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不要成为用人单位避之不及的求职“奇葩”。

职场百态频道整理了各种职场技巧,各种职场故事。感谢阅读《请不要成为用人单位避之不及的求职“奇葩”》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前段时间,我参加了某知名招聘网站举办的微访谈活动。到了在线提问环节,出现了诸如“自己长相不够好看,公司会在意容貌吗”或者“请老板解答,我已经拿到了很多技术证书,能不能来你们公司参加工作”,再就是“听说外企现在业绩普遍不佳,请问贵公司是不是一年才能涨一次工资”之类的问题。

对于提问的同学,我想套用一句网络流行语答复他们:“能不能好好的呀?”毕业生求职是从应聘准备、投简历、笔试、面试、接收offer到办理入职等各环节的总称。在此过程中,大家能见到不少“奇葩”的公司和“奇葩”的面试官。作为求职者,你不能要求面试官统统表现得很有专业水平,你只能让自己尽可能的正常一些。

在校园招聘过程中,我见过很多简历写得应付了事,一份简历一气投几十家公司的情况。甚至有些简历的照片,赫然是大头贴或者美图秀秀的产物。在笔试中,我也不止一次发现有人偷偷拿手机查答案。面试时,我还见过有毕业生直接拿着简历,让面试官现场指出自己简历有什么问题的。我的同事还见过头上戴着大蝴蝶结发夹来面试的,更有接受offer后,将其作为保底,入职三天就推说生病要离职的。

你觉得这样做真的好吗?

无法界定成功的求职者具有哪些素质,毕竟一同的岗位特点不同,对人的要求也不同。可至少有一点是共通的——请保持专业。具体来说,就是待人接物表现得礼貌有分寸,对应聘职位也有充分的见解,实习经历也能吻合。有分寸的人,能够让人放心;而有相关经验,则能使人在工作中尽快上手。

当然,在通往专业的道路上,往往会有人矫枉过正。

有一次在会计师事务所等朋友下班,恰好遇到几位来面试的应届生。男生西服领带,女生职业套装,脸上带着或精致或尽力精致的妆容。很多人手里提着袋子,里面装着刚换下来的便装。有些女孩一出门,就赶紧把高跟鞋换成平底鞋。其实在面试时保持穿戴整洁并不等于千篇一律和自讨苦吃。昔日我求职时,只是穿了一身比较正式的长裤短袖和平底皮鞋,去参加了东家前后四轮的面试。穿着舒服能让人行动自如,发挥正常,不会显得拘谨和刻意。

另外,在面试正式开始后,经常出现的情况是,新人回答提问的答案和求职指导书上的如出一辙。问及“职业规划”,答案一定是“要努力工作,不断寻求突破,通过培训和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问及“大学活动经验”,答案保准是“作为学生会干部,我组织了多少场活动”等。不仅如此,按照所谓职场专家的指导,有人回家后会给面试官写道谢邮件,若得不到回复,则会再发一封邮件询问前一封是否收到。

同学,可以真实且淡定些吗?

于毕业生而言,找工作是件长期准备和积累的事。从高考选择专业起,理应明确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进入大学后,首先要学好专业课知识,这是一种基础性的准备。如果连专业课都学不好,那么以后的工作态度和学习能力实在令人担忧。课外时间,我建议大家选择地参加社团活动。社团活动无非有三种功能:一是发挥个人特长,提高组织协调查能力;二是提高社交能力;三是让年轻人更早地接触真实的社会。事实上,大学里能满足这类功能的社团数量十分有限。对于社团质量的精选和比较,往往比参与本身更加重要。你和什么样的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长期待在一起,会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你的未来。大三时,利用假期进行实习是上佳之选。在实习过程中,个人对公司运作会有初步的了解,也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类别。在大三的下半年,应尝试去听一些企业的校园宣讲会,从中获取企业需要的人才条件——该练英语的练英语,该考专业证书的考专业证书,并对企业的微博、微信和官方网站保持持续性的关注。等到大四时开始全力以赴找工作,做好简历,有针对性地选择职位进行投递。以上方法,在研究生时期依然有效。

当然,最重要的是修炼自己的气质和人品吧。因为这不仅决定一个人能进入什么样的公司,还能决定,他在公司将来能走多远。

不过无论是否应聘成功,都不该太被情绪左右。心仪的职位最后没选择你,可能因为你不合适,可能因为招聘名额突然冻结,也可能因为其他因素。常规情况下,既定的结局不会因为你的争取有任何改变。每家公司,每个老板,都有其偏好和选人的侧重点,招聘中还有无法预知的各种突发事件。不到最后签订合同的那一刻,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落选的话,你只需重新上路,寻找真正适合你的地方。

我听说过一个惊悚的故事。一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参加完某知名IT公司的校园宣讲会后,想进入该公司,却被对方告知,适合她的岗位今年并无招聘计划。于是她在夜里坐火车到北京,请求HR破例录用她到临时岗位,次年再转岗。

那家公司最后是如何做决定的,我不知道。要换作我,肯定是不敢答应的。这个故事连东家的销售人员听了都害怕——太拼、太认死理的人不好驾驭。说到底,强扭的瓜不强。这么执着的事,我只在老电影里看过,那部片子叫作“秋菊打官司”。(完)

BBS热帖讨论:

如果你是老板,什么样的员工你坚决不会用!

zc530.com扩展阅读

用人单位和大学生都为招聘愁


职场,繁重的工作可能让你剪不断理还乱,效率也久久不见提高。其实,这都是因为你没有用对方法!小编来告诉你。感谢阅读《用人单位和大学生都为招聘愁》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12与24日上午,“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冬季大学生专场招聘会暨劳动用工招聘会”在芜湖市弋江区科创中心内举行。高新技术开发区内35家企业提供了3660个岗位,吸引了5100多人进场,可是总共只签订了600余份就业意向合同,招聘方大喊“吃不饱”。

记者在招聘会现场看到,包括“中集瑞江、盛力制动、问天量子”等规模以上企业在内的35家企业,将招聘展位从一楼一直摆到了2楼。“我们企业是生产羽绒服的,入冬以来订单多得做不完,就准备多招些人手扩大生产,可是没想到现在连招工也这么困难,一上午只有十几个人递交了应聘资料,且大多数不愿意到一线当工人!”高新技术开发区内某知名服装企业的现场招聘人员告诉记者。“我们更少,只收到了6份简历!现在到处都在说大学生就业困难,可现成的工作却没人来干,真不知道现在的学生是怎么想的!”一家高新技术企业的现场招聘人员满脸疑惑。

“老师通知我们今天上午高新技术开发区有一场招聘会,我就跟同学一起过来了。可是看了一圈,岗位虽然不少,但中意的实在没几个,大多数都是招聘一线产业工人。家里人省吃俭用供我上大学,总不能我还去当工人吧!”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孙同学如是说。“就业我当然要慎重一点!上大学,学费、生活费每年要花掉一万多元,家里人还指望我能当个白领,在城市扎下根来,再把因上大学而借的钱还了。当一个普通工人,连自己日常开销都无法维持,我实在不愿意毕业后还要靠父母养。”来自我省阜阳农村的季同学对于就业有些无奈。

据芜湖市弋江区人力资源市场的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下半年以来经济回暖,高新技术开发区内企业用工需求增长明显,人力资源市场甚至组织了一批相关企业远赴我省的灵璧、太湖、枞阳等人口大县招人,但效果均不太理想。本次招聘会,人力资源市场除了告知芜湖市高校园区的8所高校,还与弋江区劳动保障局联系,引进一批社会求职人员,但招聘效果依然不尽如人意。目前,出现的“岗位在等人,人在挑岗位”的现象,与去年同期成了鲜明的对比,令不少企业颇为头疼。

新人在试用期间怎样考察用人单位


按一般来讲,公司会在试用期的最初几天对新人进行初步的培训,这是对公司正面了解的极好机会。培训主要是讲解公司文化及历史,公司制度(例如行政管理制度,业务操作制度等),部分工作的业务流程等。在培训期间,毕业生要多问,并且保存注有公司承诺的书面材料。

看看企业领导对待工作是否热情、勤勉,是否公正、公平地对待工作及下属,对公司的发展是否有脚踏实地的计划,有没有凝聚力,职位安排上是否任人唯亲等;看员工是积极工作还是消极散漫,团队是否团结一心、乐于帮助新人,同事之间是否拉帮结派;看工作内容能否发挥自己的才干,公司的内部管理制度规定得是否明确并被严格遵守,晋升通道或学习培训的机会是否平等;工作环境是否稳定,待遇是否满意等等。

公司的发展主要依靠管理层的领导,因此领导者的才能是十分重要的。某些公司在创业初期时,工作环境及待遇可能不尽如人意,但只要领导者有远大的理想及踏实的工作态度,能使员工最大限度地自觉发挥才干,使公司的业务蒸蒸日上,那么这个公司就有希望。反之,若领导者偏听偏信,奖罚不分,那么即使该公司有具体的制度,也可能没人遵守,即使有良好的待遇,也可能是昙花一现。所以,新人一定要睁大眼睛仔细地审视你目前供职的单位。

听听不同的同事对领导、对工作、对工资待遇等方面的评价。同事们工作久了,对公司了解更深刻,他们的评价会体现公司的价值观,是非常有用的资讯参考。同时,还要听其他渠道反馈的信息,包括公司的客户、竞争对手、关联单位等。一个有魅力有价值的企业是值得它的竞争对手尊敬的。

想在试用期结束之前,还要多“想”。考虑该单位是否符合自己的职业规划,是否能提供公平的晋升空间,自己是否真的适合在该单位工作。

通过以上几个步骤的考察和自己的深思熟虑,你就可以决定是否留在该单位工作了。如果决定留下,那就把无限的热情投入到为之奋斗的事业中去;如果觉得彼此不合适,那就可以在试用期尚未结束时,请求辞去,不要勉强过了试用期后再辞职而付出高额的违约金。(完)

用人单位能直接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有哪些?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间劳动关系的证明,也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各项权益及义务的具体保障,因此用人单位在新员工入职的第一天,就应该与其签订合理的劳动合同。那么如果用人单位想要解除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合同,在满足哪些合同解除条件时,可以直接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呢?

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录用条件是指用人单位在招用劳动者时提出的具体要求和标准。在试用期内,劳动者如果符合用人单位的录用条件和标准,双方将继续履行所订立的合同;如果劳动者被证明不符合用人单位的录用条件和标准,或者被证明不能胜任合同中规定的工作岗位,用人单位就可依据规定解除与该劳动者所订立的劳动合同,终止双方的劳动关系。

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

规章制度是用人单位为规范生产经营过程、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而制定的内部规定。符合国家法律规定的规章制度能够对劳动者在生产经营中的行为进行管理,并对用人单位的各项活动进行管理。如果劳动者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严重到一定程度时,用人单位可以依法作出解除劳动合同的决定。

严重失职,徇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用人单位在依据这一条作出解除劳动者劳动合同的决定时,必须同时掌握两个标准:一个是劳动者的“失职”、“营私舞弊”必须是严重的;另一个是劳动者的行为必须对用人单位的利益造成了重大损害。对劳动者不严重的失职行为或者未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用人单位不能依据该规定解除劳动者的劳动合同。

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劳动者在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况下,已经不能再从事用人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其与用人单位订立的劳动合同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在这种情况下,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者的劳动合同。即使劳动者被人民检察院免予起诉或者被人民法院免予刑事处分,但因其行为性质的严重性已经超过了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前三项情形,故用人单位也可以解除其劳动合同。

从某些角度来说,劳动合同确实会比较偏向于保护劳动者的利益,但这并不意味着用人单位的利益就要受损。如果劳动者满足以上条件中的任意一条,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或给用人单位的生产经营造成重大损害的话,用人单位就可以单方面直接解除与其签订的劳动合同,以免造成用人单位自身利益的受损。

用人单位可以与员工签订单独的试用期合同吗?


在职场中,一些用人单位担心员工不能过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是很麻烦的事情。亦或者,认为办理社会保险就要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试用期内不给员工缴纳社会保险,等试用期通过正式录用之后在缴纳社会保险。因此,只与员工签署单独的试用期合同。

那么,用人单位可以与员工签订单独的试用期合同吗?小编整理相关法规,欢迎有需要的小伙伴阅读参考。

《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第三款规定,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根据该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单独的试用期合同,试用期不成立,该份单独的试用期合同就一份期限为试用期期限的劳动合同。

这样做有什么法律风险呢?

第一,试用期不成立,就不可以用“试用期不符合录用条件”来解除劳动合同。试用期不符合录用条件解除劳动合同的要求比较低,有明确细致的录用条件,告知劳动者,有证据证明存在不符合录用条件的情形,就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并且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相反,要解除正常的劳动合同对规章制度和程序的要求很高,很多情况下需要支付经济补偿。如果操作不当,还有可能要支付赔偿金(经济补偿的两倍)。

第二,签订单独的试用期合同,其实就是一份期限为试用期期限的劳动合同,就是一份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期满后再签订一份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总计就是签订了两份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等到劳动合同期满,劳动者就符合签订无固定期劳动合同的条件了,这时劳动者要求签订无固定期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就必须与劳动者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因此,用人单位要消除误区,不要与劳动者签订单独的试用期合同。

下班后用人单位强制员工做这些事情,你有权说NO!


关于加班前有996,后有007,但今天,编辑想谈的话题是单位下班后的聚餐是否属于加班?除此之外,利用公休日开展团建活动、强制征用朋友圈、下班后是否应回复微信也引起社会热议。企业到底有没有权力要求员工做这些事情?员工是否可以向企业索要加班费?下面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搜集相关信息整理出的结论,欢迎阅读,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强制性”聚餐必须参加吗?

目前,企业晚餐是否属于加班,尚无明确的法律依据。根据《劳动法》的有关规定,加班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确定,用人单位不得强迫劳动者加班。

在此基础上,企业在法定休息时间组织活动也应当按照自愿参与原则,如果硬性要求参加,就属于加班。职工有权要求企业依法给予补休或是支付加班工资。

企业可以强制员工转发朋友圈吗??

随着微信等社交平台的发展,生活与工作的交接点越来越大,很多企业强制要求职工在私人社群、朋友圈分享工作内容,还要求动员身边的亲朋好友也要转发。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如果职工在签订合同时,合同中规定的工作内容与企业的活动宣发相关,那么,企业要求其发朋友圈的行为就是部署的一项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任务,职工有义务完成。

如果员工的劳动合同中并没有相关的职责义务,那么,企业就无权强制要求员工进行该操作。

下班后的工作微信必须回复吗?

下班后,员工是否有义务“随时准备”及时收到指示、通知和回复?如果需要很长时间,是不是算是隐形加班呢?

有关专家认为,从理论上讲,员工有权在下班时间拒绝雇主下达的工作指令。

至于下班后通过微信工作算不算加班,根据有关规定“劳动者要求加班费的,对加班事实的存在,应当承担举证责任。”目前,许多单位实行加班审批制度。只有企业批准的延期工作才属于加班。但是,如果企业在员工下班后安排工作,并明确要求员工在明天上班前完成工作,这一要求显然要求员工利用下班时间完成工作,这应该属于加班。”

企业能强制员工做早操吗?

现实中,有些企业把体育运动作为一项工作内容,例如要求员工提前到公司做早操,这是否合乎情理呢?

《劳动法》中只对工作时间做了规定,并没有对工作内容进行解释,上班前做早操是不是延长了工人的工作时间,劳动部门难以界定。但如果是因为员工不参加早操,公司以扣工资的方式进行处罚,劳动监管部门应进行调查。

经济寒冬,请不要让求职者寒心的职场故事


各种形式的招聘会一场接一场,其中不乏被人戏称为“骡马集市”的、上万甚至几万人参加的大型招聘会。面对形形色色的招聘会,应届毕业生王丹向笔者道出了她的困惑。大四以来,王丹已经参加了三场招聘会,但总是高兴而至,败兴而归,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暂且不说,投出的20多份简历也都石沉大海,至今没能与任何一家单位达成就业意向。

事实上,王丹的遭遇并不是个例,中华英才网今年年初进行的一项针对招聘会的调查表明,现在大部分求职者对招聘会感到失望及不信任。对于招聘会的效果,65%的受访者表示不满意,33%的受访者认为一般,只有2%的人认为满意。

作为毕业生求职的一个重要平台,招聘会一度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成就了不少求职者的梦想。但笔者发现,近两年,一些招聘会表面看起来人山人海、红红火火,但真正通过招聘会找到工作的求职者却并不多。时间一长,很多求职者对招聘会的失望感不断增加,招聘会竟然渐渐沦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举办招聘会的最初目的是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搭建一个便捷的平台,让求职者能与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面对面的沟通,进一步了解企业和岗位信息。但如今大多数招聘会场面混乱、分类粗糙,有的甚至成了用人单位的“秀场”。在这种环境中,求职者只能盲目地赶场、投简历,难以和用人单位交流。另外,一些招聘会的商业化也给求职者带来了不小的经济负担,门票、交通费、简历制作费,一场招聘会下来,少则几十元、多则上百元,最后落得个无功而返,让求职者怎能不寒心。

对招聘会的现状,北京市已出台政策,将大型招聘会改为小型专业化的双选会,使之更加专业化和人性化。此举无疑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借鉴,但如何创新招聘会的方式,提高招聘会的效率,使之更好地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服务,笔者认为相关部门责无旁贷。

资深HR表示:请不要轻视电话面试


职场,繁重的工作可能让你剪不断理还乱,效率也久久不见提高。其实,这都是因为你没有用对方法!小编来告诉你。感谢阅读《资深HR表示:请不要轻视电话面试》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电话面试是面试的一种方式,通常是求职者和企业的第一次接触,而“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特点,让求职者们往往不知道要注意些什么,以及电话面试是否意味着自己不太被重视。

日前,网友“shixin22”在论坛上发贴称接到一家企业的通知,对方HR要求直接花20分钟进行一次电话面试。另想咨询论坛里的HR们:

1.什么情况下HR会倾向先电话面试后再进行一次直接面试呢?电面的目的是什么?

2.负责电话面试的HR或前台等工作人员是否有直接判定的权利,还是只是负责采集初步信息,由上级拍板决定是否安排下一次的面试?

3.电话面试需要注意些什么?

针对这个问题,部分网友表示电话面试可以节省双方的时间,是一种值得提倡的面试形式,对HR初步筛选求职者也有所帮助。网友“一只鼎”作出了比较全面的回复:

1.路远的或者简历上写的太简单的会在电话里稍微了解下情况,其实初次面试不用纠结是电话还是当场,本来都是为了基础信息的采集与判定。

2.不同公司分工不同,负责电面求职者的可能是HR,甚至也可能是前台,一般情况下前台电面时间较短,HR时间较长更为详细些。

3.电话面试简单直白回答对方想要了解的内容就行,一般无非就是了解一下求职者的基本情况,都是客观方面的判定,例如工作年限,工作经历,期望薪资等。主观方面的还是要通过现场面试才知道,例如身高相貌等。

BBS热帖讨论:

日化企业 WLS 电话面试

成为顶级CEO秘诀:不要频繁跳槽


职场,繁重的工作可能让你剪不断理还乱,效率也久久不见提高。其实,这都是因为你没有用对方法!小编来告诉你。感谢阅读《成为顶级CEO秘诀:不要频繁跳槽》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已经有无数文章提及千禧一代正成为跳槽一代。但《哈佛商业评论》(Harvard Business Review)上刊发的最新研究显示,频繁跳槽可能成为职业生涯中的破坏性行为,特别是对那些想成为顶级CEO的人来说,更是如此。

以财富500强企业中的CEO为例,管理顾问萨拉迪拉德(Sarah Dillard)与瓦内萨利普席茨(Vanessa Lipschitz)发现,无论男性还是女性,成为公司CEO之前都在同一家公司效力了很长时间。

研究人员发现:女性成为顶级CEO前平均为同一家公司效力23年,而男性时间短些,但也要长达15年。迪拉德与利普席茨发现他们成为CEO的共同秘诀:长期忠诚。

当然男女CEO的职业生涯中也存在差异。研究人员称:这意味着,对于女性来说,她们成为顶级CEO需要的时间比男性长50%。同时,在女性职业生涯早期,留给她们跳槽的时间也不多。

通用汽车公司首席执行官玛丽巴拉(Mary Barra)是长期忠诚的最典型例证。巴拉现年52岁,34年前,还是大学实习生的她加入通用,后成为工程主管,并负责管理一家装配厂。这些经历帮助她打破天花板束缚,2013年12月份,巴拉成为通用首位女性CEO.

请不要再为“春节不回家”找理由


职场百态频道整理了各种职场技巧,各种职场故事。感谢阅读《请不要再为“春节不回家”找理由》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不回家的理由总是很多,而回家的决心却总是那么脆弱!春节不能回家,父母总能体谅我们,而在外漂泊的我们,怎能仗着父母的宽容得寸进尺呢?

1.我们还能陪父母过几个春节

曾有网友做过这样的计算:“假如父母再活30年,我们平均每年回家1次,那么我们和父母相聚的机会只剩下30多次。按照每次回家5天计算,刨去和朋友聚会、应酬、吃饭、睡觉等时间,我们在一年中真正能陪父母的时间大概只有24小时左右,30年总共不及720小时,差不多仅一个月的时间。”

计算的结果令人唏嘘,当然,面对这样的极端假设也许有人会不以为然!“怎么可能?30年里每年只回家一次?”有网友提出这样的质疑。不过有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对于许多在异乡漂泊的职场人来说,有时连一年回一次家都不能保证。这其中的不少人往往在读书时就奔走他乡、开始漂泊,毕业后留在大城市工作,一晃就是几年不回家。回家总是找不到充分的理由,不回家的理由却到处都是。

2.春节不回家,我们无所谓但父母很在意

现如今年味的确淡了,传统佳节传递出的那种团圆祥和的气氛早已淡去,甚至春节期间的“礼尚往来”都会弥漫着商业的气息。身在异地的职场人有时宁愿把自己封闭起来,不回家、不出门,期望能在春节长假中守得一份安静。

我们常告诉父母,“过年要加班”、“春节票难买”、“确实走不开”,所以我们不回家过年。父母总是宽容的,无论我们有着怎样的理由,父母们都更愿意站在儿女的角度去体谅,可是那种“梦里盼儿归”的心情却少有儿女能真正地照顾到。

我们也会这样告诉父母:“春节不回家了,避开春运高峰,节后找个时间回家看看!”这种托辞甚至会变成一种“欺骗”,因为你我都明白,这是一个遥遥无期的计划,直到明年的明年,我们都不确定是否真的能回去。回家的意志总是那样的薄弱——老板的一句话、客户的一个电话都会改变我们对父母的“允诺”。

网友“步步为营”在论坛上发帖说:“对于父母而言,春节回家和平时回家的意义大不相同,如果家里还有爷爷奶奶,那春节回家就更重要了。记得有一年的除夕夜,父母不在家里,我看到爷爷奶奶独守篝火、黯然落泪,这是怎样的一种凄凉与落寞!”

这个春节如果你能回家,请不要吝啬,回家和父母团聚一次吧!如果你实在走不开,也可以理解,但是请告诉父母,在今年的某个时候自己一定会回家看看。

《请不要成为用人单位避之不及的求职“奇葩”》由职场百态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在您职场百态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奇葩求职信”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