可以通过想象他能把自己工作内容做成什么样子。自由职业者,没有管理团队配合,他完全是这样一个人在战斗。

尤其是那些喜欢半途而废的人,真的不尝试自由职业。

自由职业者也需要学习,加深他们的知识。现在这个时候,三天不学习,觉得落伍。

互联进行网上的运营管理方式在不断发展更新,如果你还一直用老的方式以及运作,那么你很可能被职场社会淘汰,所以要不断努力学习新的事物,学习新的理念,你才能可以跟得上经济时代的脚步。

自由职业者,还需要在自己熟悉的专业领域玩特长,不要东一锤西一棒,有的人进入自由职业,觉得没有人在导游面前,开始迷茫,不知道该怎么办,开始尝试各种方向..

但这是在浪费自己的精力,记住只要大方向上不出错,在具体的执行当中,哪怕你稍微慢一点,或者犯一点小错,都是可以接受的。如果一直在浪费精力,没有找到合适的方向,那么你的事业只会停滞不前。

现在这个时代,在家办公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我认识很多人在家做兼职的收入比上班的时候强得多。

做自由职业厉害的人确实很自由,但是如果想要把自由职业做好,就一定要不断的学习,并且持续的自律,向已经拟定好的方向不断前行,只要这样坚持,你一定可以得到想要的东西。

想做自由职业,不是那么好混的


曾有不少同学跟我谈到对自由职业的向往,在他们看来,自由职业意味着自由,可以睡到日上三竿,随意安排个人作息,甚至出门远游也不必苦哈哈地等到长假,排着长队登机或坐火车。总之,自由职业有点像居家生活或浪迹天涯。

最终,选择自由职业的人确实大部分是缘于对自由的向往,过腻了朝九晚五的生活;但是自由职业可绝不是那么“好混”,它毕竟是一份职业,在相对自由的背后是更大的风险和压力,进入这一状态,需要做好格外的物质和精神准备。

大部分自由职业者都有可独立发挥的专长。比如撰稿人、平面设计师、摄影师、培训师、咨询师、甚至很多医生、律师等等,他们都有特定的专业能力,并且这种专长的发挥不需要特别大的团队支持,可以独立执业。有志于进入这些行当的人,必须在专业力上下足功夫,如果这种专业力不够成熟,最好在一定的机构夯实自己的 专业力再出来打拼,或者只是尝试兼职而已。自由职业并非不存在雇用关系,而是要被外部机构雇用,大多数采取项目合作的形式,因此对专业水平的要求甚至比一般在职人士更为苛刻。

自由职业不一定能成为缓解就业难,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妙方,在于它必须是建立在一定的客户认可的基础上,而大学毕业生往往没有这样的客户基础。仅有强大的专业力是不够的,无数歌手、演员、作家等等,他们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就是在业内的关系,甚至是大众知名度。想象一个没有任何名气的业内高手,他可能在 证明自己的天才之前就已经饿死或转行了,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所以在进入这类行当之前,准备好对自身的营销能力或者建立一定的客户关系基础至关重要。最终,看起来年轻人最向往自由,最喜欢自由职业,但是最终能够长期得逞的,大部分是一些行内的资深人士,他们已经有了足够的资源来单干。对那些有志于开始自 由职业的人而言,建立客户关系基础是一个必须在意准备的维度。

无论有怎样的准备,自由职业的初期,财务状况都会是相当不稳定的,因此有一定的额外资金,储备财务抗风险能力是很重要的。不管怎样,对大多数开始进入这种工作状态的人而言,对财务状况的担忧是难免的,那时候的压力可想而知,如果自由到一无所有,要担忧基本的生存,那时所有的浪漫幻想终会破灭。自由职业首先 要是一份可以挣钱的工作,而不是一种放纵的娱乐。

除了储备业内的人际关系,建立好客户基础之外,平衡生活,有良好的日常人际关系也很重要。对于相当多的自由职业者而言,有时工作是一种封闭状态,没有团队的协作,没有多少可与人交流的机会,这时候特别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当你想象他们可以利用非节假日出去漫游的时候,他们常常不一定能找到合适伙伴,当他 们想找谁交谈,大家却都在上班。对于有些人而言,假如渴望更多人际交流是一种严重的需要,要审慎选择进入自由职业的状态,或者对此有所准备。对于那些已经进入自由职业状态的人而言,参与一些行业组织,其他社会组织,兴趣俱乐部,定期与同行、同好接触,也不失为一种调节生活的手段。

最后一点,自由职业需要高度的自制力,对自控能力的要求远远高于一般上班族。想一想,假如你能够相对自由地支配工作时间,你具备很好地支配时间的这种能力吗?这可能对大部分向往自由职业的人而言都是致命的,他们由于无法调控自己才向往自由,但实际上,自由职业者如果缺失自我调控的能力,很容易陷入懒散无为 而又无力自拔的怪圈。自由职业对从业者的人格成熟度和自我把控力的要求非常之高。

自由职业不是一份工作,而是一系列工作的表现形式而已。每个人都应根据个人志向选择适合的工作内容,然后再根据行业特征考虑是否要选择自由职业的工作形 式。单纯追求要成为自由职业者,为的是懒人的梦想,常会带来更大的风险、压力和超时工作,最后也会失去基本的生活和心态平衡。

在向往自由职业的同时请看清它背后的条件!


选择自由职业的人确实大部分是缘于对自由的向往,过腻了朝九晚五的生活;但是自由职业可绝不是那么“好混”,它毕竟是一份职业,在相对自由的背后是更大的风险和压力。

曾有不少人向往自由职业,在他们看来,自由职业意味着自由,可以睡到日上三竿,随意安排个人作息,甚至出门远游也不必苦哈哈地等到长假,排着长队登机或坐火车。总之,自由职业有点像居家生活或浪迹天涯。

最终,选择自由职业的人确实大部分是缘于对自由的向往,过腻了朝九晚五的生活;但是自由职业可绝不是那么好混,它毕竟是一份职业,在相对自由的背后是更大的风险和压力,进入这一状态,需要做好格外的物质和精神准备。

大部分自由职业者都有可独立发挥的专长。比如撰稿人、平面设计师、摄影师、培训师、咨询师、甚至很多医生、律师等等,他们都有特定的专业能力,并且这种专长的发挥不需要特别大的团队支持,可以独立执业。有志于进入这些行当的人,必须在专业力上下足功夫,如果这种专业力不够成熟,最好在一定的机构夯实自己的专业力再出来打拼,或者只是尝试兼职而已。自由职业并非不存在雇用关系,而是要被外部机构雇用,大多数采取项目合作的形式,因此对专业水平的要求甚至比一般在职人士更为苛刻。

自由职业不一定能成为缓解就业难,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妙方,在于它必须是建立在一定的客户认可的基础上,而大学毕业生往往没有这样的客户基础。仅有强大的专业力是不够的,无数歌手、演员、作家等等,他们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就是在业内的关系,甚至是大众知名度。想象一个没有任何名气的业内高手,他可能在证明自己的天才之前就已经饿死或转行了,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所以在进入这类行当之前,准备好对自身的营销能力或者建立一定的客户关系基础至关重要。最终,看起来年轻人最向往自由,最喜欢自由职业,但是最终能够长期得逞的,大部分是一些行内的资深人士,他们已经有了足够的资源来单干。对那些有志于开始自由职业的人而言,建立客户关系基础是一个必须在意准备的维度。

无论有怎样的准备,自由职业的初期,财务状况都会是相当不稳定的,因此有一定的额外资金,储备财务抗风险能力是很重要的。不管怎样,对大多数开始进入这种工作状态的人而言,对财务状况的担忧是难免的,那时候的压力可想而知,如果自由到一无所有,要担忧基本的生存,那时所有的浪漫幻想终会破灭。自由职业首先要是一份可以挣钱的工作,而不是一种放纵的娱乐。

除了储备业内的人际关系,建立好客户基础之外,平衡生活,有良好的日常人际关系也很重要。对于相当多的自由职业者而言,有时工作是一种封闭状态,没有团队的协作,没有多少可与人交流的机会,这时候特别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当你想象他们可以利用非节假日出去漫游的时候,他们常常不一定能找到合适伙伴,当他们想找谁交谈,大家却都在上班。对于有些人而言,假如渴望更多人际交流是一种严重的需要,要审慎选择进入自由职业的状态,或者对此有所准备。对于那些已经进入自由职业状态的人而言,参与一些行业组织,其他社会组织,兴趣俱乐部,定期与同行、同好接触,也不失为一种调节生活的手段。

最后一点,自由职业需要高度的自制力,对自控能力的要求远远高于一般上班族。想一想,假如你能够相对自由地支配工作时间,你具备很好地支配时间的这种能力吗?这可能对大部分向往自由职业的人而言都是致命的,他们由于无法调控自己才向往自由,但实际上,自由职业者如果缺失自我调控的能力,很容易陷入懒散无为而又无力自拔的怪圈。自由职业对从业者的人格成熟度和自我把控力的要求非常之高。

自由职业不是一份工作,而是一系列工作的表现形式而已。每个人都应根据个人志向选择适合的工作内容,然后再根据行业特征考虑是否要选择自由职业的工作形式。单纯追求要成为自由职业者,为的是懒人的梦想,常会带来更大的风险、压力和超时工作,最后也会失去基本的生活和心态平衡。

如何迈向职场自由?


学无止境,相信大家都认可。

如何迈向职场自由?

在以前的博文中,我经常提到学习要有输出,总结要见文字。朋友们都很认可,但往往会加上一句:没有时间啊,平时工作都已经很辛苦了, 哪有空闲总结输出啊?

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除了没有时间梳理总结之外,其实在很多事情上我们都没有时间。

想想我们身边,是不是经常碰到以下情况?

羡慕职场同事的英文水平很棒,兴冲冲买回来的一堆英语单词书,两个月过后,轻松地说一句没有时间,真正背过的单词还是前面几页;

看完一本专业好书,兴奋的想要总结出来,给同事们分享,一个季度过去了,还只是写了一个标题,懊恼地说一句:没有时间啊,至于书的内容,都已经慢慢淡忘了;

因为连续感冒咳嗽,痛下决心,花了一个月工资办了张健身年卡,可是直到年卡到期,去健身房也只有几次,坦然地说一句:没有时间啊;

元旦节时,信誓旦旦说要今年要减肥,马上中秋节就要到了,上周见面,黯然的说最近又胖了5斤,黯然地说一句:没有时间啊;

主管领导指出要加强人际关系,于是下决心要拓宽交友面,结果半年过去了,经常在一起吃饭聊天的,还是身边这几个最熟悉的同事,无助地说一句:哪有时间啊?

懒惰懈怠,随机性强,是人类的天性。看电视,玩游戏,刷标题,晒晒我的朋友圈,如何放松,生活已经很难,为什么这么苦逼自己呢?

看贼吃肉,不看贼挨打。 我们通常只看到一个人在下班后笑,但我们不会看到他在晚饭后开夜车。 我们只看到一个人在晚餐时推杯换杯,但我们没看到他在上下班的路上学习,我们看到一个情绪高涨的人,但我们没看到他在锻炼。

残酷的现实是,比你好的人往往比你更勤奋。

在监督的情况下,我们经常能够证明自律。但是,当一个人独处,放松的想法立即跳出。有所作为在职场的人谁,其性质往往任意克制懒惰的一部分,依靠,那就是自律。

现代社会多姿多彩,外界的诱惑令人目不暇接,正如道德经中所说的“五色盲;五音聋;五味清新;驰猎狂;珍品害人”。

所谓自律,就是儒家的自律学说,佛学说的勇气和精进,道家是慎之又慎的开始,不分环境,都能按照自己的标准和规范去做..没有约束和自律,我们总是期待着未来的自由。

自律,不仅为合理安排时间,自我的更合理的管理。自律性强的人,平时组织不仅工作,丰富多彩的生活安排的组织,兴趣爱好是多种多样的,让人感叹。

至于我自己,我有很多事要做,扩大我的生意,拜访客户,准备项目,跟进项目,培训员工,等等,但我给自己的纪律是每周腾出时间,不管我有多忙,继续学习收费,停止梳理和总结,把自己的经验在管理咨询记录,每周的博客。

博客不仅仅是给别人分享,更是对自己的一种要求和鞭策,因为好书有看过,培训有参与,有掌握深入交流,这些都不是自己的,只有自己梳理,总结,复习,并根据自己的逻辑输出,才是真正的内化..

毛主席曾说过:“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地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这个历史永远不会完结……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以小见大,要想从职场的必然王国迈向自由王国,也要不断总结,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与天性较劲,痛苦不堪。然而正因为有这个过程,我们才能不断进步,脱颖而出,让自己逐步获得自由,焕发出更亮丽的生命光彩。

自由,就是忘了自己


看到一篇文章,说一滴水想流到天上去,飞翔于蓝天中,开始怎么努力也不行,终于有一天,经过阳光照射,它变成水蒸气,升华而实现梦想,在空中遨游。这篇文章要说明两点,第一,没有什么不可能,只要想做就有办法,第二,人往往改变不了外在环境与别人,只能通过改变自己适应环境,实现梦想。

看完了以后,想了一个问题,要改变自己,什么才是最关键的呢,要怎么改变呢。 我们知道物质有三态,固、液、气。这三态有什么特点,固态,坚固、体积小而比重大,但包含的能量小,所以它很难自我改变,很难自我流动起来,接触与活动范 围固定,遇到碰撞,抵抗力强,遇到阻碍,要么压碎冲破(自己往往也会受新冲击而变形),要么就卡住而无法前进。而随着它不断吸到外界的能量,逐渐变成液态 进而变成气态,在这个过程中,它变得体积越来越大,而比重越来越小,越来越柔软,但所包含的能量越来越大,越来越能自我改变,越来越灵活,越来越适应环 境,越来越自由,越来越向上发展,越来越不可阻挡。为什么会如此呢?因为比重与能量,比重大能量小--固态,比重小而能量大--液态及气态。所以要改变的 是比重,而改变的方式是吸取能量!

由此,我想到人,比重是什么,自我意识(自尊、优越感、行为标 榜),能量就是知识、技能、资源、信心、激情等。自我意识强(比重大)的人,格局小(体积小),很难改变自己,遇事不灵活,处理事情,像固体一样坚硬,伤 人伤己。不愿敞开自己去吸收外界能量,能量不足,比重又大,不可能向上前进。往往在一个坚硬的壳下,藏着一个柔弱的心,更谈不上自由与幸福了。所以,人要想向上,想自由与幸福,首先要降低比重,也就是降低自我意识,进而扩大体积,也就是扩大你的视野与格局,敞开自己,吸取能量,改变自己,适应环境,不断向上提升,形成一个充满能量、自由自在、千变万化而亲和柔顺的人。

降低自我,可以吸取能量,而能量又能使你更加认清自我,进一步放下自我,这是一个正循环。在这个循环里,吸取什么样的能量是促进循环快速有效运转的关键,因此,选择适合自己的能力、价值、兴趣及性格的能量就非常重要了。

所以,要想实现自由,规划幸福人生,从放下自我开始,去寻找适合自己的能量吧。

善待自己,你永远是只自由的小鸟


职业规划怎么写,相信很多朋友们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第一部分,前言即总论;第二部分,自我分析,包括业余爱好、性格、价值观、专业技能等;

人要对自己好,然后才能对别人好。人得知道自己是谁,需要什么,满足了那个最真实的自己,就是对自己好了。

欣莲坐在我的咨询室已经半小时了,一直都是她在讲。一边讲,一边抽纸巾擦泪,还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是不是有点没出息?”

在她的叙述里,“做自己”是出现频率最多的词。欣莲是一个乖乖女,从小到大都听家里的安排,一直是好学生,上大学学了父亲安排的英语专业,毕业后进了父亲联系的稳定制造业国企,做行政人事工作。然后,母亲又开始安排相亲。一切都很顺利,顺利得连父母亲都不会相信有一天欣莲会郑重地宣布:我要做自己。

欣莲是看了一个视频才受的刺激,她就是觉得视频里演讲的那个人才真的是活了一回,自己简直就像一个活得舒服的木偶,自己的人生被别人导演着、操控着。往往,看似平静的火山下面,蕴藏着巨大的能量,一旦爆发,没人拦得住。父母不理解,怎么好好的工作就不做了,非要到北京去打工?

不理解归不理解,父母爱儿女,去就去吧。就没再说什么了。

欣莲到北京工作是下了决心的。租地下室,上招聘网,投简历,面试,终于进了一家自己心仪的教育培训公司。只是经验不足,能力不够,没能如愿做英语讲师,做了课程顾问,先干着吧,或许有机会呢。

就这样,一做就是一年,欣莲也从新人小白,成为了一个偶尔也能做做销冠的成熟销售。稳定了,问题就来了。

“做销售倒是还行,不过这也不是长久之计啊。”欣莲满脸愁容,“这不是我当初来北京的想法。我和爸妈说,我一定要做一个知名的老师。”

“现在呢?距离这个目标有没有近一点呢?”我问到。

“可现在,做讲师遥遥无期,家里一直在催着结婚。”欣莲有些心烦意乱,“同时,还有猎头挖我去别的公司做销售。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有人挖你?”我示意欣莲继续说下去。

“是的,底薪比现在高,提成也更好,过去之后还有机会升值。”欣莲喃喃地说,“不过,这不是我想要的啊,我就是想做讲师,这也是我待在这家公司的原因。”

“看来你似乎很清楚自己的追求?”我试探地问。

“在以前,我的朋友、同学也给我推荐过收入更好的职位,我想都没想,就拒绝了。但是,现在,我好像对自己没有了信心。”欣莲明显有些沮丧。

“没有信心?”我重复道。

“是啊,没信心做讲师了。原来还很坚定,现在越来越动摇了,一年了,除了销售的工作,我几乎什么都没有做。我总在想,我是不是太懒了?”欣莲很诚恳。

“为什么呢?是不是因为做讲师对你不那么重要了呢?”我好奇地问。

“不是不是,”欣莲着急申辩,“很重要很重要,我和爸妈说了的,我要做讲师。我自己也有想法,一定要混出个人样来。不然,口口声声说是做自己了,结果,什么都没有做成。我有时候真的恨自己,总是太贪玩了,好多应该做的事情没有做。”

“应该?”我听到了一个有点生硬的词。

“是啊,不是有句话说,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完。我真的应该为梦想付出些什么,也不是没有时间,但总是都玩过去了。”

“看来,你的纠结是卡在现实的跳槽谋取高薪,和理想的做自己之间。”我在和欣莲确认。

“是的。”欣莲补充到,“我就像是走路忽然走失了,想要的,似乎又不是我想要的,不想要的,又那么有诱惑。”

听上去有点绕,我却明白了,说是做自己,却一直没有找到自己。这样的情况太常见了,表面上,是挣脱了父母的“关照”,实际上,却被“做出样子”念了咒语。甚至背负了更多对自己的指责:太懒了,太贪玩了。

“不想要的,有什么诱惑?”我追着问。

“收入呗。”欣莲说话有些发虚。

“这是你不想要的?”我继续追。

“也不是啦,不然怎么是诱惑呢?不过总觉得有什么不对。其实,我也总在说服自己,有了钱,也算是混出个样子了。”欣莲纠结得很。

我已经确认了,找到自己,是一定要先做的事情。

“好了,不必纠结了,我们先不管眼前的这些选择和烦心事。假设,我们一起来到未来的一天,这个未来可能是十年后,二十年后,三十年后,我们遇到了一个美美的,满足的欣莲,那时的欣莲,已经过着自己理想的生活了。你觉得那会是多少年之后?”我期待地看着欣莲。

“四十年后吧,我那时会是一个老太太了。”欣莲脸上露出了笑容。

“嗯,四十年后,一个叫欣莲的老太太坐在了我们对面,面容和蔼,内心平静,幸福从脸上的皱纹里绽放出来,周身撒发出柔和的光。她和我们说,这辈子,她最幸福的事情就是做自己了。”我顿了顿,伸手示意欣莲,“面对这位老人,如果用几个关键词来形容她,你觉得那会是什么?”

欣莲笑了,“温柔的,坚定的,还有,包容的。”

“具体说说看?”我笑着扬了扬手,示意她继续说下去。

“温柔,就是对自己,对别人都很温柔,善良、知性,让人感觉很舒服。坚定的,就是自己有独到的看法,平淡,但不平庸。包容,就是对世界,对自己都很包容吧。”欣莲越说越开心。

我听上去,似乎还有智慧呢?”欣莲的话语里,知性、独到、不平庸,似乎都和智慧相关。“是的。”“愿意加进来吗?”“可以。”

“这才是你理想的样子呢!”我重复到,“温柔、坚定、包容、智慧。”我话锋一转,“如果,理想的你是一种植物,你觉得会是什么?”

“嗯……”欣莲在想。

看到她努力搜索的样子,我换了说法,“如果找不到对应的植物,那就换一种动物,理想的你会是什么动物呢?”

“小鸟!”欣莲脱口而出,“自由自在的小鸟。”

“太好了!”我也很欣喜,“你会用什么方式来喂养这只小鸟呢?”

“怎么喂养?”欣莲似乎没有听明白。

“你觉得,如果你是这只小鸟的话,需要用什么方式才能让这只小鸟自由自在?”我又解释了一遍。“或者说,如果四十年后,你成为了那个理想状态的老太太,那是因为你拥有什么?”

这次,欣莲听明白了。她想了想。

“我要有良好的关系,家庭的关系,工作中的关系。”

“我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可以支持自己持续学习,支持我出去玩,支持我还在上学的弟弟,还可以满足我的基本生活条件。”

“我要有不同的体验,出去旅游,与不同的人接触,去学习一些好玩的艺术。”

“我还要有自己的独立空间,可以独处。”

“如果是一个理想状态的话,我希望能够影响人,帮助人。”

说完了,欣莲很满足地向后靠了靠。我似乎看到了那只自由自在的小鸟。

我总结了一下,“这才是你自己的样子呢,或许不是功成名就,也不是随心所欲,而是平平淡淡,温柔、坚定、包容、智慧。像一只自由自在的小鸟。”

“哦,这样啊,”欣莲似乎有点恍然大悟,“原来我一直还不是在做自己啊。”

“这是你现在期待的样子,未来,或许还有变化,”我提醒她,“你需要注意两点:一是注意屏蔽别人的评价,这样的评价有可能来自你的内心;二是坚定地按照你自己的期待来活,时间久了,你就会越来越感受到那种自由自在了!”

接着,我就和欣莲一起梳理下一步的计划:

对于良好的关系,你所期待的关系是什么样的?对于关系你有怎样的描述?为了这样的关系,你能做些什么?

你对物质的期待,需要认真算一笔账,具体会是怎么样的?如果收入可以带给你安全感,那么安全感的界限在哪里?

对于不同的体验,不要限于期待,也不要只是偶尔突发,你要制定出来一个年度、季度、月度计划,让你的生活中充满好玩的体验和对于体验的期待。

对于独立空间也是如此,你期待以什么方式去独处?希望怎样的频率?把固定的时间安排出来。

而对于影响人和帮助人,你自己的方式会是什么?你会做怎样的积累?你的计划是什么?

“如此,你的做自己计划,就会变得丰满而具体了。”我放下笔,看着欣莲。

“是啊,”她脸上洋溢着喜悦,“这么看来,做不做培训师,跳不跳槽,似乎都不是问题了。我自己会选择了。”

每个人的内心里,都有一个自己期待的样子,那个样子活泼泼地召唤自己。有时,清晰鲜明,有时,若隐若现。只有不断叩问内心的人,才能让真实的自己陪伴左右;只有努力接近真实自己的人,才能让生命轻盈自由。

自由可以被剥夺,但是希望不可以


1948年,受过良好教育、前途无量的银行家Andy被指控谋杀妻子和其情人获无期徒刑入狱,心灰意冷。其时三十岁,风华正茂,无辜的Andy却因为一起错判的冤案要在肖申克监狱里惨度余生。如果换了其他人,可能也就得过且过或者自暴自弃,在监狱里终了此生了。但Andy,伟大的Andy,却花了27年的时间,凭着超乎想象的自制力和毅力,在1975年成功逃脱肖申克重获自由,创造了一个奇迹。已经57岁的Andy开着敞篷车来到了梦想已久的心灵家园齐华坦尼荷(Ziwuaternio)——墨西哥太平洋边上的一个美丽小镇。他的成功出逃不仅救赎了自己,更给狱友Red他们带来了追求希望和自由的勇气。Andy代表了我们内心深处、任何枷锁都封锁不住的那个部分,这个部分就叫做希望与梦想。

这是一则关于希望和坚持的励志故事,它教会我们争取、耐心和珍惜。虽然我们不是深陷牢狱之灾,可是我们身处的职场、社会,又何尝不是一座肖申克:有特定体制、有特定游戏规则、有特定人际圈、不是绝对的自由、现实甚至残酷,但同时也有很多机会。27年,几乎是我们一生的职业生涯,有人不懈追求着更高的权位,有人碌碌无为的等待退休,有人按照更高的标准不断挑战着自己,有人平静安逸的享受着工作的快乐,有人坚持自己的理想永不放弃……回到每个人的内心,又何尝没有一座肖申克,让我们去救赎自己呢?而Andy的这个传奇故事,又可以教给我们这些职场中人哪些可贵的品质呢?

一、Andy留给我们的最深刻印象是耐心与坚持,靠着两把小巧的鹤嘴锄式小锤子凿了20年的墙最终成功解救自己。这20年里,Andy利用晚上熄灯后的时间一点一点地凿,用磨石布包着小锤子消音,细致小心的把凿下来的碎土通过袖子、裤管运到操场上不动声色地撒掉。这是“水滴石穿”和“铁杵磨针”的经典版诠释,也是时间管理的经典范例。Andy曾说过一句话:“如果一个人懂得利用时间的话(即使每一次只有一点点时间),一点一滴累计起来,能做出多少事情。”

二、让别人知道你的价值而懂得尊重你(哪怕只是在利用你也说明你有利用价值)、利用自己的专长争取机会。Andy曾是一家大银行的副总裁,理财、金融领域的专家。他抓住了一次机会向狱警毛遂自荐处理一起关于合理避税和理财的case,最终成为肖申克里名声大噪的理财高手,利用丰富的理财、金融知识和经验,以及对这个领域政策的详尽了解,帮助很多监狱长官处理日常的理财事务,因此帮助他们赢得了巨大的利益,成为监狱长官不可或缺的左右手和合伙人,也为他自己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和善意,而这恰恰是监狱里最难得最有价值的东西。

并因此争取到了长达23年的图书馆管理工作,他坚持写信给纽约市的图书俱乐部争取特惠图书,用了6年时间,以每周1次的频率写信给州议会争取拨款补助,最终成功把图书馆扩充成为新英格兰地区最好的监狱图书馆。再一次体现了Andy巨大的耐心与毅力。而他所做的这一切最终都是为了争取长年独处一室的机会和监狱长官对他的信任,并疏于检查他的囚室。他做这一切的同时,也用大量优秀书籍为孤寂空虚的囚犯们打开了精神空间的另一扇窗,辅导狱友们学习通过学力考试,有意无意的救赎着一颗又一颗无望的心灵。

三、种种让他计划功亏一篑的可能性:狱警掀开海报发现了这个洞、被换囚室、因为假释囚室被彻底清查、有狱友住进来等等,让Andy的胜算几乎为零,但凭着周密计划和仔细研究Andy办到了。Andy对监狱蓝图作了详细研究,掌握了监狱污水管的改造计划,污水管现在通往监狱围墙外的一条小溪,他成功的在污水管被连接到废水处理厂之前实施他的出逃计划。并且利用他在学校选修地质课所学的知识,研究了监狱墙壁的混凝土构造和土质。在凿通了污水管道后他甚至继续把碎土一点点运出去撒掉,而不是直接掉落到污水管道里,以免掉落发出声音被发现或者引起管道堵塞而引起大麻烦。为了达到目标,他考虑到了每一个细节并且克服了一切所能想到的困难。

四、自信。Andy的内心始终有着明确的价值观、原则和信仰,因此总是表现得从容、胸有成竹,并且安静、低调,不怕独处。正如书中所说:Andy有一种大多数犯人所缺乏的特质,是一种内心的宁静,甚至是一种坚定不移的信念,认为漫长的噩梦终有一天会结束。他对自己的价值深信不疑,坚信自己会最终获胜,因此永不失去一种自由自在的状态,发自内在的光芒。

五、不畏艰难、永不低头的勇气。遭遇同性恋犯人的侵犯和侮辱时从不屈服,不管处境有多艰难总是拼死抵抗、狠狠反击,甚至买通狱警狠狠教训了那些人一次。以致于那些囚犯很快就放弃了他,将兴趣转移到其他更软弱更易得手的对象。同时也再一次说明了Andy不仅只用蛮力,还会动脑子想出更有效的办法。他挖通了污水管道以后长年忍受着囚室里的冷与坏空气。我们也无法想象他越狱时爬过那500码狭长肮脏的通道和污水管时有多艰难,正是通过这个狭窄、肮脏的管道爬出去,Andy奔向了梦中的蔚蓝太平洋。

六、冷静、自制、沉着。27年来Andy背负了巨大的压力和繁重的心事却能冷静镇定,能沉得住气,默默承受着由于种种将来不确定带来的巨大不安和恐惧感。甚至当他越狱前夜,居然还能不动声色的带走典狱长洗黑钱的罪证,终于可以在出狱后让罪恶累累的典狱长罪有应得。

七、主宰自己的态度——即选择的自由。如果你不能改变周遭、不能改变别人,至少你还可以选择如何对外界反应的态度。著名犹太裔心理学家弗兰克二战期间被关进纳粹集中营三年,全家人都死于纳粹魔掌,他也倍受酷刑、朝不保夕。有一天独处囚室时突然顿悟“人即使在最恶劣的环境下,也还有选择自己态度的自由”,日后命名为“人类终极的自由“——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惟独人性最后的自由,即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弗兰克在狱中发现的人性典则,正是Seven Habits里提到的首要准则——Proactivity。在外界刺激和我们的反应之间存在着一段距离,我们成长和幸福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利用这段距离。

Andy具备的这些品质,使得他不仅有心(勇气、毅力、坚持),而且有头脑(研究缜密、计划周详、善用知识)。而这两者的结合则产生了强大的心智力量。根据百度百科的解释,心智是人们的心理(心)与智能(头脑)的表现。心智力量的不同,使不同的人在相同境遇下做出不同的反应和不同的选择,因此获得不同的人生质量。心智力量强大的人,可以控制自己的大脑(意念、欲望、情绪等),而不是反过来被大脑和情绪所控制。心智成熟是一个艰难复杂的旅程,是毕生修炼的任务。而心智成熟的起点和关键则是自律(即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解决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则)。Andy正是自律的极端例子。

在现实职场中,也许我们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角色,也许我们认为自己离通常定义的成功很远,可是这并不妨碍我们活得从容优雅、宁静愉悦,活得不随波逐流、活得不迷失自我。拨开“成功”的神秘面纱,我认为其实所谓的成功就是达成自己设定的预期目标。

“仅靠速度无法实现目标,我们必须知道自己要跑向哪里。”最沮丧的事莫过于当你花了一生的时间爬梯子并最终到达顶端时,却发现梯子架的并不是你想上的那堵墙。时间浪费的最主要内部因素莫过于没有目标和方向。所以相比较一个拥有清晰目标和方向并为之不懈努力的充实快乐人生而言,以上那些世俗定义的成功难道不是浮云吗?

如果你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了一些困难、轻视、误解、不公平的待遇或者重大的挫折,并因此变得灰心失意、心理失衡、丧失斗志、逃避现实甚至想放弃自己的生命,想想Andy吧,一个无辜坐了27年冤狱的人,你会觉得上天其实还是眷顾我们的,至少没有夺走我们的自由,所以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抛弃自己,没有任何理由不去信仰希望。

文中Red对Andy的评价“尽管他碰到不少麻烦,还是继续过他的日子,但世界上其他成千上万的人却办不到,他们不愿意或没有能力这么做,其中许多人根本没有被关在牢里,却还是不懂得过日子”,给我们无数即使身在牢狱之外却不懂或根本不去思考如何过日子的人敲响了一记警钟。不管身处何种境遇,都让我们记住这部电影里最有力量的一句经典台词——Andy出狱后写给Red那封信中最重要的一句话“希望是个好东西,也许是世间最好的东西,好东西永远不会消逝!”

以上《比「自由职业者」更酷的,是「自由职业态」》一文,由编辑精心撰写而成,希望对您的职业规划有所帮助,更多精彩请访问“入职职业规划”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